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处方点评

2024-06-22

门急诊处方点评(精选十篇)

门急诊处方点评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11年1-3月我院开具的门急诊处方20 861张。

1.2 方法

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对处方进行分类, 并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和药品说明书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2结果

共抽查处方20 861张, 其中不合格处方590张, 占所抽查处方的2.83%。不合格处方前3位分别是项目填写不全及不规范118张 (20.00%) ;药品剂型、剂量、规格不规范103张 (17.46%) 及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88张 (14.92%) , 不合格率为52.37%。见表1。

3分析

3.1 项目填写不全及不规范

处方前记部分缺项, 如门急诊患者住址栏联系方式未填写;个别有性别、年龄未填写;临床诊断栏未填写或简写或英文缩写用词不规范。如临床诊断为“上感”时, 应写为上呼吸道感染。这会影响药师对处方合理性的判断。

3.2 药品剂型、剂量、规格不规范

有些医师不注明剂型或不写规格, 特别是同一种口服药物有多种剂型规格, 如头孢他美酯分散片有2种规格均为12片装, 一种是0.125g/片, 另一种是0.25g/片。这种情况会影响药师对处方的判断。

3.3 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

如把氨溴索注射液书写成氨溴索针, 氨溴索针包括氨溴索注射液和注射用氨溴索。此时同一药品在药房存在2种注射剂型, 药师将无法判断该取哪种剂型。另有医师仍习惯性地使用药品商品名, 《处方管理办法》中明文规定, 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使用代号。

3.4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如在同一张处方中开具注射用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两者均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 具有相同的作用靶点, 两者因相互竞争相同靶点而产生拮抗, 合用不仅不可增强抗菌作用, 反而增大了不良反应。另如妇科处方用奥硝唑注射液和头孢尼西钠注射液配伍使用不合理, 主要与配伍比例、pH值密切相关;pH值越小, 溶液越易变色, 越易发生头孢类析出沉淀, 具有不可预测性, 如必须使用, 需在输液后加强输液管的“冲管”或采用其他给药途径给药。特别是同一处方开具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糖皮质激素时, 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因糖皮质激素有抗过敏、免疫抑制作用, 会掩盖后者初期的过敏反应。

3.5 诊断与用药不符或联合用药不适

如临床诊断为高血压, 处方却开了酚麻美敏片等上呼吸道感染类药品。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无细菌感染, 却开了抗生素, 不仅无明显疗效, 同时易导致耐药, 还会造成正常菌群失调。另如同一张处方中开具卡托普利与螺内酯, 卡托普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发挥降压作用, 常与利尿剂氢氯噻嗪合用增强降压效果, 它能减少醛固酮的分泌。而螺内酯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具有潴钾作用, 两者合用可引发高钾血症, 应避免联用。

3.6 医师签名不规范

医师本人签字潦草, 不规范, 不一致, 难辨认;实习医师代开处方, 带教老师未签字, 或实习医师直接签带教老师的名字。这种问题说明医师对工作不负责任, 一旦发生纠纷, 可造成较大的影响。

3.7 超量开药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一张处方最多只能开5种药, 普通处方<7d用量, 急诊处方≤3d用量。若时间过长, 将不利于疗效的观察和用药的监控, 也不利于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有些患者为减少来医院开药次数或以路途遥远等理由, 要求医师超量开药, 碰到此类问题, 医师应据具体情况给予说明或回绝。

3.8 处方涂改未签字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字迹应清楚, 不得涂改。如需涂改, 医师必须在涂改处签字。如需取消该药品, 应在该药品前写明停用或取消并签字, 而非只在需取消的药品前划“×”, 或划去需取消的药品。药师若在调配时发现此类问题, 应立即退回。

3.9 处方书写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有个别医师书写处方字迹非常潦草, 药名规格基本看不清, 甚至连患者的姓名都难以辨认, 明显违反相关规定, 极易造成药师审核调配发药差错。

3.10 选择处方类型不正确

处方类型的选择应据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 分别开具不同的处方。如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为红色处方, 两类精神药品应为白色处方, 儿科处方应为绿色处方, 急诊处方应为黄色处方。

4小结

据以上门急诊处方的调查结果, 一方面说明部分临床医师对处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合理用药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药师更应在审方时把好关, 认真核对。据《处方管理办法》, 药师调配处方时应坚持做到“四查十对”, 发现问题一定要积极与医师联系、沟通, 并及时纠正, 严格把好医疗流程中的最后一关, 能够审查出不合理的处方, 从流程上控制不合格处方。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医疗机构的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指导, 尤其是药学理论的学习培训, 尽量避免因专业知识不足造成处方不合格。我院应当建立更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 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4], 强化医师、药师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 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了解门急诊处方存在的问题, 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2011年1-3月我院开具的门急诊处方20861张进行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抽查处方20861张, 其中不合格处方590张, 占所抽查处方的2.83%。不合格处方前3位分别是项目填写不全及不规范118张 (20.00%) ;药品剂型、剂量、规格不规范103张 (17.46%) 及药品名称书写不规范88张 (14.92%) , 不合格率为52.37%。结论 该院门急诊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 应加强处方质量宣传, 提高医师等相关人员对处方规范重要性的认识, 减少不合格处方, 促进合理用药, 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处方管理办法,门急诊处方,点评,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3号) .处方管理办法[S].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的通知[S].卫医管发[2010]2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Z].卫医发[2004]285号.

门急诊处方点评 篇2

安徽省医疗机构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点评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的管理,规范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工作,根据《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255号)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的作用下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目的是为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营养,供给能量;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常用输液包括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和静脉高营养液。

第三条 点评内容包括:

1.静脉用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每月随机抽查门、急诊抗菌药物静脉用药处方各100例(数量不足者以实际例数为准)进行点评;

2.其他静脉用药专项点评:每月随机抽查门、急诊非抗菌药物静脉用药处方各100例(数量不足者以实际例数为准)进行点评。

第四条 点评依据:

1.《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 28号); 2.《处方管理办法》(部长令 53 号);

3.《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255号);

4.药品说明书、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用药须知等。

第五条 抽样方案:

1.抽样标准:以“静脉滴注”或同等含义符号为标识,抽取门诊、急诊处方; 2.抽样日:每月1日-月末; 3.抽样频率:1次/月;

4.抽样方法:随机(等间隔)抽样或整群抽样。

第六条 点评结果:按照以上点评依据,点评所抽取的处方。点评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和不适宜处方,具体分类如下: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为不规范处方: 1-1 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1-2 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1-3 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1-4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 1-5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

1-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1-7 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

1-8无特殊情况,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2-1用药指征不适宜: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不符;

2-2遴选药物不适宜:药品适应证适宜,但特殊人群禁用的;患者有药物禁忌的疾病史等; 2-3给药剂量不适宜:用药剂量过大或不足;

2-4溶媒选用不适宜:溶媒选择不适宜;溶媒用量不适宜; 2-5给药间隔不适宜:给药频次过少或过多; 2-6用药疗程不适宜:用药疗程过短或过长;

2-7联合用药不适宜:产生拮抗作用的药物联合输注;同类药物联用输注后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同类药物联用输注后减弱药物治疗作用的;不需联合用药而采用联合输注的情况等;

2-8重复用药不适宜:同时开具不同商品名的同一药品或成分类似药品;相同药品不同剂型或复方制剂含相同药物成分;同一类药物,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重复使用等;

2-9皮试规定不适宜:说明书要求应用前需进行皮肤试验的,未按照要求做皮试直接使用;未按皮试结果用药;未标注皮试结果等;

2-10其他用药不适宜。

第七条

点评结果及时通报至相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临床科室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书面反馈给院相关管理部门。点评结果在院内要进行适当形式的公示。

第八条

门急诊处方点评 篇3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管理制度》、《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河池市中医医抗生素整治方案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5份门急诊处方各100张,共1000张,进行处方点评,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一、处方前记不合格(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

例1:“2型糖尿病”写成“T2DM”。

例2:“类风湿性关节炎”写成“类风关”,“支气管炎”写成“支炎”。

例3:“急性扁桃体炎”写成“急扁”。

例4:“急性支气管”写成“急支”。

例5: “化脓性性扁桃体炎”写成“化扁”。

例6:“扁桃体炎”写成“扁炎”。

例7:“慢性阻塞性肺病”写成“COPD”。

分析:除非关系到患者隐私,否则,应用规范的中文诊断名称,在《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都有规定。

例8:“ 支气管炎、肺炎”写成“支肺”。

例9:“ 前列腺炎”写成“BPH”。

二、处方正文不合理

1 不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

例1:消旋山莨菪碱片写成654-Ⅱ片;注射用血栓通写成血栓通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写成头孢呋辛钠针剂,地塞米松注射液写成地塞米松针剂 。

例2:注射用血塞通写成血塞通针,注射用川芎嗪写成川芎嗪。

例3:注射用奥美拉唑写成奥美拉唑针。

例4: 注射用炎琥宁写成炎琥宁针。

例5:对乙酰氨基酚片写成扑热息痛 。

例6:吲哚美辛片写成消炎痛片。

2用法用量不适宜

例1:复方氟米松软膏的用法用量只写成外用。规范写法:外用,一天2-3次。

例2: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半衰期较短,成人常用量为0.75g-1.5g,应一日2至4次给药,单次给药量过大,只会增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而处方的用法用量为3.0,,qd为不适宜处方。

例3:心脑欣片正确用法用量应该为:一次两片,每天两次。而处方用法用量为:一次两片,每天三次,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

3 药品的规格、单位书写不规范

例1:暖宫孕子胶囊 24粒*1盒 规范写法:暖宫孕子胶囊 0.4g*24粒/盒 1盒

例2:妇炎康片 108片*1盒;规范写法:妇炎康片 0.26g* 108片/盒 1盒

例3:骨肽片 24片*1盒 规范写法:骨肽片 0.3g*24片/盒 3盒

例4:枳术宽中胶囊 24*6 规范写法:枳术宽中胶囊0.43 g *24粒/盒 6盒

4处方涂改处签名,但未注明日期

注意:《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若修改应在涂改处签名,并标注涂改日期,处方才算合格,处方没有标明日期。

5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例1:诊断为“化扁”。用药为:注射用头孢他啶。分析:扁桃体炎致病菌大多为革兰氏阳性菌溶血性链球菌,可选择青霉素或一代头孢即可,头孢他啶为三代头孢,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不及一代头孢。抗菌药物选择起点过高,为遴选的药物品种不适宜,为不适宜处方。

例2: 诊断为“冠周炎”。用药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分析:冠周炎主要感染的细菌是革兰阳性菌+厌氧菌,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一、二代的抗菌药物+抗厌氧菌药物预防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主要用于中重度感染,起点过高,而且其抗菌谱主要对G-效果好,为遴选的药物品种不适宜,为不适宜处方。

例3:诊断为“手指外伤”。用药:左氧氟沙星。分析:(1)据规定,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2)皮肤及组织创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首选青霉素类,头孢类一,二代即可。为遴选药品品种不适宜,为不适宜处方。

6 无适应证用药

例1: 诊断:“心衰”用药:地高心、强力枇杷露。分析:强力枇杷露为清热化痰药物,属于无适应症用药。

例2:诊断:痛风 用药:左氧氟沙星。分析: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属于无指征用药,为超常处方。

例3:诊断为“胃炎”用药:补肾益脑胶囊、养胃舒胶囊、妇可靖胶囊。

分析:妇可靖功能是清热利湿 化瘀散结 行气止痛 调补气血 用于由瘀毒內结 气滞血瘀所致的盆腔炎 症见白带增多 小腹坠痛 腰骶酸痛 下腹结块 或有发热等,在此用于胃炎属于无适应症用药。

例4:诊断为“脑震荡”用药为:头孢克洛缓释片,属于无指征用药。为超常处方。

例5:诊断为“胃炎”用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主治冠心痛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及瘀血内阻所致胸痹,眩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在此用于胃炎属于无适应症用药,为超常处方。

例6: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为: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格列美脲片。格列美脲片为降糖药,在此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为无适应症,为超长处方。

7 联合用药不适宜

例1:诊断:“人流术” 经验治疗应首选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现选“克林霉素+奥硝唑”,两个均可抗厌氧菌,联合使用,疗效并不增加。不合理,为不适宜处方[1]。

例2: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应该注意明确诊断,如诊断为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可给予抗菌治疗。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经验治疗应选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或大环内酯类或左氧氟沙星,只选一种即可,无需联合,现选头孢克洛+左氧,为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2]。

参考文献:

[1]刘晓琰,施安国.我院2003年度门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浅析[J].中国药房,2005,16(3):210.

我院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及分析 篇4

关键词:处方点评,处方书写,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制度在规范处方管理,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保护患者利益及促进医院规范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5月, 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处方管理办法》, 将处方点评纳入其中[1];2010年3月, 卫生部又颁布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 进一步对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进行规范[2]。由于国家卫生部门的重视, 各医院也根据自己的特点纷纷制定了适合该医院的具体的点评内容。我院自2010年开始实行处方点评制度, 每月抽取100张处方进行点评, 处方不合格率一直控制较好。然而随着医院岗位的调整, 大批门诊医师调换, 再加上一部分离退休医师返聘至门诊, 2012年下半年处方不合格率持续上升。为了对门急诊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不合格处方采取干预措施,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剔除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处方, 抽取2013年2~4月所有门急诊处方共69566张。

1.2 方法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的有关规定及我院制定的处方点评内容, 对这些处方进行点评, 记录处方的基本信息, 包括:处方总数、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等。并填写不合理用药项目表, 统计不合理用药类型及比例, 并进行分析, 观察处方点评在门诊合理用药中所发挥的作用。

1.3 处方点评内容

电子处方的点评内容省掉了纸质处方书写不清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包括: (1) 诊断与用药是否相符; (2) 诊断是否全面、明确; (3) 药品剂量、数量、单位、用法及用量是否准确、是否齐全; (4) 门诊处方>7d用量, 急诊处方>3d用量时是否标注原因; (5) 联合用药是否适当, 如是否存在重复给药, 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等; (6) 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如处方中药物品种数过多或金额过大等。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将不合格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4 点评指标

点评处方基本指标, 处方不合格率, 不合格处方的类型及所占比例。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处方点评一般情况

各月处方基本情况具体见表1。2~4月我院每张处方用药数≤2种,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合理利用标准 (平均用药品种数1.6~2.8) ;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率均低于20%, 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百分率均为100%, 符合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百分率有增加的趋势, 平均处方金额较为稳定。

2.2 处方不合格情况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对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的分类进行点评, 各类型不合格处方所占比例及当月合计不合格处方所占比例见表2。2月份处方不合格率高达29.5%, 而3、4月份处方不合格率显著下降;2~4月不合格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的占比始终最高, 但也呈显著下降趋势。由于2月份的处方不合格率较高, 我们将2月份不合格处方的不合理项目做了具体的分析, 见表3, 并将处方量最大的5个科室不合理处方进行了排名, 见表4。

3 讨论

处方是重要的法律凭证, 处方的规范化管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的出台, 我国医疗机构处方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逐步提高, 对医院药事管理和药学部门工作的规范化要求也不断加强, 各医院纷纷完善了医院的处方点评制度。通过处方点评制度, 找出处方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以显著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3]。

本文按照全面客观的原则, 连续点评了3个月的处方, 对处方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表1可知, 我院处方的基本指标较好, 说明我院在处方点评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表2~4分别列取了我院2~4月份各类型不合格处方所占比例, 及2月份不合格处方的主要问题和出现问题的主要科室。分析数据发现, 不规范处方是不合格处方的主要类型, 不合格处方数排名前五的科室分别为妇科门诊、产科门诊、门诊手术室、方便门诊和急诊, 基本与各科室处方总量排名一致。为减小处方不合格率, 我们采取了如下干预措施。

3.1 全面分析各科室用药情况

我院为一所妇产科专科医院, 受医院性质的影响, 疾病种类较单一, 如妇科门诊的诊断主要为阴道炎、盆腔炎等, 所涉及的药品基本仅为外用的洗液及栓剂, 严重者如支原体感染等会用到克拉霉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科门诊的常用药主要为先兆流产情况下补充的激素及中成药如孕康糖浆等或妊娠期常规补充的铁、钙、叶酸等;门诊手术室主要为术后消炎及止血用药;方便门诊为诊断明确的患者开药, 以节约患者其他门诊排队等候的时间, 因此用药较为复杂, 可能涉及产科、妇科、乳腺甚至生殖等各种疾病;我院急诊患者相对较少, 主要还是为先兆流产的患者, 因此用药主要包括激素及中成药。

3.2 将点评的具体问题反馈给各科室, 协商采取措施

药学部门虽然负责处方的点评工作, 但是作为临床的辅助科室, 我们应摆对自己的位置, 站在与临床科室协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的一面。通过与各科室负责人沟通, 了解科室存在的特殊情况, 如产科门诊中钙、铁、叶酸等微量元素的处方通常>7d量,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门诊处方>7d量为不规范处方, 但是《妇产科学》[4]中有提到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应常规补充钙、铁、叶酸等, 且补充周期一般较长, 再考虑到孕妇特殊的身体状况, 不方便来回奔波, 最后协商将产科门诊微量元素补充的处方用药期限延长至1个月, 并将相关用药依据提交医务科备案。我们还为医师进行《处方管理办法》具体内容的培训, 根据各科室用药情况, 将常用药的用法、用量及适应症做成便签资料发放给各科室以备参考。

3.3 与其他职能科室密切配合, 从多方面提高处方合格率

我院已具备较成熟的电子处方运行程序, 不仅提高了门诊医师的工作效率, 为患者节约了等候就医的时间, 还杜绝了处方书写不清等不规范问题,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即出现, 如诊断选项不全或用法用量选项不全等, 为此我们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计算机科室, 密切配合, 完善相关程序。

3.4 医务科建立不合格处方惩罚制度

医务科将处方点评结果加入临床医师的千分考评范围, 1张不合格处方扣1分, 最后落实到医师的绩效奖金上, 并将不合格处方数量排名前十的医师进行定期通报。

总之,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干预措施, 我院连续3个月的处方不合格率不断下降, 至2013年4月已降至2.4%, 说明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质量的持续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坚持贯彻处方点评制度, 才能进一步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2007, 第53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管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S].2010, 第28号.

[3] 朱红燕, 朱春丽, 贾巍.处方点评对持续改进处方质量的影响[J].医药导报, 2012, 31 (4) :544-546.

处方点评方案 篇5

为了进一步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卫生院根据本院的性质、功能、任务、科室设置等情况,在院长领导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处方点评专家组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处方点评专家组下设处方点评小组。处方点评小组组成:

二、处方点评的实施

1、处方点评小组确定处方抽样方法,并每月随机抽取处方100张,进行合理处方情况调查,填写 “处方点评工作表”,采集和统计点评数据。发现不合理处方,及时向处方点评专家组汇报。

2、处方点评专家组对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用药质量。并对评价数据进行汇总,对处方基本用药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质量改进意见,并做好书面记录。

三、处方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

1、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2、处方点评专家组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3、处方点评专家组根据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医院应当将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

5、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于开具超常处方的医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门急诊处方点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急诊开具的处方资料。随机选取每月150张处方, 12个月共1800张处方作为点评对象。上述处方药物种类为:中药、西药、麻醉药物、注射药物等。

1.2 处方点评与分析:

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对入选处方进行点评, 根据我院自己制定的《处方管理条例》、《麻醉类药物应用指南》、《抗菌类药物使用规范》等规定评估处方的合理性[2]。所有处方均两人逐张点评, 点评后填写处方点评统计表, 评估每季度处方情况。

1.3 点评项目:

处方开具时间、患者年龄、性别、处方药种类、抗菌药种类、注射药种类、药品通用名称、处方金额、对应的医师与药师姓名[2]。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每季度处方点评项目情况, 见表1。

2.2 不合理处方情况分析, 见表2。

3 讨论

处方是患者药物使用依据的医疗文书, 处方需要由拥有注册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开具, 由职业药剂师调配与核对。处方作为医师对患者药物使用的书面凭据, 药剂师按照处方调配药物, 处方作为具法律效力医疗文书, 承担着技术与经济责任[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处方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 对于处方药物的监督管理方法已经成为临床合理用药重要保障手段, 目前我国医院管理过程中药物监管方法主要通过处方点评来实现, 通过对一个时期医院临床处方药物使用情况点评与分析, 多角度与多层面分析研究医院的处方用药安全, 对于基层医院的制度与管理提高可靠的指导依据, 加强用药监管, 防止临床药物使用不规范现象, 减少医疗用药事故发生率[3]。

我院通过点评2013处方, 点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如下:①不合理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比例较高, 可能与我院对新入职的医师处方规范书写培训与学习体系不健全有关, 上岗前培训学习不到位, 导致处方开具经验不足。②不合理处方中占比最高的为未使用药品通用名, 占比为45.81%, 可能与医师的书写习惯有关[4]。③单张处方超5种处方占比为17.24%, 可能与部分科室门诊处方量较多, 处方内容繁复有关;还与患者合并疾病种类较多有关。④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 占比为10.84%, 可能相关制度与规范的学习认识程度不够有关[5]。

我院针对本次点评结果, 拟定整改方案[6]:①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制度与规范的学习, 特别是《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的学习。②每季度定期对开具处方采取随机抽选的方法进行处方点评, 对于不合理处方开具责任人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考核不合格禁止上岗。③建立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由院长担任, 资深药剂师作为专家团队, 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我院通过应用卫生部制定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对2013年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 我院处方点评情况如下:单张处方药物使用种数为 (2.38±0.88) 种;单张处方药品金额为 (88.45±3.87) 元;抗菌药物应用率为20%;注射药物应用率为15.44%;药品通用名称应用率为94.83%;处方合理率为88.72%, 不合理处方率为11.28%。

综上所述, 通过建立完善的处方点评制度与奖惩激励措施, 对于完善处方规范化, 确保处方药使用安全, 提高处方合理性,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注:单张处方金额>200元定义为高额处方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2013年门急诊处方的合理性与分析。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急诊开具的处方资料。随机选取每月150张处方, 12个月共1800张处方作为点评对象, 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对上述处方进行点评, 评估其合理性。结果 我院处方点评情况如下:单张处方药物使用种数为 (2.38±0.88) 种;单张处方药品金额为 (88.45±3.87) 元;抗菌药物应用率为20%;注射药物应用率为15.44%;药品通用名称应用率为94.83%;处方合理率为88.72%, 不合理处方率为11.28%。结论通过建立完善的处方点评制度与奖惩激励措施, 对于完善处方规范化, 确保处方药使用安全, 提高处方合理性,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急诊处方点评,合理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邓海英, 邓小玲.我院2012年门急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总结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24 (2) :219-220.

[2]谢叶, 王骏.8977张门急诊处方规范化及合理性点评与分析[J].工企医刊, 2014, 24 (1) :629-632.

[3]薛胜霞, 赵乾, 王争鸣.门急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 2013, 24 (5) :393-395.

[4]陈琴, 徐春丽, 方琴.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J].贵州医药, 2013, 24 (8) :724-726.

[5]向光芳, 刘玲.某院门急诊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J].重庆医学, 2013, 24 (21) :2517-2518.

门急诊处方点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2月门、急诊处方共审核18672张。

1.2 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每月各科25%的医生, 每名医生50份处方, 一共18672张处方, 其中第一季度4500张处方, 第二季度4793张处方, 第三季度5095张处方, 第四季度4284张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4]、《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药品说明书等文献资料, 对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合理用药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规定, 对所抽查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2012年第一季度不合理处方为133例, 占抽查处方2.96%;第二季度不合理处方为247例, 占抽查处方5.15%;第三季度不合理处方为190例, 占抽查处方3.73%;第四季度不合理处方为147例, 占抽查处方3.43%。

2.2 不合理用药具体情况分析

在2012年不合理处方中,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用药无指征、超用药品种、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合理 (见表1) 。

3 不合理用药分析点评

3.1 用药无指征

病例:患者, 男, 35岁, 阴囊坠胀不适。临床诊断:精索静脉曲张。处方:盐酸氨溴索片 (30mg/片) , 口服, 每日三次, 每次一粒;复方甘草口服液 (100ml/瓶) , 口服, 每日三次, 每次10ml。处方分析:盐酸氨溴索片与复方甘草口服液均为止咳、祛痰药物, 用于无咳嗽、咳痰的精索静脉曲张无明确指征。

3.2 选药不恰当

病例:患者, 男, 30岁, 解黑便2天。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处方:新血宝胶囊, 每日三次, 每次两粒。处方分析:新血宝胶囊的说明书明确禁用于胃溃疡进行性出血者, 该患者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选药不恰当。

3.3 联合用药不合理

病例:患者, 男, 26岁, 发热、咳嗽1天。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 静滴;罗红霉素胶囊, 口服, 每日两次, 每次两粒。处方分析:克林霉素及罗红霉素两者作用机制及位点形同, 均通过作用于50S亚基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联合应用会产生相互拮抗作用。

3.4 重复用药

病例:患者, 男, 3岁, 发热。临床诊断:急性咽炎。处方: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5g) , 口服, 每日三次, 每次一包;疏清颗粒 (6g) , 口服, 每日三次, 每次一包;蓝芩口服液 (10ml) , 口服, 每日三次, 每次5ml。处方分析:重复使用中成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疏清颗粒、蓝芩口服液均有清热解毒作用, 三者同用无必要, 建议使用其中之一即可。

3.5 用法用量不合理

病例:患者, 女, 29岁, 乳房肿胀。临床诊断:右侧乳腺炎。处方: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 每日一次, 静滴。处方分析: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属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半衰期较短, 每日1次使用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因此建议继以口服同类同代药物序贯治疗。

3.6 中药或中成药未按辩证施治

病例:患者, 男, 3岁, 口唇、牙龈、咽腭弓见多个溃疡, 触之出血。临床诊断:溃疡性口腔炎。处方:蓝芩口服液, 每日三次, 每次半支;口炎清颗粒, 口服, 每日两次, 每次一包。处方分析:中成药未辩证施治用药:蓝芩口服液主要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用于肺胃实热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烧等;口炎清颗粒主要以滋阴清热、解毒消肿, 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口腔炎症;前者用于实热症, 后者用于虚热症, 两者同用不符合中成药的辩证施治原则。

3.7 药品名称不规范

病例:患者, 男, 40岁, 咳嗽、咳痰。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处方:必嗽平, 口服, 每日三次, 每次一粒。处方分析:使用药品的别名必嗽平开具处方,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5]。

3.8 用药超天数

病例:患者, 女, 33岁, 腹痛、反酸1年余。临床诊断:腹痛查因:慢性胃炎。处方: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口服, 每日两次, 每次一粒, 连用10天;复方氢氧化铝片, 口服, 每日三次, 每次两粒, 连用10天。处方分析:《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 但医师应注明理由[5]。此处方是一张急诊处方,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复方氢氧化铝片开具了10日用药剂量, 医师并无注明理由。

3.9 超用药品种

病例:患者, 女, 3岁, 流涕、咳嗽5天。临床诊断: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处方:富马酸酮替芬片, 口服, 每日两次, 每次0.5粒;头孢克肟颗粒, 口服, 每日两次, 每次一包;肺力咳合剂, 口服, 每日三次, 每次5ml;硫酸沙丁胺醇片, 口服, 每日三次, 每次0.5粒;盐酸氨溴索注射液0.7ml, 推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静滴;葡萄糖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 静滴。处方分析:《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 每一种药品应另起一行,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5]。该处方使用了7种药物但缺乏明确理由。

3.1 0 违反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

病例:患者, 女, 33岁, 咳嗽、咳痰。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处方: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静滴;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 口服, 每日两次, 每次两粒;头孢呋辛酯胶囊, 口服, 每日两次, 每次两粒。处方分析:三联应用抗菌药物无指征。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急性支气管炎以病毒感染多见, 多数病例为自限性。极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百日咳博德特菌或肺炎衣原体引起, 可采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或多西环素等四环素类药物治疗, 三联应用抗菌药物无指征。

4 干预措施

通过对我院门、急诊处方的抽查分析所得,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存在多样性, 而不合理用药将会导致治疗的失败、耐药菌的产生、社会或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以及药物资源的浪费等情况。因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规范药物的使用非常必要, 也应引起医生与患者的重视。

4.1 开展合理用药宣教

以讲课、刊物、墙报以及电子信息等多形式的方法, 对医师、药师和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宣教。对医师进行合理用药讲课, 内容以不合理用药案列分析为主, 生动、不枯燥, 医护人员易于接受, 对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医师不能一味迁就患者意愿进行开药, 日常就诊时要向其灌输正确的用药方法;另外药学部门利用患者收费、取药等待的时间把合理用药知识通过墙报以及电子信息进行宣教, 多方面结合逐步提高群众健康用药的理念。

4.2 加大处方点评力度

参考卫生部文件《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 (卫医管发[2010]28号) 的内容, 制订本院的《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及其《处方点评工作表》。除了普通处方外每月还定期抽查抗菌药物处方, 按《处方点评工作表》的内容分析统计;另外还对10~20份不合理情况明显的处方详细点评, 作为处方点评公示以及扣罚的依据。通过处方点评进一步规范医院的药品使用, 提高医生合理用药水平。

4.3 制订抗菌药物的科室使用指标, 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专项整治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84号) 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2]32号) 要求, 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列入医院管理方案中, 院长作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明确职责分工, 层层落实责任制[6]。制订本院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指标[7], 每月统计, 院内网公示, 发现问题及时与科室沟通,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做到科室达标、医院达标。

4.4 将不合理用药结合绩效考核进行干预

将抗菌药物使用达标情况与处方合格率情况细化至院部对科室的绩效考核中, 同时科室将科内个人的抗菌药物使用达标情况与处方合格率情况也细化至科内的绩效二次分配中, 对于超标情况给予相应的绩效扣罚, 通过硬性的绩效考核干预促进普通药物与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4.5 建立合理用药的预警与监测系统

有研究证明,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处方和病历进行审查可以减少3/4的用药错误[8], 建立合理用药预警与监测系统, 对不合理用药, 尤其是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处方进行即时报警;临床药师也可通过该系统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随时监测, 大大节省了药师的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之余也为临床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 信息化的利用为合理用药创造无穷的力量。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急诊处方用药情况, 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每月门急诊各科室25%医生的50份处方, 合计18672张处方。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分析点评。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717张, 占抽查处方的3.84%, 总体来说门急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 存在的问题具有多样性, 包括用药无指征、用药超天数、超用药品种数等方面。结论 开展合理用药宣教、加大处方点评力度、制订抗菌药物的科室使用指标, 规范药物使用,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门急诊,合理用药,不合理处方

参考文献

[1]周书成, 杨晓凤.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2) :64-65.

[2]王本进.我国医院普遍忽视的重要问题——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J].首都医药, 2000, 7 (1) :10.

[3]戴华, 叶丽卡.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C].全国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2001:3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北京, 200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北京, 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S].北京, 2012.

门、急诊处方点评问题分析及体会 篇8

1 临床方法

抽取我院2011年1~3月份门、急诊处方。根据《处方点评管理办法》, 药品说明书、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医药学专业书籍及各类文献, 对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类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 我院处方主要存在: (1) 书写不规范; (2) 配伍禁忌; (3) 给药剂量偏大; (4) 抗菌药不合理联用; (5) 选择药物不合理; (6) 重复给药; (7) 诊断与用药不符等方面。

2.1 书写不规范

如多潘立酮片临床医师写为吗叮啉片;药品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备用等;如利多卡因注射液使用方法为局麻。

2.2 配伍禁忌

如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K1, 存在明显的配伍禁忌, 维生素K1和维生素C混合使用易出现混浊。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最好单独注射, 不宜与其他药物配伍, 以免药物氧化、变色而失效[2]。

2.3 溶媒剂的选择

如生脉、舒血宁等中药制剂由于成分复杂, 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等对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做出规定。我院处方可见0.9%生理盐水注射液加舒血宁加10%KCL, 如溶剂中含离子成分将会影响其稳定性。复方氨氨酸 (18AA) 加入10%kcl, 复方氨氨酸 (18AA) 含有60mmol/L的醋酸, 与电解质合用应谨慎。

2.4 抗菌药物联用

如阿奇霉素与头孢类, 阿奇是快速抑菌药, 能迅速阻断细菌蛋白合成, 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而头孢菌素为繁殖期杀菌剂, 其在细菌繁殖期影响细胞壁的合成, 二者联用出现拮抗。

2.5 给药时间和剂量

头孢噻肟钠为时间依赖性药物, 给予头孢噻肟钠4g ivgtt qd, 这样达不到抗菌有效浓度的时间, 反而易产生细菌耐药。

2.6 重复给药

头孢噻肟加用头孢匹胺, 两药同为半合成的三代头孢菌素, 对G-杆菌产生的广谱B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临床用于呼吸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感染。两药合用, 可加重肾毒性。

2.7 无指征用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是由病毒引起的, 不必使用抗菌药物。我院几乎全部给予抗生素。同时发热待查处方也全部给予了抗菌药物。

2.8 对患者既往、过敏史询问不详细

对有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

2.9 大处方

对慢性病、老年病等特殊患者的处方用量超过7日量未注明理由, 对医保参保人员开具长时间的用药量。

3 体会

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药品正确无误, 用药指征适宜;剂量、用法、疗效妥当;用药对象适宜;调配无误, 患者依从性良好[3]。药物的合理应用现在引起务人员的广泛关注, 笔者认为: (1) 我院成立以院长挂帅, 医务科、质控科、院感科、药剂科、药事委员会参加的合理用药管理小组, 每月对处方质量进行考评, 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及时点评、分析、及时反馈给医师, 及时纠正。 (2) 把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科室业务考核标准, 并与医生的绩效工资、年终考评年终评优挂钩。 (3) 药师、护士和医生密切配合, 加强沟通, 对有疑问的处方用药及时沟通, 杜绝不合理用药。 (4) 实施循证医学, 就像其定义:慎重、准确而明智地使用目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 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 将三者完美地统一, 制订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处方点评, 是处方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的手段, 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关键[4]。开展处方点评是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共同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 不断提高处方质量, 规范用药, 确保医疗安全, 为广大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摘要:目的 对门、急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3月门、急诊处方每月200张共计600张。结果 我院处方主要存在: (1) 书写不规范; (2) 配伍禁忌; (3) 给药剂量偏大; (4) 抗菌药不合理联用; (5) 选择药物不合理; (6) 重复给药; (7) 诊断与用药不符等方面。结论 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及时点评分析、及时反馈、及时纠正。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卢晋, 殷艳.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5) :461.

[2]中国医药师临床用药指南.

[3]刘萍, 刘尔坡.医院药学与合理用药[J].医学创新研究, 2008, 5 (18) :9~10.

浅谈某院门急诊处方点评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门急诊处方, 每月100张, 总计1200张, 参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对抽样处方进行点评及统计分析。

1.2 方法:

依照《处方管理办法》及《规范》中的各项指标内容, 填写处方评价表, 运用Excel表格, 对开具处方所用药品的数量、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每张处方的金额、抗菌药 (有/无) 、注射剂 (有/无) 以及用药的合理性等进行点评、统计分析[1]。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情况:

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76种,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0%, 注射剂使用率为15%, 基本药物使用率为33%, 每次就诊人均费用为217.52元。

2.2 不规范处方点评结果:

在所抽取的1200张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有289张, 占所抽取处方的l8.21%。用药不适宜处方有87张, 占所抽取处方的7.25%, 超常处方有98张, 占所抽取处方的8.17%。具体结果见表1~3。

3 讨论

3.1 处方基本指标分析:

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因此当联合使用的药物越多, 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就随之增加。我院每张处方平均用药3.76种, 超出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标准 (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6~2.8种) [2]。而且还应考虑到因部分中老年患者同时罹患几种慢性疾病, 分别在不同科室开具处方, 实际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比我们统计出来的数值要更高。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0%, 急诊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25%, 基本达到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二甲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急诊不超过40%的规定。

注射剂使用率:我院门急诊注射剂使用率为15%。略低于文献报道的19%[3]、25.08%[4]。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的组织或血管内, 起效迅速, 但其缺少人体正常生理屏障的保护, 若使用不当或存在质量问题, 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特别是中成药注射剂, 其多为中草药的提取物, 成分复杂、内在质量不稳定等容易发生不良反应[5]。临床用药宜遵循口服肌内注射最后静脉推注或滴注的原则尽量避免注射给药, 减少注射剂的使用。

我院基本药物使用率不高, 只有33%。平均每张处方金额217.52元。基本药物具有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 在同类药品选择中宜优先选用, 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3.2 不规范处方:

我院不合理处方以不规范处方为主, 因我院于2011年已实行电子处方, 所以诸如书写不规范或字迹难以辨认、医师签名不规范、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药品剂量规格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等问题均未再出现。发现的不规范处方主要表现为:①处方前记内容缺项, 占不规范处方比例为74.74%, 主要为年龄缺少或不规范。如年龄1岁诊断为阴道炎开具硝呋太尔, 年龄4个月诊断盆腔炎开具康复消炎栓等。②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不规范, 如很多医师下的临床诊断为腹痛、头痛等, 而这些都只是临床症状, 不能作为临床诊断。③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如诊断睡眠障碍开具地西泮片30片氯硝西泮片15片等。④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如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开具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3.3不合理用药处方:

①重复给药:占用药不适宜处方比例33.33%。如诊断腹痛应用间苯三酚、氯诺昔康注射液, 罗通定注射液, 安乃近, 丙帕他莫注射液, 地佐辛, 高乌甲素等镇痛剂二联、三联甚至四联镇痛。点评分析:首先腹痛是临床症状, 不是临床诊断;其次在病因未查明之前镇痛剂应慎用, 以免掩盖病情。②用药不适宜:如诊断脑血管意外开具血栓通和长春西汀, 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 而脑出血是不适宜应用血栓通和长春西汀等活血药物的。③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如诊断手术后伤口感染应用利福平注射液。④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如诊断细菌性阴道炎应用氧氟沙星阴道泡腾片口服。⑤用法用量不适宜:如诊断:头部外伤。应用: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80 mg、ivgtt、qd, 生理盐水250 m L, 而说明书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用法用量为: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 L, 或者4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 m L中缓慢静脉滴注。⑥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如奥美拉唑注射液与10%葡萄糖配伍。因PPI类药物在p H值酸性环境下不稳定易发生沉淀变色, 所以PPI制剂均应与生理盐水搭配。

3.4 超常处方:

①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占超常处方的52.04%;如诊断急性胃肠炎或脑动脉供血不足等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液。PPI制剂的滥用在各大中型医院已非常普遍, 已成为继抗生素滥用之后的又一严重问题, 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②无适应证用药, 如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长春西丁等药物。③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两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 如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应用:安乃近注射液, 丙帕他莫,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其中, 丙帕他莫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前体药物, 没有必要联合应用。

由此次处方分析显示, 我院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 尤其是急诊处方PPI制剂的滥用, 我院应当建立更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 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6], 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急诊处方质量、用药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抽查1200张门急诊处方, 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的要求对其逐一点评,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0张门急诊处方中, 合理处方726张, 处方合理率为60.5%;不合理处方474张 (占39.5%) , 其中不规范处方289张, 不适宜处方87张, 超常处方98张, 主要表现为处方前记内容缺项、重复给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等。结论 我院门急诊处方用药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门急诊处方

参考文献

[1]马旖旎, 刘圣, 徐维平, 等.某院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的分析及建议[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80-82.

[2]杨文华.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 10 (1) :78.

[3]秦广东.2011年1-6月份我院门急诊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J].药品评价, 2011, 8 (24) :16-19.

[4]王珍, 沈才宏.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实践与分析[J].中国药业, 2011, 20 (20) :66-67.

[5]黄文兴、陈彤彤.我院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19) :2888-2890.

门急诊处方点评 篇10

关键词:处方,处方点评,用药分析,存在问题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 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 (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 进行评价, 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 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为规范处方管理, 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 保障医疗安全, 卫生部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处方管理办法》, 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 填写处方评价表, 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 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 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点评标准, 因此各地处方点评工作开展的水平和程度参差不齐。鉴于此, 卫生部于2010年3月份正式颁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 (以下简称《规范》) , 对各级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进行规范。我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试运行两年, 药剂科于2010年底正式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按照《规范》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 且每月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的规定, 每月随机抽查120份门急诊处方, 共计960张处方, 由临床药师进行处方合理性评价, 将分析数据录入到处方月点评工作表中。现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处方点评的结果及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及《规范》中处方点评的相关规定,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门急诊处方, 每月120张, 总计960张, 进行审核点评及统计分析。

1.2 方法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规范》中的各项指标内容, 填写处方评价表, 运用Excel表格, 对开具处方所用药品的数量、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每张处方的金额、抗菌药 (有/无) 、注射剂 (有/无) 以及用药的合理性等进行点评、统计分析。以国家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2010年版) 、《新编药物学》 (第17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年版) 、药品说明书及处方点评规范作为评价每张处方质量的依据, 对问题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点评结果

依据处方点评工作表中规定的内容, 本次抽取的960张处方的各项指标归纳如下:点评的960张处方中, 单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2.03, 药品通用名称使用率95.76%;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38.47%;抗菌药使用率20.51%;注射剂使用率为28.94%;平均每张处方金额254.66元;无诊断处方百分率2.12%, 处方合格率为77.50%。

2.2 不合理处方基本情况

依据《规范》,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本次点评中, 部分处方包含了不合理处方中的两项, 如既是不规范处方又是用药不适宜处方, 现逐一进行分析如下。

2.2.1 不规范处方点评结果

在所抽取的960张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有182张, 占所抽取处方的18.96%, 具体结果见表1。

2.2.2 用药不适宜处方点评结果

在所抽取的960张处方中, 用药不适宜处方有57张, 占所抽取处方的5.94%, 具体结果见表2。

2.2.3 超常处方点评结果

在所抽取的960张处方中, 超常处方有18张, 占所抽取处方的1.88%, 具体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处方基本指标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抽查点评处方960张, 不合格处方216张, 处方合格率77.5%, 与国家三甲医院处方合格率≥95%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平均每张处方2.03种药品, 未见超过5种药品的单张处方, 平均用药品种数的均值未超过WHO中国家制订的1.6~2.8种的标准[1], 据统计, 当联合使用5种以下的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 而联合用20种以上的药物时发生率可上升为45%[2]。故一般若必须联合用药则应控制在5种以下。抗菌药物使用率20.51%, 基本达到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的规定;注射剂使用百分率28.94%, 略高于文献报道的19%[3]、25.08%[4], 高于WHO发展中国家合理用药指标13.4%~24.1%[5], 处方中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38.47%;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5.76% (从今年6月起我院已通过计算机系统将所有处方药物名称更改为通用名)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254.66元。

3.2 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本次研究将抗菌药物处方单独进行分析如下:本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51%, 符合WHO制定的20.0%~6.8%的标准[6], 平均处方金额181.19元。其中单用抗菌药处方百分率平均为88.35%, 二联使用10.33%, 三联使用1.32%, 未见四联用药。所使用的抗菌药中,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百分率33.01%, 不符合适应症药物百分率28.13%, 注射剂使用百分率16.78%。点评发现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是无指征的应用。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90%以上由病毒引起, 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7]。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 其次是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点评过程中还发现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和三、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现象较为普遍, 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的严格按照适应证和细菌特性选择抗菌药物, 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4 处方点评中存在的问题

4.1 处方不完善

由于门诊患者多, 医师工作量大, 医师给每个患者诊断的时间有限, 加之一些患者携带的病历资料不全, 会给医师诊断带来困难, 对于是否首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是否无指征用药的判断存在局限性。加之部分医师缺乏责任心, 如诊断为“腹疼待查”开具抗菌药物, 诊断中无法明确是否由细菌感染引起, 这给药师调剂药品和点评处方也带来困难。在点评处方时, 由于“特殊情况”、“无正当理由”的内涵太广, 每个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存在差异[8], 因此不好界定和判断。处方承载的信息量有限, 点评只能局限于点评分析用药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是否重复用药等比较直观的方面, 难以进行深入准确的点评。

4.2 临床药师缺乏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称, 截至2010年2月全国累计仅有17万余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 大部分是从事简单的药剂工作, 真正从事临床用药指导的药师少之又少, 且远远满足不了临床药师的实际需求。当前我们缺乏临床药师临床实习的场所, 也缺乏合格的临床药师带教[9]与培养。《规范》规定, 处方点评仅工作小组应当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处方点评制度提高了药师的工作门槛, 对药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处方点评遇到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继续教育, 即对已经在工作岗位的药师进行深化教育, 不仅仅是合理用药方面, 还应包括临床医师诊疗水平方面, 使其能胜任处方点评的职责。

4.3 道德意识的加强

药学研究、实践中的种种道德问题, 反映了我国药学人员自律意识的减退[10]。在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 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改进医院管理, 发展医学、医学培养人才都有积极的影响。加强药学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 培养药学人员遵守社会公德, 在实践中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使之热爱药学事业, 努力学习药学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 掌握现代最进步的专业知识。同时, 加强对商业贿赂的严厉打击。从而加强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实现药患之间的和谐沟通。

4.4“处方点评”还处在初级阶段

卫生部于2007年5月1日起才开始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点评”还处在初期试验阶段, 很多环节还没有完善。目前的“点评”, 实际上是在医院内部引入监督机制来规范医师的处方用药。在不同的医院, 药师的点评水准参差不齐, 药师点评的结果很可能不被承认和接受, 要真正让“处方点评”制度起到实效不仅要求药师对医师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点评的结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这需要配套的部门进行监督和激励, 比如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督促相关科室改进, 第二轮点评时应重点针对上一轮点评中指出问题的改进效果进行奖惩, 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11]。从而确保“处方点评”的实效性, 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药学服务宗旨[12]。

4.5 探索建立系统化及标准化的处方点评监控体系

上一篇:出镜记者的基本素养下一篇:街巷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