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思维的引导

2024-09-03

幼儿健康思维的引导(精选三篇)

幼儿健康思维的引导 篇1

一幼儿不健康心理的几种类型

根据相关的研究能够总结出当前我国幼儿的不健康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小儿多动症;二是社会行为问题, 类似动不动就随着自己的性子发脾气、和小朋友打架或争吵、喜欢说谎、容易形成嫉妒心理、沉浸于恶作剧的方式中、不能够与其他小伙伴友好共处以及表现出较强的破坏行为等方面;三是性格及情绪表达问题, 这主要包含了性格上的随性、自私、固执、娇气等, 同时较为慵懒、对很多事情的敏感程度太大以及喜欢沉浸在各种幻想过程中;四是神经功能方面的障碍, 这其中包括排泄机能不畅、言语沟通不畅、睡眠不好、养成较强的强迫习惯以及神经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等方面;五是不良习惯, 这主要包括了喜欢吮吸自己的手指、咬指甲、玩弄自己的衣裤以及对自己的私密处强迫性地进行玩弄等;六是学习上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注意力很容易处于分散的状态、整体的反应速度较慢等。以上种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表现不单单会给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以及良好品行的塑造形成相当消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还会给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效果。

二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原因

1. 问题家庭给孩子形成严重心理问题

通常我们所说的问题家庭是与和谐家庭进行比较而言的, 其在具体的家庭关系处理上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和谐要素。一般来说主要存在下面两种情况:第一, 家庭整体生活氛围不和谐, 父母之间的关系总处于紧张的状态。根据针对我国家庭进行的相关专业调查研究发现:每一周发生两次以上纠纷情况的, 30岁以下的比重达到了52%, 30~45岁的比例达到了34%, 45~60岁的比重为21%, 而超过60岁的比重达到了16%。在这种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大部分孩子都不得不面临成为自己父母的出气对象。第二, 由于自己的父母角色不完整, 如父母的离异, 将自己的孩子看作皮球一样随意地踢来踢去, 或是自己的父母有一方过世得比较早, 从而整体上家庭经济状态陷入困局, 从早到晚都只能为日常的生活起居忙碌和奔波, 基本没有额外的时间去照看自己的孩子。在如此家庭条件中生活的孩子普遍无法形成足够的安全感, 有极大可能会养成如烦躁、自卑、孤僻甚至仇视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严重的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

2. 父母光顾事业, 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严重匮乏

伴随着当前整体生活节奏的逐步提高, 我们生活中充斥着越来越强的竞争意识与氛围, 尤其是在较为发达的城市, 由于父母在工作方面所承受的压力较大, 其通常会为了自己的事业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保姆去照看, 当工作一整天回到家, 基本上也没有额外的精力尽可能地和孩子去进行交流, 久而久之便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直接造成一道牢固的墙壁, 充斥着陌生与距离感, 进而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形成不愿和别人进行接触的习惯与自我封闭的环境。相关专业心理学家认为:假设家长长时间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较为冷淡, 那相当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焦虑或反抗的情绪。

3. 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

现今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就领先同龄人一大步, 目前补习班及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在幼儿中生长出来, 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让幼儿从小便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同时家长均十分注重幼儿的物质条件, 却往往没能够重视起他们的精神世界, 自己平日里不断地省吃俭用来尽可能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需求, 却没能给孩子最为迫切需要的日常关心、爱与长时间的陪伴。某部分家长一直都对棍棒下出孝子深信不疑, 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相当严厉和苛刻, 没给孩子足够的宽容度。而有些家长更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 一碰到问题就对孩子一顿斥责或打骂, 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在对事情还没完全弄清楚之前就从内心深处形成抵触情绪, 进而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张。

4. 独生、独门独户, 缺乏玩耍伙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孩子们的生活范围, 与同龄人的交往减少。要么与父母、祖父母做伴, 要么独处一室。心理学家做过实验, 结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 多少是拘谨的, 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 而一旦与同龄或基本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 他们那种高兴劲头是成人难以理解的。而孩子长期独处, 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 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三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策略

1. 尽可能和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相当多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为核心的因素其实是孤单, 所以每一个家长都需要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更频繁的沟通与交流, 并且尽最大可能去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和其他人进行更多的接触。与此同时家长可以定期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密、贴切的说话与聊天, 让孩子把自己内心所有的想法都诉说出来, 就算他们表达的想法在家长眼里相当的幼稚可笑, 家长也绝不可以表露出不耐烦或者不屑的状态。而当孩子在将自己的烦恼跟家长倾诉的时候, 家长要不断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讨论, 和孩子一起找到处理的途径。同时, 家长也应该尽可能给自己孩子创造出更多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和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类似适当地减少上学和放学的接送频率, 让他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获得足够聊天、诉说各自秘密的时间, 还可以在周末或假期开展小型的联谊活动, 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和自己孩子一起度过一段愉快幸福的时光, 幼儿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了解和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方式, 不断加强自身的交际水平, 从而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最大程度地降低心理上的问题。

2. 格外注重教育的途径

幼儿的心理依然是处在发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其整体人生观、世界观还处在萌芽的阶段, 同时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 不能够以一个成熟科学的方式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 甚至还会暴露出一定的恐惧感, 从而心理表现得较为脆弱。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教育的方式, 绝不可以通过简单粗暴的途径去处理孩子的事情, 类似利用较为尖酸刻薄的言语对孩子进行无底线的讽刺、训斥或者体罚打骂等, 这样不合理的行为相当容易致使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发生, 比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破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破裂、孩子整体的精神面貌较为低迷、沉郁等。所以, 家长需要通过更加心平气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 同时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的情绪处于更加愉悦的状态, 才可以真正让孩子有一个更加积极、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去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 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具体生活的环境条件对孩子整体的心理健康发育所形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一个充满着温馨和谐氛围的家庭环境能够切实使孩子获得更加强烈的安全感, 从而有效推动孩子在心智方面更进一步的发展。类似父母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整体家庭氛围充满温暖等, 幼儿本身所具备的模仿与学习能力相当强, 如果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那么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如何与其他人进行和谐相处, 包括去爱护和体贴他人, 整体表现出来的个性发展饱满且正面, 这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 家长在实际的家庭生活过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对孩子进行充满着爱的教育, 切实培养其去爱别人的能力和自身应有的责任感。

4. 和学校进行充足的交流

假设幼儿已经到了该进学校学习的年龄, 家长应该尽快把孩子送到相应的幼儿园去学习。在校园的氛围中幼儿能够获得更多和不同小朋友及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去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水平。可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小朋友所养成的不好习惯也相当容易得到传播, 所以家长需要定期和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联系和交流, 进而在各个方面去把控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 同时和学校一起对孩子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 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本文只是对普遍性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阐述, 家长在具体生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去吸收相关的理论知识, 更加细心和全面地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 真正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 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让其养成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 促进自身全方位的成长。

四结语

大量事实证明, 家庭教育将影响人的一生。充分发挥家庭的社会教化功能, 当好第一位社会教育执行者和第一位老师是望子成龙的最佳举措。愿天下所有家长都能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 让家庭真正成为孩子的心灵护航舰, 让孩子能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上得到双赢。

参考文献

[1]刘艳.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J].学前教育研究, 2015 (3)

[2]赵军海.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25)

[3]曹新茹、李梅.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4)

[4]吴昊.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J].才智, 2015 (25)

[5]李越.家庭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成功 (教育) , 2013 (22)

[6]王丽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 2012 (16)

[7]袁韦霞.研究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J].成功 (教育) , 2012 (18)

[8]刘晶.亲子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9]李槐青.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7)

幼儿健康思维的引导 篇2

关键词:父爱;家庭教育;亲子阅读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虽然此话并不尽然,但是父亲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在家庭教育中,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关于孩子的教育父亲往往是缺席的。调查发现,缺乏父亲教育的孩子会显出懦弱、胆小、敏感等特征,性格和心理发展不完善。那么,如何让父亲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呢?

一、父爱的唤醒

父亲教育缺失所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为了让父亲更积极地投入到幼儿的教育中,我开展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教育指导活动,以唤醒他们的父爱。

1.座谈会

在学期初,我召开以“父爱教育”为专题的座谈,向爸爸们介绍父爱教育的重要性,罗列父亲教育缺失带来的弊端,与爸爸们分享网站上的实例,相互探讨、传授教育经验。让他们明白:孩子的教育要有父母均衡的关心与爱,唤醒他们的“父爱教育”意识。

2.家长QQ群

在学期初,我设立了“爸爸QQ群”,让爸爸们交流育儿心得,讨论日常教育碰到的难题以及相互推荐有关教育的书籍等等。“爸爸QQ群”的成立,为父亲间、父子之间、家园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地开展父爱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一对一指导沟通

为了指导更细致、更到位,我针对个别案例通过家庭访问、电话访问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沟通。让父亲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使父亲变得有耐心。

通过以上这些沟通手段,使爸爸们懂得了关注幼儿,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增加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几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以家庭教育为主线,优化父亲对孩子的教育

1.相处时光

父子之间的感情需要多相处才会增加,父亲应多和孩子进行互动,平常应多拥抱、抚摸孩子,让孩子体验到父爱的温暖;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讲故事,鼓励孩子在园的进步,做亲子游戏等,加深父子之间的信赖;父亲还要自身端正,为孩子做出表率。通过持续有效的亲子互动活动,达到身教重于言教的目的,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教环境。

2.健康锻炼

父亲是勇敢、坚强等性格的主要塑造者,父亲能创造锻炼的机会,提供发展体能的平台。父亲应多和孩子一起游戏,并渗透体能锻炼的技巧性。因此,教师应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或散步,坚持让幼儿自己走路;多出去户外锻炼,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勇敢坚强;诱发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使孩子敢于面对陌生环境。

3.妈妈的配合

在呼唤父爱教育回归的同时,还需要妈妈的配合,建议妈妈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要过多地包办和替代。在交往方面应创造更多的自主空间,而在生活自理方面也应该放手一些,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以幼儿园活动为契机,激发父亲对孩子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为了让父亲融入幼儿教育,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我利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灵活地为“父亲教育”创造多种契机。

1.家长助教

安排家长助教周,让父亲参与我们的教学。如,《爱牙周》请牙科爸爸为孩子们上一堂关于保护牙齿的活动;每周邀请爸爸们轮流为小朋友上一次体育课;《安全标志》活动中,请消防员爸爸为孩子们讲解安全小知识、安全标志,参观消防局、安全演习,孩子们学以致用,完成得非常出色。一堂堂生动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爸爸博大和有趣的形象。

2.运动会助阵

在运动会的活动中,由父亲来担任裁判员、监督员,专设必须由父亲参加的项目,让父子间有更好的配合,培养父子之间的默契和情感。

3.节日互动分享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邀请爸爸制作礼物为妈妈庆祝节日,体会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感,体会妈妈们对家庭、孩子付出的艰辛,使爸爸们变得对家庭更有责任感。

4.其他活动的参与

积极邀请父亲参与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植树节、采摘等各类活动,让父亲参与孩子的教育,关注教育、学会教育。

四、以亲子阅读为载体,渗透父亲对孩子的教育

我注重发挥绘本的功能,组织爸爸开展亲子阅读沙龙活动,共同谈论家庭中如何开展亲子阅读;在家教宣传栏中向家长推荐关于爸爸的绘本故事,如,《我爸爸》《给爸爸的吻》《和爸爸一起去散步》等,让孩子感受爸爸所蕴含的机智和风趣,从而更加爱爸爸,不仅增加父子间的情感,更激发父亲的责任感。

音乐家贝多芬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更神圣的职责。”所以,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承诺不缺席,学会正确地表达父爱,多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孩子得到父母最适当的教养,共同创造孩子的幸福童年!

参考文献:

康长运.不同类型阅读文本对家长指导方式及儿童理解的影响[M].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2001.

幼儿健康思维的引导 篇3

一、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让幼儿爱上阅读

真正所谓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 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有了兴趣才有学习动机, 才有进一步学习的行为, 进而在学习中变现出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 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如:绘本《笋娃娃》的文字优美, 韵律感强:“沙沙沙, 沙沙沙, 竹林里, 谁说话?春娃娃, 来山洼, 窜出一群笋娃娃。”在教师的吟唱下幼儿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笋娃娃》。春笋是漳浦的特产之一, 幼儿很熟悉, 因此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在幼儿对绘本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剪纸创作, 并让幼儿将剪好的笋贴到纸板上, 制作春笋背景图。之后, 教师引导幼儿续编诗歌:“春天来了, 又有谁在说话呢?你们想一想, 请把说话的动植物剪贴在背景图上, 再创编出好听的儿歌。”在教师的引导下, 幼儿很快就想到了其他许多动植物, 如小蜜蜂、小蝌蚪、蝴蝶、花儿、小草等。教师指导幼儿剪出这些动植物来, 并创编出:“沙沙沙, 沙沙沙, 花园里, 谁说话?春娃娃, 来花园, 窜出一群小蜜蜂……”幼儿一边吟唱, 一边剪纸, 在绘本阅读和剪纸的互动上, 发展语言能力, 提高剪纸技能, 享受艺术创作带来的愉悦体验, 增加对阅读的兴趣。

二、确立幼儿的主导地位, 引导幼儿自由阅读

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都应该是互动行为的主导者, 和行为反馈的传递者。教师应该将幼儿看成自己的朋友对待, 尊重和爱护他们, 树立他们在互动中的主导地位, 深入到幼儿内心深处, 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和要求, 认真倾听幼儿内心小小的愿望, 让幼儿们畅所欲言, 自由阅读, 参与自己喜爱的游戏活动, 表达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例如, 幼儿在学习完该学的内容后, 组织孩子们聚在一起做朗诵阅读的游戏, 如“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可以组织孩子们在一起, 让小朋友们扮演小红帽、大灰狼、外婆, 以游戏的形式将故事阅读出来, 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重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进而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

三、创设阅读环境,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 营造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视觉氛围。

剪纸是漳浦特有的艺术瑰宝, 多年来幼儿园传承并挖掘着这一民间文化特色,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幼儿园省级课题《中班绘本阅读与剪纸的整合研究》背景下, 本年段课题班的小朋友通过阅读与剪纸的整合, 自制了许多阅读剪纸图书。因此, 将幼儿自制的阅读树布置在廊道、阅读区, 幼儿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进阅读, 常驻足观看, 并由此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并激发自己阅读与创造的欲望。

2. 营造宽松、良好的人文阅读氛围。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组成, 不只是一个环境、地点或一本书。人, 才是引导幼儿学习, “与书对话”的关键。阅读行为产生最重要的环境是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是绘本阅读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教师经常为幼儿选择经典的绘本, 并和他们共同阅读。评选故事大王, 利用故事大王调动同班共读绘本, 并结对子, 讲述等模式, 慢慢地孩子们都喜欢上了阅读。同时为幼儿创设故事表演舞台与幼儿的场所、道具。通过表演、游戏合作与交流, 使幼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是促进幼儿健康的前提和保障。

四、有效的指导策略, 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

艺术创作运动绘本的情感支持剪纸活动挖掘绘本的情感价值和教育价值, 为剪纸活动提供情感和思想的沃土。在教学绘本上, 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意义和艺术价值。如, 绘本《桃花瓣儿》, 它很符合幼儿情感与审美的特点, 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感受到:粉红色的桃花, 真美啊!桃花瓣飘落了下来, 许多动物捡到了粉红色的桃花瓣, 蚂蚁捡到了一片, 给自己搭了一个粉红色的凉棚, 小甲虫捡到了一片, 给自己做了一条粉红色的小船, 小兔捡到了许多的桃花瓣, 做成了花环送给它的好朋友……教师在讲述绘本时, 可以提问幼儿:“假如你是一只小动物, 捡到花瓣后要把花瓣做成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 幼儿或分小组, 或独立完成, 创作出不同的故事内容……因为故事本身具有美的价值, 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感价值, 因此幼儿在美的熏陶、美的情感中, 充分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起跑线, 是一个人智力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的阅读培养, 是一个人一生阅读的关键所在, 因此, 教师一定要发挥最大的潜能, 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引导幼儿快乐阅读,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调查保障下一篇:频谱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