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质量

2024-06-12

卫生保健质量(精选十篇)

卫生保健质量 篇1

1影响饲料卫生质量的因素

影响饲料卫生质量的因素, 主要包括饲料原料本身因素、环境因素、加工工艺和人为因素等。

1.1饲料原料本身因素的影响

饲料原料是影响饲料饲料安全的根源。饲料本身因素, 主要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毒有害物质, 如棉籽饼中的棉酚与环状丙烯酸类、大豆及大豆粕中抗胰蛋白酶、β-伴球蛋白质;菜籽饼粕中的硫葡萄甙的水解产物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腈等;其它豆类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球凝集素、致甲状腺肿素、抗原蛋白, 青饲料中转变的亚硝酸盐等。这是饲料中自然存在的成分, 大多数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在饲料中的含量则因饲料植物种属、生长阶段、耕作方法、加工和搭配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有条件的饲料企业, 应检测其含量, 并进行脱毒处理减少其危害。

1.2环境因素的影响

饲料在生长、加工、贮藏与运输等过程中, 被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所污染。如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生存环境的日益污染, 无节制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污染、以及环境中的有害菌与致病菌, 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结核菌、链球菌等, 时时刻刻在威胁饲料的安全。因此, 从现实状况来看, 环境因素的危害程度比饲料本身的危害程度更为严重, 其中以生长期、贮藏期霉菌繁殖产生毒素、农药、灭鼠药重金属的污染更为突出。

1.3加工工艺因素的影响

1.3.1饲料搭配不当, 而导致其相互产生拮抗作用。因为矿物质之间, 维生素之间, 矿物质与维生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如:钙、锌间存在拮抗作用, 猪饲粮中钙量过多会引起锌不足, 饲粮中铁过高会降低铜的吸收。

1.3.2饲料混合不均匀, 特别是微量元素, 如硒, 量小毒性大。研究表明, 其混匀度低于7%, 常发生中毒现象;

1.3.3在加工过程中, 温度控制不好, 温度过高产生有毒物质, 研究证明, 鱼粉若加热过度, 如蒸汽压力高到8~10个大气压, 温度180℃以上, 加热时间超过2h, 就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肌胃糜烂素。

1.4人为因素的影响

1.4.1由于部分养殖户在养殖生产中, 产生一些错误认识, 常在饲料中过量添加某些微量元素添加剂、驱虫剂、杀毒剂等;

1.4.2部分饲料生产企业为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 误导养殖户, 在饲料中添加高铜、高铁、砷制剂等, 使用违禁药品或促生长制剂, 人为地污染了饲料。

2目前较为突出的饲料卫生质量问题

在饲料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 由于管理、饲料监督监测机制不够完善, 饲料的卫生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饲料霉变、使用添加剂和劣质、掺假原材料等问题。

2.1饲料霉变问题

霉菌是一类真菌, 按其生态群, 一般分为两大类, 即田间霉菌和贮藏霉菌, 前者以镰刀霉属为主, 后者以曲霉属和青霉属为主。霉菌在饲料上生长及产毒的条件主要是相对湿度80%以上、饲料含水量15%以上、环境温度在25~28℃。而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 特别是在梅雨季节, 最适宜霉菌生长, 因此饲料霉变是饲料卫生质量的最大问题。

霉菌污染是饲料中最突出的微生物污染, 污染饲料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镰刀霉菌、毛霉菌等。据资料显示, 饲料霉菌的感染率几乎为100%, 带菌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约50%, 尤其是玉米的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最高, 达70%以上。

2.2饲料添加剂使用中的问题

添加饲料添加剂的目的在于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利用率和改善饲料品质, 以促进动物生长、生产, 并起保健作用。目前饲料添加剂已成为饲料工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核心产业, 但在其使用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

2.2.1添加剂使用过量在饲料中添加铜、锌和砷等微量元素, 可以促进动物生长, 提高其生产性能, 但是过量添加, 则有害无益。在实际生产中, 添加剂的使用, 却被加在用量, 主要表现:不按添加剂使用说明, 人为地过量添加;饲料原料中某成份含量高, 却仍按常规量使用添加剂;为了预防目的, 在常规饲料的基础上添加过量添加剂, 随着保健药品的泛滥上市, 这种现象愈演愈烈;部分饲料生产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 往往高出常规使用量好几倍, 甚至几十倍添加, 如高铜、高锌、高硒饲料。

2.2.2使用劣质添加剂部份不法饲料生产企业使用一些非饲料级、劣质矿物质添加剂, 以次充好, 引起一些重金属元素如汞、镉、铅、砷等以及毒性元素氟的超标。

2.2.3不按规定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农业部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规定了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用法用量、停药期及注意事项。不少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场不严格执行规定, 超允许品种、超限量添加药物添加剂。在饲料中大量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抗球虫药物等。由于大多药物存在耐药性、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使用违禁药品, 添加激素、镇静剂等药物, 如盐酸克伦特罗、氯霉素。

2.2.4添加剂混合不均匀主要是个别生产企业的加工工艺差、设备简陋、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造成的。添加剂混合不均匀常引起某些添加剂, 特别是毒性较大, 微量添加的成份 (如硒、喹乙醇等) 中毒。

2.2.5添加剂之间的拮抗一是盲目使用抗菌促生长剂, 不考虑它们之间的配伍禁忌;二是未充分考虑微量元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以及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间的拮抗作用。

2.3使用劣质、掺假的原材料

2.3.1不法饲料经销商在原材料中掺假夹杂。如在鱼粉中掺入肉骨粉、羽毛粉;豆粕中掺入尿素、玉米皮、石粉等;麸皮中掺入石粉、稻谷糠。据调查资料表明, 掺杂量超过了20%。这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营养品质, 而且也增加了原材料的毒性;大量使用质次级低的原料, 通过加工、包装后, 坑害消费者;对已发生严重霉变的原材料用水冲洗后, 烘干后, 继续使用。

2.3.2个别饲料生产企业回炉过期、霉变饲料, 重新混合、包装上市。

3饲料卫生质量不良的危害及对策

饲料卫生质量不良的危害主要包括:

3.1饲料在霉变过程中, 霉菌生长不仅消耗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而且产生大量毒素, 其中危害较大的毒素有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T-2毒素等。霉变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适口性下降, 影响动物生长、致使动物中毒, 破坏动物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诱发动物疾病 (见表1) , 造成动物死亡, 使畜产质量、产量降低, 给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 霉菌毒素被称为现代养殖业隐形杀手。

3.2抗营养作用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能降低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代谢和利用, 从而引起动物的生长发育障碍, 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导致产量下降。

3.3造成大量饲料浪费, 这是当前的一大忧患。据资料显示, 世界平均损失的饲料粮食约为总产量的20%。

3.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饲料作为食物链的一环, 卫生质量差, 势必影响人类健康, 在动物体内残留的有素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等, 被人长期采食后引起致急、慢性中毒, 免疫力下降, 甚至起致癌作用。

为减少饲料的污染, 保障饲料的卫生质量, 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 维护人类健康, 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4.1严格按照国家的饲料卫生标准, 认真执行国务院颁布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强化饲料安全监督管理, 加大执法力度, 保证饲料和肉品的安全性。

3.4.2严格按照国务院公布的《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使用药物添加剂, 并严格控制抗菌素类药物的用量。

3.4.3相关部门加强对饲料原料与饲料产品的质量检测。

3.4.4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保健食品经营卫生和质量管理制度. 篇2

保健食品经营卫生和质量管理制度 目录

一、各级质量责任制度

二、岗位职责制度

三、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四、仓库质量管理制度

五、人员卫生及健康管理制度

六、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七、进货验收、储存、销售制度

八、索证索票制度

九、进销货台账制度

十、不合格保健食品处理制度

十一、售后服务制度

一、各级质量责任制度

1、企业必须根据“质量第一、确保安全”的原则,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用于指导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

2、质量管理部负责提出公司的卫生和质量管理制度(草案,经部门经理会议讨论并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3、企业法人代表或负责人是企业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各部门经理是本部门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监督实施部门质量管理职责,对本部门质量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公司全体员工要根据各岗位职责,确保公司质量方针的全面落实。

4、质量管理部每季度根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对公司质量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

5、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各岗位必须在一周内查明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完成整改。

二、岗位职责制度

(一企业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岗位职责

1、对企业保健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保证企业执行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2、负责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保证企业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施,3、负责签发保健食品质量管理制度及其他质量文件,负责处理重大质量事故,定期组织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4、负责对保健食品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批,对企业购进的保健食品质量有裁决权。

5、负责国家和监管部门有关保健食品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在公司内部的贯彻实施。

6、负责选拔任用各方面的合格人员,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全员健康检查。

(二质量负责人的质量职责

1、在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分管质量工作,带领企业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落实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2、加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协调、有效实施质量否决权。

3、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和维护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主持质量管理制度的检查与考核工作,负责向企业负责人报告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4、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掌握质量管理工作动态,研究解决有关质量问题。

5、负责对企业经营产品质量审批

6、负责协调部门之间质量工作的有效开展

7、主管质量方面培训教育工作的实施

8、研究、部署、检查质量管理工作,对质量工作奖惩提出建议并根据企业负责人的授权,具体实施质量奖惩。

(三质管员的岗位职责

1、树立“质量第一”的管理,坚持质量效益的原则,承担质量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在保健食品质量管理方面有效行使裁决权。

2、监督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做好记录。

3、在企业各部门的协助下,负责对企业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培训工作

4、负责对保健食品养护工作的业务技术进行指导。

5、负责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定期收集保健食品质量信息和有关质量的意见、建议,组织传递,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分析报告。

6、对不合格保健食品进行控制性管理,负责不合格保健食品报损前的审核及报损、销毁保健食品处理的监督工作,做好不合格保健食品的相关记录。

7、按月检查陈列保健食品的质量状况,保证其符合规定要求。

8、定期检查企业的经营环境及人员卫生情况,组织员工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9、负责建立保健食品质量档案和收集质量标准。

10、负责各类质量记录、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保证各项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11、协助企业领导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做好记录,及时填报质量统计报表和各类信息处理单

12、负责处理保健食品质量查询,对客户反映的质量问题及时找原因,尽快予以答复、解决。

13、负责保健食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处理及报告工作(四卫生管理员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严格遵守公司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保健食品的卫生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2、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内外环境整洁,保证各种设施、设备安全有效。

3、每年负责安排公司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

4、负责监督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检测和记录,保证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

5、保证保健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发现可能影响保健食品卫生的问题时应立即加以解决,或向总经理报告。

(五质量验收员的岗位职责

1、按照法定产品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逐批号进行验收。

2、严格按照规定的抽样数量、验收方法、判断标准进行验收(重点验收标识、外观质量和包装质量、对销货退回、特殊、效期、进口等产品应做重点验收。

3、对验收的产品应填写验收记录,合格品与仓库保管员办理交接手续,并在入库单上签字;不合格品报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后通知业务部门。

4、规范填写验收记录,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批号数量准确,并签字盖章,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产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5、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验收水平。

6、验收中发现的产品质量变化情况应及时填写质量信息传递反馈单给有关部门和本单位质管部门。

(六仓储、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

1、按照产品和贮存条件分类分区储存,对因储存不当发生的质量问题负责。

2、按照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整齐牢固堆码,合理利用仓容,并按规定做好货位编号、色标明显。

3、设立保管帐卡,按批号正确记载产品进、出、存动态,保证帐、物、卡相符,坚持动态复核。

4、做好效期商品保管工作,严格按“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原则办理产品出库。

5、做好仓库温湿度管理工作。每日上、下午定时检测两次,如超过规定温湿度标准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自觉学习产品业务知识,提高保管工作质量。(七购销人员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遵守公司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采购和销售方面的管理制度。

2、采购人员应根据公司的计划按需进货、择优采购,严禁从证照不全的公司或厂家进货。

3、对购进的保健食品应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认真检查供货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工商执照》和《保健食品的批准证书》、该批次《检验合格证》,保证保健食品质量。并交质量验收人员逐件验收入库。

4、销售人员应确保所售出的保健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保健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质管部报告。

5、销售时应正确介绍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使用方法、食用量、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夸大宣传保健作用,严禁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6、营业员应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做好营业场所的温湿度检测和记录,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

7、营业员应经常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当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

8、营业员应热心为顾客服务,随时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并向上 级领导反馈信息。

三、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企业全体员工均应保持经营场所的干净、整洁;

2、保健食品应设专柜,并与其他商品分开摆放,标志醒目。

3、经营场所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4、经营场所内不得随地吐痰、乱丢果皮、杂物等。

5、任何员工不得将易燃、易爆等物品带入经营场所内。

6、个人办公区间物品应摆放整齐,办公台上不得摆放与办公无关的物品。

7、不得在经营场所内用餐,如需用餐需在企业统一规定的区域内。

8、注意个人卫生,不得穿背心,拖鞋进入办公区域。

9、灭蚊灯、老鼠夹、杀虫剂应保持有效状态,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卫生管理员,卫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仓库质量管理制度

1、仓库划分为待验区、合格品区、退货区、不合格品区,各区应放臵明显标志,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区为绿色色标,待验区、退货区为黄色色标,不合格区为红色色标。

2、所有入库产品应分区、分类摆放在规定的区间,出入库帐目应与货位卡相符。

3、应根据保健食品的性能及要求,将保健食品分别隔墙离地整齐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或冷藏库,并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

4、应合理使用仓容,堆码整齐、牢固,无倒臵现象。库存保健食品应按保质期远近依序存放,先进先出,不同批号保健食品不得混垛。

5、仓库内应保持干燥、整洁、通风,地面清洁,无积水,门窗玻璃洁净完好,墙壁天花板无霉斑、无脱落,防虫、防鼠、防尘、防潮、防霉、防火设施配臵齐全、措施得当。

5、仓库应定期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每日进行防蝇、防鼠、防蟑检查和打扫卫生,每月进行一次消毒、杀菌,并作好记录。

6、非仓库员工不得进入仓库。进出仓库要换仓库专用鞋预防灰尘。

7、仓库内不得吸烟、喝酒、进食,不得存放与保健食品存放无关的私人杂物,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

五、人员卫生及健康管理制度

1、从事经营活动的每一位员工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与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工作。

3、员工患上述疾病的,应立即调离原岗位。病愈要求上岗,必须在指定的医院体检,合格后才可重新上岗。

4、企业发现有患传染病的职工后,相关接触人员必须立即进行体检,确认未受传染的,方可继续留岗工作。

5、每位员工均有义务向部门领导报告自己及家人身体情况,特别是本制度中不允许有的疾病发生时,必须立即报告,以确保保健食品不受污染.6、在岗员工应着装整洁,佩戴工号牌,勤洗澡、勤理发,注意个人卫生。

7、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六、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1、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维修、保洁、仓储、服务等人员,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各自的职责接受培训教育。

2、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实施。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并负责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

3、培训方式以企业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企业的培训,并应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4、新录入员工、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岗位职责、各类质量台帐、记录的登记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5、参加外部培训及在职接受继续学历教育的人员,应将考核结果或相应的培训教育证书原件交行政部门验证后,留复印件存档。

6、企业内部培训教育的考核,由行政部门与质量管理部共同组织,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可选择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等考核方式,并将考核结果存档。

7、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岗位人员聘用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员工晋级、加薪或奖惩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七、进货验收、储存、销售制度(一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1、根据“按需购进,择优选购”的原则,依据市场动态、库存结构及质量部门反馈的信息编制购货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要建立供销平衡,保证供应,避免脱销或品种重复积压以致过期失效造成损失。

2、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保健食品购进程序,确保从合法的企业购进合法和质量可靠的保健食品。验收时应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索取本批次产品的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明,并做好验收记录。

3、要认真审查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经营范围和质量信誉,考察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必要时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现场考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协议书应注明购销双方的质量责任,并明确有效期。

4、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档案。签订的购货合同必须注明相应的质量条款。

5、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向供货单位索取加盖企业印章的、有效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和《产品检验合格证》,以及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和样品实样,执行《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制度》。

6、购进保健食品应有合法票据,按规定做好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7、严禁采购以下保健食品:(1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单位的保健食品。(2无保健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保健食品。(3有毒、变质、被污染或其他感观性状异

常的保健食品。(4超过保质期限的保健食品。(5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健食品。

(二储存制度

1、所有入库保健食品都必须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核实产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相符后,方准入库。

2、仓库划分为待验区、合格品区、退货区、不合格品区,各区应放臵明显标志,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区为绿色色标,待验区、退货区为黄色色标,不合格区为红色色标。

3、仓库保管员应根据保健食品的储存要求,合理储存保健食品。需冷藏的保健食品储存于冷库(温度2-10℃,需阴凉、凉暗储存的储存于阴凉库(避光、温度不高于20℃,可常温储存的储存于常温库(温度0-30℃,各库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4、保健食品应离地、隔墙放臵,各堆垛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保健食品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堆放保健食品必须牢固、整齐,不得倒臵;对包装易变形或较重的保健食品,应适当控制堆放高度,并根据情况定期检查、翻垛。

5、应保持库区、货架和出库保健食品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做好防火、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和防污染等工作。

6、应定期检查保健食品的储存条件,做好仓库的防晒、温湿度监测和管理。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对库房的温湿度进行检查和记录,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7、应根据库存保健食品的流转情况,定期检查保健食品的质量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在该保健食品存放处放臵“暂停发货”牌,并填写《质量问题报告表》,通知质管部门复查并处理。

(三销售制度

1、所有销售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和产品知识培训后方能上岗。

2、企业应按照依法批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经营保健食品。

3、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要求正确介绍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使用方法、食用量、储

存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夸大宣传保健作用,严禁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

食品的宣传。

4、严禁以任何形式销售假劣保健食品。凡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或变质的保健 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5、销售过程中怀疑保健食品有质量问题的,应先停止销售,立即报告质管部,由 质管部调查处理。

6、做好经营场所防火、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及防污染等工作。营业员 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做好营业场所的温湿度检测和记录,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应及时 采取调控措施,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

7、在营业场所内外进行的保健食品营销宣传(包括灯箱广告、各种形式的宣传资 料),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未取得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在营业场所 内外发布广告;广告批文超过有效期的,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八、索证索票制度

1、企业必须认真审查保健食品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经营范围和质量信誉,考察其 履行合同的能力,必要时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现场考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书。协议书应注明购销双方的质量责任,并明确有效期。

2、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向首次供货单位索取加 盖企业印章的合法证件,每年核对一次,并及时更新。

3、索取的证件包括:供货企业的保健食品生产或经营《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保健食品注册批准证书》和《产品检验合格证》以及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 明书样稿。

4、建立合格供货商档案和合格产品的档案。

5、购进保健食品应有合法票据,购进票据应注明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数量、单价等内容。

6、按规定做好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记录保存至超过保健食品有效 期 1 年,但不得少于 3 年。

九、进销货台帐制度

1、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规定,、11 做到“按需进货、择优采购、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保健食品购进的合法性:① 在采购保健食品时应选择合格供货方,对供货方的法定资格、履约能力、质量信誉 等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货方档案 ②审核所购入保健食品的合法和质量 可靠性,并建立所经营保健食品的质量档案 ③对与本企业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 位销售人员进行合法资格的验证并作记录

2、采购保健食品应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质量条款。采购合同如果不是以书面形式 确立的,购销双方应提前签订明确质量责任的质量保证协议。

3、购进保健食品应有合法进货台帐记录或票据,做到票帐物相符,票据和凭证应 按规定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 年。

4、购进保健食品按规定建立完整的购进台帐记录,购进台帐记录注明保健食品的 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及联系方式、购 进数量、购进日期等项内容。

5、从事保健食品批发业务的应建立保健食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保健食品 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厂家、购买单位及联系方式、销售数量、销售日期、库存数量等内容,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 年。

6、做好销售台帐记录,字迹端正准确,记录及时,内容完整。

7、凡经质量管理部门检查不合格、过期、变质等不符合卫生及质量条件的保健食 品,一律不得销售。

十、不合格保健食品处理制度

1、保健食品的质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严格不合格保健食品的控制管理,严 防不合格保健食品售出,确保消费者服用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保健食品实行有效控制管理。

3、质量不合格保健食品不得采购和销售。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保 健食品,均属不合格保健食品,包括:①保健食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 标准及有关规定;②保健食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③ 保健食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等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在将保健食品验收、储存、养护、上柜、销售过程中发生不合格保健食品,应 存放于不合格保健食品区,挂红色标识,及时上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5、质量管理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出具保健食品质量报告书 12 或不合格通知单,及时通知养护、销售及岗位人员立即停止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产 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保健食品区,挂红色标识。

6、不合格保健食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①不合格保健食品的报损、销毁由 质量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其他各岗位不得擅自处理、销毁不合格保健食品;②不合 格保健食品的报损、销毁由质管部门提出申请、填报不合格保健食品报损有关单据; ③不合格保健食品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 报损保健食品的销毁记录。

7、对质量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 措施。

8、明确为不合格保健食品仍继续发货、销售的,应按经营责任

制,质量责任制的 有关规定予以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予以处罚。

9、应认真、及时、规范地做好不合格保健食品的处理、报损和销毁记录,并妥善 保存至少 2 年。

十一、售后服务制度

1、公司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售后服务队伍,负责解答和处理顾客对保健食品的保健 功能、使用方法、食用量、储存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质量问题的咨询和投诉。

2、售后服务部应建立售后服务档案,对顾客提出的意见和处理结果予以登记,定 期汇总上报公司相关部门。

3、定期开展用户访问,积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反馈客户质 量查询或投诉信息,并落实相关质量改进措施。

4、对消费者投诉的质量问题,应在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予以处理,重大问题应及 时上报企业负责人,必要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5、营业场所内应设立顾客意见本、服务公约、服务电话和监管部门投诉电话(市 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食品质量投诉电话:2699611),便于消费者监督。

6、对消费者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积极予以采纳,并予以感谢。

卫生保健质量 篇3

关键词:幼儿园 卫生保健 管理 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卫生保健,是一门既包含预防医学又具有教育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以健康教育为手段,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重在培养幼儿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体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需将“人性化教育、个性化发展、亲情化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树立管理员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幼儿园的教学、环境、饮食、娱乐及个人卫生等的有效监督与规范化管理,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关爱幼儿健康。

一、严把体检关、晨检关、消毒隔离关

(一)严把体检关

对于入园的新生,每年开学时要提供医院的接种卡和体检证明,并要人卡相符合,入园后要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对于在岗的教职工,特别是新来的工作人员,要体检合格合才能上岗且每年都要进行体检。因为幼儿园是集体场所,严把幼儿和教师的体检关可以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也保证了幼儿园整体的卫生健康安全。

(二)严把晨检关

健康检查是提高园内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晨检时,要坚持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原则,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或隔离,控制传染病菌的传播。一摸幼儿的手心和额头,最好进行详细的体温测量;二看幼儿的神态和面色是否正常;三问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主要是食欲以及大小便;四查幼儿有无携带危险物品及手帕、指甲的卫生。

(三)严把消毒关

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由于一些病的发生经常是毫无预兆的,因此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防很关键。特别是手足口病等一些小儿常见病,更需要定期消毒。保育员要按照保健医师所指导的各种不同的消毒液及配比,每天对园内喷洒消毒液,餐具餐餐消毒、幼儿玩具、桌椅每天要用消毒液擦洗,教室、寝室定期用紫外线和醋熏方法消毒,并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定职责,严格按时按要求消毒,以保证园内健康卫生的环境。

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一)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在和孩子的接触中会发现,幼儿表现出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诸如多动症、爱撒谎爱发脾气、爱打架、吮吸手指、恶作剧、口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而,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和生理保健同样重要,我们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有目地的培养幼儿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智力和非智力品质,让幼儿在宽松、有序、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成长,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成长、爱好特长及良好品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幼儿处于心理发育的萌芽时期,其心理发育受到周围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不仅要为幼儿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还要为幼儿创设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把保育因素与教育有机渗透结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设适宜的保育环境。如一个温馨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拥抱,一句语言上的鼓励“你最棒”“你一定能做好”;也可以是对幼儿的活动环境美化,如在教室、卧室张贴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海报及图片;在教室设立表扬幼儿点滴进步的宣传板;也可以是“小兔乖乖会刷牙”“比比谁先睡着”“比比谁喝水多”等饱含心理暗示的小活动等。积极为幼儿创造和谐、美好的情感保育环境,促进学生形成愉悦轻松、积极向上、阳光努力的心理状态。

三、关注幼儿生理保健,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一)科学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幼儿处在生长发育迅速、活泼好动、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因而需要保证身体各种营养元素的均衡,不断被充运动热量的消耗。我们要针对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提供幼儿膳食和营养的平衡搭配,比例适当。在制定幼儿营养食谱时,要根据不同季节做出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多样化食品,并结合市场供应情况和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制订适合幼儿全面营养均衡的食谱、增强幼儿的食欲。每天要做好一日三餐两点的主食和副食的搭配,蔬菜与水果的搭配、干与稀的搭配、植物蛋白质与动物蛋白质的搭配等,使幼儿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都能达到所需的量。

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时,要培养幼儿形成独自进餐的习惯,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的方法,要求他们能安静的吃完自己的饭菜,不挑食不偏食,不把米粒和饭菜撒的到处都是。餐前餐后要记得洗手,餐后要整理好桌面的清洁工作,并养成餐后漱口、洗脸的好习惯。

(二)保证充足的睡眠

幼儿处在大脑发育的初级阶段,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有效保障大脑的正常发育。幼儿入育后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健康成长,年龄越小所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午睡管理,确保寝室的通风性、并掌控好室内温、湿度,创建安静的睡眠环境。如冬季室内温度要在18~20度左右,夏季26~29度。适宜湿度冬季要大于35%,夏季要小于70%。教师要巡回检查幼儿的睡姿、盖被情况,每天记录幼儿的入睡率等情况。

(三)加强体育锻炼

结合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龄的儿童,制定科学的一日生活制度,并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开展合理的游戏及体育活动,保证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选择多种活动方式,在阳光、空气等自然因素下进行户外锻炼活动,最好是每天两个小时左右,可有效增强幼儿抗病能力和健康体格的形成。另外,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对患病幼儿要适当调整锻炼,并加强保教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运动保护,避免幼儿受到意外伤害。

(四)幼儿个人卫生保健

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督促幼儿勤洗手、勤洗脸、勤饮水、勤换衣服,保持好个人卫生,坚持每天喝定量的水。每天衣着整洁、指甲、头发干净,定期洗头洗澡,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年龄较大的幼儿早晚要涮牙。制定幼儿个人卫生自查表,如周一查衣服、周二查指甲、周三查头发等。日常用品要专人专用,特别是每天接触的盆、毛巾、碗、筷、水杯,不仅要专用,还要经常消毒,被褥、床单勤洗勤晒。

四、小结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无处不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应以预防为主、保教结合为基本原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恺袁,李瑞丰,袁公尧.私立幼儿园卫生保健及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

人造木板卫生质量概况 篇4

本人从事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和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多年,现就徐州市场装饰装修用人造木板质量概况及带来的装修污染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希望给欲将装修的朋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

1 人造板材卫生质量概况

1)试验室对委托或见证取样送检的300余组板材样品进行检测,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见表1,表2。2)2003年~2007年各年度所检测板材样品甲醛释放量合格率分布图见图1,图2。

2 数据分析

1)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不合格率较高,胶合板、细木工板的不合格率为20.7%,而密度板的甲醛释放量不合格率竟高达56.2%,E1百分数是0。这是因为各种人造板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胶粘剂,而甲醛化学反应强烈、价格低廉,是生产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胶粘剂的主要原料。树脂合成时余留未反应的游离甲醛、已参与反应生成不稳定基因的甲醛、吸附在交替粒子周围已质子化的甲醛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可能释放出来。2)检测数据分布较宽,用穿孔萃取法检测的结果是12 mg/100 g~124 mg/100 g,干燥器法检测的结果为0.1 mg/L~64.8 mg/L,由此可以看出市场上板材的质量差异较大。原因是板材的种类繁多,生产工艺不一,许多人造木板生产厂采用多加甲醛这种低成本的原料使板材的粘结强度达到标准要求,这就造成了板材甲醛释放量较高。3)由表2及统计图我们可以看出,徐州市建筑装修市场人造木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合格率每年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表明,生产厂家在关注板材物理性能指标的同时逐渐重视板材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加强和人造板材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化。

3 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略重于水。甲醛对室内暴露者的健康影响最敏感的是嗅觉和刺激。通常,人的甲醛嗅觉阈为0.06 mg/m3~0.07 mg/m3,但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嗅觉阈可高达2.68 mg/m3。室内空气中如果甲醛类含量过高,对眼睛和皮肤都有刺激作用,据研究,甲醛浓度达0.1 mg/m3时,可引起咽部和上呼吸道的损伤,而浓度达到0.25 mg/m3时,气喘病人和儿童会感到呼吸困难。若长期接触,会使人感到周身不适、头痛、眩晕、恶心,甚至可引起鼻癌。

4 用于装修的人造木板带来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我们对委托的已装修民用建筑按照GB 50325-2001(2006年版)进行甲醛检测,检测结果统计如表3所示。

甲醛不合格率为41%。由此可以看出经过装修的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住宅装修甲醛污染问题尤其突出,不合格率达69%,最高检测结果是标准要求的9倍。这是因为在装饰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人造木板、涂料和胶粘剂等装饰装修材料,涂料和胶粘剂多在表面使用,挥发得比较快,而人造木板在装修后可能长时间的释放甲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晾置后再次检测,短时间内大多改善不大。

另一方面,甲醛的释放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甲醛释放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气温高的季节检出的甲醛浓度和不合格率明显高于气温低的季节。因此,建议装修可以考虑选择气温较高的春天或春夏之间进行,这有利于甲醛等污染物的快速释放。装修完工后,经过一个夏天甲醛释放的过程,秋天以后入住。夏天预防高浓度室内装修污染的危害尤为重要。

5 减少室内环境污染的措施

1)污染源的控制。必须控制污染源,才能减少污染物的释放。也就是说要使用有绿色环保标志的装修材料或经检测合格的装修材料;另外不要一味地追求装修豪华而使用过多的装修材料,要知道即使是使用合格的装修材料如果用量过多,也会造成室内污染物超标。2)加强房间的通风换气。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风换气,在室外空气好的时候打开窗户通风,有利于室内有害气体散发和排出。对于依赖空调的密闭房间,必须改善空调系统,保证新风量和换气量。3)用空气净化装置。选用确实有效的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净化装置,保持室内空气的净化。4)改进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工艺手段对建筑材料进行处理,以减少污染。5)在室内种植一些花草,除有欣赏价值外,还可增加室内氧气,保持室内湿度及净化空气。许多花草对有害物质有吸收、净化作用,有研究表明,在24 h照明的条件下,芦荟可以消除1 m3空气中90%的甲醛。

摘要:通过对徐州市建筑装修市场人造木板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了人造木板卫生质量概况,并进一步了解由此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关键词:人造木板,游离甲醛,室内环境污染,检测

参考文献

学校卫生质量评价报告 篇5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立足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推动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健康状况监测,及时做好了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使我校卫生工作不断取得新的业绩。

一、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保证环境、饮水、饮食卫生。

1、认真上好公共卫生课、健康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能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由班主任坚持做好晨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如有异常及时向东港市教育局保健所报告,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康复。校卫生室严格把关,发现有发高烧学生和传染病疑似者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

3、做到了消毒工作到位,每周对学校所有教室开展全面消毒,做到了把传染病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4、对学校环境卫生,各办公室、各班级按照职责分工,保持长期整洁,学校领导、卫生老师组织卫生委员定期对各班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工作。

5、学生饮水工作,严把饮水卫生质量关。只要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立即指出改正。

二、做好了季节性的预防工作

1、学校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开展了各项宣传预防工作。严防各类传染病对师生的危害,及时尽早对师生做好知识性宣传工作,在学校每月每期宣传栏中按季节变化宣传防病知识,同时还利用了集体活动和书面形式发放给班级宣传。特别是在有病期间及时汇报,及时治疗。所以,本切实保证了师生的身心健康,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学校能有效的防止水痘、流感、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和春夏季流感、甲流及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在天气转暖时,能严格做好宣传食品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指导学生的饮食饮水卫生,教育学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同时要求学生不买摊贩和三无产品食用等工作。

三、做好卫生常规性工作

1、对学校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做到了每天认真检查,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配合东港市教育局卫生保健所对学生进行身高、视力等测试,并做好了学生体检工作。体检结束后,对有疾病的学生到医院治疗,对近视学生采取有了效措施,使近视发病率有所下降,同时也控制了新发病率。

生食冷菜卫生质量尚待提高 篇6

[实验方法]

1.抽取30户(经营面积大于100平方米)餐饮店,调查冷菜制作专间操作人员对卫生知识的掌握及个人卫生情况、辅助设备中净水器的应用情况。

2.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每户抽取生食冷菜2份,检测其中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菌球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情况。

3.每户抽取冲淋生食冷菜的净水1份,检测其中的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致病菌)和理化指标(耗氧量、氯化物、亚硝酸盐)。

[实验结果]

1.30户餐馆都有固定操作人员,均能出示有效健康证;操作时穿统一工作服,其中未戴工作帽7名,未戴口罩27名,留长指甲27名,戴戒指1名。

2.对卫生知识掌握情况:5道简答题,全答对者为13%,基本掌握(答对3题及以上)者为67%,不掌握(答对3题以下)者为20%。

3.30台净水器中,有生产厂家品牌的18台,其余12台均为三无产品。使用时间均在1年以上。调查时距离净水器内胆的更换时间,≤3个月的17台,≤6个月的5台,>6个月的2台,最长为14个月,时间不详的6台。

4.采样的60份生食冷菜微生物的检测情况,见表1。

5.对30份净水的检测结果见表2。

[分析与建议]

1.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生食冷菜的合格率不高,说明餐饮店从原料到自制生食冷菜过程中受到严重污染,其中食品的自身条件和操作卫生的影响很大。由于自制生食冷菜的原料以蔬菜为主,属于容易腐败变质的食品,水分多,组织娇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而遭到微生物的侵入,加上从原料到成品环节较多,且均为手工操作(操作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佳),产品的原料通过净水冲淋后未经加热杀菌即切配加料冷藏备用。因此,食品带菌情况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受到再次污染。

加强屠宰管理提高猪肉卫生质量 篇7

1 加强屠宰前检疫工作

宰前检疫是屠宰检疫的重要环节, 通过宰前检疫, 可以初步确定屠畜的药物残留与重大疫病状况, 发现一些在宰后难以发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从而做到及早发现, 及时处理, 以达到保证肉品卫生质量, 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宰前检疫应该由专人负责。掌握从静态到动态, 从精神、皮毛、呼吸、体温、运动机能、可视粘膜到各生理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方面情况, 并进行观察检查, 对“瘦肉精”等药物残留进行检查, 必要时结合实验检验作判定。

2 健全消毒制度

屠宰场必须按要求健全消毒设施和专门消毒间, 配备消毒工具。进出车辆清洗消毒是切断运输环节各种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监督管理上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 牵涉到各地运送活猪车辆, 各批发商运送鲜肉和下货车辆。在监督中, 我们要求各种车辆必须按有关规定, 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后方可进厂或出厂。其次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 专人负责全面的消毒工作, 做好生猪进场、屠宰加工前后的设施、工具清洗和消毒, 有效防止病源污染肉品。驻场检疫员做好监督工作。

3 完善生猪屠宰加工工艺流程

整个机械化作业流程要符合规范生产、卫生操作规程。根据《生猪屠宰操作规程》, 生猪宰前应保证待宰生猪的休息时间 (在屠宰场内饲养2天, 条件差的至少12~24小时) , 以利各种宰前应激反应症状的缓解, 减少应激肉的发生。同时注意断食和给予充分饮水 (宰前12小时应施行停食, 断食期间必须供给充足的饮水至宰前3小时) 以利排泄积粪和开膛操作, 利于放血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以保证优质肉产品的生产。同时, 生猪送宰前必须先冲洗干净, 不然刺杀放血后的猪只经过烫水池时, 体上的污物污染池中热水, 污染水通过浸烫猪体的放血口和皮肤侵入, 使胴体染上异味。其次, 保证放血时间, 排血干净, 可提高肉质光泽和质量。再者是有害腺体, 病变淋巴结要及时彻底切除, 宰后的肉品需经一段时间排酸达到成熟以后才能上市, 成熟的肉品不仅滋味好。而且在成熟过程中可杀灭肉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4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有关键性工序的操作人员要相对地固定, 不要轻易变换, 以求精益求精。如落猪、活刺、放血、汤毛、刮毛、上提升机、剖腹、肉检等工序的人员要能熟练操作、把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确保产品质量。

5 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是猪肉出场前的最后一道关口, 是对猪肉卫生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 应由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检疫人员承担检疫工作。规范宰后检验操作规程, 确保头部、肉尸、内脏等各道检验到位。必检部位切口清晰、准确到位, 并做到宰后检验与屠宰加工同步进行。合格者给予开具检疫合格证明并在胴体上加盖验讫印章。检出的病害肉严格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禁流入市场。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征订启事 篇8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是以研究和交流卫生质量领域方法及学术成果为目的的全国性指导类科技期刊。开设有“特别关注”、“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院评审”、“疾病预防控制质量”、“血液质量”、“质量认证”、“QC小组平台”、“质量与法规”、“质量与信息化”、“方法与实践”、“问题与探索”、“视窗”以及“专家讲坛”等30余个栏目。旨在为广大医院医务、护理、质控管理工作者,医政管理人员,承担质量管理职责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人士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为双月刊,大16开本,逢单月28日出版。定价每册15.00元,全年定价90.00元。

邮发代号:52-221,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漏订者可通过邮局汇款,在编辑部直接订阅。

编辑部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256号

邮政编码:710068

电话:029-85214975(兼传真)

E-mail:wszl@vip.sina.com

浅谈基层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 篇9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广大官兵的健康,对提高伤病员救治能力、保证部队战斗力的再生具有重要意义,是影响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各类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卫生装备的不断配备,对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的管理、使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搞好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对实现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和有效的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卫生装备质量控制

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是指在装备的采购、接收、管理、使用、保养、检测、维修、报废、退役等环节中,严格遵照相关标准、规定和规范的要求,科学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确保卫生装备管理使用规范、性能安全可靠。它是一个执行、反馈、改进、再执行的循环前进的过程。

2006年,全军卫生装备质量控制试点工作启动,在保证医院高风险医疗设备和大型医疗设备质量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2008年,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在全军推开。在此期间,还颁布了《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实施通用要求(试行)》和《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3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意义

作为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技术保障机构,依据前期质量控制试点工作的经验,我们确信,随着基层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促使各单位和个人树立起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意识,进一步推动卫生装备管理规范化;可以及时发现装备存在的质量问题,有效保证装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可以保证装备使用的安全性和诊疗数据可信性,更好地为广大官兵服务;可以增强使用人员责任心,自觉加强装备使用、维护技能的学习。

但是,当前基层部队的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医院而言,在人员、装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找不足,想对策,扎实推动基层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4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需解决的问题

4.1 质量意识不强

牢固的质量意识是质量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就目前情况来看,有些单位和个人的质量意识不强,对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控制概念模糊。

4.2 对质量控制认识狭隘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应贯穿装备接收、管理、使用、维护、保养、检修、检测、计量、退役报废整个过程,但有些单位和个人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简单等同于质量检测,认为质量控制与自己关系不大,主要是技术检测机构(各药品仪器检验所)的事情。实际上,装备接收、管理、使用、维护、保养等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都是需要基层卫生机构来完成的;技术检测机构主要负责检修、检测、计量、退役报废等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给予相应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履行上级赋予的监督职责。这2部分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能简单分割了事。

4.3 管理流于形式

卫生装备是医务人员手中的武器,怎样强调其管理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卫生装备管理更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并对其他质量控制环节影响重大。但仍有单位忽视卫生装备管理的重要性,对《部队卫生装备管理规定》等法规贯彻不坚决,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执行标准不高;有的甚至仅仅满足于保证装备账目清楚,变成了“保管员”;还有单位虽然根据《规定》要求建立起了各项规章制度,如使用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等,但往往并不能坚持实施,最终流于形式。

4.4 不重视维护保养

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质量,而要保证卫生装备的良好质量状态,降低故障率,及时规范的维护保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随着装备自动化和精密程度的不断提高,维护保养工作更显重要。但现在不少单位重使用轻维护,直接后果便是装备故障率高,装备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无法保证。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在基层部队血球计数仪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维护保养不当引起的故障超过80%,而且经常是修好之后过不了多长时间又出现同样故障,有条件的还可及时送修,不方便送修的只能长期停机等待下修。另外,心电图机、野战手术灯、除颤仪、监护仪等带电池装备,大多数电池失效情况都是由于未按规定维护保养引起的。

4.5 人员缺乏培训

装备使用人员是质量控制工作的执行者,更是决定质量控制成效的关键因素。在基层部队卫生机构,不少装备使用人员未经系统培训,基础较差,卫生装备相关知识缺乏。随着装备越来越先进,参数设置和操作越来越复杂,对装备性能只能掌握皮毛,不仅无法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还会导致故障率提高。加之有些使用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学习意识,存在消极保安全的思想,不仅加剧了上述情况,还导致装备长期闲置。

4.6 装备使用率低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使卫生装备能更好地为广大官兵健康服务,为提升卫勤保障能力服务。装备使用率低甚至长期不使用,不仅会导致使用人员的技能无法得到锻炼,还会因疏于维护保养导致质量无法保证,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紧急状态下和战时的保障能力。基层部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官兵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不少单位的多参数监护仪、麻醉呼吸机、洗胃机、除颤仪等平时基本不使用,有的甚至长期堆放在库房,且疏于维护保养;部分靠近上级医院的单位,许多病号被直接转诊,甚至连体检也到上级医院进行,装备使用率低的情况更加严重。

4.7 接收、移交不规范

有些单位对新装备接收和在用装备移交不重视,新装备接收时不验收检测,在用装备移交时不检查点验,常常在后续工作中出现配(附)件不全,装备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5 对策和建议

5.1 加强学习宣传,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各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深刻认识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要加强学习和宣传,认真研究质量控制相关规定和办法;要熟练掌握质量控制的内容、开展方法、实施程序。最终做到认识清楚、职责明确、方法熟练。

5.2 加强与技术检测机构的协作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不同于医院,因不具备相关技术人员和质量控制装备,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均由各军区的药品仪器检验所保障。因此,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5.3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狠抓落实

根据《规定》和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装备管理制度,如验收入库制度、使用人员职责、使用登记制度、维护保养制度、装备移交制度、装备报修制度、损坏遗失赔偿制度、奖惩制度等,并组织制定各装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标准程序;根据“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确定每台装备的责任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职责分工确定各所(室)装备负责人;成立卫生装备管理委员会,监督各项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总结,并依照相关制度进行奖惩。

5.4 加强装备档案和账目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对装备进行分类,统一编号,并制作装备信息卡,要记载编号、装备名称、装备类别、装备价值、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启用日期、主要附件、责任人等信息。为B类(含B类)以上装备建立单独档案,内含装备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等技术资料,以及与装备验收、维护保养、计量、维修、质量检测、退役报废等相关的文件和报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等技术资料应作为档案保存,不要交由使用人员保存,以防丢失,使用人员若有需要可登记借阅。安排专人负责装备账目管理,并定期检查,做到账目清楚,台账、分户账和实物对应吻合。

5.5 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和维护保养制度

制作统一的装备使用登记本,随装备放置。使用、维护、保养、检修、计量、质量检测等事件均需登记,具体内容包括开机时间、关机时间、机器状况、使用人员、检修检测结果等。使用登记制度贵在坚持,应定期组织检查。在各装备上悬挂“XXX装备维护保养程序”,并要求使用人员按照规定的周期、方法来实施维护保养,同时做好记录。除此之外,最好能够设立“装备保养日”,定期开展统一的装备维护保养。

5.6 多渠道培养使用人员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去医院进修、邀请专家授课、单位内部教学帮带等方式积极培养使用人员;可要求军区药检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定期质量检测和装备检修时指导帮带;对新配发装备,可积极要求生产厂家和上级部门派专业人员前来培训指导。

6 小结

部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为今后基层部队卫生机构装备管理和质量建设指明了方向。相信只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就一定能够实现卫生装备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有效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乔金新,张庆勇,李毅,等.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标准化[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9):45-46.

[2]魏海龙,张长虹.军队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7,11(4):53-55.

[3]孟繁华.医疗仪器的科学使用和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28(1):61-62.

南宁市游泳池水卫生质量现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为卫生监督和监测采集的样品,均采集自南宁市内53家游泳池共114份样品。

1.2 资料来源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科。

1.3 检测方法

采样、检测和评价依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1,2,3],检测项目为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2 结果

2.1 游泳池水各项卫生指标检测

2009年共采集各类游泳池53家。合格44家,合格率为80.0%;检测游泳池水样114份,合格95份,合格率为83.3%,各项卫生指标检测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9,P<0.01 )。见表1。

2.2 南宁市各类游泳池水样检测合格率

南宁市的游泳池按属性可分为小区内游泳池、学校内游泳池、公共游泳池、酒店内游泳池4类,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7.7%、66.7%、75.0%、94.4%。其中合格率最高的是酒店内游泳池,为94.4%;合格率最低的是学校内游泳池,为66.7%。各类游泳池水样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P< 0.05 )。见表2。

3 讨论

从表1结果可知,所检测的6项卫生指标中,pH值、浑浊度、大肠菌群合格率为100%,游离余氯和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4.7%和93.0%;合格率最低的是尿素,仅为85.1%。游离余氯不合格有偏低(0.05 mg/L)和偏高(0.90 mg/L)的现象,余氯偏低达不到消毒的效果,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余氯偏高就会刺激游泳者的皮肤和黏膜,且会伤害人的头发。细菌总数最高达7.6×105个/mL,超过标准760倍,说明有的游泳池水污染非常严重。细菌总数随加氯时间的增长而增加,游离余氯则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少[4]。如果细菌总数超标,表明游泳池水巳经受到污染,可威胁游泳者的身体健康,也表明余氯含量下降,消毒剂达不到杀死致病菌的有效浓度,所以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补充新水或换水,再次投放氯制剂,提高游离余氯的含量,以达到杀灭游泳池水中的微生物,防止交叉感染的目的。

游泳池水尿素主要来自游泳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特别是汗液和尿液中的尿素,水中尿素的高低是表明水体受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2009年游泳池水采样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尿素指标超标的份数最多,尿素合格率仅为85.1%。最高检测值达9.1 mg/L,与刘凤芝[5]报道的尿素超标主要在5-9月份,6—8月尤为突出一致。分析原因是6—8月份是南宁最炎热的月份,游泳的人流量也最多,有些游泳场所在游泳者进入游泳池前未采取强制沐浴,未能初步洗刷游泳者身上的汗液,以及有些人不遵守社会公德,在游泳池中小便等,都会引起尿素增高,而使尿素超标。尿素超标不仅影响游泳池水的质量,且可以引起游泳者牙酸、牙痛[6]。

从表2结果可知,监督监测采样共114份游泳池水,总合格率为83.3%,采样的53家游泳池中,合格率为80.0%。说明南宁市游泳池水卫生质量不容乐观,还需加大力度监督监测。4类不同类型游泳池中以酒店内游泳池水的合格率最高,为94.4%;学校内游泳池水的合格率最低,仅为66.7%;4个类型的游泳池水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在酒店内游泳池游泳的主要是住店客人,游泳人数较少,同时拥有游泳池的酒店多为四星级以上,自身卫生管理制度较完善,卫生操作规程落实到位,因而酒店内游泳池水检测合格率较高;而学校内游泳池主要在大学校园内,游泳者主要是学生,因其收费价格便宜,也吸引了学校周边的群众来游泳,人流量较大;公共游泳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则会导致游泳池水的卫生质量下降。

4 建议

为了保持游泳池水质良好,保证游泳者的健康,泳池经营管理者要对泳池进行经常性的处理,如循环净化,每天定时补充新水和定期换水;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置专职消毒监测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池水游离余氯量定时投放消毒剂,并做好自检和消毒记录。游泳池应设有强制淋浴和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游泳池的监督监测力度,加强对游泳池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保证游泳池水得到专业性处理和消毒,确保游泳者的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GB/T 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技术规范[S].

[2]GB/T 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S].

[3]GB 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S].

[4]徐凤,陈铭浚,李少强.游泳池水微生物指标与加氯时间关系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1,10(4):151-152.

[5]刘凤芝.2008年苏州工业园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检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9,20(3)48-49.

上一篇:群众文化功能建设刍议下一篇:高校校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