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分析

2024-07-04

高中化学教学分析(精选十篇)

高中化学教学分析 篇1

1. 教学观念滞后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许多教师仍然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他们认为教师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大部分课堂中, 都是教师把大量的化学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记忆.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 教师不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能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2. 互动形式单一

大部分教师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 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提问与回答, 所以为了实现师生互动,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大量的简答问题, 有些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 这种互动方式与实际的互动要求不符, 而且也达不到互动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时只看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却忽视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 单一的互动形式, 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高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对策

1. 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使师生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认识到师生互动的积极意义, 明确师生互动的含义, 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展师生互动. 在互动中, 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 教师能够明确每一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的改善和丰富教学内容, 使高中化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 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

2.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 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提高互动的效果, 教师应积极的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的设置, 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 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化学教学中来, 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有关乙醛的问题时, 教师展示样品, 老师这里有瓶失去标签的有机物, 它可能是烃或烃的衍生物. 如果要确定它是什么物质, 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会回答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步骤: ①组成元素→②分子式→③结构式←④性质. 然后教师提问: ( 1) 我们怎样确定其组成元素呢? ( 2) 取22克该样品与足量氧气反应, 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洗气瓶, 两装置分别增重18克和44克. 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气态密度为1. 964克/升. 请求出其分子式. ( 3) 知道了该样品的分子式, 如何推测它可能的结构呢? 通过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明确研究有机物的步骤, 进而探究乙醛的有关结构和性质[1].

3. 小组合作教学

师生互动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学生分成小组, 然后小组一起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 发挥组内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特点,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在化学学习中感受成功与喜悦.

在学习“物质的分类”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氯化钠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振荡而成的乳浊液, 并阅读教材中的文字, 然后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 1) 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是什么? ( 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 ( 3)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研究, 强化互动的效果, 使化学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化学实验, 促进师生互动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案, 明确实验的步骤、流程以及使用的化学试剂. 教师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要明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 给予适当指点与帮助,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对学生加以指导.

例如, 在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 教师可先演示实验: ①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 ②氯气通过湿润有色布条. 通过两组实验现象的比较, 学生会产生疑问: 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 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 通过思考会想到: 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 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3]? 通过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探究实验, 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 细致的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实验步骤和流程, 并且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 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逐渐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化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它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局限于提问与回答, 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不好, 彼此的了解不够深入, 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达到共赢.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探究其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李朋茹.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师生如何互动[J].新课程 (教研版) , 2010, 10 (2) :45-46.

[2]张文俊.怎样做好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互动[J].考试周刊, 2010, 8 (4) :69-70.

高中化学平衡教学策略分析 篇2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平衡教学 策略

化学平衡是建立在化学可逆反应之上的,是化学可逆反应的中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物各组之间的浓度保持不再改变的稳定状态。平衡化学作为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学习知识点,一直都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难点、重点。为了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化学平衡这个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学习个性制定科学地化学教学计划,设计合理、有趣的化学平衡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化学平衡理论掌握能力和学习技巧,并开拓学生学习化学还是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以期获取更大的化学教学效益。

一、学习化学平衡的意义

化学平衡作为高中化学重要的教学知识点,在高考中同样占着重要的作用。化学高中考试的题目要求学生必须对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要熟练的掌握,要充分的了解催化剂、压强、浓度和温度等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并对化学平衡中的一般规律进行学习和理解。然后,依据化学平衡的规律和知识点,利用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上的计算能力和做题能力。高中化学平衡的教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四个大块:化学平衡常数、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状态以及可逆反应。教师也可以依据这四大板块来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或者教学内容。

二、提升我国高中化学平衡教学质量的策略

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平衡教学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不仅是因为高中化学知识点的难懂、难学,还可能是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有限。从高中化学的知识点特征来看,化学平衡这个知识点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再加上学生自身在学习上的能力限制,导致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存在缺陷,对化学平衡知识点上的宏观和微观理论的掌握水平比较的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对公式的死记硬背来实现,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起来也很疲惫,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心理。所以,为了解决这样学习效率低下的局面,提高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化学教师可以依据化学知识自身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度科学、合理的化学平衡教学方案,以此达到整体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知识的教学目标。

(一)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化学平衡这个教学内容的概念本身就比较的抽象、复杂,学生比较的难理解。针对这一问题,化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概念精简化和通过实例讲解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能力。比如说,在学习化学平衡常数时,如果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叙述向学生讲解化学平衡常数这个概念的含义,那么很多学生无法及时、有效的理解这个概念的准确含义。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了,采用实例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化学常数概念融入到案例当中,并对概念进行精简,降低其他因素对学生理解上的干扰程度,以此避免学生理解错误的概率,也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生动、具体的概念表征。最后在通过化学试题的多次测验来再次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在做题过程中,也可以突显出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解的具体状况如何,方便教师对没有掌握的学生进行纠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的难懂、难学,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对化学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的低。高中化学教师仍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因为,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内在动机,是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化学学习效率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通过对正例和反例来对化学平衡的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另外,教师在传授化学平衡知识点时,应该要注意对学生化学知识系统的构建,逐渐在学生脑海中培养起化学知识结构树,强化化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促使学生可以通过本概念来理解其他概念,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

(三)化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

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主要偏向于理论教学和题海战术,这主要是受教师教学习惯和教学方式的限制。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起的教学效果却并不高。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从自身找原因,通过不断扎实自身化学教学知识,吸收当下先进的化学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化学教学方式,以此探索出适合自身教学特色和学生学习特征的高中化学教育模式,最终达到提升所教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教育目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高中化学仍存在着教育水平低、教学效率不高的教育难题,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也一直都是高中化学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针对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高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自身教学素养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和改革当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教育模式,以此达到提升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水平和提高高中学生化学成绩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茜.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高中化学《生活中的化学平衡》教学案例[J]. 新课程(中学),2013,10:139-140.

[2]宫卓汉. 浅谈高中化学课中“化学平衡理论”教学[J]. 中学时代,2014,04:87.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篇3

一、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欲望

例如, 学生在学习“化学能和电能”这一章节的时候, 需要学习电能和化学之间的转换关系, 这就涉及到原电池的原理。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先演示“西瓜原电池” (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铜片、导线、锌片、音乐卡以及西瓜等) 这一实验, 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神奇的构造, 为什么它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趋势下, 进一步引导学生:音乐卡发出声音肯定有电流通过, 这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时学生思维高度集中, 迫切的想知道这电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提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从而顺利的进入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设置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探索真知的欲望, 在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 从而对知识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二、化学实验为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提供感性材料

科学概念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在人脑海中的反映。形成科学概念需要充分的理解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而化学实验可以为学生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形成提供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来展示化学现象, 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例如, 在讲述《物质分类》中的丁达尔效应的时候, 老师可以安排这样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和Fe (OH) 3胶体, 并将它们放置在黑暗处, 用激光照射, 从与光线垂直的地方观察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在看盛有Fe (OH) 3胶体烧杯的时候, 发现有一条光亮的通道, 而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则没有。通过直观的观察, 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条通道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 从而使学生对丁达尔效应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传统的教材中, 对试验现象往往具有细致的描述, 学生在阅读了试验现象以后, 在结合实验对课本中描述的试验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也使试验教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新教材中对一般的实验都没有进行细致的描述, 而是通过表格的形式, 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索实验现象, 并在表格中进行记录。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在实验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 在讲述硫酸的氧化性这一部分的时候, 利用实验进行浓硫酸和铜进行反应,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浓硫酸和铜反应后的溶液没有呈现蓝色, 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同时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从而真正的辨明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 化学实验非常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 同时在教学大纲中也强调学生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这就使得老师在实验教学中, 忘却了试验教学的目的, 单纯的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 感觉到枯燥无味, 学习的兴趣不浓。老师在实验教学中, 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试验探究活动中, 如何激发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进行知识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生在看到某一神奇的实验的时候, 对它们进行思考和解释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所以我们可以在实验教学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往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先讲教学内容, 在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论证, 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现成的答案, 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强,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 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和探索知识, 这样对学生的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例如, 在讲述氨的性质的时候,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 可以先安排喷泉实验, 学生在看到红色的喷泉的时候, 感觉到非常的神奇, 同时老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 讲解产生喷泉的原理:氨溶解在水中造成内外压强不一样, 从而产生压力, 形成喷泉。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喷泉实验说明了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在思考以后就会说出:形成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 喷泉呈红色, 说明氨溶于水形成溶液, 同时溶液呈碱性, 这时老师再讲解氨的性质。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 学生在娱乐中尽心知识的学习, 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 同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也更加的深刻。

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神秘性, 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摘要: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 强调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实验教学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法和重要途径, 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探究性活动。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在实验中也可以复习和总结化学知识。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丁平, 高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1 (07)

[2]王军, 探讨新课标下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教学的策略[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1 (15)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分析 篇4

摘 要:本文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正确运用方可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多媒体教学的热潮下,教师应及时总结、回顾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和经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作用,辅助教学教育工作。

一、高中化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学校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在教学和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以其特点和优势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新时期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集合在一起,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构建活泼的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明确课堂教学中各因素的地位和各因素的关系

高中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方面。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合理配合,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要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材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多媒体是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工具。多媒体在教学中是创设学习氛围的工具,辅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正确认识四个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以传统的教学媒体为基础,以各种电教媒体为标志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感官,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在讲授枯燥的知识点时,可将知识点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形式表选出来,化枯燥为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难以操作、不好观察或者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时,例如CO还原CuO实验,让学生在进行真实实验操作之前观察模拟演示,熟习实验操作步骤和规范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以免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坏,引发意外事故,引发学生的实验恐慌心理。高中化学课程很大一部分是较为抽象的,学生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分子的结构的课时,就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整个课时都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如果不管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多媒体形式则会造成教学空洞、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不良后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及时、按时对各个时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总结是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多媒体可对所讲内容进行完善的保存,可随时调用,再现当时上课的情景,使学生脑中重现上课时的情境,巩固知识,形成条理清晰、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系统。另外,化学实验是复习课的中一个重要内容,复习化学实验知识时,如果每个实验都重新做一遍不现实,如果单靠课本回顾当时的情境太单薄抽象,利用多媒体模拟当时的实验,回顾实验内容及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规则,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在课前对所学课程提前预习,了解基本内容,上课听讲时有着重点。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复习巩固知识,回顾课上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4.要正确对待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味追求趣味性,而缺乏针对高中化学内容的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声效,花哨得好象幼教软件,当然,设计者的本意是想使课件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事与愿违,一些幼稚的画面或声音常引起学生的哄笑,反而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学效率。还有无原则地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纵然图文声情并茂,学生却经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一道练习在屏幕上才显示几秒钟,就想让学生报出正确答案,操之过急;一段材料刚阅读一遍就指望学生能提取出关键信息,谈何容易!如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5.要正确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来实现一个教学主题的计算机文档或软件。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多媒体课件在各种教学中被公认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判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多媒体的应用可将学习内容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建设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篇5

【摘要】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等因素,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比较大。新疆自故以来就是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的地区,为了达到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相互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需要拥有一种共同的交际语言。再者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少数民族的发展贡献,双语教学是提升民族素养、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人才的法宝,而专业化学科发展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化学作为基础自然学科,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时期。化学教学实施双语教学可提高化学专业素养,是国家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91-01

一、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少数民族的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其发展是少数民族群众共同的心声。少数民族的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壮大,传承民族文化,保持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我国在2001年就提出了双语教学,为了推动双语教学的发展,教育部颁发了相关《意见》其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而新疆作为多民族的聚居地,其双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大批民汉兼通的各民族优秀人才,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接班人。

二、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现状

1.化学学科学习的地位

化学作为基础自然学科之一,其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都有密切关系。化学的相关知识都是用汉语翻译并记录的,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教材相对较少,为了培养更多的化学专业人才,响应素质教育政策,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因为化学在九年义务阶段只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为高中阶段的进一步深化学习奠定了基础。

2.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

1)教师间互帮互助,有意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同学校、同学科民汉教师,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引导作用,有力推动双语教学。教师们通过民汉化学教师结对子、民汉教师集体备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研讨等活动使教师不断积累本学科教学经验,集思广益,步调一致完成教学计划。由于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例如化学平衡常数、勒夏特列原理等,这些术语可以通过民汉教师共同的讨论、交流、分析,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自己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且易被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因此,化学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汉语文化知识。此时双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很关键。近年来,市级、区级通过举办同学科的化学双语教学交流会,开展少数民族优质课、录像课、现场课、微课、教学设计等各种比赛活动充分调动双语教师教学热情和积极性,从而督促双语教师不断创新、进步。

2)丰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知识,加强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汉语言的学习是双语班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这些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作为生活、学习、亲人间交流的主要语言,仅仅在学校的汉语课学习中才短暂使用汉语言,使得学生汉语水平制约了化学双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强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双语教师提前安排学生的自我学习,通过网上查询资料、课外辅导书等工具,做好课前的预习,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标记,等到老师上课的讲解。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双语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源、实验探究等手段,增强双语教学效果。还通过组织简单的年级内化学知识竞赛,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学校及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学生间的汉语交流,为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供语言能力。

3)教材、试卷的统一,注重学生差距

双语班化学课程现行教材与汉语班所用的教材完全一致,双语班学生通过教材阅读获取化学相关新知识的能力有限,这需要学生平时积累大量的化学知识,完成自我提升。由于化学双语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简单的汉语言学习,它其实是在丰富的汉语水平上专业化的语言学习,尤其是化学专业术语的理解与学习。为了体现出阶段性学习后,调查同年级双语班与汉语班的化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的掌握情况,每次都实施统一检测试卷。通过检测对比汉语班与双语班的学生在接受程度间差距,同时对比双语班学生在接受程度间的差距,及时交流、分析、总结,为后面的化学高效双语教学提供经验。

三、化学双语教学中存在问题

1.教育系统关于双语教师的培训较少

双语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汲取专家的理论指导,需要大家共同交流经验的平台,同时采用多角度、多方式的比赛促使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机会少,这容易使双语教师产生懈怠思想而不利于双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化学方面的双语教师培训尤其少。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到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校际流动,盘活教师资源[1]。

2.学生缺少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虽然双语班汉语言的学习不仅在学校有组织的教学工作中完成,同时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也能不间断进行。但是,化学知识的学习就比较枯燥,再加上本身语言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课程学习中不能够较好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打消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双语教学开展增添了阻力。此时,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两种语言,接受不同文化[2]。

3.双语教学的信息量接受有限

使用母语教授化学,学生能及时快速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一旦使用了非本民族的语言授课,学生需要经过语言转换才能逐渐理解,时间有滞后性。这就存在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相同教学任务时,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处理相关信息,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增加化学课程教学时间或者降低双语班教材难度,化学的双语教学可能会有所突破,同时也能够降低老师与学生的学习强度。

四、结束语

化学双语教学不仅是培养民汉兼通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生活中可以使化学知识得以广泛应用。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双语教师扎实的化学专业素养、离不开双语班学生的汉语水平的掌握、离不开民汉师生共同交流发展。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支持双语教师给予专项经费,提高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2002(2).

如何做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篇6

一、转变教学思维明确教学目标

自课改实施以来,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与高考,不少教师在摸索探究高效省力的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被学生及社会所肯定,但仍有应当改进的方面[1]. 进一步地转变教学思维,明确对知识的需求,进而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 尽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率,对于学生提高成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我们现在不再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但是考试是永久的话题,成绩永远是最明确的目标.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艺术,并且多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 面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要认真对待,一定要杜绝数据的抄袭,让学生做到熟练掌握. 如果学生对此掌握的非常熟练,答起题来自然是得心应手,如不然,只能是望卷兴叹. 例如,在学习“肥皂的制取”这一实验时,教师就必须明确本项实验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识到油脂的重要性质,加深对酯化反应的认识,在自己动手制造肥皂的过程中,了解油脂的皂化反应,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帮助学生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那些由学生自己制造出的肥皂,可以让学生带回家自己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找出和平时我们用的肥皂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区别,家用的肥皂很可能添加了哪些成分等具体问题. 这样一来,通过把化学实验和生活经验相结合,也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了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加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也有积极性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实验为主

随着课改推行多年,高中化学课的教学思维也在不断转变, 教育界围绕化学实验的教学也都表示了高度关注. 但是教材的核心知识点是不会改变的,化学实验与课本的配合尤为关键. 课本理论是枯燥乏味的,在书本的海洋里学生很难培养学习兴趣, 从而造成学习的被动[2]. 但是化学实验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动态、形象的表现出来,学生更易掌握,学习积极性也提高起来了. 以往的化学实验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而学生只能在座位上远远的观看,非常缺乏互动性与操作性. 这种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去操作和感受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应当围绕实验与学生展开学习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危险的实验可举行安全防护问题竞赛,让学生牢记化学试验中的安全措施. 教师并不需要详细的演示每一个实验,对于那些不存在危险的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氨气的喷泉实验”这一内容来说,这项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并且其水溶液呈碱性. 这项实验由于能够出现喷泉现象,因此十分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在看到喷泉出现时,会感到十分新奇、震惊,这种情绪引导学生从心里产生对本项内容进行探索的心情,唤起求知的欲望. 这项实验在实验时,要通过手指对塑料瓶的挤压,来形成喷泉,并且通过手指对瓶子的控制,来调节氨气进入的量,以此来控制喷泉的大小,这样一来,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也更加增加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度.

三、与学生共同探讨提倡质疑

化学作为理科中最为繁琐的一门学科,最需要学生的不断钻研,锲而不舍的学习才能有所突破.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让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只做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学生要勇敢提问,只有说出来老师才能知道学生哪里不会, 哪怕只有一点点疑惑也要勇于质疑[3]. 作为教师应解决学生的疑问,经常与学生进行探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 以“胶体的性质及其用途”来说,在做胶体渗析实验的时候,教师要首先设置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都知道,分散质可以通过滤纸,浊液不能,说明分散质的颗粒溶液小,浊液较大, 这个实验大家已经明白,那么对于胶体来说,如何了解胶体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呢? 可不可以通过类似的实验,来了解一下胶体的性质”. 通过教师的带动,让学生探讨出实验需要准备的器材和材料,如碘水、渗出液、烧杯、蒸馏水、半透膜等.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更加了解胶体的性质,在探索中成长,在探究中学习.

四、善于课后总结并改正不足

优质的化学实验课取决于教师的经验,好的教师往往善于课后总结,在发现不足的同时加以改进,从而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但是目前很多教材忽视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化学实验只占用了很少的篇幅.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失去很多动手练习的机会,加大了对课本的理解难度.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尽力运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来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多组织课堂讨论以增加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4]. 在课下教师可以多搜集关于化学实验的课件及影像资料,对应书本上的知识加以利用,让丰富的课件与影像资料弥补教材中枯燥的理论,让学生可以在更为形象的条件下学习化学了解实验. 在课堂以学生为主的思维指导下,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就会趁此机会借机闲聊而偏离课堂教学,面对这种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制定讨论规则. 比如,让学生讨论完后每个人都写一段讨论报告以此来汇报讨论结果,或者是随机让学生上讲台来做讨论汇报,这样每位学生都能专注于课堂而不会走神了. 在实验“电解和电镀”这一课后,教师要反思自己: 学生是否通过这一次的实验,掌握了电解的原理? 学生能不能自己准确的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 学生能不能正确的把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 学生能不能正确的判断,在发生反应时,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通过这些问题的总结和检查,教师可以从中找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总结经验有所改进.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模式的优化分析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型学科,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分辨能力的发展, 并且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优化教学课堂模式, 提升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让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对化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 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 教育模式单一

在学习竞争激烈的今天, 升学和就业的压力, 使得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约束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限制了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使得课堂效果不能有效地提高。

2. 教学方案不够完善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 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过多地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 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种强迫性的学习环境会让他们的心理上出现抵触情绪, 从而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下去, 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产生厌倦心理, 在教师进行化学思想培养的过程中, 不能得到很好的配合和响应, 使得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不高。

二、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模式优化对策

1. 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前, 应该根据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综合考虑课堂的时间和自身教学的快慢。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教学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和巩固。做到问题和书本教学相结合, 加强高中化学的引导, 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优化。[1]

例如,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 设置教学内容时, 高中化学老师可以把乙醇和乙酸、乙烯和苯之间用官能团联系起来,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之间进行对比, 对有机化学中的其他物质进行官能团分类;在对乙醇、乙酸和乙醛进行学习时, 三者之间互相转化教学, 让学生针对这些物质之间的反应形式和化学式的变化提出问题, 三者还能不能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让学生进行探讨, 在讨论过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相应的评价, 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2.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 应该根据学生的综合特点, 尽量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堂问题,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评价学生要以表扬为主, 批评时也要尽量委婉一些。[2]教师所提的问题要适合大多数学生, 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创设实验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 在讲钠的反应这个章节时, 先让学生观察钠与水的实验, 再让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的问题。针对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究和解答, 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 营造一个良好的化学探究学习环境;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足之处, 进行强化讲解或是由学生自主讨论, 使得学生能够提升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 更好地达到教学期望的目标。

3. 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 把握教学的时机和重点, 完善教学模式, 发散性地为学生讲解和演示所学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学习方法。如“在如何制备Fe (OH) 2白色沉淀”这章教学中, 我将该章的实验器材带入课堂, 在讲解的同时, 为学生演示该现象的产生, 然后根据我所做的实验, 让学生来尝试着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并根据该实验提出一些关联性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对已学的无机化学知识进行考查, 让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更好地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

综上所述,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完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促进高中化学教育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3 (01) :62—65.

高中化学教学分析 篇8

关键词:中学教学,本科教学,衔接,自主性

大学和中学的教育脱节已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教育的是同一个主体, 却采用不尽相同的教育模式。笔者是一位高校化学教师, 有着多年从事分析化学理论课以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经验, 从事的是大一新生的教学工作, 从中也可观察到一些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 如何做好大一新生的教育衔接, 很多文献对大一教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考虑到学生更多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来自于中学教育, 就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与中学教师共做商讨。

文衔接;自主性

王/一、大学生化学专业学习上存在莉的问题:

1.自制能力差, 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高校教师由于身份的双重性, 难以对学生向中学教师一样保持深度联系, 对学生课后监督力度远不如高中教师, 这也是为是么很多高中教师眼中听话认真的学生在高校时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高校中, 来自家长和教师两方面的管束都骤然减轻, 学习一落千丈的情况比较普遍, 一些高中时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在高校时成绩落后, 甚至放弃学业。

2.跟不上教学进度。由于高校化学专业教学内容相对于中学内容多且复杂, 知识更具专业化, 课时又相对较少, 教学进度加快, 因此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加大, 很容易出现跟不上进度而出现学业下降的问题。

3.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长期以来, 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 学生是被动的机械地

接收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学生的学习只是一种被动的学习, 学习的动力不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4.动手能力差。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高中教学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这在高校实验教学中显而易见:很多同学操作方法知道, 却为了方便省事, 操作的时候很随意, 比如, 配置缓冲溶液, 最后要求定容到250.0ml, 个别学生用250ml的烧杯来定容。学生在实验中的很多不良习惯也显而易见:本来整齐的实验教室, 在学生离开后就一篇狼藉, 实验仪器不放归原位, 试剂瓶用后不盖盖子, 实验废弃物丢水池中, 等等。面对这些问题, 希望中学教师也能多做注意,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好的劳动习惯, 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受益无穷。

二、针对以上问题, 给中学教学的建议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制能力。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 他们才会抵制各种诱惑而始终坚持既定的目标, 也才更容易在团队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 从而为自己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此做几个建议, 第一, 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安排好缜密的活动计划, 其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指导, 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活动的深远意义, 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第二, 学校和家长多保持联系,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依赖性强。只有密切与家长的联系, 给孩子机会, 这样他们才可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也才能体会到自制的乐趣。

2.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教师授课固然重要, 学生的观点也应该能够得以展示。在此, 中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改善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 创造自主学习条件, 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原理, 规律性的结论, 只有让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和探索, 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 许多学生不满足于知识的被动接受, 他们迫切地希望独立自主地学习。因此, 教师应该因势利导,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应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2) 创建优秀的网络课程, 根据教学进度同步更新课程。有能力的教师应该更新网络课程, 对课本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说明, 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网络课程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学习资源, 学生的疑问也可以发表在网络课程上, 方便教师即时答疑和解惑。只有努力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 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走上课持续发展之路。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是学生深化化学知识, 培养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 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首先, 要培养学生实验的兴趣, 让学生对实验足够重视, 为此, 教师应该针对化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实验, 让实验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

其次, 实验应该把握好三个环节, 实验前预习实验,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规范实验操作,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杜绝伪造数据的行为。实验完成后完成实验报告, 处理实验数据。

最后, 留意学生在实验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性的行为, 比如乱仍实验废弃物, 实验仪器随意摆放。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 规范实验操作, 记录实验现象, 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实验室安全等。

参考文献

[1]周静、张庆林.关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3 (.10)

[2]董斌、吕仁庆、曹作刚.高校大一化学的教学体会[J].广东化工.2010 (.03)

[3]刘红梅.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改造[J].课程.教材.教法.2003 (.07) :39-42

[4]路振华.试论中学到大学化学教学的过渡[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3.6 (3) :47-49

高中化学教学分析 篇9

问题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专家马赫穆托夫等人倡导的。他们认为:这是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 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 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需要由教师系统地创建一些问题情境, 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 同时也把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结论最佳地结合起来。而所谓对话设计, 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提问和回答的各种形式。作为直接交际的有效手段的对话设计, 与有待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认识性作业结合起来, 能促进学生在活动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活动。问题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 由此他们就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知识和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问题教学之所以是高级类型的发展性教学, 正是因为它是考虑到思维心理的规律, 考虑到科学研究的逻辑, 考虑到学科教学论的成果, 并以此发展学生的智力, 丰富学生的情感。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以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以及知识的应用为主线。其目的在于形成学生认识的独立性及其稳定的学习动机, 发展学生对掌握知识的研究探讨和创新思维能力。问题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问题教学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传统教学论也用反映论解释教学过程, 但它片面地理解反映论, 即只强调感性反映的一面, 而忽视理性反映的一面。这就导致片面地认为每个新概念的掌握都应从直接感知开始, 从直观入手。结果就对直观性、具体形象思维的作用估价过高, 而对逻辑思维、概括抽象思维的作用估价过低。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问题教学法更深刻地理解反映与反映的特殊形式, 即创造性反映之间的联系;掌握知识和思维方式可以通过解决认识性与学习性矛盾来实现。从心理学和逻辑学的角度看, 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创造性思维的理论, 问题解决实际上是理解分析与直观推断两种思维活动的结合。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角度看, 问题教学法是一个由教师、学生以及学生的活动构成的复杂系统, 学生的活动不仅受教师活动的外部指令而且也受自己内部指令的驱使, 可见问题教学法具有自控系统的特征。但这种控制不是绝对的控制, 需体现教学过程的民主性。

三、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分析

1.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需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育始于师生的交往, 所以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很重要。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影响下的以自己的意志主宰整个课堂的做法, 以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出现。以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 体贴、关心、爱护学生,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自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现个性, 就能具有学习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 增进教学民主, 加强师生交往,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 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

2.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产生困惑、疑虑的心理现象, 表现为对问题的探究倾向和研究态度, 其实质是人类对未知事物探索的科学精神。而目前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薄弱。学生能意识到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但是却过多地依赖老师, 自主性学习的动力或能力欠缺;提出的问题还停留在“知其然”方面, 没有或很少思考“其所以然”;面对一个新情境, 缺乏主动探索思考的习惯, 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向往师生互动, 但实际和老师交流较少, 自信心和勇气不足。

3.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教学的阶段性目标是学生能自主地解决各种化学问题, 让学生由新手尽快成为专家。加强学生化学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促使其头脑中形成更多的、更有意义的知识组块 (或图式) 以及网状知识结构, 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学习, 训练学生养成自我思维监控的习惯, 自觉地、有意识地在问题解决中培养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问题教学研究是时代的需要, 对新世纪我们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中生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 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 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均非常薄弱。问题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使学生自主地参加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问题意识, 培养具有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7-01.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的要求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要更加贴近生活,要培养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发现化学、应用化学的能力。所以,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来把生活与高中化学相联系呢?下文就做以具体探讨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的含义

化学是一门与我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在我们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往往大多数学生都对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的认知过于感性,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把学生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最终使学生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都与化学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化学知识回归到社会生产实践中,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真实体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化学知识源于生活,从而去探析、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化学相关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高中化学实现生活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生活化教学可以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很多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解不透彻,导致滥用生活情境,甚至凭空捏造虚假现象,这样就没有做到充分发挥生活化情境的作用。比如,在讲解关于脂类物质的知识时,教师花费了较长的时间播放红烧肉和花的图片,来作为课前导入,其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掌握脂类物质的种类。但因为内容过于繁杂,不但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学生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在图片中寻找有效信息,阻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

素材应用不灵活也是教师在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深入挖掘不够,没有很好的认识到教学内容的适用范围,牵强附会的把课程内容设置成生活化的情境,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该巧妙地安排化学知识生活化的素材,避免出现生活经验与课程知识不同的情况。

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对于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策略来应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化学教学与生活现象相融合

在教师进行新课程教学时,将化学知识有效地融入生活现象,就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且不会觉得很陌生。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这当中,教师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生活化化学案例,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知识,改变对化学知识的抽象认知。比如,在讲液体王水的特性时,可以采用故事叙述进行课程导入:有位妇女把重6.5克的旧金戒指交给工匠加工成一对耳环,由于

担心工匠偷工减料,一直守在旁边直至完成。但隔了数日,发现耳环在称重时变成了5.3克。经过询问工匠得知,在加工修饰前,金戒指在王水中浸泡过。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王水是一种能够溶解金属物质的液体,具有腐蚀性,通常会被用在一些蚀刻工艺中。这样的课程导入,既增加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融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可以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中所见到的化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避免产生认知偏差,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人类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只要留心发现,用心思考,就能发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带入生活中的常用品进行讲解。例如,在讲纯碱的作用时,可以设置问题来让学生解答,为什么用纯碱发酵的面制成的馒头,会更加的松软可口呢?通过课程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出答案,纯碱能除去面团里发酵生成的有机酸,可以使馒头蓬松且体积增大。

(三)化学实验环境开放化

开放的实验环境,能促进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了消除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畏惧心理,让化学教学更加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把一些学生所熟知的事物与实验相融合,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进行实验。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探索,通过成功的完成试验任务,能激发其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激情。通过组织学生做小调查,能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例如,开展一次关于重金属回收的调查作业,要求学生自主的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重金属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化学科技制作材料生活化

为了有效地发挥生活资源的教育功能,教师应积极的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来进行科技模仿与创新,能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课程中效果十分明显。教师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加强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培养更具理解能力,更具实践探索能力和更具团结合作能力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展君梅.试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107-107.

[2]梁娟.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2015,(7):101-102.

上一篇:绩效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下一篇:水平—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