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

2024-07-26

立足学生(精选十篇)

立足学生 篇1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好这门课,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上好第一堂课很重要,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机械系大部分学生都是男生, 知识基础层次不齐, 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学习, 并且自主学习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较差, 厌学现象较明显, 所以,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对该课程内容知之甚少。因此, 在讲第一堂课时, 就要让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让学生能意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立自己的信心。同时, 告诉学生, “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 与英语一样有用, 一样重要, 因为它是目前国际交流用的基本语言工具, 并且进一步明确图样是设计、制造、使用中的重要技术资料和技术交流工具。我想, 任何一个机械制图人员, 如果缺少了制图和识图的能力, 都无法从事相应的制图等技术工作。比如, 以我校机电专业的钳工课为例, 如果你看不懂图纸, 你就无法加工和制作该零件, 就无法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 就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都可能会受到很重要的影响,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上第一节课时, 我也会展示一些往届学生的制图作品给他们看, 让他们对自己今后的绘图水平和绘图作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并鼓励他们, 绘图水平不要以往届学生作为自己今后的标准, 要超越他们, 做后续学生的榜样。

二、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直观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实物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又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视图, 变成形象而又具体的内容, 使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 这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中, 实物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根据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使投影在学生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印象,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我一般都是先让学生多看一些简单易懂的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如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圆锥体的三视图, 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认识, 熟悉这些视图所对应的空间立体, 从而实现从平面到空间的转化,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制图过程中, 有的零件表面会有一些孔、键槽等, 学生刚刚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个时候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理解, 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有了直观的模型作为教具, 再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 学生接受起来便轻松了很多。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在讲断面图这个知识点时, 担心学生会将断面图与剖视图混淆, 我会在模型断开的部位画上剖面线, 这样一来, 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 大大缩小了学生在学习断面图的难度。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时, 可以让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的教学内容,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让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易懂, 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机械制图》课来说, 它的核心章节应该是第二章“正投影法及其三视图”的教学内容, 尤其是熟练运用投影规律进行绘制三视图及其相应的对应练习,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看图、绘图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 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还没有建立起来, 学习相关知识点会感觉很困难。例如:在讲到“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这节课时, 如果用以往的教学方法, 学生会很难接受, 而运用多媒体课件PPT具体直观的展示相关图片, 会很生动形象, 能将“正投影法”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展示, 并将三视图的“形成“和“展开”过程以flash动画效果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使学生一目了然, 容易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提高。而且,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还能减小教学难度,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 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思路。在《机械制图》课中, 还要以练习为主线, 少讲题、讲精题, 让学生多做相关练习, 以讲导练, 以练促思, 以思激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中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 超出这段时间以后, 学生注意力便容易分散。对于《机械制图》这门课, 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所做题型也是千变万化, 所以对于老师来说, 不能题题都讲, 只能教授学生解题方法, 然后找相关题型进行强化练习, 举一反三。在“精讲”环节中, 教师要抓住讲授题型的重点和难点, 并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点, 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分析和引导, 从而解决问题, 并顺利突破难点。对于“多练”就要要求学生先观察题型, 然后动手进行练习, 并借鉴精讲中的内容和方法, 加深对练习题中图形的感性认识, 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将头脑中的图像积累起来, 进一步提高制图能力。为了更好的教好这门课, 还要对教学内容的配比进行有效的协调。对于这门课, 教师要突出实践课教学, 增加习题课的比例, 以训练学生制图的速度和质量为重点, 并鼓励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总结和探索出制图技巧, 并能在实际绘图中进行合理运用, 并将总结出的经验与学生一起分享, 提高全体学生的绘图水平。

立足学校发展 服务学生成长 篇2

服务学生成长

——牌楼中学党建特色工作纪实

牌楼是荆门的东宝大门,牌楼中学是荆门市东宝区的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正是这样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无论教学质量、教育管理、校园环境、育人氛围都在东宝区名列前茅,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认同。在其他学校的人数锐减的时候,牌楼中学的在校人数确在年年增加,现有学生近千人,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初级中学。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支部和校委会一班人的辛勤付出。特别是全体二十四名党员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他们“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服务于全体学生的成长”想尽了一切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我们的工作做一个梳理。

一、围绕“学校服务社会”开展主体教育实践活动 牌楼中学支部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各项活动中扎实有序。特别是在2010年开展的“创先争优”的活动中,各项工作务实、细致,有针对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主体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主要的做法是落实“六定”。

一是定时。即把全年的活动提早安排,确定好时间。比如利用传统的节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利用“五·一”、“七·一”、“十·一”、“元旦”等节日对师生进行劳动教育、爱党教育、爱国教育;利用“三月、九月”两个开学的时期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的教育。

二是定项。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期的主要活动项目。比如2010年的下学期,九月初利用“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了才学教育;教师节开展了“感恩老师”的征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尊师、重教的教育;国庆节开展了“爱祖国的师生演讲比赛”,对师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元旦开展了“迎新年歌咏会”,对师生进行了前途、理想的教育;还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进行政治学习,对教师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抓住“创先争优”的契机,对所有的党员、干部进行了理想的教育。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的促进了学校的开展。很好地转变了“三风”。

三是定量。即确定活动的数量和范围。这主要是从学校工作的实际出发。有的活动是全校性的;有的活动则是分年级参加;有的活动则只是教师参加,有的只是党员参加。一切从学校工作的大局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校的全面发展出发。

四是定员。即每次活动中确定负责的人员。2010年下半年的活动,“入学教育”由教导处负责,“教师节”征文由政教处和语文组负责;“庆十·一”、“庆元旦”由团支部和工会负责;教师的政治学习由支部负责。这样一来分工明确,各施其责。

五是定责。即每次活动要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要求每次活动前要有计划、详细的安排,活动中有周密的组织、详细的记录;活动后要有总结、有反思。这样一来就杜绝了那些无意义的活动。让每次活动都真正起到它应有的教育作用。六是专项。这主要是应对一些实发的事情而临时组织的活动。比如2010年4月份我校九(1)班彭香同学生病住院,需要大量的医药费。学校知道后由党政工团共同发起组织了全校范围的募捐活动,共筹得款项五千余元。这笔钱全部转交给了彭香的家长,体现了我们学校的人道主义精神。让彭香同学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二、围绕教育改革,抓实学校长足发展。

学校是培育人的地方。要想培育出优秀的人才,一是要有优秀的教师;二是要紧跟形式做好课程改革。学校支部在培育教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学校课程改革中就是坚持课改的方向,敢于争先。

1、努力推进课改发展。当前课改还有阻力,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中来说,还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课改,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学校支部审时度势,认定必须坚持课改方向,对教师进行下面的引导,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观、请专家、学者到校给老师们上课。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支部又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及时处理。这样一来老师们舒心、学校放心,学生们开心。收到很好的效果。

2、积极创建高效课堂。现在的学生苦。苦在于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太多,而用于休息、娱乐的时间太少。利用时间加汗水方式学生苦不堪言,老师也是怨声载道,为改变这种现状。学校支部在2010年初提出了在全校实施高效课堂、为了使高效课堂得以顺利实施,2010年3月、4月1日,学校先后两批派出骨干教师6人到山东杜郎口学习。出去的老师回来后,通过做报告、说体会,上示范课的方式在学校率先开始。然后一先骨干教师也参入其中,一年来在全校已全面实施了高效课堂。现在是老师上的轻松、学生也学的轻松。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质的提高。2010年中考,我校是全区质量先进单位。升入高级学校的人数比例位居全区之首。

3、抓实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课改还是高效课堂都要靠教师来实施。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支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狠抓师德建设。教育总支书记,学校校长曾祥和明确提出,2010年是师德建设年,着力抓好德教育培训,树立师德标兵。采取开门评教,教师互评等多种方式。2010年下半年学校评选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等各类十多名,把他们的事迹、照片放在公开栏中展出,用身边的典型来激励人。教师的素质提高了,那么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就能顺利开展。二是抓队伍建设。师德是教师的思想,思想问题解决了,但还有业务能力。为了提升教师的能力,特别是让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学校舍得花钱,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青年教师多学习。骨干教师也进行“传、帮、带”。学校开展“一对一”的结队拜师活动。学校全年进行青年教师大奖赛。校长曾祥和常年坚持听课,深入教学第一线,与广大教师共同研讨,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因为有了学校的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起来。青年教师杨星参加全市的优质课竞赛获得一等奖。在抓队伍建设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处处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4、及时予以总结提高。总结,从本质上说是对实践活动中的理论思考,是一种提升用反思牌楼中学课改取得成绩的重要阶段,党支部成员必定参与梳理回顾,予以总结,并撰写成专题系列。我校高效高深的成功经验,就由两名党员撰写完成。其成果得以在全区推广,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三、围绕“五个基建设”增强学校党建工作活力

“五个基本”是湖北省委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它们是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活动。我校支部紧紧围绕“五个基本”,开展了一系列的扎实有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各种组织。首先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改选了支部委员,确立了学习小组。其次完善了工作、团支部的组织。以前的工会只有一个主席,一个委员。现在增设了两个委员。工、团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2、精心策划主题活动。为增强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广泛开展党员干部“强素质、做表率、创业绩”、“党员服务”、“遵守党章、抓教为民”、“党章谨记在心中”、“党员奉献在讲台”等活动,社会反响强烈。

3、不断丰富党建文化。学校在校园中广泛设党建园地、文化长廊、名人肖像画廊等,使学校成为流动的风景线,立体的教科书。注重“三风”建设,用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广大教师争先创优,乐于奉献,引领全体学生立志成人成才、积极进取向上。

4、加强制度建设。为了使学校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学校对所有的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做到了人手一册,真正做到了以制度管人。

5、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品位。一年来校长曾祥和带领校委会、支部一班人。八方求援使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0年学校新建了学生食堂、女生公寓、塑胶足球场和篮球场。2011年又在修改教师周转房、加固男生公寓、维修教学楼,对校园的道路进行了硬化,环境进行了美化。现在的牌楼中学可以说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是一个理想的学校。好些人看了我们的学校都说:这里是一所农村初中,分明是一所城里的初中吗!这些成绩的取得,全体党员都参与其中,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

立足学生精心备课 篇3

目前,面对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念,该如何备好小学生数学课,提高教学有效性呢?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领会及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备学生要——全

备课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教师一要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二要备知识的起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起点合适,才能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的得法,学得轻松。

二、备教学目标要——深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学生的课堂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并最终决定和支配学生发展方向和程度。例如下面这个案例,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用(3,2)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简捷性、唯一性,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三、备知识疑点要——巧

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乘法分配律是运算定律中最容易出错、最不易掌握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观察算式的特点,理解算式的含义,发现乘法分配律就是“分与配”的问题,解决好分哪个数和找相同因数是关键,如“102×56”这样的题目要“一分二乘三相加”,而“46×89+54×89”这样的题目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要“一找二合三相乘”,“一找”指的是找出相同的因数89,“二加”就是把46和54相加,“三乘”是把 46和54的和乘89,最后算出两个数的积。在训练中加强比较辨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运算定律使计算更加简便。

四、备教学过程要——趣

1、教学情境要有趣。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伊始,教师设计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通过数学活動、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培养、锻炼、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教学《找次品》设计比尔.盖茨出题招聘员工的情境激起学生挑战知识的欲望;学习“7的乘法口诀”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引起低年级儿童的好奇之心,使学习变得快乐而有趣;学习小数的认识时以刘翔奥运会110米跨栏成绩12.88秒为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主动探求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小数,关于小数还有哪些知识等等。因此,创设新奇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习方式要有趣。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时,先让学生猜一猜乘法有没有像加法那样的运算定律呢?如果有请你在小组内举例验证,说说你的发现。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主动获取知识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立足于教材发散学生思维 篇4

课本中的习题都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 精心设计的, 从基础到逐步深入, 从直接运用知识到拓展和灵活运用知识, 无论是在题目的难易度上, 还是在题目的综合性方面, 都很好的体现了梯度性, 方便学生的学习. 另一方面, 课本上的习题又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大部分题目都非常基础, 正是因为它的基础性, 使得题目有更多可拓展的方向, 如, 一题多解或变式题, 这样的题目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更是要引导学生们用好教材, 重视课本上的每一道题, 尽量多思考和探究, 充分发挥出教材中习题的功效. 对于课本上的习题,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挖掘和利用, 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 下面以苏教版高中数学的教材习题来谈如何透过课本习题发散思维.

一、一题多解训练, 拓展思维广度

一题多解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 通过一道题目思考多种解法, 能横向拓展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不能为答案而解题. 有些教师往往没有注意这个方面, 在求得答案之后, 认为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时, 就不会再进一步分析和思考了.

如, 题目求 (sin15° - cos15°) / (sin15° + cos15°) 的值. 这是一道关于三角函数的常见的求值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 它并不算复杂, 可以说比较基础. 如能在解题中尝试其他的方法, 也可以很好地拓展思维的广度, 并对相关的三角恒等变换内容实现有效的复习.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逆运用, 通过转化, 把普通角转化为特殊角后再求值. 转化角度是解决三角函数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学生们对于这些“特殊”的普通角要多留意, 在看到相关的角度之后能够迅速地反应出该如何转化为特殊角. 利用这种方法, 要求学生们对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有较熟练的掌握.

这种方法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的, 根据原式中所求式子为齐次式的特点, 先化弦为切, 再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求解.

二、一题多变训练, 挖掘思维深度

一题多变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式题, 从一道母题出发, 通过改变相关的条件或结论, 生发出一个与原题相关联的新问题, 这种变式题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在解题方面既可以参考原题的解题方法, 又要根据引入的新知识的不同寻求方法上的突破.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学生思维深度以及帮助学生们巩固知识, 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一题多变就是倡导学生们不断去挖深, 从一个点发散出多个相关联的知识点.

例如, 求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 B的距离之比等于2的动点M的轨迹方程.

这道题可以直接建立直角坐标系, 并设点M (x, y) , AB =2a, 由距离之比可得化简并整理后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为

这道题还可以经过一系列的变化, 得到其他的题目.

如把原题中的比改为1/2, 结果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求解方法还是一样的, 最终可求得方程为 (

还可以把这道题中的准确值一般化, 用一个字母及范围来代替, 如, 把比为2改成λ, 且 (λ >0, λ≠1) , 结果又会如何变化呢?

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们根据题目中的一些条件或结论去变化, 把一道题衍生出更多同类却又有区别的题目, 有效地训练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变式方向, 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们在探究和解答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 还可以与相关的高考题联系起来, 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题.

三、一题多思训练, 促进思维发散

一题多思倡导学生们根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在解决问题之后再次分析和思考, 学会归纳和总结, 促进思维的发散. 我们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都是求得结果之后就算是结束了, 也有少部分学生会在解完题后再次进行思考, 总结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思考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或相关的解题过程能否简单化. 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一次提升的过程, 总结和反思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提升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如, 已知圆C的方程是x2+ y2= r2, 求证:经过圆C上一点M (x0, y0) 的切线方程是x0x + y0y = r2.

这道题的证明首先要分两种情况得到所求切线的斜率, 进而得出切线方程. 再根据相关的已知条件进一步整理.

之后可以进行思考, 如果点M (x0, y0) 不在圆上, 那么原题中的切线方程与圆C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如果圆C的方程为 (x -a) 2+ ( y - b) 2= r2, 又能得到怎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们可以根据这样的一些角度再次进行思考并求证, 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发散. 经过这样的一些训练, 学生们必然能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在考试中也能很好地解决相关的拓展类题目.

立足学生 篇5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云南省腾冲县明光镇麻栎完小 周 琳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历来都是师生最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难提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们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总结出一些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细心人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通过观察家乡的变化,体会到是因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所以家乡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从而学会关心国家大事,并从中受到教育,立志做一个长大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人。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工作方法,工作的艰辛,从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学习这种精神品质,在学习生活中以他们为榜样;另外,在观察人物时还要教会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尚情操。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要引导学生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的颜色,什么时候发芽、开花、结果,观察大自然的各种动物生活的规律,生活的现象,繁衍的现象,以及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体会到只有维护好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才能幸福的生活。还可以观察日月星辰……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做生活的细心人,才能积累更多更好的作文材料。

二、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有意识组织活动,让学生积累较多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在写作文前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在写作文时,按要求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认真的写出来,这就是一篇好作文。

如我们要写一篇通过写一两件事情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的作文时,就可以安排学生亲自和父母一起参加一些劳动或其它事情。在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对比,把自己融入其中,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体会到只有维护好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才能幸福的生活,真正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到野外进行野炊, 自己动手做饭做菜,从中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生活的乐趣,劳动的快乐;还可以尽情的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多姿,激励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组织学生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把爱奉献给别人的伟大和快乐,

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生活,走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参与生活,走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艰辛,快乐与烦恼,伟大与平凡。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情人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

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生命的顽强与伟大,寄情与物,学习做一个勇敢顽强,敢于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勇于拼搏的人;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扑捉动物界的精彩镜头,体会动物身上的一些精神品质;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情体验,养成刻苦、勤劳、拼搏的精神品质,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这样,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寄情与生活,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充满感情,对生活充满激情。成为热爱生活的有情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的体验感受,真善美,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用生活中的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学会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有情人。

四、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做生活的传情人

立足学生搞好阅读教学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以人为本;优化教学

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教学状况,害怕学生不会学,不管放手,不会放手,只注重教学成绩,不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同样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本应该有学生来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有老师来代替,教师对阅读材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学生只要做好笔记进行了。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养成了依赖的心理。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从此一去不复返,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此一蹶不振。这本身就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也违反了阅读教学的学习规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在进行正常的轨道上行驶,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界就对语文教学进行着不间断的讨论,反思和总结。而总结的结果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弱点:教学内容少,教学速度慢,教学效率差。造成这种现象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忽视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是站在被动的立场进行着学习,主动参与性差,缺乏一种进取精神和钻研不怕苦的意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接受正常的阅读教学和学习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起。

一、内强素质

1、针对教学内容而言,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尤为重要。俗话说的好,没有精钢钻,不要揽瓷器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文化素养很多,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爱心,如果你没有爱心,你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 还有就是丰富的知识,这不能说只是哪一方面的。你因该明白吧,语文知识很广泛的,不想理科,数学,化学它都只是一个领域!还要有一颗公平的心,这虽然每个老师都作为自己的教书准则,其实做起来很难的。做老师很累的,以前我有一教语文的同事就跟我们说:做好老师累死,不做好老师内疚死。所以我就选择不教了...如果想做一个好老师,不光是语文老师,责任真的很重大,也许就因为你会影响别人一身,就在各方面提升自己吧。

2、努力提高朗诵和演讲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建议学生看一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全面的介绍了如何去社交,一步步成为一个口吐莲花的社交达人。 另外,想要交际光看看书想像一下是没有用的,有的时候你要有挑战自己的勇气。经常给自己定目标,比如说,暗示自己,今天要对遇到的几个人说“这么好的天气遇到你真高兴。”刚开始特别勉强,但是现在已经基本上可以出口就博得听众了。 在我看来,两者之间并非存在很必然的关系,人际关系还是要靠自己平时的一举一动,自己的品行,自己的道德去建立。是君子,人近之,是小人,人远之。 我觉得,搞好人际关系首先要诚信,你想和人家搞关系人家都不信任你你还搞什么搞?建立一个令人信任的形象人家才敢接近你,這是处世的最基础的东西。 其次,要有奉献精神,世界是平衡的,有进有出。我问你要人际关系是为了什么?不还是为了以后要做事啊,所以在你有能力出手帮别人的时候出手帮帮人家,不要遇事就如陌路人。生活就是一个大学堂,只要你主动,你可以在超市锻炼你的口才,可以在跳蚤市场讲价钱是锻炼,可以在聚会是锻炼,甚至可以在上公共厕所便便的时候跟人家拉家常。学习的地方无处不在,做个有心人,只要你去发现它。

二、妙在激趣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学生对阅读材料感兴趣了,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怎样也不会对阅读材料有精辟的见解和认识。首先、我们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家庭藏书丰富,大人们经常看书,学生自然会受影响。潜移默化中,也会捧起了书本。其次,选择好读物 读物的内容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最好选择由权威的专家或专业机构编撰的读物,所读的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产生自发阅读的愿望。 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学生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学生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学生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阅读过程中,当他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一定要严肃认真纠正。

三、勤于实践

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会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这样也会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的语文成绩有所帮助,语文水平有所提高,语文能力有所加强,为以后的更高一级的语文学习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虽然高中语文学习紧张,学生的学习压力重,但是只要教师指导合理,让学生在课下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一定会全面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中应注意:

1、选择健康且有益于学习的课外读物。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书目阅读,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且又有益于学习的书目;尽量做读书笔记,可以适当地写写读后感

2、注意适当地评价阅读结果。从课外阅读的过程和结果来看,阅读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受益于未来”的学习过程,很多时候并不能马上收效。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多种多样,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从整体出发,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立足学生发展, 创新教学天地 篇7

一、尊重课堂主体, 放飞学生情愫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喜爱, 也有选择和追求。故学生在进行认识活动的时候, 必然有其情感的伴随, 也必然会有与情感相联系的兴趣、愿望、态度和价值观等一系列心理因素相伴随。在学习中,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往往表现得特别主动, 总想追根穷源, 非弄得水落石出方作罢。这种情形恰似儿童见到新奇的东西时要问个没完没了那样。由此可见, 情感的作用是值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教师要尊重学生这个主体, 要改变“课堂主宰”、“言语霸权”状态, 改变以往那种把教学过程当做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 师生间构成一种单调、呆滞的知识传递与接受的关系, 学生在强制状态下被动学习, 情感受到严重的压抑的做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地给学生人文的关怀, 用心感受学生的情感, 珍视童趣资源, 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获得自由的精神, 同时, 萌生出求知的兴趣和愿望, 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

二、关注学生发展, 改变教学方式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是我国古代教育家确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国外, 美国也在60年代提出:“送人一条鱼, 只够他吃一顿;教他去钓鱼, 够他吃一辈子。”这都强调了“学会学习”。心理学等科学领域对人的研究进展认为, 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一个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是不能满足其终身发展需求的, 当他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之后仍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发展自我。由此来审视学校的教学, 我们也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纠正只重视教师的教, 而不研究学生的学的偏向,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学会学习, 学会探索, 学会创造。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善于创造性地活动, 在变化了的条件下也能独立地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提高到建立在创造思维上的水平。

三、改变教学行为, 摆正教师角色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主宰”与“霸权”的教学行为, 在课堂上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这是出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关注。一位外国教育家曾说过:“在那些独具天赋的人们生活中, 大都是教师燃起了一个未被发现的天才的内心火焰。”这也强调了教师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对学生心智的开启。因此,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的过程, 不仅思考怎样教, 更重要的是思考学生如何学,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 为学生进行探索创造环境的条件, 设置供学生感知体验的教学情景, 从生活、社会、 人文、景观、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方面引进教学资源, 合理运用多媒体, 点击学生思维, 释放学生灵性, 生成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探索的思维活动, 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空间中, 自己发现建构知识, 并总结出获取知识的方法, 勿要“越俎代庖”。

立足文本挖掘学生学习需要 篇8

为了让课堂教学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化为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以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的《诸子喻山水》一课为例,从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谈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诸子喻山水》

片段一

师:有谁知道“喻”字的含义,课题怎么解释?

生:“喻”就是比喻的意思,课题就是“诸子以山水为喻阐发哲学思想”。

师:(板书“比喻”),除了“比喻”这个意思之外,“喻”在古汉语中还有没有其他意思?(学生沉默)

师:比如成语“家喻户晓”中的“喻”字是什么意思?

生:知晓、明白。

师:(板书“知晓、明白”)“诸子喻山水”首先是“诸子喻(于)山水”,从山水中领悟诸多鲜活的哲理,然后才有“诸子喻(以)山水”,以山水设譬作喻来启迪世人。我们今天不妨就从把握山水特点入手,领悟诸子所揭示的哲理。

师:文中选自儒家的有两位、五则,选自道家的有一位、三则,从篇幅而言相对较多,编者这样的安排自有他的道理,或许与这两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有关系。那么我们不妨就从儒家的山水开始步入先贤的内心世界。请大家把出自《论语》和《孟子》的五则找出来,配合着《高山流水》的旋律,轻声诵读。

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梳理了孔孟借由和“山”有关的活动传达的哲理,再让我们看看,他们又从水中悟出了什么?

生:第五则“子在川上曰……”,由水的“不舍昼夜”想到了时间匆匆而逝,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师:(板书“不舍昼夜、惜时”)对于这一则,我近来特别有感触。最近我收到了大学同学发来的邀约,大家相约在毕业二十年后重返母校相聚。二十年就这么匆匆过去了,我的时间流到了哪里,流到了每位在座学生的生命中。我想这要比单纯的“惜时”更有价值,因为时间无论你怎么珍惜,它总是一去不复返的。战胜时间,只有靠做最有意义的事,才能实现,就像居里夫人将美貌置换成了物理学上新的计量单位,挺立在智慧高地,拥有“跨越百年的美丽”。关于“水”,孟子有什么发现?

生:第六则“徐子曰……”,告诉我们应该有符合自己真实才干的名声,应该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前进。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这个结论的?

生:孟子提到了水的“有本”和“无本”的区别,又说水是“盈科而后进”的,也就是说水注满洼地再往前流,所以……

师:(板书“盈科而后进、有本”)“盈科而后进”表明人的不断前进,是“循序渐进”的(板书“循序渐进”);正是“有本”才使得水流“不舍昼夜”。孟子和孔子一样,都注意到了水的“不舍昼夜”的特点,不过他追根溯源,探寻了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片段三

师:通过研读文本,我们悟到了一些如何成就仁者和智者的要领。不过刚才我们是由“山水”切入来讨论的,现在能否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同样以山水设喻,孔子与孟子在行文风格上又有什么不同?

生:孔子的语言比较质朴,很少拐弯抹角或采用种种论辩手法;孟子则偏重于论证,如在“源泉混混”一则中就采用了对比论证。

师:说得不错,回忆一下课前下发的参考文章《百家争鸣的结晶——先秦诸子散文》,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沉默,继而讨论起来)

点评

位育中学华卫民老师以《诸子喻山水》课例,参加2012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获一等奖。他的这堂课可以对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有一些启示。

其一,确定适切教学内容的依据:学情和文本。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即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基于学情和文本这两个维度。基于学情的教学必须考虑并尊重文本的文体特征。在案例片段一中,华老师巧妙地通过“题解”选择了“儒家”五则语段作为第一教时的内容,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便于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一家之言”,并进一步鉴赏孔孟的言语风格和哲学思想。这种对文本的“重构”便于学生更好地学。

其二,文言经典文本,文字、文学与文化关系的处理:立足“文本”,文学性地品悟。经典性的文本其独立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文本作者独特的言语风格;二是经典文本传达的文化意蕴。文言文如何处理“言”与“文”的关系,基于学情如何不影响文本的经典性?在案例片段二中,华老师给了我们几点启发: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师生对话立足于“言语形式”的品悟,区分出孔孟在人生体验与哲学思想上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教师还试图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做出阐释,获得学生情与理的认同,让学生在师生共同“玩味语言”的过程中,领悟孔孟语言的魅力、诸子文学的韵味,且加深了对儒家哲学思想的了解。

其三,教学环节设计指向“学的过程”。从摘取的几个片段来看,华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指向教学内容。在学生基本“领会孔孟寓于山水中的哲理”的基础上,案例片段三指向“以山水设喻说理的写法”这一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服务于学生“学的过程”,即从理解性阅读过渡到“鉴赏性阅读”。“设喻说理”对于高二学生是难点,学生先是“沉默”继而“讨论”,华老师“放任”学生“交头接耳”,其实是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课堂生态,对教与学的推进做出及时调整,体现了华老师的教学智慧,也是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体现。

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或许有自己的倾向性,但必须基于“文本”和“学生”两个维度。这样做的前提是,教师要有不断提高自我学养和“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的自觉意识。

立足学生 篇9

准确定位, 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一是准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自身幸福的关键在于个体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将“人”的教育放在首位,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 坚持把“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和“解决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两者并重, 重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实现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学校利用教师培训、辅导员培训、后勤服务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对全体教职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帮助他们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少数部门工作责任”的偏颇认识、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只针对少数问题学生”的狭隘思维, 做到人人懂心理、人人重教育、人人都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引路人, 真正实现全员育人。二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覆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准确定位, 促使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做出重大改革, 把对少数学生的关爱转移到对全体学生的关爱, 把以干预和矫治为主转变为教育与发展并重,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基本素质必修课程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差异和发展重点, 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对一年级新生, 以“适应”为主题, 重点开展以“迈好大学第一步”为专题的入学教育讲座, 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学习中的幸福感”为专题的学习讲座, 以“成长路上伴我行”为专题的人际关系讲座。对二年级学生, 以“发展”为主题, 开展以“情商与成功”为专题的知识讲座, 以“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专题的战胜挫折讲座, 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专题的励志讲座, 以“生命的价值”为专题的教育讲座等。对三年级学生, 以“就业”为主题, 开展以“你准备好了吗”为专题的就业知识讲座等。

健全体制, 构建立体多元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是成立了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规范了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流程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了统一部署和要求,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研究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教研室, 负责制定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 具体落实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科研及辅导和咨询工作任务。三是各院部均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负责落实各院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是建构纵向和横向心理健康工作网络。纵向:构建了学校、院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组建了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人员、辅导员、公寓管理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各宿舍心理信息员共同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横向:形成了与黄河医院、康复医院、三门峡市医院等医学诊治机构沟通合作、创新竞争、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校医运行机制。五是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深化改革, 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学校积极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改心理知识传授为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在长期实践中, 我们探索构建了“班级授课、专题讲座、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网上沟通”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开设。二是将《消费心理学》《恋爱与婚姻》《心理学与生活》《领导心理学》等作为选修课予以补充, 建立了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层面需求的课程体系。三是通过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测查、辩论赛、专题讲座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环节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创设情境→参与活动→体验感悟→整合经验→迁移经验→内化经验→形成品质, 通过“学、悟、训、练、验”, 经过课堂教学中的听和学、参与活动时的做和悟、素质拓展中的训和练、现实生活中的演和验, 引发情感体验, 改变认识, 重建行为, 最终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多措并举, 开展丰富多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是多方宣传, 通过在三门峡电视台科教频道设立的《心灵天地》栏目、三门峡广播电台的《青春崤函》杂志、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三职院心协贴吧、三职院心协QQ群、校园广播、电子屏、宣传橱窗、心理热线等多种媒介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迄今为止, 三门峡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心灵天地》46期, 发放宣传彩页14000份, 制作宣传板70余块, 广播播放心理稿件700余篇, 橱窗宣传63次,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站上传心理知识文章近1900篇, 网络咨询200多条, 接听心理热线300余个,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实施新生心理普查, 先后对学生进行了“就业问卷调查、幸福感测查、自我效能感测查、气质测查、性格内外向测查、人际关系测查、恋爱观测查、自卑心理测查”等;根据普查结果, 建立心理档案,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 对筛查出来的学生进行积极干预。三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和“5·25”心理健康节等, 广泛开展专题讲座, 组织心理征文、心理影片赏析、心理树、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沙龙、心理剧表演等活动,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目前已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8届, 播放心理影片50余部, 开展心理沙龙33期, 创作心理剧本120余部, 直接参与演出学生1000余人次, 参与编排和观看学生10000余人次。四是成立心理协会学生社团, 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心理协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 广泛开展专题培训、读书沙龙、拓展训练等活动,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2013年6月, 10名心理协会的同学在函谷关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先后被三门峡政府网站、大公网、河南省教育厅网站等广泛传载,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心理协会也连续八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社团”。

拓宽渠道, 勇于担责积极服务社会

作为三门峡市唯一的高校, 学校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积极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整合社会力量,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四进”活动。一是“进社区”, 先后组织心理志愿者走进湖滨社区、涧河街道、康乐敬老院等25个社区不定期开展讲座和现场咨询等活动;今年在其中8个社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示范点”, 定期开展服务活动。二是“进学校”, 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免费技术指导, 协助三门峡市一高、交口中学、市外国语小学等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 为三门峡市实验高中、灵宝三高等学校开展“放飞梦想、轻松备考”大型考前减压团体心理辅导。三是“进乡村”, 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赴陕县张村镇、观音堂煤矿等开展送心理健康知识下乡、亲子沙龙等活动, 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一份力量。四是“进单位”, 和市妇联、市总工会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单位活动, 先后走进义马市政府、三门峡市金渠集团、三门峡电力集团、三门峡市住建局、陕县县政府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30余场工作人员减压、情绪调节公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立足学生 篇10

《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幼儿自主学习是指“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问题,在自己的探索中解决问题,在自己的尝试中得到发展”。受好奇心的驱使,幼儿常常会问许多在成人看来十分奇怪的问题,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更是幼儿的天性,如果忽视幼儿的好奇心,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只有从根本上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中蕴含的道理,激发、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自主学习能够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主动掌握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自发、自觉地投入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一般而言,幼儿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幼儿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幼儿在被动引导或强迫下学习知识更为可贵。在自主学习中,幼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不知不觉地就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应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前教育,帮助幼儿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而不是看幼儿究竟能够认识多少字,会背几首诗或会做多少算术题。

二、幼儿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的兴趣。幼儿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情绪或情感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以及对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喜好等等。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的兴趣和情绪,过多地注意幼儿的学习结果。

(2)教学内容超前。幼儿究竟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虽然各种类型的幼儿教材不胜枚举,内容很多,但要想寻找到适合幼儿自主教育内容的教材,还是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目前在我国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比较超前,许多幼儿园在教学内容方面都存在超前的倾向。这种倾向违背了幼儿成长阶段的能力,将小学才要学习的内容提前灌输给幼儿,忽视了幼儿的学习规律,使得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降低。

三、幼儿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及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幼儿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要坚持科学的设计方法。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幼儿教师应将语言、交往和自理能力作为重点,而对于一般知识的灌输应放在次要的位,在教学内容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南》在教育建议中提出:“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来制定,不能一味地增加幼儿学习的难度,那样很容易使幼儿产生挫折感,从而损害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自主学习兴趣的提升。对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具备趣味性与互动性的特点,幼儿阶段幼儿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果不强,他们很快就会转移注意力,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学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主动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所谓有意义,是指幼儿自主产生的学习意愿,幼儿学习意愿的产生,往往是情绪化和兴趣化的。幼儿教师实施的各种学习活动不仅要和幼儿的情绪化、兴趣化巧妙地结合起来,更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幼儿只有把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意愿,他们才能更自觉明确地指向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特点,使学习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意愿相符合。

(3)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在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中,幼儿是自己的主人,要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学习,而不是教师去主导学习。因此,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是以幼儿为主,相互作用的。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去。环境的创设应该是一个有生机、有秩序的愉快环境,要容易被幼儿接受和感兴趣,从而使他们自然发展、自我实现、自主学习。

上一篇: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下一篇:井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