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穿孔超声诊断价值

2024-07-31

胃肠穿孔超声诊断价值(精选八篇)

胃肠穿孔超声诊断价值 篇1

关键词:胃肠超声检查,穿孔,超声

胃肠穿孔及时、准确地诊断, 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影响极大。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发展, 超声在胃肠道穿孔的诊断方面已日趋成熟, 逐渐成为诊断胃肠穿孔的主要方法之一, 越来越引起影像诊断及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现将我院2008年7月~2009年8月运用超声检查并经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急性胃肠穿孔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和总结, 探讨超声对急性胃肠穿孔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09年8月收住的经超声诊断并经X线及手术证实的胃肠穿孔患者 32例, 男19例, 女13例, 年龄19~73 (平均48) 岁。本组患者均为外科急症, 以急性腹部剧痛来我院就诊。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Philips 5500及东芝6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11MHz, 受检者依次取仰卧位和左、右侧卧位、半坐位, 使用低频探头常规扫查腹部各脏器, 探查腹腔脏器间隙、小网膜囊、十二指肠周围及盆腔有无积液及杂乱回声团块, 有无肠壁连续性中断, 有无游离气体多重反射等。再换用高频探头扫查, 重点观察膈下肝前、脾前缘有无游离气体多重反射, 可疑部位肠壁的连续性等。

1.3 穿孔部位、原因

胃穿孔15例 (溃疡穿孔13例, 胃癌穿孔2例) , 十二指肠穿孔11例 (溃疡穿孔9例, 外伤穿孔2例) , 空回肠结肠穿孔4例 (空回肠穿孔3例, 结肠穿孔1例, 均为外伤) , 阑尾穿孔2例 (急性阑尾炎继发穿孔) 。

2 结果

声像图特征: (1) 腹腔游离气体:见附图。声像图特点为等距横纹状多次反射带状强回声。根据气体密度低, 比重远远轻于腹腔内容物, 选择腹膜腔最高处仔细观察。最常见部位为肝前间隙、脾前间隙, 其他位置有胃前方、胃小网膜囊、右肾周以及穿孔周围等。为进一步明确是否是游离气体, 固定探头位置不变, 嘱患者缓慢改变体位或振动探头可见到腹腔游离气体移出原部位。 (2) 腹腔积液:声像图特点为不规则无回声区, 多见于肝肾间隙、脾肾间隙、小网膜囊、右髂窝、盆腔等部位。 (3) 非均质回声团块:穿孔部位有时可见网膜包裹形成的非均质回声团块, 周围多有暗区。张明宏等[1]报道, 消化道穿孔时, 会出现大网膜的异常集聚征象, 在内脏穿孔时具有特征性。 (4) 穿孔部位肠壁连续性中断, 可见多线样气体强回声自肠腔内延续至肠腔外, 以及胃肠内容物自肠腔内流入腹腔, 此为穿孔直接征象。

3 讨论

急性胃肠穿孔最主要的原因是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急性阑尾炎, 有时也发生于恶性肿瘤、手术后或外伤患者[2], 以往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病史, 典型的症状、体征, 再加上立位腹X线平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诊断缺乏准确性及直观性, 且有约20%的患者穿孔后可无气腹表现[3], 传统的诊断方法由于许多患者不具备典型的游离气体表现而延误诊断, 加之穿孔位置多变和出现急性腹部疼痛的疾病较多, 因此需进行超声检查, 以协助临床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对胃肠穿孔诊断的最主要征象为腹腔游离气体, 次要征象为腹腔积液和腹部包块。而胃肠壁连续性中断及气体、液体自缺口流出, 做为穿孔的直接声像图表现, 一旦发现, 可确诊胃肠道穿孔。本组32例患者均诊断为游离气体, 因超声对游离气体显示极为敏感, 尤其近些年使用高频探头更是大大提高了近场分辨率, 可清晰显示腹壁和腹膜结构, 对腹腔游离气体的敏感性远高于低频探头。检查的重要部位在上腹部及肝脾与横膈之间, 此时须与肺底气体区别。胃后壁穿孔的气体首先出现在小网膜囊, 同时伴有小网膜囊积液[2], 胃及十二指肠后壁穿孔较易漏诊。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属腹膜后脏器, 穿孔的气体多出现在右肾周, 此组病例中2例外伤后十二指肠穿孔皆属腹膜后段穿孔, 于右肾周见大量气体强回声。另外穿孔周围也可以看见少量气体, 这一特点可以帮助影像医生及临床医生对穿孔的部位进行判断。超声对腹腔积液的检出率为100%, 但由于胃肠穿孔后内容物流入腹腔, 并刺激大、小网膜后分泌出炎性渗出物, 故超声上不能显示典型的无回声暗区, 多伴有密集强光点, 易误认为是肠内容物, 此时应延时仔细观察, 并适当降低机器增益或改变体位观察液体是否向低位运动, 还可以嘱患者深呼吸, 通过液体和肠管是否同步运动判断。另外, 超声检查还可发现因穿孔内容物刺激导致网膜增厚、聚集而形成的非均质包块及穿孔部位的连续性中断, 同时可排除其他脏器病变, 有鉴别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 超声诊断急性胃肠穿孔较X线及临床体征检查更为灵敏、准确,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无创伤, 且可重复检查, 现已作为急性胃肠穿孔诊断的首选方法。若能结合X线腹平片或CT等腹部其他检查, 则更有助于提高胃肠穿孔的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明宏, 芦志刚, 李广浩, 等.大网膜异常集聚的超声表现及其在内脏穿孔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 19 (5) :368-370.

[2]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057.

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 篇2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X线平片

消化道穿孔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常继发于胃肠道的溃疡、肿瘤、炎症和外伤等。一般有明确病史,以急腹症发病前来就诊,体检时表情痛苦,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1]。常规X线平片能显示膈下游离气体,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诊断即可成立;但未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并不能完全排除本病,而且螺旋CT对消化道穿孔的定性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立卧位平片。容易区分腹腔内脂肪和气体,有利于发现较少的游离气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行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18~75岁。全部患者CT平扫。临床表现:突发腹痛伴有不同程度腹膜刺激症状,部分患者有外伤史。

1.2 检查方法 使用螺旋CT,扫描参数:层厚8mm,层距8mm,120kV,80mA;对病灶部位加薄层扫描,用层厚3mm,层距3mm,120kV,100mA,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未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平面。

2 结 果

2.1 胃肠道穿孔部位及原因 25例患者穿孔部位分别为:胃8例,十二指肠6例,小肠6例,结肠5例。穿孔原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4例,小肠、结肠肿瘤穿孔4例,阑尾炎穿孔2例,外伤性小肠或结肠穿孔5例。

2.2 CT表现

2.2.1 气 腹 气腹是诊断消化道穿孔的一种特异性较高的征象。用宽窗宽或肺窗有助于观察发现腹腔游离气体,它局限于横隔下和肝前面(仰卧位)。肠腔外气体可存在于肠系膜间或肾旁前间隙内。气腹有时是由气胸、纵隔气肿、膀胱穿孔、腹腔穿刺所致,若排除以上可能,则气腹强烈提示胃肠破裂。由于外伤后肠痉挛、肠黏膜外翻,肠内容物或血块堵塞等原因可使消化道穿孔时不出现气腹。在实际工作中,腹腔游离气体需要与胃肠道腔内气体、胃肠壁气体、腹部脂肪、肺下缘鉴别。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很重要。

2.2.2 腹腔或后腹腔积液 此为消化道穿孔阳性率最高的征象,并可以是唯一的异常征象,但无特异性。如发现腹腔中量或大量积液,排除了实质脏器破裂、骨盆骨折、肝肾疾病及腹膜炎可能,则强烈提示消化道穿孔存在,且腹腔积液CT值取决于出血量多少,因单纯消化道破裂出血少,故CT值<30HU。若腹水CT值>30HU,更应警惕胃肠破裂的存在。

2.2.3 肠系膜血肿、肠壁增厚 局部高密度肠系膜血肿常提示胃肠穿孔。据报道,32%的胃肠穿孔患者肠系膜血肿为惟一阳性征象。同样,一些继发征象如肠壁增厚也常提示胃肠穿孔存在。

2.3 胃肠道穿孔多平面重建(MSCT)表现 腹腔内游离气体是CT诊断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征象和主要依据,以前腹壁下为最常见,呈新月形,常合并其他部位积气。本组25例多平面重建显示了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腹腔游离气体。其中前腹壁下积气17例,肝门、胆囊窝积气10例,胃、十二指肠周围积气5例,肝肾间隙或脾周积气3例,小网膜囊积气5例,肠系膜间积气6例,阑尾包块内积气1例,盆腔积气1例。胃肠道穿孔伴随征象:腹腔积液17例,穿孔部位周围渗出或脓肿9例。

3 讨 论

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主要表现为突发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而弥散全腹。穿孔很小或穿孔被堵塞,腹腔漏出物少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被误诊。

螺旋CT对消化道穿孔的定性诊断价值优于普通X线腹部立卧位平片,腹腔内游离气体的显示是消化道穿孔定性诊断最直接的征象。以往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腹部立卧位平片,但据统计,20%的消化道穿孔病例无明显游离气体线征象。腹部立卧位平片气腹显示率为60%,而螺旋CT对气腹显示率为95%,远优于平片检查[2]。普通X线检查中未见游离气体的原因可能为游离气体与肠道内气体重叠,穿孔与检查之间间隔时间短,穿孔小,气体局限于后腹膜及腹腔渗出,炎症反应包绕气体,阻碍其进入腹腔等。

MSCT图像可以多平面重建,可以显示较大穿孔部位和尺寸,并且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克服了X线平面重叠的缺点,有利于显示小的和游离于脏器裂隙间的气体。一般穿孔时,气体总是顺着网膜囊及韧带上移,首先聚集在剑突下隐窝,此隐窝为脂肪组织,CT能通过调节窗宽、窗位区分,利用软组织窗能显示胃肠管壁形态及其周围改变[3]。

总之,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主要是能清晰地显示腹腔内脏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症状较轻、穿孔较小、X线透视无膈下游离气体的患者,螺旋CT可依据腹腔内散在游离气体作出诊断。本组病例腹腔积气的显示率为95%。文献报道[4]CT检查较之常规腹部平片检查,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游离气体的检出率,而且还可根据腹内游离气体的分布部位、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原发病变的CT表现,穿孔后引起的局部炎性病理反应等CT征象,作出较准确的病因学诊断和穿孔部位的提示,为外科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8-449.

[2] 王建新,吴安乐,施益究.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8):577.

[3] 张涛,汪瑞民,潘士成.急性胃肠道穿孔的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8(2):81.

胃肠穿孔超声诊断价值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穿孔患者,全部为男性。同时30例消化道胃肠道穿孔患者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47岁。其中20例为肠穿孔,10例为急性胃穿孔。

1.2 方法

采用IE-33及HD-Ⅱ超声诊断仪,探讨频率3.5 MHz,对临床诊断的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常规X线平片检查,对患者腹腔内有无游离气体和积液进行了解,之后对患者进行胃肠道专业的超声检查,检查的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按常规反复详细扫查。并对腹部压痛点继续密切观察,并注意患者腹腔游离性的相撞,对患者发病前的饮食情况加以询问,并综合分析判断所观察到的游离性积液的形状。

1.3 观察指标

观察引起急腹症的胆囊、胰腺、胃、肠道等有无病变及肠间有无积液及腹腔有无游离气体等。

1.4 统计方法

该组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胃肠道穿孔患者诊断结果如表1所示,3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者26例,胃体积明显增大者10例,全腹腔肠管扩张并肠间及盆腔内积液者16例。均超声诊断提示:胃穿孔。经手术证实。同时胃肠道穿孔患者经过X线平片诊断出20例,8例发现胃体积明显增大,12例全腹腔肠道扩张并肠间和盆腔内积液。超声诊断检出率(86.7%)高于X线片平面检出率(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胃肠道穿孔影像学显示

胃肠道穿孔作为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对于如何做好胃肠道穿孔的有效诊断始终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3]。正常人在进行胃影像学诊断时,其声像图集中表现为,空腹时,声像图随着胃内容物的多少和其收缩状态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是有着固定不变的喷门形态,难以清晰显示胃体部和胃体中上部。研究表明[4],正常人在进行声像图检查时,胃体下部和胃窦部集中表现为假肾症、靶环征、马鞍形以及椭圆形等,同时回声呈现出内强外弱的状态,中间部分的回声是腔内气体,胃内部的内容物伴有混合型的回声。

3.2 胃肠道穿孔患者的诊断

近些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阶段,人们消化系统常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胃溃疡是其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步增加,严重威胁者人们的生命安全。据研究表明,我国人口中约10%~20%在其一生中患胃溃疡。同时胃溃疡患者影像学资料表明[7],患者的胃穿孔上部胃的结构中难以显示正常的结构,同时也有部分病人的胃体积逐渐增大,患者腹腔内常见于游离气体的回声,在患者肝前可以将游离气体回声探寻。现如今,胃肠道穿孔患者逐渐应用超声诊断,而超声诊断过程中,其超声影像不仅仅伴有广泛的强回声,在患者的超声影像中,其肝脏部位到盆腔部分患者胃肠道蠕动逐渐减弱,进而处于一种病态的改变现象,而在对患者腹腔内气体进行回声检测时,可以针对患者的病变位置,基恩人对穿孔位置进行找寻,进而有效的识别胃肠道穿孔声像图中的基本特征,对于诊断率的提高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侯武德[6]研究中表明,患者在进行超声检查之后,其有效诊断率高达95%,同时也有着相对较高的定位诊断,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蔡志清[7]研究中表明,超声诊断不仅仅有着相对较高的诊断率,对于患者肝上前间隙难以诊断到的气体均能检测出来,同时也能将患者胃区图像的质量加以改善,并将病变的显示率显著提高,这种超声检查不仅仅有着简便安全的特点,同时也没有一定的辐射,对于当前胃部诊断有着相对较高的诊断价值。

3.3 超声诊断的价值

该院通过对收治的3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和定位诊断,结果表明,超声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者26例,胃体积明显增大者10例,全腹腔肠管扩张并肠间及盆腔内积液者16例。在对以往胃溃疡病历进行结合研究时,研究发现,胃肠道穿孔患者在X光线检查中,患者的腹部发现存在膈下游离气体,难以从根本上将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在患者没有胃溃疡病史诊断中,没有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该院在对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中,其患者全部为男性,同时多发于年龄较大的群体,究其真正的原因,老年人有着相对较差的体质,同时老年人的临床诊断多为一些不典型者,超声诊断中,老年人的腹腔内多伴有大量的胀气,对于体征相对不典型的胃肠道穿孔患者的诊断而言,难以从根本上做出有效的诊断。而对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其诊断价值较为明显,而超声检查更能精确的诊断出,有着相对较高的定位诊断,就该研究而言,超声诊断检出率(86.7%)高于X线片平面检出率(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在对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该院的实际情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望更多相关研究人员给予指正。

综上所述,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相对较高,还能实现定位诊断,是常规检查有效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并为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在胃肠道穿孔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超声诊断和X线平片进行诊断,观察分析胃肠道穿孔患者诊断中引起急腹症的胆囊、胰腺、胃、肠道等有无病变及肠间有无积液及腹腔有无游离气体等。结果 超声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者26例(86.7%),胃肠道穿孔患者经过X线平片诊断出20例(66.7%),超声诊断检出率高于X线片平面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相对较高,还能实现定位诊断,是常规检查有效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喜亮,郑磊.胃肠道穿孔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101-102.

[2]江巍,刘燕,等.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肠道损害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0-11,13.

[3]李波.腹腔内游离气体的B超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09,28(19):168.

[4]庄传芝戊运祥.X线、CT检查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价值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A7(19):111-112.

[5]钟瑞明,王泽勇,等.超声相控阵中的成像技术[J].信息技术,2011(11):101-104.

[6]侯武德.口服胃肠造影剂超声诊断胃溃疡临床报告[J].中外医学研究,2014(13):53-54.

胃肠道穿孔的螺旋CT诊断价值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 男性21例, 女性16例, 年龄17~75岁, 中位年龄49.3岁。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为突发性腹痛, 局部压痛, 反跳痛, 腹肌紧张, 板状腹等, 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改变, 实验室检查, 部分患者白细胞可见升高。

1.2 检查方法

采用PQS螺旋CT机。全部患者均为CT平扫, 未做增强扫描;扫描前无特殊准备, 未口服 (钡剂、碘剂等) 造影剂;常规采用仰卧位行横断扫描, 层厚及层距均采用10mm。全部病例由2名影像诊断主治医师按双盲法全面、细致阅读图像。阅片时适当调节窗宽、窗位 (因CT片交予患者留存, 全部病例CT图像均于电脑数据库阅片) , 并各自加以分析、总结, 意见不统一时, 经讨论达成最终共识。

2 结果

2.1 CT诊断与病理对照

本组37例胃肠道穿孔均经手术证实;CT诊断与术后符合者34例 (91.9%) 。3例术前CT未能明确诊断, 其中1例为胃后壁穿孔, 1例为小肠穿孔, 1例为阑尾穿孔。CT提示穿孔部位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对照:胃 (11/13) 、十二指肠球部 (11/15) 、阑尾 (2/3) 、小肠 (1/3) 、结肠 (2/3) 。

2.2 CT征象

本组病例中, 腹腔内发现游离气体32例 (86.5%) , 气体以膈下、肝前上间隙最多见, 形态主要为月牙状、小泡状、不规则形为主, 气体量多少不等。所见2例刀伤所致穿孔者腹腔内游离气体量较多, 且较为分散, 如肝肾隐窝、脾周区域均见气体积聚;腹腔积液29例 (78.4%) , 积液多较局限, 局限于穿孔区周围、胆囊窝、小网膜囊、阑尾周围等处;胃肠道壁增厚、水肿或软组织肿块形成, 腹膜、筋膜增厚或系膜增粗者总计26例 (70.3%) ;脓肿3例 (8.1%) , 其中1例脓肿内可见多发小泡状气体积聚。

2.3 CT检查其他所见

合并肝囊肿者4例, 肾囊肿者7例, 胆囊炎、胆囊泥沙样结石者2例, 液 (血) 气胸者2例, 肋骨多发骨折者1例。

3 讨论

临床上, 凡突发腹痛且其他症状、体征均疑为胃肠道穿孔者, 最方便、最经济的实用影像检查方法便是X线平片, 但存在一定限度, 约有20%~30%的病例X线平片未能作出肯定诊断[2]。CT检查作为腹部X线平片重要补充手段, 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有其特殊价值[3], 越来越受到重视。

腹腔内发现游离积气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主要依据, 螺旋CT平扫检查对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十分敏感, 明显优越于X线平片。尤其是对于气体量较少, 且位于胆囊窝、肝肾隐窝、盆腔等隐蔽处的气体, 通过仔细观察, CT多能发现, 而平片则存在一定限度。判断腹腔内有无游离气体, 除认真、细致观察外, 尚需根据需要适当调节窗宽、窗位, 合适的窗宽、窗位游离于游离气体的显示;亦要仔细分辨, 鉴别所见气体是位于腹腔内还是肠管内;另外对于假性气腹 (如人工气腹、腹部穿刺术后等) 也要有足够认识, 诊断时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 加以鉴别;穿孔较小或穿孔被堵塞, 含气少或不含气的胃肠道穿孔时, CT检查可无腹腔游离气体, 此时不能完全排除穿孔可能, 应密切观察病情。

CT检查对于腹腔积液 (血) 的显示也是十分敏感的, 较少的液体积聚即可被发现, 但CT不能判断积液性质, 诊断时尚需结合其他征象及临床、病史等。肯定为穿孔诊断时, 根据积液、积气位置及胃肠壁等异常改变等, 可进一步提示穿孔所处部位, 进而判定穿孔原因, 但应结合临床及病史等相关资料。

综上所述, 螺旋CT平扫多能对胃肠道穿孔作出准确诊断, 其准确性高于传统放射线检查。临床上, 突发腹痛且既往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 CT若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存在, 大多可肯定胃肠道穿孔的存在;结合腹腔积液, 胃肠道壁改变, 腹膜炎等征象及临床症状、体征、病史等加以综合分析, 不仅可提高胃肠道穿孔诊断的准确性, 而且还能提供穿孔部位和病因的更多信息。

参考文献

[1]张依勤.无膈下游离气体中空脏器穿孔的CT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1, 7 (4) :254-257.

[2]曾红辉, 李鹏, 赵欣, 等.胃肠道穿孔的CT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6, 12 (6) :421-423.

胃肠穿孔超声诊断价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肠穿孔患者35例, 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证实, 并于术前行螺旋CT检查。其中男21例, 女14例;年龄21岁~65岁, 平均年龄 (46.80±6.13) 岁;发病时间0.6 d~8 d, 平均 (3.15±0.74) d。主诉症状为急性腹胀、腹痛与腹膜刺激征, 其中存在休克症状患者3例。

1.2 方法

选用东软Neuviz 16多层螺旋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 扫描范围为膈面至耻骨, 以常规腹部窗 (wl:50 Hu, ww:220 Hu) 与宽窗、低窗位 (wl:-500 Hu, ww:1 500 Hu) 进行照像观察。把原始数据以1.00 mm间隔、2.00 mm层厚进行重建并传至工作站, 行曲面重建 (CPR) 与多平面重建 (MPR) 。所有患者均未口服水溶性碘对比剂, 且未行CT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病理学结果与CT检查确诊率

经术后病理学证实, 本组35例患者中包括9例胃穿孔, 10例十二指肠穿孔, 7例结肠穿孔, 6例阑尾穿孔, 3例空回肠穿孔。螺旋CT检查确诊33例, 确诊率为94.29%。

2.2 患者影像学表现

胃穿孔:3例患者螺旋CT横断面存在剑突下隐窝新月形的气体密度阴影, 4例显示大量积气体影, 2例显示右肝上部间隙存在腹腔气液平面, 手术病理学证实为胃小弯侧或胃前壁穿孔。十二指肠穿孔:3例显示剑突下隐窝存在积气, 2例十二指肠边有少量液性的密度影, 2例穿孔后右肝间隙腹腔存在气液平面与小肠淤胀, 3例腹痛后未见积液, 但肝上间隙存在小泡状游离气体, 手术证实十二指肠降部穿孔4例, 水平部穿孔4例, 球部穿孔2例。结肠穿孔:2例表现结肠周围存在气泡影, 剑突下隐窝存在积气, 5例腹腔组织受压并向后移位, 手术证实升结肠穿孔4例, 降结肠穿孔3例。阑尾穿孔:6例均表现为阑尾周围的脂肪密度升高, 3例剑突下隐窝存在积气, 3例阑尾周围形成脓肿。空回肠穿孔:2例胰腺尾合并空肠断裂, 腹腔积血, 1例肝上间隙可见气体影, 手术证实2例空肠穿孔, 1例回肠穿孔。

3 讨论

胃肠穿孔多继发于炎症、创伤、肿瘤病变与消化道溃疡等, 传统上临床多采用腹部X线平片进行疑似胃肠穿孔患者的检查与确诊, 但因X线平片仅可发现腹腔50 m L以上的游离积气, 且未能提供更多信息, 多存在假阴性诊断, 因而其不具备良好准确性, 易造成患者病情的贻误[2]。为探讨胃肠穿孔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的价值, 本研究选取35例患者并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为临床胃肠穿孔诊断提供参考。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 CT正逐步取代X线成为检查胃肠穿孔的最有效方法, 螺旋CT诊断胃肠穿孔疾病具有较大优越性。其优点首先表现在, 螺旋CT无损伤, 具有较高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其次, 螺旋CT具有速度快与连续性无间断扫描的特点, 且其能够进行平面重建与曲面重建, 密度分辨率与清晰度明显优于X线与B超;此外, 其重建后的CPR、MPR图像可进行任意角度旋转, 能够多角度观察腹腔各部位的游离气体, 从而有效提高胃肠穿孔的诊断准确率[3]。本次研究结果亦证实这一结论, 本组35例胃肠穿孔患者, 螺旋CT确诊33例, 确诊率达到94.29%, 显示了其诊断胃肠穿孔的优越性。

游离气体是鉴别诊断患者内脏器是否存在损伤的重要指标, 普通X线难以鉴别胃下泡影与膈下气体。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可获得CPR、MPR图像, CPR属于MPR的特种技术, 其可拉直弯曲胃肠使其于同一平面内呈现, 清晰地显示胃肠连贯性, 从而有效区别胃肠积气和腹腔的游离气体[4,5]。本组7例患者由于气体量少, 通过横轴位图难以鉴别, 在进行CPR与MPR重建后可多方位显示气体与膈肌及胃肠壁关系, 从而确定其属于胃肠外游离气体。由此可知, 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诊断胃肠穿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综上所述, 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对胃肠穿孔患者征象具有较高特异性, 临床确诊率较高,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仁华.多层螺旋CT对胃肠穿孔患者腹腔少量游离气体的诊断[J].当代医学, 2013, 19 (24) :62-63.

[2]高运英.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8) :10-11.

[3]朱海根, 饶华玲.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胃肠穿孔诊断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 2012, 47 (6) :540-542.

[4]邓大益, 陈佑, 何永松.小肠穿孔螺旋CT的诊断价值[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 11 (2) :178-180.

胃肠穿孔超声诊断价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穿孔患者77例,均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6~86岁,平均55.3±13.6岁;胃部穿孔14例,十二指肠穿孔12例,空回肠穿孔6例,结肠穿孔8例。对照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16~85岁,平均55.6±13.8岁;胃部穿孔13例,十二指肠穿孔11例,空回肠穿孔5例,结肠穿孔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采用螺旋CT检查:患者仰卧位,采用GE 64排螺旋CT对其进行检查,根据患者腹痛范围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至双肾下极或耻骨联合水平,其中35例仅进行CT平扫,5例还进行增强扫描。对照组给予腹部X线检查:患者立位,采用GE双板DR机进行检查,检查范围为双侧膈顶部至耻骨联合。

1.3 观察指标

螺旋CT及腹部X线片对胃肠道穿孔的检出率,及其各项直接及间接检查征象如腹腔积气、小气泡、局限腹腔积液、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消化道壁增厚或肿物及消化道连续性中断等的符合性。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检出率

术后证实所有患者均存在胃肠穿孔,试验组检出腹腔积气38例,检出率为95.0%;对照组检出腹腔积气29例,检出率为78.4%。两组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螺旋CT征象定位诊断符合性分析

螺旋CT检查胃肠穿孔部位小气泡征象符合率为93.1%,局限腹腔积液征象符合率为90.9%,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征象符合率为62.5%,消化道壁增厚或肿物征象符合率为54.5%,消化道连续性中断征象符合率为100.0%。详见表1。

3 讨论

胃肠穿孔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壁连续性破坏,使消化管腔与腹腔相通的一类疾病,是消化内科急症,患者在发病早期常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由于穿孔大小不同,其病情进展快慢程度也不同,但如处理不及时,将会使患者面临极为严重的腹腔感染,最终导致严重脓毒血症,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3]。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腹部X线检查是较为简单、迅速的一种诊断方法,如出现腹腔积气征象即说明存在胃肠穿孔,但如患者胃肠积气严重或结肠中存在过多粪便,其检出率将下降。螺旋CT作为一种先进的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该病的诊断,相比腹部X线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在诊断穿孔部位方面也有优势,在扫描时即可发现消化道连续性征象等直接证据,同时当消化管壁破裂时其周围有消化液、其他胃肠内容物及气体溢出,在穿孔位置会出现小气泡、局限腹腔积液、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消化道壁增厚或肿物及消化道连续性中断等征象[4]。本研究中,螺旋CT腹腔积气检出率高达95.0%,远高于腹部X线片,同时其对穿孔部位的确定也有较好效果,胃肠穿孔部位小气泡征象、局限腹腔积液征象、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征象及消化道壁增厚或肿物征象符合率均较高。

综上所述,螺旋CT诊断胃肠道穿孔检出率高,检出部位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中的效果。方法:将77例胃肠道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采用螺旋CT检查,对照组采用腹部X线检查;术后明确穿孔位置后,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并对螺旋CT各检查征象的检查符合率进行统计。结果:试验组检出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8.4%(P<0.05);螺旋CT检查胃肠穿孔部位小气泡征象符合率93.1%,局限腹腔积液征象符合率90.9%,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征象符合率62.5%,消化道壁增厚或肿物征象符合率54.5%,消化道连续性中断征象符合率100.0%。结论:螺旋CT诊断胃肠道穿孔检出率高,检出部位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螺旋CT,X线,诊断

参考文献

[1]刘成磊,孙志先,张毅,等.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穿孔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10):2033-2034.

[2]陶云年,张文奇,王善军,等.螺旋CT对急性胃肠道穿孔的早期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0):1589-1592.

[3]毛声敏.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1115-1116.

胃肠穿孔超声诊断价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均经手术确实。其中男57例, 女25例;年龄18~66 (41.2±4.1) 岁;右上腹急性腹痛起病3h~7d就诊;其中单纯胃溃疡31例, 单纯十二肠溃疡29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16例。患者体格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地腹痛、反跳痛。

1.2 方法

82例患者均给予X线及超声检查。患者先行X线检查, 患者体位为站立位行腹平片检查。相距1h后82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头频率3.5~13Hz, 患者体位先为仰卧位、左侧卧位最后转为右侧卧位。探头检查胆囊、胃十二指肠区压痛部位、下腹部和盆腔;观察有无积液、膈下气体及膈下游离气体、异常团块、低回声、肠管扩张及肠蠕动。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为标准, 判断予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的阳性率。膈下气体、腹腔游离气体以及腹腔积液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比较 X线检查阳性率为68.3% (56/82) , 超声检查阳性率为90.2% (74/82) , 两种检查方法比较, 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05) 。

2.2 两组检查方法膈下气体、腹腔游离气体以及腹腔积液检出情况X线检查膈下气体检出率65.9% (54/82) , 腹腔游离气体检出率62.2% (51/82) , 腹腔积液检出率63.4% (52/82) ;超声检查膈下气体检出率92.7% (76/82) , 腹腔游离气体检出率95.1% (78/82) , 腹腔积液检出率98.8% (81/82) , 两种检查方法比较, 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 差异显著 (P<0.005) 。

3 讨论

上消化道溃疡常向胃拨道深部发展, 当胃肠内容物及气体由破裂孔进人腹腔后, 即引起上消化道溃疡穿孔, 在腹部局部形成腹膜炎, 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1]。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常起病急促, 临床上快速诊断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因此准确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过去临床诊断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多利用溃疡病史、腹膜刺激症状、腹痛等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误诊率较高, 影响了患者的救治。近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X线与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诊断之中。传统诊断方法多应用X线检查, 但X线定位诊断能力较差且易呈现假阴性病例[2]。消化道溃疡穿孔较小, 穿孔后伴发胃十二指肠发生痉挛, 此时溢出的气体经胃十二指肠后壁的小穿孔进入到小网膜内, X线下即可出现假阴性现象, 从而影响了临床治疗和诊断[2]。

超声可见胃窦部或十二指肠球部壁增厚, 约为0.5~1.4cm, 回声减低。腔内回声增强或减低形成混合回志, 表现为“通道征”或“漏斗征”。本组82例患者出现“通道征”25例, “漏斗征”57例。“通道征”溃疡穿孔较大, 溃疡不易识别, “漏斗征”是患者穿孔伴胃肠壁层断裂。超声下可见肠管扩张, 隔下出现气体, 肠蠕动减弱等现象[4]。腔游离气体为确定是否为上消化道穿孔的主要影像学征象本组采用超声检查, 可见腹腔游离气体78例。超声下可见反射弥散无固定形态的强回声, 多聚集在腹腔和胃肠道之间, 患者深呼吸回声不会发生移动。若游离气体存在于肠道内, 则患者做深呼吸时可见移动。腹腔积液也是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常见影像学特征。当胃肠内容物与溃疡部位接触, 后刺激胃肠黏膜表面而诱发严重炎症反应, 导致大量炎性因子释放, 炎性物质渗出且附着有腹膜上, 从而出现腹腔积液。超声图像表现积液浑浊, 回声为形态不规则的点状弱回声[5,6]。

本组研究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 应用X级及超声两种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 同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认为X线检查假阴性率较高, 而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比较相近。对于疾病诊断的阳性率, 膈下气体、腹腔游离气体以及腹腔积液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因此本组研究认为应用超声检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 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可以准确定位, 提高检出率, 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但是本组研究样本量较小, 且为单中心研究, 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摘要: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 均给予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膈下气体、腹腔游离气体以及腹腔积液的声像图资料。结果 (1) 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阳性率分别为68.3% (56/82) , 90.2% (74/82) , 两种检查方法比较 (P<0.005) 。 (2) X线检查与超声检查膈下气体检出率分别为65.9% (54/82) , 92.7% (76/82) ;腹腔游离气体检出率分别为62.2% (51/82) , 98.8% (81/82) ;腹腔积液检出率63.4% (52/82) , 98.8% (81/82) 两种检查方法比较 (P<0.005) 。应用超声检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 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可以准确定位, 提高阳性检出率, 及膈下气体、腹腔游离气体以及腹腔积液检查出率, 可以弥补X线检查无法定位的缺陷, 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超声定位

参考文献

[1]陆士焕, 蒋能孟.手术切除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28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 (3) :489-490.

[2]余杨.超声检查在外伤性胃肠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14 (9) :625.

[3]胡冰, 连利, 丁伟, 等.超声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9, 16 (21) :181-182.

[4]范晓华, 陆文明, 戴元颖, 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直接征象超声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5) :3205.

[5]郭荣学.上消化道穿孔80例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3) :165-167.

超声对胃肠道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2例胃肠道急腹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69岁。所有患者均因为突发剧烈腹痛,并且伴有呕吐以及恶心等症状前来医院就诊。

1.2 方法:

采用GE LOGIQ P5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62例患者实行检查操作。选用3.5 MHz的扇形低频探头和10 MHz线阵高频探头。在进行超声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其受检部位的充分暴露,并且采用常规的方式对其脾、胰、肾以及肝、胆等部位进行检查。然后,用3.5MHZ的低频探头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对其胃肠道情况与有无腹腔积气、积液等进行观察[2],发现胃肠道异常再用10MHZ高频探头仔细观察其内部结构。

2 结果

对62例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者29例,胃、十二指肠穿孔8例,肠梗阻17例、肠套叠6例。通过病理检查与手术检查证实诊断符合者58例,诊断符合率93.5%。见表1。

3 讨论

目前,急腹症中胃肠道疾病仍然是急诊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由于其具有发病急与病情发展快等特点。所以,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做出明确的诊断,这对疾病的有效治疗与患者生命的及时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以往,对胃肠道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时,通常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体征以及X射线的检查结果,然而一旦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那么X射线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的,这样就会出现误诊,影响到患者的及时救治。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也凭借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创伤,并能够重复检查等优势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胃肠道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超声技术对胃肠道急腹症患者进行检查,可以做出早期、准确的诊断,从而对患者今后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常见的胃肠道急腹症的超声表现上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对其进行一一介绍。

3.1 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超声表现:

当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发生穿孔以后,患者胃肠道内的气、液由穿孔部位外溢,因此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穿孔的间接征象:①腹腔内游离气体征,在肝脾前表面与腹壁和膈肌间隙、穿孔周围甚至整个腹腔内可见气体回声,其表现宽窄不一的“彗星尾”样强回声,使其后方的组织结构显示不清。②腹腔内积液征,穿孔后胃及十二指肠内液体不断向腹腔溢出,先积存于穿孔周围、右肝下间隙,随着渗液的增多,渗液可流向肝肾及脾肾间隙,两侧结肠旁沟以及盆腔,也可积存于左膈下脾周围和小网膜囊。在上述位置仔细扫查可见少量的条带状液性暗区,因积液内混有胃肠内容物,故无回声中可见漂浮于液体间的点状、絮状及条状无回声[3]。所以,超声发现的间接征象可作为判断空腔脏器穿孔的有效依据,并且将其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来对胃肠穿孔进行诊断。

3.2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声音表现为阑尾轻度肿大、壁增厚,直径>7 mm,壁厚>2.5 mm其横切面呈现出“靶环”征。假如患者的阑尾腔中含有气体或者是粪石等物质的时候,可以在其低回声内探及到团块状的强回声光团,同时还会伴有或者不伴有声影。坏疽性阑尾和急性化脓性阑尾则表现为阑尾显著增粗管壁僵硬,腔内积脓,光点分布不均匀,阑尾周边能够发现少量液性暗区包绕。如果是坏疽性阑尾炎时还会出现管壁层次不清,厚薄不均。阑尾穿孔形成脓肿,阑尾管腔变小或者消失,周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和网膜组织炎症浸润成的不均匀回声增强。

3.3 肠梗阻的超声表现:

对于肠梗阻患者而言,超声检查在其梗阻以上的部位探及到一些扩张的肠管,这些肠管的内径通常都会>3 cm。对其肠管内部进行探查,可以发现气体的强回声、肠内容物的杂乱回声以及液性无回声。在发生扩张的肠管内,能够看到“键盘”征以及“鱼刺”征的改变,而患者的肠蠕动出现增强、减弱,或者是消失等症状,还会表现出逆蠕动[4,5]。与此同时,此类患者还会并发腹腔积液以及肠间积液。

3.4 肠套叠的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在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探及到异常的团状回声,横切面表现为“同心圆”征,在其长轴切面表现为“套筒样”。经过反复、多次的探查,发现这些征象并不会发生改变,由此就可以判断此患者患有肠套叠。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且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胃肠道急腹症类型做出了明确的诊断,诊断符合率高达93.5%。这也为其可靠、有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效避免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胃肠道急腹症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合理应用超声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其无创、操作便捷、安全可靠以及可重复等优势,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及有效的救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胃肠道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田素美,沈静.成人非外伤性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6):268.

[2]叶丽,陈震.超声检查在普外科急腹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4):128.

[3]王光霞.腹部外科超声诊断图谱[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王菊霞,丁杰,蒋胜利.二维超声对儿科急腹症诊断的临床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99.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心理干预下一篇:钻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