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2024-08-21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精选十篇)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治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愈来愈高, 会计在提供信息中的作用日显关键。由于种种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一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存在。会计信息失真在私立医院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偷逃应交税金, 而在公立医院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 以体现业绩, 使管理者获得经济利益与政治荣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做出了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提供的所有财务报告及相关的业绩指标不真实、不准确, 不能如实反映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成果或经营状况。会计信息失真, 对医院内部来说会丧失会计在计划、预算、反映、控制和监督中的作用和职能, 单位会因各种数据的不真实而无法据以作出合理的经济预测, 无法通过相关信息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可行性分析, 甚而会发生财务危机或其他重大损失。会计信息的失真, 也会影响分配的不公, 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减缓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 会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 发生经济犯罪。最大的问题是虚假会计信息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导致医院之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 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 加剧信用危机。会计信息的失真也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少数会计人员不能够坚持准则, 甚至伙同作弊, 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有的追求利益, 享乐主义膨胀, 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律观念, 会计职业道德伦丧, 以身试法, 走上犯罪道路。会计从业人员不讲诚信, 其最终结果, 轻者调离会计岗位, 重者将按法律规定受到法律的制裁, 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二、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1、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不完善。

理想的会计制度应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 成为博奕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我国会计制度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奕的过程。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对一些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核算不科学、对一些经济业务的核算不明确及对一些新的经济业务未作规定等, 由于在运用会计科目不合理, 会计科目使用的串项等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医院医疗成本不实, 收支结余虚假, 会计信息失真。我国现行《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除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外, 并没有涉及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对造假者而言, 将承担巨大的成本风险, 其作用绝不是行政处罚所能替代。同时, 坚持按《会计法》操作而违背单位或个人利益, 会计人员的保护、奖励法规不明确, 国家不能从法律上保护会计人员, 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重要原因。

2、会计行业管理体制的缺陷。

会计工作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 但会计行业管理体制的缺陷使得医院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会计人员是医院的职工, 他们的利益与医院的利益紧密相连, 会计人员、财务负责人的聘任取决与单位领导, 收入、福利来源于单位, 会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独立地位, 只有惟命是从, 否则会遭受排挤、打击报复。会计人员与医院的关系可说是唇齿相依, 当医院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 会计工作受到医院利益的牵制, 必然会使其丧失独立性和真实性。

3、管理者“利益驱动”的影响。

政府部门对医院管理者主要的监督和管理方式是签订“目标责任书”。因此, 良好的经营业绩, 完成任务及创造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管理者的仕途。有些单位领导仅从个人利益出发, 指使甚至强令财务人员弄虚作假, 虚报浮夸, 做假账, 编制假报表;有的则不顾会计人员反对, 强行办理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尤其是那些即将离任的“一把手”, 他们更希望采用盈利最大化策略来突出个人政绩, 为继任者筑起屏障, 博得员工的满意。为此, 一些管理者授意财务人员借助会计技术处理来调节盈利水平。

4、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些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在处理会计实务过程中, 把主要精力放在记帐、算帐、报帐上, 对新的理论知识和财会法规理解不透彻, 极容易出现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当或对会计事项判断欠准确等问题, 导致技术性失真。有些会计人员不讲职业道德, 法制观念淡薄, 在利益驱动下容易迷失方向, 顾“小家”而忘“大家”, 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有关规定, 不敢依法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 唯领导意图行事, 乱摊成本、乱计费用, 是造成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5、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一些医院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有的并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有的虽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健全, 有的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没有真正地贯彻执行或束之高阁, 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 或因两个不相容职务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由于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 以致内部控制失控。实际工作中, 通常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惩处, 使内部控制失去效力, 无法有效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1、虚报收入, 少列支出, 达到增加盈利体现个人政绩的目的。

2、转移支出项目, 将应列支出数据转记其他项目, 转移有关费用的计提基数。

3、巧立名目, 编造经济事项, 超范围及标准开支;

设立小金库, 账外设账, 达到逃避检查、监督的目的。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树立正确的绩效评价观

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管理者应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 从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核, 不能单以盈利的多少、收入增长幅度大小评定管理能力强弱, 评价管理水平高低。另外, 政府部门应深入单位调查研究, 加大审计力度, 倡导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 打击损害国家利益的腐败分子, 净化社会环境。

(二) 加强法制建设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 要严肃法纪, 完善法规, 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既要立法以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又要加大力度立法保护会计人员, 保护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独立性。对在实际工作中的考核指标具体化, 明确会计工作全过程每个环节的参考依据和考核标准, 减少实际会计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或可选择性以及主观人为的不确定性。其次, 要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要求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 钻研业务, 不断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技术方法, 为改善医院的内部管理, 提高效益服务。再次, 要加强《会计法》及相关会计法规的普法教育, 特别是当新旧专业会计制度过度时期要抓实培训工作, 让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懂法、守法,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诚信观。

(三) 强化法人代表的会计责任

法律已赋予医院负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必须履行《会计法》所赋予的责任, 首先应模范遵守财经法规, 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避免会计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遏制虚假会计信息, 治理的重点要从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抓起, 要对他们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其牢牢树立起对单位会计工作负责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起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

(四) 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后续教育, 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医院会计虽然是在医院中进行, 但又与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 才能把好会计信息的第一关。因此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使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处理业务, 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纪律、会计制度的执行者, 对各项财务收支都要做到秉公处理, 依法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真正成为国家财经纪律的维护者, 当好决策参谋。后续教育可以弥补会计专业教育及会计职称考试的不足, 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满足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当会计制度实施改革时, 会计人员应及时快速地掌握新知识、新要求, 及时将新的规定贯彻到工作中去。同时, 医院还应按照会计岗位定期对会计人员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实行竞争上岗, 择优录用。

(五) 推行会计委派制, 定期进行交流

会计委派制对会计人员及财务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 对财会队伍的建设, 财务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实行会计委派制, 对促进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行会计委派制, 有利于认真贯彻执行财务政策、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有利于将各单位财务年度审查、阶段抽查和随机监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制度上消除腐败现象, 促进廉政建设。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 会计人员统一归财政部门管理, 有关政策及核算办法的宣传、执行可以统一协调部署, 保证了政令的畅通。同时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 也由财政部门根据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因素统一调配, 这就促使会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业务知识, 掌握财经政策、法规, 以便胜任该岗位的工作。同时实现会计委派制, 要求会计工作岗位实行统一的调配, 使会计工作岗位的定期轮换制度化和经常化。会计人员不再隶属于各使用单位, 而是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 会计人员也由对使用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转变为对单位整体负责、对单位法人负责。

(六) 切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 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严格会计核算程序, 合理设置会计工作职位, 明确职责权限, 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完善监督机制,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七) 加强外部监督检查

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外部监督部门对医院一旦出现有违反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 作为管理部门, 决不姑息迁就, 要从重、从严处罚。

(八) 实现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财务软件, 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生成有了统一规范, 能有效克服因手工操作所出现的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 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 为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信息提供方便。

(九) 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还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会计人员的职权有限,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重大决策是由领导者做出的, 会计人员只是执行者。因此, 除了对有关的会计人员处罚外, 特别要对指使造假的有关领导进行严厉的处罚, 提高民事赔偿额度, 增加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成本, 明确民事责任人, 让承担法律责任者确实得到惩罚, 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只有单位领导者才是会计信息失真责任的承担主体, 应该将会计信息失真归入领导者的约束机制中, 而不应让会计人员充当不应该充当的角色, 否则会适得其反、本末倒置, 无助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总而言之, 会计信息失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作, 既要立足于法制管理, 又要改革现行的运行体制, 使会计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从而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力勤, 韩伟光.关于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8) .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机制研究 篇2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 治理机制

1.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1.1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已经颁布了《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法律条款还较为笼统,不十分严密,并且法律之间还有些不协调、矛盾之处,实际操作性差,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执法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使得造假者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小于其既得利益,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很好的惩戒作用。社会审计也未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从当前的社会审计情况来看,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相对较少,并且年龄结构失衡,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再加上是挂靠体制方面的影响,导致其独立性差,为了获得更多企业客户,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与验资报告,不能发挥中介机构作用。

1.2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低

从企业会计人员的组成结构来看,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年龄较大,并且受专业教育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在当前财务会计法规经常改动的情形下,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深刻领会新会计法规的精髓;在某些家族式企业中,还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安排一些外行来担任主管会计,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1.3企業产权行为主体利益间冲突

企业产权主体涉及到政府、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由于其自身行为目标与经济特点上存在差异,各自有不同的利益,难免会出现利益上的冲突。企业经营者和其它主体相对比来看,还有自身特点,也就是经营者直接对企业负责,所以,其占有的信息资源要优于其它主体。但是,企业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其提供的信息披露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同的信息量,也就是披露的信息只能让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很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视角出发,但是经理层主要是从本身利益出发,故意隐藏重要信息,进而损害社会利益。与此同时,因为信息上的不对称导致经营者操纵信息,进而提供虚假信息。

2.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策略

2.1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及时出台与新修订《会计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使得细则更加具备可操作性。并且在强化会计法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让企业负责人能深刻认识到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并进一步加大对法律实施的执法力度,进而有效扭转当前市场经济中会计秩序出现的混乱局面,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此外,还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也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的外部约束机制。政府部门强化审计、财务等方面的监督,促使企业能提供企业资料的情况,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要进行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后果的,还应移送司法机关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要经由会计事务所对企业进行社会监督,建立与企业信誉评价体系,对于会计信息造假的企业及时向社会公布,进而能更好督促企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2.2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2.2.1对会计人员展开系统性知识培训。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操作性强,要真正做好企业会计方面的工作,应该学习会计方面的系统知识。另外,还应该组织人员学习相应的会计制度与法则,在对会计制度与法则学习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会计工作中,按照相应的规定来处理相应业务。为了检测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质量,还应该对工作人员开展不定期的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真正将培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2.2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某些会计人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禁受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进而不能坚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抛弃诚信理念,作假账,严重损害了国家与集体的利益。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深刻认识到其所从事工作的总要性,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服务意识,成为思想素质过硬的高素质队伍。

2.3协调好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

因为企业内部是委托——代理关系,所以,理清代理方与委托方的利益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创建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在企业经营者中引入竞争机制。其次,继续规范并大力促进市场建设,活跃资本市场,经过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代替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并在企业内部创建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得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进而有效改善双方的相容性。同时,还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创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明确企业内部各自主体的责权利,将会计根据职能与作用的差异,将其分成对内管理会计与对外报告会计。与此同时,创建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使得经营者、所有者以及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在利益上能达到真正相容,构建良好的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1] 魏双曹.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J].价值工程,2011,30(4).

[2] 曹淑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解决对策初探[J].商业经济,2005(2).

[3] 刘巍,赵琴.略论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及原因[J].学术交流,2010(1).

试析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篇3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系统结构如何呢?笔者认为,会计系统结构是指以会计信息商品为核心的,既反映各方利益关系,又体现会计观念及客观环境影响力的系统,会计系统结构由基础保障环境、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三部分构成。很显然,这里的会计系统结构要广于会计信息生产系统,会计信息生产系统只是会计系统结构的一部分。

1.1

会计信息的基拙保障环境会计信息的基础保障环境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 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法制, 另一部分为道德, 它们是会计信息市场正常运行以及各个利益主体保持良好关系所应具备的基本保障。主要表现为执法人员的严格执法;会计人员"生产"真实、公开的会计信息产品;注册会计师作为"质量检验员"按照行业标准严格履行职责。

1.2 会计信惠的生产环境

(1)核心层。该层由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会计人员构成。会计信息产品从实质上讲是各方利益关系的反映,会计人员是该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处于各方利益的核心。一般认为,如果整个会计人员群体都能够坚持原则,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那么会大大减少造假行为的发生。

(2)技术制度层。该层由影响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的技术经济制度构成,包括法律制度、会计制度、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它主要是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条件及生产环境,其质量状况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及质量状况。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2.1 切实保护会计信息的基础保障环境在会计系统结构中。

当前,执法不严、惩罚不力、忽视甚至践踏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在我国,行政部门往往介人司法部门的处理过程。同时,又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熟人社会"使得执法者很难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严格执法。另一方面,市场中的种种失信行为已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优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会计信息基础保障体系,为会计信息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交易环境。

2.2 培育良好的会计信息生产环境

会计信息的生产环境主要是由生产者和生产环境构成。在此,我们必须培养合格的生产者以及完善技术制度层,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2.1 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者"。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是很高,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同时,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较差。所以,一方面,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将职业道德考核作为会计证年检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职业道德划分等级,根据考核结果对会计人员予以奖惩。同时,还要搞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可由当地财政部门委托地方高校或聘请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未能通过考核的会计人员,年检不予通过。另一方面,要对依法办事的会计人员予以保护,对违法乱纪的有关领导给予处罚。

2.2.2 完善技术制度层。

会计制度 (准则) 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模板"。目前这块"模板"还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诸如参与制定的成员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在定义的精确性、内容的严密性等方面存在着欠缺以及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问题。要及时修订《企业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代表性;同时要注惫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对可选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应规定使用范围,以减少经营者随意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会计处理方法。另外,要研究发达国家的准则制度,并考虑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做到准则的制定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2.3 净化会计信用的市场环境

在会计信息市场环境中,信息提供者处于中心地位,如果能够遵守法规、制度,那么造假数量和程度将会大大减少。生产者只是造假的执行者;公证者迫于生存的压力,充当了造假的帮凶;消费者不关心或者无法关心自己的权益以及监管者监管不力纵容了造假。可见,提供者是"万恶之源",市场中其他主体客观上也助长了造假行为的发生。针对以上分析,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严惩处。我们先分析企业和经营管理层的行为:

2.3.1 企业。

由于上市公司本身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地方企业往往将上市公司视为地方形象和政绩的一种表现,这就使得企业"削尖脑袋往里钻",进去后,又不得不抓住造假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当然企业中还有非上市中的国有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他们出于藏匿利润、减少纳税等目的,也通过各种手段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3.2 经营管理层。

对于经营管理者而言,经营业绩决定了他们的升迁和其他的相关待遇,出于个人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考虑,他们或通同、或逼迫会计人员造假。可见,会计信息造假者同其他造假者一样,导致造假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并且其造假风险与造假收益不成比例。他们在比较了风险、成本与收益之后,认为造假是非常"划算"的事。因此,只有提高造假的风险和成本,使造假不划算,才能有效地控制造假行为。所以,我们认为,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要明确法律责任,实行刑罚无期和罚款无限额制度。第二,要开放新闻、出版、电台、电视等媒体业,谁造假就把谁在媒体上曝光,并建立"案底"始终跟踪其人。

2.3.3 建立和规范经理人市场。

经理人造假完全是其短期化行为所致。因此,我们要引人市场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迫使经理人员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了经理人市场,经理人才可以自由流通,"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在职的经理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从而增强经理人员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会计造假的职业风险意识。经理人市场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职业经理的培养、选拔和淘汰的体系,并为每一个职业经理建立信用档案,加强对经理阶层的管理。

2.3.4 有一个良好的监控体系。

提供者处于中心地位,监管者、公证者、消费者的共同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监控体系。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无法关心或不关心自己的权益;对于公证者而言,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企业在接受其审计服务时,须自行支付费用,形成了被审计者与审计者之间的雇佣关系。对于公证者来说,同样也会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监控缺乏力度。正是由于三者自身或体制的原因使得监控不力,造假才得以盛行。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唤醒投资者,通过健全相关的法律,维护他们的权益;通过大力宜传打击造假的事例,鼓舞他们的信心。

(2) 规范公证者,首先,要改革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收费制度。我们考虑把审计费交到证券监督部门,禁止审计单位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收费。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时,只能向证券监督部门获得报酬,这样可以斩断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利益依存关系,堵住审计单位受被审计单位的利益驱动而舞弊的可能。其次,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机制。笔者考虑赋予注册会计师协会行政职能,总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事务,强制推行"多所共审制"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轮审制度"。

(3) 强化监督,主要是加强监管力度,对造假者追查到底,严惩不怠。

参考文献

[1]张愈强.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东北林业大学, 2005-04-01博士.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治理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

监督机制;

会计法规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China is increasingly exposed.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our country's normal economic order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hazard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nd discuss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and harm,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perfect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supervis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 to ensure control of real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unit leadership and accounting personnel.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supervision mechanism;accounting regulations 引言 会计信息是人们利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记录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信息,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但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繁发生并日趋严重,远离“郑百文”、“银广夏”、“蓝田”事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虚假的会计信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影响严重误导了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秩序的工作,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败,经济建设过程中,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表现 1.1核算失真 会计信息不真实,特别是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不真实。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会计凭证,以增减手段达到隐瞒事实的目的;

二是伪造会计凭证,即没有经济业务内容,依靠虚假发票出帐,造成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不真实。特别是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虚报账目,重新设置账目。虚拟会计科目、财务报告不良科目、银行报告不良科目、税务报告亏损科目、虚拟会计报表。

1.2成本失真  单位的资本和支出,必须按照权责体系的原则确定和核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利用资本支出作为利益调节的手段。一些单位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人为地增加资本支出,超过提及更广泛使用,不准列入列入当期资本支出,如固定资产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采购和建设,调整目前的收入,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目标。一些单位为了粉饰业绩或利益需求,降低资本应当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减少了当期成本,不提或少计提折旧,甚至造成了目前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虚假费用的形成。

1.3收支失真 单位的收支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和核算。但有的单位为了少缴税款、隐瞒利润、人为调整利息的会计时间,将当期销售收入的一部分贷记不入账;

有的单位为了完成盈利目的,人为增加利润,故意伪造虚构经济业务,涂改利润,形成虚假收入目标。支出不真实的是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不顾国家法律,隐瞒收入,多支出,虚报支出转入应付账款。

1.4账目失真 有的单位因管理不善,长期进行财产清查或资产清算资产清查;

有的故意将两个账户中的一部分或者部分资产不入账,隐瞒单位实际财务状况,以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形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或者被吞并;

帐户不一致。帐户实际上不是,但实际上没有帐户或。

1.5成果失真 主要是指一些企业以不正当的方式,虚构欺诈、隐匿收入,秘密设立“小金库”,任意调整和转移利润,偷税漏税,以获取巨额利润;

亏损企业乱挤资金,将隐性亏损与收缴挂钩,造成虚盈亏损。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政府和单位带来巨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危害:

第一,政府财产流失、政府经济政策制定的损害和破坏以及洪元调控手段的实施。这将导致政府或地方政府的收支计划的方向性损害。政府和地方财政收支计划是以政府上一的收支为依据,结合新一年计划新增收支的内容,使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政府造成极大的危害。

第二,发布错误消息,误导金融行为。从小的角度看,有关单位不能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的判断,使本单位在管理上陷入被动。从长远来看,会计 信息不真实可能导致错误的社会金融政策,给社会各界带来巨大的社会金融问题。

第三,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四形成腐败,诱发金融犯罪,扰乱金融秩序,严重阻碍财政发展和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五,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政府财政纪律的权威性。会计信息不真实,实际上在执行政府财经法纪方面大大减少,或者在实践中减少执行财经法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六是会计信息不真实严重危及金融国际化,影响单位国际化,影响国际资本在华流动。

2.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利影响 2.1导致企业应诉失败 面对国内越来越多的过剩市场,中国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目前,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措施中国面临着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的严峻形势。我们之所以不能回答或丢失,是因为我们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和概念有很大的不同,无法提供符合反倾销要求的可靠的成本和利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反倾销法的规定,反倾销的国家在中国通常选择的成本和收益数据的“替代国”有利于他们。对中国的反倾销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缩小了,有些国家已经被迫退出市场。

2.2导致无形资产贬值 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企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越需要诚实守信。上市公司在虚假会计暴露中,不仅股价暴跌,而且信用损失、形象受损、业务直线下降,甚至企业破产。许多发展得更好的公司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2.3导致制度结构失效 第一,会计信息失真会使产权机制失灵,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产权要求会计清楚地反映和揭示产权主体的权益。如果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产权机制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产权结构的合理安排可以为节约交易成本提供内生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产权外部性内部化。这种激励机制的产生和运行离不开企业活动的信息交换或信息传递机制。

第二,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条件下,业主可以有效地激励经营者。为了充分、全面地表达人力资本、努力和成果,经营者需要依靠会计提供的真实信息。会计信息失真使激励和监督机制失效,导致代理投机、欺诈和懒惰,增加代理成本和风险。公司治理的成败取决于会计能否为所有者和经营者提供对称、真实的信息。

第三,会计隐性利益扭曲导致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功能(会计和信息)丧失。

2.4打破企业利益均衡 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信息所有者对另一方利益的兴趣,这在理论上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企业是由投资者、经营者、雇员、债权人、顾客、供应商、代理人和分销商以及政府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建立的契约,以实现各自的利益。信息充分能使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多次合作达到决策和整体上的最优。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会计制度不完善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现代单位制,相应的金融改革也要求赋予单位更大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期权。例如,在金融计量方法中,金融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财务计算方法。虽然金融系统提供了在不同时期同一单位保持一致的计算方法,但在不同类型和财务处理单元尺寸相同的金融交易可以不一致,即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房地产折旧计算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快速折旧法等。同时,在相同的客观情况下,对同一财务项目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快速折旧法、中年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规定适用范围。总之,业主可以自行选择有利的财务处理方法,这必然会导致同类单位同期财务信息不可比和计算方法不一致,导致会计信息“合法”不真实。

3.2监管机制不完善   从内部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单位负责人与财务人员之间缺乏严格的制衡,造成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决策和财务收支失控,为部分财务人员做假账提供了条件。从外部监督的角度看 :现代国家有许多金融监督部门,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中央银行等部门,但执法主体不明确,力度不够严格,处罚力度不大;

此外,社会注册会计师对本单位的法律审计业务通过普遍现象,不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出具虚假的审查报告,无视职业道德标准,助长了财务信息不真实。

3.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是财务活动的主体,财务人员是财务人员对财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财务信息。目前,财政人员非专业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许多未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岗位上任职。由于其业务不熟、经验不足,有可能误判在复杂问题面前,使一个有意义的或无意的方式不真实的会计。或因职业道德的缺失,只考虑眼前利益,协助本单位领导,只要领导签字的单据,是能被释放,作为法律的领导人为“助手”,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有的单位领导为了谋取私利或以小集团为由,经常指使财务人员违反财务制度,粉饰、更正财务数据,进行虚假会计核算,导致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不真实,或被公务数字、数字公务拼写,用来表示“政绩”。

3.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单位不重视财务的基础,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如金融分工不合理,财务人员责任不明确,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债务没有清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机制的缺乏,会造成账实不符、财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3.5会计行业执法松懈 在金融工作中,仍然存在执法不力和执法不力的情况,法律不是这样。如每年的财政、税务、物价部门的检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一些执法人员执法的方式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发现违法违纪的问题,所以,为了个人利益,许多单位,通过以上操作手法,鼓励欺诈。由于违法,会计法律法规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策略 随着国家金融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世界的全面融合,对金融信息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的坚持。在我看来,解决当前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按照”行业管理、政府法律法规”的框架,不断完善”内部约束、行业监管、社会监管”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管理的良好局面。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管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现阶段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体系机制还不够健全与完善,我国的事业单位应逐步完善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能够健康、稳定的高速发展。

4.1.1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体系 在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政治能力强、工作能力强的财务人员进行分配,赋予其一定的职责,使其权责结合,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对独立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单位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和财务人员之间的关系,避免滥用职权。

开展金融税收法律制度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金融单位业务技能意识。按照《会计法》《税法》的规定,对企业财务人员给予财政税收权利义务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单位会计制度、标准、规定、税收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评价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和税收知识,建立财务单位档案缺乏能力,对无证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求进行变更,提高单位财务业务水平,加强对财务工作的控制。对本单位的基本财务工作进行规范评价。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工作的载波跟踪,规范财务工作的延续是有效措施,整顿金融秩序,前几年的金融机构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标准,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有助于规范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金融系统内部监督体系,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应继续推广。

4.1.2强化政府外部的监督 努力加强财政部门,协调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监管等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全面监督,充分发挥监察能力,加强检查,依法对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和审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要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新《会计法》,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1.3健全内、外控制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内外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财务信息失真的保证。各级政府部门要组织力量,帮助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合理的会计程序,充分发挥制度约束机制。我们应该加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全面实施,整顿注册会计师执业,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基本的道德准则,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社会公正和监督作用。

同时,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才能生效,逐步使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都需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条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根据第十八次报告提出“加强对政府口径预算科目的审查和监督,对党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核查、考核、监督,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4.1.4加强税收监管力度 加强税收管理,财务和税务的协调,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管理松懈的问题监测,特别是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和工程建设必须纳税,严厉打击发票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严肃处理,警告对他人实施税务发票的作用,增加股票的数量,通过媒体、报纸和公众,杜绝食品服务业税收流失。税务、财政要做好每年一次的所得税和所得税调查工作,特别是对同一规模的同一资源、煤矿、化工、矿山和生产效率较低、亏损的非国有企业进行明细成本核查,控制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失真,增加税收收入。

4.2改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和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是诱发会计信息舞弊的重要原因。理顺各方关系,减少利益冲突,有利于完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造假者的主要动机是获取经济和其他利益只有完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才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一是建立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二是改进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考评,不要仅以数字论英雄,而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

4.2.1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从宏观上看,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有赖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有赖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分离自身经营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问题所在。

4.2.2推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由其建立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实施,使会计独立于监事,发挥了“第三方”的监督职能。目前,要使会计委派制的顺利实施,还应改革配套制度,如委派会计的任免制度,委派会计考核轮换制度,委派会计的工资、福利、奖惩制度,委派会计制度保障等。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任命制,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由业主对企业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摆脱在利益和职业对附件的企业,排除威胁后。这不仅消除了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保障来遏制欺诈、反腐败;

会计人员能真正履行监督职能,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确保所有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支出企业置于法律的约束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3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会计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会计法为核心,相互配套的法律和法制化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和完善会计制度。强有力的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威慑惩罚的作用,形成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法律约束,以及依法办事的会计工作,依法严格执法,违规者应追究责任。发现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应当依法严肃处理。欺诈的成本远远大于欺诈的成本。我们应该加大对会计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认真研究他们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让造假者无法隐藏。

4.4健全网络信息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位的经营必然进入数据时代。但是,由于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单位应加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风险防范与控制。首先,完善内部网络体系,建立覆盖机组运行各个环节的信息平台通过对各类票据和信息的比较,确保单位数据真实、有效、完整。应核实输入的财务信息,并从信息来源中包含虚假财务信息。第二,由于信息是授权给各部门的,但由于部门间利益倒置的原则,部门可以私下编造会计信息。因此,单位应在信息共享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功率,加强对信息生成、存储、传输、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第三,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技能教育。

员工在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财务人员中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相互监督机制,防止财务信息操作者因操作不当而受到他人的影响或篡改财务信息。

4.5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要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建立财务管理中的政策导向型人才。加强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提高事业单位人才素质的关键。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中,要及时选拔和提高优秀人才,不断培养出善于工作、负责任、善于技术的人才,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原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高强度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机构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促进财务管理的发展,使管理人员高效地完成财务工作,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4.5.1大力培训会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现在,国家金融专业水平普遍较低,财务伦理处于放纵状态,为彻底解决财务信息严重失实的问题,更需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财务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了可靠的思想道德保障和业务技术基础,才能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问题。

财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大多与企业管理舞弊有关,单位领导是虚假财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为此,要组织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真学习财经法规,端正思想,明确责任,树立信誉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财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金融人才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一个诚实守信的建立,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财务团队;

同时,要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和核查制度,严格执行财政收入 支出审查制度。规范财务基础工作,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是防范财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

4.5.2建立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对于金融诈骗的方式,不仅要加大处罚力度,还要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当事人的态度。为此,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一是要重点建设诚信政府,要提高政府的信用程度,把诚信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绩效的指标。各级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责,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公信力。二要建立健全诚信档案,为了便于公民随时查询,可以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备案从。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记录企业和个人违规违纪案件,方便公民随时查询,从而提高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意识。三是加强信用教育。真正做到“诚信为本,诚信第一,其次是财务制度,不做假账”,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四是建设诚信社会。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独立经营、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的不完善是造成信用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快立法保障的步伐。

结语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多种原因不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给决策者带来不利影响,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现象。由于不同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不诚实和会计信息欺诈两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政策不完善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这相对容易解决;

而虚假会计信息是财务人员故意扭曲会计信息的行为,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总体说来,金融监管信息是不真实的,要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必须从财务基础工作入手,对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当代单元系统相结合,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执法,在法制轨道机组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财务职业道德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成绩表 专业 会计 地市 邯郸市 姓名 性别 男 年龄 23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工作单位 论文题目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 本人签名:

会计信息失真分析和治理措施探讨 篇5

摘要会计诚信是一个企业会计必备的素质,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成果及财务状况,其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主要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财政核算审计

前言:现代企业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责任,其运行发展状况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自身企业效益,还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一个企业运行状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按照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企业状况的信息,它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进行合理决策与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与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秩序。目前,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监督责任不明确。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失信惩戒制度,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不惩罚,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因素

企业会计信息监督的措施一般包括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税务部门检查、财政部门会计信息检查、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等各种形式。从这些监督检查活动结果中,暴露出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会计核算内容不真实、不合规范、账实不符。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国企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和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外在因素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没有一个成熟的监督理念以及科学的监督机制,从外部监管来看,监管的重点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而转移,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国家审计力量乏力,监督落实不到位;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难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其他专业监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从内部监督来看,我国公司的内部管制主要是借鉴外国的模式,在借鉴的过程中,我国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管却有自身的特点,有些企业或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或执行起来流于形式,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得不到彻底控制。目前虽有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的监督,但各部门因工作重点不同,标准不一,加之管理分散,缺乏横向沟通或出于部门考虑,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难于将监督职能落到实处。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因素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经过汇总处理后的一些数据,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与岗位要求有差距,大多数会计人员会计理论和业务能力较差,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由于不同业务素质的人员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只能从事简单的会计操作工作,无法适应现代企业会计职业所要求的综合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避免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造成会计信息数据的失真;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素质的差距成为会计轮岗的障碍,包括一些单位的财务机构负责人的适应能力欠缺,难以调动至其他单位,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工作思路僵化,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会计信息无法与新形势、新环境相适应,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最后会计人员大都受制于人,利用职务之便编造、篡改会计数据,进行贪污等违法活动,造成一些会计人员要么急功近利,要么铤而走险,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措施

(一)健全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外部监督体系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必要条件,能够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以内部审核为主的会计监督体系,制定相关控制制度,加强监督机构人员力量,发挥对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管作用;建立健全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体系是指国家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实施的监督;社会监督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委托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反映。监督机构应严格执业标准,做到客观公正,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督,对于上级部门和审计机构在财务检查中指出的问题及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要积极研究解决措施,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二)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求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企业应建立常规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核算范围、目标和手段不断发生变化,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处理帐务、编制报表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創新精神,具有会计分析、计划、控制、预测和决策的知识水平。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经济发展及会计工作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我国会计职业素质普遍偏低,要彻底解决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就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中,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敬岗爱业、客观公正、遵纪守法,将国家和公众利益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按会计法律法规办事,坚持原则,诚信为本,不做假账,引导会计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只有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健全法律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会计信息失真,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邱滢,叶秋.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经济师.2002(10).

[2]蒋尧明.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学的本质.财经研究.2003(06).

[3]田钊平.试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及其治理.商业研究.2002(10).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篇6

一、会计信息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

(一) 会计信息产权的定义

产权概念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 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或研究目的出发, 对产权概念做出了多种定义。张维迎认为产权等价于财产所有权, 是指对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等多项权利的复合。阿尔齐安和艾伦 (Allen) 认为“产权是使用经济物品的人权”, 配杰维齐[S.Pejovich) 认为, “产权详细了在人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所有的人所必须遵守的与物相对应的行为准则, 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准则的处罚成本。”笔者认为产权是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 强调的是由于物的存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质是一种人权。

基于上面对产权概念的回顾与分析, 可以看出, 会计信息产权是规范在会计信息的生产、提供和使用过程中, 谁应享有什么权利、谁应履行什么义务以及谁应承担什么责任。所以, 笔者采纳杜兴强对会计信息产权的定义, 会计信息产权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会计信息的存在 (供给和使用) 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

(二)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权内在联系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多种不同契约的连结 (詹森、梅克林, 1996) , 而且, 这些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公司经营情况的信息分布是不对称的。作为信息系统的会计就成为了公司经营情况的信息向投资者、贷款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传递的一种机制, 因而是尽可能降低相关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种装置。恰当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将有助于提升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效率, 促使资本的趋利性流动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利益相关者作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他们之间的效用函数是不一致的, 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朱国泓把会计经济后果性定义为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所导致的利益相关者所得利益的绝对额及其利益格局的变动。Zeff和Scott认为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具有天生的经济后果性, 他们主要探讨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性, 即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影响。

由于会计信息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后果”, 它直接影响着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结果。但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能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普遍需要, 那么部分利益相关者将因会计信息而受益, 而另外一些利益相关者则可能因会计信息而受损。因此, 会计信息必然成为各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 而界定会计信息产权也必然成为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工具。目前, 我国政府试通过制定规范 (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 来规定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从而规范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调整他们之间的行为;但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只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行为规范, 还需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维护。目前会计信息产权维护主要是通过对违反产权界定的行为进行惩罚来维护。即如果没有对违反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行为进行惩罚的话,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就有可能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的, 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 故意违背会计规则编制与实际不符的会计信息。所以对会计信息产权的有效维护, 可以提高信息提供者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预期成本, 从而起到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

(一) 国外研究方面

加比赫拉·瑞扎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与原因, 认为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包括逃避纳税、提高股价并创造发行新股的需求、获取上市资格或避免退市风险、掩盖资产滥用的事实、隐瞒管理上的失当行为。他指出, 公司治理结构的无效是导致会计报表舞弊的主要原因;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前主席阿瑟·利维特建议向上市公司、金融机构 (如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 征收信息使用费, 为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筹集充裕、独立的资金。他认为金融机构的相关决策有赖于会计准则所促成的透明度, 但它们在受益的同时却并不付费;乔斯华·罗恩提出了一个以财务报表保险解决会计危机的市场方法。公司购买财务报表保险并披露它可获得的保险赔偿金额以及为此支付的保险费金额。这样, 当投资者知道他们所买证券的保险赔偿金额有多少时, 他们就能判断哪些公司更值得信赖。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来审计拟投保公司的财务报表, 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有助于保险公司确定保险赔偿金额及保险费金额。另外, 2002年7月25日, 美国国会通过了萨宾斯一奥克斯莱法案 (Sarbanes-Oxley Act) , 加强对违法编制财务报告的刑事责任, 最高可处500万美元罚款或者20年监禁, 对证券欺诈的法律责任, 最高可处25年监禁。

(二) 国内研究方面

林钟高、谭劲松等学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成因是产权关系模糊与企业市场法人主体资格的缺位。因而认为明晰产权是一个重要的治理对策;杜兴强专门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 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言, 其实意味着“权利”, 为了降低利益相关者之间因会计信息而产生的矛盾, 应进行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刘峰曾对会计信息产权的利益主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界定, 他同时认为现有的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并诱发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举。当某个个体的行为不符合现有制度的规范时, 法律应当提供足够有效的强制力, 如通过惩罚使个体行为不经济;王跃堂、孙铮、陈世敏认为,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以及有效的准则执行支撑系统;谢德仁 (2005, 2006) 提出另设独立于经理人的审计委员会来独立行使企业外部会计事务的积极权力, 以制衡经理人拥有的内部会计事务积极权力, 尽可能隔断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不良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权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要依靠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与会计信息产权维护这两方面共同的努力。

三、影响会计信息生成的五个方面的分析

笔者所提到的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是指从会计信息的生产到最终被利益相关者获知的过程。分析会计信息生成的五个方面可能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都是基于会计信息产权方面的研究, 不包括由于人类有限性等一些客观因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一) 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

会计规则是为规范和约束企业会计信息生成过程而设置的一种规则或制度, 也是界定和维护会计信息产权的规则。以国家强制力的形式来提供的会计规则是针对利益相关者缺乏集体理性导致的、会计信息产权并未恰当分配给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下, 尽可能恰当地将会计信息的各项权利、义务和责任分配给各利益相关者。所以, 会计规则的建立、实施和修订实际上就是一种会计信息产权的建立、实施和修订。我国会计规则制定一般由国家政府部门起草, 然后面向专家征求意见稿, 最后面向全国要求执行, 政府权威在会计规则制定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而各种利益集团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甚少, 政府的权威代替了各方利益集团的参与博弈。

高质量会计规则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 因此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与会计规则的质量相关。会计规则主要是界定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这就要求会计规则制定者既要认清隐藏在会计规则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还要认清不同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对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划分不清晰或不合理将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就像会计信息提供者如果不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义务以及不承担义务可能受到的处罚, 就很可能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提供信息, 而不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来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二) 会计规则执行人选择故意违反会计规则

企业管理当局在经营过程中了解到企业的真实情况, 然后再根据自己了解的结果去选择是真实地报告企业情况还是虚假地报告企业情况, 其他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观测到了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信息的报告情况, 但无法观测到企业的真实情况, 因而无法判断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信息是否符合企业的真实情况。正是由于这种对企业真实情况上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 才使得企业管理当局有可能进行真实报告还是虚假报告的选择行动。

企业管理当局提供虚假报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不违背会计规则的情况下, 会计信息提供者根据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提供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但并不是反映企业真实情况的会计信息;另一种情况就是会计信息提供者为达到自身的利益而选择故意违反会计规则。会计规则执行人选择故意违反会计规则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势必要损害一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提供者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利, 即依法享有使用真实会计信息的权利进行侵犯, 这属于违反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行为。对这种行为应该进行惩罚, 也就是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维护。所以, 仅仅界定会计信息产权是不够的, 还需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有效的维护。

(三) 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

尽管公认会计准则一经颁布, 其权威勿庸置疑。但企业仍存在较大的选择空间。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讲, 会计信息多半是主观判断的产物, 是各个利害关系集团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等各方利益博弈均衡的结果。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属于剩余控制权的组成部分, 相关利益者中的董事会和经理构成的管理层享有公司剩余控制权。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权属于管理层。但是会计政策选择后产生的各种经济后果却会影响到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对一项具体会计政策的选择, 都取决于企业内部各方博弈的结果。所以, 会计信息产权结构不均衡会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公允性。为了维护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 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和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就必须在界定和维护会计信息产权关系过程中考虑会计规则执行人行为动机及其激励与约束问题。

(四) 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可能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但也可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于现有制度的安排, 管理当局有能力左右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具体会计行为, 会计岗位可以视为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职能在会计层次的延伸和细化。尽管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涉及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但会计人员并不是产权所有者。在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只有经营者与会计人员之间不触及产权关系, 无需界定两者间的产权边界, 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会计人员应站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为企业经营尽职尽责 (吴水澎, 2000) 。因此, 这方面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影响分析可以归并到对影响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第三方面即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上。

(五) 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

从现行股份制企业契约安排来看, 经营者占有会计信息, 有提供会计信息的义务。由于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始终存在, 其操纵会计程序的可能性就不可能根除, 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需要审计对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输出审计信息, 供信息需求者决策使用。从服务的结果来看, 无论内部审计还是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都提高了被审计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由于会计信息可以视为是一种信息产品, 因此, 财务报表审计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内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所生产提供的一种信息产品, 它附加在会计信息之上, 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这过程中也免不了内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利益动机烙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不是公益机构, 大量理论推理和实证研究表明, 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权衡下出卖“审计意见” (吴联生, 2005) 。这表明注册会计师也是理性的经济人, 内部审计人员也是。所以, 在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和维护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中的内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因素。

四、基于会计信息产权的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思路

从对影响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五个方面分析来看,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要依赖于合理的会计信息产权界定, 更依赖于有效的会计信息产权维护。

(一) 加快会计信息产权的明晰界定

杜兴强认为, 投资者和管理当局对企业所有权分享的现实决定了双方对企业的产出拥有产权, 因此共同分享了反映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一一会计信息的产权,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谢诗芬、彭玉龙;而陈冬华认为, 会计信息的本质是企业所有的一项经济资源, 而企业又归股东所有, 因此会计信息天然的产权所有者应该是企业的股东。笔者认为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应该使利益相关者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义务以及不承担义务可能受到的处罚, 即要使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利益相关者效用函数的一个自变量, 起到调整他们行为的作用。同时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是一个持续博弈过程, 企业所有权是会计信息产权博弈的基础, 剩余索取权为会计信息产权博弈提供动力, 剩余控制权决定会计信息产权博弈的动向。

(二) 加强会计信息产权维护

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只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行为规范, 如果没有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维护, 这一规范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没有任何的作用与意义。

1.加强政府对会计信息产权的维护

政府在会计信息产权维护方面的作用是通过界定会计信息的产权, 具体执行对违规者的惩罚, 来保护已界定的会计信息产权。对会计信息产权的有效维护, 可以提高信息提供者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预期成本, 从而起到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

2.促使企业自觉维护会计信息产权

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源于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博弈 (其中利益相关者主要指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 , 也就是源于目前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并不清晰, 或者说目前关于企业产权的制度安排并不合理。所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应依赖于合理企业产权制度安排下的会计信息产权制度的制定与有效实施。

笔者认为,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性的对策是确立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平等的企业主体地位, 共同分享会计信息产权。一方面, 物质资本之所以要与人力资本进行合作, 是因为物质财产所有者期望通过物质财产与人力财产的结合, 实现物质财产的增值。因此, 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合作时, 保留物质财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 但要让渡物质财产的使用权, 以便于人力财产作用于物质财产, 使物质财产价值增值, 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了经营权, 同时也获得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 也就掌握着会计信息的控制权。但人力资本不能独立存在, 只能存在于承载者的身体之中, 所以, 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人力资本惟一的所有者和占有者。这也决定了人力资本具有最难监督的特性。有观点认为, 应该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从而两者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对应, 外部性最小, 使企业总价值最大;另一方面, 哈特等人的研究表明, 剩余控制权的获得必须与剩余索取权对应。这样, 人力资本所有者必然提出获取企业剩余收益的要求。所以, 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应该按照一定的权数分配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包括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因此也应该按照一定的权数分享和拥有会计信息的产权。

但是, 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享受其应该分享的会计信息产权, 则取决于双方的博弈。随着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加强, 它将以其稀缺性、对生产的特殊性的贡献、自身禀赋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较高的退出成本, 首先会对物质资本发难, 取得了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权利, 参与利润的分享。同时, 如果物质资本所有者不能控制人力资本, 则不能保护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 但由于经营权掌握在人力资本所有者手上, 会计信息生成控制权也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掌握, 所以物质资本所有者通过分享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来掌握会计信息产权中的会计信息监督控制权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会计信息监督控制权应该是以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为基础、以外部审计为依托, 在功能上互为补充的治理整体行使, 单独强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难以达到其功能需要的。所以, 企业还可建立一个代表以物质资本为中心的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监督控制主体, 对外负责注册会计师事务, 确保注册会计师代表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行使会计信息监督控制权;对内享有对内部控制的知情权, 并监督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行为。

3.发挥市场机制在会计信息产权维护方面的作用

根据产权经济学的观点, 产权是可以交换的。与传统的产权维护方式即政府和企业的产权维护不同, 一个新的思路是另设一个权利市场, 使那些原先通过管制的方式得以保障的权利在市场上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从而实现以市场机制来部分地替代管制。乔斯华·罗恩曾提出了一个以财务报表保险解决会计危机的市场方法:公司购买财务报表保险并披露它可获得的保险赔偿金额以及为此支付的保险费金额。这样, 当投资者知道他们所买证券的保险赔偿金额有多少时, 他们就能判断哪些公司更值得信赖。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来审计拟投保公司的财务报表, 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有助于保险公司确定保险赔偿金额及保险费金额。

所以按照新的思路, 如果能够设计一种市场机制, 部分地替代政府和企业进行产权维护,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会计信息失真。如果法律规定了信息劣势方的利益相关者拥有获得真实会计信息的权利, 侵犯这一权利的公司要赔偿其损失, 那么就可以为这类权利建立一个市场, 利益相关者可以在市场上事先出售这一权利, 也可以保留这一权利直到侵权行为发生。这种市场机制的具体设计有待于将来进一步地探讨。

五、结语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篇7

一方面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应提高到“会计管理和信息论”上来, 而研究信息的计量、获取、传递、贮存和反映, 其主要任务在于求得信息的可靠性和高效率。一切管理的基础是信息, 一切管理的变革都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 实现信息的高速流动、及时、准确地给决策提供信息, 使各个环节少出偏差。只有在这种理论支配下, 才会促使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 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现行《会计法》中还规定不详, 对此应进一步修正、完善。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产权制度。

首先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 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 才能使得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 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而产权制度的完善必须达到;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结构;形成具有民主程序特征的集体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

对于上市公司的产权现状而言, 主要问题表现为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 以及股权的过分集中。相应地, 应采取如下措施:

2.1 设立纯经济性而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

管理机构, 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问题。该机构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活动, 其身份只如同拥有众多企业股份的股东, 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上市公司享有监督权、收益权, 通过行使国有股股东表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该机构所发生的行为失当, 应严格运用有关的法律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等手段予以纠正。

2.2 要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 以营造其有效运作机制。

这一问题的解决, 既有助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有效地行使“用脚股票”等监督方式, 增强其参与上市公司监控的动机;也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即社会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 因为股权的分散能够在股东间形成制约, 保证公司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当前国有股、法人股占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70%, 这一现状显然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

2.3 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 以

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 提高其信息收集、评判能力, 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为此应注重如下措施:a.健全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 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b.建立审计委员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 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 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力赋予监事会。c.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 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些措施将得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 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3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

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 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 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 这些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我们在这里给出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如下:a.领导能力;b.战略规划;c.经营业绩;d.继任规划;e.人力资源管理;f.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g.与外部关系;h.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上市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亦需进行改革。例如, 上海贝岭等少数上市公司当前正在试行认股权计划。应该说, 认股权可将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 避免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资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管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倾向。

4 消除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

政企分开一直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 但时至今日, 政企尚未彻底分开, 否则, 就不会有“官出数字, 数字出官”的现象发生, 也不会出现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频频干预。因而, 应着力建立这样一种机制:政府不去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 不要“要数字”, “要利润”, 而应该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 要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

5 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 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建立总会计师制度, 从组织上为发挥会计反映、控制创造条件。

6 用法律手段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 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 即必须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 并且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或者利用虚假的凭证、帐表进行偷税、漏税, 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7 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环境。

国家除应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外, 还要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 对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以及提供虚假会计自信的惩处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8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 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 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 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9 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

在保证传统的会计核算与核算资料基础上, 根据我国目前物价变动的特点及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 选择一些受价格影响较大的项目, 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额、原材料、产成品, 依据重要成本理论的方法, 进行必要的调整, 并把调整的情况在现行会计报表中附加说明, 为领导决策服务。

1 0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第一, 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不论遇到何种情况, 不丧失原则, 不图谋私利。第二, 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 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 精通会计法规, 会计制度, 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 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 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新进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 不具备要求, 不得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 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使其知识不断更新, 适应生产经营的要求。

总之, 我们应对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加大对会计行业的整顿和建设,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 我国的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 我国的经济建设的秩序才会规范有序,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摘要:我们应对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加大对会计行业的整顿和建设,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 我国的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 我国的经济建设的秩序才会规范有序,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研究 篇8

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舞弊的特点来看,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

(一) 经济交易失真。

即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 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 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 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 会计核算失真。

即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是经济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 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现实生活中非法取得或填制, 伪造或编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 中饱私囊, 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 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 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即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的会计信息。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终目的来看, 其主要表现为:操纵利润、调节资产、偷逃税金。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大约占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95%左右, 税收已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偷逃税金的目的, 往往也会舞弊造假,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四) 利用会计信息失真来调节资产。

上市公司通过会计造假来调节资产的手法通常有:通过对虚拟的并不存在的资产作虚假的资产评估来虚增企业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资产等。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混乱, 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 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 导致报表虚盈实亏,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个别子公司甚至伪造文件骗取银行资金。例如, 华源集团本部2003年未充分抵销内部交易、多计利润2.41亿元, 2004年提前确认股权转让收入、多计投资收益13亿元;上海医药 (集团) 有限公司2004年以空头支票冲减应收账款, 虚增利润8, 782万元, 其下属子公司2003年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方式, 虚增收入1.77亿元;上海华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源长富药业 (集团) 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2004年通过虚构交易, 虚增巨额无形资产, 并用不实债权置换上述虚假资产, 以避免计提坏账准备而发生亏损;仁海华源投资发展 (集团) 有限公司将2.66亿元不良资产长期挂账, 并于2003年划出自有资金3, 000万元, 通过虚构交易, 虚计公司利润和资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极为复杂, 长期以来, 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探讨, 认为目前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因为: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法律制度及会计准则不健全、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人员诚信缺失等。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并不是上述问题不存在或不重要, 但这些问题还不是最重要或深层次的, 而且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远不止这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既有企业主观因素, 也有客观因素。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体制问题及利益关系驱使。

尽管我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历程, 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成熟地建立起来, 政府和企业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企虽然在形式上正在逐步分开, 但旧的观念习惯、行为仍在起着作用, 地方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都要求企业把经济搞上去, 规定国有企业每年保值增值指标, 并把这些指标作为对干部考核成绩和奖惩的依据, 一些地方政府或上级部门为了出政绩, 搞花架子, 胡乱下达各类不切实际指标或其他任务。当企业遇到困难, 经济发展缓慢, 完不成下达指标时, 个人利益驱动就成为弄虚作假, 粉饰经营业绩做假账的动力。浙江光大会计师事务所明知杭州萧山之江房地产有限公司存在虚增收入5, 536万元的问题, 而未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 促成该企业骗取了AAA级企业信用等级。企业为了提高形象, 将利润做大, 亏损做小, 资产做大, 负债做小, 为了各种利益, 做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 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是我国会计法规建设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尚有差距。首先, 有些法律法规内容笼统, 可操作性差, 甚至存在缺陷。个别企业利用制度缺陷, 采用合法但不合理的手段粉饰报表, 操纵利润, 虚构经济业务,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 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我国《会计法》在对违法处罚的规定中, 经常使用诸如“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抽象词语, 缺乏可操作性。《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力度不够, 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落实,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有特定的假设前提, 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但现有的会计制度具有局限性, 在很多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客观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 与现行价值脱节;假设币值不变, 不按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调整;稳健性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 有可能夸大费用, 少计资产和收益;按年度分期报告, 只报告了短期信息, 不能提供长期的信息。以上几个方面都会使会计数据带有估量的因素, 影响其真实性。

(三) 监督体系不健全。

随着改革的发展, 多种经济组织形式不断涌现, 但政府相对的调控和监督体系并未完全形成。虽然企业经营自律很重要, 但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是不行的。发达国家是靠组织严密的会计事务所和会计行为来进行的有效的监督。而在我国, 目前也建立了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还有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审计、税务机构, 来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这种监督由于相关法律不完善不配套, 很容易造成多个婆婆管, 多个婆婆又不管的现象, 使其监督的威力大大削弱了, 这给会计信息失真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条件。

(四) 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还不完善, 对相关责任人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对违纪、违法的打击力度明显不够, 民事索赔制度急需尽快建立和完善。

可见,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不仅要解决会计诚信、审计独立性等问题, 还要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问题。上述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深层次原因的解决, 有待于我国的经济体制, 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要解决我国会计失真必须要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应对策。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健全企业体制。

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这种体制有利于企业强化财务约束机制,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资本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彻底分离,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 减少和杜绝行政干预;其次, 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 明确企业经营者对于保障金融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确保金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必须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对企业经营者加强监督和约束。

(二) 完善我国的会计法规。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市场秩序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法规体系, 加快会计法规实施细则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出台, 进一步明确违法处罚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 使相关人员熟悉掌握会计法规和财经制度。要加大执法力度, 对有法不依、知法犯法者要依法从重从严处理, 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 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 在核算环节划清会计责任, 制定相应的会计资料责任制度并落实到人, 对违反规定、编制和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责任人员从严处理。

(三) 要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体制, 规范会计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是会计行为有序进行的基础性设施, 是产生真实“可靠、可信”会计信息的基本条件。其一要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 防止差错和违法行为发生;要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健全各种财产物品、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 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 保证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其二是加强外部监督, 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的监督、检查作用, 建立有关检查结果及相关信息的共享渠道,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予以纠正, 对违纪问题作出相应处罚, 建立诚信网络查询体系, 加强社会监督。

(四) 加大处罚力度。

要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认真贯彻新会计法的基础上, 加强财会法规在司法方面的权威性。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如果违反财会法规, 都应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 以维护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二是加大执法力度, 凡属企业领导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编制、篡改会计数据, 弄虚作假的, 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 决不姑息迁就。凡属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指使、强迫所属单位虚报会计报告的, 要追究地方及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 直至撤职。凡属会计人员对违法违纪活动知情不举或通询私舞弊的, 除追究责任外, 要取消其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 特别是对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要严肃处理, 情节严重的要吊销营业执照。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法律保护, 对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财会人员应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

总之,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不能只依靠一、两种措施, 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同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蒋玉芳.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10

[2].姚娟.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危害[J].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3, 5

[3].王薇.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9

[4].曹艳娟.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9

[5].向美英.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治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7, 3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研究 篇9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会计信息的本意是供信息使用者决策使用, 如果失去了真实性, 无异于其死亡。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除了危害经济与管理之外别无它用。根据近年会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 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差, 信息失真和违法违规现象严重。财政部在2009年对保险、烟草等行业192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1户会计师事务所09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工作。发现这些公司虚报资产11.5亿元, 虚假股本共计24.2亿元, 利润不实24.2亿元。其中, 资产不超过5%的公司实际上有36个, 占总数的18.75%;利润虚报, 亏损企业共19个, 原报表反映盈利1.35亿元, 实际亏损1.72亿元;虚亏实盈企业8户, 原报表反映亏损1.62亿元, 实际盈利4.13亿元;有22户企业存在账外设账问题。可见,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较严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原始凭证失真。

有些单位利用不完整、不规范的原始凭证或者造假的原始凭证等方法进行营业, 看似“合法”的收入其实是非法收支。

2、利用填写的原始凭证的不完整性, 使收入和支出的资金来源无法明确划分, 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3、缺乏完善的财务账目管理, 造成账目混乱。

在设置会计账簿和使用会计科目时, 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进行, 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 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4、制作虚假会计报表, 人为调整报表数字, 脱离账簿, 甚至编报两套报表, 一套自用, 一套对外提供, 从而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造假。

主要表现在收入上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费用上是多列或少列成本和费用, 甚至人为调整损益;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真实资产, 资产管理混乱。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多, 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递错误信息, 误导经济行为。

从微观角度看, 会计信息已经影响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全过程。例如对一项投资技术进行决策时, 首先要分析过去经济业务数据, 若提供了虚假的会计资料, 从而增加了投资额和成本, 使利润减少, 甚至亏损, 必然会放弃这一项目, 失去市场机会。反之, 虚假会计信息也会使一份实际不可行的论证分析报告通过立项。

2、使各方利益受到损害, 导致企业亏损。

会计信息失真会直接影响经济利益的分配。通过虚假的购销经济业务分析, 若入账价值大于实际价值, 肯定包含有不正当的购销行为, 从而使有关人员获得好处。再者, 企业要确认产品销售收入, 企业通过隐瞒收入、降低利润来达到减少税金的目的, 采取减少确认数额, 推迟确认时间的方法;反之经营者若想夸大经营业绩, 也会相应修改这一信息。从会计处理的程序和过程来看, 经济利益的支配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失真。

3、扰乱经济秩序, 诱发经济犯罪。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 如假造会计票据, 偷税漏税, 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 乱摊成本, 搞“两本账”隐瞒收入等行为, 影响企业经营决策, 导致企业亏损倒闭, 职工待岗或者下岗。从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进程, 企业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的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 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 导致政策失误, 以致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4、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上打折扣, 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 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5、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 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策略

由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应当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主要包括: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章程约束机制。

公司董事和董事会要忠实履行“委托人”职责, 负责管好自己的执行机构。经理要依章程和职责行事。监事会切实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收支, 对经理进行监督和约束。在实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 要尽快按《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职务分设, 防止出现董事长、总经理和监事共同对公司的“内部人控制”。

2、建立管理参与制, 通过监督管理者的日常经营活动, 预防蓄意失真行为的发生。

管理参与制是使雇员或其代表均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发展目标的决策, 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管理参与制是对经理管理权利的再分配, 即调整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 从而约束掌权者的权利, 从而提升和补偿服从者的权利和自主, 实现权利的监督、约束和平衡, 以防范经理实施故意失真等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3、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会导致公司的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使得会计造假成为可能。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 使得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突出, 法制约束和监管不严更使得大股东往往利用自身的权利, 操纵公司会计信息, 为自己谋取利益。因此, 必须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凭证、记录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账簿及报表控制制度等。

4、加强会计信息监督。

综合反映一个企业经营成果、体现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生产和发展能力优劣的晴雨表便是明确会计责任范围和会计责任主体会计信息, 也是反映一个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只有单位负责人认真负责, 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新《会计法》在会计责任主体以及会计责任范围问题上存在模糊性, 不利于进一步整治故意失真现象, 应该在这方面制定实施细则及具体解释。比如, 在企业内部使用会计信息时出现会计问题则由会计人员承担责任, 一旦会计信息经过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以及单位负责人审阅签字后, 出现问题就不应该再追究会计人员连带责任, 会计责任主体只能是单位法人代表, 同时追究出示审计结果的审计机关与人员责任。只有这样做才能给会计人员一个认真作账的空间与环境, 才有利于增强单位负责人守法意识与观念, 发挥第三方对会计的监督作用。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防止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会计工作的直接操作者不仅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熟悉会计业务, 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还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政策。作为一名财会人员, 业务素质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基本素质, 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会计行为、会计工作质量, 因此要提高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识别能力, 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力、对法规政策的领会能力, 对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掌握能力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长期的不间断的任务。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 股份制、证券、期货、税收等领域的不断推新, 新出台的政策、制度、法规需要会计人员尽快学习和掌握,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不仅要提高现有业务水平、业务能力, 而且还要不断更新知识, 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技术保证。

另外,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一种特殊身份, 从事一种特殊职业, 面对众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会计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自觉地忠于职守, 坚持原则, 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也应常抓不懈, 才能杜绝腐蚀, 制止违纪, 减少损公肥私, 降低会计信息错误发生率。首先, 加强对会计证的管理。目前, 虽然工商, 税务部门在年检、登记时要求出示会计证, 对会计管理是个很大的支持, 但并未形成社会的有效监督制度。对会计证培训班资格要严格审批, 并对其师资及教学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考核、监督, 以保证持证会计人员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对非法办班、办证者要严厉打击, 使其无法生存, 以保证会计证的权威性、严肃性。

其次, 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和后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前提。因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两个基本从业条件, 二者缺一不可。再次, 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改革现行会计人员, 只要有一定的工龄和学识水平, 并通过考试, 就能取得一定的技术资格, 最后的聘任和年度考核由所在单位进行。这样主管单位难以对会计人员履行有效地监督, 国家应明确对外提供真实信息是聘任、考核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 并把这一重点赋于会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同时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

6、加强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人代表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新修订的《会计法》确定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 单位负责人再也不能以不懂会计为由来推卸责任, 应加强法制观念, 维护会计法的威严, 自觉遵纪守法。会计人员也要向单位负责人宣传会计法, 让负责人明白, 那种长官授意、指使及强令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增强, 才能依法经营企业, 依法行使职权, 成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的有力支持者, 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有根本的保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不仅是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职责, 也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责任, 因为会计信息的产生是靠会计资料、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责任中心等一系列要素共同作用而成, 而这些要素的发生或实现无不与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密切相关, 因此, 提高全员的责任感必不可少。

四、结论

总之,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来控制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企业要想有更好的发展, 就必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认真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减轻它的危害性, 将对策时刻运用于会计工作中, 只有这样, 才能在企业的决策过程中正确运用会计信息,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长梅.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J]. 财政与发展, 2006, (06) .

[2]、符茜茜.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03) .

[3]、张久茹, 王笑蕾.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6) .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篇10

摘 要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其不够完善,仍然致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本文根据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治理对策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医院 会计 内部控制 信息失真

医院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医院某一经济事项以数字形式做出的综合反映,它是医院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决策的基本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对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医院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仍然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根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是治理医院会计信息失真最根本的途径。

一、目前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为了保证会计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会计信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下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医院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医院内部监督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医院对建立内部监控制度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真正的内部监督制度,机制还够不完善,有漏洞,使会计信息基本处于缺乏有效监督的“真空”。有些医院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内部监控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以致于内部控制失控。例如,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会计部门和其它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失真;内部核对制度不健全,财产管理容易失控。还有一些医院以事后补救为主的控制措施,使内部监控失去效力,无法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正确的有效手段。很多医院单独设立审计部门,对医院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全面监督审核。但在具体工作中,医院的审计部门更注重预决算、专项资金等的控制,基本忽略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工作。加上审计岗位人员较少,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监督审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医院的会计人员没有实行职业许可制度,很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会计人员上岗,有的在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岗位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经常理解不到位,在实践操作中容易会出现一些差错和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正确的落实。

(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欠缺

有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有章不循,有法不遵,执行力不够,在处理会计业务上我行我素,其不负责的行为往往造成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为利益驱动,故意弄虚作假,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堆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结余等,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二、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下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医院大局出发,利用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优势,对会计信息实行全面监督管理,确保其真实可靠。

(一)加强会计工作内部监督

首先,要制订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制订的监督制度要有前瞻性、简便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使之便于操作、实施、评估和考核,如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稽核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制度、账簿制度、报表制度等。其次,要完善内控体系。内控体系要以审计、纪检牵头,财务部门办为基础,各科室、部门配合实施,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体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切实以降低财务风险。其次,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要给予审计科相应的监察权利,使其对医院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进行独立监督审核,尤其注重会计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工作,达到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在医院对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自我约束机制,完善自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业务往来以及经济责任等经济活动的审计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意见,起到评价和见证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理信息失真现象。因此,医院要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审计部门工作力度,使之常规化、规范化,并引入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强化外部监督职能,实行社会中介监督与内部审计并举的方法,建立起医院内部监督的有效制约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是保证会计人员质量,确保其准确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途径。①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中的作用;②要制定良好的招聘惯例,把好进人关,确保招聘人员质量;③有调整不合格的工作人员,防止发生舞弊的制度,对不具备会计专业素质的坚决不能安排的从事财务工作,对不适合从事会计工作的坚决调整,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坚决进行处罚;对不合格的坚决清除;④要有有效的人员培训方法和合理的评价与提升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⑤当会计工作者取得业绩时,要对相应的工作环境给予改善、提高,也就是要能提供激励员工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何伟静.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未来医院会计发展的启示.科技创新导报.2007(10):15-16.

上一篇:数字校园翼卡通建设下一篇:山羊流产原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