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

2024-09-01

住院患者(精选十篇)

住院患者 篇1

长期住院糖尿病患者 (老年医院或养老院) 不同于居家老人有家人照顾, 他们过着集体生活, 起居有序、治疗有则, 饮食时间、质量有保证, 药物剂量、服法有规律。但正是这统一性往往忽略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 医生对每个糖尿病患者每日的进食量、进食时间了解不够, 也不可能做到每日或者每周对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做空腹或餐后血糖测试, 其结果是不能准确地把握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的量, 易发生低血糖休克或血糖过高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而不易察觉的低血糖反应因能危及生命而更要引起重视。

所以对每个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用药, 一定要做到个体化、计划化、灵活化。

个体化:不管新入院患者原在外院如何用药, 都应该根据入院血糖值从小剂量开始用药, 先单一后联合, 原则上先口服后针剂, 既减少患者皮肉之苦, 又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 更能防止因胰岛素用量不当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对每个新入院的糖尿病患者, 最初几天检测血糖 (包括空腹及餐后) 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它可以掌握患者血糖波动情况, 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及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 有效控制并发症。也可使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饮食情况作大致了解, 这对糖尿病治疗极其重要, 尤其体现在伴有老年性痴呆的糖尿病患者身上, 这几乎是治疗成功的一半。

计划化:老年医院或养老院患者人数多、住院时间长、疾病复杂并发症多, 而医护人员少, 导致工作量大, 医护难免有照顾不周之处。故应有计划、有准备地安排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血糖, 以了解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用药量, 并针对不同的患者有计划地制定治疗方案。

灵活化:如患者发生严重感染、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急症手术或情绪波动不稳时, 更宜随时监测血糖, 不论哪一种类型糖尿病, 也不论原用哪一类药物, 均因按实际情况需要, , 使用胰岛素治疗以渡过急性期, 以防因各种诱因引起的代谢紊乱恶化最后危及生命[3]。待应激情况过去后再尝试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以方便患者。

长期住院老人住院时间长、年龄大、疾病多, 且多数自理能力差, 需人护理。由于住院人数多 (可多达500~600人) 、工作人员相对较少, 故虽集体食堂饮食的餐数可以保证, 但其色、香、味、量由于条件有限, 不能餐餐做到因人而宜, 而应根据老人的生理情况, 其消化、吸收功能均较年轻时差, 此外尚有牙齿脱落、咀嚼困难者或不知饮食饥饱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家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长期、尽心地照顾他们, 而老年医院集体护理难免有不周之处, 极有可能出现患者少吃、甚至不吃而医护人员未及时知情的情况发生。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 饮食的重要可以说不亚于药物的作用, 至少其饮食量的多少对血糖的高低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尤其是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了解其饮食情况就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而低血糖反应引起的后果在短时间内比高血糖更能致人于死命, 而定量、合理、富有营养的饮食既有助于降糖药物的剂量计算和调整又能增加机体抵抗力, 故饮食对于糖尿病有效治疗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 也应该关心患者的饮食情况, 要经常督促护工保证患者的进食量, 尤其是对痴呆或需要喂食的患者。而作为后勤保障的食堂, 也应配备足够有能力的营养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我院目前针对痴呆不思饮食患者提供的流质或小锅加菜餐经过几年的观察其效果足以证实饮食疗法的重要性。

老年医院的老人大多数皆为需要护理的, 他们或老、或痴、或病,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人生活的质量。客观地说, 对老人而言, 除了对症治疗, 没有比照顾老人3餐/d、日常生活解决其实际问题更重要的事情了。而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的性质关系, 易发生皮肤真菌感染及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和糖尿病足 (由于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 [4], 最后可发展到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追根溯源, 除糖尿病本身原因外, 护理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皮肤不清洁易致疖肿、真菌感染, 并增加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机会, 剪趾甲过深至创面感染长期不愈, 最后甚至可导致截肢的恶果。而饮食的多少、质量的好坏, 则又左右着血糖的高低、治疗的成败。这些都离不开“护理”这个环节以架通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桥梁。当然, 对老年人的精神安慰、思想开导、情绪调控也是必要的, 尤其不能断裂的是亲情的纽带,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的配合、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 长期住院糖尿病患者既不同于综合医院的门诊患者和出现急性并发症的住院患者, 也不同于有亲人悉心照顾的住家老人, 他们需要医、护、后勤3方共同保驾, 全程、多方位介入, 才能保证患者的医食无恙,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竭力解除家庭和社会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糖尿病.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1:798.

[2]王吉耀, 廖二元, 胡品津.糖尿病.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八年制) , 2005, 8, 969.

[3]叶任高, 陆再英.糖尿病.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1:818.

住院患者告知书 篇2

尊敬的病友及家属:

感谢您对本院的信任!为了让您尽快地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尽早康复出院,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1、您有说明身体上的不适和生活上的要求,请随时向您的负责医师和护士反映,我们会尽力帮您解决。

2、为了您的安全和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请自觉遵守病房管理制度和作息时间。

3、住院期间上午8-11点、下午2点半-5点、夜间20点后不得离开病房。科室医务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在院管理,医院医保专员将不定期检查,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在病房提出警告;市医保中心稽查处工作人员来我院抽查确认不在病房内的患者将按自费住院处理,不给予医保报销。

谢谢您的配合,祝您早日康复!

患者签字:住院时间:住院科室:()病室()床

住院患者告知书

尊敬的病友及家属:

感谢您对本院的信任!为了让您尽快地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尽早康复出院,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1、您有说明身体上的不适和生活上的要求,请随时向您的负责医师和护士反映,我们会尽力帮您解决。

2、为了您的安全和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请自觉遵守病房管理制度和作息时间。

3、住院期间上午8-11点、下午2点半-5点、夜间20点后不得离开病房。科室医务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在院管理,医院医保专员将不定期检查,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在病房提出警告;市医保中心稽查处工作人员来我院抽查确认不在病房内的患者将按自费住院处理,不给予医保报销。

谢谢您的配合,祝您早日康复!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5-016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也逐渐曾多,有资料表明,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住院之劳逐步增多。人是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健康包括躯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心理的治疗在医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充分理解,尊敬老人,询问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1)护士要学会尊敬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礼貌,举止要文雅。不要叫他们的名字和床号,要称他们“大爷”、“大娘”,年轻护士适其情况又可称其“爷爷或奶奶”。在听老人讲话时,护士要耐心倾听,不可打断病人的谈话和表现出不耐烦情绪。

(2)对老人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避免奚落和讽刺,更不能对他们说“看你们就像小孩一样”而损伤其自尊心,如不超出原则,能办到的事要尽量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办,有的为了促进病人的好转,适当满足一下他们的虚荣心也未尝不可。

(3)生活上可多加管理和照顾,让他们感到住院方便。时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饮食及睡眠情况。有些老人不愿意将自己想吃的食物告诉其亲属,怕麻烦他们,以免显得老人事多,这时护士要耐心询问他们的饮食情况,想吃什么?不愿吃什么?在与疾病的治疗不相矛盾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将这些信息委婉地告诉其亲人家属,送一些可口食品,以促进食欲,增强抗病能力。

(4)充分为其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尽量减少刺激,在他们睡眠时,除非有特殊情况外,一般不打扰他们,从而保证睡眠,使其精力充沛。

2 多陪伴老人,多鼓励老人

(1)老人患者住院,容易产生孤独心理,家属及亲友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最好的精神支柱,在疾病的好转中占有重要的主导作用,这一点要积极争取家属亲友和单位同事的默契配合,要让亲人时常陪伴其左右。

(2)护理人员也应该常与病人交流,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疾病的痛苦与烦恼,多安慰、少刺激、多笑脸,满足老年病人的心理需要,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忘却烦恼,战胜疾病。

(3)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异常心理,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老年人若住院时间长,久治不愈,经济困难,会认为给女儿带来麻烦,自己年岁大了,在世不长了,早晚一死,产生厌世心理,从而产生放弃治疗心理。有些老人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有些老人害怕医治不好,留下后遗症,或怕亲属不孝顺或不给治疗,从而产生恐惧感,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失眠等,对这些异常心理护士要仔细观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以消除误解,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老年人的心理障碍给老人带来不良的后果

作为老人自己应积极加以调适,多接触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多接触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从他们那里汲取青春活力,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年轻,身体保持健康。对子女晚辈来说,在关心老人生活、物质上给予老人扶持的同时,万万不能忽视对老人心理上的关照,哪怕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老人坐一会儿;哪怕你不着边际地谈谈外边的世界;哪怕你耐着性子听一听老人的絮叨;哪怕你拉着父母、长辈的手,靠在他们身边,给他们以身体的接近,这些都会使老年人的心理得到满足。

(2)做子女的应尊重老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只要对老人身体无害,他们愿做的事,就让他们去做,不要干涉。

4 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1)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心的生活乐趣,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2)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灵,又能珍惜时光、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5 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

(1)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2)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能保证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

(3)老年人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总之,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不间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继续学习,扩大知识面,达到和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交流目的。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发展很快,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内涵不再仅仅是对疾病本身的护理,而是涉及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广泛知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以便能与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才能达到应有的护理效果。

In Hospital Old Age Patient Psychology Nursing Experience

Fu Xiaojin

Abstract: Completes in-patient’s psychological nursing work,understood that patient’s inner world,grasps their wish,implementation effective nursing,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presently introduces in clinical work’s some experiences to everybody.

论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4

护理心理学属于应用科学, 主要研究护理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1]。它是介于心理学和护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它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约, 亦受生物因素、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2]。

当人患病的时候, 整个机体往往都处于病变状态, 正常的生理机能出现异常, 精神情绪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反过来说, 心情方面的异常, 也会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出现改变。所以, 人们在进入病变状态之后, 因为对疾病的担忧、对检查及治疗方法的恐惧、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对工作及家庭的牵挂等等, 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 情绪发生了改变, 对身体内器官的功能产生了抑制作用, 人体新陈代谢降低, 抗病能力减弱, 使病情加重或者病程拖延, 而护理心理学在各种不同疾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 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和临床实用性。通过进行心理护理, 能够松弛患者紧张的情绪,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 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之外, 还必须能够掌握和灵活运用护理心理学。

那么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怎么样来运用护理心理学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

1 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爱岗敬业

作为护理人员, 首先需要做到的是要热爱自己的岗位, 要使自己树立自尊自重的心理, 克服自卑感。有一部分临床护理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认为护理工作单调乏味、又脏又累, 社会地位低, 但是又责任重大, 许多护士都存在着自卑的心理。所以, 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必须要树立热爱护理事业、能够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 这就会成为完善自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原动力[3]。

2 护理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作为临床护理人员,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首先就必须要懂得怎么样接触患者。在和患者进行谈话时, 必须要用热情、温和的语气和态度, 使患者感到医院工作人员的和蔼可亲与体贴, 使他们减少或避免产生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 对他们进行说明、安慰与鼓励, 平和他们的心态。

3 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2湖南省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华湘医院 (423041)

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人, 才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才能够根据外在的环境变换进行精神上的自我调节, 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 能够正确认识, 能够有能力及时地进行克服。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 首先她们必须要具有比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样才可以带着愉快而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观点以及饱满激情, 去帮助患者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逐步恢复健康的目的[4]。

4 护理工作者需要采用合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

语言是临床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思想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也是进行心理治疗的手段。合适的语言既能有助于治疗疾病, 也可以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相应的变化, 言语不当也有可能成为导致疾病发生或进一步加重的重要因素[5]。

5 为护理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护理人员的良好素质与修养的形成与她们所生活、工作的环境密切相关, 护理人员生活与工作的环境都有可能会对对护理人员产生比较大的压力, 这就要求她们必须进行自我调节, 保持平和的心态与积极乐观的态度, 去适应社会的要求

综上所述, 掌握好护理心理学,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正确运用护理心理学, 能够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 采取正确的医疗和护理措施,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摘要:护理心理学属于应用科学, 是介于心理学和护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掌握好护理心理学, 对于各种疾病能够取得比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本文从护理人员的角度, 论述了护理心理学的重要性及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对护理心理学在临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

参考文献

[1]丁宝坤.护理心理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9.

[2]张瑞华, 乌云高娃, 刘振国.护理心理学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杂志, 2005, (7) :458-459.

[3]夏渝媚.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20) :114.

[4]胡朝群.浅谈护理心理学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2, (6) :535-536.

糖尿病患者何时需住院 篇5

2004年体检时,李伯被诊断为糖尿病,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全面了解身体情况,制定比较完善的治疗方案,同时学习一些应该掌握的糖尿病知识。但是李伯认为患有重病才需要住院,自己好好的,能吃能睡,没事住什么院呀!自己在家吃吃药把血糖降降就好了!随后的日子,李伯确实没感到有什么大碍,庆幸自己不住院的选择是正确的。但好景不长,2008年,李伯因为手脚麻木、恶心呕吐、眼底出血住了3次院。2009年,李伯又伴发了心肌梗死,好在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

生活实例2

十几天前,张姨拿着自己的血糖化验单,一脸沮丧:糖尿病的“帽子”算是戴上了!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健康人了,彻彻底底地成了一个病人!她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生活的天空黯然失色。张姨认为,病人就应该住院,只有住院才有安全感。经过10天的住院观察治疗,张姨的病情控制得很理想。医生说,她属于糖尿病早期,病情比较轻,身体各方面都很健康,没有合并其他并发症,可以回家通过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规律服药来治疗,平常定期监测血糖、定期到门诊复诊就可以了,不需要长期住在医院,完全可以过和健康人一样的生活。但是张姨却担心:一旦出了院,自己的血糖高了或是低了怎么办?在医院有什么情况都会有医生和护士来处理,回家以后要是出现意外情况那该怎么办呀?所以,她很不愿意出院,一再要求多住几天。

医生的话

李伯的无知大意、有病不住院,使他过早地掉入了糖尿病并发症的“苦海”,还险些“报销”了自己。因为门诊病人多,与医生交流时间短,部分检查不容易进行,所以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李伯如果一开始能住院治疗,获取一些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全面了解一下身体状况,在降血糖的同时进行降血脂、抗凝血等方面的治疗,相信他的并发症会来得更晚一些。

像张姨这样,刚刚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后产生害怕、恐慌的心理是很普遍的,一般通过住院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缓解这种情绪。住院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和医生、护士、病友之间的交流,掌握一些糖尿病防治知识,这样回家后就算有“险情”发生,自己也能对付。只有发生少数自己不能排除的“险情”时,才需要再住院解决,完全没有必要长期住院。

糖尿病是个特殊的“家伙”,不像感冒拉肚子,只要自己在家调养吃药,就能祛除病痛;也不像阑尾发炎,必须住院,来他一刀才能了事。对付糖尿病必须把家庭治疗和住院治疗相结合,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那么,糖尿病患者什么时候应该住院?住院都要干些什么呢?

三种情况要住院

1“两个第一”

·第一次诊断糖尿病的患者,特别是第一次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目的是:全面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糖尿病的分型,了解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病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利用这个时间,患者要学会观察病情,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

·第一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住院目的是决定使用胰岛素的最佳剂型和剂量。利用这个时间,患者要学会血糖监测,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两急一慢”

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低血糖昏迷者。

急性应激情况,如糖尿病合并有感染、手术、外伤、中风、大出血、分娩、心肌梗死等特殊情况。

以上“两急”往往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若抢救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往往有生命危险。住院目的是缓解症状,抢救生命。

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如合并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出血、顽固性腹泻、足部坏疽、心血管病变等。住院目的是:全面检查和了解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

3“高低不稳”

长期血糖居高不下、反复低血糖或血糖忽高忽低波动很大,治疗效果又差的糖尿病患者。住院目的是:全面检查及严密监测,医生患者共同努力,找出血糖异常的原因,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得到平稳控制。

住院同时别忘学习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治病、学习同样重要,住院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通过与医护人员和病友的交流,可以对饮食、运动、口服药物、胰岛素及血糖监测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平时感兴趣的、不懂的、无暇顾及的许多问题,此时基本都可以得到解决。

学会早期识别糖尿病的一些“险情”,主要是低血糖反应。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早期及时识别它并迅速采取措施,就能有效地让自己脱离“险境”。

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以学到专业,正规、细致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充分了解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有些病友自己总结出了不少防病治病的小窍门、小方法,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也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走访住院患者的做法及意义 篇6

1 做法

1.1 从住院处获取每天入院患者的名单, 分科室将患者登记在各科室的走访记录本上, 走访记录的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床号、主诊断、主管医生、来源方式、联系电话、走访反映问题。

1.2 根据患者名单分别在各科室患者的一览表及病历中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 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床边走访看望患者。

1.3 首先问候患者, 做必要的自我介绍。了解患者对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住院环境的认知程度, 征求患者的意见、建议, 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解答, 并把我们的电话告知患者, 能为患者解决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反馈。

1.4 将患者的信息输入微机, 每月按照走访内容进行汇总, 制成报表上报主管领导。

2 意义

2.1 拉近了医患、护患的距离, 为医院与患者的沟通搭建了平台, 使患者感到被重视, 有问题知道找哪里解决。

2.2 通过走访了解患者的真正需要, 为患者量身定做更为恰当的治疗康复计划提供帮助, 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

2.3 打消患者对主管医生不信任的顾虑, 通过我们与患者的交流, 对科室及主管医生的详细介绍, 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 改善了医患、护患关系, 降低了由于沟通不到位引发的各类纠纷。据统计, 改善沟通降低的非医疗技术性纠纷达30%。

2.4 对患者的走访了解了临床工作的质量, 使患者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提高了医院管理的执行能力, 使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良好的落实和体现, 从而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我院在连续2年的行风评议中名列榜首。

2.5 走访人员在走访过程中, 严格遵守礼仪规范, 注意与患者交流过程中的细节, 体现对患者的关心、体贴, 同时对患者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 切实为患者着想。通过走访这个窗口向患者展示医院高质量文明服务的形象。

2.6 通过每月对患者来源方式及来源区域进行统计分析, 为医院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加强对住院患者费用的管理 篇7

1 住院患者费用的结算、稽核及患者欠费的上报

住院处负责办理患者入出院手续、收取住院押金。结算人员将每天收入现金、支票存入银行, 次日下午由财务科会计人员负责将凭证收回;财务科会计人员负责审核预交金及结算单据准确性。如有疑问, 住院处相关人员应当自接到通知当日作出解释。

住院处协同各科室催缴欠费及辅助检查等费用记账。该处负责与各科室核对费用, 重点做好出院结算前患者费用审核;住院处每天按时打印在院患者费用催款单送交相关科室, 安排专人协同科室护士长或主任、主管医生、护士向欠费患者催缴住院费;每月5日前将出院欠费患者明细上报财务科。各科室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核对辅助检查等费用的情况;在患者发生欠费时可采取当面催缴押金, 检查、治疗等费用采取门诊缴费等措施督促患者家属及时缴纳住院押金。

2 无名氏患者费用的管理

住院处在办理无名氏患者住院手续后, 患者所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要在12 h内通知分管院长;同时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人员及时通知财务科主任。在分管院长作出批示前, 科室要进行必要的抢救、检查及治疗。医院要组织相关科室对无名氏患者的费用定期研究解决。

3 患者住院费用记账的管理

护士长为科室经济责任人, 除药品退费可由记账护士按规定操作外, 其他退费均由护士长操作。护士长不在岗发生退费, 由记账护士书面说明原因签名后交住院处记账人员处理, 护士长上班后当日下午与住院处催账人员核对情况并双方签字。护士长白天指定专人负责记账, 夜间如发生费用, 由夜班护理人员负责记账。护士长每天检查记费情况, 如果休班, 指定他人代理负责。在办理患者出院通知前, 护士长及记账护士应结合病历查询微机计账有无漏收、错收、多收后, 方可下达出院通知。

4 住院患者费用的审计

成立以审计科为主的内审机构, 建立审计程序, 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重点根据出院结算单, 结合病历稽核是否存在漏收、错收、滥收现象, 重点检查治疗费、特检、高压氧、手术、检验、放射、CT、磁共振等记费情况。每周检查出院患者不少于30例, 做好同病种患者之间费用比较, 落实好关于收费方面的举报。每周对住院处结算人员库存现金、缴款情况检查不少于3人次。

浅议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1 心理护理的内涵

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来影响、改变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 促进康复的方法。心理护理具有广泛性、连续性、复杂性、不可测量性与技术无止境性的特点[1]。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协助医生解决病人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帮助病人尽快适应角色, 调整情绪, 缓解病人存在的心理、社会应急障碍。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其心身整体康复水平。

2 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技能,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一定的交流技巧, 将心理护理良好的效应渗透到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对待住院患者的每一个环节应始终保持稳定健康的身心状态, 具有积极的职业心态[2]。因此, 护士要有健康的人格, 要经常锻炼自己承受应急源的能力, 保证乐观的态度, 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 并且仪表姿态应该文雅、健康、有朝气, 要具备美好的心灵, 树立高尚的情操, 以关心、爱护、体贴的情感为住院患者进行各种治疗。

3 心理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 心理护理实施不具体、缺乏针对性。

由于临床护士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导致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较随意和盲目, 缺少有效的措施, 心理护理工作浮于表面, 不能深入。

3.2 心理护理缺乏规范程序。

大多数文献报道的心理护理过程都是间断或无序的, 有的是无评估的干预, 有的是仅干预而无疗效评估。

3.3 多数护士心理护理意识淡薄。

认为专门抽时间与患者交谈才是做心理护理, 限于工作忙, 没时间做心理护理的误区。并未意识到护理过程中护士的一切言行举止对患者都具有心理护理效应[3]。

4 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现状

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始就是心理护理在临床住院患者中的运用, 体现了心理护理的价值。但在临床住院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大部分医生只是针对疾病去治疗,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而护理工作者也只是在病房给患者做一些功能护理, 而没有从心理的不同角度去解除导致该病的心理因素。

5 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

5.1 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患者最早出现也是最本能的反应, 也是护理工作中应该重点解除的心理状态。临床表现为患者紧张, 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纳差、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害怕陌生的环境、害怕死亡等。

5.1 忧郁心理。

患者在正常情况下突然生病住院, 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思想上以及各个方面都没有任何准备, 患者有时拒绝某些治疗, 害怕自己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所以患者伤心失望、抑郁、悲观、消极、沉默寡言、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对医疗失去信心[3]。

6 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6.1 消除恐惧心理。

护士应向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医生的技术力量, 让其熟悉病房环境及责任护士。护士应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消除恐惧感和陌生感, 使病人精神放松, 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尊重患者, 经常与其交谈、接触, 了解其思想情况, 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允许病人参与训练治疗计划, 使其感到重获控制环境的能力。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大方、关心患者疾苦, 护理人员自身情绪稳定对病人的情绪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其获得安全感和亲切感。

6.2 解除忧虑心理。

帮助患者调整社会角色, 护理人员此时应给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 端正其对疾病的态度,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患者异常行为变化, 要细致入微的观察, 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运用心理护理加以干预。

6.3 消除自悲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避免用同情心面对病人, 多关心照顾患者, 做好耐心解释和开导工作, 让患者懂得生活的意义, 为了家庭和事业, 积极治疗疾病, 战胜疾病;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 使患者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让同事、亲友经常探视、消除患者的孤独感, 让患者体会到人间充满温情, 消除绝望、悲观心理, 重树自我, 愉快治病, 早日康复重返社会[4]。

总之, 心理护理是一个复杂的影响过程, 心理护理的目标是让病人在认知、情感上、行为上发生变化。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让患者稳定情绪, 提高自信心, 愉快地接受、配合治疗, 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姜乾金, 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09.

[2]任晓颖, 肖顺贞.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反应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3;38 (2) :141.

[3]郑丽平, 谢圆圆, 洪梅等.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4;19 (4) :304.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 对本院住院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由医生报卡, 医院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每天到病区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并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填写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见图1)

2007年度共监测住院患者11 578例, 发生医院感染191例, 感染率为1.65%。2008年度共监测住院患者13 035例, 发生医院感染146例, 感染率为1.12%。

从图1可见, 医院感染率曲线比较平稳, 无较大医院感染流行高峰。2008年医院感染率较2007年略有下降。

2.2 医院感染科室分布情况 (见表1)

从表1可见, 本院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为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患者多数为脑外伤患者, 病情危重, 住院时间长, 故而易发生医院感染。五官科和急诊科未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2.3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见表2)

2007年本院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 分别为43.98%、15.18%、10.47%。2008年以上呼吸道、胃肠道和下呼吸道为主, 分别为38.36%、24.66%、9.59%。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构成情况 (见表3)

2007年发生的107例医院感染病例中 (上呼吸道除外) , 仅有13人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 送检率为12.15%。从痰标本、腹腔引流液、切口分泌物、便标本及尿标本中分别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3株, 白色念珠菌2株。2008年发生的9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 (上呼吸道感染除外) , 仅有17人留取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送检率为18.89%。从血液、脑脊液、痰标本、切口分泌物、腹腔引流液、便标本和尿标本中分别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ESBLs) 等革兰阴性杆菌7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5株, 真菌1株。由于标本数量少, 统计学意义不大。

2.5 2008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见表4)

从表4可见, 2008年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较为普遍, 普外科、五官科、骨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高达97.3%、95.4%、93.3%、92.2%、90.4%, 心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为59.5%。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发病率

本院2007年、2008年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监测资料显示, 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65%、1.12%, 发病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9.00%的水平[1]。发生医院感染率相对较低, 首先主要是由于部分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主动上报意识不强, 怕引起医疗纠纷或错误地认为感染病例多报说明医生技术不好, 所以尽量少报或不报, 甚至有的医生在病历中也不记录。患者使用抗菌素在病历中没有分析记录及进行相关的检验, 致使医院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难以判断其是否为医院感染病例, 造成感染病例漏报, 故本院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其次本院儿科、妇产科发生医院感染以及手术科室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时都能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

3.2 医院感染部位

据报道, 美国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以泌尿道为第一位, 呼吸道为第二位。我国医院感染好发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 其次为泌尿道[2]。而本院2007年、2008年的监测资料显示, 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上呼吸道为主, 其次是胃肠道和下呼吸道。本院所处地区气候变化无常, 早晚温差大, 同时住院患者抵抗力弱, 室内的飞沫传播不易控制, 易使住院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3.3 医院感染病原菌

本院医院感染标本送检率较低, 还不到20%, 没有做到感染病例有样必采, 培养分离出的菌株数量少。2008年分离出的13株致病菌中, 革兰阴性杆菌有7株, 占53.85%, 革兰阳性球菌5株, 占38.46%, 真菌1株, 占7.69%。由于微生物室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周期长, 阳性率较低, 不能及时给临床提供用药依据, 加之医生习惯凭经验选用抗菌药物, 不能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3.4 抗菌药物的使用

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非常普遍, 平均使用率为83.9%,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使用水平 (70.0%) 。其中普外科、五官科、骨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几乎涵盖了所有住院患者, 使用率分别高达97.3%、95.4%、93.3%、92.2%、90.4%。抗菌药物的滥用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引起难治性感染及菌群失调。因此, 应加强宣传教育, 改变不良用药习惯, 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3.5 医院感染重在预防

医院是患者聚集的场所, 因而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其中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 因此1/3的医院感染完全能够通过手部卫生预防。因此, 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 按照手部卫生规范, 根据本院情况制订手部卫生监测指标, 督促医务人员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或进行手部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 对本院2007、2008年住院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结果2007年有191人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1.65%, 2008年有146人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1.12%。2007、2008年医院感染部位的前三位分别为上呼吸道, 感染率为43.98%和38.36%;下呼吸道, 感染率为15.18%和9.59%;胃肠道, 感染率为10.47%和24.66%。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结论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

参考文献

[1]刘振声.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

浅析农村老年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 篇10

【关键词】农村;眼科;住院患者;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落实,农民眼科住院患者也逐渐增加;加之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在眼科住院患者中也不断增加;于是伴之而来的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必须已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为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患纠纷,加强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成为医院管理最重视的工作之一。

1眼科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

1.1疾病安全隐患由于大部分农民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视野缩小,对比觉降低,暗适应能力下降,术眼敷料包扎患者行动不便;而且眼科检查大多在暗室中进行,眼部许多精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为有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以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室环境就接受检查,易发生碰撞及跌倒事件。

1.2环境安全隐患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分辨能力差,视力模糊、身体移动和平衡能力减退。眼病患者的特殊性,限制了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环境对其也产生重大影响。如走廊路滑、厕所潮湿、无扶手,路障多,照明设施不完善等。使患者在行走过程中易跌倒。

1.3护理人员安全隐患医院人力资源的缺乏,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护士综合素质偏低。对患者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预见性。处理、应急能力差,很难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加强眼科护理安全的对策

由于护理专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公众对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的角色及功能范围已在扩大,需要制定或更新有关的护理管理,使护士能够在新的条件下承担新的角色,实施新的功能。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管理意识和素质。

2.1做好入院的评估在患者入院后,要求我们责任护士要进行全面、认真的评估,了解既往史,以确定存在有安全及潜在安全问题的高危人群,以便于护士在巡视患者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观察有重点,预防有措施,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

2.2把好关键过程管理强化护理工作的过程管理,例如,碰伤防护措施把好健康教育关;入院时带领患者熟悉住院环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护能力训练,提高病人自护能力;跌倒、坠床的防护措施把好基础护理关;指导患者穿合适的鞋子,防滑,裤子不要过长;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床挡,呼叫器;对于手术患者把好围手术期护理关,正确使用腕带,做好标识,告知患者术后应注意的有关事项,防止碰伤术眼;对使用扩瞳及缩瞳剂的患者,做好用药知识宣教关:点眼时防止损伤角膜,压迫泪囊防止全身吸收引起不良反应,视力模糊时,尽可能减少活动,必须时要有人陪同。

2.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防范意识的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防范的安全理念,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护士的行为,督促业务学习,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护士的预见性,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患者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永恒的主题。

2.4改善环境保持地面干燥,可在光滑地面设置防滑垫,走廊、洗手间设置把手,照明设施完好。

总之,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且后果严重。通过对高危人群正确评估,强化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苏娜.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J].中華护理杂志,2003.

[2]马丽娜.加强眼科病人安全防护[J].护理管理杂志,2008.

[3]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

上一篇:所见即所得下一篇:区域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