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赤字

2024-07-04

地方政府赤字(精选十篇)

地方政府赤字 篇1

假设一:一个社会经济有四个利益集团组成, 即上游厂商、产业末端厂商、社会居民和国家政府。上游厂商包括最终产品上游厂商和材料性产品厂商等两类厂商, 并且上游厂商通过向其产业下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提供其产品, 来获取其产品利益;社会居民, 通过向社会厂商提供劳动, 来获取劳动收入;产业末端厂商从上游厂商处购得各种社会最终消费品, 并将其交易给经济社会来获得其所追求的产品利益;政府只向社会厂商征收税金, 并且暂时假定政府税收全部被政府用来向政府职员发放工资和购买政府行使其职能所必需的各种最终产品。

假设二:社会所有厂商 (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 的利润、劳动成本、税金和材料成本各自占其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各均相等, 分别以q、k、t、f表示, 并令q=20%, k=10%, t=10%, f=60%。如果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经营总金额为10亿元, 即本期的社会总供给为10亿元, 那么, 根据以上假设, 对本期的产业末端厂商来讲, 上游厂商向其提供了6亿元的最终产品;社会居民向其提供了1亿元的劳动;政府本期向其征收了1亿元的税款;根据20%的利润率市场条件其所实现的经营利润为2亿元。

下面, 我们将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 对社会经济中的上游厂商利润、工资、政府税收等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现在将产业末端厂商直接向其采购产品的社会厂商称为第一级上游厂商, 第一级上游厂商直接向其采购材料产品的上游厂商称为第二级上游厂商, ……依次类推。若以G表示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产业上游厂商进行采购的总金额, (G=6亿元) , 于是, 有:

产业末端厂商向第一级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最终消费品, 最终在该产业链条上所导致增加的上游厂商利润、产业工人收入 (单位:亿元) 分别为:上游厂商利润=Gq+Gfq+Gf2q+……+Gfn-1q=Gq (1+f+f2+……+fn-1) =Gq (1-fn) / (1-f) ;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Gk+Gfk+Gf2k+……+Gfn-1k=Gk (1+f+f2+……+fn-1=Gk (1-fn) / (1-f) 。同理可得, 政府本期从上游厂商处征收到的税金金额 (单位:亿元) 为:政府税金=Gt+Gft+Gf2t+……+Gfn-1t=Gt (1+f+f2+……+fn-1) =Gt (1-fn) / (1-f) 。当n→∞时, (1-fn) 将等于零。于是, 当n足够大时 (其实, 当n等于产业链条上厂商的层级数时。因为产业链条最上端的厂商是凭借其对某种经济资源的所有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 , 上游厂商的利润、产业工人的收入和政府税收分别为:Gq/ (1-f) 、Gk/ (1-f) 和Gt/ (1-f) 。将G=6, f=60%, q=20%, k=10%, t=10%代入上面各式可得, 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材料产品分别导致了3亿元的上游厂商利润、1.5亿元的产业工人收入和1.5亿元的政府税收。

至此, 本期的社会居民总需求为 (1+1.5) =2.5亿元, 社会厂商总需求为 (3+2) =5亿元, 政府总税收为 (1.5+1) =2.5亿元。如果像上面所假设的那样本期没有社会储蓄, 即本期所有的社会厂商和社会居民都将其本期的全部利润和收入用于其本期的生活消费, 并且也假使政府本期的税收支出在本期也能完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那么, 本期的社会总需求为: (2.5+5+2.5) =10亿元。这时的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这时的社会经济就是一个自动平衡的经济体。

二、折旧提取下的总量平衡

伴随产品的生产, 进入该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因此, 产品折旧成本会成为该产品价格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假设上述社会模型中的社会厂商 (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 开始提取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如果将折旧率分别定义为社会厂商单位产品折旧金额占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 表示为z, 并假定社会厂商现在的利润率和折旧率分别为15%和5%, 即q=15%, z=5%, 而k、t、f不变, 那么, 在上述模型中, 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利润和提取的折旧金额分别为10×15%=1.5亿元和10×5%=0.5亿元。

根据上面的讨论, 同样的道理可知, 产业链条上上游厂商所实现的利润和所提取的折旧分别为:Gq (1-fn) / (1-f) 、Gz (1-fn) / (1-f) 。当n趋向无穷大时, 现在将f=60%、q=15%、z=5%和G=6代入以上各式可得:上游厂商实现的利润=Gq (1-fn) / (1-f) =Gq/ (1-f) =2.25亿元。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Gz (1-f) / (1-f) =Gz/ (1-f) =0.75亿元。也就是说, 上游厂商向产业末端厂商出售6亿元的材料产品后可实现2.25亿元的利润和可提取0.75亿元的折旧金额。

本期提取的折旧总金额为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与产业末端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之和, 即0.5+0.75=1.25亿元。于是, 在没有社会储蓄的情况下, 本期形成的实际社会需求为:上游厂商收入+产业末端厂商收入 (利润) +居民收入+政府税金=2.25+1.5+2.5+2.5=8.75亿元。但是, 这时的社会总供给金额并没有因为折旧基金的提取而发生变化, 仍为10亿元。于是, 由于在本期产业末端厂商提取了1.25亿元的折旧金额, 使社会经济中出现了1.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为了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平衡, 政府必须增加货币投放, 以制造和弥补空缺的1.25亿元社会需求 (假设政府为此所投放货币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而制造1.25亿元社会需求的过程, 也正是政府“制造和背负”财政赤字的过程。由此可见, 在存在社会折旧提取的情况下, 为维系社会经济的总体平衡, 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必需的、不可避免的。

三、储蓄与折旧下的总量平衡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经济收入在其生活消费中会逐渐出现剩余。于是, 社会经济中开始出现储蓄。在这里, 储蓄泛指人们各种未将其本期收入全部用于本期生活消费的经济行为。由于社会储蓄的发生, 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因提取折旧而出现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扩大。在上述存在折旧提取的社会模型中, 假设所有社会厂商的平均储蓄率为s1=50%, 社会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为s2=30%, 那么, 本期的社会经济中将出现2.25亿元×50%+1.5×50%=1.875亿元的社会厂商储蓄和 (1+1.5) ×30%=0.75亿元的社会居民储蓄, 从而在原有社会总供给不变的前提下相应制造出 (1.875+0.75) =2.625亿元新的社会需求短缺。这时, 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政府应在一般性的财政开支和因折旧提取必须增加投放1.25亿元调控货币的基础上, 进一步向社会“额外”投放货币, 以弥补本期社会厂商和居民因进行储蓄所造成的2.6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由此可见, 如果经济社会中既有折旧提取, 又有储蓄发生, 那么, 为了保持本期社会经济的总体平衡, 本期的政府财政赤字必须进一步扩大。

四、结论

从对上述简化的社会经济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在假定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的情况下, 无论是折旧基金的提取, 还是社会储蓄行为的发生, 它们都会造成社会需求的空缺。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经济的总量平衡, 政府必须在一般性财政支出的基础上, 通过适当安排“财政赤字”, 来增加“额外”货币的投放, 以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制造出相应数量的社会需求, 来弥补由折旧基金提取和社会储蓄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 而政府调控货币投放必然导致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的财政赤字。所以, 在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搞清一般财政支出与调控货币投放及财政赤字的关系, 非常重要。这对于维系社会总量平衡, 促进经济发展和增进居民福利具有重大意义。相反, 如果人们还依旧按照传统的财政理论, 总是担心和力图避免财政赤字, 则必将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整个经济的萎靡与衰退。

摘要:在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和存在社会储蓄的情况下, 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不同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作为调控货币来源的财政赤字, 不仅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是应该的, 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居民社会福利的重要来源。过于传统地强调避免财政赤字, 将直接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衰退。

关键词:总量平衡,财政赤字,调控货币,社会福利

参考文献

[1]卢寿祥.经济学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201-216.

[3]卢寿祥.政府临时性贸易措施影响居民福利的理论量化分析[J].山东行政管理学院学报, 2010, (1) :56-65.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卷 (中译本, 1975)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7.

[5]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地方政府赤字 篇2

这一丑闻不仅导致世界银行本身的职业协会公开要求沃尔福威茨辞职下台,使得这位原布什政府中地位最高的新保守主义大员的政治生涯陷入重大危机,更彰显了布什政府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巨大的道德赤字导致政治权威的流失。

在伊拉克战争泥沼和层出不穷的内政丑闻的多重压力下,布什政府处处被动,对美国内外政策的主导能力可以说已经降到了最低点。

《华盛顿邮报》近日一篇署名社论,题目便是《白宫里停电》。在笔者看来,如果布什总统不敢在伊朗核问题采取冒险政策,那么白宫在布什剩下的任期内将相当于内阁制度下失去大选之后的“看守政府”。

人质问题上失去道德权威

这一情况固然与布什政府的一系列决策和施政错误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因素,实在是布什和共和党“保守革命”道德权威的严重下降。

导致后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布什政府的道德高调与实际施政的重大差距,包括政府大员的个人操守低下。

以新保守主义干将沃尔福威茨为例,他不仅是“输出(美式)民主”的积极鼓吹者,因而成为伊拉克战争的主要设计师,更在被布什政府强行“推荐”而出任世行行长后,打出“反对腐败”的大旗,意图借此来按华盛顿意图“彻底改造”世界银行,结果却私下提拔照顾自己的情人,成为领头腐败的活例。

即便他最后能够在布什政府支持下苦撑下去,也已经在世行内部声誉扫地而难有作为。

布什政府道德赤字导致美国政策障碍的最明显例子,无过于伊朗核问题。不管德黑口口声声的“纯粹和平目的”,其核计划的军事用意在国际上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而且伊朗核计划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远超过当年伊拉克萨达姆政权。

但是布什政府为了发动伊拉克战争而制造散布的关于萨达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谎言,尤其是前国务卿鲍威尔将军在联合国信誓旦旦引用的虚假情报,使得布什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难以重建国际信誉,而大大地束缚了华盛顿的外交手脚。

伊朗新近俘虏英国水兵事件,表明布什政府的道德赤字甚至打击到忠实“盟国”外交能力。英美传媒普遍承认这一事件是伊朗在国际公关宣传上的一大胜利,而老牌殖民高手英国这次“受尽屈辱”却不得不忍气吞声。

“反恐”难具说服力

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反恐”战争以来美国对“恐怖嫌犯”的刑求虐待和其他违背国际公法的手段,使得西方在这一明显的“人质”外交事件上完全失去道德权威。

事件中英国《卫报》曾经发表一篇将此与美军关塔那摩基地监狱酷刑黑幕以及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对比的讽刺评论,淋漓尽致地暴露了美英此时的“道德阳萎”。

其他如在白宫不断高唱“民主改造大中东”之后迅速回归到依赖埃及、沙地、约旦等专制阿拉伯政权的外交路线,都代表布什政府在国际上尤其在穆斯林世界中道德权威的大出血。

在美国国内,布什政府的道德赤字同样糟糕。例如在“反恐”战争以来白宫震耳欲聋的“支前”和“拥军”爱国宣传之下,却出现了华盛顿地区军人医院中美军下层伤残老兵遭到粗劣治疗和护理的惊人丑闻,暴露了政府上层“爱国”高调的伪善。

白宫上层人士的个人操守,也成为这一道德赤字的直接把柄。例如《洛杉矶时报》近日在一篇署名社论中公开质问:在布什总统继续要求美国人民为“反恐”贡献牺牲之际,他自己的女儿为何不前赴伊拉克?

更精彩的是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民主党控制的美国国会新近通过限期伊拉克美军撤退的议案之后,布什总统和切尼副总统都出面指责民主党人“不爱国”,引起国会中唯一的伊拉克战争老兵、宾州民主党籍众议员墨菲(Patrick Murphy)公开反驳:切尼自称在越战时期有“更要紧的事务”而四次延期逃避兵役,所以没有资格批评在伊拉克打过仗的民主党人“不爱国”。白宫在道德赤字下的政治弱势在此暴露无遗。

地方政府赤字 篇3

关键词:总量平衡,财政赤字,调控货币,社会福利

一、一个社会经济模型的建立

假设一:一个社会经济有四个利益集团组成, 即上游厂商、产业末端厂商、社会居民和国家政府;上游厂商包括最终产品上游厂商和材料性产品上游厂商等两类厂商, 并且上游厂商通过向其产业下游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提供其产品, 来获取其产品利益;社会居民, 通过向社会厂商提供劳动, 来获取劳动收入;产业末端厂商从上游厂商处购得各种社会最终消费品, 并将其交易给经济社会来获得其所追求的产品利益;政府只向社会厂商征收税金, 并且暂时假定政府税收全部被政府用来向政府职员发放工资和购买政府行使其职能所必须的各种最终产品。

假设二:社会所有厂商 (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 的利润、劳动成本、税金和材料成本各自占其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各均相等, 分别以q、k、t、f表示, 并令q=20%, k=10%, t=10%, f=60%。如果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经营总金额为10亿元, 即本期的社会总供给为10亿元, 那么, 根据以上假设, 对本期的产业末端厂商来讲, 上游厂商在向其提供了6亿元的最终产品;社会居民向其提供了1亿元的劳动;政府本期向其征收了1亿元的税款;根据20%的利润率市场条件其所实现的经营利润为2亿元。

下面我们将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 对社会经济中的上游厂商利润、工资、政府税收等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现在将产业末端厂商直接向其采购产品的社会厂商称为第一级上游厂商, 第一级上游厂商直接向其采购材料产品的上游厂商称为第二级上游厂商, ……依次类推。若以G表示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产业上游上游厂商进行采购的总金额, (G=6亿元) , 于是, 有:

产业末端厂商向第一级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最终消费品, 最终在该产业链条上所导致增加的上游厂商利润、产业工人收入 (单位:亿元) 分别为:上游厂商利润= Gq+ Gfq+ Gf2q+……+ Gfn-1q= Gq (1+f+ f2+……+ fn-1) =Gq (1-fn) / (1-f) ;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 Gk+ Gfk+ Gf2k+……+ Gfn-1k= Gk (1+f+ f2+……+ fn-1) =Gk (1-fn) / (1-f) 。同理可得, 政府本期从上游厂商处征收到的税金金额 (单位:亿元) 为:政府税金= Gt+ Gft+ Gf2t+……+ Gfn-1t= Gt (1+f+ f2+……+ fn-1) =Gt (1-fn) / (1-f) 。当n→∞时, (1-fn) 将等于零。于是, 当n足够大时 (其实, 当n等于产业链条上厂商的层级数时。因为产业链条最上端的厂商是凭借其对某种经济资源的所有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 , 上游厂商的利润、产业工人的收入和政府税收分别为:Gq/ (1-f) 、Gk/ (1-f) 和Gt/ (1-f) 。将G=6, f=60%, q=20%, k=10%, t=10%代入上面各式可得, 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材料产品分别导致了3亿元的上游厂商利润、1.5亿元的产业工人收入和1.5亿元的政府税收。

至此, 本期的社会居民总需求为 (1+1.5) =2.5亿元, 社会厂商总需求为 (3+2) =5亿元, 政府总税收为 (1.5+1) =2.5亿元。如果像上面所假设的那样本期没有社会储蓄, 即本期所有的社会厂商和社会居民都将其本期的全部利润和收入用于其本期的生活消费, 并且也假使政府本期的税收支出在本期也能完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那么, 本期的社会总需求为: (2.5+5+2.5) =10亿元。这时的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这时的社会经济就是一个自动平衡的经济体。

二、折旧提取下的总量平衡

伴随产品的生产, 进入该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因此, 产品折旧成本会成为该产品价格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假设上述社会模型中的社会厂商 (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 开始提取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如果将折旧率分别定义为社会厂商单位产品折旧金额占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 表示为z, 并假定社会厂商现在的利润率和折旧率分别为15%和5%, 即q=15%, z=5%, 而k、t、f不变, 那么, 在上述模型中, 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利润和提取的折旧金额分别为10×15%=1.5亿元和10×5%=0.5亿元。

根据上面的讨论, 同样的道理可知, 产业链条上上游厂商所实现的利润和所提取的折旧分别为:Gq (1-fn) / (1-f) 、Gz (1-fn) / (1-f) 。当n趋向无穷大时, 现在将f=60%、q=15%、z=5%和G=6代入以上各式可得:上游厂商实现的利润= Gq (1-fn) / (1-f) =Gq/ (1-f) =2.25亿元。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Gz (1-fn) / (1-f) =Gz/ (1-f) =0.75亿元。也就是说, 上游厂商向产业末端厂商出售6亿元的材料产品后可实现2.25亿元的利润和可提取0.75亿元的折旧金额。

本期提取的折旧总金额为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与产业末端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之和, 即0.5+0.75=1.25亿元。于是, 在没有社会储蓄的情况下, 本期形成的实际社会需求为:上游厂商收入+产业末端厂商收入 (利润) +居民收入+政府税金=2.25 + 1.5 + 2.5 + 2.5 = 8.75亿元。但是, 这时的社会总供给金额并没有因为折旧基金的提取而发生变化, 仍为10亿元。于是, 由于在本期产业末端厂商提取了1.25亿元的折旧金额, 使社会经济中出现了1.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为了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平衡, 政府必须增加货币投放, 以制造和弥补空缺的1.25亿元社会需求 (假设政府为此所投放货币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而制造1.25亿元社会需求的过程, 也正是政府“制造和背负”财政赤字的过程。由此可见, 在存在社会折旧提取的情况下, 为维系社会经济的总体平衡, 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必须的、不可避免的。

三、储蓄与折旧下的总量平衡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经济收入在其生活消费中会逐渐出现剩余。于是, 社会经济中开始出现储蓄。在这里, 储蓄泛指人们各种未将其本期收入全部用于本期生活消费的经济行为。由于社会储蓄的发生, 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因提取折旧而出现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扩大。在上述存在折旧提取的社会模型中, 假设所有社会厂商的平均储蓄率为s1 =50%, 社会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为s2 =30%, 那么, 本期的社会经济中将出现2.25亿元×50%+1.5×50%=1.875亿元的社会厂商储蓄和 (1+1.5) ×30%=0.75亿元的社会居民储蓄, 从而在原有社会总供给不变的前提下相应制造出 (1.875+0.75) =2.625亿元新的社会需求短缺。这时, 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政府应在一般性的财政开支和因折旧提取必须增加投放1.25亿元调控货币的基础上, 进一步向社会“额外”投放货币, 以弥补本期社会厂商和居民因进行储蓄所造成的2.6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由此可见, 如果经济社会中既有折旧提取, 又有储蓄发生, 那么, 为了保持本期社会经济的总体平衡, 本期的政府财政赤字必须进一步扩大。

四、结束语

从对上述简化的社会经济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在假定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的情况下, 无论是折旧基金的提取, 还是社会储蓄行为的发生, 它们都会造成社会需求的空缺。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经济的总量平衡, 政府必须在一般性财政支出的基础上, 通过适当安排“财政赤字”, 来增加“额外”货币的投放, 以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制造出相应数量的社会需求, 来弥补由折旧基金提取和社会储蓄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 而政府调控货币投放必然导致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的财政赤字。所以, 在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搞清一般财政支出与调控货币投放及财政赤字的关系, 非常重要。这对于维系社会总量平衡, 促进经济发展和增进居民福利具有重大意义。相反, 如果人们还依旧按照传统的财政理论, 总是担心和力图避免财政赤字, 必将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整个经济的萎靡与衰退。

参考文献

[1]卢寿祥.经济学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201-216.

[3]卢寿祥.政府临时性贸易措施影响居民福利的理论量化分析[J].山东行政管理学院学报, 2010, (1) :56-65.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卷 (中译本, 1975) [M].北京:人民出版社.

[5]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警惕睡眠“赤字” 篇4

为什么失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较为复杂,总的说来可以分为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和心理因素三大类。

A首先,适宜的睡眠条件和环境,对失眠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如乘飞机造成的时差性失眠、噪音造成的失眠,在城市中极为常见。其次,疾病造成的失眠症,常与疾病伴随发生,且与疾病的转归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重视对此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B其次,心理因素,如情绪紧张不安、抑郁、兴奋、生气愤怒等都可能引发失眠。有学者研究发现,在300例失眠患者中,其中有85%是心理因素引起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病人大多失眠。心理因素对失眠有着重要的影响,反过来失眠又影响人的心理。长期失眠的人大都精神状态欠佳,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低沉,易急躁发脾气,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也不高。

C另外,服用中枢神经抑制剂的病人会形成耐药性,撤药时可能引发失眠;长期服用中枢兴奋剂也可引起慢性失眠。嗜酒而有酒精依赖者突然停饮则可引起严重的失眠;有的特殊药物如避孕药等,也可能有失眠的副作用。

在众多的因素之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和精神因素,它约占慢性失眠患者的半数。一直以来,医界对睡眠有个妙喻:“年轻女子需要它,中年女人渴望它,年老妇女求之而不可得。”可见睡眠质量与女性的健康关系甚密,而众多女性却受到以下几类失眠的困扰:

1不良嗜好型失眠

职业类型:自由职业者,经纪人,创意人员,文化公司职员,从事与时尚有关的工作人员等。

梦雅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平日坐在办公室就十分辛劳,构思创意、画设计图,样样都是费时费力的工作,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晚上她也很少休息,连夜奋笔加班,常常工作到破晓时分才倒头大睡。用她的话说:灵感来了就不能停,干这一行的没什么时间观念。关键是一夜不眠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得去交提案。为了保证白天的工作质量,梦雅已经习惯上班前喝大量咖啡。长期熬夜工作让梦雅的睡眠质量大大下降。

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多噩梦,醒后神智懵懂不清。

失眠原因:咖啡因、酒精、尼古丁是直接导致失眠的三大罪魁祸首。越来越多的白领女性习惯于白天工作喝茶、咖啡,用餐时喝可乐。这些都含有咖啡因的成分,刺激神经系统,使肾上腺素分泌旺盛,加上长达12小时的作用时间,晚上自然无法入睡。

失眠程度:轻度,失眠1天至3天 。

修补方案:这一族失眠者只要戒掉不良嗜好,很快就能消除失眠的困扰。

尽量避免与三大失眠因素“正面”接触,戒烟戒酒,严格控制咖啡因的摄入,尤其是下午2点以后。

晚饭后不要做过分兴奋的事情,如蹦迪。迪斯科的音乐节奏快、且属于全身运动,所以回家后容易过度亢奋而导致失眠。

2壓力型失眠

职业类型:企业管理者,公务员,科研人员等。

对于今年28岁的陈丽来说,如果没有失眠,生活将会无比美好。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原来睡不醒的她,怎么现在一觉只能睡到早上五六点。凌晨突然醒来,看看窗外仍然漆黑,看看酣睡的老公,只能无奈地等到天亮。身为软件工程师,一天有16个小时在计算机前工作。每当上完夜班回家,她明明感觉困倦,躺在床上却头疼得睡不着。她说,平时工作竞争激烈,压力就很大,再加上睡不好,整个人都憔悴了。

失眠程度:中度,连续失眠10天至30天。

失眠原因:竞争环境激烈,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作息时间不固定,精神状态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这些都是导致失眠的直接因素,往往是一有大任务临头就睡不着了。

修补方案:先减压,再入睡。只要方法得当,中短期就会恢复正常的睡眠。

香熏法。在卧室点上一盏香薰灯,淡淡的香味会令神经逐渐地放松下来,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梦乡。

催眠曲。听听专门的安眠乐曲,比如舒曼的小夜曲、绿岛小夜曲,都可以帮助入睡。

冥想。将腿盘坐,两手放在膝盖上,慢慢地呼吸,努力将脑子里的杂念清除,什么也不想,每次30分钟,此招对于多梦的女性比较管用。

3焦虑型失眠

职业类型:30岁以上的女性领导,比如私企老板、财务主管等。

35岁的周灵女士,公司中上层管理人员,对己要求严格。说起自己最大的苦恼,便是每晚的失眠,躺在床上左等右等,睡意就是在和她捉迷藏。失眠的夜里,周女士的思绪就像脱缰的野马,无数念头在脑海里打转,如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就是睡不着。这时的周女士最怕看到床头的闹钟,时针一圈圈地走,想着自己再睡不着明天上班就会困得辨不清方向,真是恨不得有人当头一棒,把她敲晕过去。

失眠表现:焦躁,恐慌,夜间惊醒后无法再次入睡。

失眠原因:处于不断提升事业的人生阶段,而婚姻、家庭、人际关系无一不牵动情绪,因此很容易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失眠。

失眠程度:重度,失眠3个月以上

修补方案:

暗示法。身心放松,平躺在床上,并暗示自己,我的胳膊放松了,腿放松了,头放松了,我就要睡着了。

运动法。以轻松的散步、舒缓的瑜珈功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情绪。

安神法。避免过度刺激,如晚上不要看惊险、凶杀的影片,还要注意不要把工作的烦恼带回家。

4抑郁型失眠

职业类型:技术人员,不常与人交往的职业女性等。

年轻妈妈王女士忙工作,忙家务,生产后更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到小孩身上。每天她都感到精疲力竭,只能在3岁的小儿子打盹时才能喘息片刻。一天傍晚,王女士陪儿子在家玩积木,她就感觉眼皮越来越沉,迷迷糊糊竟然睡着了。直到儿子拍打着她的脸:“妈妈,快起来。”王女士才从睡梦中惊醒,身上大汗淋漓。她去医院就诊,告诉医生从孩子出生至今,就没睡过一个整觉。儿子小时候,一夜醒五六次,她也跟着起来五六次。等孩子大一些,可以一觉睡到天亮,她却落下失眠的毛病,常常儿子小手一动她就会惊醒。

失眠表现:表情冷漠、不愿意与人交往,缺乏自信,夜里两三点醒后难以入睡,心绪繁杂,第二天醒来后有头晕等身体不适症状。

失眠原因:内向的性格使得她们日常不善于表达,如遇到问题,容易产生低沉、忧郁的情绪。

失眠程度:重度,失眠3个月以上

修补方案:加强人际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

请专科医生诊治。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焦虑型失眠和抑郁型失眠的人通常需要做长期的努力才能改善睡眠,所以需要心理医生针对自己的作息、身体、工作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好习惯换回好睡眠

专家建议说,要想有个好睡眠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

1睡前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浓咖啡或茶,睡前8小时应对此类食物敬而远之。此外,日常不宜吃得过多或过少,睡前最好饮杯牛奶促进睡眠。若对牛奶敏感者可改吃苹果或面包片。

2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周末不要睡得太晚。如果周六睡得晚周日起得晚,周日晚上便可能失眠。

3睡前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要做激烈的思考,如有些人喜欢把工作计划想一遍,会使大脑过于兴奋,不利于入睡。

4选择锻炼时间。下午有规律锻炼是帮助睡眠的最佳时间,但睡前不宜做剧烈运动。

5不要在床上做与睡觉无关的事情,如看电视、看书等,要让大脑形成条件反射,让床只和睡眠发生联系。

6不要太在意睡眠,不为睡而睡,失眠的时候不给自己压力。

财政赤字的经济效用研究 篇5

财政赤字是指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 收支不平衡的一种财政分配现象, 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基本情况。

财政赤字包括一下几个概念:一、预算赤字, 指政府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就出现了财政收不抵支的赤字缺口;二、执行赤字, 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赤字;三、决算赤字, 指一个预算年度结束后, 对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的时候出现的财政赤字;四、赤字财政, 政府制定的, 以财政收支为手段来干预和调节经济活动的财政政策。

二、财政赤字的成因

1、政府干预

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提出, 政府预算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 政府减税让利, 以刺激私人部门经济;另一方面, 政府直接增加投机支出, 将资金用于公共项目的投资, 以刺激内需。这就为以财政赤字刺激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2、货币本位制

货币本位制为财政赤字的实施提供了便利。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经济危机, 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放弃金本位制, 转而实行信用本位制。在信用本位制下, 流通的货币是不可兑换的纸币。政府预算若出现了巨额的财政赤字, 政府便会有向货币当局透支的冲动。信用本位制下货币发行的便利, 为政府进行财政赤字融资提供了便利。

三、中国财政赤字现状及财政赤字的衡量

由表1来看, 改革和发展中的赤字是我国财政赤字的主要特征。1998年后, 我国的财政赤字大幅攀升, 主要原因是1998年中期, 中央政府为了扩大内需, 执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直持续到2003年。随着2004年后财政政策转为稳健, 我国的赤字率出现下降。

从表2反映的情况看来, 地方的财政赤字十分严重;现实中, 我国地方财政赤字主要发生在县和乡镇二级财政。由于财政统计不汇总乡镇一级, 因此乡镇财政赤字和由此产生的乡镇财政负债没有公开, 我国地方上的隐性赤字的规模非常巨大。

对财政赤字的衡量一般用赤字率:

赤字率=财政赤字/GDP

国际上的理论研究, 一般把3%认为是赤字率的警戒线。

四、财政赤字的效用

1、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主要通过Sachs和Larrain的财政赤字融资方式来分析。

其中Dg-1, Dg为前期和当期的财政赤字, Mh-1, Mh为前期和当期的高能货币, DgP-1, DPg前期和当期的公众国债持有量, B*C-1, BC*为央行的前期当期外汇储备。可以看出又三种方式可以为预算赤字融资: (1) 通过增加高能货币, Mh-Mh-1, (2) 通过增加公众的国债持有量, DPg-DgP-1 (3) 通过减少中央银行的外汇持有量, E (BC*-B*C-1) 。

(1) 通过中央银行融资

向中央银行融资, 央行增加对国债的持有量, 会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中多出一份国债资产, 相应的, 也会在负债项目的高能货币一项中多出一份相应的负债, 这回增加货币的供给量。

设m为货币乘数, 那么货币供给量变化为m (Mh-Mh-1) , 按照货币交易方程, Mv=PY, 两边取对数, 可得如下关系式:

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Y=0, 而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 所以, 货币供应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2) 通过公众增加国债持有量融资

一方面, 财政赤字债务化有可能通过国债货币化而直接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通过举债为赤字融资能否引发通货膨胀主要视国债的购买主体而定。

首先, 如果是居民部门作为应债主体, , 则国债资金一定来源于居民储蓄或消费结余, 此时, 只会形成居民资金向政府的转移, 不会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增减, 即ΔM=0, 因而向居民部门发行国债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其次, 如果以存款货币银行作为应债主体, 则情况要复杂一些, 当存款货币银行没有多余的准备金, 只能以收回贷款或投资所得资金来认购国债的时候, 从本质上看, 无非是存款货币银行将原来对私人部门的贷款转换成对政府的贷款, 其资产总量没有任何变化, 因此, 存款货币银行国债和贷款的转换不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 即ΔM=0, 与居民认购国债无异, 此时国债的发行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发生;而当存款货币银行以超额准备金购买国债时, 意味着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通过财政部门向中央银行账户转移, 而当财政部门将发行的国债所得货币支用出去时, 又意味着货币由中央银行账户向商业银行账户转移。在此过程中, 由于用以认购国债的超额准备金系存款货币银行原未动用的准备金, 所以前者不会带来货币供给的总量扩张, 后者却因增加了银行的存款总额而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并且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额与国债购买额相等, 即:

此时, 与 (1) 中的情况类似。

另一方面, 财政赤字债务化有可能通过国债的“挤出效应”使利率上升从而间接导致通货膨胀。从此角度看, 财政赤字债务化是否导致通货膨胀则主要取决于国债发行对市场利率r的影响程度。如果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增加, 国债产生挤出效应使利率r出现明显的上升, 那么在中央银行以保持适当的利率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其首要调控目标的情况下, 中央银行就会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国债来以阻止利率r的上升。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购买导致了基础货币的增加, 因此政府举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净效应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即:

(3) 通过央行减少持有外汇融资

首先在固定汇率制下考虑:

我们可以把等式 (1) 重新写作:

等式的右侧是财政赤字:即政府开支 (经常性开支, 投资和国内债务的利息支付) 超过政府收入 (税收加上外汇储备的利息收入) 的部分。等式左侧所示的是赤字的融资来源。如果政府无法向公众举债, 即Dpg-Dgp-1=0。为简单起见, 令高能货币Mh等于货币供给量M。最后定义DEF为名义预算赤字除以价格水平:

在这些条件下, 等式 (2) 就变为:

在固定汇率制下, 货币存量完全由货币需求决定, 货币的均衡数量由下面的等式确定:类似地,

因为汇率固定, 那么E=E-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Q=Q-1;而且在分析中, 世界变量是给定的, 因此P*=P*-1, i*=i*-1, 。在所有的假定下, M=M-1。 (3) 式可变成:

(4) 式告诉我们相当根本的东西:如果货币需求不变, 且如果政府只能向国外或央行借款, 那么, 即使政府试图向央行借款, 所有的借款实际也都来自国外。任何向央行借款的企图只能导致高能货币增加, 从而造成储备流失和紧接而来的货币供给增加。

2、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所谓排挤效应 (crowding-out effects) 是指政府支出增加 (赤字) 使得国民收入和私人投资有所减少。在一般情况下一种旨在增加财政支出和保持税收收入不变的政策, 将使支撑民间部门投资的储蓄转用于购买政府债券, 而这些债券的发行又是为了弥补赤字;与此同时, 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 赤字支出导致利率水平提高, 从而产生对民间部门投资抑制。

可见利率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IS-LM模型中主要考虑两点:

(1)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2)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高, 投资对利率越敏感,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越大。

对财政赤字排挤效应的质疑:

(1) 财政支出的生产性与拉动效应

在传统的经济分析中, 一般都隐含地假定财政支出对社会的生产潜能 (productive potential) 没有任何影响。可是无论是新凯恩斯模型还是新古典模型, 在分析财政赤字是否产生排挤效应时指出, 从国民收入的增减来看, 政府增加资本性支出一般会导致收入增加, 从而不易产生排挤效应。

其中Y是国民收入, N是劳动, K是资本, Gp是生产型财政支出。

当Gp增加时, 如果总供给曲线不变, 而总需求曲线从AD0移至AD1, 则新的均衡点为B, 如图 (a) 所示。但是, 由于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 因这种支出增加造成的赤字会使总供给曲线移至AS1。当这种赤字支出使总供给增加较多, 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幅度较大时, 价格

水平可能下跌 (P0→P1) , 而国民收入可能增加 (Y0→Y1) 。

在价格水平下跌的情况下, 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因此而向右移动[LM (P0) →LM (P1) ], 如图 (b) 所示。如果LM曲线向右移动的幅度较大, 利率就可能下降 (比如从r0下降至r1) , 私人投资就会增加。因此, 倘若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 赤字支出就具有拉动效应。

(2) 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

Samuelson在《经济学》 (17版) 中支出, 排挤效应仅适用于结构性赤字。如果经济衰退导致周期性赤字有所上升, 那么排挤效应就不能简单的被加以利用。衰退会引起货币需求的下降, 并导致较低的利率;衰退使货币当局倾向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排挤效应不适用于衰退的事实提醒我们, 赤字与投资之间没有自动对应的联系。

(3) 中国的实际数据

本文选用了1986-2006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内投资和民间部门投资的历年数据, 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 结果如下表:

可见, 政府预算内投资和民间部门投资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所以政府投资会挤压私人投资的结论在这段时期的中国并不成立。

五、财政赤字的控制

1、削减乃至消除财政赤字的必要性

(1) 树立良好的政府信用

(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一国政府只有掌握足够的财力, 才能应付包括外来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类冲击。但下面本文要说明, 一国如果长期财政赤字, 会直接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

由 (4) 式, -E (Bc*-Bc*-1) =P (DEF) , 得出的结论, 即使政府试图向央行借款, 所有的借款实际也都来自国外。这个结论对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中国家政府时常觉得融资来源不够, 当它们向国内居民举债的能力枯竭的时候, 当它们的国家信用受到损坏不能从国外融资的时候, 唯一的方法就是向央行举债。但是我们已经看到, 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 向央行举债将间接导致外汇储备流失。当央行持有的储备低于一定限额的时候, 会引起两个问题:一是国际游资的投机冲击, 二是固定汇率制再也没有能力维持, 本币被迫贬值, 在购买力平价 (ppp) 理论下, 货币贬值相当于国内的通货膨胀。

以1989年的阿根廷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1988年最后一个季度, 阿根廷央行的储备水平还稳定的保持在30亿美元左右。但是, 到了1989年初, 预算赤字被证实已经失控, 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开始骤减。由于得不到国外的资金, 而在国内举债的成本又高的吓人。这样, 在从1988年12月到1989年2月的两个月间, 央行耗减了11亿美元的储备, 几乎占了储备总额的三分之一, 这时, 固定汇率制还可以维持。但到了1989年3月, 央行还持有16亿美元储备的时候, 投机冲击发生了, 3月份, 外汇储备又下降了6亿美元;这时当局意识到, 它们已经没有能力维持固定汇率了。为了保护所剩无几的外汇储备, 央行将货币价值低估了200%, 国际支付体系濒于崩溃。

2、解决财政赤字的思路

(1) 加强预算管理, 大力削减经常项目的财政支出

(2) 完善税制, 加强税收征管, 增加财政收入

(3) 盘活国有资产, 提高国有资产的竞争性

参考文献

[1]郭庆旺, 赵志耕.中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与作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 (2) .

[2]史浩江.财政赤字对GDP的影响[J].统计观察, 2006 (4) .

[3]吕旺实.财政结构性赤字及其与流动性过剩的关系[J].经济研究参考, 2007 (35) .

中国应当选择原始赤字黄金财政规则 篇6

我们经过研究认为, 第一, 政府在制定既要保长期经济增长又要保财政安全的财政政策时, 应当树立“规则”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 “财政 (政策) 规则”观念是在制定财政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体现“统筹”思想的具体表现。在中国人口众多、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的现实条件下,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中国政府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如何在保障财政安全的同时, 通过发行国债筹措资金, 是一个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财政制度建设, 确立科学严谨的财政 (政策) 规则或准则,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

第二, 根据中国的国情, 政府应当选择原始赤字黄金财政规则。财政规则至少有四种, 即平衡财政规则、黄金财政规则、原始赤字规则和原始赤字黄金财政规则。从长期来看, 原始赤字由税收收入融资, 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和债务利息支付由发行国债融资的财政规则, 这将更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和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当然, 即便采用原始赤字黄金财政规则, 中央政府也应审慎对待大规模债务融资, 以避免过度的赤字规模导致经济均衡稳定性的弱化。

浅议财政赤字的扩张效应 篇7

“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 稍有节余”也是我国财政工作的一贯原则, 对我国的财政经济工作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深刻变化, 这一原则在新时期又有了新的含义和内容, 表现为“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相结合, 也就是将西方的周期财政平衡思想引入到我国的财政管理工作中来, 允许在若干年份有财政赤字存在。

一、财政赤字效应的不同观点

关于财政赤字的效应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主要表现在:一是赤字有害论, 二是赤字有益论。

赤字有害论, 认为财政赤字是有害的。原因在于:当财政出现了赤字,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向银行透支, 银行大量发行纸币, 而这些货币提供给财政后, 便以支出的形式进入流通领域, 形成社会购买力, 由于这部分购买力缺乏对应的商品供应, 结果造成“较多的货币需求追求较少的商品”, 必然造成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出现通货膨胀, 因此认为赤字是有害的。例如, 改革开放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就在于投资和消费的“双膨胀”, 当然, 政府推动的效应也较为明显。

赤字有益论, 认为赤字是有益的。原因在于:适度的财政赤字, 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支出, 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随着社会总需求的扩大,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有好处的。这方面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 还是2009年, 世界各国为了应对危机纷纷采取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09年的基础上, 2010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中央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 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 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

二、财政赤字扩张效应的实证分析

乘数问题是宏观经济学当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是指一个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另一个因素的变化, 两者之比就是乘数, 即倍数。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个方面, 两者支出的增加超过财政收入的可能, 必然会引起财政赤字的增加。文章在此重点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活动的扩张效应。财政赤字增加对国民经济的扩张性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财政赤字100亿元, 意味着财政支出增加了100亿元, 由于乘数原理的作用, 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数增长。在政府征收所得税的情况下, 征税后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1-t)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b=0.8, 税率t=0.2, 政府支出乘数K=△Y/△G=1/[1-b (1-t) ]=1/[1-0.8 (1-0.2) ]=2.78, 那么国民收入上升量为:△Y=△G×K=100×2.78=278亿元。

其二, 国民收入增加可以使消费、储蓄和税收都有相应的增加。税收增加额△T=t×△Y=0.2×278=55.6亿元;消费增加额△C=b (1-t) △Y=0.8× (1-0.2) ×278=177.92亿元;储蓄增加额△S= (1-b) (1-t) △Y= (1-0.8) × (1-0.2) ×278=44.4亿元。

其三, 赤字支出也能使国民经济的注入量与漏出量相等。财政赤字100亿元, 就是国民经济注入增加100亿元, 它与国民经济漏出100亿元, 即储蓄和税收收入之和 (55.6+44.4=100亿元) 正好相等, 说明经济发展依然处于均衡的状态, 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其四, 财政赤字支出100亿元, 造成的实际财政赤字将小于100亿元。根据上面的计算, 财政赤字支出100亿元, 税收收入增加为55.6亿元, 实际的财政赤字只是100-55.6=44.4亿元。从以上可以看出, 虽然赤字支出100亿元, 但实际形成的赤字只有44.4亿元, 整个国民经济在扩张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均衡。因此, 不能把预算平衡看成是一种绝对的要求。相反, 如果片面追求预算平衡, 财政不作赤字支出, 财政收入无法增加, 国民经济也实现不了积极的均衡。

三、财政赤字扩张效应的实践证明

从国际国内的经验看, 凡是有财政赤字的年份, 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年份和效益较好的年份。2008年下半年,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结果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全面衰退, 在危机面前, 世界各国纷纷出招, 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中国政府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表现就是扩大投资、增加政府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的减税、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对低收入群体进行“救济”, 优化政府支出结构以及支持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 这些政策和措施导致2009年财政预算赤字达到9500亿元。扩张的财政政策中, 最受人关注的是40000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曾表示, 中国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需要扩大赤字, 发行国债。将实施的十大措施总共增加投入1.18万亿, 拉动整个投资4万亿。

除了增加投入以外, 国家还将减少税费3000多亿元。通过这一政策措施的实施, 就是要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所确定“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经济目标, 实践看来, 中国经济态势企稳回升, 基本走出低谷。根据年前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有关信息:经济增长“保八”的目标已经实现, 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7%, 成为全球最先走出危机的国家之一。

另外, 在此次危机的发源地美国, 为了应对危机, 美国政府也动用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稳定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2009年2月, 奥巴马政府推出8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美国国会最终批准了7872亿美元。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了两个独立法案批准财政部动用1.1万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挽救金融体系。在美国财政收入没有增长甚至减少倒退的情况下, 财政赤字依然创新高。2009—2013年, 美国的财政预算赤字分别会达到18400亿美元 (占当年GDP的12.90%) 、12600亿美元 (占当年GDP的8.50%) 、9290亿美元 (占当年GDP的6.00%) 、5570亿美元 (占当年GDP的3.40%) 、5120亿美元 (占当年GDP的2.90%) 。而1960—2008年间, 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平均为2.6%, 2001—2008年间, 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平均为3.5%, 比较看来, 这几年美国的财政赤字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2010年, 中国政府将继续实行扩大财政赤字的积极政策, 计划安排赤字10500亿元。可见, 经济恢复时期, 政府试图通过增加财政支出, 增加财政赤字的目的是明确的, 思路是清晰的, 操作方法也是恰当和审慎的。

四、增加收入, 减少财政赤字, 遏制通货膨胀预期

根据前面的财政赤字有害论, 财政赤字增加, 社会总需求必然增加, 容易诱发通货膨胀, 进而使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根据国际上的经验, 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在3%以内, 属于可控、可接受的“警戒线”, 如果超过这一“警戒线”, 就会超过政府和社会可接受的范围, 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根据2009年中国的政府预算, 财政赤字9500亿元;2010年, 财政赤字达到创记录的10500亿元, 财政赤字接近3%的“警戒线”。为此, 必须高度重视, 防止通货膨胀预期。

1、加强监管, 做到应收尽收, 努力建立积极财政政策的收入基础

2009年,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政府实行了结构性的减税政策。关于结构性减税, 高培勇 (2009) 认为, 即不是全面、大规模的减税, 也有别于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 结构性减税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纳税人实质税赋水平的下降和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减税不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 要立足长远的战略考虑, 不能脱离既有的税制改革方案轨道。刘成龙 (2009) 认为, 结构性减税不排斥增税, 但应以减税为主;结构性应与税制改革的长期目标结合。因此, 实行结构性的减税政策有它的特殊性、短期性, 是为长期税制优化服务的。

2009年, 中国政府实行结构性的减税政策, 使税收收入减少3000亿元以上, 这极大影响了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 也制约了政府财政收入约束职能的实现。因此, 本文认为, 随着经济的复苏, 在后危机时期, 结构性减税措施要逐步退出, 要强化税收的收入功能, 加强监管, 防止财政收入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做到应收尽收, 这样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才有强大的收入基础, 否则, 政府难以把持宏观经济形势。

2010年, 政府预算已经留下了巨额财政赤字, 要弥补这些赤字, 必须从增加收入上来解决。关于宏观税负的衡量指标, 一般分为三个口径:一是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二是财政收入 (预算内收入) 占GDP的比重, 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三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收入, 而且包括社会保障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等, 即税费总收入。2007年, 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0.8%, 加上社保基金收入约为25%, 再加上其他的非税收入肯定在30%以上, 有人估计超过35%。因此, 我国的小口径宏观税负不高, 而大口径、中口径宏观税负较高, 也就是纳税人强制的、无偿的、固定的税收负担不高, 主要是政府部门各种收费项目较多, 远远超过正常的税收负担。因此看来, 要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惟有实施“费改税”, 规范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合理的收费尽量用税替代, 而不能一味地、长期地在减税让利上下工夫。

2、完善税收制度, 使财政的调节经济约束功能更好发挥

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就要发挥好政府税收的调节作用, 要发挥好税收的调节作用, 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税收制度。

首先, 向国际惯例靠拢, 发挥好增值税的中性税作用。虽然增值税在我国已经完成转型, 但是, 整个生产领域没有完全包括, 比如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等。因此, 建议适当的时候取消营业税, 用增值税进行替代。

其次,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完善,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例, 只有6%~7%左右, 况且主要来自辛勤劳动的工资薪金所得, 来自于非辛勤劳动的所得依然很低。在国外, 个人所得税占联邦税收收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甚至更高, 调节作用较为明显。个人所得税的完善主要是:改变分项计征的办法, 改为综合计征与分项计征相结合;减少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档次和级距;加强源泉扣缴和高收入者的申报纳税的管理, 对偷税、漏税者重拳出击, 加大打击力度;建立收入实名制, 强化网络信息管理, 将个人的所有收入置于银行和税务部门控制之下;将个人购房、教育培训、赡养父母的支出做必要考虑。

再次, 扩大资源税的范围, 将水资源、森林资源置于资源税范围之下;提高资源税税率, 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 实现对资源的保护, 减少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

最后, 尽早开征物业税和遗产赠予税, 以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的差异。

3、调整支出结构和方式, 减少政府直接投资, 发挥好民间投资的作用

我国政府2009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最受人关注的是40000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 这些资金由中央政府安排, 政府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 在短期内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问题是, 这轮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中, 政府投资增加了, 微观经济体———私营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增加依然有限, 积极性没有全面调动, 边际消费倾向依然不高, 边际储蓄倾向偏高, 影响了扩大内需政策效果的惯性作用。因此, 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思路, 调整支出结构和方式, 减少政府直接投资, 增加间接投资, 通过政府财政贴息、税收支出、财政补贴等间接手段以带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 政府财政赤字压力减小, 更为重要的是发挥了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 明显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力量。

参考文献

[1]熊波、吴俊培:积极财政政策:路径依赖与结构转型[J].税务研究, 2009 (12) .

[2]杜朝运、郑瑜:积极财政政策的理性思考兼论其退出机制[J].税务研究, 2009 (12) .

[3]贾康、程瑜:当前的财税形势及政策取向[J].税务研究, 2009 (1) .

[4]高培勇:坚定不移的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J].财会研究, 2009 (16) .

[5]候荣华:西方经济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6]高培勇:结构性减税:2009年税收政策的主基调[J].涉外税务, 2009 (1) .

[7]刘成龙:多元目标约束下结构性减税政策评析[J].税务研究, 2009 (12) .

贸易赤字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篇8

2011年一季度我国出口3996.4亿美元, 进口4006.6亿美元, 进口的高速增长导致一季度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2012年4月, 我国出现整体出口小于进口的现象, 月度贸易赤字达73亿美元。从2001年以来, 中国外贸连年都是出口大于进口, 积累大量的贸易盈余。其中, 2010年, 中国全年贸易盈余高达1831.1亿美元, 虽然2010年一些月度的贸易额存在一定的波动, 但绝大多数月份都存在贸易顺差。2008年以来, 除2012年4月这次以外, 仅2010年3月份出现过7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其他的月份都是顺差。2012年4月, 同比上年同期, 进口增长了19.4%, 出口仅增长了2.4%, 所以本次贸易逆差出现的原因是出口增速极低, 而进口强劲增长所致。

2 贸易逆差的积极影响

其实适当的贸易赤字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 适当的对外贸易逆差能够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促进人民币升值进入一个较为平稳的升值过程, 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强烈冲击。其次, 适度的贸易赤字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降低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三, 贸易赤字有利于扩大我国居民内需, 在出口增速减缓的情况下对拉动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 抑制通货膨胀起到决定性意义。第四, 适度的对外贸易逆差有助于减少我国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的数量, 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升级。最后, 贸易逆差有助于减少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 促进我国的外汇储备量保持在合理水平上, 从而维持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地发展。

3 贸易赤字产生的原因

3.1 外部需求萎缩

近期, 中国贸易赤字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增长放缓。一直以来, 欧美日三大经济体都是中国对外贸易中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在中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中, 这三大经济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 金融危机的影响得到一定的缓和以后, 欧美日各大经济体的消费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性增长, 企业的库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弥补, 这种恢复性增长曾一度带动中国出口的增长。但是如今它们都面临着各自的经济难题, 国内消费很不景气, 这导致其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也急剧萎缩。具体而言, 金融危机之后, 美国经济虽然已经取得了恢复性的增长, 但是巨大的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增长。

3.2 进口产品价格上涨

从海关公布的近期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数据来看, 几乎所有的进口商品的单价都在上涨, 其中, 原材料价格涨幅最大。美联储推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 这个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例如铁矿砂及精矿进口单价同比上涨76.3%, 原油上涨22.8%, ABS树脂上涨22%, 纺织用合成纤维上涨28.6%, 合成纤维纱线上涨23%, 废铜上涨26.6%, 天然橡胶上涨64.7%。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 导致中国进口产品的总额极大的上升。而与进口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相反, 中国出口产品的涨价速度显得十分缓慢, 所以中国出口金额增速低于进口增速, 从而催生了贸易赤字。

3.3 企业囤货

由于原材料价格处于上涨的趋势, 所以一些企业在这个价格上涨的趋势下预期原材料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于是企业纷纷囤货, 增加自身的进口量。如铁矿砂、原油等产品进口数量都同比增长率都在20%左右, 价格涨幅较小的原木、锯材、成品油等的进口数量也分别增长了20%~50%。进口数量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进口总额, 也是导致贸易赤字产生的重要原因。

3.4 政府鼓励进口

早在2007年, 中国政府有意控制顺差规模, 就提出了“扩进口, 减顺差”的思路, 推行了以扩大进口为主的贸易政策。但是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中国的贸易政策也出现反复。危机爆发之后,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外需萎缩的情况, 这导致中国出口增幅极大的降低, 于是政府为了扩大出口, 出台了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但是2010年以来,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渐渐远去, 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较为稳定, 政府因此再度推行扩大进口的贸易政策。因此, 大型设备、原材料、飞机、高端设备等进口量增长较快。

3.5 出口增速放缓

近期, 中国出口增速放缓的一大主要原因是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动摇。2010年中国爆发了全国性的劳工荒, 导致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极大的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价格优势。中国出口产品的大宗——纺织品、箱包、服装、鞋类、电动机和发电机、家具及其零件等的出口金额增速都比上年同期下跌了10%左右。2010年6月开始, 中国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和弥补库存已经基本完成, 这时中国出口增速也开始逐步下降, 同比增幅从2010年5月的48.4%下降到2012年4月的2.3%。

从表1的国别数据来看, 中国对多个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长率都有所下降, 其中对欧盟等国家的出口增速下降得尤为明显。

3.6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导致我国企业出口的成本和风险增加, 于是减少了我国企业的外贸出口, 从而推动了贸易赤字的产生。最近多年我国持续、巨大的对外贸易顺差是我国面临越来越多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近年对我国发起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国家地区和案例越来越多, 涉及到的出口金额越来越大, 据统计,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所占的比例更是达到全球一半以上。金融危机之后, 欧美等国为了振兴国内的制造业, 降低国内的失业率, 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出口增长, 限制进口数量, 对我国更是采取了十分严厉制裁措施, 从而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和升级。

3.7 人民币币值进入升值轨道

随着我国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西方各国实施的压力越来越大、美元不断贬值, 人民币也持续升值。2010年6月人民币与美元脱钩,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已经突破了6.5。人民币持续升值,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以附加价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利润空间较低。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上涨, 从而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国际市场占有率将会下滑。

3.8 春节因素

每年的春节都在1~2月, 春节期间, 国内很多企业会放长假, 这导致企业的生产减少, 同时出口也因此减少, 于是导致外贸赤字的产生。

4 对未来的展望

4.1 贸易赤字不可能持续

由于中国国内的消费疲弱, 所以对进口的需求不大, 这会逐步缓和贸易赤字。并且政府对贸易逆差也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 所以预计贸易逆差将不可能长期持续。一旦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大, 并且持续下去, 那么中国政府必将会通过减缓人民币升值、调整出口退税等政策扶持出口, 从而遏制贸易赤字。因此, 贸易逆差是不可能长时间内持续下去的。

4.2 全面贸易顺差的格局不会改变

从第一季度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本身发展可以看出来, 一季度时一般贸易的逆差增长比较快, 将近460亿美元, 但是加工贸易其实还是跟往年一样, 维持比较正常的发展, 而且加工贸易的顺差增长也是比较高的, 25%点多, 达到了440多亿美元, 但由于一般贸易的逆差增长过快, 从而导致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从长期来看, 我们整体加工贸易还是在中国经济中贸易比重占55%左右, 这种大格局如果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那么全年的贸易顺差的格局还是不会改变。

4.3 贸易顺差缩小将成为必然

从目前的内外部环境来看, 虽然贸易逆差不会长期持续, 但2011年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已成定局。从前面分析的贸易逆差原因来看, 外部需求萎缩、贸易条件恶化、劳工荒削弱制造业优势都属于长期因素, 都会在长期时间内对外贸出口造成影响, 所以长期情况下, 贸易顺差必将会缩小。

4.4 出口仍然具有优势

中国的出口还是具有长期的优势, 就是说我国现在出口竞争力还没有完全被释放出来, 并且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 这个地位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都会保持, 还有我国现在在国际产业链里, 处于生产制造基地的地位, 所以我国的出口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此外, 可能因为我国现在的出口里, 加工贸易顺差差不多是40%以上, 因为随着我国的配套能力的提升, 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技术装备, 技术能力的提高, 这样在国内采购的这部分, 也就是产业链拉长的这部分, 会导致我国的加工贸易的顺差可能还会增加。

5 应对贸易赤字的对策

从政府和外贸企业的角度来看, 只要贸易逆差不走向失控的地步, 就不需要过度担心贸易赤字, 政府应当抓紧时机推动结构调整, 开发内需。

5.1 减少国内流通税费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出现劳动力短缺是大势所趋, 也是无法避免的, 由此引起的中国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削弱也是必然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意味着居民收入增加, 国内消费能力也会随之上升, 所以在这个时候, 政府应当减少国内流通税费, 消除“中国制造产品国内比国外更贵”的不正常现象。

5.2 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刺激国内消费

必须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减轻居民负担, 从而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世界很多国家在20世纪都已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 比如20世纪初, 欧洲若干国家建立起了公共福利制度;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 罗斯福提出了社会复兴和改革法案, 其中一直延续至今的便是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70年代开始, 日本大量增加社会保障投入;20世纪中后期, 韩国也建立了福利国家体系。相对而言,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比较脆弱。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是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远远低于城镇。农村已经成为政府社会保障政府财政投入的最薄弱环节。为了刺激内需, 在短期内, 我们应该完善特定时期的劳动就业政策。长期内, 建设无漏洞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 能够有效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 对于刺激国内消费具有十分明显和重要的作用。

5.3 企业应当加快内迁, 刺激内需

企业应当面向国内市场, 根据国内的消费需求尽量开发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新产品, 充分利用内地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优势, 逐步建立和加强企业在国内的销售渠道, 建设品牌和渠道, 满足和刺激国内的消费需求。

5.4 走创新之路

一方面, 当我国的人力成本上升以后, 就应该尽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应该建立更好的培训机制, 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 只有这样员工的产出效率才会相应地提高;另一方面, 低价竞争的策略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没有效力, 所以我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地走向差异化战略。从2011年开始, 我国的出口部门应当考虑从模仿走向创新, 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组织和市场方面的创新。

摘要:2011年一季度我国出现贸易逆差。适当的贸易逆差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适当的贸易逆差能够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扩大我国居民内需, 减少我国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的数量, 促进我国的外汇储备量保持在合理水平。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2011年第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外贸发展进行了适当的展望。最后简要地提出了应对贸易赤字的对策。

关键词:对外贸易,赤字,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进口

参考文献

[1]张秋霞.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起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 (上半月) , 2011 (5) .

财政赤字,警惕!等 篇9

2009年3月3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为奥巴马预算计划作证,他表示,逐步削减政府因应对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危机而背负的债务势在必行。政府已经确立了一个雄心勃勃、对经济至关重要的目标,即一旦经济复苏成为定局,金融市场恢复稳定,就应大幅削减赤字。

全球对金融系统注资膨胀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据匡算,在本轮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对金融系统的注资总额已超过1万亿美元。报道称,随着金融机构损失的进一步扩大,政府注资规模很有可能继续膨胀,这对于不少国家的财政都将形成巨大压力。

南美洲国家联盟将抛弃美元

巴西总统卢拉在与来访的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会晤时表示,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国应该在进行地区贸易时取消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做法,改用本币结算。

日本:信息技术刺激经济

日本政府正在起草一项针对信息技术产业的财政刺激计划。该计划为期3年,总额达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7日元)。刺激计划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向位于偏远山区和海岛的中小学生提供网络教育,在商店和公共场所安装便捷的上网设备,以方便老年人和无业人员获取包括政府养老金以及医疗服务项目等相关信息。

德国:金融监管局扩权

德国财政部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正计划赋予联邦金融监管局更大的监管权力,以防止银行承担过度风险。根据这份文件,金融监管局将有权对银行提出资本和流动性要求以限制风险。

巴西:力挺农业放贷

巴西农业部长斯特凡内斯表示,巴西将在2009-2010农业季加大放贷力度,放贷总额将达到900亿至1000亿雷亚尔(1美元约合2.37雷亚尔)。他建议,如果在政府提高放贷力度之后,农业领域所需资金仍不足的话,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合作社之间的合作来加以解决。

英国:印钞票救经济

财政赤字对利率期限结构影响分析 篇10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 历来是很重要的经济指标。财政赤字对利率水平的影响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国内学者多通过定性分析或根据统计分析来判断财政赤字与利率的关系, 认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积极财政政策提高了利率水平的学者比较多。曾令华 (2000) 认为, 实际利率上升与它对非政府投资的某些抑制作用不能说明政府支出扩张有“挤出效应”, 只是说明利率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协调。刘溶沧、马拴友 (2001) 利用中国1984~199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结论是中国的财政赤字、国债规模没有产生挤出效应, 不但财政赤字没有使利率上升, 而且财政投资也未挤出私人投资, 目前不存在财政赤字抬高利率的因果关系。但其研究方法仅为简单的OLS回归, 尚需更严格的计量分析来提供实证支持。郭庆旺 (2002) 认为, 利率管制使利率水平对财政赤字反应灵敏度很小, 公债对银行利率没有推动作用。上述研究大都关注财政赤字对利率的影响, 而很少研究财政赤字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尤其是对市场化的利率期限结构。利率期限结构不仅受到市场上各种直接因素的影响, 经济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也在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市场因素影响着利率期限结构。利率期限结构反映了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因此研究财政赤字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 为了抵御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政府从200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赤字与宽松的货币政策。计划到2010年时, 确定财政投资4万亿元。同时, 由于大幅扩大财政投资, 而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导致财政赤字上升很快。2008年的财政赤字为1, 110.1亿元, 2009年估计可能达到创记录1.1万亿元。

本文将以扩展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为基础, 在4变量系统内检验2001年8月至2008年12月中国的财政赤字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若财政赤字对利率期限结构具有Granger影响, 则进一步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来识别财政赤字对名义利率的影响方向, 为中国实施恰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政策组合提供实证支持, 为财政赤字在利率期限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二、数据说明及变量的选择

(一) 利率期限结构数据。

本文选择Nelson-Siegle模型, 利用上交所交易的国债信息对2001年8月至2008年12月每周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估计, 共有360条周收益曲线。数据由北方之星导出并由Nelson-Siegle方法计算得到。利用Nelson-Siegle模型拟合了即期利率曲线之后, 就可以选择即期利率曲线上不同时点的即期利率, 对利率模型进行估计。

从拟合后的曲线可知即期利率从2001年至今总体呈现出波动起伏的走势, 自2001年年底开始走低, 并于2002年5月左右达到低点后开始反弹, 并逐步走高。直到2004年10月左右达到最高, 直到2007年底走低。此后逐渐反弹, 但到2008年8月份左右开始下跌。可以看出, 利率变动也经历了几个周期。还可以看出, 虽然即期利率的收益率不同, 但是不同期限的收益率的走势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这说明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几个共同的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

(二) 宏观经济变量选择。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较短, 同时时间序列数据应加大样本容量, 因此取月度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各变量样本采集自2001年8月到2008年12月间的月度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和中经网数据库, 实证分析使用eview5.0计量软件。

在筛选宏观经济指标过程中, 我们主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指标的代表性, 即能够充分代表宏观经济;二是指标的影响性, 即能够对经济生活的各方面产生充分的影响。

CPI代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以2001年1月为基期, 为100。REALDEFICIT为真实财政赤字, 由财政赤字除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REALONE代表一年期利率实际利率, 为银行债券市场一年期利率减去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率。REALFIVE代表五年期利率实际利率, 为银行债券市场五年期利率减去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率。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 对月度数据值取自然对数。

三、财政赤字对利率期限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探讨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 我们采集了2001年8月至2008年12月期间的上述各项指标数据。在分析方法的选取上, 采用现代经济计量学理论中的向量自回归 (VAR) 、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最新技术, 探讨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变量的数据属性, 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及冲击响应。

(一) 向量自回归 (VAR) 分析。

向量自回归 (VAR) 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以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为了更详细地讨论财政赤字与长、短期利率、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对6个月利率、10年期利率同各宏观经济变量运用向量自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 即位于单位圆内, 则其是稳定的。

(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财政赤字、1年期利率、5年期利率、CPI变量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发现, 真实财政赤字不能Granger引起真实5年期利率、1年期利率的原假设都被拒绝。说明真实财政赤字是Granger引起真实5年利率、5年利率变动的原因。

(三) 脉冲响应分析。

下面, 我们使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来探讨系统的动态特性, 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冲击响应。

对财政赤字、1年期利率、5年期利率、CPI变量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发现, 真实财政赤字对1年期真实利率在第4期前有一个正向冲击, 冲击在第3期达到最大, 到第4期转为负的冲击;而从第6期时又转为正的冲击, 此后冲击一直较小。真实财政赤字对真实长期利率的脉冲响应与真实短期利率相似。真实财政赤字对5年期真实利率在第4期前有一个正向冲击, 冲击在第3期达到最大, 到第4期转为负的冲击;而从第6期时又转为正的冲击, 此后维持一个较大的正向冲击。有趣的是, 财政赤字对CPI的影响较大, 一直为负的冲击, 在从第3期开始, 一直保持-0.7的负向冲击。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 真实财政赤字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长短期真实利率有较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真实长期利率。

(四) 方差分解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是把内生变量中的变化分解为对VAR的分量冲击。因此, 方差分解给出对VAR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

从方差分解分析中可以看出, 真实财政赤字对长短期真实利率的贡献率很大, 最大为45%左右, 维持在40%左右。这也同经济理论相吻合, 即真实财政赤字对长短期真实利率的影响较大。真实财政赤字对物价指数的贡献率也较大, 其中最大达到了25%左右。这也表明, 长短期真实利率、物价指数充分考虑了财政赤字影响。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上分析了财政赤字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VAR模型、因果关系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 财政赤字的增加均导致1年期利率、5年期利率及CPI上升, 财政赤字在长短期利率的变动中贡献了40%, 对CPI贡献了25%, 这与有关的宏观经济理论一致。其原因可能在于:

第一, 中国的财政赤字政策在扩大社会总需求方面效果明显, 均衡收入增加, 货币需求随之上升, 而真实货币需求余额增加将促使长短期利率水平上升, 特别是对长期利率, 比较符合凯恩斯主义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第二, 根据市场规则假设, 在有效的金融市场上, 高水平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不可持续性而影响公众的预期, 要求对政府债务的利率水平施加一定程度的风险贴水, 因此财政赤字对利率具有正效应。当理性个体观察到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出现财政赤字时, 便会预期到政府在将来会增加债券发行, 从而导致长短期利率上升, 特别是长期利率上升更快。

第三, 从财政赤字的融资方式来看, 银行间国债发行走向全面市场化, 国债发行利率由财政部与承销商之间通过公开招标, 以市场方式来确定。国债发行利率更能合理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 表现为国债发行利率对利率的变动有了很强的预测作用。

第四, 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国债发行可能会减少民间部门的资金供给, 改变资金供求关系, 形成金融市场上利率上升的压力, 比较符合可贷资金模型。

自从启动金融体制改革以来, 我国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国情的金融政策框架和制度, 财政赤字实施和策略实施逐步走向制度化和科学化, 利率期限结构与财政赤字的关系日益密切, 这里提出一些建议, 以供决策者参考。 (1) 在制定财政赤字时, 要充分考虑到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 将利率期限结构作为制定财政赤字的辅助性指标; (2) 推出和定期公布权威的收益率曲线。目前, 各类机构公布的收益率曲线多达几十种, 名目繁多, 让投资者不能形成确定的预期, 不利于我国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另外, 国外金融机构已经推出中国的收益率曲线, 如果中国不推出权威的收益率曲线, 就等于丧失了金融资产的定价权, 不利于国家的金融安全; (3) 定期公布长短期利率的利差, 并将其纳入经济先行指数指标之中。

利率期限结构可以作为现有财政赤字工具的补充, 对财政赤字的决策发挥辅助作用。我国金融体制处于深化改革之中, 利率市场化正不断推进, 因此, 加入了具有一定预测能力的利率期限结构, 财政赤字工具体系将更为丰富和完善, 财政政策调控也将更为准确和有力。

摘要:本文以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为基础, 检验2001年8月至2008年12月中国财政赤字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 分析我国真实财政赤字对利率期限结构影响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赤字,利率期限结构,VAR,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参考文献

[1]曾令华.近年来的财政扩张是否有挤出效应[J].经济研究, 2000.3.

[2]刘溶沧, 马拴友.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J].经济研究, 2001.2.

[3]郭庆旺, 赵志耘.中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与作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2.

[4]朱世武、陈健恒.交易所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3.10.

[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地方政府赤字】相关文章:

政府集中财力管理财政赤字论文04-29

地方政府学政府决策05-25

地方政府05-24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07-09

地方政府角色04-17

地方政府投资05-03

县级地方政府05-19

地方政府创新05-20

地方政府责任07-15

地方政府机构07-18

上一篇:脱壳下一篇:市场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