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之感想

2024-07-22

合作学习之感想(精选十篇)

合作学习之感想 篇1

一、依章建制, 公平公正

这里所说的“章”指的是本学期开学之初经过多次讨论后印发给各班主任的《宜春八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我们在上学期后期短暂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基础上, 结合上学期历次大考成绩和对学生身高视听、性格、组织能力等的认识, 依据《实施方案》重新建组, 总体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适时调整、动态管理”。按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建制, 将全班学生按综合成绩分为1、2、3、4档, 每档15人 (多余的3个搭配到其他组组成五人小组) , 每档的四位学生分别为1、2、3、4号 (多出的3个为5号) ;以“首和尾相连、中间对中间”为建组方法, 即上一档学生按成绩排名与下一档学生成绩的反向排名结合, 如一档学生第一名与二档学生第三十名、三档学生第三十一名、四档学生第六十名共同组成小组, 以此类推, 确保各组实力基本相当, 保证日后小组竞争的公平、公正。

因为教室格局的限制, 按综合成绩分好组后, 又要根据小组各成员的身高、视听情况安排座位;但座位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 这就要班主任做好充分思想工作。座位安定下来之后, 还要根据各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展示能力等情况做适当调整, 做到“荤素搭配”, 增强小组活力。

二、重视小组文化建设, 着力激发小组活力

松散的小组单位建立起来之后, 要激活小组, 使小组归心, 其首要和必要的工作就是培育小组共同的文化土壤。为此, 我们各班按照《实施方案》要求, 结合班主任自身创新, 专门开展以小组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班会。从班主任对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到各小组对组名、组长、小组口号、小组目标、小组公约、小组宣誓、组徽设计等十几项细节的探讨交流都扎实到位。通过达成一系列文化共识, 我们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 小组凝聚力初步彰显。

三、加强培训, 责任到人

这前面两项工作做好之后, 就要加强对组长和组员的培训了, 要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权力、职责和义务。本学期来, 在各班自主班会上, 分别召开过多次对组长和组员的培训主题班会, 将《实施方案》中的评分细则和各班主任补充的评分细则落实到小组管理之中。

四、多方练“兵”, 转变观念

合作学习之感想 篇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岳麓版历史必修II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与当今社会联系密切,学生的感触颇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节课我采用了“55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让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要求。

我设计这堂课的整体思路是:用一些直观的、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图片让学生感悟经济全球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让他们对经济全球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运用史料研习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此外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我认为本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让学生上讲台用投影仪展示出自己所在小组的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讨论形成修改意见;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后,能积极上台发表见解,并且个别表述比较精彩。

第二,整堂课从导入的设计,到幻灯片的制作,再到授课语言的使用,都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进一步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美的价值取向。

第三,预设“亮点”得以实现。从“亮点”看,确实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营造了热烈的氛围,并逐渐把本课推向高潮。在实施“亮点”中,我的思路也被打开,形成了新的“亮点”,如建议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写在博客上,和更多的朋友去分享等。

成功之处,令人喜悦,不足之处更需要总结:

第一,在知识处理上,对教材挖掘不深不透。

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时,注意给学生提供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提炼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表现、作用、认识时,直接展示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对教材仅仅是进行了梳理知识,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需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素养。

第二,在多媒体运用方面。

本课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可口可乐、麦当劳、摩托罗拉、海尔等画面,通过地图动画展示波音飞机的组成过程,让同学们感受经济全球化带给他们和世界的影响。结果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学生的反应很热烈,比较容易接受。但随之而来,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弊端,画面过于花哨,反而冲淡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第三,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

对于学生的把握始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个别学生,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能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而不用,流于形式,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而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能真正使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小组合作学习之检视 篇3

一、依章建制,公平公正

这里所说的“章”指的是本学期开学之初经过多次讨论后印发给各班主任的《宜春八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我们在上学期后期短暂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上学期历次大考成绩和对学生身高视听、性格、组织能力等的认识,依据《实施方案》重新建组,总体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适时调整、动态管理”。按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建制,将全班学生按综合成绩分为1、2、3、4档,每档15人(多余的3个搭配到其他组组成五人小组),每档的四位学生分别为1、2、3、4号(多出的3个为5号);以“首和尾相连、中间对中间”为建组方法,即上一档学生按成绩排名与下一档学生成绩的反向排名结合,如一档学生第一名与二档学生第三十名、三档学生第三十一名、四档学生第六十名共同组成小组,以此类推,确保各组实力基本相当,保证日后小组竞争的公平、公正。

因为教室格局的限制,按综合成绩分好组后,又要根据小组各成员的身高、视听情况安排座位;但座位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这就要班主任做好充分思想工作。座位安定下来之后,还要根据各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展示能力等情况做适当调整,做到“荤素搭配”,增强小组活力。

二、重视小组文化建设,着力激发小组活力

松散的小组单位建立起来之后,要激活小组,使小组归心,其首要和必要的工作就是培育小组共同的文化土壤。为此,我们各班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班主任自身创新,专门开展以小组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班会。从班主任对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到各小组对组名、组长、小组口号、小组目标、小组公约、小组宣誓、组徽设计等十几项细节的探讨交流都扎实到位。通过达成一系列文化共识,我们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小组凝聚力初步彰显。

三、加强培训,责任到人

这前面两项工作做好之后,就要加强对组长和组员的培训了,要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权力、职责和义务。本学期来,在各班自主班会上,分别召开过多次对组长和组员的培训主题班会,将《实施方案》中的评分细则和各班主任补充的评分细则落实到小组管理之中。

四、多方练“兵”,转变观念

这里的“兵”指的是小组,观念转变指的是让学生逐渐由“个体人”观念向“小组人”观念的转变。小组从建立到培训还只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更多更难更繁琐的事是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能够持久有效开展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运行,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甚至无所谓的态度,这需要老师不断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来激发小组的团结合作意识,树立“组荣我荣,组耻我耻”观念。为此,我们除了以课堂为主要“练兵”场所外,还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才艺大比拼、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等活动,同时坚持开展每周一星(即周优胜小组之星和优秀个人之星)、月度龙虎榜(每月优胜冠亚军小组和月度个人冠亚军)评选活动;同时,与班级科任老师配合,不论是统考科,还是非统考科,学习方式都以小组合作形式,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小组意识。评分细则不是目的,只有让每个学生从简单的加扣分评比中过渡到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人”而非“个体人”,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制度活水不断,高效健康运行。

作者简介:米秀玲,女,生于1971年4月,专科,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就职于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翟城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之管见 篇4

1.合作学习缺乏基础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小组, 应该保证全体组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只看到学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他们俨然成了主角。学困生反应慢、思维缓,跟不上节奏,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或沉默不语,袖手旁观,或谈论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合作学习有形无质

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理念下较先进的学习方式, 但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在一些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为合作而合作的情况,好像一节课没有合作学习就不完整、不完美,就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合作学习成了“摆样子”、“走过场”、“造声势”、“假讨论”、“假合作”。

3.问题设计不够恰当

教师提供的素材即为学生讨论的内容,内容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对学生能力的估计。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造成一些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导致群体认识的偏差。内容深奥超出了学生思维和知识承受范围,学生讨论不起来,无法开展合作。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基于合作的需要,是否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

1.合作学习要以自主学习 为基础

虽然同处于一个班级,但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解决方式就不同。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见解,才能在合作学习时融入到团队当中,发表意见,分享彼此的观点,展开不同类型信息的交流,或相同信息不同层次深度上的交流,发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避免随波逐流的情况。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给予讲解、点拨、提示、引导,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有兴趣合作,知道怎样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2.把握准确的合作时机

(1)合作要适时。合作学习存在一个时机问题 ,即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完成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即在必须通过讨论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进行。如需交换信息处、疑问难解处和个性张扬处,或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课前预习时、复习巩固时等。

(2)合作要适量。在课堂教学中 ,不宜频繁使用小组合作 ,需要合作就合作,不需要合作就不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上, 它的出现是以突破课堂重难点为准则的。比如一节阅读指导课,有情节重点,也有情感重点,有语言文字的关键,也有表达方法的精妙。在解决这些重难点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既体现个性体验,又共同提高的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合作要适人。根据学生年龄特征 、学习基础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首先,注意区分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征,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地进行。其次,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为原则。可安排成绩优良的学生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让学习热情高的学生带动学习热情相对较弱的学生。再次,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鼓励其在小组中大胆发言,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3.设计合理恰当的问题

(1)发展性问题。根据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 ,界于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别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当教师设计的发展性问题切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在心理上急需得到帮助,合作的需求就调动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强化下一次的合作需要。

(2)探究性问题。多设计 “为什么”的问题 , 少设计“是什么”的问题,太容易没有探究的价值,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由浅到深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对合作交流产生需求,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其结论不论是对是错,不论是浅薄还是深入,也不论是独到还是庸俗,重在过程参与。教师要善于正向鼓励,让学生敢于问难、乐于解疑,激发学生求知欲,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会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3)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的心理态势,能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主动和同学、老师述说、交流。结论是非“标准”的,不是“唯一”的,是多元化的解答,学生通过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在合作过程中, 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思维相互交锋、碰撞,个性得到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感悟他们的见解,考虑结论的合理性,而不是标准性。

反腐倡廉学习之几点感想 篇5

一、以忠诚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们上努力工作的结果。自己的工作,是党交给我们的伟大事业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虽然很微小,但滴水也能汇江河。忠于党的事业,就是要以忠诚的心对对待党交给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将始终坚持忠于职守,务实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各项政策、法令,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在思想上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加党性观念;在学习上,不断加强管理系统理论学习,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充实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忠于自己的工作,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远放在第一位,努力不止,奋斗不息。

二、严以律已,正确对待手中的职权

严以律已,就是要以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以廉洁奉公,从政为民为出发点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我一定时刻牢记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遵守党的章程和党的纪律,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仰马列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要从平时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抓起,逐步使自己养成严谨、朴实、坦荡的心态,把群众交给我办的事当成头等大事,不留私心,不追求私利。廉洁公正的工作作风才能让群众信任,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力做好人民的公仆

我来自农村,能从事现在的工作岗位是上级组织对我的信任,是群众对我工作的支持。坚持为群众办事,办好事;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基础来开展工作,是我的工作任务和核心。在企业里工作,我还将努力参与单位的经营与建设,并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把群众利益时刻联系起来,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为群众致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篇6

[关键词]独立;自主;合作;进步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协作,互助功能,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我觉得应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要想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组成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准确,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逐渐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合作小组成立之后,分工一定要明确,做到合作有序、高效。每组推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并且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由谁分发整理学习材料,按怎样的顺序和方式讨论交流,谁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等等,让每位组员都有目的做事、有时间交流、有机会展示。为使全体成员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建立组内成员的平等关系,组内各角色实行轮换制,注意各角色的培训工作。每位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合作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二、独立自学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学习应在独立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是高水平有效率合作的基础,是在合作中人人都能有不同收获的起点。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犹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因此,对于独学这一环节作用的发挥,我们应该把握“早读为主,课堂为辅,课余次之”的原则,因为早读是语文朗读的黄金时段,学生相对比较自由,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朗读,也可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朗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可以规定时间,规定内容,采用自读、对读、男女分读、接龙读、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要求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达到将文字化作声音,将声音化作感情,将感情化作记忆的效果。而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所以课堂上可以在学生早读时间对课文多次朗读后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限制时间让他们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做题速度,做完后组长检查完成情况。然后再合作交流效果才会显而易见。课余时间教师难以控制,这只能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家长或小组长严格检查,如果独立自主学习部分必须在家里完成的话,可让家长帮忙检查(签字),当然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要交给家长检查的方法和时间。只有独立自学环节做好了,合作学习才会水到渠成,成效显著,否则,合作互助就会变成“互相抄袭”,课堂就会变成“极个别同学”的课堂,学生整体成绩会下滑,“两极分化”势必会越来越严重。

三、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纵观目前的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式的合作学习随处可见,这说明这种学习模式已逐渐深入人心。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却听不清在说些什么;有的小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而这种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有的合作学习往往是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即使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得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教师叫“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学生即使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立即停止。这种形式表面上是合作交流,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所以我认为学生在合作交流之前,首先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按秩序交流,先按照一号学生到六号学生的顺序,一人讲五人听,逐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举手求助),然后会的学生讲给不会的学生听,不会的学生听懂后再讲给其他组员听,本组所有学生都解决问题后,推荐一名学生作为小组代表(最好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全班展示问题的答案。这样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合作学习,就不会出现热热闹闹的交流背后什么问题也没解决的现象。

四、巩固提升是合作学习的根本

巩固提升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此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所以巩固提升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巩固提升的时间,以5-8分钟为宜。检测时间过短,检测的内容过少,难以涵盖本课的重点,就达不到检测的目的;检测时间过长,一节课一共才45分钟,新课内容必定减少,课堂容量不足,则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而宝贵,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适度题量的本节课的巩固提升题。巩固提升题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应分为基础达标题和能力拓展题。基础达标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难度不可太大,要求人人过关,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学困生抓起。对课堂上过不了关的部分学困生,要通过“1+ 1”帮扶来解决,或通过教师的课间辅导来解决;能力拓展题,重点是培养优秀生,目的是让优生吃饱、吃好。巩固提升,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平台夯实了基础。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也越来越强。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推行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课堂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努力使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科学、规范,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篇7

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生物学实验教材, 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的三个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体现了新的学习观和科学发展观, 以及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 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上,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体现新理念, 新理念体现新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呢?以下谈谈本人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浅见。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是以4~5个学生为一组, 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兴趣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组间同质是指各合作小组之间在诸多方面无明显差异。这样, 组内异质就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 组间同质就为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强调合作学习, 并不排斥个人的独立学习和竞争学习。在小组内通过分工,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部分任务, 在讨论中, 个人思考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然后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 取得最佳效果, 并共享成果。这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好方法, 也符合个人的发展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活动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活动过程, 大家都要参与并在其中亲身体验, 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是人与人的交流, 是一个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多方面的锻炼。在合作学习中相互理解和协调, 同时又相互影响和帮助, 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及弱点, 以适应社会进行自我调整。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 分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

2. 小组分工。

各小组确立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

3. 任务分配。

每个小组要有针对性地讨论问题, 由各小组长抽取题目单, 并将讨论的题目公布给大家, 或者教师给各小组分配讨论的题目, 同时将所有题目显示在屏幕上或写在黑板上。

4. 讨论活动。

对所讨论的问题, 各个成员都要独立思考、积极发言, 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小组长全面负责, 记录员认真记录各成员的发言并进行归纳总结, 汇报员向大家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5. 结果展示。

汇报员以各种形式 (语言、文字、图表等) 将讨论结果展示给大家, 进行班级交流, 成果共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活动结果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后, 先小组内进行自评, 再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然后推选出优秀的一组为“最佳合作伙伴”, 教师点评, 强调小组整体成绩的取得是组内成员共同合作的结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篇8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也会设计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不让小组合作学习只作为一种形式, 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实效,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学生合作学习思想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利机会, 可是一些学生总会让机会流失, 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机会较多, 胆小或成绩差的同学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担心自己回答不对会遭到老师训斥和同学取笑, 尤其是在答案有分歧进行辩论的时候, 这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 认为答案的正确与否不需要自己考虑, 只要优秀的学生讨论就可以了.

例如,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 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些平面图, 进行剪切、旋转、拼接, 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按照活动的要求进行有序的操作, 积极的思考、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的学生说把剪下来的半圆往下平移, 有的学生说把剪下来的半圆进行旋转, 都可以把原来不规则的图形变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我也发现有几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总是在听其他同学发言, 自己始终都没发言, 我就询问原因, 他们的回答是:害怕自己说错了.我不由得想到:多数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 是不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呵斥后而变得胆战心惊?让他们不敢再多嘴, 害怕自己说错了会成为老师不喜欢的学生, 致使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情愿当观众.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小组代表一个人的学习, 小组的每一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 每名同学都要积极思考、发言, 不管你说得完善与否.教师都要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做个有心人, 及时鼓励不善于发言的学生, 指导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二、规范小组合作学习

1. 明确小组合作目标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 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总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 这时候就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因此个别学生就会不服气, 有些学生甚至会进行言语的攻击.这时教师应加强引导: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听取每个人不同的想法, 交流、改进, 得到最完整的结论.活动中创设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 激励每名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 共同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学习探索, 鼓励学生互听、互评、最终达成共识的合作学习.

2. 合理搭配学习小组

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有成绩好或差些, 不同学生个体间的认知水平、发展都会存在差异, 教师要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 明确学习目的, 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 确定小组人数, 合理搭配好存在不同差异的学生, 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实力相当, 才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例如, 我任教班级有49名学生, 小组活动时分成六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有8人, 各学习小组都分配了优秀、良好、成绩一般的学生, 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学习分工、记录、整理答案.数学课代表不分配到小组中, 她负责监督全体小组学习活动过程, 及时发现小组中出现的问题, 与老师共同协调小组学习活动.

3. 适时选择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发展的空间, 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有效服务了数学课堂教学, 迁就式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反而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每节课都需要, 应根据教材的内容需要制定活动方案, 老师有计划的制定活动目的, 提出活动要求.过度追求活动形式就好似作秀, 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意义.

三、完善合作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评价、合作, 完善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最终对问题达成共识, 形成完善的结论, 而合作学习的过程更为重要.课堂现状中一些老师的问题刚明确出来, 就紧接着说:哪个小组同学讨论好了?谁知道答案了?如果有个别学生举手了, 老师就会让他回答问题了, 如果老师问一遍没有同学举手, 紧接着就会问第二遍, 再发现没有人举手或是举手的人极少, 老师的心情就会就很急迫, 担心学生说不出答案, 或者是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就会提醒、引导, 甚至有些老师就直接把答案说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就被迫停下来.

老师的心情我们能理解, 提出来的问题都希望学生能够得出完美的答案.可是, 问题提出来之后老师是否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问题抛出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没有充足时间思考学生怎能说出答案?经历了思考过程学生才能有自己的见解, 才会评价其他学生的结论, 评价交流才能完善问题, 才是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 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之我见 篇9

一、科学、合理地配合, 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的主要教学形式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而后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 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共同探索交流来达到使小组各成员都能得到提高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则是学习的引路人, 担任着指导学生学习的责任。在分配小组时教师注意应该使每一个小组中要既有成绩好的学生, 也要有后进生, 成绩上各小组之间基本均衡。另外, 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 将活泼的学生与内向的, 不爱说话的学生分在一起;胆大、积极的与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分在一起, 这样合理地分配, 并且尽量使个小组之间基本均衡, 没有太明显的偏差。这样还有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同时还可以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比如, 在教学《打电话》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选几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时各小组之间再进行比赛, 看哪一组演得最好, 并选出最好的一组, 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要想表演好自己的角色, 读出文章中当事人的那种语气, 就要好好研读课文, 深入理解课文, 这样才能更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 不仅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很快地被激发起来, 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不但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锻炼了他们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等。并且, 在合作学习的同时,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之间互相合作, 共同进步, 也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团结, 互相帮助等, 对班级的凝聚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这样长此以往, 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氛围, 还为今后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发扬民主,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 遇到比较难的知识点或者是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使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辩论中, 学生有紧张激烈的争论, 有面红耳赤的辩解, 学习的积极性迅速地高涨, 在辩论的同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透彻。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 具有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学生在一起合作交流, 思维会得到很大的开发,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度, 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他们的整体认知水平。并且, 不同观点的学生通过辩论可以开阔视野、开发智力, 增强他们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看待事物的能力, 同时逆向思维也会大大提高。

三、合理运用合作技能, 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小组内几个学生之间进行合作, 当然也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既然是合作就要有一定的合作程序, 有适当的合作技能, 还需要教师合理的指导, 否则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 让学生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习什么知识, 完成那些任务。接着是个体自学, 学生通过自学相关内容知识, 搜集有关资料, 为小组的交流讨论做好准备, 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是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 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再一个就是围绕经过讨论交流后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尝试、练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讨论的时候要做到人人参与, 每个人都应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而不是把讨论仅仅推在成绩优秀的同学身上。教师要使学生明白, 在小组讨论时发言是每个小组成员应尽的责任。在讨论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分配任务, 小组成员要互相帮助, 先进带动后进, 先懂的帮助后懂的, 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 互帮互助, 以求共同进步与提高。在小组和小组交流环节, 要求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言, 交流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通过在全班的交流展示, 不仅纠正了一些共性的错误, 而且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最后一个环节是集体评价。在各小组汇报展示了之后, 师生要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一般用口头评价, 或按一定的标准评定成绩。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之我见 篇10

一、面对面的学习交往

学生学会合作是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的。在分析语文课文时, 我采用“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先让学生自己读书, 找出疑点后, 作出标记, 再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 然后小组合作解疑, 让学生各抒己见, 最后通过激烈的讨论, 达成共识。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 我深入各组,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参与讨论, 对学生新的见解及时表扬肯定, 发现疑难, 适时点拨, 拓宽思路。这样, 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意识到只有在集体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二、多样化的合作技巧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动的学习过程, 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的互动, 会使动态的、多项的伙伴式的、民主式的课堂活动模式得以确立, 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使学生学会合作。

三、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遵循“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准则。我们必须对教育和教学做经常性的反思, 才能创造出适应学生的教育、适应学生的教学。俗话说:“熟能生巧”, 我就针对语文课后的生字及成语, 指导学生开展了”过二关”互检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其第一关是同桌关, 让同桌间相互合作, 通过“你问, 我答”的形式, 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又不容易记错;第二关是组长关, 要求学生在过第一关的基础上, 做出进一步练习后, 请各组组长进行抽查, 指出不足, 再次合作改进、完善。这样, 课后生字及成语这关, 在考查时就不会让老师手忙脚乱了。久而久之, 学生间互检互助、互助互学的合作学习就形成了一种风气。

摘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是全球教育的主旋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有一定普遍性的合作学习模式, 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又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对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宏观经济校正前行下一篇:线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