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智慧城市

2024-08-12

走进智慧城市(精选六篇)

走进智慧城市 篇1

智慧社区新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上海国茂的新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突出为百姓提供便捷服务,可利用终端产品为小区或者园区住户、业主、企业集团提供社区或者园区公共服务、物业服务、信息查询及验证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社区,提升社区和园区的管理服务水平,从而为社区居民、园区业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

该系统有五个核心功能:首先是社区和园区的形象宣传;其次是物业信息或者是业务信息的发布和查询;第三,环境管理查询功能;第四,数字电视通过互联网、广电网发布的社区或者园区的视频活动转播或是高清数字电视的直播; 第五,为了提高整体社区和园区工作环境的安全性,除了环境监测部门以外,还设有针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系统。

信息发布系统的管理系统通过广电网络或者电信网络依靠发射系统或者互联网将社区或者园区的物业信息、电视节目、电视信号、图片宣传信息推送至各类用户终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车位信息、小区的房租信息、业主的水电煤气费用等,不但可在终端上显示,而且可以通过RFID技术实现在楼宇楼下缴费。这套系统拥有全面的后台支撑和监控平台,能够实现有效监看并控制每台终端设备。

产品展示

1多媒体立式发布终端

立式触屏信息查询终端是一个多点触控的立式屏幕,它的布局可以定制,如上半部分是视频区域,用于播放直播电视或者是视频的存储播放,中间有一条字幕播放区,可以播放应急广播内容,下半部分是控制播放区,让使用者和后台有一个交互,也可以播放一些图片文字信息,可加载海报、园区建设、 地图信息、物业信息,还有社区服务交互平台等。一般传统的数据推送通过3G或互联网,由于这种方式有带宽要求,对运营商和社区来说,成本相对比较高。在这里可以使用国茂开发的技术, 即DTMB,用传统的地面波进行数据推送,也是与广电网的一种结合。对运营商来说,可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定制化体现在终端设备上可添加特别的功能模块,利用外围设备拓展业务功能,例如实时监控、图像签到、人体感应、刷卡缴费等功能。它能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监测技术实现对小区房屋、水电暖设备、车库、商户信息等进行查询和申请;可支持一卡通在社区内的各类消费、抵押、透支,同时可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供虚拟服务器、虚拟存储、 虚拟安全、虚拟空间等一系列新型服务。

2电子茶几

新媒体信息发布系统还有一款面向家庭应用的智慧化生活产品——电子茶几,它主要包括了高清地面数字电视直播、信息功能查询、物业服务功能、 家庭娱乐功能,结合了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互联网,充分体现三网融合的特点,能让用户在家中自由使用。电子茶几上可以安装Windows、iOS、安卓等系统,对于用户来说,感觉就像在家里放置了一个巨大的Pad。与普通Pad不同的是,它可以同时识别若干个触摸点, 多人参与,互不干扰。结合新媒体整体系统平台,用户能够掌握小区园区周边的服务信息,通过网络将社会服务引到家中。这正是智慧社区或者是数字家庭追求的目标。此外,利用电子茶几的手势识别功能,可实现绚丽的手势操控,高度灵敏,无滞后。用户不但可享受丰富的社会服务信息,而且还可以在家中更好地体验家庭娱乐,可以在吃完饭后坐在茶几旁边看节目、玩游戏、查看新闻,同时后台支撑让设备和社区信息能够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初步享受信息和社会服务。

3发布系统的平台管理

走进智慧角 篇2

—2007年奉城二中元旦主题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名人雕塑的落成,开展“走进智慧角、与名人亲密接触”主题教育。通过对八位名人故事的演绎和讲演,书写他们的名言,使学生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对祖国和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感悟他们身上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方式:

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学校组织演讲、讲故事、书法、诗歌创作、小报比赛等活动。

三、具体活动安排:

1.为了活动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八位名人进行分组,各班级根据年级分配的名人组织教育活动。

六年级:雷锋、居里夫人七年级:华罗庚、陶行知

八年级:茅以升、高尔基九年级:鲁迅、爱因斯坦

2. 活动要求及具体安排:

(1).12月15—20日,各班收集相关名人的成长历史、事迹、感人故事及名言,并组织学生学习。

(2).12月21—28日,根据收集资料准备活动内容。要求:(1)讲故事

(2)小品或课本剧(3)书法(名人名言)(4)学生创作诗歌5篇(5)名人精神感悟的演讲2人以上(6)每位学生写一篇走进名人的活动体验征文,六七年级500字以上,八九年级800字以上(7)走近名人活动体验小报5份

(3).12月28日交主题班会教案。教案中必须包含(1)(2)(5)三项内容。12月29或30日全校统一开主题班会。

(4).12月31日,各班交名人名言和书法作品(数量不限)、学生创作诗歌5篇、走进名人的活动体验征文5篇、走近名人活动体验小报5份,推荐讲故事、演讲学生各一名。

(5).元月4日中午在多媒体教室讲故事比赛。

(6).元月5日中午书法作品、诗歌作品、小报展示评比。

(7).元月8日中午在多媒体教室演讲比赛

四、评奖项目及奖项设置:

1、教案评奖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2、演讲、讲故事、书法、诗歌创作取前6名。

3、小报、征文各年级分别取前5名。

政教处

走进设计之都点亮智慧城市 篇3

2009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首次在京举办便对国际设计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经历三年多时间的探索、创新、突破,北京国际设计周不仅带领中国设计走进世界的舞台,更让世界看见中国设计,认识中国设计,记住中国设计。

今天,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文化部“十二五”文化产业倍增计划重点支持的国际性的创意设计业品牌项目,是北京设计之都建设的综合实力与设计智慧的展示平台,也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被世界承认的国际A类创意设计活动,被收入“世界设计地图”。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围绕“设计之都,智慧城市”的主题,通过举办开幕活动、设计大奖、主题展览、设计讲堂、主宾城市、设计之旅及设计消费季七大主体活动,继续整合专业及社会资源,推动设计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北京设计市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世界城市建设。

同时,设计周首次推出“设计消费”概念。作为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消费季的举办涵盖家居、汽车、地产三大设计支柱行业的行业设计消费季,以及国贸、蓝色港湾、当代MOMA、颐堤港、金宝街等多个商圈设计消费季。通过此活动逐步形成设计消费的社会意识,让“设计消费、消费设计”成为当代生活新趋势。设计之旅和主宾城市汇聚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项设计展览及相关活动,涉及家居、建筑、汽车、时尚、珠宝首饰、现代手工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多个领域。而作为设计周的学术高地,本届设计周设计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产业领袖和政府管理者,围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设计之都和培育设计人才的话题,分享前沿的思想、观念和经验,旨在打破专业壁垒,开展跨界互动,激发创新活力,为推动设计产业与城市建设的融合,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搭建国际对话及交流的平台。

走进数学课堂,点燃智慧火花 篇4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在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有信心学习数学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迈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从而体会学习的欢乐。这就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改变以往“唯师独尊”的现象,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力,要相信他们是能够学好的。

如:我在讲“13+26”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摆小棒,想算法,刚开始,学生的想法只有一种,即:13+26=39,想:13+20=33,33+6=39,在“看看谁的办法多”的语言激励下,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出现以下几种想法:13+26=39,想:110+20=30,3+6=9,30+9=39,210+26=36,36+3=39。最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简单的一种方法。这样,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开阔了思路。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体验乐趣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桥头堡。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并且把握好教学策略与方法,努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获得知识与幸福的源泉。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从而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分组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看看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直线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等。通过大家动手操作后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就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练习是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在联系中教师要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上获得的成功,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师出示算式:24÷4,让学生说一说这一算式的意思,或用这一算式说一句话,学生的答案多姿多彩,如“把24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几?”“24里面有几个4?”“24是4的多少倍?”“一个数的4倍是24”,还有的学生把定算式编成了一道应用题,如,“小红家有24只母鸡,4只公鸡,母鸡是公鸡的几倍?”“把24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学生每说出一种不同的答案,我都给予鼓励的评价。这种训练形式,不仅把单调枯燥的试题计算变成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也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乐学的情绪。

学生能否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老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所教的学科上去,“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学会尊重学生。当教师把孩子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尊重时,他们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培养少年儿童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既可以显示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也有利于培养民主、平等的习惯意识。学生得到尊重,受到重视,有助于学生养成温顺、谦和、乐于分享、善于沟通的性格习惯,而教师自己也会更有人情味。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每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优化教学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世界的奇妙,感知数学学习的精彩,真正利用数学的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摘要: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挑战,学生不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它归结于数学课堂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么,如何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呢?关键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走进数学课堂,点燃智慧火花 篇5

关键词:数学;生活;兴趣;课堂

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挑战,学生不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归结于数学课堂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么如何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呢?关键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在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有信心学习数学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迈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从而体会学习的欢乐。这就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改变以往“唯师独尊”的现象,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力,要相信他们是能够学好的。

如:我在讲“13+26”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摆小棒,想算法,刚开始,学生的想法只有一种,即:13+26=39,想:13+20=33,33+6=39,在“看看谁的办法多”的语言激励下,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出现以下几种想法:13+26=39,想:①10+20=30,3+6=9,30+9=39,②10+26=36,36+3=39。最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简单的一种方法。这样,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开阔了思路。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体验乐趣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桥头堡。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并且把握好教学策略与方法,努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获得知识与幸福的源泉。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从而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分组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看看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直线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等。通过大家动手操作后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就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练习是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在联系中教师要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上获得的成功,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师出示算式:24÷4,让学生说一说这一算式的意思,或用这一算式说一句话,学生的答案多姿多彩,如“把24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几?”“24里面有几个4?”“24是4的多少倍?”“一个数的4倍是24”,还有的学生把定算式编成了一道应用题,如,“小红家有24只母鸡,4只公鸡,母鸡是公鸡的几倍?”“把24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学生每说出一种不同的答案,我都给予鼓励的评价。这种训练形式,不仅把单调枯燥的试题计算变成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也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乐学的情绪。

学生能否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老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所教的学科上去,“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学会尊重学生。当教师把孩子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尊重时,他们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培养少年儿童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既可以显示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也有利于培养民主、平等的习惯意识。学生得到尊重,受到重视,有助于学生养成温顺、谦和、乐于分享、善于沟通的性格习惯,而教师自己也会更有人情味。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每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优化教学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世界的奇妙,感知数学学习的精彩,真正利用数学的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李明兰.让猜想走进数学课党.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0).

走进智慧城市 篇6

一、大自然是诱人的“磁场”,走进自然能凝聚幼儿求知的注意力

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讲,年龄越小就越是喜欢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如,树木、花草、小动物等。然而,有的家长没能充分认识和利用大自然在培育孩子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常常把孩子的乐趣局限在在类繁多的玩具上。然而,家长们又都有一个同感,玩具再多也替代不了大自然赐予的“天然玩具”,玩不了几天孩子就玩腻了,不喜欢了,甚至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弃如草芥。是孩子们不喜欢玩具吗?不是。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买来的玩具大多功能单一,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拆卸,这就违背了幼儿的天性,限制和束缚了幼儿的手和脑的发展。既便是引起一时的兴致,也容易发生兴趣转移。大自然中的玩具则具有丰富性、变换性、趣味性和生活化的特点。幼儿可以顺手拿个小棍当刀枪;抓起一把泥土做飞机、塑小人儿;在沙堆上砌城堡、挖地道;用石板当桌、用花草做菜过家家儿。就是一只蜕变了的知了壳,一只跳来跳去的小蚂蚱,他们也会倾注十分的精力来玩味。大自然就像一个硕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大自然是多变的“魔方”,走进自然能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力

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材料,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单纯靠外部信息传递获得新知,孩子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厌学,即使是教学能力再强的老师也难以达到自然、直观、激趣的效果。在秋天到来之际,我们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家门,认识各种树木,收集树叶,玩“树叶找家”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颜色,逐步由“找错家”到比较准确地“找对家”。通过这种愉悦的游戏活动,激发孩子们认知大自然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鉴别事物的能力。

在自然环境中组织主题活动,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最好方法。比如,组织幼儿进行“一切都在变”的主题活动,观察鸡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鸡蛋孵化→小鸡→饲养鸡→鸡下蛋。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组织幼儿进行“我发现了……”的主题活动,如春天到了,带幼儿到户外,让他们观察屋檐下的积雪融化了,柳枝发芽了,桃花开了,小草绿了……等等。通过观察,还可以让幼儿感知:青蛙、蚂蚱之所以能跳得很远,是因为它们长着两条粗壮的后腿;蚯蚓断开后,有头的部分仍可以成活;蜜蜂蜇人后,不久将会死去,等等。孩子们在自然界中获得的知识,是一、两节常识课所不能解决的。正如教育思想家、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大自然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重要源泉,要让孩子读大自然这本活的书,带他们到森林、果园、河边、田野中去,要引导孩子观察思考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联系。”因此,多变的大自然是培养幼儿细微观察力的绝佳场所。

三、大自然是思想的“摇篮”,走进自然能丰富幼儿奇妙的想象力

大自然是开发幼儿思维想象力的最直接、最具体、最丰富的客观条件。大自然的神奇和变化莫测,对幼儿充满了诱惑,这不仅仅是因为幼儿在大自然中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耍,更主要的是一些自然现象,能促使幼儿思维、想象,提出一个又一个刨根问底、难以解答的问题。为什么一个连话也说不太清楚的婴儿,能盯着一个拉虫子的蚂蚁看上半天?这是因为他(她)看到一个小蚂蚁拉着比他大好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虫子走,在他们脑子里产生了无数的问号。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也是从大自然中获得了重要的启示后进行研究,才有了发明创造的。比如,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牛顿,就是因为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砸中了他的头,使他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形成了“万有引力”理论,成了经典力学的奠基人。历史表明,艺术上的创造和科学上的探索精神,大都是来自孩子般的胆略和勇气。所以,我们决不应该放弃大自然这个发展幼儿思维想象力的重要环境。尽管有时幼儿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尽管我们有时被问得有些尴尬,但是,正是在这种奇妙的想象中,幼儿的智慧在无形中得到了启迪和开发。

四、大自然是可塑的“舞台”,走进自然能激发幼儿宝贵的创造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画家、学者到自然中写生、体验生活,观察自然界中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无疑是在汲取现实生活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以更准确地认识、展示自然,创作美的画卷。大自然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大自然可以使人产生联想,大自然,可以使人自由描绘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幼儿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充分利用成人不认为是玩具的玩具,创造出各种有趣的故事。我们曾组织幼儿到田野里、树林中采集各种各样植物的花茎、叶、皮、果实等,利用这些自然材料的形态进行构思、联想、创造,引导他们拼拼摆摆。 不一会,有个孩子发现,用一片杨树叶做身子,用一片枫叶做鱼尾,很像一条小金鱼;用一片杨树叶做螃蟹的身子,用八片柳树叶做螃蟹的腿,再用四片榆树叶做大钳子,最后再用柳树叶柄做成螃蟹的眼睛,一只“小螃蟹”就活灵活现地创造出来了。全班的幼儿很快都学会了,个个脸上浮现出成功的喜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四季鲜艳夺目的花草树木,光怪陆离的虫鱼禽兽,变化莫测的风霜雷雨,奇妙伟大的日月星辰,都是儿童知识的宝库。”由此可见,大自然真可谓是智慧之母。进行素质教育,就要从幼儿开始,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将来成长为心理健康、体魄健康、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走进智慧城市】相关文章:

走进智慧教室08-12

走进庆子智慧06-11

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交通08-06

《让森林走进城市》阅读答案08-10

智慧城市08-27

智慧城市08-08

智慧城市进展05-27

智慧城市概念06-10

智慧城市问题07-14

绿色智慧城市06-22

上一篇:合并报表系统下一篇: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