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应用建设

2024-07-13

园林应用建设(精选十篇)

园林应用建设 篇1

关键词:园林花卉,花卉栽植,养护及应用

1 花卉造景的原则

1.1 深入了解立地条件和花卉的特性

对花卉栽植前, 应该掌握当地的土壤状况, 阳光的照射时间以及气温等条件, 还应该掌握花卉本身的生长习性进行掌握, 进行合理配置, 避免造成因为花卉的习性不了解, 造成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浪费。

1.2 根据绿地不同性质和功能进行配置

要根据不同的布置类型, 选择不同的花卉, 比如, 在公园应该选择一些观赏性较高的花卉, 在工厂则要选择一些抗污吸尘的品种, 在公园以及公路上要选择颜色亮丽的品种。

1.3 花卉的栽植应与景观建设匹配

花卉的栽植应该与当地的景观建设相呼应, 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效果, 要满足人们对热爱自然的需求, 让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可以随时观察到自然之美。

2 花卉栽植运用的形式

2.1 花坛

花坛的应用一般多是设置在广场以及道路的中央、周围以及两侧, 主要的布置是比较规则式的应用。分为单独、连续带状以及成群组合等类型, 花坛的外形多样, 其组成的花卉拼组成的纹样一般都是具有对称性的图案。由于城市绿化中对花坛的要求一般都是要保持整齐的轮廓以及鲜艳的色彩, 因此, 在花坛的组合中我们一般多选取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株型紧密的花卉种类。一般要求栽植要便于移摘以及便于整理, 花坛一般都是需要1~2年就进行更换。

2.2 花境

花境的组成是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以建筑物当作背景的带状进行自然花卉的布置。花境要根据自然界的林缘野生花卉的生长规律进行布置, 加上艺术的创造力, 应用于城市绿化。花境的边缘, 要根据外界环境的不同, 进行变化, 可以采用直线, 也可以采用自然曲线。在花境中要考虑到在同一时节中各种花卉的色彩、姿态、体型数量的有效调和与对比, 保持整体构图的完整性, 在1年中要有季节的变化。

2.3 花丛及花群

花丛以及花群是将在自然风景中野花散生于草坡的景观应用于园林, 其经常布置在草坪的周围, 起到在林缘、树丛、树群与草坪之间过渡的作用。也经常布置在自然曲线、道路转折处以及小型庭院和铺装场地中, 花丛与花群形状并不受拘束, 既可以简单, 也可以繁琐, 可以做到株少为丛、丛连成群。一般选择的花卉的种类很单一, 并不适合选择多种花卉。

2.4 花台

花台是将花卉种植在台座上, 类似于花坛但是面积很小, 经常在庭院中央进行布置。

2.5 篱垣及棚架

由于草本蔓性花卉的生长非常迅速, 可以在短期就起到绿化的效果, 这就适用于在篱棚、门楣、窗格、栏杆及小型棚架的搭配, 许多草本蔓性花卉由于茎叶纤细、花色艳丽、装饰性非常强, 不知起来的效果明显好于藤木, 在儿童场所尤其适合。

3 园林花卉的养护与管理

(1) 水乃生命之源, 根据春季风多少、干旱和降雨的情况进行浇水。为了更好地保住土壤的质量, 在浇水后应及时地对花卉植物松土, 以防水分的流失。此外, 由于夏季的降水比较充分, 花卉周围会长满生机的杂草, 常常会影响花卉植物树盆的生长, 这时要及时地去除花卉植物周围乱草, 防止乱草生长迅速而与花卉争抢阳光、水和空气, 影响花卉生长。

(2) 有针对性地在花卉生长的不同时期追施化肥。对乔、灌木花卉可适当追施含磷、钾较多的化肥, 促进其生长, 增强光合作用, 有利于花卉鲜艳饱满。对常绿植物花可适当追施含氮、磷较多的化肥, 改善花卉植物整体情况, 使根系发达以利抗旱, 使花卉植物生命力顽强, 不易风折, 增强花卉的光合作用。

(3) 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第一, 与当地植保部门取得联系, 及时获取各种病虫害发病高峰的时间和周期, 有针对性地喷药防治, 防止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第二, 根据不同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季节和周期进行不同方法的防治。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如果出现植物病害, 应马上进行治疗, 根据病情、虫情特点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对部分已受病虫为害, 且病虫寄居体内的植物要及时清理、毁灭, 防止深一步繁殖和流传。

(4) 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花卉在栽植时, 要先经审批再栽植;栽植完毕后要及时加强管理。对花卉的养护与管理要按照批准的计划进行, 而且未经批准, 不得破坏损害花卉植物。另外, 要加强绿化思想认识, 加大绿化资金的投入, 加强花卉养护和管理人员的调配与教育。

4 结语

在今后的花卉栽植产业发展的道路上, 应该选择观赏效果好的品种,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养护费用, 寻找新的栽植方式, 激发设计人员的想象力, 不断创新、设计出更符合我国国情的花卉组合。

参考文献

[1] 吴兵.花卉在城市中应用的研究[J].华章, 2010 (15)

园林应用建设 篇2

1.1思想认识不到位,整体规划不合理

按照建设“山水长安、富强长安、和谐长安”的要求,长安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已经着手于园林景观设计和整体规划,但起步比较晚,整体水平比较低,干部群众从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处于对经济建设作用不大、与物质生活水平脱节等传统思想,导致在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规划没有特色、形式表现单一、缺乏地方自然特色现象,破坏了生态环境、割断了视觉景观空间。

1.2与实际需要脱节,自然特色不突出

随着西安市主城区的逐步扩张,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商业聚集区在长安快速发展,城市绿化的优点进一步放大,新农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也一味地追求城市化模式,没有从大局考虑,没有真正设计出切合乡村实际的园林景观,忽视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造成园林景观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没有体现因地制宜、风格鲜明、环境保护、兼顾效益的原则。

1.3管理维护力度不够,景观时效性不长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和规划新农村园林景观,取得了初步成效,建成了一批整洁而具规模的乡村园林景观。但是,由于建成的园林景观缺乏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没有专人进行管理维护,加之群众的爱护意识较差,甚至破坏园林景观,导致园林景观效果不强,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以长期维持。

2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建议

2.1强化思想引导,科学合理布局

在园林景观设计实施中,要加强生态景观价值的宣传教育,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群众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有利于改变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激励人们自觉投身于园林景观建设、管护中。在进行村内道路线形、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模块造型设计时,要充分考察研究,与村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将园林景观建设成科学合理、贴合实际、生态自然的宜居空间。

2.2贴合实际需要,突出自然特色

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与城市同步,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与生产生活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实际需要,协调好人与环境,植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新农村建设中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切实融入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力求保护原有特色风貌和文物古迹,并结合包括休闲功能和生产功能等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实现切合实际与突出自然特色的双重效益。以生态保护、恢复与重建等理论为依据,从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角度出发,充分保留原有的植被、地貌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从而确保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后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

2.3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

只注重前期设计,不注重后期管理维护不合理,也不科学。从当前普遍情况来看,由于园林景观的后期维护和管理不到位,难以发挥正常的观赏作用。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设计始终,不仅要考虑一次性投入的费用,还应考虑其建成后的日常使用和后期维修成本,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观赏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才能长效地发展园林景观。

3结语

浅谈石材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石材;园林;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78-1

0引言

由于石材具有自然、浑然天成具有人文气息等特性,在建筑、园林选材中一直是必选材料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空间中就需要更加人性化的休闲、娱乐设施,而现代园林已经成为了这样一个理想的场所。在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石材良好的特性能较好的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

1石材的基本特点和性质

1.1石材的基本组成特点

天然石材是由天然岩石经开采、加工而出来的。石材中的矿物是指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及结构特征的单质或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石材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其可加工性能。

石材的化学组分是指其中所含矿物的化学成份,主要包括有:单质、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以及氢氧化物等。化学组分直接决定了石料的化学性质(耐腐蚀性等)、物理性质(耐水、热性、保温性等)以及可加工性(主要是力學性质,包括强度、变形等)。

1.2石材的性质

1.2.1石材的力学性质①石材的强度,主要是指石材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抵抗其被破坏的能力,通常我们用最大应力值来进行表示。为了便于材料的选用,我们将材料的强度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按照材料强度值的高低将之划分为几个等级,通常称之为石材标号。②石材的硬度和耐磨性,硬度是指石材抵抗其他硬物压入或刻划的一种能力。石材通常采用莫氏硬度法进行测定。按硬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十个等级,包括有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以及金刚石。

而石材的耐磨性,是指石材表面抵抗外物磨损的能力,通常用磨损前后单位表面材料质量的损失(即磨损率)作为耐磨性的衡量标准。在园林设计时,通常在广场地面、路面、石凳和其他需要较强抗磨损能力的部位采用硬度较高及耐磨性较强的材料。

1.2.2石材与水有关的性质①石材的吸湿性,表示的是石材吸收空气中水蒸气的能力。石材结构的组成、孔隙含量,特别其中毛细孔的含量与其吸水性有较大关系。当外部湿度变化时,石材的物理性质将发生变化,影响到其使用性能。②石材的耐水性,指其长期在水中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③石材的抗渗性及抗冻性,这两个基本性能主要是由石材的物理结构所决定的,对是石材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

1.2.3石材的装饰性质石材的装饰性能的优劣主要由石材的颜色和光泽,花纹的图案与形状,石材的尺寸和质感等几个方面来决定的。尤其是石材中所含有的氧化杂质,色斑和锈斑、包裹体及空洞等对石材的装饰性有重要影响。

同时,石材的装饰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石材加工时所采用的加工方式。例如,当一块石材的空洞较多时,可以将之加工成为麻面石材,用于质感粗糙的装饰性场所。

2石材的分类、使用性能与选用

2.1花岗岩

石材上的花岗岩与地质上的花岗岩有所区别,它特指岩浆岩中的含量超过65%的侵入岩,它是最常见的天然类石材。其种类主要有:橄榄岩类、玄武岩类、闪长岩、英安岩类、流纹岩类、正长岩类、霞石岩类以及变质岩类。

花岗石板由于色彩比较丰富,其晶格花纹均匀且细致,经过磨光处理之后相当光亮,具有华丽的装饰效果。由于花岗石硬度较高、耐磨,经常用于高档建筑物的地面装饰,一般镜面类花岗岩板材及细面板材,由于其表面光滑、细腻,多在园林景观做石屏风、石桌、石凳等。

2.2大理石

大理石是指兼具美观性、成块性、矿物专有性等性质,以方解石、白云石、蛇纹石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碳酸盐岩类——钙镁硅酸盐岩类石材。大理石岩类包括:石灰岩类、灰云岩类、白云岩类以及大理岩类。

大理石的颜色相当丰富,色彩斑斓,同时具有系数率小、杂质少、晶粒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理石中的方解石遇到酸性液体时容易溶解,大理石在园林应用时主要用于堆山,汀石、雕塑小品等。

2.3板石

天然板石,指板岩经过人工用简单的刃具劈分而成的,符合天然板石相关技术标准的石材。板石具有朴实典雅、质感相当细腻,纹理自然、加工性好、造价低廉且对人体无害的特点,在园林中运用景墙,踏步石比较多。

3园林建设选材存在的问题

其一,由于园林建设工程对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要求相对宽松,部分设计师在设计时没有对石材的特性给予足够重视和全面的考虑,致使园林景观不但没有发挥出石材良好的结构、美学功能,同时还可能降低石材的使用寿命,造成质量问题。

其二,针对石材在园林工程环境中的选用的研究相对不足。在选材的过程中难以找到技术指标与规格参数与园林工程环境相适应的石材。通常借助建筑行业中的标准来进行设计,这给选材设计带来极大的不便。

最后,在选材设计的过程中,对景观建筑细部的关注还不够,通常采用想当然或者是简单的复制方式,极易造成园林景观和地域、环境、文化不相符的景观,单调乏味。

总之,一定要加深研究石材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选用石材提供更有益的指导,使石材被更科学,更合理的利用,创造出更为美丽宜人舒心的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李灵军.石材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7,06

园林城市建设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篇4

虽然生态理念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改变, 但是其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却是持续存在的。将生态系统的基本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 将会大大改善现阶段的生态破坏。园林生态城市的评选逐渐步入正轨, 只有了解生态理念在园林城市中的应用, 才能更好的发展园林生态城市。园林生态设计不仅仅是在城市公园中创建出一块又一块的绿地, 同时对于物质与能源的回收利用, 铺装、设施的材质的生态性选择, 设计上对河道潮汐现象、雨水收集利用、雨洪控制、煤矿废墟及铁道旧址等的改建越来越生态化, 城市的空气质量也有所改善。由此可以看出, 生态学理念的合理融入是改善趋于恶化的生态系统的一大助力。文中以几个生态设计案例为例, 简单阐述了生态理念在园林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1 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人居自然环境和城镇中的社会环境进行合理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的理念, 同时也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小至生物分子, 大到生态系统直至生物圈, 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1,2]。1969年麦克哈格创作的《设计结合自然》, 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 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这一思想, 将园林城市的设计与生态理念合理的联系起来, 开辟了生态化景观设计的新型时代[3]。在设计中对生态的痴迷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 甚至在更多情况下超越了后两者, 占据了核心位置[4]。

2 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

2.1 因地制宜, 尊重地域自然条件

形成地域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气候特点, 它不仅影响到地域植物生长、水文条件, 而且还对地形地貌也有极大的影响力, 人们生活习惯也因此而有所差异, 地域园林的说法由此而产生。在园林生态设计中, 要充分对当地的气候特性进行理性的分析,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亦要充分尊重现状地形, 对废弃设施进行改造利用, 创新出具有文化价值的新型园林景观。例如中山岐江公园是在造船厂旧址上改造而成的主题公园, 主要是将项目原有的建筑、材料, 甚至是建筑规划加以利用 (见图1) , 既节省了成本, 又保留了原有基地历史文化, 同时还满足了人们新的需求, 可谓一举三得[4,5,6]。

2.2 再生水循环设计

在水资源极度匮乏的今天, 再生水循坏的利用是生态理念应用的重要体现。再生水用于城市园林景观之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 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恢复与循环流动, 以满足缺水城市对于娱乐性水环境的需求[7]。例如成都活水公园设计时, 主要采用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体系, 通过沉淀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以及氧化沟等净化系统, 实现了府南河水由浊水到清水, 由死水到活水的蜕变, 给之后的污水处理以很好的鉴证 (见图2) [8]。污水的净化利用, 既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又对于环境的污染有了大大的改善, 同时将景观河道作为输水介质, 为途中的植物绿化、人类生活和其他工商农业生产提供了可用水源, 为管道的铺设节省了成本。

2.3 对废弃设施废物利用

对于废弃设施的处理, 其实是一个浩大且繁琐的工程。在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过程中, 如果能将废弃设施再度利用, 那不仅仅会减少购买材料设计的资金, 在处理废弃设施上也能节省一大笔资金。例如中山岐江公园中, 利用造船厂中原有废弃钢材重新做成铺装水景 (见图3) , 亦有利用原有高层建筑改造成观景台 (见图4) , 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文化气息, 还防止处理废弃设施时产生不必要的环境污染[9]。因此, 合理的利用废弃设施在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中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

2.4 倡导使用可再生的原料, 做到能源与物质循环利用

在现代园林设计理论中, 提倡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尽多的使用, 这是遵循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对于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的利用应该普遍化, 不仅环保还能节省对煤矿等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同时还能减少废气对空气的排放, 避免空气的污染。例如悉尼的Ballast Point Park (岬角公园) 中运用了多种生态资源 (见图5~图7) , 并营造了不一样的风景[12]。除此以外, 它们的太阳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 既修复了被污染的土地, 又提高了场地的绿化率;又通过植物多样化以及昆虫传播产生的生物能实现了多植被共生的小岛生物圈, 创新出了新型的生态绿化手段[11,12]。

2.5 驳岸的生态设计

驳岸的设计是保护河岸 (阻止河岸崩塌和冲刷) 的构筑物, 是关乎水体稳定以及水岸边景观的重要构筑物。例如岐江公园中, 经过长期的积累, 湖底有很深的淤泥, 造成了河岸的极不稳定, 同时由于湖水的水位随着江水位的升降而改变, 因此在设计上运用了梯田式种植台、临水栈桥以及水际植物群落等驳岸处理, 对于出现高水位、中水位和低水位的不同情况都有了很恰当的处理, 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湖岸水景, 这是“潮汐”景观的直观体现[13,14,15] (见图8~图10) 。

3 结语

生态设计作为近几年设计的重点是有其不能否定的重要价值的。生态城市不单单是要将生态理念融入设计中, 还要真正的在设计中加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作为园林景观设计者, 要将生态学理念运用于自己的园林设计中, 充分尊重地域特点, 选用地域现有材料, 合理配置植物, 选用生态可循环能源等。在如何使设计更加自然化方面,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探索, 建立和谐的、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是我们设计者共同的美好愿望。

摘要:基于生态理念的内涵, 从因地制宜、再生水循环、废弃设施利用、可再生材料利用、驳岸设计五方面, 阐述了生态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生态城市。

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发展现状论文 篇5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园林绿化业空前发展,全国各地的园林建设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园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考验,促使园林管理急待更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园林管理;园林建设;发展现状;整改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园林建设的现状,找出园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园林管理的整改措施与方法,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园林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我国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工作的发展。

1园林建设过程中园林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园林管理体制僵化,不能发挥真正职能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为了适应人们越来越高的发展要求,更高水准更快速度的园林建设已成必然。然而,现有的园林建设管理机制并不能满足当前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单纯的园林建设面积扩增并不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养生的要求,园林的综合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整体布局规划不甚合理。体制僵化,机制不完善,各相关单位之间协调不够,以至于园林绿化选址布局不科学,其他建设侵占园林绿地的事件屡见不鲜。

1.2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行业规范不能发挥起作用

当前,除了北京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市正式发布了园林行业地方规范,其他的省市地区还都没有统一的园林行业规范体系。例如在园林建设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园林施工监理规章》、《园林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多数的省市地区都还没有出台。同时,多数的园林建设管理部门都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园林建设工作也没有被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之中。

1.3盲目建设,未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享受生活的要求。因此,园林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统筹好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关系。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园林建设必须符合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市发展和人们居住环境改善等几大方面。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经济利益诱惑下,很多城市只是盲目的搞开发搞建设,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也没起到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作用。如大肆的填沟、人工造湖以至于城市的水体污染,资源浪费。再者,一些地方没有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断章取义照搬其他地方的模式,大搞建设,导致了奢侈之风的滋生。

2园林管理整改方法

2.1把园林建设工作放在合适的位置

早在20世纪90年底,新加坡就把园林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执行,由此可见,园林建设事业的重要性。园林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长远的工作,相关部门单位必须把园林管理工作放在合适的位置和适当的高度,只有从意识上个加强认识,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连续性。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与引导,保证园林建设工作在大方向上没有偏差,对于在园林建设管理中的.不良现象要加强惩治,杜绝形式主义与奢侈之风。

2.2顺应自然法则

对于城市里的绿化景观,花草树木,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状态,所有的植物无需刻意的修剪造势,一方面,保持了花草植物的自然状态,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不必要的财务损耗,节约了成本、人力和物力。例如,园林中的通道除了必要的人行道与车道之外,其余的通道都用沙土铺垫由人们自然选择,台阶等尽可能的利用枕木,降低水泥等材质阻断植物根系的机率。

2.3编制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

决策是一切活动开展的依据,园林建设亦是一样。园林建设的整体应该遵从生态设计理念,讲究自然法则并体现科学的研究精神。在园林建设的初期,要提前做科学的规划设计,抛开急功近利等不良思想,坚持整个建设过程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品位。规划设计时,坚持园林绿化与生态评估体系的结合,始终把环境美化作为基础。对于园林设计规划团队,要坚持选择拥有专业资质的团队,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连续性,保证园林建设结果经得起人们和时间的考验。

3结束语

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在平时的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必须分清楚工作的主次,将短期建设与长期规划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推进各项园林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细节并注重小节,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后期的建设施工中要按照规划,逐步落实,综合多方面的力量,统筹协调,使园林真正发挥出期望的效果,既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休闲、活动空间,又美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玉萍.城市近自然园林的营建与公众认知——以武汉市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

园林应用建设 篇6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攀援植物 垂直绿化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98-01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的逐渐增强,园林绿化建设投入与关注度也日趋增长。但城市人口的剧增与城市高层建筑的扩张,平地绿化潜伏着绿色饥荒的趋势,园林绿化与城市经济建设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而充分重视并通过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以拓展绿化空间、提高城市整体绿化水平是有其必要性的。与地面绿化相对应的,攀援植物在立体空间中的绿化占地少、绿视率高,对于增加构筑物艺术效果、增加植物景观层次变化尤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即针对攀援植物资源在城市园林立体绿化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攀援植物的概念及习性

攀援植物,又称为藤本、蔓生植物。其特征表现为植物的茎、枝干细长,但其茎干无法支持植物体直立,须藉自身特殊结构、攀援习性依附于其他物体或匍匐地面才能得以正常生长的植物。

根据攀援植物的攀援习性的差异,大致可分为四类:(1)缠绕类,即依靠自身支持物实现延伸生长,此类植物攀援能力较强,植物类别最多,主要包括紫藤属、木通属、牵牛属、月光花属等。(2)卷须类,依靠植物的特殊器官——卷须攀援,其中茎卷须攀援植物种类最多,包括葡萄科、葫芦科、西番莲科、豆科以及铁青树科的多数攀援植物。(3)吸附类,即通过气生根或吸盘分泌粘胶使植物体攀援、粘附于它物之上。该类植物攀援能力最强,类似蜈蚣藤、钻地枫、海风藤等植物的茎蔓可随处生根并藉此攀援它物,尤其适用于岩石和墙面等垂直面的绿化。(4)蔓生类,即缺乏特殊的攀援器官,依靠蔓生枝条或倒钩刺攀援支持物的蔓生悬垂植物。

二、攀缘植物的造景选择与应用形式

(一)攀援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攀缘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选择首先应关注其生态适应性,从原产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评估,如爬山虎、忍冬、五叶地锦等耐寒植物适宜于北方栽培,而南方攀援植物的栽培还可根据建筑物向阳、背阴处进行更细致的选择。此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用的攀援植物要尽量采用乡土种类植物或与本地气候相似地区的植物,形成城市园林的地方特色;引种自不同地域的攀援植物,露地栽培的应进行引种驯化试验,体量较小的须作保护地栽培。

第二,色彩、季相相宜的原则。攀援植物的造景时,应考虑到植物的攀援能力、观赏特性以及与被绿化物之间色彩、形态、质感的协调。就季相变化来说,园林建设中应用的攀援植物应尽量采用花期长、花色叶色多或会因季节物候变化产生诸如色、形、姿态等方面的改变。同时,鉴于单一种类观赏特性的缺陷及观赏期衔接的需要,攀援植物在应用于垂直绿化的过程中应倡导混种技术,利用植物的生态特性如快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等达到延长观赏期的目的。

(二)攀援植物的应用形式

第一,悬蔓式或称垂挂式。这是攀援植物的逆反利用,主要通过以种植槽种植软枝植物或藤蔓如常春藤、地锦等,使其凌空悬挂而非沿引向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立体植物景观。各种形式的攀援植物造景形式多用于高架立交桥、人行天桥及河边驳岸边沿等处,配合由墙面向上延伸生长的吸附类植物,更具景观绿化效果。

第二,凉廊式。主要指通过选用粗壮木质藤本植物附着于棚架或长廊的顶部及侧方,形成装饰性和实用性并具的绿廊或花廊、花洞。这是攀援植物用于园林造景最普遍的方法,既可形成绿色景观作为园林小品独立成景,又能起到分隔空间、遮阴的功能。凉亭式的攀援植物应用方法所选用的依附物可为棚架,或亭、廊、水榭等类似具有相应立体形态的土木构架物。

第三,附壁式。指用于室外墙壁、裸岩、、柱形物、陡坡楼房等设施的绿化,通常该类绿化形式只能选用大型、木质爬墙植物,如爬山虎、美国凌霄等。附壁式绿化主要是通过攀援植物柔化构筑物外观、打破支持物呆板僵化的线条,并起到吸收夏季太阳照射与反光的作用。通常而言,附壁式攀援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和选择时应尽量考虑到植物材料与支持物形态、色彩、质感的协调,根据建筑物墙面、设计风格进行因地制宜的选用。在楼房等建筑物的绿化建设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1)墙面材料。表面粗糙如水泥砂浆抹面、石头墙等可采用爬山虎、凌霄等枝叶较粗大的种类;墙面光滑细密的则宜选用如常春藤等茎干细弱、吸附能力强的种类。(2)墙面朝向。墙面绿化应根据建筑物墙面朝向选择生活习性不同的垂直绿化植物,东、南向光照较充足,宜采用如爬山虎、五叶地锦等喜光、适应强的攀缘植物;西、北向则应选择耐阴的攀缘植物包括扶芳藤、常春藤等;在建筑物的正面绿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修剪方式调整植物攀援方向,避免枝叶覆盖门窗。(3)墙面高度。攀援植物的选用还应根据建筑物高度进行具体选择,爬山虎、五叶地锦可用于高大建筑物;而常绿的扶芳藤、常春藤等主要用于较矮小建筑物的绿化。

第四,立柱式。这是城市垂直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依附物主要包括路灯灯柱、高架路或立交桥立柱等。立柱所处位置交通繁忙,过往车辆所产生的废气、粉尘污染较为严重,可能还存在光照、土壤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因此植物材料的选择应具有适应性强、抗污染且耐荫的特征。其中,爬山虎的应用最为普遍,此外,在专设的立柱或墙柱旁栽培常春藤、五叶地锦等攀援植物,使其依靠卷须沿牵引铁丝延伸生长,还可以为城市园林化建设形成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

三、结语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注意将攀援植物引入城市立体绿化空间,扩大绿化覆盖率,使其能见缝插针地在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迅速形成绿量,可做到向构筑物表面积拓展绿化空间,有效弥补平地绿化空间的不足,在有限空间内满足城市居民生态需求,优先实现生态平衡。当然,攀援植物在垂直绿化中的广泛应用,仍有较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与完善,并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依其更好地推动当前城市园林建设。

参考文献:

[1]赵世伟.园林工程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与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高宏秀,张莉.攀援植物在垂直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07(06).

[3]赵国庆,杨金龙.攀援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防林科技,2006(06).

测绘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篇7

测量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苗圃设计时, 首先必须了解该地区地面高低起伏、坡向和坡度变化情况及道路、水系、房屋、管线、植被等的分布情况, 以便合理进行各种园林景观的综合规划设计。这些资料主要在测量工作绘制成的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上获得;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 需把规划设计结果标绘到地形图上成为规划设计图, 某些园林工程还需详细的专项工程测量, 以便进行细部设计;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 要把图上已经设计好的各项园林景观的位置, 准确标定在实地上, 作为工程施工依据;当园林工程施工完毕后, 有时还要测绘竣工图, 为以后的使用、管理、维修和扩建提供资料。这些工作都必须依靠测量来实现, 可想而知测绘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

二、测绘技术在园林建设中主要应用

(一) 规划设计前的应用

该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为园林规划设计服务。在某一园林用地要进行规划设计之前, 必须充分掌握该用地的基本情况, 如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向和坡度变化情况及道路、水系、房屋、管线、植被等地形的分布情况, 而地形图恰恰可以体现这些内容。因此, 规划设计前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根据设计的需要测绘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 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应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 陪同总体设规划师到基地现场踏勘, 收集规划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 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周围环境, 主要道路, 车流人流方向;地内环境, 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 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二) 园林规划时应用

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 我们需要利用地形图获取规划区内的地面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坡度变化、坡向、高程和某些特殊地质地貌、特殊小地形等地势情况, 民用建筑、现在建筑、古代建筑、水体、交通路线、给排水设施、植被和名胜古迹、名树古木等地物分布情况, 然后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进行方案比较, 提出最佳规划设计方案, 进行方案比较, 提出最佳规划设计方案。但地形图只是测图时实地地形的图上缩影, 不是直观的景物, 因此用图者要有一定的识图知识和应用技能, 才能正确使用地形图, 获得正确的有关信息。

规划设计人员根据地形图提供的基础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 运用园林艺术手法把园林用地规划设计的结果标绘到地形图上成为规划设计图, 供施工使用。在进行规划设计时, 某些需细部设计的工程项目还需进行详细的专项工程测量。

(三) 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施工放样测量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把图上已设计好的各项园林工程的位置, 准确地标定在实地上, 作为工程施工的依据。园林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分为园林建筑物施工测量、园林假山工程测量、园林水景工程测量以及与园林植物种植施工测量等方面。

1. 园林建筑物施工测量

园林建筑物放样前应做好熟悉设计图纸、现场勘查、制定放样方案、准备放样数据等准备工作。园林建筑物的放样主要可以分为主轴线放样、园林建筑定位、基础放样和施工放样等工作。根据施工过程中进度的要求, 必须结合测量技术, 进行及时准确测绘出各种施工标志。主要包括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墙体工程测量、建筑物的轴线投测等等, 都必须应用测量技术相关知识进行施工。

2. 园林假山工程测量

人们通常所说的“假山工程”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部分。由于假山的体量大, 使人们仿佛置于大自然之中, 而置石则以观赏为主, 体量小而分散。假山因使用的材料不同, 分为土山、石山及土、石相间的山。施工测量的工作主要是施工放样, 用测量仪器 (主要用经纬仪或平板仪) 找到施工的具体位置, 确定将要堆的山体的高度。主要包括确定假山位置和测定各标桩标高等测量工作。

3. 园林水景工程测量

园林水景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水闸、驳岸、护坡和水池工程、喷泉等。水闸是控制水流出流入某段水体的水工建筑物;驳岸和护坡是在水体边缘为了美观而建造的护坡;水池是一定面积的水域;人工泉是人为建造的各种泉。不管哪种工程,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都必须要借助测量技术测定它们的地面位置和各个基地标桩的高程。

4. 园林植物种植施工测量

测量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进行准确的施工放样对于园林施工意义重大。因此要准确进行园林绿化施工, 就必须借助测量技术。现主要从传统和现代的技术分别介绍其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园林绿化施工的结果经常与园林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园林施工放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引起这些偏差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放线作为园林施工的第一道实施步骤, 它对园林设计的准确物化, 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

园林植物种植施工放样根据栽植方式不同, 可采用自然式、规则式、整体式等方法来达到目的, 而在绿化设计图中, 通常已标明园林植物的种植形式、种植点位和范围、树种、株数等。在定点放线时, 根据种植形式采取不同的方式放线, 一般情况下, 可采用传统的园林施工放线方式进行施工放样, 多以方格网 (在施工现场仍有采用) 和平板仪联合经纬仪或皮尺 (简称平板仪联合法) 方式进行, 在放线过程中再参考图纸上的现有地物进行放线。

1) 方格网放线法。方格网法放线是一种粗略的估算法, 一方面受到地域地形条件的限制, 另一方面又与放线的实施人的判断力有很大关系, 因此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当地形较为复杂或施工地域较大时, 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参考, 更多要依靠现有地物进行放线。对于地域范围大, 又缺少地物时, 这种方法就难以进行正常工作, 即使能将线放出来, 其结果也是偏差很大。但方格网对放线设备没有更多要求, 在缺乏相应设备条件下, 能完成小范围的园林施工放线工作。由于它是估算型放线, 所以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放线方法, 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施工放线。

2) 平板仪联合法。平板仪联合法比单纯用方格网法进行放线在理论上更为精确。它在于用平板仪定出目标点的方向, 用测量工具在这个方向上定出距离, 从而确定这个目标点的位置, 这种方式对于平面园林的布局放线有一定的优势。但平板仪联合法放线也会受到条件的限制:因平板仪放线时, 要把设计图纸展在平板上, 所以对其影响首先是天气条件, 刮大风可能影响平板仪的稳定, 下雨则会淋坏图纸从而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其次是受地形限制较大, 由于平板仪自身的结构, 在地形塑造过程中或者原始地形复杂的地块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在放线过程中, 由于操作者必须与平板仪上的图纸接触, 可能会引起定向的移位, 从而带来方向上的偏差。当图面上的目标点太多时, 需要多次换站点, 所以其工作效率较低。

(四) 园林工程竣工应用

园林竣工测量是将规划设计施工完毕后的绿地进行验收测量。竣工总平面图是设计总平面图在施工结束后实际情况的全面反映。在施工过程汇中, 经常会出现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 使得设计总平面图与竣工总平面图一般不会完全一致, 此时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总平面图上, 其绘制竣工图的目的在于:1) 对园林工程竣工成果和质量的验收测量;2) 便于日后进行各种设施的维修工作, 特别是底下管道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3) 为企业的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测量控制点的坐标、高程等资料;4) 工程维修和回访期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5) 检查各项工程是否达到设计目的;6) 对验收测量所得的图纸资料进行存档, 为今后的使用、管理、维修和扩建提供资料。

三、结语

测绘技术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在农林业生产建设中, 如土地管理、土地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田基本建设、荒山荒地调查、苗圃地的布局与建立、果园的规划设计、林区的开发、场址的选定、森林资源清查、林区道路的勘测等, 都要测量技术和测绘资料来满足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需要。它在园林规划设计前、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工程施工以及园林竣工中的应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摘要:本文介绍了测绘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 并详细阐述了测绘技术在园林规划前、规划中、园林建设中以及园林竣工等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测绘技术,园林建设,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房世宝主编.园林工程测量.化学工作出版社, 2008.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一、引言

城市是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二、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木和藤木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三、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

第一,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第二,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

第三,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四、如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如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实践,不断总结才能有所发展,因此,仍可以做不少的探索,有的也许已经做过但没认识到它的生态意义所在。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通过各种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增加绿量。城市生态效益的大小是由绿量决定的,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叶而积的大小。实验证明,大树的绿量最大,生态效益也最大,而且管理起来投资最小,所以要多栽植大规格乔木,或移栽成形的大树,这样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还要见缝插针地补绿造绿,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及屋顶绿化,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

营造具有园林特色的生态小气候。如人行通道、交往空间要营造遮荫环境大型广场,停车场建成绿色广场(或停车场),以大冠幅乔木做林荫外围,用植草砖做停车场铺装,进一步降低热辐射。对于建筑,应该提倡生态建筑,特别是西面和南西墙做立体绿化,多栽植藤本植物,对于室内小气候的改善有较大作用。市民居住区:家属楼设计时,大胆地设想,如在楼层之间设计“空中花坛”,栽植垂、吊植物和爬墙植物,这样不仅能改善整个楼体的气候环境,还创造了独特园林意境。

增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风景林、防护林尽量采用乡土树种甚至是野生树种,如槐树、柏树、黄护、桐树、松树、等,同时也要引入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如大叶女贞、合欢、奕树、重阳木、银杏、雪松、香樟、白皮松等。根据空间使用频度和视觉重要程度,植物种植设计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使用频率高、视觉性强的地段,注重观赏性和艺术性,以人工造景为主,依据树种季相变化多设计红叶树种、黄叶树种,如红枫、紫叶李、柿树、黄护、银杏、紫叶小檗等。

尽量保留和建造水体,减少硬化地面的面积。水体是环境设计中的自然因素,水体不仅有观赏功能,还能降低噪音,改善小气候。在环境建设中把水体和雨水储存、水景创造结合起来,在适当的地方利用植草砖铺地渗透雨水,补充地下水,控制地表径流,永久和祈时储存雨水。

加强城市防护林、风景林、经济林建设,扩宽市区外环境绿化。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一个城市要想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必需注意城市结合部的绿化,退耕还林,结合经济林、防护林建设,人力开展山头绿化;在郊区农村,提倡生态农业,立体种植,保护和发展农田防护林带,形成带状网络。

抓住每年的植树节这一大好时机,大搞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掀起绿化高潮,并注意巩固绿化成果。单位与庭院绿化时,应把垂直绿化、立体绿化与拆墙透绿相结合,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既隐蔽又开阔的绿色环境。

五、生态园林的管理措施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大苗应用技术 篇9

1 科学的选择大苗种类

大苗绿化树种的选择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1 适地适树, 乡土树种与合理使用外来树种相结合

根据土壤、气候、水分等立地条件, 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选用乡土树种就是保证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的最好办法, 对于一些成功的外来树种也应该积极扩大应用。如:法桐。

1.2 选择移栽成活率高、树体恢复生长快, 缓苗期短的树种

一般来说直根系、深根型树种移栽成活率低, 须根系、浅根型树种移栽成活率高。

1.3 根据应用形式选择树种

如行道树要求树体高大、分支点高、叶大荫浓、耐贫瘠、耐修剪、抗灰尘, 而孤赏则要求树形端庄秀丽、挺拔高耸、枝繁叶茂、花艳果香等。

2 适宜的苗木规格

大苗也绝非越大越好, 苗木规格过大, 将会影响移栽成活率, 增加后期养护难度, 树体恢复慢, 容易形成“小老头”树, 严重影响园林绿化的质量与效果。一般树木的生长高峰是在青壮年时期, 如果选择这个时期的大苗用于绿化工程, 基本没有缓苗期, 很快抽枝发叶, 焕发生机, 成景、有荫, 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速生树种胸径在8~12cm左右, 慢生树种、生命周期长的树种胸径15~25cm左右是较适宜用于绿化工程。如朴树、榆树、榉树胸径20~30cm适宜;法桐、栾树胸径10~12cm的, 要比20~30cm的树体恢复快, 效果好。

3 充足的苗木储备

3.1 建设大苗培育与储备基地

为了确保充足的大苗用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必须做好大规格苗的培养与储备基地建设。由于大苗生产周期长, 可利用资源少, 资金占用大, 价格波动大, 投资风险高, 社会其它资本或者个体农户很少进行大苗的生产与储备, 容易催生临时突击, 挖掘、倒卖乡村、山区的大树、古树进城等行为, 所以必须在城市郊区建立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相适应的大型大苗储备与生产基地, 有园林科研、设计、建设等部门确定城市绿化大苗品种目录、然后指定相应的苗圃进行定向培养。

3.2 保护城乡大生态、严禁使用野生大树

为防止苗木商贩临时突击挖掘农村或山区野生大树、古树等稀有森林资源, 破坏农村、山区自然环境的行为, 绿化主管部门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措施严禁绿化工程中使用从农村、山区挖掘的野生大树、古树。同时, 鼓励和支持苗圃培育适销对路的大苗。

3.3 合理利用城市改造、建设移除的大树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在旧城改造、国家工程建设、市政道路拓宽、新区扩建以及土地整理等范围内, 有许多原先种植的大树资源, 但由于种种原因需移除, 绿化单位可采取一些办法收回, 移栽利用, 减少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目前武汉市城市基础建设如火如荼, 各种绿地被临时占用, 改造的也较多, 做好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尤为必要。

4 移栽技术

4.1 起苗

对于非季节移植的大规格树种, 移栽时必须带土球。土球直径为胸径的6~8倍, 用草绳打包、缠干。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修剪, 疏除部分枝叶, 减少叶片蒸腾作用, 防止水分散失, 确保移栽成活率。

4.2 吊运

大规格苗的装卸均需要吊车, 在吊装过程用应尽量减少对土球的破坏、树干的伤害, 最好就近购苗, 减少苗木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散失与运输伤害。

4.3 栽植

栽植时要保持树木直立, 方位正确, 如方向错位树木缓苗期延长7天左右, 成活率低20%左右, 栽植深度略深于原来的2~3cm。剪断并取出草绳, 边埋土边夯实, 培土围堰。

4.4 支撑固定

大树移栽后必须进行树体固定, 以防风吹树冠歪斜, 同时固定根系利于根系生长。

5 养护技术

5.1 肥水管理

大树移栽后立即灌1次透水, 保证树根与土壤紧密结合, 促进根系发育, 然后连续灌3次水, 以后根据土壤墒情变化注意浇水。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 浇则浇透”的原则。移栽后第1年秋季, 应追施1次速效肥, 第2年早春和秋季也至少施2~3次, 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 促进树体健壮。

5.2 提高成活措施

为减少新植大树的水分蒸发, 除少数树木可行重剪外, 对宜轻剪或疏叶的大树, 要经常对树冠喷水, 以增加局部环境的空气湿度。此外, 施用萘乙酸等生长素可促使受伤根系迅速长出新根;在树干上喷涂蒸腾抑制剂, 可减少树体蒸发, 都有利于提高移植成活率。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9

[2]姚晔, 刘清波.浅谈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J].广东农业科学, 2008 (6) :116-117.

[3]陈烨.谈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1) :72.

[4]李喜平.浅谈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1) :108.

[5]许伟, 张喜凤.中国生态型城市的建设[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7 (5) :791-793.

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篇10

牡丹是原产于中国的传统名花, 迄今已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而且很早就进入了皇家园林。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牡丹走进了洛阳市大大小小的公园。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今天, 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欣赏能力, 而且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当前, 洛阳市园林系统在园林建设中对牡丹文化的体现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近些年, 洛阳牡丹的园林建设如雨后春笋, 相继建成了不少牡丹园, 如中国国花园、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洛阳国家牡丹园、洛阳国际牡丹园、洛阳神州牡丹园、洛阳牡丹园、洛阳高山牡丹园以及原有的牡丹名园王城公园、牡丹公园、西苑公园等都充满生机, 各具特色。下面就以中国国花园、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牡丹公园为例, 阐述牡丹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

2 牡丹文化在国花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国花园始建于2001年9月, 位于洛河南岸隋唐城遗址上, 东起洛阳桥, 西至牡丹桥, 南临洛宜路, 北依洛河, 东西长2 400m, 南北最宽524m, 总规划面积100hm2。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依托, 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 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牡丹专类园, 植物千姿百态、山峦奇石叠翠、亭台楼榭成辉、湖泊碧水荡漾, 成为展示洛阳牡丹文化地域特色的最佳场所。其中牡丹文化区设计有:紫根牡丹广场、葛巾玉版广场、火炼金丹广场、秋翁遇仙广场、春归广场、花王花后广场、合欢娇广场、白鹤卧雪广场、二乔亭与飞燕红妆广场、国色广场牡丹精品区等;牡丹历史文化区设有:欧阳修碑广场、白居易《牡丹芳》碑、周总理碑广场、金牡丹台、花裳溢香广场、幻世绝艺广场、丹晖园广场。

2.1 牡丹历史文化区

2.1.1 牡丹诗词文化园

(1) 欧阳修亭。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曰:“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在园中以汉白玉书卷塑像与廊亭结合, 突出欧阳修对洛阳牡丹的赞誉。

(2) 白居易《牡丹芳》碑。洛阳牡丹诗词是洛阳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与缩影, 是诗与花二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唐代白居易《牡丹芳》中“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真实反映洛阳牡丹的繁荣与发展。

2.2 琼花园

(1) 花裳溢香广场。展现元、明、清及现代的牡丹文化。从隋唐起, 牡丹文学作品开始出现, 至宋时洛阳牡丹诗词走向成熟与繁荣, 元明清至今, 牡丹诗词的再现领域进一步拓展, 从元代开始的徐渭、孔尚任等人的题画诗, 更是牡丹诗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清开始出现很多以牡丹为题材的小说散文等。

(2) 幻世绝艺广场。洛阳牡丹栽培技术在古代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唐代洛阳人宋单父, 精于园艺, 被尊称为花师。以小型广场和五面浮雕墙共同构成园景空间, 展示宋单父种花、爱花、护花的故事。

(3) 丹辉园。讲述了牡丹发展史中的色系发展。洛阳牡丹由野生的白色系品种 '杨山牡丹'和'紫斑牡丹', 发展到现在拥有有黑、绿、黄、紫、红、粉、蓝、白及复色等九大色系,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在丹辉园中, 9根色柱代表9大色系, 并以高低不同表示品种数的多少。

(4) 金牡丹台以小亭、山石及金牡丹树组成。传说古时有一座牡丹山, 山上有一棵金牡丹树, 花开千朵。金牡丹树是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 能为人们去除病魔, 带来财运和幸福平安。

2.3 牡丹文化区

2.3.1 牡丹品种主题广场

(1) 花王花后广场。广场上高大典雅的鎏金仿古建筑姚黄阁是园内唯一的3层建筑, 气派非凡, 象征着花王姚黄的至尊地位。别具一格的魏紫亭与周边的古廊院、牡丹彩绘、体现园林艺术手法的植物景观和牡丹园艺相互映衬。在设计中, 考虑以姚黄阁、魏紫亭及古廊院形式再现当时姚家花园和魏家花园的意景。

(2) 合欢娇广场。品种“合欢娇”是双头牡丹, 以合欢亭为中心组成一处园景, 并由此引出一对夫妻白头偕老, 培育出双头牡丹的传奇故事。

(3) 白鹤卧雪广场。以汉白玉的抽象雕塑与牡丹配置, 点出牡丹品种'白鹤卧雪'之主题。

(4) 二乔亭与飞燕红妆广场。通过牡丹品种“二乔”、“飞燕红妆”和广场周围的美丽景色, 给游客讲述古代美女二乔和赵飞燕的故事。

(5) 春归华屋广场。将艳丽的牡丹品种'春归华屋'与美丽的景物相联系。

2.3.2 牡丹传说主题广场

(1) 秋翁遇仙广场。“秋翁遇仙”以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一文为背景, 讲述秋翁种花、爱花、护花而遭诬陷, 最终得花仙相救升天为护花使者的故事。在园中以秋翁亭为主, 牡丹环绕之。

(2) 火炼金丹广场。传说中太上老君将炼好的仙丹, 撒落在龙门山的石缝间, 金丹落地便长出3棵火红的牡丹, 这就是“火炼金丹”的来历。广场设计构思以此为背景, 用现代手法向游人讲述牡丹这一神奇的传说。

(3) 紫根牡丹广场。这是讲述紫根牡丹“首案红”来历的传说, 相传牡丹是牡丹仙子八月十五在洛阳邙山翠云峰下精心画出来的, 并由此生成紫根牡丹“首案红”等100种上品牡丹, 故人们将牡丹的生日定于八月十五。广场以仙子、山石、紫色花架等描绘此意境。

(4) 葛巾玉板广场。“葛巾玉板”是紫牡丹仙子葛巾和白牡丹仙子玉板与洛阳两青年美好婚缘的故事, 出自蒲松龄文集。该景点以富有动感的雕塑与白玉台面相结合, 点出主题。

(5) 国色广场国花台采用现代园林的造景手法, 将牡丹分区、分层次分品种种植, 形成一个由牡丹组成的景观平台, 寓意着牡丹的发展正向着新的高度迈进。这里是国花园的赏花中心, 种植精品牡丹100多个品种, 10万多株, 每年的牡丹花会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驻足观赏。

3 牡丹文化在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中的应用

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采用“1轴”、“4区”、“6线”、“28园”结构。目的是为了展现出植物园弘大的气魄, 以再现隋唐时期洛阳都城的里坊格局, 又如众星捧月, 将牡丹凸显出来, 充分体现出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中西方园林荟萃, 自然与规划共融, 科研与娱乐结合的特点。它总占地面积170.7hm2。“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牡丹园”是目前世界牡丹品种最齐全、牡丹文化最丰厚的牡丹专类园。共占地21.73hm2, 栽植牡丹1 200多个品种约28万株。将其划分为“牡丹百花园”、“牡丹九色园”、“特色牡丹园”、“千姿牡丹园”和“科技示范园”5大园区, 使得牡丹的色、香姿、韵及发展历史、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等得以充分展现。

3.1 牡丹九色园

位于牡丹园的中心, 该园以花色见长。牡丹花色艳丽而丰富, 被誉为“国色”, 具有“黑、白、红、绿、黄、蓝、 粉、紫及复色”等9大色系。9色台上, 九种花色环台而植, 犹如九条彩带环绕台上, 表现了九朝古都和九州同庆之意。“九色台”顶置牡丹巨石, 上刻“洛阳牡丹甲天下”, 与“九色园”入口广场上欧阳修及洛阳牡丹记的巨型雕塑上下呼应, 整园组成了一幅牡丹发展的历史长卷。

3.2 牡丹百花园

牡丹花园占地6.43hm2, 以牡丹品种繁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而得名。它容纳了中外6大品种群883个品种, 近5万株牡丹。布局方式是根据各品种群形成的地域方位和特点而进行的。中原牡丹的分布方式按太极中的五行方位进行, 中原为金, 金为黄色, 所以黄色牡丹集中栽植于该区域的中部位置;东北为木, 木生绿叶, 故绿色牡丹品种则植于东北部位 ;西北为土, 土含山水, 所以黑色牡丹和白色牡丹分布于西北部位, 寓意“黑山、白水”;西南为火, 火为红色, 故红色牡丹多植于西南。如此种植布局, 并以各品种群形成地的地域风格进行装点, 将牡丹文化进行烘托, 初春时节, 百花齐放, 交相辉映, 美不胜收, 将牡丹艳冠群芳的风姿和繁花似锦的春景尽情展现在人们面前。

3.3 特色牡丹园

特色牡丹园是以各具特殊性状的牡丹作为观赏特色。该园占地1.4hm2, 种植有20余类各具特色的牡丹品种73个1.1万余株。它拥有巨型牡丹77株, 其中有株龄最长的牡丹, 株高最高的牡丹, 冠幅最大的牡丹, 开花最多的牡丹等。

3.4 千姿牡丹园

千姿牡丹园占地7.73hm2, 该园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种植, 以土堆山、叠石造景、置石刻字、配植寓意等为特点, 突出山野之趣。如山门前种植大片的牡丹, 配植高大的桂花, 寓意“繁荣富贵”;亭台前种植牡丹、玉兰、海棠, 寓意“玉堂春”;牡丹丛中配植碧桃、樱花等多种春花植物, 寓意“繁华似锦”和“总领群芳是牡丹”等。分散种植的120多块牡丹点缀于植物园区的各个部位, 且均置石刻字, 一处一个故事, 一片儿一首诗词, 如歌如画。人们观光游玩于此园中, 不仅欣赏了牡丹的风姿, 还可领略牡丹文化的博大精深。

4 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4.1 确立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园林主管部门加强对牡丹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 加大资金投入, 整合有效资源, 扩大牡丹文化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 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高度集约, 着力营造牡丹文化氛围, 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展示牡丹文化与牡丹园林, 从不同的侧面展现牡丹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 使洛阳牡丹游览内容多元延伸, 提升文化内涵, 从而完成由对牡丹花单纯的观赏功能到综合旅游功能的转变, 最终实现提高牡丹花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强化园林系统各单位对牡丹文化建设的微观落实

各公园、科研单位根据各自的条件, 因势利导, 规划园林建设, 在园林建设中突出牡丹文化的主导地位, 不仅要将牡丹集中到公园景点, 更要将“景点”建设转移到“景观”的营造上来, 尤其要加强“牡丹文化景观”营造, 为社会化的牡丹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连续的游赏空间。牡丹种植园和牡丹品种是洛阳牡丹文化的基地和载体。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加大牡丹种植普及力度, 要使牡丹“上公路, 进公园, 入社区, 满街院, 宿宾馆, 落酒店”, 让牡丹真正担当起“国色天香颔首笑, 姚黄魏紫迎嘉宾”的形象大使, 使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牡丹花城”。

4.3 促进牡丹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

实现牡丹文化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结合, 加大对牡丹产品的研发力度, 以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牡丹产品的精深加工, 实现研究成果的物质转化。促进牡丹文化产业内部的融合重组, 实现牡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集中, 创新产业发展形态和社会运作方式, 加快牡丹文化产业组织的“集群化”和产业内容的“一体化”, 让牡丹文化更快更广地进入市场, 进入产业。实现牡丹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使牡丹产品具有强大的文化魅力, 促使牡丹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从而更加具有经济力, 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结语

牡丹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洛阳人民和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园林建设内涵丰富, 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也能够给社会带到巨大的财富。把牡丹文化合理科学应用于洛阳市的园林建设, 把牡丹文化与园林建设的有机结合纳入洛阳市政府特别是园林系统的发展战略, 树立精品意识, 推动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牡丹文化软实力, 一定能够迎来牡丹文化发展的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促进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

摘要:介绍了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和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总结了洛阳园林建设中对牡丹文化开发、利用的经验, 并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的效果, 规划今后发展的方向, 旨在为丰富园林建设的内容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牡丹文化,园林建设,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牡丹文化 (洛阳) 高峰论坛文集[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10.

[2]戴松成.国花牡丹档案[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高潮, 刘仲健.中国牡丹:培育与鉴赏及文化渊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4]金志伟, 王化凡.洛阳牡丹甲天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上一篇:35kv电网系统下一篇:农机监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