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限制

2024-07-05

新闻限制(精选五篇)

新闻限制 篇1

一、新闻自由限制性权利的历史演变

新闻自由的提出, 是在近代报刊出现之后。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 有志之士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抗争, 争取新闻自由的生存空间。新闻自由也经历了最初的天赋人权的自由观, 到国家法律的限制, 再到主流的社会责任论的演变过程。回溯这一过程, 可以看出新闻自由诞生之后一直在跟不同的利益博弈中, 完成了自身的限制性权利演变, 而这一系列的演变都逃脱不了利益的框架。

最初新闻自由的争取伴随着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资产阶级为摆脱封建王朝的舆论控制, 争取资产阶级的权益, 利用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封建势力进行了反复的较量。在此阶段, 新闻自由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人的理性、人的权利等启蒙思想。弥尔顿发表了著名的《论出版自由》, 指出言论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首要问题, 是“一切自由之中最重要的自由”, 并提出“意见的自由市场”, 强调人们发表不同意见自由的权利, 这一理论又在米尔的《论自由》中阐释完善, 指出真理能够自我修正。洛克对自由作为人类的自然权利作以论证, 卢梭也提出人生而自由的理念。这些理论的提出确立了自由主义的新闻理念, 新闻自由是不受任何力量控制的, 人凭借自己的理性可以发表出正确的理论, 真理是不会被蒙蔽的。

随着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 巩固了统治, 基于自身统治和利益的需要, 新闻自由的限度就开始被强调, 新闻自由不再是资产阶级为斗争需要而扛起的一面大旗, 自由也必须在阶级统治的限度内。各个国家纷纷出台法律, 在保障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强调自由的界限, 无论是英美法系直接以新闻法的形式保障, 还是大陆法系的间接保障, 都在保障自由的同时限制其的滥用。以美国为例, 《第一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会不得规定法律……剥夺人民的言论或出版自由。”强调公民为其言论自负其责, 但是在宪法之外又确立了若干规则, 如“明显而即可危险原则”、“坏的倾向原则”以及其他一些法律佐证, 圈定自由表达的限度, 使这个自由不能超越政治权利允许的范围。

到20世纪30年代, 面对着新闻媒介的现状, 一批学者惊呼“新闻自由是危险的”, 从而开始了“社会责任论”的历程。这种理论认为新闻媒介对新闻自由滥用危及了新闻媒介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要求媒介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能滥用自由, 同时要求政府对媒介行为进行约束。

新闻自由从最初的“天赋人权”的自然权利到各种法律规范圈定内的限制权利, 这样的历史演变流程可以看出, 最初纯粹的新闻自由不过是资产阶级用来斗争的武器, 一旦掌握了政权, 新闻自由还是要居于统治者的权利范围内, 不能做出危及统治的行为, 新闻自由不可能是无限制的自由, “新闻自由必须满足有助于统治者去统治被统治者这一前提。” (1)

二、国家利益框架内的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 不断跟不同的利益进行冲突碰撞磨合, 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媒介新闻自由形态。媒介的新闻自由历来就不是绝对的自由, 都是有限制有范围的自由。对于政权, 媒体作为一种限制性的权力进行舆论的监督, 对于公众, 媒体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竭力尽到代言人的责任。新闻媒介有责任呈现事实真相、满足公众知晓权, 行使新闻自由权利。大部分情况下, 这种权利是受到保护的, 但是一旦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问题时, 新闻自由就会被迫做出让步。

国家利益是媒体摆脱不掉的一个框架范围, 战争就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状态, 战争是显示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的行为, 在战争的状态下, 国家的宏大的意志要求本国国民齐心协力, 要求媒体的行为符合国家特殊情况下的部署。但是新闻自由所秉承的信息公开原则与战争所要求的保密本身就是一对的矛盾, 新闻媒介有义务报道战争中的一切事实, 让公民对此有清晰的认识, 而战争要求对军事部署保密并且对战争中的一些不利于本国民众情绪的事实进行遮掩, 以利于保持国内的战争情绪。政府和媒体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 相互退让, 达到稳定状态。

但是当权政府和新闻媒体在国家利益问题上的认知是有出入的。这个现象在一系列的事实上都可得到印证, 从《泰晤士报》报道的克里米亚战争引起的阿拉丁内阁的垮台, 到《华盛顿邮报》揭露的“水门事件”, 再到越南战争中美国媒体一致的反战浪潮, 还有《纽约时报》不顾美国国防部的“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曝光“虐囚事件”, 可以看出, 新闻媒介在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并不总是与当权政府保持一致;新闻媒体服从国家利益, 但并不意味着当权者的利益就等同于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超越当权政府权利的, 是关系人民幸福、国家形象等更高层次的标准。仔细看来当权政府理解的国家利益是狭义的、片面的, 主要集中在政府的利益上, 把政府利益捆绑在国家利益上。新闻媒介作为“第四权力”, 在更大程度上维护人民的公共利益, 也只有符合了绝大多数公民利益的行为才算是维护了国家利益。

历来就不存在绝对的新闻自由, 媒体的新闻自由是相对的, 是符合一定阶级利益的和统治的现实条件的。媒体一方面恪守新闻自由的传统, 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以客观负责的态度对社会运行进行监测, 对政府进行监督, 在公共事务上为公众做好代言, 另一方面碍于现实和生存条件的限制, 在涉及国家的议题上又不得不自觉服从国家利益, 在国家的大框架内进行媒体活动。■

参考文献

新闻限制 篇2

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评价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有其独特语法实现形式,并作为一种评价资源,体现作者对所报道新闻的态度和观点,进而说明了新闻报道客观的相对性.了解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所体现的`评价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阅读,从语篇中的评价标记中判断出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作 者:屈闻明 QU Wen-ming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刊 名:晋中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年,卷(期):25(6)分类号:H315关键词:英语新闻报道 模糊限制语 评价功能

卢武铉为什么要限制新闻自由? 篇3

因为患上“总统末期综合症”

翻一翻2002年总统大选的旧账,就不难发现,民主激进派出身的卢武铉当初能够上台,媒体功不可没。然而,昔日的媒体宠儿近来竟然裁撤发稿室,限制采访自由,与媒体缠斗不休。虎视眈眈的大国家党也拿卢不久前的一次“失言”做文章,来个火上浇油。再过半年就得卷铺盖走人的卢武铉在执政末期非但没有安分些,反倒呈现出惊人的亢奋,这的确令人倍感诧异。

民权总统限制新闻自由

1978年,卢武铉开始担任民权律师,而这正是他冲刺总统宝座的第一道德制高点。由于长期的寡头政治和军人专权,韩国民权受到极大的限制和侵犯,譬如直到1982年,韩国才取消了长达37年的宵禁令。在这种特殊背景下,民众对于那些为民请命的民主斗士有着不一般的亲切感。于是卢在竞选总统上有着他人难以比拟的优势。

媒体终于发动起来,它们一边倒地倾向了卢武铉。在宣传战下,卢下馆子和选民共进午餐之类的亲民画面频频出现在电视荧屏;卢那鲜亮而不失清雅的服饰搭配在闪光灯下比大国家党的那帮老人家明显更具活力;最重要的是,卢自诩清廉,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是他与当时绝大多数政客的根本区别所在。

卢刚上台的头两年,与媒体的关系俨如蜜月期。而媒体的宣传造势也大大提高了卢的支持率。但随着政府丑闻频频曝光,媒体对卢的态度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不过,真正的大逆转发生在去年朝鲜核试验以后。朝鲜声称“我们是拥核国家,不谈琐碎事务”,完全不搭理韩国,自顾着和中美讨价还价。韩国在东北亚的边缘化宣告了卢“东北亚共同繁荣”国策的破产,更把前任们积累的外交成果毁于一旦。媒体不再客气,对卢的口诛笔伐不绝于报端。在朝鲜、东亚等大报的网站上,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批评卢的文章,《东亚日报》更推出了专门针对卢的政治讽刺漫画“我行我素居士”。

“世道变了,人心坏了,现在的队伍不好带了。”这恐怕就是卢在看到媒体风向大变之后的第一反应。“当初推我上台的是你们,现在要拆我的台的还是你们,难道想假借民意来左右国政吗?”一旦产生这样的判断,卢就下意识地与媒体处处对着干了。

2007年6月22日,卢武铉总统主持召开了国务会议,确定了关闭和合并各部门新闻发布会室,限制记者对个别部门进行采访的《采访支援系統先进化方案》。该方案要求将各部门设立的37个新闻发布会室和发稿室合并到3个政府大楼。政府表示,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和地理位置,将继续保留青瓦台、国防部、金融监督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室和发稿室。政府决定将本厅和地方厅各自设立的检方和警方新闻发布会室合二为一,取消首尔市内的8个警察署记者室。

政府表示,正在拟定禁止记者“擅自出入”公务员办公室的措施。只有持有电子出入证的记者才被允许出入新闻发布会室,而利用这一电子出入证不能出入政府大楼和各部门办公室。这预示着将严格控制记者与公务员的接触和出入办公室。这比2003年6月发表的《禁止出入办公室方案》更严格禁止记者的采访自由。

卢武铉限制新闻采访自由的消息迅速扩散,6月1日国际新闻协会向卢武铉发出抗议信,4日世界报业协会也以世界报业协会主席加文·欧莱利和世界编辑论坛主席乔治·布劳克的名义,致信抗议。

世界报业协会在信中说:“代表102个国家的1.8万家报社,对限制记者与政府官员接触的(韩国政府的)新规定将对新闻报道产生的负面影响表示忧虑。”

对此,卢给出的理由是:国外也没有发稿室的同例,所以取消发稿室,裁并新闻室是为了提高效率。至于限制采访自由,完全是为了让政府部门专心于工作。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可问题是——谁信呢?

失言风波

就在卢武铉收到国际新闻界抗议信的第二天,卢又卷入了一场口舌之争,因为他碰到了公务员选举中立的高压线。

6月2日,卢武铉在“参与政府评价论坛”集会上说:“只要一想到大国家党可能掌权,我就不寒而栗。大国家党确实是不负责任的集团。”接着,他又点评了大国家党两位候选人的竞选纲领。卢认为,李明博的半岛大运河计划是任何头脑正常者都不会有的想法。至于朴槿惠,卢死死揪住其出身,认为如果由前独裁者的女儿执掌韩国国柄,可能有损韩国的国家形象。

姑且不论卢对于大国家党的指责是否正确,光是这件事本身就显得过于轻率。一位元老诗人批评说,“卢武铉的语言不是‘总统语言’。”言下之意是,卢武铉有失总统品德。卢的本意不过想借机挤兑挤兑大国家党,以泄心头怨气,不想却被人揪住小辫子,并以破坏选举中立罪名上诉到了中央选举委员会。中选委在6月7日做出裁决,认为卢的不当发言部分违反了《选举法》当中的公务员选举中立原则。这个裁决其实还算保全了卢的面子,要是在欧美国家,总统的麻烦可不仅止于此。青瓦台却似乎还不满意,甚至扬言要起诉中选委,不过,鼓噪几声过后,事情也就没了下文。看来,卢应该把《选举法》仔细看过了。

草根出身的卢武铉多了几分金泳三的固执,却少了一些老成;多的是金大中的君子习气,却缺少前任的包容性。政治上的全面破产使他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大可以一种得过且过的无所谓心态来度过最后的任期。然而,无所事事的日子无疑是难熬的,还必须面对不间断的责难和谩骂,卢确实很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渠道,于是乎,也就有了卢今年以来的种种强硬表态和反常举动。

新闻播音的客观限制与主观选择 篇4

作为传播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 新闻播音在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间始终扮演着不容替代的角色, 在新时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新闻播音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推进新闻播音的与时俱进意义重大。这就对新闻播音主持人的播音方式、价值判断和立场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期的新闻播音首先需要具备鲜明的时代性, 作为一门艺术, 播音工作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不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特别是党和国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 新闻播音需要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播音方式。除了主流的“联播体”播报方式外, 新闻播音还要探索加入一定程度的娱乐成分, 探索“说新闻”、“聊新闻”、“评新闻”的不同播音形式, 让观众在感受亲切的同时能够体会到主持人明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取向, 从而推动新闻播音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在当前我国的新闻播音事业发展进程中无论是“播新闻”还是“说新闻”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播新闻”以其规范、庄严的形式更多地能够在大型、重要和正规场合的新闻播报中发挥作用, 而“说新闻”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的播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 新闻播音的客观限制与主观选择

1.1 新闻播音的客观限制

客观是新闻播音主持人的首要标准, 在播报新闻事件过程中主持人要处理好政策分寸和褒贬尺度, 要始终把握自身作为国家和政府宣传员的角色, 将自身的态度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播音中, 从而实现对观众的感染和引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新闻播音不能让个人感情影响新闻事实, 必须用客观的感情基调将客观的新闻事实完整准确地播报出来。

把握客观性原则首先需要播音员准确理解新闻内容, 在将新闻内容准确、客观传达给观众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倾向性隐藏起来, 通过自身播音技巧的合理应用, 以新闻内容为依据操控播音语气, 并将新闻的内在语合理表达出来, 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1.2 新闻播音的主观选择

新闻播音的客观限制和主观选择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矛盾体, 但是二者存在内在的统一性, 那就是在保证新闻播音客观的基础上强调主持人社会责任感的发挥。从这个角度来看, 新闻播音主持人要首先将新闻的发生背景做到充分了解, 将新闻事件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等准确地掌握, 从而提升对新闻事件播报时完整度。播音员在新闻播音中的主观选择必须要以新闻事件本身为参考系和出发点, 通过对新闻背景的掌握加深自身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在新闻播音中能够深化新闻的主题, 同时以举重若轻的播音技巧提升新闻播音的内容丰富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是其在新闻播音中进行主观选择乃至主管评判的基础和前提。新闻播音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任务, 因此播音员必须要根据新闻内容准确地运用播音语气和播音技巧, 将正确的价值判断传达出来, 从而传递出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冷静和价值评断, 以此推进对公众的舆论引导。

2 平衡新闻播音客观限制和主观选择的途径

2.1 主持人自我调节

新闻播音主持人在面临客观限制需要做出主观选择时需要始终把握一个原则, 那就是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主持人的自我调节首先也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备良好社会责任感的新闻播音主持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播报和评论, 从而实现引发观众的共鸣。特别是一些新晋的新闻播音主持人更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影响观众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积极主动进行自我调节, 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2 加强行业自律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身内部的规范和要求, 对于新闻播音行业来说, 行业内部的自律对于平衡主持人客观限制和主观选择的矛盾更加重要, 这种行业内部的自律行为是构建职业道德的基础。新闻播音主持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只有做好自身工作, 为公众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真正发挥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正能量”。因此对于那些只顾个人表现而置大局于不顾, 宁愿牺牲社会影响也要实现自身“出位”的行为进行行业内部坚决地抵制和严惩。

2.3 完善外部监督

一名合格的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要更加客观准确地实现自我定位, 对自己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岗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自觉接受来自于群众和媒体的外部监督。随着新闻播音行业的深入改革发展, 公众对于作为公众人物的新闻播音主持人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影响也在日渐加大, 在此背景下很多新闻播音节目都开通了相关的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与观众实现实时互动, 这对于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外部监督形成了较为便捷的环境。因此, 主持人要更好地起到对社会公众的表率作用,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从而真正将提升节目质量、服务广大观众当作自身的终身追求。

3 结论

新闻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受到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是完全可能且正常的, 在此过程中主持人要充分摆正心态, 通过自我调节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面对,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主观选择能力, 在客观限制与主观选择的辩证统一中实现新闻播音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新闻播音行业承担着传递新闻信息、为大众传播资讯和文化的任务, 因而新闻播音主持人的个人素质、工作状态等都可能对播音效果和受众感受带来直接影响, 从而对新闻效应产生影响。同时新闻播音在很多时候可能面临来自于客观的限制和主观选择二者的矛盾, 因此推进矛盾的解决提升新闻播音水平是我国新闻播音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我国新闻播音现状出发, 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新闻播音中的客观限制与主观选择, 以期为促进我国新闻播音主持人工作及新闻播音工作质量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新闻播音,客观限制,主观选择,平衡

参考文献

[1]武芳.新闻播音方式的新思考[J].中国报业, 2013 (4) :78-80.

[2]刘克.新闻播音的态度把握[J].新闻三昧, 2009 (6) :47-48.

新闻限制 篇5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对此发表谈话指出, 美方有关措施违反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农业协定》等相关WTO规则, 具有明显的歧视性, 导致中国禽肉产品无法正常对美出口, 损害了中国禽肉业的正当权益, 遭到中国业界的强烈反对。

中方于4月17日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磋商请求。此后, 中美双方进行了磋商, 但有关磋商没有解决中方的关注。为此, 中方请求WTO设立专家组审理此案, 是中国作为WTO成员的正当权利。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闻限制】相关文章:

新闻自由的法律限制05-29

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研究09-16

权利限制07-17

司法限制05-20

生长限制06-21

管理限制07-22

规模限制07-25

限制因子07-26

年龄限制08-12

权利限制08-23

上一篇:青少年保健下一篇:IT治理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