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学法

2024-08-06

培训教学法(精选十篇)

培训教学法 篇1

1 焊工培训教学法过程发现的问题

焊工培训教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培训, 焊工培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极早的了解焊工技术, 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但是作为培训他们的教育部门在培训的教学法中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阻碍着焊工培训的实际效果。

1.1 培训的教材使用陈旧

焊工专业是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专业技术, 它与社会的联系及其的密且, 而且焊接技术的更新换代的步伐也极快, 这就要求学校的培训内容也要积极的更新, 但是目前教育部门、学校由于受到资金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职业学校的教师培训所用的教材都是与当前的社会焊工技术相脱节的, 导致学生实际掌握的焊工技术不能再社会中很好的、较快的适应。

1.2 培训课堂比较保守, 缺乏创造性

焊工培训是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培训氛围, 尤其是实践操作上, 但是目前我国的职教、专业培训学校等他们的培训教学方式还是大部分沿用传统的老师讲授方式, 老师侧重于对于他们知识的培养, 忽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而且对于培训的课堂也缺乏创造性, 忽视缺乏学生对于实践结果的感受终结及探讨, 强化他们的主动性。

1.3 教学方法不科学

焊工培训在职业教育中大部分采取的的方式就是利用传统的模式进行, 比如新学生向有经验的“师傅”学习, 缺乏有效地、科学化的系统培训规划, 同时由于学校的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在学习培训的时候由于教学器材的限制导致学生一节课也没有多少的实践动手机会, 导致他们也只是大部分观看别人的操作, 不能加强自己的印象。

1.4 教学管理落后

大部分焊接培训学校都实现了焊工技术档案微机化管理, 但微机办公普及率远未达到微机资源的利用率。究其原因在于现有师资队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无法掌握微机操作技能,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教师微机办公, 理论基础学习没用。将教师从繁重的原始手工纪录和报表中解脱出来, 扩大微机办公覆盖率, 也是验证一个焊工陪训学校教学创新的重要指标。

2 焊工培训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2.1 多与实际相结合

任何学习我们都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学习焊工技术就是为了以后加入社会的生产, 在学校的焊工培训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获得焊工技术, 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重视培训内容的实践性, 要强调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比如在学习焊工理论时我们要重视强调学生与现实的技术相联系。在现在综合素质培养的大的背景下我们要根据具体企业以及单位的实际要求及时的调整学生的实践内容, 加强对于社会新的技术知识的讲解, 总之我们进行焊工培训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及时的调整我们的培训教学方式, 一定要密切的联系实际, 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

2.2 多提供感性材料

任何方面的学习都是由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知识的学习并且对知识进行实际发挥, 在学习焊工知识, 首先就是要学生掌握焊工方面的工具, 帮助他们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具体的方式主要有: (1) 通过现场观摩或者对实物进行观察。这种方式也是主要的学习途径, 尤其是在职教学校的焊工学习中; (2) 通过图表等有形挂图进行学习。这样可以通过对于模型的及时掌握, 观摩模型的结构等, 方面以后的实践操作, 这样的学习模式具有方便简单等特点。

2.3 多提问题, 并提供创造性条件

在焊工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强化学生的主动性, 改变学生的被动,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尤其是在实践操作的培训上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有知识的讲授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掌握。具体就是老师要主动的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 并把问题引导于课堂之中, 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答案。

2.4 多给焊工培训操作教学时间

焊工培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理论知识由于他们接触的机会较大多, 但是对于实践操作的时间职教给予的就相对少, 而且实践的难度相对于理论也稍微有所增加, 因此增加焊工的实践操作时间是科学的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2.5 焊工培训场所实验室化

焊工实训室是实训操作的场所, 实训设备是实训操作教学的工具。实训室的建设不在于设备的数量、价值, 最重要是按生产岗位需求, 按技能种类进行合理分类和配置。让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设备, 我们采用实训操作教学模式后, 由于教师讲授、指导, 学生练习、咨询相继进行, 所以教学场所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 教室和实验室合二为一, 实现了教室实验室一体化。实训操作教学模式采用讲授和实训相继进行的方法, 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动的特点, 提高了上课效率, 并且在课余时间学生仍有场所继续完成实训项目内容, 使课后作业由单纯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变为技能训练和兴趣制作。

3 结语

通过对职校焊工培训专业教学法的研究, 分析目前焊工培训教学法存在的原因, 制定和完善焊工培训教学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最终有利于提高培训课程的质量, 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友元.电焊工技能培训模式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 2012, (20) .

培训教学法 篇2

双语教学培训心得总结篇一

这段时间的培训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也使我对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结合所学理论与这六天的教学实践,我对小学数学双语教学有了以下三点新的认识:

一、数学双语教学应以数学学科目标为首要目标

由于数学双语教学的本质仍是数学教学,所以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学科目标应与使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数学教学的学科目标完全一致,即相同的教学内容,不论采用双语还是单语进行教学,都应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学学科目标应是数学双语教学必须首先达成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要同时教授数学知识与专业英语知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在规定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一定不可因此降低教学要求或减少教学内容,造成人为的“学科损伤”。严格遵循“数学学科目标优先”原则,尽量在双语课堂上毫无保留的达成数学学科目标,是对数学双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应侧重英语的工具性 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交流,“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显然违背了我国开展英语教学的初衷。与新加坡“全民皆英”,家庭成员之间同时使用英语与母语两种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情况不同,我国的小学生很难在下课后找到一个适合听说能力培养的非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很好的弥补了英语课时有限的缺陷,延长了学生在校内学习英语的时间。我认为双语教师应该教学中应侧重英语的工具性,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习惯。三、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英语在课堂语言中的使用比例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考虑,全英文的语言环境最有利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然而,我国的社会语言环境是单语,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语言环境也为单语,完全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淹没式双语教学模式不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我认为,在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开展的初期,教学语言应以母语为主,教师多在组织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秩序时使用英语。所使用的英文语句应当语法简洁、词汇简单,清晰、洪亮地用比较慢的语速发音,必要时,可以使用夸张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在学生逐渐熟悉双语教学模式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英语的使用比例。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回答,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随着学生英语知识水平与课堂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策划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用英语交流数学知识,讨论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的能力。当学生的词汇量足够大,阅读能力也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英语短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国外数学知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这一阶段达成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属于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在具体的一节双语课中,教师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调节英语的使用比例。若教学内容难度颇大,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吃力时,教师应将汉语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减少学生的语言理解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相反,若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就应该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多安排合作与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

双语教学培训心得总结篇二

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苗(东部方言)汉双语师资培训,为期虽然不长,但我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后,我深深地悟到了这渊源已久的苗族语言在社会里的社会性,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开展苗汉双语教学、构建和谐的苗汉语言环境,维护社会语言多样性,因地(因族)制宜,苗汉结合,促进当地苗汉民族和谐发展,进而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教学质量,传承苗 族语言的书面表达至关重要,就本次培训,我的收获如下: 一、苗族东部方言区语言与文字的历史了解。

通过学习,在龙智先、龙秀海二位教授的精心讲授下,我知晓了我们苗族(东部方言)在清代、民国期间、抗日战争时期等都有过不同的创造,如清代的板塘苗文,民国期间美国传教士郑哲克和他的信徒石清泉在松桃传教期间用拉丁文创造的《苗文读本》,解放后花垣县麻梨乡石成鉴所创造的老寨苗文等,它们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和推广,直至当前,东部方言才得以真正的统一,(以湖南省花垣县吉卫镇腊乙坪口音为标准音)。可见,苗语(东部方言)在创造上也是几经总结和锤炼,才得以真正的规范。

二、苗语文字书面表达的完善和魅力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族,都要不同的语言,语言不统一,是很难推动该族、该地区的发展和进步的,语言的统一至关重要,而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也不例外,因为在那苗族里他们就共同创下了自己的语言,并得到了真正的统一,并能用于交流、沟通、人人会道、大小能语,而完善后的苗(东部方言)语培训中,在龙智先、滕继承二位教授的精心教诲下,从教20余年来的我方才恍然,它的书面表达是由deb shob(声母)48个,ned shob(韵母)33个,shob xinb(声调)6个制成,它们在写法上与英语26个字母一样,但在拼读时却完全不同,如:

“青蛙,”苗文为deb gud;“白马,”苗文为 mel ghueub(读法不能用英语、汉语拼音的读法来读)。

“你”苗文为myl(在读法上“y”要读成汉语拼音里的后鼻韵母“eng”)等。

虽然我们东部方言的书面表达载不上史册,但也可谓为绝伦,独具一格,掌握了这些拼读方法后,为我今后的“双语”教学垫下了基础,在教学上可采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

三、意义深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该次“双语”教学培训能得以顺利开展,充分体现了省民委、省教育厅、省民院、松桃县教育局对“双语”教学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在我们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进行“双语”教学极为重要,为此,作为该次培训中的一员,一定要把所学得的苗(东部方言)语知识传播给我们那山区里的苗族子弟,让他们能把汉语方面的诗歌译成苗语,使苗汉双语相互渗透,把日常生活中苗族的苗歌、谚语、日常生活用语等进行书面记载,以让苗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升华,让苗汉语言更进一步的和谐!

双语教学培训心得总结篇三

为了不断提高我县从事双语的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动苗族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办好让苗乡人民满意的教育,近日,松桃自治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从事双语教学的小学共100名双语教师,赴贵州民族学院“充电”。

本期培训班面向松桃边远少数民族乡镇从事双语教学的100名一线民族教师。此次培训主要以苗话(东部方言)听、说能力强化训练为主,苗话发音理论知识为辅,用苗话语音理论指导教师口语发音练习。旨在通过培训,使学员苗话水平、通用苗文字和苗族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及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有一定提高。所有教师在认真听取了龙智先老师等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后,全体学员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我在这次深有感触: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教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教师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苗文知识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授课教师全面系统。

老师的课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三位授课教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龙老师的课从苗文的neb shob deb shob shob xinb三个方面详细地搜课,学员们个个认真地听和做好笔记,在课堂里激烈地交流讨论。接下来的培训,我想会更有趣、更专业,所以我会更认真听,滕老师的课更精彩,他从苗族人的生活方式来讲课,例如:每节课都用苗歌来开头,让老师们学得开心。

三、突出重点。

在教学时,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避免按顺序一字一字教。笔画多、难写的字要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笔笔教好,重视范写,容易出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特别强调。笔画简单好写的可让学生观察后自己写。如果每个字都平均使用力气,都讲两分钟,写两分钟,并且统一规定写的遍数,则一堂课完不成一课的生字,而且还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降低学习兴趣,使学生一股脑地只图快快抄完了事。因此,写字课堂上,要“因‘字’施教”,只对重点、难点作指导,其余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写。

这次暑期培训,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紧贴实际,很实在,真正指导了我们在今后双语教学中,让我们更好地把苗文走进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短短的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作为一位苗族教师的责任

看了双语教学培训心得总结的读者还看了:

1.参加双语培训的心得体会3篇

2.学习心得交流

3.幼儿园培训课心得体会3篇

4.教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3篇范文

5.服务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3篇

如何提高安全培训教学质量 篇3

一、生理因素决定了学员的学习节奏和速度

接受安全生产培训的从业人员在学习过程中与一般接受教育的成人相同,存在着学习吃力的问题,这是因为人的生理器官和整个身体机能在进入40岁之后,已开始逐渐衰退,特别是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导速度变慢,感知器官的功能开始下降,有资料显示成人的学习能力在30岁达到顶峰,30-35岁之间是平稳的高原期,所以,大多数大龄学员在机械记忆能力,感知能力方面逐渐下降,但在逻辑记忆和意义记忆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他们对逻辑性强的知识和意义重大的事件传授非常欢迎,同时还应选择适当的教授节奏和时间速度,否则很难实现教学的效果和目标。

二、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决定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目前安全培训的对象,多半来自安全生产工作第一线,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多样化的学习特点。成年人的经验是成人学习过程中一项宝贵的资源,他们渴望着知识分享和心得体会的交流。因为每个学员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责,有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安全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他们面对社会、家庭、单位、部门、岗位自然形成了以经验为依据的学习要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的作用,共同探究是取得新鲜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优选方式。

三、自立、自强的个性,决定了学员自律、自学的学习习惯

成人的个性特点是由依赖、他律向独立,自律的转变,其自我意识和自律水平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既有独立自强的意识,又有整体一致的认同感和群体适应的调节能力,接受安全培训的学员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安全生产工作是在群体意识下的个性发挥和创造,反映在学习上也是希望自己以独立的人格参与带有集体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能够被他人视为有自我导向能力的人,反对老师“填鸭”式说教,他们重视自身的独立地位和活动能力,还希望有足够的自学空间和互动过程。

四、希望宽松的教学环境,有表达个人见解的愿望

接受培训的对象应成为安全培训的主体,这是有别于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由于安全培训对象具有一般成人的人格特性,都渴望在学习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那种不切实际,颠倒主体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于安全培训教学,因此教学者的态度、语气和方式,都影响着学员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也就是专家们常说的学习环境和过程中的安全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时刻让学员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因为安全培训的对象常会按照自己多年形成的方式去思维和学习,不接受过于被动和有压力感的教学模式,正是由于这种自尊意识,也常使多数学员有一种害怕学不好、考试差的心态,从而产生焦虑感,特别是要通过考试取得证书的培训,学员常表现出急躁情绪和牢骚怨言,再加上自身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践体会,就会产生很强的发表个人见解的愿望,这种见解有的很独特,有的很实际,它们多是来自安全生产第一线,反映着学员在某些方面的真正知识需求,恰恰能帮助教学者调整不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五、多数学员以“及时、有用”为知识取向

有一项对中国在职人员的调查表明,80%的成人学习是以职业发展为动机的,以求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除在社会上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之外,他们工作的责任性更大,再加上工作的环境是多维的和变化的,所以在学习中更表现出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为主要目的,追求学习的直接有用性和实效性。比如更希望吸收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安全生产事故所呈现的新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新的法律、法规等。这样能学以致用,帮助自己及时排查各类事故隐患,能采取最新的技术措施,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等。因此,要求讲课的老师,既要有知识水平,又要有实践经验,不能总是老生常谈,一成不变。知识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员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以便学员更好地适应工作,履行职责。

由此可见,要做到安全培训教学相长,达到安全培训的效果和目的,必须按照培训对象的特点要求,寻求安全培训教学的基本规律,采用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1、根据学员的生理因素循序渐进,重复强化。

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一般工作忙,压力大,社会责任重,大量的事物信息常在大脑皮层形成记忆性兴奋灶,因此易使大脑疲劳,对新授课内容保持率低,遗忘速度快。要想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首先要合理安排知识结构,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知识层面,有的学员已有了技能和专业知识,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应用技术和隐患的排查、处理方面;有的学员岁数较大,就选择适宜的知识进度,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从事管理工作的学员,则注意其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的启发和引导,提升其理论水平。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循序渐进的讲授方法让学员的安全知识不断得到深化和强化。比如,可以结合学员的工作实际,设计知识的延伸课程,使所教知识在工作环节中得到重复深化,在运用中强化记忆。

2、利用学员的阅历、经验形成学识升华。

凡是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在工作、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需要提升知识层面,这正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教学人员在设计课程前,应先了解参加培训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经历和理论需求,做好需求评价,寻求更适合学员的理论知识和理论依据,激励学员对以前知识的回忆,结合实际工作去形成学识的升华,否则理论脱离实际,教与学不能互动,使学员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在准备学习材料上要有实际意义,不能过于抽象和空洞,若使学员联系不到已有的知识和其工作的实际问题,就会大大降低培训效率。

3、针对学员的个性化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学员年龄、学历、职务等个性化差异,再加上习惯于按自己谙熟的学习方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因此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员的自主意识和自律个性,巧妙诱导学员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性知识结合日常工作;新的知识结合未来情景;复杂的知识和难点多采用分组讨论,利用小组学习效应,引导学员结合自身的职责和已有的知识展开讨论,并适宜安排技术操练、案例分析和辩论研讨等,因此授课人员采用提问、讨论、示范操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使学员自强的个性得到发挥,适时地置疑设难,可让学员以积极的心态自觉、自律地把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时效性。

4、尊重学员,使其宽松自信,主动发表不同见解。

安全培训的教师多是某领域或学科的专家,这对基层的学员来说有时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如果不把学员的这种心理排除掉,就会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安全感,不能深入教与学的互动中。因此,安全培训教师应时刻把学员当成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还应态度谦和,平易近人,适当介绍自己,让学员了解教师的经历和能力,形成亲和力和感染力,在讲课技巧上适时穿插一些幽默笑话和风趣典故使学员对学习环境有安全感,有充分的自信心。此外,在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材料上,要因学员而定,让学员相信只要适当付出努力,就能达到学习目标取得良好成绩,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员适时地表达个人的见解,提出工作的实际问题,真正掌握学员期望得到的知识,不断调整教学的目标。

5、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满足学员求新、实用的心理需求。

就业培训中多媒体教学培训的重要性 篇4

对于就业培训来讲,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实现教学培训会更加高效。职业培训难免会给受培训者进行注意事项或者规范操作方面的培训,以往,这些内容只用一些条例让受培训者进行记忆,但这样的培训效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采用多媒体这个教学辅助工具,利用视频播放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让受培训者可以直观地看到规范的职业操作,更好地达到就业培训的目的。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动画制作手段将培训知识中难以理解的流程或者知识进行动画演示,这样使受培训者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相关知识的动态变化,更加容易理解职业培训中的技能,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可以进一步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知识一目了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多媒体教学培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培训效果

多媒体拥有与网络连接的端口,所以它可以连接网络平台,将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到教学中去。相对于以往的黑板涂鸦和“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来讲,多媒体课堂得到了质的变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课堂气氛的最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就业培训课程有很多规则要求方面的内容,这让受培训者感到枯燥无味。而多媒体教学培训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可以让学生脱离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氛围,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也可以大大丰富课堂培训内容,最大化地实现受培训者的课堂参与度,让课堂更加精彩,提高培训效率。

●多媒体教学培训可以构建最真实的职业环境

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庞大的网络资源,在制作课件的同时,穿插一些真实职业环境下的视频资源以及图片资源,或者制作的动画,从而让学员更加真实地了解实际的工作环境,使培训理论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这样的培训方式更加有利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对受培训者进行安全知识重要性的培训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或者人为疏忽造成事故的图片、视频,展示给受培训者,让其更快地进入学习角色,发现职场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培训的最大教育意义,受培训者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就会警钟长鸣,其感受相对于传统的口头讲授来讲也一定更加深刻。

一个真实的职业氛围对于就业培训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利用多媒体庞大的教学资源,可以达到最大化的教学输出,当然学员也会对受培训内容更加敏感,进一步实现就业知识的高效传播,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培训教学法 篇5

一、校本培训的理念

“校本培训”,字面意义很容易理解,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进行培训。而校本培训内涵到底是什么,人们对其理解和描述却是多样的。概括起来校本培训有如下基本特征:(1)校本培训是适应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在职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形式之一。(2)校本培训是终身培训,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3)校本培训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本单位。培训立足学校实际发展需要,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4)校本培训是集基层学校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培训活动。(5)校本培训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尽管培训一词对教师而言蕴涵一定的被驱动性,但实际上校本培训强调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探索问题,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中、在与专家的对话中,不断反思、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实现自己的教育信念,发展和完善自我。总结以上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校本培训所倡导的理念—强调实践,立足通过教师培训实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让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在教师学习、探索、反思过程中实现对教育理念的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校本培训理念突出教育践行者—学校、教师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师资教学培训的困境与抉择

高校师资教学培训与中小学相比并不发达。通常“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一种师范教育,这种教育一般来说是强制性的,并且是由国家认可的单位负责组织。大学教师的培训则与此相反,它在更大程度上是在职的,自愿的。”中小学严格要求进人教学职业者必须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重视教师的准人资格。高校并没有统一的选用教师标准,但选用教师时往往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其重要标志就是学历和学位。教学能力一般不作为选用教师的主要标准。高校更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不重视教学的一个原因是错误地认为,教学是任何人都能干的日常工作。如果一位教师有博士学位,想当然地,他就能胜任教学。”所以,高校有完整的职业训练机制,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在职进修、做访问学者、申请学位,等等。但这些培训模式多是以提高学历,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学术研究训练为主,而教学培训并不发达。

教师高学历化已经成为世界高校的普遍趋势。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经达到教师总数的85%。我国2003年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33%,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8%。显而易见的差距足以证明,学历补偿教育在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必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如果仅仅重视学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或者想当然地认为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就很容易掌握教学规律,具备教学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就已经把教师这一职业正式列为专业化职业。的确,教学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独一无二的社会劳动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的专业’,一种复杂的智慧性工作”(舒尔曼)。教学如同医生、律师等专业职业的劳动形式一样,没有专业训练与培养是很难胜任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仍然采用他们做学生时的传统教学方式—把知识被动地传授给学生。一方面,“长期的学校学习使他们习惯于这些方法,而且他们的学术成就证明这些方法是成功的。”另一方面,教学知识体系与技能的缺乏也使“许多大学老师认为旧的模式是唯一地选择,他们想不出其他替代模式。”高校采用评估和督导的办法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然而,这两种方式仅仅让教师意识到教学行为的某些不足,对如何实现正确教学行为仍是借然无知。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人发展,无论是课程体系更新还是教学内容变革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实现课程理想在学习者身上的转化。包含再多先进理念和内容的课程如果遭遇传统教学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课程的现实转化就会大打折扣,也就很难谈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确实,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作为教师倘若对于理想与理论没有充分了解,倘若对于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高校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推行教学方式改革,与实施教师教学培训促进教师掌握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是不可分离的。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199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1994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高校青年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积极组织,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培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1)培ail由省师资培训中心统一规划、管理和组织,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外控式培训形式。这种培训形式,有利于强化标准,加强约束力和指导性,其作用不可替代。但它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它无法考虑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实际需要,无法照顾被培训者的个体差异与主体性。学校把培训当作上级规定的任务来完成,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青年教师为获得证书,晋升职称,只是消极应付考试,并不重视培训过程。(2)培训以纯粹的系统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脱离高校教学实践,忽视教学技能训练。对于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理解教育本质、了解教学原则,认识教师职业内涵固然重要,然而“‘教师怎样做’(实践取向)比‘教师是什么’(本质取向)更重要,教师的知识蕴涵在如何做之中。”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分类的观点看,仅具备陈述性知识—熟悉教学概念和规则,没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经过练习就不可能实现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真正懂得如何去教学。事实上培训过后,教师也只是记住某些概念和规则,教学行为一如既往,并无改变。(3)这种培训为“短训”式,一次合格保终身。显然不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持久发展。无论是终身学习的宗旨,还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都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教师职业的社会化过程,并非终止在进人职业的那一刻或在教师早期生涯的任何一点上。”教师职业的发展应当贯穿其职业生涯全过程。

我国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的运行机制将实现重大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行为转向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建立与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相适应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上述讨论也使我们看到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低水平和一些明显的缺陷,这将为高校探索新的教师教学模式,开展校本培训提供了空间和契机。

三、实施校本培训.开展高校教师教学培训

1.在组织管理上,设立教学指导中心。设立教学指导中心是国外许多大学比较通行的做法。①我国清华大学也设有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教学指导中心作为高校教师教学培训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促进本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基本工作包括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课题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日常教学问题咨询、评估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对教师进行各种表彰和奖励。其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日常问题咨询是核心工作。教学指导中心应为本校教师提供多种培训课程和辅导计划,如依据培训对象设置“新教师培训计划”;依据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需求设置“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计划”;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提供“课程设计培训计划”,辅导教师掌握有关课程设计技术,以便教师开发出更多新课程。教学指导中心除进行大规模的定期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为教师提供日常咨询服务,随时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帮助教师提高,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教学指导中心自身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素质,同时也要开展教育课题,通过课题立项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教学指导中心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对优秀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还要能从评价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把这些方法介绍给教师,并纳人到学校教学发展计划当中,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高校设立教学指导中心,教师教学培训就可以是长期的,有计划的,有的放矢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学校教学质量会持续不断地提高。

2.从培训内容选择上,校本师资培训注重与教学实际密切结合,以实戏性知识为根本,进行专题式培训。把一些大的培训计划分割成小的专题,如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开设网页制作、课件制作专题;针对改进课程设计的培训计划,安排如何编写教材、如何编制考试试题、如何组织学生讨论的专题。由这些专题可以引发相应的理论介绍,更多的是以技术和策略性知识为主。每一个专题包含了教学实践中大量常规问题,培训后教师了解了相应的教学理论,也完全可以驾轻就熟直接用于教学。专题式培训从形式、时间到内容都可以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一个专题培训可以一个学期重复多次,也可以固定在某一个学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时间自由选择专题,高校可以根据需要规定教师必须参加的一些专题培训计划。这样的培训比较生动灵活,更易于为教师所接受,也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3.培训方法多采用观察、体验、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法。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时应把观察、体验作为主要培训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培训时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实际课堂教学或模拟课堂教学,让教师轮流走上讲台练习和体验各种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拍摄下来,根据录像分析讨论。德国汉堡国防大学教学指导中心蒯斯博士认为,培训“重要的不是向参加者推荐唯一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形式,并使他们熟练这一种形式”,培训的目的‘“是让参加者了解和练习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授课目的和课堂情况,根据各种不同的大学生成分去有选择地运用这些方式。”不断观察与学习,反复磨练与体验,不仅使教师能完全自如地掌握这些方法,而且使教师真正做教学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育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理想、教学信念得以充分实现。案例分析法和讨论交流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教学指导中心可以组织各类小组,选择小组成员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或根据一些典型教学案例进行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起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趣闻,也可以发表意见,寻找问题,总结经验,也可以对怎样处理教学问题相互提出一些建议和忠告。这两种方法直观、亲切,教师能有机会反观自己、了解他人,提高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提高人际关系技能,培养教师合作精神。

短期焊工的教学培训经验探析 篇6

关键词 短期培训 焊工 教学培训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出国劳务输出、建筑、机械加工行业对焊工需求量的增加,全国各地纷纷开办焊工短期培训班,培养不同等级焊工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面对着大量的学员,在焊工的教学培训中,本人总结了以下经验供大家探析。

一、我国短期焊工教学培训的现状

随着焊工需求的不断增加,应运的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现状的培训机构大多为私人开办的一些培训班,在一期期的培训中,向社会输送着大量的焊工人才。另外,除了这种培训机构,还有一些有着精湛技术的老焊工,带领一些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熟练技术。不管哪种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弊端,所以就总结一些教学培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二、短期焊工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方法

(一)注意安全问题

焊接属于特种作业,焊接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很多,其中火灾和爆炸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所以,安全是作业应该保证的关键。在培训过程中就要注意:

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焊工来说,安全意识教育尤其显得重要,如果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一旦麻痹大意,就会酿成不可挽救的损失。必须从学员培训第一天起,就加强学员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学员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安全意识。

2.要求学员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在教学中,教育学员认真学习焊接安全规程,在理论上要熟练记忆,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遵守,从而避免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3.进行消防培训。进行消防培训,对学员讲解必要的消防知识,进行灭火技术培训和逃生培训,使学员拥有熟练的消防灭火技术,学会简单的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二)了解学员情况

短期培训开班前,任课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员情况。由于焊工短期培训班学员生源复杂,学员间有较大的差距,表现在年龄差距、学历差距、现有技术水平差距等等。要在较短的时间培训到预定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培训中决不能象在校生培训那样搞一刀切,应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三)采用交错课题法

焊接教学过程中,学员体力与智力交融,体力消耗很大,很容易疲劳产生注意力转移,有时还容易因枯燥疲劳发生抵触情绪。发现学员有注意力转移的苗头即实施花样繁多的交错课题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理论与实作交替、不同教学内容交替学习等,如电焊教学与气割交替,讲理论时间长了,学员开始疲劳,这时就开始技能训练;平焊训练久了,学员的新鲜感消失,就组织学员进行立焊训练、补孔(洞)训练、管子焊接训练;电焊训练中同时交替进行气割训练,这样能使学员随时精神饱满地投入培训中,充分利用时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采取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就是根据实习场地大小和实训设备数量,保证1~2人一台焊机。采用小班教学优势如下:

1.有利于安全、文明实习。焊接实习过程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如触电、烫伤、烟尘、辐射等,这些危害因素的存在时刻威胁着学员的人身安全。全与健康,以小班的形式组织实习,学员密度小,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学员操作技能的形成与提升,能有效进行安全、文明实习的控制与管理。相反,大班的实习教学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不利于学员在安全、文明的环境中进行实习。

2.有利于保证培训质量。学员操作技能的培养要经过动作模仿、动作控制、动作固

定等阶段,这几个阶段都离不开教师详细、认真的指导,同时需要学员有一定的训练时间。实习中教师加强巡回指导力度,保证指导质量、指导频率,以小班的形式组织教学正能保证这两方面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大班教学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学员训练时间少,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五)提高任课教师自身水平

俗话说得好:“师傅艺不精,徒弟也不中”、“师傅技不高,徒弟二把刀”。所以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名师才能出高徒”。教师水平高,焊接出的工件无可挑剔,对学员训练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采取以上的教学方法,培训效果好,学员结业后,能很快适应焊接工作,培训出的学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以上经验希望能对焊工短期培训教学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过硬本领的优秀焊工尽自己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学质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2] 邱霞.中等职业学校焊接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7(12)

浅淡农机培训理论教学 篇7

一、根据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目的

作为农机化教师, 必须要了解教学大纲, 明确教学目的。因为教学对象不同, 教学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 教学目的的确定是讲师授课的核心内容, 而后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大纲的基本内容,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参考有关资料和书籍, 选取一定素材来丰富和补充教材。同时, 要充分了解学员结构和素质, 确定课程教学目的, 短期农机培训班时效性强、内容集中, 需要在较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而且教学对象差异大, 有的从未接触过机械, 而有的从事该项工作好多年, 基础素质参差不齐, 加之学员学以致用的要求比较强烈, 希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立即用于生产活动。所以, 笔者在编写“S195型柴油机调整器”这一课程的教案时, 将教学目的确定为对未接触过机械的学员确定为:了解调速器的作用和构造, 明确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正确使用和调整调速器。而对于基础好的学员则要求根据调整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出调整器的故障。

二、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所谓重点, 就是相互联系内容中某一最重要、最基本或能够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难点则是大部分学员难以理解、掌握、运用比较抽象的知识。在编写“S195型柴油机调速器”教案时, 笔者将调整器的工作原理、过程及正确使用和调整列为教学重点, 而调速器在工作过程中负荷、转速、供油量的变化与钢球离心力和调速弹簧拉力平衡—平衡被破坏—建立起新的平衡作为教学难点。突出重点, 抓住难点;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三、选择适宜的教具和教学手段是攻克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适宜的教具及教学手段可为攻克重点和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泰山-50型拖拉机总体电路”这一课中教学内容多, 四条基本线路抽象, 为不破坏整体性又不分成两课时讲授, 笔者采用了投影, 将整个线路图制成由“基本元件底图”“预热、起动电路”“充电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五张投影片组合而成的复合片。制元件底图时注意与车上实物对应, 并以不同色彩将不同线路区别开来, 学员不容易混淆, 授课效果很好。一般来说, 讲解油路、电路等内容采用幻灯或投影仪教学比较合适, 而讲解零件构造时, 则选用实物模型或挂图比较理想。

四、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案的编写方式比较多, 如同选用教学方法一样, 不应拘泥于某一形式, 而应灵活多样、丰富生动, 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服务。但教案一定要反映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时间的分配、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具顺序的使用、板书的设计等内容, 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㈠过渡要自然, 逻辑要严密 一般在开始讲课时, 要由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来导入新课, 而农机车辆上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过渡要自然, 而不能让人有生硬感、跳跃度大和牵强附会等感觉, 语言上应严密生动, 不能出现漏洞。如车上电器转入电路的讲解时, 用“将车上的电器按规律及要求用导线连接起来, 由开关接通电源,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设备做功而后回到电源负极形成的闭合回路叫“电路”。一句话形成了很自然的过渡, 即转入了新的课程讲解, 又让学员看到新旧内容之间的联系。

㈡化繁为简, 由浅入深 对于内容比较复杂、头绪多的内容, 学员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这就需要采取化繁为简、由浅入深的方法, 并认真帮助学员寻找内在的规律, 帮助其树立信心。如“泰山-50型拖拉机总体电路”这一部分内容, 从直观上看, 线路图上的电路纵横交错, 车上电器名目繁多, 容易使人望而生畏, 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就得从简单电路入手, 找出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控制设备、导线, 再由简单电路导入复杂电路, 任何复杂的车上电路都不外乎这几部分组成, 只不过是在数量上多一些而已。为了便于理解, 还可将总体电路按其不同作用分成几个基本电路, 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进行分析。

㈢启发式传授, 突出学以致用 在理论教学中, 要始终坚持启发式思维模式, 充分调动学员的发散性思维, 提高和培养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几条基本电路, 可着重示范分析某一基本电路, 将分析的方法、原理和思路教给学员, 让学员自己分析其他几条电路, 并指出今后若遇此类问题可用此方法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真正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

㈣创新教学方式, 力求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比喻有利用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比喻等方式, 效果是很好的。如将电路两端的电压差喻为水压, 开关喻为水龙头, 将导线喻为水管, 导线的粗细喻为水管的直径, 对于柴油机工作时燃料产生热能并做功, 可用学员比较熟悉的炸药炸山石和燃放鞭炮作比喻。又如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被堵塞了燃烧不完全, 就像炉灶中塞满了柴草, 进气不畅, 炉火烧不旺。

农民创业培训教学探讨 篇8

1 收集教学资源, 分析创业需求

农民创业培训的特殊性体现在教学资源必须来自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 农民在培训中最关心的是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所以在培训前, 培训教师需要广泛收集来自农业一线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如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相关政策、当地农村产业发展状况、农民的生产生活现状、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创业项目和案例等。另外, 教师在培训前还要对学员的文化程度、需要层次、共性问题、从事的产业、收入来源、创业经历等有所了解, 结合学员的创业需求,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增强他们对教师的认同感, 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1]。

2 把握培训逻辑, 设计课程计划

一次创业培训, 大到整体的课程安排, 小到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有着严谨的逻辑和条理。针对农民创业培训的目标要求, 创业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激情、市场调研、创业能力、创业项目、创业设计五大模块, 每个模块又由若干个课程和知识点作支撑。培训教师首先要去理解和熟悉模块与模块之间、课与课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就一门课程而言, 培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该课程的培训目标是什么, 其次要知道这些目标是由哪些知识点和技能构成的, 而培训的对象对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的接受程度又是怎样, 最后要想使学员接受这些知识点和技能需要什么方法最合适, 这样教师才能合理设计课程的实施计划。

3 坚持教学互动, 营造课堂气氛

农民创业培训倡导以学员的高度参与为前提, 学员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实践证明, 学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的策划者、主持人、合作者, 教师要尊重学员的现实状况, 放低姿态, 把自己放到和学员平等的位置上, 进入教学互动状态。

3.1 教师是课堂气氛的主导者

农村学员不善表达, 但对相关的产业和市场很熟悉。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 巧妙提问, 引发学员心理上的认识和冲突, 使学员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 教师要给学员时间和权力, 让他们思考、质疑、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让更多的学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 教师也要善于以专家的身份不断肯定和鼓励学员, 让学员通过培训受到启发, 找到自信, 在培训之后依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在现实中有所作为[2]。

3.2 教师是课堂知识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 教师可通过新课的导入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员对新知识的兴趣, 使学员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动力。

3.3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 灵活地将各种互动的教学形式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充分展示学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 教师主要讲授创业理论、框架、方法等, 强调宏观;学员互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 如交流创业经历、心得体会、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 凸显微观。这样既能很好的利用学员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填补、完善和丰富教学, 又突出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才能更自如地驾驭课堂,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效果。

4 做好跟踪服务, 关注创业典型

课堂教学与跟踪服务是农民创业培训的2个阶段。课堂教学是理论传授阶段, 是短期的;跟踪服务是指导实践阶段, 是长期的。课堂教学要教会农民如何在纸上创业, 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不必要风险, 帮助农民有效应对创业过程中必将经历的种种挑战, 要讲授创业的理念、创业者的素质、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计划书的完成等。但是, 农民创业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 而应该走出课堂, 走向实际, 解决农民在创业中遇到的种种实际困难, 指导农民在现实中创业。

跟踪服务早期的重点是帮助农民落实和调整创业计划书中的内容, 使创业计划书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当农民创业走上正轨后, 跟踪服务后期的重点是帮助农民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把握市场的能力、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前景规划的能力等。通过开展跟踪服务工作, 还要重点关注学员的创业轨迹, 挖掘创业典型, 并将这些身边发生的真实创业案例及时补充到教学中, 激发学员创业的积极性, 提高农民创业培训的说服力[3,4]。

5 注重成果转化, 完善培训体系

在培训过程中, 不断积累经验, 总结成果, 紧密结合宜昌的产业特色和农民的生产实际不断完善培训体系, 形成了具有宜昌特色的培训模式, 同时也将这些研究成果与学校的产学研究项目和宜昌市软科学项目的立项和研究工作相结合, 提升创业培训工作的理论高度[5]。目前已在公开刊物上发表2篇研究论文, 校内研究项目已结题, 市级课题正在进行。

参考文献

[1]邵振中.创业培训中农民学习的心理特点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6) :161-162.

[2]刘宏英.浅谈如何做好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 (8) :59-60, 63.

[3]冯均磊.如何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J].中国职工教育, 2011 (6) :35.

[4]赵急时.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劳动, 2011 (11) :20-21.

培训教学法 篇9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特征

“问题式”教学法源自美国医学教学, 他们把这种教学方法定义为:“起自于努力理解和解决一个问题的学习”。20世纪80年代, “问题式”教学法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多个学科的本科教学中得到普及并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将“问题式”教学法引入税务培训教学实验, 我们体会到其鲜明特征。

(一) “问题式”教学法以结构不良问题为核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问题可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往往没有规则和稳定性, 不能简单的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 留有疑点和思考空间。

(二) “问题式”教学法以学员为中心

在“问题式”教学法中, 识别问题、分析问题, 知识经验导入、提出解决办法, 并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评价学习效率等等教学活动, 都是学员主动控制和自主管理的。学员是教学认知活动过程的主体, 是完成知识建构和技能锻炼的主体。

(三) “问题式”教学法中, 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引导者角色

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的责任就是提供“问题式”教学材料, 引导学员进行“问题式”学习, 监控整个学习过程, 使教学计划顺利地进行。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获取知识的引导着, 承担起为学员提供选择、管理、组织和加工知识的促进者的责任。

(四) “问题式”教学法以小组为学习单位

小组活动是“问题式”教学法的一大特性。因为结构不良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需要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问题式”教学法对提高税务培训成效实验

通过文献检索, 我们获知“问题式”教学法对提升税务培训成效的理论研究, 几乎无人问津, 其能否在税务培训中落地开花, 实现提升培训成效的作用, 只有应用于培训实践中, 才能检验其有用性。

(一) 全国国税系统“营改增”示范班“问题式”教学法流程设计

考虑本次培训为全国国税系统“营改增”示范的重要性和各地具体实施“营改增”工作显露的问题, 我们在流程设计上, 着力于具体活动步骤和教学活动监管上量化操作要求。

1. 具体活动步骤及要求 (如图) :

2. 教学活动管控规则 (如表) :

(二) 全国国税系统“营改增”示范班“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

来自全国各地的“营改增”税务干部们在短短的五天交流中, 思想打开了, 观念碰撞了, 学习发生了。

1. 识别问题。

教师讲授《“营改增”政策解读》课, 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 创设问题情境。指导老师向每位学员发放便利贴, 学员将问题写在便利贴上。指导老师收集便利贴, 经过梳理和归并, 形成四大类问题 (如图3) 。

2. 分析问题。

指导老师将问题的归集, 结合学员的专业特点及兴趣, 分为四个小组研讨。每个组认领一个问题进行研讨, 每位组员都要围绕小组选定的问题进行发言, 谈自己的观点, 着重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经过四个小组几轮激烈讨论, 找到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诸如干部对政策不够了解, 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政策不明确, 干部不知道如何执行、政策虽明确, 但现有文件规定有冲突等等。

3. 解决问题。

针对小组确定的研讨主题, 要求每位学员畅所欲言, 发挥想象力, 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该阶段, 每位学员也要自己搜集素材,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老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并提出引导性意见。经过几轮反复研讨, 最终达成趋于一致的意见, 形成一系列“营改增”问题研究报告。

4. 总结评价。

各组将修订好的研究报告集中展示, 按照“小组展示—本组自评—他组评价—教师评价—提出完善建议”顺序依次进行。在实施过程中, 学员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 经过不停地争论和辩解, 学员对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对相应的征管有了更加合理的方法, 从而有助于“营改增”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问题式”教学法对提高税务培训成效管窥

培训结束时的评估信息显示, 我们实施的“问题式”教学法是成功的。

(一) 实施“问题式”法, 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启动的, 问题源自于学员的实际工作, 学员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其他学员可以帮助解决, 萦绕于心的疑问得以释然。当解决问题后, 所有学员都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并激发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随着“问题式”教学环节的深入, 他们获取的信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越来越多, 学员的自信心和参与性增强, 从而提高他们对培训的兴趣。

(二) 实施“问题式”法, 有助于提升老师和学员的工作能力

运用“问题式”教学法, 首先是由培训教师预设活动规则, 创设问题情景, 这比传统讲授式培训准备更复杂, 更具有不可预测性, 对指导教师能放能收的教学组织能力是一个考验。正如指导老师教学总结所言:“实施‘问题式’教学法, 我们的课堂导调能力, 教学过程收放自如的组织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其次, 对于培训学员而言, 为了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学员会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找到问题原因之后, 通过自身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 扬弃同学的观点, 寻找与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 使学员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 实施“问题式”教学法, 有助于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学空间

“问题式”教学活动, 是根据“问题”发展的需要, 选择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案例研讨、世界咖啡等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 为学员提供反思和畅所欲言的机会, 创造互相质疑、批判性共同探讨问题及解决策略的平台, 让学员在有限的立体空间里发挥无尽的思维想象与创新。“问题式”教学法活动流程和步骤相对固定的, 教学内容和研讨方式开放灵活。前述实验的三个培训班, 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都迥异, 但培训评估结果都令人满意, 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问题式”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四) 实施“问题式”教学法, 有助于培训教学行为的迁移

税务培训是为了将培训成果转化为税务干部的工作技能, 切实满足税收岗位需要、提高税务机关工作绩效。“问题式”教学中的分析阶段, 是一个“实践联系理论”的环节。进入“问题式”教学中的解决问题、总结评价阶段, 则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完善理论”的环节。学员通过教育培训, 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都会有将培训收获转化到实践工作中的冲动, 实现培训行为的有效迁移。

四、结语

“问题式”教学法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移植到税务培训中的成效。同时在培训试验中, 我们也感觉到存在一些问题, 诸如培训指导教师和学员能力的要求、适用范围、如何回归问题背后的理论依据、配套培训环境等等, 都需要后续研究完善。

摘要:“问题式”教学是国内外专业课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 将该教学法运用到税务培训课堂是一种创新。为了使“问题式”教学法在税务培训中落地开花, 我们构建了“问题式”教学活动步骤和监管规则, 遵循步骤和规则要求, 在不同类别的培训班中进行实验, 实证“问题式”教学法对提升税务培训成效的积极功效, 旨在抛砖引玉, 力求这一方法的完善与共享。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提高,税务培训成效,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德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运用案例教学提升培训绩效 篇10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案例式教学有着与传统培训理念和方法上的明显差异,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一、案例式教学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案例式培训更加注重学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员在模拟情景中充分发挥和调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参与问题解决, 拿出自己的思考成果———即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打破了以往“满堂灌”理论教授的单一模式, 更加强调知识的运用。如果说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是告诉学员“是什么”, 那么案例教学则注重的是引导学员分析“为什么”。案例教学注重参学人员对已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 发挥知识的实践价值。

同时, 在参与小组讨论、全体论辩的过程中, 还可以提升学员的相互协作意识, 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理解、接受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 取长补短, 能较快提升认知水平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案例式教学更加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理论更加强调尊重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 强调教学对象在知识生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在成人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参学对象已经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储备,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他们更愿意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便较好地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相较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培训, 案例教学更加适应参学对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需要。通过对案例问题的理解、分析与解决, 学员可以充分运用已有的和新获取的理论知识, 通过综合、灵活地运用来发挥自身在决策过程中的聪明才智, 使学员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案例教学更加注重多元化思维训练

教学案例为全体参学对象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 相当于给全体参学对象一个同样的平台和起跑点。围绕着同一个思维核心, 学员会结合自身的知识、阅历和思维方法来提出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众多的解决方案个体来说, 每个方案提出者都认为自己的方案是最佳方案。经过学员对方案的交流和论辩, 每个参与者又都会看到自身方案的优点和不足, 在比较鉴别中会自觉认同更合理和圆满的问题解决方案, 从而打破单一思维的局限性和不足, 在交流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包容性思维真谛。通过接受多元化思维训练, 参学对象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必将得到一次大的提升, 为今后在工作中学会更全面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思维方法上的支撑。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 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到案例教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式培训手段, 它也有着自身的应用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培训实施者认真研究具体的教学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 加以灵活运用, 以获得更好的培训绩效。 (作者单位濮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上一篇:硝基呋喃代谢物下一篇:自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