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板书

2024-08-29

教学板书(精选十篇)

教学板书 篇1

一、明确知识来龙去脉,促进建模

新知识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过程讲究突出教学重点、巧破教学难点、显现教学关键。在板书设计上,要求准确地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有序地呈现新知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了然于胸。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长方体特征的探索过程,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要随教学过程的推进,准确、简明、形象地揭示或反映知识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构“长方体特征”的数学模型。教学板书可以这样设计:

这样的板书,直观形象地把教材中的图文要点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与记忆。

再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重点是“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的关键是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一转化——推导”等探究活动来获取新知识。教学板书应突出图形转化、公式推导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板书可以这样设计:

这样的板书,把教材中潜隐的问题清晰地显现出来,清楚地反映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了新知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为学生后续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等新知识积累学法。

二、明晰单元知识网络,促进链接

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引导学生有序地回顾、梳理单元知识的基本点、重点、难点,使之建立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习能力。整理复习课的教学板书要突出“串知识点——连知识链——架知识网”的脉络特点,以形成章节知识整体。如,整理复习“因数与倍数”时,可设计如下教学板书:

整理和复习课的板书,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引导学生重温旧知识的航标。上述板书,对“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感触、体验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纵横发展,从而优化其认知。

三、明辨知识块状全貌,促进沟通

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一般要通盘考虑各年级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各学段不同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标准,并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归并,使之形成知识板块,促使学生建立整体的数学观。这样的课,教学板书要求突出知识的发展性、关联性、整体性,促进学生沟通、辨析、内化,从而完善其认知系统。如,复习“线的认识”,教学板书可以这样设计:

这样的教学板书,把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交错的“线”集中起来,使之条理化、结构化、网络化,让学生明辨不同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深化对旧知识特点的理解,强化对数学概貌的认识,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板书设计”教学切片 篇2

——“板书设计”切片分析

濮阳县第二中学 王桂玲 一节课,要上得精彩,高效,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如果把一节精心设计的课比作画成的一条龙,那么,板书,无疑是教学设计点睛的那一笔。那什么是板书呢?

板书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简言之,就是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内容。我在这里,跟大家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读。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利用黑板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的教学信息的总称。这其中,学生也是可以参与板书的,其实,我们也鼓励学生参与。

由板书的概念可以得知,板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再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还有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不同学科的特点,业内人员,通常把板书划分成六类。提纲式板书,线索式板书,词语式板书,分析综合式板书,图画式板书。思维导图式板书。

各种类型的板书都有有所侧重,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需要进行安排,比如低学段的文科板书要尽量采取图画式的,引起孩子的兴趣,高学段的理科板书设计,尽量低要采用具有逻辑性强的板书设计。

这里,我要对思维导图式板书多做些交流。这类板书在我国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这种板书,既美观又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最主要的是着这一过程中,吧对知识的学习变成了学生积 极参与的做事性学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能够在老师的带动下绘制创造性的思维导图,对学生知识的梳理,系统化,网络化大有帮助,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板书设计要有利于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情操陶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

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板书设计的重视程度怎样呢,情况并不理想。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没有认识到板书的意义和价值,对板书没有设计,讲到哪里写到哪里,讲完了,写完了,满满的一大板,横的竖的,乱七八糟,看不出条理,看不出重点。甚至于一版写不完,就唰唰唰擦掉,粉笔末四溅,再接着写。随意性很强,布局不合理,重点不突出不醒目,起不到板书应起的作用。

另一部分教师,板书是经过设计了,可是字体不美观,书写潦草,没有规范意识,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老师的示范作用,身教的教育作用要大于言传,老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不理想的板书,对学生影响也不好。

最后一部分教师,可能是因为书写基本功不太理想,根本不板书。另外,现在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用到课件,干脆就制作在课件上,一展示就行了,倒是便捷。但是笔者认为,这样一来,板书教育的附加值,就会消失殆尽。

可见,课件板书设计并没有真正引起执教教师的重视。大多数老师只是在公开课的时候才会用心设计板书,我多么希望板书设计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化,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这也是今天我对做客教师出色的板书设计特别关注的原因之一。

今天,杨庆春老师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激发了我莫大的兴趣。板书最后形成了一部书的图形,一页是课题“背影”,另一页是对父爱的定性评价: 2 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真挚深切。书脊上书写的是“父爱”。父亲就是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父爱是书的内容,这爱,是关怀备至的,是体贴入微的,是真挚深切的,二这些,都凝聚在父亲肥胖,佝偻的背影里。板书的这个创意,生动形象,直观地再现了文本的主旨,不愧为课堂的点睛之笔。这使我想起了曾在百度上看到的《秋天的怀念》的板书设计,板书整体有两个红色的心交叠组成,叠合的部分写着“爱“字,两边分别写着愧疚、怀念和坚强、无私,不言而喻,这分别是母亲和儿子的两颗心。了了几个关键词,点出了文本的主旨。由此看来,这两个板书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又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获奖的板书设计,如下图:

.这些优秀的板书设计都具备了一些共性特点:

1.板书简洁扼要,语言凝练,只板书核心词,言简而义丰

2.板书图文结合,完备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能激发审美体验。3.板书有启发性。逻辑性强,留下思维的空间。

结合杨老师的课例,我建议,板书完全形成之后,教师要把板书设计的意图,用优美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给整个一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 号。另外,板书和学习进度要保持同步。

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优秀板书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操作要求:

(一)科学性原则。板书设计,是发端于文本,源自于学者,形成于黑板的,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板书“要反映教材特点,突出教材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

(二)美观性原则

板书设计还要合符审美的原则,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实用性原则

板书设计,不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技法,都要字字露旨,从实用有效着眼。

(四)生成性原则

板书设计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板书构思,要契合教学程序,根据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展现出一幅动态的教学流程,也是文本精髓的不断生成。

总之,板书师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一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大型的正规的教学竞赛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说课,微课等形式中,都对板书设计有所要求。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百度百科

语文教学板书“四要” 篇3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好板书,是我们每个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板书时要注意精、美、趣、快。

一、板书要精

这里所说的“精”,指的是要把课堂内容经过挑选或提炼,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以恰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板书要切忌多、乱。板书内容太多,难以突出重点,而且会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到厌烦;板书乱,无规律,学生可能分不清主次,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板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解边书写,这样学生的思路容易跟上老师的授课和课文的内容。

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边讲解边板书:

小英雄雨来

鬼 子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哄骗)

糖金戒指(利诱)

抽出刀……劈(威胁)

扭、拉、打、揪、拧、撞(毒打)

雨 来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回答他。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看见!”

这样的板书就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来的。它抓住了课文的中心,突出了要点,精炼而醒目,使事情的顺序一目了然,即:哄骗—利诱—威胁—毒打。同时又可以作为学生复述课文的拐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雨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板书时注意要美

文字美要求教师的粉笔字写得要工整、清丽、大方、美观。学生受其熏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摹仿,日久年深,也将字写得同老师相差无已。如果教师的字写得歪歪扭扭,既不美观又不工整,学生目睹其形,没有好感,久而久之,也将失去写好字的兴趣,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手好的粉笔字,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健。记得我有一次去参加优质课比赛,那是借班上课,学生对我毫不了解。当我走进教室时,几十名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拭目以待。我在黑板上写下“开国大典”四个字后,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有的啧啧称赞,有的投以赞美的目光。可以说,刚一上课,靠这四个字的书写,为全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结构美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板画在黑板上的文字、图画等都要注意整体布局的完整性。好的板书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作品,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三、板书过程中注意要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也能运用到语文课堂的板书上来。教师要让孩子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去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在课堂板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板书时速度要快

如果花费时间太长,就会影响教学进度,还可能造成学生心情烦躁,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为复杂的板画,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在课前制作或收集图片,粘在黑板上,代替板画。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板书与高效教学 篇4

一、教师要重视板书、用好板书, 首先要充分认识板书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简单来说, 板书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有利于教师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接受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听觉等五种感官进行, 其中视觉占83%, 听觉占11%, 在人的感官对事物的记忆里, 只用耳朵听可以记住15%, 只用眼睛看可以记住25%, 两者结合可以记住65%。板书可让学生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信息。教学板书是文字、符号、图像、色彩的综合组合, 在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具有独特吸引力, 容易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通过直观刺激, 协调各感官, 增强感知,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优秀的板书层次清楚、主次分明、逻辑严密、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能揭示课堂学习思路, 突出教学重点, 剖析教学难点, 对教师讲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顺利解决难点, 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3. 有利于教师节省和优化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或图像等形象画面呈现教学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代替繁冗的语言说明, 从而简化教学过程。有时还可以把有关板书图示作为导学提纲预先发给学生, 既可让学生对照教学内容深入理解知识, 又可让学生边学边补充有关内容, 节省教师课堂讲述知识的时间,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从而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 成功的课堂板书是对教材的分析、概括、归纳、提炼, 是教学目的及要求的体现, 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迁移创新的重要手段。课堂板书不仅可以落实教学要求, 展示教学重点, 突破难点, 而且可以改善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启迪学生的智慧,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迁移创新。

二、课堂教学中恰当熟练地运用板书, 首先要了解板书设计的基本形式。

常用板书形式有:纲要式板书、线索式板书、图解式板书、对比式板书和表格式板书。在一般思想政治课教材教法书中都有表述。

1. 纲要式板书。

纲要式板书是把教学内容提炼为若干提纲或要点, 依据其结构或层次作为板书条目, 简明扼要地书写在黑板上, 使观点一目了然, 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和把握知识脉络, 又可以节省板书时间, 从而腾出更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如“中国共产党执政”可设计成如下板书:

2. 线索式板书。

线索式板书是把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从属关系用线条等符号串联起来, 形成教学内容的线索, 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及内在逻辑关系。如“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可设计成如下板书:

3. 图解式板书。

图解式板书是把教学内容按其逻辑关系, 利用括号、方框、箭头等各种符号, 结合文字 (还可结合色彩) 勾画出不同示意图, 从而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 便于学生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企业的类型”可设计成如下板书:

4. 对比式板书。

对比式板书是把教学内容进行对比、比较的板书。对比式板书可从内涵、外延或其他相关方面进行简要对比, 从而帮助学生弄清其中异同点, 避免知识含混不清。如“哲学的基本派别”可设计成如下板书:

5. 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是用表格表达所授内容的板书。在类比、区别某些易错易混知识时, 运用表格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 做到一目了然, 便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该知识点,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如“投资与理财的方式”可设计成如下板书:

此外, 还有演绎式、归纳式、符号式、连线式、凝聚式、分化式和问答式等板书形式。教师应视教学实际内容灵活选用、具体设计板书形式, 使板书既简明扼要, 又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三、成功的板书需要恰当的板书布局。

板书布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板书布局是多种多样的, 常有以下几种布局:

1. 左右式。

即把黑板从中间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书写。这是教师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板书布局。

2. 左中右式。

即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进行书写。适用于内容较多的板书, 有些教师常把右部分作副板书用。

3. 中间式。

即只在黑板中间部分书写。适用于内容较少的板书, 因为将内容较少的板书写在黑板中间比较美观、协调, 更能突出教学内容。

4. 通板式。

即把黑板作一整体从左到右书写。适用于进行演绎推理的板书和归纳知识体系的板书。教师常在小结、归纳、单元复习、总复习时采用这种布局。

四、成功的板书还要注意符号的运用。

教师在板书中经常用各种符号、色彩等对板书内容的重点、难点、不同关系、不同要求等予以标明, 提示学生正确对待板书内容。用什么符号、色彩由教师自定, 但必须具有稳定性, 不能常变。常用板书符号主要有下列几种:

1. 表示序号的符号。

序号有平列序号和阶梯序号。平列序号, 如一二三或 (1) (2) (3) ;阶梯序号, 以一为例, 有一 (一) 1 (1) A。序号运用得当, 可使板书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表现出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逻辑性,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更便于教师讲解、分析、归纳知识。

2. 表示重点的符号。常用···△△△~~~~或色彩标出关键字词, 引起学生注意。

3. 表示包含关系的符号。主要有﹤、﹥、{、}。

4. 表示推理和推导出结果的符号。常用→表示。

5. 表示基本概念和名词的符号。常用方框□表示。

6. 表示填写的符号。常用 () 或———表示。

7. 表示等同关系的符号。用=表示。

8. 表示正误的符号。常用√表示正确, ×表示错误。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政治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刺激学生的视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表达自己的意图, 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但符号、色彩不可过多, 以免造成杂乱难看, 影响美观。

五、成功的板书设计还要具备以下要求。

1. 明确的目的性。

板书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设计板书时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构思, 考虑解决教学目的中哪些问题, 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活动, 一定要有的放矢。

2. 清晰的条理性。

条理性是将教材内容的主干从逻辑上加以排序,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从中可以看出重点难点和思路,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促进学生对教材全面、深入地记忆、理解。

3. 高度的概括性。

板书应简单明了, 提纲挈领, 重点突出, 构图简明, 起到简化头绪、画龙点睛的作用。

4. 直观的形象性。

直观地再现课文内容和特点, 要求教师把教学主要内容浓缩成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文字、图表等, 使学生通过板书能直观地把握住课文内容。

5. 美感的示范性。

板书在文字书写方面应力求规范且有整体美感, 板书只有布局清晰匀称, 书写工整流利, 结构赏心悦目, 才能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总之, 正如特级教师刘显国在《板书艺术》一书中说的:“好的板书就是交给学生一串钥匙, 使学生用它打开学习的大门, 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板书时具有启发性, 能引起联想, 唤醒学生对课文的想象和记忆,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引起思索。”“板书要根据教材的特色, 讲究艺术构思, 做到形式多样化, 内容系列化, 结构整体化, 表达情景化。既要庄重端正, 整齐划一, 大小有致, 又要布局适当, 色彩协调, 科学合理。在板书设计美感上, 既有文字美、结构美, 又有图案美、色彩美。既有奇异美, 又有和谐美、对称美,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热爱美的情感, 创造美的能力”。

此外, 基于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特点, 板书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 让板书既能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 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清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又能给学生明确目标、开启思路、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降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难度, 更能增强教学的知识性、逻辑性和趣味性, 有效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真正实现科学板书、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松泉.板书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

[2]刘显国.板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第1版) .

适时板书,升华小学科学教学 篇5

关键词:小学科学;时机;板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84-001

板书是一堂课的教学精髓,是学生认知和深化思维的指明灯。它是长时间存在的;它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途径;它是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它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它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它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而小学科学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那么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如何把握板书的时机,优化自己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来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呢?

一、于学生前概念之时,引入板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其不完整性。在这时,教师把课前所了解到的——学生的不完整知识,及时板书在黑板上,非常重要,这可以为学生纠正自己科学知识的不足或错误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一次市级公开课上,毛老师的一堂《水的蒸发》中,教师课前了解学生对水蒸气的相关信息时,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衣服晾在阳台上会干,水都到哪儿去了?你们知道水蒸气是怎么样的吗?这时学生的信息马上爆棚,而且收集到模糊、错误的信息,水蒸气是(白气)。这时,毛老师就及时抓住机遇,板书他们的信息。最后,一堂课下来,学生去掉错误的前观念,形成新的科学认知。这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本身的需求。

二、于共同疑问之间,切入板书

科学上伟大的结论,都来源于质疑。《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激发学生的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来产生疑问,那么,这时正是切入板书的好时机。如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时,我出示一瓶啤酒、一瓶雪碧让学生观察,让他们看一看,想一想。然后提问:“面对啤酒和雪碧,你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想研究他们为什么会冒泡,为什么他们要装在玻璃瓶里,为什么它们里面的液体没有装满等等。此时,教师应把学生的一个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一下子就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自己“创造”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

三、于层层递进之中,写出板书

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那么,在每个知识层次学习过后,适时板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获得的清晰路径。如一位骨干教师在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她是这样教学的: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先讨论,再实验,并实验汇报发现什么现象。她马上板书:气体。2.根据课本方法,分组实验这个气体的特点。当学生看到现象后,板书: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3.引出气体的名称。板书:二氧化碳。4.得出结论。板书:化学变化。

学生在这样层层递进的板书线路指引下,感受什么是化学变化这个知识点,又在层层深化的思维下,提升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于偶然生成之机,插入板书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偶然发生的事情,有时就会碰到。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收获不错的效果,也许会成为课堂中的亮点。如在一次青年教师观摩课《食物的营养》中,教师在讲解食物的成分——淀粉时,有学生读错淀粉的淀,把它读成“dìng”。教师只是更正说了一遍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没有深入下去。结果,这个错音字充斥了整堂科学课。

从科学课上的角度来说,他没有过错。但不管什么老师,都应该教正确的知识。如果这位新教师能学习老前辈陆园执教的《米饭》这个细节,可能会好点。他偶然遇到这个问题时,马上在黑板上大大地板书:淀——diàn。结果一节课下来,没有学生再读错。《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就说,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相互渗透,科学学习能丰富其他学科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五、于思维碰撞之后,点出板书

科学课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地方,有碰撞就有收获。如果我们把这个收获及时地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肯定,其一堂课的重点也一目了然,达到完美收官的效果。一次,观摩《测量水的温度》一课时,一位骨干教师在教学测量水的温度,测的是自来水、温水、热水。测好后交流自己的数据和收获。接着,继续10分钟的连续测温。最后,延伸到冰水的温度。

每次学生思维碰撞后,这位骨干教师都及时板书他们的收获。这样,既肯定学生,又拓展和培养了思维。

总之,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因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有必要记住板书这个环节,适时板书,优化自己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深深吸引着学生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

参考文献:

[1]刘显国. 《板书艺术》,1999年8月

语文教学板书应有变化 篇6

字体不妨来点变化

案例描述:一位老师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 在板书课题中作了文章, 把“只有”加粗一些, 同时“一个”用红粉笔写。他问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吗?学生随后进行探究性学习。

板书写得工整是基本的要求, 但久而久之, 学生对老师工整的板书也就熟视无睹了。案例中的这位老师把“只有”和“一个”加以凸现, 引起学生的注意, 这样的设计成了教学资源, 学生就会思考:为何突出“只有”和“一个”?随后, 老师让学生在思考中读书, 围绕疑问自主思考。这样的板书起到“提示”的作用。老师在教学中根椐文本的特点, 可以在不同的课时中让板书的字体变化一下, 这样做符合儿童好奇的心理, 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集中到课堂上来。同学们也会感觉到汉字的千变万化、奥妙无穷,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书法意识。

形式可活泼多样

案例描述:一位老师教《詹天佑》一文时, 其两课时的板书设计富于变化,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感知课文, 板书的形式是:

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深入文本, 板书就以图文的形式呈现:

这位老师在板书时, 根椐文本的特点, 做到因课时而变, 依据具体需要确定板书的形式。第一课时的任务是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所以采用了横向板书的形式。第二课时采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 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悟詹天佑高度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如果第二课时还是按照第一课时的板书设计下去, 对学生就缺乏吸引力。因此, 板书的设计如果能因教学内容而定, 因课堂的生成作调整, 形式活泼多样, 更能焕发出教学的魅力

“错误”, 有时也是美丽的

案例描述: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教《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一课时, 先让学生看清课题, 然后看他板书课题, 靳老师有意漏了一个“这样”一词, 然后让学生读课题, 学生一读就知道老师板书错了, 此刻, 教师不失时机地问学生:“有了这个词, 你就会有什么疑问?”接着学生就问出了“这样的一个小村庄, 是怎样的村庄”等问题。

板书“出错”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老师的故意出错可以成为一个教学资源。靳老师故意漏掉“这样”一词是有目的的, 它可挖掘出了文本中的学习资源, 从而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故意出错的教学艺术还可以用在教学细节上, 如一个老师在教学生字词时, 把重点的、又容易错的词语故意写错, 让学生发现, 错在哪?老师的“错”可能正是一些学生平时存在的问题, 被老师这一“错”, 学生就知道以后写这个生字的时候哪儿要引起注意了。这个“错误”是美丽的, 是教师精心设计的。

机会不妨让给学生

案例描述: (1)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上《再见了, 亲人》一课时, 让学生畅谈对亲人的感受,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到黑板上, 这个感受是老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这个体验是富有个性的。

(2)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 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质疑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并在问题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他称赞学生是伟大的发现家。

紧密围绕教学实际设计板书 篇7

【第一次课例】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7 At Christmas Part A, 教学主要流程如下:

教师首先通过介绍自己去年收到的圣诞礼物, 引导学生学习了语篇中的新单词并板书。随着语篇学习活动的展开, 教师又适时板书了语篇中的重点句型。

课后我对本课进行了反思, 在这节课中虽然学生很费力地配合了我的教学, 但从后面的一些巩固性练习来看, 学生仍不能正确运用名词性物主代词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有的学生甚至搞不清文中人物与物品的关系,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通过对第一次上课的思考, 我重新修改了板书设计, 在另一个班级开始了我的再次实践。

【第二次课例】

教师在揭示标题“At Christmas”呈现语篇人物后, 就引导学生将视点聚焦于圣诞礼物上, 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语篇中的礼物有哪些, 并将含有图片的单词卡贴于事先画好的圣诞树上, 然后围绕礼物的来源 (from) 和归属 (for) 展开教学, 将其适时板书于圣诞树左右两侧。这一板书清楚地展示了语篇中的人物、物品及物品的来源和归属, 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了语篇思路, 加深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 所以在最后的拓展环节, 学生发言踊跃, 教学效果理想。

相同的教学内容, 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板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在板书设计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文本应当呈现关键。板书设计要具有概括性, 板书不要求面面俱到, 要扣紧教学内容的中心, 突出重点和关键, 力求以简驭繁, 以少剩多, 切不可不分主次。过多的板书费时间, 教师长时间板书时, 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秩序可能受影响。

2.创新形式应当简洁明了。诚然, 标新立异的形式能够夺人眼球、拓展板书的表现空间, 但形式一定要能为内容服务。只有书写规范、图示清晰, 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实用美观、简洁明了的板书, 才能够使学生容易学, 使教师轻松教。有专家曾提出过三点要求:教师板书的字要漂亮、美观, 具有示范性;展现的画一定要画什么像什么, 而不能画什么不像什么;采用的色彩重点要醒目, 能够充分利用色彩将内容分类。

3.板书设计应当让学生参与。“师太过”势必造成“生不及”, 板书时教师应当适当模糊, 有所为, 有所不为。教师巧妙地将自己隐藏起来, 凸显学生, 给学生创造宽阔的平台, 让黑板成为学生的“展台”。如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浅谈教学的板书设计 篇8

一、板书设计的原则

1. 计划性原则。

板书设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 并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黑板的大小等, 对板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作出统筹安排。要明确哪些内容应作为主要板书出现, 哪些内容应以辅助板书出现, 以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 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

2. 科学性原则。

板书设计应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 依照讲课的先后, 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适时地写在黑板上, 尽量使板书的速度、讲课的速度与学生的思维基本同步, 使板书的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结果尽量达到一致, 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3. 系统性原则。

板书设计应注意板书内容间的逻辑联系, 并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与发展, 将各知识系统地连珠串线, 使教学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体现课堂教学的脉络, 帮助学生把握所教内容的层次, 全面而系统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4. 启发性原则。

板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设计应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积极思维,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5. 直观性原则。

板书直观一般分为文字直观和图形直观两种形式。文字直观是指板书的文字要简练明确, 便于学生接受;图形直观是指板书图形要规范正确, 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如果是其他辅助图形, 则应与板书文字有机结合起来, 以便于从直观感知建立教学表象, 继而理解抽象的知识和概念。

6. 艺术性原则。

板书设计应注意从特点入手, 勾勒其形式美;从形式结构入手, 显示其匀称美;从详略对比入手, 突出其主体美;从渐进层次入手, 创造其意境美;从强化入手, 描绘其色彩美。充分发挥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能给学生以启迪、陶冶和教育。

二、板书设计技巧

1. 精心构思, 整体设计。

教学板书要书之有效, 就得书之有方, 讲求构思与设计。做到:明确要求, 书之有用;抓住重点, 书之有据;精选词语, 书之有度;确定形式, 书之有格;排列先后, 书之有序;留有余地, 书之有节。这样, 才能达到科学、精当、醒目、规范、易记的设计要求。

2. 书写规范, 技艺圆熟。

教学板书的设计, 要求教师写字作画既稳且准, 又快又好。因此, 教师首先必须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和笔顺, 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 不倒插笔, 不写自造简化字, 做到书写准确、规范, 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 教学要能灵活运用粉笔字书写板书内容。粉笔使用与钢笔、毛笔不同, 它短小、易断, 笔锋随笔身的磨损不断变化, 在书写时, 应注意根据这些特点灵活使用, 写出流畅、自然、美观、大方的字体, 以便于学生识记、理解和掌握。

3. 合理布局, 虚实相生。

合理布局是指对在黑板上要书写的文字、符号、图表、线条等要做到严密的安排, 使之既符合书写规范要求, 讲究格式行文;又有充分利用黑板的有限空间, 使整个板书紧凑、匀称、协调、完整、美观、大方, 增强内容的条理感和清晰度。虚实相生就是指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重点内容要完整、概括地体现在黑板上, 而次要内容则可通过省略号或丢空等办法使之隐去, 让学生自己凭借教师的讲述去领会、思考或联想, 以节省教学时间, 突出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 配合讲解, 示现适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能够准确地配合口头语言表达, 把讲述的内容迅速、利落、合理、适时地分布在黑板上, 使学生在讲解中既能跟上节拍, 通晓理解;又能启发思维,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出示太早, 学生会觉得突兀;出示太晚, 学生又会觉得画蛇添足。只有当学生需要教师写的时候写出来,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教学内容、教师讲解和学生的思路达到合拍共振,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 教师要注意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 以保证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因为教师的板书语言是浓缩了的教学内容, 任何一点差错或用语不准确都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或偏差, 影响教学效果。

5.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教学板书既是一项教学技能, 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 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 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主线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并对教材作出详略得当、科学合理的细致处理, 以便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使其主线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给学生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提供理解记忆知识的线索。

6. 借鉴创新, 灵活运用。

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联系, 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科及具体内容, 训练重点的不同, 学习掌握几种典型类型的板书设计, 并学习钻研、借鉴创新、灵活运用, 以增添教学板书的艺术美感和情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应重视板书设计 篇9

关键词:历史教学,板书设计,重视

一种好的板书具有双重价值:一是认知价值。即向学生有效地提供知识的信息, 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获取主要知识, 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促进其缜密深刻地思考, 增强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分析能力, 从而牢固地保持对知识的记忆, 保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二是艺术价值。提纲挈领, 点睛指要, 给学生视野开阔的联想;形式富于变化, 生动活泼, 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 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板书内容如果设计精当, 形式选用恰当, 学生就能清楚领会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因此, 作为历史教师在备课时, 一定要精湛地设计好板书。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教学要求, 认为下列形式的板书值得采纳:

一、线索式板书

这种板书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设计, 它是揭示历史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例如, 《中国历史》课本中“红军长征”以目的板书设计: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 →中央红军离开瑞金→破四道封锁线→弃湘西、取贵州→占遵义 (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 →四渡赤水渡金沙江 (跳出敌人包围)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陕北与刘志丹会师 (1935.10) →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结束 (1936.10) 。

二、表格式板书

这种板书运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 现象的归纳对比教学中, 其方法是:可以先画好表格, 列出项目, 教师边填;也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 让学生把答案填入。这种板书既能用于新授课, 又能用于复习课的教学中。

例如, 《中国历史》课本中“洋务运动”以目的板书设计 (见右侧表格) :

三、设问式板书

这种板书是根据教材内容由简到繁的提问设计而成, 它较多的用在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引导归纳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板书时, 每个提问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 以便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解答并填写。例如, 《世界历史》课本中“罗斯福新政”以目的板书设计:1.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2.时间?1933年3.特点?国家干预经济4.中心?对工业的调整, 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5.新政的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6.主要内容?工业方面, 实行《产业复兴法》, 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 剌激消费和生产。7.新政的评价?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范例。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 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8.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9.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10.新政的“新”?“新”在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对话教学,板书也应会“说话” 篇10

对话教学本身就是针对一个话题展开的语言活动,因此板书在呈现语言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更应保证对于学生开展话题活动时的启迪作用。在课堂实践中,只板书语言知识,忽视板书话题功能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发挥板书的可视功能和话题功能,是一线教师不得不思考的教学问题。本文通过对同课异构中呈现的不同板书进行了比较,从而来阐述板书设计在对话教学中应有作用的探索和思考。

一、板书的呈现

本课内容是新版PEP教材Book 3 Unit 5 Part A(见图1),分析对话文本后,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讨论晚餐吃什么的家庭对话。分别出现了mom、dad、 Mike、dog四个角色,文本紧紧围绕 dinner(晚餐)这个话题展开。运用的主要句型是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辅助句型是:Mum, Im hungry. Whats for dinner? Dinner is ready.出现的新单词是vegetables。

授课教师前后进行了两次试教和板书。

【板书1】

第一次试教时,随着对话学习活动的展开,板书并引导学生学习对话中的新词(vegetables)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即对话的文本语言,如图2所示。

【板书2】

第二次试教时,在揭示板书单元话题后,板书上围绕话题中的关键词“dinner”,并以此展开文本内容,即对话人物和对话中使用的语言,进而引导学生将视点聚焦于文本语言(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等 )在晚餐(dinner)情境中的运用,即文本内容(见图3)。在对话文本学习活动的逐层推进中,获取对话各个人物的晚餐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整理信息,进而获得文本内容得出比较完整的阅读体验:Dad would like some fish and vegetables for dinner. Mike would like some soup and bread for dinner. Dog would like some bone for dinner.

二、板书的分析

同样的教学内容,两则板书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展现,体现了施教者在处理对话文本时的不同理解。

板书1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部分罗列了文本中所出现的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右边部分则呈现了对话文本中出现的食物单词vegetables等。从整体上来说,板书凸显了对话文本中的新的语言,也即语言学习的核心句型和单词。单纯看板书内容,很难确认语言使用的背景,即人物、地点和对话内容,也就是缺少了语言发生的情境。(见图4)

因此,从这一板书设计中可以看到,执教老师比较注重对话文本中的词句,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教师也的确重点操练了新句和新词,导致解读文本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在最后的对话表演阶段,学生的情感迟迟不能到位。究其原因,就是这种剥离了情境的处理,使文本变成了简单的词句堆砌,而忽视了语言知识的语用价值,这也是使这一课时中学生的表演一直停留在朗读阶段的主因。只有将词句等语言知识放入相应的话题情境中,它们丰富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一个个抽象的符号才能变得富有神韵。本课生词不多,可以不进行单独生词教学,而直接进入对话文本的学习,相关的生词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插图猜测词义。但是,即使对话文本中有较多的生词,在处理生词时也不宜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对话文本中的生词教学是为阅读对话文本服务的,在这一课时中,只要解决生词的“音”和“义”的问题即可。

板书2分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呈现了对话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及相关的晚餐内容;第二部分呈现了对话的主要句型。板书首先聚焦于会话的主角“who”和会话的内容“what”,紧扣话题Dinners ready.逐层展开,学生的视角聚焦于人物进行的会话活动,即话题。同时,板书将会话文本内容从轮廓到细节都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话题→人物→信息比较→得出结论,以较为直观、有序的方式厘清了整个对话文本的脉络,使学生获得了较为完整的阅读体验,并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难点“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的基本语义。(见图5)板书通过凸显文本话题、阅读思路和语言功能,促进了学生对对话文本的理解。

随着对新版教材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发现对话文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文本阅读能力,进而为后续的教材板块Read and write做好能力铺垫。因此对话文本的学习更需要培养学生理解说话者观点、意图和情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文化内容,进而培养他们初步的阅读策略和技能。

三、引发的思考

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在对话教学中,板书在呈现语言学习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更应发挥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板书要关注话题情境

英语教学中不能把语言看作孤立的词句来教学,而应该在语境中教学。只有在话题情境中的语言,才是有意义的、能传达完整信息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语言单位,也才能再现生动的生活。对话本身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它关注的是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所以对话教学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并运用语言,即通过有意义的输入培养学生有意义输出的能力。

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板书也应该突出话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解文本的线索,既创设表达的情境,又提供条理表达的层级,引导学生理解功能句的意义及其使用的语言情境,并尝试迁移到新的语言情境。为学生搭建语用平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功能。

(二)板书要关注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是指文本语言结合人物、地点、时间等元素,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故事内容。它是语言功能化的一种体现,是学生将语言内化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是语言与学生思维之后的产物,更是在无形中渗透解读文本,即阅读的方法。只有语言知识的板书,只会让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停留在字词上,与对话情境和话题等脱离。这种孤立地学习语言,获得的只能是一些零散的构件,且这些构件基本上处于无序的状态,这种状态既容易遗忘,又不利于在语言输出时及时调用。

因此,教师要做的不是把散落一地的珍珠一颗颗捡给学生,而是要把完整的漂亮项链直接带给学生,这样板书就应起到串起文本内容的作用。而要想发挥这样板书的串联作用,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板书时,时刻关注对话文本的内容,即有逻辑关系的语言内容(包含语言重点和难点),而非独立的词句。通过板书的串联,使原本独立的语言,变成一个具备意义的文本整体,进而培养学生整体理解对话文本的能力。

(三)板书应关注语言输出

一切教学活动的宗旨是为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服务。一篇完整的对话并不是句子和句子的任意堆砌,它们之间存在着结构与意义上的联系。在意义上,语篇中的各种句子处于同一个语义场,而且都在传递某一种信息和表达彼此相关的命题;在结构上,各句之间也是相互关照、前后呼应的,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对话教学的板书,应凸显出对话语言的整体性和应用性,这正是综合运用语言的前提。

小学阶段的词汇和句型学习虽然较为简单,但大部分学生的组词成句、组句成段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教师更需要用板书为学生搭建完整的语言输出支架。教师根据文本,进行相应内容的板书,通过这些指向性词汇或短语,帮助学生厘清对话文本阅读的思路,使学生在线索引导下理解文本内容,使板书内容既能给学生有所提示,又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对话教学中的板书应该成为学生感知对话文本的钥匙、获取对话信息的宝库、学习语言知识的工具、运用体验语言功能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对话教学目标,创设能体现话题情境、关注文本内容、凸显语言运用的板书内容,使板书内容也能有情感、有故事、有话说。这一切,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会使对话教学接近它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新形势下党校建设下一篇:服务型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