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律师制度

2024-07-26

军队律师制度(精选十篇)

军队律师制度 篇1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1)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 1956 年, 《律师收费试行办法》之中提到法律援助, 但还未形成一个制度。1979 年, 全国人大五届二次通过的《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律工作者暂行条例》《律师收费试行办法》等, 规定了一些法律援助的相关内容。1994 年, 司法部第一次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 “广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成立是我国实现法律援助制度的一大标志。1996年,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及《律师法》出台, 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军队法律援助制度的出现则相对更晚, 2003 年司法部、总政治部《关于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和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军事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军队法律援助制度的初步建立, 为保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2014 年6 月, 《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强调, 重点要做好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2014 年9 月, 《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出台, 对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做出了具体规范。

军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需要特别的法律援助制度来救济。目前, 官兵的涉法纠纷越来越多, 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则会造成官兵心理不安, 不利于稳定军心, 甚至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由于军队任务的特殊性, 军人较难实现依法维权。相当一部分军人很难出庭诉讼, 有的在舰艇出海、前线轮战、作战值班、外出执行任务;有的军人长年驻守在高山、海岛或者人迹罕至的哨所、阵地。这些情况下, 军人当事人都无法正常应诉, 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军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为保护军人合法权益, 军队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法。然而, 法律援助制度在军中如何开展还没有一个完备的方案, 这不利于党在新形势下实现强军目标。由此可见, 完善军队法律援助制度势在必行。

二、完善军队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

(一) 依法治军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 紧紧围绕挡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我国古代便明白法则运用的好处,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 “与父老约, 法三章耳;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 (2) 刘邦约法三章, 纪律严明, 犯者按律处之, 树立“令”之权威性, 令百姓信服, 遂有之后“百姓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之情形。

从依法治军的大局出发, 法律援助制度是提高我军法治意识, 维护我军合法权益的最佳选择。法律的权威性可增强官兵对法律的信仰, 提高官兵法治素养, 有利于我军实现依法治军。军队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解决官兵涉法纠纷,

(二) 提高部队战斗力, 实现强军目标

《意见》指出, 做好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 事关广大官兵切身利益, 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 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对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 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具有重要作用。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的唯一标准, 军队开展法律援助也是为提高战斗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不是决定的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3)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告诉我们战斗力关键在于人,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更好地提高战斗力。广大官兵是我军战斗力的主体, 若官兵的利益受到侵害, 则很可能影响其安心服役。目前, 官兵的涉法纠纷越来越多, 若不能有效解决, 则会造成官兵心理不安, 导致消极情绪滋生, 不利于军营和谐稳定。

(三) 法制教育宣传

《意见》对提高官兵法治意识, 普及法律知识也分别做了具体要求。法制宣传属于法律服务的其中一项, 官兵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军营, 且要执行军事任务, 并且部分官兵缺乏法律常识。因此, 遇到涉法纠纷时, 官兵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笔者认为, 与其在官兵出现法律纠纷时进行法律帮助, 不如在平时工作中就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 培养官兵法律思维, 提高官兵法律素养。让官兵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战斗力才能得到更好地提高。

三、完善军队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设想

(一) 培养军队律师

《意见》指出, 目前军队律师人员较少, 难以满足军人军属法律援助需求。军队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军队律师执业证书, 为军队提供法律服务的军内执业人员。 (4) 军队法律援助工作主要由军队律师承担, 可见军队律师数量及质量将影响我军的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因此, 我们要把军队律师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2010 年9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意见》, 军委领导也对加强军队律师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要求, 加强和改进军队律师工作。近年来, 部队和官兵的法律服务需求越来越多, 军队律师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广, 加大力度培养军队律师, 也是新形势下确保军队律师队伍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

目前, 我军法律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欠缺, 以至官兵权益受到侵害时, 部队无法提供及时帮助。为解决此矛盾, 笔者认为, 应当加强军队法律人才培养。但是, 仅凭军队院校培养不能完全解决法律人才队伍缺乏的问题。因此, 我们可以依托地方院校大量培养军事法律人才, 招收地方优秀法律高才生, 以填补军队法律人才的空缺。同时, 举办法律培训班, 对于取得司法资格证的同志, 送其参加任职培训。

(二) 多渠道法律援助服务

《意见》提到, 设置法律信箱, 加强“12348”法律援助热线建设, 开通网上专栏等方式, 及时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 为官兵解疑释惑, 为法律援助提供了多渠道的服务方式。

法律援助服务的宗旨在于, 向官兵提供便捷, 快速, 免费的法律咨询, 帮助官兵解决涉法问题。《意见》明确法律援助机构可在省军区系统建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 有条件的可在团级以上部队建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联络点。这对于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以及稳定军心, 维护军营和谐稳定有着重大作用。但是, 介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东西部差距较大, 以致各个部队对法律服务的投入也不平衡。特别是在边远部队, 法律人才缺乏、网络通信不畅、交通运输不便, 会让驻地官兵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因此, 笔者建议, 成立法律援助巡回小组, 定点定时去边远单位提供法律咨询, 进行法律常识宣讲。同时, 部队联系当地政府, 让当地律师事务所或者法律援助机构承担部分军队法律援助任务, 以便及时解决官兵涉法纠纷。

《意见》强调, 开展军队法律顾问处与地方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事务所共建活动等措施, 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 业务熟练的军队法律援助队伍。军队的特殊性, 导致无法有效参与某些涉法问题, 此时需要地方律师和地方法律援助机构的协助。在军民融合大趋势的引领下, 军地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强军目标的实现。利用军民融合, 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开展军队法律援助服务。军队法律援助机构加强与地方律师协会, 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援助机构的交流合作, 可提高军队法律援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笔者建议, 每个单位可在当地寻找一所律所为对接点, 军队律师不方便提供服务的, 则由该律所指派相关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三) 受援对象

军队法律援助的服务对象为军人及其军属。但是这规定并不具体, 易导致工作中出现偏差。笔者认为, 军队法律援助对象只有现役军人和随军家属, 现就此定义做出界定。

首先, 受助对象应当有现役军人, 这毫无争议。现役军人是指,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正在服役的军官、警官、文职干部、士兵以及具有军籍的学员。 (5) 毫无疑问, 军队是国家的柱石, 担负着抵御外敌的重任, 军人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维护现役军人权益, 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解决其涉法纠纷, 就是确保军队稳定, 提高部队战斗力。考虑到军队任务的特殊性, 对于正在执行重大军事任务的现役军人, 可不考虑经济问题优先予以法律援助。

其次, 受援对象是否包括在编职工。在编职工不属于军人。笔者认为, 在编职工是否属于军队法律援助的受援对象, 则根据所产生的涉法问题性质来确定。若产生的涉法纠纷关乎国防和军队利益, 则只能申请军队法律援助。若产生的涉法纠纷与军队和国防利益无关, 则不能申请军队法律援助;已申请的, 应当通知其申请地方法律援助, 适当条件下可帮其联系。

最后, 受援对象是否包括所有军属。军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以至不能时常在家陪伴家人, 军人家属的平安稳定则是军人最大的愿望。保护军属权益, 就是为了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 使军人安心部队工作, 积极为部队做贡献。但是笔者认为, 受援对象只能包括随军家属, 其他军属不宜成为受援主体。随军家属由于生活所限, 让军队法律援助提供服务最好不过;非驻地军属若需要法律服务, 可按照《法律援助条例》申请地方法律援助。军队法律援助本身资源缺乏, 若过多的承担军属法律援助服务, 则可能造成军队司法资源不足。并且, 非驻地军属产生的纠纷一般与军事利益无关, 地方机构提供服务视为最佳, 当然政府应当优先保证非驻地军属申请法律援助。

注释

11) 《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2) 司马迁.史记[M].岳麓书社, 1988。

33)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906/0629_2663_1224142.shtml[EB/OL].凤凰网, 2016年1月26日访问。

44) 田龙海, 曹莹, 徐占峰.军事司法制度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8 (12) 。

军队文职人员政策制度介绍 篇2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施行,这是我军适应形式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的一项重大调整改革。当前,我军建设正处在整体转型时期,学科门类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不断强化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这就为在军地通用性强、社会人才来源丰富的专业扩大人才使用范围创造了条件。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有利于进一步消除用人上的体制性障碍,在军队用人单位和地方人才市场之间架设桥梁,开辟广泛利用社会人才的新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开放灵活的进出机制、竞争择优的使用机制、按岗定酬的分配机制、军地衔接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

一、军队文职人员的性质地位

文职人员是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其基本含义包括:一是文职人员没有军籍,是军队使用的社会人才;二是实行聘用制管理,通过签订合同明确聘用双方的权利义务、约束相互之间的行为;三是在全军统一编制的岗位工作,是军队力量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岗位职责与军队同类岗位现役干部基本相同,履行相应的服务保障职能。鉴于文职人员既不像政府公务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也不像外军文官行使管理军队的职权,因而《条例》未将文职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队伍。

二、文职人员的编制范围和岗位设置

军队军级以上机关和驻边远艰苦地区以外非作战部队的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以及部分管理事务和服务保障等非专业技术岗位,可以编制文职人员。文职人员的专业技术岗位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非专业技术岗位由低到高分为六级至二级职员五个等级,分别与军队专业技术干部和地方事业单位职员的职务等级相对应。

三、文职人员有参加作战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义务

《条例》规定,文职人员应当根据军队需要参加作战、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在此期间不得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这是由文职人员的岗位性质决定的。《宪法》也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义务,赋予文职人员参战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职责,既符合工作性质的要求,也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为保证文职人员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条例》还明确文职人员在执行这些任务期间,生活待遇、医疗保障、伤亡抚恤等参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执行;为便于统一指挥和管理,《条例》还规定文职人员在执行这些任务时应当着制式服装。

四、文职人员聘用合同应依法签订

聘用合同是军队用人单位与文职人员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建立聘用关系的法律文书。为确保依法签订合同,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聘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五、文职人员聘用合同期满可以择优续聘

对聘用合同期满的文职人员,聘用单位可以根据其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及考核结果,确定是否续聘。合同期满需要续订的,由文职人员在合同期满60日前提出书面申请,按照规定的聘用审批权限批准后,于本期合同期满30日前与聘用单位办理书面续订手续。

六、文职人员首次聘用年龄和最高工作年龄

初、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相应等级非专业技术岗位文职人员,首次聘用年龄分别不超过35岁、40岁和45岁,最高工作年龄分别为40岁、45岁和60岁(女55岁)。同时,为保留稳定聘用时间较长、贡献较大的高层次人才,规定在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二级职员岗位工作的文职人员,被

同一单位连续聘用满10年,且男满50岁、女满45岁,本人提出申请,考核合格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续订期限至本级岗位最高工作年龄的合同。

七、文职人员的生活待遇

在工资报酬上,文职人员的工资水平根据聘用岗位、工作任务和实际贡献,参照当地事业单位同类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确定。在住房保障上,文职人员的住房实行社会化、货币化保障,具体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执行,住房补贴、房租补贴随工资发放。在社会保障上,文职人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由聘用单位及其文职人员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规定的缴费基数、比例和标准,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八、文职人员的落户

文职人员的落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不符合当地落户条件的,可以通过办理工作居住证或暂住证的方式解决聘用问题。

九、文职人员的人事代理

军队聘用单位委托当地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代理文职人员的人事行政关系以及档案等有关事宜。具体有以下五类事项:一是接收、管理、转递文职人员的人事关系和档案;二是代办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接收手续;三是代办文职人员的社会保险事宜;四是代办文职人员的住房公积金事宜;五是依据档案出具有关证明材料。这种做法既可以使军队用人单位从传统人事管理的日常业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搞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管理效益,又可以使文职人员解聘后各种关系及时转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

十、文职人员聘用合同终止和解除

对合同期满且不再续聘的文职人员,聘用单位提前30日将终止合同的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文职人员单方面提出解除合同的,提前30日向聘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合同终止或者解除后,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的聘用关系自动解除,聘用单位为被解聘的文职人员出具相应证明,说明合同期限、聘用岗位、终止或解除合同日期等情况。如本人要求,可以在证明中说明解除合同的原因。文职人员解聘后,应当于合同终止或者解除之日起30日内,与聘用单位办理人事档案、党团组织、社会保险等关系调转手续。

十一、聘用双方人事争议处理

考虑到文职人员与聘用单位是平等自愿的契约关系,其人事争议属于民事行为,须按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处理。聘用双方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的,可通过协商、上级机关调解的方式解决,也可申请人事仲裁机构裁决,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文职人员的退休

国外军队律师法律援助制度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军队律师 法律援助 法律服务

一、美国军队律师制度的实践

美国的军队律师制度是随着二战后其军队法律援助计划的实施而建立起来的。在这之前,美国军队是依靠雇佣社会一般律师来解决美军官兵涉及的法律问题。而随着美国《军队法律援助纲要》在1996年的生效,美国军队律师制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美国《军队法律援助纲要》规定军队法律援助是为符合该纲要所列条件的援助对象提供各种法律援助,包括向美军官兵和美军官兵的家属免费的关于法律方面问题的咨询并给出相关的合适建议,除此之外,还提供其他法律方面的帮助。"美军法律事务部门即军法署系统,是美国国防机构重要职能之一。在美军军法署系统工作的军法官(Judge Advocate,又译为军法顾问、法律军官,其实质就是军队律师,以下统一称为"军法官"),其负责为部队和官兵提供法律帮助,包括代理部队解决与地方的纠纷和诉讼,代理官兵参与离婚、房地产、损害赔偿、车祸事故等诉讼,代写遗嘱、合同、诉状等法律文书,帮助官兵解决晋级、荣誉称号、退役等涉法问题。由于美军军法官的薪金已由联邦政府发给,因而在为部队和官兵服务一律免收费用。"[ ]向美国三军官兵及其军属提供法律帮助的主要人员是美军军法官以及美军陆军现役的文职律师。除了上述律师外,美国各个兵种军队还会雇佣美国国内律师协会的地方律师和在美国持有外国律师执业从业资格的外国律师来提供军队法律援助。美军军法官可以为美国官兵就"可以提供的"和"必须提供的"两种类型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必须提供的"案件是相关法律规定的美军军法官必须向涉法部队官兵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而"可以提供的"案件的范围则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每年美军用于法律援助的经费是变动的,所以"可以提供的"案件不论是案件范围还是美军军法官提供援助的标准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美军军法官向美国部队官兵提供法律服务的内容包括家庭婚姻事宜、财产相关事宜、退役事宜、包括军事行政和军事刑事在内的军事法事宜等等。和我国军队律师的工作相似的是,美军军法官日常工作中会在部队中向部队官兵进行法律宣传并向官兵提供法律建议,这一部分工作被称为预防性法律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性地减少部队中涉法问题的发生。除了预防性法律工作外,美军军法官还会为当事人进行案件代理或者进行调解。如果美军军法官认为自己不适合就某一案件向军队官兵提供法律服务的话,还可以向其推荐符合《军队法律援助纲要》规定条件的地方律师。

按照《军队法律援助纲要》的规定,法律援助事务所是美军军法官以及提供法律援助的军队其他人员对部队官兵提供法律服务的实施机关,该机关的活动受到事务所主任的监督和管理,并且提供法律服务时要遵守事务所主任发布的实施细则。美国军队的法律援助原则上实行"属人管辖",各军内单位的法律援助事务所负责本军内单位部队官兵的法律援助。但是也存在例外情况,即在军法事务所所在军内单位的指挥官同意的情况下,其他军内单位的官兵提出申请时,军法事务所得安排包括军法官在内的法律援助人员向其提供法律援助。

二、英国军队律师制度的实践

英国军队律师向英军官兵提供的法律方面的服务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被称为"军队法律援助"(Army Legal Aid,简称为ALA),另一部分被称为"军队法律服务"(Army Legal Services,简称为ALS)。ALA的服务对象仅为英军驻扎在海外的全体部队官兵及其军属、随从。英国军队律师提供"军队法律援助"是否免费取决于该援助的服务对象。英军驻扎在海外的部队官兵及其军属享受英国军队律师提供的"军队法律援助"是免费的,而其随从享受这种"军队法律援助"是否免费则取决于军队律师是否依据其涉及案件的性质而做出免费推荐。而出于相关经费的考虑,英军军队律师在为英军驻扎在海外的部队官兵的随从提供"军队法律援助"服务时,往往比较少地做出免费推荐。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那些驻扎在海外的部队官兵本人或其军属在享受军队律师提供的"军队法律援助"时仍必须自己提供必要的支出,如诉讼费用、其他费用等等。负责ALA的组织由三级机构构成:一是设立在德国的"军队法律援助总部",包括5名英国军队法律服务军官以及5名由兼职的德国律师指导和监督管理的德国助手;二是设立在北爱尔兰和塞浦路斯的军队法律援助处;三是军队法律援助诊所。军队法律援助总部负责向英军驻扎在海外的全体部队官兵及其军属就其涉及到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案件提供法律帮助。除此之外,该组织还要依照英国国防部制定的海外刑事伤害赔偿计划来处理相关人员的索赔问题。军队法律援助总部还要负责监督军队法律援助处的日常服务工作。而军队法律援助处则向各自所在区域向符合条件的相关人员提供法律服务。而各个军队法律援助诊所也向自己负责的区域为符合条件的相关人员提供法律服务。而"军队法律服务"的服务对象则是在英国本土服役的英军官兵及其军属。英军军队律师向这些人员提供"军队法律服务"的范围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就在英国本土服役的英军官兵的违纪问题向其提供法律建议、就婚姻家庭事宜和包括合同事宜在内的民事事宜向其提供法律建议或者代理相关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提供法律建议或者出庭辩护等等。

三、俄罗斯军队律师制度的实践

俄罗斯武装力量军队律师所在的执业机构是俄罗斯军队各级法律勤务部门,由俄罗斯国防部法律司法律顾问处领导,人数占该国军队编制员额的比例大概为1.7‰,其基本职能是保障包括现役及退役军人、部队官兵家属、部队文职人员的合法权益。类似于我国的军队律师制度,俄罗斯武装力量军队律师以及俄罗斯军队各级法律勤务部门向现役及退役军人、部队官兵家属、部队文职人员提供的法律服务也是无偿的。除此之外,按照规定,俄罗斯武装力量军人在其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要求所在部队的法律勤务部门向其提供法律服务,而且这种法律服务不限于由军队律师提供,该军人还可以要求由普通律师委员会和其他军事法律组织提供这种法律服务。[ ]

四、澳大利亚军队律师制度的实践

澳大利亚军队即澳大利亚武装力量依靠三类律师来解决部队官兵的涉法问题,包括澳大利亚武装力量军队律师、预备役人员中的律师和地方律师。但是,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能向澳大利亚武装力量司法行政局申请并由该局局长批准后才能聘请预备役人员中的律师、地方律师来解决澳大利亚武装力量涉及包括科研、环保、经济、医院等民用目标的法律问题。而且,由于聘请上述两类人员处理涉及民用目标的法律问题的费用不菲,因此,澳大利亚军方出于节约国防经费的考虑,大多数情况下会利用军队律师来处理部队涉法问题。澳大利亚武装力量军队律师的职责包括处理部队官兵的违纪事件、犯罪案件以及各类民事纠纷以维护部队官兵的合法权益,还要处理所在部队在军事训练和执行各类任务时发生的涉法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健.周健军事法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76页.

[2] 总政办公厅司法局编.军队律师制度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8年:225-229页

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思考 篇4

一、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使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与我国国情、军情紧密结合起来, 立足于军队建设大局,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军队预算的调控管理能力。

立足长远发展。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 最终要借助预算程序, 通过资源的投入、配置, 转化为具体的战斗力。目前, 我军预算程序还不规范、不完整, 宏观调控能力弱, 预算编制与军队建设整体规划相脱节, 单位、部门之间条块分割, 经费重复投入、闲置浪费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就是要立足于军队的长远发展, 将国家战略目标、国防战略目标、军队建设目标、军队建设需求与预算有机地衔接起来, 将短期的资源安排与中长期的规划计划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渐进的、连续的、动态的资源投入机制, 使预算安排符合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 与军委、总部的建设思路保持高度一致, 推动军队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适应国情军情。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任何改革都具有“路径依赖”性, 没有最理性的制度, 只有最合适的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军队预算制度尽管有其先进之处, 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PPBS创立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增长、国家能够充分满足军队建设发展需求的时期, 而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困难时期就只能加以改进或被迫放弃。我军预算制度改革, 必须摒弃对某一种预算模式的片面追崇, 既要充分考虑到现有制度的特点, 体现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 又应适应国家财政制度的发展。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以及军队使命任务的变化, 逐步对预算方法、机制、体系进行改进完善,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预算制度体系。

坚持绩效理念。绩效, 就是效果与效率的统一。重视绩效水平的提高是现代预算制度的显著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大多把绩效作为预算制度的核心, 如美军预算充分体现“基于能力”的思想, 将预算项目绩效的考评作为预算程序的重要环节, 使预算项目的选择符合军事上的有效性和经济上的效率性;英军预算中有一个十分严格的“公共开支审查”程序, 对远景规划要做费用估算, 对短期计划要求尽可能准确地计算成本, 推动效益提高。我国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已经展开, 军队预算由“投入型”向“绩效型”改革, 乃是大势所趋。应树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理念, 从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的整个流程, 推动预算管理的全面转型。

二、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 应按照军委批准的方案要求, 在“零基、分类、综合、细化”的基础上, 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政策落实, 完善改革配套制度, 不断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约束力。

健全预算决策机制。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从目前我军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 “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并没有彻底根除, 重复建设的现象仍有存在。因此, 有必要完善预算决策机制, 从根源上把握住经费投向投量。一是健全预算项目论证机制。财务部门作为价值管理部门, 应切实参与到部队规划计划拟制和定点立项工作中去, 从军事、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上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开展投资估算, 对经费可能、预期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 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严格落实民主决策制度。党委“一班人”要树立全局意识, 切实站在部队全面建设的高度, 发挥集体智慧, 共同搞好预算决策工作。落实好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对大项经费开支和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经费事项安排, 充分听取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官兵的意见, 形成由主官、财务、审计以及事业部门共同参与, 民主与集中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预算决策机制。三是建立人机交互的辅助决策系统。开发预算项目决策辅助系统, 存储与决策相关的数学规划、网格和表格等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模型和各种预测方法、优化方法和模拟方法。通过集体决策、专家辅助决策、计算机辅助决策的互动, 提高决策科学性。

完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方法与基数预算方法相比, 无论在科学性还是在操作性上, 都有了明显进步。但零基预算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 例如预算决策项目是由下而上汇总的, 容易导致总部在决策中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强;而且, 将决策压力都放在上级机关, 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就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因此, 必须对零基预算方法予以适当补充, 做到“两个衔接, 一个弥补”, 即向上与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衔接、向下与具体项目绩效衔接、弥补信息沟通的缺陷。向上与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衔接, 就是要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动态预算制度, 军委和总部应根据国家同期发展规划与国家安全形势拟定五年规划, 依据规划确定建设重点项目, 确定财力投入比例和重点建设方向;各大单位应依据五年规划制定三年为周期的阶段性实施计划, 确定实施纲要, 并估算各年度的经费的需求数量;各单位根据三年规划, 逐年分解落实长、中期保障任务, 确定年度预算安排, 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正规划和计划, 实现预算的滚动式安排。向下与项目绩效衔接, 就是要充分发挥工程投资评审中心等专业机构的职能作用, 通过开展投资评估与项目后评价, 提供项目的绩效情况, 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与参考。弥补信息沟通的缺陷, 就必须从健全预算项目库入手。应严格入库标准, 根据项目预算要求, 项目入库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 在全面进行绩效分析、技术分析和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 并确认项目符合军委、总部建设的规划计划。项目库应全面收录项目可行性论证中与预算决策相关的数据, 包括项目名称、立项依据、使用功能、经费需求总额及构成、项目内容及效益分析等内容, 并根据国家和军队建设需要, 适时更新、修正或淘汰预算项目, 确保预算备选项目的时效性。

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加强预算执行监控, 对提高预算执行质量, 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财经行为, 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依据职能部门分工, 实行多边监控。财务部门应在经费划拨、资金支付、经费结算等环节, 对是否符合预算、开支是否真实合法等进行监督把关, 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对事业成果进行跟踪问效;审计部门重点对经费支出中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 防止军队资产流失, 同时开展效益性审计;事业部门重点对预算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控制以及对事业成果进行客观评估。各部门应协调好职责分工, 系统整合监控力量, 形成“矩阵式”的预算监控体系, 提高预算的约束力。二是按照资金运行环节, 实行全程监控。应加强预算收入监控, 及时领取标准经费与项目经费, 督促有偿服务收益收缴, 确保预算收入的执行率;加强集中采购监控, 确保采购活动阳光、透明, 防止采购中的腐败行为;加强资金集中支付监控, 财务部门必须在审查经费开支项目是否符合预算、手续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合法之后, 才能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加强经费结算监控, 按照经费审批程序和权限, 分层次、分职责把好经费支出关口;加强实物资产监控, 严格落实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制度和统计报告制度, 将资产纳入预算综合管理, 做好资产处置管理, 防止资产流失。三是借助多种技术手段, 实行跟踪监控。应利用数据库技术和现行军队网络系统, 开发军队预算执行监控系统, 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应借助地方金融网络资源, 推广军队账户资金网络监控系统, 在开户银行与部队财务部门之间建立连接, 对资金的结算划拨进行可视化管理, 动态分析资金流向流量, 确保资金安全。

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发达国家军队非常重视预算的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工作, 以便于为以后年度的预算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我军的预算绩效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 应在确保数据真实、口径一致、标准值选取适当、专家评议过程规范的基础上, 努力提高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当前, 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军队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可设计战斗力提高程度、保障力提高程度评价、综合社会贡献及民主满意程度等评议指标, 依靠模糊评价对军队绩效进行评估;为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可以设置单位绩效、部门绩效和项目绩效指标, 或根据事业经费支出设立绩效指标, 如卫生事业费绩效、教育训练费绩效, 等等。二是科学制订军队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应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数据为基础, 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进行预测和分析, 从业务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四个方面, 将好坏、优劣、强弱等特征用量化的方式进行量度, 形成绩效评价的“标尺”。三是综合运用军队预算绩效评价的技术方法。将书面资料检查法、调查法和分析判断法等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组合, 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的公平、真实、准确。要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加强责任的追究和落实, 做到赏罚严明。

三、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军队预算制度改革是我军大力推行科学理财的重要举措。军委明确指出, 要制定、完善配套措施, 把配套改革与相关措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1. 调整预算管理体制。

结构决定功能, 分工带来效率。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广泛实行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的制度, 美军由国防规划与资源委员会编制预算, 而预算的执行、资金的供应保障则由国防财会局来实现, 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和保障的效率, 而且有利于实现预算管理的内部制衡, 加强控制力度。应以师以下部队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改革为契机, 积极探索综合计划和预算决策职能机构与预算执行体系相对分离的预算体制。体制调整后, 综合计划和预算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应包括:搜集掌握各方面的综合信息, 为军委和各级党委确立规划、计划和预算目标提供建议;在军委和各级党委的指导下, 拟定整个军队和本单位的中长期建设规划与计划草案;编制本级的分项预算和年度总预算或单位预算草案;审查分项经费和单位经费决算;对本级后勤财务部门、事业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实施监督。预算执行机构的职能应为:根据批准的预算安排, 合理拨款和支付;进行会计账务处理;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编制决算;监督事业单位业务经费使用情况。同时, 应赋予审计部门更高的独立性以加强外部监督效力。通过体制上的调整, 解决财务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 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上升空间。

2. 健全预算法规体系。

预算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都需要借助于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我军预算法规建设, 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军队预算管理条例》, 统一军队预算的分类、分配方式和范围;明确各行为主体在军队预算体系中的职能与权限, 以及军队预算执行中调整的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规范军队预算管理程序, 明确预算管理职权;明确军队预算监督机构的职责、权限、形式和要求;规定军队预算的法律责任界定和处置。围绕《军队预算管理条例》, 制定一整套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 如军队决算管理规定、军队预算绩效评价办法等, 建立预算文本标准、项目预算标准、预算考评技术标准、预算经费支出标准、信息系统标准等一系列技术标准, 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完整配套的军队预算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树立“预算就是法规”的观念, 使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性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不断提高预算的约束力。

3. 延长预算标准周期。

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决算与绩效评价阶段共同称为预算的“标准周期”。一般而言, 越是先进的预算制度, 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的时间就越长, 预算的标准周期就越长, 美军的一个标准预算周期就长达39个月之久, 预算编制在执行前的17个月就开始了, 其中预算的决策与编制要历时8个月, 预算的论证与审批要经历9个月, 在预算执行结束后, 还要经过1年的预算审计与绩效评价, 真正做到了预算的“全程”管理。相比而言, 我军的预算周期就显得短得多。建议将预算编制的时间延长为1年, 将人大对军队预算的审查时间延长为3个月, 决算审计与绩效评价时间至少应为6个月, 建立严格规范的军队预算标准周期管理制度, 全面提高军队预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对规范军队预算执行制度的思考 篇5

摘 要:军队预算执行制度是对军队财政资源进行配置的制度,其效率的高低,既关系到国防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又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对军队预算管理执行制度重新审视,是军队预算管理适应国家预算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军队财经管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现代科学管理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加强军队财经管理,提高军费的分配和使用效益,加快军事斗争财力准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队预算 执行 制度 军队财务

相对于预算的编制而言,预算的执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由于军队建设所需的各项保障是在军队预算的执行过程得以实现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预算执行环节比预算编制环节更重要、更关键。但在当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收入确认不清、支出控制不严、调整预算随意、分析预算不实、监督检查不力等问题。因此,对预算执行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其重点应放在对预算的收入、支出、调整、分析、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规定进行确定、细化、规范和完善上。

一、确定收入执行制度

一是要明确收入确认的依据。为了真正发挥预算的分配功能,各预算单位的收入必须严格以批准的预算为依据,不得在预算之外另行收入经费。具体来说,上级分配经费应以批准的预算确认收入,本级弥补经费应以批准的预算或党委的批件确认收入。二是要统一经费拨款的渠道。要切实落实“财务归口”的原则,将预算经费划拨统一归口到后勤财务系统办理,实行逐级拨付。划拨经费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不得办理无预算、无计划、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不得越级、垂直拨款。三是要规定经费供应方式。应针对不同的用款单位采取不同的经费供应拨款方式。对所供单位所需经费,采用转账方式划拨。其中,维持性标准经费和代管的标准经费按月拨付,维持性项目经费、建设性经费及代管经费按月申请拨付;军以下单位本级直接开支经费,采用借款方式,由各开支单位根据经费开支计划,向财务部门预借。

二、细化支出执行制度

一是要明确各项支出的依据。“预算就是法规”,预算一经批准,就应成为组织财务活动的基本依据,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预算(计划)进行开支,做到有预算的就开支,没有预算和超预算的不得开支。开支后的结算报销,应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在预算指标内按经费实际消耗数列支。二是要规范支出审批的程序。应修订完善《军队经费审批权限》规定,各项支出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权限办事,不得超范围越权审批。三是要创新支出的支付方式。要借鉴国家财政支出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外军军费支付的有关做法,推行以军队集中采购和集中支付为主要内容的支付制度,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规范预算调整制度

一是要明确界定预算调整的条件。为了使预算支出与军队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在预算执行中对原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把握调整的条件与范围。按照国家《预算法》和军队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应将“保障任务增加”、“物价上涨”、“取费标准提高”等任务性、政策性因素作为可以调整预算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对原预算不得随意调整。二是要统一规定预算调整的时间。为保持预算执行的连续性和便于上级单位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与考评,对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预算的,应统一规定调整预算的时间。三是要全面规范预算调整的方法与程序。按照预算编制程序,各单位的预算调整应由财务部门编制调整方案;各事业部门的预算调整,应先由事业部门提出申请,经财务部门审核后编制调整方案。预算调整方案必须详细注明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经费来源、预算现状和调整措施等内容,做到一事一报,并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因减少或尚未完成事业任务而形成的预算结余,应予以撤销,纳入下预算安排。

四、完善分析报告制度

一是要制定预算分析的指标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要尽可能利用定量的方法,建立预算分析的指标体系,增强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二是要规范预算报告的方式方法。为了让有关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必须建立规范的对预算执行的分析报告制度。事业部门向本级后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向本级党委首长、下级单位对上级主管部门均要定期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并要按规定的格式呈交分析报告。三是要完善预算分析结果的处置制度。受理报告的单位和部门,应及时提出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结果的处置意见,为有关单位调整预算的执行提供依据。

五、创新监督检查制度

一是要形成多边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建立起党委、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官兵群众、上级单位和部门等全方位参与的多边监督机制。二是要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对预算执行中的问题,要采取疑问质询、调查取证、检举审计等多种监督方式,以确保监督检查结论的真实性。三是要界定违规法律责任。为了维护预算的权威,对于违反预算执行制度规定的,必须明确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对擅自变更预算,虚报冒领收入,任意改变经费用途或扩大预算开支范围,伪造、变更决算资料,不按规定程序编报、审批预决算的,必须给予严厉处罚。

参考文献:

[1] 朱连清.军队财务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2] [美]A?普雷姆詹德.预算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3] 俞志坚.部队财务工作内控制之我见[J].军队财务,2003

[4] 黄明.政府预算行为效率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 史习民.全面预算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一位军队律师的传奇故事 篇6

朱建平,1976年入伍,大校军衔,大学本科文凭,历任排长,组织干事,干过秘书、信访工作,现任总参全军法律办公室主任。先后办理经济、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300余件,为部队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并被评为军队优秀律师。这个魁梧干练的山东大汉,强健中带着几分儒雅,一看就给人一种睿智而沉稳的印象。出身于法官父亲和教师母亲的干部家庭,上过山,下过乡,抡过大锤,听过狼嚎,喜欢医生和律师两个职业,觉得前者为人治病,后者为社会治病。

刀下留人

某日下午3时,一封紧急电报送到总参司法办公室主任朱建平的案头。

电报内容是总参某部干部亲属卜某被某省法院错判为死刑,第二天上午9时执行,恳请总参司法办公室提供法律援助。

此时,离最高人民法院下班只有两个小时,如果不能在下班前将停止执行的指令下达到二审法院,卜某将性命难保。朱建平决定立刻向分管领导汇报,与最高人民法院取得联系。时间根本不允许他们调查取证,但又必须弄清事实,怎么办?只有从卷宗中找。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朱建平很快从判决书中发现了判处卜某死刑偏重的事实,他立即起草了暂停执行死刑的法律建议书,于当日下午4时45分送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领导高度重视,当即通知二审法院对卜某暂停执行死刑,对此案进行复查。直到此时,朱建乎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从收到传真电报到将法律建议书送达最高人民法院,仅仅用了1小时45分钟。

死刑是暂停执行了,但事情还是个复杂的开端。被告人及其家属恳请朱建平为辩护律师。此案发生在4年前,已被两级人民法院判决,一审判决后,被告人不服,上诉后二审依然维持原判,被告人是在走投无路之下,才向军队求援的。可见要想纠正此案的难度有多大。但作为律师,他深深理解他们申冤的心情,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的委托。

经过艰苦努力和深入的调查取证,朱建平终于弄清了全案事实。原来,案发过程是卜某乘坐李某驾驶的客车行至某乡镇停车时,卜某等人准备下车,司机李某发现有几个车座背靠套不见了,认为是卜某偷的,便揪住卜的衣领,将其推倒后相互扭打。李某还从驾驶室拿起一根铁棒打卜某,因用力过猛撞在车内水箱上。卜某下车后,李仍在后面追打并用石头把卜某的脚砸伤。经派出所调查调解,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事后,李某不按医生要求住院,回家休养,次日感到身体不适,家人也未送医院或请医生到家中治疗,结果李某在38个小时后,因延误抢救死了。人命关天。卜某被告上法庭,某些办案人员违背原则和法律规定,导致一审判决卜某死刑。被告人上诉后,二审法院经审查,并向最高法院汇报后,认为量刑过重,拟予改判。当,时此案曾作为坚持原则、严格把关,防止错案的典型给予表扬。但后来卜某还是被判了死刑。

原来,被害人李某的亲属是当地某局副局长,利用各种关系干扰司法机关对本案的审理,利用职权和关系网做二审法院某些人的工作,排斥坚持原则的同志,非法控制案件的审理,并越过法院领导,违背事实、混淆是非、断章取义地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导致四年后再次判决卜某死刑。就连最高人民法院通知此案停止执行后,李某亲属仍通过各种关系干扰复查复审工作。

朱建平不懈努力,排扰顶压,最后取证如下:一是事端由李某诬陷卜某引起,并是李某先动手打人。二是李某的死因主要是延误救治造成。三是在鉴定结论中将外伤作为致死的直接原因,缺乏科学依据。事实证据确凿,朱建平最终得到了司法机关的支持,历时一年多时间的努力,2000年,原二审法院最终不得不撤销原两级法院的判决,认定卜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一个接近死亡边缘的生命获得了生机。

开棺验户

“刀下留人”对一个律师来说,堪称一个经典案例。那么开棺验尸追查元凶,对一个现代律师来讲,同样也不失为一个战斗奇迹。

某年9月的一天,某部战士黎某的母亲因一点生活小事与邻居耿家发生口角。意想不到的是,战士母亲被耿家打成重伤,送医院救治无效死亡。由于凶手有亲戚在当地乡镇、县、地区有关部门当领导,司法部门将黎某的母亲定为在治疗过程出现输血反应意外死亡,致使凶手长期逍遥法外。

战士黎某更是想不通,要回家找凶手一家子拼命。这一情况,引起领导高度重视,遂派朱建平会同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请总政和公安部专家一起赶赴案发地,协助当地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此案。由于当地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邪恶势力猖獗,有的人利用手中权力编织了一个庞大复杂的关系网,给办案工作设置重重障碍,企图包庇、纵容罪犯。有的部门回避矛盾,互相推诿,有的司法人员徇私枉法、威胁证人、封锁消息,致使当地许多证人不敢作证;个别司法人员甚至毁灭罪证,将验伤鉴定抽走予以销毁,有的人为了操纵案件,排斥部队和公安部的同志,将办理此案的权力限定在当地有关部门,有的在工作中出难题、讲歪理,甚至幕后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干扰案件的办理。于是他们深入群众,认真调查取证,获取了大量证明凶手行凶打人的证据。经请教有关专家,他果断提出开棺验尸的方案。

在开棺验尸过程中,他们排除各种干扰和阻挠,经过军队和地方法医等一起验尸,证明战士母亲被伤害的程度为重伤,是导致受害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的输血反应只是起到了加重病情的作用,必须追究凶手的刑事责任。并且由于凶手的行为情节恶劣,应从重处罚。在事实和证据面前,凶手很快被绳之以法,当地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惊雷滚滚,云开雾散。战士的姐姐泪流满面,长跪不起,一面向朱建平等人表示感激,一面告慰九泉之下的母亲。

借势谋篇

通过一时一事的胜利,举一反三,以小局布大局,借势谋篇,取得更大成绩,获取全局胜利,才是高层次,高境界。朱建平就是以这样的境界,为中国国防通信光缆的保护布了一个大局。

2003年4月18日上午,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厅,审判长当庭庄重地宣读了一份民事调解书:

“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被告赔偿原告国防通信光缆阻断损失费70万元……给付义务于本调解书送达后10日内履行完毕。协议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

当天下午,70万元赔偿款全部汇至原告账户。至此,这起历时5个多月的全国首例国防通信光缆损坏赔偿诉讼案,终于调解落槌,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同时,随着这起案件的终结,也开辟了通信线路维护部队以民事诉讼手段保护国防通信设施的先河。

2002年3月9日16时许,某通信团维护的国防通信光缆被地方施工人员违规挖断,造成国防通信线路人为阻断5小时零6分钟。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影响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事发当晚,部队向案发地派出所报案,要求依法追究肇事单位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赔偿此案给部队造成的经济损失。然而,案件的进展并非期待的那样顺利。公安机关在对该项目负责人张某刑拘并移送检察机关起诉后,检察机关以证据不足,事实不清,对肇事者如何定罪在现行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为由,将案件退回,张某也被取保候审。

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并不代表肇事者就无责任,国防利益就不能维护,此案必须依法解决。朱建平牵头组织总参系统资深律师,并邀请军委法制局和总政法律顾问处的法律专家组成联合工作组和国防通信光缆维权诉讼律师团,对案件进行调研,决定启动民事赔偿诉讼程序,以探索运用民事诉讼手段保护军事通信设施的新思路。

2002年12月,这起全国首例国防通信光缆赔偿诉讼案,在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诉争双方围绕举证,唇枪舌剑,激烈交锋。最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几方被告口服心服,承认了侵权事实,承担了全部责任,表示愿以此为鉴,积极协助部队做好国防通信设施保护工作。

以本案为基础,2003年3月,朱建平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军队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修正<刑法)第三百六十九条的议案》。该议案指出,《刑法》“危害国防利益罪”中,对过失损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却未能做出明确规定,致使惩处和防止此类案件缺乏法律依据和刑法威慑。该议案已经大会通过,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也已立案,正在进行调研审议。

朱建平善于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和问题,灵活处理,使双方受益。

军队预算制度现状分析及未来走向 篇7

一、现状分析

1、基本判断

依据2001年《军队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7年《军队预算经费管理规定》、《军队预算科目》等法规文件,先后在全军各级部队推行以综合预算、分类预算、零基预算、细化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编制改革。通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上下结合、分工协作、分类科学、调控有力”的预算新体系,为科学配置财力资源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框架。一是预算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各部门抓预算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各级党委首长高度重视预算工作,把预算作为调控部队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做好财经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是预算调控职能明显加强。各级将所有财力资源在“一本预算”中统筹安排,“一次分配”集中批准,“一份文件”全额下达,单位党委对各项事业任务、大项活动和重点建设的调控和监督更加有力,提高了财经决策的质量。三是预算编报质量明显提高。按照“两上两下”的预算编报程序,规范了从项目论证、方案拟制和审批下达的工作流程,有利于机关部门相互沟通、加强协商,党委首长充分酝酿、慎重决策,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编报质量。四是预算约束力明显增强。通过落实综合预算,防止游离于预算之外的经费活动,从预算源头上堵塞了收支管理漏洞。通过细化预算编制,各级安排的经费直接明确到具体使用单位,机关部门的直接支出细化到具体开支项目,增强了预算透明度。五是预算配套措施明显改进。围绕加强预算管理,相继推出了资金集中支付、物资集中采购、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行政消耗性费用管理、公务卡支付结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从编报审批判断,当前的预算编报审批制度是“分权—集权型”,即一级资金配置权向事业部门分权,二、三级资金配置权向预算部门集权的制度。一级资金配置权是指资金在各事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权力。二级资金配置权是指对预算资金在事业部门内部各项目、各部队间进行配置的权力,三级资金配置权是指对预算资金在商品、服务等成本要素间配置的权力。预算部门对事业部门的分项预算方案审核汇总形成总预算方案,若审核不仅关注配置给事业部门的资金总量,还在此基础上大量涉及此资金量在事业部门内部的再配置,则可认为是二、三级资金配置权向预算部门集权。从监督审批判断,现行预算监督主要侧重于合规性考评。现行《军队预算经费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规定:预算年度终了,事业部门在向预算部门报送本级直接支出决算时,要抄送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表和事业成果报告,但双方关注的重点均是本级直接支出决算,并不是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表和事业成果报告。从功能角度判断,当前我军的预算制度仍然属于控制型预算制度。预算部门对预算资金在事业部门内部的配置,以及在物资、服务等成本要素间配置权的集权倾向,从预算权层面表明了预算制度的控制取向。预算制度的重心仍然是投入审查,至于事业部门是否有多种生产方式、哪一种更有效率,则关注较少,也没有放权给事业部门的制度安排。主要采取简单的投入要素审查方法,虽然引入了诸如零基预算等现代预算制度的要素,但只是理念的初步引入,对产出与效率的关注有限,往往放在对资金申请的定性审查、项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等方面,预算实施效率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2、几个问题

一是经费预算与任务相脱节。首先,军队预算编制与国家预算指标、军队事业任务下达不同步,使得预算编制不科学。2001年1月总后勤部下发的《军队预算编制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预算年度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军以下事业部门分项预算方案在预算年度前一年10月31日前送同级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和综合平衡,单位预算要求在11月30日前报上级党委审批。导致与国家预算安排时间不同步,与国家正式批复的预算指标产生偏差,造成预算安排的不确定性;预算安排和年度事业任务不同步,存在任务和经费保障脱节的问题。其次,受财务部门地位与职能局限,使得年度预算与长期规划、中期计划联系不紧密。我军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改革前是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由总参会同总政、总后、总装,设立临时机构负责拟制,改革后由中央军委战略规划部牵头负责;各单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仍由单位作训部门牵头,临时抽调有关部门参加,依据上级党委指示和有关规定,结合单位自身实际制定的。财务部门因受其在军队行政组织结构中所处地位的限制,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只能被动地反映单位规划、计划,其主动性打了折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经战略管理的权威性、全局性。

二是经费预算成本控制薄弱。习主席指示要求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控,军委总部颁发制定了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控的决定、加强行政消耗性经费管控措施、严格细化经费预算办法及开展事业经费绩效评价要求等法规文件,全军各级部队严格遵照执行,已然形成向事业任务靠拢、向战斗力花钱聚焦的良好风气。从公共经济学规律来看,任何行政机构运转必须耗费一定成本,而且既定规模的行政机构耗费的成本规模一定会逐步膨胀。有的部队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性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对市场价格的调研和预测,编制的预算经不起市场的检验,而且年度经费预算的各项收支指标基本上年初就已经敲定,缺乏弹性,导致年初安排的预算可能因任务的变更、价格的上涨等因素,直接影响着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带来购买力下降而保障不到位,预算指标刚性约束不够等不良影响。

三是预算规模缺乏横向比较。目前,军队经费预算编制区分标准经费和项目经费两种类别,其编制方法有所不同:标准经费预算编制依据《军队公务事业费标准》和单位级别规模进行测算,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依据《项目经费需求测算》进行向上请领或直接下达。这样一来,导致军队预算规模缺乏比较依据。不同级别的部队标准计领经费规模相应不同,相同级别的部队标准计领经费规模相同,但是对于担负任务而赋予的项目经费指标而言,却缺乏比较基础。就单个部队而言,编制年度经费预算时,往往侧重于依据《军队公务事业费标准》、上级下达项目预算指标及单位家底财力等情况编制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相同或相似级别和任务部队之间缺乏衡量比较,容易出现预算规模不易掌控问题,以及厚此薄彼的不公平现象。

二、未来走向

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改革,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作战指挥体制,下一步将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军费预算制度成为重要改革任务。军队预算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以及技术手段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以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强军目标实现的改革目标,进一步优化军事财力资源配置向战斗力聚焦,推进和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全面实现由传统经验型预算向现代科学型预算的转变。为此,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更加注重预算适应性

军队预算是国家预算在军队领域的延伸,其改革发展离不开国家预算法规制度的指导和约束。2014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预算法》修改版,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预算法》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出发,着重在预算监督、支出审核、专项转移、预算公开、债务风险、勤俭节约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军队预算制度改革要适应国家预算法修订要求,为强军目标实现服务,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军队预算制度改革,必须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形势要求,适应军队财经法规体系改革动态。

2、更加注重预算衔接性

推进军费预算制度改革,必须注重把军费预算放置到“需求—规划—计划—预算”的体系中全局考量,更加注重军费预算与作战需求、建设规划、年度计划等安排紧密衔接,以未来作战资源需求为牵引,以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为主导,以现有财力基数为支撑,全面优化财力资源投向投量,使有限财力资源向战斗力聚焦,向部队实际需要靠拢。

3、更加注重预算创新性

军队预算制度改革,要在现有预算改革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内外“PPBES”原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政府采购制度等先进的预算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全面深化军队改革需要和部队实际情况,努力实现预算辅助决策分析和自动控制功能,使预算管理由手工作业向自动化、网络化转变,为财力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又好又快支撑。

参考文献

[1]高凯: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军队预算执行力[J].军事经济研究,2011(2).

[2]易光明、刘婷:完善军队预算评审制度研究[J].财政监督,2016(12).

完善军队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的思考 篇8

一、当前军队住房公积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住房公积金归集标准偏低

近几年来, 国家虽然对住房公积金的相关归集标准进行了适当的提升, 但是整体的归集标准还是偏低。就以一些单位作为例子分析, 我们发现, 国家对于单位和人个的住房公积金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规要, 要求其公积金缴存比例应不低于本人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5%, 最高不超过12%。同时也对年平均工资进行了规定, 年平均工资就包括了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工资性收入, 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和多数省、市规定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个人年平均工资收入的8%。十多年来, 军队人员的工资奖金大幅度提高, 但住房公积金标准始终没有变化, 住房公积金的贷款也没有得到大程度的改善。

(二) 住房公积金归集方式不完善

在我国对于地方住房公积金缴存方式也是做了严格的规定的, 其住房公积金缴存方式应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 由单位以及职工个人按上年平均工资和规定的缴存比例按月缴纳, 单位月缴存额与个人缴存额相等, 年度月缴存额每年核定一次, 年度内不作调整。军队住房公积金目前是按照职务和月固定标准归集, 逐月登入个人账户, 资金由总部在预算中统一安排、集中存储管理, 个人不缴存, 也不计存款利息。目前地方人均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额已达到12000元, 而军队个人住房公积金人均结存额只有2500多元, 军队人员集存的资金规模小, 很难为个人购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所以提高军人的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方式也就成为了当然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益不高

军队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至今, 已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 但由于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不明确, 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不高, 资金沉淀在银行,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消费观念的转变, 早购房、购好房的趋势已不可逆转。1999年建立住房补贴制度之后, 住房待遇货币化改革步伐加快, 为解决军队人员购房问题, 全军大力开展经济适用房建设, 在目前个人住房补贴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 各单位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或单位垫款筹集建设资金。

二、完善军队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的思考

(一) 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军队住房公积金管理改革的侧重点不应该是通过减少归集金额、简化归集渠道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而是应该首先确立一个符合社会经济发展, 符合广大官兵根本利益的、相对科学的归集方式, 然后以此方式为基础来优化管理, 不能一味追求减轻管理负担。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尽快将军队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调整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现行个人工资收入8%的水平, 确保军队与地方在住房待遇上的一致性, 以军人也能享受到一样的权力。

(二) 改进住房公积金归集方式

对于军队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 通过一系列的军队住房公积金归集方式,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实行比例制归集, 或者可以采取相应的借鉴住房补贴的方法。采取乘以固定系数的方式。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公积金数额随着官兵工资待遇提升而提高, 顺应社会物价及消费水平提高的大趋势。另一方面, 由于采取与地方相同的归集方式, 地方的公积金管理经验可以引入部队, 不存在瓶颈障碍, 减少军队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参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 军队应恢复由总部和个人分别按工资收入一定比例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做法。

(三) 出台住房公积金贷款办法

根据《军队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要求, 参照国家住房公积金贷款运作模式, 尽快出台军队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 委托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互助性作用, 以缓解军人购房资金困难, 确实让军人购房资金和家庭生活与社会统一起来。

(四) 完善住房补贴归集使用管理办法

军人在购买、大修自住住房, 偿还个人住房贷款本息, 支付所购住房的物业管理费、冬季供暖费等住房消费支出时, 可随时凭相关证明支取本人住房补贴或申请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军队实行住房补贴制度, 结束了我军福利分房的历史, 住房保障方式逐步向货币化分配制度转变, 这有利地维护了官兵的切身利益, 提高了军队人员住房保障水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住房补贴制度目前还只是在解决转业复员人员住房问题上发挥了作用, 而在职人员的住房困难仍得不到有效解决。

摘要:现行的军队信房公积金管理制度, 存在着公积金标准偏低, 归集方式不完善、同时使用效率不高、机构不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完善军队公积金贷款制度的一些思考是: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改进住房公积金归集方式;出台公积金贷款办法;完善使用管理办法。

关键词:军队住房,贷款制度,住房经济

参考文献

[1]刘清华.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研究[D].河海大学, 2003.

[2]欧阳林, 程晓萱, 陈庆鄂, 方礼芝.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与作用[J].理工高教研究, 2006 (2) .

[3]陈如勇.中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分析与完善[J].学海, 2000 (6) .

军队律师制度 篇9

首先是修订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过去, 军队医院财务制度往往仅是多部门管理。新版《医院财务制度》规定, 三级以上医院需设立总会计师, 为此, 军队医院要整合财经管理部门, 成立经济管理部, 并设立总会计师。其次, 出台军队医院核算管理制度。核算制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核算岗位工作的真实有效性, 现行基本核算制度要求会计、出纳和审计要分开, 真正做到钱、账分开管, 由于受到人员编制、体制等问题的影响, 使军队医院财务核算与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得以落到实处, 导致军队医院产生经济方面的问题。为此, 在核算制度得以完善的同时, 军队医院要明确必须设置的核算岗位。再次, 建立切实有效的军队医院绩效考评制度。军队医院同其他医院有所差别, 财经管理制度行政干预比较多, 这种特殊性导致军队医院的财管部门只是负责事后统计、结算等事项, 相关的财务会计报表都是通过信息软件自动生成。为此, 在将绩效考评列入核算管理制度中, 使军队医院核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这样能够为医院各项经济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保证从预算设置到执行、结果评价等都能够有规章制度可循。

二、增加军队医院科级成本核算

首先, 在成本核算制度方面, 按照新版《医院财务制度》中的核算相关要求, 建立全军统一的科级核算制度, 用于规范科级成本核算的要素和核算对象, 与此同时, 成本核算的模式要经过相关专业人员的精心细致研究和讨论, 以确定是实行医护分开, 还是核算到每个人、核算到组;或者是多种核算对象由医院任选, 还是实行统一核算模式。不论选择哪种核算模式和对象, 核算制度都要规范、详细、明了。其次, 在核算方法方面, 根据新版《医院财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军队医院需要将报表格式、填制方法、报送时间、成本项目、成本归集、分摊方法等进行合理有效的统一, 确定核算流程、报表、结果的统一规范。再次, 在管理制度方面, 根据新版《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 军队医院要建立并健全与科级成本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 并针对不同的核算单元制定具体岗位职责, 促进军队医院成本的长效管理, 彻底杜绝过去的包干管理、指标控制管理、人为管理等不利于军队医院成本管理的方式。

三、改进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方法

首先, 合并医疗收支科目。新版《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 取消“药品支出”、“药品进销差价”等科目, 并将“地方药品直接支出”和“地方医疗直接支出”合并为“地方医药直接成本”;“地方药品收入”和“地方医疗收入”合并为“地方医药收入”。其次, 增加“药事服务费”和“待冲基金”科目。虽然目前军队医院可能涉及到的这两个科目的相关内容不多, 但作为制度, 稳定性和全面性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再次, 增加“医疗风险基金”科目。近年来, 我国各种各样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屡见不鲜, 根据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应当针对医疗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医疗赔偿损失进行合理预计, 并将其计入各期成本中。军队医院根据新版制度的规定, 新增“医疗风险基金”科目, 用以专门核算计提、购买、支出或赔偿资金, 这充分体现了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方法的与时俱进。

四、完善军队医院核算系统

首先, 完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的整体架构。根据新版《医院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应将核算体系架构作为切入点, 完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的配套制度、方法流程、功能定位和科目设置, 从而保证军队医院的不同核算要素与会计核算价格能够相互适应, 同时使军队医院的会计核算价格能够达到地方卫生行业对军队医院进行核算监管的要求。其次, 完善费用分摊办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院财务工作中的信息化手段得到了日益加强, 因此, 对于那些可以直接计量成本的, 就不应该再次分摊。取消药品进销差价后, 必须要有效规范医药管理费的分摊办法, 这样才能够使医疗、药品收支核算不配比的问题得以科学合理的界定和彻底解决;军队医院内所有勤务保障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的成本平均分摊到各个科室, 有效实行按人均管理成本分摊办法;还要深入明确军队医院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长期资产补偿机制和分摊核算办法。此外, 使军队医院尽快升级“军字一号”。“军字一号”到目前已经运行了十几年, 但只是侧重数据统计, 在核算所需要的基础层面上的单元、层次、等级等有所欠缺, 为此, 军队医院要重视基础层级数据, 强化科级核算功能。

五、规范军队医院服务收益分配

首先, 以军队医院收益为主要依据对上缴基数进行确定。虽然军队医院中已存在较为统一的核算制度, 但是远远达不到全成本核算的要求,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毛长利短”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避免“看病贵”的不良现象, 各地方医改政策对医疗收费价格进行了统一规定, 对耗材、药品的加价比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定, 这样医院若按规定的毛收入比例上缴收益, 便使医院处于亏损状态。为此, 新版制度规定了更加合理的医院收益上缴基数。此外, 制定有偿服务收益使用规定。军队医院收益分配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医疗基础设施的建造、更新改造和大修;超劳务补贴和离退休人员福利补助;核销医疗消耗坏账损失等, 这些项目的使用比例都应当得到明确的规定, 有利于体现军队医院为兵服务和公益性。

六、结论

综上所述, 新版《医院财务制度》是军队医院运行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对军队医院财务管理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它能够帮助军队医院集中解决当前存在的重要突出问题, 提高准确而可靠的会计信息质量, 提升军队医院的财经管控能力及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从而促进军队医院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新版《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 对军队医院财务核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系统等方面进行的调整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版《医院财务制度》,军队医院,会计,影响

参考文献

[1]高社, 方培元.新医院财会制度对军队医院会计的影响[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 18 (11) :1062-1064.

[2]姜冬.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 27 (4) :99-103.

[3]崔丽.关于新“医院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6) :143-145.

军队律师制度 篇10

一、军队医院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军队医院会计制度, 是组织医院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的基本依据, 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实践基础上总结形成的。军队医院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公立医院, 既担负着平时保官兵健康、战时保军事打赢的重大历史使命, 也承载着修复社会劳力、维护百姓健康的职能。军队医院发展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国家医疗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军队和社会的稳定。从本质上来说, 军队医院的主要特征是公益服务性, 其经营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服务优质性而非对外营利性。军队医院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军队医院会计制度独特的发展和变迁过程, 其20多年的发展和变迁, 大体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 经中央军委批准, 军队医院开始向社会开放。各医院在确保军队人员医疗保健服务和部队遂行任务卫勤保障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服务能力开展对外有偿服务,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此, 军队医院的经济活动开始进入多元化, 一方面是“皇粮”, 按队列单位管理模式运行;一方面是对外医疗收入, 按医药成本核算管理, 两套机构, 两班人马。自1986年开始, 总后勤部卫生部多次召开全军性学术研讨会。1989年总后勤部卫生部制定下发了《军队医院对外医疗收入管理办法》, 规范了医疗服务成本和收益的核算办法。在这段计划经济时期, 军队医院会计属于预算会计范畴, 执行当时的预算会计制度, 以“收”、“付”为记账符号, 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科目分为资金来源类和资金占用类, 收支科目为简单的“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等;主要靠国防费拨款, 不要求成本核算, 医院会计制度与部队会计制度区别不大。

第二阶段:随着军队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外医疗收入逐年递增, 对弥补军队医院军费拨款缺口, 促进军队医院自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医疗收入的增加, 医院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复杂, 在财务管理上, 远远超出了队列单位财务管理方式的内容。为如实反映医院的对外有偿服务医药成本, 1995年11月, 总后勤部财务部和卫生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军队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在全军广泛开展了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使医疗服务成本由“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 医院经济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但由于医院成本核算与军费拨款核算采用分账核算办法不相同, 导致部分经费存在重复核算等问题, 提供的成本、效益情况不够准确, 缺乏可信度。

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期, 随着国家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颁布《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 军队医院的会计核算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 医疗数据与地方医院缺乏可比性。从2000年6月开始, 总后勤部财务部和卫生部多次组织军队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研讨。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2003年在全军推广使用《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并开发了与办法相配套、与“军卫一号”衔接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随着广大医疗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认识的逐步提高, 其贯彻落实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 由被动到主动, 由照本宣科到积极深化的过程。全军医院按照“一个银行账户装钱、一个财务机构核算、一套会计账簿记录、同时报送两套会计报表”的会计核算模式, 规范、准确、及时地反映了医院的预算执行和医药收支成果, 对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现行军队医院会计制度的特点

为满足军队主管部门和国家卫生部门的管理需要, 现行军队医院会计制度在核算方法和要求上, 具有不同于军队预算单位和地方医院会计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集军事消费性与社会服务性于一体。

军队医院的服务主体是军队人员, 包括实行免费医疗的军人、按规定享受优惠医疗的军人家属和尚未实施社会医疗保险的军队职工。同时, 为促进军事医学技术的发展, 军队医院可利用现有军事卫生资源, 对社会开展有偿服务。这就决定了军队医院并不是纯粹的消费性单位, 而且具有社会服务的特征。军队医院为军队人员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发生的消耗, 通过军队预算取得拨款, 而为社会提供医疗有偿服务发生的消耗, 按国家和军队有关政策收取费用。军队医院的资金来源, 主要包括预算拨款和对外有偿服务收入等, 目前, 大部分医院的有偿服务收入都已经远远超过预算经费领拨收入。军队医院服务对象的双重性和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决定了军队医院会计既有军队预算单位会计性质, 又有国家事业单位会计性质;其会计核算既以收付实现制计量军费的实际收支、余超情况, 又要以权责发生制确认医院对外有偿服务的成本收益情况。

2. 融预算收支核算与医药成本核算于一体。

军队医院是军队预算单位, 必须按照军队预算管理规定编制年度预算, 同时也必须按照《会计规则》要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军队医院会计制度在预算经费收支的确认、列报基础、指标口径等方面完全符合《会计规则》要求, 提供的预算会计报表对上能满足上级财务部门直接汇总, 对下能直接接受汇总所供单位会计报表。同时, 军队医院具有医院的行业特征, 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参与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 必须为国家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提供统一、可比的医疗服务成本信息。因此, 军队医院会计制度也按照国家《医院会计制度》要求, 核算并提供医院医药服务成本。军队医院会计按人员性质和资金来源分类核算, 分别计算出为军队人员和地方人员提供医药服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依据。军队医院的成本核算虽然在核算方法上与地方医院有所不同, 但其成本范围、成本对象、成本报表指标, 都与国家医院会计制度相一致。

3. 兼账算医药收支与表算医药收支于一体。

为实现军队医院会计预算收支核算和医药成本核算的双重任务, 对计入医药成本范围的预算经费收支, 既要按《会计规则》要求反映其预算收支情况, 又要按成本核算要求将其作为医药收支进行反映。为实现这一特殊要求, 军队医院会计制度对医药收支的归集采用了账算和表算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军队人员间接支出、地方人员医疗间接支出、地方人员药品间接支出, 采用表算归集方法, 即发生经费支出事项时, 首先按预算收支进行核算, 在编制医药收支报表时, 按分配标准计算摊入各成本对象的医药收支报表;军队人员医药直接收入 (支出) 、地方人员医疗 (药品) 收入、地方人员医疗 (药品) 直接支出, 采用账算归集方法, 即发生经费支出事项时, 按规定要求记入有关医药收支 (费用) 账户, 月末再将各成本对象的发生额分别转入预算经费和预算外经费有关收支账户。这种方法实现了预算收支核算与医药成本核算的有机结合, 使军队医院会计制度既符合军队会计的一般原则, 又符合国家事业单位会计一般准则, 达到了统一核算、双重反映的目的。

三、现行军队医院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虽然现行军队医院会计制度自颁布实施以来, 无论是对于规范医院的财经管理, 还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医院改革的飞速发展, 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在运行过程中, 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1. 制度设计有所缺失。

军队医院会计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完整, 对医院会计工作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现行《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不仅有会计科目、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 还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固定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及会计自动化管理等内容,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会计工作管理制度, 而不是真正意义的核算制度, 稳定性不强。与国家新《医院会计制度》相比, 《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在成本核算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当前, 军队医疗有偿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 需要强化、细化成本核算职能, 而军队医院会计制度对于成本核算中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没有明确;虽然规范了院级成本的核算方法, 但没有规范科级成本的核算方法, 没有要求报送科级成本报表, 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到如何进行成本计算, 从院级成本核算与科级成本核算的数据共享关系等, 都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沈阳、济南、南京、广州军区先后出台了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但科级成本项目不统一, 核算指标也不一致。

2. 核算内容不够准确。

现行军队医院会计制度中, 收入与负债都能表达资金的来源, 收入主要包括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增加医院权益及与医院的投入资本没有关系的收入总和, 负债主要包括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已经发生但预期要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现实义务, 由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界限还不够明确, 常常造成核算时发生混淆的现象。现行制度将军队人员医疗收支、地方人员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分开核算, 确保了成本核算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但在管理费的归集和分摊上实行“一刀切”显得不够严谨和科学。医院会计核算中, 尚无“累计折旧”、“风险基金”等核算科目, 难以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准确归集计算出医院的医疗成本;采取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基金相等的模式, 净资产里面的固定资产基金是对医院固定资产原值的反映, 使得医院净资产出现了一定的虚增现象;医院无形价值不断升值, 口碑、信誉等等都是医院巨大的无形资产, 但目前没有设置无形资产核算内容。

3. 会计数据来源分散。

当前, 军队医院一般设立一个主管财务机构, 主要负责院级成本会计核算和开支审批、账务处理、资金保障等;另外, 还编设有经济管理部门, 主要负责科级成本统计核算和补助工资分配等, “经济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分别隶属于医务部门和院务部门领导。这种分散的组织机构, 在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核算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就不能完全满足医院会计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 两个业务主管部门在医院财经管理方面的职能不同, 核算方式不同,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数据、信息的来源渠道和收集、整理、加工方式不同, 导致有的医院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合作, 甚至影响了领导层决策的统一。为此, 很多医院试图整合现行管理机构, 设置财经管理中心或财经管理部, 以确保会计数据来源渠道畅通。

4. 核算系统效率低下。

医院管理是技术、信息与经济的集合, 信息技术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营和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 也是医院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现行医院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存在重复设计和数据不能共享等问题:一是“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与“军队医院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即“军卫一号”) 分别由总后财务部和卫生部按照不同建设目标开发, 因为开发技术、标准及维护主体不尽相同, 数据采集比较困难。二是“军队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有关子系统间重复记录和输出, 如医院资产存量, 分别通过资产系统和会计系统重复采集、重复输出, 且在范围和计量方法上不尽相同;预算执行进度分别由预算管理系统和会计系统分别提供, 且其进度指标设计存在差异。三是很多医院都自行开发运用了科级核算系统 (绩效管理系统) , 大都是各行其是、各自为政, 降低了医院会计整体工作效率。

5. 信息披露相对简单。

披露准确全面的会计核算信息, 可以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趋势, 可以分析医院的负债情况和偿债能力, 主要是为上级主管部门、军队医院领导和财务部门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目前, 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系统中, 会计分析模块不能有效反映可用的数据指标, 预算执行率等分析指标对医院来说显得太单一。另外, 医院现行报表中没有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模式, 设置现金流量表, 不能及时了解医院的支付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 大大降低了报表的可利用价值, 不利于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正确地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摘要:会计制度是会计主体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行为准则, 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是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回顾军队医院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现行军队医院会计制度的特点与局限性, 为改革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打下基础。

关键词:军队,医院会计制度,特点,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总后勤部.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2002.

[2].张晓玉, 方培元.医院管理会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产品识别方法下一篇:中国梦与个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