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机构小额信贷

2024-08-22

信贷机构小额信贷(精选十篇)

信贷机构小额信贷 篇1

一、山西省农村小额信贷开展的基本情况

作为全国开展小额信贷试点最早的省份之一, 山西省的小额信贷存在丰富的形式, 除了有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以外, 还有民间小额贷款组织发放的小额信贷, 有作为试点成立的两家小额信贷公司发放的小额信贷。从规模上看, 农信社开展的小额信贷占据了山西省小额信用贷款的绝对份额:2010年底, 日升隆和晋源泰两家公司贷款余额为约8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为小额信用农贷;同年山西省农村民间小额信用贷款总规模估计在1000万元左右;而农村信用社2010年向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5亿元, 向合作社服务对象发放贷款4亿元, 合计9亿元, 受益农户数也将达到20万户。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已经看出山西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 下面本文再通过计量的方法对山西农村小额信贷的效果进行分析。

二、实证分析

(一) 模型构建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模拟, 决定引进多元一次线性方程:

这里, R为农民人均年收入 (元/人·年) , C为农业生产投入 (包括农药、化肥、农机具等;元/人·年) , Z为财政支农数额 (元/人·年) , D为农户小额贷款 (元/人·年) , α为待估计参数, ε为误差项。由于农业生产投入和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C、Z和D的数据是40%上一年数据和60%当年数据的加权平均。

线性模型的引入有助于我们发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估计的结果: (1) 作为独立解释变量之一的小额信贷在实际生产中可能被用于农业生产投入, 这会造成重复计算, 但技术上很难消除这种重复现象; (2) 在选取C、Z和D数据时, 上年数据和当年数据权重的确定会影响到估计结果,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加权平均后的数据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要优于单纯使用当年数据或是单纯使用上年数据。虽然上述问题会影响到估计结果, 但用计量方法进行社会科学分析本身就不十分精确,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本文认为采用该方法进行分析是可取的。

另外, 农产品价格也是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 因此也要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引入模型, 但考虑到本文采用的是横向分析而不是纵向分析, 也就是利用不同农户同一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而在同一年份所有农户面临着几乎无差别的农产品价格市场, 因此把农产品价格引入模型是没有意义的。

(二) 数据说明

利用模型进行分析的数据多为本课题组在2011年夏季通过对平遥县和太谷县部分农户的实地调查所获得一手数据。在这次实地调研过程中, 共向2006年到2011年取得过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发放问卷300份, 实际收回289份, 实际收回的问卷中有效问卷268份, 下面的计量分析就主要以这268份问卷的数据为准, 部分数据的调整参考了山西省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年鉴。

(三) 估计结果和结论

利用SPSS1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小额信贷 (D) 、财政支农 (Z) 和农业生产投入 (C) 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 (R) 的影响都较为显著, 农业生产投入和小额信贷投入的增加都能提高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构造模型如下:

通过对回归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D的线性系数为+0.28, 这说明小额信用贷款对农民人均年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且效果较为显著, 从数据上来看, 对农民每增加一单位小额信贷就会使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0.28个单位。这为进一步推广小额信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并且随着小额信贷规模化的形成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小额信贷利率会进一步降低, 农户的利率负担也随之降低, 小额信贷对农民人均年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第二, C的线性系数为+2.66, 表明农户生产投入对农民人均年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农药、化肥及农机具的投入对现代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 随着技术的进步, 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 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也日渐突出, 而农户购置农机具除自用外, 还可以用来营运、出租, 以上情况都能解释农户生产投入对农民人均年收入水平提高的显著促进作用。

第三, Z的线性系数为+1.71, 这表明财政支农对农民人均年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着比较显著的关系。从数据上来看, 对农民每增加一单位财政支出就会使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71个单位。

三、小额贷款的发展思路

(一) 延伸小额信贷对象

大多数的研究起源于针对农民达到一定贫困程度的研究, 而历史又证明了随着土地资源或受教育程度的增加, 小额信贷者会适当比例减少, 因此, 小额信贷的历史使命可能会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农民工的城市化而逐步下降, 加之国民生活水平的上升, 小额信贷甚至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因此, 小额信贷在完成了一定阶段的历史使命之后, 应该考虑延伸贷款对象,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升进行战略转型。

(二) 丰富小额贷款种类

小额贷款的形式相对单一, 对于放贷后的去向没有考核, 事实上, 多种类的贷款可能为低收入的人群提供更多的贷款思路, 帮助低收入人群建立合理的贷款倾向, 引导贷款者的致富思路, 为贷款者带来新方向和新选择, 起到金融机构活跃市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三) 加强小额信贷机构的重复服务意识

稳定的长期贷款, 能够真正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 小额贷款期限相对较短, 增加贷款次数是长期放贷的主要方法。通过长期重复放贷, 贷款者会增加对贷款机构的信任度和自己长期发展的信心。这种信息会真正使小额贷款者走上改善生活, 增加收入边际效益的效果。

(四) 严格实施小额贷款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小额贷款者从当地的信贷市场获得资金, 来源渠道复杂, 大体可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自发组织的金融借贷两种。其中的民间借贷组织基本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借贷制度, 有些甚至是口头协议。而更有甚者, 如果借贷资金用于非生产用途, 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合法性并且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 只有严格地执行和实施小额贷款制度化、规范化标准, 才能够真正实现小额贷款的社会金融机构补充作用。

(五) 积极构建小额贷款的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评级机构

小额贷款虽然贷款数量少, 数额小, 但是其贷款频率却非常高, 现金周转速度非常快。这样的机构暗藏着更大的财务风险, 没有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做保障, 很容易让贷款人游离于贷款机构的监管之外, 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 除非小额贷款机构不求发展, 停留在小范围内, 否则, 财务危机会随时爆发。

(六) 建立小额贷款跟踪制度

国际上发展小额信贷的初衷是为贫困人口、低收入家庭和自营业者提供一系列广泛的金融服务, 包括存款、贷款、支付服务、汇款、担保、小额租赁、住房金融等, 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恩格尔系数在大多数国家是适用的, 这个系数的趋势非常适合跟踪小额贷款者的贷款使用效果, 小额贷款跟踪制度的建立能够增加政府和贷款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信心。

参考文献

[1].潘秀红.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小额信贷问题的探讨[J].经济问题, 2004 (12)

[2].李文政, 唐羽.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 2009

[3].肖淑华.合规经营:把好信贷风险第一关[J].行长论坛, 2008 (11)

[4].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落后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有益尝试[J].首都金融, 2008

小额信贷机构治理结构研究论文 篇2

摘要探讨了几类小额信贷机构在治理结构上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小额信贷机构特殊的所有权结构和管理方式是影响其治理的关键。

关键词小额信贷治理结构所有权结构

1、治理的一般含义及小额信贷机构的特殊性

治理结构是对企业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在其经济活动中的所采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理性概括。现代企业、组织的治理结构通常是委托———代理制。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监督成本使得委托人往往难以控制代理人的行为。现实生活中,委托人更多的是靠创立激励机制来激励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利益努力工作。一般情况下,委托人可运用以下三种动力机制来激励代理人:①在一定的激励条件下,代理人能处于团结的考虑而将委托人的目标作为其目标。在只涉及少数人的场合,合作者处于某种考虑能高度忠诚于所有者,或所有者能直接要求其员工按照他的利益办事;而在一个较大的单位中,委托人可通过教育来培养代理人的忠诚度,使其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节约监督成本和其它交易成本;②运用直接监管和强制命令来控制代理人。这种方法适用于信息较对称,监督成本较低的情况。如果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动和可能的行动了如指掌,那他就可以采用这种办法;③创造一些代理人能够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能够创造出激励,使代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追求委托人的利益。

在研究小额信贷机构(MFI)治理机构时,不仅要考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委托———代理问题,同时还要考虑MFI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包括:①小额信贷机构的双重目标。目前小额信贷机构一般都把为穷人服务和实现机构可持续发展作为小额信贷机构的目标。如何在做到可持续的基础上又保证不偏离为穷人服务的目标,这是小额信贷机构治理中要面临的重要问题;②机构的特殊产权结构。小额信贷机构很多是由捐赠者资助成立或由国际多边组织、公共实体投资设立,这样就会出现其产权结构中没有真正所有者,或者有所有者但所有者并不太关心机构管理的情况;③机构的代理责任。一般而言,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代理责任都要比普通公司大。而对小额信贷机构而言,除了要保持清偿力外,小额信贷机构的董事会还有另外三个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首先,小额信贷机构的客户一般都是低收入者,他们的存款要是发生损失,那可能会使他们比高收入者遭到损失后面临更多的问题。大多数国家,如果小额信贷机构出现清偿问题并引发破产都将意味着低收入者将丧失按照商业渠道获取资金的能力。其次,一般情况下,MFI只涉及对捐赠者的责任。但如果MFI通过动员储蓄、从银行获取或发行票据等方式来获取资金,那代理责任就会增加。第三,如果发生清偿危机的是世界上公认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那不仅会影响到国内的小额信贷,而且还会波及国际小额信贷的运行。

2、几种小额信贷机构的治理结构

2.1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

尽管一些非政府组织(NGO)已经转型为正规的机构以便能吸收存款和获取别的资金来源,但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大多数的非政府组织仍然是非营利性的。因此,了解非政府组织治理结构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非营利性NGOS一般依靠捐赠者的捐赠或者提供的贷款成立,因此它没有真正的所有者。在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非营利性机构一般都假定它们的董事会向其资金来源负责、向机构使命负责。在缺乏委托人监督的情况下,这些机构的经营更多的是靠领导者的责任心。在一些很成功的NGO中,他们的董事会成员都是由有责任心的人组成,对机构使命的责任心会激励他们去努力工作。同时,NGO的成功和失败都紧紧关系关系到董事的名誉,这对他们形成了约束机制,会使他们努力工作,从而形成高效的治理。取得成功的NGO事例是很多的,如玻利维亚的PRO?鄄DEM、多米尼亚的ADEMI、肯尼亚的KRFP、埃及的ABA、孟加拉的ASA等等。这些机构的成功使得它们可以选择是否转化为正规的机构,事实上大多数的机构也选择了转换为正规机构。

2.2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

从事小额信贷的营利性机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另一种是一些转型的NGOS或正在转型的NGOS。这里我们只研究第二种。与非营利性NGO不同,营利性NGO的董事会成员中有所有者或代表所有者利益的董事。而且这类机构中还可能有几类不同的投资者,不同的投资者其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是不同的。研究这类小额信贷机构的治理结构时,必须考察它们的投资者、投资者的构成以及他们投资于小额信贷机构的动机。

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其所有者可能包括私人投资者、NGO投资者、政府公共部门、专业股权基金等。每一类所有者都有它们各自关心的问题。私人资本投资于小额信贷是在近几年一些MFI实现赢利后才出现的,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投资回报。一些NGOS会持有小额信贷机构的股份,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平衡MFI的赢利目标和为穷人服务的社会目标。至于政府公共部门拥有股权更多的是处于政策的考虑,维持一种参与扶贫的形象。而专业股权基金(SpecializedEquityFunds),如拉美的Profund,它的`主要目的是分散风险。理解这些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是小额信贷机构实现高效治理的关键。.2.1私人投资者

私人投资者投资于小额信贷机构更关心的问题是资本的保全和投资回报。由于有利益因素的激励,私人投资者一般比较关心小额信贷机构的运作。他们会极力督促机构经营者尽心工作,密切关注机构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机构需要资本时可能会做出比别的投资者更快的反应。

2.2.2NGO投资者

NGO作为投资者,如PRODEM,它目前有Bancosol35%的股权;K-repHold?鄄ings,它拥有K-rep银行25%的股权。NGO在营利性MFI中持有股份更多的是处于自身机构使命的考虑,它的目标是确保MFI不要出现提供客户服务与赢利之间的失衡。除了获取投资收益外,NGO投资者更关心机构的长期目标,也比较喜欢对机构进行长期投资。

2.2.3公共实体

公共实体包括两类:政府和多边组织(例如世界银行、美洲国际发展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他们对MFI持有股份很大程度上出自于他们的政策和政治目的方面的考虑。公共实体投资于小额信贷通常是希望能够增进低收入者的社会、经济福利,因此对这些所有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向人们表明他们参与到了扶贫活动,而投资回报意义倒是其次。

尽管多边组织可能持有MFI相当大的股份,但同它在别的领域的投资比较起来其比重可能并不大。因此当这些组织手头有很多资源要管理时,受其内在决策程序的制约,它们可能就会对MFI的资金需求反应不那么及时。

2.2.4股权投资基金

股权投资基金,如拉美的Profund,一般很关心投资回报,它们也关心其资产组合的平衡以达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股权投资基金往往会给MFI的管理带来很重要的要素。因为这种基金主要目的是实现投资收益,所以它会安排人去监督MFI的运作,并通过参与董事会来对机构进行管理。

2.3信贷联盟、自助团体、滚动储蓄(ROSCAs)

这类机构有一个特点,就是机构股份掌握在其成员手里,每个成员既是机构所有者同时又是机构客户,机构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同时这些机构管理上采用的是一人一票民主选举参与管理的形式,其管理权与持股份额是脱节的。另外,这类机构一般仅在一个社区内提供服务。尽管信贷联盟动员储蓄,但在大多数国家他们都没受到监管或少受监管。

由于使用的是自己的资金,这些机构成员一般比较关心资金的使用,特别是在团体内由成员自己管理的资金通常都能有较高的回报率和还贷率。但目前这类机构却常常出现清偿危机。小额信贷专家BrianBranch和ChristopherBaker认为缺少管制和治理不善是这类机构出现清偿危机的主要原因。下面是这类机构目前在治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2.3.1委托———代理关系扭曲

这类机构在治理上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它经常不能形成选举产生的董事、聘请的管理者和成员所有者之间的适当的组合。尽管这种扭曲组合在任何金融机构中都可能会遇到,但这类机构固有的特点加剧了这种扭曲。作为成员所有者的客户分为两类:纯储蓄者和纯借贷者。在机构的运作和立场中,每一类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都有他们的优先选择。这样导致这类机构不仅面临典型的所有权与决策权分离的情况,而且还会遇到所有者目标分散的情况。董事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但他们往往仅关注支持自己的选民的利益,这样董事会中经常出现不同对立的派别,很难协调一致为机构目标而努力工作。

2.3.2董事会的代表性问题

这类机构在治理上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董事会在代表净储蓄者和净借贷者利益时可能出现不公平的情况。在拉美的一些信贷联盟中,机构控制权掌握在净借贷者手中,其结果导致机构倾向于提供廉价资金给借贷者。在这种传统结构下,储蓄很少受到重视,因此信贷联盟就很难吸收到成员的储蓄基金。机构存款资金规模较小也导致它们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那里获得商业资金。而且,这些机构还可能拖欠外部资金,慢慢形成拖欠还款的氛围从而导致机构自身还贷率降低。

2.3.3缺乏监管

这类机构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缺乏监管。由于这类机构只从成员中动员储蓄,并不从资本市场中获取资金,它们一般很少受到管制。但有效的监管可以防止管理者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达到保护存款者的作用。

3、总结

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几类小额信贷机构治理上的特点。对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机构而言,它们主要依赖机构领导人的责任心来经营,而实践表明这种激励是有限的,只适合于小规模的经营。营利性机构有所有者的监管和约束,但它们往往有几类不同的所有者,每类所有者的治理意愿是不同的。要实现高效治理,其不同所有者在董事会中必须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而对信贷联盟这类机构而言,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它们有着特殊的产权结构和管理模式。这类机构要实现高效治理,应该更多的发挥净储蓄者的作用。因为保持机构的长期活力与净储蓄者在机构中的既得利益密切相关,而纯借贷者在管理上则往往表现出短期行为。

参考文献

1WolfgangKasper.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浅谈金融机构的信贷担保制度 篇3

关键词:担保制度 担保法 法律问题与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担保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不仅增强了银行债权实现的程度,有利于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而且具有促进资金流通的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对金融机构来说,金融担保是保障债权实现、确保信贷资金安全的可靠手段;对借款人来讲,金融担保是融通资金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商品的流通;对整个社会而言,金融担保有利于克服信用危机,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目前,世界上还不存在一部单独的金融担保法规,有关金融担保制度均规定在民商事的担保法律制度中。担保制度作为民商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立法体例可有所不同。我国的担保立法体例,既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也不同于英美法系国家,它是把具有担保作用的保证、担保物权及定金明确规定为债权的担保方式,统一规定在一部专门法典中,使之成为一部专门规范基于民法上的债的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担保法律关系的法典,是以单行法统一规定的立法模式。

基于我国民法还没有实现法典化,其规定过于原则、简陋,严重困扰了交易秩序和经济生活,引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因此,立法机关权衡利弊,将担保制度单立一法,以应急需。这种立法体例的好处是使担保制度的内容与形式实现了统一。客观上的确对稳定经济秩序,克服信用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仅仅是权宜之计,理论界与立法机关已达成共识,将来制定民法典时,考虑到法典体系科学性,应将担保制度重新分列整合,纳入到民法典中。当然,我国采取单一立法体例,并不排斥特别法中对有关担保问题作出特别规定。

保证贷款是商业银行采用的较普遍的一种信贷担保方式。但由于保证以不具实物形态的、观念化的信用状况为基础,加之我国保证担保制度立法的不完善,保证贷款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理论和实务问题。

金融担保包括了保证、抵押、质押的传统方式,并且这些传统方式的社会作用决定了其在金融担保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这些传统金融方式在执行担保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在保证方式中,保证方式加重了信贷资金安全危机,保证担保难以有效地担保贷款债权的实现,取决于保证人有无财产,该财产的处分权有无瑕疵等因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本身固有的弊端;在抵押贷款方式中,抵押以不转移占有为特征,抵押物在抵押人的占有控制下,抵押人为谋取自身利益会竭力地使用抵押物,导致抵押物贬值,尽管立法者通过立法赋予贷款人停止侵害请求权,仍无法对由此而产生的信贷资金危机予以救济,另外抵押物由抵押人占有,难免在抵押期间出现同一抵押物上多个物权竞合存在的现象;在质押贷款中,质押担保方式的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妥善保管质物等。

针对现存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弥补现有规定的缺陷,完善基本金融保障制度。

(一)完善传统方式的金融担保制度

对于保证贷款,应修改现行法对保证人主体资格的规定,明确有无代偿能力不能作为保证人的必备条件,立法应区分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规定正确计算保证期间的起始时间及妥善处理保证期限与诉讼时效的相互关系;对于抵押贷款,应修改现行法中关于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明确规定担保物权可以依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约定最高抵押期限;对于质押贷款,建立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为个人质押贷款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增加新的担保方式,促进金融担保立法的現代化

开展信托担保贷款业务,解除现有金融担保方式面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讨债难”的问题。有条件地吸纳浮动抵押制度,完善我国的抵押贷款制度。在国内贷款业务中,设立独立担保,促进金融活动。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是指由设立的专门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向贷款银行提供担保,当被担保的企业不履行借贷合同时,由信用担保机构承担违约责任,向银行代为履行或赔偿,接受担保服务的企业则需向担保机构交纳一定的担保费用。但中小企业担保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担保范围有违信用担保宗旨、担保市场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缺乏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组织机构等。

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当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首先要完善信用担保制度法律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配套服务,健全担保市场体系,为信用担保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再次要规范信用担保中的政府行为,为信用担保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泽鉴.动产担保制度与经济发展[M].1994年版

[2]顾昂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草案)>的说明》

信贷机构小额信贷 篇4

关键词:小额信贷,融资杠杆,资金来源

一、导言

近些年来, 小额信贷机构受到社会公众、国际机构和国际捐助者越来越多地关注, 同时也获得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明确支持。它能够为那些低收入人群中有发展潜力和能力的人口提供资金, 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而今,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成就之下, 隐藏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经济结构失衡”与“贫富差距扩大”,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减小贫富差距, 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广大农民是主力军。小额信贷机构能够为生活在中国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广大低收入人口以及众多个体生产者和微小企业提供适合的金融服务, 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于2005年5月开始进行试点。截至2012年12月末, 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 080家, 贷款规模5 921.38亿元, 从业人员已经达到了70 343人[1]。可以看到,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反映了小额信贷非常庞大的社会需求。

由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它不仅遇到了经营上的诸多困难, 更多的还有政策上的瓶颈。比如我们要研究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杠杆率的问题, 受限于融资杠杆率, 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总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公司发展受到了严格制约。

二、国际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及融资杠杆率经验

(一) 国际小额信贷金融机构资金来源

小额信贷机构融资的主要途径有吸收存款、批发资金、增资扩股、货币市场融资、接受捐赠资金等[2]。2006年孟加拉国720家非政府组织 (NGO) 的资金来源中, 成员存款占28.5%, 经营收入占23.8%, 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 (PKSF) 和当地银行的贷款分别占20.8%和8.3%[3]。在菲律宾, 主要的小额信贷资金批发机构有三类, 包括国有资金批发机构、私有银行和乡村银行以及捐赠款自助设立的专营批发贷款的基金等[4]。墨西哥的小额信贷机构Banco Compartamos、印度的小额信贷银行SKS等, 利用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5]。

1.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

格莱珉银行 (Grameen Bank) , 创建于1983年, 创始人是默罕默德·尤努斯教授 (Professor Muhammad Yunus) 。格莱珉银行在小额信贷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尤努斯教授为此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授奖词称他通过创立格莱珉银行, 使小额信贷成为一种消除贫困的手段[6]。截至2008年末, 乡村银行已发展成为拥有1277个分行、12 546名员工, 还款率高达98.9%的庞大乡村银行网络。

从1995年起, 格莱珉银行贷款完全由银行内部提供, 待偿贷款来自于自有资金与存款储蓄[7]。格莱珉银行贷款者的储蓄存款占到整个银行的68%, 存贷比高达97%, 储蓄存款加上银行的自有资金更达到了其贷款额的130%。

2.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成立于1992年, 其前身是非盈利性组织———PRODEM,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会捐款, 为城市小企业或自我雇佣者提供小额贷款[8]。1992年, PRODEM把商业化运作的部分单独分离出来, 成立了玻利维亚阳光银行 (BancoSol) , 成为第一个转变为商业银行的非政府组织, 也是第一家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小额信贷银行。

阳光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储蓄资金、定期存款、外部资金和其他资金。2000—2006年, 阳光银行储蓄资金比例不断提高, 由2000年的15.3%上升到2006年的20.5%;定期存款比重较为稳定, 维持在55%左右;外部资金上升幅度较大;其他资金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二) 国际小额信贷机构融资杠杆率经验

表1、2、3、4分别总结和梳理了全球各地区、亚洲、美洲、非洲小额信贷机构的融资杠杆率 (权益负债率) 。从表1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南亚的融资杠杆率最高, 分别达到了4.16和4.87, 其他地区的平均融资杠杆率也高于2。

数据来源:Mix Market Database。

从表2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 2008年亚洲各国的平均融资杠杆率 (权益负债率) 为4.76, 其中尼泊尔的融资杠杆率最高, 为10.8, 而最低的是中国, 只有1.4, 这显示出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融资杠杆比率远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 甚至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Asia 2009 microfinance analysis and benchmarking report。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平均融资杠杆率为3.1 (如表3所示) , 最高的是南美洲, 融资杠杆率为3.8, 最低的为墨西哥, 融资杠杆率为2.8, 可以看到整个美洲的融资杠杆率也均高于我国。

非洲各地区的微型金融机构的融资杠杆率相对亚洲、美洲来说比较低 (如表4所示) , 整个非洲的平均融资杠杆率为2.564, 最高的为中非, 融资杠杆率为4.0, 最低的为南非, 融资杠杆率为1.12。

数据来源: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2009 microfinance analysis and benchmarking report。

数据来源:Sub-Saharan Africa 2010 microfinance analysis and benchmarking report。

三、我国小贷公司资金来源和融资杠杆率现状分析

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在2008年提出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 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 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这说明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杠杆率 (以权益负债率计算) 最多不能超过0.5。2011年重庆、四川、广东和浙江四个省份先后将融资杠杆率有条件地提高到1。

出于最小化风险的谨慎性的制度设计, 在最初规范了小贷公司的设立后, 随着小贷公司的业务壮大, 立即表现出了对其进一步发展的束缚性, 突出表现在融资杠杆率低造成的资金紧缺上, 许多小贷公司已经“无钱可贷”[9]。

(一) 国内小贷公司资金来源分析

国内小贷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投入的资本金, 2010年, 国内小额贷款公司84.2%的资金来源于股东权益[10]。根据2012年全国小贷公司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估计, 融入资金只约占实收资本的15%。另一方面, 受限于“非金融机构”的身份,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不能采取同业拆借的方式, 只能采取工商企业贷款的方式从银行获得融资, 由于小贷公司不具有充足的抵押和担保资产, 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和成本。

由于各地资金需求量大, 公司贷款业务发展迅猛, 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开业时间不长, 资金来源就出现了紧张。2009年6月末, 平遥县小额贷款公司, 贷款余额已占到可使用资金的95%以上。可用资金严重匮乏, 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快速发展;而且利用资本金进行放贷经营, 好像是“风险投资”, 使得小贷公司面临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在不能吸收存款的约束下, 如果可贷资金不足, 小额贷款公司只有在收回前期贷款之后才能继续放贷, 无法保证正常运营, 不利于我国小贷公司快速做大做强、良性循环发展。

(二) 国内小贷公司融资杠杆率分析

虽然我国小贷公司融资杠杆率较低, 但较低水平的融资杠杆率也还没有被小贷企业充分利用。数据显示, 2009、2010年度全国范围内小贷公司的平均杠杆率远小于0.5。2009年末, 全国小贷公司资金来源940.86亿元, 所有者权益843.40亿元, 占89.64%, 融资杠杆为0.12。2010年10月末, 小贷公司资金来源1 900亿元, 所有者权益1 600亿元, 融资杠杆为0.19[11]。

高额融资成本严重侵蚀小贷公司利润, 然而, 这样高成本的银行贷款也不是所有小贷公司都可以得到的。由于小贷公司面临着其业务属性所决定的高违约风险、高市场风险等, 银行对其放贷的意愿并不强。在实践中, 小贷公司的两家合作银行实际愿意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低于50%。以宁波市为例:2009年末, 宁波市小贷公司融资余额与注册资本的比例为37.5%, 远低于村镇银行的420%和农合机构的5 362%。2009年末, 宁波市小贷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26.23%, 远低于村镇银行和农合机构的80.14%和92.71%;资产放大倍数仅为1.48倍, 远低于村镇银行的5.51倍和农合机构的66.35倍[12]。

四、小额信贷机构融资杠杆率的思考

(一) 我国小贷公司融资杠杆率与国际比较

从上文亚、美、非洲从事小额信贷服务机构融资杠杆率分析来看, 亚洲各国小额信贷机构平均融资杠杆率 (权益负债率) 为4.76, 美洲小额信贷机构平均融资杠杆率为3.1, 而非洲小额信贷机构融资杠杆率较低, 平均融资杠杆率也达到2.564, 这些都超过我国的融资杠杆率水平。与国外小额信贷机构的杠杆率比较分析, 我国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还有很大的上调空间。

茅于轼 (2010) 认为, 我国现在对转贷比50%的规定没有多大的根据, 不利于众多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13]。按照国外情况来看, 通常在五倍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绝大部分转贷资金的安全。通过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转贷比例, 会使得其中运营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当然, 转贷比例超过公司自有资金太多会增大金融风险, 必须要在放宽融资杠杆率的同时加强监管, 双管齐下, 保证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形成良性运转。

(二) 融资杠杆率与资本收益率关系

低水平的融资杠杆率制约着小贷公司的资本收益率。本身在制度限制最高利率的情况下, 小贷公司从银行等途径获取的资金越来越贵, 导致其利润压缩较大, 不能扩大负债融资又进一步使小贷公司的资本收益率恶化。表5是我国2010年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排名。

数据来源:《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发展报告 (2010) 》。

以广东省广州市花都万惠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其2010年资本回报率为12.1%, 而资产回报率为9.5%, 二者相差不大, 说明该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扩大资本收益率。

按照公司财务理论有 (假设没有所得税的情况) :

由公式 (1) 可知, 在资产息前利润率大于债务利率时候, 负债经营可以提高权益净利率, 并且融资杠杆 (负债/权益) 越高负债经营的收益越大, 这就是财务杠杆对于权益净利率的放大作用。

当前情况下, 只有一部分小贷公司的资产息前利润率满足该财务杠杆放大作用的条件, 这是由于公司普遍资产净利率不高, 从银行的融资成本过高。但是, 应该鼓励那些满足该条件的小贷公司提高财务杠杆, 进而创造更多的利润, 增加资本收益率, 这样就可以吸引股东再投资, 扩大公司规模。

基层金融机构信贷检查的问题及建议 篇5

------------------

发表日期:2010年12月11日出处:湖北省农村农信社黄石办事处作者:陈国锐本页面已被访问 1112 次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经营业务,其业务数量多、规模大,涉及面广,发生频繁,信贷风险已经成为阻碍银行业务发展的最大风险。对于如何控制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提高银行综合经济效益,对于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因此,信贷业务进行现场检查,检查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信贷政策水平和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丰富的现场检查经验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一、情况与问题

笔者在深入基层调研发现某商行不良贷款占有率逐年上升,小额农贷逾期率也逐年增加,四包一挂责任书成为一纸空文,虽然上级行对逾期贷款按季检查审计,但逾期现象普遍,责任无法追究到位。笔者分析其原因如下:

1、员工思想,认识不足。作为一名商行信贷主管,思想认识不足,发放贷款只是讲人情,不按规章制度办事,逆程序发放贷款,操作规程只是流于形式,认为贷款只要是领导打招呼就可发放,客户给了一定好处就可以贷款,并把贷款作为谋私利的一种有效途径,什么借名、冒名、跨地区、垒大户之不顾,只要贷款有人认帐,自己未用款,吃客户一条烟,喝客户二瓶酒,没什么关系。另外在选择客户方面,优质客户、一般客户及不守信客户胡子头发一起抓,盲目的贷款发放,造成信贷质量低下。

2、信贷人员,素质低下。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调研发现基层商行中部份客户经理不按制度办事,只凭自己的感觉做事,上级什么规定、规章与自己无关,上级检查的通报最多只是罚款了事,不能把自己怎么样,我行我素,导致信贷质量不高,贷款难收。向有不良记录客户发放贷款、提高贷款额度是司空见惯。还有一位基层商行兼管信贷行长说过“贷款发生逾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借款人还款后就可以重新贷款”。

3、贷款三查,流于形式。一是贷前调查未尽责。客户经理对所发放的贷款未上门调查,对借款人的实际用途未进行详尽调查,未对保证人进行调查,没有坚持双人调查制度。虽然有部份贷款调查人有双人签字,是应付上级检查而签;二是贷款审查未尽职。对借款人及担保人主体资格和相关资料审查不严,没有对客户的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分析、审查,对担保人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实体和偿还能力没有进行审查,未要求客户提供贷款的相关资料;三是贷后检查不到位。没有对贷款户资金账户往来、信贷资金实际用途进行贷后检查,对贷款户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未进行贷后跟踪检查,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贷款发放时就填好贷后检查表,对改变贷款用途、发现贷款形成潜在风险,未即时采取措施,提前收回贷款,甚至借款人借的贷款自己未使用转借给第三人使用也未对其采取措施。

4、发放贷款,违规操作。一是违规发放小额农贷。主要是资料不全,无配偶身份证,改变贷款用途,未按规定评级授信,随意发证。二是与客户串通骗取银行贷款或发放垒大户、借名贷款、跨地区贷款等等。

5、应付检查,蒙混过关。上级检查一搬是首先查阅信贷档案资料,看档案资料是否合法、合规、齐全;再是进行贷款函证,调查借款人是否使用贷款,是否存在借名贷款、垒大户贷款。而客户经理与名义借款人串通运用各种手段应付贷款函证。一是客户经理通过做名义借款人的工作,让名义借款人来信用社与检查人员进行书面函证,蒙混过关;二是不能函证的借款人,客户经理让检查人员与用款人电话函证,事前客户经理已将名义借款人的信息告知用款人,让用款人冒充名义借款人函证,蒙混过关。

二、建议与对策

由于银行客户经理素质低下,思想觉悟低,未兢兢业业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造成贷款逾期率高,不良贷款逐步增大。为了追求享乐,甚至串通借款人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老先生在湖北省一次素质教育研究组的筹备大会说过“人类现在正在毁灭自然,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急需提高全人类的素质;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成年人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说,你开完会议顺手带走没有喝完的水,这就是一种素质。从现场来看,至少没有第二个人带走自己的水瓶,甚至地上随处可见,可悲可笑可气”。章老的话让我们深思,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社会,胡锦涛同志提倡的和谐社会,都是高素质的理想社会。没有高素质,“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作为商行客户经理的素质有待提高。

2、加强管理,明确责任。严格按上级行信贷管理制度操作,逐步实现信贷业务操作各环节的规范,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坚持双人调查;严格贷款审查,对环节不到位的坚决不予审查通过;同时做好贷款跟踪管理工作,发现借款人改变贷款用途或出现贷款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提前收回贷款。明确信贷管理的权利和责任。虽然各级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实行贷款集体决策,审贷分离。但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一些环节功能重复,部门人员责、权、利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一旦出现贷款风险,容易相互推诿,责任不明。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风险权利和责任,贷款如出现风险,应对各个环节予以追责,确保贷款资金安全。

3、按规操作,逐步规范。要经常组织信贷人员培训,通过学习提高客户经理业务知识,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加深客户经理对相关的基本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流程、岗位职责以及相关处罚办法,按规操作,达到信贷规范,明确资产中主要风险点,掌握相应的防范手段,维护信贷资产安全。

4、严格把关,阳光操作。公布贷款发放程序,实行阳光操作;内部要订立相关制度,规范

操作流程,对要素不全,手续不清,资料缺失,调查不详的贷款,严格把好审查关。

信贷机构小额信贷 篇6

《意见》明确了当前各金融机构支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信贷投放重点是:与中低产田改造有关的农村水、土、田、林、路、电等符合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震毁水毁工程修复等灾后重建项目,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农村饮用水保障和安全工程,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农村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及环保建设项目等。

《意见》中明确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以涉农贷款为基础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支持涉农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产品,拓宽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创新多种形式担保的涉农信贷产品,完善涉农信贷风险分担机制。

信贷机构小额信贷 篇7

小额信贷最初是向低收入客户提供小额贷款的信贷服务, 后来小额信贷逐步发展成为微型金融, 不仅向客户提供小额贷款, 还提供小额保险、储蓄、健康咨询等金融服务。小额信贷的目标是向被商业银行排斥在外的人群提供小额贷款, 为他们创造一个自我创业的有利环境, 同时小额信贷也旨在帮助贫困妇女改善生活状况。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着比商业银行更独特的挑战, 因为小额信贷机构必须兼顾双重目标———服务穷人 (覆盖面) 和弥补成本 (财务可持续性) 。

关于小额信贷机构财务可持续性的概念, 本文采用了A H Makame and V.Murinde (2006) 的定义, 小额信贷的财务可持续性是指小额信贷机构不需要外部提供特别资助的条件下提供小额信贷服务, 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小额信贷机构向穷人提供贷款以降低贫困率, 为穷人提供创业资金来源的目标称作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

然而向穷人提供贷款成本很高, 小额信贷机构常会遭受损失。因此, 小额信贷机构通常需要通过政府补贴和机构捐赠弥补亏损。近几年, 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将小额信贷机构从补贴型转向自身财务可持续并且有效率的机构。由于小额信贷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小额信贷机构必须改善原有的经营模式, 扩大服务范围, 实现自身的财务可持续性。因此, 研究小额信贷机构双重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额信贷机构的正外部性

小额信贷机构有着显著的正外部性, 这是许多扶贫措施无法企及的。小额信贷机构能帮助穷人充分利用创收机会, 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小额信贷机构为贫穷的个人和集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借款渠道, 与传统扶贫机制相比, 小额信贷机构合格准则更容易达到, 如小额信用贷款无需提供抵押物, 降低了借款成本。小额信贷机构产生的一个最显著的正面影响是, 妇女能通过小额信贷机构获取小额贷款。小额信贷机构选取妇女为目标服务群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妇女在劳动市场上受到歧视, 机会成本低, 因此她们更容易遵守还款规则。更重要的是, 贷款给妇女能有助于提高家庭福利水平。Rahman (1999) 假设妇女优先将收入花费在孩子身上, 随后把收入用于购买家庭的必需品。因此, 借款给妇女团体或个人会带来更大的乘数效应。小额信贷机构应当改善人们的教育、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状况。除此之外, 小额信贷机构还应拓展和深入挖掘潜在市场, 走在金融行业的前沿, 开拓出一个商业机构不敢涉猎的新市场。

三、国际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分为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包括:小额信贷机构是否存在着两目标权衡的问题;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和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小额信贷机构是否真正帮助了最贫困的底层人群及如何使小额信贷机构均衡发展并服务更多穷困人群。宏观层面主要集中于监管对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 微观层面

1.小额信贷机构两目标的权衡问题

Befekadu B.Kereta (2007) 利用计量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从三个角度评估了埃塞俄比亚国家小额信贷机构的绩效状况。三个研究角度为: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和财务可持续性;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挑战;机构有效经营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 埃塞俄比亚国家的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从2003—2007年一直以平均22.9%的速度增长, 但是女性借贷仍然受到限制。随后本文研究了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和可持续性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 埃塞俄比亚的小额信贷机构不存在两目标权衡的问题。Niels Hermes, Robert Lensink and Aljar Meesters (2008)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1997—2007年间435家小额信贷机构的效率和覆盖面的权衡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额信贷机构的效率和覆盖面呈负相关关系, 即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越深, 效率越低。而且小额信贷机构的借款者中女性比例越高, 机构就越无效率。作者认为要提高小额信贷机构的效率只能减少覆盖面, 但这并不与减少贫困相矛盾。因为有效率的小额信贷机构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最终达到减少贫困的目标。Jorge Gutiérrez-Goiria, Beatriz Goitisoio (2011) 收集了全球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791家机构的数据, 研究了与小额信贷机构的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相联系的变量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和种类的小额信贷机构的指标有很大差异, 小额信贷机构的规模、盈利能力和社会绩效之间是不相关的, 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并不冲突。研究还发现提供储蓄服务的小额信贷机构的盈利能力并没有优于不提供储蓄服务的机构。Kelley Bergsma (2011) 利用35家国际机会组织 (Opportunity International) 的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数据, 分析了当小额信贷机构向客户提供存款服务时, 小额信贷机构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财务可持续性以及它们的服务对象是否会偏离最贫困的人群。研究结果表明, 提供小额存款服务的小额机构比不提供该项服务的机构更能做到财务可持续性。而且, 没有明显证据表明提供小额存款的机构会抛弃最贫穷的客户。国际机会组织的小额信贷机构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兼顾财务可持续性和服务穷困人群双重目标的模式。

2.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和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Francisco Olivares-Polanco (2005)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8家拉丁美洲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进行分析, 验证商业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种类机构间的覆盖面几乎没有差异, 机构经营的年限和贷款方式都对其覆盖面没有显著影响。竞争程度影响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 市场竞争激烈, 机构将倾向服务更多富裕客户以降低管理成本。该研究还发现机构的财务可持续性与覆盖面是相矛盾的, 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的深度越浅, 其盈利能力越强, 说明拉丁美洲的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之间存在着权衡问题。Anthony Kyereboath-Coleman and Kofi A.Osei (2008)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995—2004年间加纳52家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文章旨在研究治理指标对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与Ben Soltane Bassem (2009) 不同的是, 董事会的规模与机构的盈利能力正相关, 但与覆盖面呈负相关的关系。CEO的任期与机构的覆盖面正相关, 与盈利能力负相关。董事的独立性与机构的盈利能力和覆盖面都正相关。在治理结构方面, 两层的董事会结构比单层更有效率。Ben Soltane Bassem (2009)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1个国家的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小额信贷机构绩效的影响因素, 其中绩效是由覆盖面和财务可持续性两个变量共同反应的。研究发现董事会的规模越大, 小额信贷机构的绩效水平越高, 董事会的多样化也能提高机构的绩效。外部管理机制也有助于小额信贷机构达到其财务目标。与财务目标相比, 小额信贷机构的种类与社会目标的联系更为紧密。Osotimehin, K.O., Jegede, Charles.A and Akinlabi, Babatunde Hamed (2011) 研究了尼日利亚西南地区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的影响因素。文章利用2005—2010年间拉各斯和翁多州80家小额信贷机构的二级面板数据, 以一般最小二乘法为研究方法, 分析了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小额信贷覆盖面与平均贷款额、负债权益比率、贷款偿还率和工资显著正相关。其中, 平均贷款额是小额信贷覆盖面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 小额信贷机构应当通过提供小规模贷款提高其覆盖面。

3.小额信贷机构是否真正帮助到了最贫困的底层人群及如何使小额信贷均衡发展

Syed Hashemi and Richard Rosenberg (2006) 研究了小额信贷机构是否真正帮助到了最贫困的人群, 如何使小额信贷机构更好地扩展其覆盖面。研究表明小额信贷服务并不针对极度贫困的人群, 除了自我排斥和集体成员排斥等因素外, 小额信贷机构的一些政策也排除了最贫困的人群, 而且很多最贫困的人群更需要非资金帮助。由于这些原因, 即使一些小额信贷机构致力于帮助最贫困的人群, 也不能达到其预定目标。小额信贷并不是唯一帮助穷人的方式, 为了帮助最贫困的人们获取金融服务, 小额信贷机构可以和现存的社会保险体系相结合, 达到共同的社会目标。Ganesh Thapa (2006) 研究了全世界各个地区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经营的经验, 并为东南亚国家的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东南亚地区的小额信贷正在经历一个严酷的阶段。大多数机构仍面临着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同时服务贫困人群的挑战。作者总结的经验包括机构性创新、小额信贷机构向商业化转型的政治支持、不断学习好的经验、为穷人设计合适的新产品、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过程简易化、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将国有银行转向服务更多的贫困客户等。Armendariz, Beatriz and Szafarz, Ariane (2010) 研究了目前小额信贷机构的使命漂移问题。本文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文所采用的模型其最大化的目标只有一个, 即小额信贷机构要降低贫困率。本模型显示, 使命漂移问题是由在小额信贷机构最大化覆盖面的过程中, 机构面临不同的成本, 从而选择更加富裕客户造成的。那些服务了大量富人的机构并不一定是使命漂移的机构, 它们致力于减少贫困的承诺与同时服务一定富裕人群并不矛盾。本文只是简单地对小额信贷机构使命漂移问题进行了描述, 没有将利率、市场结构等因素考虑进来, 因此还需要后续的深入分析。

(二) 宏观层面:监管对小额信贷发展的影响

小额信贷机构是否应受到监管和应受到怎样的监管仍是学者争议的问题, 目前普遍达成的意见是, 吸收存款的小额信贷机构应受到审慎监管, 不吸收存款的机构可采用非审慎监管方式。但关于不同种类的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力度、监管方式和监管单位仍没有准确的定论, 而且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 政策制定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监管措施。

Thankom Arun (2005) 研究了监管对小额信贷领域的影响, 阐述了设计监管框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充足的监管会促使小额信贷机构吸引更多的储蓄, 有助于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 与银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作者建议, 由于小额信贷机构的种类多样, 因此应当为不同种类的小额信贷机构制定合适的监管架构。监管架构的设计还要满足小额信贷机构服务贫困人群和提供广泛服务的目标, 最后设计者还需考虑国家的特殊因素, 使小额信贷的监管框架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不同的发展阶段。Valentina Hartarska and Denis Nadolnyak (2007) 对62个国家的114家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研究了监管对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和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这篇文章的主要研究结果为, 监管并不会影响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和经营可持续性, 但资金雄厚的小额信贷机构的盈利能力更强。然而, 分析结果表明监管对小额信贷机构有着间接好处, 因为监管会促使小额信贷机构吸收更多的储蓄, 间接促进小额信贷机构扩展其服务的覆盖面, 这与Thankom Arun (2005) 的研究结果相一致。Robert Cull, Asli Demirguc-Kunt and Jonathan Morduch (2009) 利用67个发展中国家的346家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 选择处置效应 (Treatment-effects) 模型分析了监管与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面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以利润为导向的商业化小额信贷机构受到审慎监管时, 将会减少覆盖面来降低服务成本。与此相反的是, 非利润导向的小额信贷机构受到审慎监管时, 不会转向更富裕的客户, 也不会减少女性借款者的比例, 但这些机构的盈利能力将会大大削减。本文还利用了最小二乘法回归做为参照, 它们之间的差异表明监管会造成小额信贷机构在覆盖面和盈利能力两目标间进行权衡。

信贷机构小额信贷 篇8

小额信贷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是一种贷款额较小, 期限较短, 利率较高, 无需担保抵押的信用贷款, 主要指金融机构在那些贫困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市场内所提供的交易金额较小的贷款业务。近年来,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有了长足发展, 为农村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从目前情况来看, 在信贷机构方面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 政府干扰比较大, 影响信贷机构作用的发挥

为了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我国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经验, 在我国小额信贷的实施。对政府而言, 小额信贷更多的是帮助贫困群体脱贫, 缩短社会贫富之间差距的一种措施。负责小额信贷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政府派出, 对小额信贷实施监管。对于小额信贷本身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 政府干预性过多, 给小额信贷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为了达到政府目的, 实施的低利率的政策性约束也直接影响到小额信贷的收益, 导致小额信贷收支不平衡。政府的目标和机构的目标也存在分歧和矛盾, 如果过多考虑到政府的目标则必然对机构目标有所忽略, 最终使机构无法独立运营下去, 政府的低利率补贴的形式只是一种临时输血的办法, 而想达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则必须自己造血。

(二) 农信社存在较大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是小额信贷的主力军,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农户的生产发展提供了资金, 但是农信社自身有一些问题, 是不利于小额信贷的发展的:

1. 农信社的历史性的不足

农信社由于历史较早较长, 所以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自身负担较重。农信社与现在的一些国有的商业银行相比较还有结算功能不完善, 资产质量不高, 产权不够明晰,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等, 也正是有这种种的不足, 所以农信社走进了比较落后的农村金融体系。

2. 农信社本质逐步改变

近几年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一些私有银行逐步退出了农村, 进行了经营战略的调整。而农信社就在这时响应国家服务“三农”的要求进入农村, 所以农信社在农村处于垄断地位。垄断导致了贷款门槛较高, 逐渐追求利润最大化, 由最初的扶贫目的开始向商业目的转化。

3. 机构办事效率较低

首先, 垄断地位造成了农信社没有竞争者。由于大中型商业银行转战城市和大型企业, 农村陷入了金融的盲区, 农信社处于垄断地位。没有竞争者的农信社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惰性, 办事效率变得越来越低。其次, 农信社的员工普遍素质偏低。大多数的员工对工作缺乏严谨的态度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只是安于现状, 应付工作, 得过且过。甚至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差, 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他们的业务能力也普遍不高, 专业知识有限, 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二、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措施建议

(一) 提高政府的能动性

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 某些程度上决定了他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对于具有社会意义的小额信贷, 政府应该给予最大的支持, 但不是在具体工作上进行干预。例如, 可以给予小额信贷一些税收的优惠和政策的鼓励, 可以减少一些小额信贷的费用支出;对小额信贷的利息收入减免营业税、所得税, 间接的增加了小额信贷的收入。另外政府增加小额信贷的补贴费用, 增加资金的供给。

(二) 发展多层次的小额信贷机构

加大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建立, 鼓励不同类型的小额信贷机构的加入。多层次的小额信贷机构可以吸收多层次的存款, 投放多层次的贷款。机构的增加, 可以更多的吸收农村闲散资金, 增加了贷款的供给, 为资金的供给增加了后劲。

(三)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首先对于小额信贷机构的员工进行一定水平的选拔。对于那些热爱小额信贷的、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的人才要多给入职的机会。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 提高专业技能, 熟练操作业务。给他们深入体验农村生活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的熟悉农民的生产生活, 了解农民之间的人际关系, 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为以后开展贷款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要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恰当的激励制度能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进而有效的控制风险。在小额信贷的整个过程中, 贷款工作人员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激励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机构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可以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薪酬可以是每月的基本工资加奖金。如果小额信贷的贷款金额越多, 奖金相应的越多;但是回收率越少, 扣除的奖金也会越多。这样既可以让工作人员积极的开展小额信贷工作, 又能有效的监督不良贷款。工作人员可以管理好贷款, 防范贷款风险, 促进贷款的收回。不断的扩大客户群体, 促进业务不断的壮大。最后改善外部条件。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机器业务相关的设备都是处于落后的条件, 现在的办公用品一般都是电子化数据化, 大大降低了办事的效率。甚至房屋等一些硬件都是处于落后的情况, 也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形象不利。

(四) 鼓励非政府组织机构的建立

农村小额信贷的机构以政府为主, 应该加大非政府组织的机构的建立, 是对小额信贷机构的补充。非政府组织机构没有政策性的压力, 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为懒散的、效率不高的政府组织机构垄断市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不仅能够增加小额信贷资金, 还可以对农信社等机构形成竞争, 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双方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对对方的劣势进行了互补, 是整个小额信贷市场更加的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机构的加入, 活跃了市场气氛, 促进整个小额信贷市场更加平稳健康有序的发展, 完善了我国小额信贷市场。

参考文献

[1]刘师慧.浅谈我国农村小额信贷[J].金融管理, 2009-08

正规金融机构农村信贷行为分析 篇9

关键词: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行为

一、引言

正规金融是指受到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或者活动。目前,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邮政储蓄机构。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 农村资金需求也大幅增加, 然而, 作为重要的农村资金供给主体之一的正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发展缓慢 (见图1) , 对农业支持明显不足, 以2006年为例, 我国GDP为209407亿元, 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与GDP之比1.07∶1。而第一产业GDP为24700亿元, 正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量与GDP之比为0.49∶1, 单位农业GDP获得贷款支持明显偏低。另外, 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 首次采用定量方法对金融现象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中国农户只有不到50%的借贷是来自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正规金融农村信贷发展缓慢, 一方面不利于我国农村多层次金融体系的构建, 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正规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 妨碍了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进程。因此, 研究农村信贷市场上的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 对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素质, 解决我国农村的金融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农业类项目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行为

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信贷配给行为, 而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信贷市场上, 实施配给行为的倾向更为严重。这里主要用贷款利率与银行期望收益的关系曲线来说明这种行为。

1.贷款利率与银行期望收益的关系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贷款利率提高对银行的期望收益存在两种效应, 一是利率的上升, 会导致银行期望收益的上升, 这是利率的收益效应。二是利率上升时, 由于信贷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银行不能观察到借款人的投资风险, 会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 (逆向选择行为) , 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 (道德风险行为) , 因此, 银行信贷的平均风险会上升, 导致银行期望收益下降, 这是利率的风险效应。[1]因此当贷款利率变动时, 银行信贷的期望收益变动等于利率的收益效应减去利率的风险效应。

当利率较低时, 利率的收益效应大于风险效应, 随着利率的上升, 银行期望收益会上升;但当利率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利率的收益效应等于风险效应, 此时, 银行的期望收益达到最大;当利率继续升高时, 利率的收益效应小于风险效应, 随利率的上升, 银行的预期收益会下降。因此, 贷款利率与银行期望收益的关系如图2所示。

2.农村信贷中的配给行为

农村信贷市场作为整个信贷市场的一部分, 它既有信贷市场共同的特点, 又有其信贷自身的特点。

(1) 由于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弱质产业, 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 其投资项目的期望收益要低于其他项目, 银行从其项目中获得的期望收益也要低于其他项目, 因此对于相同的贷款利率, 其收益效应要小于其他项目。

(2) 我国农村融资主体规模小, 风险较大, 申请和审查成本都较高, 产品和技术落后, 治理结构不规范, 讲信用不够, 特别是财务信息不透明, 在农村信贷市场审查借款人的资质和监督借款人的活动等都需要更高的成本, [2]信贷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使银行信贷风险上升。因此, 银行对于农业类项目贷款的风险效应远大于其他项目。

农业类项目的贷款利率与银行期望收益的关系曲线要低于一般项目的曲线 (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利率水平较低时, 银行从农业类项目中所获得的期望收益的上升对贷款利率上升比一般项目更不敏感, 而在利率水平较高时, 银行从农业类项目中所获得的期望收益的下降对贷款利率上升比一般项目更敏感, 因此相对于一般项目而言, 农业类贷款项目的利率对于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要比较小, 银行在对农业类项目会更倾向选择信贷配给行为。

三、信贷制度改革导致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行为

高效的信贷制度安排应该是制度供给者和需求者相互选择的结果, 也是信贷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相互选择的结果。然而, 我国金融机构农村信贷改革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非需求导向型的过程, 由政府自上而下强制性供给。政府作为制度的主要供给者, 在安排农村信贷制度时, 主要考虑满足信贷资金供给者的需求, 忽视了信贷资金需求者的需求, 从而表现出农村信贷制度供给上的错位和不足, 并存在较为明显的市场化收缩效应, 使得原本不足的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更加滞后于需求, 农业信贷供求失衡的局面更加严重。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对农村信贷市场均衡的作用过程如图3所示。

假定农村信贷市场只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 Q代表农村信贷资金量, r代表信贷利率, S代表资金供给者 (金融机构) 的资金供给曲线, D (主要是农民) 代表资金需求者的资金需求曲线。资金的供给者的原有资金供给曲线为S0与资金需求者的资金需求曲线是D, 二者形成的均衡是 (Q0, r0) 。

政府出于某方面的考虑 (如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的效益较低) , 而减少了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的资金供给, 其结果是, 对应于相同的利率, 农村信贷市场上的资金供给量减少, 则其资金供给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 此时形成的均衡是 (Q1, r1) , 可以看出, 在农村信贷市场上, 均衡的信贷利率提高了, 信贷资金量减少。实际上, 由于我国对信贷利率的控制很严格, 因此利率应还保持在r0的水平上, 此时对应的资金需求保持不变, 仍为Q0, 而此时的信贷资金供给为Q2, 此时的资金供给缺口为Q2Q0, 由此可见, 在我国控制信贷利率的条件下, 缩小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会产生更大的资金缺口。

以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基层机构为例, 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基层机构是基于对成本、收益和防范风险等多方面的考虑, 其基本原则主要是以经营效益为出发点, 对规模不经济、资产质量差、包袱沉重、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的机构进行逐步的撤消与合并。许多地区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撤出以后, 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着当地的金融服务工作, 降低了当地的资金供给和金融服务质量, 使农村经济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上面的模型分析是假定农村只有正规金融一个融资渠道, 实际上, 由于各方面原因,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已经广泛存在, 正规金融资金供给产生的缺口会由非正规金融填补, 这也是非正规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自身既得利益导致的不合理的信贷行为

旧有制度安排形成了一定的既得利益集团, 他们的既得利益与产权结构密切相关, 对现存路径有着强烈的需求, 他们力求巩固现有制度, 阻碍选择新的路径, 哪怕新的体制比现有体制更有效率, 在改革中表现出限度维护自身利益的产权偏好 (David, 1994) 。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既得利益集团主要是正规金融体系的组成机构, 按农村金融改革的设想,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将分别承担商业性、合作性和政策性功能。而这些金融机构出于自身既得利益的考虑而做出的经营管理行为与其向农村提供资金的职能相矛盾, 因此不论是过去, 还是现在, 这种分工都没有真正实现过。[3]

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在县域农村内有营业网点的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 但其并没有真正承担起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重任, 制约农业发展银行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有:

(1) 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 农业发展银行出于自身利益出发而做出的经营管理行为并不完全符合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

(2) 作为政策性银行, 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 由于资金拨付有限, 且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致使其有时不得不向央行借款, 使筹资成本上升, 降低了农业发展银行的内在发展动力。

(3) 农业发展银行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 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 业务范围太窄。虽然银监会在2004年批准其可以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油加工企业、储备化肥等多项商业化信贷业务, 但目前县域农村内的农发行各分支机构开展商业性支农信贷业务处于起步阶段, 开展商业性贷款的管理经验还不完善, 业务范围和贷款投放量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2.中国农业银行存贷款的影响

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加快,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中国农业银行在“一分一脱”后, 实行商业化经营, [3]在组织机构方面实行了“收缩农村, 拓展城市”的战略, 撤销了大部分农村营业所, 自1996起全国农业银行共撤并机构26584家, 占其1996年机构数量的40.3%。目前, 农业银行农业贷款只占10%左右, 而且越来越少。

3.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不足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分支机构最多、惟一一个与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 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但是, 由于历史原因和机制问题, 能够有效地向农村输送资金的农村信用社数量十分有限, 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严重不足。并且农村信用社在赢利动机的驱使下, 通过“农转非”把资金更多地投向获利机会较大的非农领域, 并以上存资金、网上拆借和购买国债等方式转移资金。

4.农村邮政储蓄快速发展, 加速了农村金融资源的转移

首先, 邮政储蓄通过吸收存款, 存于央行赚取利润, 将农村仅有的资金“倒流” 城市, 使本来就紧张而缺乏的农村金融供给市场更加恶化, 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邮政储蓄成为农村信贷市场纯福利享受者, 加重了农村信贷市场的供求矛盾。尽管2006年以后, 有少部分地区正式开办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试点业务, 但目前大部分县域地区邮政储蓄机构仍然不能办理贷款业务。其次, 邮政储蓄的性质不明, 监管不力。邮政储蓄局属于邮政部门的内设机构, 而邮政储蓄网点又属于金融机构, 央行的监管很难实施。

五、结论与启示

1.结论

(1)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由于农业产业自身特点及农村融资主体的特殊情况, 正规金融机构对农业类项目会产生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行为。

(2) 由于信贷制度改革忽视了制度需求者的需求, 片面强调供给者的利益, 造成了农村信贷市场上的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不足的行为。

(3) 正规金融机构出于自身既得利益的考虑, 促使其做出不合理的信贷行为。

2.启示

(1) 严格规范农村信贷的决策机制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来确定农村贷款的投向并提高投资评估的科学性, 使农村金融机构独立决策、独立审贷。二是建立完整的风险监控、补偿和转移机制, 规避农村贷款风险。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使得农业信贷具有高风险性, 严重制约着农业信贷的发展, 削弱了金融对农业的支持效应。因此, 建立农业信贷风险控制制度, 对增强农村金融基础, 提升农业金融支持效应, 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 建立农村贷款的政策保障机制。

国家对积极支持农业发展而使经营效益受到影响的农村金融部门给予必要的补偿, 从利益上鼓励农村金融部门增加农村信贷投入, 以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的有效供给;政策性金融中的政策性信贷 (如粮油棉收购专项信贷资金、扶贫贷款、康复扶贫贷款、边境贫困国营农牧场扶贫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林业贷款、治沙贷款、专项基本建设贷款、专项技术改造贷款) 等实行封闭运行与封闭管理制度。

(3) 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信贷金融体系。

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承担起农村信贷投入的主体责任, 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探索适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2]李芸.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与制度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 2002, (07) .

[3][4]严瑞珍, 刘淑贞.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07) .

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审计初探 篇10

截至2015年末,中国银行海外机构横跨全球六大洲4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44家分支机构,覆盖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工商银行海外机构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5个一级机构;①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中国各大商业银行也都纷纷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上参股及并购等新的资本扩张形式拓展和延伸网络,力争提升综合实力。

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经验未免不足,在经营过程中还将面对种种的问题和突发事件。而且由于存在母国监管与东道国监管差异、总行管理体制与海外分支机构实际经营机制之间差异、管理文化差异等,在执行总行的管理政策方面会有误解或者偏差,因此对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及监督显得尤为必要。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的运营,定期对海外分支机构的日常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发现海外机构的运营状况,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各机构按照既定目标顺畅前行。而海外机构的信贷业务占海外机构总资产一半以上,因此,信贷业务审计一直是海外审计项目中的重头戏。

一、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审计总体思路

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包括贷款和贸易融资两大种类。信贷业务审计的总体思路是树立从整体到局部的审计理念,即从海外机构的信贷架构、制度、执行3个层面来进行审计查证。首先要了解海外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架构和信贷授权审批体系,其次要关注其内部信贷制度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最后再具体查找其信贷业务贷前、贷中、贷后操作流程中的控制缺陷。

信贷架构层面主要关注海外机构风险管控架构是否符合总行和当地监管要求,授权审批体系是否健全合理、具备可操作性,尤其是海外机构的信贷转授权内容是否符合总行授权书的要求,是否存在超授权行为等。

制度层面主要关注海外机构信贷制度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关注总行相关规定和当地监管要求是否纳入信贷制度,信贷操作流程是否全面、完整,关注其客户评级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审批流程、准备金计提方式等的合理性。

执行层面主要关注海外机构办理的信贷业务是否严格遵守总行下发的授信业务风险政策底线,是否符合总行关于国家额度、金融机构额度授信管理的要求,贷后管理是否遵循海外机构信贷业务贷后风险监控规程等。

二、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审计关注重点

(一)海外机构信贷业务整体风险状况

近几年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海外机构面临的经营和风险管理压力不断增大,信贷业务的发展也受到较大影响。审计时首先要了解海外机构信贷的整体情况,关注对于风险较大的信贷业务的应对措施是否及时有效。

(二)信贷业务的核准

要重点关注海外机构贷款是否符合总行政策底线要求,对于需要履行核准程序的业务,是否及时、按规定上报总行核准。

(三)信贷业务的国别风险

根据银监会的要求,海外机构应当确保所开展的国际授信业务与国内授信业务适用同等原则,对境外借款人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因此,要关注海外机构是否有效加强信贷业务涉及的国别风险管理。

(四)境内外联动业务的管理

境内外联动业务主要要求海外机构严格贷后管理,加强境外被担保人账户资金监控以及经营情况的持续跟踪检查。

(五)客户评级

关注海外机构客户评级机制的建立情况,客户评级制度、流程及岗位分工是否符合要求;关注客户评级政策的执行情况、客户信用评级覆盖情况,若采用内部评级或当地评级机构评级结果,评级映射关系是否符合总行规定等。

(六)限额及比例管理

关注海外机构对国家(地区)额度、金融机构额度及集中度比例管理情况,主要关注是否实现系统自动控制,分析控制的有效性,关注是否存在超时限、超额度、缺程序、逆程序使用额度情况。

(七)授信审批

关注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审批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岗位分离制衡要求,是否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分析判断审批程序的执行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减程序、逆程序操作问题。

(八)贷款发放与支用

主要关注发放与支用环节流程是否规范,控制是否有效,重点关注贷款支用环节是否有效落实审批条件,是否履行相应的手续。

(九)贷后管理

关注海外机构是否能够及时搜集、分析和处理信贷业务风险信息,识别、评估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评估风险分类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是否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拨备覆盖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良贷款。逐笔核实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管理现状,分析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具体查证方法

(一)审前准备阶段

1. 提前调阅海外机构信贷制度,熟悉被审机构信贷流程

在前期准备阶段,可以首先调阅海外机构自行制定的信贷方面的规章制度,结合海外机构所在地的监管规定,综合判断其制度的健全性,重点关注是否能够根据业务发展及时进行更新,是否能够有效传导并落实总行政策等。

2. 多方搜集信息,全面了解被审机构信贷业务

在前期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可以充分收集资料,全面分析海外机构的总体风险状况。同时,借助搜索互联网,进一步了解信贷客户的国别风险、行业风险,掌握客户贷款情况和当前最新经营状况。

3. 整理以往审计发现,预判审计重点

建议审计人员要认真阅读以往内外部审计报告,通过梳理以往检查发现问题,可以提前锁定海外机构的主要风险,有利于现场把握重点。

(二)现场审计阶段

1. 重视访谈环节,全面了解信贷经营模式

由于海外机构的信贷管理模式与国内有很大不同,所以在现场审计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现场访谈,多方面综合获取信息,尽量全面了解其经营模式。通过访谈机构内信贷管理岗位和经办岗位人员,可以了解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否按照总行政策合理设置,是否严格执行总行客户准入与业务底线要求等。

2. 调阅原始资料,掌握业务全貌

现场审计时,要调阅海外机构审批授信业务时的全部申报材料和审批资料、借款人和保证人的最新财务报表、押品评估报告等,以确保充分获取信息。通过审阅贷款业务档案,重点关注客户的区域分布、行业性质等,分析其是否符合总行政策要求。

3. 关注贷后管理,准确把握机构风险状况

现场审计时,首先要关注海外机构信贷重检要求的建立和执行是否到位、资产分类是否准确,尤其是针对出现不良的机构更要关注其资产分类是否客观,对不良形成原因是否了解;其次,要关注风险应对措施是否及时有效,尤其对于不良资产的权利追索与保全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结语

内部审计作为有效的监督管理工具,在公司日常的运营管理上非常重要,尤其对于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国内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定周期内的内部审计,有效地实现对海外分支机构日常运营事项的监督及管理。同时,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有一定的要求,审计人员要持续学习财务、税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保持应有的专业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敏感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摘要: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对于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也就越来越多地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海外分支机构既需要执行总行的管理政策,也需要遵循东道国的监管政策,如何对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成为各家“走出去”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方法发现海外分支机构的运营问题并提出建议。因此,在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占重头戏的信贷业务为例,初步探讨海外分支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审计的思路、关注重点及查证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机构,信贷业务,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李国.跨国银行母国监管国际比较及启示[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2]赵淳忠.中国工商银行海外机构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境外机构投资松绑国内银行急觅机[EB/OL].http://bank.eastmoney.com/news/1188,20150807535480410,html.

上一篇:概率分布问题下一篇:贴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