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创新管理

2024-07-01

IT创新管理(精选十篇)

IT创新管理 篇1

1.1 IT的内涵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 并不仅仅意味着计算机和软件, 而是代表自电话发明100年以来, 改变人们收集、传输和使用信息的所有技术的总和。发展到现在, 总体上讲IT被分为五大类:

信息获取技术:数字摄影机、扫描仪、触摸屏等产品;

信息传递技术:Internet、Intranet、有线电视、移动电话等产品;

信息处理技术:微机和各种操作系统;

信息存储技术:移动存储器、网盘、光盘等;

信息应用技术:CAD、CAM、MRP、MIS、DSS、CIMS、浏览器等产品。

1.2 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创新由经济学家熊彼特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 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探讨, 对于创新的研究被拓展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多个领域, 本文着重研究企业范围内的管理创新问题。本文将管理创新定义为:以提高系统整体管理水平为目的, 重新组合、优化系统内的管理要素的全过程。管理创新包括在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受来自企业内外的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企业管理创新是一系列要素的函数:

MI=f (企业制度, 组织结构, IT, 激励措施,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市场环境)

制度因素:企业系统内部的产权制度以及经营管理制度等是影响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相对封闭的企业系统内部, 新出台的各种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 最初可能是有效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环境的变化, 许多管理制度变得不再适合系统发展的需要, 同时又制约着其他因素有效性的发挥。在这个从有效到无效的过程中, 企业系统内部的熵值将逐渐增加, 从而诱发管理创新的出现。

组织结构:企业系统本身具有多层级多功能的结构, 各层级以及各单元具有不同的功能表现, 在耦合状态下相互影响, 又与整体交互影响。在内外环境的非线性作用下, 每个企业系统都会经历裂变、复制、成长、放大、膨胀、老化的过程。组织结构是管理的载体, 组织结构的膨胀、老化必然会使企业系统内部结构性摩擦系数加大, 从而产生内耗、能量衰退, 管理效率降低。当内耗达到一定阈值时, 企业系统必然寻求管理的创新, 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

IT:随着企业系统的膨胀和复杂化, 信息传递的渠道相应延长, 信息节点增多,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耗损、扭曲, 有效性、及时性降低, 最终对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信息的不畅极容易造成管理的失控。因而, 整个企业系统管理效率的提高是信息技术和管理创新交互作用的结果。

激励因素:企业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系统, 激励成为系统高效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激励方式缺乏或激励方式缺乏科学性, 都会引起系统内部的排斥和抵触现象, 增加系统熵值。相反, 科学良好的激励措施不仅可以降低现有熵值, 而且会通过管理创新为整个企业系统带来负熵流。

人力资源:人群心智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系统的复杂性, 人群的文化、心理特征往往表现出比资本、技术等要素更强大的作用。因此, 企业系统运行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与执行者的素质和对系统本身及对工作的态度。人力资源因素成为影响管理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文化因素:良性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正确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企业的习俗、文化氛围等作用于企业全体职工, 所形成的凝聚力、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管理创新的沃土。

市场环境:企业系统处于整个宏观和中观的经济系统之中, 相对封闭但却未割裂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环境的变化总会使原有的企业政策和策略过时而无效, 因而创新便成为应对变化的重要策略, 其中不乏管理创新。

以上这些因素在企业系统内部不断运动, 以个体或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综合效应来促发、加速企业系统的管理创新。

1.3 IT与企业管理创新的制动关系

企业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人工系统, 但信息的限制往往会使传统企业像机械系统那样, 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只保持一个稳定点, 处于一个低水平下“死”的有序状态, 熵值不断增大, 各种问题不断涌现。企业系统相对封闭, 但并不是完全与外界割裂, 因此本文将企业系统的总熵值表示为:

S总=Si+Se

S总为整个系统的总熵, 它是由系统内部的正熵Si与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吸取的负熵Se (Se<0) 的总和决定的。当Si≥Se时, 负熵的存在不足以引起企业系统的管理创新。只有当Si

2 IT对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系列影响

信息技术通过支持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执行、协调与控制, 发挥自身的高效率优势, 诱发管理创新, 使企业系统形成具有更丰富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的新的有序状态。IT的应用对管理创新的影响直观地表现为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供应链管理等3个方面的变化。

2.1 基于IT的业务流程创新的过程

IT对业务流程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改变原来采用纸张表单, 手工传递, 逐级审批签字的工作方式, 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使用者只需在电脑上填写有关表单, 流程会按照定义自动向下进行, 下一级审批者将会收到相关资料, 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跟踪、管理、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 大大提高了效率, 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第二个阶段:随着人们对IT应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精益思想产生, 业务流程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企业系统中产生了运作的创新, 流程中各环节要素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同时, IT的应用降低了信息在企业系统中传递的维度, 一些不能增值的信息使用环节和无效信息的使用者退出了整个流程。在这个方面, IBM信贷公司的信贷咨询流程重组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信贷咨询流程 (如图2所示) 通过重组, 撤销了中间的5个环节, 代之以负责全局的信贷估价员和信息系统 (如图3所示) 。

精益思想和IT产品的应用收到了巨大的效果:信贷业务由7天缩短到4个小时, 效率提高了42倍;知识员工代替了多个功能性员工, 对整个流程负责。

第三个阶段:流程长度缩短后, 人们开始尝试应用IT做更多的事情。“并行工程” (Concurrent Engineering, CE) 概念的提出为IT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业务流程遵循了“市场分析→R&D→设计→试制→工艺准备→制造→检验→试销→营销→售后服务”这样一个线性的过程。IT的应用使流程中的各个子块可以在同一时间获得同一信息, 实现了充分的信息共享。于是, 传统的线性流程转向综合性的非线性并行流程成为可能, 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行工程中的“并行”是相对传统产品开发的“串行”过程而言的。实际上, 在计算机进行并行处理时, 还是有时间先后次序的, 只是由于时间先后是秒级甚至是毫秒、微秒级的, 相对于人们传统概念中的日、月、年来说, 更像是同时完成的。并行工程理念的提出, 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诱发了管理的创新, 计算机辅助支持成为现代企业系统的主要工作环境之一。

2.2 企业的系统结构调整

企业的出现是一种协调机制 (即系统契约) 对另一种协调机制 (即市场契约) 的替代。企业作为一种系统, 通过系统结构的设计使企业以一种可以说明的有序方式来完成工作, 确保企业所追求的规模生产及利润扩张等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业务流程的改变, IT应用随即影响到企业的系统结构, 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 企业系统的管理结构瘦身

从显性层面来讲。传统企业的管理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具有一系列的中间层机构, 从而使得企业在信息收集、决策制定、部门协调等方面难以具有灵活性, 中间环节的存在使得整个企业管理系统难以实现快速响应, 从而不能及时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IT产品的应用改变了企业沟通的方式及其系统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对称性关系, 通过管理创新, 企业系统的管理结构在IT的应用状态下出现了纵向扁平化、横向精简化的改变:以往中间层上传下达的任务被信息网络所代替, 中间层逐步消失, 组织日益扁平化;另一方面, 各种智能化的管理软件和专家数据库代替了人工, 管理的横向幅度趋小。IT的应用同时也使基层人员获得更多的信息, 加之自动化集成制造技术的运用, 使一线员工也呈现锐减的趋势。最终, 企业系统的显性结构变得更为精致有序, 并且建立于知识经济的基础之上。

从隐性层面来看。从前, 在很多企业中, 各自独立的部门往往是个黑匣子, 会出现由于信息堵塞而造成管理失控的现象。IT的应用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公开化、程序的透明化、运营的规范化, 而且使得整个企业系统集成为一个网络, 形成了动态的系统结构。

(2) 企业系统的整体结构调整

外包理念的出现使得一些“大而全”的企业把许多业务进行分解并外包, 企业系统的边界变小。而“虚拟”概念的提出又增大了企业的有效边界。如果说外包是企业系统以“推式”来应用IT的成果, 那么“虚拟”便是企业系统应用IT进行的“拉式”运作, 超边界的隐形组织系统界面逐步形成。虚拟制造、虚拟企业的出现进一步超越了流程的界限, 形成了社会和经济的网络化, 成为有效利用企业外部其他资源的有效模式。

2.3 基于IT的供应链结构创新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线性的集成, 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 限于点到点的物流和资金流动, 供应链中一个环节的失灵或断裂, 可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崩溃。IT的应用直接影响到企业间信息流动的方式, 但它却彻底地改变了商业运作方式, 也改变了供应链的结构。传统意义上的经销商功能弱化并逐渐消失, 整个供应链上不必要的活动和耗费被消除, 其功能被Internet、交互式Web所取代。传统多层的供应链结构转变为:以IT为有效媒介, 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 将产业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 (客户) 、物流储运商以及服务商等集成为一体的“核状”供应链结构。

“核状”供应链结构组成了一个经济共同体, 它是基于IT的一种管理创新, 供应链中的成员不仅在信息上集成, 而且在地域上集聚, 成为弱化牛鞭效应的最佳结构。

IT作为一种技术是难以单独解决问题的, 但是它与管理相结合后却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综合IT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系统结构和供应链等3个方面的影响而开发的ERP系统, 使得企业成为一个内外结合更为紧密的整体。

3 结论

IT对企业系统的影响是由里到外逐步扩展的, 企业系统不断地通过在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供应链等3个方面的管理创新适应变化, 于是逐渐远离了原有的平衡状态, 从相对无序进入了一种新的更高级的有序状态。管理创新使企业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吞并融合能力 (对外来系统的吞并, 只扩大原系统规模, 其特性不变) 和自我新陈代谢能力, 为电子商务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因而新的有序状态必是电子商务模式。但是, IT的发展不会止步, 管理创新也没有尽头, 随着IT发展及其应用, 必将为企业系统带来更为高级的应用模式——商务智能。

参考文献

[1]倪义芳, 何鸿声, 吴晓波等.IT与企业管理范式的转变[J].经济管理, 2002, (4) .

[2]任佩瑜.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性再造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78-84.

[3]白玫.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246.

[4]梁绍川.管理大略[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49.

[5]崔丽华.IT物流:新的物流变革[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11-17.

把IT融入教育创新 篇2

IT与教师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教学中,使教师的理念定位与职能定位发生深刻变化。理念上由“师道之尊”要为平等对话前提下的“真知为尊”,职能上则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充分研究学生个性发展前提下的教学组织者。网络信息可使学生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量资料,也可点击某问题的专家见解,这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案远不可容纳的。同时,班级学生所获信息各异,思考与所得也见仁见智,信息的总和更是教师难以完全把握的。基于此,教师划一的.讲解与答案应永远留在二十世纪,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才能适应基于IT的教学需求。

IT巨大的交际功能,为教师通过网络与家长建立必要联系、与学生充分个别交流提供了时空可能,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包括非智力因素在内的整体研究,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培养。教师依托IT,还可以不断获得教学研究的前沿信息,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创新。

IT与学生

目前尚在探索中的研究性学习与建构主义教学结构,都展现了IT运用于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创造条件的广阔前景,IT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持。全体学生全面地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实质,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亲手点击,主动求知;由记忆背诵教师或参考书的划一答案到动脑动手,个性潜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研究表明:“人脑细胞有140亿个,全部运用可以学完10所大学的全部课程。”IT支持下的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其结果或收效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学生还可通过网络,超越课堂,渗透社会,对于心理与情感成长、健全人格发展,都表现出传统学习生活无法企及的环境与作用。IT将推倒学校围墙,给学生以充分自由思维与发展的广阔空间。

IT与课堂

人类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创设了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课堂模式。IT进入课堂,将在教育史上形成里程碑式的新的课堂模式。网络的超时空性、巨大的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在课中的运用,使传统单一的讲授法苍白无力,静态的图片、模型无法达到动态场景生动展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抽象的概念、原理,可通过虚拟动画演示得清晰明白而且谨严逻辑。这是已往课堂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IT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篇3

【关键词】IT;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创新

一.我国IT企业模式现状

从多年IT企业管理模式的运行中不难发现,我国IT企业的管理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影响,在对企业的市场调查中可以得出结论,目前大多数IT企业在管理方面都会受到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的挑战,这是一些大型企业的共同难题,而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人员素质水平也要普遍低于大型的同等企业,所以国家首先需要对他们加强企业管理的领导能力方面的培训。我国IT业相关管理模式和管理运行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需要发现问题并且克服问题,这样才能使得我国IT企业的管理模式自成一体,并且对于他们未来的管理机制建立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IT行业发展状况并不十分明朗,很多企业之间比拼更注重的是彼此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商品背后所具有的价值,这对于IT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很大的启发,我们需要更注重创新应用,而不是照着以前的老路走下去,这也是真正能改变我国目前管理现状的最好办法。在IT企业正常的运行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更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最好方法,通过不断地吸取以前的经验,并且结合现在的市场过程,对整个行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人而异,从而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二.IT 企业管理模式

(一)传统的IT 企业管理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着一种直线式的组织运行模式。这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具体体现,直线式组织运行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层级结构分明的,有明确的上下级划分,权力自上向下运行,每个人需要做什么都存在着明确的规定,这样的管理运行模式只适用于较小的企业,企业任务单一,不复杂。在这种运行模式下,权力集中,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样的运行方式比较好控制,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可以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统治阶层具有绝对的权威,资源也可以被更好的分配,但这样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信息需要层层传达,所以这样的运行模式会导致企业运行效率较低,领导层的工作较多,每一个项目都需要亲自指挥指导,领导层的压力过大,一些下级员工做事会出现畏手畏脚的情况,过分依赖高层,长此以往会出现不会独自思考,不会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高层领导需要是全能型人才,压力过大,长此以往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除了高层领导而言,整个企业再也没有能独立处理问题的人,或者可以说这样的企业运行下去都靠企业领导一个人苦苦支撑,在市场上的反响也不好。

在我国目前的IT企业管理运行中还存在着另一种运行模式,事业部式的运行方式。这种模式就是依照具体产品或者地区来设立,每个部门下都有相对完整的运行机制,自成体系,运行起来会产生极高的效率,高层对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放权,各个部门遇到问题都可以通过自己部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会使得整个企业运行中效率非常高,最高层级对重大问题具有决策权,把握企业主要命脉,其他分支部分主要由各个部门自己负责,相对于直线式而言,这种运行方式比较松散,有一定的自由,这样的模式适合一些业务范围广的灵活多变型IT企业,最高层级有足够的精力对全局进行布局,对每个部门擅长的领域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更好的布置任务。这样的方式对组织的专业化有很大的帮助,企业风气自主性强,遇到问题首先自己思考,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对市场的灵活反应程度足够。缺点是机构设置上会有一些重复的可能性,资源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很难统一在一起。

(二) 创新型的IT企业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IT企业的管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需要创造出更适合社会发展,更适合企业运行的新型管理模式。具体来讲,创新后出现了一种矩阵式的管理运行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更注重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也算得上是IT管理模式当中的一次巨大进步,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于专业知识有具体而且严格的要求,遇到问题的时候,相应的工作人员会有快速的反应,这在市场千变万化的时机中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这种管理运行模式不同于传统型的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对传统型的综合,在企业中实现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传递,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防止每个部门过分独立,不容易合作也不方便于组织高层的管理,在专业上要求高,使得企业专业化程度加强,每个负责人对该专业下的情况都格外了解,可以促进公司更好的运行发展,对具体业务的处理上也更加灵活多变,效率也不断提高,集中全体的共同智慧,高层领导负责统筹全局,实现各个部门之间更好的联系。

三.新型IT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IT企业也不断认识到自身管理模式上存在的具体不足,需要引进新型的模式,知识管理模式。这种情况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共同结果。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创新的过程也有很多困难。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是将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在知识产生,创造和重新生产的种种方面都有新的影响。当知识逐渐成为经济的主导因素的同时,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变成了以知识学习为主,其他因素为辅助的主导环节。在社会不断运行的过程中,IT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就不能更好的与社会融合在一起了,在这种变动的情况下,知识成了主导力量,可以促进企业的改变,让企业更好的发展。在把知识逐渐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同时,也可以推进技术的不断创新,创造和传播知识会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也会成为企业中最重要的竞争优势,管理模式知识化,可以使得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和方法更加科学,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成为关键因素。对于IT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的能力格外重要,从知识角度分析,企业内部外部的运行都需要与时俱进的知识,这时候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管理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I T 企业是知识高度密集、高度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快速流动的知识型企业, 信息化为企业不同活动提供了信息和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 企业不同流程单元的人员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使信息快速传递、数据集成。企业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技术创新理论随着时间的演进, 在企业微观的层面已与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趋于一体化。

四.提高IT企业管理人员领导力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提高IT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首先需要从管理人员入手,找到真正能起到改变的方法,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整个企业尤其是管理层做一个系统的了解,并在日常工作中多配合管理层制定任务,促使企业更好的运行发展,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从各个部门不同情况分析,加以运用,为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培养相应的专业性人才,在IT企业管理人员领导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很多领导人员是各领域优秀人员晋升的,所以缺乏一些专业的领导知识,也缺乏领导意识,没有正确树立领导形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越来越重视领导能力,并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用于企业的系统化的发展计划。管理层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一些对领导的培训,并且多总结相关的经验,不断的学习,从而带动整个IT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不能照搬一些其他企业的相关经验,这也是考验管理层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些好的领导思路可以在企业中不断传承,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一些IT企业来说,技术和相关的专业问题不能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很多人有专业性但缺乏相关的能力,这样的人也很难重用。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主动、确立方向、规划能力、建立关系、沟通能力、影响力、团队领导、变革创新,运用简单建模方法,这几个方面看可以初步建立领导力资质模型,在评估管理人员领导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正常的运行过程中,领导层需要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保持,防止人才流失。具体的理论支撑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企业管理人员更注重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的环节,这对于企业人才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企业需要创新建立适合现在发展的激励机制,用激励的手段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为工作奉献出更多的价值,通过个人薪酬,荣誉等不同方便的奖励,从金钱和自身价值实现的方便对人才进行了激励,企业也要不断的努力发展,让职工认同企业,认为自己的岗位是有发展的,会越来越好,这样才能从精神上完成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IT企业需要给员工构建美好的愿景,让员工为企业工作更加死心塌地,认为一切都是有希望的,未来是会变的更好的。公司通过了解管理人员的兴趣不断的投其所好,为每个人的工作都创造出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也为他们职业日后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考虑,让员工们能够更好的团结在一起,企业也更有凝聚力。

五、总结

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来看,IT企业的管理模式受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也要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参与。企业需要建立成熟的管理体系,在工作中得以正确运用,不断提升企业环境,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在摸索中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管理发展的正确道路,从而在工作中更好的运用。在IT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不断的摸索中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懿. 浅谈IT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 价值工程,2015,10:6-7.

[2]李玉刚,刘颖杰. IT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及模式的建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403-406.

[3]黄志建.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4,02:12-15.

[4]杨宇. IT企业成本管理及控制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浅谈IT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篇4

多年以来, 在IT企业的管理模式的现实当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 IT企业, 尤其是我国的IT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在受到许多问题的困扰。在对我国的一些IT企业的管理者的调查中得出:所有的IT企业管理者都明确表示摆在他们面前的严重的管理挑战就是人才激励机制;九成以上的管理者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就是来自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挑战, 且许多中小IT企业的管理者也并没有接受过关于企业管理领导力方面的训练等等。这样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在创新和完善我国的IT企业的管理模式方面仍然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1 我国IT企业管理模式现状与分析

我国IT企业的管理模式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冲突多发区。“给了他一个机枪, 当棍子使。所以才出现今天这个世界IT做电子商务还在杀价, 还是拼价格, 不是价值。” (马云于深圳IT峰会上的谈话) 。应当如何从IT企业的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是留给现今IT企业发展的主要思考题。

2 IT企业管理模式

2.1 传统的IT企业管理模式

2.1.1 直线式的组织管理模式

这是资源共享最大化的极端形式。这种组织管理模式是比较古老的组织形式。顾名思义, 这指的是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 职权是直接从高层向下传递的。经由若干管理层达到最低层。其按照资源集中管理的原则, 对业务中的各种专业的只能进行整合, 并且设置相应的部门的组织方案。这种管理模式较适用于规模小、或者展开单一类型业务的IT企业。

该模式的优势是权力相对集中, 职责职权分明, 易于对员工进行集中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也相对明显:其要求最高的行政首脑是全能的企业管理者;横向的协调关系较差;过于依赖高层也限制了对员工能力的发挥;市场反馈慢。

2.1.2 事业部式的组织管理模式

这是效率最大化的极端形式。这种管理模式就是依照产品抑或是地区来设立事业部, 各个事业部都拥有自己相对较为完整的职能机构。各个事业部在最高层的授权之下有自己的一定权限。最高层只把握对于重大的问题的决策权。这种依照多个直线型单位单独组成组织管理模式, 是一种比较松散的组织形式。这种管理模式较适合于开展差异性多业务的IT企业。

它的优势在于最高层可集中精力进行全局的考虑;对组织专业化的生产以及企业内部协作的实现是有利的;事业部的决策迅速, 自主能力加强, 且内部间的协调性增强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对市场的反应迅速。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是机构组织设置重复, 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资源的共享性较差, 跨经营单元协调难;各个事业部各自为政, 统一战略的形成较为困难。

2.2 创新型IT企业管理模式———矩阵式的组织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追求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出现是IT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巨大的飞跃。当一方面, 环境对于专业技术知识有要求且另一方面, 对于各个生产线能够快速地做出变化有着明确要求时, 矩阵式的组织管理模式便显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了。结合之前的两种传统的模式, 直线式强调纵向的信息沟通, 事业部式又强调横向的信心的传递, 那么这种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则是在企业的内部同一时间实现这两种信息的传递。这种管理模式称得上是追求直线型结构的资源最大共享以及树状型结构效率最高的一种相对平衡的混合组织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加强了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 克服了部门间的脱节现象的发生;机动灵活;实现了专业化分工, 使得各个业务的负责人可以对业务的关键环节加以专注;集团的整体资源最优, 可以获得任何单一的业务都没办法建设的大资源系统;集团统筹布局, 实现了业务之间的战略协同, 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利用率;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羡慕负责任的责大于权, 且他们对项目成员的工作的好坏缺乏充足的奖惩手段, 从而影响到组织的效率。但是这些缺点可以通过对人员的绩效评估这样的手段来进行部分的克服。

2.3 直线式、事业部式以及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的对比

结合上述的管理模式的简要介绍现在对各项的优势和缺点进行总结如表1。

3 矩阵式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应用———以联想公司为例

成立于1984年联想集团作为我国乃至世界PC市场的领导企业, 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2002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7%, 除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 并连续9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 (除日本外) 第一 (数据来源:i DC) 。

联想集团的发展史也是IT企业管理模式的进化史, 在经济以及IT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联想集团对于管理模式的选择也是其是否能继续保持为我国乃至世界PC市场的“领头羊”企业的关键所在。依照《计算机世界》报管理部门对联想集团的管理者进行的数月的问卷调查的数据, 其管理者对于几种管理模式的选择的注重的依次是———集团利益的最大化的实现程度、各部门间的战略协同程度、权责界限明确以及达到人才的激励目的的程度, 对市场的反应程度还有其他这五项因素。现将分数由高至低为10, 8, 6。然后对这三种管理模式进行对比, 最高分给予最有优势的管理模式, 以此类推。∑权重*各影响因素的得分=最终得分。

如表2。

从表2数据可以得出, 在这三种管理模式当中, 最适合联想集团现今发展的管理模式就是矩阵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对矩阵式管理模式的合理应用一定会对联想集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也证明, 在2013-2014年这个联想集团的管理模式创新之年, 其将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应用于企业管理。将09-13年的财务数据制成表格, 即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数据:

注:营业销售额/亿.

综上可以得出, 管理的模式的创新将会对IT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价值。

4 结语

总而言之, 中国的第一代IT企业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代表, 它们适应了市场经济规律而获得成功。现在的第二代IT企业则必须在管理制度, 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并应用到实际管理中, 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管理制度以便参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IT产业竞争。

摘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IT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迭着。所以, IT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上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引起巨大变化的IT企业的兴起也使其管理者在其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上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本文的论述重点就是介绍IT企业常用的几种管理模式, 并分析创新后的管理模式相对传统的模式的优点, 并得出合理的模式选择方案。

关键词:IT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敏.现代企业知识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2]梁绍川.企业文化与管理方式[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

IT创新管理 篇5

时间: 1月9日全天 北京新世纪饭店 主论坛:1月9日上午 9:00至12:00 主持人:IT168总编 耿英英 日程安排:

9:00至9:05 嘉宾致辞(5分钟)澳信传媒CEO 王超 9:05至9:35 主题演讲(30分钟)IBM全球副总裁麦特王博士 9:35至10:05 IT技术趋势与产品创新分析报告(30分钟)

IT168评测中心主任 李琪

10:05至10:45 技术卓越奖颁奖(40分钟)10:45至11:35 年度热点话题对话(50分钟)对话主题:融合与创新

对话主持人:IT168总编 耿英英 对话嘉宾: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信息产品集团副总裁 杨伟奇

前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前阿尔卡特中国公司首席运营总裁 廖庆丰 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总经理 杜江凌(拟邀)UCweb董事长 雷军 爱帮网CEO 刘建国 双汇集团CIO 刘小兵 中化集团CIO 彭劲松 分论坛:1月9日下午 13:30至17:30 分论坛一:核心技术发展变局

13:30至15:30 未来显卡的发展、CPU与GPU的通用计算之争 主讲:NVIDIA中国区技术经理 邓培智

15:50至17:00 整合新时代,AMD FUSION与整合平台的发展 主讲:AMD中国区台式产品经理 刘越先生 AMD 中国区移动产品经理 廖金宁先生

分论坛二:企业IT环境面临的虚拟化挑战 主持人: IT168服务器存储频道主管 洪钊峰

13:30至14:00 企业虚拟化实战经验与案例分析 河北经贸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师 王春海

14:00至14:30 Fedora平台虚拟化实战 红帽中国GSS技术支持工程师 张浙

14:30至15:10 微软虚拟化的部署、应用和管理演示及经验分享

凯德公司资讯科技部高级主任,IXPUB社区Windows版块资深版主 方建国 北京汉众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资深讲师 岳雷

15:10至15:40 虚拟代入现实:企业虚拟化建设成功案例分享 浪潮集团资深技术顾问 武文广

15:40至16:10 微软虚拟化解决方案与实例剖析

微软TechED 2008 Top10讲师,中国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顾问 林麟

16:10至16:40 利用虚拟化技术搭建安全的研发中心 北京乐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LG CNS China)QA 经理 李国政

分论坛三:数码单反及消费类DC的特性转换及发展前景 主持人:数码影像频道主管 张凡

13:30至14:30 未来数码单反相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数码影像频道主管 张凡、索尼公关公司 张羽

14:30至15:30 高端紧凑型DC面对DSLR的冲击将何去何从?

数码影像频道主管 张凡、富士技术开发部 陆铮刚、索尼公关公司 张羽

15:30至16:30 Micro 4/3——革命前奏还是昙花一现?

数码影像频道主管 张凡、富士技术开发部 陆铮刚、索尼公关公司 张羽 分论坛四:开源新时代

13:30-13:40 主持人介绍嘉宾(主持人:陈绪 Chinaunix社区linux版主 Intel中国Linux和开源战略经理)

13:40-14:00 主题演讲 :《开源软件对中国的意义》 倪光南院士

14:00-15:00 圆桌会议讨论:中国开源商业化

参与圆桌讨论嘉宾:中科院院士倪光南、中科红旗总裁贾栋、中标软件副总裁秦勇、红旗2000总经理胡才勇、Discuz创始人及总裁戴志康

15:00-15:45 大型关键性业务与开源数据库

演讲题目:Sina如何利用MySql架构大型应用

邵宗文 新浪资深数据库专家

15:45-16:30 如何利用开源构建高可用性的企业级应用

演讲题目:基于Terracotta和Continuent的可扩展集群架构

内容概要:

1)关键应用架构待解决的集群问题

2)基于JVM的透明数据复制技术

3)Oracle RAC 的开源数据库替代技术

灰狐开源社区的共同创始人程勇

16:30-17:30 互动论坛,回答网友提问

分论坛五:云计算是趋势还是噱头

主持人:陈益强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普适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

13:30-14:00 云计算时代下的企业IT运维变迁

谭瑞忠 IBM 大中华区Tivoli开发部总经理,中国开发中心云计算及绿色工程总监

14:00-14:30 你的企业也可在云中漫步 谷歌(Google)公司

14:30-15:00 在云之上构建企业数据中心 侯继涛 思杰网络大中华区技术总监

15:30-16:00 利用云计算技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钟玮 瑞星系统架构师

16:00-16:30 云计算的前端应用值得关注

陈益强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普适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论坛六:面向关键业务的企业网络管理

主持人:Yahoo网络部运维经理 赵永明 CU资深会员

13:30-14:15 门户网站系统运维架构规划设计实战

某著名电子商务企业网站 系统架构师,MEG核心成员 曹刚

14:15-15:15 谁更适合构建集群负载均衡网络(构建实战,以及两者性能对比)

某企业网站资深运维工程师,高级Mysql DBA 吴炳锡(Coolriver)

15:15-16:00 如何对网络数据库进行优化、数据库负载分衡?

某大型互联网企业高级MySQL DBA,CU数据库版主,MEG核心成员 Yejr叶金荣:

16:00-16:45 负载均衡硬件解决方案:应对网络流量峰值瓶颈

Radware北方区技术经理

梁世鹏

16:45-17:15 CDN架构设计及实现技术精讲

某企业运维中心IT经理,资深系统管理员 田逸

分论坛七:多变环境下低成本信息化 主持人

郝静,IT168信息化频道

13:30-13:35 主持人介绍来宾,介绍会议互动规则

13:35-14:15 创造价值:跨越技术与业务鸿沟 独立CIO、CIO发展中心理事赵春雨

14:15-14:40 “五个一”工程在双汇集团的应用

双汇集团CIO、双汇软件CEO刘小兵

14:40-15:05 东经控股平台软件选型的经验与教训 温州东经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西振

15:05-15:10

第一轮抽奖

15:10-15:30

温州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IT之道

浙江旺圣鞋业有限公司CIO、温州企业CIO联盟主管,郑国超

15:30-15:50 ISO认证在ERP项目实施中的应用实践 itpub论坛ERP产品与实践版主,牟砚逵

15:50-16:10 制造业如何真正成功应用ERP系统 ITPUB论坛资深版主,醉猫

16:10-16:20 第二轮抽奖

16:20-17:25 互动论坛,回答网友提问 参加嘉宾:赵春雨、牟砚逵、醉猫、张西振、郑国超、刘小兵

17:25-17:30 会议结束

分论坛八:2009年你需要什么样的上网本 主持人:张伟 IT168笔记本频道

13:30至13:4 0 Netbook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亮点。IT168笔记本频道主编 项欧

13:40至14:10

netbook相关处理器以及芯片组的研发进展 上游厂商代表演讲+互动提问

14:10至14:40 Netbook最新产品研发进程,新产品特性以及新品计划 OEM厂商代表一+互动提问

14:40至15:10 Netbook最新产品研发进程,新产品特性以及新品计划。OEM厂商代表二+互动提问

15:10至15:30 试用获奖Netbook产品

15:30至15:50 厂商问,网友答互动环节

应用是IT创新的基础 篇6

在《计算机世界》报社组织的“2011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高层论坛”上,曹老师在主题演讲中分析了20多年来医疗信息化从当初的孤岛、烟囱时代发展到今天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历史;分析了从之前的医疗机构自发、独立发展模式到今天国家统一管理和驱动下的集体行动模式;分析了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式的差异和要求。他建言:今天在国家大力推动整个卫生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医疗和卫生机构应该务实、理性,没有必要一定一步到位和追求国际领先,同时呼吁信息化应该从技术、理念到业务、管理全面创新。曹老师的观点得到了现场30多位医院CIO们的高度认同。

在谈到卫生信息化时,曹老师谈到在国家推动医改和卫生信息化的同时,也将带动整个IT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他的观点是:“IT产业如果没有深入到行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曹老师的观点一语中的,这是用户对IT产业的期许,也将是IT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今天整个社会和经济都在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动因都寄望于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应用和创新。

从7月初的青岛消费电子展上显示的趋势看,传统的家电厂商在推动电视等传统家电技术与IT技术的融合对接,通过IT技术的应用,创新IT产业,带动新需求。另外,今年以来多家传统家电、医药卖场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拓展渠道,实现业务延展和创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和经济的改变。

IT在推动其他产业和行业创新、转型的同时,自然也会引发自身的产业创新和转型,面向其他行业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应用模式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在帮助其他行业实现价值和创新的同时,完成了自己的产业创新。

IT创新管理 篇7

会议以安全可控为主题, 重点研讨了IT运维在我国信息化工作中的推进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郭建兵副司长在大会上强调:“IT运维服务已经成为软件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和进程的不断深入, IT运维管理理念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现代企业的管理节奏, IT建设、IT运维成为提高人们工作效率的加速器。

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电力行业, 其信息化建设工作尤为重要, 尤其是近年来电力企业所采用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系统日益复杂, 网络规模较大、地域分布广、数据庞大且种类复杂等问题亟待解决。而北塔软件的北塔BTIM IT综合管理软件, 正是集多年电力行业运维经验精髓所不断创新、完善的IT运维管理产品, 帮助电力企业共同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正是基于北塔软件在电力行业取得的广泛认可, 在记者、用户调查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 大会为北塔BTIM IT综合管理软件授予“中国IT运维管理产品创新奖”荣誉。

北塔软件是专业从事IT运维管理产品研发、应用解决方案、提供相关资讯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多年来主要致力于电力等行业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北塔软件的IT综合管理系统, 能够通过分层级管理、整合IT资源、融合IT与业务三个角度进行综合运维管理, 实现提高电力企业IT管理水平的集中整合。所谓IT整合, 带来的不仅是管理模式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强调对于IT资源的一体化管控, 全面提升各部门协同管理、高效运作的能力, 从而持续推进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从根本上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IT创新管理 篇8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也有一道难以跨越的峡谷。现代企业发展每一次变革, 都离不开管理方法的创新和IT技术的应用;每一次IT创新成果都成为世界制造、电信、金融等行业的宠儿:E R P、云计算、大数据无一例外。从管理提升到服务升级的战略推进中, 这些企业拥有的“宠儿”越来越多, 管理力量越来越强大, 然而, 协调和同步这些职能部门的IT应用数据与服务变得越来越困难。

面对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型管理模式更为紧迫的挑战, 有很多急于求解的问题:

在新的市场竞争态势下, 面对多元化的挑战, 企业应该如何对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 以及如何借助信息技术, 来强化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向“随需即变”的成功转型, 从而利用创新、转型蜕变成为一个强大的企业, 把握现在, 成就未来。

信息大峡谷

很多现代企业CEO梦想如何将企业战略与管理蓝图无偏差地传递到业务职能部门, 并获得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技术支撑。IT服务于业务, 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IT部门的职责在于与业务部门协作共同实现业务目标, 并持续优化业务流程。然而, 企业尴尬地发现, 虽然一直以来皆把IT支持业务作为第一要务, 但是IT与业务一致性的问题依然存在, 而在中国尤其突出。

中国市场是目前世界上变化最快、增长最快的市场。当前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竞争日趋激烈, 新的业务和交易渠道不断涌现, 企业需要不断快速交付和适应性调整。客户经常发出慨叹“业务的变化速度10倍于应用系统的变化速度”。

美国Panorama咨询公司自2006年2月至2012年5月间展开了一项E R P项目质量调查, 6 1个国家共2000个企业管理者接受了调查。调查显示61%的ERP项目出现延期, 只有28%的ERP项目如期完成。

出现问题的ERP项目中, “项目范围的变动”是导致ERP项目延期的最主要原因, 有29%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组织架构”问题排在第二占20%。因此, 当项目需求的变化和组织架构的调整变成企业信息化常态化时, 那些旧的技术架构变得缓慢而沉重;IT如何更好理解业务, 如何快速实现业务需求以及如何灵活应对业务变化成为企业信息化主导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IT人员使用的语言是源代码、系统、功能和各种技术术语, 而业务人员理解的却是业务蓝图、业务场景、业务流程、业务服务、客户体验, IT和业务之间的交互因为这种语言以及业务知识的领域差异, 使得业务目标在转化成IT需求的时候, 往往出现偏离。

业务总是希望能够快速提供产品和服务, 以便于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但是, 业务流程、服务与应用的开发需要经过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维护。因此各种风险因素就会蕴藏其中并接踵而来:领域的未知、理解的差异、需求的变更、人员的变动、技术的更替等等, 这些都使得I T项目在交付、质量和成本上难以满足业务的需要。

快速且难以预测的变化是当今业务环境的最大特点, 新的竞争因素、业务模式、组织机构、业务规则、服务流程以及技术发展都会引发这种变化。而IT的现状却是众多业务系统, 采用各自的应用程序体系和编程方式, 缺乏统一的开放标准, 隐藏于各个应用系统中的业务流程、业务服务难以得到有效的识别、复用、管理和改进, 这些使得IT难以根据业务的变化灵活复用、重组和集成, 成为灵活对应业务变化的主要障碍。

面对以上挑战, 如何跨越横亘在管理、业务、与技术人员之间的信息大峡谷, 需要从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和软件开发技术层面进行颠覆和重构!

管理软件3D打印

跨越“信息峡谷”, 什么样的IT技术才能成为企业那道专属、独特的彩虹?

“随需即变——管理软件‘3 D打印’”的新模式, 以更贴近行业的视角, 更互动的形式, 以市场实践为基础, 直面当今企业转型挑战, 全面展示商务领域和技术层面的新一代大型集团企业解决方案。

管理软件“3 D打印”是指采用计算机仿真企业应用管理软件生成技术, 依据图形化的管理模型数据库资源, 无需编制程序代码, 自动生成管理应用软件, 并能展现管理应用系统的图形化的层次、业务流程、数据规则、数据关系的企业管理软件设计与自动生成过程。

2006年博科资讯率先提出Yigo无代码开发技术, 创造了一种由业务人员主导的无代码软件设计方式。Yigo实现了企业业务蓝图描述取代企业需求调研;计算机自动生成系统取代手工编写代码;信息系统的业务蓝图模型 (蓝模) 取代系统源文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评价“这是软件行业的一次革命”。一份中国科学院评测报告称“该项目属国内首创, 其核心技术——图表化原型描述语言Yigo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信息化首席咨询机构CC ID报告宣称“无代码开发技术Yigo语言, 成功开启世界第五代计算机语言时代”。

在Yi go的开发体系中包括技术架构模型和业务架构模型。其中技术架构模型中包括:以标签、文本框、下拉框为代表系统界面、以单据的上推下引为代表的业务流程和以数据牵引为代表的数据关系。这3大模型也常被成为管理软件的“3D打印”。ERI是全程供应链资源集成的业务架构模型, 它为个性化的业务需求提供业务、行政、财务的基础架构, 为多组织架构集团全面管控与成员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提供了一整套实施方法体系。

通俗地说, Y i g o管理软件“3 D打印”是用图形描述业务, 由图形映射系统的“计算机软件生产计算机软件”模式——业务咨询顾问或客户只需在Yigo平台中进行业务建模, 便自动“打印”出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Yigo是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阶段的业务建模语言, 也同样是系统编程的开发语言。Yigo提供面向管理软件应用领域的模型驱动开发支持, 实现了从设计语言 (建模语言) 到编程语言的自动“驱动”生成。

传统开发方式由于业务架构、设计和原型上考虑稍有不周或存在缺陷, 就会产生代码重写的返工成本甚至推倒重来, 导致项目的开发失败。然而, 利用Yigo设计, 即使有需求设计缺陷, 也仅需对原型文件进行修改, 而不会涉及到系统代码重写。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 可保证用户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

传统的软件开发则要经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6层瀑布式的迭代, 而使用Yigo开发企业管理软件只需“业务建模”和“系统实现”2层迭代, 极大地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基于ERI的实施方法体系则有效控制了项目风险, 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软件整体拥有成本 (T C O) 。

IT创新精彩大运 篇9

一是组织创新。2009年3月, 大运会通信信息建设领导小组成立。许勤市长为组长、高国辉副秘书长为办公室主任, 大运会执行局信息技术部负责办公室具体工作;2011年3月, 大运会通信信息和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部成立。袁宝成副市长为指挥长, 市科工贸信委王学为主任为执行指挥长、我为办公室主任。在指挥部下还成立了很多工作联合团队, 包括赛事通信信息系统联合工作团队、无线电安保军地联合指挥部、公众移动通信保障指挥部、党政机关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小组等。因为大运会不仅仅是深圳的事情, 省和国家也都非常重视, 因此成立了各种各样的指挥系统。我们通过协调, 争取到上级的支持, 让所有的指挥系统都纳入到深圳的指挥部系统中。通过这样的组织创新, 使得整个大运会期间, 所有的管理和指挥都非常顺畅。

二是管理创新。此次大运会采用国内总包的创新模式, 这在我国大型赛事上尚属首次。大家知道, 以往奥运会、亚运会等都是采用直接招标方式, 最终要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分包, 使得彼此间的配合、继承、融合、协调等工作都非常复杂和困难。而此次深圳大运会采用由中国电信和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总包”方式进行建设, 中国电信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 但是体育赛事方面并不熟悉, 因此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再组成一个团队, 由大运会执行局技术部具体负责协调推进, 组成联合的工作团队。通过这样的管理创新, 解决了传统由众多供应商建设引起的业务责任边界不易划分, 业务整合难度较大等问题。

三是自主创新。因为有前面两大创新, 因此我们有条件首次打破国外的惯例。一是在国内举办的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中, 首次打破国外公司垄断, 由中国电信和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共同开发建设了赛事管理系统GMS;二是首次自主集成了计时记分和赛事成绩系统GRS, 并得到了国际大体联和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认可, 充分展现了深圳的自主创新实力。这两项自主创新不仅展示了国际方面对我们的技术的认可, 更展示了深圳的力量、中国的力量。

四是技术创新。此次大运会, 中国电信构筑了下一代互联网 (IPv6) 的试商用体系, 应用平台融合了IPv6、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项前沿技术, 包括无线宽带视频监控、大运村RFID识别、移动多媒体多语种信息服务、智能化大运村 (智能家居) 、无线宽带即拍即传、高清赛事直播 (宽带互联网视听) 、大运会门户网站等IPv6框架下的七大应用系统, 覆盖41个比赛场馆、14个非竞赛场馆, 为深圳大运会创造更为便捷高效的赛事服务环境。

付出就有回报, 这些创新也获得了各方的肯定。国务委员刘延东表示:“大运会通信信息系统建设在很多方面敢于打破以往惯例,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这种把政府、企业、赛事很好结合起来的方式, 建立起了很完美的体系。”国家体育总局杨树安副局长说:“这届大运会的竞赛信息系统是一流的, 并且创新了在国内举行的大型国际运动会的模式。”国际大体联夏季大运会主管马克先生和IT顾问莫基娜女士称赞本届大运会的信息技术系统是完美的, 已达到奥运会水准, 为历届大运会之最。

大运会圆满落幕, 深圳已经进入崭新的“后大运”时代, 我们要充分利用大运经验和资产, 让“信息大运”成为点亮“智慧深圳”的新起点。一是发挥通信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二是复制大型信息系统建设的总包模式;三是总结通信和信息安全保障的成功经验;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大运建设的优良基础。

开源+云计算:定义新一轮IT创新 篇10

一个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以便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当前正炙手可热的云计算。

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形成主流趋势之前,开源技术一直被冠以破坏者创新的头衔。在传统而又封闭的IT架构下,企业和开发者越来越感觉到创新的艰难,他们通过各种开放、协作的方式对传统IT巨头们进行了挑战,就像当年IBM终结了苹果机的霸主时代引领了新一代的兼容机风潮,也像今天的Google正在终结以WINTEL架构为主要特征的IT格局。

所以,当IBM、HP、思科、戴尔、微软这些国内外云计算企业纷纷握手开源的时候,未来将会给IT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又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出现?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即将面临的IT新格局来说将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开源形成全球经济影响力

在谈到开源的时候,我们经常绕不开的是开源带来的好处:降低风险、付出少、质量好和招聘到优秀的人才等等。但是这些只是开源软件和技术获得行业认可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让开源形成规模和巨大影响力的是,开源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和新的生产力。

美国宇航 局曾做过 一次试验,他们那时要绘制一幅火星地图。他们想与其让三四个训练有素的博士生借助从火星上拍回来的图片来绘制,不如干脆把这项工作划分成不同的板块,上传到网上,让所有感兴趣的人在同一简单的网络界面下工作,这些志愿者只需花五到十分钟时间用鼠标点几下即可。六个月后,有85000位志愿者参与了制图计划,他们工作得比卫星图片的返回速度还要快,用宇航局的话说,就是“和受过专业训练的博士生制出来的地图之间难以辨别”。这正是把工作细化以及计算分散化的结果。

同样的经济模式在商业领域一直在发生。Google最大的创新在于懂得让网民自己来决定网页的重要性,Google把这一抉择权外包给了广大的用户,于是有了Page Rank。此一技术的逻辑是,与其让工程师或员工决定网页排序之先后,不如把这个决定交给用户,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而点击了某个链接,或把某些链接关联起来,但是只要把目光放在这些链接那里,让这些链接的排序得以上升。

今天PC为王已经过时,在互联网大肆兴起的年代,这一经济模式已经屡试不爽。正是这些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开放协作的精神让互联网逐渐蓬勃发展,成就了Google、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等一批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打破了原来的IT格局,在电子商务、搜索、移动互联等领域成为新的霸主,取代了一些传统的IT企业。

由于有了 这一新的 经济模型,今天行事方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以往人们必须雇佣那些懂得行业知识的人,花某一段集中的时间来干某种活计。而假如你把任务切分细化,你就可以很轻松的鼓励人们去帮助你完成某件事情。因为任务细化以后,每个人仅需花五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属于他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现象正在形成:P2P网络正在对传统的唱片业界构成冲击,自由/开源软件正在从微软那里抢夺市场份额,Skype也许会威胁到电信企业的生存,维基百科则正在对其他的在线百科全书网站发起挑战。

云企纷纷拥抱OpenStack

当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逐渐兴起的时候,开源的开放协作、低成本和高可靠性也为他们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发展空间。

在1 2月11日召开的 首届中国开源云计算大会上,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名誉主席陆首群介绍,目前国外主流的开源云平台包括Open Stack、Cloud Stack以及Eucalyptus。其中,Open Stack发展得最快,Cloudstack后来被并购了,Eucalyptus现在只是作为研究使用的较多。“我们常说的云计算有三大主流架构,一个是Open Stack,它是开放架构,开放代码的;一个是亚马逊的EC2,封闭架构不开放代码;还有一个是微软的Azure,它是开放架构,不开放代码的。”

目前IBM、HP、思科等著名的云计算企业纷纷加入到Open Stack阵营中,成为其“黄金会员”,从而使其会员总数增加至18家公司。“白金会员”需要支付每年50万美元的入会费,并承诺至少入会三年;“黄金会员”需要支付相当于营收0.025%的年费,最低不少于5万美元,最高不超过20万美元。

之前一直和开源为敌的微软在今年11月份也宣布开始拥抱开源,并专门成立一家公司负责开源相关的工作。据业内专家分析,微软显然已经意识到,开源是软件市场中难以清除甚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清醒的认识,他们没有采取盲目打压的态度,而是对开源项目进行一定程度地接受,并将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向开源领域拓展。

事实上,微软是Linux系统最大的十七家赞助商之一,在非营利性基金会中主持日常事务,并为Apache软件基金会提供经济援助。除此之外,微软还会定期以赞助商身份出现在重大开源活动当中,用笑脸接待每一位开源爱好者。开源如今已经遍布整个微软公司,尽管开源方案还没有带来任何核心级产品,但发展的基础架构事实上已经齐备。

目前在中国,云计算的发展基本上跟国际同步,以Open Stack开放架构构建的开源云是当今云计算发展的主流之一。而在今年2月份工信部也宣布正在启动制定云计算“十三五”发展规划,云计算及以其为主导的IT模式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各行业中得到大力推广,云计算的发展也为开源技术的培育和推广提供了舞台。

开源是创新的重要途径

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信息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重大成果,开源道路则是实现创新赶超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目前在中国还有相当多的人存在错误观念,认为开源不是创新,把开源和创新对立起来;总感觉用开源软件,就是用低劣免费的东西,就是抄袭别人的东西。其实强调创新,既有原始创新,也有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开源软件,我们同样可以创新,而且开源可以真正促使我们更有效率的实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他指出,就开源软件Linux Kernel 3.17来说,补丁包数如今已有12183个,来自40个国家的开发者。按照个人贡献排序,6.71%是中国开发者贡献的,除了排名第一位的不明国际的群体外,中国位于美国、德国之后,世界排名第四。这说明中国的软件开发应用人员为开源软件做了很多工作,贡献度还不错。

开源为云计算带来了更多创新,云计算也为开源带来更大的空间。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要发挥云计算的潜力,就必须建立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而开源应用的商机也趋于成熟,各大服务商也相继完成了在中国的布局。

S U S E全球副总裁M i c h a e lMiller表示开源云能够带来更多的开放和透明,实现创新和高可用性,“在市场上最近出现一些情况,就是通过开源软件的全透明来实现安全。透明意味着没有后门,通过一个社区交流,大家找出各种各样的危险,并由此快速实现创新。我们建立的SUSE Linux 12平台,实现了实时内核补丁、及时信息回滚等技术创新。”

一位来自香港的IT架构师张民杰,正在打造一款基于Open Stack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Pandora,并将其开源出来。“我们基本上想走私有云的模式,卖给用户私有云的解决方案”,张民杰清晰的点出了Pandora的商业模式.“现在市场上, 即使是北京、香港等高收入的城市,很多中小企业也买不起VMware的产品,它们很多时候只能用VMware的免费版。一整套VMware要几十万元到200万元,因此我们在价格上可以有很大的机会。”

同样作为基于Open Stack的解决方案,HP Helion能够保证用户不受任何硬件或者结构上供应商的限制,增加了惠普本身作为企业级的理解,能保证企业级的客户具备足够的安全性、高可用性、扩展性。

“拦路虎”和下一步规划

IDC企业系统与软件研究经理王学亮对记者介绍,作为一项免费的私有云策略,开源云在全世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IDC的研究报告也表明,过去一年来开源市场的规模在逐步增加,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一些企业开始在开源领域发布了自己的成熟的商业解决方案,而这些商业化产品因为性价比较高而获得了行业用户及技术开发者们的青睐。

王学亮同时也指出,尽管很多开发人员热衷于开源技术的交流和分享,在国内企业中真正大规模重视开源研发和应用的并不多,企业在开源云计算方面的投入资金也非常之少。这也是最近虚拟化企业VMware公司CEO基辛格认为开源云在企业级市场还远远没有获得成功的重要理由之一。基辛格认为,开源云平台如Openstack只是一个构建云的框架。已经大量采用或广泛部署VMware的用户没必要使用它,增加的转换成本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过基辛格也认为,Open Stack仍能在云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认可,这个领域是VMware在过去未触及到的,因此,VMware的策略是拥抱开源,他们相信它的确打开了一个新的市场。

对于开源在企业级的不佳表现,国内IT专家中也提到了自己的看法。倪光南院士表示,在国内对开源的主要贡献的企业主要还是外资企业,真正有影响力的国内企业只有华为一家,这和当前开源云平台火热的现状不是非常匹配。

目前在国内开源云计算领域仍然缺乏充分的交流和合作,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的指导下,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策划并主办的首届中国开源云计算大会显得顺理成章,并取得了成功,为来自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人群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和分享的平台。作为大会的总策划,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刘九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开源软件大有可为,云计算方兴未艾,促进开源云计算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与应用的创新,也需要观念与模式的创新;目前业界对开源云计算还缺乏足够的研讨交流,部署开源云计算系统的成功案例、经验教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和分享。

目前开源云在政策支持、观念更新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拦路虎”,但是并不紧要,只有真正认识到它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它的发展方向。正如国家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所指出的那样,需要了解当前开源云计算的客观需求和技术发展是根本所在,正本清源,把握本质,把握规律,提升能力。

记者从工信部知悉,国家有关部门对开源软件给予了高度重视,也为中国的开源软件生态系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也提到,接下来将通过包括出台开源和云计算的长期规划,引导支持指导国内的企业积极参与开源项目,增强我国在开源云计算领域的贡献,构建更多更大的公共云平台等方式,让中国云计算事业更加辉煌。

上一篇:河北体育学院下一篇:公共图书馆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