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针

2024-09-02

静脉输液针(精选十篇)

静脉输液针 篇1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 对145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针的输液观察, 年龄21~58岁, 留置时间3~5 d不等。大多数患者状况良好, 145例患者中有7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其中局部静脉炎1例, 液体外渗3例, 皮下血肿1例, 套管堵塞2例。

2 输液方法

2.1 套管针的选择

套管针型号很多, 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选择合适型号的套管针, 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2.2 血管的选择

一般患者应选择走向直、比较粗大、血管充盈、弹性好、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 若是手术患者应以不妨碍手术者的操作, 便于麻醉师用药和抢救, 保证输血、输液顺利通畅为原则。

2.3 熟练穿刺

选择好套管针、血管及常规消毒皮肤后, 戴无菌手套, 取出静脉留置针, 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 排尽头皮式套管针内的空气。去除针套, 旋转松动留置针针芯, 调整针头斜面, 操做者手持静脉留置针, 使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30°进行静脉穿刺, 进针速度要慢, 同时观察回血室, 见到回血后, 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采用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 回退针芯0.5 cm, 同时沿血管平行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 观察周围有无渗漏。回退针芯时, 不能过多, 软官腔内无支撑, 造成送管时针体折曲, 导致穿刺失败或不能维持较长的输液时间, 力求一针见血, 避免反复穿刺使软管粗糙, 造成液体外渗。

2.4 牢固固定

穿刺成功后, 松开止血带, 左手固定针柄, 右手取出针芯, 用输液固定贴膜固定留置针。肝素帽与输液针头连接处应用胶布固定在皮肤上, 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最后注明置管日期及时间。

2.5 正确封管

封管是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重要环节。暂停输液时, 先拔出部分静脉输液针, 仅剩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 缓慢推注2~5 ml封管液, 使导管及肝素帽内充满, 剩下0.5~1 ml后并以边推注边拔针的方法拔出输液针头, 确保正压封管, 避免空气进入。再次输液时, 常规消毒肝素帽的橡胶塞, 先推注5~10 ml生理盐水冲管, 再将静脉输液针插入肝素帽内, 进行输液。

2.6 拔管

停止输液时, 先撕下小胶布, 再揭开输液固定贴膜, 将无菌棉签置与穿刺点前方, 迅速拔除套管针, 按压穿刺点, 避免穿刺点出血。

3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1 局部静脉炎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为此,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穿刺处每天更换敷料一次, 并用碘伏消毒穿刺点, 密切观察局部反应, 每次输液前后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发现异常及时拔管, 并停止在此部位的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 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早期冷敷, 晚期热敷, 2次/d, 20 min/次, 也可用金黄散局部外敷。若合并感染, 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3.2 液体外渗

当发生液体外渗时, 应立即停止输液, 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同时应妥善固定导管, 嘱患者减少留置针肢体的活动, 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 也可局部热敷, 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 减轻疼痛和水肿。

3.3 套管堵塞

为避免套管堵塞, 患者静脉高营养输液后要彻底冲洗管道。每日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5 ml冲管, 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同时要正确封管,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封管液, 并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 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 h, 肝素液维持12 h。

3.4 皮下血肿

静脉穿刺失败, 置管操作不熟练, 技巧掌握不好, 动作不规范, 使静脉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术, 穿刺时动作要轻稳、熟练、准确, 根据不同患者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 提高穿刺成功率,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输液无静脉炎发生时, 留置针可留置5~7d, 每2天更换一次留置针护贴, 进针处用碘伏擦试消毒。如果护贴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等应给予更换, 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提高穿刺成功率。输入对血管壁有刺激的药物时, 输入前后应适量输入生理盐水, 用以冲管, 这样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如有静脉炎发生, 立即拔管, 并做相应处理。

5 注意事项

5.1 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操作前要检查产品的有效期

和外包装是否完好, 同时检查产品的完整性及针头斜面有无倒沟, 导管边缘是否粗糟。

5.2 经常巡视穿刺部位,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并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方法 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了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 与技巧。结果 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 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 篇2

【目的】

1.正确实施医嘱,给患者实施治疗;

2.保护静脉,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血管损伤;

3.保持静脉通畅,便于抢救和治疗。

【评估】

1.输液目的、药物作用、注意事项;

2.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年龄、药物过敏史;

3.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4.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及肢体活动情况,宜选择易固定粗大的静脉。

【准备】先到病房评估,再洗手备物

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所有药物均在有效期内):治疗盘、输液药物、留置针、输液器、透明敷贴、注射器、瓶口贴、压脉带、棉签、安尔碘、75%乙醇、封管备125u/ml肝素钠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无菌弯盘、胶布、消毒砂轮、排液碗、污物缸、手消液、护理记录单、锐器盒、优氯净小桶、垃圾桶、治疗车。

环境准备:清洁、安全、光线适宜、利于无菌操作;

病人准备:体位适宜,注意保暖。

【方法】

处理转抄医嘱(输液卡、瓶签)→携护理记录单、输液卡到病房核对手腕带,解释(你这几天都要输液,液体量有点多,为避免反复穿刺给你带来痛苦,我为你留针,你同意吗?同意!)评估皮肤及血管情况,询问是否小解→环境评估,移输液架到床头→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检查用物均能使用→取药液检查贴瓶签,开封口75%酒精消毒N次(按医嘱加药,核对加药,消毒)→取输液器检查插入液体瓶→再次核对→放用物于治疗车上(锐器盒放于下层)

携用药至床旁(先床尾),核对手腕带,暴露穿刺部位→手消→核对药液挂于输液架排气于针头→检查留置针(效期、型号)暴露肝素帽插入头皮针少许,开调节夹使液体充满整个肝素帽后插入全部针头→排气后挂于输液器上→扎止血带(穿刺点上方10cm处)→手消→用安尔碘消毒一次(直径>8cm)→待干→检查撕开透明膜撕开一半放于治疗盘内→再次核对药物,姓名(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排气→去针套,松套管→进针(角度15—20°)→见回血退少许针芯送入全部针管→左手接着退出针芯“三松”→贴膜(先固定针的位置向下压,不留空气)手消注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贴于贴膜下缘)→撕胶布固定头皮针(2条胶布头皮针、留置针)→手消→调节滴数→记录挂输液单于架上→整理床单元,告知宣教(你现在输的是654-2,止痛的输液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口渴)→再次核对手消后回治疗室,处置用物,洗手脱口罩,记录时间。

每小时巡视:核对,询问主诉,观察是否通畅,观察滴速,局部有无渗血,红肿及全身反应,记录巡视时间,责任者。

封管:输液完毕→洗手,戴口罩→检查取出弯盘两层包布一起打开(在有效期内)→检查封管液体(125u/ml的肝素液或0.9%氯化钠溶液)→75%乙醇消毒→取注射器针帽放小弯内,抽5ml封管液套针帽放入弯盘→贴瓶口贴注明瓶日期→携用物至床旁,床尾核对解释→关闭调节夹与小夹子→撕胶布拔出头皮针放锐器盒→取下液体及输液器放于治疗车下层→手消→取酒精棉球消毒肝素帽(消毒时稍用力时间10—15s)→封管,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推至剩余1ml时夹闭小夹(盐水2—3ml,肝素1ml),边退边推正压封管→U型固定(肝素帽位置高于穿刺点)→告知注意事项(穿脱衣服时避免将针头带出;洗手时避免潮湿;出现红、肿、痛时及时告知;敷贴卷边告知。)→手消→记录(输液完时间,封管时间,封管液名称)→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洗手。

再次输液时:(按医嘱、按输液程序备药)携用物(液体,输液单)到病房核对姓名→挂液排气→撕开胶布检查局部有无红肿、渗漏、按压有无硬结,听主诉→备一条胶布→手消→75%酒精消毒肝素帽(停留15s)→核对姓名再次排气→插入头皮针→打开小夹子→检查回血,确认在静脉内打开调节夹→按输液流程完成输液→固定头皮针柄→核对整理床单元→手消调节滴速记录。

拔留置针:输液完毕核对姓名→查看留置针有渗血、渗液,告知拔除

→关闭调节器(小夹子)→撕开胶布0°角平撕开透明膜→手消→取干棉签竖压穿刺点上方拔针,嘱患者按压5—10min→分离头皮针,放头皮针和留置针放入锐器盒,取下输液装置放于车下→无出血后活动穿刺肢体,观察有无不适→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移回输液架→手消记录(拔针时间)→回治疗室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选择血管应由远心到近心端,根据药物性质、量,选择合适的血管。

3.不宜选择的穿刺部位:关节处、静脉变硬处、已有输液渗漏、静脉炎以及发生血肿处、有静脉曲张影响血液循环的部位、手术同侧肢体及患肢静脉,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穿刺。

4.穿刺时,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20°角;进针速度要慢,以免刺破静脉后壁,穿刺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回血。

5.掌握输液速度,一般成人为40—60滴/分,小儿为20—40滴/分,对严重脱水、休克患者可加快速度,对有心、肾疾患,老年、小儿患者输液速度要慢,遵医嘱调节速度。

6.对昏迷、小儿等不合作患者应选用易固定部位的静脉,并用夹板固定肢体。

7.根据病情安排输液。

8.注意观察输液反应,如有发冷、寒战、皮疹、胸闷等反应立即减速或停止输液并查找原因。

9.输液过程中应按时巡视,注意观察液体是否通畅。针头有无脱出、阻塞、移位。当发现注射部位肿胀、漏液时,需及时处理或更换注射部位。

10.24小时连续输液时,需每日更换输液器。

11.更换透明膜后要记录当时穿刺的时间。

12.静脉留置针一般留3—5天,最好≦7天。

静脉输液针 篇3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科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83例门诊患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28例;年龄1个月~8岁,平均2.3岁;其中呼吸道感染患儿42例,腹泻患儿15例,外伤患儿2例。

材料:我科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型号为24号头皮静脉留置针,此留置针表面光滑刺激小,尖端设计好,外形美观,便于操作及固定。留置针胶布选用3M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料,其中有块1cm×3cm的小纸胶。

穿刺部位选择:选择血管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动脉血管,尽量避开关节及皮肤不完整的部位。通常选用手背静脉,内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头皮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

皮肤准备:行头皮静脉穿刺,应先剃尽穿刺周围的6cm×6cm范围大小的头发,再用湿毛巾擦净头皮散发。行肢体静脉穿刺前可用清水洗净周围的6cm×6cm范围大小的皮肤并擦干。

穿刺:用安儿碘消毒6cm×6cm的皮肤,将留置针接输液器排气,松动外套管与针芯,右手拇指与示指夹住留置针两翼与头皮呈15~25°角,对准血管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呈10~15cm。角,再进1~2mm,松开两翼,用左手示、中指将其固定,右手缓缓抽出针芯0.5mm后,再持一侧针翼,根据静脉走向,将缓缓软管全部送入血管。送管完毕后右手固定,左手再拔出全部针芯,送管时无阻力,按压血管上端见波动的血柱,表示穿刺成功。

穿刺成功后留置针的固定:正确的固定是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的一个关键步骤。穿刺成功后用,1条透明胶布固定针翼,防止患儿头部摆动使针滑出,再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输液器连接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即可输液。最后用胶布将延长管、肝素帽固定在患儿头顶或前额以方便患儿活动与睡眠。为了便于每日更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如果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引起局部皮肤出汗潮湿,应用无菌棉签拭干汗水。如果患儿好动,可用夹板固定肢体。各班要加强巡视,若胶布有松动或不洁,要即时重新消毒、更换、固定,以免套管脱出。

封管:采用生理盐水,实践表明,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盐水平衡及血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输液完毕后抽取3~5ml生理盐水注射液,先消毒肝素帽,再注入肝素帽内,推注液体至1/2时,边拔针边推注,以保证管腔内正压不使血液回流,让生理盐水注射液充满导管及肝素帽,完毕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在留置针部位。

讨论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①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②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儿家属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③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④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穿刺前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或过则期禁用,必须一次性使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皮肤消毒比一般静脉穿刺面积要大,且要彻底,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应缩短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

健康教育:①在操作前:应向患儿及家属介绍套管针的基本特性:在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儿及家属的恐惧与疑虑。②在操作完毕后:要详细介绍带管注意事项,保持带管的身体部位的稳定。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争取留置时间延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无菌、干燥,如洗澡时被打湿,应及时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减少穿刺部位活动,防止导管脱出。③带管回家期间:要向患儿家属交代注意事项: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及其延长线上的小卡子是两道安全设置,孩子好动,家长一定要提防孩子玩耍、乱拔。液体输完后,护士旋紧肝素帽,同时卡紧延长线上的小卡子,这样即使肝素帽松动也不会出血。提醒家长或患者,一旦发现肝素帽松动或脱落,要立即返院,如果路途遥远,也不要紧张,只要压住穿刺部位,拔出留置针,再按压穿刺部位一会儿就可以了。有时留置针软管里有回血,由于生理盐水的作用机理,管腔内的血液不易凝固,遇此情况不要惊慌失措,在管腔内血液不多的情况下,可不予处理。

静脉输液的拔针按压法 篇4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3~7月, 在我科进行静脉输液的老患者年龄5~85岁, 共1800例, 随机分成2组, 其中采用护理教科书的方法拔针、按压的为对照组;而采用创可贴拔针、按压的为实验组。

(1) 教科书的棉签按压法[2]是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拔针按压方法。 (用于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嘱其按医嘱压3~5min) 。

(2) 创可贴按压法。用创可贴的中心部分按压在针眼上。两端绷紧粘贴在病人的穿刺点上。嘱病人用大拇指按在针眼处, 余四指绕在针眼的另一面, 似握手状, 操作者再迅速拔出针头, 嘱其按压3~5min即可。

2 结果

病人出现疼痛、红肿、出血、淤血等为不满意。病人无疼痛、红肿、出血、淤血为满意 (表1) 。

3 讨论

(1) 棉签按压法:按压的面积小, 不能准确按压出血点, 棉签易滑动, 而且用棉签按压, 压力主要作用在棉签上, 皮肤与血管壁受力的面积较小, 压强则较大, 这种较大的压强是造成血管壁和真皮被损伤的重要原因。因此, 容易造成疼痛, 出血, 淤血等。而按压3~5min止血后, 弃掉棉签后, 不能继续保护针眼, 也是造成针眼红肿等感染的主要原因。

(2) 创可贴按压法:创可贴上中间的小药纱面积大, 两侧粘贴在病人的皮肤上, 不易滑动, 而用大拇指做握手状按压, 力度适中, 舒适感强, 而且压力作用与于皮肤和血管壁的面积均匀, 单位面积上的压强较小, 就可以减轻被穿刺损伤的血管壁和真皮的刺激强度, 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 更容易止血。而且按压3~5min止血后, 创可贴能继续保护针眼, 有利于预防病人针眼感染[1]。

虽然创可贴的价格要高于棉签, 但由表中病人的满意度, 可以得知。采用了创可贴按压法, 不但有效地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损伤, 提高了护理质量, 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减少了医疗纠纷。所有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 可行的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摘要:静脉输液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 而拔针、按压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 最简单的一项技术操作, 经常由于方法的不当等因素给患者带来疼痛, 皮下淤血, 针眼出血, 红肿甚至感染等, 而引发护患纠纷, 影响了患者的情绪, 加重了其心理负担, 继而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针对这一常见情况, 我科护理人员, 经过不断的学习, 实践中又采取了另一种拔针、按压方法—创可贴按压法[1],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

参考文献

[1]李晓惠, 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1672~7088.

留置针输液家长须知 篇5

1、使用留置针能减少病儿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轻 痛苦。

2、留置针穿刺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留置时间一般为72 96小时。

3、请保持留置针固定不移位,不输液时,最好用干净的手 帕固定留置针,以避免移动、滑脱出血。要保持固定物的清洁 干燥。勿让小儿玩弄输液皮管,严防拉出,拉出后皮管不能重 新插入输液袋。

4、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家长应尽量避免小儿剧烈活动。

5、如留置针不小心被拉出,请按压穿刺针的上方井立即与 护士联系。

6、不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根据小儿的年龄、疾病的种类及 治疗的需要,护士会调节好速度)。如您认为过快或过慢可与 护士联系。输液瓶的高度也影响输液速度,所以也不要擅自调 高调低。

静脉输液针 篇6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58-01

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为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操作,降低患者的痛苦。随着医学的发展,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静脉留置针的输液并发症也随之增多。临床护理经验表明[1],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避免或减少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产生。现选择2014.02-2015.02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18例患者,进一步探析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02-2015.02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1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9例患者中,33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5-73岁,平均年龄(46.72±5.18)岁。研究组59例患者中,31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围6-70岁,平均年龄(45.92±5.9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仿,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试验存在突出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9例患者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主要是观察穿刺部位情况、胶带固定情况、皮肤清洁护理等。

研究组:59例患者采取专门静脉留置针护理。(1)液体渗漏的预防护理:液体渗漏情况较轻时,容易产生局部镇痛剂胀痛等刺激症状;比较严重时,会出现组织坏死。所以,在穿刺操作期间,必须注意保持患者穿刺部位周围是否存在干扰,并加强穿刺部位的规范化护理。在发现液体渗漏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停止输液,拔掉留置针,重新选择穿刺部位,把患者患侧适当抬高。仔细分析液体渗漏的原因,如果为小量渗漏,则不需干预机体能够自行吸收;如果渗漏液体为刺激性化疗药物,必须及时进行特殊处理,注射相应的拮抗剂或是局部外敷。(2)静脉炎的预防护理:操作前严格执行手卫生,全程无菌操作[2],注意药品的配伍、剂量以及注意事项。静脉选择时,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最好一次性成功。如果患者输注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应利用 NS 进行冲管处理,同时重新选择穿刺部位,同一部位不能多次输液。护理过程中若发现患者穿刺部位有红肿出现,需及时拔掉留置针,24小时内冷敷处理,24小时后开始热敷。或是应用硫酸镁(浓度为50%)溶液湿敷在局部表面,每天二次,每次湿敷时间20分钟。(3)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为避免发生静脉血栓症状,穿刺部位选择时,应尽可能排出感染、关节、神经、损伤以及硬化的静脉,以弹性较好、粗大的血管为宜。护理人员还应该重视宣教工作,告诉患者一旦发现穿刺部位有局部炎症或者胀痛感,应及时呼叫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勤于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解决。(4)皮下血肿的预防护理:引起皮下血肿的主要原因为穿刺皂搓技术不熟练,欠缺穿刺技巧。所以,才穿刺期间,护理人员动作必须轻、准、稳,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出现静脉破损、皮下出血而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皮下血肿,必须立即停止穿刺输液,若皮下血肿较轻,可让机体自行吸收;若皮下血肿较重,应及时进行冷敷,促进血液凝固,24小时后应用适宜的硫酸镁湿敷血肿部位,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凝血吸收。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 X2 进行检验。当 P 值小于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输液并发症的概率约为6.78%(4/59)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95%(10/5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静脉留置针技术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良好的推广应用,发展较为成熟,尤其是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在静脉中留置的时间比较长,不会对血管造成穿破损伤,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一致认可。静脉留置针用于输液治疗中,可明显降低因为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进而降低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负担,以便输液过程中患者血管处于通路状态,避免了不必要的穿刺,有助于患者的紧急抢救治疗。现阶段,静脉留置针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状态,但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及好评,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但是,静脉留置针技术在治疗期间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在留置针期间应该针对常见的输液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尽可能避吗免临床并发症发生,以便确保临床的治疗效果。本次试验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出现输液并发症的概率约为6.78%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95%,这与余斯玲等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相近[3],说明本次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较好。由此,我们进一步论断,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开展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11(21):1996-1997.

[2]徐兰慧,董克平,樊景莉.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河北医药,2009,31(4):460-461.

产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细节管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设有床位40张, 护士16名, 年龄22岁~45岁 (31.88岁±7.89岁) ;工作年限1年~25年 (11.13 年±7.03年) ;学历:本科2人, 大专 9人 , 中专5 人;职称:主管护师3名, 护师9名, 护士4名。

选择2007年8月—2008年8月我科孕产妇静脉留置针输液300例, 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150例选择手腕以上静脉输液并实施细节管理, 对照组选择手腕以下静脉输液并实施常规输液管理。两组病人均无内外科并发症, 输液时间均为3 d~5 d。

2 方法

护士的培训:护士掌握静脉留置针注射技术、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了解并发症及懂得细节管理。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宣教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防止穿刺点感染, 不随便拔针。产科病人注射部位的选择:宜选择手腕以上静脉穿刺输液, 使用专用输液贴膜固定针管, 贴膜按需更换, 有汗迹、血迹等随时更换[2]。贴膜上标识清楚:留置针注射时间、更换贴膜时间、责任人签名。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 不湿水, 肝素帽尾端妥善固定。输液结束封管处理:宜采用输液器直接快速输入法正压封管[3], 留置时间3 d~5 d, 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标准[2]。加强穿刺部位皮肤的观察, 有红肿、发炎、静脉疼痛等予以拔除。在输液单上准确记录输液时间并签名。

3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4.1 延长了静脉留置针时间

产科病人分娩时需用力, 分娩后需喂哺婴儿, 手经常要活动, 选择手腕以上静脉输液, 手腕以上部位静脉输液容易固定, 不受洗手、喂奶、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的时间, 能满足临床3 d~5 d治疗的需要, 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4.2 通过细节管理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通过对输液全过程的细节管理, 可以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本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原来的7.33%下降到2.00%。

4.3 护士技术的掌握以及规范管理是输液安全的保证

护士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的全面掌握, 可以提高穿刺技术;留置期间的细节管理, 减少了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确保了输液安全。

摘要:[目的]减少产科静脉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输液安全。[方法]对静脉留置期间的全过程加以细节管理。[结果]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的时间, 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结论]通过对产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细节管理, 确保了输液安全。

关键词:产科,静脉留置针,细节管理

参考文献

[1]武婷, 邓莹, 姚娟, 等.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8) :51-53.

[2]刘淼, 朱月琴, 留风清, 等.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液用量的临床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9) :1824.

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探讨 篇8

关键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拔针后按压止血是静脉输液的最后一项操作, 如若操作不当会造成穿刺局部针眼及皮下出血, 加重局部疼痛, 给病人带来生理、心理上的痛苦, 同时也影响血管的清晰度, 为我们下次穿刺带来困难。随着“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 减轻病人痛苦成为广大医护人员为之努力的目标,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及分析, 总结出拔针后引起针眼及皮下出血的相关因素, 同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并给予临床实践取得满意效果。

1 相关因素

1.1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病人相关知识缺乏

静脉穿刺后拔针按压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是最后一道程序, 但如果忽略它, 也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不愿接受输液治疗, 而且也易引起护患纠纷,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医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同情心, 重视每一个细节, 完善每一个环节;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加强输液相关知识宣教, 强化患者对血管的保护意识, 讲解保护血管的重要意义, 指导病人配合拔针及正确按压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1.2 按压部位及按压面积太小

静脉输液不仅要刺破皮肤表面, 还要扎入静脉血管, 专业人员都明白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上, 二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关, 有时甚至相差1cm, 因此, 按压部位及按压部位的面积大小与针眼出血、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拔针按压时应将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按压, 使血液不会渗出血管外, 达到止血的目的。

1.3 按压方式不当, 边压边揉

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血小板还没有凝集, 穿刺后的血管及皮下毛细血管非常脆弱, 轻揉针眼处不仅不能止血, 相反会加速出血, 同时揉搓可使闭合的针眼重新冲开, 引起皮下出血, 因此拔针后千万不可揉搓, 以免加重出血。

1.4 按压时间和力度不够

正常人出血时间是1~3min, 凝血时间是2~8min, 拔针后按压时间短易造成局部出血, 瘀血, 这是因为血管穿刺处血小板尚未凝集形成血栓, 血细胞在静脉压及骨骼肌收缩的挤压下易从针眼处渗出, 因此有效延长按压时间, 有利于局部血细胞凝集块形成, 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 考虑到正常人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我们建议按压时间以3~5min为宜, 老年人适当延长, 同时按压力度应均匀适中, 力量过小起不到压迫止血的效果, 力量过大会导致疼痛。

1.5 肢体过早下垂及负重

有些病人拔针后因急于离开或上卫生间, 使肢体过早下垂, 或在止血后立即用输液侧手提、推、握、拉重物, 造成皮下瘀血, 这是由于重力作用使静脉回流不畅, 重力使凝固的穿刺点被冲开引起出血。

2 改进方案

2.1 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加强健康宣教

作为一名白衣战士, 无论什么情况下均应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把减轻病人痛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在输液过程中, 应及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明确保护血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讲解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教会病人及家属如何配合拔针, 这样不仅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了拔针的相关知识, 也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护士在拔针时应动作轻柔, 取得家属及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对于特别紧张的病人, 要做好心理疏导, 消除紧张情绪。

2.2 采用非交换式纵向按压法

因长期在门诊输液室工作, 每天接待大量输液病人, 在实践中探索出此法, 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操作如下:输液完毕, 向病人说明注意事项, 取得病人配合理解, 揭去固定针头的胶布, 持病人对侧手拇指沿血管走向轻放在穿刺点的输液贴上, 关紧调速器, 迅速将针头拔出, 同时快速将病人放在输液贴上的拇指加压, 压力均匀, 嘱病人持续按压3~5min, 松开后不可立即提重物等。这种方法使血流形成了持续阻断, 并且沿血管方向按压又将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按压, 从而有效避免皮下出血、瘀血的发生, 同时此法也不会划伤血管壁, 大大减轻了拔针时的疼痛感。

3 体会

静脉输液针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152例, 其中足月儿133例, 早产儿19例, 所有患儿皆接受留置针静脉输液。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肺炎72例, 新生儿黄疸21例, 早产儿19例, 新生儿腹泻19例, 新生儿窒息11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入院时平均日龄14.25 d。全部病例随机分为腋下静脉组和头皮静脉组各76例, 分别进行腋下静脉、头皮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 穿刺部位皆为首次穿刺, 穿刺前局部皮肤无破溃或炎症。留置针采用BD公司安全留置针, 主要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2组患儿在性别、入院日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1.2.1 操作前准备

用5 m L一次性注射器抽0.9%氯化钠注射液5 m L后接头皮针, 插入留置针肝素帽中, 排气, 向留置针中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 备用[1]。

1.2.2 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法

患儿取仰卧, 选择较粗直、弹性佳、不易滑动的头皮静脉。用一次性备皮刀片刮净患儿术野头皮毛发, 备皮范围约8 cm×8 cm, 碘伏常规消毒。待消毒液干后, 以15°~30°角缓慢进针, 见到回血后再进针0.5 cm, 一边退针芯一边递送软管。固定套管针之前, 放置一无菌小棉球于套管针与皮肤之间, 避免套管针与皮肤摩擦导致皮肤破损。以无菌透明敷料贴固定, 标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每次输液完毕, 以0.9%氯化钠注射液每隔6 h~8 h正压封管1次。

1.2.3 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法

将患儿放置于已预热的开放式辐射床上, 除去衣物, 注意保暖。患儿平卧或侧卧位, 头部、臀部偏向穿刺肢体对侧, 肩下垫高约2 cm, 一侧上肢外展与躯体呈110°~145°角。助手一手固定患儿, 另一手按压腋窝近躯体侧, 使腋下静脉充分暴露、充盈。操作者以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患儿三角肌下缘, 使患儿腋窝处皮肤呈绷紧状, 见蓝色无搏动之腋下静脉。以碘伏常规消毒, 待消毒液干后, 右手持针以15°~30°角缓慢穿刺, 见回血后再进针0.5 cm, 右手退针芯, 左手同时将软管全部送进血管, 送管速度大于退针芯速度[2]。固定套管针及标识、封管方法同前。操作毕, 患儿手臂恢复自然位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腋下静脉组静脉炎、堵管、渗漏、脱针发生数均明显低于头皮静脉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科必备的护理操作, 新生儿血管难穿刺、穿刺部位易肿胀, 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需要静脉营养患儿, 由于血管条件差、输液时间长、药液刺激大等因素, 静脉输液更加困难。一方面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另一方面也大幅增加了患儿痛苦。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套管柔软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 以及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实践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不仅便于日常用药和紧急情况下抢救, 而且显著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新生儿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头皮静脉, 由于位置较表浅、表皮较柔嫩、角质层菲薄、头皮下脂肪很少, 在临床上易于穿刺、便于观察, 是临床输液、给药、输血的常选途径。同样, 由于组织柔嫩、局部免疫力及保护能力差, 新生儿皮肤、血管较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损伤。如果头皮静脉受损、发生静脉炎等, 往往会引起头皮角质层坏死, 继而导致局部毛囊受损、毛发不长, 影响患儿美观, 降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 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新生儿常有无意识动作, 容易将放置于头部的留置针抓脱。而且新生儿头皮静脉细、血流缓慢, 在进行静脉穿刺中更易发生血管损伤, 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局部充血、肿胀、渗出, 长时间留置时也更容易发生静脉炎[3]。而决定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因素往往是静脉炎的发生[4]。本组资料显示, 头皮静脉组静脉炎、脱针、渗漏、堵管发生例数较腋下静脉组多。

腋下静脉由贵要静脉、肱静脉汇合而成, 其位置固定、管径较粗、弹性较好、走向较直、血管表浅、便于穿刺, 据文献[5]报道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达到90%以上。本组资料显示, 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经规范训练后腋下静脉穿刺并不比头皮静脉穿刺困难。另外, 腋下静脉血流较快, 能较迅速稀释刺激性药物, 降低药液浓度、渗透压, 减轻其对血管的刺激,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再者, 腋下静脉留置针易于固定, 不易因患儿抓到而脱针, 还不会影响患儿活动, 因此发生静脉炎、脱针、渗漏、堵管等可能性相应减少。特别是对于腋下脂肪少的早产儿, 由于腋下静脉血管暴露更明显, 可作为首选。

总之, 在新生儿疾病的治疗中, 使用静脉留置针既节省了护士的工作时间, 又减少了新生儿反复接受穿刺的痛苦;而对于留置针静脉输液, 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明显优于头皮静脉留置针, 是理想的输液途径,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腋下静脉与传统头皮静脉在新生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中的优劣。方法 将152例患儿随机分为腋下静脉组、头皮静脉组, 对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静脉炎、堵管、渗漏、脱针发生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腋下静脉组静脉炎、堵管、渗漏、脱针发生数均明显低于头皮静脉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与头皮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相比, 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更具优势,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腋下静脉,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

参考文献

[1]高建珍, 周艳.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时间[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0, 5 (3) :89-90.

[2]梁信芳, 王龙燕.腋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巧[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23) :2146-2147.

[3]汪守凤, 江宾, 邓德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6) :372.

[4]许艳, 赵艳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12) :3-5.

静脉输液针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08年9月在我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76例患儿, 年龄6个月至14岁;男41例, 女35例;肠炎18例, 肺炎20例, 上呼吸道感染23例, 支气管炎15例;除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活动性肝炎、恶性肿瘤、手术及精神病史和精神疾病家族史等患儿。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穿刺部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管选择

一次穿刺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静脉, 应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避开关节及静脉瓣的静脉。颞浅静脉、额浅静脉位置表浅, 较易固定, 直径相对其他静脉为粗, 易于观察, 故在选择静脉时以颞浅静脉、额浅静脉为先。

1.2.2 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根据患儿年龄、静脉局部条件、输液目的、种类和治疗时限及患儿的活动需要, 尽量选用最细、最短的导管。

1.2.3 穿刺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皮针穿刺输液, 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操作方法[3]:头皮穿刺, 以穿刺点为中心, 备皮范围为左右半径5.0 cm, 前后半径3.5 cm 以上。备皮后用复合碘棉签消毒皮肤2遍, 范围在8.0 cm 以上。必须有个助手, 帮助固定患儿的头部。穿刺前排尽留置针内的空气, 右手持留置针于血管正上方, 一般浅表静脉为15°~30°, 缓慢直刺血管, 在穿刺有回血后压低角度, 缓慢进针少许, 将外套管沿血管走向缓慢推进, 基本上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 拔除针芯少许。右手固定针芯, 以针芯为支撑, 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 然后松开止血带, 以左手无名指按导管尖端处静脉, 抽出针芯, 必要时可放置纱布于针座下。

1.2.4 封管方法

选用肝素盐水封管, 即输液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稀释液3 mL 5 U/mL, 从肝素帽末端注入后调紧管夹, 拔出注射器, 将留置针固定好。每日封管2 次, 分别在输液完毕和20:00~21:00 各注入封管液1次。

1.2.5 评估方法

病人第1次门诊输液时建立登记表, 由主管护士为患儿建立档案, 详细了解和观察输液相关情况并进行追踪。评价内容包括输液患儿满意度和相关并发症。满意度评价:① 一般资料, 包括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等;②包括留置针的实用性、操作简便性、舒适性、美观安全性及有无疼痛等。每项2分, 共10分, ≥7分为满意, <7分为不满意。并发症评价:观察两组患儿有无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等[4]。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用χ2 检验。

2 结果

例 (%)

3 护理

3.1 留置前护理

评估患儿状况, 选择静脉, 向患儿及家属讲明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和优点, 以取得配合。

3.2 留置时护理

穿刺中进针与退针操作要轻、慢, 避免操作不够细致而造成静脉破损或皮下出血。穿刺见回血不可立即拔出针芯, 必须降低角度进针, 否则会导致穿刺失败, 一旦针芯拔出, 勿再插入,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3 留置后护理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控制好输液速度, 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 导致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 管壁通透性增加, 液体外渗。观察留置针局部皮肤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等情况,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局部如有红肿、硬结或疼痛应停止输液, 立即拔掉套管针, 用50%硫酸镁湿敷炎症局部。

输注较黏稠的药物, 如20%甘露醇、脂肪乳等, 可先用生理盐水10 mL冲管后再封管;封管后应避免患儿过度活动、局部肢体受压及封管肢体下垂, 避免血液回流阻塞管腔。留置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 及时发现并发症早期症状[5]。

封管后的留置针在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 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如遇阻力, 不宜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 以免发生堵塞;如果滴速较慢, 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或局部注入肝素生理盐水25 mL, 封管30 min, 以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促进纤溶, 如仍不通畅再考虑拔管。

4 小结

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输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给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提高输液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留置针柔韧性好, 可随血管形状而弯曲, 且留置针在血管内有一定的长度, 有利于患儿的活动;静脉留置针套管对血管壁刺激性小, 可减少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留置针可以保留5 d~7 d, 减轻患儿的痛苦, 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1条开放的静脉通道, 方便患儿随时静脉给药, 特别是对危重患儿紧急抢救时非常重要。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8年9月儿科门诊静脉输液76例患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头皮针穿刺, 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 比较两组病人的输液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减轻患儿痛苦, 减少并发症, 提高满意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头皮针,并发症,满意度,护理

参考文献

[1]蒋冠华.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及体会[J].全科护理, 2009, 7 (12A) :3136-3137.

[2]胡洁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 2009, 7 (10A) :2605-2606.

[3]游淑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J].家庭护士, 2008, 2 (6) :423-424.

[4]郝守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3) :284-275.

上一篇:电视节目创新战略分析下一篇:信息网络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