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

2024-07-16

青椒(精选十篇)

青椒 篇1

选择秋后体大肉厚的青辣椒100kg。要求蒂把完整, 无破损、虫伤, 采后及时泡制。先将辣椒在5%清盐水中洗净。沥干水份。再在挨近蒂把处用竹签刺3~4个小孔, 目的是使盐水能迅速浸入辣椒内。保持肉质不坏, 然后装入泡菜缸里。装满后, 加入20%澄清了的盐水。泡1~2天后转换另外的空缸, 共换6~7次, 15天后即成成品。其外观要求鲜红、脆硬不腐, 出品率为100%。

2 腌青椒

选取小青辣椒并剪掉其椒柄, 在椒柄处扎4~5个孔, 可使盐水渗入。按每50kg青椒加15kg食盐的比例, 将辣椒放入事先清洗干净的缸里, 装一层辣椒, 撒一层盐, 腌满后沿缸沿向内注入15kg波美度为80Be的盐水。从第二天起每天倒缸2次。倒缸时要把缸中盐水扬起以散热, 可促使盐粒溶化。五天以后每天倒一次缸。腌15天后辣椒成绿色成品。马上封缸贮存。

3 青椒干

选用肥厚的青辣椒, 每只切成四块。去籽。将5%的纯碱水加热到90~100℃。把青辣椒放在水内浸泡3~4分钟后烘干或晒干。这样制成的青辣椒干呈淡绿色, 保持了一定的鲜度。食用时放温水中浸泡几小时即可成原状。色美可口。

4 香辣椒

选用较大的嫩青椒。置开水锅内烫熟。沥于水分。用针在辣椒上纵划一道口子, 去籽, 用配好的香料芯子塞满辣椒。然后将口子两边捏拢来, 晒干, 便可贮藏食用。香料芯子要求松软香脆, 一般用新鲜豆腐拌食盐, 或用晒干研粉的椿树叶一份、黄豆二份和玉米七份。黄豆、玉米炒香研粉。调以食盐、味精和适量的水即可。食用时用油炸透, 使呈棕黄色, 油光发亮, 芯子又香又脆, 别具一番风味。

5 清酱辣椒

选取小一点的青辣椒, 剪掉椒柄并在椒柄处扎4~5个孔, 以使盐水渗入。按每50kg辣椒加13.5kg食盐的比例.将辣椒放人事先洗净的缸里。装一层辣椒撒一层盐。腌满缸后.沿缸沿往里注入15kg波美度为180Be的盐水。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倒缸2次。倒缸时将盐水扬起以便散热和促使盐溶化。1周以后每天倒缸一次, 腌15天辣椒成绿色后捞出, 沥去盐水, 倒人另一干净的空缸里, 以每50kg辣椒用三级酱油25kg的比例再行腌泡, 并压上重物, 渍泡15天即成清酱辣椒。

6 脱水青椒

选新鲜、表面光滑、肉质厚重的青椒放人流动清水中浸泡清洗, 除去污物, 将青椒切条, 但在切条时应保持刀片锋利, 以防连条, 切条规格可自行掌握。将青椒条投入沸水中烫煮2~3分钟。取出沥去水分。其目的是使原料的色泽鲜艳, 组织柔软, 防止褐变。将青椒条摊在烘盘中, 分层置于架上, 在60~70℃条件下干制4~5小时。当干品含水量小于5%时, 移入室内冷却。干制品经分拣、去除次品后用双层塑料袋包装。其贮藏温度应低于15℃, 温度高时易氧化变质。

7 速冻青椒

青椒炒肉丝范文 篇2

猪瘦肉150克、青椒250克、姜丝10克、油50克、料酒1茶匙(5ml)、水淀粉(用适量水调匀的淀粉)15克、盐芡汁:盐半茶匙(3克)、酱油5克、糖小半茶匙(约2克)、水淀粉15克、鸡精少量、鲜汤(或者水)50克

青椒炒肉丝的做法:

1、猪瘦肉先切成厚约0.3厘米的片。

2、再将肉片切成长约7厘米的丝。

3、放入碗中加盐半茶匙(3克)和15克水淀粉(用适量水调匀的淀粉),用筷子沿顺时针方向拌匀,放置几分钟,再加入1汤匙(15ml)的水,用筷子沿顺时针方向拌匀,让肉充分吸收水分,再覆盖保鲜膜放入冰箱中冷藏15分钟,在炒制前取出,再加入1茶匙(5ml)的水,用筷子沿顺时针方向拌匀待用,这么做的目的是让肉丝充分吸收水分,口感嫩滑。

4、将青椒表面洗净,用刀纵向剖开,然后用刀将青椒的籽和筋去掉。

5、将青椒切成和肉丝同长的细丝。

6、将1茶匙盐放入青椒丝中拌匀,腌2分钟,另将盐半茶匙(3克)、酱油5克、糖小半茶匙(约2克)、水淀粉15克、鸡精少量、鲜汤(或者水)50克兑成芡汁待用;

7、炒锅置旺火上烧热,放入油,放入腌好的肉丝,炒开,加入料酒和姜丝炒匀。

8、加入青椒丝炒断生;

9、加入调好的芡汁,炒匀即可。

制作小帖士:

1、有的青椒肉丝做法中会加入郫县豆瓣,看各人喜欢。

高校“青椒”维生记 篇3

2014年5月5日,两篇名为《请求清华留任方艳华老师》和《清华,请留下方艳华老师》的人人日志开始流传于网络,将清华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方艳华是谁?她的去留

又怎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非升即走”惹不满

方艳华,清华大学外文系教师,2004年开始一直任讲师。

2014年4月初,37岁的方艳华按照系里要求,做3年一次的述职答辩。主管外文系教学工作的张为民副主任的评语是:“教学效果优异,深受学生欢迎。独特的英语写作教学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答辩结论:继续聘任,上报清华大学人事处最终核定。但是,校方根据“讲师、副教授在规定时间内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则‘非升即走’”的规定,判定方艳华科研考核不合格,不符合续签要求,由校务委员会下达不再续聘的决定。

5月初的一天,外文系2011级毕业生庞博偶然得知方老师被解聘的消息,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方老师因为学校的一些政策关系,不得不离开了。如果大家有意愿的话,可以给她写一封信,把我们眼中的方老师是怎么样的还原一下,写完之后给学校。”5天内,庞博收到了来自美国、英国等地共计50余封毕业生来信4万余字,洋洋洒洒几千字者不在少数。

这些信件被贴到网上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清华学术大牛越来越多,教书教得好的老师却是越来越少,老师忙发论文,忙拉课题,忙培养研究生,真正能在培养本科生上花这么多时间而且又如此优秀的老师,很少很少了。”

“我们不是要给学校施压,只是用学生的记忆向学校全面展示老师的面貌、为人、教学和师道……学校在做决定的时候,也应该听学生的声音。”

“大学是为学生完成高等教育而开设的,评价一个老师是不是优秀,是不是应该留下,学生们没有发言权,只有论文说了算,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连学生的授课需求也无法充分满足的学校真是好学校吗?哪怕发表了成吨的论文,可无法教好学生、教会学生的老师真是好老师吗?在这种目的性、功利性极强的氛围里,培养出的学生真的是好学生吗?当一所大学失去了包容性,不以尽心尽力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为首要目的,而是只汲汲于名与利时,还是我们向往的大学吗?”

清华在1993年开始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提出“非升即走”实施方案,通過末位淘汰制优化师资队伍,实现人才流通。

1999年,校方实行有限期与长期聘用相结合的聘用制度,将“非升即走”制度化。新制度强调:对新聘人员实行连续合同聘用,规定初级职务最多两个聘期,中级职务最多三个聘期,如不能晋升高一级职务则不再续聘;副教授以上经过一至两个聘期后可长期聘任。至此,合同制逐步替代“铁饭碗”意识,在清华推广开来。

根据现有制度,方艳华“合同到期不再续聘”符合正常程序。

“非升即走”并非清华原创。1940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和美国大学协会联合通过了《关于学术自由和终身教职的原则声明》,提出广为人知的“Tenure-Track”制度(又称“up-or-out”,“不升即离”制)。为了获得终身教职,美国大学专职教师往往要经历获取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2-3年)、助理教授(至少5年)、副教授(3-4年)和正教授的发展“流水线”。在助理教授试用期内,若无职位晋升,则必须走人;若达到评定标准,则有永

久或继续任职的资格,除非某些不可抗因素干扰。

“失去这份热爱的工作,是让我很痛心的”

“我觉得有些想法如果能影响到一些学生的话,价值不比几篇论文差。”

方艳华在清华外文系教授本科专业英语写作课,自2007年开设以来,至今“不可替代”。“大家都不愿意教这门课,都嫌它难,推来推去就到我这里来了,一直以来都只有我一个人教。系里也希望我再带一个老师,但是找不到。”

方艳华的学生王蕾,在请愿书中写道:“……在课上,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考量每一个标点符号、选词是否切合语境,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小方老师让我们一次又一次修改自己的作文,结成对子相互修改,并留下每一次底稿制作自己的‘作品集’。她教给我循序渐进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行事态度。”

在方艳华的教学理念中,英语写作教师跟体育教练一样,需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写作是很个性化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犯的错也不一样。我肯定得课下跟同学一对一交流。” 曾经有人说,这样一门“没什么大不了”的课,随便找一个外教就可替上。但在方艳华眼里,“课可以上得很水,也可以上得很重。”

办公室里,方艳华拿出两摞厚厚的作业批改记录,这是学生为她整理出的申诉材料,也是她教学工作的见证。一线教学占用了方艳华绝大部分时间,自2007年开设写作课以来,方老师批改每份作业平均耗时30分钟,每周总计25小时。

方艳华并没有太多遗憾,“我一直在按自己的理念、梦想生活。学生在这件事上的表现也实现了我想让他们学到的东西。职称和金钱不是我看重的,但教书育人这份工作我很珍惜。失去这份热爱的工作,是让我很痛心的。”

方艳华仅是当下中国高校中年轻教师生存矛盾的一个缩影。在第30个教师节过后,我们不得不正视高校“青椒”的生存状态。

“青椒”=“夹心层”+“不上不下”+“境遇尴尬”

“青椒”,是网络上对88万(教育部截至2011年年底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这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例高达62%的庞大群体。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前期,寒窗苦读20余载终在高校谋得一席教职。

或许,这数以万计的高校青年教师普通、平凡,没有太多骄人业绩,也没有显赫名声。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承的年轻人委以千钧重任。可是,当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教学评估、结婚生子、赚钱养家……这些词语在现实中发生了复杂的因果联系之后,种种欲说还休的困顿让他们中的不少人脚步趔趄、心生乏意,也让“夹心层”“不上不下”“境遇尴尬”成为挥之不去的标签。

生活就像“赶地铁”

曾几何时,供职高校,成为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杏坛授业,桃李天下,为这份职业平添几分光环。更羡煞旁人的是,能带薪坐享寒、暑两个假期,不用天天坐班,免受“朝九晚五”之痛——这也经常是“青椒”在承受巨大精神、物质压力之外,聊以自慰的安慰剂。

事实是,“青椒”们确实免受“朝九晚五”之痛,可是,为了如期赶上第一节课(早八点),避开交通早高峰,“青椒”们六点多就得从昌平、大兴、良乡向学院路出发。春夏尚可,秋冬时节,真是披星戴月。如若不幸遭遇交通拥堵,当白领们纷纷致电公司解释迟到之时,“青椒们”却心如刀绞。因为,迟到哪怕一分钟就会被定性成“教学事故”。面对学生和教务处,你百口莫辩,“既然知道北京堵,谁叫你不早点出门呢?”或有人言:谁让你不住在学校或者在学校附近住呢?答:学校家属区“青椒”根本没资格“染指”,周转房早已人满为患,成为学校这个“房东”安排下的“合法”群租,想租还得“排号”等。学校附近属于学区,房租尚且无法承受,更遑论买下它。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六环外“蜗居”。

33岁的“青椒”刘老师工作3年半以来,一直过着一成不变的“一日生活”:早上6点多起床,看书、查资料、写论文和投标书,再抓紧完善由老教授或教研室主任“挂帅”的课题报告;中午“随便搞点吃的”后花一个多小时辗转抵达学校,完成下午3个课时的教学任务,下课后还得赶在财务、人事下班前“把提前在家贴好的发票送去报销”;晚上回家也是片刻不得闲,上传教学课件、回复学生邮件,真正能坐下来看看书、写写字已是深夜。甚至,没有双休日和假期,“不去参加学术会议的话,就抓紧多写点论文,还得准备PETS-5考试(评职称时的必要条件)。”“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如此满满当当,他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这段时间很忙,忙完就好了”,这是他对女朋友说的最多的口头禅。刘老师未婚,尚没有家庭琐事的打扰,在他身边,已经成家、有小孩的“青椒”更是焦头烂额,“可我忙得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信步走进任何一个大学校园,很难再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惬意闲暇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口中的“赶地铁”:“现在的状态,即便是在北大校园,大家都急匆匆赶路,像在赶地铁。”

教学科研难平衡

在一项关于“青椒”的调查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思发现,有72.3%的青年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大”,且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科研。由于绝大多数高校把职称和职务晋升与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课题数等量化指标直接挂钩,78.1%的受访者觉得自己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用”。

李旦任教于沪上一所大学的电子工程系。他所在的大学对教师评职称设有一些“最低门槛”,比如有几篇代表作,承担过国家或省部级项目的负责人,拿过自然科学基金。已经工作6年的他曾两度向“老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但均未获批准。“写申请书很费时间,短则两个月,长则半年。因为我要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既要与以前的研究关联,也要找出创新点,很费脑筋。”

今年是曹东勃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作的第三年,除了承担公选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外,他还为研究生讲授专业选修课《经济哲学》。“青年教师多半是想把课上好的。没有哪个青年教师一进校就说,‘我根本不在乎学生的评价,只搞研究就行了。’因为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站住讲台,把课上好,一个教师的大后方就稳固了。”

曹東勃还记得工作第一年的情景:80%时间用于教学,20%时间做科研。他2010年7月毕业,9月就要上讲台,同时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两门课。除去到山东农村调查的15天,两个月的暑假只剩一个半月可以备课。“第一次备课时间不够用,当时只搞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课件、教案,勉强做完一半。最紧张的时候,这一周的课刚上完,就要马上制作下一周的内容。”

过去这一年,曹东勃在农村驻村调查了60天。他坦陈,以前教学压力大的时候,根本抽不出这么多时间,现在投入教学的时间逐渐减少,但学生评教的分数却在逐年提高。曹东勃授课的四个班,前两年每年只有一个班的评价在90分以上,今年,四个班的评教分数都超过95分。

“容不得”

十年一剑的科研

从入校培训的第一天起,“青椒”王老师就不断地从人事处、科研处和学院其他老教师那听到论文、课题的重要性,“按学校规定,要想评副教授,至少需要1部专著、3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收录的论文,同时须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两项,其中主持纵向项目(含国家各部委及省级政府正式委托项目)1项,或主持到校经费20万元(理工科)、10万元(人文社科)的横向项目。”

短短一个学期,王老师就完成了将近300个课时的教学任务、申报课题6项、投稿9篇、还兼职新生班主任。“成果”累累,可他却觉得这更像一种“戕害”。甚至,他还给自己和同行下了个“知识民工”的定义。

“现在要鞭策、要急功近利地把最好的资源投入到最好的大学,想要有高收入、高薪水,就必须竞争、急于求成。”这种量化的考评管理,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看做是“GDP主义”,“这整个儿是一个指标系统,大到一个学校,小到一个老师,都是用一套指标系统衡量。人只是为了挣工分,创造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的环境,哪还容得下你十年磨一剑?学问本就需要‘慢工出细活’,现在倒好,‘大干快上’,天天逼着你早出活儿、快出活儿、多出活儿,而不是出好活儿。”王老师也曾想过以一种不屈服的姿态对抗这种评估方式,不过没出两年,就败下阵来,“五年内不能从讲师升为副教授,就得离岗走人,不再续聘。连饭碗都保不住,这是大问题。”

上课是最不重要的

“良心活儿”

教学是 “立校之本、生命源泉”,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云南大学“70后”副教授尹晓冰的惊人之语:“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学就是自我毁灭。”

“我觉得,教学上只要使三成力就够了,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到科研上,和评职称挂钩,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法宝。”王老师直言,他越來越品出同门师姐传授的“高校生存法则”的味道:“很多学校的教学任务都主要由年轻人承担,又要逼着你发论文、拿课题、评职称,还要上够课时量,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上课自然会被最先舍弃。”他的身边,越是大牌的教授,越不愿意去上课,“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乐意自己做课题出文章”。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十分反感这样的言论:“我认为文章只应该占所有素质的十分之一,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教育方面的关怀、口头表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学生交流的能力、能不能把知识传给下一代等。”

但这一切,因为和现有的利益导向机制不相匹配,能真正听进去的人实在寥寥。每个人都很忙,忙着结项、写标书、发论文,甚至是找发票报销、和期刊编辑拉关系。上课,已经成为最不重要的“良心活儿”。

无奈之下,萧功秦选择用另一种路径说服学生:“不去争取那些课题,不去发表那些东西,就默默地自己搞自己的东西。你可能得不到很多的褒奖和奖金,但是你们的生活是非常充实的,将来可能做出重大的成就。”没过多久,学生们说,无助感却更加强烈地袭来,这条路并不轻松。

“传道授业解惑”,这本是三尺讲台赋予这些“青椒”们最神圣的使命,也是让“教师”不仅仅只是一份职业的价值所在,可如今,一些“青椒”坦言无法体悟这样的境界,因为他们心中的困惑也“无处可诉”。

廉思把这种在高校青年教师中极为普遍的状况称为“自我认知下行”。在他发出的5138份调查问卷中,84.5%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层及中层以下,其中,36%认为自己属于“中下层”,13.7%认为自己处于“底层”;仅有14.1%认为自己处于“中上层”,0.8%认为自己处于“上层”,另有0.6%的受访者未回答此问题。

当“催人奋进的压力”遭遇功利的评价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瞿骏已在高校工作六年。他觉得,青椒压力不小是事实,但压力也有类型之分。比如,青年教师在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但在工作岗位上,除了教学和科研重担,上有学问渊博的教授,下有渴望知识的学生,这些也应该算是“催人奋进的压力”。

瞿骏曾赴国外访学。他说,欧美学术界实施的是精英化教育,拿博士学位要苦学,尤其在美国,用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时间拿一个学位是家常便饭,同时,大学教职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可一旦获得教职,特别是终身职位后,教师基本可以心无旁骛地做学术研究了。在我国,青年教师相对而言基数庞大,入职后的竞争特别激烈。

几乎每一位接受采访的青年教师都认为,现有的考评体系和方式过于功利。本想安于治学,做些“良心活儿”,但这些若以量化指标来衡量,都显得是在做无用功。

在中文系任教的林晓东最近半年埋头点校,整理古籍,为其添加标点、校正文字。很多人一听,觉得他傻。一方面,做这类基础的工作无法获得学术地位;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点校是“雕虫小技”,点对了,应该的,稍微错一点,就是水平能力有问题。眼下,一本古籍刚点校完,林晓东没拿到一分钱,换来的只是自己心头一乐。

“不考核肯定不行,缺少外部约束机制,高校会堕落;但是,不能让考核把人考得烟熏火燎,把大学考成一个速生鸡的养鸡场。”做一名大学教师,应该是“发现兴趣、呵护理想”的过程。可青椒们也感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教书、做学问不仅要耐得住清贫,还要有一些“投机取巧”应对考评的能力,让自己“活”下去对很多人来说,这真是太难了。

难耐清贫

学校是个清静之地,有时,李旦躲在办公室里,也像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学校里,大家的收入差别不是太大,可走出去看看,和我一样年龄的,那差别就大了!”

李旦初略算了一本账:因为要养孩子,一家人每月开销少说5000元,一年就是6万;养车去掉2万,其他杂七杂八加一起,年支出大约10万元。

今年是李旦参加工作的第六年,根据目前的收入,养家糊口勉勉强强,手头若再要有一些积蓄,实在艰难。为孩子积攒来日的教育费用,乃父亲职责所在,但眼下也成了一桩隐隐心事。同事中,有人已为了高薪而跳槽,投奔企业去了。

林晓东来沪9年,如今拿到手的薪水4000元左右。他也有一本账:每顿饭在学校食堂解决,花费10多元;平时很少添置新衣服,除掉交通费、通讯费、买日常用品的钱,每个月的结余大概2500元,一年下来能存下3万元。“学校提供的房子能居住11年。11年之内买不起房,那么唯此一途,离开这里。”

尽管如此,想进入高校体制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每年积压着大把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即使一个待遇很低的辅导员岗位,也都有上百人竞争。于是,“愿赌服输”成为那些在基础学科勤奋耕耘的青年教师们的默默选择。并且,除了那些想在教学和学术领域有所作为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只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

当然,不是所有老师都辛苦,都清贫。一些教授,凭借着自己的行政权力,四处拉课题,分包给底下的博士、硕士去做,然后在他们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甚至有些教授,一年能发五十几篇“学术论文”——这往往是一些教师一辈子所有文章的总和!在一切“向钱看”的政策指引下,项目经费可以折算成绩点。比如,南京某高校,按照不同论文等级,折算教师发表的论文分数,一篇学术论文,根据等级,3到10分不等。而每一万元课题经费,就能折算成1分。那些动辄有几百万项目的教授,仅仅课题这一项,就有几百分。于是,就看到这样的马太效应:那些“学霸”们,不管是在行政上还是在学术上,都牢牢掌控着一切权力,动辄几千分的绩点,而那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重项目,重科研,轻教学”的评奖机制面前,只有寥寥几十分的绩点。

新闻中报道:“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表示,要在今年消灭大学教师课时费低于30元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 熟悉南京教育市场行情的人都知道,一个高校老师只要口才过得去,随便到一个教辅机构谈谈价,课时费很容易达到80元以上。于是,很多青年教师,出于生计考虑,不得不拼命在外兼职代课,无法安下心来教学、搞学术。

当以“学术为业”的教师们,在为基本的生计发愁,并且悬殊的收入分配,很多时候是被垄断的行政权力与扭曲的学术权力所左右的时候,他们心中,真的是连一张平静的课桌也放不下了。

编后:学者廉思将高校“青椒”比作“工蜂”。一个被誉为象牙塔里的精神贵族的群体,被自嘲成“学术民工”。本来应该是引领社会文化风潮的群体,却普遍地将自己归位在社会中下层。这样一个充满挫败感和下行感(所谓中产的下流化)的知识群体,非但不会有梁漱溟所言的“吾曹不出如苍生”的士大夫精神,也不会有丁文江1920年代在燕京大学演讲《少数人的责任》时倡导的精英意识。他们无法自我提振的精神世界自然在威权主义与消费主义两股潮流的挤压之下日渐崩解,自利性的犬儒主义成为一种普遍性心态。这样的自我认知和精神状态,如何可能在“金权主义”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今日中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自主的天空?

不同青椒品种栽培对比试验 篇4

1 试验材料及时间地点

试验选用北京现代农夫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的品种“早翠”和北京百幕田种苗有限公司的品种“幕田大方”, 于2014年5月11日在丰南区钱营镇后打弓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拱棚 (每个拱棚种植面积780m2) 内进行。育苗床土为消毒的田园土。

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对照方法, 设置2组处理: (1) 苗期处理:于2014年5月15日同时苗床撒播, 并于30天后分苗于营养钵 (9cm×9cm) 中, 整理排列在成1.5m×5m的凹畦内, 并于半数门椒初现花蕾时移栽。 (2) 生育期处理。试验设2个重复, 分别在同一温室中同一栽培环境下育苗、移栽、定植、管理。

3 实验数据记录

2个品种育苗期分别记录以下数据:播种时间、80%种苗出土时间、成苗时间、统计出苗数量、青椒六叶一心时记录株高、茎粗、鲜重、干重和壮苗指数[壮苗指数= (茎粗/株高+地下干重/地上干重) ×全株干重]。移栽前计算壮苗率, 壮苗标准为株高15~20cm, 茎粗0.25cm以上;叶片完整无缺损, 叶色浓绿, 6片叶以上到显蕾, 无病虫害;根系发达, 亮白色、不散坨。

2个品种生育期分别记录以下数据:定植时间、缓苗时间、门椒结实率、成果时间, 采摘期利用分层抽样法记录青椒株高、茎粗 (地上10cm处) 、果实单果重、每次采摘总重量, 记录青椒栽培管理期的病虫害种类、持续时间, 记录施肥量、灌水量和频率、拉秧前植株平均高度。

4 数据处理及分析

由表1可知:育苗期“早翠”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幕田大方”, 株高高0.37cm, 茎粗大0.05mm, 鲜重高0.045g, 干重高0.01g, 壮苗指数高2%, 尤其是在壮苗率方面高于“幕田大方”6%, 优势更为明显。

由表2可知:生育期“早翠”的平均株高、茎粗分别高于“幕田大方”3cm、0.9mm, “早翠”成果时间比“幕田大方”提前5天, 平均单果重稍低于幕田大方10g, 但由表3可知:2个品种的抗逆性基本相同, 在早期预防和及时施药和拔除的处理下基本不影响整个温室青椒的生长。

5 结论

经上述试验数据分析, 青椒品种“早翠”壮苗率、壮苗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幕田大方”, 优选品种“早翠”用于栽培。当地土壤为沙壤土, 能提高青椒的品质口感, 加之灌水便利, 增加灌水频次, 提高产量, 提前上市, 提升单价, 经济效益能同等提升。

摘要:为提升唐山市甜椒种苗及果实质量, 提高总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 进行了“早翠“和“慕田大方”2个品种栽培对比试验, 经试验数据分析, 青椒品种“早翠”壮苗率、壮苗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幕田大方”, 优选品种“早翠”用于栽培。

青椒我的最爱日记 篇5

我家小花园里种着一盆青椒,它是在我上三年级时,奶奶从市场上买来的。

等我和奶奶一起把种子种下后,我天天给它浇水。

一个月过后,它就长出了大大的、浓绿的叶子。每天清晨,我发现叶子上都会出现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美丽极了。我仔细一看,叶子里面出现了一个个可爱的小青椒,它们轻轻拨开叶子,正好奇地探望着外面的世界。

又过了几个星期,小青椒变成大青椒了,一个个挂满了枝头。呀,在绿色的`青椒中,居然还有一个是红色的,那颜色鲜红鲜红的,真像一盏小红灯笼挂在那儿,好看极了。其实,在我看来,青椒的茎功劳最大,它能够把上面的叶子和果实撑起来,你说它厉害不?这棵青椒够顽强的,一天晚上,刮了一阵大风,它的茎都被刮断了。第二天,奶奶用一根小木棒把它的茎撑起来,它竟又活了过来。

等青椒成熟之后,奶奶把它们都摘下来,做成了一道美味的炒青椒。吃着自己亲手种的青椒,我的心里喜滋滋的。

炒猪肝配青椒 降胆固醇 篇6

胆固醇问题可以通过青椒来解决。人们吃了含胆固醇的食物,不会直接变成血液中的胆固醇,需要一个吸收与合成的过程。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吃各种肝脏时,和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高的蔬菜一起吃,青椒无论在营养和搭配的口感上,都是绝佳的选择,既可以增加胆固醇的排泄,又可以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的合成和吸收。

配料中还可加入黑木耳,不但颜色丰富好看,还可以帮助残存毒素的排出。黑木耳所含胶质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可以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杂质,吸附后集中排出体外。尤其是炒猪肝更少不了木耳,因为猪的饲养时间比鸡鸭鹅要长,肝脏中的饱和脂肪酸和残留的毒素也会比禽类肝脏中的多一点。

其实,肝脏中的胆固醇只有同重量鸡蛋的一半。猪肝和鹅肝的胆固醇含量都在每百克280多毫克,鸡肝、鸭肝和羊肝的胆固醇含量稍微多一些,也都在每百克350毫克以内。而鸡蛋中胆固醇含量每百克580多毫克,比鸡蛋的胆固醇更是再翻了一番还要多,达到1330毫克。

附:做法

青椒炒猪肝鲜辣可口,爆出的猪肝脆嫩,青椒香软中略有青味,汤汁浓郁,是日常饮食的一道佳品。

主料:猪肝200克,青尖椒2个。

辅料:姜丝、大蒜5-7瓣拍扁、朝天椒丝少许(可不加),油、生抽、胡椒粉、料酒、盐各适量。

1. 猪肝洗净去根,切薄片。放在煮沸的水中煮2分钟。捞出用冷水冲干净装盘后用。

2、起锅放油、倒入姜丝、蒜末、朝天椒丝爆炒至出香味。

3、加猪肝翻炒1-2分钟,加料酒、盐、生抽、青尖椒,炒1-2分钟。出锅。

注意事项:

1、猪肝务必要洗干净。猪肝中转移残存着好多有毒血液,有的毒物可以万计为单位。若猪肝不经认真长时间反复冲洗就爆炒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它不仅会诱发白血病等顽疾,还会致使癌变而致命。自己在家里做爆炒猪肝的话,最好认真冲洗猪肝。假如觉得猪肝在煮沸的水中煮过肉质变老,口感不佳的话,最好将猪肝在盐水中浸泡1-2个钟头,去掉散存于肝血窦中的毒物和毒汁。

2、炒猪肝前,可用一点白醋渍一下,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白醋能使猪肝不渗血水、去除腥味。

3、猪肝有多层的组织结构,各层之中多为黏液。用食粉或碱水腌制后层间的黏液可被碱性溶解,各层之中呈现分离,那样炒熟之后,品尝时会觉得肉质爽口。

4、炒猪肝的火要大,油要热,那样炒出来的猪肝才脆嫩好吃,且没有腥味。

健康资讯

青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篇7

本规程适用于佳木斯地区青椒生产。

1 品种选择

选用哈椒1号、龙椒2号等高产优质品种。

1 育苗

2.1 育苗场地选择

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作育苗床的场地。可选用大拱棚 (宽6m, 长10m) 进行育苗。

2.2 营养土配制

取肥沃、前作无药害残留, 最好是葱蒜茬的田土40%, 充分腐熟的马粪或草炭土20%, 腐熟的有机农肥40%, 混合搅拌均匀后使用。

2.3 播种

a.浸种 用50℃温水浸种30min, 待水温降至室温相等时再继续浸泡24h。

b.催芽 将浸泡的种子捞出沥干, 用清水投洗后放置于28~30℃温度条件下催芽, 当80%的种子露出胚根 (白点) 时即可播种。

c.播种 播种前要先用温水浇足底水, 再用绿享1号800倍液进行喷洒消毒, 然后播种。撒种时要均匀一致, 每平方米播种量30g左右, 覆土2~3cm, 播种后随即扣上棚膜。

2.4 苗棚温度

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30℃, 夜间保持在20℃, 直至出苗。出苗后白天气温降至22℃, 夜间降至18℃;2叶1心后升温, 白天25℃, 夜间20℃;定植前1周进行降温, 白天20℃, 夜间15~18℃。

2.5 壮苗标准

日历苗龄80~85d, 苗壮具有8~10片真叶, 并大部分秧苗现蕾时移栽。

3 大田准备

3.1 选地

要求3年以上轮作制。忌与茄、葵、白菜及果类等茬口轮作。

3.2 整地

采用有秋翻、秋耙、秋施肥、秋起垄、秋镇压基础条件的土地, 必须要求土壤精耕细作。

3.3 施肥

每公顷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5t作基肥, 并每埯施生物复合肥3g。

4 定植

4.1 定植时间

5月10~20日。

4.2 定植密度

垄作, 一埯双株。株行距25cm×65cm。

4.3 覆膜

将地膜拉紧铺平, 垄沟两侧用土压实, 每公顷用膜量75kg左右, 覆膜后要及时放苗, 并在苗眼处培好土。

5 田间管理

5.1 浇水

由于移植后前期的地温低, 应少浇水, 待追肥、中耕、蹲苗后及时浇水。

5.2 追肥

根据地块的土壤肥力情况确定追肥量, 氮、磷、钾三要素合理配比。

5.3 整枝

要及时摘除花下部分侧枝, 确保植株健壮。

5.4 中耕培土

封垄前要进行2~3次中耕培土保根。进入高温期后要通过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5.5 病虫害防治

a.炭疽病 用2%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喷洒防治1~2次, 每公顷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6~0.9kg, 或武夷菌素水剂4.5~6.0kg。

b.青枯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或用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防治一次, 每公顷用农用链霉素0.4~0.6kg或武夷菌素水剂4.5~6.0kg。

c.疫病采用58%瑞毒锰锌400~500倍液, 25%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一次, 每公顷用量0.75~1.05kg。

d.烟青虫用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

e.桃蚜用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0%乐果1500倍液进行防治, 每公顷用量300~600mL。

f.茶黄螨用20%三唑锡2000~2500倍液或用灭虫螨2000倍液防治, 每公顷用量300~400mL。

6收获

采用此技术栽培的青椒收获期一般在7月上中旬开始分批分次地采收, 采收的标准不严格, 当果食直观充分长大, 果皮坚实, 颜色深绿布有光泽达到商品性状时即可采收。

7贮藏

青椒玉米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篇8

1. 育苗。

在定植前90~100天育苗,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建好塑料拱棚,按2:3土加1:3肥配置床土,床土厚15厘米,浇透水,将处理的种子均匀撒在床面上,盖1~1.5厘米细砂土,晚上加盖棉被,出苗后喷一次百菌清,三叶分苗,按5厘米×5厘米移栽在塑料拱棚,定植前15天炼苗。

2. 整地、施肥。

以沙壤土地为好,亩施农家肥3000千克,结合整地施入。

3. 定植。

晚霜过后,在台上双行定植,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45厘米,株距30厘米,每穴单株,亩施磷酸二铵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尿素10千克,覆好地膜,亩保苗6000株以上。定植后,马上在垄沟内种玉米,隔两台一垄,株距1米。

4. 田间管理。

浇过缓苗水后,开始蹲苗,门椒长出结束蹲苗,结合浇水,亩追氢铵60千克,以后隔5~6天一次水,结果盛期4~5天一次水,追肥3~4次,每亩每次施复合肥20千克。在高温雨季要注意排水,加强管理,预防病虫害发生。雨季过后,及时浇水追速效肥,每亩尿素15千克,同时进行2~3次叶面喷肥,提高后期产量。

5. 病虫害防治。

炭疽病多用多菌灵粉剂800倍防治,疫病用75%百菌清600倍液活64%杀毒砚4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一次,连用2~3次。病毒病防治主要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性,消灭蚜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要注意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

6. 收获。

早期果应提前采收,以免赘秧。作为鲜食,一般宜于花后30天左右,果实充实长大,果皮坚实,颜色加深,而有光泽时采收,品质较好。

大棚青椒无公害栽培技术 篇9

1 基地选择

1.1 大棚青椒无公害生产的地块选择

应该是离开有污染的工厂和医院等排泄污水沟3 km以外, 没有高大建筑物及树林遮光的无公害污染源区;有排水沟和灌水设备, 灌溉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土质肥沃, 土壤结构性能良好, 黑土层厚。

1.2 基地面积

为了便于销售, 基地面积要具有一定规模, 距离主干道较近, 便于运输。

2 大棚建设要求

在缺少地上水的地区要求打井, 利用地下水, 大棚内采用膜下滴灌;主要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健全田间过道便于机械化作业和产品的运输。大棚应该用防老化无水滴的聚乙烯塑料膜。

3 品种

选择早熟、抗病、耐储、耐运的丰产品种。早熟的品种有:中椒一号、中椒八号。耐储耐运的品种有:元帅和太空椒等。

4 培育壮苗

播种期安排在当年的1月上旬在日光节能温室中进行, 1月底2月初采用地上酿热温床营养土分苗, 苗龄90~100 d。健壮苗的标准是株高10~15 cm, 叶色嫩绿, 根系发达, 随着的白色根毛多。

出苗前控制苗床温度28~30℃, 出苗后适当通风降温, 白天温度控制20~25℃, 夜间16~18℃。

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分苗, 分苗后严密覆盖塑料薄膜, 午间秧苗萎蔫时, 可适当搭盖草苫或遮阳网遮荫。缓苗后, 适当通风。其它阶段床温宜稍高, 可保持白天25~28℃, 夜间不低于15℃。

移栽前10~15 d逐渐加大通风量, 夜间可降至10~12℃, 进行低温炼苗, 根据长势可喷2~3次0.3%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

5 适时定植

5.1 定植期确定

定植安全期是棚内10 cm土温稳定在12℃以上, 棚内最低温不低于10℃。大棚加小拱棚覆盖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现蕾移栽。

5.2 整地施底肥

定植前, 施优质堆肥45 000 kg·hm-2, 复合肥375~600 kg·hm-2, 整地作畦, 畦面宽70 cm, 沟宽30 cm。

5.3 定植密度

行距50~60 cm, 穴距30 cm, 栽45 000~52 500株·hm-2。

定植时选择冷尾暖头天气进行, 定植完毕及时扣上地膜小棚, 关闭大棚保温。

6 精细管理

6.1 温湿度控制

定植后10天内不通风, 要求棚内白天温度在25~30℃, 夜间在12℃以上;当午间棚温高达32℃时, 适量通风, 采用开大棚关小棚办法, 防止冷空气直接与苗子接触, 当棚温降到25℃时, 关闭大棚。缓苗后逐渐揭去小棚, 进入开花结果期, 白天棚室温度控制在26~30℃, 高于32℃开棚放风降温, 外界气温恒定在15℃以上, 可昼夜通风。

6.2 肥水管理

进入结果期后分3次施肥。第一次为门椒坐稳后株间深施腐熟的堆肥, 钾肥225 kg·hm-2;第二次为对椒坐稳后施尿素300 kg·hm-2或配方肥225 kg·hm-2兑水灌溉;第三次为四斗椒座后, 用15 000 kg·hm-2猪粪尿兑水灌窝。

6.3枝叶管理

门椒以下侧枝及时抹棹;结果期将枝下部老叶、病叶打掉;植株生长茂密, 疏棹多余枝条或已结果的枝条增加结果。

结果初期, 温度偏低, 易落花落果, 可用40μL·L-1番茄灵或50μL·L-1荼乙酸或25μL·L-1“481”喷施保花保果。

7病虫防治

7.1疫病

7.1.1消毒与轮作

进行床土和种子消毒;与十字花科蔬菜及豆类蔬菜实行2~3年轮作。

7.1.2加强田间管理

高厢栽培、合理密植, 防大水漫灌。

7.1.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 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 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7~10d喷1次, 连喷2~3次。

7.2炭疽病

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每5~7d1次, 连喷2~3次。

7.3灰霉病

7.3.1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大棚通风排湿, 防止湿度过大。及时摘除病果、病叶、病枝。

7.3.2药剂防治

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 或50%普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4螨类

大棚青椒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探讨 篇10

1 主要病虫种类

(1) 烟粉虱。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烟粉虱个体小, 产卵量大, 繁殖周期短, 在本地露地不能越冬, 最适发育温度为20℃~28℃, 大棚环境非常有利其繁殖为害。在大棚青椒上虫量上升极快, 有时单株虫量达万头以上。其成、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株汁液, 多集中在叶片背面危害。烟粉虱同时还传播多种病毒病和诱发煤污病等真菌病害, 影响植株光合作用, 轻则造成僵苗花叶、皱叶缩叶、落花落果、果实畸形等, 重者毁苗毁棚, 甚至绝收。

(2) 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初孵幼虫在叶片背面群集结网, 啃食叶肉。随着虫龄的增大, 幼虫分散危害, 取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 严重时食光叶肉留下叶脉。适宜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最适环境温度25 ℃~35 ℃, 相对湿度80%~95%。本地甜菜夜蛾为害大棚青椒主要为3、4代, 以秋大棚发生为重, 据2013年9月中旬普查大棚秋椒, 平均百株虫量多达37.5头, 取食叶片造成的伤口使植株易感染软腐病等病菌, 严重影响产量品质。

(3) 蚜虫。危害青椒的蚜虫主要为桃蚜。桃蚜吸食植株汁液, 造成青椒严重失水和营养不良, 蚜虫分泌蜜露常导致煤污病, 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桃蚜生长发育的最适环境温度在16℃~25 ℃。大棚春季为害高峰明显比露地要早, 常年4月份进入危害高峰。

(4) 白粉病。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 孢子萌发从寄主叶背气孔侵入, 病原菌最适温度20℃~25 ℃, 相对湿度45%~75%。该病发展快, 病菌从孢子萌发到侵入约20 h, 往往在短期内大流行。青椒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 致使叶面出现不规则斑块褪绿斑或坏死斑。褪绿斑多呈不规则形, 叶背出现稀疏白色霉层, 褪绿斑向四周迅速扩展, 导致叶面大部分褪绿。坏死斑则表现为黑褐色的水浸状, 呈浸润状延伸扩张。两种症状多混合发生, 病斑增大彼此融合, 终致全叶发黄脱落, 重者全株叶片落光仅留顶部嫩叶, 果实不能正常膨大。

(5) 褐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植株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病茎上越冬, 也可在种子上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主要为害叶片, 叶片受害形成近圆形褐色斑点, 逐渐变为灰褐色, 表面微隆起, 病斑具有一个明显的浅灰色中心, 周围有黑褐色同心环, 边缘有黄色晕圈, 严重时多病斑相连, 叶片变黄脱落。大棚内高温高湿时间长, 对扩展有利。高峰期调查棚室病叶率一般20%~30%, 重病田块95%以上。双层大棚发病要早于单层大棚, 且发病明显重。

(6) 菌核病。菌核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有发生, 苗期近土表先呈水渍状病斑, 后变褐色凹陷。成株期多发生于主茎与分枝的交界处, 发病初病斑暗绿色、水渍状, 圆形或不规则形, 然后迅速扩展, 常常抱茎一周。菌核呈黑色, 质硬, 大小不等的鼠粪状, 多产生于植株的分枝节上。

(7) 灰霉病。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弱光条件, 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极易发病。灰霉病病苗色浅, 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 水渍状, 组织软化至腐烂。果实染病, 常在幼果顶部或蒂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 后凹陷腐烂, 呈暗褐色, 表面出现灰色霉层, 以门椒、对椒发病为重。

(8) 疫病。疫病从青椒苗期到结果期一生都有发生, 是目前造成花、叶、果凋落的主要病害。烂果多数先从蒂部染病, 呈水渍状灰绿斑, 后迅速变褐软腐, 湿度大时, 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 果实干缩不脱落。

2 防治技术

双层大棚青椒病虫害发生与其特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温度、湿度、菌源、虫源及栽培措施都是诱发大棚青椒病虫害种类多、蔓延快、为害重的主要原因。青椒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应充分运用农业、物理方法, 把适期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作为防病治虫最后手段, 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 确实需喷施农药的应严格控制好安全间隔期。

2.1 农业防治

推广使用抗病虫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浇灌, 多施有机肥及磷、钾肥, 增强长势和提高抗病力。早春结合农事操作, 适度摘除青椒下部老黄叶, 减少田间烟粉虱虫卵数量[1];夜蛾类害虫在发生高峰期可人工摘除块产卵及初孵虫;收获后及时清理青椒残体, 以减少害虫发生基数。

2.2 物理防治

一是防虫网覆盖育苗。青椒育苗时, 采用50目左右的防虫网覆盖育苗, 阻止烟粉虱产卵, 培育无虫苗, 可以减轻春季用药压力。二是应用色板诱杀。每667 m2使用40 cm×20 cm商品黄板50块, 悬挂于植株上方, 黄板底端比作物高出5~10 cm, 做到及时更换, 对烟粉虱、蚜虫和潜叶蝇等均有较好杀灭效果[2]。三是运用性诱捕器和杀虫灯诱杀夜蛾类害虫。在夜蛾类发生盛期平均每1 000 m2放一个诱捕器, 诱捕器内装上针对性诱芯各一个。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安装普通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

2.3 化学防治

防治烟粉虱和蚜虫可选用0.5%苦参碱水剂500倍液, 或10%烯啶虫胺水剂1 500倍液, 3%啶虫脒乳油或25%吡蚜酮悬浮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3]。早春低温、阴雨时, 可每667 m2大棚用15%异丙威烟剂250~300 g烟熏。防治甜菜夜蛾可选用15%茚虫威悬浮剂3 000倍液, 2.5%多杀霉素悬浮剂或10%虫螨腈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1%甲维盐乳油1 000倍液对烟粉虱和甜菜夜蛾也有委好的防效。防治白粉病可用40%氟硅唑乳油6 000倍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颗粒剂2 000倍液进行喷雾, 若大棚内湿度偏高或遇有连阴雨天气, 每667 m2用45%百菌清烟剂250 g进行熏蒸。对褐斑病防治, 发现病株及时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40%杜邦福星乳油8 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遇阴雨寡照天气时每667 m2使用15%腐霉利熏蒸剂300g烟熏。防治灰霉病可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50%腐霉利1 500倍液;菌核病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或40%多·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也可用15%腐霉利烟雾剂烟熏;防治疫病可选用64%杀毒矾500倍液、72%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800倍液喷雾。每亩次药液加用有机硅助剂15 m L效果更好。

摘要:结合大棚青椒病虫害预报和菜农防治实践, 介绍了东台大棚青椒烟粉虱、甜菜夜蛾、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8种主要病虫发生为害情况, 对大棚内青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 青椒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不当的气象环境和病虫害等多种原因共同导致青椒“三落”现象。针对青椒椒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并就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椒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棚,青椒,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钱爱林, 荀贤玉, 李瑛, 等.大棚青椒烟粉虱虫量构成调查在测报防治上的应用[J].蔬菜, 2014 (12) :16-19.

[2]苏恒山, 丁志宽, 荀贤玉, 等.大棚瓜果蔬菜烟粉虱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上海蔬菜, 2006 (6) :5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青椒】相关文章:

青椒炒蛋作文04-27

特色青椒的加工技术07-18

温室青椒高产栽培技术09-15

学烧青椒土豆丝作文04-14

上一篇: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下一篇:项目综合评价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