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基准

2024-07-15

工艺基准(精选七篇)

工艺基准 篇1

缸体工艺过程是缸体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 是由几十道加工工序有机组合而成, 缸体毛坯依次通过这些工序逐步加工为成品。而缸体在机床上的正确定位是缸体加工的前提条件。

1. 毛坯定位基准

奥威柴油发动机缸体为非规则的箱体类零件, 如图1所示, 毛坯为铸件。正确选择其加工的毛坯定位基准 (亦称粗基准) , 对工序的安排和其他工序定位基准的选取有密切的关系, 而粗基准在缸体上的选择应保证主轴承孔、气缸孔、凸轮轴孔等加工余量均匀、位置正确, 其选择方案随工艺过程的不同而不同。为有利于工序安排和各表面加工余量均匀以及夹紧点的布置, 我们采用凸轮轴孔侧面三点、底部脚板面二点、缸孔一点定位, 如图2所示, 限制六个自由度。

(1) 凸轮轴孔侧面三点是由毛坯特铸的三个凸台小平面组成 (工艺凸台) , 要求表面平整, 相对位置正确, 能保证缸体宽度方向各面的加工余量。三个凸台面在工艺过程中不加工, 在缸体成品上保持铸造状态, 一旦发现加工余量不均, 位置出现偏离, 利于追溯。

(2) 脚板面两点定位, 保证缸体高度方向各面的加工余量, 脚板面不需加工。

(3) 缸孔一点定位, 利用两缸孔之间的肉子 (孔壁) 自动定心, 保证各缸孔壁厚均匀及轴向各面余量均匀。

2. 中间工序定位基准

完成各工序加工内容, 缸体需要多种定位姿态, 有立式、卧式等姿态, 姿态定位亦有多种方式, 其中有三种定位方式贯穿整个工艺过程, 主要以“一面两销”、“两面一销”作定位。下面介绍缸体底面“一面两销”定位方式, 如图3所示。

(1) 缸体底面用三个支承限制三个自由度, 工艺定位孔用短圆柱销限制两个自由度, 另一工艺定位孔用菱形销限制一个自由度, 是缸体典型和常用的工艺定位方式。缸体在立式姿态下加工时, 统一用该工艺定位方式。

(2) 缸体底面是设计基准之一, 支撑面积最大, 定位稳定可靠;定位孔是工艺中特意安排的工艺定位孔, 是过渡基准, 使工艺定位基准尽可能保持统一。

(3) 选择该定位方式可以完成绝大多数的加工工序, 统一夹具类型, 并适合柔性自动生产线上应用。

3. 最终工序定位基准

最终工序是缸体主要表面的精加工, 其主要加工内容为:精铣顶面、前后端面, 精镗气缸孔、止口等, 最终保证加工表面对主轴孔的位置要求和尺寸精度。本工序定位基准的确定, 决定着缸体的成品质量和成品质量的稳定, 如何选取定位基准非常重要。通过分析研究, 利用基准重合原则即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的原则, 消除定位误差是本工序的关键。定位方式如图4所示。

(1) 以主轴孔第一挡、第四挡、第七挡定位, 形成长圆柱销, 限制四个自由度, 主轴孔止推面限制缸体轴向移动自由度, 凸轮轴孔侧面限制缸体轴向转动自由度。

(2) 主轴孔是缸体的主要设计基准, 缸体前、后端面、顶面及缸孔等都对其有相对位置要求, 而且要求相对较高。选择主轴孔定位能很好地保证缸体各要素之间的精度要求。

(3) 主轴孔通过精加工后作为定位基准, 应尽可能少使用该孔作定位基准, 重复使用将破坏该孔表面质量。

缸体机加工夹紧力分析

缸体通过切削加工, 由于受到切削力、夹紧力作用, 势必产生变形现象, 存在几何形状误差和尺寸误差, 当这些误差超过设定的公差范围时就会产生废品。在精加工时, 由于是金属微量去除, 可能会产生安装变形大于加工余量的情况。因此, 优化装、夹方案, 最小化夹紧变形是非常关键的。

1.变形分析方法

随着发动机欧Ⅱ、欧Ⅲ排放法规的实施, 缸体加工精度日益提高, 金属切削加工变形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减少工艺过程的盲目性, 提高工艺设计的符合性, 从力学角度分析, 具有非常实用的意义。如图5所示, 工具力变形和工件力变形是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

针对金属切削加工过程缸体的变形, 建立一套变形分析方法, 研究不同工序加工情况, 缸体不同装夹位置和夹紧力作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以降低试验成本和生产成本, 提高缸体加工质量。有限元分析就是一种分析工件力变形的有效方法。

通过分析和预测夹紧力作用下工件的变形, 将对夹具夹紧力设置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工件受力变形分析步骤如图6所示。

2.OP230工序夹紧力变形分析

以奥威7.7L柴油机缸体为例, 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OP230机床工位夹具夹紧力对缸体变形的影响。

(1) 边界条件缸体定位方式为一面两销, 见图7。夹紧点分布见图8, 夹紧力大小见表1。

缸体的定位面由A、B、C三个点决定, D、E、F三个点为辅助支撑, 定位面约束两个转动自由度以及一个位移自由度。圆柱销 (1) 约束两个方向位移自由度, 菱形销 (2) 约束一个位移自由度。

(2) 有限元模型实际上, C A D模型不能直接为C A E所用, C A D模型需要作出修改。复杂构件的有限元网格划分是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工作, 需要对网格不断做出修改, 符合网格划分条件后通过M a s t e r F E M为缸体划分单元网格, 最后将网格文件导入A N S Y S中进行力学分析。柴油机缸体上包含大量的过渡圆角, 在进行有限元建模时, 这些小的几何细节首先造成单元网格不易划分, 因此, 必须忽略对整体力学性能影响较小的几何细节, 如半径1m m以下的过渡圆角和倒角等。

通过IDEAS 11.0软件划分缸体四面体网格, 节点数为199 483, 单元数为640 355。缸体材料HT250, 杨氏模量110GPa, 泊松比0.26。有限元计算模型见图9所示。

(3) 应力及变形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见图10〜图14各等值线图。

从图10可知, 最大等效平均应力37.39MPa, 最小等效平均应力1885Pa。

经过有限元计算, 得到缸体主轴孔在夹紧状态下的变形量。从后端面开始, 主轴孔设为1, 依次各相邻主轴孔为2、3、4、5、6、7。各主轴孔在夹紧力作用下的压缩变形量为表2所示。

设定缸体在夹紧力作用下发生压缩弹性变形, 当主轴孔精加工完毕后, 缸体会发生应力释放。由表2可见, 主轴孔1和2在精加工完毕后, 圆周方向发生的变形量最大, 分别为26mm和23mm, 已经超过了主轴承孔的加工尺寸公差上限22mm。

实际加工中的情况也如上述分析的那样, 所以必须调整夹具夹紧力的大小, 来确保缸体在加工特别是精加工时的合理装夹。

结语

工艺基准 篇2

零件的机械加工艺的制定过程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涉及面也很广, 基准的选择是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制定的重要环节。基准的选择有以下几个原则: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作为基准的点、线、面在工件上不一定具体存在 (例如孔的中心、轴心、对称面) 等, 而常由某些具体的表面来表现。这些表面可称为基面。例如, 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持一根短圆轴, 实际定位表面 (基面) 是外圆柱面, 而它所体现的定位基准是这根圆轴的轴心线。[1]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版陕西科技出版社顾崇衔等著)

但是, 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基准的点、线、面在工件上不存在, 而又没有具体表面能够体现出这些基准。这种情况下, 如果我们继续按照零部件某一具体表面作为基准进行装夹找正就会造成加工困难甚至大量的废品产生。

1 以具体存在表面为基准装夹找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图1为所示为某型连杆图纸, 该型连杆图纸为面对称零部件, 机械加工过程中我们选择对称面为加工基准。由于对称面通过距离为300mm的两个平面来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这两个面作为基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由于焊接工序焊接应力的作用, 两侧连接板极易发生倾斜。此时, 继续使用距离为300mm的平面作为基准面就会导致孔壁厚部分过薄、轴套端面加工余量不够等情况出现。最终导致废品率过高。为解决以上问题, 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使用了虚拟基准作为基面来定位、装夹此类零部件, 有效解决了毛坯件废品率过高的问题。

2 虚拟基准法装夹找正

2.1 虚拟基准定义及定位

以上述某型连杆为例, 这种连杆是中心面对称零件。两侧机加工表面以中心面为对称面, 两侧对称。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的装夹找正工序中, 所找正的基准面正式这个中心对称面。由于虚拟基准在实际零部件上是不存在的, 而又不能通过某一零部件表面体现出来。因此虚拟基准的定位比较困难。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是逆向找正方法, 即首先虚拟出毛坯件加工成成品工件的状态和特点并找出虚拟成品工件的对称中心面, 然后确定虚拟成品工件中心面与工件毛坯已存在表面位置关系, 通过这个位置关系来确定工件虚拟基准的位置。从而完成工件毛坯的装夹找正工作。

在实际装夹找正过程中, 我们首先通过对毛坯件的整体测量确定其虚拟基准面的位置, 然后通过虚拟基准面距离一侧连接板的定位尺寸B和定位尺寸A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的正确装夹位置。

虚拟基准的选择和定位尺寸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 需要根据零部件的具体形状特征来选择。总的来说, 虚拟基准找正方法描述的是虚拟成型零件与毛坯件的位置关系确定的问题。

2.2 毛坯件检验及尺寸公差控制

2.2.1 毛坯件的检验及判定

同样以图2所示情况为例, 虚线为零件加工完成后加工表面的轮廓线, 实线为毛坯面轮廓线。

首先, 设定零部件尺寸失效判定条件, 并根据零件加工完成后加工表面的轮廓和毛坯面轮廓之间的几何关系确定零部件失效判定条件的计算公式。

根据图2所示连杆的具体使用条件, 我们设定了以下三个限制:

其中:T1为连接板厚度, T2为圆套厚度, α为毛坯件毛坯面与实际加工成型表面的夹角 (夹角根据具体变形情况确定, 本文中假定两侧板变形角度、方向一致故使用同一角度α表示) 。

根据限制条件和限制条件计算公式判定毛坯件是否合格。

2.2.2 注意事项

第一, 失效条件及失效条件判定公式描述的是机械加工成型表面与毛坯件表面的位置关系。失效条件及失效条件判定公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根据加工零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 列举限制条件时应注意所限制条件的列举应该全面包含零件的质量要素, 防止因为要素列举不全导致检验计算出错。

3 总结

虚拟基准有两个特点:第一, 作为基准的点、线、面在工件上没有具体存在而又不能通过某些具体具体的表面体现。第二, 虚拟基准可以通过成品零部件的加工成型特征进行确定。

虚拟基准装夹找正的方法可以解决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基准的点、线、面在工件上不存在, 而又没有具体表面能够体现出这些基准的问题。但是, 由于虚拟基准装夹找正所耗用的辅助工时较长, 因此这种装夹找正方式比较适合应用在大型工件单件小批量生产场合。

参考文献

转向节加工定位基准改进 篇3

常用转向节毛坯为铸件或锻件状态, 其加工工艺无论采用分散方式还是集中方式, 都需要根据不规则的毛坯外形选择合理的定位方式, 才能保证定位的稳定性和加工产品的一致性。笔者根据多年转向节的加工经验及不同方式的尝试, 对汽车转向节在金属加工中的定位方式进行了分析。

转向节常用定位方式

1.三个凸台+外圆+侧面

如图1所示, 凸台1、2、3确定一个平面, 限制自由度;外圆限制自由度;支架侧面限制自由度。此定位方式属于六点定位方式中的完全定位, 这种定位方式在底盘件中应用的最多, 有转向节类和摆臂类产品。

1.角向定位点2.内孔3.凸台定位

2.圆槽+长形槽+凸台

相对方式1定位的三个凸台中, 一个凸台用圆槽替代, 一个凸台用长形槽替代, 分布如图3所示。圆槽+长形槽+凸台限制自由度;圆槽限制自由度;圆槽+长型槽限制自由度。

这种产品 (见图4) 设计简化了定位方式, 同时夹具设计时, 减少了侧面的角向定位结构, 使夹具布置和制作变得简单。此产品结构有转向节类和轮毂支架类。

3.一个凸台+一个圆槽+一个长形凸台

相对第二种定位方式, 用长形凸台替代长形槽 (见图5) , 圆槽+长形凸台+凸台限制自由度X�、Y�、Z→;圆槽限制自由度X→、Y→;圆槽+长形凸台限制自由度Z�。用于此定位方式的产品如图6所示。

定位方式分析与对比

图7为传统结构的定位方式1, 定位机构包含了三个凸台、外圆和侧面, 夹具结构复杂。图8所示的夹具方案中, 转向节毛坯采用圆槽+长形槽+凸台的定位方式 (方式2) 。

定位方式2和定位方式3的原理是相同的, 相对于定位方式1, 由于减少了内孔 (外圆) 定位和角向定位机构, 大大减小了夹具空间, 降低了夹具的设计、制作难度, 即降低了夹具的成本;降低了对毛坯质量的要求;同时避免了由于定位不准产生不良品的发生。

结语

家具用材干燥基准的灵活运用 篇4

目前, 木材干燥生产中常用的干燥基准有含水率干燥基准和时间干燥基准。时间干燥基准是建立在含水率干燥基准基础上的, 没有含水率干燥基准就没有时间干燥基准。由于含水率干燥基准是根据不同的含水率阶段确定干燥介质的温湿度参数, 定量化程度高可较准确地按照工艺操作。因此在木材干燥生产中一般采用含水率干燥基准。含水率干燥基准是按木材中的含水率划分为各个干燥阶段的干燥基准, 它又分为多阶段含水率干燥基准、三阶段含水率干燥基准、干燥梯度基准和波动式与半波动式干燥基准。多阶段含水率干燥基准和三阶段含水率干燥基准适用于木材厚度小于80 mm的木材干燥, 对于干燥设备而言, 它既适合于手动控制的干燥设备, 适合于半自动或全自动控制的干燥设备,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波动式与半波动式干燥基准适用于厚度大于80 mm的木材干燥, 对于干燥设备而言它适合于手动或半自动控制的干燥设备:干燥梯度基准适合于带有自动检测和计算机控制的干燥设备尤其是国外引进的干燥设备多采用这种干燥基准。所谓干燥梯度是指被干木材的平均含水率与干燥介质平衡含水率之比。这是木材干燥学上特殊的梯度定义,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梯度定义。引入这个定义的目的主要是有利于木材干燥过程中自动控制参数的确定和便于实现对干燥介质的自动控制, 以达到对木材干燥过程的自动控制。干燥梯度可以直观地反映木材干燥速度的快慢。

当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木制家具生产企业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干燥设备。其中有国内制造的也有国外引进的干燥设备。由于木制家具生产中, 使用的锯材厚度均小于80 mm, 所以, 本文仅就木材干燥生产中如何灵活运用多阶段含水率干燥基准和干燥梯度基准进行分析论述。

多阶段含水率干燥基准的灵活运用。干燥基准的软硬度说明在一定状态下的干燥介质中从木材内蒸发水分的强度。当木材的树种、规格和其他条件相同时, 干湿球温度差较大和气流循环速度较快的干燥基准是硬基准, 反之是软基准。同一干燥基准, 对于较薄的针叶材适用时, 对于较厚的硬阔叶树材可能成为较硬的条件, 而使木材受到损伤。在使用某一干燥基准的过程中, 当执行基准中某一含水率阶段的温、湿度条件时, 如果木材的含水率下降速度过快, 而且出现了干燥质量问题, 说明干燥基准的这个阶段的温、湿度条件过硬, 反之较软。干燥基准的软硬度关系到木材干燥质量。同一干燥基准, 对于用途重要的木材可能过硬, 对于用途不十分重要的木材可能较软。干燥基准的软硬度影响着木材的干燥周期。在相同条件下, 采用硬干燥基准干燥木材比采用软干燥基准干燥木材的时间要短。

煤矿项目基准收益率研究 篇5

煤矿项目的基准收益率是根据煤矿行业的实际条件, 在科学分析全行业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全行业统一的投资收益率标准, 作为衡量煤矿项目建设投资经济效益, 评判投资方案可行性的基本标准。

2煤矿项目基准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及计算公式

2.1 影响因素

煤矿项目基准收益率取决于综合资金成本、投资的风险报酬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因素。

2.1.1 综合资金成本i1

煤炭项目的资金成本可分为三种类型:项目资金全部来自于借贷;项目资金完全来自于自有资金;项目资金兼有贷款和自有资金。

在考虑煤矿项目综合资金成本时, 应考虑第三种情况, 建立如下模型:

i1=Kb[p/ (p+Q) ]+Kd[Q/ (p+Q) ] (1)

i1——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Kb——权益资本金成本, Kd——资本金成本, P——公司股本市场价值, Q——公司负债的市场价值, P/ (P+Q) ——资本金占有率, Q/ (P+Q) ——债务资金占有率。

2.1.2 投资的风险报酬率i2

搞任何项目投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所以项目投资者要考虑一个适当的风险贴补率, 只有满足了风险贴补, 才愿意进行投资。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形势下, 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像煤炭这类投资额比较大的项目风险会越来越大。因此, 很有必要考虑到风险报酬率的。

2.1.3 通货膨胀率i3

为了使被选煤矿项目的收益率不低于实际期望水平, 就应在实际最低期望收益率水平上, 加上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2.2 计算公式

煤炭基准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可归纳如下:

i= (1+i1) (1+i2) (1+i3) -1 (2)

其中, i—基准收益率, i1—综合资金成本, i2—风险报酬率, i3—通货膨胀率。

3煤炭基准收益率的确定

3.1 煤炭项目综合资金成本的确定

这里我们应用的公式是 (1) , 其中p/ (p+Q) 、Q/ (P+Q) 均取整个煤炭行业的平均值。

依据国家发改委[2009]27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 煤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比例最低为30%, 即:

{P/ (P+Q) }min=30%

煤炭项目固定资本金的概率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又经过对煤炭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占有率统计及加权平均求的为35.1%。所以, 可认为煤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比例最高为40.2%, 即:

{P/ (P+Q) }max=40.2%

i1min=8%×40.2%+11.05%×59.8%

=9.8239%

i1min=8%×30%+11.05%×70%

=10.135%

3.2 煤炭项目风险报酬率的确定

根据2008年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发布的第6号文件《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评估意见》, 我们可以计算出风险报酬率的取值:i2min=5.65%, i2min=10.3%。

3.3 煤炭项目通货膨胀率的确定

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表示的, 近几年的平均值为3.5%, 故煤炭项目的通货膨胀率取上值。

3.4 煤炭基准收益率的确定

将已知数据带入上式 (2) , 可求出煤炭基准收益率的大概范围:

iomin= (1+i1min) (1+i2min) (1+i3) -1

= (1+9.8329%) (1+5.65%) (1+3.5%) -1

=20.09%

iomax= (1+i1max) (1+i2max) (1+i3) -1

= (1+10.135%) (1+10.3%) (1+3.5%) -1

=25.73%

即煤炭项目基准收益率的取值范围为 (20.09%, 25.73%) 。

4建立比例系数Zi

由第三节我们求出的煤炭项目的基准收益率取值范围, 我们可以取平均值作为标准的煤炭基准收益率, 即io=22.91%。然而对于煤炭这一特殊行业, 在考虑以上因素所确界定的基准收益率可能还会与某些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因此需要一个比例系数来修正。这就是本文提出的Zi系数, 此系数取值是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的:

Δio=iomax-io=2.82%

Z={ (1-2.82%÷22.91%) , (1+2.82%÷22.91%) }

= (0.88, 1.12)

因此, 煤炭基准收益率的标准值可定为22.91%, 对于特殊的煤矿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对Zi在 (0.88, 1.12) 内进行取值。由于煤炭市场风险性较高, 故可能本文给到的基准收益率不能满足某项煤炭的评估要求, 故可以考虑调整比例系数Zi。

参考文献

[1]王燕, 康峰.基准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J].工程技术经济, 2003, (22) :6.

[2]刘征, 谢咏生.矿业权评估中折现率的取值思考[EB/OL].中国矿业网, 2010, (6) .

美国违宪审查双重基准制度浅析 篇6

一、美国违宪审查的依据

联邦宪法并没有明确赋予联邦法院审查法律之合宪性的权力。但是, 宪法中确实包含据以确立司法审查权威的规定。新的司法机关的管辖权延伸到了“根据宪法、美利坚合众国的法律和条约所产生的所有案件”。更重要的是宪法第6条的最高地位条款, 该条款是根据约翰·拉特里奇的动议补充进去的。联邦宪法的最高地位被明确宣布为宪法架构的基础。因为只有“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才能够被赋予“最高法律”的地位, 与宪法不一致的法律就被排除在强制从之外。[2]

二、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内容

美国联邦法院的违宪审查范围主要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横向主要指审查联邦国会的立法和联邦政府的执法是否违宪, 联邦法院有权根据联邦宪法审查联邦国会的立法和行政部门发布的命令。纵向主要指联邦法院对各州的宪法和法律是否违宪进行审查。从联邦最高法院审查的案件来看, 其审查内容对执行的法律内容的审查和对立法或执法过程中的宪法程序进行审查, 且对后者的审查只要求程序合宪, 不考虑最后的结果是否公平。美国在违宪审查中采取事后审查的模式, 其审查是在法案通过后对已经生效的立法的审查。法令必须在具体的争讼中才可以被审查, 并且对审查法令的合宪性在解决该争讼中是必要的。

三、美国违宪审查中的双重审查基准

自1897年后美国最高法院以违反宪法第14修正案的实质正当程序为由宣布法律违宪, 以此严格了对经济管制方面的立法审查, 其中尤为典型的是1905年Locker v. New York案。在这些案例体现的经济管制与经济自由这对相互冲突的价值选择体现了法院所选择的审查基准。

双重基准基理论始于1938年合众国诉卡洛琳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违宪判决采取“严格审查”的基准。双重基准也称为二重基准, 是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案件审查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对争讼的法令涉及人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根据其对人民的影响程度不同采取合理的关联性审查标准。 其主要指对规制精神自由的法律的合宪性判断要比对规制经济自由的合宪性判断要采取更严格的基准。大法官斯通在其著名的判决书的注释四中指出: 当政府立法或措施所涉及的基本权利与民主程序无关时, 法院应该采用“合理关联性的审查标准”, 且采用合宪性推定原则, 推定政府的规制合宪; 当政府立法或措施所涉及的基本权利与民主程序有关时, 法院应采取“严格审查标准”; 当政府立法或措施所涉及的是长期以来与社会大众分离或隔离的少数族群的基本权利时, 不论其是否与民主程序有关, 都要采用严格审查标准[3]。简言之, 双重审查基准就是指在审理人民基本权利案件的宪法解释时, 先依据案件与民主政治程序相关与否来分类, 再考虑采取“严”或“宽”的不同审查基准, 以此来判争讼的法令合宪。

四、结论

在双重基准理论向东方引进的过程中, 日本学者芦部信喜在指出比较衡量论的问题同时, 主张将一元内在制约说的旨趣作为具体的违宪审查基准并加以准则化, 其理论称为美国判例理论的基础上加以体系化了的“双重基准”理论。其认为: 在人权的谱系中, 精神自由在立宪民主政体的政治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 其比经济自由占有更为优越的地位。因此主张在对规制人权的法律进行违宪审查时应以更加严格的基准来审查, 适用于有关规制经济自由的立法的“合理性”基准, 会不再适合适用于有关规制精神自由的立法。所以我们就必须根据权利与自由的形态、 内容以及规制的目的、样态等更加细化地考虑判断的基准。 我们应该注意到: 精神自由与经济自由的保障程度, 并非能以在阶段上完全不同的形态来加以区别, 其都包含了保障程度几乎相同的领域; 在现代宪法中检讨人权的界限时, 除了包含生存权的社会权之外, 也应加上依据《宪法》第13条所认许的新人权。[4]笔者支持这种双重基准论, 其在学说上不仅广受支持, 而且也被采用在判例上。更加详细内容有待于根据各类人权加以分别研究。

摘要:各个国家的宪法都可能遇到违宪的情况。“违宪”一词原本属于形容词, 在英语中称为unconstitutional, 在德语中为verfassungswidrig, 在法语中则为inconstitutionel。在此名词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林来梵认为, 违宪审查术语乃宪法保障制度这一框架之内的一个制度。综观世界各主要立宪国家的实践, 审查和追究国家行为的违宪现象乃是其违宪审查制度的主要目的。然而违宪审查应采用怎么的审查基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美国违宪审查的依据、内容和发展来浅析“双重基准制度”。

关键词:美国,违宪审查,双重基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千帆.宪法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8.

[2]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最高法院史[M].毕洪海, 柯翀, 石明磊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3]保罗·布雷斯特, 桑福·列文森、杰克·巴尔金, 阿基尔·阿玛编.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M].张千帆, 范亚峰, 孙雯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理性思考 篇7

一、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合法性基础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对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空间, 根据过罚相当等原则, 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执法范围等情况, 细化为若干裁量格次, 每个格次规定一定的量罚标准, 并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悔过态度, 处以相对固定的处罚种类和量罚幅度, 同时明确从轻或从重处罚的必要条件的一种执法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 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 但是我国的立法权并不专属于权力机关, 宪法同时把规则制定权授予了政府。所以, 在我国,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各类行政机关都有权制定不同效力层级的行政规则, 为了保障规则体系符合法律效力等级要求, 对由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规则主要通过法律保留原则来予以控制, 即涉及国家主权、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限制或剥夺公民自由和财产及重要权利等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予以规范, 凡不属于法律保留范围内的事项, 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制定各类行政规则, 是合法的。社会生活丰富且随时变动, 但立法者必须表现出理性, 为了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 法律规范授予行政机关可以自由裁量的行政权。从逻辑而言, 为保障规则体制的运转, 裁量是完全必要的, 且不能消除, 只能利用其他手段控制。裁量基准是联系抽象的规范性文件与违法行为人的具体事实之间的必要媒介, 行政裁量基准有着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2009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向各地、各部门下发了《关于规范行政裁量权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这说明我国将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适用规则的制定主体只能是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 对于市县政府及其部门已经制定的适用规则, 与省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适用规则有不一致的, 应当修订;省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适用规则不一致的, 同为规章的, 依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同为规范性文件的, 应优先执行省级政府制定的适用规则。制定裁量基准应当合理划分裁量阶次, 综合考虑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 运用数学模式等方式, 将裁量的因素与划分的阶次有效结合。上一级行政执法部门制定了裁量基准的, 下级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直接适用, 如不予适用, 应当充分说明理由, 不按裁量基准行使行政裁量权属违法。但是, 裁量基准毕竟不是法律规则, 行政执法部门不得在执法文书中直接引用裁量基准作为行政执法依据。

二、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性质定位

根据功能性特征的不同将行政规则分为立法性规则、解释性规则和指导性规则。立法性的行政规则有明确的立法授权, 为相对人创设了权利义务, 具有法律约束效果, 在功能上等同于法律规范。解释性规则和指导性规则都仅仅是对法律规范所作规定的具体化, 没有创设新的权利义务, 并不具有法律规范的功能。但是解释性规则具有一定程度的效力, 而指导性规则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属于解释性规则, 因为其内容一般只是对法律规范的阐述和确定, 对立法意图的说明与强调, 统一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对法律的理解, 从行为上与法律保持协调, 并没有产生、变更或消灭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没有产生独立的法律效果。虽然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名目各有不同, 但它们具有共性, 即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为内容, 以规则性文件为载体, 表现出固定带有结构的程式化特征, 具有相对统一的程序要求, 无法通过执法人员凭经验带有个性化的处罚行为表现出来, 它是连接抽象的法律与具体的事实之间的媒介或桥梁, 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为了贯彻执行法律而实施的“二次立法”, 是具有立法性的行政行为。

在我国,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涉及的范围并不广泛, 其效力范围仅相当于档案行政处罚这一个微观的行政执法领域, 只限定在特定行政区域与特定行政部门之内。但是, 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一旦制定并实施, 就成为档案行政主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条件和依据, 因而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力。因此应当尽量限制采取指导性规则, 更不宜将其定位于立法性规则, 而主要应当发挥裁量基准作为解释性规则的功能。主要的理论观点一直把裁量基准排斥在法律渊源之外, 《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立法法》也没有明确规定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在行政审判中的地位, 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充当着实质意义上的法源。那么, 在行政审判实践中, 如何确定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规定, 有关部门为指导法律执行或者实施行政措施而做出的具体应用解释和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主要指国务院部门以及省、市、自治区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门对于具体应用法律、法规或规章做出的解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或其他规范性文件, 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虽然它们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对人民法院不具有法律规范意义上的约束力, 但是下级行政机关往往将其作为处罚行为的直接依据。面对这一现实, 《纪要》对裁量基准在司法审判中的效力进行了有保留的认可,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裁量基准合法、有效并合理、适当的, 在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时应承认其效力, 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理由对裁量基准是否合法、有效、合理或适当进行评述, 这表明, 审判机关有条件限制的肯定了裁量基准的法效果。

三、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功能结构优势

控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裁量权是档案行政裁量基准的目的, 但更深层的目的则是为了缓解法律规范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紧张关系。一项法律制度包括一般性规范和适用与执行性规范, 是一个综合体, 它既有抽象而概括的规范, 又包括明确而具体的事实。法律表现出精确性与模糊性、规则与裁量、稳定与变化、一般与个别、规则与标准相融合的态势, 都是为了协调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冲突。具体而言,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就是连接规范与事实的桥梁:一端是统一、抽象的行政处罚法律规范, 另一端则是档案执法机关所面对的个别、具体的案情事实。所以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结构形式表现为“法律———基准———个案”。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制定处罚基准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法律规定过于概括、功能性不确定、法律概念过多、不利于一线执法人员操作的问题。而法律规定的宽泛化, 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制定法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局限。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力求在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也就是既能保证法律实质意义上, 又能在形式上降低法律运行的成本, 而目标就是二者共存同赢。

制定法是一种静态表现出来的书面法, 永远滞后于社会发展, 为了保持制定法的稳定性, 必须限制修改制定法的频率, 这些原因使得立法机关在立法时保守和谨慎, 倾向于原则和抽象的立法思路, 选择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进行立法, 不确定的法律概念成为立法语言的代名词。但是档案行政执法面对的是生活中随时处于变化的行为,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存在的意义在于连接了法律与个案。如《辽宁省档案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就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和危害后果, 将每项违法行为分为三个或四个违法行为阶次, 并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裁量幅度, 如将“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 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违法行为, 分成四个违法行为阶次, 规定除了“给予警告;造成损失的, 责令赔偿损失”外, 规定了四个罚款的幅度: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 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但无主观故意, 且损毁档案的数量少, 可以修复, 后果轻微的, 免予经济处罚;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 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情节较重的, 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 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 1500元以下罚款;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 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情节严重的, 对单位处以3万元以上, 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500元以上, 3000元以下罚款;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 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情节非常严重的, 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 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 5000元以下罚款。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作为一种解释性行政规则, 由一线执法机关根据档案行政执法部门经验总结而成, 地域特征明显, 符合专业技术性要求且可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地对条款予以变更或废止, 弹性优势尽显。但是实践者认识的有限性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难以穷尽以及某些技术手段不具备仍制约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制定, 所以裁量基准也不能被视为绝对有效的手段, 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法律概念以及无法精确解释和量化的问题。所以,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只是用来解决处罚裁量决定的具体方向、框架以及将来发展的趋势, 不能拘泥或受限于处罚裁量基准。

摘要: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具有合法性的基础, 其性质应定位于解释性行政规则, 人民法院在审查有关档案行政处罚案件时, 应承认其效力。

关键词: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行政规则

参考文献

[1]周佑勇.裁量基准的正当性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 2007 (6) .

[2]王锡锌.自由裁量权基准:技术的创新还是误用[J].法学研究, 2008 (5)

[3]余凌云.游走在规范与僵化之间[J].清华法学, 2008 (3)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工艺基准】相关文章:

基准刑04-08

基准模型05-01

基准应用05-29

基准利率07-07

基准测试09-16

贷款基准利率04-26

行政裁量基准07-28

设计基准水位07-03

带隙基准07-28

城镇基准地价07-31

上一篇:西方餐桌上的礼仪下一篇:巧用文本成就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