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缺陷

2024-08-01

标本采集缺陷(精选十篇)

标本采集缺陷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整群选取2016年1—5月献血者33 215人次,每位献血者的血液留取3管标本。其中血清学检测、ALT和血型检测的标本管选用普通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真空采血管,留取初检、复检标本各1管。核酸检测选用无菌、无DNA、无RNA酶,含惰性分离胶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的规定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唯一性条形码标识标本管并核对,在安全血液网络系统中正确登记标本信息并核对,通过安全血液系统将标本信息传输至实验室。血液标本采集后,在4 h内离心,分离细胞和血浆。按规定进行保存和运输。72 h内完成检测。

1.2 缺陷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缺陷原因分析:标本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包括检查策略选择不准确,未在信息系统中提交标本信息,未随标本提交标本交接单,标本交接记录不完整。血液采集工作环节多,细节要求高,特别在大型团体献血活动中,献血的人数往往较多,人员的健康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在进行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采血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度的采集工作,采集任务重、工作节奏紧凑。而且核酸检测工作是一项新工作,信息系统为适应新的检测模式已进行了升级维护。护士对标本相关信息系统的使用缺乏实践操作的掌握和了解,在手头工作比较繁忙的时候,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的细致性工作,这是护士不能正确录入、提交标本信息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该站对信息系统中核酸标本登记、策略选择和信息提交、记录等相关实践操作未培训到位,未及时更新相关的知识,致使标本相关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的发生。

改进措施:首先,针对血液标本相关信息系统的使用,实践操作技能掌握不足的现状,该站组织站科2级培训,要求所有采血护士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全面培训,因为在进行上岗工作前,护士的相关知识都是来源于上岗前,部分知识会和现行的工作实际情况出现脱节的情况,就应该及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专业知识水平,相应的培训结束后,为巩固培训效果,应该进行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考核,实践操作不达标者需接受二次培训,直至考核通过,对于多次考核而未通过的医护人员根据其实际的工作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培训,可以安排成绩优异者复制进行带教,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积极调整优化排班,增加大型团体献血采血护士人员数量,减轻工作量,通过多人分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降低出错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在保证良好的状态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保证采血护士的配备满足血液采集需求。

缺陷原因分析:标本的质量缺陷,包括标本量少、脂肪血、溶血。标本量少的主要原因为真空管吸力不足。脂肪血的主要原因是献血前检测未对脂肪血进行判断。溶血的常见原因为标本留取过快,或受到了剧烈的震荡和挤压,或在室温下长时间保存。

改进措施:目前该站所规定的标本量已充分考虑进行鉴别试验或拆分试验,或因意外进行重新检测的可能性,所以初复检标本量少未影响血液检测工作,但护理人员应按要求留取标本量。采血护士在真空管使用前应检查其密封性,留取标本后,因试管的大部分已经被标识所覆盖,要细致观察标本量是否已达到标准线,发现标本量不足,应及时再次留取。应常规对所有献血者在献血前检测时进行脂肪血的筛查。留取标本留取时,血液应沿管壁下流,避免血液直接冲击试管底部,标本应轻拿轻放,并确保标本在正确冷链下保存和运输。同时分析,应该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在检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溶血或其他多种情况,对于检验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同时造成护理方面的缺陷,应该按照规范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同时采集完成后及时进行血液的送检,避免在采取初步完成后出现缺陷事件。

缺陷原因分析:标本未正确标识。包括标本未标识,标本的标识与标本检测类型(血清学标本或核酸标本)不一致,使用备用标识,未标明血液采集类型是全血标本或是成分血液标本。以上标本未正确标识,主要是献血序列号识别码未正确使用。主要原因是采血护士未充分认识献血序列号中识别码的意义和重要性。

改进措施:为确保血液和标本正确标识,该站规定一次只对来源于同一献血者的一份血袋、标本管和献血记录进行标识,连续完成,不中断。在标本管与留样针/静脉穿刺针分离前核查采血袋、血液标本、献血登记表,所标识的献血条形码应一致。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核查。

为了计算机程序能核对献血条码的一致性,需在献血序列号后加两位数的识别码以区别此条码已正确的粘贴于献血登记表、初复检标本、核酸标本及血袋。本站通过标准操作规程规定同一献血序列号不同识别码的使用,并对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所有采血护士充分认识到识别码的作用和意义,按规定要求对血液和标本进行正确识别码标识。实验室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严格把关,若标本不合格则有权拒收或退回。组建标本管理微信群,及时反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改进。

2 结果

2016年1—5月该站血液标本采集护理缺陷57例,其中标本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30例,(52.6%),其中检测策略不准确15例,未在信息系统中提交标本信息9例,未随标本提交标本交接单6例。标本质量缺陷15例(26.3%)其中少量8例,脂肪血6例,溶血1例。标本未正确标识12例(21.1%),其中标识与标本检测类型不一致7例,未标明血液采集类型4例,复检标本未标识1例。

3讨论

分析血液采集标本护理缺陷的原因[4,5]是持续改进血液采集标本护理的正确途径,通过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血液标本采集、标识、信息传输和运输的质量,是保证血液检测质量必要条件。血液标本采集中的护理缺陷对于临床多种工作会产生影响,例如所采集的血液标本是用于患者疾病的检验和治疗依据,护理缺陷的出现就会严重影响临床对于患者疾病的判断,从而影响其治疗的效果。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临床接受相关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法对症的治疗就很难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很难满足临床的需求,而血液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如果直接出现缺陷,就会对上述因素均产生影响。

该文分析总结了2016年1—5月年该站的57例血液采集标本护理缺陷[6,7,8,9,10]原因,其中因标本信息不准确完整所致的护理缺陷血液标本共有30例(52.6%),标本质量缺陷15例(26.3%),标本未正确标识12例(21.1%)。对上述原因我们进行分析,首先进行血液采集前应该严格按照采集注意事项对采血者进行控制,例如部分采集必须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就应该叮嘱其进行空腹;而在进行血液采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采血注意事项,对于已经采集的血液标本要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同时对血液及时进行送检,减少因为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保存而出现的溶血等现象,同时减少因为血液标本在空气中裸露时间过长,而发生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检验的结果,同时应该注意在进行血液采集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正确的标示和区分,防止出现混乱或其他不良事件。在何枫等[1]研究中指出,研究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医院统计上报的7300例血液标本,其中98例血液标本发生护理缺陷,主要原因是护士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基础操作不规范、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护理岗位管理机制不科学、护士情绪受到影响等因素引起。这与该研究分析的原因基本一致,经过对应的措施干预2012年2—7月,全院上报护理缺陷16起,比2011年同期减少33起,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为67.35%,和该研究的分析基本一致。

针对血液标本采集[11,12]中所存在致护理缺陷的各种原因,分别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强化采血护士对标准操作规程及实践培训,同时对于护士的专业素质不断进行考核,保持一种水涨船高的局面,减少因为血液标本的采集不当或护理不当而引起的相关问题,提高采血护士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是改进血液标本采集护理的重要措施,优化调整排班,建立缺陷标本沟通和反馈途径,并持续改进,是保证标本质量,降低缺陷发生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采血流程的跟踪督查,建立缺陷标本沟通和反馈途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纠正,是保证标本质量,降低缺陷发生率,确保血液安全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采集中,从不同方面进行有效的护理,对于提高检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次研究数量有限,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研究数量,为临床循证提供更客观的资料和数据。

参考文献

[1]何枫,刘爱霞.血液标本采集中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改进护理措施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56-58.

[2]许素英.血液标本采集中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内科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117-118.

[3]郑春敏.改进血液标本流程管理在危急值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3):84-86.

[4]傅义红,方胜萍.妇幼保健院门诊抽血室改造及流程管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28(5):251.

[5]刘桂菊.质量风险控制流程在减少血液透析常见护理失误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5,23(6):526-528.

[6]程丹,顾红.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8):69-70.

[7]相欣洁.63起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学报,2014,21(10):29-31.

[8]赵艳群,易文华,张彩云.持续质量改进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控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6,8(1):73-76.

[9]李佳楠,黄小帅.手足口病患儿动脉血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J].全科护理,2016,14(4):399-401.

[10]李美琦,孙华宝,曾晖,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103-105.

[11]周云辉,周晓艳,简明,等.批量血标本核对送检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19):21.

临床标本采集 篇2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如标本采取或处理失当,造成污染,甚至使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著名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专著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的主编Patrick R Murray在书中提出“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取。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 如今,全面的检验保证系统更加重视分析前与分析后的因素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对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质量保证。

为推行检验方法的标准化,我国借鉴国外部分经验已成立中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CCLS),临床实验室的认证工作开始准备。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开始。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及时、准确地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才能正确实施有效的抗菌治疗,从而有助于治愈率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降低。

1、采血时机: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个小时为宜。

2、采血次数及间隔: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两次。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h后再抽血2次。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国外有人统计1次血培养可检出菌血症的80%,2次检出90%,3次检出99%。国内统计17家医院1次血培养阳性率10.8%,18家医院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率14.8%。

3、采血部位: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群污染的可能。要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能确定病原菌的有力证据。

4、采血量:成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血液中含菌量较少,平均1~3ml血液中仅有1个细菌。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成人一般为10ml,新生儿与婴幼儿为1~2ml。有人引述多篇文章指出:对成人每增加1ml血量平均能提高阳性率3.2%。

5、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质量对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高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售培养基良莠不齐,选购时要慎之又慎注意质量,以知名大厂家生产为益。国内报告应用不同培养基的两组血培养结果,1组阳性率为9.7%,另1组为16.1%,可见培养基影响之大。抗凝剂现多用聚茴香脑磺酸钠(sodium polyanethol sulfonate SPS)浓度为0.025%~0.05%。因兼有抗凝、抗补体、抗吞噬几拮抗某些抗生素的作用,故较其他抗凝剂为优。

6、培养条件:尽管病原菌仍以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但亦有少部分为真菌、厌氧菌或L型菌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可占病原菌10%以上。所以必要时应选取响应培养基在不同环境下培养。

7、盲传的必要:肉眼和仪器都不能确保在瓶外观察到所有的阳性菌生长,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这一点。因此在培养终结时盲目传代1次,以防漏检。

8、无菌操作: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在血液培养的全过程,从皮肤消毒、标本采取、运行、分离移种等,皆应十分注意无菌操作。用头皮针为新生儿和婴幼儿取血时,应换针头再将血注入培养瓶中。

二、下呼吸道分泌物(痰培养)的标本采取与质量要求

下呼吸道分泌物(痰)的细菌学检查对病原学诊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标本的质量问题,因此,往往造成作出的病原菌诊断和实际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脱节,以致造成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合理甚至耐药菌的出现和流行。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标本的采取:自然咳痰:要求患者清晨留取,留取标本前应用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幼儿可用手指轻扣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2、气管穿刺法:仅用于昏迷患者,由临床医师进行。

3、纤维支气管镜抽吸:通常用于在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顺便抽取。

4、胃液抽取法:多用于可疑患有肺结核的患者在有可能将痰液咽下的情况时采用。

5、标本的运送: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应争取在20min内送达检验科微生物室。

6、标本的贮存:微生物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标本的质量检查及培养接种,如不能立即进行检查则应暂时放于普通冰箱(4℃),冰箱中存放的标本应在24小时内进行检查。

7、标本的质量检查:(1)制成涂片行革兰染色;(2)于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10x10),观察WBC及扁平上皮细胞存在情况,表1作为参考:表1 痰标本显微镜检查的分类

分类

细胞数/低倍镜视野

(级)

白细胞

扁平上皮细胞

<25

<25

>25

<10

>25

10-25

>25

>25

10-25

>25

<10

>25

*分类中1~3类不做培养,要求重新留取标本:

4、5类为合格标本:6类为气管穿刺液,如未见到白细胞,而扁平上皮细胞>10/低倍镜视野,亦应重新留取标本。

8、特殊要求则作特殊处理,如做抗酸染色查找抗酸菌等。

9、分离培养:痰标本最好接种3种培养基,即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国蓝培养基)。

10、显微镜检查的初步报告:在用显微镜检查标本质量的同时,对合格的标本(可进行分离培养的标本),往往可以作出初步的病原学参考诊断,如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球菌或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等。

三、尿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尿液的细菌培养检查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炎症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1、标本收集:需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5d之后留取尿液标本:尿液 在膀胱内应停留6~8h以上,使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1)清洁排尿法:女患者以手指将阴唇分开,用肥皂水或碘伏清洗外阴,然后以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擦干并排出前段尿液后,用无菌容器接取中段尿;男患者应翻转包皮冲洗,用2%红汞或1:1000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婴儿消毒其阴部后,将无菌小瓶直接对准尿道口以橡皮膏贴于皮肤上,待排尿后立即送检。(2)膀胱穿刺法:为避免尿道正常菌群的污染,收集尿液最好的方法是膀胱穿刺。尤其做厌氧菌检查时必须采用膀胱穿刺法。穿刺时膀胱应充盈,皮肤严格消毒后用装有19或20号针头的注射器在耻骨联合距脐1/3处穿刺。膀胱穿刺的适应症有:[1]有尿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但中段尿培养细菌数很低,而又难以确定感染源者。[2]婴幼儿、新生儿不能用导管者。[3]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3)肾盂尿采集法:若取左右两侧肾盂尿,应请泌尿科医生采取,左右侧的标本要标记明确,以免出现错误。(4)用封闭式引流装置的留置导尿患者留取尿液标本培养时,用适当的消毒剂严格消毒引流管和导尿管连接处的管壁,用装有21号针头的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壁吸取尿液。不可打开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收集标本,培养用的尿液标本也不能从引流袋中留取。(5)膀胱镜检查、输尿管插管或逆行肾盂造影时,收集的尿液可用来做细菌培养。(6)做病毒学检测时用容器收集清洁的标本即可,不需特殊方法收集。标本中加入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过度生长,且标本需冷藏。检测衣原体时,尿液标本不能代替尿(阴)道分泌物。

巨细胞病毒(MC)的检测,需多次检测标本,因其释放常是周期性的。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查,应留取24h尿,无症状的血尿可能是肾结核病,应用清洁排泄法收集连续3份晨尿标本。

淋病奈瑟氏菌培养留取清晨第一次尿,盛于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

尿道结石标本可作其内部及表面培养,内部培养出的细菌与表面存在者可能不同。

2、标本的运送和保存:用无菌带螺帽的容器盛标本,标本应在1h内送检。超过2h者应重送,否则易致假阳性结果。

标本送达实验室后,若不能立即接种,可将标本置于冰箱(4~8℃)保存,但不得超过6h。

四、粪便标本微生物学检查的质量要求

关于腹泻患者粪便中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腹泻病纲要和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有关操作规程要求,粪便标本应取材得当,并严格按细菌分离培养操作规程进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鉴定。

1、标本采集:粪便标本应在发病早期并且尽量在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直接用棉拭子,也可用直肠拭子,取双份粪便标本,1份置Cary-Bliar运送培养基中,另1份置灭菌小瓶中送检。

2、显微镜检查:粪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作为艰难梭菌、弧菌、弯曲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初步筛查,盐水滴片用作肠道寄生虫检查。

3、标本保存和运送:标本置Cary-Bliar运送培养基中,记录姓名、日期、标本号、放置冰壶中及时送检,一般可保存24h。

4、接种:收到标本应立即接种选择性培养基。

5、轮状病毒检测:可直接用ELISA法检测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RV)抗原,或从粪便中提取RV-RNA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根据轮状病毒特有RNA基因片段大小及其排列特点,判断结果。

五、生殖道标本的采集

1、男性标本:(1)如疑为急性淋病耐瑟菌或其他化脓性细菌感染应在清洗龟头部后,以碘伏或其他非粘膜刺激性消毒剂消毒后,挤出分泌物立即以无菌棉拭子采取,立即送检,或以专用的细拭子插入尿道口1~2cm,旋转采取。(2)如疑为前列腺炎、精囊炎的慢性淋病耐瑟菌感染应由医师按摩前列腺,以无菌手续自尿道口采取前列腺液送检。

2、女性标本:(1)成年妇女自宫颈采取标本,应在扩阴器的支持下,选取有炎症或分泌物部位,先以无菌棉拭子拭去表浅层分泌物,再用另一拭子取分泌物送检。如做厌氧或真菌培养应另外采取标本。(2)如未成年幼女疑患性病传播疾病时,不应使用扩阴器,以一无菌拭子在阴道口处采取分泌物送检。

六、胸腹水、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1、均由医师以无菌手续穿刺取得,必须应用带盖的无菌容器,立即送检。

2、此类标本在接种前应离心1500r/min15min或做增菌培养。

采集植物标本 篇3

1.去多少羊

慢羊羊村长刚宣布完,沸羊羊就大声问:“村长,明天我们要去多少羊呀?”

村长慢腾腾地说:“去的羊当中,老师羊数是最小的一位数;男生羊数:四个相同数的和恰巧与三个相同数相乘的积相等;女生羊数:两个相同数的和恰巧等于这两个相同数的积。沸羊羊,你说去多少羊?”

沸羊羊一时算不出来。你知道去多少羊吗?

2.有几种走法

就要出发了!慢羊羊村长仔细研究着地图,从大肥羊学校到森林里有好多路可走。只往前和左右方向走,一共有几种走法?哪几种走法所走路程较近呢?

3.采集标本

到了森林,慢羊羊村长将小羊羊们分为两组。

大家采集得可认真了,就连懒羊羊都没有偷懒。

慢羊羊村长和一组同学采集了18种标本,慢羊羊村长和二组同学采集了16种标本,一组和二组同学共采集了30种标本。

你知道羊羊们一共采集了多少种植物标本吗?

4.猎人的枪声

突然,一个猎人对着一只野鸭开了一枪,枪声惊动了在附近采集植物标本的羊羊们。喜羊羊、沸羊羊、美羊羊都说是自己最先发现猎人开枪的。

沸羊羊说:“我的耳朵最灵敏,枪声一响就听见了。”

美羊羊说:“我看见野鸭中弹从空中跌下来,所以,我是最先发现开枪的。”

喜羊羊说:“我是第一个发现开枪的,因为枪口刚一冒火花我就看见了。”

他们三羊争论不休,慢羊羊村长走过来,听了他们三人所说的理由,作出了是喜羊羊先发现开枪的结论。

请你想一想,慢羊羊说得对吗?

5.带个路吧

羊羊们嘻嘻哈哈地采着标本,慢慢地就迷失了方向。他们准备走回学校,就得朝西走。天上满是乌云,看不见太阳。他们又没有指南针,怎么知道哪个方向是西呢?

这时,又下起了小雨。小朋友,快帮个忙,给羊羊们指个路吧!

6.羊羊巴士过桥

羊羊们走出森林,天空还下着雨。慢羊羊村长提议:“咱们坐车回家吧。”这辆羊羊巴士长16米,每秒行12米,经过44米长的桥,要用多少时间?

羊羊巴士载着可爱的羊羊们回到了大肥羊学校。

采集植物标本之行,让小羊羊学到了好多知识。

标本采集缺陷 篇4

关键词:检查,检验标本,采集,送检,护理干预

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 每个病人每次住院均需完善各项检查及标本采集, 此项基础护理工作对帮助诊断、决定治疗、促进病人康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涉及各临床科室、配送中心及检验科等部门, 在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我们对本院肿瘤科住院病人的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工作进行缺陷原因分析, 针对原因, 提出护理干预措施, 经过6个月的实施, 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整改前进行回顾性缺陷原因分析

对2006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 (简称整改前) 本院肿瘤科住院病人的血标本及各种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查找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的缺陷后, 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

1.1.1 原因分析

1.1.1. 1 病人因素

病人对检查和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 如:肿瘤病人近期多次住院或家庭经济困难等拒绝检查和标本采集;病人对检查和标本采集心理上有忧虑与恐惧;病人对护士交代的检查和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依从性差, 如:饮食、运动、肠道准备等依从性差。

1.1.1. 2 医护人员

护士责任心不强, 执行这些护理项目时随意性较大;护士业务知识缺乏, 如:护士对影响血生化值的因素和造成溶血、凝血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不了解、不熟悉, 对各项检查的饮食及肠道准备等注意事项不熟悉;对病人健康教育工作未落实或不到位;这项工作需多人、多科合作, 但执行制度不严, 职责不明确, 存在沟通不良、互相推诿现象;这些护理项目是否执行, 没有执行时间和签名, 无据可查。

1.2 实施整改措施

1.2.1 加强护士职业教育, 强化专业思想

促进护士对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这项基础护理工作中的角色认识, 充分发挥护士在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中的职能作用。

1.2.2 重视护士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

护士是否掌握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的相关知识, 直接关系到检查和标本的质量。有学者[1]报告采血时病人心理上的忧虑与恐惧、饮食、运动、采血姿势、采血部位、止血带、采血量、采血及送血时间、标本的运送等都会影响血生化测定值, 如:一次标准餐后, 三酰甘油可增加50%,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增高20%, 血钾增高10%。高蛋白饮食会使尿素氮、尿酸的值升高较多。有学者[2]报告由于病人血管或护士穿刺技术所致的穿刺困难、抽血器具不合格、抗凝管使用不当、标本冻结放置过久、饮食等可造成溶血及凝血。做纤维胃镜检查者未禁食、禁水;做纤维肠镜检查者未做好肠道准备;做膀胱和子宫部位的B超检查者未储尿;活检组织未及时处理;血、尿及痰培养未注意无菌原则和采集时间等, 延误检查或标本采集, 甚至导致检验报告误差。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组织护士学习, 并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以减少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缺陷。

1.2.3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建立奖惩制度

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保证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的质量。首先设计了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登记表, 内容包括姓名、床号、检查及检验项目、实施健康教育、采集人签名及时间、送检人签名及时间、接收人签名及时间。要求每项护理内容实施后, 由各科执行者在相应的执行栏里填上执行时间和签名。若采集人签名或送检人签名栏未注明执行者的签名及时间, 主管护士及护士长应及时检查并督促当班护士和病人执行。若病人拒绝执行或其他原因, 当班护士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处理。这种将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工作列入日常护理工作常规中, 是确保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这项基础护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基本保证。若发生缺陷, 按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1.2.4 加强病人健康教育、规范病人行为

病人在检查及采集标本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标本质量, 不规范病人行为可延误检查或标本采集, 甚至导致检验报告误差。因此, 护士应耐心地向病人说明检查和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病人不能为了省钱而拒绝必要的检查和标本采集, 这样会影响其诊断、治疗和疾病康复;并耐心细致地向病人介绍检查和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1.2.5 加强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工作的管理力度

将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工作质量列入日常护理管理者的质量质控之中, 做到层层、班班质控, 强化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的环节质控及终末质控, 以减少缺陷的发生。

1.3 整改后进行分析, 并与整改前进行比较

科室整改后, 对2006年7月1日—2006年12月30日在本院肿瘤科住院病人标本及各种检查的资料进行临床观察且与整改前进行比较。

2 结果

肿瘤科住院病人各种检查及标本质量测量观察结果, 见表1。与整改前比较, 整改后本院肿瘤科病人检查及标本采集、送检缺陷率显著降低 (P<0.01) 。

3 讨论

3.1 规范了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程序, 保证了护理质量

我们设计并执行了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的登记表后, 使这些护理项目变成了必须实施的护理工作, 由随意执行变成了强制执行, 由不可控的软指标变成了可控的硬指标。使用登记表后, 病人、家属和护理管理者共同配合, 增强了护士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 避免这些护理项目执行时较大随意性;健康教育工作等得到落实, 规范了病人行为, 从而减少了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工作缺陷的发生, 提高了护理质量。

3.2有利于护理管理者检查与指导, 为法律提供了依据

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登记表上有各科实施人签名及时间, 使护士及相关人员从无据可查的口头交接中解脱出来;且主管护士、护士长或护理部可以凭登记表检查每位护士是否按制度工作, 为护理管理者的检查与指导提供了依据。同样也能增强科室、护士的责任心, 利于科室与科室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的交接工作, 使护理活动有据可查, 一旦发生工作失误或医疗纠纷, 避免科室之间、护士之间互相推卸责任。

参考文献

[1]于新华, 马玉翠, 任凤英.临床采血标本质量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6) :55-56.

检验标本采集处理 篇5

(一)血常规检验标本

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采血。采血注意事项为:

1.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力震荡);

2.应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至2ml;3.采血后应尽快送检(需显微镜观察形态的标本采血后 应及时推片固定,因为超过2h WBC形态会发生改变)。

(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测定标本

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注意事项:

1.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合5-10次;

2.单独采1管血,准确采血至2ml(抗凝剂:全血 = 0.4 :1.6); 3.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2h内检测)。

(三)凝血检测(PT、APTT、TT、FBG、DD)标本

静脉采集抗凝血(最好真空负压系统采血),抗凝剂用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剂:全血 = 0.2:1.8)。采血注意事项:

1.空腹采静脉血(餐后脂血影响检测结果,使因子Ⅶ活化,导致PT延长);

2.采血时患者应保持平静状态30min以上(剧烈活动可使因子Ⅷ活化,APTT明显缩短); 3.应单独1管血;

4.必须准确采血至刻度线2.0ml;

5.采血后应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有凝块; 6.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2h内检测)。

(四)血型 与 血交叉标本

为EDTA-2K抗凝血。采血注意事项:

1.最好血型与血交叉各采1管血(要求保留血样); 2.采血量分别为1.0ml和1.0~2.0ml; 3.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

(五)尿液常规检查标本

1.尿液常规检查标本应按以下原则进行采集:

(1)新鲜晨尿最佳,门诊病人亦可留随机尿;

(2)尿液采集于干净带盖容器中,不可使用未经洗涤的装药物或试剂的器皿;

(3)避免混有经血、白带、精液和粪便;

(4)尿液标本冰箱可保存6~8h,但细胞等有型成分会有破坏,会有结晶析出;

(5)尿液成分定量检查应留取24h防腐混合尿100~200ml(须记取24h尿液总量);

(6)根据不同检测目的选择不同的防腐剂:临床最多用的尿液防腐剂为:①甲醛(formalin),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浓度为400mg/L尿液即40%;②甲苯(toluene),常用于尿糖和尿蛋白等化学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查,5-20ml/L尿液;③浓盐(hydrochloric acid),用于定量测定尿17-羟、17-酮、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和尿钙等,浓度为1ml/L尿液。

2.尿液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方法:

(1)晨尿最好(安静状态下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浓缩,无其他影响);

(2)随机尿较常用(随时留尿,适用于门诊和急诊病人,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3)清洁尿(中段尿、导管尿、膀胱穿刺尿,用于病原微生物学培养、坚定和药敏);

(4)24h尿(用于尿液成分24h定量检查分析,一定要教会病人留取24h尿正确方法)。

(5)3h、12h等计时尿和餐后尿等特殊实验尿,则应按医嘱要求进行留尿。

(六)粪便常规检查标本

1.一般应为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拭子采取; 2.送检粪便应盛于洁净带盖的塑料盒中送检,要做好标记;

3.要选取粪便的脓、血、黏液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表面无异常时应从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

4.检查蛲虫卵需用透明塑料薄膜于半夜12pm或早晨排便前,于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标本,并立即送检;

5.检查血吸虫卵时应取黏液、脓、血部分,如须孵化毛蚴应留取不少于30g的粪便,并尽快送检,必要时留取整份粪便送检。

6.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床边留取新排出的粪便,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并立即保温送实验室,并且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检查。

7.做便隐血试验时,应嘱病人检查前3d内禁食肉类、含动物血的食物及某些蔬菜,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等对实验有干扰作用的药物。

(七)浆膜腔积液检查标本

(1)浆膜腔积液标本一般由医生无菌穿刺采取;

(2)送检标本量:理学检查、化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各留取2ml;细菌学检查用 无菌管采集标本,厌氧菌培养留取1ml,结核菌检查留取10ml。

(3)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否则可出现细胞变性,标本凝集,细菌溶解);

(4)用于细胞学检查时,可在标本中加适量EDTA盐抗凝,但还须留取1管不加抗凝剂的标本用于观察积液的凝固性;化学检查标本宜用肝素抗凝。

(八)临床化学检验标本

临床化学检验多用非抗凝血标本,有条件应使用真空负压采血管。临床化学检验血标本采集主要注意事项是:

1.多项化学检测一般可采1管血;

2.采血量视检查项目多少不同而异,单通常为4.0~5.0ml; 3.如果检测项目不是很多,生化和免疫也可以采1管血;

4.多项检测同时采血时应按下列顺序采血:①血培养;②无添加剂管;③凝血管;④有添加剂管的顺序为:a橼酸盐管;b肝素管;cEDTA管;d草酸盐/氟化钠管。

5.不论是抗凝血还是非抗凝血,为了缩短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的接触时间,以避免由此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血液标本收集后,都必须尽可能早地将血清或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必须在2h内将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1)血清(非抗凝血):采血后标本必须颠倒混合5~10 次,22~25ºC(室温)15~30min后可自行(自发)完全凝固,禁用木棍和玻棒等剥离凝块;冷藏标本凝集较慢,加促凝剂时凝集加快。

(2)血浆(抗凝血):应采用抗凝管采血,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合5~10次,采血后数min内可离心分离血浆。

(3)冷藏标本:用于稳定血液中温度依赖性成分的(抑制细胞代谢),标本于2-8ºC冷藏(标本采集后立即置冰屑或冰水混合物中,冷藏必须充分);标本需冷藏的测定项目有:儿茶酚胺、胃泌素、甲旁素、PH/血气、NH3、乳酸、丙酮酸等。,全血标本一般不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不得>2h(4)代谢抑制剂和防腐剂的应用:用于抑制细胞代谢。血标本中加入氟化钠后,血细胞未分离情况下血标本中Glu,22~25ºC稳定24h,2~8ºC稳定48h;氟化钠不适用于新生儿及儿童的Glu测定(因儿童PCV高,细胞糖酵解难以控制);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不适合酶学检测(因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能抑制酶活性);甲醛—草酸钾抗凝保存剂不适用于血糖测定。

(5)实验室离心标本的准备:不主张用小棍强行剥离凝血块(诱发溶血);必须剥离时应动作轻柔;真空采血管应一直保持封闭垂直位置直到离心取出血清或血浆。

(6)关于标本离心(指标本处于离心机里的一段时间)

①离心时间和相对离心力:离心时间为5~10min;相对离心力(RCF)为1000~1200×g;

②温度控制离心:离心时产热,不利于分析物稳定。温度依赖性分析物(ACTH﹑环腺苷酸﹑儿茶酚胺等)离心温度应控制在4ºC;无特殊温度要求的分析物离心温度在20~22ºC;冷藏运送标本应利用温度控制离心机离心。

③再离心:最好一次完成标本离心。普通采血管二次离心时必须在首次离心后短时间内完成;带分离胶的采血管不可以二次离心。

(7)离心后标本处理(指标本离心后和用于检测的血清或血浆被取出 一定量之前)(1)血清/血浆与接触的细胞/凝块应于采集后2h内尽快分离;(2)分离出的血清或血浆的储存:

①8h内可以储藏于22ºC,8h以上储藏于2~8ºC 48h以上储藏于-20ºC;

② 标本不可反复冻融(只能一次,且不可储藏于无霜冰箱);

③分离胶上面的血清或血浆,可保存2-5天;

④用非凝胶分离物质时,离心后必须立即移开血清或血浆;

⑤ 血清或血浆必须密闭保存(置于带塞或封口的试管中)。

(九)血气分析标本

血气分析标本为动脉(股﹑肱﹑挠动脉)抗凝全血,抗凝剂为肝素钠(0.05mg/ml,即1000u/ml,用9g/L的生理盐水配制)。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为: 1.采血一定要用厌氧技术(让血液尽量少的与空气接触);

2.采血前先吸入足够量液体肝素抗凝剂于注射器内,使其尽可能湿润注射器内壁,然后排出液体肝素,留下注射器死区内液体肝素约0.1ml即可; 3.采血量0.5~1.0ml(最好2.0ml);

4.抽出的血液不能有气泡,如有气泡应立即排出;

5.标本采好后立即封闭注射器针头,用两手挫动注射器针筒使标本混匀后立即送检。

(十)微生物学检验标本

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处理,与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 ﹑炭疽﹑肺鼠疫等)患者采集标本时,必须按国家规范化要求严格注意生物安全;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均应重视微生物学检验标本正确采集的有关问题,并有责任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采集标本的宣传和指导。1.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运送、验收和处理注意事项

(1)标本采集

1)申请单标记必须清楚(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临床诊断、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情况等),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选择培养环境和培养基; 2)尽量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标本,以避免漏检和提高阳性检出率; 3)标本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咽拭、肛拭、伤口拭子等拭子标本,应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5)痰、尿液、伤口拭子等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不可放入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6)采集标本的容器必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可用消毒剂。

(2)标本运送

1)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微生物实验室;

2)标本采集后在室温下超过2h未送达实验室,可视为不合格标本。

(3)标本验收

1)实验室只能接受和处理合格标本;

2)实验室对不合格标本退回必须说明原因,并应及时与临床联

(4)处理

根据检验目的结合临床资料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接种标本;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应做定量细菌培养;不能精确定量或常规定量操作较困难的痰、伤口拭子等标本,应分离出优势菌做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同时注明细菌量化指标;抗菌药物治疗的标本,必要时应加入某些物质以中和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2.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1)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通常留取晨起第一次尿液(此时尿液在膀胱内储存4h以上);尿液采集后要及时送检,并保证2h内接种;不能及时送检和接种时,尿液应置4-8℃冰箱保存;冷藏标本应于8h内接种;怀疑沙门氏菌感染时,应于发病2w左右采集尿液,怀疑钩端螺旋体感染时,应于发病后2w采集尿液,上述时间此时阳性率高。尿液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方法如下。1)中段尿采集法:成年男性和女性分别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再用灭菌水冲洗尿道口,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于带盖的无菌盛器中留取中段尿液5~10ml 2)导尿法:用导尿管导取10~15ml尿液,置灭菌容器中送检;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更换新导尿管留尿;留置导尿时,用无菌消毒法消毒导尿管外部及导尿管口,用无菌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抽取尿液送检(不可采集尿液收集袋中的尿液送检);

3)集尿法:怀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于清洁盛器中留取24h尿液,取其沉渣10~15ml送检;

4)耻骨上膀胱穿刺法:培养结果与临床病情矛盾时可采用此法,一般较少应用; 5)肾盂尿采集法:必须由临床医生采集。

(2)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时间:

①腹泻患者于急性期,尽量在用药前采集粪便;

②伤寒患者于发病2w以后采集粪便;

③怀疑霍乱时立即采集粪便送检。2)采集方法:

① 自然排便:取新鲜粪便的黏液、脓血、或絮状物等有意义成分,2-3g或1-2ml,盛无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菌液内送检;

②直肠拭子:用于难以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和婴幼儿,标本采集后插入灭菌试管内送检。

(3)痰及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和处理 1)自然咳痰法:

① 晨痰为佳;

② 先冷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和牙齿;

③ 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

④ 痰量不得少于1ml;

⑤痰咳出困难时可先雾化吸入NaCl溶液(100g/L,加温到45℃)使痰容易咳出。2)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深入咽部,小儿因压舌板刺激引起咳嗽,喷出的肺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可送检。

3)支气管镜、支气管穿刺、支气管肺胞灌洗等采集法:此采集方法必须由医生操作。

(4)血液及骨髓培养标本

1)抗生素治疗前,严格无菌静脉采血8~10ml(儿童1~4ml);

2)无菌注入专用培养瓶(成人、儿童、需氧菌、厌氧菌、L型菌不同培养瓶)中送检; 3)如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时,可于48h内分别于下次用抗生素之前,采取6份血液标本送检;

4)必要时可需氧菌、厌氧菌(占10%)和L型菌同时培养;

5)疑为心内膜炎时,为提高阳性检出率,可酌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多次采血或动脉采血进行培养;

6)必要时可取骨髓1~2ml,无菌注入专用培养瓶中送检(5)脑脊液培养标本

1)采集时间:怀疑脑膜炎时应立即采集脑脊液,最是在应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脑脊液。2)采集方法:无菌腰穿采集脑脊液3~5ml,分装到3个无菌小瓶中(各1~2ml)。用于细菌和病毒检测时脑脊液量不少于1ml;用于真菌和抗酸杆菌检测脑脊液量不少于2ml。

(6)穿刺液培养标本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液等穿刺液培养标本。1)采集时间:一般在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治疗之前,或在停止使用抗菌药物之后2-3d采集标本。2)采集方法:

①无菌操作穿刺抽取标本或外科手术采集标本;

② 标本采集量应>1ml(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时应为1~5ml);

③ 标本采集后注入无菌小瓶或无菌试管中送检;

④可在盛器中先加入灭菌肝素然后再加入穿刺液,以防止穿刺液凝固(0.5ml肝素可抗凝5ml标本)

(7)胃液及胆汁培养标本

抽取空腹胃液5ml,置无菌管内送检;胆汁培养标本由十二指肠引流法或胆囊穿刺法或手术中留取胆汁,采集胆汁量为5ml,置无菌管内送检;胃液和胆汁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

(8)脓汁和病灶分泌物培养标本采集前局部消毒,然后无菌采取脓汁或病灶分泌物或组织。标本采集后立即置无菌管内送检。

(9)眼.耳.鼻.咽拭子培养标本用拭子常规采集各种标本。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被黏膜上的正常菌群污染,标本采集后连同拭子一起置无菌管内送检。

(10)泌尿生殖道培养标本

1)尿道分泌物:清洗尿道口采取尿道口溢出的脓性等分泌物,或用无菌拭子插入尿道2~4cm处轻轻转动后取出,置无菌试管中送检。

2)阴道、宫颈分泌物:通过阴道扩张器,用灭菌拭子采取阴道口或宫颈管1~2cm处分泌物,置无菌试管中送检。

3)宫腔分泌物:在必要时用外套保护膜的灭菌导管抽取。

4)前列腺液:清洗尿道口冲洗膀胱后用前列腺按摩法采取前列腺液送检。

5)精液:受检者应5d未排精,清洗尿道口后手淫或体外排精法,射精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6)溃疡分泌物:灭菌生理盐水溶液清洗患处,用无菌拭子取其边缘或基底部的分泌物,置无菌试管中送检。(11)烧伤感染培养标本

烧伤12h后用无菌棉拭子无菌操做采集标本;要注意从多个创面取样;烧伤严重感染时易发生败血症,创面取样的同时应该采集血样送做血培养(最好同时做需氧菌培养和厌氧菌培养)。

(12)厌氧菌感染培养标本 1)标本采集

①要注意避免标本污染和与空气接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②用注射器抽取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胆汁、脑脊液或无菌手术抽出脓液;

③抽出液体标本后,要尽快排除注射器内的空气。2)标本运送

① 标本采集后不得冰箱储存,必须尽快(半小时内)送实验室;

② 运送方法:

a注射器运送(标本抽取后尽快排除空气)或接种到专门的运送培养基中直接运送; b含运送培养基的无氧小瓶运送; c厌氧罐运送(组织块);

d 大量液体标本运送时要装满标本瓶并立即驱氧,加盖运送; e一般不采用棉拭子法。(13)真菌感染培养标本 1)浅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

① 皮肤:常规消毒皮肤,从皮肤癣菌皮损边缘刮取鳞屑,置无菌平皿内送检;皮肤溃疡则采集病损边缘脓汁或组织;

② 指(趾)指甲:消毒指(趾)指甲并去掉其表面部分,取可疑病变部分,用刀片修成小薄片5~6片,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③毛发:采集根部断折处,至少5~6根送检。2)深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

① 血液:无菌采血8~10ml,注入未用过抗生素的或可中和抗生素的血培养瓶中,立刻送检;如不能立刻送检时血培养瓶应放室温,但不可超过8~9h;

② 脑脊液:采样量不少于3~5ml,分别注入两支无菌试管中送检(一管做真菌培养和墨汁染色;一管测隐球菌抗原和其他培养);③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深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同一般菌培养标本。

(14)病毒感染标本

1)标本采集原则:根据不同检查目的采集不同的标本,见表1。尽量于疾病早期采集标本;尸检标本应在患者死亡后6h内采集标本。2)标本采集方法:

① 呼吸道病毒感染标本用咽拭子采集;让患者先咳嗽,再口服0.5%乳蛋白水解物15ml,反复含漱3~4次后吐到容器中立即送检;儿童常应用无菌棉拭子,先沾好0.5%乳蛋白水解物,再去涂拭扁桃体周围组织,并立即泡在0.5%乳蛋白水解物中,立即送检;

②乙脑病毒需采集血清或血浆,置无军菌容器中尽快送检;

③ 尿液则取其中段尿立即送检(否则置4℃冰箱12h内接种);

④肠道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则采集新鲜粪便,尽快送检。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篇6

关键词:植物标本,采集与保存

植物标本是指全株植物体或其中一部分,经过采集和适当的处理后能长期保存其形态的植物体。根据处理和保存方法的不同,可将标本分为干制标本和浸制标本。干制标本又可分为风干标本、砂干标本和压制标本。

压制标本是最常用的一种也就是(腊叶标本),即将新鲜植物体的全株或其一部分用标本夹和吸水纸压制而成的标本。通常把压制标本称为蜡叶标本。浸制标本是指用化学药剂制成的保存液将植物体浸泡而制成的标本。

1 菌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1 采集方法

采集常见的真菌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其子实体的完整。地生种类应用掘根器仔细挖掘,树生种类应连同它们的一部分或全部基部(树皮、树枝)取下来,长在木桩上的可用刀剔取或用锯连同木材一同锯下来。对柔软易碎的标本,可把纸卷成漏斗形,将标本放入后,把漏斗的两端拧起来,这样的包法可以使菌盖和菌柄上的某些特征不被破坏。要表达标本的生长和生态分布时,可用照相机连同它们的周围环境一同拍摄下来,并作描述。

1.2 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干制标本:木质、木栓质、半肉质及其它含水较少,不易腐烂的菌类,均可制成干制标本。即将标本放在通风处风干,或日光下晒干,后放入纸盒内,贴上标签。盒内放上樟脑可长期保存。

浸制标本:将标本放入5%甲醛或FAA固定液内浸制,密封后可长期保存。

2 地衣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2.1 标本采集

地衣植物标本的采集不受季节的限制。枝状地衣和叶状地衣以假根或脐固着于基质上,采集时要用手抓住,用刀轻轻从基质上剥离下来。壳状地衣则牢固而紧密地贴在基质上难以剥离,因此采集时应连同基质一起采集。土生地衣可用刀挖取。树生地衣可连同树枝一同剪下或同树皮一起剥下。石生地衣须用锤敲打下其着生的一片石块。采集的标本可直接放入用牛皮纸制成的纸袋中。按记录册的要求随采随记录地衣的颜色、生态环境、基质、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标本号等内容。

2.2 标本制作与保存

干制标本:地衣标本容易干燥,风干后直接装入袋内。大型标本也可压制成蜡叶标本长期保存。

浸制标本:将标本放入5%甲醛或FAA固定液内,密封后可长期保存。

3 苔藓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3.1 采集方法

苔藓植物的采集比较简单。在采集时要选择有苞蒴的植株,并将其生长的基物一起采回。采集的标本放入纸袋包装,编号记录。

3.2 标本制作与保存

苔藓植物个体小、不腐烂、不生虫,干后浸水能恢复原状,因此标本可任其自然干燥后,放入纸袋,填好标签,即可放入标本柜内长期保存。

4 蕨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蕨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与种子植物的基本相同,但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①尽可能采集有孢子囊的标本;②标本一定要掘出土壤里的根状茎;③有些蕨类植物应将孢子叶和营养叶采全;④要特别注意采集阴湿环境中的原叶体,并单独保存。

5 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5.1 采集方法

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应特别注意所采集标本的完整性和典型性,切勿采集发育不正常、虫咬、疾病或机械损伤的植物为标本。单子叶植物应具有茎、叶、花(或果)和地下器官。木本植物应采集具有叶、花(或果)的枝条。采集的标本大小,长应不超过35cm,宽不超过25cm。每种植物在同一地点要采集3~5份。对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并记下寄主名称。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编号、挂标签、填写采集记录(用铅笔)。记录册的各项都应填写,尤其是容易变化的性状,如颜色、气味、乳汁等。有具花和具果的要用纸包起来,回来压制。以上介绍了几种植物标本各种类型的采集记录方法,当然,有些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还要看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刘晓霞,张金环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J].陕西农业科学,2008(1)

[2]闫海忠,王璟,李冬冬,缪漪,苏丹.现代植物标本采集技术[J].科技资讯, 2010(9)

门诊血液标本采集常见错误分析 篇7

1 错误分析

1.1 采血试管选择错误:

未正确选用真空采血管及注意内含抗凝剂种类及用途。

1.2 血标本有凝块:

(1) 把血液注入到试管后没有及时进行混匀, 血液和抗凝剂达不到抗凝作用从而导致凝血; (2) 由于患者血管细, 血液流速慢, 因抽血时间过长易引起凝血, 多发生在血常规检测中。

1.3 标本溶血:

(1) 采血步骤不规范, 技术不熟练, 针尖在血管中探来探去, 造成标本溶血; (2) 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从皮肤直接取血, 均易造成溶血; (3) 血管细, 采血不顺利; (4) 送检不及时, 标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

1.4 采血量不足, 特别是婴幼儿患者, 由于血管细、不配合、采血困难, 最易发生采血不足。

另外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血管细, 检查项目多, 也易发生采血量不足。

1.5 标本采集时间不当:

如对细菌培养、血培养、激素检查等, 需在特定的时间采集。因此, 采集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根据检验要求把握采集时间, 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1.6 过失性采样:

如在输液侧肢体抽血做生化和其他检查, 有个别护士为图方便直接从输液皮管的头皮针中抽血。

1.7 标本混淆:

(1) 张冠李戴, 门诊患者冒名顶替; (2) 贴错标签或把张三的血液放到李四的试管里。

1.8 标本送检不及时:

标本是护士采集, 送检则由卫生员完成。卫生员大部分是护工, 责任心相对不强且未受过专业的培训, 导致标本采集后未按要求及时送检。

1.9 对不合格标本未及时处理:

由于工作量大, 工作人员相对较少造成;检验科对不合格标本未及时退回;采血室工作人员对退回的标本未及时通知患者重新采集, 导致延误检验结果。

1.1 0 标本脂血:

(1) 患者医学知识缺乏, 对临床检验的重要性普遍存在认识不足。一般生化检测项目的标本应在清晨餐前或餐后10 h后进行, 在用药前采集; (2) 采集标本前护士未主动告知患者要做好采血前的所有准备, 使所采集的标本不符合实验要求。

2 体会

浅谈体检标本的正确采集 篇8

1 尿液标本

受检者准备:在体检的前12 h不要进行高温、高空作业, 不要上夜班, 避免脱水导致尿液浓缩。标本采集时, 女性职工清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 应避免阴道分泌物的混入, 月经期间建议不进行化验。男性职工应避免精液、前列腺液等物质的污染。对于直接从家里带标本过来的职工, 应使用清洁、干燥的一次性玻璃或塑料器具, 不要使用其他装过物品的容器, 如药瓶、饮料瓶等, 不能从便盆内采集尿标本。标本留取后尽快送检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必须在1 h内完成检测) 。

2 血液标本

2.1 受检者准备

体检前必须空腹12 h, 禁食期间不允许吃任何食物, 可少量饮水, 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而且体检前一餐应清淡饮食, 禁止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否则血糖、血脂的检测结果会升高, 而且脂血还会对某些检测造成光学干扰, 影响检测结果。体检前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要求职工休息15 min后再进行采集标本。不要抽烟, 不要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酒、茶等。吸烟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降低, 降低的程度与每日吸烟的数量相关[1]。最好在体检当日停服药物, 不能停药者应告知体检医生, 临床医生在做体检结论时, 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因为药物会通过参与检测反应、激活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 如维生素C可影响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试验的准确性。采血时心情要放松, 不要紧张或害怕。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可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如剧烈运动后白细胞短时间内高达35×109/L,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

2.2 抽血人员

首先要正确认识各种采血管的用途[血常规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EDTAK2) 抗凝管, 红细胞沉降率用枸橼酸钠1∶9抗凝管, 血流变学用肝素抗凝管, 生化检验用普通生化管], 其次还要熟悉采血顺序:依次是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生化。抽血时一般采取坐位, 不用或短时间使用止血带, 采血人员要待消毒液干后再抽血, 采血时力争一针见血, 尽量避免气泡, 防止溶血的发生。如遇到血管细, 采血困难的职工时, 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控制在1 min之内;在一个部位多次穿刺仍不能顺利采集血液时, 应更换采血部位。如果同时采集多个血标本, 遇到个别采血管负压不够, 导致采血量不足时, 不能互相倾倒, 避免造成溶血的发生。溶血标本不仅使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降低, 而且能使血细胞内外成分混合, 血浆、血清的化学组成产生变化, 影响钾、转氨酶等多项指标的测定, 使检测结果增高或减低, 不能反映原始标本的实际含量。此外, 采血前一定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 核对好化验单与标本的编号。采血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遵守先注入抗凝管, 后注入普通管的原则。血液注入抗凝管的应立即轻轻上下颠倒数次, 以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切勿用力振摇。对于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流变学等抗凝管的采集应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集至刻度线, 因为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和合适的标本采集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抽血量超过刻度线太多可因抗凝剂不够而造成血液凝固, 抽血量不够可使血液相对稀释而导致结果偏高, 因此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取适宜的标本量。最后采血时护理人员还要注意态度和蔼, 面带微笑, 减轻患者对采血的恐惧心理。采集好的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防止震荡、污染, 接收人员应认真查对、验收。

2.3 检验科人员

首先, 检验科人员收到标本后应马上进行核查, 如果发现有试管选择错误, 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液流变学管中有凝块现象, 标本采集量不够等不合格的标本, 应马上告知抽血人员, 并说明解决方法。其次, 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分离。第三, 收到标本应马上检测, 因为血液标本的保存条件非常重要, 不适当的保存环境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例如, 室温下, 血细胞中进行的糖酵解会使血中的葡萄糖减少, 减幅大约为5%~7%/h。当有白细胞增加或细菌污染时, 体外酵解速率会增加。而炎热夏季存放时间延长, 结果偏差更大。考虑到我公司体检每年都在夏季进行, 每日体检量大和我科的实际情况, 对于已经抽血的标本应及时检测, 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 应按检测要求将其保存在合适的温度和环境中, 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3 讨论

临床检验作为疾病诊疗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备受医生和患者关注。近年来, 随着检验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检验方法不断完善, 全自动化仪器的大量使用, 以及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分析检测过程中的各类影响和干扰因素明显降低, 而分析检测前的各类影响或干扰因素相对增多, 因此现代检验医学对检测标本的留取与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本的正确采集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医院职能科室应对体验抽血人员及检验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目标, 制订相应的措施, 规定操作规范, 组织人员定期监督、检查、考核, 并定期分析, 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和提高。并且在职工体检前做一些注意事项、影响因素等的宣传教育活动。此外, 抽血人员在工作中遇到不熟悉的检测项目时, 应及时和检验科人员沟通, 减少不必要的差错,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参考文献

[1]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J].临床检验杂志, 2007, 25 (6) :468.

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进展 篇9

1 采血前的准备

1.1 护理人员准备

护理人员在采血前应“三查七对”, 认真做到双人核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2 标本采集的准备

1.2.1 时间因素

以空腹为宜, 特别是生化检测应禁食12 h, 这时机体代谢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能较真实地反映被测物质值[1]。血培养采集最佳时机为高热、寒战初期, 高热时或高热后血液中可能已无细菌。应在用抗生素之前或血中抗生素浓度低谷时进行[2]。

1.2.2 情绪及活动因素

一般需要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如病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血红蛋白、白细胞可增高。运动后肌酸肌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糖等的测定值升高。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运动1 h后测定, 其值仍可偏高30%~50%。还可引起电解质等成分的变化[2]。

1.2.3 体位因素

有研究发现, 28项生化指标坐位均值都大于卧位[3], 可见体位对生化结果影响很大。

2 血标本的采集

2.1 采集时间

严格按照各标本的采集时间采集血标本。进行严格的床边双人核对, 对病人进行讲解, 以取得病人的良好配合。

2.2 采血部位的选择

目前首选外周静脉, 并避免在输液侧肢体采血。但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 有学者认为通过一定的操作方法, 可以实现在输液过程中采集静脉血标本[4,5]。

2.2.1 经外周静脉采血

多采用体表的浅静脉, 常为肘部、手背、内踝和股静脉。

2.2.2 经中心静脉置管采血

包括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采血和直接经深静脉置管采血。PICC置管是一种从肘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直接经深静脉置管包括经颈内、锁骨下和股静脉置管。该法主要应用于本身已置管、病情危重, 需频繁采血的病人。

2.3 采血的方法

根据所选部位及材料的不同方法各有不同。首先要根据检测项目选择真空采血管, 通常紫色盖为血常规管, 蓝色盖为血凝检测管, 红色盖为生化管, 绿色盖为血液流变学检测管, 黑色盖为红细胞沉降率管。

2.3.1 经外周静脉采血的方法

选择静脉, 充盈静脉, 常规消毒。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1 min, 进针见回血后马上松止血带。因压迫过久会造成局部缺氧使无氧酵解增加, 血浆中乳酸增高而pH值降低, 使钾离子从细胞内移到细胞外, 导致血清钾浓度假性增高[3]。

2.3.1.1 注射器采血

以静脉穿刺的方法, 见有回血或有突破血管感即回抽, 按采集项目进行血量的采集后分别注入相应试管。本方法易发生护理人员针刺伤, 可能存在标本量不足, 不能一次采集多个血标本等, 现已基本弃用。

2.3.1.2 一次性采血针头和真空采血管采血

一次性采血针头在外周静脉采血中显现出绝对优势, 如可避免护理人员针刺伤, 一次可采集多个血标本且不受血量控制, 穿刺方法易掌握, 病人易于接受等[6,7]。

2.3.1.3 经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采血

留置针穿刺过程中附加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选择适宜型号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 置入留置针套管的同时缓慢拔出针芯, 松开止血带, 将静脉血试管置于留置针针尾, 使静脉血滴入管内至所需量。然后左手食指和中指压迫穿刺血管上端, 右手将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后松开左手。固定留置针, 打开输液器开关, 调节输注速度。留取血标本的同时也完成了输液[8]。另一方法为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即将穿刺针固定妥当。将注射器针头或采血针直接扎进肝素帽抽出所需血量。采血完成后, 将输液器连接留置针进行输液[9]。

潘贤等[10]介绍了通过留置在血管内一定时间的留置针留取血标本。留置的针头是已接可来福接头且用生理盐水封管的固定良好的针头。具体方法是将5 mL注时器与可来福接头连接, 回抽采血1 mL弃去, 然后换新的5 mL注射器抽取血样本, 之后再用10 mL注射器抽取5 mL无菌生理盐水, 冲洗管腔, 防止残留管壁的血液形成血栓堵塞管腔。此方法在耗时和成功率上都较真空采集标本有更大优越性, 特别是对于需经常采血、患有血液病的病人。封管的生理盐水对血清中Na+、Cl-检查结果无影响。

2.3.2 经中心静脉置管采血

2.3.2.1 经PICC采血的方法

先消毒肝素帽, 用注射器抽取2 mL血液丢弃, 更换注射器再抽取4 mL血液, 注入试管。抽血后迅速用50 U/mL无菌肝素液10 mL冲洗导管内残留的血液并正压封管。在血常规和血生化项目上具有切实可行性[11]。姜秀娟[4]通过对在置PICC的对侧肢体用普通法采集的血标本、PICC未输液时采集的和在PICC输液时采集的血标本3组对照分析, 在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以及经PICC采血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标本溶血、标本凝血、导管阻塞和静脉炎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也指出经PICC采血在输液与不输液时对血标本的化验结果影响不显著, PICC采血时间范围也较广。具体原理有以下几点:①PICC是一种从肘部静脉置管, 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基本上接近上腔静脉。成人上腔静脉直径2.5 cm~3.0 cm, 血流速度很快, 液体进入上腔静脉后, 很快进入右心房, 停止输液后, 血液仍以很快速度流向右心房, 使稀释的血液很快被带走。正常体循环时间为9 s~16 s, 也使输液过程采血标本成为可能。②使用PICC导管长度为55 cm, 内径1.4 mm, 管腔容积0.52 mL。其容量较小, 只要丢弃很少的血量。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 也不造成血液的浪费。

2.3.2.2 经深静脉置管采血的方法

先关闭输液开关, 分离输液管道, 中断输液, 用10 mL注射器吸10 mL注射用水从深静脉导管处快速静脉注入, 停留20 s后回抽2 mL血弃去, 然后用另一注射器抽取血标本。留置静脉置管的部位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它们基本上接近腔静脉[5], 其具体原理基本与经PICC采血的方法相同。

3 标本采集故障的处理

3.1 穿刺失败

选择合适部位, 充盈血管, 但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应在日常工作中多总结, 熟练掌握穿刺方法。

3.2 局部淤肿

扎止血带过紧, 距穿刺点过近。将止血带按要求扎在距穿刺点上方约6 cm, 松紧度合适, 时间≤1 min, 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3 采血针头脱出

多发生在采集多个血标本时。因此在接真空采血管时, 应固定好针头并避免牵拉采血针头, 以免针头脱出, 使采血失败。

3.4 接上真空管后血流不畅

原因有几种:①采血针针头斜面紧贴血管;②低血压或血黏度高;⑧真空消失。接上真空管后不见血流可稍微调整采血针角度, 如仍不见回血, 可用手轻轻挤压采血静脉上段以增加压力。如上述2种步骤无效, 则多可判断管内真空消失, 可换备管。另外还可将采血针的胶套针头及真空管盖一并旋下, 将采血针尾端置于试管内, 静脉血可缓慢滴落于试管内, 采集到所需血量即可盖上盖送检。此法节约且不影响检验效果[12]。针对负压消失或减少的情况, 纪虹等[13]指出, 在不影响血标本检验结果前提下, 用另一普通干燥采血管采集适量血液后, 拨开胶帽后加入因负压不足造成血量不足的采血管内。如为抗凝管血量不足, 倒入血液后尽快轻轻上下摇动数次, 以免血凝固。并提出可将注射器针头自采血管胶帽处刺入, 抽吸管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至采足血量。

3.5 血液漏出

因采血针头胶套质量不过关或一次采集多个血标本。纪虹等[13]认为采集多管血标本更换下个采血管时, 应平行插入采血针。宋文亚[12]强调, 分离真空管时先屈曲采血针能够有效解决漏血, 因多管采血难免导致胶套不能回缩而迅速放血。

3.6 凝血、溶血现象

因穿刺困难, 收集和运送过程中对血的机械破坏, 未将血标本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不合格消毒等原因均能造成血标本凝血、溶血。有学者认为合适的采血材料是保证血标本合格的前提, 并提出一次性采血针头在这方面更优于一次性注射器。指出应严格按程序操作,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将血液按先抗凝试管后非抗凝试管的顺序缓慢注入[14,15]。

3.7 体检者疼痛刺激、精神紧张或晕血

与病人充分沟通, 缓解紧张情绪, 给予病人最优质的服务。对晕血的病人, 应分散其注意力, 转移目光。如发生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做相应的处理。

4 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应由专人及时送检, 以免标本污染或变质, 发生溶血。如不能立即送检, 应存放在4 ℃~6 ℃冰箱中。特殊标本还应注明采集时间。血标本放置过久可导致血清氯、血清钠、血糖测定值下降[16]。

综上所述, 临床护士在血标本实际操作的各细小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积累了许多可行性经验, 对血标本采集的操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使采集血标本的技术向着更快捷、准确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摘要:从采血前的准备、血标本的采集、标本采集故障的处理、标本的运送及保存等方面综述对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的进展。

标本采集缺陷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需要采集全血黏度标本的临床患者98例, 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单双日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9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1例;年龄45~78岁, 平均 (57.9±3.9) 岁。观察组中男27例, 女22例;年龄44~79岁, 平均 (58.1±4.5)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进行全血黏度标本采集, 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真空采集系统进行全血黏度标本采集, 比较两组标本血量采集系统。

1.2.2 标本采集方法

两组患者均自上肢肘部正中浅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采血方法, 即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抽取血样;观察组:采用真空采集系统采血方法, 具体方法为:取上肢肘部浅静脉合适部位, 消毒皮肤, 系上止血带, 并再消毒一次, 取一次性采血针, 去除护套, 将一端插入静脉, 见回血后, 固定针柄, 并将采血针另一头插入真空采集管, 血液会自动流进采血管, 此时可松开止血带, 注意按采血管上的刻度控制采血量, 满5ml后拔针, 用消毒干棉签压迫止血。血标本采集量>5ml者视为标本采集成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标本血量>5ml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标本血量为≤4ml和4~5ml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血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为98.0%, 对照组为79.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讨论

在现代临床工作中, 疾病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靠相关检验和检查指标, 血液标本检验已经成为一项常规检查手段, 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2]。全血黏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数是包括有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一个综合表现, 其可以反映血液随不同流动状况以及其他条件改变的黏度。已有研究证实, 全血黏度检测对于临床许多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血黏度的升高会导致血流阻力增加, 导致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进而直接影响脏器的血液供应, 诱发疾病的产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在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全血黏度增高现象[3]。

目前, 临床上部分基层医院仍在应用直接抽血法采集全血黏度标本, 但是该方法常因采血管内的压力因素导致血量不足, 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真空负压采血管为现阶段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临床检验采血系统, 其操作简单, 既可以有效避免血源性交叉感染, 又可防止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4]。真空管负压采血系统所采血液直接进入检验试管, 避免了传统采血法中二次注入试管的损耗和污染[5], 具有显著优越性。在采血过程中, 血管的选择和采血人员的穿刺技术也会直接影响血标本采集的成功, 在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后, 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针采血的成功与失败, 而真空采血系统的应用, 简化了采血操作,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采血人员的技术要求。本研究对98例需要接受全血黏度检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进行全血黏度标本采集, 采取真空血液采集系统的观察组患者标本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一次性采集成功率显著提高, 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6], 表明采用真空采集系统采集全血黏度标本采集方法提高了一次采血成功率和血液样本合格率, 可以满足临床血液检验工作, 提高了标本血量, 进而可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值得临床关注并推广。

同时, 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不断积累经验,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保证穿刺成功, 保证充足、合格的标本血量, 做好血液检验前的准备, 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为血标本采集、检验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7]。

摘要:目的 对真空采集系统采集全血黏度标本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 总结经验, 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 选取在2013年我院接受全血黏度检验的临床患者98例, 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单双日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标本采集, 观察组患者采取真空采集系统进行血液标本采集, 对两种方法的采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标本血量>5ml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标本血量为≤4ml和4~5ml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血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为98.0% (48/49) , 对照组为79.6% (39/4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真空采集系统可有效提高一次采集成功率和全血黏度标本合格率, 对于临床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黏度,标本,血样采集

参考文献

[1] 曹丹.采血中的慎独与严谨[J].中国水电医学, 2010, 13 (2) :211-213.

[2] 何靖, 肖俊会.影响老年人体检采血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9, 15 (2) :788-789.

[3] 陈莉红, 秦国柱.门诊抽血信息管理在采血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 2011, 14 (3) :65-67.

[4] 许发发, 吴晓庆.军人诊疗区采用真空负压管采血方法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11 (5) :133-135.

[5] 高燕波, 何金苗, 连永娥, 等.真空采血法与传统采血法在门诊与体检中应用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 2012, 33 (9) :1362-1363.

[6] 陈姚, 马继红, 曾蓉君.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3 (9) :45-4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标本采集缺陷】相关文章:

标本采集教案04-07

标本采集试卷05-29

血标本采集06-18

标本采集的习题05-26

临床标本采集方法07-08

临床常见标本采集07-08

护理标本采集试题05-02

检验 标本 采集 手册08-10

标本采集操作规程08-31

细菌标本的采集07-27

上一篇:长寿养生旅游下一篇:科学演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