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植通透技术

2024-07-22

密植通透技术(精选四篇)

密植通透技术 篇1

1.1 品种选择

第一积温带建议选用吉单261、金玉1号、丰合10号、丰合1号,第二积温带建议选用吉单27、兴垦3、四单19、丰合3号等,第三积温带建议选用海玉6、海玉4、绥玉7等。

1.2 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90.0%,含水量不高于14.0%。

1.3 种子处理

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1:70进行种子包衣。如上年发现有玉米丝黑穗病重的地块可用2%的立克秀按种子的0.4%拌种防治。

2 选地、选茬与整地

2.1 选地

选择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地块。

2.2 选茬

最好选择大豆、马铃薯等茬口或肥沃的玉米茬。

2.3 整地

将三条常规的65厘米或67厘米宽的垄,在整地时变成二条97.5厘米或100.5厘米的大垄,在打好的大垄上种双行玉米,增加密度,小行距30厘米,大行距67.5~75厘米。

3 施肥

3.1 有机肥

每公顷施入腐熟的优质农肥30吨以上,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3.2 化肥

一般每公顷施用尿素160~190公斤、磷酸二铵170~245公斤、硫酸钾275~300公斤、硫酸锌30公斤做种肥。种肥施入时,必须将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种肥距离7~10厘米,以防烧种。

4 播种

4.1 播期

土壤5~10厘米处的地温稳定通过6℃~7℃时,抢墒播种。一般在4月25日~5月2日播种„

4.2 播法

土壤含水量低于20%地块实行人工催芽坐水埯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的地块可直接催芽埯种或采用机械精量等距点播。

4.3 播深

播种要达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3~4厘米。

4.4 密度

株型收敛品种每公顷保苗6万株~6.75万株;株型繁茂品种一般每公顷保苗4.5万株~5.0万株。

5 镇压

埯种地块播后及时镇压,坐水埯种地块播后隔天镇压,机械播种随播随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

6 田间管理

6.1 查田补种(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补种用种或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

6.2 铲趟

出苗后要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整个生育期做到三铲三趟。

6.3 间苗、定苗、去蘖

玉米生长至3片~4片叶时,要把小苗、病苗、弱苗拔掉。每穴留一株壮苗,做到一次等距定苗。发现分蘖及早将分蘖除去,有利主茎生长减少养分消耗。

6.4 虫害防治

6.4.1 粘虫

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粘虫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每公顷用量300~450毫升对水450公斤喷雾防治,或人工捕杀。

6.4.2 玉米螟

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选用高压汞灯诱杀,每晚9时到次日早4时,小雨仍可开灯;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放蜂一次或两次,每公顷放蜂22.5万头;玉米心叶末期(5%抽雄)每公顷2.25~3公斤的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放或对水450公斤喷雾。

6.5 化学除草

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区可在玉米播后苗前每公顷用90%禾耐斯乳油1500毫升或50%乙草胺乳油2250~2490毫升加72%2.4~D丁脂乳油990毫升对水450公斤土壤处理;苗期化学除草,在玉米3~4叶期,每公顷用4%玉农乐悬浮剂990毫升对水450公斤,茎叶喷雾。

6.6 科学调控

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240~280公斤。玉米拔节前或6叶~7叶期间结合铲趟每公顷追施160~190公斤,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追施80~90公斤。追肥部位离植株8~12厘米,深度10~15厘米。抽雄前7~10天喷施化控剂抑制植株徒长防倒伏、促早熟,二、三类苗要分类调控,确保植株整齐一致、提高整体素质。

6.7 隔行去雄

隔行去雄在雄穗抽出10厘米左右,花粉还未散发之前,用于紧握雄穗将其向上拔除,注意不要把叶子拔掉或弄伤。去雄植株不得超过全田植株数的1/2,植株稀少的地块不要超过1/3。

6.8 放秋垄

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2次以上。对尚未结棒的玉米植株要应及时拔除。

6.9 站秆扒皮晾晒

玉米蜡熟后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进行站秆晾晒,促进籽粒脱水。

7 收获

桃树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篇2

桃树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桃品种应具备以下特性:一要树体长得快,二要易成花芽,三要坐果率高. 2 定植 2.1 选择地块 用于栽植桃树的地块最好是壤土或砂壤土,不能是盐碱地.要求土层深厚,不能重茬.如果以前种植过桃树,要种植2年以上农作物,且上茬作物没有施用含氯肥料.

作 者:朱淑梅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城关镇农业技术站,066600刊 名:河北果树英文刊名:HEBEI FRUITS年,卷(期):“”(2)分类号:S662.1关键词:

玉米大垄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篇3

【关键词】玉米;大垄;密植;通透;栽培

玉米大垄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依据我省高温、冷凉、旱作农业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及玉米生产中与质量、效益农业的差距而提出来的。该技术有利于玉米生产提质、节本、高产、高效的实现。

1.栽培技术模式

该栽培技术模式将原来的两条小垄(垄沟宽为 65cm)改为一条畦面宽130cm的大垄,垄上种植两行玉米,行距40cm,即小行距40cm,大行距90cm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的通道,有效解决了田间郁闭的问题,并且增加了种植密度,亩保苗由原来的 3000株增加到了3500~4000株。

2.技术主要优点

2.1效率提高

从整地起垄到根茬还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整地全部机械化,播种和铲趟半机械化,追肥和封垄全部使用机械一次性完成,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也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也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对抢农时十分有利。

2.2有效地解决“玉米海”问题

在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主产区,成片成带种植出现的通风不良、边际效应差、倒伏、空杆等问题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采用此栽培技术改变了玉米的田间分布方式,给玉米生长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在解决“玉米海”问题的同时,栽培密度也增加了。

2.3抗旱效果显著

采用该技术,一个大垄相当于原来的两个小垄,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面,有效地保住墒情,有利于抗旱能力的提高。

2.4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栽培技术,亩产量增加了80kg,增产率14%;从效益看,由于产量、工作效率租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加之收获时籽粒含水量比对照低 4.8%,每亩纯收益比对照增加70-80元。因此,在产量提高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大幅度地提高了。

3.关键技术

3.1品种选择

为提高玉米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对品种布局做适当调整是提高玉米生产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玉米提质、增效的主要手段。

(1)品种生育期选择:根据本地自然状况、品种本身所需积温要求和栽培条件等因素,选用生育期适宜的优质、高产良种,把生育期130天的、品种严格控制在第一积温带,120天的品种严格控制在第二积温带,110天的品种严格控制在第三积温带,杜绝越区种植,确保玉米成熟时留有150℃的有效积温度,延长站秆晾晒时间,降低玉米含水量。

(2)品种内在质量的选择:玉米淀粉含量、角质率、蛋白质及粗纤维等含量高低,其主导因素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要想提高玉米质量,品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品种调整上,应依据发展产业化要求和市场需求,努力推广高淀粉、高角质率品种。

(3)品种株型的选择:应用通透栽培需较其他栽培技术增加种植密度,选用紧凑型或中矮秆等耐密品种是通透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紧凑型或中矮秆品种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有三个明显变化:光合势明显增加、叶面棚旨数、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高,应用该类型品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符合玉米高肥密植技术路线,是目前公认的稳产、高产及高产再高产增效的有效途径,尤其在通透栽培技术当中应用效果更佳。

3.2施肥

根据目前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kg(在整地前施人)、磷酸二铵lO~12.5kg、尿素13~15kg、硫酸钾3-3.5kg作基肥,施肥量较常规玉米田增长10%左右。

3.3耕翻整地

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秋季农作物收获后进行耕翻,耕翻深度20~23cm,翻后耙、耢,然后将犁铧间距调为130em,按深度20em起垄。

3.4适时播种

3.4.1种子处理

为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可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4%;或者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拌种。

3.4.2播期的确定

播期应依据土壤温度、土壤墒情、品种特性等因素,并按先岗地,后洼地;先沙质壤,后粘重土壤的顺序进行适时播种。为充分利用有限的积温和土壤水分,确保一次播种达到全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适时早播是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措施。此技术不但可以延长玉米的生育期,充分利用光能和地热资源,利于玉米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还可充分利用早春土壤墒情,易保全苗。适时早播,使玉米在低温环境下经受锻炼,地上部生长缓慢而根系发达,利于形成节间粗短,植株矮壮,穗位降低等丰产性状,并增强抗旱,耐涝及减轻病虫危害,避免秋霜影响,利于玉米干燥和贮存等。

在耕层5-10cm处的地温稳定通过6~7℃时播种.第一积温带:生育期间积温2700℃以上的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15~25日;第二积温带:生育期间积温2500-2700℃的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25日-5月1日;第三积温带:生育期间积温2300-2500℃的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25日-5月1日;第四、五积温带:生育期间积温2300'E以下的地区,最适播期为5月 1日-10日。

3.4.3播种方法

采取机械垄上开双沟的方法,沟深5~6cm,垄上两行之间距离为40em。平展型品种株距27~ 29cm,每亩保苗3500~3800株;收敛型品种株距为25~27cm,亩保苗3800- 4000株。播后覆土3~5cm,播后及时镇压。

3.5田间管理

3.5.1实行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趁土壤湿润,及时喷施除草剂,用90%乙草胺乳油和72%2.4丁酯乳油除草,进行土壤封闭。

3.5.2及时间苗、补苗、定苗

3-4片叶时间苗,5-6片叶时定苗,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

3.5.3科学施肥

及时除草与中耕,以增强抗旱能力。结合中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机械亩追20kg尿素。

3.5.4及时防治病害

苗期重点防治黏虫、蚜虫、飞虱等虫害,同时注意防治玉米粗缩病;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等。

3.5.5及时扒皮晾晒

秋季為增加子实成熟度,可采用田间扒皮晾晒的方法,加快玉米子实脱水。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研究 篇4

为了进一步改善玉米通风透光条件, 增加种植密度, 提高玉米产量, 在2006~2007年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我们开展了玉米密植通透栽培三因素配套技术的正交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8年在齐齐哈尔市自新生态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 采用正交试验L8 (4×24) 设计, 三因素分别是密度、品种、化肥施用量[1]。其中密度为4水平:65 cm垄距单行, 株距25 cm, 保苗61 500株·hm-2 (简称小垄单行25 cm) ;130 cm垄距双行, 株距25 cm, 保苗61 500株·hm-2 (简称大垄双行25 cm) ;130 cm垄距双行, 株距20 cm, 保苗76 900株·hm-2 (简称大垄双行20 cm) ;130 cm垄距双行, 株距15 cm, 保苗102 500株·hm-2 (简称大垄双行15 cm) 。130 cm大垄双行的小行距为40 cm。品种、化肥施用量均为2水平。品种选用江单1号和四单19。在施用有机肥22 500 kg·hm-2的基础上, 化肥设600 kg·hm-2 (磷酸二铵300、硫酸钾110、尿素150、硫酸锌40 kg·hm-2) 和750 kg·hm-2 (磷酸二铵360 kg、硫酸钾150 kg、尿素200 kg、硫酸锌40 kg·hm-2) 两个水平。硫酸二铵、硫酸钾、硫酸锌全部作种肥, 尿素在8叶期一次性深追肥。

按正交试验要求, 本次试验设8个处理, 3次重复, 小区面积50 m2。

玉米播期5月2日。各处理田间管理相同, 9月22日收获, 按试验小区单收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直观分析

按各试验处理组合的小区玉米产量, 求出各因素水平的总和T值、平均值undefined、极差R和校正极差R′ (见表1) 。

注:误差界限的校正极差为R′、括号外的数值是密度的校正极差, 括号内的数值是品种、化肥施用量的校正极差, undefined:折算系数, 2水平折算系数0.71, 4水平折算系数0.45, n:该因素各水平试验次数) [2]。

从表1看出, 本试验的四个因素校正极差均大于误差界限的校正极差, 即9.5>1.2、9.7>2.7、7.4>2.7。从直观分析得出, 密度效益最大、其次是品种、再次是化肥施用量。最佳组合是:选用紧凑型品种江单1号;130 cm大垄双行株距20 cm, 保苗76 900株·hm-2;化肥施用量750 kg·hm-2。

2.2 方差分析

经自由度、平方和分解, 列方差分析表 (见表2) 。

F测验表明, 本试验效应最大的因素是密度和品种, 其次是化肥施用量, 这个顺序与直观分析是一致的。

2.2.1 各因素间效应的显著性测验, 品种间、化肥施用量间差异极显著, 江单1号极显著优于四单19;750 kg·hm-2极显著优于600 kg·hm-2化肥施用量。

2.2.2 密度因素设4个水平, F测验达到极显著, 其均数标准误undefined。

用SSR测验, 算出P=2、3、4的各个LSR值, 以此为尺度, 测验各种密度差异显著性 (见表3) 。

P=2时, LSR0.05=3.60 LSR0.01=4.96

P=3时, LSR0.05=3.78 LSR0.01=5.21

P=4时, LSR0.05=3.88 LSR0.01=5.34

测验结果表明, 处理3:130 cm垄距双行株距20 cm极显著优于处理2、处理4、处理1;处理2:130 cm垄距双行株距25 cm极显著优于处理4、处理1;处理4:130 cm垄距双行株距15 cm与处理1:65 cm垄距单行株距25 cm差异不显著。

2.2.3 各处理组合间差异显著性测验, 求均数标准误undefined, 用SSR测验, 算出P=2、3……8的各个LSR值, 以此为尺度测验处理组合的差异显著性 (见表4) 。

P=2时, LSR0.05=5.19 LSR 0.01=7.14

P=3时, LSR0.05=5.45 LSR 0.01=7.51

P=4时, LSR0.05=5.59 LSR 0.01=7.70

P=5时, LSR0.05=5.71 LSR 0.01=7.85

P=6时, LSR0.05=5.78 LSR 0.01=7.96

P=7时, LSR0.05=5.83 LSR 0.01=8.08

P=8时, LSR0.05=5.86 LSR 0.01=8.17

测验结果表明, 处理5江单1号品种, 130 cm大垄双行株距20 cm, 化肥施用量750 kg·hm-2, 产量极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处理6、处理3、处理7、处理4极显著优于处理1、处理2、处理8;处理6、处理3、处理7、处理4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处理2、处理8间差异不显著。

从不同处理性状的田间调查 (见表5) 表明:紧凑型品种江单1号比平展型品种四单19株高略低, 叶面积系数高于四单19, 秃尖、空秆率低于四单19。130 cm大垄双行比65 cm单行通风透光好, 总体看大垄双行产量高于小垄单行, 但大垄双行株距15 cm密度过大, 产量较低。

在施有机肥22 500 kg·hm-2的基础上增施化肥用量是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早衰的重要因素, 750 kg·hm-2比600 kg·hm-2的秃尖、空秆率有所下降。

3 结论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 是解决当前玉米生产密度不足, 产量徘徊不前的有效措施。

经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均以处理5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即选用紧凑型品种江单1号;130 cm大垄双行株距20 cm, 密度76 900株·hm-2;在施有机肥22 500 kg·hm-2的基础上, 750 kg·hm-2化肥 (磷酸二铵360、硫酸钾150、尿素200、硫酸锌40 kg·hm-2。磷酸二铵、硫酸钾、硫酸锌全部作种肥, 尿素作追肥) 为最优组合。

选用的江单1号为适宜密植的紧凑型品种;130 cm大垄双行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 20 cm株距的密度适宜;750 kg·hm-2的化肥施用量防止了玉米后期脱肥早衰, 确保了玉米增加密度后对肥料的需求。

摘要: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增加玉米密度的一项有效措施。采用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筛选出紧凑型品种江单1号;130 cm大垄双行株距20 cm, 密度76 900株.hm-2;在施用有机肥22 500 kg.hm-2的基础上, 施用化肥750 kg.hm-2 (磷酸二铵360、硫酸钾150、尿素200、硫酸锌40 kg.hm-2, 除尿素作追肥外, 其余肥料均作种肥) 为最佳组合, 比其它处理增产极显著。

关键词:玉米,密植通透技术,正交试验

参考文献

[1]刘景全, 郁昭.玉米大垄覆膜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报[J].作物杂志, 1998 (4) :22-24.

上一篇:医学信息人才下一篇:资源开发补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