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规划

2024-08-17

采油工程规划(精选十篇)

采油工程规划 篇1

规划任务下达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规划任务下达相当于质量策划,策划是一种筹划、谋划,进行任何一项活动都从策划开始。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活动也是从质量策划开始的。

在规划编制进行之前,同样要进行采油工程规划方案质量策划,首先按照油田公司计划规划部下达采油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明确规划方案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突出规划方案编制重点,确定规划目标,之后结合安排意见,以书面形式形成采油工程规划编制任务书,即完成了质量策划工作。通过策划,规定了采油工程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规划方案要完成的内容、完成时间、人员安排等。

规划过程是质量控制的核心

规划过程相当于实施过程。传统质量观关注的是产品本身,而现代质量观关注的是创造产品的过程。每个过程都具有各自独立的目标和计划,有时会产生冲突。因此,为保证整体的协调运行,必须协调处理众多相互关联的过程,控制单过程及其各个节点上活动的质量,使所有过程尤其是关键过程都能达到高质量,以最佳的方式实现管理体系总体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控制采油工程规划方案质量也是如此。

1标准化指导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

标准化是以在给定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秩序为目的,对实际的或潜在的事物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定的活动,使所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活动达到统一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文明化,对提高产品质量、效率、降低消耗与成本上以及促进专业协作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油田持续稳定开发,降低油田开发成本及投资,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坚持以标准指导规划方案的编制。

(1)采油工程总体规划方案按照Q/SY DQ 0629-2000《采油工程总体规划编写内容及程序》标准编制。

采油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油田开发总目标,调查油田的生产现状、评价工艺措施的效果、分析油田的生产潜力和需求,在确保油田原油产量、注入量生产任务(含增油量、增注量)和控制含水等开发指标和油井利用率、机采井平均检泵周期、施工井有效率等采油工程指标完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措施工作量、维护性作业工作量、科技、队伍、装备和配套的后场等方面的发展。

结合大庆油田实际情况,一个完整的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图1)。

规定了采油工程规划编制的内容及其详细规划步骤,以指导采油工程规划编制的完成。例如,增产措施工作量规划从分析油井增产措施经济界限、油井增产措施预测、油井增产措施优化安排方面进行指导;队伍规划从采油、压裂、井下作业、大修、试采方面小队进行指导,历年大庆油田采油工程规划编制都按照该标准编制。

(2)非安装设备及队伍规划按照相关标准编制。

非安装设备为一线试油、作业、修井、压裂、采油队伍配套的装备,按照Q/SY DQ 1123.2-2006、Q/SY DQ 0214-2000、Q/SY DQ 0215-2000、Q/SY DQ 0776-2002、Q/SY DQ 0259-2002标准合理配备,非安装设备规划分补套和更新两部分,在规划时,其单队的规划补套数量与现有数量之和不能超过标准配备数量。例如油田内部压裂小队装备配套标准见表1。

一线队伍规划主要是新增一线小队,规划新增装备也要按照上述标准成套配备装备。

2采油工程规划中各部分规划的质量控制

在采油工程规划中,首先是各部分规划的质量控制,然后是各部分规划的合理衔接。

(1)前期调研是提高规划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提高各部分规划的质量,在每次规划之前,首先要进行前期调查研究,前期调研采用两种调查方式,其一是给采油厂下发调查提纲,提纲中包含了各单项规划需要了解的内容;其二是与采油厂及相关单位以口头、电话或电子文档等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流。通过调研对采油工程科技、增产增注措施工作量、队伍等各部分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变化,各规划部分面临的难题,确定其潜力及需求。

例如在做科技规划部分时,通过调研分析在长垣油田水驱分层开采方面面临的难题是:油井纵向多层高含水现象普遍存在,单纯堵水技术无法满足动态调整需要;目前应用的高效测调技术还需要整合统一,对于分注7级以上的细分注水技术无法满足小夹层、小卡距分注需要。为此,规划发展多级细分注水工艺管柱及配套测调方法、油井多级井下控制开关堵水工艺技术、井下智能配注技术、抽油机井电控式分层定量配产技术等精细开采技术研究,进一步挖掘各类油层的剩余油。

(2)科学的规划方法是提高规划质量的根本途径。应用科学预测、优化等方法进行科学规划,有利于提高规划方案质量。

———应用多模型自组织法预测增产、增注、控水措施效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通过研究事物发生的历史规律,来预测其将来的发展状况,回归分析法是利用统计学原理描述变量间相关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集成自组织模式预测方法是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多种模型,根据一组自变量的变化情况预测其将来的变化情况,即通过多种模型来回归事物发生的历史数据,并对相关系数R进行检验,0≤|R|≤1,|R|愈接近1,说明x与y的相关性愈大,预测结果的可信度愈高。

预测分析时,统计以往实际发生的数据,自动回归最吻合的曲线规律,通过该曲线规律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数据。利用多模型自组织法预测2010年老井单井效果分别为水驱油井压裂增油392.3t、油井换机泵增油238t、水井压裂增注3 500m3、水井酸化增注1 740m3、油井堵水降水3 259.29m3、水井化学浅调剖440.31m3。

———应用经济评价方法分析增产措施的经济界限。

经济界限就是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某一影响经济效益的因数达到一定数值,使得生产达到标准时的界限为经济界限。在采油工程规划中,经济临界增产量是评价增产措施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增产工艺措施经济界限就是措施所消耗的费用必须带来最小增产油量,即工艺措施井累计增油效果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必须大于施工作业费用与有效期内所发生的操作费用的总和,工艺措施才算经济有效的措施。通过建立盈亏平衡模型实现的,当经济临界为不盈不亏时则有:

产量界限=固定投入/(产品价格-单位可变成本费用-单位税金)

应用上述方法预测2010年单井压裂、换机泵措施经济临界增产量分别为392.3t/井、238t/井。

———应用运筹学理论方法中的线性规划优化措施工作量。

优化理论方法归属于运筹学,或称为管理科学,它主要解决最优生产计划、最优分配、最佳设计、最佳决策、最佳管理等最优化问题,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抽象出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然后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最优的结果[4]。

油水井措施主要有压裂、换机泵、酸化、调剖、堵水等。各项措施的费用及效果不同,如何分配各项措施,既能使全油田或采油厂完成产量任务,又使成本尽可能最低,这就是采油工程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利用运筹学的优化理论方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约束下,优化各项措施工作量。

采用效益型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模型的建立是以开发任务与指标(增油量、增注量、控水量)、油田资源条件(措施潜力)、资金情况、采油工程队伍以及装备、后场等作为约束条件,以措施总投入最低为追求目标。优化主要措施工作量为油井压裂1 374口、油井三换790口、水井压裂675口、水井酸化1 980口、油井堵水619口、化学浅调剖774口。

———应用运筹学理论方法中的0-1型整数规划优选科研项目。

0-1型整数规划是运筹学,或称为管理科学中整数规划中的特殊情形,它的变量xi仅可取值0或1,在实际问题中决策者希望能回答诸如某些项目是否要执行,即“是—否”的问题可借助整数规划中的0-1整数变量。“0”代表“否”,“1”代表“是”[4]。

在采油工程系统科技发展规划中时,有许多备选项目,在有限的科研经费情况下优选哪些项目,采用0-1型整数规划。目标函数定义为项目组合的总收益最大,约束条件主要有3个,即(1)资源约束条件,项目组合的费用要小于采油工程系统总科研经费;(2)为依存性约束,考虑发展的技术需要配套,项目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相互依存,即同时被选中或同时被淘汰;(3)为排斥性约束,当2个项目形成的技术具有相似性,则两者只能选其一。

利用0-1型整数规划优选新开科研项目24项,落选19项。

3采油工程规划中各部分规划之间关系的协调处理

在采油工程系统中,采油工程科技、增产增注措施工作量、维护性作业工作量、队伍、装备和配套的后场等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采油工程技术水平影响着增产增注措施与维护性作业工作量,装备的水平影响着队伍的工作能力,队伍、装备和配套的后场等资源条件对合理优化安排工作量有一定的制约。规划时需要协调处理好各部分的关系,通过新增与更新轮式作业机、水泥车等常规作业队伍的主要设备90台,新增及更新修井机、水泥车等修井装备57台,提升队伍的工作能力,规划常规作业队伍、修井作业队伍不增,新增2个压裂小队的情况下,可以满足规划增油措施2 164口、增注措施2 655口、控水措施口、油水井维护性作业工作量42 338井次的井下作业工作总量的任务,满足年增油、增注等目标。对措施工作量等局部优化,使规划的整体效益达到最高。

4采油工程与油藏工程、勘探工程及地面工程关系的协调处理

采油工程系统是油田开发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规划时必须与勘探工程、油藏工程与地面工程紧密结合,根据油田开发规划、勘探规划方案的要求,结合地面建设工程的水平和能力来制定相应的采油工程规划,使相互之间达到最优组合,以保证取得油田开发最佳的整体效益。

在做科技规划时,分析勘探开发形势的变化,预测油田勘探开发对采油工程技术需求。例如,考虑到长垣油田厚油层开采方面存在厚油层层内剩余油与低效无效循环并存,需要经济有效地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技术,规划发展智能凝胶堵剂技术、低成本高效深度调剖技术;考虑到油井含水不断增加,举升费用过高,地面油水处理量越来越大,规划发展高含水井同井注采工艺技术,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考虑到大庆油田勘探页岩气藏形势,规划发展页岩气压裂工艺技术。

在做措施工作量规划时,必须满足开发规划中提出的措施增油任务。按照开发规划要求,措施增油要达到90.6×104t。

领导审核是质量管理的关键

领导审核相当于检查,通过检查提高产品质量信任的满意度,即是一种提供信任的活动。同时,为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者、顾客代表和发生法律诉讼时的律师提供事实证据。

规划初稿完成后,根据规划方案编制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施验证:一是采用送审方式进行逐级评审,各级主管领导及相关管理部门,在送审稿的相应位置进行批改并直接签署意见,并在送审稿的封面归纳总结评审意见后签字,并建立了《评审/验证记录表》,由项目组保存;二是采用会议评审方式,与送审方式相似,进行逐级会议评审,规划负责人在审核稿的相应位置认真记录各级主管领导及相关管理部门发表的评审意见,会后根据记录填写《会议讨论/评审记录》,并由参加会议的室主管领导审核签字。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由项目组保存。近几年,规划完成后主要采取的是送审方式,规划采取送审的逐级顺序为室主管副主任、室主任、院主管副总、院长、油田公司开发部、油田公司主管领导。

在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保存了质量记录,这些质量记录提供了一种事实证据,这些记录经过主管领导审核,再通过内审和外审之后,证明达到了先前质量策划所预期的质量目标,所做的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结果是可信的。

修改完善是改进阶段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

修改完善相当于处置,质量改进。检查是一种验证产品或过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方法,质量改进是通过检查的方法实现的。如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的后期修改。

在每级领导审核之后,都要按照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在新的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中相应的调整,防止类同错误重复发生。这就是质量改进的优点。

结论

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的完整及合理。策划、实施、检查、处置4个步骤组成了一个系统过程,具体落实到采油工程规划中为规划任务下达、规划过程、领导审核、修改完善4个阶段组成了一个系统过程,使得整个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过程无论是单项规划,还是整个体系都按照循环做到闭环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指导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不仅保证了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而且提高了采油工程规划方案质量。

摘要:阐述了在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中,采用“PDCA”质量环运行模式使质量管理体系贯穿于采油工程规划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对采油工程规划系统过程中单个过程及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保证了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了采油工程规划方案编制质量。

关键词:采油工程规划,质量,“PDCA”质量环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金发,伍建军,王轶珍.ISO 9000标准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6):13-16.

[2]王福美.完善采油企业质量保证体系[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6(3):34-36.

[3]朱家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目标管理特性[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2):44-45.

采油厂工会工作规划 篇2

采油厂工会工作规划

今年厂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用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统领工会工作,落实油田分公司工会工作部署,按照厂二届一次职代会和厂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职能,充分调动、发挥、保护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推进企业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工作中,以厂党委的“绿色管理”为载体,以“创新的工作思维,文明的管理理念,忠诚的敬业意识,协作的团队精神”为活动

内涵,开展四新活动,实现四种效果,为全厂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队伍稳定做出工会组织应有的贡献。具体工作是:

一、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要有新成效,为全厂各项业绩指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是实现和保障职工自身利益的根本前提,针对我厂面临的油田综合递减速度加快,后备储量接替困难,开发成本高,生产资金严重短缺的严峻形势,引导和组织广大员工以“增储上产、降本创效”为己任,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投身到我厂的生产经营、队伍建设中来。在员工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把蕴藏在员工中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厂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全面完成油田分公司下达的各项业绩指标,并把这项活动纳入厂党委开展的“绿色管理”工作中去。

继续深入开展“提金点子,结金果

子”群众性节约挖潜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号召每名员工至少要提一条有价值、含金量高的“金点子”,实现年创效万元的目标。鼓励员工及班组大搞技术革新、技术发明,在员工中开展争当“智多星”、“小诸葛”活动,在班站中开展争当“增产创效先行班”、“节约降本红旗组”活动,采取“月征集、季评比、半年总结、全年表彰”的方式,确保群众性节约挖潜活动的深入开展,把员工的“智力资源”转变成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对“提金点子,结金果子”活动进行拓展和延伸,为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推出征集安全生产专项金点子的活动,采取“随时征集、及时论证、及时实施、集中评审、月度总结、季度奖励”的方式,推动此项活动有效有序的开展。

深入开展“创‘绿色管理’模范作业区(站)、做‘绿色管理’明星班站长”竞赛活动。为了培养和选树高素质的管

理者,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做到“强企业之基,固企业之本”,根据油田分公司工会开展的“双十双百”竞赛评选活动(即评选个最佳作业区、个最佳基层队和评选个优秀班站、名优秀班站长),结合我厂实施的“绿色管理”创优活动,积极开展“创‘绿色管理’模范作业区(站)、做‘绿色管理’明星班站长”竞赛活动。我们将于近期专门下发文件,对此项竞赛评选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年底,将进行评选和表彰。

广泛开展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员工只有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掌握较高的劳动技能,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才能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依据厂党委的“人才强厂”战略,厂工会将在员工中广泛开展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在各基层单位组建“员工计算机趣味学习小组”、“英语学习小组”等;在班组中完善“练兵台”、“学习角”、“充电室”等练兵场所;开展“地质分

析小比武、岗位练兵小竞赛、成本分析小讲解”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在全厂形成“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的浓厚氛围,使“小课堂”在职工技术学习和技能提高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有新作为,为全厂的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法律赋予工会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工会组织只有成为职工的知心人、贴心人,履行好基本职能,围绕职工群众最关注、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定措施、抓落实,才能真正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职工中去;只有真正赋予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职工才能真正地关心经营,参与管理,主动当家理财,当好企业主人。

.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深化日常服务,实现“温暖工程”升温。继续完善“送温暖工程网络”,在厂建立“温暖服务中心”,区建“温暖服务站”的基础上,建立

班站“温暖服务点”。完善职工家庭档案,建立单身职工、单亲职工、重病职工、特困职工、普通困难职工、待业子女家庭等分门别类的信息库,继续实行“日常有班组、小事基层帮、大事厂里管、信息随时通”的工作程序。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做到“六个帮扶”:既要做到几大节日的定时帮扶,又要做到子女上学、就业等定向帮扶;既要做到日常出现困难的随时帮扶,又要做到出现急、难问题时的重点帮扶;工会组织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要协调各方力量做到联合帮扶;对缺乏生活信心和勇气的职工家属,我们要进行生活扶贫、精神扶志

采油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 篇3

关键词:采油工程;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引言:采油工程的作用是从地下提取油气,是整个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采油工程技术包括机械、化工、材料力学、计算机、电子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为油田生产任务提供技术保证。在油田的实际开发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油田不同油藏地质来确定,还要注意采油过程中油气层的保护、采油机械设备的配套等问题,以提高采油的效率、保证油田的经济效益。

一、采油工程技术发展

1.1分层开采工艺技术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起之后的20年里,我国在油田开采技术研究上进行了一些列试验,包括油田堵水试验、油层水力压裂试验、人工举升试验、火烧油层试验等,实现了石油开采方面的技术性突破,形成了一套新的采油工艺体系。

新的采油工艺技术包括分层采油、分层测试、分层管理、分层研究四个方面。主要运用低渗透层的潜力对自喷井分采,包括单管封隔器、油套管分采和双管分采。分层测试则包括对有杆泵抽油井进行环空测试、无杆泵流压测试、自喷采油井产出剖面测试等。分层管理对于注采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分注率,稳定系统结构,提高生产力。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油井进行分层研究,对油井各方面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对油井状况的良好把握,方便油井改造。

1.2技术突破发展阶段

本阶段采油工程技术研究开始结合对多种类型的油气藏的特点,使采油工程技术趋于多元化,以满足在不同环境特点中应用的需求。此阶段出现的突破性技术主要包括复杂断块采油工艺技术、潜山油藏开采技术、稠油热力开采技术、气顶砂岩油藏开采技术。

复杂断块采油技术适用于油藏大小、形状不确定及断层相互分割独立的情况,采用滚动勘探开发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对油层进行改造,保证油井产油的效率和质量。若油气大部分储存在孔隙、溶洞和裂缝中或形成底水块状油藏,这一类油藏称为潜山油藏,需要用到裂縫认识技术、大排量耐高温电潜泵技术等。稠油热力开采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克拉玛依、胜利油田等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气顶砂岩油藏开采技术包括最优射孔井段的确定,水锥和气锥稳定的保持等先进技术,保证油田的合理开发。

1.3采油工程系统形成

各类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促进了采油系统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短期内解决了采油工程中的许多技术性难题,促进了低渗油田的开发,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经济有效开采,成为今后油田开采的技术储备。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对采油工程的中长期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对采油工程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应用现状

2.1信息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促进了采油工程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当前石油行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很高,采油工程中的石油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盆地模拟、地震成像、油藏模拟、虚拟实现技术、过程模拟、实施优化等技术都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的,信息技术在采油工程中全方位、多层次的应用对采油工程系统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2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采油工程中主要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勘探技术等。微生物勘探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有利于保证采油工程的经济性,因此很快便被广泛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又称细菌采油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在采油工程的应用,对于含水量较高和低储油量的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3纳米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

当前纳米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纳米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水性纳米涂料及涂层技术纳米MD膜驱油技术等。

油气管道是油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可用于管道的止裂同时还可以增加钢管道的韧性和抗腐蚀性。硬质合金、复合钢片以及耐磨涂层等一些耐磨损材料的应用,以及耐蚀涂层技术、阴极保护技术对管道的防腐作用,保证了采油工程系统的稳定性,确保采油生产又好又快进行。

三、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当前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重点着手:

①重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专业型人才包括专业性的技术团队和领导团队,只有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精诚合作才能培养出综合实力强的队伍。

②结合油田当前发展概况,以油田的效益和提高采收率为中心,制定企业近期发展规划,选择适合油田开发的主体工程技术。

③重视油田开发的规律性,保证油田稳定开采;尽可能使用人工的方法,提升采油效果;建立或者完善油藏监测系统,提升油田开发的主动性;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结语:各类新技术的发展给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石油公司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平衡经济效益和工程投资间的矛盾,未来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融入更高的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刘翔鹗, 王浦潭;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石油钻采工艺 , 2000, 22 ( 3) : 42~ 49

[2]刘振武,方超亮,王同亮;高新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展望[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 刘合;大庆油田采油工程面临的难题和技术发展方向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8.

浅谈采油工程规划中的顶层设计 篇4

顶层设计是什么?顶层设计概念源于系统工程学, 后被广泛引用于军事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各领域, 主要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 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 以全局的视野, 对各方面、各层次、各功能、各要素统筹兼顾, 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进行的总体构想与战略设计。采油工程规划的顶层设计是指一个油田采油工程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 是指一个油田采油工程综合国内外能源形势、采油工艺技术发展、油田开发形势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行的总体规划。

2 谁来做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谁来设计?顶层的含义, 一是指设计机构的最高层;二是指设计水平的最高层。采油工程规划的顶层设计者是指负责一个油田采油工程总体规划的组织机构。

顶层设计来自顶层, 但是顶层设计并不只是“顶层”的事情, 一个好的顶层设计需要对全局的准确把握。《隆中对》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顶层设计”案例, 身居小山村里的二十七岁的读书人诸葛亮能够正确地评估各派政治势力, 能审时度势地制定出一个顺应时代的战略方针, 能够实现三分天下的霸业, 归根结底在于诸葛亮对天文、地理及竞争对手曹操与孙权的情况了如指掌, 才能够准确分析形势, 才能够指出天下还有哪些地盘可以占有, 哪些地盘暂时不能去碰。采油工程规划顶层设计也是如此, 只有全面掌握油田开发、各类采油工艺措施发展及应用等各类信息, 才能够准确地分析油田开发形势, 才能够指出油田哪些区块哪些措施工艺需要加强, 哪些措施工艺需要暂缓, 才能够指出哪些工艺需要完善, 还需要研发或改进哪些工艺技术作为技术储备。这就需要基层的密切配合, 基层提供信息的全面与否及准确度直接影响顶层设计的质量。

3 顶层设计的特点

顶层设计有哪些特点呢?顶层设计是有前瞻性的整体设计, 是对全局的设计, 须有战略制高点;顶层设计是有重点的全面设计;顶层设计是宏观上的政策设计, 不是微观管理。

兵法云:“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 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说的就是, 顶层设计是对全局的设计, 须有战略制高点, 它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平衡性和统筹性。顶层设计是有前瞻性的设计。高超的棋手总是能够从全局考虑, 敏捷地可以看出好多步以后的状况, 提前做好部署, 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 或者提前抓住机遇谋求最大利益。采油工程规划顶层设计也是如此, 从油田开发的全局考虑, 综合国内外形势,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好部署。如预测水驱油藏可能出现水淹等情况, 提前研究储备化学调剖、堵水等工艺技术等。

顶层设计是全面设计。立于顶层, 必须全面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所有涉及的内容都需要考虑到。“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说的就是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顶层设计必须有重点, 准确全面地分析当前形势, 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 规划各方面要素。采油工程规划顶层设计也是如此, 基层反馈的各方面信息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析各信息的重要性, 做出适宜的规划。

顶层设计是宏观上的政策设计, 而不是微观管理。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计划与“顶层设计”是不同的。顶层设计是整体性的考虑和安排, 是自上而下开展的, 但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式安排。顶层设计是宏观设计, 它虽然有各方面要素要达到的指标, 却不是硬性规定必须完成的指标, 而是指达到这个指标是设计的最佳状况。顶层设计的最重要的一环是政策设计, 即达到这个战略目标的保障措施。采油工程规划顶层设计中, 可以通过制定某项政策来引导基层工作人员完成某个战略目标, 而不是具体到帮助某个区块制定治理方案。

4 顶层设计设计什么

顶层设计具体内容包括: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主攻方向和优先顺序、政策设计。

首先, 顶层设计要做出战略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设计。战略目标是整个顶层设计的核心, 是整个顶层设计灵魂, 战略目标的提出必须已经完成了对全局的剖析, 占领了战略制高点, 分清了各类事情的轻重缓急, 统筹兼顾了各方面的关系, 谋定而后动, 才能提出最合适的战略目标。阶段目标不是战略目标的简单分析, 是更详细地对全局的掌控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战略目标的诠释。

其次, 顶层设计要设计出主攻方向和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和优先顺序是整个顶层设计的行动指南, 有了主攻方向优先顺序, 顶层设计就具有了可操作性, 就成为了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 就可以“按图施工”, 就能够避免各要素之间各自为政造成的混乱无序。也就解决了顶层设计中兼顾全面性与重点突出的问题。

最后, 顶层设计还需要配套政策设计。顶层设计战略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工作机制、推进方式等方面有配套的政策性支持。政策设计是顶层设计的保障。

采油工程规划顶层设计也是如此, 既需要对全油田采油工程情况的全面掌握, 又需要站在战略的制高点, 兼顾各要素, 制定战略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综合分析各要素的轻重缓急, 设计主攻方向与优先顺序及配套政策。

摘要:顶层设计是从全局角度系统地进行规划部署, 从而越来越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采油工程规划中顶层设计是当前采油工程规划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从顶层设计是什么、谁来做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特点、顶层设计设计什么等几方面分析了采油工程规划中的顶层设计。

采油工程终极版 篇5

除最上面一级,以下各级杆顶断面的疲劳强度均等于最大许用强度 2.等强度设计方法

PLi100%

PL1PL2......PL应保持较高的数值,以更有效地

使用抽油杆 抽油杆柱设计步骤①首先选定抽油杆的材料,确定抗张强度,并在0.8~1的范围内确定设计许用最大应力范围比。

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最小杆径,第一级(最下一级)杆径,取泵深L为杆柱长度

③将杆柱分为小段,计算各小段顶端面的应力范围比。若最后一小段顶端面的应力范围比大于设计许用最大应力范围比,则停止杆柱设计,杆柱为单级杆; 若第一小段顶端面的应力范围比即大于设计许用最大应力范围比,说明此杆强度不够,需换大杆重新设计; 若中间某小段顶端面的应力范围比大于设计许用最大应力范围比,且则可内插求得对应顶端面应力范围比为许用最大应力范围比的第一级杆长度。④将杆径增加3mm(我国抽油杆尺寸系列的直径差)作为第二级杆,若杆径大于28mm,则停止杆柱设计,说明此组抽汲参数太大,超应力范围比;否则可取剩余长度为第二级杆。

用(3)计算各小段顶端的应力范围比,若第二级抽油杆最上面应力范围比小于许用应力范围比,且两级抽油杆顶部应力范围比接近,则停止杆柱设计,杆柱为两级杆;

若两级抽油杆顶部应力范围比差异过大,则可减小许用最大应力范围比,重新设计杆柱。

⑤若中间某小段顶端面的应力范围比大于设计许用最大应力范围比且则可内插求得对应顶端面应力范围比为许用最大应力范围比的第二级杆长度。增加3mm作为第三级杆径,设计方法同第二级杆柱。

一般最小杆径取19mm,最大杆径取=25mm,两级抽油杆顶端面应力范围比的最大允许差值为0.05,每段长度一般为50~100 m,深井多采用三级或四级杆柱。

二有杆抽油井生产系统设计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内容

(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2)采油设备(机、杆、泵等)选择;(3)抽汲参数(冲程、冲次、泵径和下泵深度等)确定(4)工况指标预测。有杆抽油系统设计目标: 经济、有效地举升原油。有杆抽油系统设计依据: 油藏供液能力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理论基础: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基础数据: 油藏供液能力 节点系统分析方法(1)油井和油层数据;(2)流体物性参数;(3)油井生产数据。

定产量有杆抽油井生产系统设计思路:(1)IPR计算(3)温度场计算(2)Qi-qwfi(4)Pwfi-Pin-0(5)计算 Hf(6)初设杆径Pt-Pout(7)给定泵径和初定泵效确定冲程与冲次若不满足要求重新选择抽汲参数或换抽油杆(8)泵效分析(9)得多满足产量的所有组合(10)工况指标计算

三.Vogel 方法

qp2

wf

q10.2pwf

利p0.8omax

rpr

用Vogel方程绘制IPR曲线的步骤 已知地层压力和一个工作点:a.计算

qomax

b.给定不同流压,计算相应产量:

c.根据给定的流压及计算的相应产量绘制IPR曲线。

组合型IPR曲线(prpbpwf 时的流入动态)当 时,油藏中全部为单相液体 流动,流入动态公式为:当

prpb 时,油藏中全部为单相液

体流动,流入动态公式为:

流压等于饱和和压力时的产量qb为

pwfpb时,油藏中为气液两相流

动,流入动态公式为:在pwfpb点上述两个导数相等即:

将J=代入得

试析采油工程新技术 篇6

1 目前石油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驱过程存在的问题

1.1.1 完井技术适应性变差

针对油层薄、品质差的储层, 我们必须利用完井技术实现对于石油的采集, 但是尽管完井技术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针对于完井技术的使用却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

1.1.2 无效注水现象突出

注水是石油开采的过程中最常用同时也是最基础的采集手段, 但是由于石油的分布情况比较复杂, 因此, 在开采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注水无效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使得石油都沉淀在油层的顶部, 加大了石油开采的难度。

1.2 外围油田开采存在的问题

外围油田, 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其余油田不同, 因此开采的难度也更大一些, 外围油田产量的递减速度相对较快, 单井的产油能力较低, 且外围油田大都存在特低渗透难采的特征, 传统的注水开采技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开采, 必须采用其他的开采方式, 而我们都知道注水开采所有的开采方式中最经济也是最实用的, 一旦放弃这种开采方式而选择其他的, 那么无论是开采的难度还是成本都会大大提升, 进而对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2]。

2 石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

2.1 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 主要指的是在油田进行开发采油的过程中, 相关的采集者可以利用微生物来提升原油的产量。其原理主要是将微生物注入到油层中, 这些微生物会在其中进行一定的活动, 在微生物进行活动的过程中, 油田中的油就会自动被排出, 这样既可以节省一定的成本, 又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 同时还可以提升石油的开采量, 可谓一举多得。

2.2 热力采油技术

2.2.1 蒸汽吞吐采油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将高温高饱和的一定量蒸汽注入油井内, 注入后关井数天后再开井进行回采的循环采油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采集石油, 不仅操作十分简单, 而且成本也比较低, 不需要做很大的投资, 也不需要花费很多的资金, 还能够取得很高的效益, 且整个开采过程风险性也比较低[3]。

2.2.2 火烧油层采油

火烧油层采油法主要指的是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向油层注入空气 (或氧气) 的方法, 将地层部分原油就地燃烧, 利用燃烧前缘推动原油的热采方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相比, 这种方法虽然操作不是十分复杂, 但是危险性要更高一些, 且我们都知道, 石油本身就具有易爆炸的特点, 因此, 采用火烧油层的开采法进行开采虽然成本也比较低, 但是却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2.3 振动采油技术

2.3.1 人工地震法

人工地震法属于一种物理采油的方法, 光听这个名字就可以使用, 是一种人工模拟地震的方式, 通过、通过人工震源建立波动场, 并将这些波动传送到地层, 这样底层便会发生震动, 由此一来, 油层的面积将会加大, 进而实现石油量的增加, 达到增产的目的。

2.3.2 水力振动法

与人工地震法雷同, 水力振动法主要是借助于水力脉冲波对地层的振动来实现对于采集工作的促进作用, 当水脉冲击到地下以后, 地层便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当振动的力量变大时, 地层便会产生裂缝网, 进而提升地层的渗透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 尽管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以及进步, 但是在实际开采的过程中, 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希望在与之对应的一系列的新的技术的应用下, 这些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进而为我国石油开采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摘要:采油工程在整个油田开发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 而采油技术水平是保证采油工程质量的关键。结合目前我国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 探讨采用工程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

关键词:采油工程,问题,新技术,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宏春.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 (12) :162-165.

[2]任闽燕, 等.胜利油田采油工程技术新进展[J].石油钻采工艺, 2009, (31) :46-48.

采油工程中节约挖潜技术探索 篇7

一、剩余油的概念

剩余油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概念上的剩余油, 主要是指油田的原油通过正常开采程序后, 未被开采出来仍然滞留或保存在油藏不同地质条件中的原油[1];狭义概念上的剩余油, 是指原本滞留在油井下部地质中的原油, 通过开采技术的改善, 采油策略的调整, 使该部分原油被有效开采出来[2]。本文采用狭义概念上的剩余油。而残余油是指在当前开采条件和工艺水平条件下, 仍然不能开采并滞留在地下的原油。

根据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开发对剩余油造成的影响以及地质包括断层结构、油藏的地质分布非均匀性等影响, 来考虑进一步开采剩余油, 利用节约挖潜技术将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二、剩余油节约挖潜技术

我国油田经过这么多年的开采, 油田开发已进入中后期, 由于油、气、水和岩石的性质易发生较大变化, 油田综合含水量升高, 地下油水分布情况日益复杂, 所以采油难度不断增大, 采油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传统的采油技术、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效果就大大不如从前了, 同时需要考虑的情况越来越多:油井内部的地质结构复杂程度, 如何解决水量大幅度增加问题以及深层地下剩余油产量的探测等都大大增加了油田勘采难度。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提高采油速度与效率, 充分开采剩余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影响油藏中剩余油分布的因素, 通过改善原有的采油工艺, 不断调整、更新技术, 从而使注采井网得到优化与完善, 并采用相应的节约型挖潜技术, 使油藏内层间或层内的剩余油得到充分挖潜, 从而提高开采效率, 增加开采量。

1. 优化井网加密技术

油田开发需要根据开发储量与油田地质特性通过加密和转注不断调整井网的分布, 尤其在开采剩余油时, 对井网的调整对开采剩余油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剩余油较多的油藏, 通常采用加密方法来进行原油的开采, 增加原油的产量。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可采用改注、补孔等技术, 并结合老井、新井, 使井网有良好的调整, 有益于注水范围的扩大, 同时能更好地控制井网。

此外, 为有效的控制井网, 方便井网的调整, 应做好对局部加密井、扩边井、工程报废井的利用与部署[3], 其中对加密油井的部署要调查好油藏的分布情况, 原油储量以及油水含量等情况, 能够根据剩余油的储量分布情况布井。对于裂缝相对不发育的剩余油分布的地质, 在调整井网时根据实际情况, 尽量保持相对均匀性;对于裂缝发育的油藏, 加密井网时要最大限度地考虑井网的均匀性, 同时考虑注水、砂体规模和走向等因素。

2. 合理细分层系技术

合理细分层技术主要是针对油藏含水量较高与内部开发的矛盾之间的问题。通过该技术改善油藏能量供应状况, 减轻非均质干扰[4]。使用合理细分层系技术, 最主要的是根据一定原则对开发层进行划分, 并根据油藏具体特点调整油井井网的分布, 确定合理的开发层系和注采井网, 此外, 在设计井位时需根据情况留下空地, 以便后期进行平面剩余油挖潜。

3. 周期注水技术

周期注水技术主要是针对裂缝油藏或非均质性油藏, 采用脉冲注水或不稳定注水, 利用高、低渗透层之间压力传导速度差异使流体交流渗透, 从而改善注水方式的技术。这种注水方式有效提高了非均质油藏的注入水量, 从而实现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目的。

从经济角度来说, 周期注水技术的利用是十分经济的, 因为该技术的利用不仅不需要措施费用, 而且在对剩余油的节约挖潜上可以实少注水、少产水, 跟其他注水方式相比, 输送和脱水的费用的费用相对较低, 降低了开采的成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在实际应用中, 该技术使用的井网需要是完善的, 并能根据开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保证剩余油开采的效果。

4. 热力采油技术

热力采油技术主要是利用油藏内注入热流体或者燃烧油层中的原油, 来形成热量, 产生的能量使原油的流动性增加来提高采收率。根据油藏中热量产生的方式, 热力采油可分为热流体法、化学热法和物理热法三大类[6]。热流体法是以蒸汽、热水等加热后的流体作为热载体注入油层;化学热法是通过在油层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物理热法是利用电、电磁波等物理场进行加热采油。

总结

剩余油的挖潜, 可以根据油藏的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技术并设计开采方案, 并充分利用多种节约型挖潜技术, 这对剩余油的挖潜有重要价值。因此, 应根据剩余油生成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出发, 采取具有针对性、高效节约型的挖潜措施, 以增加油田的总体可采储量和开发采油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静.油气田开发地质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

[2]岳湘安.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

[3]郭平.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

[4]王学全, 张学汝.青龙台油田开发方案.内部资料, 1984.9.

[5]修景涛.茨榆坨油田开发实践[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10.

[6]付国民.河流相储层地质建模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以樊家川油田为例[D].2003.5.

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探讨 篇8

关键词:采油工程,油田开发,技术

1 水驱开发

1.1 水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1 限流法完井技术

针对表内及表外薄差储层在新技术及环境中的差异性及不适应性研发出了限流法完井技术, 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普及。但由于储油岩层性质的不断变化, 导致薄油层数量逐渐增多, 加之油田隔层的不断变薄, 使得限流法完井技术越来越难适应油田开采的需求。

1.1.2 测调工艺测试水平较低

目前油田开采中多采用测调工艺测试方法, 它包括的存储式自动调节工艺以及直读式测调联动工艺是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法。由于以上两种测调工艺的使用, 使得油田单井测试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时间使用上也相应缩短, 一般仅需要1.5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 因此, 提升了注水井测试意义。但由于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以上两种方法人工干预较多, 且只能选择逐层测试, 很容易受到层间矛盾的制约及影响。加之测试工艺的限制, 使得很多测试都无法达到规定要求。

1.1.3 无效注水使得采油工艺挖潜与控水难度增大

在厚油层的开采中, 由于无效注水等原因, 使得采油工艺挖潜及控水难度增大。由于地层的无效注水导致了剩余油大量在油层的顶部集中存在, 加之低效循环现象的存在, 都增加了控水的难度。目前采油工艺措施中存在的有效期过短, 成本很高。另外, 在深度调剖技术中, 由于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存在, 使得封堵半径很小且成胶速度过于快速, 成本增高, 这些缺点都限制了深度调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1.2 采用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

1.2.1 开发新的厚油层采油技术

第一, 开发高效深度调剖剂, 将成胶时间延长至30天左右, 为了降低开发成本, 将其控制在每立方米80元以内。第二, 细分开发环节, 进行单项采油技术的整合, 努力挖掘新技术, 利用油水井分层注采的方式, 在水井中可以直接获得相关的流量值以及单层的压力值。此外, 在油井中获得含水量、产液以及各种流量、压力等相关资料。通过对获得的各种数据以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以获得油水井的整体信息及数据资料。这在水驱开发以及油藏分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 在实际操作中, 对油水井还可以实现动态以及快速的调整。

1.2.2 薄差储层细分挖潜技术

薄差油层其表层内部与外部储层之间由于小层数很多, 厚度很薄, 隔层较小等特点, 油层多为零散且纵向分布。针对这一现状, 为了能够提升小油层出液能力, 应广泛使用细分控制压裂采油技术。通过对地层环境的综合分析, 在采油过程中, 适当进行工艺套件及地质条件的限制, 就可以提升小油层的出液效率, 相对来说, 也提升了单井的生产能力。对于开采时间较长的油水井, 最好进行采油方式的更新改造, 通过对限流法压裂采油方式进行二次改造, 及有关工艺条件及技术条件的研究, 对其压裂井进行测绘、压开等难度进行分析, 建立并完善重复限流细分控制压裂工艺的详细规范及相关控制执行标准, 来提升油水井的出液能力。

2 三次采油

2.1 三次采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在采油过程中, 有关油品聚合物的驱替对象已经转向了二、三类油层的开发。同时, 地层纵向与平面非均质性效果更为严重。加之油层厚度越来越薄, 油的物理性质越来越差, 使得油层配注量也发生着显著变化。对三种分子量同时注水的情况时有发生, 极大提升了分层注聚工艺的技术要求及相关指标。

(2) 强碱三元复合驱采方式在实际应用中, 会造成油井明显的结垢现象, 和聚驱和水驱的开采方式相比机采井检泵周期变短, 很多生产井检泵在周期还不到50天, 这种情况, 不仅降低了机泵的工作效率, 也提升了油井的采油成本。

2.2 三次采油工程的技术发展方向

针对于聚驱二、三类油层的层间矛盾的解决, 在三次采油工程实施中, 使用了分层注入的技术, 此相关技术及方式已经开始向平面分质及纵向注入的方向延伸。特别是聚合物驱单管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的普及, 使得三元复合驱分层注入及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平面分质注入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及完善, 其使用范围及应用条件不断扩展及增加, 电动测量调试技术也开始在油水井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三元驱注技术及聚驱在油水井中的实际意义。

3 外围油田的经济开采

3.1 外围油田的经济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于外围油田的开发, 完全可以依据其自身特点, 针对产量的递减速度以及产油能力而言, 采用的措施在实际应用中, 效果并不明显。对单井实施改造后, 使用了压裂方式其压开率依旧无法得到提升。

(2) 在外围油田中, 有很多未能及时探明的储量, 由于其渗透很低, 开采难度很大, 在使用注水措施过程中, 很难建立驱动体系, 对储油层来说, 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经济开发也就很难得以实现。

(3) 对于低渗透油田而言, 由于其物性很差, 油层变薄, 如果是水平油井, 需要经过压裂改造之后才可以进行工业开采。

3.2 外围油田的经济开采的技术发展方向

3.2.1 新型压裂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对于外围油田的开采, 会依据储油层的特点及地质条件, 垂直缝薄层进行细分的压裂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 不仅可以提升储油层的出液效率, 也提升了单井压开率。另外, 由于在储层开采过程中, 存在的微观伤害, 针对其机理开发出了无伤害或者减轻伤害的油层开采压裂技术。此外, 在储油层中针对油井的压裂液以及层间岩体、砂体以及裂缝而言, 气分布以及导流能力、储层渗透率等进行研究, 用人工的方式来提升裂缝效率。

3.2.2 开发与水平井相配套的工艺和技术

对于油水井外围的开采, 为了经济性需要, 应考虑地质情况以及实际压裂技术对于实际是否存在针对性要求, 是否可以形成与水平井相配套的压裂技术, 扶杨油层分段压裂技术已经在外围油田的开采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使得一些低效区及地段复杂的油层的不断开发及探索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整体压裂模式。同时, 针对水平井完井、控水以及分段注水、堵水等方面进行探索及研究, 所形成的配套模式已经可以与水平井实现规模化开采模式。

4 结语

对于油田的有效开发, 离不开对储层及油藏的深入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分层开采、防砂及注水、堵水工程的技术性研究及分析。在此基础上, 进行细分, 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开采模式, 这不仅是油田开采的技术性要求, 也是油田采油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工程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篇9

采油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它所研究的是可经济有效地作用于油藏, 以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

2 目前应用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常规采油工艺难以满足目前开发的需求

(1) 大泵提液技术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应用的大抽油泵主要有0.70m m泵和0.583m m泵两种。其中由于实施控 (停) 注降压开采, 油藏供液能量下降, 从而给以大直径管式泵抽油为主的油藏生产带来困难。突出表现为, 抽油系统冲程损失增大, 漏失量增大, 泵效下降。甚至有些井出现供液不足, 泵效大幅度降低。虽然限量恢复注水以来情况有所缓解, 但仍不能完全解决。

(2) 有杆泵加深泵挂受到限制, 这使得普通D级抽油杆难以完成“以液保油”的重任, 即使使用H级高强度抽油杆也只能加深泵挂300m, 不能满足整个油藏所有油井生产的需要。

(3) 斜井采抽技术有待突破, 由于需要加深泵挂, 部分油井的杆、管、泵等抽油设备进入斜井段。特别是近年来增加了侧钻井和定向斜井, 使得有杆泵采油需要克服井斜的影响。常用的解决办法是根据井斜资料, 对杆、管偏磨井段采取扶正措施。扶正工具主要是抽油杆滚轮扶正器二抽油杆旋转防偏磨器等。抽油杆注塑扶正块、油管扶正器、油管井口旋转防偏磨器等, 为了使这些工具在抽油杆柱组合中达到优化合理, 引进了“三维斜井抽油工艺技术软件”来进行优化。由于滚轮扶正器上的扶正轮与油管壁接触面积小, 用钢轮则容易损坏油管, 若用尼龙轮, 其强度又不够。加之滚轮扶正器的轮轴容易断裂, 所以下井时间不长, 扶正器即失效。

(4) 高温限制了电潜泵应用范围。费用高限制了电泵的经济应用规模, 而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又限制了它的技术应用范围。电潜泵采油排量很大, 加上降压开采阶段的泵挂加深, 使得电泵总处于温度较高的地层环境中。目前在用的电泵均己达到或即将达到使用年限, 工作状态极不稳定, 主要表现为泵体质量老化, 电机散热不良, 烧坏频繁。这也是造成目前电泵井检泵周期短的主要原因。

2.2 开发后期垢、锈现象日益严重

近年来, 部分抽油井出现了结垢及铁锈卡泵现象, 给油井生产带来很大危害。其中, 结垢情况主要在抽油泵、电潜泵吸入口、电潜泵叶轮等处。

2.3 重复堵水措施效果日益变差

目前我国有的油田主要遵循“堵水+酸洗+人工举升”的开发模式, 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 主要表现出三轮后重复堵水措施选井困难、措施有效期短、效果变差, 特别是在重复堵水方面。

3 采油技术发展趋势及方向

3.1 复合驱油法

从实际情况看来, 复合驱油法是基于多种驱油方法的组合而形成的, 他们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 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地质条件, 进行组合, 能够有效的满足各类地质条件采油需要, 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近些年来, 先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驱油法组成的先进技术, 主要有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碱/聚合物复合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对于碱/聚合物复合驱, 其中的碱与原油中的环烷酸类可形成皂类而自生出主要是表面活性剂, 不但可以除去原油中的酸类, 而且能形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是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 该技术引人廉价的碱部分或全部替代昂贵的表面活性剂, 既减少表面活性剂的用量, 又降低了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吸附滞留损耗, 还可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

3.2 混相法

混相法是将一种流体注人油层,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 通过复杂的相变关系与油藏中的石油形成一个混相区段, 混相驱在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中, 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为它可以使排驱剂所到之处的油百分之百的采出。当这种技术与提高波及系数的技术结合起来时, 实际油层的采收率就有可能达到95%以上。可用于混相驱油的气体中有烃类气体与非烃类气体。烃类气体有干气、富气和液化石油气 (LPG) ;非烃类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烟道气等。混相驱的气体主要采用CO根据混相剂的不同, 混相法分为溶剂混相驱、烃混相驱、CO混相驱、NZ混相驱以及其他惰性气体混相驱。

3.3 热力采油法

热力采油法的原理是通过提高油藏本身的温度, 来进一步降低原油的粘度, 从而达到进一步减小油藏的自身阻力的目的。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 热采工艺可以分成两个大的类别, 主要是根据热量产生的地点来看, 一是通过从地面经过井筒注入到油层里;第二就是在油层的内部产生的热量。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热驱法不仅能够进一步的降低流动阻力, 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驱动力, 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3.4 微生物法

微生物法是近些年来逐渐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相对来讲, 应用范围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这种技术必然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可用于提高大油田的原油产量, 减缓腐蚀, 控制原油含硫, 改善地层渗透率, 减缓气锥、水锥等。在国内外的一些油田中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 起到了一定收效。这种技术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逐步的推广应用, 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 从目前我国油田的实际情况来看, 传统的采油技术需要不断的发展进步, 才能够满足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油田实际情况, 在借鉴国外先进采油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 不断的加以创新和完善, 创新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采油新技术, 推动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杰鲲, 张在旭, 张宇, 油田增产措施配置规划,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5[1]宋杰鲲, 张在旭, 张宇, 油田增产措施配置规划,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5

[2]谷艳荣, 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工艺, 2005[2]谷艳荣, 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工艺, 2005

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应用研究 篇10

1 采油工程的分层注水工艺简介

分层注水工艺是我国石油工程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我国以往的石油开采效率一直不高, 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我国是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 油田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但是, 由于开采效率不高和使用量过大等问题, 石油始终需要从国外进口, 为了减少经济的投入, 我国逐渐开始使用了分层注水的技术, 使采油的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为我国的石油开采贡献的力量。其主要原理是这个样子的, 由于水和石油的密度是不同的, 所以, 我们以注入水的方式, 将石油驱替出来, 以往, 在相同的压力体系之下, 我们要进行混合注水, 这种形式会存在一些层段面处就会有大量的水进入, 而另外一些层段面处的进水量则相对较少, 这样就会导致水不能将石油驱替出来, 使采油量大大的降低。采油工程的分层注水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完善而成的, 我们在注水井的下放置了一个封隔器, 把一些油层中差异较大的部分给分隔了出来, 同时, 再使用配水器进行分层的注水, 这样的注水方式能够有效的使高渗层的注水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同时, 可以使中以及低渗透率的油层中的注水量不断的提高, 这样, 就能够使每个油层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使整个油田的开采效果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样, 就使得各个渗透层的原油都能够有效的开采出来, 提高的采油的效率。目前, 这种工艺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油田当中, 经过实践证明, 效果非常理想, 我国接下来会继续大力推动分层注水工艺的应用, 为我国的石油行业贡献力量。

2 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的主要应用分类

我们介绍了采油工程的分层注水技术的工艺和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分层注水工艺也衍生出了很多种类, 例如, 偏心投捞分层注水工艺、同心集成分层注水工艺以及地面分层注水工艺, 这些工艺类型, 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选择, 我们要油田的实际, 选择合理的分层注水方式, 最大限度的提升采油的效率。

2.1 偏心投捞分层注水工艺

对于偏心投捞分层注水的工艺, 比较适合的是扩张式的封隔器偏心分注管柱。和压缩式封隔器偏心分注管柱, 这两种管柱都是通过控制油差和套压差来叨叨封隔器的坐封效果, 从而提高了注水率, 进一步的使原油的开采效率提高。偏心投捞分层注水工艺的主要优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 分注层不限, 可以单独调配任意层;第二, 这种分注风湿的内通径是一样的, 这样对测试和验封来说是非常方便的;第三, 阻塞器投捞测试的成功率比较高。这种工艺有很多的优点, 但是, 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例如斜井投捞测试的成功率比较低等,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偏心投捞分层注水工艺, 弥补其不足, 在今后的生产和开采中更好的提高效率。

2.2 同心集成分层注水工艺

在分层注水的工艺应用中, 同心集成分层注水工艺使用比较广泛, 开采人员一定要选好分注的组件、保护装置和套管, 做好准备工作之后, 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 要严格遵循工作的基本原理, 保证使用的效果, 同时, 要防止部件的损害, 发生事故时, 要及时处理, 及时解决, 结合科学的参数, 提高注水的效果, 从而使原油的开采效率提高。

2.3 地面分层注水工艺

地面分层注水工艺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 效果也比较好。主要分为两种方式, 分别是地面三段分注和地面二段分注,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分注方式。开采人员要根据油田生产的情况, 对油田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 提升整体效率。同时, 在采油工程中, 要注重分层注水的效果, 满足油井注水的需求, 严格遵守分注的原理, 对整个工艺流程有一个更加完善的认识。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石油的开采技术也将有飞跃式的发展, 分层注水工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我们要利用好这项技术, 提高原油的开采效率,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麻虎.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 2015, 10:91-92.

[2]张玮, 何能欣.分层注水工艺在采油工程中的运用[J].石化技术, 2016, 04:113+118.

[3]王二营, 熊长江.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 2016, 15:147.

上一篇: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下一篇:改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