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出血

2024-08-30

重症出血(精选十篇)

重症出血 篇1

1 临床资料

选取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79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为本组观察对象。79例患者均根据其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结果确诊为脑出血, 其中男43例, 女36例;年龄为46~78岁, 平均年龄为 (62.3±2.6) 岁;出血量为10~90mL, 平均出血量为 (40.5±1.5) mL;其中脑叶出血者4例, 小脑出血者3例, 脑干出血者5例, 基底节出血者67例。79例中有意识障碍者61例, 包括昏迷者27例, 意识障碍者19例, 嗜睡者15例;有高热者13例;有尿失禁或尿潴留者53例;有肺部感染者18例。

2 护理措施

2.1 入院时护理

入院后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抬高床头倾斜15°~30°, 并垫一软枕, 使患者口腔、气管分泌物能有效排出, 降低吸入性肺炎等发生率。并立即给予吸氧, 流量控制在2~4L/min。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大小、意识情况及各项基本生命体征, 如患者出现昏迷、瞳孔散大, 则可疑为颅内压增高或患者病情有加重倾向;如患者瞳孔不等大, 对光反射消失, 则可疑为脑疝形成;如患者瞳孔散大, 且对光反射消失, 可疑为脑干损伤, 预后不良。当出现这些情况时, 要立刻报告医师进行紧急抢救。

2.2 住院期间护理

2.2.1 严格执行医嘱,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严格执行医师医嘱, 待患者入院病情得到控制后, 仍需要每天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如患者血压突然上升, 心率减慢, 呼吸由慢变深, 则应怀疑患者可能颅内压增高, 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患者血压较低, 心率增快, 呼吸节律有改变, 则应怀疑患者可能存在呼吸循环衰竭, 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立刻通知大夫并积极准备抢救。如患者体温入院3d后仍未恢复正常, 应向医师报告以便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2 加强呼吸道护理

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上升, 故必须加强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 要积极进行吸痰和清除其口腔异物, 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进行吸痰操作时, 动作要轻柔、适当, 以免造成呼吸道黏膜破损, 并保证无菌操作。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 以确保有效通气, 并同时做好切开后护理工作。

2.2.3 加强皮肤、尿道护理

重症脑出血患者通常平卧在床, 在做好其他常规护理的同时, 要加强皮肤护理工作, 以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责任护理人员要建立翻身卡, 以确保每2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 并观察患者受压皮肤情况, 积极进行按摩和清洗工作。昏迷患者通常有尿失禁, 留置有导尿管, 护理人员导尿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 且每日对患者会阴部、尿道进行2~3次擦洗, 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保护患者膀胱功能, 护理人员要有意识培进行膀胱功能训练[2]。

2.2.4 加强心理护理

重症脑出血患者由于发病急, 部分患者突然由健康状况骤然进入瘫痪在床状态, 心理上承受力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情绪, 另一方面又因为害怕自己以后瘫痪在床给家人造成巨大负担而有轻生的念头, 因而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及时消除其心理的负面情绪, 帮助患者及时调整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2.3 出院时指导

出院并不代表患者已经完全康复, 因而在进行病情交代时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及时进行复诊, 并加强康复训练, 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尤其要向患者和其家属宣传预防再出血的相关知识, [3]包括培养良好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避免过牢, 控制好高血压等。

3 结果

79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12例因病情太重, 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放弃治疗。此外, 有7例患者发生脑疝, 经积极抢救后无效死亡。其余60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 其中48例患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79例患者中14例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 9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 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 无1例患者出现皮肤褥疮。

4 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加强入院时体位、吸氧及意识状态等护理, 加强住院期间监测生命体征、着重呼吸道、皮肤、尿道及心理护理, 并进行出院时正确的预防再出血指导, 患者康复较快,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且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降低。

因而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 加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护理, 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观察并总结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79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79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12例因病情太重, 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放弃治疗;7例发生脑疝, 经积极抢救后无效死亡;其余60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 其中48例患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79例患者中14例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 9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 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 无1例患者出现皮肤褥疮。结论 加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护理, 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韩萍.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整体护理[J].中华统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7, 2 (5) :466.

[2]张美英, 燕美琴.留置导尿时不同放尿方法对病人膀胱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1, 15 (2) :88.

脑出血重症80例临床护理 篇2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脑血管常见病,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积极治疗合理护理,提高治愈率,对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必不可少的。我院选住院患者1998年2月—2001年5月80例重症脑出血积极治疗,加强护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住院重症脑出血患者1998年2月—2001年5月80例为本组观察对象.8例患者行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61.3±3.0岁,出血量为10—92毫升,其中脑叶出血者6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5例,基底节出血65例。8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有意识障碍者58例,意识障碍程度昏迷者26例,浅昏迷18例,嗜睡14例。高热10例,尿潴留或者尿失禁50例。

2 护理措施

2.1 入院时护理 患者入院后摆放体位,将头部偏向一侧,床头抬高倾斜15°—30°,并垫一软枕,使患者口腔、气管分泌物有效排出,降低吸入肺炎等发生。给予吸氧,流量在2—4升/分。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瞳孔大小,意識情况及各项基本生命体征,患者昏迷意识障碍加重,瞳孔散大,可疑患者有颅内压增高及病情加重,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要注意脑疝的发生;如果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可疑脑干损伤,预后不良。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应该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2.2 住院期间护理 认真执行医嘱,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认真严格执行医嘱,患者入院后病情得到控制后,必须每天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突然升高,心率减慢,呼吸由慢变浅,应该想到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病情如在加重变化,患者血压较低,心率增快,呼吸节律改变,应警惕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病情加重。护理人员立即通知医生准备抢救。患者体温高超过3天未降至正常。应报告医生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积极对症治疗。

加强呼吸道护理: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几率增多,因此必须加强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家属翻身、拍背;意识障碍的重症患者,要积极进行吸痰、和清除口腔异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需要吸痰时尽量动作轻柔、适当。避免造成呼吸道破损,无菌操作。影响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有效地保证气道通畅。做好气管切开护理的准备工作。

加强皮肤护理,尿道护理:重症脑出血患者一般卧床,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皮肤护理,护士协助家属定时翻身,必要时排班或者建立卡片,确保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仔细观察受压处皮肤,按摩和及时清洗,防止褥疮的发生。昏迷的患者一般尿潴留,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就应该进行会阴部清洗,尿道2—3次清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同时进行有意识的膀胱功能培训,保护膀胱功能。

消化道护理:重症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病人多见,也称为应激性溃疡,发病后3—7天发生,严重病人因失血过多,出现失血休克。及时给与药物治疗,下胃管,注意胃液是否暗红或者新鲜,观察大便颜色,是否有柏油样便。吸出口腔内血性液体,避免窒息,及吸入肺炎的发生。

加强心理护理: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重,一部分患者不能接受发病的事实,由一名健康人,突然瘫痪在床,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对自己的疾病情况不了解,产生对死亡的害怕及恐惧。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担心,担心自己卧床给家人亲属带来负担有轻生想法。必须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消除心理负担,解除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出院时指导:患者出院是指这一段治疗结束。不能说明患者已康复,出院对患者交代病情要告知定期复查,复诊,进行康复练习,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早日康复。护理人员一定了解再出血的知识,其中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如不能进食,应给与鼻饲流质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便秘者可用缓泻剂。进食缓慢,防止呛咳。戒烟酒,不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和兴奋性饮料。避免过度劳累。控制好高血压。定期检测血压。

3 结 果

8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危重6例经过治疗无效死亡,13例因病情重,家属同意放弃治疗。61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其中50例生活自理,80例患者住院期间有4例发生泌尿系感染,2例合并肺部感染。无1例褥疮发生。

4 讨 论

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应该加强入院时护理,如摆体位,吸氧,意识状态灯方面。住院期间检测生命体征,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泌尿道、及心理方面护理。出院后进行正确的预防再出血指导等。通过上述护理措施,患者恢复快,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病死率、致残率减低。

参考文献

[1] 唐桂华,况时祥,李玫.凉血散瘀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初步研究[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符为民,姜亚军,吴明华,王永生,常诚,陆海芬.脑血通颗粒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附80例临床疗效分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吴渝宪.脑出血急性期的活血化瘀治疗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袁萍,李承基,黄日龙,张伟,东贵荣.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实验研究[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郭秀珍.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施护[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樊蓥.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的临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例患儿全部为住院病例,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重症病例及肺出血标准。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最小8月,最大1岁3个月,平均年龄11.6月;地区分布:唐县4例,顺平1例。

1.2 诊断标准

手足口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等。肺出血: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和(或)肺部湿性音增多、口鼻溢出血红色液体和(或)气管插管见气道内有血性液体即为肺出血。

1.3 临床表现

患儿均有皮疹,皮疹形态及部位不一,2例呈淡红色栗样丘疹及疱疹,周围有红晕,分布于手掌、足底、臀部,2例呈针尖样细小丘疹,表面结痂,触之粗糙,疹间皮肤正常,周围无红晕,1例皮疹不明显,散在数个分布于手、足、部。发热热型不规则,患儿肺出血时间为病程第3~4天,病程中体温多呈中等热,38.0~38.2℃,在出现肺出血前0.5~1 d体温高热,且体温不易降至正常。肺出血时间为住院28 h内,平均11.6 h。肺出血前患儿2例肝脏未触及,1例肝脏位于右肋下4.0 cm,1例肝脏位于右肋下1.0 cm,肺出血后患儿肝脏均增大,位于右肋下4~7 cm。有精神差、易惊等神经系统症状者3例,呕吐者4例,出血前惊厥者0例。

1.4 辅助检查

1.4.1 血常规

入院后仅2例行血常规,1例白细胞正常(10.55×109/L),1例高于正常(18.8×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小板正常。

1.4.2 血生化

入院后即对4例进行生化检查,血钾、血钠、血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入院时患儿血糖轻度升高(6.3~8.1 mmol/L),出现肺出血时监测血糖,血糖明显升高,2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最高59 U/L,2例正常,天冬门氨酸(AST)均升高,最高124 U/L,乳酸脱氢酶(LDH)均升高,最高达1 101 U/L,2例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患者,2例升高,最高88 U/L。

1.4.3 脑脊液检测

4例患者入院后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外观均无色清晰,白细胞升高(274~560个/mm3),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1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例,氯化物均正常,糖轻度降低(2.92~3.70 mmol/L),蛋白升高(589~1 010 mmol/L)。

1.4.4 病原学检测

2例临床诊断为死亡的手足口病病例在死亡前取咽拭子和肛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PCR法),1例为弱阳性,1例为阴性。

1.4.5 CR胸片

4例行胸片检查,肺出血前示肺纹理增粗、紊乱,5~10 h后突然发憋,面色发绀,肺内闻及湿音,气管插管或咳出血红色泡沫痰,急诊胸片示大片密度实变影,右肺为主。

2 结果

入院后给予及时脱水降颅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抗病毒治疗,控制液体速度及对症治疗,1例患儿来院时出现昏迷、意识不清,口吐血红色泡沫痰,家长6 h后放弃治疗,其余4例肺出血后24 h内死亡(平均16 h)。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特点是手、足、皮肤皮疹及口腔黏膜疱疹,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及EV71常见,EV71引起的普通手足口病在临床方面与柯萨奇病毒A16引起的手足口病难以区别,但EV71感染更易引起重症病例及神经系统后遗症。1998年台湾地区EV71大暴发,共发生129 106例手足口病,其中405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例死亡,死亡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肺出血,占83%[1]。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指无心、肺、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而导致的急性肺水肿,又称“中枢性肺水肿”或“脑源性肺水肿”。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发脑干脑炎患儿可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由脑干脑炎和全身反应所致。脑干病变造成视丘下部和延髓孤束核功能紊乱,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含量增高,全身血管收缩,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动脉血压急剧增高,体循环内大量血液进入肺循环内,一方面肺毛细血管床有效滤过压急剧增高,大量液体潴留在肺组织间隙,形成肺水肿;另一方面,血流冲击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和缓激肽等)大量释放,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外渗导致急性肺水肿进一步加重[2],因此,认为EV71感染并发脑干脑炎或脑脊髓炎,破坏了脑干组织特定的具有调节功能的结构,可使儿茶酚胺分泌骤然增加,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我国台湾学者发现EV71感染肺水肿患儿IL-1β、IL-6、INF-γ、IL-10、IL-13等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血浓度明显升高,提示机体异常的炎症反应与肺水肿的发生有关。病毒感染损害脑干功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IL-10增高,儿茶酚胺增高,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肺水肿。本组患儿均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胞数明显升高,蛋白升高,伴有精神差、呕吐的神经系统症状,支持手足口病的神经源性损害,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征象:(1)年龄<3岁;(2)持续高热不退;(3)末梢循环不良;(4)高血糖。本组患儿年龄与之基本相符,但体温很不典型,病程早期体温中等热,部分患儿仅出血前0.5~1.0 d出现体温高热,对症处理后降至正常,因此体温无特异表现。高血糖、白细胞升高和急性迟缓性瘫痪共同构成了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3,4]。本组患儿入院初血糖轻度升高,至肺出血时血糖明显升高,故动态检测血糖或许是及时识别肺水肿发生的有效手段,但目前血糖检测多采用静脉血,家长难以接受随时采血的方法,多长时间监测血糖尚无明确定论,快速微量血糖检测或许可以应用。

本组患儿病情演变、入院初肝脏基本正常范围,待发生肺水肿时肝脏均不同程度增大,具体原因尚不清楚,考虑可能系肺水肿常伴随循环衰竭,待发生肺出血时已出现循环衰竭,肺出血是患儿多脏器衰竭的终末表现,后有人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逐渐认识到:神经源性肺水肿左心衰竭导致肺水肿及肺出血的机制更为重要。因此,是否可以提出,警惕肺出血的发生,在检测呼吸、血压、血糖、末梢循环时,亦应密切观察肝脏情况,通过观察肝脏大小了解病情,尤其肝脏进行性增大更有意义,且肝脏大小的检测方便,对于患儿无创伤、无痛苦,同时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的治疗原则为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笔者认为除针对重症手足口病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丙种球蛋白冲击外,脱水降颅压尤为重要,同时控制液体滴速,使患儿处于轻度脱水状态,甘露醇0.5~1.0 g/kg,每4~6小时1次,必要时与呋塞米合用,甲基强的松龙10~20 mg/(kg·d),建议早期足量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 g/kg,确诊重症手足口病后即应用,减轻炎症反应,防止肺水肿发生,出现肺水肿,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进展迅速,治疗困难,病死率高,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完善治疗方案,可以做到早期预测、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使其死亡率及致残率下降。

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的临床分析,加强对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的早期认识,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的治愈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多发生在2岁以下,临床特点为100%发热,皮疹特点不一,常伴精神差、易惊、呕吐等,肝脏进行性增大,血糖逐渐增高,AST/LDH同时升高,脑脊液检测均异常,且白细胞、蛋白质均明显升高,白细胞分类不一,胸片提示进展迅速的肺实变影。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具有年龄小、危险性高、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死亡率高,应加强对该病早期临床特点及其进展的认识,早期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手足口病,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

参考文献

[1]Ho M,Chen ER,Kh H,et al.An epidemic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Taiwan[J].N Eng JM Ed,1999,341(13):929-935.

[2]Maron MB,Holcomb PH,Dawson CA,et al.Edma development and re-covery in neurogenic puimonary edema[J].J Appl Physiol,1994,77:1155-1163.

[3]Kao SM,Yang FL,H Su YH,et al.Mechanism of fuiminant pulmonary edema caused by enterovirs71[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4,38:1784-1788.

重症出血 篇4

关键词 脑出血 鼻饲 护理措施 预后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伴有脑水肿、颅内高压的重症脑出血鼻饲患者56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46~82岁,大脑半球出血44例,小脑出血10例,脑干出血2例,既往有高血压36例,本组病例均经颅脑CT确诊。

观察要点: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重症脑出血患者在最初发病的几个小时内,病情变化大,3天内是脑水肿高峰期的开始,应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烦躁不安,能否与人交流观察1次/小时,尤其是瞳孔的大小及反射、血压、呼吸等的动态观察等,如果患者从意识清转为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可提示表情加重,如有脑疝形成,可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呼吸有时快或变慢多提示脑干呼吸中枢受压,预示病情危重;血压过高也提示出血加重;血压过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及休克;体温持续39~40℃,说明有中枢性高热的发生。②密切病情程度是否加重:56例脑出血重症患者均有脑水肿及颅内高压,从脑出血开始都有颅内高压的不同表现,如: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昏睡及昏迷,第3天开始为脑水肿高峰期开始,持续3~5天。绝大多数属于急性或亚急性颅内高压[1],若患者上述症状及体征加重等症状,说明患者颅内高压加重的表现。③观察是否有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56例脑出血患者有16例出现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胃管中有咖啡色胃内容物流出,提示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发生。④观察吸入性及坠积性肺炎、压疮:脑出血重症患者吸入性及坠积性肺炎、压疮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并发症,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呕吐,如有呕吐应尽量侧卧位,及时吸痰,按时翻身拍背,减少发生坠积性肺炎及压疮的机会,定时查看患者的皮肤完整性,并增加营养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护理方法:①卧床:脑出血重症患者急性期由于病情不稳定,如果活动容易加重出血使病情加重,所以,应绝对卧床休息,并且做好防护以避免坠床造成第2次伤害,由于患者大多有颅内压增高应头高足低(抬高床头20~30cm),以利于减低颅内压。脑出血很多患者有呕吐症状,并且痰液不能自行咳出,容易误吸,因此,患者多以侧卧位为主以防痰液及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昏迷患者保持侧卧位。②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早期鼻饲干预,以保证患者能量及液体供应,保证有效血容量、有利于急性脑出血的血压管理,从而减少误吸,有效地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并可以减少输液量使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昏迷患者或会厌麻痹者应选择早期鼻饲饮食,一般于发病24小时后留置胃管[2],鼻饲后应按照营养师的要求给予患者适量的饮食。③头部冰帽及物理降温措施,对于脑出血重症患者应持续冰帽以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对脑细胞有积极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减轻颅内压及提高治愈率,另外,还能预防癫痫的发生,对于持续高热的患者应积极的物理降温包括持续24小时头部冰帽、大血管处冰敷,或采取冰枕、头部置冰袋等方法。④配合医师治疗颅内高压,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重症脑出血患者颅内高压多在72小时达高峰,应遵医嘱及时足量用脱水药物治疗,由于脑出血患者年龄大,多数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所以注意患者的心率及精神状态,及时发现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提供给医师,以便及时更改医嘱。要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脑出血患者严格掌控患者的入水量,没有丢水的情况下做到(尿量+500ml液体),以防加重脑水肿,严格按照饥渴疗法控制液体量。监测血压、电解质、渗透压及心肾功能,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药物外渗,引起皮下组织坏死。⑤一般护理与早期康复:脑出血重症患者都应使用三马气垫,以防压疮的发生,最好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怕导尿引起泌尿系感染)尽早保留导尿,对预防压疮有积极的意义。早期配合康复师做好早期康复的工作,按时给患者做被动的肢体运动以防关节挛缩,提高患者肢体残留功能。⑥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患者突发脑出血,给患者带来极大地痛苦和超常的心理压力,同时也给亲人带来强烈的心理打擊,应及时给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安慰,指导患者保持镇静,避免情绪激动引起血压再次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再次出血。应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使其掌握康复知识,对疾病有正确地认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⑦血压管理:脑出血后患者的血压多数增高,对大脑有保护作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及降低需要管理并积极查找影响因素(例如是否有尿潴留导致患者烦躁引起血压增高),不能无原则的降压。Morfis等研究显示[4],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时血压往往增高,但在1周左右大部分患者的血压能够自然回降至正常范围。除非血压>190~110mmHg才需要干预,所以要克服护士、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的恐惧心理,在测血压时发现血压很高,尽量不要在现场告诉患者,避免患者紧张血压更高。

结 果

56例脑出血重症患者中,基本痊愈6例,显著好转12例,好转25例,死亡13例(病死率23.2%),其好转以上出院43例(76.7%)。

讨 论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常出现营养状况恶化,而营养状况恶化与病情加重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因此,目前认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在经过早期的急救后,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给予营养治疗,早期鼻饲干预能够保证患者能量及液体供应,保证有效血容量、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血压管理,从而减少误吸,有效地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并可以减少输液量使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本组56例脑出血重症患者中,经过给予合理的侧卧体位,头部冰帽及物理降温措施以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早期配合康复师做好早期康复的工作,按时给患者做被动的肢体运动以防关节挛缩,提高患者肢体残留功能。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对疾病有正确地认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正确血压管理措施,严格按照饥渴疗法控制液体量,基本痊愈6例,显著好转12例,好转25例,死亡13例(病死率23.2%),其好转以上出院43例(76.7%),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雷艳,代莉,项安凤,等.脑出血颅内高压病人的重症监护[J].护理学杂志,2003,18(8):586-587.

2 杨志峰.重症脑出血鼻饲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9):690.

3 林璐,杜秀民,刘飒,等.早期鼻饲对急性脑梗死的血压管理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4:697-698.

20例重症产后出血病人的急救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2006-2011年我科产妇分娩8 120例, 发生产后出血168例, 其中重症产后出血20例, 占产后出血的11.9%。出血量在2 000~3 000ml 12例, 在3 001~5 000ml 6例, >5 000ml 2例;初产妇15例, 经产妇5例;20例均为剖宫产产后出血; 以上20例重症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性出血16例, 部分胎盘植入4例, 其中11例发生在术后2h内, 9例发生在回病房的24h内。

2 急救护理

2.1 病情观察

产后出血来势凶猛, 短时间内可因大量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 危及产妇的生命。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产后出血而进行干预, 成为能否成功救治产妇的重要因素。

2.1.1 准确估计出血量。

产后出血观察难点为出血量的准确估计, WHO产后出血技术小组提出, 靠临床估计和测量的出血量比实际失血量低估30%~50%[2]。血对孕产妇是宝贵的, 在减少出血的同时, 实事求是的测量出血量才是科学及负责任的态度。术中出血应包括敷料的称重、吸引瓶中的出血量, 术后出血量以卫生垫称重计算, 一般来说实际出血量往往多以估计量, 还可用检测血色素估计出血量, 在没有输血的情况下, 一般每下降1g血色素大约出血400ml, 在准确估计出血量的同时, 观察出血的性质, 如果阴道出血不止, 无凝血块, 应及早做3P实验检测, 警惕早期DIC的发生。

2.1.2 观察子宫收缩。

观察子宫的轮廓、硬度、宫底的高度, 如果宫底高度高于脐上水平, 应警惕宫腔积血, 可先挤压宫底, 必要时严格消毒外阴后掏出宫腔积血块;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

2.1.3 监测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评价病情的最重要指标。产后出血的病人应持续心电监护,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当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 (1mmHg=0.133kPa) 或脉压<30mmHg];脉搏细速>100次/min;尿量减少, 每小时低于30ml;产妇自诉口渴、打哈欠、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症状及体征时应考虑失血性休克, 及时报告医生, 快速补液输血。

2.2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

2.2.1 建立产后出血的急救流程。

产后出血事发突然、难以预料, 出现后缺乏经验的年轻医生及助产士往往措手不及,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抢救流程、指导抢救工作不仅必要而且事半功倍。流程必须一目了然、简单易学、体现先急后缓、先重后轻抢救原则,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不断强化培训, 人人过关。

2.2.2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技能。

(1)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于突发的特重型产后大出血, 首先在报告医生、呼救同事协助时, 在第一时间用大号套管针建立至少2~3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如果出血难以控制或由于出血多血管塌陷导致静脉穿刺困难时, 不能反复穿刺耽误时机, 应尽快行锁骨下或股静脉穿刺, 保证补液通道的畅通, 在补液的过程中, 应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必要时在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情况下调整补液速度及补液量。 (2) 快速对因止血。本文所叙述的产后出血多为宫缩乏力性出血, 除手术中医生采取的止血措施如子宫背带式缝合、宫腔填塞外, 普通缩宫素往往效果不理想, 可用米索前列醇塞肛、长效宫缩剂卡贝缩宫素或欣母沛静脉推注, 配合不间断的子宫按摩。 (3) 尽早输血。重症产后出血的救治, 必须保证及时输入足够的同型血, 因为我院血液的申请涉及到输血科及服务保障部的配合, 护士要重点强调输血的“急”, 最好在出血的30min内加压输入同型悬浮红细胞、血浆及凝血因子。 (4) 其他护理。 面罩吸氧, 氧流量6~8L/min, 保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取休克仰卧中卧位, 保暖, 保持留置尿管的通畅, 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 保证用药的安全。注意皮肤安全, 预防压疮发生。对于难以控制的出血, 在有效补充循环血量仍不能纠正休克时, 应做好子宫切除的术前准备。

2.3 心理护理

本组1例病例因年龄小子宫切除、小孩患先天性心脏病, 产妇在出院1个月后发现轻度抑郁。重症产后大出血产妇身体极度虚弱, 精神或担心或由于器官功能缺失而极度低迷, 医务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急而不慌、忙而不乱, 给产妇以安全与依赖感;对于子宫切除的这部分产妇, 在其恢复期, 应重点关注其最在意的问题如新生儿的健康, 指导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参与护理及喂哺婴儿;耐心劝导其在生命及器官二者之间的取舍, 告知产妇只要卵巢在, 就具备女性激素的分泌功能, 不会加速衰老, 且能保持正常的性生活;同时积极地与家属沟通, 取得家属的支持及配合, 帮助产妇平稳渡过产褥期。

3 讨论

产后出血发生快, 且来势凶猛, 一旦发生, 须立即组织人员, 甚至集全院之所力、争分夺秒的投入抢救。由于其发生时机的不确定、发生时其抢救人员抢救技能的不确定, 如何在第一时间发挥最大的抢救效能, 应是每个产科管理者所需要考虑及解决的问题, 有医院提出了医生对产后出血抢救路径及常规[3]。本文中所提到的建立一套简单易记的护理抢救流程, 就是告诉参与的每一位护理抢救者, 第一步该做什么, 第二步该做什么, 怎么做。其实, 这也就是培养护士娴熟的抢救技能, 此流程在上述病例及其他产后出血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产后出血的抢救时机非常重要, 要培养护士高度的责任心, 敏锐的观察力及判断力, 为及早及时的抢救提供有力的保证。疾病重在预防, 产后出血的预防尤其不可忽视, 我院是一家三级医院, 在当地孕产妇的急危重症救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由于干预得当, 我科近5年未发生由于血液系统问题所致的重症产后出血。做好产前筛查, 对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 做好准备提前到具备抢救条件的医院住院分娩。熟练助产技术, 加强产时监护, 消除导致产后出血的诱因, 都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有效措施。总之, 产后出血尤其是重症产后出血的防治需要充足且有效的人力、物力、血源等各方面的配合及支持。

关键词:重症产后出血,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 (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10.

[2]吴连方.产科出血病因的变化趋势及防治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 (11) :791-792.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篇6

1.1 一般资料

男性25例、女性13例, 男:女=2:1。年龄38岁~76岁, 平均51岁。幕上脑出血量30m L~120m L, 其中18例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规律服用降血压药物, 血压控制在150/80mm Hg以内。20例病人血压控制不理想或者平时未监测过血压未发现有高血压。8例病人有10年以上大量饮酒史, 日饮酒量在500m L以上。

1.2 临床表现

突发意识障碍, 单侧肢体瘫痪, 言语不利, 呕吐, 躁动;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病人迅速陷入昏迷, 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GCS评分3到8分之间。头颅CT表现为基底节区及丘脑区出血, 采用多用式计算法测量出血量在30m L~120m L之间。本组有12例病人合并脑室出血, 2例病人单纯脑室出血脑室系统梗阻。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治疗38例病人均在入院第一时间 (6h内) 采取了手术治疗。

28例病人采取全麻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8例合并脑室出血病人采取急诊局麻下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引流血性脑脊液30m L~50m L, 继而全麻下开颅手术。2例病人因为出血量较少病情平稳而采取了脑血肿穿刺治疗。术后保留引流管7d~14d。待病情稳定后拔除引流管。

1.3.2 术后治疗:

(1) 严密监护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等指标; (2) 控制血压于正常水平; (3) 改善通气; (4) 脱水降颅压; (5) 预防感染; (6) 抗癫痫治疗; (7) 改善脑循环脑代谢治疗; (8) 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 (9) 早期功能锻炼促醒。

2 结果

38例病人中死亡4例, 其中因术后再出血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 肺部感染死亡1例, 脑室感染死亡1例。植物人生存3例, 重度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6例。中度残疾生活大部分能自理23例。2例未遗留后遗症, 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3 讨论

3.1 病因

本组病人引起脑出血病因分为3类: (1) 高血压病患者未能及时发现、或平时未规律服用降血压药物、血压控制不理想。遇有天气变化、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饮酒等诱发因素导致脑出血。 (2) 长期大量饮酒, 导致血管硬化, 血压升高。遇有以上诱因诱发脑出血, 本组8例病人有长期大量饮酒史。 (3) 脑内有肿瘤、血管畸形等基础病变导致瘤卒中出血。

3.2 手术适应征的选择

手术适应征是通过对病人的意识状况、GCS评分、出血量、中线移位以及病人的一般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1]。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

手术时机的选择尚存争议, 以往资料认为24h以内出血多呈胶状血凝块, 液态出血仅占1/5, 早期手术血肿不易清除, 再出血几率高, 手术危险性较大。但是我们的经验是重症脑出血病人如果不能及时手术治疗大多死于24h以内。本组38例病人均于6h内采取了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条件合适的病例, 应该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及早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 打破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改变所致的恶性循环, 可以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4.4手术要点

手术取颞顶蹄形瓣或额颞顶瓣开颅, 去骨瓣面积要充分, 一般10cm×12cm左右。十字切开硬脑膜, 行脑穿刺定位证实血肿的存在。沿针孔造漏进入血肿, 于血肿内操作, 吸引力不需要过大, 对粘连过紧的小血肿多为原发出血点, 可以保留。术中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较大的血管。妥善止血, 棉片压迫创面5~10min观察无新鲜出血时, 血肿腔内植引流管结束手术[2]。引流管于手术后24~48h拔除。

3.5 影响预后的因素

(1) 出血量及中线移位:血肿本身的机械物理压迫临近脑组织, 尤其重要的结构, 加之引起继发性脑水肿造成结构位置改变, 特别是引发脑干的扭曲、移位、旋转, 促使脑干压迫于对侧小脑幕切迹上继发脑干损伤, 同时压迫微血管促使血栓形成, 进一步加重了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 恶性循环。因此出血量越大, 中线偏移越重, 病人预后越差[3];

(2) 手术时机:手术时间的选择尚存争议,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手术时间越早就越早缓解了颅高压症状, 解除了病变对正常脑组织的压迫,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正常脑组织的功能, 提高了病人的救治成活率及术后苏醒, 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3.6 术后治疗

手术只解决病变部位的出血压迫及高颅压问题, 成功抢救一名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极其重要。首先要专人护理严密监控生命指标, 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控制血压于150~100/90~60mm Hg范围内;其次注意保持呼吸通畅, 术后注意给予抗癫痫、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改善脑循环脑代谢治疗, 早期给予功能锻炼、早期给予声光电刺激等方法促醒。

综上所述, 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及时给予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手术及脑室穿刺引流, 配合术后精心护理及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摘要: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救治。2003年至2008年我院对出血量30mL120mL, 中线明显偏移, GCS评分3分8分的3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取了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及脑室穿刺引流术等外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脑室穿刺,去骨瓣

参考文献

[1]崔尧元, 卞留贯, 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5, 11:234~235.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2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93.

[3]杨树源.实用神经外科手术技巧[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6~386.

重症出血 篇7

1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易发生各种心理障碍, 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甚至造成病情加重或死亡,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康复的前提。

病人的心理特点: (1) 恐惧心理者:对突如其来的偏瘫、失语、头痛等以及对身上的输液管、氧气管、导尿管非常恐惧, 害怕会很快死去。有些患者经数天治疗后病情渐趋稳定, 但患者害怕自己残废给家庭带来负担, 怕家人无力照顾自己, 怕付不起医药费等等。 (2) 悲观失望心理者:这些患者大多是中年人, 有一定的事业基础或正在事业兴旺中, 发病后使原计划破灭, 对前途悲观失望, 甚至失去生活信心, 拒绝饮食和治疗。 (3) 焦虑心理者:这些患者由于缺乏医学常识, 认为患了脑出血治疗时间长, 且不能使身体恢复到患病前的状态, 或家庭经济困难, 子女不孝等因素, 对此患者表面似乎很多平静, 实际上内心苦闷, 顾虑重重, 心神不安, 生活懒散, 食欲减退, 夜不能寐等。 (4) 厌世心理者:患者发病后瘫痪在床, 活动受限, 甚至失语, 自己愿望难以表达, 生活难以自理, 对恢复功能丧失信心, 欲摆脱人生, 表现为拒绝进食与治疗, 易产生过激行为或自杀行为。

2 积极预防并发症

脑出血病人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加之瘫痪, 运动、感觉障碍, 生活不能自理, 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应积极预防, 以减少或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3 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头抬高15~30°, 侧卧时注意健侧在下, 以免损伤患病肢肩关节, 上臂前伸水平位置软枕上, 掌心向下;两膝微屈其间置适度软枕。平卧位时上肢维持外展外旋位, 其前臂垫一薄的软枕, 使肘关节微曲, 手腕略背伸, 手掌内置一适中的弹力球, 使手指处功能位;下肢外侧垫放软枕, 膝下置软枕使之微屈, 足底置软枕, 维持足与小腿90°, 脚尖向正上, 足呈背屈位。目的防止足下垂, 足内翻, 足外翻, 关节强直, 韧带挛缩等继发障碍发生。

4 功能训练

4.1 肢体功能康复

瘫痪肢体关节若持续4d不活动就可能发生挛缩, 导致继发功能障碍, 因此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被动运动训练, 从床上到床边到下床活动, 循序渐进, 以不疲劳为宜, 时间由5~10min开始, 渐至每次30~45min, 如无不适应做2~3次/d。 (1) 被动运动的方法。肌力在0~2级者, 给予被动运动的方法:按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做被动运动, 由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 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上肢活动肩→肘→腕→指关节, 使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下肢活动髋→膝→踝→趾等关节, 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足背屈等, 并配合肢体拮抗肌的按摩。在此强调:上肢着重伸肌, 下肢着重屈肌的按摩。对病情稳定者3周后, 可加行坐位训练, 如无头晕不适感, 可每天逐步抬高坐位角度及延长坐位时间, 如能达到保持良好的坐位能力, 就可以慢慢进入下一步 (床边-下床) 的康复训练。 (2) 主动运动的方法。目前主动型治疗性锻炼发展成为偏瘫治疗的手段, 对肌力达2级以上者, 鼓励患者主动运动, 指导病人用意念对患肢发出冲动, 使瘫痪肢体的肌肉收缩, 指导病人用健肢体运动牵动患侧运动。反复训练,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达到上肢可举起, 下肢可站立和行走。为提高生活处理能力, 可指导病人用健肢替代患肢的方法, 如右侧肢体瘫痪时, 可练习用左手吃饭、写字等;穿上衣时先穿患肢再穿健肢, 脱衣时则相反。训练病人用一只手穿脱衣裤, 使用拐杖及习步车辅助行步等。

4.2 语言训练

语言功能恢复缓慢在病情稳定后要抓住一切机会与病人交谈, 根据失语的类型进行康复训练, 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 要反复讲出有关事物的名称, 对有文化者可在其接触的用物上贴上相应纸条, 使病人初步学会后再强化记忆;运动性失语护士应着重讲解口型, 多做动作等, 护士应耐心细致观察病人的表情、手势, 尽可能准确判断其心意, 充分利用病人残存的言语能力, 逐步提高基语言表达能力, 从单字、单词发音, 还应指导家属积极配合5出院指导

(1) 脑出血可多次发作, 应经常随诊, 每天测血压, 定期做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如出现肢麻、肢瘫、失语及突然头痛、呕吐、意识改变加重, 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2) 坚持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物, 避免辛辣食物, 戒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

(3) 体胖者适当减轻体重, 忌食纯糖。

(4) 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 或终生伴随, 需要有信心、耐心、恒心, 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16例反复性重症鼻出血的护理干预 篇8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诊疾病之一。鼻出血往往原因复杂、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发展迅速而且容易反复, 尤其反复性鼻出血的患者往往精神紧张、恐慌, 而紧张又会加重出血。因此, 及时有效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和因人施宜的健康教育对于鼻出血来说非常重要。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室共收治反复性重症鼻出血有16例。下面将对16例反复性重症鼻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反复性鼻出血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 女5例;年龄在18~82岁;高血压患者10例, 鼻中隔偏曲患者5例, 血管瘤患者1例;

1.2 治疗方法

鼻出血较剧烈、渗血面积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显者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是鼻腔填塞法, 此法利用填塞物直接压迫鼻腔出血部位, 使破裂的血管闭塞而达到止血目的[1]。16例反复性重症鼻出血患者中5例采用前鼻孔填塞法止血, 11例采用后鼻孔栓塞法止血。鼻腔填塞后均应用3~5d的抗菌药物, 预防感染。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反复性鼻出血患者因为已经有了第一次鼻腔填塞治疗的痛苦体验, 当再次次鼻出血的时候往往精神高度紧张、惊恐万分、焦虑、疑心重重, 对病情非常担心, 接诊医生和护士应当首先取得患者的信任, 尽快评估病情, 沉着冷静、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地救治患者。除了做好应有的治疗措施外, 还要关心和开导患者, 和患者做好沟通工作, 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 稳定其情绪。情绪紧张会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压升高而加重出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避免家属的紧张情绪影响到患者。对于反复性鼻出血患者来说, 无论是前鼻孔填塞还是后鼻孔栓塞都是极度恐惧, 护士应给予安慰, 转移其注意力, 疼痛较剧时可紧握其双手传递信心。情况允许时可让家属陪伴在身旁。

2.2 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变化做好记录并严格床头交接班。高血压患者定时测量血压, 血压高可加重鼻出血并影响止血效果。观察患者有无休克症状, 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等症状时立即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鼻腔出血情况, 观察鼻腔渗出液的颜色、量、性质等情况, 如果颜色渐渐变浅说明出血停止, 如果有鲜红的血液流出而且量逐增多时应考虑出血的可能。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给予处理。观察鼻腔填塞物有无松动或脱落以免出血部位再次出血。同时也要避免填塞物脱人咽腔引起窒息。

2.3 鼻腔填塞的护理

鼻出血最迅速且可靠的止血方法是行鼻腔填塞, 成功率高, 效果明显, 但填塞后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患者感到非常痛苦, 应向其说明鼻腔填塞的重要性[2]。鼻腔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流出是正常现象, 用卫生纸擦净即可, 切勿将卫生纸塞入鼻腔内以免引起感染。流眼泪是鼻泪管堵塞后的正常表现, 偶有血泪是鼻腔血性分泌物向上倒流引起的也属正常。咽腔干疼是鼻腔填塞后张口呼吸的后果, 指导患者多饮水必要时可口服润喉片。疼痛是最严重的表现, 给患者解释清楚这是由于鼻腔黏膜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加上鼻黏膜水肿及填塞物压迫筛神经使患者有较明显的局部疼痛及反射性头痛[3], 告知其疼痛是暂时的鼻腔填塞物取出后疼痛会减轻, 患者无法忍受时可遵医嘱口服止痛药。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 可以用深呼吸来缓解。

2.4 饮食护理

嘱患者进食清淡温凉、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禁食辛辣、刺激性生硬食物, 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引起再次出血。

2.5 卧位护理

鼻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 应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出血较多休克者采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出血一侧。

2.6 口腔护理

嘱患者勿将进入口腔的血液咽下以免引起窒息及咽下的血液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感染。

2.7 环境护理

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 避免将鼻出血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 以免患者之间情绪互相影响加重出血。

2.8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对反复性鼻出血患者非常重要。出院时告知其勿用手指挖鼻孔, 勿用力擤鼻涕, 保持鼻腔清洁湿润, 干燥时可涂抹香油等。高血压患者按时服药控制好血压。保持愉悦的心情,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蒸桑拿, 生活规律, 饮食规律, 禁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嘱其尽快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再次出血。

3 小结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急诊疾病之一, 往往来势凶猛、病情严重, 接诊医生护士的医疗护理水平非常重要。我们对这16例反复性重症鼻出血患者给予了护理干预, 深刻地认识到反复性重症鼻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尤为重要, 住院期间护士应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 正确指导其饮食护理及口腔护理, 做好环境护理及鼻腔填塞时的护理, 做好不适症状的解释工作及处理措施。做好出院指导可以减少鼻出血反复出血的次数, 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04.

[2]陆柳依.26例高血压性重症鼻出血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 24 (9) :1091-1092.

重症出血 篇9

【关键词】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77-02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病时间比较慢、发病时间长、发病面积大,在短时间内不容易痊愈。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其往往起病急且病情凶险。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1] ,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以及护理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24-79岁,平均年龄(47.4±2.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为24-52岁,平均年齡(38.2±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并不具有明显差异,故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目的及方法均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为其安排好相应病房,并保证病房内的干净卫生,严密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则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及时治疗。对于失血较多、休克的患者则要进行补血并纠正休克。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适当抬高患者的下肢,保证其呼吸道的畅通。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从而促使其积极进行治疗。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宣讲与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诊疗措施,同时叮嘱患者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同时指导患者早期应急方法,控制病情的发展。③饮食干预:对于呕血的患者要予以禁食,对于出血严重且存在呕吐症状的患者,在止血前不可进食,止血3h后方可进食,但要以流质食物为主。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逐渐恢复饮食,同时叮嘱患者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将主要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以及住院时间)本次研究将以采用SAS自评量表进行焦虑评分。

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次采用病房内问卷调查的形式,本次问卷由医院自行拟制,共设三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患者的消化功能常常会因为消化系统损伤而受到极大影响,故其往往需要进行禁食,加上病情的长期反复,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患者的诊疗效果以及预后恢复效果。曾有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2-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并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本次研究结果与荆会霞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5] 。

综上所述,对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雪萍.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75-176.

[2]张瑶,崔秀琴,陈曦.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227-228.

[3]马成芳,金巧馨.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79-280

[4]薛庆丽.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焦虑、抑郁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12(15):2378-2379.

重症脑出血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篇10

关键词: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护理

中枢性高热是重症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 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至39℃以上, 甚至达41.5℃。因通常机体能耐受的体内温度为40.5℃, 脑组织容易受到严重损害, 因此, 积极降温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现对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1例重症脑出血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重症脑出血患者61例 (均经CT检查确诊) , 其中男性32例, 女性29例。年龄38~82岁, 平均年龄 (51.5±3.8) 岁。61例中体温异常者32例, 其中高热 (39℃以上) 23例, 热型为稽留热者18例, 弛张热4例, 不规则热1例。其中行脑室引流术后出现高热者13例。23例高热患者经过降温措施虽然好转18例, 但仍然死亡15例, 其中5例患者死亡前高热无好转。高热多发生在发病后24~48 h。

2高热降温措施

2.1 物理降温

2.1.1 冰帽

戴电子冰帽可降低患者脑部温度, 脑细胞代谢率降低, 所需养分及排出代谢废物减少, 有利于脑水肿的减轻。还可以使血管收缩, 血管渗出减少[1]。有保护脑细胞功能, 减少及减轻后遗症发生。使用时在冰帽内侧、枕下垫上毛巾, 勿使头部直接接触冰帽内部, 特别注意保护患者耳、面部, 防止冻伤。护士要每30 min巡视一次, 记录冰帽运行情况, 温度及患者生命体征, 面色。降温速度不宜过快, 以每小时降低2℃左右为宜。降温过快易使患者出现寒战, 从而增加脑的耗氧量而加重病情。当患者体温降至33℃不宜低于30℃时可取下冰帽[2]。

2.1.2 冰袋

医用冰袋或者用橡胶冰袋装碎冰再加冰水使冰块的棱角变得圆滑以后给患者使用。也可用橡皮手套或塑料袋装入冰块放置在患者体表的大血管通过处。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盐水冰袋降温的实验研究, 发现10%的盐水冰袋在室温18~24℃的环境下持续3 h其温度仍在-5℃。低温持续时间长, 在融化过程中形态为霜冰混合, 冰袋很松软, 能充分与体表接触, 易于固定, 用于高热患者降温效果优于清水冰块降温[2], 冰块必须用毛巾包裹, 不能直接接触患者, 冷敷部位要定时更换, 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冻伤发生。

2.1.3 擦浴

2.1.3.1 擦浴降温法

可用32℃~34℃的温水擦浴。方法:从患者一侧颈部开始, 自上而下沿着上壁外侧至手背后经胸、腋下沿上臂内侧至甲掌。同法擦另一侧。擦一侧下肢时, 从髂骨开始沿大腿外侧至足背, 再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至足心。然后以腰、腘窝擦至足根部。 在腋下、肋部、掌心、腹股沟、腘窝部位停留的时间要长一些, 直至皮肤表面潮红时为止,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散热目的。

2.1.3.2 酒精擦浴

通过对酒精擦浴的温度进行观察对比, 发现41℃~43℃酒精擦浴降温优于传统酒精擦浴法, 原理是热酒精挥发快, 从肌体带走热量多, 同时, 热酒精可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集体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酒精温度高于皮肤2℃~3℃, 有利于血管扩展, 血流增快, 皮肤表面温度升高, 汗腺分泌增加, 毛孔扩大, 出汗时带走体内大量的热, 因而降温效果更加明显, 而且由于酒精的温度与患者皮肤的温度接近, 擦浴时不会因刺激引起不适[2]。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处等血管丰富处稍用力并延长擦拭时间, 促进散热。禁忌擦拭心前区 (可引起心率慢或心律失常) 、腹部 (可引起腹泻) 、后颈部、足心部位 (可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全身擦浴时间不宜超过20 min。

2.1.4 灌肠法

无低血压、意识清楚地患者可用冰盐水100 ml灌肠。

2.2 静脉降温法

中枢性高热体温升高快, 如物理降温效果差, 可开展中枢性高热静脉降温法。其方法是将患者需常规输入的液体置于冰箱, 待液体温度降为0℃~10℃时取出, 用棉套保温, 按静脉输入法将液体输入患者体内, 其降温效果显著, 降温有效率高达100%[3]。

2.3 药物降温

此法一般用在高热达40℃以上患者无低血压、意识较清楚的患者。具体方法:阿司匹林1.0克加入100 ml冰水中灌肠。冬眠药物:可用冬眠1号之半量用于躁动不安的高热患者以抑制活动减少热量的产生, 应注意低血压[4]。中药可采用牛黄安宫丸2次/d, 1丸/次, 口服。

2.4 注意事项

注意个体耐受性, 应采取以一项为主, 多项结合的措施。降温措施宜早, 降温速度不宜过快, 冷敷部位要定时更换, 降温物品要逐渐撤掉, 一般降温至37℃持续1周以上;给予镇静剂时,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3讨论

高热是重症脑出血主要合并症之一, 尤其是脑出血后出现中枢性高热, 体温高达39℃~42℃。而高热期间正是脑水肿高峰期, 高热既可使原发病加重, 又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对患者十分危险, 要度过这一危险期, 做好高热护理极为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可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夏寒菊, 曾小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电子冰帽的观察与护理.现代护理, 2009, 6 (16) :145-146.

[2]杨少华.亚低温治疗仪在脑出血患者高热中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7) :115-116.

[3]罗细玲, 许庆敏, 冯顺坚, 等.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的研究进展.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 :103-104.

上一篇:电气运行人员下一篇: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