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课程

2024-05-21

VB课程(精选十篇)

VB课程 篇1

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发展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计算机考试的发展而发展的。网络考试系统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网络考试系统有利于实现考试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来说,从试卷出题、印刷、准备考场、考生身份审核、监考、到阅卷、评分往往持续很长时间,花费许多人力、物力,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作。并且,由于手工操作难免出现错误和其它人为因素,给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带来影响。而网络考试系统则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存在的缺点,在实际的应用需求中被呼之欲出。本文讨论如何用VB实现网络课程考试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 体系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C/S)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系统(如图1所示)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数据库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客户机提出请求,服务器对客户机的请求做出回应。这种数据库系统的本质在于通过对服务功能的分布表实现分工服务。每一个服务器都为整个网络系统提供自己最擅长的服务,让所有的客户机来分享;客户机上的应用程序借助于服务器的服务功能可以实现复杂的应用。在这种架构中,数据控制层在服务器上,业务处理层和界面表示层在客户机上,因此它也被称为“灵敏的客户机”。

客户机/服务器分布式系统是网络中各个结点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而构成的,各结点的服务器可以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存放其经常使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库的RDBMS可以不相同,数据格式也可以不同。各结点服务器的客户机用户既可通过客户机就近访问服务器中的数据,也可以通过客户机访问网络中其他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数据。

本文系统设计将采用C/S模式,系统分为后台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前台考试管理子系统,它们均以数据库为核心,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客户端供考生使用,主要用于提供登录和考试界面上传考生信息和接收试题,上传考生答案。服务器主要用于考试时的数据处理,如接收考生信息、判断是否合法、生成试卷、下传试卷、接收答案、自动评分等功能。管理器主要是用于相关信息的管理,如试题和考生信息的录入与维护,试卷组成参数的设置以及成绩查询等。

3 需求分析

3.1 功能模块

本考试系统需要满足用户在题库维护、考生信息管理、智能组卷、组织考试、阅卷评分等方面的需要,使考试过程变的更加高效、灵活和方便。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功能(如图2所示)。

(1)共享的标准化试题库

用来保存试题信息,用户可以对题库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如添加新的试题、对题库进行浏览、对题库进行分类查询、对指定的试题进行修改或删除等。试题类型可为单选题、程序填空题和编程题。

(2)考生库

用来保存考生信息,用户可以对考生库进行维护,如批量导入考生信息,添加、浏览、查询、修改和删除考生信息等。

(3)随机组卷

在考试时,系统会根据预先教师设置的难度、知识点覆盖等参数随机抽题组卷,并把试卷及相应资源提供给考生,供考生使用。

(4)自动评分系统

在考试结束后,系统会根据考生所提供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匹配,给出考试成绩。

3.2 系统流程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首先进入登录界面,进行考生登录,首先要判断考生信息是否正确,然后判断考生是否已经登录过,如果已经登录过,视为二次登录,对于二次登录的考生,提取其第一次登录所抽取的试题作为其考试试题,并为其设置相应的考试环境。对于第一次登录的考生按照组卷参数为其组卷,并为其创建考试环境。考生在答题结束后提交考试信息,系统自动进行评分,然后将评分返给考生并保存成绩。考试过程如图3所示。

4 关键技术及算法描述

4.1 系统的组卷

目前在众多考试系统中常用的组卷模式有以下三种。

(1)相同水平卷

在这种模式下所有考生的考试要求相同,但试题可能不同。根据一定的抽题规则,根据知识点、能力层次、难易程度、题型结构等为每一个考生随机生成一份试卷。

(2)随机题序卷

所有考生的考题相同但出题顺序不同,系统为每位考生建立一个随机的试题顺序队列,所有考生面对相同题号时试题内容不同,但所有考生要做的全部试题相同。

(3)相同题序卷

所有考生的考题相同且出题顺序也相同。在系统中采用的第一种模式进行组卷,在这种模式下所有考生试卷的考试要求相同,但试题不同,这样既使得考试公平合理,又防止了考生作弊。

目前抽取试题进行组卷的算法有三种方法:随机法、回溯法和遗传算法。

1)随机选取法

随机选取法是指无纸化考试系统详细地列出组成试卷的每一题的题型、难度、章节分布等各项指标参数,然后利用随机函数在可选范围内选题,完成组卷操作。

2)回溯试探法

回溯试探法是一种与随机选取算法搭配使用的算法。该算法就是将随机选取法产生的每一道题的状态指标记录下来,当搜索到相同的试题时就从题库中删除该试题,然后插入新的试题记录;或者对试题库不作任何修改直接进行下一次循环,通过不断重复的回溯试探,直到试卷生成完毕或退回到出发点为止。

3)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全局概率寻优算法,直接以目标函数值作为搜索信息,使用群体搜索技术,用种群代表一组问题的解,搜索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具有高度并行性和自适应的搜索能力。遗传算法的寻优过程是一个迭代过程,通过基因遗传机制将每一代的基本特征遗传到下一代,以提高效率。

通过对三种算法性能和适用范围的分析系统的实际需求,在随机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试题抽取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①从用于保存抽取信息的随机文件中取出第一条记录。

②按记录中的章号和难易程度在试题库中搜索满足条件的试题记录,并将试题号保存在一个一维数组中。

③按照抽取信息中的试题数,在一维数组中随机选取相应数量的试题,并将其保存在试题表中。

④从随机文件中取出下一条记录,并返回步骤①,直至随机文件中的最后一条记录。

4.2 安全策略

(1) DB层的安全措施

为了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机密信息和非授权用户越权操作数据,可对数据库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对系统中的数据库加密处理主要对记录加密和字段加密,用密文存储数据,使用时必须解密,增加了系统开销,降低了数据库的性能,并且数据库的索引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只能对那些保密要求特别高的数据才进行数据加密。加密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定义一个长字符串,然后从USER表中提取相应用户的正确口令,并逐位处理每一个字符ASCII值,将ASCII值乘以该字符在口令字符串中的位置数得到整数k,再和口令长度相除取得整数m,最后通过k、m和口令长度三个整数的算术运算获取一个整数值,将此整数作为该字符加密后的第1个值,同时取得定义字符串中相应位置的整数作为加密的第2个字符。

(2) DBMS层的安全措施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有功能强大的安全控制机制,在实现安全时,可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安全管理,比如用户管理、用户访问权限管理、存取控制等。为了便于数据库管理员查看数据库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后台数据库重要表建立相应的Delete、Insert、Update触发器,随时将用户对表进行上述操作时,把相关的操作时间、操作人员、操作方式、操作表名或视图名记录在一个审计日志表中。系统管理人员便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的界面跟踪监视后台数据库中数据对象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数据库安全。给数据库用户进行恰当的定义或分类;区别在系统中处于不同层次或不同模块的访问权限;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触发器功能自动拒绝某些非法操作或访;DBMS为系统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备份、恢复、日志等功能。在实际应用程序中,除了一个默认用户事先赋予特权(DBA角色)和功能模块的全部可视,其他普通用户创建、角色的授权都在应用程序中完成。对于普通用户,经常使用的是数据库中的表及视图,因此,在安全设计中仅对系统角色进行表级授权。首先,为角色授予DBMS Connect权限,然后再授予所需对象权限(Select权、Update权、Insert权、Delete权)。角色所需权限分配好后,便可以为用户分配角色。在应用程序中进行授权,方便了数据库管理员的操作,提高了安全性。用户登录通过系统身份验证,连接数据库通过DBMS来验证,实现了应用程序级和DBMS级两级的安全管理机制。

(3) OS层的安全措施

操作系统的安全是信息系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安全保证,如果服务器或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失效,所有的安全将无法保证。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保证系统的安全:

1)使用NTFS文件系统而不是FAT文件系统。

2)取消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如FTP,Telnet等服务。

3)充分利用OS的审计系统。

4)要定时更换系统管理员的口令。

5 基于VB的系统实现

5.1 试题的录入

录入试题采用了直接输入和在Word中编辑两种方式的选择,使得试题的录入更为方便灵活。其中,用Word编辑试题采用的是在VB中创建Word对象来实现,具体代码如下:

5.2 试题的抽取

试题抽取时,按照设置的参数进行抽取,采用随机抽取方式,主要用到了VB中的RND函数,限于篇幅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5.3 评分模块

评分主要分为基础知识试题评分和应用试题评分,因为基础知识试题为选择题,所以评分很简单。应用试题又分为程序填空和编程题,本文对程序填空题采取的是按空给分,对编程题采取的是按结果给分。对于程序填空题,要充分考虑填空位置以及一空多个答案的情况,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6 结语

文章旨在介绍程序的主要功能和设计思想,在介绍过程中有很多略去或者没有涉及到的代码(例如考生信息的记录和查看、计算机的锁定和密码验证等)。本系统将课程考试由传统的考试形式转化为既能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又能考生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的综合化考试。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抽取试题、组织试卷、考试、评分等一系列工作,为教师减轻了工作压力。由于系统涉及面较广,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全部完成,许多功能模块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其中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使用VB编写计算机考试系统的主要方法和关键技术,并列出了程序框架及相应的代码。

关键词:VB,数据库,考试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娟等.网络考试系统组卷模块的优化方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21:71~74.

[2](美)乔丹(Jordan,S.),牛力等.Visual Basic 6编程宝典——计算机宝典丛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VB 课程设计 篇2

首先简单地阐述本人所要实现系统的目的,然后应较详细的叙述本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

************ *******

二、概要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框图设计

根据功能描述,建立系统的体系结构,即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子功能模块,并用框图表示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衔接关系,并简要说明各模块的功能。

程序流程框图如图所示:(仅供参考)

图1 程序流程图

2、数据库设计

包括数据库的组成说明,数据库中各表的结构说明(包括字段名、字段类型等),可以包含图片例如下表:

表1 学生信息表

三、详细设计

详细说明主要窗体的实现过程,包括窗体的设计图片及其上所包含的控件名和属性设置;

详细说明主要操作的代码实现过程,包括过程间的调用关系(注:在此给出不完全代码)。如下所示:

1、账号登录

帐号登录模块中登录与注册两按钮,单击注册会进入注册模块中,单击登录会进入系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帐号文本框与数据库相连接,当在帐号文本框输入帐号后点击登录按钮后,会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看数据库中是否会有该帐号,且该帐号的密码是否与密码框中输入的相同,如果相同会进入系统,如果不存在该账号或密码与帐号不相匹配,则会提示“帐号或密码错误”,帐号文本框会得到焦点,让重新输入。

(1)窗体截图(如图2)

图2 注册窗体

(2)功能实现

2、学生信息查询窗体

图3 查询窗体

四、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包括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方法。例如:

1、注册账号出现的错误

数据库中帐号被设为主键,当注册时的帐号与数局库中的帐号有相同时就会出错。

2、解决方法:在写入数据库前先进行查询数据库

五、心得体会

本人在本次实习中取得的收获、遇到的困难、如何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本系统的不足之处,将要改进的思想等。

六、参考文献

[1] 罗朝盛.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2月

[2] [3]

七、附录

VB课程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VB;神州飞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94-1

一、教学设想

VB编程为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重点为培养学生运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前本章节内容为九年级的选修内容,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校都不教授,2013年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把这个章节内容列为必修内容,同时放在八年级教授。但本章节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因此如何把这个章节教好也比较困难。笔者紧扣教学大纲,从现实生活出发,以科学、数学知识为基础,用“神舟飞船”运行七个阶段中的发射、变轨、回收三个阶段来作为课堂教学的线索,选用当前发生的事件、学生较感兴趣,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用“飞船发射”体现程序的魅力;“飞船的变轨”使用掌握飞船的运行轨迹、程序代码的认识、程序的运行和修改、调试;“飞船的回收”让学生自已分析程序(抛物线)、运行、保存。整堂课通过VB对程序进行简单修改、程序代码的初步认识,体验利用计算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领悟程序设计的简单原理和方法,体验程序设计运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做事的严谨性。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回顾神九与天宫的交汇对接

引出课题;用程序来模拟神州飞船的发射、运行、回收三个过程。

(二)课程演示——模拟火箭发射的程序运行

演示发射程序,模拟演示中国航天发射情况,介绍程序的用法。

让学生试着运行程序,体验程序运行过程。

(三)课程内容剖析——VB源程序的认识、运行,完成”飞船变轨”源代码参数调整

1.介绍窗体的打开、运行、停止。

2.剖析程序。

(1)对程序中的源代码每行进行剖析,同时后面有注释。

(2)程序的设计原理(算法)是椭圆的运行;分析a,b在程序的中作用;当a=b时,运行的轨道是圆。

(3)按钮的代码修改、程序的运行。

3.演示“飞船变轨”程序的修改、运行。

4.让学生体验过程(相互讨论、交流)。

任务:神九上天后,前5圈是椭圆轨道,以后是圆形轨道。请你把飞船先调整到红色的椭圆轨道,然后再调整到圆形轨道。

(运行程序,看运行结果,亲身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懂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能修改源程序,并运行出结果)

(四)知识拓展训练——神州飞船的回收

打开“回收飞船”的程序,分析飞船的回收是一个抛物线运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到飞船回收最佳着落位置。(检查学生程序修改运行的情况、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助的情况)。

(五)教学点评

1.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收取学生的作品。

2.交流评讲学生的回收飞船的作品。

3.让学生回顾设计回收的程序的步骤。

(教师提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调试运行 检测结果)

(六)课程总结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同时还能够结合其他课程的知识,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1.谈谈你对VB编程的认识?

2.对未来的中国航天事业发表你的见解?

最后老师提出希望:你们中会有人将来设计的软件在千家万户的电脑中使用;联系实际,让他们懂得中国航天技术与俄美的差距,通过大家的努力,有一天你们当中有人能登上月球或者火星。

三、教学反思

(一)以航天知识与程序设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科学的能力

编程序写在学生眼里是高深莫测,是非常聪明的人或程序员才写的东西,一般都认为程序比较难学,有畏惧感。为给他们有感性的认识,联系实际,用神州飞船的发射、变轨、回收三个阶段写成程序贯穿本堂课;既有科学知识、又有简单初步的程序思想内容。变轨当中渗透了实际运行的轨迹、飞行圈数、飞船的重量,从前几圈椭圆到圆的变轨;飞船降落中渗透了抛物线的应用。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探究飞船回收的程序,让学生了解程序模拟实际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了解中国航天的成就,让学生有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的愿望。

(二)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差异,培养学生相互间的共同学习能力

在进行飞船调轨操作时,需要用到VB软件、程序代码的修改、椭圆方程的认识,最终实现飞船的轨道的调整。以小组为单位,把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散安排到各个小组,遇到学习问题首先在组内研究解决,其次才求助于别的小组。使学生之间形成互教互学,不但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对知识认识的表述等活动,使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扩展,创造了与他人的协作化和知识共享的条件,实现了学习者的形成性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职VB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4

一、打好学生基础, 整合课本知识

首先, 打破按照课本原有结构体系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按照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 按照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教学。大部分教材总是先讲VB语言的基本语法, 再讲VB中对象的使用。实际上, 这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要把V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VB中的对象主要用于构建界面而具体程序功能的实现则要编写代码行, 因此, 任何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都缺一不可。这两块内容穿插讲解, 既避免让学生生硬地理解抽象概念, 又避免挫伤他们编程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始终坚持基于学生的基础, 从简单的实例入手, 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 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二、以实践教学为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如果只是纸上谈兵 , 不上机练习, 就不可能真正掌握VB核心知识。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1.用丰富、贴切 的实例设计 , 引导学生学习模 仿。以学生能切身体会到的事物, 结合课堂的知识点, 进行相应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从知识预习、VB案例、总结回顾三个方面进行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知识再现, 在实践中领悟知识, 开拓编程思路。丰富、贴切的实例要以学生文化、兴趣爱好、热点问题为切入点, 积极创设情境,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对“密码登录程序”的课程导入过程中 , 教师可以使用情境导入将QQ、银行等登录界面进行图片截取, 将其制作成课件的一部分, 创设学生是程序设计员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 考量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因素, 等等,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分层教学 , 合理分组 , 创建协作学习 模式。每节课都布置几个难度递进的课程设计供学生选择,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接受新知识有困难的学生, 让他们由易到难, 提高自信心的同时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亲自指导, 随时监控学生的实验过程,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发现学生常犯的共性错误, 进行总结点评。即便如此, 由于课堂时间限制, 辅导也不可能全面覆盖, 我将学生分组, 一般以不超过四人为一个小组,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分组学习时, 要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提倡在合作中竞争, 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 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 积极参加讨论, 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努力。这样既给了学生机会和权利, 又赋予了他们义务和责任, 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 在合作竞争中, 能促进组员间团结协作, 相互激励, 彼此帮助, 默契配合, 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 更浓厚。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

在学习VB编程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此, 我的做法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程序要求学生直接写结果;对于较复杂和高级的语句结构,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尽力编程, 在关键点给予提示帮助;让学生做一些程序填空, 先学习成熟的程序设计思路, 然后通过分析程序, 完整空缺处的语句, 让学生锤炼逻辑思维和比较心中算法的优劣。另外, 也要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程序, 让学生通过运行调试发现, 通过改正锻炼思维的缜密性, 相应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只有围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 即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同时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前提下, 结合具体学习方法, 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贾长云, 陆卫忠.可视的编程应用——Visual Basic.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长江, 白晨希.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 (学术交流) , 2007 (9) .

[3]刘士贤.程序设计语言VB课教学方法探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4) .

VB课程设计于心得 篇5

---课程设计与心得

班级:计科107

姓名:张麟树

学号:1004681324

一、实验课题:设计一个能计算2阶、3阶、4阶行列式的小软件,运行时先由用户输入行列式的阶数,然后软件自动生成行列式的输入模板,如用户输入的阶数是3,则产生9个输入框并排成3行3列且用两条竖线界定。这里需用控件的动太加载技术。

二、实验代码:

Dim N As Integer Public Function choose(ByVal X As Integer)Do If X = 2 Then With Form1.Line1.Visible = True.Line2.Visible = True.Line3.Visible = False.Line4.Visible = False.Line5.Visible = False.Line6.Visible = False End With For I = 0 To 3 Form1.Text1(I).Visible = True Next I Exit Do ElseIf X = 3 Then With Form1.Line1.Visible = False.Line2.Visible = False.Line5.Visible = False.Line6.Visible = False.Line3.Visible = True.Line4.Visible = True End With For I = 0 To 8 Form1.Text1(I).Visible = True Next I Exit Do ElseIf X = 4 Then With Form1.Line3.Visible = False.Line4.Visible = False.Line1.Visible = False.Line2.Visible = False.Line5.Visible = True.Line6.Visible = True End With For I = 0 To 15 Form1.Text1(I).Visible = True Next I Exit Do Else Call Command1_Click End If Loop End Function Public Function Huanyuan()Dim I As Integer For I = 0 To 15 Form1.Text1(I).Visible = False Next I With Form1.Line1.Visible = False.Line2.Visible = False.Line3.Visible = False.Line4.Visible = False.Line5.Visible = False.Line6.Visible = False End With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I As Integer Call Huanyuan N = InputBox(“请输入阶数(2、3或4):”)For I = 0 To 15 Form1.Text1(I).Text = “" Next I Call choose(N)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Dim val As Integer If N = 2 Then val = Form1.Text1(0)* Form1.Text1(3)Form1.Text1(0)* Form1.Text1(5)* Form1.Text1(7)Form1.Text1(3)* Form1.Text1(4)* Form1.Text1(6)Else val = Form1.Text1(0)* Form1.Text1(3)* Form1.Text1(8)* Form1.Text1(15)+ Form1.Text1(2)* Form1.Text1(7)* Form1.Text1(14)* Form1.Text1(9)+ Form1.Text1(1)* Form1.Text1(5)* Form1.Text1(11)* Form1.Text1(12)

+

Form1.Text1(4)

*

Form1.Text1(10)

* Form1.Text1(6)* Form1.Text1(13)-Form1.Text1(0)* Form1.Text1(10)* Form1.Text1(8)* Form1.Text1(13)+ Form1.Text1(1)* Form1.Text1(2)* Form1.Text1(11)

*

Form1.Text1(14)

+

Form1.Text1(3)

* Form1.Text1(4)* Form1.Text1(6)* Form1.Text1(15)+ Form1.Text1(5)* Form1.Text1(7)* Form1.Text1(9)* Form1.Text1(12)End If MsgBox(”结果为: " & val)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End End Sub

三、实验结果:

选择菜单:

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四阶行列式:

四、心得与体会: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接触了C语言、数据结构与C++课程后,对计算机语言有了一定的兴趣,于是在这个学期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VB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的入门学习并不难,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因为程序设计思想的形成,以及之前学习积累的经验,很快就对VB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是我这段时间学习的新的与体会。我认为作为学习程序设计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重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VB程序设计本身并不复杂,翻开一本程序设计学习的书籍,看到的无非就是变量,函数,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概念.但要真正能进行程序设计,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因此,在 程序入门阶段还是应该重视概念的学习.我们学习VB并没有从正常的途径,而是通过老师的演示与讲解,了解并学习了这门课程,可以说VB语言相对来说比其他语言简单,从他的语法就可以看出 其次,自己动手编写程序。程序设计入门阶段要经常自己动手抄写或编写一些小程序,亲自动手进行程序设计是创造性思维应用的体现,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方法.因此一定要多动手编写程序,而且要从小程序开发开始,逐渐提高写程序的能力.只有不断的从自己的程序中积累经验,从中进步,才能写出好的程序。程序设计课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不是听会的,也不是看会的,而是练会的.只有自己动手,编写一些程序,才会有成就感,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才比较从容.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和以往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重点放在思路,算法,编程构思和程序实现上.语句只是表达工具,要求堂上积极思考,尽量当堂学懂,并做到灵活应用.编程序不像做其它的事情,写程序之前一定要计划周详,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并想好相应的解决方法,不然思想会很混乱,很容易出现错误。还有就是编程序最重要的其实是思想,思想确定之后用什么语言或什么方法就简单了,接下来就是设计并写成代码的事情了

好的程序员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炼成的。

VB课程 篇6

关键词:VB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技师学院

TP312.1-4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以目前的教学主题为依据进行任务设计,向学生提出任务后通过讲解和演示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向其介绍任务的思路、操作方法与结果,学生在引导下开展练习和学习,通过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给予学生“驱动”的效果,督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完成任务,并学习、掌握知识,能够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正确处理。

1、技师学院VB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意义

技师学院VB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程序设计,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来学习和练习,学生普遍认为这种语言程序课程比较沉闷,感到枯燥、无趣,甚至是厌烦,所以按照学生特点对任务驱动进行分类和分层,不仅能够使任务的操作练习得到强化,而且所有学生的潜能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掘。每个班的学生通常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无心学习或接受能力较差者,第二种是虽然接受能力弱,但是能够认真学习者,最后一种就是脑子比较灵活而且能够主动学习的。针对这三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可对其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第一种学生将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即可,第二种学生应基本实现教学目的,第三种学生除了很好地完成任务外还应提高任务的知识技术含量。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时,也应充分鼓励学生将自身才能与特长发挥出来,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其自信心及自我学习能力。

2、技师学院VB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措施

2.1 合理设置任务

技师学院中VB课程的传统教学形式是教师先进行知识讲解、介绍功能、举例解释,接着挑选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知识,然后是总结和点评,最后要求学生上机练习。学生在该学习过程中大多是被动开展学习的,无法发挥其主动学习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将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提出任务后,引导学生对解决任务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分析,在适当讲解后要求学生协作学习或自学,通过实践完成任务,最终归纳总结或交流讨论。例如,在讲解运算器时,教师首先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完成时间为两课时,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如下,能力较好的组:完善程序的界面功能,不仅要完成四则功能运算,如果发生除数为0的情况,应能够使消息框提示出错,设置的功能包括结束程序、复零等;能力一般的组:将界面完善后,设置四则运算功能(加、减、乘、除);能力较差能组:进行简单的界面设置,并完成两则运算功能(加、减)。之后教师可对任务中需要用到的控件、语法及具体的应用方法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最后要求分组实验即可。

2.2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该环节,并科学引导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将与问题有关的一些线索提供给学生,并鼓励其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析、探索努力完成任务。虽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是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不可忽略的。学生通过在集体之间学习,能够不断发现他人的优点以及自己的缺点,从而逐渐完善自己,同学之间能够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整个集体进步的同时每个人的创造性与学习自主性都能得到調动,促进学生将外在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认知结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给予他人理解和尊重,学会合作与交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对于学生之中可快速、良好地完成任务者,不要吝啬表扬的话语,在激励之后应及时给予其新的任务,也就是对在问题中遇到疑难问题或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进行辅导,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差异不大,很容易沟通交流,能够从相同角度出发去理解问题,与教师的讲解相比,这种方式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如果能力一般或能力较差者已经很好的完成任务,教师可鼓励其“挑战”高难度任务,以学生能力的变化重新调整分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某次任务中,能力较差组的同学提前完成任务,且经检查并未出错,教师可将其调至能力一般的组,以此来鼓励学生。该方法所秉持的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对学生所创造的价值给予了充分尊重,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2.3 注重实现任务反思总结

在技师院校的VB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设置的任务引导学生,督促其学习、练习有关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主动学习能力,最终完成任务,掌握计算机技能的过程。完成每个项目任务,不仅要看结果,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任务的总结与反思,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结构设计不合理还是语句应用错误。通过反思,实现任务教学法的深化效果。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开展并完成任务,通过分析和探索,寻找知识的规律、理清知识思路、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彦东.VB在仿真软件中操控三维对象的实现[DB].http://www.zytxs.com/paper/pp17482.html.

[2] 章晴,付江帆,张艳.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VB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信息通信,2012,(02):166-167.

VB课程 篇7

1 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应使学生明确这门课的性质、任务、作用、与前后课程的关系、其应用现状及前景、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尤其应借助多媒体通过演示各种有代表性的实例、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或完成的项目,并在演示中简要说明各主要功能是通过教材中的哪部分知识实现的,使学生首先从感性上认识到这门课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2.1 案例式教学法

VB.NET教学内容包括界面设计和代码设计,对于初学者,会被类、对象、属性、方法、事件、事件过程等搞的没头绪,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其效果并不理想,可采用先实例再概念、语法的案例教学:通过设计一些典型的、针对性强、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比如计算器程序,利用Timer控件循环显示一组图片等。让学生先看到有趣的运行结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分析程序的实现,进而再引出程序中用到的属性、方法、事件、事件过程等,从而使学生形成形象、深刻的记忆。

2.2 启发式教学法

对于程序设计课程,启发式教学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提出算法这一阶段,就需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找到求解问题的思路,最后共同完成程序的编写,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在案例式教学中,也离不了启发式教学:例如,对于RND函数的学习,可先通过让计算机随机产生10道两位数加法题,并给出得分的实例演示。可采用启发式提问学生所实现的功能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在学生给出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利用RND产生任意区间的随机数。这样能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3 类比教学法

在程序设计中,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找出更好的方法。例如,对于求Fibonacci数列的前n项。对于数列中每一个元素的计算可分别通过利用变量,数组元素两种方式的实现,在类比中理解变量、数组的用法。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4 现场演示法

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出题或鼓励学生现场实现。例如,可通过Data Reader对象和Data Adapter、Data Set对象及Data Grid控件可分别实现按姓名进行模糊查询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ADO.NET两种工作模型。这样,不仅学生的理解记忆深刻,而且老师也可根据完成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得与失。

3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3.1 将多媒体与板书教学手段相结合

目前高校在VB.NET中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板书教学无可比拟的优点:图、文、声并貌,生动灵活,容量大,易于保存等。但也容易使得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学策略和方法及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容易被课件所牵引,忽视教师的讲解等缺点。而在该过程中若辅以传统的板书讲解,例如,对查找、排序等算法的分析,就可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消化教师讲解的内容,而且可以使讲解更加形象。

3.2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从时空上延伸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在课余还需与教师沟通交流。如今,即时通讯工具如QQ已成为师生重要的交流工具,也可将其应用于VB.NET教学中:比如,利用其语音、文字功能及“远程协助”功能可方便地进行实时答疑解惑;利用QQ空间,可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心得以日志的方式呈现,教学课件、经典实例,模拟试题等也可供学生浏览下载,一方面利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重现,课后复习、自测等,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自己进行日常教学反思;当然也可将教学资源放在QQ群共享中方便学生下载。

4 注重实践教学

VB.NET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也是提高编程能力的重要环节,鉴于VB.NET课程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布置适量的练习内容,而且还应在每次实践课前就把实训内容布置下去,并要求学生提前写好程序,然后在实践课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练习,从而有效地利用宝贵的上机时间。当然,在整个实训课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辅导:一方面能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更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对同一任务采用一题多解或添加其它的功能,扩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其成就感和积极性。此外,在课程即将结束,学生已有一定的编程技巧后,由学生自选并自行完成一个小型应用程序的设计任务如通讯录程序,成绩管理程序等。在具体的完成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系统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不吝使用鼓励、表扬性的语言

作为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优秀的人格,而且还要善于使用鼓励、表扬性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表扬,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例如,对于能积极思考、敢于对教材提出质疑、实训效果突出等的学生给以表扬,不仅使这些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而且其它学生也会因此更加努力,争取也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即使没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例如可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或极其微小的进步等进行表扬。也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喜欢,自己更应以积极努力的学习来回报老师。

6 结束语

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VB.NET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同时,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对其它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VB.NET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针对VB.NET教学效果不理想,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VB.N-ET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VB.NET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玉珍.案例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J].北京:职业,2008(26).

[2]吴献文,陈承欢.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探索与应用[J].合肥: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6):21-23.

[3]王玉萍,黄于欣.任务驱动法在VB.NET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济南:科技信息,2008(7):53-54.

[4]侯彤璞,赵新慧.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VB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篇8

关键词:VB,教学方法,探索,实践

《VB程序设计》是一种面象对象、可视化的、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语言[1,2]。因其可视化、功能强大且应用广泛,编程界面与Windows界面一致,比C语言易上手,很多学校在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VB程序设计》这门课,取代《C语言程序设计》。我们应用工程系也是一样。应用工程系的学生都是职业技术类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且VB课程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程序设计课,没有程序语言基础。

《VB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技术性较强的学科。“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满足不了我系学生的需求,而采用某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也是不可取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差且没有语言基础)。所以,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新的适合我系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VB程序设计》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语言,学生还没有程序的概念,且总认为编程是很难的事情。那如何在第一堂课打消学生的顾虑、引发学生的兴趣?在第一堂课,我没有给学生讲枯燥、抽象的概念,如什么是“对象”等,而是以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用户登陆”窗口来演示如何进行界面设计,如何在代码窗口编写代码,使学生对VB这门课程有点感性认识。“用户登陆”窗口是大家都熟悉的,通过这个例子,让大家觉得网络上看似复杂的东西用VB程序实现起来竞是这么简单,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采用基于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不要说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晚自习认真学习的同学不多),连正常上课听讲的人都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掌握所学知识。VB这门课程,前后章节知识点的联系比较紧密,前面的章节没掌握,后面就是想学好也有一定的难度,且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自己动手才能慢慢领会编程思想。这时,如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开始时,学生可能还可以跟上,越到后面学生就越听不懂,用一句他们的话说:就象坐飞机,因为没有做到有效复习,他们把前面的知识点都忘光了。这样,学生对这门课就不会再有什么兴趣了。

在VB程序设计这门课的教学中,我采用问题教学[3,4]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问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它强调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问题教学还强调学习的创造性,让学生在问题求解、主动探究和互助合作中获得知识。

如在讲解条件语句时,以大家都熟悉的Windows的剪切、复制、粘贴功能为例,只不过我们的例子中没有使用菜单或是工具栏,而是采用三个命令按钮,即分别为剪切按钮、复制按钮、粘贴按钮,用两个设置成多行的文本框,就能把文本框一中选中的文字按要求粘贴到文本框二中。

众所周知,在Windows界面下,没有选中内容前,剪切、复制、粘贴等命令都是灰色的,即这几个命令是不能使用的。在这个例子中也是这样的,如何在程序运行时,让这几个命令按钮呈灰色。我没有直接跟学生讲应设置命令按钮的什么属性,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找出能把命令按钮设置成灰色的对应属性。VB程序是靠事件驱动的,当在文本框一中选中文字以后,剪切、复制按钮应是可以正常使用的,这时应在什么事件中才能实现这一功能,在事件中应编写什么语句?这些,都不是我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我最多只是提示学生应到什么地方去找对应的知识点。通过不停查阅前面的知识,不断地动手实践,学生不但掌握了各个知识点,还因为经常性的动手编写代码,慢慢简单程序已能自己独立完成。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技术下的同步示范演示教学

《VB程序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强、可视化的、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语言。可视化即是可见的,同Windows的界面风格一样,事件驱动即只有执行了相应的动作才会引发对应的事件,所以VB程序不象C语言一样有明显的起始语句,VB程序是由各个事件过程和方法或函数组成的,程序各个过程看上去是杂乱的,各个过程可以随意排放。很多同学对照书把程序输入完了,就不知怎么运行程序了。所以这门课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大屏幕投影教学,教师在教师机上边讲解边操作,学生在下面机子上跟着老师一步步操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课程教学初期。

如在讲解创建程序的步骤时,第一步怎样把一个控件从工具箱中放置到窗体屏幕上。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法要做如下讲解:第一把光标移到工具箱,单击鼠标左键选中所要的控件,第二移动光标到窗体屏幕,在想要放置控件的位置按下鼠标左键,同时拖动鼠标,直到控件大小符合预期时释放鼠标。自学过计算机软件的人都知道,一个简单的操作用文字描述要冗长,且枯燥、乏味,到操作时还又忘了,而采用示例演示教学,学生只需跟着老师操作一遍就掌握了整个过程且印象深刻。

4 结论

在《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而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课程初期,主要要求学生学会操作,所以主要采用示例演示法;在中后期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做到复习、熟悉、掌握各个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而在讲解程序算法时,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反倒比多媒体投影教学效果要显著,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跟上程序思路,也许是学生更习惯这种方式吧。

总之,不管在什么内容上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6.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竺炜,谢迎九,周任军.以问题教学法贯穿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71-73.

游戏式VB课程的学科思维教学探究 篇9

VB课程教学现状

从现行的VB教学内容上来看,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枯燥。从教学设计上看,教授内容分散,知识点之间链接度不高,课程设计环节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层次上看,层级不明显,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任务层次性不够或者根本就没有分层的学习任务。同时,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开设课时较少,在教学上偏重于基础操作知识的讲解,课程深度不够,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学科思维的游戏式VB课程教学设计

本研究在信息技术学科思维中加入游戏元素设计VB课程,应对当前现状,旨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应有的成就感。

1.应对策略

根据课程内容设置,首先画出知识网络图,然后设计学习任务。每个任务是一条主线,在这条主线中涵盖丰富的学科资源,力求设计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图1是VB课程的知识网络图,在整个课程中涉及三块内容:赋值语句、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赋值语句为基础内容,简单易懂, 通过控件的联结可以直观实现。例如, label1.caption="Hello world!",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以赋值语句为基础,展开扩充。这两块知识既有自己独立的内容, 又有交叉的部分,即选择结构中套嵌循环结构,或者循环结构中套嵌选择结构。教师可以对知识内容分别设置学习任务——基本定义、应用范围、使用方法的学习。另外,还可设置进阶任务,实现跨越式学习。以赋值语句为入手点, 进阶任务可涉及选择结构或者循环结构,任选一个分支进行教学设计;再进一步从选择结构或循环结构入手,进入两个结构的混合学习区域,从而引出另一种结构的学习。学习进阶示意图如图2。

2.游戏式学习设计

整个学习活动作为一次通关游戏,在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在通关过程中设置关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路径上设置分支任务,一是为了巩固练习,二是为了提供分层次的学习任务。 同时,教师还要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游戏通关方式,产生进阶愿望,并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就感。设计游戏式学习活动中关键词的解释如下页表。

在设计游戏式学习时还要注意学习界面的设计,教师可采用网页、Flash动画、PPT等形式用图形化的方式给出学习任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图3为游戏式学习界面,图4为设计说明。

游戏式VB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1.赋值语句:姓名的显示、清除和还原

第一关:基础格式。

以Hello world入门式语句入手, 选取Command Button控件和Label控件设计窗口界面。通过鼠标动作 (Command1_click),引出赋值语句的基本格式Label1.caption="Hello world!"。给出第一部分攻略:鼠标动作的设置,caption属性的含义和双引号格式等基础内容。学生通过攻略,能对第一句赋值语句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第一关通关任务为在Label标签中,显示出自己的姓名。

第二关:姓名的输入。

第一关仅能实现一个姓名的显示, 没有自主选择权。第二关为可自行录入姓名。引入Text控件,模仿网站注册界面设计窗体。攻略为Text控件的Text属性。通关任务:请输入你和你同桌的姓名,一次只能输入一个名字。

第三关:姓名的一键清除。

第二关在 录入姓名时,涉及Backspace键清除Text内容,较为麻烦。 第三关涉及到Text内容的一键清除(鼠标动作)。攻略为赋值语句的基本格式 (第一关内容)、赋值变量的转变和赋值内容的转变。通过任务为根据攻略自行完成界面和语句设计,即Text1. Text=" "。

第四关:姓名的还原。

通关任务将清除的姓名还原回来。 攻略涉及到数据类型的定义、连续赋值和多个按钮的鼠标动作应用。

【高阶任务】同一按钮实现清除还原。

本阶段是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设定的学习任务,进阶秘籍为“If语句知识”。图5为学生在本阶段的作品。

2.选择结构

第一关:程序员买包子。

有个程序员,妻子对他说:“去买两个包子。对了,如果看见卖西瓜的, 就买一个。”他答应了,回来时只拿着一个包子。妻子很奇怪,问他:“怎么就买了一个?”他答:“因为我看见卖西瓜的了。”程序员的思维模式如图6所示。

【分支任务】输入一个数到变量a, 输出它的绝对值。

【高阶任务】思考:输入身份证号判断性别。

第二关:脑筋急转弯。

圣诞节快到了,我有一头驴、一头猪,你们说我先杀驴好还是先杀猪好?

代码设计如图7所示。

【分支任务】判断一个1000以内正整数的奇偶性。

在完成进阶任务时, 有学生非常机智地利用Option.Visible = False语句设计出选中某项自动消失,令人惊喜。实践证明,一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3.循环结构(如图8)

第一关:正循环-负循环(学习准备)。

第二关:画圆。

VB语言中绘制圆的方法是:Circle(x,y),r。格式说明:其中(x,y)为圆心坐标,r为圆的半径。

第三关:画10个同心圆。

在窗体中 绘制以 (2000,2000)为圆心,半径依次为200、400、600、800…… 2000的10个同心圆。

【分支任务】如何绘制50个同心圆?尝试使用循环语句修改已有的程序。

【高阶任务】多彩同心圆。

在50个同心圆的基础上加上Randomize函数可以得到多彩同心圆, 也有学生尝试同时修改圆心坐标,得到多彩变幻同心圆,更为奇秒。代码设计如图9所示。

总结

基于VB语言课程的案例教学法 篇10

Visual Basic由于语法简单, 以其图形化的界面和事件驱动编程机制大大简化了程序设计的复杂度, 学生容易上手, 可以高效开发出标准的Windows应用程序, 成为非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首选。

在传统的“VB程序设计”教学中, 教师大多采用“以教为主”的讲授教学法。信息单向传输, 学生被动接受, 尽管可以让学生初步接受VB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 却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 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案例或者一个情景的描述进行思考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或“学教并重”, 改变重视教学的结果为重视教学的过程或过程和结果并重。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教学中的难点, 尤其是涉及到程序结构和一些常用算法, 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作用。

1 VB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征

成立于1908年, 被誉为商界“西点军校”的哈佛商学院之所以能够培养出众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与其独特的案例教学模式密不可分。

布鲁纳认为, 应该培养学生提出假设、推测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中心的分析、讨论、总结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符合布鲁纳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观是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反映当代教育需求的教育观。现代教学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 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 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人类学习知识和积累技能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形象到逻辑, 从感性到理性。”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 学习过程也不仅仅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 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2]。

案例教学具有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实践性五大特征[2,3]。

教师指导学生, 选择身边案例作为课程学习的切入点, 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探讨所讲授的知识,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贯穿在每一次案例中, 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空间。

为了解决案例内隐或外显的问题, 学生个体或群组自主分析和研究案例资料, 不断地从教学案例中感知、提取信息, 进行“交互”。学生个体之间相互争辩、讨论、交流, 对问题可以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 从而形成问题解决方案。

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不自觉地得到提高, 并亲身感受到程序设计的实际价值, 提高了学习兴趣及程序设计的内在动力, 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 VB案例教学法的框架结构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 一个案例一般就是一个软件项目。VB案例教学是师生双方通过共同实施一个较为完整的软件项目而进行的[1]。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应遵循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 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区别于一般的零碎实例教学, VB案例教学法将一个较为完整的软件项目贯穿在VB课程教学中。

作为教学案例的项目被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子项目, 将新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个个子项目中。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通过一个个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加深了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VB案例教学实现了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软件开发过程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的有机统一。

VB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通过如图1所示的框架结构进行描述。

VB案例教学以案例项目的分解、子项目的分析、子项目的设计实现和子项目的扩展为轴心, 教师的主导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两翼, 对称平行推进。

3 VB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有大量生动、丰富和新鲜的案例。多元化的案例来源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基础, 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软件项目实践、教师平时的案例积累、教学课题组成员建的交流、师生互动交流等都可成为案例的积累形式。

在案例教学的案例准备阶段, 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 选择实用型强、易于扩展的VB典型性案例。对于学生自己准备的、反映兴趣爱好的个性化案例, 教师尤其应加以重视和引导。案例成果可以采用案例数据库形式存储。

案例教学开始前,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按3~5人为单位, 自主结合进行分组, 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案例小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 组长的职责是制定计划、任务分工、人员组织协调、过程监控、难点攻关、业绩考核、文档管理等。组员接受组长分配的任务, 进行资料检索和任务实施, 并进行个体评价和组员互评。按照敏捷软件开发的方法, 每组以两人为单位, 进行结对编程准备, 相互学习和互相促进。

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通过案例演示, 进行案例情景构建, 使学生了解项目的背景、实际意义和应用需求, 以便达到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效果。案例情景构建通常在案例开始时进行, 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

教师通过对案例子项目的分解, 将教学案例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教师应注意子项目的层次性, 把握好难度梯度, 子项目通常与教学章节相对应, 并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机结合。课程开始前, 各案例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 展开讨论, 将问题细化, 做出子项目分解预案。这种练习开始较为困难, 但在下一个案例教学过程中, 可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有助于学生软件工程思维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开始时, 教师通过对案例子项目的分析暴露出既有知识的局限, 继而自然引出本次课的新的教学内容, 确定完成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新概念和新知识。案例小组通过子项目分解, 明确学习重点, 进行子项目任务解决的知识储备。

在案例课程教学中, 教师紧紧围绕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讲授新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在知识讲授完以后, 立即将新知识应用到子项目的设计和编程实现中去, 增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通过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讨论, 积极思考, 平等参与设计, 不仅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 也促使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在案例课堂教学结束前, 教师依据教学进展情况, 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对解题思路进行梳理。从满足实际需求、用户界面友好、系统的完整性、可靠性等多角度指出课堂上给出的子项目设计方案可能存在的待改进和完善之处, 引导学生对子项目提出多种设计方法并加以扩展, 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案例教学结束之后, 学生一方面通过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 完成知识巩固型习题, 另一方面, 案例小组对案例进行自主扩展或根据教师分配的子项目扩展任务, 讨论改进和扩展子项目并进行案例子项目的集成。

在课堂案例教学结束之后, 教师和案例小组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案例评比交流。学生首先独立思考, 设计方案, 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 形成小组方案;老师则对各组的实现方案进行评价, 每次选一组的实现方案在全班交流。这一步将课堂教学与课下练习紧密联系起来, 将理论教学与上机实习紧密结合起来, 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延伸到课下。

4 VB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衡量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价方案,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忽视过程的教学评价很难完全评价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知识水平[4]。

构建科学、完善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案例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等。

案例教学法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小组、学生个体三级。小组成绩的评定方法为:其他小组长评价、小组长自评、教师评定;个体成绩的评定方法为:小组长评定、组员评定、个体自评三类成绩的加权结合。

案例教学法的评价不以知识多寡为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案例的准备评价、案例的实施评价、案例的扩展评价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可由师生共同讨论制定, 主要包括案例的完整性与创新性、任务表述的准确性、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性、团队参与度、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等多个参数指标。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权重系数表示某一指标在总体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案例教学评价的结论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 评价指标或权重系数的变化都可能得到不同结果。一般情况下, 教师可从多种结论中得出一个大家公认的最佳结果。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法的评价进行组织和监控, 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案例教学的教师评价应以激发学生和案例小组团队的学习兴趣、研究动力和创新活力为终极目标。

对案例教学涌现的优秀案例小组, 任课教师还须进一步加以培养。建立优秀案例小组档案, 促使其向项目小组转化, 为承担软件项目, 接受工程任务作准备。鼓励他们参加全国性的程序设计大赛, 为新一轮的案例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5 结论与展望

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 采用案例教学法遵循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培养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编程实践的内在动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同时, VB案例教学从案例项目的分解、子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现以及扩展采用了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方法, 实现了课程理论教学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讲授法, 本文通过对VB案例教学法的框架结构研究, 探讨了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的讲授法有机结合的途径。

在非计算机专业的VB案例教学中, 让案例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程序案例, 使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还有许多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案例教材的编写、适宜的VB案例采集、案例教学中的课堂组织、人员的组织管理、合理的案例评价体系构建等等。

在高校扩招, 班级规模增大, 人数众多的新形势下, 如何组织实施案例教学, 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也是当前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龙猛, 王保桂, 李吉忠, 等.大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究[J].计算机教育, 2008 (5) :59-62.

[2]王清红.数学案例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08 (18) :131-132.

[3]李淑燕.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4) :157-158.

[4]廖剑华.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 2011 (5) :157-158.

上一篇:多金属矿勘查下一篇:虚拟社区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