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养

2024-08-29

中小学教师培养(精选十篇)

中小学教师培养 篇1

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培训规划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涉及面广、人数多、任务重。为此, 各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的教师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地方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有关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通过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长期计划, 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多层级培训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尤其要对广大教师, 特别是年龄大、职称高、积极性不足的教师的培训成果要及时进行转化和奖励, 形成一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管理体系, 使培训真正成为教学实践的助手。

二、要选择和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建立适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案。当前, 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偏重于使用计算机及其软件基本技能的培养, 还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应用到日常学科的教学中。因此, 培训内容的设置应该坚持技术实践与理念内化的一致, 即在一定的技术实践下, 强调教育理论与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相互渗透。

此外, 由于教师在年龄、文化水平、学科性质、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他们在信息素养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 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所区别, 有所侧重。如对教育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应该多讲一些实用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工具的使用, 多讲一些技术与理论相互融合的新方法。而对于新入职的教师, 则应该适当加大教育理论的培训力度。

三、要拓展培训途径和方式

培训途径如集中培训、短期讲座、专家讲学、组织教师观摩、开展课题研究等等, 如果组织得力, 都是加速提高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应遵循不同层次拥有不同培训方式的原则, 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 提高培训的效率。如, 首先, 重点对那些具备较高信息技术水平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这些教师往往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他们接受培训后很快就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 在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其次, 对一般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普及性培训, 使他们能够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 在掌握信息化工具使用技巧的基础上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能力, 并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每一次培训的开始都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一个新起点。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效的有效方法。因此, 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方面考虑, 建立适合本地区教师的合理评价指标体系, 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情况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对教师教育技术的评价应确保能从不同层面对教师的培训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 让培训内容贯彻到每位教师的长期教学中, 切实改变以前那种“培训完了就了事”的错误做法。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 真正实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如, 将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测试等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依据, 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记录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技术等级、科研水平等。

五、加强培训后的持续跟踪服务

大多数培训没有体现教师的学习特征和工作的实践性, 在培训的组织和安排上忽视了培训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没有形成持续的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在培训结束后, 为受训教师提供持续的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 能够使教师在教学应用过程中, 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中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篇2

四、培养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培养领导小组:王淑莲何创立赵银萍王丹凤刘保胜张黎明谭肖   2、重视青年教师的目标引领,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要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使自己有攀登目标、有发展行动、有详实要求。   3、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利用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以先进教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们,使他们真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4、组织开展系列性专题培训,使他们掌握教育教学常规,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每两周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文章,观看一堂优质课视频,并分别写好感触最深的体会;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每学年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   5、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围绕主题的研究课,积极开展研讨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6、重视抓教学反思,要求青年教师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周选择一堂成功课或不足之课最少写两篇反思随笔。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7、抓教学基本功比赛,组织演讲、粉笔字、软笔字、制作课件、板书比赛,以赛促练,掀起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的热潮。   8、继续实施“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自己认师傅、自己确定提高目标,通过师傅针对性带教,使青年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言传身教,健康成长。担任师傅的教师则要切实搞好“传、帮、带”,督促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尽快入门并缩短走向成熟的路程。   9、加强考核。每学期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教育业务能力进行相关考核,<莲山课件>考核结果与评优、评模挂钩。   10、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等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11、依据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的安排,及时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外出人员要谈学习体会并上移植课。   12、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踊跃投稿。凡在校、区、市、省、国家级刊物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一律计入本人考评成果;投稿所花费用学校均报销一半(全校老师均可享受此规定)。   13、凡在学校、年级、学科竞赛中取得前三名的教师,在区、市以上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推荐中均有优先权。   14、凡本年度在校、区、市、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三篇论文、案例等文章者均按区统考统评奖励方案对待。   五、本学期具体安排:   二、三月:   1、组织发动、提出要求。   2、培训一:学习二期课改理念、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与策略   四月:   1、培训二:主题: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教益   2、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3、青年教师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自己认师傅,自己确定成长需求。<莲山课件>  五月:   1、培训三:主题:如何驾驭课堂,提高调控应变能力,组织观看优质课视频,结合视频研究讨论。   2、部分青年教师上研究课。   3、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诵读展示。   六月:   1、部分青年教师上研究课。   2、粉笔字、软笔字比赛。   3、青年教师恳谈会。

中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尽快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能适应我校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提高全体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使青年教师能早日进入角色,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的展骨干后备力量。   二、培养目标: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引导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由学生转为教师,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性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   3、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4、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5、实行师徒结对,我们对每位新教师配备1─2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中进行传、帮、带。   6、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独挡一面,胜任毕业班工作。   7、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心得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   通过努力,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具体要求一年常规入门,二年上课过关,三年业务达标,五年成为具有良好师德、较高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校级以上教学能手。   三、培养措施   1、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上积极引导,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利用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以先进教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们,使他们真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2、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为青年教师的校内外培训铺路搭桥,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力度。   3、明确具体工作和努力目标,对青年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青年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质保量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   4、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落实培养规划,为他们聘任思想作风好,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并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基本的教学关。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严格把关继续开展导师带教工作。使广大青年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和提高。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每周集体备课。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多交流,在工作、生活上多关心指导,督促青年教师爱岗敬业,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骨干教师。   7、抓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常规,通过组织竞赛,以赛促练,掀起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的热潮,同时,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8、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支持与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硕士研究生、针对某一学科进行进修学习等,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   四、定期抓好几项工作:   (1)开展四查:查对《新课程标准》的熟知程度,查备课,查作业批改,查辅导学生。   (2)抓业务培训:抓教学“六认真”工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情况。   (3)利用教研组活动,为青年教师创设教学平台,抓好一些活动。如:钢笔字、粉笔字比赛,创优课评比,说课、研讨课等等。   五、主要活动安排:   1、制订工作计划。   2、教师上岗前培训(结合每年区教育局教研室:新教材培训、新教师培训)。   3、拜师活动(师徒结对)。   4、随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5、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请专家、校级交流)。   6、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篇3

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培训规划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涉及面广、人数多、任务重。为此,各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的教师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地方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有关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细则,通过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长期计划,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多层级培训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尤其要对广大教师,特别是年龄大、职称高、积极性不足的教师的培训成果要及时进行转化和奖励,形成一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管理体系,使培训真正成为教学实践的助手。

二、要选择和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建立适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案。当前,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偏重于使用计算机及其软件基本技能的培养,还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应用到日常学科的教学中。因此,培训内容的设置应该坚持技术实践与理念内化的一致,即在一定的技术实践下,强调教育理论与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相互渗透。

此外,由于教师在年龄、文化水平、学科性质、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信息素养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如对教育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应该多讲一些实用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工具的使用,多讲一些技术与理论相互融合的新方法。而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则应该适当加大教育理论的培训力度。

三、要拓展培训途径和方式

培训途径如集中培训、短期讲座、专家讲学、组织教师观摩、开展课题研究等等,如果组织得力,都是加速提高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应遵循不同层次拥有不同培训方式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如,首先,重点对那些具备较高信息技术水平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这些教师往往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他们接受培训后很快就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在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其次,对一般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普及性培训,使他们能够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在掌握信息化工具使用技巧的基础上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能力,并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每一次培训的开始都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一个新起点。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效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方面考虑,建立适合本地区教师的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情况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对教师教育技术的评价应确保能从不同层面对教师的培训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让培训内容贯彻到每位教师的长期教学中,切实改变以前那种“培训完了就了事”的错误做法。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真正实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如,将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测试等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依据,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记录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技术等级、科研水平等。

五、加强培训后的持续跟踪服务

大多数培训没有体现教师的学习特征和工作的实践性,在培训的组织和安排上忽视了培训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没有形成持续的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在培训结束后,为受训教师提供持续的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够使教师在教学应用过程中,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通过某一种培训方式达到最终目的,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的组织者要在先期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受训者的最佳综合培训方案,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转变培训观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教师的工作重点,从教师的发展需求出发,以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和组织形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增强培训效果,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新任教师的培养 篇4

一、新任教师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培养方向

新任教师相比于老教师来讲, 他们有着自身的优势:他们年青, 更易与学生思想相通、心理相融, 与学生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他们追求时尚, 富有现代气息, 更符合现在学生的时尚心理, 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他们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人格魅力更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甚至他们的言行、服饰、政治追求、学习态度等等都是学生追随的目标。所以对于他们的培养应该首先从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开始, 使其尽快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变;然后再重点培养他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从而逐渐形成他们各自的教学风格。

二、新任教师的职业心理倾向, 决定了我们培养的重点

新任教师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我们不排除有出于谋生的目的和个人兴趣等因素。如果新任教师因为谋生的原因而加入到教师这一行业, 这就表明他们有某种无奈的潜在心理。这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引导新任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加强爱岗敬业和正确的教师观教育, 使他们尽快摆脱浮躁心理, 逐渐认同教师职业, 尽快摆正自己的位置, 进入到教师角色。使他们认识到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 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谋生, 而且还是一种乐趣、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江泽民同志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 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因此我们着重培养新任教师五种精神:

1. 乐业、敬业精神

教师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教师职业, 才能够以快乐的心情参与日常教学, 才会以爱心对待学生同时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

2. 甘于奉献精神

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教师就要乐于奉献, 甘于奉献。原国家副总理李岚清曾经说过, 教师是一项清苦、辛苦、艰苦的职业。如果不培养新任教师具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他们必将很难适应今后的教师工作。

3. 创新精神

新任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增强科研创新意识, 努力在自己的班级、课堂中勇于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领头雁, 成为学科带头人。

4. 合作精神

教师的合作精神, 体现在与学校领导在教学业务方面的合作;体现在教师团队中的友好合作;体现在教师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的积极合作。

5. 表率精神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优秀的教师不是仅仅把自己看作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作为完整的人格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去做。尤其要注重“慎独”的修养。

三、培养新任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我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一位资深的老校长曾经对我说过:一定要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上, 不仅要做得好还要有所作为。今天想来这不正是我们现在非常流行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吗, 虽然不见得全面但我还是非常佩服他的先知卓见。所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认为它的具体内涵就是说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先进的教育理论, 较强的专业技能, 更强调教师能对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进行研究, 具有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1. 要摄取广博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她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10倍, 以便能够自如地掌握教材, 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这正如我们常讲的“一桶水和一碗水”一样, 都是告诉我们要想“有所作为”, 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 只有自身具备了丰富的学识, 才能够凌驾于课堂之上, 做到游刃有余。我自己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经济类教师, 深切地感受到, 在当前的经济大潮背景下, 许多新知识、新名词、新理念需要自己不断去学习, 正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如果我们仅靠毕业时所学的知识已经好多都用不上了, 单靠教材的内容也是远远不够, 学生们对于现实的经济问题有五花八门的要求, 如果不涉猎广泛, 很难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也就谈不上质量了, 甚至能力会遭到学生的质疑。

2. 要培养新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实践证明, 教师适当参与教育科研与教学创新, 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常规教学活动, 在不断地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能迅速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学校要给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环境, 定期组织科研和创新教学的交流机会, 适时派教师接受培训, 并出台适当的奖励政策等等都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提高新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途径新任教师具有了良好的师德、高度的敬业精神、丰富的知识结构, 那我们能说新任教师就适应了教师这一职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原因就在于以上的条件仅仅是前提, 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是最为关键的。

1. 注重新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包括:研究和处理教材的基本功, 研究学生的基本功, 教学设计与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实践操作和板书设计的基本功, 练习 (命题) 编制与质量分析的基本功。

其中教学设计与驾驭课堂的基本功对于新任教师来讲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一般来说, 我们目前教学主要是传统教室环境下的教学, 这方面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对于已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说都不是问题, 我们只要搞好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就基本能够解决问题, 但是由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学校的教学正在向多媒体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所以传统教室的授课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急需这部分新任教师去探究。具体来说多媒体教室下的教学设计与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比较接近, 都是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提供资源比较丰富, 易于抽象问题的演示等等, 只是多媒体教室更适合开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教学, 而网络教室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和互动合作性学习, 它更注重对于单元的教学,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有所区别。

2. 它山之石, 为我所用

也就是要求新任教师从请教、模仿别人开始来提升自己的水平, 可以从模仿学习本校老教师开始, 再到县镇公开课及名师。

3. 定课研究可以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定教材、共同备课、定教案、定上课人选、不断试教、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 推出一堂堂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

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构建一支思想水平高、师德修养好、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现根据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计划》的要求,特制定如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均为培养对象。通过培训,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主要指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一是引导他们做好角色的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我们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校外工作中进行“知、能、操、行”的传、帮、带。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

主要指3年以上的青年教师。他们是一支充满生机、奋发向上、乐于进取、大有希望的队伍。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1.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安

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2.坚定不移地围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学校教育总目标,以此作为每个青年教师的工作追求。

(二)通过教研组和学校的培养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因此,我们把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养工作重点。

1.“师傅带徒弟”的培养

教研组从最初建立就采用了所谓的“师傅带徒弟”的新老传承机制和办法去做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具体做法是由老教师积极向下传授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而年轻教师积极承接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措施卓有成效。

2.“先承接再提高”的培养

教研组在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措施还有所谓的“先承接再提高”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先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跟随老教师全程听课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全部环节,然后青年教师提出自己的提高和改进意见,从而使年轻教师能够在一个较高的台阶上起步,并且能够达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培养效果。

3.“走出去请经验”的培养

这是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另一个有效措施。其中:“走出去”包括选派青年教师经常去外面听课、培训,“请经验”主要包括邀请骨干教师传授经验。这些措施不仅培养了我们的青年教师,而且使我们的课程建设吸收了很多他人的经验和做法。

5.鼓励青年教师学历提高的长期培养

学校认为年轻教师的学历最好在本科以上,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函授、自考等形式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等。所以在培养年轻教师的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对于他们的长期培养。

我校将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牵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教科研培训,认真进行校本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搞好教科研和注重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相结合的原则,我们提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出科研成果。

(四)提高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要将提高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培养的立足点,结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强化青年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改革听认识;鼓励青年教师训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要求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教学公开课)。学校将创造条件,给青年教师铺设实践和进修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使自己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断攀升。

(五)加强青年教师队伍中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素质、培养与任用 篇6

关键词:中小学骨干教师 教师培养 示范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5.1

1引言

国家不断加大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正蓬勃发展。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并不能满足人们对高素质教育的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当务之急就是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要想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就要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骨干教师的特质分析

2.1崇高的道德品质

教师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工作者,在教学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首先,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骨干教师的最基本条件,骨干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要比普通教师还要大。他们甚至牺牲休息的时间来找一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其次,拥有一个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是骨干教师的最起码条件,便能得到群众的公认和推举。骨干教师作为未来人才的培育者,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一定要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态,只有爱业才能敬业,所以骨干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一颗服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成长。

2.2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

教学能力是完成教育任务的最基本能力,而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能力的不同。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比普通教师强,骨干教师善于分析钻研教材,能做到对专业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骨干教师的教学用语也要比普通教师规范,具有专业性。其次,骨干教师有着超强的创新意识,骨干教师善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对教学中的新情况进行探索与发现。在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影响骨干教师成长的因素分析

正确认识影响骨干教师成长的因素,对于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

3.1内因(教师自身)

首先,教师缺乏自我发展意识,没有进取心,也就对自身的潜能得不到挖掘,教师也不能快速的成长发展。其次,教师对职业的认同也影响着教师的成长,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职责,才能产生责任感,教师才能更好地思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再次,成就感是教师成长的动力,一旦教师有了很强的成就感他们就会不断的主动要求发展,不断的寻求进步。

3.2外因(外界环境)

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风气、文化氛围、人际关系都与教师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因素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

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社会对于教师的认识何看法等种种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成长,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全社会对老师的认同、教育部门的重视等这些将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反之,则阻碍教师的成长。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经济实力等因素也会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4骨干教师的培养建议

4.1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学校的环境影响骨干教师的成长,骨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同事的关心、科研水平等因素。学校要营造一个利于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各老师进行教研科研活动,通过教研科研来增进老师之间的凝聚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定期邀请国内外的知名教授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4.2开展不同的培训计划

根据《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仑区培育与引进优秀教育人才若干意见的通知》(仑政〔2013〕23号)精神,制订本实施办法。开展“千帆计划”、“百舸计划”、“领航计划”,促进区内不同层面教师专业成长。“千帆计划”是面向的是全体教师,通过培养激励来促进各种素质的全面提升。“百舸计划”的对象是各类名优骨干教师,通过培育与引进,提升区域优秀教育人才的数量和骨干层次。“领航计划”是培育与引进一批师德、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领航的优秀教师,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领航作用,带动骨干教师进一步成长。

5关于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措施与建议

骨干教师培养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5.1建立教师共同成长团队

由于处于胜任期的教师在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是容易出现瓶颈,所以骨干教师要对这些老师进行指导,学校可以建立有骨干教师组成的成长团队,在团队中进行教学中的探讨交流,共同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更快发展。。

5.2鼓励骨干教师积极进行科研教研

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并且给予骨干教师在进行教研科研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参与教研科研的教师将在评优、评定等级时给予优先考虑。

5.3深入课堂改革

骨干教师要投身于教学改革,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工作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做好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听课、评课增加与其他老师间的信息交流,在北仑区打造一个高效率课堂。

5.4对教师实行专业成长量化考核

为了促进全体教师的成长,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教育实力,2015年开始实施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成长量化考核,北仑区采用积分制管理,根据教师的业务竞赛获奖、单项业务竞赛(如基本功竞赛、优质课竞赛等)、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奖(论文、课题、论文或教学经验发表奖)这些标准进行计分。经过审议进行发放。通过这种方法来奖励立足课堂、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良好成效的教师。

6结论

骨干教师决定学校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骨干教师身上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作为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使北仑区的教学质量节节高升。

参考文献

【1】如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总结/汇报

中小学教师人格素养培养策略 篇7

一、以传统文化提升教师人格素养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泽惠至今。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墨家, 都有着浓厚的伦理色彩, 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理想、人生智慧、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追求等, 对陶冶人的内在德行具有重要作用。

(一) “仁爱”思想。

仁爱,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等。孔子认为, 仁爱是做人的根本, 就是要求人们爱人若己, 具有一颗博爱、慈悲的心。这是一种人性的善, 具有强大的教化和感召力量。“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在学生的心目中, 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比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更有魅力。他们更喜欢这样的老师, 更愿意接近这样的老师, 更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想法, 自己的喜怒哀乐袒露给这样的老师。教育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更是一个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二) 道德的自我完善。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孔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良好道德的塑造, 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实践的过程。作为教师, 教书者必先强己, 育人者必先律己。所以, 教师不能满足现状, 不求进取, 应该时常反思自己, 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完善自我。这不仅表现在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不断更新知识等方面, 还表现在要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职业修养和人格魅力, 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三) 自强不息的精神。

《周易》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天 (即自然) 的运动刚强劲健, 相应于此, 君子应刚毅坚韧, 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 君子应重视美德, 容载万物。这两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和精神人格,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 要时刻注意自身榜样的力量, 要有锲而不舍、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这会给予学生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 对事业和生活充满激情, 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畏惧、不退缩, 这会激发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利用团体活动提升教师人格素养

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有一定心灵启示意义的训练活动。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借鉴这种方式, 在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一系列的“教师成长团体活动”, 可有效提升教师人格素养。在团体情境中, 教师需要相互支持, 集思广益, 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们不仅可以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 更好地了解自己, 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 发现他人的优点。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 培养教师的爱心、公正心、同理心、责任心等。 (一) 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 选择一本经典著作, 组织教师同一时间集体阅读, 谈感受谈体会, 在相互交流中启迪思想, 共同提高。 (二) “爱是什么”活动, 让教师体会到只要有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启发教师要全身心地热爱、关心学生, 不仅要爱学生的可爱之处, 还要包容学生的弱点和不足。 (三) “用心插花”活动, 让教师们在插花的过程中学会欣赏每一枝花, 体会到其实并没有不美的花朵, 而如何让那些花朵表现出它们最美丽的一面却是一门艺术。启迪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播洒爱的种子。 (四) “悦纳自己和他人”活动, 培养教师学会悦纳自己、欣赏他人的态度, 帮助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能够欣赏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开拓思维, 积极进取, 充满自信, 追求形式与内涵的和谐。类似的活动有很多, 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 不断完善自己。

三、通过激励机制提升教师人格素养

学校激励机制是指学校为了达到对教师的激励目标而采取的政策、制度和措施等的综合。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来自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激情与热爱。可以说, 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学校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不仅能够鼓舞教师士气, 增加学校凝聚力, 在提高教师人格素养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首先, 激励措施要注重对教师的全面评价。不能只考虑教师的教书能力还要考虑教师的育人能力, 将其人格品行纳入到评价当中, 从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为人师表, 敬业爱生。其次, 激励措施既要注重教师的精神需求也要注重物质需求。长期以来, 我们往往对教师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较多, 对教师的物质需求重视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说, 物质是人的第一需要, 物质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是不能被忽视的, 它也可以包含着价值的自我实现和成就感。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激励教师努力工作的环境和机制, 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前途结合起来, 通过各种途径激励教师努力工作, 使之从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通过入职培训提升教师人格素养

2011年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 明确提出“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 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入职培训既是新教师学习教学的起始阶段, 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连续过程的一个关键阶段。有效地进行入职培训和指导, 是帮助新入职教师胜任岗位工作、顺利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保证和基础。建立健全教师入职教育制度, 加强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是当前教师教育的一项最为紧迫的任务。首先, 帮助和引导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而教师健康的人格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新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所肩负的责任, 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感染、陶冶学生情感的力量。新教师要有提升自己人格修养的自觉意识, 敬业爱岗,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教师要从关爱学生, 严谨笃学, 淡泊名利, 自尊自律做起, 经过不断努力,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次, 帮助和引导新教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要使这一桶水总是满的, 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基本技能和科研方法。这样的教师会真正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从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对学生产生鞭策和激励作用, 顺利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摘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 任何道德箴言, 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 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可见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提升教师人格素养是当代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试从四个方面阐述教师人格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教师人格,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1997.

[2] (俄)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著.郑文樾编选;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8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 (iformation literacy) 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 (Paul·Turkowski) 提出来的, 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澳大利亚学者Bruce提出,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理念、信息源理念、信息过程理念、信息控制理念、知识建构理念、知识延展理念和智慧的理念等。尽管目前人们对信息素养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 但从人们关于信息素养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中可以看出, 信息素养一般是指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指基于网络获取、分析、生成、使用和创造信息的综合素质。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而言, 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教师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1) 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 (2) 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 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 (1) 传统文化素养, 如传统的读、写、算等能力; (2) 信息的基本知识; (3)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使用、作用等。

3. 信息能力

身的发展方向和美好前途。

[参考文献]

[1]尹俊华等编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2]李雪莲.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模型[J].信息技

术教育研究进展, 2005.

[3]曼燕霞, 刘敏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刍议[J].陕西教育学院

信息能力指教师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主要有: (1) 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电子邮件等; (2) 选择与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 (3) 加工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有从特定的目的和新的需求的角度, 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鉴别、筛选、重组, 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的能力, 从而推动自己的各项教学工作。

4. 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指教师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 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这就要求广大教师, 既要懂得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文化, 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 又要有信息责任感, 能自觉抵制信息污染, 从而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并影响学生。

二、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将发挥最大的潜力,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 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加快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1.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具备信息素养

现在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网络为我们提供的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直至生活方式。有理由认为信息处理能力将是21世纪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听、说、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当今时代是瞬息万变和信息量急剧增加的时代, 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报, 2006, (8) .

[4]黄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师范技能构成及其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7) .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吉林四

[编辑:昌曙平]

2. 教育的新形势要求教师具备信息素养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计算机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 外加满身粉笔灰”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另外在教育的新形式下, 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3.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信息素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 只有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具备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行的是模块操作、任务驱动式教学, 它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 并把其他学科的一些相关知识贯通起来, 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 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近几年来, 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在不断提高, 但从总体上来讲, 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薄弱, 缺乏对信息灵敏的反应, 对信息重收藏轻利用, 缺乏信息服务的认识等。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获取教学信息手段落后、信息鉴别能力差

目前, 部分教师只知道在纸质文献中找资料, 对于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等基本知识了解较少。而且有一些教师因对知识的细分不了解, 对检索方法知之甚少, 有时无法正确鉴别哪类信息符合自己的需要。

2. 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信息意识弱

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 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 不管是校园网建设比较超前的还是滞后的学校, Internet和校园网上的资源的利用率都普遍较低, 高标准硬件建设与低资源利用率的矛盾在许多学校客观存在。

3.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现在许多中小学教师很少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 而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外语水平也较低, 制约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四、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时代下角色的转换是一致的, 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 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转换。如何培养适合网络教学、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教师已是基础教育机构面临的一大问题。

1. 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目前, 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 阻碍了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中小学充足而配置合理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面向中小学教学和学习的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需的物质基础, 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2.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信息时代, 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 就必须强化信息观念, 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方法, 以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在信息社会中,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对信息化教育要积极认同。

3. 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有效地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 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 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尚未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许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不少教师对信息知识了解不够, 信息思维能力弱, 信息的敏感度低, 不能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教学质量增长不高, 所以现在要教师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处处强化信息意识, 如在网络上多阅读、多利用计算机写作、多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等。

4. 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

对于在职教师, 由于以前忽视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育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 设置专门

从忽视到自觉

———浅谈教育技术应用中的人文关怀

☆杨柳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育技术应用日趋广泛, 并逐渐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然而在推动教育长足发展的同时, 教育技术也因其自身特点而逐渐掩盖甚至排挤着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使得教育本质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彰显。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在分析教育技术应用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基础上, 寻找重现这种关怀的对策。

一、教育技术应用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 就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不断博弈的过程。技术总是趋向于追求精确、量化, 而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往往更注重人本尺度而非工具尺度。这样一来, 二者之间就必然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龃龉, 处理不好就会失之偏颇。从当前的实践来看, 教育技术应用中的人文关怀正在不断流失, 这已经引起了学界同仁和有关群体的关注。

1.重过程轻结果的价值取向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由教育目的转移到教育过程上。在原初的教育形态中, 教师即为中介、为手段、为教育技术的化身, 即原初教育技术的唯一代表。后来的影视音像传媒手段、网络技术

的培训机构, 在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 (2) 要有专门的培训人员; (3) 根据需要确定培训内容, 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 进行分组培训, 有针对性指定培训方案, 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同时, 还要督促教师的自学。

五、结束语

总之, 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 因此,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 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郭晓亮2

的运用则是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技术不再以教师为唯一, 它已初具系统形态。在这种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这些新兴的教育技术不断体现出其即时性、方便性、可再生性等优势, 引起了教育者前所未有的重视, 并不断在教育领域得以广泛推广。这本无可厚非, 也的确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然而问题在于教育者本身因其认知能力的有限, 也逐渐受到了这些教育技术中隐含的技术理性的影响, 开始关注如何利用更方便、更实用的技术把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受教育者, 教育本身的要求反而被放在第二位考虑。这种价值取向发展得久了, 就会导致教育者在教育过程尤其是教育技术选择上付出的努力甚至多于对教育结果的了解和反思, 形成本末倒置的现象。

2. 对工具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从本质上说, 教育技术属于教育的内在要素之一, 无论是传统教育中作为教育技术化身的教师, 还是现代教育中应用广泛的高新技术, 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教育技术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无法真正沟通, 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也就成为空谈。然而问题是, 教师作为教育技术化身时, 其作为教育工具和教育者的身份是重合的, 即人本身就是工具, 而这种工具的使用目的就是塑造和培养更多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的工具性

参考文献

[1]李艺, 钟柏昌.信息素养详解[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10) .

[2]郭连锋, 王红利.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 2003, (3) .

[3]吴亚飞.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5, (5) .

[4]朱金满.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培养[J].中小学电教, 2005, (1) .

[5]王敏.论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培养[J].信息技术教育, 2003, (11) .

浅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9

关键词:信息素养,内涵,要素

一、正确认识及定位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内涵

在信息化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就需要让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那种一味只着力于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操作层面培训的做法是片面的,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二、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1. 基本信息素养。对信息、信息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有正确的理解; 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及获取所需信息的欲望,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 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 多媒体素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解决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选用Powerpoint、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 网络素养。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能准确、快速地从不同角度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布信息; 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应用,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微博或自已制作的网页发布自已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

4. 课程整合素养。教师的宗旨是以自身的影响,培养下一代,不同学科的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我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第一,我校教师都能够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教学潜力与优势,但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校要求授课要有课件时,常常看到的简单文字和图片的演示就敷衍了事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收集教育教学资料”虽然已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应用方式,教师还不能充分认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性。

第二,信息意识弱,信息利用率低。我校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而且有专门的录播教室和电子备课室,高标准的硬件配备与低资源利用率的矛盾在我校存在着。中老年教师队伍中有绝大多数老师不会使用计算机,更谈不上应用它去处理日常工作。就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有很熟练的信息技能,但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上学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影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定式授课方式。

第三,信息综合能力欠缺。在我校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教师只占极小的比例。有的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因对知识的细分不了解,只知道在纸质文献中找资料,对于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等基本知识不了解,对检索方法知之甚少,不会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和光盘检索工具获取信息,无法正确鉴别哪类信息符合自己的需要。

四、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 一) 强化教育行政管理行为是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高的关键

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主要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共同扶持以及教师自身努力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教育主管部门能否高度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

( 二) 迅速转变教师观念,培养信息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工作者的意识不到位。导致许多教师一时不能认识到现代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信息思维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

( 三) 校本培训是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1. 师徒制式。以信息技术和水平较低的教师与信息素养水平较高的“专家教师”结对子。采取“一帮一”,“一带一”活动作为加速信息素养水平较低教师提高的法宝。

2. 骨干引领式。发挥骨干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定期安排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教师观摩信息素养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上示范课,帮助信息素养水平较低的教师取得进步。

3. 集中培训式。组织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整体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4. 交流研讨式。 组织专门的研讨会、交流会,体现集体参与,互动合作。

( 四) 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在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主体性作用

随着网络化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教师自我培养是提高信息素养的最具活力的方式。教师自身应从信息的培养需要入手,着力提升理论知识,以强烈的信息素养需求为出发点,激发自身兴趣,根据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情况,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在网络上得到知识,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有关信息和疑难,努力探索,为早日成为掌握一流的有信息素养的优秀教师而努力,并能做到学以致用。

( 五) 注重反思性教学过程,提升信息素养层次

在信息化社会里,教师积累的常规教学经验已显得力不从心,教师拥有的知识相对与学生而言,并没有必然的优势。因此,教师首先应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具有危机意识,主动、自觉、敏感的捕获新的信息,加强信息技能,增强学习动力,不断充实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骨干教师,特色示范校,教育教学理念

骨干教师被称为教师队伍中的先锋,在教师队伍当中起着引领、示范、表率的作用,“名师兴校”———这是现今基层教育的主力军。教育要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力量作脊梁,造就了一支具有高尚师德,良好教育理念、有科研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是迅速提高学校教育教研水平的迫切的需要。

作为教研人员,如何抓好培养骨干教师,以点带面的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队伍,是进修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1.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培养大家良好的分享教育教学理念的思想。现如今,师傅带徒弟的工作方法显得十分落伍,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分享给同行,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者领先的地位,我认为这是狭隘的教育思想,通过与青年教师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最缺失的是资源。如优秀的教学课例、优秀的教学反思等,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存在一部分非常优秀的美术教师身上。年轻教师没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只有慢慢的靠实践去摸索,这样低效率的工作方式,只会影响高效的课堂。创建美术教师工作qq群,把一些非常宝贵的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空间中,使有需要的教师随时可以查阅、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弱势教师的进步的步伐。

2.定期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以先进的理念作支撑,使理论变的实用。定期选择一些美术教育理论书籍,采用辅导与自学的方式,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美术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向,百花齐放,开放课堂。

3.深入一线进行跟踪指导,真诚与教师交流、答疑解困。为全面培养骨干力量,开展“订单式”服务。对有需要的教师随时进行最真诚的“教学服务”。如有些美术教师在作业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我与几位有经验的教师,深入一线学校,亲自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如何对美术作业分类装订、批改、成绩单等工作与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力求高效管理、科学减轻教师的心理及工作负担,是工作变为一种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的模式。从而减轻了学校与教师的双重负担,使教师们更科学的从作业整理中发现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高效课堂。

4.注重美术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师专业水平及美术素养。

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是成为名师的关键。在培训中,一定要注意开拓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眼界、注意第一手的艺术教育的信息及方向,实施开放课堂、开放教学。进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到吉林省博物院、艺术学院等地方参观名人、名家画展,开拓美术教师的思维,形成创新型教师。请优秀的书法、国画教师进行软笔、硬笔及国画教学的培训,培养教师们动笔的习惯。

经常开展骨干教师教育技能、特色技能及创造技能的评比,开展能手、新秀展示课、名师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等,区域共享,培养骨干力量的业务素质。把省、市级教师基本功大赛引入我区,通过现场培养教师的实战能力,给教师们一个强烈的练兵的讯号,注重自我的成长,在其中发现骨干力量。

5.搭建教师们展示的平台,为教师们创设体现自我价值的空间。理论和实践有力地证明,人才需要竞争,竞争涌现人才。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如长春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师画展、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课例选拔赛、长春市教学设计大赛等,《美在课堂》《美在设计》等系列丛书的作品、论文、案例等投稿。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去美术教师涌现出了一大批省级、市级、区级骨干教师,为我们区的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6.发现、培养、推荐艺术特色示范校,抓典型、注重经典的艺术学校的推广。如我区西三小学是一个小型的学校,但是这个学校却有一个良好的美术国画教学课堂。

20几年来,在学校几任校长的带领下,坚持每个班级每周一节国画课,长期坚持下来,得到了家长、学生的认可,学生的人文内涵及气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到学校的课堂进行实地的考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组织教师对国画的校本教材进行整理、装订、对学生作业进行了选拔等工作,对这位默默无闻的教师进行了交流,在全区做了推广,很多教师都感到了国画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的经典教育。我先后几次请省、市级领导对这所学校进行考察,举办了几次大型的经验交流活动及省市级现场会,西三小学成为了“吉林省百所艺术示范校”,他的校本课程也成为了我区的经典。

7.重视培养科研骨干力量,创设科研环境,促进骨干教师全方位成长。

进行跨区交流,协作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开展南关区与二道区两大学区共同合作的吉林省十二五课题“长春市《美术学科资源性课程的系统开发与整合研究》课题研究”,通过课题提升我区骨干教师美术教师的教育科学的研究水平。为骨干教师确立研究课题的方向,安排实验计划,监督实验过程,考核评估实验结果,组织课题的评选。如重点展示11所参加子课题研究学校的汇报材料,材料包括:子课题活动开展材料、对比数据材料、校本教材、汇报表、课程课例、学生作业等。组织教师撰写论文、案例40多篇、我区4名教师还获得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项目获奖证书一等奖。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带动了基层学校课题研究的开展,现在很多学校改变了对艺术教育并不重的观念,主动参与、申请参加到科研队伍当中来。

上一篇:危机管理对策下一篇:肠道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