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教学

2024-08-27

有趣教学(精选十篇)

有趣教学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制作简易平衡器以及进行平衡现象的实验, 发现“左边的玻璃珠数×刻度数=右边的玻璃珠数×刻度数”这一规律。

2.发现当“左边的玻璃珠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 “右边的玻璃珠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 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通过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 发现并感悟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以及合作意识、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平衡规律的寻求与抽象。

教具、学具:课件、米尺、玻璃珠、塑料袋 (为了使实验精确, 在塑料袋上用细线拴一个挂环, 细线的粗细跟米尺上刻度线的粗细相当) 、小组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观察发现影响平衡的重要因素

出示课件:

师: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

生:认识。

师:无论是天平秤还是跷跷板, 他们都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生:平衡的现象。

师: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平衡” (板书) 。那么, 平衡与什么有关系?

生1: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

生2:平衡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 天平就平衡。

师:平衡与质量有关系。那么质量是不是决定平衡的唯一条件呢?我们来看大屏幕 (如图) 。图中大人和小孩的质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使跷跷板平衡?

生1:可以让那个大人向里面挪一点。

生2:也可以让那个小孩往外面挪一点。

师:哪里是里面?哪里是外面?

生:里面就是离中心点近一点, 外面就是离中心点远一点。

师:说得好, 里面就是靠近中心点 (教师指出图中跷跷板的支点) , 外面就是离开中心点远一点。同学们刚才说可以挪大人, 还可以挪小孩。同学们认真看图, 究竟挪大人还是挪小孩更合乎情理呢?

生:只可以把大人往里面挪, 如果大人不动, 小孩再往外挪, 有掉下去的危险。

师:那么大人往里面挪就能够使跷跷板平衡, 说明平衡还与什么有关?

生:平衡还与物体到中心点的距离有关系。

[评点:简短的开课, 迅速把学生的视角引入生活, 用一双数学眼睛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让学生感悟“平衡”现象, 体验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为后面突破教学重点作了铺垫。]

师:由此可见, 决定平衡的条件除了与质量有关, 还与物品到中心点的距离有关。板书:

二、进行实验, 探索特殊和任意条件下的平衡规律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 每组有一根米尺, 20个质量相等的玻璃珠, 1根玻璃线, 两个塑料袋。先要制作一个简易的平衡器, 利用这个平衡器才能进行下面的学习。

活动一:制作简易平衡器

师:利用米尺和玻璃线制作一个简易的平衡器。 (2分钟)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生:50厘米处是米尺的中心点, 把玻璃线拴在米尺50厘米的刻度上平衡器就制作成了。

师:对!50厘米处就是这个平衡器的中心点, 把玻璃线提起来看看平衡了吗? (学生提起后回答:“平衡了”。)

[点评:平衡器的制作这一环节非常精妙, 教师依据学生实际, 修订了教材的制作材料及方法, 所用材料简单, 制作方法简便, 为后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并降低了难度。学生再进行下面实验操作的活动可谓水到渠成。]

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平衡器, 通过悬挂玻璃珠数来探究平衡到底与质量和距离有什么关系?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刻度数表示距离, 用玻璃珠数表示质量。 (板书:玻璃珠数刻度数)

师: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我们先统一刻度。从中心点开始, 它的左右两边各数5厘米是第一个刻度, 10厘米是第二个刻度, 以此类推。同学们统一并熟悉一下刻度。 (一分钟左右)

活动二:探索在特殊条件下米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一, 全班齐读:“活动二:特殊条件。”

实验报告单一:

(小组合作活动:小组长安排协调, 记录员负责填实验报告单, 两位同学操作, 全体参与。活动时间6分钟。)

活动结束, 全班汇报, 教师用课件出示汇报结果, 重点让学生观察报告单, 突出:“你有什么发现?”即真正发现、理解上表中所表述的“规律”。

活动三:探索在任意条件下米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师: (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二) 如果在米尺中心点左边刻度4上放3颗珠子, 右边挂塑料袋的刻度距中心的距离与左边刻度4距中心点的距离不相等, 怎样放玻璃珠才能保持平衡?齐读一遍下表中“活动三:任意条件。”

(要求小组合作实验, 时间7分钟, 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

师:观察实验报告单, 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左边固定, 右边刻度数越大珠子数就越小, 珠子数越大刻度数就越小。

生2:我发现左边刻度和玻璃珠数固定, 左边刻度数与珠子数的乘积等于右边刻度数与珠子数的乘积。

生3:我还发现左边的乘积一定, 右边刻度数和玻璃珠数成反比例。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左边都是4×3=12, 右边:1×12=12 2×6=12 3×4=12。由此得到:左边的刻度数×玻璃珠数=右边的刻度数×玻璃珠数

右边的乘积一定, 右边刻度数和玻璃珠数成反比例。

师: (举起教具———简易平衡器) 如果在左边刻度4上挂3颗玻璃珠, 右边可以在刻度 () 上对应挂 () 颗玻璃珠, 才能使米尺平衡?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4×3=1×12 4×3=2×6 4×3=3×4) 左边都是4×3, 乘积都是12, 右边的乘积也都是12, 这道练习让我们联想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个知识?

生:反比例的知识。

师:对!当米尺一端刻度数和玻璃珠数乘积一定时, 另一端玻璃珠数变小, 刻度数就 (变大) ;当米尺一端刻度数和玻璃珠数乘积一定时, 另一端玻璃珠数变大, 刻度数就 (变小) 。反之, 刻度数变小, 玻璃珠数就 (变大) 。所以当米尺一端刻度数和玻璃珠数乘积一定时, 另一端玻璃珠数和刻度数就成 (反比例关系) 。

[点评:通过“平衡”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合作学习, 动手操作, 加深体验, 自主探索, 加深了学生对平衡的本质认识。课件设计有独创性, 起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起到的作用, 可谓独具匠心。]

三、巩固练习,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师:让我们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幼儿园的小东和小红玩跷跷板, 小东体重20千克, 小红体重15千克。如果小东坐在离跷跷板支点3米处要让跷跷板两边平衡, 小红应坐在离支点几米处?

生:根据20×3=60, 60÷15=4, 小东坐在离跷跷板支点3米处, 小红应坐在离支点4米处, 才能使跷跷板两边平衡。

2.幼儿园的小明和小丽坐在画有刻度的跷跷板上玩耍, 小明体重20千克, 小丽体重10千克。如何让跷跷板两边平衡?

生1:如果体重20千克的小明坐在刻度1上, 那么, 体重10千克的小丽就要坐在刻度2上。如果体重20千克的小明坐在刻度2上, 那么, 体重10千克的小丽就要坐在刻度4上……

生2:如果体重20千克的小明坐在刻度5上, 那么, 体重10千克的小丽就要坐在刻度10上。

生3:如果体重10千克的小丽就要坐在刻度1上, 那么, 体重20千克的小明就要坐在刻度0.5上。

生4:如果体重10千克的小丽坐在刻度9上, 那么, 体重20千克的小明坐在刻度4.5上……

四、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多更有趣的“平衡”实验和思考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习的难度也在加大, 刚才在米尺的左右两边只是各挂了一个塑料袋, 如果在米尺的左右两边挂多个塑料袋, 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 (课外完成。)

活动四:

出示课件

【规律:左边玻璃珠数与刻度数乘积之和等于右边玻璃珠数与刻度数乘积之和。】

有趣教学设计 篇2

知识与能力:

复习第一课的知识,利用论坛开展一次网上讨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定的流程和规范,在适当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一次网络讨论,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各抒己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社会,训练积极参与、礼貌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中就某个问题发表文章、回复文章。

教学难点:

规范有序地进行网上讨论,注意对讨论情况进行有实效的总结。

教学资源:

教师事先查找一个可用的网上论坛(可使用学校网站或者教师自建网站)。

想在前面:

1、注意教学用网上论坛的选择

目前的网站以及其上的论坛数量众多,质量不等。要注意结合学生年龄和学校实际,选择健康的、方便操作的网上论坛。不具备开展网络教学的地方可以利用虚拟服务器技术生成一个网络环境,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2、注意一次讨论活动的流程安排

教材上提到例如一个流程“选择讨论主题——确定讨论环境——展开讨论活动——总结讨论情况”。这个流程应该体现在整个过程的完整上,只是在课堂上应该主要是后两个流程。前两个流程:讨论主题的确定可以结合班会、少先队主题活动、语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达到与其他学习活动的有机整合;选择讨论环境可以由教师提供支持。

3、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

涉及到电脑层面的操作,主要是在网上论坛注册、发表文章、回复文章。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比较准确地进行这些操作。如果我们能在在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主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讨论收到一定的效果。在讨论结束后,还应该结合讨论情况,有意识的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不要单纯地只完成电脑方面的操作而忽略了这节课的其他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确定讨论主题

结合其它学科或者是班级主题活动在学生中征集主题,筛选出适合学生讨论的几个主题。这个活动可以在课前完成。

活动二:选择讨论环境

此环节建议利用上节课学生已经熟悉的网站。如条件不允许,可以重新选择。

1、教师推荐网站,学生熟悉该网站论坛界面,并进行注册操作。

2、学生自主选择,注意选择标准。

将选择好的网上论坛的相关信息填写到课本相关表格中。

活动三:开展讨论活动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发表文章、浏览文章、回复文章等操作。

2、学生按选择的讨论主题分组进入论坛,选取学生代表就主题发表文章,全体组员开展网上讨论。

(建议确定出比较明确的讨论区,教师要作好巡查,一方面了解论坛操作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一方面注意了解学生讨论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活动四:总结讨论情况

1、分组把讨论主题和意见进行汇总,教师组织交流:

⑴讨论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回复是什么?

⑶各组讨论的最终意见集中吗?有几种意见?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从积极参与讨论,准确进行操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各组的讨论活动。

3、教师对学生们讨论的最终意见进行一定的说明,对有失偏颇之处提出中肯的评判。与学科学习或者班级活动有关的主题可以利用讨论形成一定的共同认识。

课后活动:

有趣的识字教学 篇3

关键词:趣味识字;识字基础;识字方法

对于一些对汉字还完全没有任何概念的学生而言,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充满奥妙的文化,因为认字可以使学生通读整篇文章从中体会出丰富的情感。然而,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不可能一直饱满,尤其是每一节课中除了所学的知识不一样以外,剩余其他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的人都完全没有变化,这样枯燥的识字教学只会使学生更加失去学习兴趣。那么此时,我们就应在牢牢把握识字教学中让学生高效自主识字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从教学的形式、内容等等方面入手,探索更新更适合于学生的识字教学方式。

一、打好坚实的识字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袁瑢老师曾在《提高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体会》一文中精当地概括:激发学生独立自主识字能力的基础是教给学生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首先,拼音是认识汉语的一种既基础又容易的识字工具。其次,通过一些字的偏旁以及其象形结构使学生大量地掌握生字,这又是一种有效的识字工具。最后,按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这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熟悉字义的工具。学生能正确而又熟练地掌握这些识字工具,就为他们独立识字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生动形象图片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趣味识字的潜能。

二、用多样、灵活的识字方法激发兴趣

常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轻松识字,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我们也在积极地探寻着更高效更有趣的教学方式,争取能够通过汉字本身的结构规律让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识字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兴趣尤为关键。而我也常常采取一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办法,如创设情境等方法来为儿童开展一些识字活动。如,学习《自选商场》一课,要学习14个生字:商场包奶牙毛巾笔作业本东西。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模拟好一个小小的自选商场的购物情境,用小纸片写上商品名称。如,学生要买牙膏,就必须找出写有“牙膏”的小纸片交给售货员,找对了,读对了,就算购物成功。

2.归类识字法

通过将相同偏旁的汉字归成一类的方法会使学生更容易对大量的字进行记忆。将其归类之后,要比单个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并且还能够具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展示识字法

对于某一个生字的教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这个字所表示的真正的含义来使学生真正领会它的实际意义。比如在学习“拍”和“打”字时,教师可以在某个学生身上先拍一下,之后,再打一下,此时让学生们区分其中的不一样之处,进而真正分清楚“拍”与“打”之间的根本区别。通过这样具体的展示法识字,会更加使学生对汉字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4.歌谣识字法

儿时的童谣对于孩子来说记忆是最为深刻的。因此,汉字教学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大量的童谣渗透许多学生不认识的汉字,会使学生认识汉字的过程更为轻松。

5.加加、减减识字法

学生学习了偏旁部首构字以后,可以通过一些偏旁的加、减使学生熟练字的用法。让学生领会到某个偏旁在不同的字上起到的不同的作用。进而发现汉字形成的奇妙。如,火+丁=(灯);新-斤=(亲);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如,(日)加一笔变成甲申由目白…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的目的。

6.形声字识字法

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学时,可以通过换偏旁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例如“泡”“炮”声旁都是包,但形旁不同,“包、泡、炮、跑、袍、刨”等成串的比较会让学生在字义、字形和字音方面产生联系,快速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辨字能力。当学生悟出形声字的规律与识字方法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其他形声字。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出学生内在的潜力,激发出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并且大力倡导学生去开发与创新。

7.组词识字法

汉字是一个个的单字,有很多字,必须与别的字联合成词,才具有一定意义,更有一些字,因组合的不同,它的读音和含义也就有所区别(你好、爱好)。“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法既能使字的音形义较好地结合,有利于识字,又有利于儿童理解文字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有趣的课堂教学识字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像利用实物调动各种感官识字,编故事识字,猜字谜、画谜识字,找近义词、反义词识字等等。在識字教学中,科学、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不仅体现了识字教学的多元化,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学生的语文兴趣才会得到提升,语文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尽可能多地识字,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积累语言文字。这种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为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识字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只能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不断地总结、积累,和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志恒.趣味识字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J].丝绸之路,2010(10).

[2]陶万蓉.浅谈小学生快乐识字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3]李月英.如何让学生快乐识字[J].文学教育:下,2008(08).

(作者单位 内蒙古鄂伦春旗克一河第一小学)

有趣、有效地开展整合教学 篇4

我在实践中发现, 我们所面临的难题其实不是网络操作, 而是对自己教学的不断反思, 甚至是对以往教学的否定。对于每个有独特心智和经历的学生来说, 他们在学习中都有着不同的个性需求、不同的个体体验、不同的发展方向。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开发的需求, 应该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学要借助一篇一篇的课文, 但一定不是对一篇篇课文的宣讲。我们需要时时想方设法, 让学生不断地多读多写, 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经验的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主动。

一要“有趣”。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创造性活动, 需要我们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在语文的实践中更需要我们借助多样形式, 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冲动, 吸引学生主动自觉、生动活泼、兴味盎然地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充分互动, 更易形成强大的“场”效应, 推动着师生、生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二要“有效”。在语言实践活动充分、活泼展开的同时, 不能不考虑“有效”的问题。有效之“效”, 既指“效果”, 也指“效率”。任何学科都不能独占学生的宝贵时间, 教师的精力也是个定数, 在这种情况下, 更应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整合教学实践。效率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是否进行了有质量的读写活动。

有趣生动的语法教学 篇5

许多英语老师在谈到如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问题时,大部分都很迷茫或不知道什么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是就书本中的涉及到的语法知识简单地生硬的讲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听得就像水中花,云中月。这样,让学生学会真正地准确运用语法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我就自己的一点小小的看法同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觉得英语很好学,我主要采用激趣的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笑着学,这样就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学会语法目标。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

1.句型内容生活化,通俗化,形象化。

例:为了讲好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的区别,我引用了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通过小品中幽默诙谐的台词来唤醒学生对不同时态的理解。“昨天准备一宿,今天来到这儿,明天就要回去。”

2.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或网络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在讲where are you from ? 时,我引用了歌词,“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并试着让学生来学习翻译,当然,我先给学生唱了这歌,最后提出这句话如何翻译,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当我们一起写出“where are you from, my dear friend ?”后,学生们都笑了,并且很快就学会并记住了这一句型。

3.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例:讲my family 一课时,让学生课前带来家里的照片,然后小组互相介绍,要求尽量使用英语,由于兴趣深厚,学生很乐于去进行,尽管有些学生对语言掌握的不太好,但也显示出极大的兴致,看到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开心地笑了。

3D投影让教学更有趣 篇6

数据显示,对两个能力和年龄相当的班级在创建细胞模型教学中,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2D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则在教学时使用DLP 3D投影机,结果两个班级构建的模型差别非常明显。第一个班级在学习过程中只能看到细胞的平面解剖图,因此他们只创建了简单的二维结构模型。而采用3D教学模式的第二组学生则创建了完整的、三维的植物细胞模型。这些学生充分了解了细胞结构,并重新创建了更加准确的模型。

由美国政府出资的关于在课堂上使用3D效果的调查显示,在参加了3D教学后,学生的测试成绩提高了35%,而没有参加3D教学的小组仅提高了9.7%。3D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也推动了3D内容在许多课程中的广泛使用。

德州仪器DLP正面投影总经理Roger Carver表示,采用DLP技术的3D投影机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中将二维课题转变成身临其境的3D学习体验。“教育市场是目前DLP投影发展最迅速的市场,因此德州仪器DLP在研发、市场投入方面都会围绕教育市场重点展开。”

德州仪器DLP全球教育市场经理John R Reder告诉记者,3D投影应用于教育,便于学生融入到教学中,教学内容也能更加形象化。目前德州仪器DLP已经在全球不同地区开展了多个3D试点项目,用于测试3D教学的效果,并与传统的教学进行效果对比。“德州仪器DLP正在与英国、法国、德国、土耳其、瑞典、荷兰等国家,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科研、教育人士合作展开研究,希望能围绕DLP的3D投影机,营造出一种3D教学的体系。”

John R Reder表示,针对教育市场,德州仪器DLP一直在追求如何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在他看来,与其他投影机相比,越来越多的DLP投影机采用无灯泡的固态照明光源,能够有效降低能耗,而且无需更换灯泡,可节省成本与维护的时间。DLP投影机也不存在更换或清洗滤网的问题,能为教育行业的用户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消除了他们对保修服务的顾虑。

John R Reder非常看好互动投影技术和超短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过去,要实现投影机互动的话,需要依赖一个互动电子白板,现在DLP的互动技术是把互动白板技术集成到投影机里,只用一台投影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而且可在任意平滑表面进行投影,无需校准直接互动,即使老师在教室中移动也能实现互动教学。目前,三菱、富可视、戴尔等厂商都在生产采用DLP互动技术的投影机产品。”

至于超短焦技术,John R Reder表示,超短焦的DLP投影机具有两大特点:易于安装、没有阴影。在美国和欧洲的教育市场上,50%以上是超短焦产品。主流投影机、电子白板的厂商都有超短焦的产品。结合固态照明技术,超短焦的DLP投影机在空间、安装、成本方面都会有不小的优势。

如何使单词教学更加有趣 篇7

一、巧妙呈现单词, 激发兴趣

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理解程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材料的方式。教师根据需要, 以不同形式呈现单词,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可以为单词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直观形象呈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教单词时, 我尽量运用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给学生。猜谜形式呈现:谜语趣味浓厚, 深受孩子们喜爱。因此, 利用谜语来呈现单词, 能给学生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 便于记忆。

二、多种活动巩固单词, 培养兴趣

单词的巩固操练是单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 要让学生自主能动性地说单词, 喜欢开口, 乐于开口, 主动地去学习。

儿歌词句简单、内容形象、韵律优美, 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 能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 使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也容易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因此也就特别受学生的喜爱, 百玩不厌。要让学生自主能动性地说单词, 而不是被迫机械地模仿单词读音, 就必须用多种富于变化的练习让他们喜欢开口, 乐于开口, 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传授巧记单词方法, 维持兴趣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们不再觉得背诵记忆单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随着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拓展, 学生们会碰到许多与已学过单词类似的一些新单词, 通过旧单词来更快地掌握新单词的方法也是很实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学生所学的单词量多, 有些单词还很长, 难以记忆, 这个时候如果教会学生划分音节去记忆单词, 那么记单词的难度就可以相对降低。

英语词汇浩如烟海, 而学生的词汇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语境信息来准确地理解生词的词义。在一定的语境中生词与其他词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语义关系。生词的词义隐含在语境中, 语境以不同的方式揭示生词的词义。

从本质上说, 词汇教学应当是从语境到语境的教学。学生从具体的上下文中领悟一个词, 最终能将这一词置于新的语境中去。教师不仅应将词语与其语境联系起来, 而且应当创造新的、丰富有趣的语境, 帮助学生领悟一个词语的涵义。

灵活有趣的语文教学 篇8

一、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 我们要消除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因素。教师的布置、课桌的摆放以及教师的衣着打扮, 教师讲课的兴趣及板书, 这些都能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合理使用, 就会加强学生对只是的吸引, 反之往往会使学生分心,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有效地利用, 准确把握学生,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 我们要对已经涣散的注意力, 采取如下措施: (1) 给予信号。当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时, 教师及时给予信号能有效的加以制止。例如, 当学生下面有小动作是, 教师停止讲课或者将所说的内容多次重复引起注意。 (2) 靠近控制。为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师要故意走进分心的学生, 俯下身来提醒, 这样既不影响上课, 也不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 进而还提醒了个别学生。 (3) 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应面向全班, 然后指名让不注意听课的学生回答。 (4) 区别对待。有些智力好的学优生, 他们在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表现为上课不爱听讲, 干扰其他学生学习, 课堂课外纪律差, 对于这些学生, 我们教师要区别对待, 给他们一定深度的习题让完成或者让预习后面的内容, 帮助学困生等, 可以消除他们在闲余时间破坏课堂纪律。 (5) 鼓励与表扬相结合。在发现他们违反课堂纪律的时候, 教师要对他进行适当的批评, 要讲道理, 说明导致的后过, 切记要适度, 还要善于发现优点给予鼓励, 做到既要管住也不放任自流。通过以上措施, 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使一切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注意力都消除, 为正常有序的课堂教学提供条件。

二、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

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这就首先需要教师的情绪和情感起促进和推动作用。教师要有亲和力, 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温暖, 这样学生就有问题敢于言表, 敢于质疑, 进而让学生达到有话想说、敢说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利用实物、挂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增强求知欲, 促他们不懈地去追求新知识。如我在教学《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时设计这样的导入语:“森林里有一片美丽的小树林。树林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池塘, 池塘里的水清悠悠地流着, 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捉迷藏。每天,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这里嬉戏玩耍, 小树林成了大家的家!一天早晨, 小蚂蚁又来到这里, 可是树林里变了样, 满地都是落叶, 周围静悄悄的, 咦, 小动物们都到哪儿去了呢?”她一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着, 一边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一幅生动、形象、活泼的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下子把大家吸引住了, 大多数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这时, 这位老师又趁机提出读的要求, 学生就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急于解疑的迫切心情开始读书了。整整一节课, 学生思维活跃, 精神集中, 状态极好。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 设置一定的情景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 通过扮演角色, 体现情境, 使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化为学生的形象表演。如我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时, 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 我请几位同学戴上头饰, 分别扮演东郭先生、狼、农夫。表演后组织大家评议, 让学生进一步揣摩各个角色的不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性格特点,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 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在表演、评议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第三, 通过“画一画”, 使教材中的人物、场景、事物等再现, 引起学生的兴趣, 自然进入教材的语言环境, 理解文章内容。如在教学《所见》这首古诗时, 我让学生根据诗所描写的内容, 画成一幅图画,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情境的理解, 也加强了学生对诗的记忆。

第四, “做一做”, 动手又动脑, 可以起到理解和认识物品的作用,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琥珀》这篇课文后, 我准备了松香、苍蝇、酒精灯、小盘子等实验用具, 与学生共同制作了一个琥珀,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综上, 在教学进程中, 根据教材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板书设计应突出其特有的特性

好的板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重难点、增强学生的记忆, 是语文课教学的“眼睛”。

板书的直观性。板书的直观性就是抽取教学内容中最能体现课文精髓的词语, 并赋予其显著的结构形式, 来表现文章的主旨。这样“负有重任”的板书无疑直接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思维, 使学生对“形”的辨认中, 自然产生思维流动, 并将感知的词语经过内化、加工、创意……运用于思维活动中, 从而感知了教学内容, 达到预期目的。因此,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板书的直观性。

板书的精炼性。板书要“精炼”, 就是字少而信息要多, 可将课文中的一段话或一句话, 提炼成发人深入的几个字或一个短语, 简明扼要地向学生揭示教材中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或最需要讲解的问题。以少胜多, 以精胜杂的板书对学生就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反之, 如贪多求全, 主次不分, 内容杂乱, 就会成为超过学生短时间记忆的负荷。

板书的灵活性。同一篇文章, 由于执教者分析的思路、角度、出发点的不同, 教学的方法也不一致, 因此设计的板书也要因人而异。这样, 就形成了同一篇文章具有几种板书设计的局面。所以, 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角度选择设计合理的板书, 不能人云亦云。

为此,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有效地组织学生, 提高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合理设计板书,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然而, 我们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使每个学生的基础教育都达到合格水平,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是语文教学的对象, 也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和受益者。而搞好语文教育教学, 教师是关键。因此, 要求教师做好引路人把学生带入课堂, 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去实践。

有趣性会计教学过程及其实施 篇9

一、 有趣性的概念与有趣性教学 模型

著名社会学家Mauuy Davis对有趣性理论做了最系统的研究。 他认为凡是能让人记忆深刻的经典之作一定是有趣性的, 即能对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假设予以否定,让他们发现“看起来是X的其实不是X”,或“可以接受的X其实是非X的”, 他的观点得到了心理学的证实。认知心理学证明,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因此,接收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过程, 能够被选择的材料通常具有突出的特征:突兀的、极端的、强烈的、不寻常的、突然的、突如其然的。

同时, 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 中指出,“学习一个科目似乎包含三个几乎同步的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过程、 掌握知识使之适应新任务的转换过程, 核实处理信息的方法是否足以解决面临问题的评估过程。

因此, 将Davis的有趣性理论与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理论相结合, 就可以建构出以下的有趣性会计教学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在图中,枯燥类知识代表了未经有趣性处理的会计学知识,经过教师的处理后,即为呈现给学生的有趣性知识, 此即会计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当学生将取得的知识相互联系且与已有其他知识相联系后,就成为学生的结构性知识, 此为知识的转换过程; 学生将结构化的知识使用于新问题或新环境时, 或者自己使用上述方法施与其他学科, 就可能对结构化的知识进行反思和重构, 最后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会计学知识和方法知识,此为评估过程。图中从一种知识到另一种知识的双向箭头表示所有学习过程都是反复迭代的过程;此外,在整个学习过程阶段, 有趣性准则即否定假设的准则都在发挥作用 (用虚线表示),因此它居于中间位置。

二、有趣性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有趣性获得会计知识的过程

有趣性地获得会计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将枯燥的知识按照否定假设原则重组教学内容, 并展示给学生的过程, 这也是目前广泛探讨的有趣性教学形式,它们可以归纳为三类做法。

1. 信息简化法。 是将会计学知识由详细叙述的 文字表述方式 转化为简 单词句、公式、流程图等形式,告诉学生“看似复杂的内容其实是简单的内容”。 具体形式有:(1)信息压缩法,即用关键词(字 )的识别或组合 方式代替冗长的文字陈述,产生以少驭多的有趣效果,如在会计学 基础中 ,让学生使用关键词“车间”和 “厂部 ”判断会计 账户为 “制造费用 ”和 “管理费用 ”;在成本会 计学中 ,用 “价实 ” 和 “量标 ” 概括出标准成本法中计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 “价差 ”和 “量差 ”的基本公式 。 (2) 公式法 , 即把几种类 似情况提炼 为公式,例如在成本会计 学中 ,将诸多分配率的公式提炼为 “分配率=待分配费用÷各种分配标准之和 ”,以及“某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费用=该受益对象的标准额×分配率”,并用它解决辅助生产费用的五种分配法之惑。 (3)图表法,即把文字的线性阐述方式转化为图或表的方式, 产生视觉化效果, 例如用坐标图 形式表达四 个会计假设,用层次图演示成本 会计学中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的过程。

2. 类比法 。 即用我们熟悉的或具体的某物去理解我们不熟悉的或抽象之物的方法,告诉学生“看似陌生的内容其实是熟悉的内容”。 例如,在基础会计学中, 可以使用学生熟悉的 “投入-转换-产出”模式去讲解会计信息质量的八个特征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四个要求,其中,会计信息质量的四个首要特征属于“产出”,即从会计报告的使用者角度看的特征; 四个次要特征属于“投入”,即从会计反映角度看待经济业务的诉求; 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四个要求属于“转换”过程的要求。同样,当学生不明白“车间”与 “厂部 ”或 “一般行政管理部门 ”的关系时,就用学生熟悉的“学院”与“学校” 的关系做类比。

3. 对比法 。 是指使用反差和反向等方式突出冲突和矛盾, 产生强烈的反习惯效果,告诉学生“看似相同的其实是不同的”。例如,同样是费用结转, 如果是原材料,则贷记“原材料”科目, 但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却贷记 “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同样是付款, 经营活动中的付款称为 “应付账款”,而税款却称为“应交税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为 “资产 ”,但 “ 预收账款 ” 却是 “ 负债 ”, 而 “ 预付账款”属于“资产”。 此外,可以使用反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理清一些易于混淆的内容。 例如,讲解利润计算公式时, 可以让学生先看净利润的公式 (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再看总利润的公式 (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最后看营业利润公式(剩余项目中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

(二)有趣地转换会计知识的过程

布鲁纳说,“细节的东西, 除非放进构造良好的模式当中, 否则很快就会被忘记。”解决之道就是采用他倡导的“结构化”方法,让有趣地获得的会计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相互联系,从而可以确保知识巩固, 这就是告诉学生 “看似无关的知识其实是相关的”。 具体的相关包括具体两个方面。

1. 让有趣性的知识点与基本原理和概念联系。 每一门课程的各个部分之间都是围绕基本原理和概念而相互关联的, 但是教材通常不会直接说明这点,这就需要教师完成说明工作,即让学生从关联角度把握有趣性的知识点。 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课程结构的含义与重要性、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它们将如何互相联系并形成此课程体系, 这种结构性联系与现有教材的内容体系有何差别。 例如,会计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原理和实务两个部分, 而原理部分的联系过程是按照“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计量和确认要求”组织的,而会计实务部分则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六个程序和方法(除成本核算外)组织的。 其次,在讲授新一章之前, 教师应先说明该章是如何与基本原理和概念相关联的。 如成本会计学中,“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一章就是课程基本原理中第三条 (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和第四条(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的具体化, 而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一章是第五条基本原理 (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的具体化。 再次,在讲授中, 教师应当主动将新知识与之前的知识或其他课程 的基本原理和 概念相联 系。 如讲授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为什么要选择按 照经济用途的 分类标准 时,可以联系到“成本对象化 ”概念 ; 讲授作业成本法时,可以联系到成本会计学中制造费用的分配 依据 。 最后,在课程结束时 ,可以从基本原 理和概念 的演化过程角 度梳理课程 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课程结构中联系的魅力。

2. 让例子产生关联作用 。 心理学研究证明,例题是有影响力的“老师”, 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作用远胜于其他。当学生遇到一个新问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找到教材中的类似例题,看看例题与问题之间有无关联。因此,优秀教材中的例子并非随意安排的。 通常第一个例子为原理的直接应用,第二个例子为原理条件的变化使用,第三个例子为原理的反向使用。 如果教师能有效讲解例题, 就可以强化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新问题。 这里的有效讲解不仅要求讲解例子, 更重要的是要讲解同类例子与基本原理的关系,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原理及其变化。 例如会计学基础中涉及贷记 “主营业务收入”的对方会计分录时,借方的不同变化, 其实就是收到款项的时间变化反映,即从提前收到货款(借记“预收账款”),到即期收款(借记“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再到以后收款 (借记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变化。

(三) 有趣地评估会计学习的过程

布鲁纳说,学习不仅仅是能指引我们走到我们想去的地方,而应该让我们日后能走得更 远、更轻松,即产生学习的迁移。 因此,评价过程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传授会计学知识本身, 而是鼓励、督促学生学会这种有趣性学习方法,以便能自觉地应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未来学习中。 实施这一过程也符合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即教师可以 通过强化他们 认为有利的 行为影响学生的活动,当学生的某种行为受到正强化即奖励时,他们通常会重复这种行为 ,相反 ,若未奖励或予 以处罚时 , 重复的可能性 就非常小。 为此,教师可以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三种强化方法。

1.鼓励学生使用有趣性方法。 向学生介绍一些方法类书籍, 再要求学生参考教师在“获取过程”和“转化过程” 中的做法,对于课程中未讲解的内容, 以及未按照有趣性形式 “包装” 的内容, 大胆实施有趣性的获取形式和转化形式,从而以“发现的诱惑”让学生从中获得内在激励。 例如学生在使用这一方法中,将“营业税金及附加”中包含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和 “资源税 ”简化为 “城市消费资源 ”的短语; 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图理解制造费用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范围及分配顺序; 使用排除法确定 “ 制造费用 ” 和 “ 管理费用 ” 的确认界限,即在车间范围内的费用,除了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都属于“制造费用”,而在车间外的费用,除了计入“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以外的都是“管理费用”。

2. 鼓励学生交流使用这一方法的成果和经验。 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依照有趣形式获取的知识和转换的知识, 能让交流者彼此获得正向强化 (赞许和欣赏 )和负向强化 (挑战和批评)的双重效果。 例如,学生将此前学习的管理学课程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管理职能结构转换,以及将微观经济学按照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这一基本原理重组课程体系, 这些行为都获得了其他学生的认同。

3.积极评价 。 评价过程是管理学中经典信条 “要得到什么, 就评价什么”的具体表现,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有趣性会计学知识逐渐转化为主动使用这一有趣的方法。 实施中可以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一份对本门课程的结构总结图表, 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 此外,在设计考试内容时,可以增加章节之间是如何体现基本原理的关联和转化的内容, 甚至要求学生以基本原理和概念为基本单位, 用图表形式绘制课程体系。

三、 结语

《论语·雍也 》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了让学生“乐之”会计学知识,学者们努力探索如何以有趣形式包装 “枯燥知识”, 并形成了大量有益的经验。 本文使用Davis的有趣性理论和布鲁纳的 “教育过程”理念,在此基础上再向前推进两步,即通过转换过程,将获取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相联系, 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再实施评价过程,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一有趣的学习方法。这样,整个有趣性学习过程就成为“获取过程转换过程-评价过程-新的获取过程” 的循环, 并最终让学生从学习会计学知识,逐渐学会使用有趣性方法,并能主动迁移到其他学习内容上。 本文完成的这些初步探索, 可以作为更多研究的参照点, 推动会计学课程及其他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基于Davis的有趣性理论和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理念,建构出一个包含获得过程、转换过程和评估过程的有趣性会计教学过程模型,并结合会计学基础和成本会计学的内容,阐述如何实施这三个过程。

追求有效有趣的汉语拼音教学 篇10

一、看, 在想象中培养创造能力

教材中, 每个拼音字母都配有生动的表音表形图, 这些图直观形象, 接近生活, 富有童趣。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看图上画了什么内容。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观察中, 主动从图中认识到了字母的形和音, 因为字母的形体从图中凸现出来, 图画又为字母发音提供形象服务, 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不由自主地对字母有了个性化的识记, 从而对字母有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教学片段: (出示声母q表音表形图)

师:图上画了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一个打气的气筒。

师:“打气”的“气”读得轻短些就是q的音。

师范读, 生跟读。

师:图上的什么和q的形状相似?

生:气筒的筒管和橡皮管构成的图形与q相似。

生:气筒的管子就像q的一竖, 气筒的橡皮管就像q的半圆。

师::你能用一句口诀记住q吗?

生:气筒打气qqq。

生:像个气球qqq。

生:像个9字qqq。

……

由此看来, 学生观察表音表形图的兴趣很浓, 学生不仅掌握了声母q的音和形, 而且感受到了仔细观察后的喜悦。同时通过观察诱发了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图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并且勇于表达, 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听, 在游戏中提高辨音能力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 教师在教学拼音的发音要领时, 不能借助强调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进行, 主要靠学生对教师的模仿。教师每教一个新音, 先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发音, 听准后再模仿。因为良好的听觉是清晰发音的前提。如教z和zh, 教师读后让学生辨别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 教en和eng, 让学生辨别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还可以在教师范读后, 指名读, 让全班同学评定是否正确。这样通过听觉能分辨清楚的音, 再进行口头练习就容易念准了。

游戏一:我念你做

老师念一个带调的韵母或音节,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利用恰当的手势把四声表达出来:即一声高高平又平, 二声就像上山坡, 三声下坡又下坡, 四声就像下山坡。

游戏二:听音找朋友

老师先把需要辨别的字母卡片发给学生。

老师说:“óóó, 我的朋友在哪里?”

相对应的学生就举起卡片说:“óóó, 你的朋友在这里。”

老师说:“ppp, 我的朋友在哪里?”

相对应的学生就举起卡片说:“ppp, 你的朋友在这里。”

老师说:“ǎi、ǎi、ǎi, 我的朋友在哪里?”

相对应的学生就举起卡片说:“ǎi、ǎi、ǎi, 你的朋友在这里。”

这些动口、动手的游戏给好奇、好胜的一年级学生创设了愉快、生动的学习情景, 对小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 思维活跃, 想象力丰富, 情绪高涨, 所以注意力也特别集中, 他们在游戏中掌握了拼音, 运用了拼音, 听音、辨音、仿音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三、读, 在表演中进行语言训练

在拼音教学中, 学生通过看图, 认形辨音, 大概认识了汉语拼音, 但为了提高汉语拼音的运用效果, “读”才是关键。教学中, 可充分利用教材, 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创设语言环境, 让拼音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 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 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形式一:在表演儿歌中练读拼音。我在教学zh、ch、sh、r的时候, 就编成了这样的儿歌, 然后一边拍手, 一边教小孩子说:

左拍拍, 右拍拍, 上拍拍, 下拍拍;

左边拍拍z, 右边拍拍h, 翘起舌头zh、zh、zh

左边拍拍c, 右边拍拍h, 翘起舌头ch、ch、ch

左边拍拍s, 右边拍拍h, 翘起舌头sh、sh、sh

左边拍拍r, 右边拍拍r, 翘起舌头r、r、r

因为孩子们注意力容易分散, 一堂课40分钟, 真正能集中精神听课的可能只有前15~20分钟, 过了这个时间段, 孩子们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现象。但读拼音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读好, 这时带着孩子们动动小手, 说说儿歌, 他们的心思就会回到教室里来, 不知不觉地跟着老师读拼音。

形式二:在组词造句时巩固读音。如我教学音节fu, 首先让学生弄清它的组成和分解, 然后再掌握它在不同声调时的读法及在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音节fū:皮肤, 我们都是黄皮肤。

fú:扶手, 我把扶手擦干净。

fǔ:斧头, 这是一把铁斧头。

fù:复习, 姐姐在复习功课。

这些语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乐于接受, 既使音节的复习巩固不显得单调枯燥, 又加深了汉语拼音学习的实效性, 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训练。

上一篇:运动前后营养的补充下一篇:营销人才能力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