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认知功能

2024-09-04

神经认知功能(精选十篇)

神经认知功能 篇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 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 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患者纳入标准: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48h, 肌力≤Ⅲ级。排除标准:48h内死亡;或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Ⅲ级;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其他影响认知功能的原发病的患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发病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短疗程组、长疗程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短疗程组男32例, 女13例;年龄41~87岁, 平均年龄 (64.2±7.6) 岁;梗死部位:顶叶15例, 颞叶13例, 基底节区10例, 腔隙性梗死4例, 多发性梗死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长疗程组男30例, 女15例;年龄42~85岁 (63.1±7.4) 岁;梗死部位:顶叶14例, 颞叶12例, 基底节区11例, 腔隙性梗死5例, 多发性梗死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对照组男31例, 女14例;年龄41~86岁, 平均年龄 (63.7±7.7) 岁;梗死部位:顶叶15例, 颞叶12例, 基底节区13例, 腔隙性梗死3例, 多发性梗死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脱水治疗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循环灌注, 及抗凝、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胃黏膜、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短疗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 (恩经复, 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规格:18μg/支, 生产批号:20120418) 治疗, 肌肉注射18μg, 每日1次, 自患者入院后第1天即开始给药, 连续使用28天。长疗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 肌肉注射18μg, 每日1次, 自患者入院后第1天给药, 连续使用56天。

1.3 疗效评定

观察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56天后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

神经功能评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4]。评分越低提示神经功能越好。

认知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5]进行评定, 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定向力、计算、记忆、言语表达、阅读听力理解、读写绘画等方面。总分为30分, 分数越高则表明认知功能越好。肢体动功能采用简化FMA评分[6]评定。

临床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4个等级, 有效率= (基本痊愈病例数+显著进步病例数+进步病例数) /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用 (-x±s) 描述, 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MMSE评分、FMA评分比较情况

三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MMSE评分、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后, 三组神经功能评分、MMSE评分、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短疗程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MMSE评分、FMA评分则较对照组明显改善。长疗程组神经功能评分、MMSE评分、FMA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短疗程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

长疗程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和短疗程组 (P<0.05) 。短疗程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AMI是指脑血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局部坏死或脑软化。急性脑梗死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以至于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7]。因此, 在AMI的治疗过程中如何尽可能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是广大临床神经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广大患者的最终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 长疗程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短疗程组与对照组略有改善, 同时发现短疗程组和长疗程组的MMSE评分、FMA评分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AMI发生后早期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既可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还能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 但短疗程的效果在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方面略差于长疗程。有研究者报道, AMI康复治疗的关键是重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开放潜在的神经通路, 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及海马区记忆的形成等[8]。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可增强神经递质的活性, 还可维持神经元存活、分化及成熟。基础研究证实, 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达到中枢, 能促进受损局部神经修复, 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加速损伤神经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的修复;可维持神经通路开放, 这可能是鼠神经生长因子改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一个机制。由于神经元的修复、分化及神经通路重建需要较长的时间, 此期间若能持续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能会获得更佳的恢复效果, 这可能是本研究短疗程组患者无论是神经系统功能评分、MMES评分还是FMA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不如长疗程组患者的一个原因。常焕显等[9]研究发现,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认为是通过影响Caspase-3的表达所致。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发育、分化、成熟及维持生存活性的作用[10,11], 这可能是它对AMI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 鼠神经生长因子除了能促进AMI患者神经系统功能修复外, 还可促进其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而长疗程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李珂, 王献, 洪丽, 等.应用DTI成像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神经损伤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 (24) :62~63

[2]余贞富.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4;21 (3) :441~442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17 (6) :379~380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 (16) :381~383

[5]陈玉宝, 张琼, 王晓燕.血管性痴呆患者经颅多普勒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12;41 (17) :904~905

[6]杜小正, 王金海, 鲍春龄, 等.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即刻效应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42 (7) :17~20

[7]郑修元, 李胜活, 燕铁斌.脑梗死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72 (8) :783~787

[8]邢俊领, 许国栋, 祖向阳.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干损伤神经修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 2015;23 (10) :61~62

[9]常焕显, 何晓英, 庄建光, 等.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的影响[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16 (6) :440~443

[10]李坤.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94 (6) :130~132

认知神经心理学 篇2

定义

认知神经心理学属于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有特定认知过程受损或未能正常获得某些认知能力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来推知人类正常的认知结构和加工方式的学科,是揭示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的核心研究手段之一。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目的是探讨当人们执行认知活动的时候,心理信息加工过程是怎样的,所采用的手段是研究这些认知功能受损的病人。研究认知神经心理学的方法也可以用于研究发展性认知障碍,如阅读障碍,或者特殊的语言损伤,这就是发展性认知神经心理学。这些方法还可以用于高级认知发面的研究,如信念形成和心理理论。这些高级认知方面的障碍是精神病学的范畴,因此这类研究错觉、幻想或虚构等的认知神经心理学叫做认知神经精神病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有:(1)研究症状,而不是并发症;(2)采用个案研究,而不是群体研究;(3)主要数据来源是症状间的双分离;(4)致力于模块化认知模型的建立。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思路是:通过脑损伤造成的选择性认知功能的障碍和保留的认知环节,推测正常人大脑的认知机制,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为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特定认知功能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

认知神经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区别

认知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之间的区别在于:认知神经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心理过程(Mind)规律;认知神经科学是神经科学的分支,主要研究的是大脑本身(Brain)(特别是关注与认知有关的大脑机制),两者是不同的但都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大部分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会同时涉及这两个问题。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其它分支

1、发展的认知神经心理学

发展的认知神经心理学(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是以发展性认知障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展的认知障碍的研究,更全面地考察儿童如何正常获得某种特定的认知能力的学科。发展的认知神经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与发育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

2、认知神经精神医学

认知神经精神医学(Cognitive Neuropsychiatry)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是用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观点研究精神病学状况,包括妄想症(Delusion)、幻觉症(Hallucination)和虚谈症(Confabulation)等,因此它也属于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分支。

认知神经科学:宇宙和灵魂对话

自我认知

推荐测试:

前瞻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 篇3

【摘 要】前瞻记忆是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探讨前瞻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对预期功能的训练和培育,以及有效预防和减缓心理疾患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前瞻记忆;认知神经机制

一、前瞻记忆的定义、分类与实验范式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是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前瞻记忆是相对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而提出的,它的标志是未来时间点上预定事件或行为是否发生,前瞻记忆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

前瞻记忆的现象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例如,要记住一周以后要去拜访老朋友,如果一周后如期拜访了老朋友,那么就可以说前瞻记忆实现了,否则前瞻记忆就失败了。

前瞻记忆分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是出现某些特定事件时执行某个任务,如记得碰到老师时交学生证。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要求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执行前瞻记忆任务,如记得今天下午四点约会。

前瞻记忆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双任务范式是前瞻记忆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范式。其过程是:先让被试阅读在电脑上呈现的指导语,要求被试记住电脑屏幕上呈现的每一组单词并准备完成记忆测试,此为“当前任务”,然后要求被试看到单词中出现“rake” 时, 按下键盘上的某个键,此为前瞻记忆的实验室范式。

二、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

(1)年龄与前瞻记忆。儿童对自己的前瞻记忆能力往往估计过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元记忆水平较低,即使认识到提示物会帮助他们记住前瞻记忆任务,也常常找不到有效的提示物。自由回忆的实验任务发现老年人的记忆水平明显下降,再认任务的年龄差异会现对较小。这是老年人再认比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水平高的重要原因。

(2)情绪与前瞻记忆。资源分配理论和加工效率理论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关于情绪对前瞻记忆影响的理论模型。常用资源分配理论来解释抑郁情绪对前瞻记忆的影响,而加工效率理论则常用来解释焦虑情绪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关于情绪与前瞻记忆的研究中较多出现的是負性情绪与前瞻记忆的关系,而且结论各不相同。

Cockburn等以119名老年人为被试,研究采用了双任务范式对焦虑情绪和前瞻记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高焦虑和低焦虑被试的前瞻记忆任务完成情况比较好,而中等焦虑水平被试的前瞻记忆任务完成的成功率较低。Kliegel等(2005)通过影片诱发被试的中性和悲伤情绪,结果发现被试在悲伤的消极情绪状态下完成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成绩下降。

卢家楣等(2008)研究了关于负性情绪对前瞻记忆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被试的双任务受到了负性情绪的干扰,并且发现当前任务、基于事件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都受到了负性情绪一定程度的损害。他们认为之所以诱发的负性情绪会干扰前瞻记忆,可能是因为它占用了被试可以利用的认知资源,即符合资源分配理论。王丽娟等(2010)以采用镶嵌图形测验为材料做研究发现,当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完成前瞻记忆任务时他们表现出的成绩差异显著,且消极状态和中立状态下的成绩明显好于积极状态下的成绩。

三、前瞻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

(1)前瞻记忆的脑成像研究。Okuda et al首次利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PET)探讨了前瞻记忆和前额叶的关系。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条件而言,在前瞻记忆条件下左半球的扣带前回(BA 24),额上回(BA 10)和右半球的额下回与额中回(BA 8,9,47)的区域性脑血流量(rCBF)增加。Okuda et al认为左半球的布洛德曼10区(BA 10)和右半球的布洛德曼47区(BA 47)的激活与对前瞻记忆意向的保持有关。Simons et al采用fMRI技术研究事件性前瞻记忆的两种成分—靶线索识别和意向提取与前额叶活动的关系。脑成像的结果发现,相对控制条件而言,在靶线索识别和意向提取两种前瞻记忆条件下,喙前额叶(BA10)都有更大的激活,这说明喙前额叶(BA10)参与了前瞻记忆意向的保持和提取两个过程,说明前瞻记忆的保持阶段和提取阶段都需要前额叶的监控作用.

(2)前瞻记忆的ERP研究。Robert West及其合作者的研究。他们发表的第一篇前瞻记忆的ERP文章中报告了与前瞻记忆任务有关的两种特异性的ERP成分—N300和前瞻性正波,N300反映了前瞻记忆任务中对靶线索的觉察,前瞻性正波反映了前瞻记忆意向提取之后的加工过程。Travers进行了有前瞻记忆任务和无前瞻记忆任务的比较研究。ERP的结果发现,只有当前瞻记忆击中时,才会出现N300;并且还发现前瞻性正波在击中条件下比在正确拒绝条件下更正。这些结果都支持了在前瞻记忆活动当中需要有策略监控加工的参与,也同时支持预备注意加工及记忆加工理论(简称PAM)。

(3)混合型前瞻记忆执行前期的神经机制。在目标时段混合型前瞻记忆执行前期预备注意加工参与监测目标,额区电极最活跃,地形图显示额区电压最高,而在非目标时段,执行前期无注意资源分配,但脑电波显示意向任务在大脑中可能处于较高的激活状态。说明在前瞻记忆前期加工过程中额叶灵活地调配意识的不同状态。

参考文献:

[1]Loftus,E.F.(1971). Memory for Intentions: The Effect of Presence of a Cue and Interpolated Activity. Psychonomic Science, 23,315- 316.

[2]卢家楣,孙俊才,刘伟.(2008).诱发负性情绪时人际情绪调节与个体情绪调节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心理学报,40(12),1258-1265.

[3]Brom, S. Schnitzspahn, K. M., Melzer, M., Hagner, F., Bernhard,A., & Kliegel, M.(2013).Fluid mechanics moderate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 on a health prospective memory task in older adults. European Journal of Ageing, 19, 1–10.

神经认知功能 篇4

1 MCI不同知觉/ 认知模式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特点

MCI者是转换为AD的高危险人群, 但不是所有的MCI都发展为AD。因此, 首先要明确诊断MCI, 其次是预测MCI的转归, 预测哪种患者将会发展为AD, 哪种不会发展为AD, 这是目前很受关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问题。用不同处理需求———知觉/ 认知模式获得的脑ERPs已被广泛用来诊断MCI和预测MCI的转归。目前主要采用的刺激模式有听觉、视觉、嗅觉和计算等。

1.1 MCI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1.1.1 MCI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特点

听觉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 即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AERPs) 不同成分是目前MCI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事件相关电位。Oddball模式诱发出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主要成分有P50、N100、P200、N200和P300。P50成分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个观察MCI的新指标, 可用来诊断MCI和预测其转归结果及观察疗效。GOLOB等[4]用P50来观察MCI的转归结果, 在基线时显示MCI的P50波幅较老年对照组明显增大。随访5年后转为AD的MCI者的P50波幅明显大于没有转为AD的MCI者。MCI的P50异常可能反应了早期AD联络皮层区调控听觉皮层的神经生理变化[5]。MCI的N100成分与老年对照组比较波幅增大已被证实[6], 有人认为N200的异常可能与MCI的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注意力过程有关。P300成分是一个观察脑认知功能的指标, P300潜伏期延长可发生在MCI中, 也可发生在AD患者, 延长的P300潜伏期在区分AD与MCI及NC方面敏感性大于80%, 与神经心理学联合运用时特异性可达96%[7]。有人用认知能力筛检工具 (CASI) 和ERPs比较MCI和正常对照受试者, 结果显示MCI的P300潜伏期基线显著延长, 1年后测量潜伏期延长更加显著, 而C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P300潜伏期在MCI纵向观察中识别认知能力的下降比神经心理学测验更加敏感[8]。

1.1.2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与其他检查联合应用于诊断和预测MCI

在研究MCI和AD时, 很多学者将AERPs成分与其他检查指标一起观察, 发现AERPs和其他指标的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及一致性, 该结合不仅提高了诊断MCI的敏感性, 也提高了预测MCI转化为AD的价值。PAPALIAGKAS等[9]用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水平和11个月AERPs随访观察来研究MCI到AD的病情进展, 结果显示, 转化为AD的MCIP300的潜伏期比未转化为AD的MCI延长, 波幅降低, 与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水平变化一致。有学者[10]用AERPs观察载脂蛋白E (APOE) 基因对MCI认知功能的影响, 用N100、N200成分来观察认知的细微变化, 结果发现AERPs对细微的认知缺损很敏感, N100和N200波幅降低与APOE基因的多少有关。有人联合运用AERPs和磁共振波谱分析来观察MCI认知功能的改变, 发现P50成分和P300成分的变化与相应脑区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降低一致, 也与临床记忆评分的降低一致[11]。BRAVERMAN等[12]联合正电子发射地形图、神经心理学和P300观察MCI, 发现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神经心理学评分低的MCI患者的脑代谢也降低。近年来[13]的研究也证实了功能MRI与事件相关电位联用可用于MCI和AD的评估[13]。METZGER等[14]发现迷走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能鉴别正常老人、MCI和AD。

1.2 MCI其他方式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

用于MCI研究的事件相关电位除了听觉刺激方式外, 还有成对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语义字词刺激任务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图片和文字任务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M空间筛选任务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计算任务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嗅觉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工作记忆任务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伴随负变化任务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听觉失匹配负波事件相关电位、面容鉴别任务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等, 这些事件相关电位对MCI的诊断和鉴别正常老人及AD都有重要价值。

2 MCI的诱发电位特点

各种诱发电位也被用来研究MCI, 探讨诊断MCI有价值的指标。体感诱发电位是刺激外周神经得到的大脑初级和次级体感区的反应。STEPHEN等[15]用刺激正中神经的初级和次级体感区皮层反应来观察正常老年对照组、AD和MCI的区别, 结果发现, MCI在整个前三峰的初级体感源 (SI) 反应波幅较正常老年对照组和AD组大, SI波幅与神经心理学测量有关联, 该结果表明体感皮层在AD进程的早期就受影响, 并可能影响行为和功能测量的结果。在另一研究中, IRIMAJIRI等[16]也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MCI的皮层感觉电位变化, 结果却相反, MCI的体感皮层感觉电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但在观察MCI的疗效时发现, 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的MCI与未治疗的MCI比较, 后者的MCI体感电位波幅增大, 说明MCI的体感皮层电活动增强, 对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调控敏感。

有学者通过脑干水平来研究MCI的电生理变化, POLAK等[17]用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听道皮肤代表区, 测量迷走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观察脑干功能的变化, 结果显示MCI迷走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性改变使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IRIMAJIRI等[6]向MCI和对照组诱发听觉诱发电位, 测试在MCI的P50 波幅增大时是否伴随50 ms左右的脑干中潜伏期电位变化, 结果显示, 在MCI的P50 增大的同时, 中潜伏期成分的波幅没有差异, 但MCI在30~49 ms的一个慢波中潜伏期成分显著增大, 听觉诱发电位的V波潜伏期和波幅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认为MCI的长潜伏期P50 波幅的增大反映了中潜伏期慢波的变化, 但脑干水平没有组间差异。

3 MCI的脑电图特点

3.1 MCI普通脑电图的研究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因为其无创, 操作相对简便, 用来研究MCI。有学者[18]通过记录自发脑电活动来鉴别MCI、可能的AD以及MCI、正常老年人, 以期得到正确的分类。LIDDELL等[19]用量化方法对AD、MCI和健康老人的脑功能和认知行为做横断面评估以及记忆功能与脑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发现AD的脑电图变化最大, 表现为慢波增多/ 快波减少, 工作记忆的P450 降低, MCI组显示与记忆相关的工作记忆N300 成分和脑电图的慢波有特殊的减少, 其结果表明了各组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的连续的衰退, EEG可作为区分MCI和AD脑功能整合测量的补充方法。

3.2 MCI脑电图频段振荡的研究

人类EEG高频 γ 频段振荡被认为反映知觉和认知过程, 参与了短时结合需要的皮质网络同步, 包括短时记忆和注意力的过程, 因此, 这些测量可用于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研究[20,21]。MISSONNIER等[20]利用这一特点来研究MCI γ 频段的时间动态, 他们分析MCI在基线时执行n-back任务过程中的 γ 频段, 随访1 年后显示进展为AD的MCI有进展性的认知减退, 在执行2-back任务中, γ 频段分析显示, 转为AD的MCI的 γ 值明显较未转化为AD的MCI低, γ 分维值明显较未转化为AD的MCI高。表明MCI的认知能力下降的进展与早期缺损的时空结合有关。DEURSEN等[21]用另外的方法来研究γ 频段振荡AD和MCI, 他们在4 种条件下测量 γ 频段功率, 1 周后用相似的方法评估, 测量再测信度, 结果显示所有的再测信度都较高, 说明在所有条件下用于观察AD和MCI及MCI和对照组认知功能缺损时, 评估 γ 频段振荡是一种具有重复性和敏感性的测量方法。

WOON等[22]报道了有关MCI、AD的脑电图振荡与工作记忆的关系, 采用小波转换的方法, 通过执行一个转换听觉言语记忆任务研究老年对照组、MCI和AD患者1~20 Hz频段EEG事件相关去同步 (ERD) 和同步 (ERS) , 结果显示对照组和MCI组在记忆设置编码上有显著差异, MCI在10~20 Hz频段显示出ERD, AD组在7~17 Hz频段ERD缺失, 认为较大患者群体的进一步研究可建立具有诊断价值的MCI和ADERD/ERS模型。

3.3 MCI脑电功率的研究

SAKUMA等[23]用记忆激活中脑电功率的变化来研究MCI, 他们对MCI和对照进行两次常规条件下 (闭眼和睁眼) 和3 次记忆条件下 (字词记忆、图片记忆和动物名称流利性记忆) 脑电图记录, 结果发现在所有条件下与闭眼时比较, 作为百分位数变化脑电功率的 θ 波、低波频 α 波和高频 α 波频带表达出来;MCI在图片记忆激活时 α 波较对照组频率低。这项研究表明, 记忆激活时脑电图显示MCI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而常规条件下脑电图无差异。另一研究也用同样的方法[24]发现, MCI在所有条件下与闭眼时比较, 图片记忆激活时低 α 频段, 词汇记忆任务与对照组比较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老年认知功能测试 篇5

认知功能(人的聪明程度)下降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老年人如果想了解自己认知功能有没有出现问题,可按下面的测试表对自己进行检测。

自我测试表

1.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和几月吗?

2.如果出门的话,还与以往一样认识路吗?

3.能记住家里的地址及电话号码吗?

4.能记住东西通常放的地方吗?

5.如果东西没有放在通常放置的地方,能够找到吗?

6.能否使用家用电器(洗衣机、电视等)?

7.能否自己穿衣和根据天气调整穿着?

8.购物时会算账(心算)吗?

9.如果没有身体问题,是否出现活动能力变差?

10.能否理解推理作品的内容?

11.还能写信吗?

12.能自己回忆起几天前的对话吗?

13.经过提醒依然不能回忆起这段对话吗?

14.是否在讲话过程中忘记想说的话?

15.是否在讲话过程中有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16.是否能马上重复别人说的话或模仿别人的动作?

17.能否记得非常熟悉的人的姓名?

18.对于非常熟悉的人,能否记得这个人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

19.是否能记起近期发生的事情?

这个表由19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问题构成。每个问题的评分分为三级:无变化(计2分)、略微恶化(计1分)、非常恶化(计0分),在您认为符合的那项上打“√”,然后把各项分数相加(正常38分),就是最后的总分。

如果总分低于33分,建议您尽早去医院检查。这个测试表只是一个初步的筛选,真正的诊断仍然需要专业医师来判断。

胡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班毕业。现任贵阳中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研室主任、贵州省中医心理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省第十届政协委员。擅长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心身疗法治疗妇科疑难杂病,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对青少年心理卫生、女性心理问题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应诊时间:每周日上午

神经认知功能 篇6

关键词: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认知功能,脑氧代谢,星状神经节

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 是体外循环 (CPB) 下冠状动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后老年患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表现为记忆力、抽象思维及定向力等方面的障碍, 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 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循环障碍、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氧供, 但其能否减少CABG后POCD发生鲜见文献报道。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 我们观察了右侧SGB对CABG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旨在为防治CABG导致的POCD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CABG术的老年患者62例, 男女不限;年龄65~74岁, 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SGB组 (S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31例, 其中47例有高血压史, 术前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均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疾病;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 评分低于相应文化程度的最低评分[小学<20分, 中学 (包括中专) <22分, 大学 (包括大专) <24分];服用抗抑郁、抗焦虑药;酗酒;有严重听力或视力障碍;文盲及在语言上无法与心理医师有效交流。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2组均无术前用药, 入室后面罩吸氧, 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 (MAP) 和血氧饱和度 (Sp O2) 。局麻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 监测有创血压、抽取动脉血样。S组患者仰卧, 头居中, 肩下垫薄枕, 常规消毒, 用左手食指、中指触知气管和胸锁乳突肌, 将胸锁乳突肌拉向外侧, 同时把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也移向外侧, 手指下有搏动感。在C6横突结节定位后针尖斜面朝下穿刺达C6横突基部, 回抽无血、脑脊液和气体, 20 s内注入0.5%罗哌卡因 (英国阿斯利康公司) 8 ml, 出现霍纳综合征后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C组直接行麻醉诱导。2组麻醉诱导用药均为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 (效应室靶质量浓度为0.8 ng/ml) 和丙泊酚 (效应室靶质量浓度为2.0μg/ml) , 静注罗库溴铵1.0 mg/kg, 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35~45mm Hg。2组麻醉维持均采用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0.4μg/ (kg·min) , 间断静脉推注哌库溴铵0.15 mg/kg维持肌松。麻醉诱导后2组于右侧颈内静脉逆行穿刺放置单腔静脉导管, 用于采集血液标本, 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Swan-Gans导管, 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肺动脉压 (PAP) 、肺毛细血管楔压 (PAWP) 、心排量 (CO) 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 O2) 。采用Sarns9000CPB机和Terumo膜肺行CPB。预充液为复方氯化钠1500~2000 ml和6%羟乙基淀粉500 ml, 灌注流量为60~80 ml/ (kg·min) , MAP维持在60~80mm Hg, 动脉管道端安装微栓子滤器, 膜肺持续充氧。鼻咽温度最低为30℃, 复温至38℃停止。

1.3 认知功能评定

采用MMSE量表 (总分为30分) , 于术前1 d及术后1、4、7 d对患者行认知功能评定, 包括认知评价 (时间地点定向力、计算能力) ;言语 (复述、命名、阅读理解、听力书写) ;记忆 (即刻记忆和短时记忆) 和运动、视空间技能 (运用、绘画图形) , 术后比术前减少2分判为POCD。

1.4 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指标监测

于入室 (T0) 、SGB后15 min (T1) 、劈开胸骨后5 min (T2) 、CPB结束 (T3) 、术毕 (T4) 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 并测定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Sjv O2) , 根据Fick公式计算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 (Da-jv O2) 和脑氧摄取率 (CEO2)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及CPB时间、复温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组患者均于手术次日9:00前拔除气管插管改面罩吸氧。

2.2 MMSE评分和术后POCD发生情况

2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 (P<0.05) ;S组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各时点POCD病例数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与术前1d比较, *P<0.05;与C组比较, #P<0.05

2.3 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脑氧代谢指标

S组和C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在目标范围内。C组T1、T2时点与T0比较Sjv O2、Da-jv O2和CE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3、T4与T0时点比较, Sjv O2明显降低 (P<0.05) , Da-jv O2和CEO2明显升高 (P<0.05) ;S组T1、T2、T3与T0时点比较Sjv O2明显升高 (P<0.05) , Da-jv O2和CEO2明显降低 (P<0.05) ;S组T1、T2、T3、T4时点Sjv O2与C组比较明显升高 (P<0.05) , Da-jv O2和CEO2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 (P<0.05) , 见表3。

注:与同组T0比较, *P<0.05;与C组比较, ﹟P<0.05

3 讨论

POCD作为老年患者CABG手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1,2]。POC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年龄、麻醉、应激反应、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和输血、脑血流降低、脑血管微栓子的形成、低血压、低氧血症、血压波动以及电解质紊乱等[3,4]。本研究中采用放置血管滤器、稳定血压等方法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应用MMSE评分法判断围术期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发现, CABG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较术前均明显下降, 从术后第1天持续至术后第7天, 但下降程度无进展趋势。

心血管手术中机械通气、控制性降压等都可影响脑氧供需平衡, Sjv O2指标可反映整个脑的氧供需平衡状况。CABG术中Sjv O2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复温使脑氧耗增加, 也可能是非搏动CPB灌注产生的反应性脑血管收缩和脑血管微栓塞[5]。有研究显示, 心脏手术复温末Sjv O2≤50%与术后4~8 d的认知功能有关[6], 故术中评估中枢氧合状态的Sjv O2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S组Sjv O2指标较C组明显升高, POCD发生病例数较C组明显减少, 可能与SGB使交感神经干作用阻断, 解除颅内血管痉挛、使血管管径扩张, 血管阻力降低, 血流速度向正常转化, 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和氧供需平衡状态有关[7], 亦有临床研究表明SGB可以通过降低交感神经的紧张性、调节内分泌系统和神经体液系统的平衡, 在改善颅内血液循环方面有很好的疗效[8]。

综上所述, CABG术中存在脑氧代谢失衡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损害, 术前行SGB可减少POCD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氧代谢有关。

参考文献

[1]Evered L, Scott DA, Silbert B, et al.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s independent of type of surgery and anesthetic[J].Anesth Analg, 2011, 112 (5) :1179-1185.

[2]穆东亮, 王东信, 李立环, 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早期谵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3 (2) :242-249.

[3]李兴, 闻大翔, 陈杰, 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多中心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8) :652-654.

[4]Liu YH, Wang DX, Li LH, et al.The effects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on the number of cerebral microemboli and the incidence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J].Anesth Analg, 2009, 109 (4) :1013-1022.

[5]邓芳, 张勇军, 卫法泉.星状神经节阻滞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0, 16 (5) :300-301.

[6]梅波, 赖应龙.体外循环脑损伤及脑保护研究进展[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 8 (2) :125-128.

[7]Sasaki T, Boni L, Riemer RK, et al.Cerebral oxygen metabolism during total body flow and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 at deep and moderate hypothermia[J].Artif Organs, 2010, 34 (11) :980-986.

神经认知功能 篇7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认知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一般情况下,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但是常规护理的干预方式的效果并不显著, 且易出现偏瘫、失语等残疾。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康复护理方式, 改变了传统的术后康复里面, 主张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目前已经在一些医疗领域中开展应用。为此, 为了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尽快康复, 该研究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该院, 并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和认知功能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纳入标准如下: (1) 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且经CT和MRI确诊; (2) 无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损伤患者; (3) 知情同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将129例患者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干预组中, 男39例, 女21例;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为 (62.27±5.75) 岁;病程为15~26 d, 平均病程为 (21.2±3.6) d;对照组中, 男38例, 女22例;年龄44~76岁, 平均年龄为 (62.84±6.14) 岁;病程15~27 d, 平均发病程为 (21.6±3.1) d。经过对比分析发现, 两组患者之间的人数、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药物护理和高压氧护理。

1.2.1 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经由常规护理的干预方式。在常规护理中除了药物和高压氧护理外, 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注意事项。同时, 帮助患者进行运动护理。在患者修养一段时间后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运动。

1.2.2 干预组

对于干预组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方式。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方式中, 首先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使患者心情保持愉快以此来提高护理效果、改善医护关系。其次, 为患者实施运动护理。由于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运动功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对患者实施运动护理。在运动护理中, 要帮助患者逐渐的恢复肢体功能, 首先从手指开始, 其次是裸关节和手臂, 最后是躯体运动使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录[1]。然后, 为患者实施功能护理。在功能护理中包括为患者进行数字练习和语言练习。数字练习中就是让患者进行数字的排序、加减乘除的运算, 在语言练习中就是让患者多进行语言的复数、加强沟通与交流, 使患者说话流利通畅[2,3]。最后, 需要为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护理。由于受到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使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 因此在护理工程中需要为患者提供认知功能护理, 提高患者对于基础事物的判断力[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人数, 并计算护理的总有效率。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5]。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 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 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不满意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且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

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 在护理前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 经过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NF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且干预组患者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高危疾病, 此种疾病的病发率高、致残率高、病率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大小便失禁、偏瘫等[6]。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记忆力以及神经功能等均会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但是由于一位护理人员需要照顾许多患者因此易出现疏忽或是遗漏等现象, 但是患者出现情绪焦躁、护理效果不够显著、医护关系破裂等[7,8]。但是, 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先会用亲和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的满意度。其次, 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会对患者进行运动护理, 这样有助于患者肢体的恢复使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 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还包括对照组的认知功能、阅读能力以及算术能力的护理, 这些护理均能够起到改善患者的神经和认知功能的作用。在卢菊清等[7]的研究中可知,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经由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方式, 加速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陈必云等[8]的研究中可知,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经由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方式,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和认知功能, 使患者早日康复。从上述研究内容结果中可知, 经过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方式后干预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3%, 满意度为98.3%;而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83.3%, 满意度为73.3%。由此可见,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经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方式, 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总有效率, 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 经过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方式后干预组患者的NFI评分为 (4.12±3.12) 分, MBI评分为 (82.34±13.53) 分;而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的NFI评分为 (8.31±2.42) 分, MBI评分为 (75.95±12.42) 分。由此可见,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经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方式, 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26) :120-121.

[2]许玉皎, 黄宏敏, 王家艳.5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及其要素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 (10) :1679-1680.

[3]张丽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式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 2015, 14 (12) :1126-1127.

[4]高婉霞.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1) :87-88.

[5]赵飞.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15) :36-38.

[6]孙莉敏.运动想象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 2014, 29 (9) :873-875.

[7]卢菊清, 沈群芳, 夏荷秀, 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 (10) :1372-1373.

神经认知功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 常规治疗对照组 (Control组) 及添加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 (Ginkgo biloba treatment, GT组) , 每组各50例。Control组采用胰岛素注射复合口服降糖药治疗, GT组在Control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杏叶提取物胶囊0.3 g, 2次/d口服。患者入选标准:年龄>65岁, 病程>10年, 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即:1. 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6.5%。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 h内无热量摄入。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 h血糖≥11.1 mmol/L。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 随机血糖≥11.1 mmol/L。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 滥用精神药物者, 酒精依赖者, 严重视力、听力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及伴有其他内分泌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并填写同意书后, 开始入组。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时预约患者, 由助手在安静房间进行MMSE评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linic dementia rating scale, CDR) 、日常生活行为量表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及画钟测验 (clock drawing test, CDT) 等对神经认知功能评估。评分结束后外周采血, 离心后-70冰箱保存, 血样收集完整后ELISA试剂盒 (R&D公司, 美国) 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含量, 精度0.01ng/m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采用日本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3 记录指标

年龄、性别、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值 (HbA1C) 。6个月后的神经心理检查结果, 及外周血血清BDNF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值。

1.4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5.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x¯±s) , 正态分布检验用one-sample K-S检验。组间血清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MMSE评分采用方差分析 (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时剔除失访, 中断治疗, 疗程中同时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等不规律治疗患者资料。

2 结果

2.1 Control组有3例失访, 1例中断治疗, GT组5例失访, 1例疗程中有麻醉手术史, 均剔除。有效资料中组间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及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GT组MMSE、评分显著低于Control组 (P<0.05) ;同时GT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组 (P<0.01) 。见表1。

注:*与Control组相比较P<0.05

2.3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都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见表2。

注:*与Control组相比较P<0.05;**与Control组相比较P<0.01

3 讨论

早在上世纪20年代, Miles和Root首先报道糖尿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965年Nielsen通过观察16例糖尿病患者脑组织尸检标本, 提出了“糖尿病脑病 (diabetic encephalopathy, DE) ”这一概念。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 发病机制复杂, DE仍缺乏诊断的金标准, “糖尿病脑病”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种还不能被广泛的接受, 但其带来的认知功能障碍确实客观存在的。一项糖尿病患者并发多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早期研究显示所有的患者最终都出现显著的神经病变, 以及尸检证实显著的神经病变损害影响了白质和灰质。长期的高血糖和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都可能影响脑组织, 但是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脑功能受损。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树的干燥叶, 又称白果叶。银杏叶制剂 (ginkgo BilebsExtract, EGb) 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它的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苷和银杏总内脂。EGb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LPO、提高SOD活力;能够舒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钙离子内流、抑制血小板凝聚等。EGb中的银杏内脂是迄今临床应用最有价值的PAF受体拮抗剂[2]。

MMSE作为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的方法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这种方侧重于大脑功能的认知, 排除了情绪和精神异常等因素的干扰, 且简便易行, 适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认知功能的评价。最高分为30分, 有研究显示如MMSE评分低于23分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执行能力都下降。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 、日常生活行为量表 (ADL) 及画钟测验 (CDT) 等都是常用的认知功能测量量表, 本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加服EGb6个月后, 认知功能显著得到了改善MMSE、CDR及ADL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有趣的是画钟测验 (CDT) 评分, 两组间却无差异。CDT简单、敏感和易行, 其痴呆确诊率可达75%, 因痴呆患者常不可能完整无缺地画一钟表盘面, 本研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可能的原因是全部入选病例本身无认知功能障碍, 正常情况下6个月内变化较小。

BDNF和Hcy是可以从外周血检测出的与认知功能相关的两个常用指标。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发现, BDNF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5]。BDNF减少大鼠, 其在记忆能力显著下降, 其海马长时程增强 (LTP) 显著受损, 而在外源性补充BDNF后这种损害可以显著修复[6]。突触可塑性是长期记忆形成的基础, 有研究表明BDNF可以上调突触数目和活动依赖的轴突生长, 在年龄相关性记忆衰退中发挥关键作用[7]。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BDNF显著低于未患糖尿病的老年患者, 提示BDNF的减少参与了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同样,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升高也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使用了银杏叶提取物以后的患者血清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同时Hcy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保护神经细胞作用, 改善了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综上所述, 在本研究条件下结论提示银杏叶提取物长期应用可以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并且BDNF和Hcy参与了这种调节过程。

参考文献

[1]MijnhoutGS., ScheltensP., DiamantM., et al.Diabetic encephalopathy:a concept in need of a definition.Diabetologia, 2006, 49:1447-1448.

[2]Von Boetticher A.Ginkgo biloba extract in the treatment of tinnitus:a systematic review.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11, 7:441-7.

[3]李剑敏, 万丽, 王蓉蓉, 等.银杏叶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 26 (2) :266-271.

[4]Zoladz JA, Pilc A.Th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the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from animal to human studies.J Physiol Pharmacol, 2010, 61 (5) :533-41.

[5]Jin QH, Li TL, Chen HH, Liu Z, Li XC, Xu L, Wang S.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total homocystein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enile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11, 26, 91 (28) :1949-52.

[6]Peng Sheng, Zhang Yan, Zhang Jiannan, Wang Hua, Ren Bingxu.Effect of ketamine on ERK expression in hippocampal neural cell and the ability of learning behavior in minor rats.Mol Biol Rep, 2010, 37 (7) :3137-42.

[7]Patterson S L, Abel T, Deuel T A, et al.Recombinant BDNF rescues deficits in basal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hippocampal LTP in BDNF knockout mice.Neuron, 1996, 16 (6) :1137-1145.

神经认知功能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Wistar大鼠48只, 雌雄不限, 鼠龄22周, 体重420 g~460 g (山西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动物中心提供) 。

1.2 主要试剂

低糖DMEM (Hyclone) 、胎牛血清 (杭州四季青) 、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 (Solarbio)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PeproTech)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抗体 (博奥森) 、羊抗小鼠二抗 (博奥森) 。

1.3 动物筛选和分组

实验动物使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筛选, 以3月龄Wistar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数±标准差 (x¯±s) 为依据, 对48只22月龄的Wistar大鼠进行筛选, 将逃避潜伏期延长并且与3月龄大鼠有显著性差异的筛选入组, 认定为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入组后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入生理盐水, 3、4、5代细胞组大鼠分别注入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的3、4、5代大鼠BMSCs。

1.4 大鼠

BMSCs的分离、扩增和鉴定 取健康3月龄雄性 Wistar 大鼠股骨, 反复冲洗髓腔内容物至培养瓶中。采用全骨髓贴壁法, 将细胞培养瓶置于 37 ℃、5% CO2培养箱内, 待 BMSCs 在显微镜下铺满瓶底 90% 左右时按1∶2比例传代。取第3代 BMSCs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29、CD44、CD34 以鉴定纯度。

1.5 神经元样细胞的诱导和鉴定

分别取第3、4、5代BMSCs, 加入含有20%胎牛血清的1 mmol/L BME预诱导24 h。去掉预诱导液后, 加入20 ng/mL bFGF进行诱导分化48 h。取诱导48 h后的细胞玻片, 进行NSE和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

1.6 细胞移植

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消化诱导后的 3、4、5代 BMSCs, 制成单细胞悬液, 在显微镜下采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调整细胞浓度为 105个/μL。大鼠用 10%水合氯醛 (3.0 mL/kg) 腹腔麻醉后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 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双侧海马为移植区, 进行移植。每侧移植细胞量3 μL (3×105个细胞) , 按 1 μL/min的速度匀速注入脑内, 注射完后留针5 min。对照组大鼠海马区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骨蜡封闭钻孔, 消毒、缝合。

1.7 学习记忆能力测定

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定。Morris等分为4个象限, 任选其中1个象限, 正中放置1个平台, 实验期间位置保持不变, 加水至高过平台1 cm处, 使水中不能明显见到平台。实验期间迷宫外有保持不变的参照物供大鼠定位平台。迷宫上方有和显示器相连接的摄像机, 自动录入大鼠寻找平台的情况。实验历时 5 d, 如大鼠在 2 min 内未找到平台, 则由实验者将其放置在平台上, 潜伏期记录为 120 s。移植前动物筛选时进行一次, 移植后4周再进行一次。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3.0软件,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2 结 果

2.1 实验动物筛选

48只Wistar大鼠经过Morris水迷宫筛选后有40只入组。

2.2 大鼠BMSCs的分离、扩增和鉴定

原代培养时细胞类型混杂, 有较多的血细胞。72 h半量换液后可见大部分 BMSCs贴壁, 呈圆形和梭形。2周左右细胞铺满瓶底的90%并融合, 按1∶2比例传代后继续扩增培养。待细胞传至第3代时, 已基本纯化为梭形细胞, 呈鱼群状排列。流式细胞仪结果:CD29 98.5%、CD44 99.9%、CD34 0.8%, 符合 BMSCs表型特征。

2.3 神经元样细胞的诱导和鉴定

预诱导24 h后, 可见梭形细胞回缩变圆。加入20 ng/mL bFGF诱导48 h后, 多数细胞伸出突起, 部分细胞相连成网状。各组细胞诱导后均可见胞体里有棕黄色颗粒的NSE阳性细胞, 各组GFAP表达均为阴性。

2.4 细胞移植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与移植前相比, 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下降 (P>0.05) ;3、4、5代细胞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有提高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3、4、5代细胞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有提高 (P<0.05) 。3、4、5代细胞组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4代细胞组改善效果最好。

3 讨 论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是困扰当今医学界的难题之一, 近年来干细胞的研究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广阔前景。神经干细胞因为取材的伦理学和免疫原性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5]。Woodbury等在2000年首先报道了BMSCs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元表型的细胞[2], Tropel等用 bFGF成功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6], 这些发现都为 BMSCs 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可能。

目前, 自然衰老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很多动物模型是根据疾病的病理改变或神经生化变化来制备的[7,8,9], 很难全面再现并模拟自然衰老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行为学、病理、生化等多方面特征。本实验采用自然衰老的大鼠经过 Morris 水迷宫筛选后作为研究对象, 可为临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认知功能障碍, 甚至老年性痴呆提供一些实验资料。

BMSCs移植可以提高老年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且定向神经诱导分化的BMSCs移植治疗效果优于未分化的BMSCs[10,11]。本实验通过将不同传代倍数的大鼠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后移植到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海马区, 然后使用Morris水迷宫对移植前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3、4、5代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移植均可提高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且4代细胞移植效果优于3代和5代。提示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移植对自然衰老的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且4代BMSCs可能为最优选择。但BMSCs是通过何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的, 是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还是定向分化代替缺损的神经细胞抑或是双重机制协同作用,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传代倍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后移植对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Wistar大鼠BMSCs。选取第3、4、5代BMSCs用bFGF (20ng/mL) 进行诱导48h。自然衰老Wistar大鼠通过Morris水迷宫筛选后随机分为4组, 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入生理盐水;3、4、5代细胞组大鼠分别注入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的3、4、5代BMSCs。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移植前和实验后4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Wistar大鼠BMSCs, 经诱导后大部分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与移植前相比, 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下降 (P>0.05) ;3、4、5代细胞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有提高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3、4、5代细胞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有提高 (P<0.05) 。3、4、5代细胞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3、4、5代大鼠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后移植均可提高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且4代细胞移植效果优于3代和5代。

体验式外语学习的认知功能 篇10

【关键词】体验式 外语学习 认知功能

语言的学习过程需要学者们经过语言系统知识的积累,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过程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学到语言的能力,体验式的外语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证明了,体验式的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语言学习的途径。从认知功能谈体验式外语学习,具备着一定的应用性和重要性。

一、体验式学习和认知功能的理解

体验式学习就是让学者们经过实际的体验过程,以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这个体验过程主要的体验对象就是学者本身,通过感官和实践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体验的过程完成对知识的验证,体验式学习形成了各类理论知识的整体综合,特别体现了与认知心理学之间存在的联系。

所谓的认知功能,就是人们在经过某一项事物或对每件事的理解上,针对对象进行主观意识上的理解和认知,并通过对象发展的全过程,通过人脑储存信息的能力,实现对以上实践或结果的信息积累,这也是人们在经过每一项事件后都要进行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和理解。

二、体验式外语学习

体验式外语学习,也就是通过创设一个具有真实效果的语言环境,让学者们完全处于语言环境中的主体,并通过学者对语言的组织、构建和表达进行的体验,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将语言通过大脑的存储和加工,不断的积累体验中的经验,达到知识理解的加深,促使学者在体验的过程中寻找到知识的拓展和开发,并增强学者对探索全新知识的兴趣。

体验式外语的学习也是一个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性,因为学习语言主要就是为了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而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语言的学习还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范围性,语言的结构非常明确,综合的内容更是广泛的,包含着语言的发音、语法的运用、语气和感情的发挥等,语言的学习还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在语言的世界中,很多词汇都会经过人们在各种事件的过程中积累并演变出新的形态。

三、从认识功能的角度谈体验式外语学习

1.体验式外语学习应用的广泛性和实际性。外语学习作为语言类学习的一种,从认知功能的角度看,体验式外语学习具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学者们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实际考察、外语实习等体现出来。并且,体验式的外语学习已经通过专业人士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的论证,得到体验式的学习能够应用于非常广泛的领域当中,无论是在专业还是职业领域中的培训,通过学者们在亲身经历的环境中,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实际对练,能不断的激发出学者们勇于探索知识的兴趣,学习成效要大大的高于正常方式的学习。作为语言类学习的目的更是显而易见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体验的学习中,掌握到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加深了对语言的表达和运用,学者们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还能够获得语言的交流能力,而人们的交际能力正是语言学习和实际应用达到融会贯通的实际体现。因此,从认知的角度看,体验式的外语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广泛性和实际性。

2.体验式外语学习的主体性和目标性。体验式的外语学习,从字面上看就是人们通过自身的体验而达到外语学习的目标。体验式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体验的这个过程,而体验式学习的主体就是学者的本身,学者作为体验式外语学习中的主体,完全是以自己的体验为中心,这种模式完全摆脱了老师的主导,体现了学者的主体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人生体验的过程,在体验中才能不断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逐步的从体验的过程中积累到更多的经验,体验式的外语学习,能够让学者们经过思考、语言的挖掘、语言的组织、语言的运用等一系列过程的体现,这个过程是学者们达到学习语言目标的过程,体验式的外语学习可以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学者作为主导,老师进行辅助指导,另一种则是学者们完全置身于现实的环境当中,进行实际的体验。从认知功能的角度来说,体验式的外语学习存在着主体性。

虽然体验式外语的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意义,但是通过对相关的调查结论显示,体验式的外语学习必须在实践前进行全面的知识学习和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而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计划的制定都是为了学习目标的达成。语言本身就是多种元素的构成,这种结构的组成需要学者们将语言的整个系统内容进行掌握和学习,而外语学习的重点内容便是学习语言的能力,只有将外语语言的系统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为以后的体验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在实际体验的过程中,将学习到和领悟到的外语系统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应用,从而达到语言运用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可以说体验式的外语学习具有着目标性。

四、结束语

体验式的外语学习遵循了人体本身的认知功能,语言学习的过程更是人体认知的过程,通过学者在模拟或现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在这个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让学者们将学习的理论基础和语言系统中的结构内容进行亲身的实践,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掌握和学习到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琪龙.体验式外语学习的认知功能探究[J].中国外语, 2010,05(10):66-7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神经认知功能】相关文章:

认知神经07-07

认知神经理论06-13

认知神经科学发展05-20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07-31

认知神经科学哲学05-20

神经认知语言学07-02

认知神经科学论文题目05-07

神经传导功能08-04

神经行为功能09-09

认知语用功能05-04

上一篇:艺术设计的人文需求下一篇:信息安全指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