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资源

2024-06-22

期刊信息资源(精选十篇)

期刊信息资源 篇1

图书馆是一个建立在城市交通便利地区,提供固定的图书信息资源和阅读场地的服务性建筑。主要职能是文献的收集、文献的整理与文献的典藏工作。期刊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文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其信息精炼,专业化程度高、与图书相比较为轻薄便于携带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以下本论点将从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期刊信息资源出发,具体探讨我国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现状。

1.1 期刊信息资源更新速度慢

在现阶段我国的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利用现状中,存在着期刊信息资源更新速度缓慢的问题。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国的学术发现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各个领域进行到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专家、学者大批涌现,期刊文献等的数量进一步增长。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学术发展进入到一个停滞阶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的学术发展从新走上正轨。由于以上现状,我国图书馆的期刊薪资资源更新速度慢主要变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一些图书馆由于建馆时间早,馆内期刊信息资源多以较早期为主,在后期资源的引进上由于经费等问题出现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其次,在我国一些建立时间较晚的图书馆之中,期刊信息资源多以2009年之前的为主,对于2010年及其以后年份的文献,呈现出一种更新速度慢、文献数量少的现状。

1.2 期刊信息资源丢失、损坏现象严重

我国的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存在着丢失、损坏现象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管理不善以及有些读者个人素质偏低的问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丢失损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期刊信息中存在着乱涂乱画的想象,一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在期刊文献上进行重点的勾画与涂抹,严重印象了期刊信息资源的二次利用。第二,期刊信息资源存在着被一些读者撕页或取走期刊附件的现象。我国一些建筑、美术等专业的期刊文献中,由于存在着大量的图示信息,一些读者为了方便记忆或保存直接将相关信息从期刊中撕取下来带走,破坏了期刊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固有价值。第三,由于我国的许多图书馆中藏有珍贵的文献信息,一些读者为了据为己有向图书馆谎称丢失,造成了我国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大量流失。以上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3 期刊信息资源检索、查询难度大

在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图书馆由于技术问题往往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检索系统。期刊文献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大等特点。有些期刊属于半月刊,每半月更新一次,几年的期刊累积下来,形成了庞大的文献数量。读者们在寻找固定一期文献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检索系统,增加了查询文献的时间,需要手动进行寻找。降低了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检索查询系统,期刊信息资源在整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错误,例如名称相似或重名的文献的摆放问题以及同一年度的期刊信息资源归类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式

通过以上论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当前我国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要想对期刊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应该从管理的各个角度入手,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开发。以下论点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2.1 建立图书馆电子检索系统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我国在图书馆的期刊信息资源管理上也应该适当采用信息化技术。针对目前我国图书馆中存在着读者查找文献期刊时间长、难度大等问题,图书馆可以在馆中建立相应的电子阅览室,配备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在计算机之中建立起图书检索系统。图书馆应该完善读者的信息,给每一位读者办理图书借阅证,规定每位读者的期刊借阅数量。与此同时,读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借阅证编号在计算机中进行期刊检索工作。这样,一方面读者们可以根据固定的文献关键字、文献编号或年限等条件进行图书的检索,节约了查找期刊资讯的时间;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对借阅者实行有效的控制,一旦期刊信息资源出现破损、丢失等问题,图书馆可以进行相应的责任问责,针对具体期刊内容让借阅者进行赔偿。

2.2 完善期刊资源的征订工作

期刊信息资源是我国各个学术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在现今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只有对期刊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更新才能保证人们紧跟各个学术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因此,为提高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图书馆应该完善期刊资源的征订工作。征订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图书馆现存的期刊信息资源进行完善。图书馆应对现存的期刊文献进行一个总体的统计,对于部分时间段缺失的期刊文献通过与其他图书馆进行沟通、网络共享等方式进行补齐,保证以往期刊信息资源的完整性与时间上的连贯性。第二,由于期刊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图书馆应该积极地进行有效的期刊信息资源征订工作,在注重每种期刊的数量、比例合理的基础上,拓宽图书馆征订期刊的范围,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这样,不仅能提高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效率,还能保证现有期刊信息资源的二次利用效率。

2.3 加强对现有期刊信息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

加强对现有期刊信息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不仅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管理现状中的期刊信息资源流失、损坏等问题,还能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首先,图书馆应该对借阅者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借阅者的个人修养与素质,让人们在图书馆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在图书上乱画乱写、不损坏图书。对于出现问题的期刊文献,图书馆有责任让借阅者进行相关的赔偿。同时对于一些性质恶劣的行为,图书馆可以取消读者的借阅资格。其次,对于一些珍贵的期刊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建立相应的阅览室,让读者们在馆内进行阅读,防止期刊资源外借带出后出现的丢失问题。最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馆内期刊信息资源的保护工作,定期对图书馆进行清理工作,保证期刊信息资源的干净整洁,延长期刊信息资源的使用寿命。通过以上几种方式不断加强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保护工作,提高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3. 新形势下,利用期刊信息资源的措施

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论点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可行性建议,分析当前我国图书馆提高期刊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措施。

3.1 转变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管理模式

图书馆应该尽可能的对自己原有的固化管理理念进行转变,提高图书馆的职能和大众服务作用。一方面图书馆应该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期刊信息资源建立相应的导读信息,在每种期刊的前面建立导读信息,将期刊内容涉及的专业领域进行简要介绍。方面读者们对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采取开放式的服务,定期向读者们推荐一些新增期刊书目。对一些新办理借阅证的读者,图书馆有义务对其进行介绍,帮助读者们迅速了解图书馆的大致情况。另外,图书馆之中可以建立相应的电子阅览室、读者休息室和打印室,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为读者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此来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期刊信息利用效率。

3.2 将网络信息化技术与期刊信息资源相结合

在网络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可以将网络信息化技术与图书馆的期刊信息资源利用相结合,利用网络的优势不断提高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图书馆可以在网络上建立电子信息图书馆,购进电子书和电子文献共享到图书馆资源库之中,读者们可以很据自己的借阅证编号进行下载,方便读者们进行携带与保存。另外,在网络资源库中,图书馆还可以对期刊信息资源的下载量访问量对读者们进行显示,方面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选择热门资源,提高期刊的利用效率。

3.3 注重培养和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技术逐渐的应用到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图书馆应该注重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服务素质的培养。一方面组织图书馆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方便期刊信息资源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工作人员的语言学习,对于一些国外参考文献可以做到清楚的识别,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更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在图书馆之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给读者们一种温馨的阅读体验。从以上各个方面着手,提高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4 提供多渠道信息服务,提高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如今的期刊信息资源种类繁多,读者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经常是集中期刊同时进行阅读。每种期刊的更新时间都存在着差异,为了让读者们能及时了解期刊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图书馆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图书馆公示等方式,定期向读者们进行宣传,不断拓宽信息服务的渠道,以多种方式提高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而针对以上现状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工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借鉴与学习。图书馆在我国可以说是总要的期刊信息资源集散地,不仅在每所高校之中都拥有固定的图书馆供学生们进行阅读,每个城市也有固定的公共图书馆供城市市民进行学习。现如今,在我国的高中和初中校园中,图书馆也正在进一步的普及。相信随着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地会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图书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图书馆中期刊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率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不断加速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的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摘要: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图书、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借阅。而在知识飞速更新与发展的今天,知识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习型社会”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因此作为图书等信息资源的集中地——图书馆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期刊信息资源包括报纸、杂志、专业文献、等几大类,可以集中的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先关专业内容,是重要的知识资源,对于提高人们的个人修养、提高整个国家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的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图书馆的期刊信息资源作为主要论点,具体探讨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期刊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策,探讨

参考文献

[1]徐丽田.党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9(02).

[2]刘凤华.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理论导刊,2006(10).

[3]厉宏.论网络环境和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开发利用[J].重庆图情研究,2008(01).

[4]余武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2002(01).

[5]侯燕芳.试论如何加强期刊信息的开发与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2).

[6]张玉琴.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应用最大效用的实现[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7]王昌哲.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6(08).

期刊信息资源 篇2

开发医学信息资源,提高医学期刊利用率

(深圳市人民医院图书馆,广东581020)

【摘要】 在管理期刊工作的实践中,探讨了如何提高期刊利用率的策略,根据馆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关键词】医学图书馆;期刊工作;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 B

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主体,不仅要为医疗、教学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文献信息,还要担负起培养医务人员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的重要责任。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图书馆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手工式卡片检索、编目、采访、流通等逐步由计算机所代替,文献信息储存及传输形式也将改变,逐步被计算机管理而取代。医学期刊是传递医学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传递信息速度快等特点,是处于现代医学信息技术渗透最深,影响最大的前沿。它能及时、充分反映我国医学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和新水平,也是科研、临床医疗、教学的主要信息来源,又是医学图书馆开展医学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

医学期刊是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中之重,如何积极开发医学信息资源,提高医学文献的利用率,有效地深化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实现以收获为基础的模式向提供为基础的模式转变,更好地服务于医院临床、科研、教学是我们图书馆员值得去学习及探讨的课题。1 医学期刊工作的特点

医院图书馆收藏的期刊,仍是临床医务人员获取医学及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如今,网络期刊又以每年高达万余种的优势,以知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拥有Interet知识大众的爱戴,因此,我们在管理体制上,继续以自我封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必定难以发挥医院图书馆的整体效益。1-1 专业性强

医学期刊,主要阅览对象是临床医务人员,而各个临床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又有所区别,各个相关专业有各个学科的核心期刊,每位读者前来查找期刊的目标很明确,所以需要三次文献的服务。1-2 快速与时效性强

印刷型期刊出版效率快,读者对期刊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注重。在工作中就可以发现,当年的现刊利用率是最高的,过刊入藏后,特别年代越往前的过刊,越少人问津,这就证明时效性是信息的第一生命,“学过境迁”,再科学、准确的信息也失去利用价值。指导采购、认真选刊是提高期刊利用率的前提 2-1 选择期刊的重要性

服务于教学、科研、临床的医院图书馆,在订购期刊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选择期刊种类的力度。期刊工作是一项学术很强的工作,是提高期刊利用率的主要环节,是建立高质量馆藏,满足读者需求,用好图书馆采购经费的关键。所以,医院图书馆应根据医院本身发展状况、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等特点,以及了解医院重点科室的发展现状,制定采访原则,合理地甄别、选择和订购期刊。

医院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仍是医务人员获取医学及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每年集中在邮局订购前,采访人员及期刊管理人员要及时沟通,期刊管理人员可以把发现的问题及读者查阅期刊频率高的期刊推荐给于采访人员考虑订否。目前,我馆中文医学期刊主要从邮局订购,由于院领导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医学期刊订购保持400多种以上,逐年递增,相对满足了临床医务人员查阅文献资料的需要。根据我馆的采购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2 核心期刊:

由于核心期刊一直被视为高水平、高质量的期刊,而核心期刊的定位相对复杂,但它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①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期刊目录(医学部分)为订刊核心。②较多刊载某一学科的文献。③刊载的文献水平较高,反映该学科的发展状态。④深受本学科读者关注并基本能够满足其需要。⑤本院科教科指定的期刊。如;国外医学类;中华医学类;医科大学学报类;此类期刊所载论文质量相对较高,信息密度大,出版周期稳定,利用率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近年来作为晋升更高一级职位的必须条件之一,文章必须在此类级别的刊物上发表,所以,我馆相对偏重此类期刊的订购。2-3 综合性期刊:

常言道,没有书,就没有读者,没有读者就没有效益。反之,有书而没有读者利用,同样也是无法产生服务效益的。我们选择了核心刊外,也选择部分涉及各个专业和综合性较强的期刊,利于各个不同学科的利用,如;医师进修杂志、临床荟萃、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期刊,以满足读者对医学专业理论的需求。2-4 重点学科期刊

对于本院的重点学科,采购人员到科室收集科主任及相关人员的意见,有目的的选择学科最需要的期刊作为订购重点。2-5 调查法

通过下科室咨询有关专业的专家、教授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在筛选刊物时,因为他们对专业性强的学术期刊水平质量了解得比较系统,并且了解教学、科研、临床、医疗工作的重点,知道何时,何阶段增加何内容,根据他们的意见列出必定期刊。有他们的参与,不仅可使馆藏文献的专业性更为明显,同时还给馆里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因缺乏医疗专业知识水平,对所订购的期刊缺乏了解而失去订购的实用价值。通过专家咨询及读者调查,选刊工作更有针对性,那类刊应少订或不订,同时也避免漏订或误订,保证了馆藏书刊的质量。医院图书馆本身就是以临床医疗期刊作为特点、重点的订购及馆藏,订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对历年订购的刊物了如指掌,根据本院的学科专业来确定刊物的收藏范围。提高期刊利用率的关键是加强期刊的管理

期刊管理是图书馆业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管理科学化,并有效地提高期刊利用率,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3-1 基础工作到位,方便读者查阅

新刊到馆后有专人负责登到,登到时要注意期刊的刊号、刊期、频率以及创刊、停刊、复刊、该刊名等变更情况,有改名的应及时变更,盖章后上架,对于现刊登到,尽量及时完成,当天与读者见面。3-2 开架阅览,分类排架

我馆采取开架阅览的模式。开架阅览不仅利于读者直接、方便、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架上挑选自己需要查找的期刊,而且可以同时阅览与其它学科有关的学科资料,对需要大量、反复查阅资料的读者有利,而且在按分类排架同时,再按汉语拼音字母字顺给予排架号排架,这样更加方便读者迅速查找需要的期刊,按分类缩小了查找相关学科的范围,节省了时间。过刊我馆目前采用的按汉语拼音字母字顺排架法,此种排架法对于专业及小型图书馆非常有利。3-3 健全期刊目录体系

为方便读者查找期刊,我馆编制了《中文期刊馆藏目录》及《现刊排架目录》,把相关学科的每一种刊物及种数,以及每年订刊的变更充分显示给读者,起到正确引导读者查找资料,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提高期刊利用率的策略,加强基础搞好期刊管理工作

期刊管理是图书馆业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管理只是手段,利用才是目的,这是开发期刊资源的基本原则。开发期刊资源必须加强基础,搞好期刊管理工作,必须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本馆1996年使用深圳大学开发的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以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手段,不断完善在期刊采访、编目、著录、收集、整理、开发,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对期刊变更、频率改变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漏订、误订给期刊利用带来影响。4-1 实现资源共享

我馆是综合性医院图书馆,在订购期刊的同时,可以考虑与专科医院协调。如心血管医院侧重订购心血管方面的刊物,种类齐全,我们可以作为馆际互借,这样可以节省资金,同时还提高了期刊的利用。它可使馆藏资源由一馆发挥作用变为本地区、本系统发挥作用,以有限的经费,最大的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为有效开发利用医学信息资源打好基础。4-2 加强期刊自动化管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采用先进设备,实现期刊工作自动化管理,使期刊工作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这是开发资源,提高期刊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过去完全依靠手工摘录的采购、采编、查重、库藏等业务工作将由计算机操作代替,使期刊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光盘检索代替手工检索,读者只需确定课题范围输入微机,花少量时间便可迅速完成所作的文献调查。所以实现自动化管理是期刊工作服务手段的变革。如;在馆内配置扫描仪,为远程读者提供网上全文服务,在网上开展信息咨询,动态信息发布,知识导航和定题服务,建立期刊文献检索系统等等,进行馆际协作,利用网络化联合采购,联合编目方式,形成一个馆际见的有机整体,共同满足读者对期刊文献的需求。4-3 健全网络化服务

医院图书馆要满足读者对信息需求内容的专业性强、实用性强、时效性强,就必须提供方便,快速,高效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网络化服务。目前我馆已建立局域网,使用了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数据库,中国科学院开发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e)》,外文Silverplatter公司的Medline检索系统300种国际医学全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开发使用,很受读者欢迎也为他们节省了时间。4-4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期刊管理人员是期刊管理与服务的关键。医院图书馆应有一批能搜集、整理、翻译、检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员。期刊利用率高低与期刊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知识深度及广度直接相关。不具备一定的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无法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① 加强思想教育,爱岗敬业,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责任心及有严谨细致工作作风的专业管理人员。具备图书馆业务知识同时也要学习医学专业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敬业、爱业、乐业、勤业,无私奉献,淡薄名利,甘于寂寞,以平常心,做平常事。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② 对工作人员要有计划的进行继续教育及在职培训,知识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扩充以防止老化或停滞不前。

1,李捷斌,提高医院图书馆期刊利用率,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J].2000,9(3)38-39 2,南存兰,中文医学期刊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医学情报工作[J].2001,22(6)49-50 3,李希凡,图书馆读者概论[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4,仲超生,网络环境下的高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图书馆论坛[J].2002,22(3)25-26

DEVELOP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USING RATE OF MEDICAL PERIODICALS(The Library of ShenZhen People Hospital ,Gongong 581020)

Abstraet:

In the Practical Work of Running Periodicals,Sun up the Strategi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Using Rate of Periodicals Acoovding to the Library Situation, Provide the Reders With High Quality Information Services Using the 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ies.Key Words: Medical Libraries;Issues Work;

期刊信息资源 篇3

期刊的可用养生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资源:中医药期刊创刊几十年来,所刊载的内容以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为主,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医院校学科建设、医院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及特点等,涉及中医药研究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是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前沿技术,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中医药期刊自诞生以来,承载了近代中医诊疗的珍贵资料。利用大数据平台可纵向挖掘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期刊中有学术价值、临床实用价值的文献,将一些有临床治疗价值的特色疗法、有独特功效的中草药或地方药的相关报道一一拎出,挖掘出规律性、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二次编辑,再以图书、网络出版物、专题研究报告等形式公开出版、发行,不仅可以为现代诊断、治疗、科研服务,使期刊中沉睡的内容重新焕发活力,而且会给期刊出版单位带来效益。做到以期刊的既有资源为期刊养生,促进期刊再发展。

2.作者资源:作者是期刊内容的供给者,是期刊的“衣食父母”。中医药期刊的办刊时间较长,积累了相对固定的作者群,其中不乏期刊的忠实作者,包括与中医药研究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承担者、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者,以及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师、研究生等。杂志社可根据投稿的论文质量将作者进行划分,选出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作者,作为期刊的重点维护和依靠对象。对于投稿论文质量差的作者,杂志社通过定期举办论文质量提升培训班、投稿技巧讲座等方式,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

3.以奖励机制吸引读者资源:读者是期刊价值的直接体现者,也是期刊学术价值、经济效益的实现着。期刊要吸引读者,除正常的发行渠道外,还应广开发行之路。①杂志社应充分利用读者的正面宣传力:期刊要不断提高出版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利用读者正面宣传的效果,扩大读者范围、提高发行量。②设立奖励机制:中医药期刊可以借鉴的相关做法,在同封寄出的杂志中附上“购刊刮奖卡”,或印刷时直接将刮奖区设置在期刊的插页上,让购刊人、作者、读者,在阅读杂志的同时,享受刮奖、中奖的快乐。通过读者的口耳相传促进期刊的发行量、扩大读者群。③赠阅杂志:多给作者赠送样刊,使其分送给更多的人,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更优质的稿源。作为对作者投稿的奖励,我们在给作者寄送样刊的信封中,会多装几本杂志,请他们送给愿意与自己分享的朋友、同学、同事。④减免版面费:对部分稿源减免版面费实质上也是一种赠与行为,相当于杂志社给作者支付了版面费。减免版面费是吸收、争取优质稿源的途径之一。

4.期刊主办单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内地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医药期刊约130种,其主办单位主要为科研机构(34种)、高等院校(46种)、学会(50种)。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合计约占62%)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与国内外交流频繁,科研机构中的领军人物在同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况且,中医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较充足的经费和学术资源保障,有能力保障期刊出版单位的基本建设,同时期刊还有优先得到优质稿源的便利条件。

5.广告代理商资源:近年来,学术期刊上刊登广告已经不再受到非议,以广告养刊成为多数学术期刊的通常做法。虽然有的编委、办刊人不愿意承认广告代理商是期刊的资源,但笔者认为,广告代理商的经营理念新颖、具有市场拓展能力。期刊出版单位应充分利用广告代理商所拥有扩大期刊营销、拓展市场能力的资源,帮助期刊开拓市场,提高发行量。从这个角度讲,广告代理商应该属于期刊的养生资源。同时,广告经营的部分收益可用于提高作者的稿酬、奖励优质稿源,以此方式吸引更多地优质稿源,使期刊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信息技术的发达使中医药期刊出版发行的途径越来越多,充分利用、挖掘现有资源,不断找到期刊发展壮大的支撑点、切入点,是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形势下,虽说每次互联网科技新浪潮总会推出新的媒体形态,但传统纸质期刊的传播力、影响力由来已久,不可能随便被颠覆。中医药期刊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几十年来的资本积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顺势而为、借势而上,为自身发展找到定位准确的养生之路。

期刊信息资源 篇4

1 电子期刊已成为图书馆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

近年,随着电脑与网络科技应用和各资料类型的出版品日益增多,期刊资料也随之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现今所谈的电子期刊普遍指的是“可通过网络来使用的期刊电子版”。目前它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加上它具有远程查询检索、互动交流、成本低廉、方便快捷、可供多人同时使用、即时取得全文、形式多样(包括多媒体等)、节省储存空间等优势,在现阶段图书馆普遍面临提高期刊服务水准、预算缩减与馆舍空间不足的压力下,已成为各高楼图书馆极力发展的新兴学术咨询馆藏。

电子期刊的特点及其强劲发展势头,特别是一次文献信息检索范围的广泛性和文献资源的深入性,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人员的资源吸收和利用,决定了电子期刊在高校图书馆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方向。

2 影响电子期刊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2.1 资源共享环境不成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但单一所图书馆由于各种实际原因,不可能典藏所有期刊,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源共享。

虽然已经有一些高校开办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服务,但在全国范围内,还不是很普遍,而且不能实现彻底的免费的远程共享。

2.2 部分读者电子期刊的检索水平普遍不高,存在着一定的阅读障碍

电子期刊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可检索性强,由此也对读者提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基本操作要求:除了具备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之外,还需了解并能熟练的使用各种网络辅助服务类工具、浏览器和各大搜索引擎等,掌握不同种类的光盘数据库和联机数据库的特点与检索方法。由于我国现阶段国情影响,计算机在全国的普及率参差不齐,导致部分读者不能熟练的对电子期刊进行正确的检索。

2.3 电子期刊的编目工作有待完善

现在各公共图书馆应馆内发展需求和读者需求都引进了数种电子期刊,但这些期刊之间缺乏统一、标准、完整、规范的著录编目规则,名目繁多,且检索出来的信息时有交集,以致于读者不能迅速准确的检索到所要的信息,要花费许多无谓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那些长期习惯于阅读传统印刷型期刊并且对计算机检索水平不高的读者来说,可能会减弱他们对电子期刊的兴趣,由此便极有可能失去一部分电子期刊的潜在读者。

2.4 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

馆内虽然已经引进了数种电子期刊并制作了自己的特色数据库,但若没有任何的宣传举措,可能会造成无人问津的局面。

3 提高电子期刊利用率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各公共图书馆应根据电子期刊本身的特点,以读者至上为宗旨,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提高馆内电子期刊的利用率,以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

(1)联合多家图书馆集团订购一些大型的电子期刊,并且加强馆际间的合作,能够有效的增强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电子期刊的利用率。

(2)为了使读者更方便、快捷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电子期刊,可以建立一个电子期刊导航系统。这种电子期刊导航系统,可将所在馆引进的所有电子期刊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统一的界面,提供多种查询和浏览全文途径,可按照学科、机构、刊名、关键字、摘要、全文、数据库来源等等来进行相应的检索浏览下载。当想浏览某些相关学科的电子期刊的具体内容时,可以通过分类导航查询、浏览有关期刊,并下载全文。

(3)为了给更多的读者提供服务,各馆可在引进外来先进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同时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在这个高度科技发展与多元化资讯管道的时代中,外在环境是各种资讯泛滥、供过于求,图书馆的馆藏不一定会被充分使用,再加上各类商业资讯机构的竞争都会威胁到图书馆的资讯服务,读者可能不一定要通过图书馆才能获得所需资讯。所以,作为图书馆也要增强自己的“品牌意识”和突出自己的“个性”,才能在读者心中占据着一个根深蒂固的位置。只有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整体效应,发挥各个图书馆馆藏资源以及网络环境下网上资源的积极作用,而建立自己独特的数据库便可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建立学术论文数据库。学术论文是学者们多年的心血,是他们苦心研究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应把历年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教师的科研论文收集起来,按时间顺序和学科类别进行数据库的建设。

其次,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要走特色之路,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本馆的性质、任务与读者需求,对现有的文献结构、文种结构、时间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围绕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学科优势,构思具有区别于其它图书馆的独特资源。数据库建设特色化,既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图书馆业务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趋势,它能使那些对相应数据库有所需求的读者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效率。

如本馆已在南昌大学的主页上做了“学位论文”和由本馆独立制作的“红色江西”(革命的三个摇篮)的特色数据库的链接,里面的内容非常详尽并具针对性,得到广大师生和省内外人士的好评。

(4)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精神素质。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电子期刊的检索系统、期刊管理系统和现代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不断推陈出新,如何不被信息浪潮所淹没,专业馆员的技术培养是重点之一,尤其在网络环境下的期刊信息服务方面,除了本身要有专业化的素质能对馆内的电子期刊充分了解并熟练对其进行操作外,更要有能随时解答读者提出的任何关于电子期刊检索下载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现代化图书馆馆员所应承担的职责。因此,图书馆的高层领导应定期安排馆员进行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更新知识与技能,以便能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5)开辟读者与网站之间联系的窗口(收集读者反馈和信息需求意见、及时解决读者的疑问等),便于分析和跟踪读者的电子期刊文献需求,采用崭新的积极主动的服务模式将读者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6)开展对读者的培训工作,加强读者的电脑操作能力和对电子期刊文献的检索能力,进而也拉近了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距离,开启了一个交流和宣传的窗口。

4 结束语

咨询化的趋势是本世纪图书馆经营无法回避的潮流,由于咨询科技的日新月异,图书馆馆藏的发展更应紧跟时代,现代化图书馆应充分运用科技的的特性整合知识于咨询,提供读者更丰富的咨询需求。相信在飞速发展的咨询时代中,图书馆可以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葛秋菊.电子期刊的主要获取途径及优缺点[J].图书馆建设,1997,(2):28-29.

[2]承欢.电子期刊及其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14):34-36.

[3]赵慧.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2000,(2):30-31.

轨道交通核心期刊信息 篇5

1961 年7 月创刊 中文核心期刊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铁道建筑》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报道内容涵盖铁路规划、勘查设计、轨道结构、路基基础、桥梁、隧道、房建和养路机械等多个专业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技术。当前重点关注国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铁路重载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以及行车安全保障技术的创新,跟踪世界铁道建筑的最新发展动态。读者对象:铁道、交通、建筑、水电、市政、煤炭等部门从事相关专业的设计、施工、制造、养护、科研等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

主 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主 办: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承 办: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铁道建筑研究所 编辑出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铁道建筑》编辑部 主 编:叶阳升 副 主 编:王 红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邮政编码:100081 编辑电话:(010)51849235 51893552(市电)(021)49235 93552(路电)广告电话:(010)51893587(市电)(021)93587(路电)电子信箱:tdjz@rails.cn tdjzbjb@126.com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 阅:全国各邮电局 邮发代号:2-40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27/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995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发行代号:M5006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8046 号 定 价:国内10.00 元 国外10.00 美元

2、《都市快轨交通》期刊介绍:

《都市快轨交通》(原《地铁与轻轨》 1988年1月创办)是我国最早一家地铁与轻轨行业综合技术刊物,由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和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联合主办、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协办。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院士亲自担任主编。

国内统一刊号: CN11-5144/U。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6073。

《都市快轨交通》继承《地铁与轻轨》的办刊宗旨,宣传国家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方针、政策,介绍地铁与轻轨国内外建设、运营过程的经验,实时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及重要技术信息,促进同行间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本刊面对行业主管人员、业界广大科技人员、各大城市交通院校师生以及对地铁与轻轨关心的其他人士。《都市快轨交通》杂志拥有稳定的专业读者群,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实力强大的学术背景,专业严谨的编审团队,必能为地铁与轻轨行业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本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都市快轨交通》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订阅方式:

读者请通过当地邮局订阅。邮局可随时订阅。

国内订阅: 邮发代号:80-163。杂志名称:《都市快轨交通》。订阅费用: 《都市快轨交通》为双月刊,大 16 开, 100页全彩印刷。

国内定价: 20 元 / 期,全年 6 期,120 元 / 年

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介绍:

本刊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首家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本刊旨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方针政策,交流学术动态,传播科技信息,提供市场服务。作为中介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的目标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新、更快、更好的服务。主要栏目:

百家论坛、学术专论、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研究简报、信息窗、企业及产品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主编:孙章

国际刊号:1007-869X 国内刊号:31-1749/U 复合影响因子:0.733 综合影响因子:0.439 出刊周期:月刊

期刊信息资源 篇6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科技期刊编辑学

科技期刊一般是发表关于自然科技与技术研究文章的杂志, 具有客观性、连续性、创新性、深透性、复杂性等特点, 从事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人员则更为专业。传统的科技期刊编辑和如今的科技期刊编辑也有了很大的区别。传统的科技期刊编辑主要是在把关人的把关下把研究人员写好的文章进行接收、审核、修改, 然后经电脑排版后出版发行。传统的科技期刊编辑信息传播的范围比较小, 有关科技思考的信息资源管理也更为繁杂。如今的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则是在电脑上进行, 不论是从修改还是排版或信息的传播方面都更为先进和现代化, 最重要的是省时、省力、省钱。有关科技期刊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也更为便捷、高效。

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国外有一种理论, 信息就是价值。快速得到信息并对其做出有效处理关乎企业和团队、单位的命运。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和科技期刊的编辑很大一部分就是对现有信息的管理, 包括对科技论文信息的采集、控制、处理、流通、传播。现代学者很多都从网上获取科技期刊信息, 并从科技期刊中获取他们行业的最新资讯。开发和获取信息的价值就是对信息加以利用, 使其达到其他的效益, 比如经济效益、文明效益、发展效益等。

三、互联网技术与科技期刊编辑

(一) 网络信息收集

通过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 可以搜索作者的信息、文章参考文献的出处及专业术语的在线核对, 通过网络可以寻找自己的科技期刊文章合作伙伴、作家以及自己的科技专家小组。也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全文数据库来寻找自己需要的期刊信息, 比如万方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二) 邮件在科技期刊中的使用

在过去, 科技期刊编辑部主要是通过书信来和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员联系, 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 安全系数也比较低, 传递的信息也不牢靠。如今仅需几秒钟就可以将对文章的修改意见或者文章录用消息等其他信息发给接受者。邮件接收几乎没有经历中间人, 这就提高了文章的安全性, 并且邮件发送具有群发功能, 能同时将期刊的消息综合的发给期刊的用户或者作者等相关人员。

(三) 网络科技期刊和手机科技期刊

网络科技期刊是科技期刊的创办方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动画集于一体的在网络上发行科技期刊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体。不仅阅读方便拥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还具有互动性, 快捷的阅读速度, 更重要的是更加环保更加和谐。

随着3G、4G网络的覆盖和大屏幕智能手机的普及, 手机科技期刊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是对网络数字出版的延伸。手机期刊具有网络期刊的大部分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终端更容易携带, 查阅更方便, 更加灵活方便, 实现了真正的“无处不在享阅”。

(四) 网络信息共享, 宣传更理想

根据《2013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统计, 2013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种类为2047种, 比2012年的1994种多了几十种。网络宣传的优势是范围没有限制, 没有时空的隔阂, 只要具备连接Internet的设备, 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对科技期刊的阅读体验。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性在节约成本和空间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的覆盖率和传播率。如今, 一般能与科技挂钩的人都能使用Internet来进行日常事务处理。这是网络宣传不可多得的优势, 那就是面对的群体都是最活跃的和最具有知识性的。还有就是网络宣传都是电子的, 制作简单, 成本较低, 过程比较快捷, 修改和整理比较方便。因为很多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软件可以对其做相应处理。

四、科技期刊编辑学的问题

(一) 科技期刊质量总体得不到保障

据统计, 在我国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为例, 其发表的论文具有国际化首创水平的还不到5%, 具有国内首创水平的还不到15%。这说明我国科技期刊中的创新程度还不够。中国也很少有像Nature、Science等国际领衔性质的专业科技期刊。

另外, 科技期刊的要求和最终效果也比较低。这主要体现在期刊论文的引用混乱、作者文学素养不够高等。

(二) 现代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安全性不高、亲和力不够

科技期刊的网络化、现代化发展信息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但是安全性却是人们一直担忧的。如果没有发表的文章被黑客攻击遭到泄露或者科技期刊的数据库被黑客攻击, 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是电子作案, 挽回损失的过程也是比较艰难的。新型的信息开发和利用方式虽然给大家带来了全新体验, 但是事实证明这种电子阅读的方式给人的亲和力不够。

(三) 科技期刊需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科技期刊由于是专业化的杂志, 门槛比较高, 服务却并不尽如人意。不论是从期刊的价格还是从期刊的订阅或者作者发表文章的过程都需要有全新的方案和提高。

五、科技期刊编辑学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一) 把责任放在第一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由此可以看出,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责任重大。这关系到科学研究成果的及时发布、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学术思想的交流、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的展示、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等方面。因此, 科技编辑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科技知识, 相关的计算机能力、专业基础、语言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把责任放在第一位。

(二) 严审论文质量

严审论文质量不只是要看论文的结构、语言、引用, 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文章的创新性。科技期刊论文的价值就在其研究过程和结果。如果一篇文章没有任何的创新性建议, 这种文章最好不要发表, 不然就是反面教材, 影响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另外, 要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论文, 而不是根据投稿日期发布。合理安排论文的出版顺序, 对于过程性的研究论文可以按部就班的发布, 而对于一些对行业来说比较新的信息要及时发布。

(三) 提高服务质量

对新的科技行业信息要第一时间发布, 这样不仅可将行业资讯及时传播给读者, 还避免了对相对行业进行科技研究的读者继续研究。还可以允许读者订购期刊中的某一篇或者几篇文章, 这样读者对自己关注的行业进行专门定制, 又不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四) 提高网络期刊的安全性

提高网络期刊的安全性, 尤其是要提高相关数据库的安全性。提高网络期刊的安全性要从从事科技期刊的编辑和网络期刊两方面做起。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保证文章是否被录用都不能随便泄露文章信息。开发的网络期刊的系统要有高度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性能, 尤其是期刊数据库, 不仅要保证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还要有一定的备份。不论是纸质的备份还是电子版的备份都可以在数据库系统损坏时进行恢复和降低损失。

六、结语

科技期刊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科技进步程度的状态和过程的记录, 也侧面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趋势。新型的信息开发和利用渠道一定会给科技期刊编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改变。科技的发展也会助力科技期刊编辑过程的信息开发、利用、传播。虽然我国科技期刊还不到成熟的阶段, 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偌大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求是, 2012 (12) .

[2]许云, 钱俊龙, 等.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 (5) .

期刊信息资源 篇7

一、文献来源、选取方法和样本分析

(一) 文献来源、选取方法

本文研究的文献来源于中国 (CNKI) 学术文献总库 (包括中国期刊网、博硕论文、报纸、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 选择时段为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21日, 以题目为“政府危机管理”为条件搜索可得371篇论文, 并含“信息”为条件可得论文18篇, 以并含“媒体”为条件可得论文7篇, 以并含“传播”为条件可得论文6篇。以题目为“公共危机管理”为条件搜索可得论文384篇, 并含“信息”条件搜索得11篇论文, 并含“媒体”为条件可搜索论文12篇, 以并含“传播”条件搜索得论文2篇。

(二) 样本分析

1、论文发表时间与数量情况

从发表时间看, 将检索具体事件设置在2002年以前, 以题目为“政府危机管理”为条件搜索则可获取论文数为0篇。从2002年开始逐渐有“政府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作为题目或题目构成部分的论文出现。详细数据见表1。 (数量1:以“政府危机管理”为题目搜索得到的数量;数量2:以“公共危机管理”为题目搜索得到的数量)

从表1可以看出, 自2002年开始, 政府 (公共) 危机管理的论文开始在CNKI里收录, 到2003年, 呈现了一个迅猛的数量增长, 到2004年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从2004年——2008年一直维持在60篇左右, 2009年呈现稍减的势头。围绕这些数据, 可以根据国内外发生的危机事件解释这些数据的走向。2001年的“911”事件给全世界莫大的震惊, 即便是美国也不得不重新考虑本土的公共安全问题, 这是政府危机管理研究抬头的一个“导火索”, 我国学者也开始研究政府危机管理的相关问题。可以说经过2002年的研究, 2003年应该是学者进行政府危机管理研究的一个小阶段性的收获期。同时, 2003年爆发的“非典”, 更是让政府危机管理研究蓬勃发展的高效“催化剂”, 紧跟着2004年爆发的禽流感, 2005年出现的吉化事件、印度洋海啸等, 2006年欣弗事件、“桑美”台风灾害, 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3.14事件”、汶川大地震、瓮安事件等等, 这些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促使政府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不断进行, 并且研究的成果不断的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升, 可以说, 这一阶段是政府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时期。

如果以并含“信息”为条件搜索总共得18篇论文, 发表年份见表2。 (数量1:以“政府危机管理”为题目搜索得到的数量;数量2:以“公共危机管理”为题目搜索得到的数量)

如果以并含“媒体”为条件搜索总共得7篇论文, 发表年份见表3。 (数量1:以“政府危机管理”为题目搜索得到的数量;数量2:以“公共危机管理”为题目搜索得到的数量)

如果以并含“传播”为条件搜索总共得6篇论文, 发表年份见表4。 (数量1:以“政府危机管理”为题目搜索得到的数量;数量2:以“公共危机管理”为题目搜索得到的数量)

表2、表3、表4所涉及的论文都是与政府为管理中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研究, 另外还能检索到7篇以“公众参与”为附加条件的论文, 粗略可知在371篇研究政府危机管理的论文中仅有31篇是围绕信息资源管理展开的, 当然可能在其他的论文里可能也涉及到信息管理的相关内容, 但不是主要的。即是说信息管理的研究占到总量的8.36%, 如果把公共危机管理的数据也算进去, 总共有56篇是围绕这信息资源管理来做论文的, 则占到总量755篇的7.4%, 这个比例与信息资源管理在政府危机管理中所处的作用地位是不一致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没有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事实上, 就我国来说, 绝大部分的危机事件的处理不到位是源于信息管理不到位不科学。政府对信息的管理重在控制和保密, 总体来说是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对称, 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可知,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还需要加强。

2、哪些人在做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管理研究

(1) 作者单位

从检索情况看, 作者单位以高校居多 (根据检索显示占到80%以上) , 政府机关其次。可以看出, 政府危机管理正在走向一门成熟的学科之路, 高校是学术发展的最大温床,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政府危机管理的学术地位已经奠定了, 是一门有意义、有价值、有普世关怀的学科。

(2) 受资助情况

按研究获得资助分组检索, 可得该类研究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种省级社科基金等。可以看出, 近年来, 政府也将政府危机管理的研究提上了议程, 这也是加强政府行政执行力的重要环节, 从政府的重视程度看, 政府危机管理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3) 研究的学科门类

按学科类别分组, 研究政府危机管理的学科门类从检索情况看, 涉及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政治学、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新闻与传媒、公安、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经济体制改革、档案及博物馆、交通运输经济、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法理法史、行政法及地方法制、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数学。从政府危机管理涉及到到的学科门类看, 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从理论层到技术层, 从法理层到制度层, 从政治面到经济面, 从软科学到硬科学, 这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学科。

二、研究内容

(一) 研究议题

从检索文献来看, 国内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着眼于决策研究、媒体研究、公关研究、信息披露机制研究、传播研究、政府形象研究, 等等。李正国就在《危机公关·媒体角色与国家形象的修复》一文中提出了用危机公关修复国家形象已成为国家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周安庆也以汉川大地震中中国国家形象为例, 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一文中从舆论的角度分析了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 探讨了国家形象危机的化解策略。王名扬在著作《美国行政法》中详细的介绍了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王学辉认为,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有权知悉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和其它信息。对于公民来讲是有知情权 (了解权) , 对于行政机关来讲是一项原则和制度, 在一个具体行政公开事项上, 构成了一个法律关系。”学者们在介绍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同时, 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问题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周汉华在《我国政务公开的实践与探索》中对国外行政公开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分析了我国行政公开的实践, 提出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张明杰在《开放的政府一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系统阐述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基本的制度构成, 以及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二) 研究主题

当前国内学者对于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主题围绕信息管理对政府决策的重要性, 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作用、危机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以及法理分析来展开, 研究信息的发布途径, 怎么样科学合理管理信息传播途径, 并且还有一些运用数学模型研究信息管理系统的。

从政府决策方面说, “加强政府危机信息管理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1]贺芒, 段鹰, 曾智洪在《试论政府危机管理种信息沟通的完善》一文中认为“在政府的危机管理中, 如何获取更多的、准确的信息, 直接关系到决策的科学性, 以及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效率。”他们认为, 我国危机管理中信息沟通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失真、沟通方式单一、信息渠道单一以及组织成员应变能力不够。在危机信息的管理中, 它要求决策者主动去发现危机信息, 积极地收集和整理情报并发现和确认问题, 而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问题的出现, 否则待问题积重难返时, 就不再是危机信息, 而是活生生的危机或突发事件。同时, 决策者要对问题进行科学界定, 弄清问题的发展速度和趋势, 并对问题进行准确的陈述。无论哪种决策均是如此, 政府决策概莫能外, 而政府要进行科学决策就必须加强政府的危机信息管理能力。与此同时, 政府危机信息量的大小、时效性、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的质量。要想在决策上不失误, 少失误, 就必须有丰富可靠的情报来源、迅速的情报传递、准确的情报研究, 这也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技术基础。没有一定量的数据, 就不可能为决策做定量分析, 也就不可能作进一步的定性分析。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组织, 政府理所当然地迫切需要重视对危机的信息管理。

付铎, 洪小潞在《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与媒体间关系》中写道: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是有效的危机沟通, 建立政府与媒体沟通的良性互动机制。然而, 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 我国政府在与媒体沟通过程中存在着媒体公关意识错位、沟通机制不健全、制度保障真空等问题。他们分析了媒体在危机管理个阶段的功能, 描述了我国政府与媒体在危机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树立正确的媒体公关意识, 创新政府的突发公共危机反应机制, 构建高校的沟通运行机制, 构建政府与媒体沟通的公共空间”是构建和谐互动政府与媒体沟通的新机制要素。

张妍, 季鑫楠, 杨鹏鹏在《试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大众传媒运用》一文中认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既要注重运用大众传媒的正面影响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危机、形成利于危机解决的分为, 同时又要注意抑制其负面效应。”

薛澜, 张强, 钟凯斌在《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一文中写到了关于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披露机制:“危机事件所涉及的公共信息不同于国家安全信息, 应该及时、公开、透明地披露, 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 稳定公众的信心。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使得政府对信息来源渠道的控制减弱, 如果政府在危机事件发生时, 若仍采取传统的‘外松内紧’的宣传策略, 容易使自身限于被动。然而, 我国现行的媒体政策受现行的法规、政治体制等因素的制约, 在危机报道方面存在以下两大问题:其一, 有些灾害发生地的政府为自己开脱责任和逃避法律制裁, 阻挠媒体公正介入事件报道, 不让公众了解危机事件真相。其二, 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部分媒体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追逐, 人为制造热点、炒作新闻。上述问题要求建立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既保证媒体的新闻自由, 又能保证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管制。”[2]危机管理中的信息适时适当的披露, 利于稳定民心, 缩短危机周期, 降低危机处理成本, 而且使政府处于有利的主动地位, 而不是陷入媒体及社会舆论的不理漩涡之中。同时, 可以争取民众的理解和配合, 实现有效指挥。如果公众没有得到相关信息, 他们就不会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必要性, 也会对政府行为缺乏认可, 一个对政府行为缺乏认同感的群体, 他是不可能有效配合政府行动的。

胡代平, 窦慧明, 李宗明, 朱成在《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应该用分析》一文中介绍了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分类, 并阐述了危机管理中的信息需求及信息获取。

张宁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新闻法言语议题管理》中指出政府新闻发言是一种议题传播管理行为。这种议题管理包括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过程中的议题设置、议题培养和议题引导等多种传播管理行为。政府新闻发言在公共危机事件可以通过议题设置, 实现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管理。积极有效的政府新闻发言体现了政府作为公共管理机关应该承担的公共信息告知、保证公众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知情权、稳定社会、引导社会舆论、强化社会管理等职能。

李德华在《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存在问题与对策》一文中认为“危机管理综合信息咨询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危机的研究、防范和救治;而且对危机后的恢复、评估, 及时向决策机构提供有关预防、救治危机的政策咨询等也有重要的意义。”

张传芹, 方磊, 张文卿在《构建信息化时代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的理论架构》一文中提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的内容架构和体系架构。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对现代危机进行有效预防、快速处理和综合评估提供了有利条件。

杨俊凯在其《论信息化背景下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构建——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特征分析》中分析了四大特征的危机管理体制:速度型危机管理体制、互动型危机管理体制、预警型危机管理体制、人性化危机管理体制。作为危机管理的主角, 我国政府应借鉴国际危机管理的先进经验, 适应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 努力构建具有这四大特征的危机管理体制。

陈少卫, 徐殿在《试论网络舆情分析在地方政府公关危机管理的应用》一文中研究了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和方法、网络舆情分析与地方政府公关危机管理的契合。现阶段, 我国网民人数规模巨大, 网上舆论压力有时候能左右政府的决策, 而网络舆情的合理疏导和利用, 影视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必须注意的环节。

三、总结

著名的危机公共专家麦克尔·里杰斯特指出:当组织面临危机时, 与相关公众的沟通和传播会比往常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若一个组织不能就其发生的危机与公众进行合适的沟通, 不能告诉社会它面对灾难局面正在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不能很好地表现它对所发生事故的态度, 这无疑将会给组织的信誉带来致命的损害, 甚至有可能导致组织的消亡。可见信息传播在危机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危机事件处理当中,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保障信息的流畅。只有保障政府领导部门充分了解危机的状况, 才能保障危机事件得到及时有力的掌控, 只有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才能避免谣言的产生和恐慌的扩散, 促使民众积极配合政府采取措施, 更好更快地减小危机带来的损失。政府部门利用信息发布机制对危机事件进行快速的回应, 通过媒体把事实和相关信息传递给公众, 可以平息公众的恐慌情绪,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秩序, 创造一个对政府有力的舆论环境;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为组织应对危机提供所必须的信息, 从而帮助组织成员及时了解危机的变化情况, 认清形势, 通过意见、情感的交流协同一致, 采取措施应对危机;信息的充分获取是危机决策的前提;恰当的信息传递及反馈也是危机管理者进行决策、协调的重要基础;通过信息的对外交流, 也可以创造良好的解决危机的外部环境。

摘要:论文旨在对近十年发表于期刊的中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进行初步的评估, 考察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资源研究的学科视角、研究焦点、研究方法和研究质量, 尝试回答当前中国的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处于什么状况这一问题。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信息,媒体,传播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钟凯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软科学》, 2003年第3期。

[2]宋君:《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策建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8, 7。

[3]胡代平、窦慧明、李宗明、朱成:《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应该用分析》, 信息化建设, 2005.2。

[4]陈少卫、徐殿:《试论网络舆情分析在地方政府公关危机管理的应用》, 消费导刊, 2009, 10。

[5]杨俊凯:《论信息化背景下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构建——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特征分析》, 公共管理, 2008.8。

期刊信息资源 篇8

2015年7月,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卫生资源》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预防医学、卫生学类的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评价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涉及期刊14 728种。来自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多所高校图书馆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等27个相关单位的3 700名研究学科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加了核心期刊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 983种核心期刊。

本刊的进步离不开广大读者、作者和专家的支持,在此向您表示诚挚的感谢!也期待您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卫生资源》的发展。

期刊信息资源 篇9

1 高职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促进期刊资源建设的意义

1.1 扩充高职图书馆期刊资源的数量和内容

互联网开放获取的文献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毫无疑问,只要高职院校投入人力、物力、技术搜集和利用,可以极大地、持续地扩充高职图书馆期刊资源的数量和内容,改进图书馆期刊的馆藏结构,使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

1.2 丰富高职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形式

高职图书馆一般是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在保持传统的纸质期刊资源建设的同时,根据本馆的特点采购各类电子期刊数据库,如CNKI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等都是高职图书馆重点采购的电子期刊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多以文字、图片的形式表现。而现在互联网上开发获取的期刊资源除了文字、图片形式外,还有很多以Flash技术为基础,集合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动画、Web页、演示文稿等全方位表现形式的多媒体期刊资源。这些多媒体期刊资源把枯燥的期刊文字变成动听的语音、生动的画面,以丰富的表现力满足读者多维的感官体验,以友好的画面促成读者深层互动。因此,利用开放获取的多媒体期刊资源,使期刊文字阅读走向感官阅读、单一阅读走向互动阅读,以丰富期刊资源。

1.3 节约高职图书馆期刊资源的经费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资源采购需求越来越大,而各种纸质期刊资源、数字期刊数据库的价格上浮和捆绑交易,使期刊采购经费普遍紧张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开放存取资源免费获取的特点,可以在促进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同时节约建设经费,使图书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购置其他必需的付费资源。

1.4 提升高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

整合、组织开放存取资源,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很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因此,搜集、整合、利用开放获取资源建设高职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锻炼和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过程。

2 高职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促进期刊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适用性原则,遵循专业技术为主、休闲娱乐为辅

高职图书馆要根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情况,充分考虑本馆读者的阅读需求,顺应学科和专业需求,选择适用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教育教学需要的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突出学术性和专业性,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同时,兼顾读者综合素质发展和休闲娱乐需要,适当选择综合性开放存取期刊资源,以满足本馆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

2.2 特色化原则,遵循重点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

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每个高职图书馆也都有自己的馆藏特色,因此,高职图书馆要以高职院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科研项目等为依据,来确定馆藏建设的重点,确定收集开放存取期刊的网站、品种,精心选择、建设符合高职图书馆特色的开放存取期刊资源或特色数据库,加强馆藏特色,使本馆在某一专业领域有较完备、新颖的特色馆藏。

2.3 权威性原则,遵循大型综合网站为主、小型网站为辅

利用开放存取资源促进高职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必须考虑免费获取期刊的质量和权威性。可以选择国内外著名的大型开放存取期刊资源整合平台,这些平台收录的期刊大多实行同行评议或编辑质量控制,认知度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2.4 积累性原则,遵循集中建设和长期积累相结合

利用开放存取资源促进期刊资源建设过程中,不能抱着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思想,要坚持长期积累的原则,可以集中搜集和组织适用的开放存取期刊资源,同时由专人随时跟踪开放存取资源的变化,长期更新、充实,以满足读者的动态需求。

3 高职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促进期刊资源建设的措施

3.1 了解和熟悉国内外主要的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形成资源分布地图

高职图书馆的采编人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的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网站,并了解各资源网站的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的类型和服务特色,选择与高职院校期刊资源建设结构有关的资源网站,形成符合高职图书馆馆资源建设需求的开放资源分布地图。这样,可以方便地在分布地图中搜集开放获取资源,更好地促进本馆期刊资源建设。目前国内外著名的大型开放存取期刊资源整合平台有以下几个:由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图书馆创建的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目的是收录覆盖所有学科和语种的高质量的开放存取期刊,还特别推荐最近7天和30天收录的开放期刊;由印度Informatics公司创建的Open J-Gate开放存取期刊资源整合平台,自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存取期刊整合网站,每年有30多万篇文章被收录,并提供全文检索,同时更新及时,基本上能做到每日更新;由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开发的Socolar开放存取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整合了世界上重要的开放存取资源,还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能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开放存取资源各种形式的定制服务和特别服务。还有我国教育部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开放存取期刊资源。

3.2 广泛搜集和组织适合本馆的各种互联网开放存取期刊资源

互联网开放存取的期刊资源内容涉及科研、文教、商业、艺术、医药等领域,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所有形式。高职图书馆应根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需要,整理形成高职图书馆适用的开放存取期刊分布地图。根据分布地图,高职图书馆可以长期充分挖掘、搜集、组织适合本馆的开放存取期刊资源,通过选择、分析、筛选适合本馆的资源,使期刊资源内容、形式变成多元化,构建立体化的期刊信息资源体系。

3.3 有效揭示和整合各种互联网开放存取期刊资源

各种开放存取的期刊资源,大多都是形式不同、来源不同、平台不同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利用检索平台,结合高职院校相关学科,对开放存取期刊的信息内涵、外延进行重新分类标引,有效进行揭示,使其专题化、有序化。同时做好开放存取期刊导航和网址链接,以方便读者迅速链接自己感兴趣的和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满足专业人员的信息需求。高职图书馆还可以将搜集的开放存取期刊资源以集成方式整合到本馆的书目数据库中去,使本馆的购买资源和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在OPAC系统中得以统一展现、互为补充。甚至一些开放获取期刊资源还可以实现本地化存储,使读者更方便、快捷、及时地利用互联网开放存取期刊资源。总之,高职图书馆应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揭示、整合开放存取期刊资源,创建一个开放、平等、有序、动态、高效的信息存取、交流和共享空间,提供一站式的整体服务,提高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的利用率。

3.4 合理调整期刊订购计划

在开放存取期刊资源快速增长、高职图书馆免费获取大量开放期刊资源的大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应当重新审视现有的馆藏结构,对纸质期刊、电子期刊数据库、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的种类、学科、内容等方面重新调整,找到平衡,对馆藏发展策略作出相应调整。在订购电子期刊数据库、纸质期刊尤其是外刊时应与开放存取期刊进行协调,充分考虑开放存取因素。可删减现有采购的部分能开放获取的馆藏期刊,以节省有效的期刊经费。

3.5 开展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利用的读者教育

为了使读者更好利用融纸质期刊、电子期刊数据库、开放获取期刊为一体的图书馆期刊资源,高职图书馆还应为读者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包括建立和改进期刊资源的查询、参考咨询服务。同时,在读者教育中开展开放存取期刊资源利用的教育,向读者介绍搜集的期刊资源的特点、获取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的方式和手段,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平台的使用培训等,提高读者利用期刊资源的意识,提升读者筛选和检索开放存取期刊的能力,使读者在重视著者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图书馆整合的开放存取期刊资源,充分发挥期刊资源的服务作用。

4 结语

开放存取环境为读者提供了免费获取丰富多彩的期刊资源的空间,高职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主体,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借助开放存取资源快速发展的契机来扩充期刊馆藏资源,创新期刊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琨.开放存取资源与虚拟馆藏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 1 (1):12-14.

[2]王静君.利用OA期刊促进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1):39-42.

期刊信息资源 篇10

1 馆藏期刊资源的配置原则

1.1 并存互补, 兼收并蓄

目前, 印刷型期刊是期刊信息的主要载体, 出版周期短, 发行速度快, 内容新颖, 能及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且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可自由选刊而不受任何制约, 一次购进便可永久拥有而无需再支付其他费用, 权威性的学术期刊可能没有电子版而必定有印刷版。但是电子期刊代表着期刊资源的发展方向, 具有印刷型期刊所不具备的检索方便快捷准确、便于存储和共享的优势。不足之处:是电子期刊的出版时间滞后于同类纸质期刊2~6个月, 这就必然影响到电子期刊信息的利用价值。因此这两种载体的期刊各有千秋, 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 两者将并存互补, 因而这两种载体的期刊在图书馆配置中应兼收并蓄。印刷型期刊与电子期刊相互补充、兼收并蓄是目前图书馆期刊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2 区别对待, 中外有别

对于不同语种的期刊资源, 应区别对待, 中外有别。由于中外文期刊的价格因素与利用率的不同, 图书馆的期刊信息资源配置应遵循不同的原则。读者需求量大, 利用率高, 价格相对较低的中文期刊, 应尽可能多地搜集读者需要的品种, 配置足够的复本。外文期刊价格昂贵, 利用率普遍较低, 应严格把关, 慎重选订。考虑到外文期刊在学术研究上已达到的总体高度, 部分学术性期刊已具有的权威性及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所特有的分散性, 图书馆的征订数不小的特点, 可较多地采用集团购买的方式, 对那些使用率非常低的外文期刊可考虑停止订购。将中文期刊与外文期刊区别开来, 中外有别, 厚中薄外, 这也是目前图书馆期刊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3 发展一般馆藏, 凸显特色馆藏

特色馆藏是特定图书馆所收藏的保障性文献的延伸和继续。保障性文献是特色馆藏的基础, 特色馆藏是保障性文献的核心。一般馆藏的建设以常用性文献为基础, 是达到成熟规模后的常用性文献的总和。特色馆藏建设应有明确目标, 包括远期发展规划、近期实施措施, 应常抓不懈。特色馆藏建设应坚持完整性、系统性原则, 保证品种, 减少复本。而一般馆藏建设应坚持稳定性、实用性原则, 精选文献, 适当配置复本。网络环境下的馆藏建设应进一步重视特色馆藏建设而不忽略一般馆藏的建设。在两者出现矛盾时, 应首先保证特色馆藏的建设。发展一般, 凸显特色, 是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资源配置应遵循的策略原则。

1.4 明确定位, 重视实用, 兼顾藏与用的关系

馆藏期刊资源按使用频率可划分为常用性期刊和非常用性期刊。二者在馆藏文献体系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功效, 常用性期刊的主要功用体现于使用频率, 非常用性期刊的主要功用体现于文献保障功能。由于两者的价值取向与功效目标迥然有异, 因此在馆藏配置中必须区别对待。常用性期刊应借助文献借阅率统计分析, 品种配置应适应特定图书馆常用期刊品种的分布要求, 复本量要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非常用性期刊应根据特定图书馆的性质及馆际协作的分工来确定配置范围和品种, 长期执行, 定期修订, 其文献配置一般不必考虑复本。常用性期刊的配置应以基本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目标, 保证足够的经费投入;非常用性期刊的配置可结合特色馆藏建设进行。

2 用户需求导向的馆藏期刊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2.1 品种上的馆藏期刊配置策略

总体原则是在读者需求导向的基础上, 对各种馆藏期刊资源进行品种的合理配置。那些使用频率低、使用人数少的学术性、专业性特别强的研究型期刊, 可仅收藏电子版。科普性、娱乐性期刊可收藏纸质型。一般学术性、专业性期刊, 使用人数众多, 可两种载体兼而有之。在专业期刊和非专业期刊的关系上, 就专业期刊来说, 应基本满足读者的需求, 对期刊的数量和质量要把握好;就非专业期刊来说, 可根据馆内用户需求适度收藏。对于杂志和报纸来说, 应尽可能少地入藏报纸品种与数量, 适度扩大杂志的收录范围, 尽可能多地入藏相关学科门类的学术性、专业性期刊。对于正式刊物和内部刊物来说, 应尽可能多的选购、入藏正式刊物, 多渠道地获取、收藏内部刊物。

2.2 已有专业期刊与新增专业期刊的配置策略

就已有专业而言, 图书馆的期刊信息资源建设应坚持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原则, 促其平稳发展;就新增专业而言, 则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配置策略。若新增专业是其他学校已设置的“老专业”, 与之对应的期刊文献数量较多, 可通过比较筛选, 突击采购此类文献, 尽快提高文献保障能力。若新增专业确是前所未有的“新专业”, 确实存在文献出版量总体缺乏的情况, 则应根据期刊文献普遍分散分布的特点, 从众多的刊物中撷取相关内容, 经整序再提供给读者使用。采购人员应抓住时机, 广泛收集征订信息, 尽快将这些专业的期刊全面收藏。

2.3 图书馆与院系合作配置策略

在人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通过多种渠道的馆际互借与传递, 图书馆可以考虑适当减少自身文献信息资源的积累, 这并不妨碍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在资源配置上还可以探寻新的采购方式, 比如图书馆与院系分工合作, 强化联合采集力度, 特别是对大型的国外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引进, 可通力合作, 共建共享资源。如笔者所在大学图书馆曾经尝试与本校法学院共同出资购买Hein Online全文数据库, 通过协作, 节省了图书馆购买数据库的费用, 打破了高校图书馆现有的馆藏数据库采购模式, 使图书馆有限的经费投入得到更大的产出。

3 期刊资源配置中注意的问题

3.1 藏与用的问题

期刊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物, 其“连续性”、“完整性”是保证其学术价值的重要因素, 在很多图书馆的期刊调整策略中, 很重要的一条是考虑期刊订购的连续性, 这其实就是“藏”与“用”的选择问题。但随着信息泛滥、文献激增、知识老化速度加快, 期刊配置也不能仅仅拘泥于保证期刊连续性和完整性, 而应当根据实际利用率, 进行适当调整更新, 订购最新的、更适合本校学科建设的期刊, 并在此基础上维持一定时期的稳定不变, 保证馆藏期刊的相对连续和完整。尤其是价格昂贵但利用率非常低的一些外文期刊, 更要考虑其效益, 要考虑通过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的方式索取原文。

3.2 用户意见征询问题

期刊订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是用户意见征询。大多数图书馆采取定期把订购目录送给学科带头人、专家和教授, 由他们推荐、选定各专业所需文献资料, 和图书的订购一样, 这种征询形式存在一个兴奋点的问题, 国内有图书馆做过分析, 教师对于图书订购的兴奋点是在勾选目录上, 而不是实际的书刊。教师很愿意说某种图书、某些期刊对自己的学科和学生有用, 但图书馆实际买回这些图书和期刊后, 去借阅的师生很少, 甚至利用率为零。更实用的征询策略是反其道而行之, 即图书馆不去问教师们需要什么图书和期刊, 而是直接向教师们汇报:我们将要买什么和不买什么;我们为什么将要买什么和为什么不买什么。这种形式更容易刺激教师去认真考虑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获得的反馈会更为实用。

3.4 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整合问题

目前读者主要是通过两种独立的渠道来利用期刊:对于印本期刊, 读者是通过OPAC系统来获取相关信息或者到现刊/过刊阅览室去浏览;对于电子期刊, 则利用电子期刊服务系统去查找或浏览。这样的服务模式让用户感觉到的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期刊馆藏体系, 给期刊利用和了解期刊馆藏带来不便, 进而为合理配置期刊馆藏带来不便。因此, 图书馆应该合理组织这两大类型的期刊资源, 为用户提供合适的服务渠道。目前国内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有少数几家图书馆或引进或开发了相应的电子期刊导航系统, 并以此类系统为基础逐渐把图书馆的印本期刊纳入到其管理范围, 这样就可以通过该类系统来获取全部期刊的馆藏信息。期刊资源的整合为读者利用带来了方便, 同时结合期刊利用率的调查, 也为合理配置纸质期刊提供了依据, 带来了便利。

参考文献

[1]何华连.馆藏期刊信息资源的配置[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 (2) :107-109.

[2]先卫红, 乐盈.馆藏期刊资源的优化配置探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9 (1) :75-79.

[3]田乐胜, 周国华.纸质外文期刊订购调整策略[J].情报探索, 2008 (9) :135-136.

上一篇:粉碎性骨折下一篇:管理体系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