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时期

2024-07-05

生物学时期(精选十篇)

生物学时期 篇1

1 新时期的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1.1 课程定位

动物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兽医兽药等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以《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课程为基础, 并为《家畜传染病学》、《应用免疫学》、《动物病理》、《兽医药理》、《生物制品》等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支撑,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桥梁纽带的作用。动物微生物学知识为学生掌握动物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等奠定了基本理论和技术基础, 应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的有利作用为生产实践服务, 为人类造福。

1.2 课程目标

通过优化的课堂理论集中教学和强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保证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动物微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 了解各类微生物及其重要病原体的生物学基本特性与各项实验诊断技术及操作技能,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积累知识, 以及为将来从事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以及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动物生产方面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2 新时期教学内容的优化, 知识结构的完善

2.1 紧跟微生物学发展步伐, 不断修订教学大纲、革新教案

随着很多新技术、新方法, 如荧光PCR快速检测技术、新型检测试剂盒等在动物微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新菌种、新病毒陆续得以分离和鉴定, 完全按照微生物学教材及以前的大纲讲授不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理论。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 必须在了解微生物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 规范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 优化组合, 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 突出重点内容, 与时俱进, 缩减陈旧的教学内容, 增添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教案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结晶, 编写好教案是动物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 是上好每节课的基础。

2.2 增加新情况、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 易于接受新思想、 新观点, 因而对动物微生物学最新动态的追踪与介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认识到动物微生物学是一门随着时代脉搏跳动的新学科。因此, 要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新情况、新动态、新趋势、新特点,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插入热点话题, 增强授课效果。

3 新时期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

3.1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和亲自动手操作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传统做法是教师课前准备, 学生只需在课堂上按实验指导步骤操作。现在, 教师在试验前安排学生自己准备实验用具和进行培养基灭菌, 让学生在上课前一天到实验室制作培养基平板。结果学生普遍觉得收获很大, 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而且也理解了教师的艰辛劳动, 明白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流程。

在动物微生物学实验课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精神, 绝不允许“一人动手大家看”这种“放羊式”现象再次出现。为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独立工作、多动手的意识。如在细菌标本片的制作中, 同学们分别采集不同的细菌病料, 然后根据细菌各自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染色 (如革兰染色、瑞氏染色等) , 并比较学生的试验结果, 找出不同点, 以此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3.2 重视实验课程的考核 (考试)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及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前一般是做完试验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 老师再根据报告给一个分数, 就“OK”了。结果每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都忙于写实验报告, 而不重视实验过程的动手操作。现在, 期末考试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联合进行, 成绩按比例共同计入总分, 其中理论占50%, 实践占40%, 平时参与科研的情况及作业情况占10%。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即预习报告、每次实验操作结果、安全卫生、考勤情况、学习态度等内容占30%, 实验报告占20%, 期末技能考核占50%, 考试采用抽签形式, 单人单题。通过考试, 一方面可反映学生对试验基本技能掌握和熟练的程度, 另一方面又可促进学生重视操作, 培养动手能力。

3.3 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 培养科研兴趣

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科研素质的重要方法。学生较早参加科研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开拓精神。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 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使他们将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 也可很好地促进教学由哺育型教学向素质型教学方向转变。

4 新时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转变教育观念, 营造创新氛围。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 还学生学习主人的身份, 放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架子,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 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民主的学习氛围, 师生及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 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帮助学生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和养成质疑的习惯, 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适当奖励, 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在新的创新教育观指导下改变教学方法, 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 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学生要从被动学习转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知识的认知与获取知识的方法的讨论都应是学习的内容,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 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 让学生既学到知识, 又学会探索。开展多媒体教学时, 搜集教材上没有的影像资料, 这使微生物学所涉及的一些抽象、微观、描述性的内容变得较为直观、鲜明和生动有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有关微生物学的知识和新闻, 如疯牛病、禽流感等等方面。

新时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篇2

一、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

实验教学应该建立在严格要求、规范操作的基础之上,因为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其自身的要求和规律,如果我们在实验前不进行严格的要求,学生就不能进行规范的操作,进而带来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我第一次带领学生进行显微镜实验操作时就因为事先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实验时学生没有规范操作,导致十几张生物装片和几个显微镜镜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虽然这些破损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大,但也引起了我对生物实验课前严格要求、操作时规范操作的重新认识。生物教师都明白,有很多生物实验是生化实验,如果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有时候带来的后果是我们没有办法承担的。如有的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力和破坏力是我们没有办法估量的。所以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实验过程严格要求、规范操作是教师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因地制宜做好生物实验

生物课最大的特点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生物现象都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找到,所以我们教师要时时关注周边环境,积极地为生物教学发现实验素材。例如,在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蚯蚓的活动,总结一些类似动物的习性。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代替实验室里的实验,使生物实验更具开放性,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掌握。另外,很多农村中学没有合格的实验室,不少实验仪器也因为经费不足或者管理不善而残缺不全。面对这种情况,生物教师就更要因地制宜进行实验教学。比如,在做“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结构”这一实验时,可以用普通的纯蓝墨水来代替染色剂,虽然实验效果稍有欠缺,但不影响学生对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又如,在做“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的实验时,一般的初中科学实验室是没有吲哚酚试剂的,我可以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代替吲哚酚试剂,也可以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我们花比较小的代价就能完成一个重要的实验,解决学生的认识困难,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加强学生合作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实验较多,有时候因为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的限制,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单独的实验操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就变成了教师比较偏爱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另外,一些实验比较复杂,学生很难单独完成,所以我们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包括实验的假设、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实验中的分工、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形成等过程。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各组成员的搭配,要尽可能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学取长补短,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总之,教无定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要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知识。这也是生物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新时期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

1.引言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相关概念的知识已具有一定的体系,在对概念进行理解和认识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概念知识的掌握是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只有将概念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才能对概念知识进行运用,同时将生活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时期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现状和学科的特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从而对相关复杂繁多的生物概念进行区分和整理,进一步强化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效果。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2.新时期提高概念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

高中生物的概念知识掌握和理解是日后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同时在对生物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高中生物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向,侧重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从而使概念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强化教学效果。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概念教学更容易,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进行有效铺垫。

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进行一定的铺垫,从而使概念教学不那么生硬。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可以引入一些概念相关的实验和现象,利用这些动态的内容吸引学生,当学生产生相应的兴趣之后,更容易接受后续的概念教学,也可以对概念进行掌握和了解,概念教学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深化作用。另外,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可以创设相应的生物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后续的学习当中,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学习,提高生物学习的质量。生物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过于死板,可以采用一些活跃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效铺垫可以对后续的概念教学进行一定的铺垫,改变学生对概念教学所谓的枯燥无味的印象,消除对概念教学的抵触心理。

2.2强化概念中的关键词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因为生物学科中涉及的概念知识都比较细致,同时在对概念进行记忆的过程中,总会有学生反映对概念中的限定要求记忆不清晰,导致概念混淆,进一步影响学生后续高中生物的学习。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应该强化概念中的关键词条,将概念进行相应的分解,带领学生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理解和掌握。在学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学习需要更多的耐心,同时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在对生物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之后,再对生物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反思,从而加深对生物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生物知识和生物概念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将知识和概念进行联系,对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分类整理,发现概念之间存在的相关逻辑关系,同时将这种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学生进行解释,进一步提高概念系统和结构的有序性。在对一个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拓展延伸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不同类型生物知识涉及的生物概念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3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化抽象为具体。

在学习生物概念的时候,学生都会觉得比较复杂的同时很拗口。在对概念进行记忆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混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概念进行自主的改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自主的想象,化抽象为具体,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可以理解感受的东西时,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记忆,同时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只有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之后,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对知识和概念进行深入的掌握和记忆。

2.4练习与复习的结合,进一步巩固概念知识。

在进行生物概念教学之后,还需要对知识概念进行巩固,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概念巩固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对概念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在课余时间,留下合理的作业量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的内容,从而对所学内容和概念进一步巩固。概念的复习和巩固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

3.结语

新时期下高中生物概念教学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对概念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对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化,在对概念进行记忆的同时,达到理解的效果。概念教学是为日后深入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庄庆芬.新课程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38-40.

[2]寇永奎.浅析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09.

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篇4

一、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1)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标理念下,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之后反思教学行为, 教学设计是否能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否完成等。通过课后反思, 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重视和学生的课后交流,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来提高创新能力。 (2) 提高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决定了讲授课程的能力, 也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掌握及素质的培养。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阶段遇到的各类问题都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指导与帮助。因此,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最新的学科知识, 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与学生们一同进步。 (3) 合理创新、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往往以学生的测试水平来断定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程度。新课标的实施, 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更加丰富化、环节更加多样, 形成一个科学的、可发展的综合评价机制。比如:我们可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 建立“学生生物实验技能成长”等记录, 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评价, 包括实验过程、课堂学习、课后小组讨论及作业等方面, 肯定学生的进步及优点, 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4) 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时间。实验课的时间分配不足一直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因为生物课不同于其他课程, 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们了解事物的变化过程的, 而且新课标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生物实验中的实验器皿、正确地掌握和处理课程中的实验材料、实践教材里实验操作的内容及绘图等能力, 通过网络等方式搜集、鉴别和选用生物实验的材料与探究性问题。

因此, 对于新课标下的生物教育教学必须加大实验课的教学, 通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作展开教学, 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及探究性的学习能力。比如, 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 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及对比让学生发现,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并通过做实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课堂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另外, 我们还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法, 使不易做的实验也能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 有丝分裂这个章节中, 教师可以运用教学配图及Flash动画等, 让学生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分裂过程中, 各个阶段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这样不但缓解了学生们的学习疲劳, 还增强了学生对于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生物技术是一门实验科学, 结合生产和科研的实践, 学习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是培养生物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改变相对于生物技术迅速发展而生物实验教学相对滞后的现状, 是生物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我们选择以实验教学体系为突破口, 引入以综合性设计实验为主体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确定以创新实验为龙头、核心实验与科研相结合为基础, 把综合性实验融入科研课题的多层次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对原有的经典实验模块进行修改和替换, 淘汰过于陈旧的内容, 保留最核心的基础实验, 其余学时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训练。综合实验具有一定的综合度, 结合了相关课题研究, 提前公布小组课题,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 组成不同的团队, 每个团队内部进行分工合作, 有的进行查询, 有的进行分类实验设计等, 整个综合实验由团队共同设计完成, 在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 让各团队融入到相关小组中去, 实际检验各种小实验的准备和操作情况等, 一边学习实验操作一边总结知识, 在实验期间, 由各团队之间自行讨论, 讨论的最后结果由各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对综合实验, 学生基本上完成了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直至实验结果获取的过程,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能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 由于各团队之间存在竞争, 所以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大家各种潜在的能力。

通过实践, 我们体会到:实验教学改革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目标为先导, 实验室应围绕实验教学改革来进行建设。在实验教学改革和建设中, 一要摒弃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二要强调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素质教育, 摒弃单纯传授具体技术的观念;三要注重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学生相互合作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因此, 必须打破原有实验教学附属理论教学的模式, 构建以实验教学自身规律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应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 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 以创新教育为主线, 更新现有实验教学的内容, 改革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强化实验考核, 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 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改革和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第一, 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要改变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忽视学生的个性、能力, 按同一模式进行教学的方式, 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能力的培养, 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改单一实验为分层次实验的模式。按实验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 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造设计性实验。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基础性实验采取“带着走”, 使学生掌握做实验的基本方法;综合性实验“看着走”, 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操作能力;创造设计性实验“自己走”,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研究型实验, 其中前两个为必修而后者可选修。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使优秀学生尽快脱颖而出。

第二, 以学生为课堂中心, 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我们现在常讲以人为本, 就是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教师“导”的作用, 是我们深化教学改革的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不仅摒弃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而且还让学生得到了潜力的释放, 有助于其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他们不仅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使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造的良好习惯。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高中生物教学要不断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进一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高中生物教学必须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本, 根据学科特点, 全方位地落实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技术,教学改革,信息科学,实践

参考文献

[1]何锋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改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5) .

吐鲁番:地质时期古生物的乐园 篇5

古北疆海怀胎孕育吐鲁番盆地

上帝似乎特别眷顾新疆这块在地球和人类发展史上不断创造奇迹的土地,给了它许多世界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恩宠。大约在距今8亿年左右的震旦纪,上帝带来了世界三大古海,当时新疆一片汪洋,只有少量面积不大的陆地呈孤岛状分布在海中。后来随着地壳运动的不断变化,吐鲁番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大约在距今8亿年左右的震旦纪,上帝带来了世界三大古海,包括北边来的古北冰洋和南边来的古地中海(特提斯海)和东边来的古扬子海。当时新疆一片汪洋,只有少量面积不大的陆地呈孤岛状分布在海中。

在早震旦世的新疆海域中,可以分为北疆海,包括现今的阿尔泰山,东西准噶尔及淮古尔盆地边缘地区;天山海,位于北疆海与塔里木海之间,海域西邻中亚地区,东与甘肃北山海相通;塔里木海,位于天山海与塔南古陆之间,西邻中亚;昆仑海,位于塔南古陆以南,呈东西向分布,东邻西藏自治区。

三大古海的汇聚,造成地球地质发展史上罕见的自然奇观,把古地理和区域环境的差异,海底火山的喷发和不同生物群的分野表演得淋漓尽致。三大古海的汇聚为吐鲁番盆地的诞生奏响了一部威武雄壮高亢激昂的前奏曲。

从元古代到古生代,新疆的海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地质事件是古天山皱褶的隆起,它改变了整个新疆海域的格局。中天山的隆起把新疆分割为南北两个海域,但这只算是初试云雨,到早二叠纪,天山还依恋着昔日巨浪汹涌的古天山海,此时的博格达山仍处于海水淹没之中,形成水下隆起,海水还停留在北山一带,和向西延伸的中蒙海难舍难分,成为中蒙海西延最远的一个分支海,被称为北天山海,这个占据了从准噶尔到吐鲁番的海盆是怀胎孕育未来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温床。

形成于古生代末期的华力西运动是形成古天山群体,产生现代天山地貌单元的巨大风暴,在这场被称为“天山旋回”的运动中,天山经历了老断裂的复活,新断裂的隆起、位移、变形以及山前凹陷沉降等一系列产前阵痛,从泥盆纪末至晚二叠纪经历了7次造山运动,即“天山旋回”七幕。

早二叠纪后期,海水几乎全部退出新疆,在老构造的继承和新构造产生的双重作用下,原来的陆地内部山体上升和断陷下沉,形成了一系列大型山间盆地、沉积盆地和许多小型盆地,如准噶尔盆地、吐鲁番一哈密盆地、三塘湖盆地和西塔里木盆地等。

古鳕鱼畅游的乐园

到吐鲁番的人,感受最深的是高达40度以上的酷热和烟云缭绕犹如烈焰熊熊燃烧的火焰山。《西游记》描述它“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要进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呢!”《西游记》固然是神话,但火焰山的奇热却是天下闻名,据资料记载,它的最高气温曾达到82,3度,故当地有:“沙窝里煮鸡蛋,石头上烙烧饼,县官泡在水缸里面办公”的传闻。面对这世上少见的高温,人们怎么也不可能想象吐鲁番盆地曾经是一个烟波浩渺的淡水湖泊。

地层学犹如一本科学严谨、言之有据的巨型地球史书,翻开距今略早于22500万年至18500万年前二叠纪这几页,在中部塔尔郎组地层中,发现了大片古鳕鱼群(多达70余条),这种头部尖锐,身体似梭,浑身披着十分坚硬的方格斜方形鳞片,尾鳍成不对称歪斜状,满嘴锥形锐齿的古鳕鱼,被命名为“吐鲁番鳕鱼”,它的出现,成了吐鲁番在二叠纪至三叠纪曾经是烟波浩渺湖泊的代表,它喜欢在广阔安静的淡水湖泊中邀游,而且湖水深达数百米(塔尔郎组厚411~565米)。

吐鲁番鳕鱼与晚二叠纪时的欧洲大陆的古鳕鱼家族形体相似,与更晚一点生活在三叠纪早期的“翼鳕”更为相似。吐鲁番鳕在湖水中并不寂寞,和它相伴的还有丰富的介形虫,双壳类,叶肢介等水族类朋友和巨大植物叶片,从它们个体保存的完好程度来看,说明这个水湖泊沉积环境比较平静。但在其上下都有砾岩和砂岩出现,又反映水体变动频繁,形成了湖相、河流相交替沉积。

蜂拥而至的古爬行类动物

从中二叠纪到晚三叠纪,吐鲁番经历了一个从河湖相、泻湖相到湖泊相的发展过程,烟波浩渺的巨大深水湖退出了吐鲁番,盆地变成了空气潮湿、植物茂密的浅水和沼泽地区,迎来了一批从未有过的新客人——古爬行动物的代表吐鲁番兽,这个头颅粗大、脖子短壮身体肥硕、拖着一条小尾巴、长相奇特的怪物,行动十分笨拙,因为上颌长着一对令人过目难忘的大牙,因而被命名为二齿兽,别看它难看,它就是闻名世界的吐鲁番兽。

在二齿兽之后,蜂拥而至是兽丁兴旺的水龙兽家族,仅在桃树园子就发现它们家族4个品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肯氏兽、曲耳龙和加斯马吐龙。吐鲁番盆地气候温暖潮湿,自然地理环境非常适宜水龙兽的生存与繁衍。

水龙兽是一种适应水陆两柄的爬行动物,身长约1米,身体肥硕,四足粗壮有力,鼻孔位置很高,嘴的下部折曲,喜欢聚集在湖泊旁边活动,这类古爬行动物,除在我国一些地方及苏联境内发现外,还在南美、印度、南极洲等地见过它们的踪迹。

当水龙兽家族在吐鲁番盆地兴旺发达的时期,与它们共处的有阔口龙,其中最有名的代表就是在吐鲁番和吉木萨尔均有发现的袁氏加斯马吐龙。

袁氏加斯马吐龙是最原始的槽齿类爬行类动物在吐鲁番的典型代表,它个体长达2米,上鄂弯曲如钩,满嘴利齿,利于攻击,与它共生的水龙兽类动物,都成了它猎食的对象,后来的假鳄类动物,就足由它衍变。

在同时代地层内,除吐鲁番、吉木萨尔外,苏联、西欧直至非洲南部等地也都发现过相类似的槽齿类爬行动物,他们是同类或者近亲,这说明大西洋至今距离1.8亿年前的早三叠纪晚期一中三叠纪早期,吐鲁番出现了以肯氏兽和假鳄类为主的新动物群,诸如曲耳龙、吐鲁番鳄、武氏鳄等。

nlc202309011340

吐鲁番鳄的躯体有1米多长,扁平而狭的头骨呈细瘦的三角形,在不高的头骨上长着一对很大的眼睛,却配上小小的鼻孔,让人感到很不协调,上颚支生着11~12颗十分锐利的尖齿,扣含在狭长的下颚上,与浑身披覆硬质甲板让人恐怖的现代鳄鱼相比,它倒是浑身光溜溜的,不那么叫人害怕。

吐鲁番鳄的四条腿也长得很有特色,前腿长,后腿短,正处在四条腿向两条腿进化过程中,虽然是四条腿,但行动十分敏捷,为反扑鱼类、爬行类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吐鲁番鳄同时生活的是性格凶猛的武氏鳄,比吐鲁番鳄形体大得多,尖长的头,满嘴锐利的牙,上牙14颗,下牙12颗,尖如利刃,没有一点锯齿状结构,表明它是以肉食为主,它和吐鲁番鳄虽同在吐鲁番,却非同一祖源,只能算是远缘兄弟,其猎食对象不同于吐鲁番鳄,主要为肯氏兽、水龙兽和大头龙等。

曾作为武氏鳄猎杀对象之一的曲耳龙为大头龙之一种,很难逃过武氏鳄的追杀,很幸运的是古生物学家在桃树园组采集到曲耳龙一个完整的化石标本,这个喜欢池沼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在一片安静的湖水中躲过了武氏鳄的扑杀。它的骨骼成为吐鲁番博物馆的珍贵化石标本。

根据三叠纪古生物群落对比资料,吐鲁番与山西省二营化石点十分相近,均为少数大头龙类与丰富的假颚类和肯氏兽,说明两地地质时代与地理环境大致相同:为水陆兼有、池沼连片,空气潮湿,植物茂密。

它们在陆地活动。茂密的延长植物群生长在岸边,而池沼坑塘等暂时性水体中则栖息着鲎虫、叶肢介,一直延续至晚三叠纪末期,湖面宽阔较深之处,游曳着鱼群陕西蚌的组合。古哺乳动物大繁荣的黄金时代

到距今1600万年至2500万年的第三纪,吐鲁番盆地进入了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大繁荣的黄金时代,尤其是早新世时期,古地中海的海水再次大规模进入喀什及以东地区,塔里木海域扩大到11万余平方千米,距喀什地区只有1000多千米的吐鲁番盆地受西南方古塔里木塔西海的影响,处于亚热带气候区,这里空气湿润,森林茂密,湖泊沼泽发育,构造运动不明显,环境安全平静,是古代哺乳类动物繁殖生息的天堂,他们不断繁衍变异演化出一系列广泛分布的动物新种,使吐鲁番盆地成为亚洲西部举世瞩目的古哺乳动物的“发育中心”。

在火焰山中的胜金口,鄯善的苏巴什、连木沁和台子村南,获得了一大批古新世的动物标本,说明这里一度曾经是哺乳动物欢聚的乐园,一共发现恐角类动物多达13种,其中包括原始恐角兽、假古猬、天山兽(似草原古脊齿兽,秀丽双脊齿兽)以及大步组早始新世早期的大步冠齿兽,新疆火焰兽,十三间房组早始新世中晚期的天山犀貘,和连坎组晚始新世晚沟齿兽,小新疆鼷鹿。

古恐角兽的发现是吐鲁番盆地不朽的光荣与骄傲,因为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哺乳类动物研究的空白,而且对地球科学中的“大陆漂移说”和“陆桥说”近百年来的大论战的判别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吐鲁番盆地存在着一个对全球地质科学有着极大诱惑和十分有趣的课题,那就是为古哺乳动物寻找远亲和重续血缘。全世界和中国的地质学家都会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吐鲁番盆地东西的十三间房,这里为地质科学中疑云密布的“新全球地球学说”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有人问第三系中新统十三间房组的地层中出土的东方柱兽和冠齿兽本起源于亚洲大陆。为什么会在北美同时代的地层发现了呢?在此处,同一化石点。还见到豕齿兽与貘。它们起源于北美,为什么会跑到吐鲁番十三间房来落户?

在大步组地层中的火焰兽,在北美大陆也找到了与它有亲缘的属。在亚洲新生代的各个时期中,共发现陆生哺乳动物8个属,其中半数以上与北美发现的哺乳动物属的特征相同或者相近。这种在动物地理学上的奇特现象让人十分费解,这些古哺乳动物如何离开土生土长的故乡,进行长达数万里之遥的迁徙与流浪,是通过亚洲与北美之间连接的北令海峡陆桥,还是亚洲与北美大陆在第三纪本来就连在一起,魏格纳教授和“陆桥说”的代表们他们谁对谁错?吐鲁番盆地能否为他们提供答案?

莫道君行早,风景这边独好。热闹喧嚣一时的水龙族和恐角兽家族之后,气候己变得炎热干旱的吐鲁番迎来3位珍贵显赫的客人:卡地犀、副巨犀和准噶尔巨犀,它们的出现,使世界古脊椎动物界为之震动。

1993年1月,在鄯善飞跃火车站附近发现的一具巨犀骨架,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从它们的肢骨和脊椎骨推算,身高达到6米以上,长8~9米,如此巨大而完整的巨犀骨架,堪称世界古哺乳类动物中横空出世的巨无霸,是研究新生代地质发展史和生物演化史的珍品。

新时期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检验分析 篇6

1 微生物和食品安全概况

食品安全是指从食品生产到食品食用等环节中, 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并满足人们食用要求的一项重要技术。人们对微生物和食品安全的认识能够追溯到公元16世纪甚至更久之前, 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利用微生物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以及生物化学的出现, 使微生物和食品安全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微生物种类庞大, 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可以用来进行食品发酵, 满足人们的食用需要。但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属于有害的, 比如细菌、细菌毒素、霉菌等, 能够污染食物进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无孔不入, 从食品加工、储存、到食品出售和食用等环节, 可能由于食品原材料检验不合格或生产设备不卫生等原因, 导致微生物污染, 引起食源性疾病。

2 微生物污染途径

从生物学观点来看,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具有三大分类:腐生性微生物、寄生性微生物和既能在食品中腐生也能在人体内寄生的微生物。腐生性微生物能够在食品上繁殖, 将食品中的有机物分解以获得营养物质。寄生性微生物能够在人体内或者动植物体内寄生, 将活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来源。此外就是经过长期进化后, 既能在食物上腐生又能在活体内寄生的微生物, 它们的生存能力比较强, 能够直接或间接的污染食物。

食品污染源包括含有微生物的土壤、水体、空气尘埃、动物胃肠道等, 能直接对食物进行污染还能通过食品加工设备、运输工具等间接污染食物。

水体、空气、人和动物、生产用具等都是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媒介。水资源是食品生产的重要原料, 也是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重要媒介, 保证生产生活用水的卫生能够减少微生物污染。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如果食品由于密封不严暴露在空气中, 容易被微生物污染, 导致食品发霉变质。其次就是人和动物、生产用具传播的微生物食品污染, 以人体或动物为媒介直接接触食品生产材料、或以食品生产用具为媒介接触食品, 都容易传播微生物, 造成食品污染。

3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微生物

3.1 沙氏门菌

沙氏门菌一般通过蛋类、家禽、肉类等食物进行传播, 在冰箱内可存活3-4个月, 对老人和小孩等免疫缺陷个体威胁最大。感染沙氏门菌的主要症状为急性肠胃炎, 伴随有恶心、头痛、腹泻腹痛等症状。

3.2 金黄色葡萄球菌

该微生物存在的范围较广, 在空气、水体、灰尘、动物及人体排泄物中都可以存活, 因此其感染率仅次于大肠杆菌, 位居第二位。能够通过肉蛋奶、鱼类、剩饭、糯米糕等食物传播。

3.3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主要寄生在大肠内, 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数量最多的细菌, 可能引起腹膜炎、膀胱炎、腹泻、等感染, 一般感染大肠杆菌后会出现胃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严重的还能致命。

4 微生物检验意义及现状

4.1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部分, 也是衡量食物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进行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能够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 为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提供传染病和中毒防止措施。食品微生物检验还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保证出口。

4.2进行微生物检验关系着食品安全和人们的生体健康, 需要专业的检验人员和设备, 配合相关技术才能完成。由于微生物的种类繁多, 加重了微生物的检验难度, 对检验成果的干扰性越来越大。食物中的细菌虽然大部分为非致命性细菌, 在冷、热加工中部分微生物收到损害, 使受检的菌株不易被检验出, 从而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随着经济发展, 我国的微生物检验标准以及检验技术不断提高, 但由于我国微生物检验的起点较低,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检验标准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有必要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力度、提高检验标准以检验技术, 完善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机制, 保证食物安全。

4.3统一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进行食品安全监测的部门较多, 不同的检测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制定有不同的检验标准, 要提高微生物检测力度就必须深化食品微生物检测部门的改革工作, 统一提高微生物检测标准, 严格要求检验过程和检验方法, 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4规范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工作, 加大部门工作监督力度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应规范、合理, 对参与检测的部门要进行严格审核, 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具有一定的距离, 更要实行微生物检验资源和信息共享, 提高国内的微生物检验标准和检验技术。

5 结束语

新时期我国的食品安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实行微生物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和微生物检验展开了分析,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新时期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微生物造成的食品污染已经是各国食品安全中的重点问题, 进行微生物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新时期,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分析

参考文献

[1]杨丽.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 (03)

[2]曾庆梅, 张冬冬, 杨毅, 胡斌, 徐迪, 韩抒, 潘宗琴.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技术[J].食品科学.2007 (10)

[3]杨明亮, 刘可浩, 刘进, 彭莹.食品安全: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3 (04)

[4]陈君石.食品安全——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 (08)

生物学时期 篇7

一、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结合新课程的要求, 设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第一, 建立科学的价值观。生物课程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和素养做好充分的认识, 在认知的过程中对教学的主体进行关注, 打造高效的课堂建设。第二, 帮助学生明确学科的内容。生物课程是高中课程的重要内容, 需要学生掌握重点的学科内容, 对生物知识的理论和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 帮助学生明确重点知识点, 使学生能够针对生物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帮助。第三, 对生物课程的学科技巧进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应该掌握生物课程的学科技巧, 学会用生物思维去解决问题, 掌握解决生物问题的方法, 依据当前生物课程的教学发展目标, 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应试教育思想, 促进生物考试形式的改革, 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

(2) 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前, 我国主要以素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掌握, 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第一, 应该给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条件。教师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生物学科的发展要求, 对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第二, 要依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学生当前的个体发展状况和实际的教学情况,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 以便获得更大的进步。

(3) 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当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 相关的教育部门对新课程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将探究能力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 主要表现在:第一, 注重学科探究能力的提升。探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到对学科知识的获取能力, 主要包括探究问题的提出、做出探究假设和讨论结果等过程, 在制定的过程中涉及较多的科学工作。第二, 探究的内容包括不同的层次和活动形式, 由于探究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教学中, 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方法和探究技能的展现。

二、构建高效生物课程的策略

(1)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建设, 应该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建设,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关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却很少对教学目标进行关注和落实, 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教学方式会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发生一定的背离, 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讲解得很精彩, 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吸收能力较弱, 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应该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关注, 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 构建合作小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 生物课堂更加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坚持“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和教学的内容, 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对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对小组教学模式的运用, 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学生探究情况加以指导,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提升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3) 做好反思工作。教学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设计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学内容, 对生物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完善, 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教学工作的总结, 以便找到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 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加以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 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 建立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创设趣味性的课堂和利用多媒体等技术,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 在高效生物课堂打造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来实现, 制定出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 使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1]郁亚琴.浅议微视频教学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 (12) .

[2]陈超.新课改下构建高效和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D].河南大学, 2012.

生物学时期 篇8

新时期食品安全与微生物食品安全概况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可能会发生在食品生产的各个步骤之中,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就要保证食品生产的每一环节的安全。对于微生物和食品安全问题最早是在公元十六世纪提出的, 最早是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解决某些食品安全问题, 到现在,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越来越密不可分。

关于微生物, 其种类极多, 用途也是很多, 比如, 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酵母菌、乳酸菌。但很多细菌、霉菌却是对人类危害极大的, 会通过污染食品进一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而且微生物在各种环节都有可能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进一步引发人类疾病。

微生物污染途径

由相关研究表明, 能够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微生物主要有三类:腐生性微生物、寄生性微生物、兼并腐生与寄生性的微生物。腐生性的微生物在食品上进行繁殖, 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从而获得营养物质;寄生性的微生物主要通过在人体或动植物体内寄生从而获得营养物质, 以此进行繁殖。兼并腐生与寄生性的微生物生存能力极强, 既能在人体寄生也能在食品上进行繁殖, 污染食品的能力很强。

食品安全的源头主要来自于含有微生物的土壤、水、空气等, 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还有很多, 例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 食品加工机器中的微生物导致的食品污染, 食品运输工具存在的微生物也有可能导致食品污染。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 水是重要的加工原料, 同时水中也含有多种微生物, 如果在用水过程中不注重用水安全会导致微生物影响食品安全, 因此保证用水卫生是控制食品安全的重要条件;其次, 空气中冶含有多种微生物,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会不断接触空气, 使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同时接触了大量的微生物, 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因此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接触的空气是控制食品安全的重要条件;再有, 食品加工机器以及食品运输过程也有可能接触大量的微生物, 使食品污染, 进一步霉变, 因此保证食品加工以及运输过程中避免接触微生物可以避免食品污染。

造成食品污染的主要微生物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主要通过肉、蛋、环境以及一些携带沙门氏菌的患者传播, 它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 其病原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 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 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其症状主要由急性肠胃炎为主, 还包括恶心、头疼, 全身乏力、发冷、呕吐、腹泻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 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受到污染引起的。主要会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时呕吐、发热、腹泻等。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的主要通过食物、水、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大肠杆菌会使免疫力低的人发生严重的痉挛性腹痛、反复发作的出血性腹泻, 同时伴有发热、呕吐等, 尤其对婴儿和幼畜 (禽) , 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微生物检验意义及现状

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使食品受到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多, 检验食品中的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指标, 进行相应的微生物检验对保证食品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能够有效的控制微生物污染食品, 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 从而提高现代人们生活水平。

微生物检验的现状

使食品受到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多, 因此微生物检验技术难度较高, 需要极为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检验。如今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 微生物检验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但我国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起点比较低, 因此近年来还是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因此, 还要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进一步完善对食品安全的检验措施, 尤其是对微生物检验方面的机制。

规范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的部门极多, 但标准不一, 应不断的将食品安全或微生物检测标准统一。其次要规范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不断加强各个部门的监察力度, 严格规范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不断提高安全检测的水平和技术。

结束语

生物学时期 篇9

1.1 实验室利用率低

生物实验性有着其独特的学科专业性, 因此实验室的独立性很强, 不能与其他学科同用, 每个学科都需要甚至独立的实验室进行学术研究, 造成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而一般的实验教学课时较短, 更降低了使用率。实验室的使用率降低就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下降, 从而影响了生物学科的发展。

1.2 管理人员意识薄弱

我国很多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人员, 全职管理微乎其微。兼职人员身兼数职无法把工作重心全部放在实验室的管理上来, 责任感较弱, 工作的精力投入少。这些情况就导致了实验室工作管理的不完善, 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管理员对实验室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管理的基础应该得到学校相应的重视。技术人员不完备, 造成了器械的使用不能得到维护和修理, 使用寿命降低, 购进新设备又需要资金的投入, 这直接增加了实验室投入的成本。

1.3 实验室研究方向不明确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决定实验室的利用率, 研究方向不明确会导致管理的分散, 无法集中精力, 科研人员们的能力不能聚集, 在实验室学术研究上这就使得立项的难度加大, 实验室的研究能力降低。没有专职人员进行专项研究, 在学术方面专业性降低, 定向人才培养陷入困境。

2 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2.1 完善管理制度

实验室包括实验器具和各种试验资料, 在日常的管理上应该做到细致全面, 所以, 在实验室的管理上高校可实施相应的奖赏制度, 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高使用率, 为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管理制度在整个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管理制度, 合理规划仪器设备的使用, 场地的分配, 人员信息等进行一定的整合, 方便管理, 以此确保工作有秩序的进行。关于仪器的保养维修活损坏也要设置一套管理制度, 对定期的修护保养, 损坏如何解决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

作为实验室的管理, 最主要的还在于应该建立一套责任分明的管理制度, 分级分责制, 详细地划分出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 将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

2.2 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

生物实验室要求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行为准则来教育学生, 提高学生对实验室的保护, 也要扩宽学生的发散思维, 将实验室的意义发挥到极致。实验课的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知识, 也要进行学术研究等工作, 这就使得对实验教师的专业程度要尤为重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对其进行培训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实验室管理的意识。

实验室应该将工作人员具体分类, 组织管理人员、实验课教师、技术人员、技术维修工人这四类, 组织管理人员可以由高级教师担任, 实验课老师可以由理论课老师或者是了解实验器材的人员担任, 技术人员和技术维修工人对此很容易理解, 懂得保修护理实验室内部器械的人都可以担任。长期以来各个高校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上分配的都属于实验室管理上的弱项, 最基本的原则上每个实验室都应该有专职人员们协作管理。

不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维修人员, 要明确自身的责任, 学校应该提高这类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 技术人员定期的维修护理能确保实验室正常的使用, 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2.3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进修

人才培养的前提是要拥有专业性强大的师资力量, 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对实验室的影响十分重要, 专业水平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合格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校存在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这就造成了人员上管理的不协调, 对这类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深造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理论基础也能得到保证。

3 构建生物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路径

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对教学和研究成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所以, 实验室既要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也要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和发展前景制定合理的实验规划, 将实验室进行设置:

普通实验课类, 对于基础类来说, 设立基础生物实验室, 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 将实验室分等级开放。

公共实验课类, 公共实验课的学术性要求偏低, 只要具备一些简单的道具方便学生理解掌握即可。

专业实验课类, 专业课的学术性要高, 所以要设立单独的实验室, 以便于专业的学习和学术研究, 细致分类。

分类实验室的好处是各取所需, 课程与课程之间都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 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 实践教学的加强

实践教学要以社会需求为主, 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定制自己的计划, 生物学对社会的影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人才的缺失是学校应该值得注意的, 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需要思考的。建立健全与时俱进的实验教学体系, 变通实验教学之间的地位, 明确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性。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要得到发挥, 改变教学的模式, 转变传统思路, 从以前的被动式教学向主动式教学转变, 引导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实验室主要以实验器材为主, 鼓励学生们主动接触器材, 提出问题, 激发研究热情, 这也能增加实验室的使用率,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 学校不能局限在实验室这个小的范围里, 搭建网络实验信息管理平台等, 也可以搭建网络实验平台, 利用网络虚拟技术进行实验, 整合实验项目、课程、资源等供学生查阅。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跟紧时代的脚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教育也迎来了新时期, 新时期要转变的不仅仅是思维观念, 还有方式方法, 技术理论, 各大高校的生物实验室看似简单其实真正的运行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工作, 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 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的压力, 不仅仅需要技术人员的努力, 每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设备上要不断的更新维护, 技术上要不断学习掌握, 人员安排要合情合理等等这些都是生物实验室管理工作需要巩固完善的。我国生物实验室管理工作还需要循序渐进, 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才能更好的得到利用, 发挥最大的作用。

摘要:高校生物实验室是教学场所, 同样也是学术研究的场所。作为生物研究的基础, 实验室的管理一定要严格, 在新时期, 对于管理工作及其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确保实验室管理水平能稳步提高。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庆.新时期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14:21-22.

[2]董小艳.推动高校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模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12.

生物学时期 篇10

关键词生物专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适应科技社会进步的现实性选择。湖南农业大学自1995年率先在湖南省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现开设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和生态学四个专业。其中,生物技术等专业开办以来,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结合湖南省产业现状,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突出体现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有机结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优化人才培养,重视素质教育,强化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经过长期发展和积淀,湖南农业大学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重视素质教育综合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夯实专业基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生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校的“边研究、边实施、边总结、边改进”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思路,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对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科学、生物科学等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对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

在夯实专业基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一是重视英语、计算机、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增加公共课、基础课的学时,比例由44%到50%再到55%。二是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根据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建立了全新的知识体系。按“知识点—知识链—知识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破原有课程间划分过细、孤立、封闭的格局,消除重复、陈旧的内容,增加前沿和交叉内容,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新颖的知识。如将“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重组为“植物生物学”,将动物学类课程重组为“动物生物学”等。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逐步完成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大了实验学时比重和实践周时数,实验全部单列设课,如开设了植物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实验课程;结合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的特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三性实验学时数占全部实验课总学时的比例达到71.8%,系统开设综合大实验;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对毕业论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四是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建立多媒体显微互动教室,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鼓励教师采用CAI进行多媒体教学,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鼓励双语教学,网络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命科学是21世纪领头科学之一,生物技术支撑的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学科相互之间的渗透,促进了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向其他领域的渗透也极大地促进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就应确定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能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在科研或教学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在医药、轻化、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单位从事应用研究、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在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纵向在生物科学、大农学类、医药类和生物化工类拓展专业领域,横向在食品科学类、化学类、环境科学类、工科类和管理类拓宽专业知识面。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增加了選修课程。让本科专业学生能修读上述专业领域的相关课程;二是加大了选修课比例,使选修课所占比例达20%以上;三是通过学校开办的辅修专业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学生的适应面。

三、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在2001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并且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前提。学生应注重创新志向,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注重拓展知识视野,树立博大的战略心胸,培养能动的创新思维,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坚持坚定的政治信仰,从而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创造未来,负有社会责任的国家栋梁。

(二)开放实验室,实行科研导师制

为鼓励学生及早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实验。同时配合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学实验室全面开放和并设立开放课题,制定出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给学生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实行实验室开放制,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的有效途径。跟踪调查反映,得到培养的学生其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强,综合素质也较高。在企事业单位就职或读研的毕业生也受到所在单位或导师的好评。

同时,实行科研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提前进入实验室,可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近两年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共有85人提前进入实验室参加老师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加强第二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训练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注重第二课堂的教育和社会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训练。

一是每年举办各类学术讲座达10余次,通过开设专题学术报告和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传授新知识、新观念、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

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校、省科技活动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学校科技创新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获学校科技创新项目4项,湖南省第八届“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另有3名同学获得资助赴泰

国短期培训。

三是组织学生参加数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网页制作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有1人获2002年全国英语竞赛特等奖,1人获2003年全国英语竞赛湖南赛区一等奖;生物专业学生英语过级率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近三年来,有多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一、二等奖;1人被评为“省三好学生”,93人被评为“校三好学生”;1名同学获得金健米业奖学金。此外,学生在参加校内其他文体竞赛方面也表现出不凡的成绩。

四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专题讲座,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节、人文讲坛、名人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文化品位、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五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求写出社会调查报告,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社会的认识,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用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文化、教育“三下乡”活动。

(四)启动创性教育实验班的试点工作

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从2004年开始,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本科专业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2个专业启动了创新教育实验班的试点工作。在实施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等方面,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在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注重教育的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注重构建知识平台、技能平台和素质平台。目前,通过“模块式教学”和导师制,已正式启动创新教育实验班教学计划,积极探索未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之路。

综上所述,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构建了新时期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该院毕业生就业面广,考研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就业涉及的领域多,分布较广,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生物技术、医药、卫生、食品、农业、林业、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都有學生就业,主要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与应用开发、产品推销、生产管理等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等。2004年~2006年统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考研考取率一直稳定在35%以上,并有20余人出国留学。累计有近400人先后考取国内50多所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例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跟踪调查反映,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强,综合素质也较高。在企事业单位就职的毕业生也受到所在单位的好评。

上一篇:液压系统使用经验谈下一篇:内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