职业岗位分析

2024-08-08

职业岗位分析(精选十篇)

职业岗位分析 篇1

一、调研结果

调研结果见表

1. 各行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1)对会计类人才学历的要求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其中对专科学历人才的需求占39%,这说明我国对会计人员在学历学位方面的要求不高,关键是要看个人的能力与素质。

(2)对会计类人才经验的要求

从调查结果看出,在我们所调查的用人单位里,其中,有35%的用人单位要求财务人员有1-3年行业会计相关工作经验,有42%的企业要求会计人员有3-5年的工作经验,有13%的企业要求会计人员有5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有10%的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经验没作相关的规定,大多数的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经验要求为5年以下。可以看出,数据表明用人单位把工作经验当成衡量会计人才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

2. 对于《会计》课程所提供的专业知识、培养的能力及素质的要求

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知,各行业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行业会计专业知识、行业业务知识和职业技能较重视,而就所列知识结构而言,各行业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区分行业对行业业务知识及会计实践知识的传授进行强化。通过调研可知各行业根据特点设置了不同的会计岗位,每个会计岗位对知识要求也不相同。比如制造业企业设置了材料会计的岗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材料的计价、核算和会计账务处理方法;旅游业设置了统计员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熟悉旅游企业的业务流程,掌握好有关旅客人数、门票收入等各项社会、经济指标的统计和分析方法;餐饮业设置了成本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餐饮企业食品加工的业务流程,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成本的核算和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商品流通业设置了存货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零售企业和商业批发企业的业务流程,掌握商品收入、发出、存放的核算、分析及管理方法、商品的销售成本的核算方法和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建筑施工业设置了财务成果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熟悉施工企业的工作内容,掌握利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掌握利润的核算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的方法;物流业设置了物流成本会计岗位,要求会计人员熟悉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企业成本的核算,包括装卸成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等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账务处理方法;金融业设置了信贷业务岗位,其岗位要求会计人员熟悉信贷业务的工作流程,掌握信贷业务的知识,掌握应收账款的分析、核算与账务的处理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安排了预算岗位,要求预算岗位人员熟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及预算的管理方法,掌握单位预算的编制,会进行预算分析。此外,在对企业会计岗位的实地调查中也发现,所有的会计人才招聘广告几乎都有如“有xx行业会计经验者优先”、“从事过xx行业会计者优先”,甚至直接打出“xx行业会计专业毕业生优先”的条件,这些都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对行业业务熟、行业会计功底深的会计人员的需求市场。

对于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方面,各行业的企业认为学生应重点培养行业会计的应用能力,他们均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对于不同行业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弱,高职高专的学生自院校扩大招生以来,因为进校的门槛比较低,高职高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以某省某高职院校的会计系为调研对象,在调查中发现,毕业实习后的学生在返校交流中,普遍抱怨说“我在某某行业的实习单位实习,怎么没学过这个行业的会计科目呀”。像这样的情况到处都是,虽然已经学习了会计专业最核心的“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课,但是对于大多高职学生来说触类旁通比较难度,而且很少有学校开设行业会计课程,针对行业会计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应分行业加强对学生会计能力的培养。另外,各用人单位在提高自学能力、协调能力、遵循职业道德等方面均有比较高的赞同度,因此也应重点加强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人的素质方面,各行业的企业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专业技能、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是一名合格的会计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总结

本文通过多种调研方式对行业对财会的需求情况调研,可以看出,各行业对学生的行业会计知识、行业业务知识和行业会计应用能力有较大需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行业也有其自身特有的经济业务,因此需要在核算要求上体现个性。例如农业行业、商业流通行业、邮政电信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和旅游、餐饮、服务行业,以及金融行业、建筑行业、房地产开发等不同行业,他们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其在存货种类与计价的方法、投资计价和会计处理方法、收入确认和计量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不同,虽然我国2007年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取代行业会计制度,但行业会计本身并没有随之消失。《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具体准则只是制定了统一的、通用的会计准则,并统一规范了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而没有对所有行业特殊业务会计核算进行兼顾,更无法使各行各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得到满足,因此用人单位迫切需要行业会计人才。

摘要:本文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了不同行业财会类职业岗位需求的调研,进而对人才市场上各行业财会类人才需求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对学校培养“适销对路”的财会类人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财会,职业岗位,高职

参考文献

[1]汪卫芳.财经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刁洪斌.“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职业岗位分析报告 篇2

顶岗实习职业岗位分析报告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是变了又变,为了让毕业生出去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顶岗实习便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地位,中小企业也变得越来越多,而中小企业也将招收更多的人才。作为会计工作,关键还是看工作经验,你的工作经验越丰富,那么你的工资就越高。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两年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努力掌握并熟练运用相关技能,从而更好的适应实际的工作。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了解会计岗位的各个操作环节,操作要点,不同会计岗位的相应职责,与自身理论进行结合分析,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认识自身不足,从而做出相应改善,培养相应的工作技能及处事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一)实习单位概况

台州黄岩日进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铁铸件生产的企业,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铸件生产设备,辅以完善的炼铁铸造技术,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铁铸件,公司销售状况良好,年产值近亿,拥有三百多熟练的操作工人。公司长期致力于员

工技能的提升以及企业自身生产技术的完善,从而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二)实习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本部门职责及岗位设置

岗位设置:财务主管,出纳,记账,复核,总账,报表,报税等

(三)实习岗位职责

审核各类原始凭证例如发票、银行进账单、以及承兑汇票等,对各类原始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原始凭证填写相关记账凭证,并装订成册。

(四)实习岗位工作流程

仔细审核各个部门交来的原始凭证,进行分类归集,到月末开始本月记账。

(五)实习岗位工作知识与能力要求

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要具备,简单的分录要求必须熟练,熟练运用相关的财务软件,熟练的应用Office等办公软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

(六)实习内容及过程

(一)实习方式

与自身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分析,时刻记录工作难点和注意事项。空闲时间浏览公司以前的凭证,更好的了解公司业务及凭证制作方法,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开始自己操作,不断的与自身的理论进行结合分析,直到熟练掌握各项工作为止。

(二)典型工作事例描述

填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将税金卡插入接口→进入税控操作软件→选择专业发票填开→将系统中的发票号与发票簿里的发票号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发票填开。

一、实习总结及体会

(一)学校课程设置与实际岗位的差距分析

通过顶岗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仅仅只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关键还是实践经验,例如税收申报,工商年检,养老保险申报等等的实际操作这些在我们的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涉及到,仅仅提到过计算方法。

(二)企业实际岗位对技能的要求

相关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练运用,会计相关知识必须具备,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学校所学知识与实践的差距表现

例如预提费用,按照学校所学知识我们在结转时应该通过以前损益调整,而现实中,除了上市公司需要这样,一般的中小企业可直接结转预提费用,不用通过以前损益调整。例如养老保险金的计提依据,每个行业都是不同的,比如我现在的铸造业,计提基数是工资*0.75而学校只提到计提率。

二、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的建议

(一)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建议

增加成本会计课时,使得同学能够熟练的进行相关成本核算及结转,通过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意识。

(二)对学校技能训练的建议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职业岗位调研分析 篇3

(一)为了适应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方向进行动态调整,确保专业方向贴近市场、企业和学生,适应企业需求、学生需求,体现适时性,体现错位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调研论证企业参与、横向沟通、产学研一体化,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环境建设。

(三)通过调研及对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岗位分析),确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调研分析

(一)岗位确定

通过对企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的调查,目前适合数控技术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岗位多为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编程人员、数控机床的维护及维修人员等等。调查后分析确定出本专业毕业生任职岗位,主要是数控操作员、数控编程员;其次是数控机床的维护及维修人员、质检员,其发展岗位是技术主管;其他还有钳工、焊工、绘图员等。不同岗位表现出不同的能力要求。企业对一线员工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设备维护维修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内容分析发现,数控行业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素质要求。专业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识图、绘图及测绘能力;准确选择和使用设备、刀具、夹具、量具能力;制定加工工艺与实施能力;编写数控加工程序能力;普通机床加工操作能力;数控机床加工操作能力;数控机床维护维修能力;CAD/CAM软件应用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的岗位能力在企业及具体岗位上很重要,我们对数控加工企业的一些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多家数控加工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技术岗位能力调查并分析,得到如下表所示。

(三)专业知识与技能使用分析

通过对专业岗位群的调查,针对学校开设课程的应用情况做了分析,下表为统计结果。根据结果显示,有些在学校专业设置中的核心课程,在企业实际使用中还不是十分突出。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对具体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针对性,需求单一,其他基础专业课程的应用不是很明显。这就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既要保证岗位知识的需求又能保证基础课的作用。而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合理的学时分配,才能适应数控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三、岗位能力分析总结

(一)对毕业生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的要求

1.接受调研的企业大部分都对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学会专业知识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有良好的沟通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学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做到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具有敬业精神。敬业主要体现在用一种严肃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学生自主自立的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加强实习安全教育问题,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工作安全意识。在企业,每个员工上岗前都要经过工厂、车间和班组三级安全培训。建议学校重视学生的职业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和节能环保意识的培训,将这方面的内容增加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体系当中。同时企业也表示愿意为学校提供这方面的培训。

3.由于许多学生就业后,机床的实际操作能力还不够,有些学生对机床也有畏惧心理,建议学校加大技能实训的课时比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实训的内容,可以增加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加强产品的加工;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真正使学生在校时就能够感受企业的工作场景,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适应能力。

4.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工作稳定性差,吃苦耐劳和钻研精神不够。建议学校在教学初期增加人生观,就业观、职业道德培训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吃苦精神,在校期间进行就业教育。企业强调: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意识和心态为第一位,知识技能为第二位。

(二)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企业建议学校增加企业的一些任务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尽早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训的课时,减少与岗位不相关的课程,学校还要多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或做兼职教师;开设企业文化、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相关的课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的文化,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明确岗位职责。

(三)对人才培养的建议

1.对于学生阶段性的实习,企业认为要改变现在的模式,建立师带徒模式,加大实习的考核,同时逐渐加大实习深度,不要让阶段性实习走过场,让学生真正有收获。

企业认为需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竞争力,将顶岗实习作为就业前的培训,加大实训的力度,加大考核力度,将实习与就业挂钩,使学生必须把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密切联系起来,同步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就业意识、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密切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拓展校企合作项目,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更好地让企业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产入校,引企入校,多种形式开展生产、教学及研发活动,校内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辅以“订单”班、“冠名”班等,达到提升人才质量的目的。

职业岗位分析 篇4

关键词:职业岗位能力,仪器分析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认识逐渐加深。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对具有环境污染物综合检测能力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仪器分析技术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1]。它通常使用较特殊的仪器,特别适用于对低含量的试样组分的分析,是环境监测人员在工作中对环境污染物监测的重要的分析测试手段,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中结合环境监测职业岗位的特点,将仪器分析方法与环境监测过程结合起来,开展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分析职业岗位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分为所有企业都需要共性标准和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特性标准[2]。我们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明确职业岗位能力的内涵、特点及培养方法。同时,根据本课程所适用的环境监测工作岗位,通过企业调研,走访了江苏力维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圆通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多家企业,分析企业对环境监测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2确定课程目标

在走访企业及相应企业的员工,收集整理近80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 1) 知识目标了解电位分析法、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所用仪器的组成和类型; 理解各仪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仪器的分析流程和条件选择与优化; 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定性定量方法; 知道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掌握复杂试样的采集、富集、 分离方法。 ( 2) 能力目标能独立进行仪器使用和操作; 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并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 能根据检验任务和实际样品设计合理的方案,并完成分析任务; 能正确收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评价; 具有一定的信息迁移能力,能根据不同型号的仪器说明书达到对仪器的认知和操作; ( 3)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具有事实求是、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作风; 坚持安全、节约、环保意识; 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选取教学内容

在选取的教学内容时,我们本着既要符合环境监测岗位的需求又要结合职业标准的要求,同时兼顾化学分析工职业标准中对仪器分析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通过对企业进行深度的调研,了解企业岗位全过程,以此为依据打破传统的课程安排,重新选取、组织、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实施时所选工作任务主要源于真空环境监测岗位工作内容。根据模块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职业标准的要求设计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检测能力,为学生在将来的环境监测相关工作岗位上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分析检测和进行常规技术管理打下基础。

4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涉及多学科、信息量大,涉及大型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等,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难以理解将复杂的方法原理和分析流程直观化,学生学起来很抽象、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把仪器的内部构造、检测原理、使用流程、图谱等制作成图片、动画或视频,将枯燥不易理解的内容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使课堂气氛活泼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我们将职场案例融人教学,通过环境监测岗位真实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 “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6大步骤实施工作任务,实现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有效实现学以致用。

5激发动力的创新考核方式

要构建科学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强调职业性,切实以能力为本位[3,4]。在以往传统的课程考核中,我们习惯重点考核学生的期末理论成绩。这种成绩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在平时课程实验实训中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我们在课改中对学生实行了学习过程形成性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由学习态度占10% 、小组任务完成占60% 、期末理论考核占30% , 课程考核改革实施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6多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项目化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博而专,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很高的把握,同时在实践方面、跨专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更好建设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课程专业教师利用下企业实践的机会到常州环境监测中心站实习半年, 深入了解环境监测岗位中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在水、气、土壤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掌握了样品预处理技术,将书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暑假期间,专业教师通过参加高职骨干教师国培项目———化学检验技术培训班学习,并利用外出参观学术交流会、展览会,与企业合作开展检测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效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7结语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实现了 “课岗结合,课证结合”,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化学分析工所需相关知识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改,积累了些许经验,为本专业其他课程如何通过改革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黄一石,吴朝华,杨小林.仪器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2.

[2]王瑜.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研究[J].科学咨询:科学·管理,2014(3):126-127.

[3]郭英,陈力,郭会灿.高职院校仪器分析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9):33-34.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分析报告 篇5

一、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背景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在全球与中国地区的发展速度与就业率将远远超出传统型行业。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时间,我国饮食业的经营网点从1978年不足12万个增加至目前的400万个,零售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53%。2008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4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同比加快5.3个百分点。且据中国餐饮家具协会预测,到2013年,全国餐饮业将保持年均18%的增长速度,零售额达到3.3万亿元,全国餐饮业吸纳就业人口超过2500万人。

另据世界酒店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酒店业发展的第一大国。而且酒店业将呈现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包括各部门的服务员、管理人员等。另外,在酒店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新增了如国际快餐店、汽车旅店等,人才需求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二、酒店管理专业地区背景及需求分析

青岛的旅游业带动餐饮业发展及其迅速。目前,青岛的星级酒店已初步形成五大密集区:以香港路为依托的中高档酒店密集区;以啤酒城、会展中心为依托的中高档酒店密集区;以流亭飞机场为依托的中高档密集区;以火车站为依托,在中山路及栈桥一带形成了以三星级酒店为主打的密集区;另外市北区政府打造的世界旅舍成为青岛另一个酒店密集区。

尽管在青岛市的多所高职院校中都设有酒店管理专业,但在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专业类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空缺,尤其是对酒店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2009年7月与2010年3月,我校对青岛市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组织了两次调查,重点是酒店和旅行社,调查结果发现:

1.青岛市区大约有3000多家中高档以上酒店,抽取150家调查,中高档酒店近几年每年需求酒店管理人才近6万人。其中主要需求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操作服务人才。

2.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总量中,酒店企业岗位管理类人才高级管理类别的需求占55%,中级管理类别占45%;操作服务岗位高级操作员工占75%,中级占20%,初级占5%;营销人才高级占50%,中级占40%,初级占20%。总的来说,目前的酒店企业人才需求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酒店企业竞争的加剧,营销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酒店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总的来说,在酒店业发展不断成长的今天,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数量上来说,不断在增加,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人才需求从质量上来说,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也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学校要与企业联系,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分析

(一)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方向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饭店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具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牢固掌握旅游业岗位群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饭店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饭店管理的文化理论知识、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娴熟的外语水平,能胜任宾馆酒店业及相关旅游接待管理工作的初、中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岗位方向

1.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业务部门的服务与管理岗位;

2.酒店行政部门(人力资源部、培训部等)的服务与管理岗位;

3.酒店开业筹备、市场营销等工作。

4、在国外和国内豪华游轮从事客务接待及业务管理工作;

5、在其它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接待管理和内勤管理工作;

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类型分析

(一)前厅部

1、客房预订员: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三级以上;计算机水平在全国计算机初级以上;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懂电话礼仪,会正确的处理客人的投诉

2、总台接待员: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三级以上;计算机水平在全国计算机初级以上;良好的沟通技巧;基本的金融知识

3、礼宾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在三级以上;良好的沟通技巧;计算机水平在初级以上;有相关邮电业务知识的储备

4、总机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三级以上;计算机水平在全国计算机初级以上;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懂电话礼仪,会正确的处理客人的投诉

5、商务中心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三级以上;计算机水平在全国计算机初级以上;有一定的会议服务经验

(二)客房部

1、楼层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三级以上;考取酒店服务员证书;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2、房屋中心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三级以上;计算机水平在全国计算机二级以上;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

3、洗衣房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计算机水平在全国计算机初级以上;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强烈的责任心

(三)餐厅部

1、中餐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考取酒店服务员证书;有一定餐饮服务技巧;有强烈的责任心;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会处理客人的投诉

2、西餐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考取酒店服务员证书;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三级以上;有强烈的责任心;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会处理客人的投诉

3、酒吧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考取酒店服务员证书;有一定的酒水知识;有强烈的责任心;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会处理客人的投诉

4、会议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三级以上;计算机水平在全国计算机初级以上;懂茶艺;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四)康乐部

1、健身房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在英语三级以上;考取健身教练资格证书;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保龄球房/台球房/高尔夫球场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在英语三级以上;有一定保龄球、高尔夫球的知识

3、歌舞厅(KTV)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4、桑拿房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职业岗位分析 篇6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63-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work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ability are analyzed, provides basis for electrical automation specialty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electrical automation major; jobs; professional ability

1 我国自动化专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很早就开始对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但开展专业教育真正走进学校却比国外要晚。这也是后来我国这一领域的后备人才不足,与其他国家产生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来进行经济建设。有了国家的支持,一些大学就设立了自动化技术专业和研究所。改革开放后,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迅速,接近90%的高校开设了自动化专业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

因为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的适用性比较广,所以学习这些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一般高校自动化专业每年的招生量都有200~300人,学历性质也由专科到博士不等,形成人才培养的梯级教育模式。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因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性强,和本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相比,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动手能力和实践知识的训练,在校学习期间经常通过实验、实习、考证、工学结合等方式模拟生产过程进行训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快地胜任岗位和适应职业要求。

虽然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占有一定的优势,但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是多元化的,除了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外,还对人才的合作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发展能力、综合能力等提出要求。因为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一个专业知识扎实却无法与人进行良好沟通合作的人也不是企业欢迎的对象。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必须对相关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使之更具社会竞争力。

2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应着重加强技术技能的培养,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电气自动化的基本技能,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开发、运行、设计和维护及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具备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单片机技术、机械制图等较宽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主干学科包括电气控制工程、电子测量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制图、电子测量技术、机械基础、电机与拖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变频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等[1]。

3 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有前景的专业,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待遇丰厚;二是电气自动化涵盖面广,现代技术中的工业、农业、商业、国防等都与自动控制技术密不可分。它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支柱,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自动化水平还和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传统工业还较为落后,国家现在鼓励技术改造,使我国工业技术能够多样化和智能化。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提高众多产业技术水平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快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学生就业率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主要在电气控制、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自动化等方面,涉及的工作领域也很宽阔,有电气公司、船舶、航天、科研单位、设计研究院、工商、通信、外贸、金融系统、工矿企业等多种领域[2]。

4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从业的十几家企业进行调查以及对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总结出电气自动专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要求如下。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岗位

1)仪器仪表的安装检测与维护;

2)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

3)电气设备自动化设计与技术服务;

4)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改造设计。

工作任务分析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见表1。

电气自动化岗位职业要求

1)具备对仪器仪表的安装检测与维护能力;

2)掌握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技术;

3)具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计开发、技术管理、调试维护能力;

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遵守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

5)沟通及表达能力强、动手能力强。

职业能力分析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如表2所示。

5 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领域构建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领域分析如表3所示。

6 结束语

高职教育和一般的专科和本科教育是有所不同的,它除了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外,更加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是针对电气工程师岗位进行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强,比一般的专、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社会就业等方面更有优势和竞争力。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是多元化的,因此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静.“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0(7):134.

职业岗位分析 篇7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

1.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内涵。

我们成立了以汽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岗位的定位上, 本专业根据市场对现代汽车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兼顾汽车制造企业及其他岗位需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 能从事于现代汽车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

2.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定位。

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 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 确定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岗位是学生适合到汽车行业等部门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生产装配、汽车服务企业经营等岗位;次要岗位是从事汽车及零配件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美容等岗位;发展岗位为车间主管、服务经理、技术总监等岗位。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1.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 构建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

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的调查和走访, 对主要职业岗位进行深入分析, 确定与汽车维修工种职责相匹配的岗位能力, 我们构建了汽修专业的职业能力架构, 其能力结构划分为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能力、通用能力三个不同的层次。专业基础能力是掌握专业核心能力的前提, 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的根本保证。设置专业选修课, 以培养专业拓展能力和通用拓展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能力架构设计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多层次能力结构模型, 并探索性、创新性地规划了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2. 高职教育双证融通, 凸显能力本位教育。

双证书融通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始至终都应该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1) 专业类职业资格证书及等级: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汽车维修工证 (中、高级) 、计算机绘图证书等专业技能证书;选考钳工证、焊工证、车工证、维修电工证、驾驶证等证书。 (2) 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证书两项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三、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 当前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 汽修专业高职教育定位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校内实训室不能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 (2) 现代汽车技术随着电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学内容部分重复且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 (3) 没有基于汽修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准确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4) 缺乏理实融合贯通的高质量教材, 形成满足学生就业及发展的特色教材。 (5) 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理论学习没有实践基础,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内容的补充或验证。

2.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由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 研究职业岗位 (群) 必备的专业能力, 构建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 进行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转化为学习领域, 设计课程情景、优化配置教学资源, 实施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 最后进行教学设计评估。

3.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1)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优化的标准。教材开发要切实反映职业岗位能力标准, 对接企业用人需求[3]。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优化的标准, 强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 将其融入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内容, 使学习和工作在领域、任务、和过程上对接;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和认识递进规律;课程质量控制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结合武汉地区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的设置将职业岗位能力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有机结合, 形成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各与之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获得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 又能获得满足未来就业的职业通用能力和拓展能力, 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看出, 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突出了“岗位引领、分段培养、能力递进”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特点, 遵循知识、操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 能力培养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成为人才成长由新手、高级工、技师到专家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在对汽车维修专业岗位 (群) 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 理顺其所对应的就业岗位, 归纳分析对应岗位能力要求, 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开发岗位 (群) 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 形成汽修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架构。用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来衡量学习的内容、设置的课程, 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 以职业“岗位引领”为导向, 以职业岗位“能力递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课程体系。

通过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能使课程成为连接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桥梁, 学生走出校门能够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相关岗位,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岗位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Z].教发[2014]6号.2014.

[2]王继平.回望2014年: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十大突破[N].中国教育报.2015-01-05.

职业岗位分析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就业市场,职业岗位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外向型经济比重的不断加大, 社会上各个行业对涉外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多, 商务英语专业曾一度受到过人们的关注, 就业形势也很好。但是最近几年来,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 全球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能准确地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进行必要的课程改革, 制定以就业为导向, 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教学计划, 使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更完善、合理、有效,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笔者所在课题组到吉林省人才市场进行了一次人才需求社会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1、调查问卷的内容

本调查问卷是由课题组人员共同参与设计的, 设计的内容全面、合理。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调查单位 (个人) 的基本情况、岗位需求状况及对未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共设计了40个问题。其中涉及调查单位及个人的基本情况的问题有8个, 涉及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状况的问题有21个, 涉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建议的问题有6个, 其他问题有5个。

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主要单位是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及国有企业和外企等。其中三资企业占6.6%, 民营企业占38.6%, 私营企业占39.8%, 国有企业占9.5%, 外企仅为5.5%。从企业规模看, 职工在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55.2%, 职工人数在100-200人之间的中型企业占30.7%, 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仅为14.1%。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中, 企业经营者占14.6%, 中高层管理者占46.7%, 技术人员占13.9%, 公司职员占18.5%, 其他职务占6.3%。

3、调查方式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在吉林省人才市场发放问卷, 由调查对象当场填写, 当场收回。施测时间为2010年11月, 共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92份, 回收率为92%。为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问卷收回后, 对收回的问卷回答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剔除了一部分漏答问题过多、答案有某种明显倾向性及规律的问卷, 最后有效问卷为89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分析本次实践调查结果, 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商务英语专业的适用岗位

从调查得出的结果看, 出口营销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外贸业务员、商务英语翻译、单证员、报关员、跟单员及报检员等岗位需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比例分别为, 23.4%、21.6%、19.8%、16.7%、10.2%、5.4%、2.9%。

2、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期望

调查中, 用人单位认为最受欢迎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学习成绩好并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的占63%, 社交能力强的约为25.7%, 而学习成绩好的仅为11.3%, 由此可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对学历的要求不是很高, 50%认为只要能胜任, 大专学历即可。

在外语技能方面, 最注重口语表达能力, 占65%, 其次是书面翻译能力, 占24, 写作能力仅为11%。

3、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 一些用人单位非常富有责任感, 认真、仔细地给我们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现总结如下。

培养方向。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定位应该是初级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占76%以上,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服务区域经济的技术型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根据市场需求, 调整课程设置。在商务英语专业应该涵盖的课程这个问题上, 选择商务英语语言技能类的占36.7%, 商务翻译类的占27.8%, 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类的占19.6%, 选择财经管理类的占15.9%。这表明用人单位是非常注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

另外用人单位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应该学习第二外语的态度也很一致, 多数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三、调查体会

1、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就业前景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目前就业市场上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还是有很大需要的, 但是对其要求也更高了。用人单位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 还要扩展语言应用技能, 加强语言知识与外贸知识的结合。掌握基本的贸易知识, 了解国家相关的外贸政策。同时具备一定的口语能力、社交能力, 甚至有的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2、与学历相比, 用人单位更看重综合素质

从调查结果看, 用人单位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学历的高低, 而与之相比更是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社交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成为企业考察员工的重要标准, 这为在学历上不占优势的高职高专的学生与具有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从以上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 用人单位既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 同时也对学生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已经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根据市场需求, 优化课程设置, 完善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培养既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才能适应目前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汉平、叶丽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贺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

[2]程欣:《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8期。

职业岗位分析 篇9

我校机电一体化 (灌装自动线维护与管理专门化) 专业 (以下称“机电专业”) 是全国首个面向啤酒饮料等行业, 培养从事灌 (包) 装生产线的设备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技术消化与改造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2001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05年通过验收被批准为广东省级示范性专业。

多年来, 以“灌装生产线”为载体,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 构建了“以灌装线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岗位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取得了显著成效。

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与程序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 就是基于灌装生产线技术岗位 (群) , 以就业为导向, 从广泛调研入手, 按照“专业调研、明确目标、分析构建、改革探索、重点建设”的思路, 构建与培养灌装生产线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技术改造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做到技术岗位 (群) 明确;职责要求明确;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标准明确。

机电专业基于灌装生产线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程序如图1。

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要把握的两个关键

1. 广泛专业调研, 了解社会需求。

包括以多渠道、多形式对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行业企业、对同类院校的调研。让教师走向社会、深入企业实践, 了解行业动态, 通过深入走访机电一体化灌装生产线技术装备的制造企业、装备的使用企业、行业协会等, 掌握本专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通过对同类院校的调研, 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改革以及课程建设的现状。

2.深入专业论证, 把握课程开发“两要素”。

由灌装生产线制造企业及使用企业的技术人员、行业协会、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机电专业指导委员会, 分析本专业就业岗位 (群) 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围绕灌 (包) 装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引进消化与创新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知识和能力, 认真领会课程开发的“两要素”, 即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和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构建本专业基于工学结合教学的课程体系。

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 基于灌装生产线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与程序, 把握好两个关键点, 机电专业教学团队对灌装生产线技术岗位 (群) 职责进行细化分解, 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分析、能力重组构建行动领域, 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 将有关机电类课程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 使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 而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发生变化,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 解决在灌装生产线技术岗位上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

按照职业技术教育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本专业以灌装生产线主要单机为教学载体, 按照“专业认知→识图与绘图→分析与制作→组织与管理→装配与维修→运行与控制→改造与创新”教学单元, 阶梯递进式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机电专业构建的专业技术基本能力学习领域课程和核心与综合能力学习领域如表1。

“基础共通学习领域”课程, 包括文化与职业共通性教学内容, 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力等基本能力;“专业技术基本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基本能力;“核心与综合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 即灌装生产线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引进消化与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探索

(1) “基础共通学习领域”课程, 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如“计算机应用”课程, 采取以“工作总结的撰写及排版”、“设备说明书的编写及排版”、“生产报表的编制”、“工作邮件的处理”、“工作文档的演示”等任务驱动教学, 培养学生掌握Excel、Word、Power Point等文字与图表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机电应用数学”课程, 采用以“轴的强度计算和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任务驱动教学, 学习导数及二阶导数、定积分的知识;以“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任务驱动教学, 学习定积分、概率密度函数、概率分布函数及方差的知识, 训练和培养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内的数学应用能力。

(2) “专业技术基本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主要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 采取机电仿真、机构模拟法, 以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逐项培养, 并融合考证体系评价, 如CAD绘图考证、电工技能考证、钳工考证等, 培养学生灌装生产线机械工程、电气电子工程基本知识与技能, 具备对相关生产线自主学习能力, 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核心与综合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即核心课程, 主要在灌装生产线设备的制造企业和使用企业的装配现场、车间机组等真实工作环境下, 由企业外聘教师、专业指导教师, 采取项目分解、任务驱动、集中培训方式, 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 工作即学习, 学习即工作”;按照灌装生产线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考核标准,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 以能力考核为主, 校企共同考核评价。如“灌装线设备安装与维修”等课程,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装配调试现场、生产包装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场地组织教学, 通过完成相应的项目, 使学生基本具备灌装线设备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等专业核心能力;学会运用灌装生产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相关生产线同类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

总结与思考

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

(1) 学习内容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典型的工作任务, 课程目标与任务明确, 学生感觉实在, 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 促进了学生关键能力的提高。

(2) 按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进行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3)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依托优势企业, 采取“工学结合、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式教学, 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 学生获得了职业生涯发展潜力。

(4) 学生在综合的任务中思考和学习, 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考核评价与反馈的全过程, 实现学生对专业由陌生到熟悉、专业知识由单一到综合、专业能力由低级到高级的培养过程。

2.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成效

(1) 找到了校企合作共赢的共同点, 使专业人才培养紧紧围绕企业需要进行, 企业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从中很好地选择自己所急需的实用人才, 促进了本专业“灌装生产线导向, 校企联合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进行, 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2) 加强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 促进了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转变, 使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方法由传统方法向灌装线项目教学法、单机案例教学法、机电仿真教学法等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教室, 向兼有集中讲授、小组讨论、实验和实际操作的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转换;互动教学, 将先进的灌装线技术融入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3) 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学校投入和企业共建, 不断整合现有资源, 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重点建设“灌装生产线生产性实训中心”;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 积极开拓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热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灌装生产线技术校外实习基地。到目前为止, 本专业建成的主要校外实习基地, 在学校是领先的, 且这些实习基地在行业里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很高的知名度。

(4) 教材、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 形式多样。校企合作以4万瓶/时啤酒灌装生产线为主线, 编著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灌装线设备安装与维修》等, 并制作与之配套的音像教材, 确保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特色教材既可为本专业学生学习所用, 也可为广东和全国的啤酒饮料行业灌装生产一线人员培训所用, 这对于提高生产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率, 使啤酒饮料行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 通过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要构建“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岗位分析进行教学设计是基础, 校企合作是前提, 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是保障,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建设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陈解放等.教学相长:高等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职业岗位分析 篇10

近几年,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致力于高职专业教材建设, 出版了一系列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杨建平编著的《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2]一书让人深受启发。

一、《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一本有特色的高职教材

由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杨建平副教授结合多年高职教学的经验所编著的《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出版, 该书是《证券投资分析》[3]的配套教材, 同时也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验教材。

(一)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的适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客观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充分突出了职业院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够用为度”、“突出学生基本技能培养, 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教学特点。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的作者结合了多年的教学实践, 从职业岗位的角度构架高职教材内容的体系, 力求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内容的简洁性, 以便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全书共分为5篇:第一篇简明扼要介绍了《证券投资分析》各环节的学习要点, 该篇将学科的各知识要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各环节的重点。第二篇对《证券投资分析》各章的思考题进行了解答, 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个重点问题进行引导。第三篇结合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大纲, 安排了大量的分类练习题, 分别为学生准备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4种题型的习题。这些分类练习题将全课程的知识点汇集成1 000多道客观性习题, 通过学生完成分类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消化掌握课程知识, 熟悉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第四篇是实训。该部分按照证券投资活动的过程特点, 设计了19项实训内容, 通过实训, 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训内容从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应用性等角度进行设计, 学生通过实训, 可以得到从认识、体会到掌握、运用的一体化综合训练, 突出了实践训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五篇介绍了一些股市常用术语, 这些术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与证券投资相关的知识。该书还详细介绍了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 以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

从内容的安排来看,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二)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充分突出高职教学的实践性

与普通高校相比, 高等职业学校由于社会职责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教学活动有其显著特点, 即以职业需要为基础, 以技能培训为主线。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办有特色的高职教育的需要。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一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充分突出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书中设计了19项实训, 通过实训, 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训涉及证券市场实地考察、证券交易行情识读、证券交易系统的使用、股票交易程序、分析主要经济指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行业发展分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日K线和周K线图的绘制、趋势线的绘制、压力线和支撑线的绘制、反转形态的绘制、整理形态的绘制、突破形态的绘制、分析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要领、模拟开户等技能训练内容。对每一项实训内容,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报告。学生从职业岗位的角度出发, 通过每一项实训, 掌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每一项专业技能。

(三)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即“全程考核、基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实训与技能竞赛相结合”模式[4]。这一模式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 注重过程考核, 以过程考核取代传统的考试, 实现考核方式的创新; (2) 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 结合岗位需求, 合理设计实训教学内容, 将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 (3)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 通过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所设计的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的系列实训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仅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 提高了实践教学比例, 而且成功助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技能培养和岗位需求的结合, 使之在实践教学中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深受学生欢迎。

二、关于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路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 现有高职教材的实践性不够突出, 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 高职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编写高职教材, 首先要明确高职教材的特征, 高职教材应既具有高校教材的基本特征, 又具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鲜明特色。因此, 应具有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理论水平, 重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即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 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高职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材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编写专业系列教材要紧密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者应明确本教材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 高职教材要摆脱以理论知识、理论分析为主的模式, 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 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操作与实训, 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 并贯穿始终。

2. 突出职业教育的适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与提升之中。岗位的流动、职业的变动, 要求就业者不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为此, 编写教材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 教材编写应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 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 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高职教材编写时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思考, 而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去考虑, 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 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 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 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 并贯穿始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 而是指综合职业能力。

(二) 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路

1. 明确培养目标, 确定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这类人才的作用是将成熟的技术或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或服务, 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只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才能确定课程的专业地位和所承担的教学任务, 确定教材编写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要求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删减推导、演算、证明的内容, 强调知识点在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材不仅只是提出问题、介绍问题的解决方法, 更应通过实例介绍其运用方法。

2. 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

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最终落实到具体课程体系的设置上, 因此, 必须构筑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一些专业的课程结构及相应的教材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学科中心的痕迹, 难以摆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分类模试, 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训练不突出, 且教学时间安排相对偏后, 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前期对专业目标不了解, 专业意识淡薄, 学习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目的性不强, 导致理论脱离实际, 知行脱节, 而且缺乏情感因素的有力促进,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从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或相应的技术领域的要求出发, 按照这类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来设计, 必须突破以学科本位的逻辑体系来设计课程的方式, 强调以能力为本位, 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完善性。课程按知识的相关程度划分为若干模块, 专业知识提前渗透, 实践教学相对独立, 与理论教学平行并进, 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应有机衔接、灵活配合。只有科学地构筑课程体系, 理顺课程间的关系, 才能确定教材编写的内容范围, 防止出现遗漏或重复。

3. 立足职业岗位要求, 突出能力本位, 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打破学科体系, 采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实现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的目标。因此, 课程的本质就必须是以能力为本位加以编制和实施。首先, 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 分析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要何种综合能力;其次, 要分析这些综合能力是由哪些单项能力所构成, 这些单项能力, 又由哪些能力要素所构成, 而这些能力要素则是应知应会点或知识点;第三, 要以所确定的能力要素为基础, 调整组合成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能力为本位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指导教材的建设不容忽视。实践课程教材应提供某些在理论教学中未讲授而在实践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设计指导教材在介绍设计步骤和具体方法的同时, 应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构建教材内容体系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材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师应根据课程和职业岗位要求, 整合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技能, 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关键词:教材建设,岗位要求,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建平, 李晓莉.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之道[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20-22.

[2]杨建平.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3]李晓莉.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独立学院的定位下一篇:土石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