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小学

2024-07-18

开放式小学(精选十篇)

开放式小学 篇1

一语言环境开放, 使课堂教学活动化

英语标准以“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 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 我们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 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 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曲、模仿角色、图片及多媒体等形式, 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引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集中注意力学习, 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 以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 注意力易分散, 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 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 教师若能在唱歌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不会感到厌倦, 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 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2.“Chant”——小学英语教学的快乐所在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使用“Chant”, 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增添学习的乐趣, 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课伊始, 让孩子们一起拍手chant, 大家声音洪亮, 兴趣也油然而生。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对于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 chant的次数多了, 他也会觉得英语其实挺有趣的, 逐渐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例如:在学习自我介绍时, 孩子们就诵读了以下的chant:Boy, boy, a Chinese boy, I’m a Chinese boy.Girl, girl, a Chinese girl, I’m a Chinese girl.此时, 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单词, 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重点句型, 逐渐学会用chant来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开放, 使教学活动任务化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可操作性, 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内容和形式要尽量真实。”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落实好《新课标》提出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呢?

1.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去设计真实的活动任务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不同的学习方式, 而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求知要求和不同的知识侧重。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活动。如在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5Look at me!学习A:Look at my skirt/cap.B:It’s nice./How nice!我利用孩子们的爱美之心, 让孩子们穿自己最美的服装上学。在这节课上, 我把教室装扮成一个时装表演的大舞台, 把学生分成男女组, 让同学们进行时装表演, 其余的同学作为观众观看表演。当学生穿着自己漂亮的新衣, 跟着欢快的音乐节奏, 走着时装模特儿的猫步, 到观众面前展示时说:Look at my jacket/dress/skirt/T-shirt.观众说:It’s nice/great.再变换角色,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演, 以达到教学活动任务化。

2. 在教学内容上力求为学生留有空间

牛津教材的实践性比较强,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活动, 如看图想象、看图猜谜、看图或根据指令操作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给他们创新的空间, 让他们学会创造, 在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 使平面呆板的画面经过他们的想象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场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新旧的知识进行同化, 产生新颖的句子表情达意, 从而获得交际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一个看图听录音找Li Hong的环节。一方面, 告诉学生北京和上海的不同标志建筑, 一方面引出新句型, 使学生很形象地接受了新内容。因此, 应拓展教学内容, 设计一堂课引导学生, 以促使学生以旧触新, 将看似枯燥的句型操练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

三教学策略开放,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1. 尊重学生的多样性,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要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合作伙伴等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 如开展游戏活动、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人合作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实现多维目标的共同协调发展。

2. 教学媒体的多样化与现代化

现代教学手段更加直观、灵活、生动,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了教学情境, 是让课堂开放的有效方法。教学中用课件, 让教学活起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们看英语动画及利用电脑教学, 使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生动形象的英语。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 以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小学基础作文开放式教学 篇2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 武宏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础作文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表达自己生命的真情实感!基础作文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实施开放教学的新策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开放式指导”应是基础作文教学第二大策略。

一、开放作文题目,凸现学生个性

儿童智商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小学基础作文只有开放性的题目才能使儿童的个体差异得到最优的发展。基础作文题目的开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

1.题目制定的多元性。人的智商有高低,人的智力发展有先后,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规律。以往的作文教学在题目的制定上忽视了这一规律,用统一的题目和标准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致使一部分学优生因为要求过低而失去学习习作的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因为无法达成习作目标而失去习作的信心。因此,基础作文在题目的制定时应该体现多元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题目的制定,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题目。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把大家制定的题目进行疏理、归类、综合,从而制定出开放而又多元的教学题目。例如在指导学生练习“介绍自己”的作文时,我就指导学生采取多元的命题方式。可以写“──(什么样的)我”、“××眼中的我”、“未来的我”等等。这样多元化的命题,真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2.题目展示的渐进性。每位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题目在习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循序渐进。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是在课始让题目一步到位,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遥不可及的题目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因此,基础作文在题目展示的过程中要体现渐进性,要将每一项的题目目标分解成一项项有一定梯度的子目标,逐层展示。例如我在指导小学生练习写“小动物”的作文时,我设计的开放题目系列是:我喜欢的小动物→我是××(小动物)→散文诗童话。这样渐进性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就比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由局部的成功而产生愉悦感,从而进一步诱发学习动机,成为自发性动力,调节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产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拾级而上”,达到既定目标,甚至向更高目标纵深发展。

3.题目要求的层次性。每个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自然,目标的达成也势必存在差异性。我们常说:只要你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能成为第一。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允许学生在目标达成时存在差异性、层次性,那么,人人都能取得成功。基础作文题目的层次性指不同的学生对知识、技能等的掌握程度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也指允许学生在达成同一目标时所花的时间上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知识、技能等的掌握也可以有不同的取舍,达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有所不同。例如我指导学生练习写“一次运动会”时,我特别强调,你可以写自己最感兴趣的场面(特写),也可以写最精彩的瞬间,还可以写某一个人,您可以记叙文,也可以写表扬稿等等。由于题目灵活而具有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设计的开放的教学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为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创造了条件,也为学困生的成功打开了绿灯。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发展。

二、开放作文内容,凸现生活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不应将习作内容看成固定不变的,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信息资料,从而扩展、补充或更替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基础作文开放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操作。

1.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选材,甚至为学生安排一些材料。如大扫除,送温暖等等。这样的材料怎么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又怎么能写出学生的个性呢?基础作文教学观认为,我们每天都置身于新闻事件的包围之中。耳闻目睹的奇人异事、奇景异物,见诸于报刊、电视、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社会热点、经济聚焦、军事天地、体育类、财经类、政治类、文化类、休闲类等各种栏目,皆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开放了作文的内容,学生的素材资源就会五彩斑斓、用之不竭。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江河湖泊、花草树木,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这些生活状态的材料最生动、最形象、最有活力,都是作文课程的资源。所有这些,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和充耳不闻,而应敏锐地把握,根据需求筛选出来,为积累习作素材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作文的素材是很多的,学生作文时,我们要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写起来得心应手的材料。

2.把想象的自由让给学生。“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孩子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人生的童年时代是最富于幻想的时代。因此,在基础作文教学中着力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写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哪怕是异想天开。如在以保护家乡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耳闻目睹的破坏环境的现象,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树木、垃圾桶、河水……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各自的经历与愿望。同学们很快编出了童话故事《小白杨哭了》《淮河的倾诉》《塑料袋流浪记》《广场上垃圾桶的对话》……生动有趣地揭露并谴责了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表达了自己保护美好家园的愿望。有了兴趣,学生想象的空间扩大了,课外作文变得有内容可写了。激发想象,可以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开心心地踏上“自主作文”之路。

3.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即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审题、选材、立意、布局、写作、修改等。老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命题,题目便常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心理特点,面对自己不喜欢写的题目,学生只好生编硬凑,写作的乐趣当然也就无从感受,作文假大空的现象便由此而产生。学生不是“我手写我心”,不是在说心里话,而是在顺着老师的意愿写一些应付老师的话,不但写作的积极性无从谈起,而且创造性的发挥也受到极大的制约,有创意的表达更是无从谈起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因此,在基础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表达。要营建自由、欢乐的与作氛围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拘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不挫败他们的自尊心。要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及结构安排上、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扬个性、巧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感知体验;用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基础作文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的具体表现。因为即便同一件事,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悟,有不同的兴趣点,因此他们会选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入手,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各不相同。让学生自主拟题,也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玩了“画龙点睛”小游戏。活动过后,学生自主拟题,自由写作:《画龙点睛》《OK!我的白马王子》《快乐的课堂》《开心时刻》《教室变成了游乐场》《疯狂的同学》《超级大赢家》……孩子们从一个个独特的视角写下了他们难忘的一刻,不仅文章内容让人忍俊不禁,就是五花八门的题目也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创造性。开放作文的内容,不是不写命题作文,而是我们应积极设计一些贴近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符合儿童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的题目,设计一些新鲜、富有吸引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能够引起学生联想和想象的题目,我们教师在命题上动脑子,下工夫,拟出一些富有创意的好题目。

基础作文特别提示:基础作文开放习作教学内容是以生活为线索,由点及面,以旧换新,引进适时、适度、适人的知识,达到既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使学生有更多、更新的收获。

三、开放作文形式,凸现创新能力

作文指导的形式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条必经的途径。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凸现创新能力,基础作文必须开放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在各种作文形式中自主选择,发展能力。

1.情趣型作文。情趣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和条件,情趣思维是作文的灵魂和重点,情趣体验是习作的成功和关键。“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基础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情趣,引导学生体验乐趣,形成习作兴趣链:情趣促写→写而生乐→乐而需学→学而生悟→悟而生知→知而乐写→写生情趣→情趣促写→……基础作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营造气氛,创造心灵的共振,拨动心灵的琴弦;基础作文教学的科学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基础作文的教师要有一颗慧心,积极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比如我们经常在班级内开展游戏和表演活动,具体形式有相声、小品、猜谜打擂、童话表演、填写对联等。指导学生把阅读的童话故事,可进行排演,通过情境再现,以演促读,调动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这样,就可在实施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使习作课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期盼感,为完成习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作文过程充满情趣,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实践型作文。组织学生经常参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性写作。这是因为生活中与别人的交往,是“我”要写,而不是习作课中的要“我”写。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体验更深切,而且能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将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如依照习作的内容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找一找、唱一唱、读一读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加强体验促进内化。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书法、绘画、小主持人、文学欣赏、故事大王等各种兴趣小组。比如,学生写信邀请外地的亲戚来家里做客,而这个亲戚又从来没有到过他家,他在信中就会尽可能写明白他家的地址、以及如何乘公交车、下了车向哪个方向走、他家门前有什么标志,等等。这是实实在在的言语交际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但实现了跟别人的交往,而且动了笔,历练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再如:①组织参观游览活动;②访问名人;③社会调查;④当语言文字小医生;⑤设计广告词;⑥写、贴春联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有许多动笔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抓住机会,自觉地历练自己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能情不自禁地写作。

3.想象型作文。“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在基础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首先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放得开,能够纵横驰骋,然后再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等方面的训练。同时,想象不是凭空编造,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大量、广泛阅读富有想象色彩的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以开阔视野;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增加体验,所有这一切,都是写想象作文的基础。儿童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迫切,想象丰富。他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妙想。奇妙的想法想着写。鼓励学生提起笔来,描写自己美好的憧憬与幻想,就会形成一篇篇构思独特的好文章。独特的想象编故事,想出的故事最独特。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成语故事,改写诗歌故事,编写童话故事,想象未来故事等等。例如教完《狐假虎威》后,让学生写《狐假虎威新传》,这时学生就必须回顾原文,彻底弄清事情的原由,从面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4.应用型作文。即设计能将所学知识付诸生活应用或工作实践的练习题。“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标,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应用型作文,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技能技巧,而且可以使儿童真实地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动机。如学了参观游览的文章《颐和园》一文后,让学生写一则“颐和园导游词”,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等等。应用实践型作文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5.创造型作文。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特性和创造性。创造型作文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描述,对文中情境进行想象,或者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等等。如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后,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学了《蝙蛹和雷达》,让学生通过查询、访谈,收集多方资料,编一份介绍仿生学的知识小报;甚至在学了《邱少云》《将相和》《小珊迪》等写人为主的课文后,布置学生睡觉前在脑子里设想一下课文中人物的形象,与人物对话,第二天早上向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创造型作业。应注意的是,只有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状态下进行创编,才能更有益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和发展。

6.调研型作文。调研型作文主要是指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它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多方面知识。例如,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以后,及时组织学生去调查家乡的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查找污染源等调研活动,以真实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否则,人类将走向毁灭的事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7.模仿型作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开放作文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学生多读、精读,作文时才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比如我们可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写作经验之谈。小学生习作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指导学生品读范文的精华,模仿其写作的风格,学生作往往能写出出人意外的佳作。在基础作文教学中,每教到精美范文,就引导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结构,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段,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栽木”。如读了《落花生》我就指导学生仿写“垂柳”,读了《桂林山水》我就指导学生仿写“黄山”,读了《苦柚》我就指导学生仿写“西瓜”……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奏出了习作的美妙乐章。基础作文还可组织比赛和评比。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阅读课上组织“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等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从而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8.信息型作文。即为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特别设计的一种作文练习,它对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田。因此在基础作文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应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状况,在课堂中有意地创设一些言语表述、交际的机会,增加一些表述型作文。利用现代媒体,拓展学习渠道,是开放习作内容的好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扩展语文学习渠道”,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拓展开放式的新天地。学生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就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科技知识等在班级的“新闻发布会”,“小小辩论台”或“小灵通广播台”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校园网,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查询资料,在班上交流,资源共享。再如说说家庭、邻里之间的新鲜事,说说电视新闻、广播节目内容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作文,却包含着学生观察吸收→内化理解→语言表达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孩子们也很乐意做这样的作文。此类作文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为中高年级写作文打好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基础。随着学生学习年级的升高,学生语言表述范围的扩大,也可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述要求。

9.体验型作文。生活是多彩的,对事物观察体验也是有差异的。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方式,就有各自不同的体验。基础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如:下雨时,指导学生自由观察体验雨的美景,听雨的声音,品尝雨的滋味,看一看雨中的动植物,观察一下下雨时的天空、田野,体验一下雨后的舒爽。学生们写出的作文就不再是“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春雨贵如油”、“蒙蒙细雨”等华丽词语的组合了,也就不会是一片赞扬雨的雷同作文了。有的可能把雨比成“七仙女”,“玉皇大帝被人类节水的举动感动了,派来了和人间感情至深的七仙女下凡,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带着串串珍珠撒向人间”。善于整体观察的同学,就会写出:“雨像挂在天地间的一幕白纱,把世间的一切都笼罩在其中”;有的同学会把自己融入雨中,“看,雨似珍珠,如丝线,像牛毛,掉在我头上,滑滑的,掉在我脸上,爽爽的,掉在我的嘴里,甜甜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会默默感叹道:“夜晚,绵绵的细雨下了一夜,好像怕惊动了熟睡的人们。”逆向思维的孩子会写道:“雨呀,你如果不来到我们这儿,我们明天就会结伴到郊外踏青,你影响我们的大事了。”怕热的同学会赞叹道:“大雨呀,我爱你,你使我挣脱了那个大蒸笼,好爽哟!”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位学生的文化素养均具有个人的独特性,并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有个性的作文才有新意,才会显示出学生的灵气和活力。

10.综合型作文。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基础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登鹳雀楼》古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我就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诗中所描绘的美景画下来。很快,桔红色的落日,连绵起伏的群山,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四檐飞挑的鹳雀楼等等景物便跃然纸上。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诗意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了解了诗人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和积极向上的情感。然后再指导学生写成记叙文,这样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画画写作的综合练习,学生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

基础作文特别提示:基础作文开放作文的形式,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就是有效的,值得提倡的。当然,各种不同的作文形式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学生在作文时可以自主选择,也可以自行设计。在这样开放的基础作文形式中,学生能更好地层示自己的个性,凸现创新能力。基础作文要给学生更多发挥的自由。基础作文教学是朴素的实践性活动,不需要多少理论,最重要的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能够勤于动笔、乐于写作,千万不要挫伤他们对华文学习的兴趣。基础作文必须要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让学生在作文中多表达真情实感、多点真心真意、多点天马行空、多点轻松愉快。基础作文的教师不能坐而论道,目无学生,只为教而教,只为考而考,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自觉自愿地写作。

四、开放作文评价,凸现发展理念

小学基础作文的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兴趣和意志努力,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激励,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由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五个环节构成。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反思,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l、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怎么写”的技巧训练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这是学生惧怕作文的主要原因。2.教师的主导地位太高。作文教学的五个环节教师四个环节上唱主角。显然,这种从教师命题到教师讲评的单方面注入式教学,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3.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教师在教学上偏重于完成的数量,而忽略了作文质量的提高。应急式作文多,有特色、有个性的作文少。尤其是作文评价,“我教你写,你写我改”,背离了习作教学的规律。实际上,小学生很少关注老师的评语,大多是看重老师给的分数。因此,我们应该改革作文评价的方法。愚以为,基础作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开放评价的目标。作文的总目标是“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才算是具备了这种能力呢?用专家的话说是“四大方面,两个等级”。四大方面是指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写作习惯和写作速度。“两个等级”指基础等级(基本要求)和发展等级(技巧和方法),其中每一项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我们的评价应该是围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主题来展开的。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

第二,开放评价的理念。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青少年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过程。小学基础作文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脑科学及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分化,人类的智能具有多元性。现代心理学有一种提法,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在现行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评价中,往往只偏重于前两三种智能,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作文评价只注重习作结果的优劣,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忽视了学生习作过程的态度和情感体验,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因此,基础作文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必须具有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一些表扬,就会多出一些习作天才;多一些激励,就会多出一些作文能手。

第三,开放评价的方式。小学基础作文应该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念,及时评价,随时评价,时时激励,全程激励,评价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评价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评价学生描绘生活的过程,评价学生习作体验的过程,评价学生修改文章的过程等等。只有把评价的激励纳入全程,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全员合作的评价机制,让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具有发言权,使他们参与其中,畅所欲言,评价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评价习作的感受和体验。在基础作文教学中,评价应该是民主性的“七嘴八舌”,“百家争鸣”;应该是民主性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应该是民主性的你写我改,我写你改,我写我改……在作文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创设一种民主的情趣氛围,使学生人人敢说,人人会说,人人能说,人人想说的境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评价积极性,让学生既体验到习作的快乐又体验到评价的情趣。作文教学的灵魂是发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树立发展的评价观,引导学生张扬个性,看到进步;引导学生日有所进,看到成绩;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引导学生体验成功,体验乐趣;引导学生会发展地看待自己,会看到自己的发展状态。哪怕是一词一句的妙用,一点一滴的进步,一个好开头,一个好结尾,一个好比喻,一个好细节,只要有进步,有发展,就是好文章。从而鼓舞信心,积极地“跳一跳,摘桃子”,从而使学生提高习作质量和兴趣。我们应该通过基础作文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看到生活的发展,看到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辩证地认识自己,从而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结果如何,更应该注意评价学生习作的过程如何。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能力、积累等等,都应该进入我们评价的视野,都应该是我们评价的范畴,都应该是我们评价的维度。总之,基础作文应该多维评价,多项评价,多向评价,多层评价,立体评价。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评价使文章更美丽,开放使评价更有趣。我们应该把基础作文评价变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激发习作情趣的过程。

第四,开放评价的尺子。小学基础作文教学,要多几把评价尺子。要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增加评价的尺子,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我们的指导思想应是:尊重学生人格,扬长补短,鼓励冒尖,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以被评为好。如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字体人,最佳构思人,最佳态度人、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一次演讲要评出最佳选手,一次观察赛要评出最佳细心者,一次辩论会要评出最佳辩手。这种评选活动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由于评价尺子的增加,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由于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学生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对于形成理想、增强自信心、激励进取心产生了正面影响,而这些心理因素对习作取得新的进步又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个性评价,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使学生更加自信,走向成功。

论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具有操作性,绝不是夸夸其谈的虚无理论。本文认为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理解接受、贯彻实施好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就要掌握原则、端正观念、明晰角色、提高素質,达到领悟内化才能知行合一。

开放式教学不是一种新兴的学校教学模式,而是一种面向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传统的学校概念,是将学校当作一种在封闭状态下为学生授业解惑,而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共同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纵观时下风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积极倡导教师的教要融会、整合相关学科内容,关注、利用社会生活资源,拓展学生的学列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多样化。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既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的综合运用,而是博采众长以优化教学结构,达到内外和谐发展,实现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智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广泛吸收已有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革评价体系,达到使学生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它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的目标体系,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个性、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品质。

一、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

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之内传统教学,不要让一切知识点的掌握和一切问题的解答全在狭小的教室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完成,更不能让学生带着疑问及大量的书面作业走出教室,致使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因而开放式教学要走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向两头延伸。首先做好课前铺垫,传统教学是上课了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开放式教学则在课前公布目标要求,学生可通过预习新课、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等途径,对新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感知与准备。其次引导好课中调节,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联系师生的纽带,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课前、课后形式都替代不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要向学生开放,要改变师生授与受的时间,而时间比例不能够一成不变。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讲课的时间可以稍稍多些,并且具有发散性思维练习内容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还有尽可能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全体学生参与。此外,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可以进行开放设计,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灵活安排课表等。最后注重课后拓展,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后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往往会延伸至课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不要让语文学习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后嘎然而止,而应拓展延伸。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语言空间去汲取,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二、融入社会、感受自然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语文教育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在塑造人的灵魂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课堂、学校以外,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不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开放式教学打破这种时空阻碍,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语文是生活的工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汲取新鲜活泼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同步。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向开放,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扩展学习语文的范围,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要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要,就要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大胆想象,或勇敢质疑,或互相争议。尤其要鼓励学生不顾生疑,大胆发问,敢于挑战权威,对新问题、新知识始终怀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三、注重教学目标的调整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发展水平,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同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也表现出高低之别。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相应地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大众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给他增加额外要求或提高目标难度,以满足他的需要,促进他的发展;对学习吃力的学生,教师提出的要求应低于大众目标,以避免学生因总是达不到目标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阻止了他的前进。 从中我们也看出语文教学是个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 多重目标和功能的复杂化系统。因此,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既要体现语文教学系统的整体目标,又要体现各子系统的分目标。开放式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达到以上要求,还要充分体现新时代的特征,充分体现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倾向。开放性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即课程标准中要求 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二是发展目标,当今社会是学习化社会,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了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素质,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素质,设立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论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 篇4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呼吁学习有价值的知识,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极力打造民主和谐的立体课堂, 尊重和相信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融入感。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困扰的问题, 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难题, 从而引发学生动脑思考的灵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课堂教学能够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基础上, 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的开放式教学, 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开放, 更是注重知识的开放性, 并且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材料, 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挖掘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新奇、有趣的语文知识视角。例如, 运用辩论式教学学习《将相和》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蔺相如以璧上有瑕疵为由将已献给秦王的和氏璧要回是否是欺骗”这一论题, 学生自由选择正反方开展辩论。通过在学生激烈热情的讨论中, 使学生对于蔺相如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认识, 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种辩论式的开放性学习方法,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是综合培养学生素养与能力的良性教学方法。

课堂练习的开放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练习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因而, 开放式课堂练习不仅能够发挥课堂练习本身的作用, 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给学生一个开放创新的学习环境。

小学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5

在我们办公室每逢周一便可看到这样一幅景象:老师们津津有味地批改着周记,有的时而面带微笑,时而满脸严肃,有的情不自禁地将精彩片段念了出来与大家共赏……周记中,学生无拘无束,聊天侃地,无所不谈,内容是那么鲜活,那是命题作文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与命题作文相比,日记的优越性起码有以下四点:(1)时间的开放性。日记可以选择适当的时刻――轻松的课余,悠闲的午后,清醒的早晨,静谧的夜晚……当灵感来的时候,握一支富有生命活力的笔,刷刷地“喷涌”出融入自我情感的文字,那是一种惬意的享受。(2)内容的开放性。日记松开了学生的手脚,为其插上翅膀,把他们引进了一个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学生可以尽情的抒写自己的耳闻目见、喜怒哀乐,小至花草宠物、风云雨雪、家庭琐事、校园新闻、学习心得、人际交往,大至社会新貌、天下大事……(3)情感的真实性。真实生动的写作,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带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一种物我同化的心理过程,得有一个放松清纯的心态,才能渐入佳境。日记正是如此,它的价值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蕴含于文字中的、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我”的心路历程,“人融入了文,文高扬着人,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4)作文的习惯性。日记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篇幅,贴近生活,心有所悟,笔触所至,让学生回归到写作的主人位置上来,觅得一份自由舒展笔触的感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练写,有利于作文习惯的养成。因而笔者就将作文日记化,让学生每两周选择日记中的一个素材,修改扩充成四百字左右的文章,以取代两周一次的命题作文。这种自由度较高的主动写作形式,把学生逐步引向“情动而辞发”的写作之路。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探索 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    教学策略

实行开放式教学既是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必然,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谈谈对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讨。

一、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开放式教学法是指在基于科学成果系统发展论、信息技术论和控制科学论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各种具体教学法的优势,并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及启迪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的个性更全面地发展,达到现代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的。该教学法的中心是把课堂教学过程视为创造性“教—学”行动,把课堂教学流程视为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不同的中心主体的活动联系起来的全开放式的“人与人”的自组织系统。这种教学的目的是使课堂的系统结构更完善,实现外部配合和内部的和谐,实现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实行开放式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一)开放式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从数学教学课堂的实际过程来说,开放式数学教学在过程中更看中学生的自我主动参与,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二)开放式的数学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实现更多地交流学习,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课堂练习题中,要尽量使数学试题参考结果的开放性、问题条件和解题策略不具唯一性,注重师生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性,教师既扮演指导者又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让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开放式数学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创新意识之上的,对于开放式的数学教学实践,尤其要针对数学解题过程的教学,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路、求异思想和辩证思想,而这些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一)开放式数学教学是将数学课堂交给了学生,将数学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开放式教学方式是基于人本主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建造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化等理论。从这些理论中可以得知,鉴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及他们的知识水平的差异性,造成学生的思维千差万别。因此,对开放型思维,思维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具体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积极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开放式数学教学活动让每个个体都有机会参加并应用多种方法解答数学问题,给每个学生都插上开放性思想的翅膀,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完成探究式学习任务,这是面对差异性而采用的因材施教的良好教学事例。

(二)为学生提供开放型的探索资料,掌控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过程。

对于“开放型”资料的提供,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向思维,最终解决问题。换句话说,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做到涉猎材料与教学内容吻合,让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在真实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规律,掌握知识的获取方式,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长期以来,为什么会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感到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很抽象不好学,甚至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其中的主要的原因是:数学远离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要把数学当做人们日常生活应用中交流信息的工具来使用”,“应该重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获得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应用数学”,等等。因此教科书应该始终坚持更多地创设学生可以接受的比较喜欢的情境,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真实世界中获取素材,在学生所能接触到事物中再现数学模型和知识;新教材的使用使数学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为突破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具备的能力作为切入点,构建富有知识趣味性和实际生活意义的数学场景,使学生在身边比较熟悉的环境中找到相关模型学习和深刻认识数学,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学生的身边,切实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性,对数学产生由衷的亲切感。

(三)注重开放式教学探索和尝试。

开放式数学教学应该以开放性的试题为载体,首先要实现师生之间关系的开放。“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课本知识和鼓励刺激思考,还应该有其他职责,如是一位临时的学生“智囊团”,可交换思想的活动参加者。教师要集中更多的精力探索那些有效果和具有创造性的实例,与学生互相帮助、互相讨论,及时地了解和给予学生更多的鼓舞。其次,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要求应该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即便对于一般的数学知识的传授来说,若采用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就能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命题真伪的辨别或探究解题思路,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习成为开放性的研究过程。

通过更多地开设户外拓展课程,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结构可以更开放。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形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融入自主学习探索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到性,促进数学素质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

(四)开放式教学评价的应用。

对于开放式的教学评价,首先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经过评价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信息的获得能力,自主动手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这些是评价学生主要的参考标准。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使用以下评价教学的方式:使用相对激烈性语言评判学生;结合学生日常活动的行为填写成绩单中的评语内容;让学生实行自我评价和小组内部评价,等等。

参考文献:

[1]张顺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J].学周刊,2014,(08).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分析 篇7

一、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开放式教学作为一项新型的学校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学校概念大有不同。传统的学校概念中, 学校是在一种封闭状态下进行授业解惑的;而开放式教学理念则主张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展开, 共同找到自我发展道路。因此, 开放式教学并非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更不是多个教学方法的简单运用。它的实质是将学生与教师有机统一, 实现两者的交往和互动,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目标。通过开放的教学交往观, 逐渐形成内容多样化、目标多元化、手段灵活化的综合评价体系, 从而实现内外和谐发展, 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智能型人才。所以, 开放式教学其实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

(一) 课堂内容要开放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分析小学阶段的课文, 内容设计整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容易接受, 但一些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为此, 教师可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并从中有所感悟。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通过展现实物、录像、图片等为学生再现社会内容或自然, 也可通过开展情景表演、表情朗读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 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 并逐渐提高语文的学习应用能力。例如, 在学习《找秋天》一文时, 教师应考虑到一些孩子, 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对于大自然的了解有限, 很多只能通过图片或书本了解, 很难真正领略到身处大自然中的快乐。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书本中“秋天”的感觉, 教师可组织学生去大自然中收集和捕捉秋天的信息。通过走进大自然、亲密接触大自然, 使其切身体会到秋天和大自然的魅力。

(二) 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 若能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巧妙地结合,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 在学习《我们都是中国人》一文时, 文中提到多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伟大的祖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 并一一播放各民族的图片, 让学生对各民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播放的过程中, 设置“爱我中华”为背景音乐, 看着风采各异的民族成员以及听着激昂的背景音乐, 使学生对于祖国大家庭有了进一步认识, 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三) 教学时间的开放性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延伸教学时间, 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的时间, 诱导其展开自主预习。或者将教学时间由课堂拓展到课堂外, 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例如,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 文章通过描写少年闰土的各种事迹, 如海边拾贝、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等, 塑造了一个健康、朴实、机灵、勇敢、活泼的农村少年形象。但由于文中所展现的年代背景与当今社会差异过大, 加上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 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时会存在一些困难。面对这一局面, 若教师仅仅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补充学习, 如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 自主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来丰富背景知识, 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 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 也是一项基础科目, 具有学问精深、艺术性强的特点。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 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将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 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本文将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恩菊.对实施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4 (17) :231.

[2]裴丽丽.浅谈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1 (08) :164.

[3]刘明忠.试论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33) :74.

浅析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 篇8

(一) 教学模式传统, 教学工具单一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容易让我们回想起几十年前教师拿着课本和戒尺那副严厉的样子, 尽管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已经完全摆脱了体罚式教学, 在各个方面也有了很多创新, 但是纵观小学语文课堂和成绩的现实情况, 我们不难发现其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 在教学模式方面, 教师往往以小学生难管理为由, 自己主导整堂课, 让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位置, 我们不得不承认刚刚接触拼音和文字的小学生的基础知识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乏一些发散式的问题, 教师很多时候都忽略了这一点, 不会利用这些机会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另外, 一些教师对教学工具的利用率较低。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的高速发展, 很多教师还没有高效地利用起这些工具, 仅仅通过固定的课件来做着简单且千篇一律的展示, 使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不高, 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心理, 这对于语文基础教育非常不利。

(二) 课堂内外缺乏互动, 师生关系有待改善

小学的课堂在我们的脑海中应该是充满乐趣的, 特别是小学语文, 它富有情感, 形式不固定, 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同时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应该是自由的。然而, 受各类考试的影响, 当我们走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时, 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学生茫然的眼神, 等待着教师将知识灌输进他们的脑子里, 而教师也熟悉这样的教学方式, 往往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缺乏有效的互动, 尤其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究竟是不是掌握, 对于课文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更是无从知晓,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外, 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和学习能力较强的时期, 在课堂内外都对各类事物充满着新鲜感, 而教师并没有放下姿态去倾听学生的内心, 只是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也很容易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抵触心理, 从而提不起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 课文内容挖掘过透, 缺乏想象空间

当今的世界已经不再是一个仅凭知识文凭就能包揽一切的社会了, 它需要的是一个具有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竞争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要求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实现不断的创新, 这就需要一个发散的思维, 而这种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尤为重要。众所周知,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浅显易懂, 但是对于刚开始接受语言文字的小学生来说, 绝不能仅靠教师的挖掘与总结。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各类辅导书和教师总结材料层出不穷, 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不用分析就能得出答案, 失去了自我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时间久了, 这样的学习方式就被学生所接受, 每到一个可以思考的机会时, 学生就会等待着教师将课文分析透彻, 最终学生的思维逐渐被固化, 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如何构建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

(一) 创新课堂模式, 综合利用教学工具

当今世界的发展程度让人难以想象, 任何新奇有效的方法都可以出现在教学当中, 小学语文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师应当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牢笼, 让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走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细看当今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模式不失为一个成功的典型,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 将班内的学生合理分为几个小组, 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上由小组独立完成, 改变以往仅仅通过教师单方面传达知识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讨论, 而小组之间的竞争也让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普遍提高, 在这种竞争压力下, 每个小组都会为获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而努力,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同时对于自身团队合作能力、协调分工能力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 最终让课堂成为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

(二) 贴近生活, 充实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的教学十分灵活, 故当今的中高考的考向也逐渐改变, 在题目设置上越来越灵活, 内容的考察上越来越贴近生活, 尤其在考察知识的同时对能力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诚然, 基础内容的学习固然重要, 但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一定要把内容充实。因此, 教师应当抓住语文教育的特点开展一些趣味性的语文活动,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或者写作课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的“床头好书”, 这就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同时养成了时刻学习、时时读书的好习惯。此外, 由于小学生对于语言的接触才刚刚开始,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练习活动, 比如, 诗歌的创作以及朗诵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欣赏, 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或者教师也可以在有机会时让学生深入社会, 走进社区, 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写作的魅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学科。诚然, 当今的语文教育还面临着很大的阻力, 在教育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缺陷, 但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有责任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 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不断丰富他们的文化修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 即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竞争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启蒙学科, 在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各项能力的塑造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纵观当今社会的小学教育,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 越来越朝着工具性和知识性发展, 这就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根据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探讨了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和应试教育的冲突下实现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

参考文献

[1]黄燕鹏.语文课堂中的开放式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16) .

[2]赵振民.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开放[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16) .

[3]沈寿鸿.开放式语文教学实践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13) .

[4]赵克明.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J].语文建设, 2004 (4) .

[5]周春琴.论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10) .

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探究 篇9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开放, 具有解除制约, 传承创新之意。开放式教学是引发学生多方位审视、多角度思维、多渠道体验从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体验和自我感悟, 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开放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大语文观课程理念的基础上, 摆脱了“教师主宰, 专家定调”的被动阅读状况, 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阅读氛围,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 构建对话交流的平台, 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 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1. 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将学生置于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创设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掌握阅读的技巧, 让学生学会自己读。如《半截蜡烛》这课, 作者写了伯诺德夫人在危机面前镇定自若、化险为夷的细节, 有的学生能体会出来, 有的体会不深, 这是个教学难点。笔者在设计时, 先提问学生:文中哪些句子难以理解, 甚至是前后矛盾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前面有“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而后面又写危机再次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似乎”, 其实是暗指危机并没真正过去。又如, 面对凶神恶煞的敌人, 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轻轻”地吹灭蜡烛?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文本, 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2. 建立开放性的教育环境。

(1) 开放的空间。阅读教学要打破校园空间的壁垒,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自然, 走向社区、走向工厂, 引导学生把课本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欢快地走出校园, 拥抱自然, 感受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春天。将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在观察、感受和体验中学习文章, 容易迸出思维的火花, 激发创新的灵感。 (2) 师生关系开放。在开放式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要用激励赞美的话语、诙谐幽默的机智、声情并茂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打开学生的心结, 启迪学生的智慧, 陶冶学生的心灵。

三、小学语言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实施途径

1. 开放阅读资源。

(1) 开放教材资源。当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具有文化性、时代性和审美性, 能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要以教材为蓝本, 深入研读文本, 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引导学生快乐地阅读。 (1) 捕捉主线。有的课文暗藏线索, 将文章各段串联起来, 对全文起辐射作用。如《在大海中永生》以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为线索, 《快乐的节日》始终以“快乐”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 抓住精彩句。教师要让学生抓住这些精彩语句, 感受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如《郑成功》中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一句承上启下, 道出了郑成功之所以有底气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下文介绍了郑军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强操练以及其纪律严明。 (2) 引入课外资源。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其海量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书香江苏”“滨海数字图书馆”等网站开展网上读书活动, 并要求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文本、自主提取和使用信息, 通过摘抄内容、写读后感言等形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使读书逐步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开放阅读形式。

(1) 目标多元化。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即使面对同一篇文章, 他们的目标达成度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制订与之相适应的目标,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除实现知识目标外,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兴趣、习惯的培养。如《轮椅上的霍金》一课,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通过推想言语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还要学习霍金那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魅力。 (2) 方法灵活化。教师要摆脱“多讲少问”的现象, 采用表演、演示、参观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

小学英语开放式课堂研究 篇10

一、精讲教学, 循循善诱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路明灯, 教师不仅仅在教学内容上对学生起着指引的作用, 甚至其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争相效仿的对象,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对所要授课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 为学生奉上英语的“饕餮盛宴”,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的, 提升学习能力。

比如, 我在进行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教学的时候, 在进行教案准备的时候, 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课件中存储了内容丰富、趣味横生的动画视频。在视频中我还加入了英语国家对于本寓言故事的认识, 以及此寓言故事的来源, 还将课文中“There is a house.”“There is some soup on the table.”等等重点语句进行了重点朗读和明确, 让学生了解授课重点以及英语句型。整堂课在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下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

教师进行英语授课的同时还可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比如语文、品德教育等等内容, 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也了解到英语学习的基础性, 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发学生发散思维。

二、游戏教学, 课堂激趣

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 将多姿多彩的游戏引入到英语课堂中, 同样是对英语课堂开放性教学的一种实践。游戏本身是非常有趣味的一项活动, 其与英语的结合是英语学习方式拓展的一种表现, 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游戏让学生不需要“坐”在课堂上进行学习, 而是可以“随心”学习, 构建轻松和谐的环境。

比如, 我在进行小学英语6年级下册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教学的时候, 我和同学们玩起了动物扮演的游戏。我首先扮演成为一只可爱的袋鼠, 然后向同学们问道:“Guess who I am?”同学们大声回答道:“kangaroo”, 而后另外一个同学扮演成一只可靠的考拉, 向我徐徐走来, “动物”之间的对话就此展开。之后, 我还让同学们自己结成小组, 互相扮演教材中的人物角色, 进行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 学生们被角色带进这个interesting country, 学习起来不亦乐乎。

扮演游戏只是游戏中的一种,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猜谜游戏、对话游戏等等, 无论哪种游戏, 其内容都要注重与教材或者教学内容的结合。两者充分结合, 才能在让游戏辅助教学, 才能让教学在趣味中展开。

三、设问教学, 引发思考

思考的先决条件是问题的提出, 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可以向学生进行问题设计, 通过问题的提出, 让学生转动灵活的小脑袋, 形成思考的习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 要注重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以及趣味性, 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回答问题是一种负担, 更重要是要将回答问题作为一种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寻找自己提升的空间。

比如, 我在进行小学英语4年级下册Unit2 After school教学的时候, 便针对课文内容设置了一些问题, 如“What did Liu Tao say to Mike?”“What is Mike going to do?”之后, 我话锋一转, 并没有将问题仅仅停留在教材上, 而是问同学们:“What do you like?”“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此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设置, 并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我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表达, 畅所欲言、无须顾忌。学生们也在这种轻松氛围下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喜好。

教师进行问题设置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学生回答是否正确, 而是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途径。但是, 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引发学生头脑的思考, 让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学习, 从而形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

四、互动教学, 积极评价

互动教学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两者对于形成课堂教学评价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评价, 进行积极的反馈, 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品评, 取其优点、指出不足, 彼此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积极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有助于开放课堂的形成。

比如, 我在进行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 Hello!教学的时候, 先给学生们放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的学生见到老师和长辈, 迅速低头走过, 和同学们也不打招呼。之后, 我让学生们对视频中的行为进行评价, 学生们都认为此行为不可取, 而是见到师长应当主动打招呼。我对同学们的评价表示肯定, 接着引出“Hello”、“Good morning”等问候语, 并告诉同学们, 老师和家长都非常爱护同学们,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的时候, 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互动方式的引用, 既可以对行为举止进行评价, 也可以对语言语法进行评价;即可以对别人进行评价, 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正确引导,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上一篇:农民现金收入下一篇:电视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