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与课堂教学

2024-08-20

教师语言与课堂教学(精选十篇)

教师语言与课堂教学 篇1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关注“如何教”的问题。多年来,我在研究教材、教法上狠下工夫,每节课的设计都煞费苦心,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环节,每节课都设计得比较严谨。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为了体现出课堂评价促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我的课堂上充满了鼓励和赞美,充满了“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评价之词,充满了师生有节奏的掌声。开始,这种方法十分奏效,我的课堂与以前相比,显得生机勃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但是,没过多久,学生的热情就渐渐地冷却了下来。“你说得真好!来,大家给他鼓鼓掌!”随着我的提议,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拍几下手。我发现学生的眼睛里全是麻木。评价失去了它的激励作用,成为一种机械的重复。不只学生,连我都有些厌倦这种评价了。那些模式化的、多次重复的评语,我自己说着都觉得有些“虚”了。面对学生的麻木与疲劳,我困惑了:课堂评价到底应该如何进行?

反思:教学的目标定位与课堂评价的功能定位

于是,我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重新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发现问题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的目标定位:知识本位还是学生本位

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早已在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我是任课教师,一定要尽全力教他们学会更多的知识。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我的教学,我所有课的设计和课堂上的努力,都是围绕“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目标来进行的,却恰恰忽略了教学的根本,那就是学生的成长。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没有什么比使学生成长与发展更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应让他们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人格得以健全。反观我一直以来的教学,多是在关注知识的学习,即使有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我的心里只有任务,而没有学生,走入了知识本位的误区,舍本逐末,离教育的主旨越来越远。

2.课堂评价的功能定位: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与课改之前相比,我的课堂评价有了进步,那就是变评判功能为激励功能。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直接地判断“对”或“错”,不再是简单的“谁能比他说得更好”。多了激励和赞美语言的评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但这种评价的功能定位依然单一,真正的课堂评价的功能应是多元的:它应是积极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它还应是具体的、富有启发性的,能指导学生思考,帮他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它更应是精炼的、准确的,能把学生要说的话准确地概括出来,提炼出要点,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因此,由于评价的功能定位单一,学生对我的赞美渐渐无动于衷了。

实践:课堂评价的真实性、人文性、启发性

通过反思,我把自己的课堂评价定位在与学生交流,在信息的相互反馈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点拨。通过多次课堂教学实践,我在课堂评价上有了新的收获。

1.准确得体、恰如其分——真实性

学生对于模式化的评价产生疲倦的原因,除了评价行为机械重复以外,就是内容的空洞和语言的苍白。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准确。如果词不达意,再华美的语言也不会赋予评价以生命力。因此,评价务必恰如其分,有针对性,有分寸感。如在执教三年级“复制图形”这一课时,我发现一位学生朗读“图形的复制方法”很清晰,便表扬他:“读得真好。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错字。大家也学他读一遍吧。”

“读得真好。”原来我只会这样来评价他,而现在我把捕捉到的学生发言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大家,首先肯定了他“读得真好”,接着说明好在哪里——“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错字”。准确、客观、具体、清晰地指出学生的长处,意在提示这个学生要继续保持,同时也给其他学生的朗读指明了方向。“大家也学他读一遍”更增加了他的自豪感,也给大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倾注爱心、情智并重——人文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真谛。无论教哪一门学科,教师都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灵魂的丰盈,让教育充满人性的光辉,让学生灵魂得到陶冶。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有操作性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一贯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当然,会有一部分学生做不出来。这时我会说:“不会做是正常的,因为老师还没教呢。认真听课,老师相信你们肯定很快就学会了。”前半句平定了学生因为做不出来而害羞、急躁的心情;后半句明确了学生下一步学习的目标,把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按照教师的期望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期待效应”。在《制作天气图标》一课中,有学生说出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我马上赞赏:“你懂得的课外知识可真多呀!老师昨天才学会的,我甘拜下风了。”这些真诚又充满爱心的评价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适时点拨、注重过程——启发性

多数教师会不自觉地在课堂上关注知识目标的完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更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而忽略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关键处予以适时点拨。

例如,在五年级学习“插入表格”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设计表格,要求设计出的表格能记录整个五年级(九个班)一天的纪律、卫生、礼仪的成绩。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此表格应为几行几列?

生1:九行三列。

师:请说明理由。

生1:第一行写××,第二行写××……(感觉不对,有点儿不好意思。)

师:没关系,你已经很动脑筋了,再想想,需要帮忙吗?

生2:应该是九行四列。

师:你能提出不同意见,说明你在认真思考,请说明理由。

生2:……(说着说着,又不对了。)

师:很好,你注意了更多的因素,考虑得越来越周全了,离正确答案也越来越近了,再想想。

生3:应该是十行四列。(接着说出了理由。)

师:经过大家齐动脑,反复推敲,终于设计出了合适的表格。这正应了那句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还有别的设计方案吗?

生4:四列十行,把要填的表头调个个儿。

师:为什么?

生4:这样表格结构更合理,看起来也更顺眼。

师:好,你能提出不同的方案,从另一个角度想问题,头脑真灵活!

“不对,谁有不同意见。”原来我只会这样评价,快速得到了正确答案,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不注意保护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很可能从此不再举起这只小手。而今天,我用了“没关系,你已经很动脑筋了。再想想,需要帮助吗?”“很好,你注意了更多的因素,考虑得越来越周全了,离正确答案也越来越近了。”肯定了学生肯动脑思考,同时鼓励他继续思考,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树立信心。

4.全方位关注、多角度评价——多元化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但只要他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都说明一点:他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评价中,我注意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表现,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使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你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了,我真为你的变化而激动!”(评价学习态度,促进勇敢、自信的个性发展。)

“你的回答说明你能发散思维,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思维很灵活,很好!”(评价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你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从他的回答中得到更深的思考,很好!”(评价学习的态度——注意倾听,并借鉴他人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你的发言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让人听了心里真痛快!”(评价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自信心,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范例。)

……

教师的语言艺术与教学效果 篇2

语言作为师生间交流的工具,它是教师魅力的源泉,更是教师思维的载体。好的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的灵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展现教师睿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师所授的内容。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是一种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语言便是一种传递的主要载体。语言有无吸引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课堂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独具风格的教学语言,对于完美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我们必须像演员一样坚持练好基本功。一位特级教师这样讲过:“一天不学难教下去,二天不学难活下去”。青年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语言艺术修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艺术水平。

教师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尽量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认为怎样才好呢?”“谢谢”等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少用甚至不用 “你要这样做!”“不许那样做!”“你那样子学习不行。”等命令式的语言。教师还要克服一些不好的习惯性语言,尽力避开使用一些刺激性的、负面性的词汇,从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一位老师给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老师便提出了一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大部分的同学们都没有反应过来,只有几个认真听课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有点生气,板起面孔说道:“ 只有几个同学知道吗?你们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课?”很多学生毫不在意地还是做自己的事情,那位老师就非常生气了,把书本往讲台一摔,指着学生骂道:“你们比猪还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人会回答。”老师的激动的语言像一个炸弹那样投到学生当中,沉闷的课堂气氛顿时变得十分激动,学生对老师的话表示很不满,干脆肆无顾弹地做自己的事情。最后,课堂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可想而之,从那以后那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僵硬,他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变得十分困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把激励、信任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受赞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老师让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性学习活动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语言美的敏感性,这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强大力量,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可见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在学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美的教学语言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师生达到心灵的沟通。因此,教学语言与一般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著名教育家斯霞指出“教育语言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会说普通话,说话口齿清楚,咬字正确,声音响亮,语言完整,简明扼要,用词准确,那么教师首先要做到这些。”这就是说我们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素质,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教学语言,也就不可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语言的艺术看起来是口才问题,实则是学识与修养的体现。清晰、准确的语言,高低、快慢适度的语速,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更不能忽视。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谨

在课堂教学中,“大概”、“也许”之类的模糊语言只会给学生带来模糊的认识。严密的数学语言不能是模棱两可的,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构造的语言,必须严谨、周密、符合逻辑。教师的语言不严密,必然导致学生知识缺陷。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当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时,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是不严密的,因为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封闭的线段。在教学“平行线的认识”这节课中,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就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前提条件,使学生对概念认识模糊。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对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准确、精炼,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要阐明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就必须对概念的实质的含义有透彻的了解。比如 “数”与“数字”、“时间”与“时刻”等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教学中常有诸如此类的说法:“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就违背了矛盾律;“大约”、“差不多”、“基本上”等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也不可小视它们的作用。

数学语言的简洁、精炼,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形象、生动

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有的老师在讲“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把两步计算应用题中的间接条件,用一个非常形象的字“藏”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这一生动的字而激发。

有的教师在讲“小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中,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到超市购买学习用品的实例而导入:“文具盒4元,圆珠笔1元5角,你们会不会写?”让学生动笔写,这样得出两种不同的写法:4元,4.00元;1.5元,1.50元。教师又接着说:“同样的钱为什么用不同的形式表示?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诱人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全班学生都盯着教师想知道为什么?

数学语言的生动、形象,会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主动的获得知识。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浅析教师语言与课堂效果 篇3

关键词:教师语言;课堂效果;基本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声音太小,声音太小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听不清楚。虽然老师一直在很认真地讲解,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分心走神,很难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老师的讲解上。

2.声音太大。很多老师的大嗓门已经成了习惯。可是声音的大小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并不是成正比。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老师的声音越大,课堂效果越好。

二、教师语言在课堂调控中的作用

1.指示作用。即教师的发出指令,让学生去执行,使课堂积极有效、有序,平稳地往下进行。

2.沟通。教师用恰当的态度和语气与学生交流,理解和接受学生所反饋出的各种听课效果。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3.批评。教师用说理,宣布规则和决定的方式,说明自己决策的理由,使学生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以老师的身份制止学生的违规行为。

三、语言调控的基本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嗓子,还要讲究科学的语言调控,为我们的课堂添彩。

1.语调要饱含深情。老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融情于声,以声衬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只有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调变化中,不自觉地融入老师营造的语言氛围中,真正地做到师生一体,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2.音速要快慢适中。教学语言的调控必须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有目的地调换自己的语言速度,做到快慢适中。

3.教学语调还要与其他表情达意的手段协调配合。在具体教学时,老师的语调还要适当地配合仪态、手势、眼神、表情。如果老师讲到慷慨激昂时脸上却没有一丝庄严;讲到妙语佳境处,嘴角却没有浮现出一抹会心的微笑;对学生批评教育时,表情却显得冷漠和厌恶,那么,不管你的声音多么悦耳耐听,都不会吸引学生一直关注你的课堂。

4.慎用网络语言。作为21世纪的老师应了解我们身边的新鲜事物,这样我们在课外与学生交流时可以适当地选择网络语言,这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课堂教学用语要慎用网络语言,在课堂上不同于课外。课堂上我们的教学用语应该是标准的、规范的语言。

总之,教师只有结合自身的条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在我们的语言教学法上进行创造和发展,才能形成既适于自己又适于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习惯,才能最大限度地构建师生和谐的高效课堂。

教师语言与课堂教学 篇4

一、教师课堂语言问题行为分析

课堂语言行为的优劣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应该说, 课堂语言始终是课堂的生命象征, 教师语言失去了生命的色彩, 那么课堂也失去了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 语言行为往往起到定基调、导方向、拓展教学内容、启发诱导、优化学习心境等作用。调查研究发现,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语言日常口语化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教学口语语体, 既要口语化, 又要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但又与日常口语不同。然而, 在教学中调查发现,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语言存在着主观随意性, 句式松散、表达不完整, 话语不流畅等问题。而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 教学语言是有很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往往是相对严谨, 语气流畅, 表达完整, 词语规范, 这是其一。其二, 教学中日常口语现象还表现在语言表达的随意性, 发音、吐字、语调、音量等不随着学科、内容、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成不变的音高, 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 课堂语言十分疲惫。而在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强大的表现力, 既要激昂, 又要委婉, 有着高低大小的变化, 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语言繁冗多余

实践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语言繁冗多余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表1是一位8年教龄的教师40分钟小学语文课堂语言素质的观察统计表。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犯这样的语言表达错误:繁冗多余。在课堂教学中繁冗多余的语言指的是对完成教学目标基本没有任何意义、并不具备教育性、无意识地、重复性语言, 也指教学中出现的同一语句的重复、口头禅和语气词的重复等。我们可以经常感受到的“好吗?”、“知道了吗?”、“懂不懂”……这是教师的口头禅。还有教学中出现的“就是说”、“也就是”、“这个……”、“那个……”、“好的……”以及教学语言中加入的各种各样的语气词, 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气氛,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可以说, 课堂教学语言繁冗多余的现象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 影响着学生的思维,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课堂教学语言无目标指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二十年前, 我去听一位老师的课, 观察孩子们怎样感知新教材的内容。我发现, 孩子们听后很疲劳, 下课时简直精疲力竭了。我开始仔细听教师的语言, 使我大为吃惊。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 没有逻辑顺序, 他讲的是那样模糊, 以至于第一次感知这个或那个概念的儿童, 不得不用全部的力气, 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孩子们感到疲劳的原因正在于此。”因此, 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 即为了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 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时会失去目标指向性, 失去语言的活力。甚至有时因为失去目标指向性, 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 在引导学生、引导讨论的进程、激发学生情感时, 语言力量不够, 目标不明确, 表达不严谨, 从而制约着课堂教学, 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相反, 流畅清晰的表达、有着明确目标指向性的课堂语言就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清晰, 表达干脆利落。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化快, 而调整、引导的策略就完成于瞬间, 因此, 都有赖于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明确的目标指向, 才能将“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界。

4.课堂教学语言谬误横生

在教师课堂教学中, 通过听课调查、录音分析等反思手段, 发现教师口语存在很多不足, 其中又因人而异。仔细分析, 教师口语存在的问题归为以下四类:

(1) 错误类。包含四种:第一种是语法错误。也就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 有的是用词不当, 有的是搭配错误, 有的是句子不完整, 有的是意思重复。第二种是语音不准。包含平、翘舌不分, 前、后鼻音不分等。第三种是口头语说法不当。第四种是字词误用。这种口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但出现频数相对较少。

(2) 重复。教学中教师口语的重复可分为积极重复和消极重复。积极重复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强调和突出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而运用的重复性语言。消极重复是教师无意识地多次重复, 是属于无必要的重复, 在课堂中表现为同一语句多次重复或重复学生的回答, 这种重复是消极的、多余的、没有意义的。

(3) 语癖。这里的语癖指不适当的口头禅、惯用语、语气词等, 有的来源于语音习惯 (久而久之) , 有的来源于思维阻滞和心情紧张等因素。不良的语癖危害着课堂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牵引着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4) 插曲。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地拉开话题 (题外之话) , 所讨论、讲述的内容跟教学内容、目标不相融, 甚至是毫无关系, 不仅破坏了学习氛围, 某种程度上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教师课堂语言问题行为对策

1.明确问题, 分步训练, 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1) 自我反思, 明确问题。

确立教师课堂语言反思活动周, 通过录音记录和互相听课记录, 进行专门内容的反思活动, 自我统计反思自己的教学口语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围绕着教学口语错误、重复、语癖、插曲四大类进行分析对照, 明确问题。

(2) 积极训练, 提升语言。

训练有几个途径:一是普通话培训。每位教师普通话过关考试, 语音面貌、语言规范都将提高, 对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同行指出。“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时我们自己发现不了的课堂语言问题可以请同行多听课, 课后指出口语中存在的问题, 对提高教学语言大有益处。三是加强教师自我反思。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录音笔、mp3录音的重放功能, 积极地进行课堂语言的专项反思活动, 跟踪自己的教学语言的变化, 从而迅速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3) 对话交流, 总结提高。

在经过反复训练之后, 再次进行互相听课活动, 互相对话交流, 总结进步, 寻求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课堂语言经过专项的矫正之后, 之初可能效果极好, 但可能出现反复的现象。因此, 最可贵的是要以积极的心态, 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 培养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时时对照, 形成反思的习惯, 从而将教学语言从讲语言规范引向语言科学, 从语言科学到语言艺术的境界。

2.强化意识, 对比反思, 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目标性

在课堂教学上, 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教学语言。越是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越是丰富而富于变化, 并且课堂语言在丰富的变化过程中, 始终能围绕着主题 (教学目标) 展开。因此, 教师要提高和优化教学语言就必须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语言的长处, 对比反思, 以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目标性。如在《荷花》教学中, 理解“挨挨挤挤”时, 学生反馈:挨挨挤挤就是挤在一起的意思。显然与文本的意境理解不相融。于是教师语言引导: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挨挨挤挤的体会?学生反馈:我在集市时, 人山人海, 体会到街上的人是挨挨挤挤的;我在过年坐车时, 体会到车上的人是挨挨挤挤的;过生日时, 家有很多的客人, 我走来走去, 就会挨挨挤挤;新鲜的包子出笼时, 一个个都是挨挨挤挤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 生活中挨挨挤挤感觉让人不舒服, 而荷叶挨挨挤挤, 为什么让人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呢?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荷花的无穷生命活力, 体会到深深的人文关怀。其间可以发现, 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明确的目标性, 始终指向学生理解与体验的目标, 引领着整个课堂教学。可见, 课堂教学语言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文本的多元解读及教学重点的突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然, 课堂语言的目标性还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解读的基础之上, 建立在对学生语言的理解与品味上, 建立在教师高超的教学实践智慧之上。

3.克服繁冗, 消除谬误, 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由于繁冗多余, 消耗了大量的教学有效时间, 不良的教学语言妨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损伤了课堂语言的交流环境。针对这一问题, 首先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 树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意识, 提升运用教学语言控制教学现场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树立和明确, 任何课堂语言生成都要以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准确把握为基础, 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因此, 教学前深入的预设, 对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重点, 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 进行深入的了解和领悟, 以备教学现场时使用, 以防“语无伦次”而出现教学语言的繁冗和多余。其次是丰富语言积累。俗话说“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丰富的语言积累将在很大的程度上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形成言语流畅、语句清晰、谈吐自如、言辞灵活的语言风格。要丰富教师的语言积累, 就要向优秀的名师学习, 就要向精典的文本学习, 背诵经曲的教学语言片段, 吸收语言精华, 提升课堂语言素质。再次是学习发话艺术, 矫治不良语癖。矫治不良语癖可以从微格入手, 分步实施, 从自我的诊断入手, 进行反复训练。在训练中, 特别要对重点的教学环节进行详细的书写, 并进行诵读, 长此以往, 就能掌握教学语言的一般技术, 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素质, 以至达到艺术语言的境界。

摘要: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语言行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调查发现, 教学中教师语言存在语言表达不清、语意不明、繁冗多余等非科学性、非教育性、非艺术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达到艺术语言的境界, 我们认为教师应明确问题, 分步训练, 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强化意识, 对比反思, 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目标性;克服繁冗, 清除谬误, 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关键词:教师教学语言,教学语言风格,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肖锋.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工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6) .

[3]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4]傅德荣, 章惠敏.教育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柏怒斌, 丁振芳.教师口才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4.

教师语言与课堂教学 篇5

【内容摘要】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则能提高教学效能,无效则适得其反。本文围绕‚教学评价语言的无效现状分析‛与‚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实施策略‛进行阐述。【关键词】信息技术 评价语言 有效性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随时随刻的表现,教师及时使用恰如其分的语言给予评价,以其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学评价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面对学生的应答,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时所做出的相应回应的语言。有效的评价语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提高课堂效能。

一、教学评价语言的无效现状分析

纵观当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评价语言现状,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堂评价,重视评价语言对课堂效能的提升作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不断涌现出鲜活的、生动的、有生命力的评价语言,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无效现状存在。

(一)缺失规范意识,评价随意化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学科,它有着计算机特有的专业术语。在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会为了追求语言的通俗易懂,而失去了计算机术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这些语言:

‚在这里点一下,不行的话就多点几下。‛ ‚按一下‘叉叉’关掉窗口。‛

‚按住边上黑色的小方块,不要放开。‛ ‚用这个‘小马’来设置。‛ ……

这些评价语言都是不规范的,教师的出发点很好,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事实上,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在潜意识里一旦他们接受了这样的表达方式。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的表达,甚至学生的表达都缺失了信息技术专业术语的规范性,就连信息技术课堂上最常见的专业术语:“鼠标单击、双击”都会消失。

(二)缺失个体意识,评价一元化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的课堂上充满了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与专业术语,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言容易程序化。当孩子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会只评价预设的结果,忽略对学生表现的出来的其他方面,疏忽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评价一元化。

当孩子操作成功后,教师会用“很好”、“你真棒!”、“了不起”之类的单一评价语言。在笔者的课堂上,充满了这些评价语,一开始,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但没几节课下来,学生的热情渐渐地冷却下来。“你说得真好!来,大家给他鼓鼓掌!”随着笔者的提议,学生机械地鼓掌,表情很是麻木。这里的评价失去了学生主体,为了评价而评价。

再如笔者执教的《礼物》一课,在指导学生将影片插入幻灯片的过程中,想通过“自动”、“单击”对话框,让学生回忆起已经学过知识点,将在幻灯片中插入对象这一知识点,重新建立新的知识序列,可实际操作后,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师:影片是怎样插入幻灯片的呢?

生:在幻灯片的菜单栏中,有一个插入的菜单,里面有插入影片的功能 师:说的倒不错,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来,试试看 生:边操作,边说出操作步骤

此时出现选择‚单击‛、‚自动‛对话框

师:大家想一想,这和我们以前掌握的哪个操作是类似的呢? 生: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师:插入图片有出现这个对话框吗? 生:插入动画

师:这是视频的一种,其他呢? 生:(冷场)

教师想要的结果很简单,需要一个插入声音的回答,当孩子提出插入图片时,笔者就不知道如何来评价了,为了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继续追问。事实上,“插入”操作包括插入图片文件、视频文件、动画文件和声音文件等,当孩子提出插入图片后,首先肯定孩子会思考,接着总结“插入”的操作,再提出其他类似操作可能效果就更好了。这里的评价没有尊重孩子个体差异,为了结果而结果。

(三)缺失目标意识,评价发散化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评价贯穿课堂始终,教学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评价语言如果没有围绕本阶段目标展开,会使得评价发散化。

就如课例《我为社区换新颜》一课中导入:

师:昨天我们各个小组对小区的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接下来我们有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调查情况。

组一代表:我们组发现路面上乱停车的现象很严重,应该要建地下车库。师:以我们小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建地下车库是不可能的,还有别的解决办法吗?

学生一:我认为可以把几幢房子拆掉,然后在这些地方停车。学生七嘴巴舌,纷纷说:‚这是不行的,房子拆了,我们住哪里啊?‛ 师:是的,这也是行不通的。

学生二:叫他们都不要买车,做公交车。……

教师旨在让学生提出在路边放置警示语,以提醒人们不要乱停车,可是兜兜转转,一而再再而三地暗示,也没引导出想要的答案。如果教师在评价时,换一种说法,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建地下车库是个好办法,不过它耗时又耗钱,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能出力?”首先是对学生提出方法的肯定,确实是一种方法,接着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针对性的问题,相信效果会更好。

(四)缺失情感意识,评价机械化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包括两条线:技术线与思想线。而很多教师总想尽全力教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课的设计和课堂上的努力,都是围绕“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目标来进行的,却恰恰忽略了教学的根本,那就是学生的成长。

在笔者的课堂中,碰到过这样的现象。一到高年级,有些孩子开始不喜欢举手了,喜欢在座位上嘀咕了;有些孩子开始反抗了,老师不想做这个,不想做那个;有些孩子开始喜欢上开心网了,一不留神,他们在偷萝卜、牧草了;有些孩子开始自己下载QQ,悄悄地装在电脑上了;有些孩子开始趁老师不注意,去一些游戏网站了„„当笔者面对他们的时候,往往总是责怪他们,你为什么不这样,你应该这样,你必须这样。

事实上,这样的评价是很机械无效的,这些孩子的变化,是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的,越到高年级,孩子们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越来越有自己的个性,就会有部分孩子凸显出他们的特征。这时,我们的评价语言要充满“人文关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关注孩子的成长。

二、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实施策略

这些现状的存在,是因为一些教师在教学评价语言上缺乏思考与学习。一切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对学习活动无丝毫推进作用的评价语言都是无效评价语言。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减少一些无效语言。

正如有人说:“教师能讲得有趣,学生才学得有味,要使学生有‘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之感。”那才是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所在。针对以上现象,笔者提出如下策略。

(一)与“专业术语”和谐,评价有规范

信息技术是一门主要以计算机为工具的课程,但它并不等同于计算机课,计算机中的那些概念、专有名词和操作方法是我们必须准确掌握的。在评价学生操作和回答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计算机专业术语,使表达准确规范。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解释计算机相关操作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描述性的语言,甚至是一些不规范的描述方式。这是一个暴露问题的环节,也是一个很好的纠正环节,这都取决于教师的评价语言。

当学生说出一些不规范的语言时,教师则可以进一步追问:‚你说的意思我们懂了,而且用了形象的比喻,真好!不过,如果你能用计算机专有的语言来表达就更好了,你有想法吗?‛如果这位孩子能说出来了,就更好了,但他有困难时,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可以这样评价:‚你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已经很了不起,我们也相信集体的力量,其他同学能帮帮他吗?‛这时,孩子们就会开动脑筋,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将规范性的语言重复一遍,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信计算机语言就规范在学生心里了。

课堂上,任何细小的环节,都能体现出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当评价语言与“专业术语”相和谐时,就会使评价有规范了。

(二)与“主体对象”和谐,评价有价值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不同的表现,但只要他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都说明一点:他在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因此,在评价时,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不同角度出发,使评价有价值。

1.评价语言尊重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差异,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这样来评价:

你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了,我真为你的变化而激动。(评价学习态度,促进勇敢、自信的个性)

你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从他的回答中得到更深的思考,很好!(评价学习的态度——注重倾听,并借鉴他人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你的回答说明你能发散思维,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思维很灵活,很好!(评价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你的发言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让人听了心里真痛快!(评价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自信心,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范例)

当然,还有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评价语言。2.评价语言尊重学生差异

就如笔者执教的一课《谁的歌词最有趣》,这是在学习了WORD基本操作后的综合练习课:

课堂一开始,教师就播放了一首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很熟悉的歌曲《隐行的翅膀》,孩子们被歌声吸引了,教师在电脑上展示着一副很漂亮的歌词对应的作品,孩子们看着歌词,随着音乐一起歌唱着。他们是这样的开心,表情松弛,放声歌唱着。

音乐的节奏慢慢停息了,我不由自主地鼓掌,为孩子们的歌唱,为孩子们的专心。我说:‚唱的真好!老师都被你们感动了!‛

‚老师,我也要做一份作品,把我喜欢的歌做出来!‛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好啊,那你们打算怎么做呢?‛我问。

‚上网搜索,把歌词和图片找下来,然后在WORD中创作。‛一个很优秀的学生说。

‚老师,怎么上网啊?‛几个孩子叫了起来。

(我思索着:上网是下学期的学习内容,有些孩子基础比较好,对于上网已经很熟练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要求有点高了,可怎么办呢?)

‚我们班有很多小老师呢,自学上网已经很厉害了,我们两人或三人一小组来共同创作,怎么样?‛

‚好!‛孩子们便开始了分组活动了。

课堂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意外,这就是孩子的个体差异引起的。当出现这些现象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尤为重要了。当笔者提出“我们班有很多小老师呢,自学上网已经很厉害了,我们两人或三人一小组来共同创作。”孩子们的创作氛围非常浓厚,最后呈现的作品丰富多彩,富有个性,教师一句简单的评价语言带给了课堂新的生机。

(三)与“教学目标”和谐,评价有效果

教学评价语言,它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贯穿课堂始终。评价有效,则能够优化教学环节,促进课堂环节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1.评价语言具有导向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经常会有一些评价作品的环节,在这样环节中,很容易出现评价没有指向性的现象,此时,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要围绕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

这是笔者实践的作品评价课,来看教学片断: 师:首先我们来看几组学生作品

(我展示了学生的对比作品,一份是原有的,一份是我帮学生修改过的作品)

师:看了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修改后更漂亮了。师:能说的再具体点吗? 生:颜色搭配上,更漂亮了。

师:这一点分析的到位,颜色搭配很重要。那其他同学呢,有什么想说的? 生1:他原来的作品的字体是宋体,老师帮他改了字体,而且字变大了,换了颜色,整份作品看起来,就更漂亮了。

师:是啊,修改了表格中文字的大小、字型、颜色可以提高作品的美观度。生2:他原来作品的背景图片太小了,记得以前老师和我们说过,背景图片要比表格大,修改后就对了。师:很好,记得老师说过的要求。

生3:有份作品他添加的小图片太多了,就看不清楚表格内容了,老师修改后,看起来就很清楚了。

师:是啊,好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看起来清楚明了。

这节课上,教师教学评价语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即作品评价标准,从抽象追问到具体,让课堂一步一步深入,使评价有效果。

2.评价语言具有检测性和发展性

课堂上,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评价语言有效,则可以对学生的前期学习进行一个检测,也是对后面环节的一个自然过渡,从而促进课堂环节发展,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就如笔者实践的《诗情画意》中的片断,先看一段课堂片断:

通过学习画图软件中的技术‚编辑——粘贴自‛,学生已经从教师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获取了很多漂亮的图片,但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幅杂乱的画面,笔者针对这一环节,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都将图片插入了画图软件,不过再看看这画面,这个意境和我们的诗歌意境…… 生:(异口同声)不配

师:是啊,那你会怎么样来摆一摆、放一放这些漂亮图片呢?

生1:这首诗带给我的画面是很美的,我会把画面画的很饱满,把诗歌放在右上角,画面最底下是岸,中间是荷花和荷叶,最上面隐隐约约的是山。

生2:在我的画面中,首先想到的是一座桥,站在桥上送朋友,在桥的下半画面开满了荷叶、荷花,桥的上半部分是一座座连起来的山,山之间有一个刚升起来的太阳,背景是美丽的西湖。生3:……

“同学们都很厉害,都将图片插入了画图软件,不过再看看这画面,这个意境和我们的诗歌意境„„”一句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的评价语。首先,是对同学们技能学习的肯定,并顺利提出本课教学目标“画面布局”,在设计布局指导中,我们可以再次巩固刚学习的“编辑——粘贴自”操作。这正是对前期学习的检测,并促进课堂环节的发展,使评价有效果。

(四)与“人文关怀”和谐,评价有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笔者认为,这就是教育的真谛。无论教哪一门学科,教师都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灵魂的丰盈,让教育充满人性的光辉,让学生灵魂得到陶冶。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笔者曾实践《花钟》一课,这是笔者同事听课后记载的课堂教学情景: 这节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老师让学生画一朵自己喜欢的花(练习曲线工具、喷枪工具的使用),一个男孩子自告奋勇得上了讲台,在教师机上先画了一个圆,作为‚花心‛,定位不错,然后用椭圆工具去画‚花瓣‛,出来的四片花瓣大小差异很大,整朵花不是很美,孩子画完后稍带遗憾地回到了座位。咳,怎么评价?我当时想。洪老师目送孩子回到座位,看着教室里一伙幸灾乐祸孩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得怎样?‛孩子们齐声说:‚不——好——看——!‛糟糕!老师遇到难题了,她会怎么说呢?当时我想。画画的那个男孩子沮丧地低下了头,不忍心再看自己的‚花‛。老师环顾教室说:‚美,是个人的感悟。也许你们觉得这朵花不是很漂亮,可是他觉得很美,这是他心中美丽的花!‛听到老师这样评价,那男孩有点意外,抬起了头,看看旁边的同学,似乎在羡慕自己,他看着自己的花也笑了,笑得没有一丝遗憾。这时,我从心底里赞叹,老师真好!能理解、宽容孩子,欣赏孩子,让孩子找回了自信,也让其他孩子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

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自然对美的感受不同了。上课时,一句简单的评价语言,尊重了孩子的尊严和价值。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娱乐场”,更是师生之间对话的“聊天室”。教学评价语言需要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支持学生的创见,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

三、小结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信这句话:“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好的教学评价语言会使我们的课堂生机盎然,但其又与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生活积累、社会阅历有密切关系,因此,若要使自己的课堂多一份精彩,少一些缺憾,就必须不断学习。

参考文献:

[1] 主编.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 主编.李敏.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教学语言运用方法.2003年8月 [3] 主编.崔允漷.有效教学.2009年6月

作者:洪优萍

教师的语言艺术与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6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语言

初中化学本来就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若教师的教学语言毫无新意、枯燥乏味,那么构建高效课堂便是天方夜谭。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知识点在学习化学平衡时显得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后面学生对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等概念的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和深入理解。在进行该知识点的讲解时,笔者运用比喻的方式浅显易懂地用碰撞理论进行解释。在解释压强对物质浓度的影响时,我将其比喻为一个特殊的运动队,这个运动队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上级部门要求他们多去或少去几个水平差不多的队员,那么该队赢得奖牌的机会也随之加大或减少,而这里的赢得奖牌实际上就代表有效碰撞,也就是说有效碰撞的几率会随着队员的增多而上升,减少而下降。在讲解温度影响活化分子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时,笔者将其比喻为没有被查出的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而毫无疑问,因为这个运动员,全队赢取奖牌的几率也会随之上升,全队人员数量未变,但是赢得奖牌的几率上升了。经过这番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这对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讲,这种能够激发积极性的教学语言,十分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教学语言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化学原理。

二、合理幽默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艺术并不代表随便调侃,乱开玩笑。不合理的幽默、不恰当的比喻,会引起学生的认知误解。同时要避免为了幽默而幽默,无聊庸俗、牵强附会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找不到合适的比喻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指出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的差别。比如上文所讲的跳高运动,我们可以假设运动员是一流水准的,否则部分爱钻牛角尖的学生就会诘问,这些运动员去不去都是一样的,他们的水平根本与奖牌无缘,而最终全都是无效碰撞。当然了,课堂上很少会遇到这样学生,因此教师要明白比喻的目的和重点在哪里。要是让学生产生认知误解,那么教学就显得很失败了。当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要适当采取分层教学,既不要刻舟求剑,也不要画蛇添足。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合理幽默、恰当比喻,并非一件易事,首先,需要教师对幽默和比喻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熟练把握,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知识储备,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肢体表达能力等等。此外,教师还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备课时要综合考虑,知己知彼。只有如此,教学语言才能逻辑紧密、浅显易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进行“核外电子运动”的教学讲解时,我这样讲到:其实你们就是电子,学校操场就是原子核,而那一圈圈的跑道便是电子层,能跑的在外圈远离中心的跑道上跑,而不能跑的则在内圈贴近中心的跑道上跑,要不你们出去试一试?看看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学生在充分理解核外电子运动规律后,都开心地笑了。

三、节奏感鲜明的教学语言

我们都知道,人身处于行进的汽车中非常容易睡着。生物学观点认为,单调的声音对大脑兴奋有抑制作用。通常有两种风格的教师,一种是讲课声音非常低,软绵绵的毫无力气。另一种是讲课声音非常高,放开喉咙讲。而这两种教师在语调方面都呈直线型,毫无曲折变化,非常单调。初中化学课往往被安排在下午的时候居多,本来就是学生最容易瞌睡的时间段,若教师再不重视语调的变化,就很容易让学生开小差,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语调的节奏变化。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时,最好采用商量的口吻;在知识重难点讲解时,要加重语气,放慢语调;在纠正学习错误时,就要慷慨激昂,引起学生的注意;当遇到学生注意力分散,听课质量不高的现象时,在讲解过程中要出现停顿。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节奏鲜明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此要加以重视。

总之,语言艺术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但语言表达形式必须新颖、有创意、有时代感,才能充分发挥为教学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宇钱.浅谈化学教学艺术[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1).

[2]卞茂华.浅谈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1(03).

[3]赵培龙.善用教学语言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05).

[4]陆宏亮,陈赣,胡凌.“言之有文”与“言之有魂”[J].中学语文教学,2011(08).

体育教师教学中语言暴力调查与分析 篇7

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国家陆续出台了《教师法》、《教育法》等相关法规 ,明确规定 :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任何暴力行为,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语言暴力等。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关注度不断升温, 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性侵犯等暴力行为基本消失;但语言暴力在体育教师的思想意识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对于他们使用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人们还没有认识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无锡市北塘区中、小学学校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我通过知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 为论文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查看了《教师法》、《教育法》等相关文件。

2.2.2问卷调查法

对无锡市北塘区中、小学学校2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68份,回收率84.0%。

2.2.3数理统计发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2.4逻辑分析法

运用比较、归纳、逻辑推理等方法对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的情况

分析调查数据发现: 体育教师对小学生使用语言暴力要比对初中学生多,因为随着学生慢慢长大,知识逐渐增长,维权理念也有所提高,所以教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初中学生使用语言暴力行为也在逐渐减少。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经常受到体育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的占到25%, 而初中生只占到9%;偶尔受到体育教师语言暴力行为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占到23%、17%; 从未受到体育教师语言暴力行为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占到52%、74%。分析以上数据发现: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行为主要集中在小学, 原因是小学生维权理念薄弱,监管比较松懈,导致体育教师行为放纵。

3.2体育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学生的反应和感受

调查数据发现:小学生、初中生可以接受老师的语言暴力的分别占到35%、15%;而小学生、初中生无法接受老师的语言暴力的分别占到:44%、60%;小学生、初中生感觉无所谓的分别占到21%、25%;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都有近两成的学生对老师的语言暴力感觉无所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访谈中发现这一部分学生认为从小学到初中老师的语言总是带着讽刺、嘲笑,都已经习惯了,所以感觉无所谓。小学生和初中生都有大概一半的学生接受不了体育老师对他们使用语言暴力,因为他们普遍认为语言暴力对他们心理的伤害远远大于体罚对他们身体的伤害,就因为体育老师的语言暴力,导致他们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和勇气。

3.3体育教师的语言暴力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情况

统计数据发现:68%的初中生和30%的小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暴力给他们造成了很大心理伤害,后果非常严重。原因是小学生和初中生普遍认为因为教师的语言暴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失去积极态度, 出现任何问题都消极对待,因为总感觉老师说了自己不行就不敢尝试,没有一点信心和勇气, 所以老师的语言暴力对自己的心理伤害比较大。还有32%的初中生和70%的小学生认为没有伤害,这又是什么原因? 走访发现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语言暴力感觉没有伤害, 特别是小学生, 原因是体育老师说的话基本不听,所以他说什么都不在乎。

3.4体育教师的语言暴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调查数据发现:89%的初中生认为体育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而会出现消极作用。走访发现:初中生普遍反映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使用语言暴力行为是非常不文明的现象, 严重违背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我们坚决反对;体育教师本来应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为我们学习的标兵, 但是教师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我们学习体育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甚至对我们的心灵造成很大的创伤。但是有22%的小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暴力在体育教学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走访发现:小学生认为一部分学生不听话喜欢调皮捣蛋, 如果老师不吵不骂这部分学生就不会听老师的话安静下来, 听老师讲课和自己学习, 所以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学中使用语言暴力有积极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在小学比较严重, 大概一半小学生、初中生都无法接受老师的语言暴力, 他们认为是不文明的;68%的初中生和30%的小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暴力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伤害;89%的初中生认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使用语言暴力不能起到积极作用, 而有22%的小学生认为语言暴力在体育教学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2建议

4.2.1提高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讲座、培训使体育教师明白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比较大,促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减少语言暴力。

4.2.2教育行政部门将这项任务作为对学校检查的常规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随时进行调查,发现有教师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年终考核进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学校教务部门严格要求体育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明文规定如有违犯,年度考核则进行一票否决。

4.2.3 学校每年要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 养 方 面 的 相 关 培训,让老师懂得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

4.2.4不断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和适当调 整工资待遇,做到体育教师和其他老师同工同酬,减轻体育老师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使体育教师能轻松愉快地工作, 每天都有好心情,不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避免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

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问题与对策 篇8

一、幼儿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一) 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基础

托尔斯泰曾提出: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兴趣。兴趣是以主观意识为指导, 激发的从事学习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 是基于学习对象某种积极心理特征所引发的。针对幼儿, 其智力和兴趣发展尚不完全, 因此, 教师的语言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基础条件。可见,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关系着幼儿学习兴趣的形成,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 是搭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保障

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是搭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而语言表达能力是师生建立融洽关系的保障。幼儿教师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 且蕴含一定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避免幼儿对教师产生陌生感与恐惧心理, 愿意靠近老师, 并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且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 促使幼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由此可见, 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存在必然联系, 而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是推动幼儿发展的可靠手段。

(三) 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幼儿教育以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发展期的幼儿为主体, 从而对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通过具有亲和力的语言表达技巧, 促使幼儿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在幼儿教学过程中, 若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富含趣味性、启发性和感染力, 有助于增加幼儿学习兴趣, 达到提高幼儿学习效果的目的。因为, 只有幼儿兴趣得以激发, 或者说幼儿被教师的语言所感染和鼓舞, 进而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幼儿学习效果则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二、幼儿教师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

(一) 模糊不清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 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模糊不清是导致幼儿学习效果不佳的关键因素之一。若幼儿教师语言表达模糊, 致使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听得也十分模糊, 导致幼儿难以正确、全面理解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目前, 句尾字音弱化现象在各地区幼儿课堂教学中频频发生, 即使弱化音量并未出现过小的问题, 但幼儿已经适应原本的音量, 致使幼儿对弱化音听得不够清楚。另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部分幼儿教师声音过于浑浊厚重, 易导致幼儿无法听清教授内容, 严重影响幼儿的学习效率。

(二) 重复啰嗦

在授课过程中, 幼儿教师语言重复啰嗦现象频频发生。一方面, 诸多情况下, 幼儿教师担心幼儿跟不上自己讲课的节奏和进度, 重复讲解同一内容。另一方面, 部分幼儿教师因过于慌乱和紧张, 句子与句子间无法有效衔接, 导致学生难以正确理解该部分内容, 迫使幼儿教师重复讲解该部分知识点。

(三) 发音不准

普通话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应用普通话授课是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 针对诸多幼儿园, 均明确提出普通话教学需求。但是, 在地方语言、口语语调和语汇组合等因素影响下, 诸多幼儿教师普遍存在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问题, 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时, 幼儿教师与幼儿使用的方言若存在差异, 且幼儿教师普通话中夹杂着方言腔调, 致使幼儿教师所表达的教学内容缺乏清晰度, 导致幼儿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阻碍幼儿正确发音。

(四) 语速失调

针对幼儿教师, 语速失调仍属于授课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幼儿教师由于自身语速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 以自身习惯为出发点, 随意更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速。然而, 在授课过程中, 幼儿教师语速若较快, 幼儿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 语速若过慢, 致使幼儿常表现出溜号等状态。

三、表达不当的原因

(一) 教学语言专业情感不强

教学语言专业情感是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若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缺乏正视, 致使其专业情感不强, 对幼儿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 导致教学语言表达情感性未达到标准, 幼儿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爱, 使得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 缺乏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迫使幼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 教学语言理解存在偏差

目前, 教学语言理解偏差现象普遍存在幼儿教师中, 授课过程中, 幼儿教师认为语言表达只需生动、夸张即可, 就好比电视动画片中的主持人一样, 幼儿即会关注教师讲解的内容, 此现象即是幼儿教师对教学语言理解存在的偏差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应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保证语言表达能够为幼儿理解, 且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启发性, 为幼儿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而非单纯的表演和夸张的肢体动作。

(三) 语言表达能力不高

语言表达能力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 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其中, 影响语言表达能力强弱的因素, 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先天条件, 先天条件是个人无法决定的和更改的。同时, 由于先天条件存在区别, 部分幼儿教师先天条件好, 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而仍存在部分幼儿教师因先天条件差, 语言表达能力不高。另一方面, 后天环境因素。若后天环境和训练存在不同, 亦会部分导致幼儿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高, 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 强化专业情感的培养

专业情感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 换言之, 即幼儿教师需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且热爱幼儿, 促使语言表达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一旦幼儿教师存在专业情感缺乏现象, 不管教学设计多有趣、多丰富、多全面, 都无法体现真诚和爱, 使得所表达出的语言更多体现的是生硬晦涩。基于此, 强化幼儿教师专业情感的培养, 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幼儿园应通过讲座、教育等方式, 迫使幼儿教师建立较强的专业情感, 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课堂教学和幼儿, 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 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观摩活动

教学观摩活动不仅是评价别人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 而且是提升自我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观摩活动, 幼儿教师间可达到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效果。幼儿教师在听其他教师授课时, 将其他教师的语言表达与自己的语言表达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别人的优点, 看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取长补短, 促使自我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为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 提升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授课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要求, 鉴于此, 幼儿教师应以《国家普通话测试标准》为指导, 严格规范自身语言表达, 提高自我普通话水平。与此同时, 在日常授课中, 幼儿教师应坚持抑扬顿挫的基本原则, 确保口语表达字正腔圆, 语速保持适中即可, 避免对幼儿语言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另外,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 幼儿教师应尽可能保证流畅性和准确性, 防止出现严重错误现象。

(四) 合理利用中音教学模式

合理利用中音教学模式,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幼儿学习效率。基于中音教学模式下, 在授课过程中, 幼儿教师与幼儿处于平等地位, 对教师讲解的内容, 幼儿不会感到刺耳或不适, 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 以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为指导, 幼儿教师将口语表达拟人化, 增加语言表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强化幼儿与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 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五、讨论

综上所述,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 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幼儿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目前, 由于多方面因素, 导致幼儿教师语言表达存在模糊不清、重复啰嗦、发音不准和语速失调等问题, 严重影响幼儿教学质量。鉴于此, 为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在强化专业情感培养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教师主动参与教学观摩活动, 提高普通话水平, 科学应用中音教学模式, 促使幼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为幼儿后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芳芳.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014.

[2]袁冰楠.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问题与对策[J].早期教育 (教科研版) , 2015, Z1:60-62.

[3]张宏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早期教育 (教科研版) , 2012, 10:47-49.

[4]逄红晶.幼儿教师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 (下旬) , 2015, 02:62-63.

[5]祁盛楠.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李晓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提问的观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教师语言与课堂教学 篇9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这一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它有着来自韵律的流动美。而音乐教师作为美的课堂的组织者也需要有美的语言来为课堂增添魅力。美的音乐可以表达美的语言,而美的音乐也需要美的语言的诠释与润泽。但究竟如何在音乐课上恰当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也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关注的问题。

1 音乐教师的文学语言艺术

1.1 课堂语言的文学色彩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语言虽然不是其主要内容,但如果能将其运用的准确、有序势必会给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能够正确的标度出其作品的创作目的。音乐作品是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并不是与生就有的,就更别说让学生依据艺术的规律去创作音乐作品了。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文学语言,而且教师的言语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辟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1.2 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

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塑造的人物性格、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来表现。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也要与塑造手法相一致,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使语言氛围与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1.3 课堂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在教学过程,音乐教师的语言还要有节奏感与韵律感。正如前面所述,音乐塑造艺术形象时时通过旋律与节奏等方式实现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课堂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起着重要的作用。节奏感与韵律感把握得好、应用得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

2 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美

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美的文学语言,而且还要将形体语言做到其如其分,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合适的肢体动作和丰富多样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能使音乐课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1 肢体动作语言

音乐教师的肢体动作是不可或缺的。明显的肢体动作语言就是在合唱时的指挥。另外,音乐教师在教学生唱歌或者让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都不能避免使用一些身体动作来表达教师对歌曲或作品的感受,也能够让学生深层次的去理解歌曲或作品。假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说说,而没有肢体动作,则这样的音乐课就会显得没有生机,也丧失了音乐课自身应有的特征。

2.2 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就是学会用眼神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深刻理解到某一部作品的时候,想要把此作品的音乐情感良好的传达给学生的话,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其眼神中将这些音乐情绪流露出。在音乐响起的同时,教师或者欢喜、激昂或者忧郁、悲愤,通过教师的这些眼神,学生也能够对作品有一个和初步的了解。不及如此,教师的眼神在掌握课堂氛围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提醒学生好好听课,而且还可以维持学生的心情,确保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气氛。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眼神。

2.3 口型与面部表情

在形体语言中口型与面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有人曾经说过,音乐教师应像一名演员,要用自己的精深技艺去牢固的吸引住学生。在表演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口型与面部表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歌唱的力度和速度等作对比时,假如使用有声的语言,就可能破坏了歌声的美,用无声的口型去提示学生却是一个好的方法。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教师若时时加以解说,有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准备的解说投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了。

3 音乐教师语言的简洁简练美

语言是重要的,但音乐课毕竟不是语文课。要真正体现音乐课的价值,就必须在音乐课上充分展示音乐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教师不要把语言的重心放到描述音乐的内容和形象上,更不可用语言代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处在现实和幻想交织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由于思维的发展、感情的丰富,他们不仅善于联想,更喜欢想象,喜欢沉醉于语言无法描述的音乐艺术的情感世界之中。所以,过多的语言往往会干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或欣赏,更易抹杀学生独特的艺术想象,喧宾夺主,从而削弱了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有鉴于此,音乐教师要切实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或演唱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对音乐作品从自己的情感体验中加以自由想象,把欢乐和忧愁融入对音乐的想象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力求做到教学语言简洁、明确、出现的时间恰到好处。

总之,一名优秀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每位教师都应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音乐教师除了重视音乐教学法研究外,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在每节课中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美育的目的,使自己成为一位称职的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美的使者。

摘要:音乐教师作为美的课堂的组织者需要有美的语言来为课堂增添魅力。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除这些,还要有美的文学语言,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注重语言简练、美。

关键词:音乐教师,语言艺术,形体语言,语言简练,美

参考文献

[1]悠然.让学生在曲、情、技、趣中感受音乐[J].音乐周报,2000-09-29.

教师语言与课堂教学 篇10

一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界定及其特点

1.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内涵

在对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进行界定之前, 首先需要明晰“评价”的界定。从本质上说,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 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因此, 可以把课堂评价语言理解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选择准确的语言内容, 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 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恰当评价, 它包括有声评价语言 (口头语) 和无声评价语言 (体态语) 两种方式。

2.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特点

第一,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具有准确性特点。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准确得体,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以自然、真诚、恰当的语言, 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 看到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成绩或存在的问题。

第二,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具有幽默性特点。幽默的语言是口语交际的润滑剂。富有幽默感的评价语言既能使教师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 还能营造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 也更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因而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常常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这就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保障。

第三,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具有机智性特点。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 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由于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始料不及的情况对教师来说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 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快速采取措施, 巧妙应对, 使课堂充满生机, 活力无限。

二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误区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课堂, 应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课堂上, 教师以学生主体为出发点,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积极评价。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足, 在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过程中容易走进一些误区。

1. 评价语言贫乏、单调

新课程要求对学生多进行激励性评价, 于是教师一味地拔高学生, 忽视了评价的客观性, 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课堂上的表扬之声不断, 夸奖学生“真棒”“真聪明”, 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棒在哪里。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批评、否定的少, 夸奖、肯定的多, 且总是重复使用“很好”“真不错”“好极了”等评价, 不仅语言单调, 而且没有程度上的区别和量上的轻重变化。

2. 评价语言含糊、失误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有些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提前预设到的。这时, 教师不能随即作出判断, 常会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 然后含糊地问一句:“懂了吗?”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就不了了之了。当有学生回答得不太准确时, 教师一般都置之不理, 直接喊另一个学生回答, 通过对后者的肯定来回避对前者的直接评价。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少评价甚至是不评价, 既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但是, 反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的发展水平, 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这种评价语言的反思。

3. 评价语言随意、失真

评价语言的随意性已成为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一大公害。尽管现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本, 但由于家长对子女的高要求, 使得教师运用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语言时显得有心无力。面对各种外界压力, 少数教师两眼只盯住学生的缺点、问题不放, 而忽略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旦发现问题便不留一点情面地批评指责, 甚至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 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自尊心,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意识。有的教师则不认真了解事情的真相, 偏听偏信, 导致口头评价失真, 伤害了学生。

三教师正确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实施策略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 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带有主观感情色彩。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过程中, 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 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评价能力较低, 易受教师评价的影响, 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准确、得体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教师要控制评价频率还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倾向。对学生频频进行夸奖这样不切实际的评价没有说服力, 不能达到引导、鼓励、认可的效果。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准确得体, 才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评价亲切、可信、不虚假, 从而备受鼓舞。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 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 保护了学生的心灵, 尤其是消除了后进生内心的自卑感, 让他们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2. 评价语言要生动、有针对性

生动独特的评价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为有效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当学生的回答出现矛盾时, 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 就可以避免了学生的尴尬, 维护了他们的自尊, 又纠正了学习中的错误。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时, 不能因为学生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而恼羞成怒, 责骂学生愚笨等, 而应是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所错之处, 并用与学习内容相符的口吻进行关联性评价。生动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语言增加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气氛, 使学生心情轻松愉悦、虚心接受批评,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领略到了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 唤醒学生心中的联想。

3. 评价语言要真诚, 不流于形式

教师要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多种形式 (如家访、与学生多交流以及自己的细心观察) 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 适时创设情境, 以亲切而热情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这样的情感式语言评价才能以情打动学生, 获得学生认可。同时还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信任是师生情感产生共鸣的前提, 只有相互信任的师生情感才能使学生“信其师, 听其道”,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 具有强烈的主体性, 应当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 注意仔细观察学生的反馈信息, 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出真诚得体, 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语言, 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自由主动地学习知识和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涵平.教师言语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1]陈涵平.教师言语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2]杨爱军.课堂评价要做到“五要”[J].小学教学研究, 2005 (6) [2]杨爱军.课堂评价要做到“五要”[J].小学教学研究, 2005 (6)

[3]仇汗江.从名师教学反思教学评价语言[J].江苏教育, 2004 (8) [3]仇汗江.从名师教学反思教学评价语言[J].江苏教育, 2004 (8)

[4]徐国英.令人担忧的课堂评价[J].小学教学研究, 2005 (4) [4]徐国英.令人担忧的课堂评价[J].小学教学研究, 2005 (4)

上一篇:电力政工人员下一篇:广西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