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产地质

2024-08-04

矿山生产地质(精选四篇)

矿山生产地质 篇1

第一, 收集资料和设计编写阶段。此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收集和综合工作区前人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资料, 进行地质踏勘和航片、卫片的地质解译, 编写工作设计。野外地质踏勘应在系统收集和综合研究前人资料以及初步解释航片、卫片后进行, 踏勘路线应处置穿越工作区构造线方向, 各类重要接触关系、矿化或矿产地均应布置踏勘路线。通过本阶段工作, 应力求了解工作区地质矿产基本特征、工作程度及分析测试数据, 统一岩石分类、命名方案和图例图式, 选择各类剖面测制位置, 编制地质、矿产草图, 提出工作区地质、矿产调查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措施、方法和手段。

第二, 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此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地质剖面的测制和研究, 系统的路线地质填图及矿产调查, 为配合地质填图而开展的物探测量、化探测量, 各类样品的采集等。本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后, 应及时综合研究编绘出工作区野外地质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各类地质剖面图, 作为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的主要成果和后阶段加深研究工作的依据。对采集回来的各类标本、样品, 应及时编录、登记、加工或处理, 送样并分析鉴定, 以便能及时取得分析测试数据。

第三, 资料的中间性整理及野外加深研究阶段。此阶段包含野外和室内两方面, 要先从资料的中间性综合整理工作入手。在中间性的综合整理中, 既要对各地质剖面和系统填图中已获得的野外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研究, 还应对已收到的样品分析测试数据作初步计算、作图、统计、研究。通过这一阶段综合研究, 肯定成果, 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以制定野外加深研究计划, 再进行野外加深研究工作。

第四, 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阶段。地质调查的最终资料整理应在野外工作全部完成, 并经主管部门组织野外验收通过后进行。此阶段应对所获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 编制各种成果图件, 通过对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征和成矿规律的总结, 最后编写出地质调查报告。

地质调查的目的是查明影响矿山工程建设和生产的地质因素, 消除各种地质灾害, 以保证矿山生产安全。

2 水文地质调查

2.1 矿山水文地质工作

矿山水文地质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矿山开发阶段的水文地质工作由于不同的开采方式和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 其工作内容也有较大差异。

2.2 水文地质调查内容

水文地质调查是在已有的矿床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 结合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进行的与岩土稳定性有关的水文条件调查与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 矿区内地下水的类型, 包括按含水空隙条件的分类和按埋藏条件的分类。第二, 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类型, 按含水体和隔水体所呈现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形式, 以及含水体的水动力特征所划分的类型, 可分为统一含水体结构、层状含水体结构、脉状含水体结构和管道古水体结构。第三, 不同水文地质结构中的水动力特征, 包括不同水文地质结构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富水特征, 相互之间或与地表水体有无水利联系等。第四, 含水层、隔水层、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水文地质钻孔的封堵质量。

3 矿山地质灾害调查

3.1 矿山地质灾害

由矿山资源开发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流沙和采空区等。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崩塌也即垮塌或塌方, 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 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地下采矿形成的采空区是造成矿山崩塌的主要因素, 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是由于矿山岩溶或地下采矿形成的采空区, 引起了地表变形和破坏。由于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具有突然性, 因此对塌陷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在矿山开采或其他挖掘工作中, 有时会遇到饱水的沙土, 当其被工程揭露时, 可产生流动, 即流沙。流沙可以是以突然溃决形式发生, 也可以是缓慢发生。流沙的存在会造成井巷施工困难, 流沙的溃决会掩埋矿井, 危及工人生命安全, 甚至引起地面塌陷。

3.2 矿山地质灾害调查

第一, 崩塌地质调查。崩塌地质调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查明地形、地貌特征。陡坡和陡崖是产生崩塌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要结合现场踏勘在地形地质上圈化出陡坡地段。二是查明不同岩性岩石的分布, 特别是抗风化能力强的坚硬岩石的分布。三是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四是调查本地区有无发生崩塌的历史。五是调查本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六是调查本地区历史上地震的最大烈度和人工爆破的规模。

第二, 滑坡地质调查。一是要查明边坡、排土场倾角、平台宽度的几何要素。二是要查明边坡不同岩性岩石的分布。三是要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四是要调查本地区气候变化特征。五是要调查本地区历史上地震的最大烈度和人工爆破的规模。

第三, 泥石流地质调查。一是要查明区域内的地貌条件、汇水面积、沟谷发育情况及其纵横坡度和高度。二是要查明基岩松散土层分布位置及其与崩塌、滑坡等自然地质现象的关系。三是要对泥石流流域进行大比例调查, 对泥石流流域斜坡和泥石流发源地的临界条件和岩土稳定性进行研究, 推测泥石流可能发生的期限。四是要调查大气降水资料。五是要对尾矿库稳定性进行评价。

第四, 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空区地质调查。一是要查明采空区规模和形状, 包括采空区体积、空区范围投影面积、采空区形状、采空区连通情况、采空区高度及长度与宽度比。二是要查明采空区充水情况。

参考文献

[1]关善勇.滑坡对陆路运输线的影响及防护策略[J].中国市场, 2010, (10) :86.

[2]尚继发.浅谈采空区电力工程岩土勘测[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3) :87.

[3]郭岐山.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 2010, (7) :47.

[4]王庾纲.城市规划与地质灾害[J].防灾博览, 2011, (1) :56.

试论水文地质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影响 篇2

地下水资源对于矿山开采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勘探不准确或者地下水改道常常导致矿山生产过程中矿井渗漏、塌方等事件,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生产。而且由于矿山生产过程以及日常生活等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还将导致矿山周边地区绿化植被遭到破坏,造成矿山地区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情况,进而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加强矿山水文地质勘探与污染治理,降低矿山水文地质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影响已经成为矿山生产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矿山水文地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

1矿山水文地质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影响——地面坍塌

地面坍塌是矿山水文地质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之一。由于传统矿区采矿对地下水主要以疏导为主,使得可溶性岩石分布的浅覆盖区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松散土层的土颗粒发生运移,而逐步形成隐伏土洞,并向地面发展最终导致地面塌陷。加上矿区不能进行连续行勘探、或水文地质监控,导致了矿区对采矿工作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情况不能详细掌握,导致对矿区地面坍塌不能及时预防和治理。如果可溶性地面塌陷发生在矿区内,将严重危害到矿区的安全生产,针对这样的情况,矿区生产必须对地下水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摸清地下水动态,改变传统地下水的防治方法。将地下水防治方法由“全面疏干法”变为“疏堵结合”,大大减少了矿坑排水量,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防止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2,矿山水文地质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影响——矿坑突水

矿坑突水是矿山水文地质对安全生产的又一影响,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破坏含水层,引起地下水涌入矿坑,导致了矿坑突水,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进行。防止矿坑突水,尽量减少矿坑涌水量,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是目前矿山水文地质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施工井巷时,先于掘进,在坑内钻探以查明工作面前方水情,为消除隐患、保障安全而采取的井下防水措施。同时通过防水矿柱、构筑水闸门、注浆堵水、矿坑排水等工程的实施,在出现矿坑突水情况时及时进行排除。

3矿山水文地质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影响——地表水对矿区安全影响

虽然矿山水文地质主要是指矿山地下水的研究,但是由于地表水是地下水源的补充,而且在地表水充盈的情况下,也将对地下采矿工作产生影响。大气降水和地表河流补给矿区含水层或直接渗入地下,对矿区的安全生产也有重要的影响。废弃矿井、坑道内的积水影响周围的地质情况,并给地下含水层进行补充,将导致已经探明的矿山水文地质情况发生改变,直接影响矿区安全生产。而地表降水过大还将导致地表水涌入矿道,危害矿下人员的安全。通过地面防排水工作以及矿区周边河流疏通工程可以有效的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

三、如何有效加强矿山水文地质工作,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由于矿山水文地质严重影响到矿山的安全生产,所以加快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对于矿山企业的生产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矿山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在科学的勘探前提下,对矿山水文地质实时掌握,通过全面的勘探以及预防工程,减少和减低水文地质灾害的发展,降低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矿业企业必须明确水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健全水文地质管理体系。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灾害隐患严重的企业,应当设立专门水文地质灾害防范机构,通过及时的检查以及开采过程中对于水文地质灾害早期征兆的及时发现,减少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

我国矿业安全管理机构还要加强对矿业企业水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管监察,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通过各级矿业安全监管、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对矿业企业的监督检查,对已经存在水文地质灾害隐患的矿业企业通过专人跟踪、督促,使其认证进行整改。对安全隐患存在的开采面及矿区,严禁开采。依法开展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严肃追究矿区水文地质灾害等事故责任。

结论: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矿山水文地质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矿业企业必须加强在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投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才培养,将水文地质灾害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危害降至最小。目前基于数据库形式的水文地质勘探模拟系统已经开始使用,通过勘探数据的整理以及对地下水文情况实时检测,通过图文显示出来。这种技术的应用对矿业安全生产起来的极大的保护作用。通过先进的科技将地下水文情况清晰准确的表现在人们面前已经成为水文地质勘探发展的主要方向,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加先进的技术将会应用到矿山水文地质工作中,为矿山安全生产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薇,矿山水文地质研究现状分析,矿业工程,2006 11

[2]廖杰,矿山突水防治,矿业工程,2007,12

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篇3

关键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1 地质灾害概述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且煤炭矿山重于非煤矿山,金属矿山重于非金属矿山;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矿山规模、开采方式、矿产类型及所处地域息息相关。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才能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被逐渐破坏,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地质灾害其实就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地质灾害的发生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其次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2.1岩土体变形灾害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于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2.2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护

3.1建立完善的运行系统。建立完善的运行系统,对不符合安全或设施不健全的不允许其私自采矿。在我国,小的矿井众多,有许多并不具有开采煤矿的资质,没有政府的允许就私自采矿,并对矿区的安全设施较低,内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系统,并私自采井,对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3.2加强对采矿人才的培训。对开采人员的培训较低,没有合理的进行开采。只有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做好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应有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来进行合理的开采,应严禁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

3.3建立系统化的防护措施。有计划的进行开采。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要严禁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来保证环境。

4 结语

矿山生产地质 篇4

关键词:老坡锰矿;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

引言

老坡锰矿区位于德保县城南东部足荣乡的老坡-孟棉村一带。地处摩天岭复式向斜北西翼,含矿层产于下三叠统北泗组中段含锰灰岩及锰质硅质泥岩中,为锰帽型氧化锰矿石。矿床规模达中型。

矿山自1996年开采至2014年,大大小小采矿点达20多个,先后建设5个采区共17个露天采场进行开采生产,均为露天机械开采。随着采矿工作的延续,部分矿体受地质、环境等因素影响而闭坑,目前剩下7个采场仍在开采中。

1.矿山地质环境

1.1矿区自然地理条件

矿区为中低山陡坡地形,山峦巅连起伏,局部为岩溶地貌。山脉呈南西西~北东东向延伸,山地坡度在20~60°不等;海拔最高为鸡冠山主峰905.00m,一般为490~720m,最低点老坡河下段415.00m,最大相对高差为490m,一般高差为100~200m。区内植被发育,覆盖广泛。残坡积层一般厚1~3米,局部大于3米。

矿区除最大的主干沟谷老坡河有常年的地表径流外;支沟多为旱沟,山坡及坡下地表出露的渗水泉点甚少,山间沟谷水流量受雨季控制,雨季有水(流量为28升/秒),均向老坡河排泄。

本区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8~21℃,最高37℃,最低-2.6℃。年平均降水量为1461.4mm;年降水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季候性特征,五~八月为雨季,十一月至次年三月为旱季。地表水多受采矿及人畜活动的污染,不能直接饮用;地下泉水露头较多,饮用水可解决。

1.2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中三叠统、第四系。自下而上为:

(一)下三叠统马脚岭组:下部为灰色中层状泥质灰岩夹中~厚层状灰岩及深灰色厚层状~块状含燧石灰岩夹深灰色薄~中层状含硅质灰岩;中部浅色~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灰色中层状泥质灰岩,局部夹黄灰色薄层状泥灰岩;上部灰色层状含硅质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浅灰~灰色中层状状扁豆状泥质灰岩,顶部常相变为灰~深灰色块状~角砾状白云质灰岩。

(二)下三叠统北四组:为矿区之含锰岩系,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下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泥岩夹少量薄层硅质岩、偶夹锰土条带。上部为黄绿色,灰黄色,(风化后呈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含锰质泥岩、锰质泥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局部相变为含锰硅质岩或硅质泥岩。第二段:下部岩石以普遍含锰为特征,含锰矿5层,矿层间的夹层含锰(1

(三)中三叠统百蓬组下段底部长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凝灰质砂岩,下部为灰绿、黄绿色中层状泥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中部黄绿色、黄褐色薄~中层状粉砂质泥岩互层;上部灰绿色、黄绿色中~厚层状长石质石英砂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泥岩。

(四)第四系,矿区内第四系主要有洪冲积层和坡残积层。洪冲积层发育于小河两侧阶地及河漫滩,为砂土、砾石层。面积较小,厚度极不稳定。坡残积层主要发育于碎屑岩、钙质泥岩分布地区,为棕色、棕灰色、黄褐色含岩石碎块、碎石的粘土、亚粘土或亚砂土。锰矿层及其附近常含较多的锰矿碎块,可作为找矿的标志。

1.3构造-褶皱与断裂

矿区为摩天岭复向斜北西翼之次级构造。总体主构造线呈北西走向,与北东向构造反复接合,形成向西凸出的弧形褶皱;同时,次级褶皱发育,并叠加北西向、北东东向和北东向断裂,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区内褶皱宏观上受北西向构造和北东向构造的复合控制。矿区的主体褶皱为岜意屯背斜,背斜西翼,由于构造叠加,产生了多个次级褶皱,有领屯背斜、果福背斜等,形成了不同级次的次褶皱组。褶皱组主要有果福褶皱组、华屯褶皱组、朴素倾伏向斜。在上述褶皱的翼部,常发育有不同方向的裙饰褶皱。

区内断裂发育,有北西向、北东向和北东东向三组。其中北西向和北东东向形成较早,稍晚于褶皱期;北东东向断裂组,切断北西向断裂组,但为北东向断裂所截切。北东向断裂形成最晚,对氧化锰矿层的形成或破坏起到很重要的控制作用。

2.矿山地质灾害

一、灾害类型及其危害性

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冒顶片帮、深部岩爆、采空区垮塌和地表塌陷、井下突水、崩塌滑坡、地下水破坏、矿震、环境污染等。其崩塌、滑坡、(人造)泥石流是本矿区常见或可能诱发的主要地质灾害灾种,它具有突发性强、分布范围广和一定的隐蔽性等特点。它的主要危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阻断交通道路、摧毁村庄矿山、淹没山地农田土地和水利工程设施等。

二、灾害的成因及相关因素

地质灾害的成因跟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自然因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植被条件等;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

2.1 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下滑的动力地貌现象。滑坡是矿山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之一。滑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貌及地质条件:滑坡主要出现在松散沉积层。松散沉积物,尤其是粘土及黄土浸水后,粘聚力骤降,大大增加其可滑性。基岩区的滑坡和软弱岩层有关,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一,特别是上覆松散堆积层,下伏坚硬岩石时,易产生滑坡;岩层的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时,也有助于滑坡发育。高陡的山坡或陡崖,使斜坡上部的软弱面形成临空状态,上部土体或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产生滑坡。

(2)气候条件及其他条件:持续的强降雨,活跃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地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2.2 崩塌

崩塌是较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动力地貌现象。崩塌现象的发生在矿山较为普遍,有土体崩塌和岩质崩塌(也称落石),规模较大小不一。崩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貌及地质条件:地貌是引起崩塌的基本因素,一定的坡度和高差是崩塌发生的基本条件。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坡地,当坡度超过它的休止角时可能出现崩塌,根据坡度和高差的不同出现崩塌情况不同。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当坡度较大,一般大于50度,高差大于50米时,才可能发生崩塌。结构致密又无裂隙的完整基岩,在坡度很陡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崩塌。反之,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易发生崩塌。

(2)气候条件:在岩石风化强烈地区,风化层较厚,悬崖陡坡容易出现崩塌。暴雨、连日阴雨等也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岩体和土体中水分的大量渗入,增加了荷载,同时还影响岩土体内部结构,导致崩塌发生。

(3)人为因素:主要为不规范矿山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及水采方式开采矿石形成的人造成洪流极易冲蚀河岸、土体等,都导至崩塌的发生。

1996-2007年间,本矿区在人工采矿过程中,安全意识薄弱,盲目挖掘,至使边坡角度过陡而导致崩塌多起,造成1人死亡,轻伤12人的事故;自2007年至今,以机械采掘(兼水采)为主,因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因素而导致的大、小崩塌现象不记其数,造成死亡1人,轻伤6人及掩埋设备事故。

2.3(人造)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洪流。泥石流一旦发生,其造成的损失较大。泥石流的成因三项必要条件:特定的地形和坡度、丰富的疏松土石供给以及集中的水源补充。然而这些条件又受控于地质环境气候、植被等各种因素及其组合状况。

该矿区易诱发泥石流地段主要分布在朴素矿段的朴素屯、那腰屯及其北西向的朴素屯旱河一带。该地段特点:河道狭窄,两岸河谷有多个采矿点及排土场、堆渣场,呈递级的简陋尾矿坝。河道北岸及上游地层为松散的砂土、砾石层,厚3-60米。

图片2-1. 朴素屯尾矿坝与堆渣场一角.

(照片说明:沿朴素屯旱河河谷拦截而成的简易尾矿坝,距村庄最近处仅50m,采矿点离村庄300m。冲沟从两村庄中间穿过,向东面的老坡河排泄。)

引起或诱发(人造)泥石流主要因素是:排土场、堆渣场边坡失稳,或者尾矿坝垮塌(溃坝);露天采矿场边坡失稳、洪流冲蚀引起的边坡失稳、及水采方式开采矿石形成的人造成洪流等,提供丰富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源补充。如在雨季的强降雨,加简陋的尾矿坝,易引发的场库失稳导致尾矿坝溃决继而形成(人造)泥石流。如:2012年①号尾矿坝溃决形成(人造)泥石流,其大量的废泥污水涌向老坡河,造成淹埋沿岸农田、冲垮沿岸矿山设施、冲垮桥梁1座、污染下游人畜饮水。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根据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对该区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3.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3.2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人造)泥石流的产生。特别是在朴素屯、那腰屯及其北西向的朴屯旱河一带易诱发泥石流地段更要加强监测,对该区的尾矿坝进行加固,防止(人造)泥石流的发生。建议在那腰屯小山包的北西方向400米的河道拐弯处进行人工河流改道,以消除或降低(人造)泥石流发生,以保障谷口处的村屯、学校的生命财产安全。

3.3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

3.4建议加强矿山复垦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和景观。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4结束语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广西锰矿资源,新编《广西地质矿产志》

[2].《浅谈广西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黄纯粹、农 良,2007

上一篇:FAIR下一篇:会计核算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