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特征与治疗

2024-07-17

老年高血压特征与治疗(精选十篇)

老年高血压特征与治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WHO (世界卫生组织) 诊断标准, 387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198例, 女189例, 有吸烟史102例, 大量饮酒史35例, 一级亲属患高血压34例, 均常规查心电图, 超声心电图, 胸部X线, 血清学分析, 部分患者还查24h动态心电图、头部CT等, 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分组

>60岁215例为老年组 (Ⅰ组) , <60岁172例为成年组 (Ⅱ组) , 平均年龄 (46.2±6.6) 岁。

1.3 临床资料

Ⅰ组中收缩压为 (23.99±0.6) k Pa, 舒张压 (12.7±0.58) k Pa, ;Ⅱ组中收缩压为 (20.75±0.73) k Pa, 舒张压 (13.91±0.73) k Pa, .病程0.5~26年。

1.4 统计学处理

测得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分别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 治疗后降压幅度, 采用χ2检验, t检验。

2 结果

老年组与成年组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 见表1, 两组高血压加压幅度, 见表2。

Ⅰ组与Ⅱ组比较P<0.01

(kPa)

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与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引起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较中青年患者增大。本文通过两组比较, 结果表明Ⅰ组心血管疾病占49.8%。Ⅱ组占22.7% (P<0.01) 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为15.8%, 以下壁、前壁、广泛前壁多见, 其它类型冠心病占22.3%, 高心病占11.6%, 由于解剖学得特点, 一部分患者可同时患心脑血管病, 而肾功能不全少见[1]。

老年高血压患者另一个特点, 以收缩压明显增高, 与文献报道相符合。这与大中动脉硬化, 导致血管顺应性下降有关。收缩压增高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增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主动脉体、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的变化不敏感, 轻中度血压增高多无明显症状, 常以心悸、胸闷、心绞痛、心力衰竭、肢体麻木或偏瘫为首发症状, 而原发病高血压常被忽略, 这是造成各种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从两组经降压治疗后资料看,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恢复正常。目前各家报道对降压一、二线药物提法不一, 而两组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选择以血压增高的程度, 并发症轻重而确定。Ⅰ、Ⅱ高血压在适当体育活动、限盐、减肥、戒烟、戒酒基础上, 给予单方小剂量药物, 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 或采用联合小剂量用药。Ⅱ期高血压, 有心脑肾严重并发症者, 多采用联合用药, 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为主, 常常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并发症得到减轻和缓解。并且, 医学研究证明[2],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不仅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而且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总之, 选用降压药宜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 (1) 应该因人而异。 (2) 用药期间动态观察血压, 不可降至过低。 (3) 降压的同时治疗并发症。 (4) 选用毒副作用小的药物。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 心血管病, 脑卒中事件明显减少, 生活质量提高。

我们平常所说的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由于病因尚无法确定, 故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的良方, 对高血压的治疗基本上是对症下药。因此即使血压降到正常也并不意味着就治好了高血压, 而需要终身坚持治疗, 抑制血压, 以避免发生脑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特点及合理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具体病例的方法,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后进一步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对比, 老年组高血压所导致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结论 高血压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直接联系, 且高血压患者的另一个特点即为收缩压明显增高。

关键词:高血压,特征,治疗

参考文献

[1]谢琳刚.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 2009, 18 (1) :90-92.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篇2

4.1.1遵循高血压总的治疗原则即应将不良反应降低到最小而获得最大降压疗效。以达到防止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4.1.2积极治疗,适度降压老年人降压目标为<140/90mmHg,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150mmHg为宜,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4.1.3个体化原则老年人高血压初始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可以为成年人剂量减半,逐渐加量,中度高血压可以使用标准剂量的多药联合,直至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4.2非药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要高度重视非药物治疗。如果老年人肥胖,合并糖尿病者,应限制热量,使体重控制在理想水平,并强调低盐、低脂饮食。提倡必要的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限制饮酒,提倡戒烟,并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与防治相关的疾病。

4.3药物治疗

4.3.1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减少血容量,减轻周围组织和心脏前负荷,降低血压,广泛用于心衰和高血压的治疗。噻嗪类利尿剂作为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的基本药物。因为老年人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及体位性低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测量立、卧位血压。痛风病人应慎用,老年人合用ACEI或ARB应注意首剂低血压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4.3.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以及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及心肌耗氧量,以改善心肌舒张功能,防止减慢和逆转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肌重塑和内源性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遗产。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肥厚性心肌病等。如果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应使用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周围血管病禁用。

老年人高血压认知与治疗 篇3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老年人高血压有自己的临床特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概念只要患者的血压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年龄超过60岁,就叫“老年人高血压”。我国的定义是:(1)年龄在60岁以上(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65岁以上);(2)持续或者三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3)排除假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4)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

临床特点(1)多数老年人高血压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差加大,与大动脉弹性减退有关。少数老年人高血压属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的混合型。(2)老年人高血压心、脑、肾等靶器官常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发症较为常见,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等。(3)老年人对血压的调节功能降低,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尤其在使用降压药物时。

不同年龄段的治疗必要性有差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血管性事件的危险性也逐年增大,降压药物能使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因此,老年人高血压都应该积极治疗。但是有资料显示,对≥80岁的老年人予以药物治疗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降低。所以,对高龄老年人的高血压是否需要积极治疗,尚需进一步观察。

两个目标值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有两个目标值:(1)对于收缩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版)》指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要求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一般人群<140 毫米汞柱)。(2)对于舒张压,目前主张治疗后要<90 毫米汞柱,但不可低于65 毫米汞柱。资料显示,治疗前平均舒张压为77毫米汞柱,治疗后舒张压每降低5毫米汞柱,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11%。所以,在治疗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时候,不可使已经降低的舒张压进一步下降。

降压速度要缓慢因为老年人的血压波动较大,所以特别强调平稳降压,降压速度要慢。(1)在非紧急情况下,降压药物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60~79岁的老年人可在3个月内达到目标值;≥80岁的老年人达标时间更长,不可追求在短期内降到目标值。(2)对于急症高血压,老年人平均血压在24小时内只需降低10%~20%就可以了,然后再进一步采取措施缓慢降压。

老年高血压特征与治疗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2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98例老年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符合高血压防治诊断标准[3]:收缩压 (SBP) ≥140mmHg或 (和) 舒张压 (DBP) ≥90mmHg) , 男性患者61例 (61.00%, 61/100) , 女性患者38例 (39.00%, 39/100) ;病程6~29年, 平均 (13.87±8.42) 年;年龄60~76岁, 平均 (68.12±6.45) 岁, 采用常规的抗高血压治疗, 以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 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症治疗。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 观察临床表现、合并症、血压情况、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等, 探讨治疗方法。

2 结果

S B P平均 (1 5 9.7 0±1 2.2 2) m m H g, D B P (6 9.9 7±8.2 3) mm Hg, 脉压 (89.73±7.09)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40例 (40.82%, 40/98)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26例 (26.53%, 26/98) ;并发症以及合并疾病 (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COPD、血脂异常、肿瘤等) 86例 (87.76%, 86/98) , 高血压知识掌握好26例 (26.53%, 26/98) 、服药依从性良好40例 (40.82%, 26/98) 、血压达标42例 (42.86%, 26/98) 。

3 讨论

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老年高血压具有下列特点: (1) SBP平均 (159.70±12.22) mm Hg, DBP (69.97±8.23) mm Hg, 脉压 (89.73±7.09) mm 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40.82%, 说明收缩压增高为主, 脉压增大多, 动脉顺应性减退是高血压大动脉病变的主要特征, 后者是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热点, 大动脉顺应性减退35%, 可使收缩压升高25%, 舒张压下降12%, 导致脉压差增大, 老年高血压收缩压增高的幅度大于舒张压增高的幅度, 造成脉压增大, 常表现为较低的脉博量、心排量、血容量和心率, 较高的血管阻力[4], 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本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26.53%, 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 动脉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 造成体位的变化时血压较大幅度波动[5]。 (2)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以及合并疾病繁多, 本文并发症以及合并疾病 (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COPD、血脂异常、肿瘤等) 共86例 (87.76%, 86/98) , 部分患者症状严重是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 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有着直接性的影响[6]。 (3) 高血压知识知晓低, 本文知识掌握好仅26例 (26.53%)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老年高血压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仍然有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存在误区, 认为没症状可以不治疗不吃药, 放任不良生活习惯[7]。 (4)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年龄原因, 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降低, 再加上多种并发症的出现, 在治疗时使用的药物种类多, 患者很容易对药品的名称、剂量、使用时间和方法等产生模糊, 无法辨别清楚各种药品, 因此治疗依从性差[8], 本文服药依从性良好40例 (40.82%, 26/98) 。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应针对老年患者的特征进行: (1) 降压治疗过程中, 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小剂量联合应用, 可增加降压疗效, 相互抵消或明显减轻不良反应, 还可延长降压作用时间, 加强对靶器官的保护;治疗目标血压个体化, 根据患者情况确定目标血压值, 逐渐达标;定期检测血压, 降压过程中注意老年人的反应, 避免过度降压[9], 并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 避免过于剧烈的体位变动。 (2) 治疗时兼顾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并发症以及合并疾病,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各组织器官的受损程度、其他疾病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种类或联合治疗方式, 治疗以通过外周阻力的降低使心、脑、肾等器官血流量增多为目的, 有合并疾病的患者, 在降压治疗时应注重合并症的治疗, 避免服用对其他病情有损害的药物, 使降压效果更佳[10]。 (3) 传授高血压病的防治, 高血压的危害及危险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监测血压, 合理应用降压药及降压的目标等, 定期回访,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 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指导患者调整心态,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避免情绪激动, 以免诱发血压增高。消除患者的疑虑, 使患者对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能力, 加强健康意识, 对心血管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嘱患者定期体检, 监测血压, 根据患者最新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11]。 (4) 提高治疗依从性。高血压要针对老年人记忆力下降, 行动迟缓等特点进行用药指导, 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正确的服药, 不得擅自停药或减量, 也可让家属提醒, 有的老年人血压已平稳或降压药没有取得理想的疗效而拒绝服药, 也有的老年人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高低, 针对以上情况应耐心教育患者要规律服药[12]。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98例老年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 观察临床表现、合并症、血压情况、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等, 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SBP平均 (159.70±12.22) mm Hg, DBP (69.97±8.23) mm Hg, 脉压 (89.73±7.09)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40.82%;发生体位性低血压26.53%, 并发症以及合并疾病87.76%, 高血压知识掌握好26.53%、服药依从性良好40.82%, 血压达标42.86%。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情复杂,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应针对老年患者的特征进行,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兼顾其他并发症以及合并疾病;传授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

老年高血压特征与治疗 篇5

【关键词】 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09-02

现在,高血压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充血性心衰、肾功能衰竭、冠心病和主动脉瘤高发的一个主要因素[1]。它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长寿与健康等生活方面与心理方面的质量,已经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了。所以,老年人患高血压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在当前的高血压治疗过程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进展就是经过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明著地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的病死率与病发生率。而且可以有效地证明在这类心血管病比较高发的人群当中进行降压的治疗不仅是安全的、可行的,而且还可以获得非常大的益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抗血压药物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各类降压的药物都已经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或是被单用,或是被联合应用在患者的降压治疗当中。现就某医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应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的联合治疗法,抽取82例,年龄都在60岁以上的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科 任意抽取某个医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老人患者82例,并把抽取的这82例患者按照抽号的方式,分为单号组与双号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中都有41例,其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为58例,其年龄分布的区间为62-79岁,平均年龄为67岁,病程为1-6年,所有82例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19倒,左心室肥厚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療的方法 两个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前都要停止服用任何其它类的降压药物。①对照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每次5mg,每天一次,服用1周之后,效果并不明显,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②观察组:每次都要口服75mg的厄贝沙坦胶囊,此外还要加上5mg的氨氯地平,每天服用一次,在服用1周之后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然后对两种服用的药物加大口服量直至一倍为止,也是把4周作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要随时依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来增减其服用药物的剂量,并及时观察其各个阶段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此外,两个治疗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与之后都要进行心电图、血脂、肝肾功能、血糖,以及血尿等项目的常规性检查。

1.3 疗效的判定标准 主要是根据卫生部所规定的关于降压新药具体的降压疗效的评定标准[2]。显效主要是指,舒张压可以下降10mmHg以上,并且达到了正常的范围,或是舒张压即使不能降到正常的范围,但是,可以下降20mmHg以上的。有效则是指,舒张压可以下降,虽达不到10mmHg,但是患者已经恢复到正常的范围,亦或是舒张压比治疗之前下降了10-19mmHg,但患者还没有达到正常的范围,或只是患者的收缩压比治疗之前下降了30mmHg以上。无效是指,患者的血压虽然下降了,但是并没有达到一个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是显效率和有效率的和。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3.0的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再采用t检验方式,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者35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7.6%,而对照组显效者27例,有效者8例,无效者6例,总有效率为85.4%,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目前,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有很多种比较危险的因素并存,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多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所以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药物反应。所以,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合理、科学地使用药物联合的降压方案,为控制患者的高血压病死率与病发率提供依据,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研究证明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以对高血压患者产生许多积极的作用,有效控制其血压等问题,但是氨氯地平对自律性、心肌传导性、血管扩张与收缩性的抑制可以诱发反射性的交感神经进入兴奋状态,进而可导致患者出现充血、足水肿、心率加快、潮红、头痛与食欲不振等症状。厄贝沙坦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咳嗽、眩晕、头痛。本研究充分地表明,联合用药要比以往的单纯用药有效很多,而且还可以相对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能够显著控制血压,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宪红,姚晓伟,吴贵福,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原因与对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1):5-6.

[2]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3] 那开宪,余平.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在心脑肾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8:80-83.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篇6

1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1.1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老年高血压应沿用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即收缩压≥140mmHg和 (或) 舒张压≥90mmHg, 或单纯收缩压≥140mmHg。因此, 老年高血压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和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之分。其中, 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 其特征为: (1) 血压波动大, 易发生体位性高血压; (2) 假性高血压多见; (3) 并发症多且严重; (4) 常同时合并有多种疾病; (5) 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高。

1.2 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详细询问高血压的患病情况,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询问与血压有关的药物服用史、家族史、饮食习惯等, 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2) 老年人血压听诊收缩压同成年人, 当水银柱在下降过程中, 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个心搏音时数值即为收缩压;当听诊器里听到心搏音变音时数值为舒张压。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 并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限值。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 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 及早预防, 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3) 由于老年血压波动大、白大衣高血压发病率高, 在测量血压时, 不能仅凭1次血压测量值作为高血压诊断或疗效判断依据, 应多次间隔测量血压。有条件者最好做24h动态血压监测, 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和白大衣效应。 (4) 要注意测量双上肢肱动脉血压, 对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一侧上肢无脉症者如只测量一侧肱动脉血压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同时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也多见, 对初诊疑有直立性低血压可能者, 除测量坐位血压外, 还应加测卧位、立位血压。对怀疑有餐后低血压者应测量进餐前后的血压。 (5) 重视老年人继发性高血压:老年人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和构成不同于普通成年人, 通常内分泌性高血压发生率较低, 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性肾血管性高血压较多。

2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

2.1 治疗原则

与成年人高血压治疗原则基本相同, 但应根据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1) 遵循高血压总的治疗原则, 即应将不良反应降低到最小而获得最大降压效果, 以达到防止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2) 积极治疗, 适度降压老年人降压目标为<140/90mmHg, 老年人收缩压<150mm Hg为宜, 舒张压<90mm Hg, 但不低于65~70mmHg。 (3) 个体化原则, 老年人高血压初始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 可以为成年人剂量减半, 逐渐加量, 中度高血压可以使用标准剂量的多药联合, 直至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2.2 非药物治疗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要高度重视非药物治疗。如果老年人肥胖, 合并糖尿病者, 应限制热量, 使体质量控制在理想水平, 并强调低盐、低脂饮食。提倡必要的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限制饮酒, 提倡戒烟, 并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与防治相关的疾病。

2.3 药物治疗

(1) 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减少血容量, 减轻周围组织和心脏前负荷, 降低血压, 广泛用于心衰和高血压的治疗。噻嗪类利尿剂作为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的基本药物。因为老年人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及体位性低血压, 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并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测量立、卧位血压。痛风患者应慎用, 老年人合用ACEI或ARB应注意首剂低血压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 以及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 以减慢心率, 降低血压, 减低心肌收缩力及心肌耗氧量, 以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防止减慢和逆转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肌重塑和内源性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遗产。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肥厚性心肌病等。如果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 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应使用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有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周围血管病禁用。 (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 减弱兴奋-收缩耦联, 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有治疗禁忌证。对血脂、血糖等代谢无明显影响。尤其在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 还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钙拮抗剂分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主要不良反应是: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 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大剂量使用短效制剂可引起血压骤降, 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 心率增快, 心肌耗氧量增加, 加重心肌缺血, 可出现上述不良反应。长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剂不能突然停药, 必须逐渐减量, 在1~2周内达到停药, 否则会出现停药综合征, 老年人更明显, 表现为心绞痛加重, 血压反跳, 甚至心肌梗死和高血压危象。

(4) ACEI和ARB:ACEI和ARB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ACE, 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 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酶减少。ACE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数抵抗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在肥胖、糖尿病、心脏和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中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 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高血钾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老年人在开始使用时要监测有无低血压及肾功能异常, 尤其是在合用保钾利尿药时。不良反应主要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剂量。并同时监测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利血平可诱发或加重老年精神抑郁, 所以不被使用, 但在广大农村, 老年人多数还在服用此药。

3 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注意问题

3.1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 还要考虑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 进行综合评估后选取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3.2 减少用药剂量

老年人多伴有肾动脉硬化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 用药剂量宜少。

3.3 血压不要降得太低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有全身动脉不同程度硬化, 因此血压不要降得太低。

3.4 加强运动

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做一些有规律的运动, 对提高生活质量颇为有益。

3.5 注意心理治疗

老年高血压治疗时, 应注意情绪波动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篇7

高血压是老年常见疾病之一,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 老年人日益增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也相继增多。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及理论研究已成为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1症状和体征

1.1 症状

患者可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痛、头晕、头胀、恶心、呕吐、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神经质、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颈部僵硬不适、心悸等, 这些症状一部分是高血压直接引起, 部分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无临床特异性。还可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复出血, 常见有眼结膜出血、鼻出血, 少数可有咯血, 这些症状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后期症状常为心、脑、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并发症所引起。

1.2 体征

可闻及主动脉瓣第2音亢进, 年龄大者可呈金属音, 可有第4心音, 主动脉收缩早期喷射音。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时有左心肥厚征象。到晚期, 可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的体征。

2诊断

1999年WHO/ISH提出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及2003年5月《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第七次报告 (JNC7) 》中均未提出老年人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003年6月《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应控制在<140/90mm Hg (1mm Hg=0.133kPa) , 这意味着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1) 年龄≥60岁; (2) 连续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 收缩压≥140mm Hg和 (或) 舒张压>90mm Hg; (3)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 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 Hg, 舒张压<90mm Hg; (4) 排除假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3治疗

3.1 治疗目标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将血压调整在适宜水平, 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最新的指南推荐无论年龄大小, 血压均应降至<140/90mm Hg。如果并发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 应将血压降至130/85mm Hg。对老年ISH患者, 鉴于舒张压过低有害, 建议ISH治疗目标是收缩压<140mm Hg, 舒张压≥70mm Hg。对>80岁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 制订治疗策略还需大量临床循证医学提供有力的证据。目前对血压>200/110mm 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由于其发生心血管事件 (CVD) 的危险性很高, 仍需谨慎降压, 将初始压降低20~30mm Hg, 有时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3.2 治疗对策

视情况以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 综合临床评价出患者是属低危或中危、高危。对任何年龄的高血压患者, 特别是老年高血压者, 在决定治疗之前, 首先要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对高危及极高危患者应立即对高血压及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对中危组患者在决定是否给予药物治疗前, 允许对这组患者进行数周时间的血压观察, 先接受非药物治疗;对于低危组者在决定药物治疗前更可有较长一段时间的观察。

3.2.1 非药物治疗:

抗高血压治疗的好处主要是由于血压降低本身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但是非药物治疗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对于降低总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有利于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剂量, 最大限度发挥抗高血压效果。 (1) 限制钠盐; (2) 适量的体力活动; (3) 饮食结构调整,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多吃水果和蔬菜, 并减少脂肪摄入, 蔬菜和新鲜水果中含丰富钾盐, 钾盐可阻止血压发展, 有利于对血压的控制; (4) 戒烟、节制饮酒, 适量饮茶。

3.2.2 药物治疗:

目前世界范围用于降压治疗的主要药物有6大类西药和中药制剂。

3.2.2.1 利尿剂:

利尿剂是价格最低和最有价值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 适合所有患者, 尤其适于老年人、肥胖及有早期肾功能损伤、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患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治疗特别需要小剂量, 氢氯噻嗪 (双氢克尿塞) 12.5mg/d或更低为宜;目前临床上还有与噻嗪类利尿剂化学结构相似的利尿剂吲哒帕胺, 由于其兼有扩血管作用的独特机制而且不干扰总胆固醇及糖代谢, 可减轻微蛋白尿及左心室肥厚, 是较理想的利尿降压药。

3.2.2.2 β-受体阻滞药: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是一类安全、价廉、有效的降压药, 适用于循环动力功能亢进伴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目前临床多用中效脂溶性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 (倍他乐克) 及长效水溶性比索洛尔等。对于有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者应避免使用。

3.2.2.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抑制剂:

ACE抑制剂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 尤其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适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有糖尿病、高尿酸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临床常用有培哚普利、依那普利及具有双通道排泄的贝那普利和福辛普利等, 主要不良反应是干咳。

3.2.2.4 钙离子拮抗剂:

所有钙拮抗剂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 且耐受性好。适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有冠心病、糖尿病、痛风或有代谢紊乱的患者, 特别是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有预防卒中的效益。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 避免使用短效制剂。常用钙拮抗剂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及缓释维拉帕米等。对于无糖尿病的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选用廉价的第二代短效制剂尼群地平, 往往亦可收到较好效果。

3.2.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最近推出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 它有与ACE抑制剂共同的特点, 即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特殊价值。该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延缓血管肥厚和动脉粥样硬化, 消退左心室肥厚。而且几乎无不良反应, 最大优点是没有咳嗽的不良反应。代表药卢沙坦、缬沙坦, 此类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型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3.2.2.6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体位性低血压, 故不适宜老年患者。

3.2.2.7 中药:

一些国产中药复方抗高血压制剂“脉君安”、“罗布麻”等在一些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 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老年高血压特征与治疗 篇8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50年来,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002年我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占了近两成(18.8%),估计全国患者总数多达1.6亿。其中≥60岁人群患病率高达49.1%。然而,我国广大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低下,仅为30.2%、24.7%和6.1%。为有效地防治老年人高血压,规范我国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根据近年来老年高血压诊治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最新进展,结合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诊治现状,共同起草了《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是为中国老年高血压所度身订制的专家共识。共识简明扼要,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不仅适用于各级医护、营养、高血压教育、卫生管理等专业人员,而且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关注健康的普通读者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与预防体会 篇9

老年人高血压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 而知晓率, 服药率和控制低的特点, 加上个别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够, 未能按时服药, 老年人自身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 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又低, 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 若不及时防治, 有可能使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联的心、脑、肾疾病的发生和病死率急剧上升。现就我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一些防治体会作如下阐述。

1 治疗模式

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完善, 高血压的治疗模式逐渐向预防医学的方向发展, 高血压的治疗将更科学, 更规范, 使高血压的知晓率, 服药率将进一步提高。

1.1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在社区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 血压同一水平的老年患者, 合并危险因素越多, 引起脏器损害和发生相关疾病就越多。诸如肥胖, 摄盐过多, 饮酒过量, 吸烟, 血脂紊乱等这些危险因素, 将独立影响着随血压增高后发生的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众多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血压不仅是心、脑、肾等脏器损害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而且也是加速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重要诱因,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 脏器损害亦越严重。靶器官并发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脑卒中, 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较为常见。因此, 老年患者应高度重视控制危险因素, 目的是通过干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使血压有一定程度降低, 减少心血管危险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我们为老年患者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 (低盐, 低脂, 限酒, 适量优质蛋白, 主要补充钾和钙) , 戒烟, 控制体重, 有氧运动, 练气功及其他生物行为方法, 保持心境开朗, 保证充足高质量睡眠, 除此以外, 我们还鼓励老年人学会自量, 指导自我监测血压, 掌握昼夜血压变化规律及药物峰值时间合理服药, 从而提高老年患者依从性和治疗率, 控制率, 减少了病死率及致残率, 提高了生活质量。

1.2 积极防治靶器官的损害

老年人传统观念认为, 血压升高是高血压患者致死, 致残的唯一“凶手”。不管自觉症状有无改善, 脏器损害程度如何, 相关疾病情况和服药反应如何, 只要血压降低至正常了, 就认为达到了治疗目的, 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高血压最主要的危险是其导致的脏器损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国外高血压患者死亡的自然病程中, 50%最终死于冠心病, 34%死于脑卒中, 10%~15%死于肾衰竭;而国内死亡的首要原因为脑卒中, 约占80%, 另外冠心病和肾衰竭所导致的死亡分别占14%和6%。由此可见, 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可使患者的病情明显恶化, 产生严重后果,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 , 更进一步说明降压不是治疗唯一目的, 降压治疗的同时必须考虑防止和治疗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 减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由此而导致的病死率。。因此, 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不应只满足于达到以往人们认为的“正常血压”, 而是要将目标血压降到“安全水平”, 尽量减少脏器损害的发生和发展。目前,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建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害性最小的“理想血压”为16.0/10.7Kpa (120/80mmHg) 。为达到上述治疗目的, 必须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

2 治疗措施

2.1 个体化治疗

主要根据患者年龄、病程、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程度、心血管危险因素, 既往对降压药物的反应和有否伴有其他疾病等不同情况, 有目的地选用适合自己病情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 各脏器官生理上不足, 更须重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协调的相互关系, 使机体更好地发挥它的整体作用, 使病情更好地朝着健康痊愈的方向发展。

1.2个体化用药与降压目标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 心率多为减慢, 心脏和血管壁增厚而顺应性差, 外周阻力增加, 一般多选用钙通道阻滞剂和ACEI。合并有心力衰竭者, 宜选择ACEI、利尿剂。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 (非肾血管性) , 可选用ACEI。24h蛋白尿超过1g的高血压患者, 血压应控制于17.3/11.3Kpa (130/85mmHg) 或低至16.7/10.0Kpa (125/75mmHg) 以下。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 宜选用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收缩压18.7~20.0Kpa (140~150mmHg) , 舒张压<12.0Kpa (90mmHg) , 但不低于8.6~9.3Kpa (65~70mmHg) 并发心绞痛者选用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剂或ACEI治疗, 心肌梗死后的患者, 可选择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或ACEI。血压应控制在通常的靶目标18.7/12.0Kpa (140/90mmHg) 以下。合并有脑血管疾病者, 脑卒中患者中75%伴有高血压, 缺血性脑卒中当血压过高时, 舒张压≥105mmHg, 一般选用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或ACEI治疗。最初降压的目标是使平均动脉血压下降不超过20%, 同时使血压逐渐下降, 下降幅度、速度不宜过大、过快。出血性脑卒中, 一般选用β受体阻断药和ACEI, 也只可在急性期收缩压≥210mmHg, 舒张压≥110mmHg时考虑使用, 一般降低至用药前血压的20%为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ACEI能全面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 是老年人高血压的核心用药。

3 预防

本病病因预防缺乏有效方法, 但针对精神因素、钠摄入量、肥胖等这些可知因素可以进行预防。搞好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长期监测、随访, 掌握流行病的动态变化, 及时给予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指导, 血压得到及时控制, 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对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靶器官损害的二级预防也十分重要。

4 结语

近年来, 尽管人们对高血压的研究和认识已有很大提高, 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不断进步, 但老年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增加, 顺应性减差, 收缩压和脉压增大, 高血压迄今为止仍然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资料证明, 决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收缩压和脉压, 故用药方面注重改善大动脉的僵硬度、顺应性, 尤其治疗EISH时, 主选降低收缩压与提高顺应性两方面的药物。比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长期使用不影响脑肾血流, 无代谢不良反应, 对冠心病, 慢性脑血管病患者既安全又易耐受, 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 能明显增大动脉的顺应性和扩张性, 逆转大动脉肥厚, 还能减少血压波动对减少器官损害与心, 脑血管事件有较好效果, 病人服用方便, 依从性好, 便于长期治疗。但是, 治疗上既降低收缩压而不影响舒张压或改善舒张压, 尚需我们去探索, 去推广。

摘要:老年人高血压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 而知晓率, 服药率和控制低的特点, 加上个别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够, 未能按时服药, 老年人自身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 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又低, 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 若不及时防治, 有可能使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联的心、脑、肾疾病的发生和病死率急剧上升。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个体化治疗,预防

参考文献

[1]吴锡桂, 张维忠, 李培维, 等.老年收缩期高血压[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5, 14 (1) :52~59.

[2]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63~267.

老年高血压特征与治疗 篇10

1特征

1.1 临床表现

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疼痛的性质随年龄的增大其疼痛的出现率反而减少, 且大多失去疼痛的规律性, 常放射至背部、胸部或剑突上方, 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应引起足够重视。

1.2 溃疡发生的部位和面积

胃小弯的溃疡多见, 62例中有21例系胃角溃疡, 占33.9%;较年轻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高。溃疡的面积在胃镜下测量:中年人常在9 mm以下, 而本组病例在15 mm左右, 个别超过20 mm, 这种大的溃疡极易误诊为胃癌。

1.3 疗效与并发症

老年患者由于溃疡面积大以及合并其他疾病多, 其疗效差, 而且复发率明显增高。并发症以胃出血多见, 胃镜下见35例合并出血, 占56.5%;有部分病例反复多次出血。胃穿孔的发生率为青壮年的2~3倍, 且随着年龄增大其死亡率明显增高。合并幽门梗阻者往往体质消瘦, 且多数有水、电解质絮乱和酸碱代谢失调。

2防治

溃疡的发生与神经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良好的心理治疗能消除精神紧张, 对于本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胃黏膜屏障的破坏为溃疡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烟、酒能损害胃黏膜, 所以溃疡患者应戒之。对一些损害胃黏膜的药物, 如消炎痛、APC等应尽量避免服用, 这对避免溃疡病的发生和病情恶化均有重要意义。

2.1 药物治疗

采用胃黏膜保护剂和减少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H2受体拮抗剂是最常用的药物, 对老年患者应注意剂量的掌握。雷尼替丁150 mg2次/d或法莫替丁40 mg/d, 硫糖铝0.25~0.5 g, 3次/d、阿莫西林1 g, 2次/d口服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个别效果不理想者改用奥美拉唑20 mg, 1次/d口服, 因此类药抑制胃酸的作用强大, 而且能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 从而加速溃疡愈合。

2.2 抗菌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抗菌治疗也是治疗消化道溃疡的重要措施。可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等, 其4周治愈率在80%左右, 而且可明显降低溃疡的复发率。

上一篇:宋城文化下一篇:医疗器械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