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

2024-07-12

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精选十篇)

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 篇1

关键词:习语,英语,特征,翻译

1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习语是从口语和经典著作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 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英语习语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 从侧面显示了英语国家的风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经历。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要翻译英语习语, 就必须了解英语习语的特点, 掌握正确的习语翻译方法, 才能将英语习语的寓意充分表达出来。

2 英语习语的定义及分类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文化底蕴深厚。英语习语是英语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中有丰富的习语, 包括谚语、成语、典故、歇后语等, 有的含蓄、幽默, 有的严肃、典雅, 言简意赅, 妙趣横生, 给人以美的享受。

民族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 历史文化的痕迹主要残留在英语习语中。要对英语习语进行翻译, 就不能忽略对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的学习。习语的产生还与地理环境有关联。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的人们因气候环境、地域及生活方式不同, 会产生具有地方特色的习语。宗教信仰和文化, 民族风俗习惯对英语习语的形成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 英语习语的特征

(1) 英语习语的语义特性

(1) 习用性, 指习语广泛地被英语国家的人民所沿用, 显示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如bear the palm (胜利) , 从古罗马时代开始使用并延续至今。

(2) 完整性, 指习语的意义不是单个词意义的简单叠加, 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 (激怒某人) , 字面意思与习语的意义相去甚远。

(3) 固定性, 指构成习语的词的结构、表达和使用都是固定的, 不能随意更改。如rain cats and dog (s倾盆大雨) , 单词和次序都不能改变。

(2) 英语习语的文化特性

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生活、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下产生的习语有时会有较大差异,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形容一个人很穷。church mouse (教堂老鼠) 就具有文化特性。中国的寺庙里面有供品, 所以庙里的老鼠应该富得流油。而在西方的教堂里没有供品, “穷得像教堂的老鼠一样”, 就相当于“一贫如洗”。另一方面, 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也有相似性, 有时会在不同语言中的习语中表现出来。如fi rm as a rock与“坚如磐石”, 二者就具有相同的含义。

4 英语习语的翻译

(1) 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

我国很多语言大师对英语习语的翻译有独到的见解。严复认为翻译应该“信、达、雅”;傅雷先生强调翻译“重神似不重形似”;张培基先生则提出“翻译要求通顺”。这些语言大师的观点反映出, 翻译理论是不断发展、相互影响的。翻译的核心就是要求翻译英语习语的时候, 要保持习语的原意, 把习语包含的文化通过翻译很好地表达出来。尽量做到神形兼备, 才能保持文化同一的精华, 不至于产生误解。

(2) 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1) 直译法。这是在不违背语言规范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 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修辞手法及其所具有的地方民族特色的方法。有些英语习语的文化意义与汉语中的相似, 直译法可以尽量保留原作的语言形式。如as light as a feathe (r轻如鸿毛) 就是采用直译法, 通俗易懂。

(2) 意译法。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 有些英语习语在翻译时无法根据原文的字面意义来理解, 此时就必须将其隐含的意义表达出来。如rain cats and dog (s倾盆大雨) , 在汉语中很少用动物来形容雨下得很大的习语, 所以就只能采用意译法将该英语习语的意思表达出来。

(3) 增译法, 也称为对联增字法。在翻译时, 采用对联形式, 上联表示形象, 下联表示意义,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Great men are not always wise (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 , 显然比直译为“伟人也不是总是聪明的”要好。

(3) 习语翻译的注意事项

文化差异的产生, 是由于地域的不同, 以及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英语习语翻译者要精通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将英语习语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意义正确地表达出来, 并与中国的习语所表达的文化意义相统一。

英语习语翻译者要有意识地建立中文和英文的习语资料库。人类的文明有相通之处, 在翻译英语习语的时候, 如果能与本国语言中的习语联系起来, 就可以将语言中的幽默感和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地表达出来。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文化中的精华, 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成分。将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时, 要忠实地表达习语的意义。针对不同的英语习语, 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 力求把英语习语隐含的意义准确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杨善江.英语习语汉译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 (1) :104-106.

[2]况新华, 彭志红.英语习语理解及翻译[J].外语论坛, 2011 (1) :221.

[3]郭洋洋.英语习语的特点和应用研究[J].科技向导, 2011 (36) :110.

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对学习英语的启示 篇2

摘要:英语习语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英语的精华所在。习语是某种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语句,英语中许多脍炙人口的习语与其文化紧密相连,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本文主要分析英语习语的特点,并探讨英语习语对学习英语的启示,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英语习语。

关键词:英语习语 特征 启示

习语是一个社会文化和语言的重要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习语(idioms)范围广泛,内容多样。就其广义而言, 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 expressions)等。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和

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习语承载着英语语言民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并与它们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对英语习语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英语本族语者的真实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所隐藏着的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信息。英语词汇中习语非常丰富,习语不是英语中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的游离部分,而是英语词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了解习语就会影响到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笔者认为, 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使用英语习语, 可以有效的促进外语教学。

一、英语习语的特点

(一)习语结构具有固定性特点

习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固定的,它不像一般短语和词组那样任意拆分、组合、替换。习语的结构特征表现在结构的固定性(fixity)。具体来说习语的构成词、搭配、次序、词意、语态、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固定性,只是习语固定性的强弱程度不同。例如:A friend in need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交),就不能改变顺序说成A friend indeed a friend in need.又如: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善始者必善其终)。因此都不能将其组成部分随意颠倒、改变,否则就会失去原来的本意。习语结构的固定性不仅体现在不能随意拆开或更换这一点上,有时还体现在不遵守语法规则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如英语中的“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按照现代英语语法规则,谓语动词cut应该加上-s,这一点是与语法规则相悖的。

(二)习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

对于词语而言,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习语的意义的整体性。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习语的各个单词的意思简单相加,而是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其真正的涵义。比如dark house,其表面的意思是黑暗的马,这让我们很费解;当然它是指出乎意料的获胜者,一般译为,黑马。这个词在赛马比赛中常常出现。再如lose heart 译为灰心、丧气,而lose one’s heart to sb 则译为爱上某人。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而是要挖掘整个习语深层次的内涵。再如:英语习语“to rain cats and dogs”其义不是“落下的猫和狗”,而是“倾盆大雨”;再如,“I am under the weather.”句中under the weather 是unwell 或unhappy 的意思,不是“在天气之下”。可见,单从字面意义来理解不仅毫不相干,而且可能会荒唐可笑。

(三)习语的民族文化性特点

习语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在内容上与该民族的历史、风俗、人物息息相关。在形式上它的表现手段,结构方式也都渗透着民族语言的特征,体现出其文化的一致性。例如:在英语国家社会里,“狗”对于人类

来说是忠实的朋友,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动物,自古以来赞美和颂扬“狗”的文章和诗歌也很多,所以“狗”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此在英语中含有“dog”的习语也就相应具有了积极的意义,如 “a lucky dog”(幸运儿),“a faithful dog”(忠实的人)和“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而“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中的“dog”就是伴侣和朋友的意思。然而在汉语中,由于文化习俗因素,含有“狗”的说法一般都具 有贬义,如“狗仗人势”“鸡鸣狗盗”“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又如:“make a pig of oneself”汉语意思是“狼吞虎咽”,而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西方人更容易联想到猪,因此用pig来指狼和虎。

二、英语习语对学习英语的启示

(一)在英语习语中感受优美的语言

汉语是优美的语言,而且有很多优美的语言,英语也是如此,很多英语的习语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比如,在表达“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No pains,No gains)”时,英语习语就采用了压韵的技巧,措词巧妙,音韵优美,便于记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first and foremost(首先)、(with)might and main(尽全力地)、saint s and sinners(圣人与罪人)、(in)weal and(or)woe(无论是福是祸)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这些习语不但易于我们记忆,也能让我们感受英语的优美节奏,更能在口语和书面的交流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感受中英文化的差异并且学习地道的文化常识

英语和汉语的习语都反映了各自语言的民族文化,在学习英语中巧妙地使用这些习语,能够让我们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去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不同文化的底蕴和语言内涵。举一个例子,walk/ go down the aisle,西方人大多信奉基督教。他们的婚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婚礼开始时新娘由父亲陪着沿着教堂走道走向圣坛,因此这个习语“沿着教堂走道走”就有了“结婚,出嫁”的意思了。从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习语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些固定短语。因此,学习习语能让英语学习者学有所得。

习语作为文化的载体,自然蕴含着许多民族的文化常识。比如,如果把the Trojan horse 翻译为“特洛伊木马”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明白这一习语的内涵。笔者就用英语讲述特洛伊战争,告诉我们在战争中,希腊军队是如何使用妙计,把士兵藏入木马中而取得胜利的。现在通常用来比喻暗藏的敌人威胁。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英语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再如“Man Friday”的意思就是“得力、忠诚的助手”。这个说法源自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Friday 原本是个被其它部落俘虏的野人,被鲁滨逊救了,而这个野人很愿意做鲁滨逊的仆人,由于是在星期五救的他,于是给他起名叫Friday。从此,Friday 就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而“man Friday”后来就演变成了得力助手的代名词。如果助手是女性,就叫“girl Friday”。这也能很好地让我们了解文学常识,当然能更好地引导英语学习者有意识地去学习和阅读这些书籍,更好地感受英语的魅力。

综上所述,英语习语作为一种反映民族特色魅力的一种语言群体,是经历了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考验而生存下来的。因此,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深层挖掘他们的内涵,并适时、适当地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一定会真正地喜欢上英语。

参考文献:

英语习语的来源及翻译点滴探究 篇3

关键词:习语 来源 翻译 探究

一、英语习语的概念

对于英语习语,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英语习语研究》这本大作是骆世平教授编写的。我非常同意骆老对英语习语的定义。对英语习语,骆世平教授认为英语的习语必须满足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构成词至少要有两个单词;第二个要素是构成习语的结构要相对固定而且构成习语的词不能轻易更换,否则整个习语就失去了原有的含义;第三个要素是习语的整体意义不是构成这个习语的各个单词意义的简单相加。我们把习语归纳为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是其构成词组或短句的各个单词意义的简单相加。其实,习语是单词意思都懂但意思不明确或者根本毫不相关的固定词组。对于这个定义,我要补充一点:习语是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形象的,反映和蕴含民族文化和特点的一些固定词组或短句。

二、英语习语的由来

英语习语的形成与相关的民族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产生习语的温床。每个民族自身独有的文化是各民族在生产劳动、生活方式中形成的独特风格和传统,其中包含着历史、语言、风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婚姻习惯等等。习语是經过人们长期使用、千锤百炼而成的语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习语比词汇内涵更为丰富。奈达(Nida)曾说过:文化对习语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如果不认真地研究背景,就很难透彻地理解习语的深刻含义。因此,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习语的由来。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习语作为文化的一种鲜活表现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制约于这一客观的自然地理环境。英语习语的形成深受英语国家特有地理环境的影响。英国土地面积不大,但其海岸曲折,海岸线长,海港水深,具有优良的航海条件。因此,英语的习语和海有着很深的联系。如cold fish字面意义是“冷鱼”,但这样理解显然不合理,作为俚语,其含义为“冷血的人、冷酷无情的人”。Fish作为大海中常见的一种动物也就成了俚语的一个重要来源。再如,sail under false colors这个短语,在海上通商兴起的那一段时期,海盗活动猖獗,他们的海盗船常常悬挂假旗号(false colors),光明正大地接近其他商船而不会引起对方的警惕,后来,人们就用这个短语表示“假装”和“冒充”的意思。

(二)宗教信仰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宗教信仰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影响着人类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宗教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和生活,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通常用God Bless You来祈求上帝的保佑,当然,别人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时,也会这样说。再如,在英语国家人们的心中,上帝是神,是无所不能的。在上帝的面前人们是渺小的,无能为力的。而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习语恰好能体现这种思想。

(三)《圣经》的影响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教义,更是一部史书。这部书对英语国家的影响不可估量。据有关机构统计,《圣经》作为世界上销量第一的畅销书,已经被翻译为1900多语种,销量超过十亿。这样的一个大部头著作,其影响可见一斑。如at the eleventh hour出自于圣经的《马太福音》。有个阔人想雇几个人到他的园子里去干活,他从早上五点就开始雇人,雇到最后一个人时已经是夜里很晚了。干完活后付工钱,结果大早上来的和夜里来的都一视同仁地得到了一枚银币,这就使一大早就开始干活的人极为不满,早知如此,还不如夜里十一点钟来,因为只要不超过十二点,都能得到同样的报酬,从此at the eleventh hour就有了挽回局面的关键时刻的含义。

(四)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

文学是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构成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人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典的文学作品除了给我们带来一些经典的文学人物和故事情节,更为我们留下了一些经典的习语。如 Girl Friday是“女秘书”的意思。这个意思来源于英国著名作家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到一个孤岛后,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救了一个食人族的人,因为他是在星期五那天救的,因此,他为这个仆人命名为Friday。这个Friday对于鲁滨逊非常忠诚,后来慢慢发展成为“奴仆和秘书”的意思,而Girl Friday的意思即源于此。

(五)民族风俗的影响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一种历史形成,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walk down the aisle这个习语,西方国家的人们基本上都信奉基督教,他们的婚礼大都在教堂举行。一般婚礼的开始都是父亲陪着新娘沿着教堂的走道走向神父,因此walk down the aisle “沿着教堂走道走”就有“结婚,出嫁”的意思。

当然,除了以上五大方面的影响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在这就不在一一赘述了。

综合以上论述,英语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仅从习语的定义和来源方面探究,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 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朱永涛.英美文化基础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马山虎,徐国英.浅议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指导.职业时空,2011(4).

作者简介:

马山虎,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1届在读翻译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英语笔译和英语教学。

(责编 潘冰)

论英语习语的文化特征及翻译 篇4

1 历史典故

语言承载文化, 出自典故的习语表现力极其丰富。A fly on the wheel来自伊索寓言:一只停在车辙上的苍蝇夸口说“看我扬起多大的灰尘”, 此习语指“自以为有本事的人”;Homer sometimes nods, 诗人荷马智慧超群, 直译为“荷马有时也打盹”不够传神, 而译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则恰到好处;meet one’s waterloo出自法国历史:滑铁卢一战拿破仑惨败, 再也无法扭转乾坤, 由此用“遭遇滑铁卢”指一败涂地。此外, Penelope’s web (永远完不成的工作) 出自荷马史诗;Achilles’heel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唯一致命的弱点) 源自古希腊神话。

2 自然环境

英国是个岛国, 航海业发达, 有大量与航海相关习语。如:all at sea (不知所措) ;able seaman (一级水准) ;see how the wind blows (观察形势) ;weather the storm (度过风暴)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时不我待)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as mute as a fish (默不作声)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 ;feel under the water (感觉不适) ;to drink like a fish (牛饮) 。夏季在英国温暖却不炎热, 如同我国春天, 因此莎士比亚在”Sonnet18”中将爱人比作温婉可爱的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3 社会习俗

在西方, 白色象征纯洁与高贵。”white house”是美国总统办公和居住之地;习语white days of somebody’s life (某人的吉利日) ;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 (幸福的日子) 都用白色表示好日子。新娘穿白色婚纱代表纯洁的爱情与幸福生活。而中国新娘穿大红礼服象征喜庆与吉祥。但英语中红色代表危险或愤怒:red for danger (危险) ;turn red in the gills (怒不可遏) ;red tape (官僚习气) ;waving a red flag (惹某人生气) 。西方文化约定成俗用罗马代表“经济与文化中心”, 因此有不少与罗马相关的习语: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道通罗马)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 。大部分西方人喜欢玫瑰, 它含有褒义, 如:roses all the way (一切顺利) ;be all roses (尽如人意) 。玫瑰也是英国国花, 英国淑女被称为“英伦玫瑰”。情侣间赠送红玫瑰表达爱意。

4 宗教信仰

宗教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英语中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习语: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某事在人, 成事在天)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 ;Mills of God grind slow but sure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Not know someone from Adam (根本不认识某人) ;Job’s comfort (只会增加痛苦的安慰) ;Bible oath (庄严的誓言) 。此外还有a region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源自圣经, 牛奶和蜂蜜为西方人常吃之食物, 此习语意为“物产丰富之地”。

5 心理联想

英语中“狮”为“威武、强大”的象征;汉语则用“虎”代表“威猛、霸气”。如: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like a key in a lion’s hide (狐假虎威) ;in like a lion, out like a lamb (虎头蛇尾) ;as majest as a lion (虎虎生威) ;beard the lion (虎口拔牙) 。习语翻译时, ”lion”常改译成虎, 更符合中文的文化环境。英美文化视狗为人类朋友, 习语中常用dog代表人:top dog (重要人物) ;an old dog (老伙计)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幸运日) 。而汉语中“狗”无此对应意义。提到“强壮、勤劳”, 中国人常联想到“牛”, 而英国人会想到horse (马) :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 ;a will horse (任劳任怨的人) ;相反, 英文的“牛”代表桀骜不驯、横冲直撞, 与汉语中“牛”埋头苦干的形象相反。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 (公牛闯进瓷器店:肆意捣乱) ;a rag to the bull (朝公牛摇晃红布:火上浇油) 。

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特别集中, 考虑文化因素在习语翻译中尤为重要。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习语翻译既要忠实、通顺, 又要恰当传达习语的文化特征。

摘要:英语习语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 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不能只按字面意义翻译, 而应本着“翻译是文化”的宗旨, 考虑文化因素。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 也是文化移植与再现。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特征,翻译

参考文献

[1]祝东江等.英汉互译一本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从文化差异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篇5

从文化差异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习语比其他语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翻译过程既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不同文化的.转换过程,在翻译习语时,必须了解其文化差异并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

作 者:唐亮 作者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H3关键词:文化差异 习语 翻译

基于文化视角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篇6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语习语翻译 汉语

一、英语习语的概述

1.英语习语的概念。在拉丁语当中,“idioma”是代表着习语的意思,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特点明确的短语或者句子。但是在习语的具体应用当中,必须要从整体上来理解该语句,而不可以断章取义,更不可以从表现形式上来理解。比如词组“green hand”,很多缺乏翻译经验的人会将该词组翻译成“绿手”,但其实该词组代表的是“新手”的以此,这种就是表面翻译出现的错误;再比如“red meat”很多人将它翻译成“红肉”,但真实的意思应当是“牛羊肉”。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语言,语言可以准确地产地出人们内心想法,同时将语言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代代相传下去,则可以形成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因此要想准确翻译出英语习语,首先要对英语习语的渊源有所了解。

2.英语与汉语习语体现的文化差异。首先,在宗教信仰方面两者存在差异。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同时宗教自身也体现着一种文化内涵,不同教派的文化各部相同。中国崇尚佛教,因此在汉语当中很多习语都带有“佛”字,同时也和佛息息相关,比如人们常说的“借花献佛”;但是在英语国家当中,很少有人崇尚佛教,人们信仰的是基督教,因此和基督教相关的习语也有很多种,比如“go to the church”。

其次,历史典故方面的差异。在英语国家与汉语国家当中,都存在许多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的流传也衍生出了很多习语。通过这些构造简单的习语,不仅可以对文章起到润色的效果,同时还使得人物的刻画更加具体生动,能够给读者最直观的感受。比如在鲁迅的文章中,提到了“阿Q精神”,人们只要读过或者了解这些典故,就能够知道该习语的意思。同样,在英语国家当中也有很多历史人物,在他们身上也有很多习语。同时在文学著作中,尤其是莎士比亚作品当中,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习语。

最后,生活习俗所带来的文化差异。中国与英国在生活习俗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文化传统也不一样。比如在中国人们看不起狗,对狗的态度也十分恶劣,因此就产生了“狼心狗肺”带有贬低韵味的词语。但是在西方国家当中,人们将狗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因此在习语当中经常出现“lucky dog”(幸运儿)等词语,通常含有“dog”的词语都具有褒义,这些差异在翻译当中应当重视。

二、英语习语翻译的方法

1.直译法。直译法是在坚持翻译的语言规范性前提之下,即使出现了错误联想,但是仍然可以保留该习语所表达的具体形象,甚至是体现出该国家的文化传统。通过直译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习语原本的意思,可以采用原本的语法结构,符合原本的语句形式。比如“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其翻译过来的中文就是“血浓于水”,这就是典型的直译方法。在翻译实践当中,可以根据读者的文化层次、知识领域,将某些词语转换成他们所熟悉的事物,让他们更好地明白语句的意思。当习语的内容、形式两者比较吻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表达方式也是相同的,此时就可以采用直译法。

2.意译法。采用译意法要求翻译者不要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在重点了解语句所传递的核心思想的基础之上,对原文进行翻译。比如在英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句话中,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可以将其翻译成“两个脑袋比一个好”,但是如果在了解该语句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基础之上,则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的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种翻译方式更符合中国人的说话方式,同时也更为中国人所熟知。

3.增译法。增译法顾名思义就是在保留原文含义的基础之上,在增加一些词语以作解释。首先,要通过直译的方式将某个语句翻译出来,而后再在该语句基础之上进行修饰,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原文的思想,同时还能够使语句更加生动直观。比如在翻译“借花献佛”的时候,可以用到“present Buddha with flowers given by another—make a gift of sth given by another. ”破折号后面则会解释的含义。由此可见,在采用直译法无法准确表述原本含义的时候,可以再采用增译的方式对翻译进行解释性扩充。

4.套译法。翻译实践当中,在汉语当中许多惯用语句,在英语的习语当中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部分,此时就可以采用套译的方式来翻译。采用套译的方式不仅可以准确翻译出原文的思想,同时更更贴近本民族的文化习俗,比如“give the green light”中文的意思就是“开绿灯”,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说法。虽然汉语与英语存在很多文化差异,但是不可否认两者之间在某些语句的表达方式上还是存在相似点的,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可以直接选择套用汉语当中的同义词,来对英语做出翻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和汉语起源不同,发展过程也不同,存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因此两者在文化方面存在较大的翻译。在英语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对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足够重视,能够灵活地处理翻译当中存在的文化偏差,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保证翻译的整体质量,让翻译出来的语言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韩冰.从文化视角谈英汉习语对比与翻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2]马俊霞.文化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英语习语的宗教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 篇7

一、《圣经》对英语习语文化内涵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文化中一个绝不可小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语言的形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中的习语更能折射出宗教的影子。《圣经》是基督教经典, 因而大量的习语背后关涉《圣经》文化。有些习语牵涉到其中的人或故事, 还有些习语甚至直接引用其中的短语或句子。来自于《圣经》文学中的故事、人物、短语、句子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 使英语这种语言得到进一步发展, 并日臻完善。有基督教语言之称的英语蕴涵着大量的宗教文化, 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国家的人们来说, 这无疑形成了一条跨文化交际的鸿沟。因此, 了解掌握《圣经》文化对我们准确理解英语表达、克服交流障碍大有裨益。

二、英汉习语对应关系的分类与它们的具体翻译方法

在实际翻译中, 译者不可避免地会在目的语中寻求一种与源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以期传达尽可能相同的信息, 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大致可将其“对应”分为三个层次: (1) 对应或基本对应关系; (2) 半对应关系; (3) 完全不对应关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对应关系应当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主要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有:直译、意译 (包括套译) 、直译与意译并用、直译或意译与释义相结合、直译加注。

(一) 对应或基本对应关系

有些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相同的基本意义、形象意义和修辞方法。这种情况很简单, 我们主要采用直译方法解决。请看以下例子:

1. 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riches.美名胜过财富。

2. A Virtuous woman is a crown to her husband.贤德的妇女

是她丈夫的冠冕。

3. 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贪财是万恶之源。

4. To be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5.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除了英汉习语双方本身就有相互对应的表达方式之外,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源语习语的形象意义、修辞方式很独特, 在目的语中根本找不到相同或类似的习语,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 语言文化的交流融合, 这种习语能被目的语读者完全接受, 并早已成为目的语文化中的一部分, 例4和例5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 半对应关系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 因此对应的习语屈指可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当一部分英汉习语拥有相同的形象意义, 但所使用的意向或修辞手法却不相同, 即属于半对应情况。通常, 在翻译此类英语习语时, 我们直接用我们熟悉的与之对应的汉语进行套用。例如:

1.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2. 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

3. 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

4.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八两

5.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

例2中, “apple”在西方人看来可谓珍贵的东西:在古希腊神话中, 因为一个苹果而引发了三位女神的争斗;牛顿受了苹果落地的启发才想到了万有引力。而对中国人来说, 苹果没有这样的地位, 与之相对应的应是珍珠、珠宝, 所以套用掌上明珠比直译等其他方法更为恰当。例3中用虎替代了lion (狮子) 更符合中国人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总之, 利用这种方法, 我们将意象适当地加以转换, 不仅有利于中国读者理解, 而且成功地传达了源语中的形象意义和文化信息, 也就基本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 完全不对应关系

不对应现象广泛存在于不同语言中, 尤其是分别属于两种语系的英汉习语。虽然英语和汉语的词汇都非常丰富, 但在翻译中对应物的缺失现象, 如词汇空缺和语意空缺仍屡见不鲜。我们如何处理英汉习语中的不对应现象?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 我们一般可用意译法、直译与意译并举、直译或意译与释意相结合、直译加注法。下面简单介绍直译与意译并举方法。

一些句子在翻译时不得不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办法, 因为采用其中任何一种翻译方法都难以完整准确地传递源语信息,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我们才能翻译出更加可信、可读的译文。有例为证:

(1) To look on death without flinching.视死如归

(2)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不到黄河心不死。

(3) Hope is the poor man’s bread.希望是穷人的面包。/穷人靠希望活着。

(4) Whatsover a man soweth, that shall he also reap.一个人

不管种什么, 他收的也是什么。/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直译与意译并举的方法是有必要的, 也是理想的办法。例2中, “until all is over”译成“不到黄河”属于意译, 而“ambition never dies”直译成“心不死”。例3和例4都分别转换成两种译文。前一个属于直译, 后一个属于意译。事实上, 在编纂像字典、教科书等不同参考资料时, 这是一个常用的翻译方法。这样, 读者在参考这些资料时会觉得更加方便。

三、结语

语言和文化彼此联系紧密, 无法独自存在。习语作为语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无不深深打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烙印。从本质上说, 翻译更是一种文化交际活动, 所以我们要不断扩大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更加关注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障碍, 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读、误译和误解。

参考文献

英语贬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 篇8

1 习语的概念

有生命的东西都在不断成长和变化, 语言也一样, 但是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些固定词组长期流传下来, 这些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 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 这就是习语。它具有三个明显的语义特征:语言整体性、结构凝固性和不可替代性。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世界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 包括汉语和英语, 都包含有大量的习语。用“bad blood”举个例子, 其英语含义为“angry feeling”, 指的是“仇恨”, 从单个单词“bad”或“blood”的意思中我们是无法推测它的意义的。习语“the apple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 ”, 既不能随意增删, 说成“the big apple of one's eye”或“apple eye”, 也不能替换成“the pear of one's eye”;“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不能随意更改为“One stitch in time saves eight”, 就像汉语里不可把“雪中送炭”说成“雪中送煤”一样, 它是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 言简意赅, 形象生动、趣味隽永, 易读易记, 人们可以用一句简单的习语表达深奥的含义, 因此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

2 贬义及贬义习语

贬义是一种蕴含于词句中的感情色彩, 在一定的公众认识中, 带有贬斥、憎恶、鄙视、否定等感情的词称为贬义词。贬义习语是指词义中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等感情色彩的习词。

3 英语贬义习语及其翻译

各民族由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的差异, 对事物的褒贬看法也有同有异。笔者试从贬义的角度把英语贬义习语划分为九类, 按类别来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

3.1 含否定词或贬义词

这类习语往往含有no, not, neither…nor等否定词或bad devil, poor等贬义词, 其词面意思一目了然, 翻译时可采取直译法。如:have no backbone (没有骨气) ;have no heart (无情) ;not a leg to stand on (毫无根据) ;fall on evil days (遭遇厄运) the devil's own job (苦差事) ;worse than an animal (禽兽不如) in bad taste (品味不高) ;.cut a poor figure (出丑)

3.2 含明显喻词

贬义习语常常依靠恰当的比喻来达到形象化的效果, 因此离不开“as…as”, “like”等明显的喻词。部分习语比喻在外, 其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都与汉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对等, 用直译法可以“形神兼顾”, 如:

1) as slippery as an eel (像鳗鱼一样狡猾)

2) as meek as a lamb (像温顺如羊)

3) as dumb as a wooden Indian (愚蠢得像印第安木头人一样)

4) like a fly in the ointment (像香膏里的苍蝇)

有的习语虽含喻词, 但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差异, 若采取直译会让人费解, 不妨采取套译法, 尽管套译中中英形象各异, 但只要喻义相似, 也不难达到语义对等的效果, 如:

1)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2) as timid as a rabbit (胆小如鼠)

3) as happy as a cow (快乐得像只小鸟)

4) like a dying duck in a thunderstorm (像只落汤鸡)

3.3 源于圣经

宗教影响着语言, 宗教文化是造成各民族语言特色的要素之一, 宗教信仰的不同, 让语言深深地打上文化的烙印。影响西方文明的基督文化在英语习语中的典故比比皆是。《圣经》作为基督文化的经典著作, 对西方语言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英汉民族文化背景不同, 一些母语读者容易理解的典故对译语读者来说很难理解, 就像汉语里“司马昭之心”, “图穷匕见”等典故, 国人明白, 但外国人糊涂。意译法常见于源自圣经的习语翻译中, 如:Bill saw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and resigned his job before he was dismissed. (比尔看到了不祥之兆, 因而在被开除之前他辞去了工作。) 习语“the writing on the wall”现常见于新闻报道或文学读本, 意为“灾祸将至”。它源于《圣经·旧约》中的《但以理书》 (Daniel) 中的一个典故, 讲的是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一世的儿子伯沙萨国王, 一次与千名大臣在宫中饮酒作乐, 突然看到有一个神秘的手指在宫中墙壁上写下看不懂的文字, 后来, 国王叫虏囚犹太预言家Daniel才搞明白, 墙上的字表示“由于一直忽视神的存在, 巴比伦要灭亡, 伯沙萨将被杀”, 有“大难临头”之意, 果然国王当晚毙命。因此“墙上的字迹”就成为一条习语, 表示“凶事的预兆”, 只可意译。

圣经人物众多, 在习语中被广泛运用, 圣经里的人物品质具有特定的引申义, 如坏人“Judas (犹大) ”是“叛徒”的代名词, “Judas kiss”意为“口蜜腹剑”, “Cain (该隐) ”作换称时指“谋杀者”, 习语中有“Cain and Abel (同室操戈) ”, “the curse of Cain (流离失所) ”之说。对于这些意义深远, 不能单从字面去理解和翻译的习语, 在汉译的过程中, 为了正确传达其体现的文化内涵及深刻寓意, 不妨采取增补译法。对习语直译后再加注, 可以保持译文与原文“意”相似, 有“貌离神合”之感。如:Peo-ple considered that what he had played on that occasion was no more than a Judas kiss. (人们认为他在那种场合所表演的不过是犹大之吻──居心险恶。)

3.4 源于寓言、神话

除《圣经》外, 习语的另一个重要源泉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神话有鲜明的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神话, 一个民族的神话是该民族文化发展的土壤, 一个民族的语言也浸透着该民族的神话传说的影响, 习语更是这样。影响英语的神话传说主要有两大来源:希腊罗马神话和伊索寓言。源于寓言、神话的典故常常以人设喻、以物设喻、以地名设喻, 带有隐喻性。特别是含贬义的神话典故, 如翻译时只译其表层, 不深究其认知功能, 则无法获得隐含义, 从而导致翻译不到位。源于寓言、神话的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源于圣经的习语翻译方法一样, 宜采取意译或直译加注的方法:The impostor was exposed publicly and thus stripped of his borrowed plumes. (这个骗子被当场戳穿, 撕下了伪装。) “Borrowed plumes (借来的羽毛) ”指一只乌鸦披上孔雀的羽毛, 自以为很漂亮, 却不知道这些羽毛随时会掉下来的, 采取意译法, 译为“伪装”, 如:They have, by this very act, opened a Pandora’s box. (正是他们的这种做法, 打开了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造成了混乱和不幸。) Pandora原是希腊神话传说中从天宫下凡的人类第一个女性。“Pandora’s box (潘多拉的盒子) ”表面上看来是贵重之物, 而骨子里却是祸害, 指“万恶之源”。直译加注法既保留了原文的表达, 又道出了内涵, 妙。

3.5 源于社会活动

源于社会活动的习语由于时间的推移, 发生了某些语义变化, 当初的活隐喻已经被赋予新的意义, 并作为常规意义一直沿用下来, 有的习语原本并没有贬损之意, 比如“wool-gathering (收集羊毛) ”, 指人们在剪羊毛时, 有不少羊毛散落在篱笆上, 为了不浪费, 就要把这些羊毛也收集起来, 这是一件“琐碎无聊的工作”, 现比喻干活“心不在焉”, 是贬义词。

假如不懂旧习语的文化内涵, 望文生义, 就会陷入翻译的陷阱。由于某些习语的语义已发生改变, 这类习语只适宜采取意译法:I don’t want to go out with that blue stocking.She is only interested in books. (我不愿意和那位女学究出去, 她只对书本感兴趣。) 习语“blue-stocking (蓝色长筒袜) ”发端于18世纪50年代, 一个把知识女性当作怪异现象的年代, 当时, 女性们玩牌成风, 是最适宜的消遣, 可Mrs.Montagu (蒙塔古女士) 却邀友聚会, 以文会友, 并邀男士参加, 这些男士皆着蓝色绒线长袜而非当时绅士必穿的黑丝袜。此后, 这类聚会被讽喻为“蓝色长筒袜协会”, 凡对知识性聚会乐此不疲的女性就被称为“穿长筒袜的女士”, 含贬义。这条习语充分反映了至今还存在的对女性的歧视。

又例如:

1) He was such a wet blanket at the party that they neverinvited him again. (他在那次聚会中异常扫兴, 人家再也不邀请他了。) “A wet blanket (湿毯子) ”源于17世纪, 当时农民在玉米地里用湿毯子扑灭火焰。后来出于联想, 给“killjoys (扫兴的人) ”和“spoilsports (妨碍人家娱乐的人) ”起绰号为“湿毯子”。

2) This is a fine kettle of fish!I forgot my book. (真糟糕!我忘了带书来。) “A fine kettle of fish (好一锅鱼) ”源自苏格兰的边境地区。人们在鲑鱼回游的季节到河边野餐, 鲑鱼煮好后, 争抢食物的场面十分混乱, 后来用这个习语描绘“一团糟”。

3.6 与颜色有关

颜色习语就是人类群体文化观念的一种反映。颜色习语的运用反映了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的关系, 他体现了各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张镇华在《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一书里有一例:Mr.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I hope he wi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 (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色不好, 近来他一直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 她显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可见, 颜色能反映出西方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这里white, pink含褒义, 而green, blue, brown含贬义。黑色、灰色、绿色、蓝色、黄色等色调常出现在英语贬义习语中。颜色习语给予颜色词汇更丰富的含义。与颜色有关的贬义习语很多, 下面略举一二:

1) 黑色

贬义色彩最浓郁的非黑色莫属。不论哪个民族, 黑色都是黑暗、不好的象征, 与黑色有关的习语也往往蕴含贬义。由于中外看法一致, 因此与黑色有关的习语可以直译, 如:black Friday (黑色星期五) , black hand (黑手党) , black list (黑名单) 等等。其他的颜色习语一般都具有引申义和转义, 适宜意译。

2) 绿色

绿色代表和平、宁静、生机等含义, 可同时绿色又让人联想到羸弱, 生疏之感, 因此引申出特有的比喻义, 绿色的面容一度被认为表示妒忌, “be green with envy”意思是“十分妒忌的”, 莎士比亚在《奥赛罗》第三幕第三场中表示了同样的含义:O!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it is a green-eyed monster… (要留心嫉妒啊, 那是个绿眼的妖魔......)

3) 蓝色

蓝色让人联想到天空的广袤, 清爽, 可是在西方习语中, 蓝色是忧郁、悲伤的代名。“In a blue mood”指“情绪低落”, “make the air turn blue”也毫无褒义可言, 它并非“拨云见日, 豁然开朗”之意, 而是指“谩骂不止”。如:When the engineerheard that his plans had been rejected, he fairly made the airturn blue. (当工程师听到他的计划被否定之后, 他谩骂不止。)

4) 灰色

灰色代表忧郁和沮丧, 如“a gray day (忧郁的一天) ”, “a gray future (无望的未来) ”等。

5) 黄色

黄色象征着阳光和丰收, 在汉语中, 黄色还有淫秽、色情之意。而在英语传统中, 黄色往往与懦弱、胆怯有关, “yellowlivered”的意思就是“胆怯的”。如:You don’t want to fight, do you?You are yellow. (你不是想打架, 是吗?你太胆小了) 。黄色在英语中虽无色情之意, 但也有贬义色彩, “yellow journalism”是指“歪曲事实的报道”, 英语中“黄色电影”用的是另一个同样含贬义的颜色词“blue film”来表示。

3.7 与动物有关

动物习语生动、形象, 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往往寓意深刻, 是语言中的精髓。英语中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习语, 当下学术界对动物习语进行研究的文章也不在少数。英语习语中动物所代表的形象异于汉语中动物所代表的形象, 其词义内涵有的相似, 有的却大相径庭, 例如:中国人常用狗来形容坏人坏事, 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等。英国人则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它非但没有一点点的可恶, 而且要可爱的多。英语习语中有“love me, love my dog”的说法。习语“Dog eats dog”的语用涵义是凭动物本身的力量战胜对手, 指公平竞争, 它并不是汉语语意中的互相勾心斗角, 更不是坏人之间的内讧残杀。

英语贬义习语中常见的动物有:“chicken (小鸡) ”, 他们认为鸡是胆小的动物, 给人以不好的联想, 因此与“chicken”有关的习语多属贬义范畴, 如:“chicken-hearted (胆小的) ”, “chicken out (临阵逃脱) ”等;“Fish (鱼) ”一词被用于比喻时也以中性偏贬居多, 如:“fish wife (泼妇) ”, “a cold fish (古怪之人) ”等;此外, 含“wolf (狼) , fox (狐狸) , snake (蛇) ”的动物习语与汉语语意一样, 自然毫无褒义可言, 如:“cry wolf (狼来了) ”, “a sly fox (老奸巨猾的人) ”, “a snake in the grass (奸诈的人) ”等。

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中西文化对比的过程,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中西文化的背景差异, 理解动物习语的深层含义, 把握贬义习语的比喻义, 采取形义结合与意译的方法, 达到既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又不影响译语读者理解的目的。

3.8 与体育娱乐项目有关

自古以来, 各种体育比赛及娱乐活动中的许多规则和用语, 丰富了英语习语。只要熟悉比赛规则, 准确理解及翻译这类习语应该不是难事。此类习语宜用意译法进行翻译, 例如:The employee was shown the red card for defrauding the compa-ny. (这位员工因欺骗公司而被解雇。) “To be shown the red card (出示红牌) ”指足球比赛中球员若经黄牌警告后再犯规, 裁判将出示红牌, 取消其本场及下一场比赛的资格, 除本意外, 该习语还指“开除, 解雇”等。

又例如:

1) I thought the remark was a bit below the belt. (我想那句话有点儿不太公正。)

根据拳击规则, 拳手若击对方腰带以下部位就算犯规。习语“Hit below the belt (腰带以下的部位) ”多指“不择手段, 不公正”。

2) Pull yourself together, do you want 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 in front of these people? (振作起来, 难道你要在这些人面前表现胆怯吗?) “Show the white feather (露出白羽毛) ”这条习语源自斗鸡, 如果公鸡身上有白色的羽毛, 则说明这只鸡养得不好, 在斗鸡场上肯定会“胆怯, 畏缩不前”。

3.9 无法从字面判断褒贬义

部分习语无法从字面判断其褒贬含义, 贬义习语中有些字面含褒义词, 有些含中性词, 了解不到位就不易翻译到位。例如“a good-time girl (寻欢作乐的女人;放荡的女人) ”, “Jack in office (滥用职权的小官吏) ”等。对于此类习语, 我们只能意译, 不能死译。例如:

1) I wish Henry wouldn’t make an exhibition of himsel shouting at the waiter like that. (我希望亨利不要那样朝着服务员大喊大叫, 给自己丢脸, 那太令人难堪了。)

2) I fully expect these commitments will put us in QueerStreet next year. (我完全相信这些交易到明年会使我们陷入困境。)

翻译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语境都可能对翻译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无论如何, 只有溯本求源, 融汇贯通, 用严谨、踏实的翻译态度对待翻译, 才能还本求真, 少走弯路。

4 结束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长久的文化积淀,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确保文化传递的准确性,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语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正确理解并翻译好英语贬义习语, 不仅可以对比中外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 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而且能避免翻译时的语用迁移现象, 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 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大云, 马志新, 叶启明.英汉双解英语习语词典[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89.

[2]宿荣江.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

[3]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张镇华.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 篇9

1 英语习语的起源、定义和特征

1.1 英语习语的起源

习语是语言文化的载体,也是语言构成的关键部分。大多数习语的形成和流传都来自民间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劳动,在他们日积月累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下创造了这些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习语[1]。例如“A cat may look at a king”,这句习语就是“小人物也该有权利”的意思,还有“Adversityisagood discipline”——“苦难是磨炼人的好机会”这种生活励志的习语[2]。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情况下,不同社会的文化和生产都使其拥有独有的习语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在了解西方文化后就会发现,生活中接触的英语习语处处都在渗透着西方文化的意蕴。

1.2 英语习语的定义

英语习语主要由俗语、格言、歇后语、俚语等组成,并且习语的表达不能从单独的词语或者词组中来进行解释,例如“Like a drowned cat”,如果单独解释,我们常见的“like”是“喜欢”,“cat”是“猫”的意思,但这句习语的实际意思是“落汤鸡”,由此可看出这是由人们日常习惯的常用词组以及特定形式所组合在一起的固定搭配,所以我们才称之为习语。

1.3 英语习语的特征

“语言整体性、结构凝固性、不可替代性”是英语习语中明显的三个语义特征。确切地说,习语是词组和词语的组合,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例如“call white black”是“颠倒黑白”的意思,它是由三个词语组合到一起的习语,如果将其中一词删掉如“white black”或者将词语颠倒“white call black”那都会破坏这个习语的语法及意思。所以一旦加以变动或者进行删改,习语的意思都将表达不出其深层本意,并且这样做也使习语变得毫无意义。

2解析英语习语在不同文化差异下所受到的影响与内涵

2.1 中西文化差异

习语在中西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都是相同的,都是以丰富、有趣、生动的形象来比喻[3]。但是中西在文化信仰上的差异就非常大,所导致他们在文化内涵的体现上也都不尽相同。比如“a gay dog”或者“a lucky dog”,由此可见国外形容一个人的快乐和幸运时是用“狗”的词语来进行习语表达,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被看作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来对待[4]。相反在汉语中,关于狗的成语习语通常被作为一种贬义的表达方式,例如“人模狗样”、“狐朋狗友”。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在英国“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而在汉语中“猫头鹰”常常代表着厄运的到来,还有“龙”在中国传统意义上是神圣的,寓意吉祥的吉庆之物,而在西方“龙”则代表着邪恶的化身,这点从很多影视作品中也可以看出。

2.3 地理环境的影响

文化的差异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所致,各个地方不同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也体现其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英国,曾经英国人的生活依赖于海也热衷于航海,因为其自身独特的地理因素和海洋文化,所以这也使得在英国与海有关的英语习语产生很多,如“apoorfish”或“abigfish”将鱼比喻为人来做形容,或者汉语习语“如鱼得水”是表示顺境,而英语习语“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则表示逆境。再如“all at sea”意为不知所措,“a sea of faces”意为人山人海。由此可推断,在英汉语言中关于海的习语所表达的意思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原因归咎于文化差异。

2.4 文学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社会历史的发展往往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英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习语最初也主要来源于以前历史人物的文学创作、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最后开展了一系列习语的故事[5]。例如,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书中说:“柴郡猫慢慢地消逝,开头消逝的是尾巴,最后是咧着嘴笑,一直笑到整个身体消逝为止。”后来人们用Cheshire cat来形容一个人“咧嘴傻笑”或“露齿嬉笑”的意思,以影射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2.5 宗教迷信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在中国受佛教思想影响,所以佛教对于汉语习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阿鼻地狱:阿鼻:梵语“无间”,即不断地受苦。而在英国是信奉天主教的,英国人的宗教观念是非常强烈且虔诚的,常常通过各种渠道崇拜上帝,因此与上帝有关的习语就产生了,例如“God blessyou”意思是“上帝保佑你”这句习语在英国甚至其他国外信奉天主教的人常说的一句[6]。在英、美国家,通常在一个人打喷嚏之后,周围的人很快会说一句“God bless you”或“blessyou”,因为他们相信在打喷嚏的瞬间人的灵魂会出窍,所以都会说“blessyou”以防止恶魔乘虚而入,也有祝你早日康复的意思。类似的习语如“May you be blessed”意思是“愿你受神的庇佑”都是宗教文化下常用的英语习语。

3 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3.1 英语习语翻译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比较完整地保持原文所表达方式的意思,属于平铺直叙没有很深的含义。一般采用直译法的,英语习语所表达的意思与汉语修辞基本别无二致,并且所表达的寓意与汉语基本相吻合。例如: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一个今天等于两个明天);Money is the root of allevil.(金钱是万恶之源);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二人智慧胜一人);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3.2 英语习语翻译历史直译法

英语习语翻译的直译法中也有另一种表现方式,就是以历史寓言或者一些小故事的英语习语,也可以运用直译法翻译[7]。例如:Sour grapes(酸葡萄)寓意为阿Q精神,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与汉语中的“猫哭耗子假慈悲”意思相同,形容一个人虚伪的表现。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spots.(豹子脱不了斑色)形容一个人的缺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还不加以改正。

3.3 英语习语翻译套译法

英语习语套译法的意思就是,英语习语的表达喻义和汉语习语的喻义基本是相似的,但是在形容的比喻手法上进行加工[8]。采用比较经典的将英语习语套用在汉语的习语翻译上的翻译,例如: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ity.(穷则思变,多难兴邦);A fair death honors the whole life.(死得其所,流芳百世);A fall into a pit,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君子之交淡如水);Make a frantic last minute effort.(临时抱佛脚);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4 英语习语翻译意译法

如果在英语习语翻译中,遇到没有办法用直译法来翻译,或者在汉语习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译词或者译句,就可以采用意译法,就是将文章中或者段落中所表达的意思体现出来,最后结合意思的大概来进行翻译。例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A still tongue makes a wise head.(智者寡言);A snow year,a rich year.(瑞雪兆丰年)。

4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人类最大的文化财富,而英语习语是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化内涵的必经之路,作为语言学习者,要充分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了解中英在习语上的共性和差异性,同时掌握灵活和准确的翻译技巧,才能用汉语译出英语习语的“味道”,才能做到传神达意,才能使两种文化精美融合。另一方面,对英语习语的研究和翻译也会促使学习者触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去深挖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从而真正提升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瑾瑾,等.实用英汉翻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赵波.论英语习语的跨文化翻译[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4(2).

[3]范玮.论文化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4(11).

[4]吕佳.文化视角下英语习语的汉语翻译探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8(7).

[5]刘峥.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6).

[6]闫海英.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的跨文化比较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

[7]盛媛.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探讨翻译的方法与策略[J].科技信息,2011,6(16).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篇10

习语 (idiom) 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它们一般具有结构严整, 形式简练, 含义精辟, 表达生动等特点, 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堪称民族语言中的精华。从狭义上讲, 英语习语指字面上看不出其含义、结构固定的短语, 颇似汉语中的成语 (就语义而言) , 如“the cat’s out of the bag” (秘密泄露了) , “all things to all men” (八面玲珑) 等。从广义而言, 它还包括俗语 (colloquialism) 、俚语 (slang) 、谚语 (proverb) 、典故 (allusion) 以及习惯搭配的词组, 如three sheets in the wind (俚语:醉酒) , What’s up? (俗语:发生什么事?怎么样?) , “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 (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 等, 通常情况下, 我们使用idiom是就其广义而言。

2 英汉习语比较

英语习语源远流长, 数量浩繁, 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风格。正因为如此, 习语的翻译也比较复杂。英语习语的翻译首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 了解文化差异, 注意英汉习语之间的异同, 并且运用正确的方法翻译。

从形义的角度来看, 英汉习语的异同大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英汉习语形义全同, 这类习语数量很少, 例如:

(1)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旧瓶装新酒) (2) Who is content⁃ed, enjoys. (知足者常乐)

2) 英汉习语形义基本相同, 这类习语比前者多些, 例如:

(1) Give him an inch and he’ll take an ell (mile) . (得寸进尺)

(2)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3)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鬼推磨。)

3) 英汉习语形似而义异, 这类习语非常多, 例如:

(1)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 (趁热打铁) . 英语习语强调“抓住时机”;而汉语则强调“抓紧行动”

(2) Ignorance of the law is no excuse of breaking it. (不知者无罪) . 英语习语意为:法盲犯法不可恕, 指要严格执行纪律;而汉语习语, 则指要网开一面

4) 英汉习语形异义似, 例如:

(1) It’s poor mouse that has only one hole. (狡兔三窟)

(2) As dumb as an oyster (守口如瓶)

5) 英汉习语形义完全不同, 例如:

(1) see the sun (活着) (2) have bats in the belfry (头脑有点古怪)

3 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习语往往带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 且喻义丰富, 不少前后对称, 音韵优美。翻译习语不仅要确切地表达其含义, 而且要尽可能地反映这些色彩。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又不会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 仍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及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通过直译法, 读者能充分感受原习语的风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英语习语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使用、熟悉。一般来说, 英语习语如在形、义上与汉语完全或基本相同, 常可采用直译法, 原习语中的比喻或形象能为汉语读者所接受的有时也可以采用直译。例如:

(1) They say that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俗话说:血浓于水。

(2) The president visited one country after another, carrying out shuttle diplomacy. 总统访问了一个又一个国家, 进行穿梭外交。

(3) 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kill a cat.条条大路通罗马。

(4) Silence is golden.沉默是金。

(5) Opposites attract. 异性相吸。

(6) Clothes make the man. 人靠衣装, 佛靠金装。

(7)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不可以貌取人。

3.2直译加注法

当习语直译后, 仍然不能清楚、准确地表达原意, 就可以运用直译加注法。例如:

(1) Old birds are not to be caught with chaff. 秕糠捉不到老鸟 —— 有经验的人不易上圈套。

(2)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 流鳄鱼眼泪—— 假慈悲。

(3) What he had played was just a Judds kiss. 他所做的只不过犹大之吻——居心险恶。

(4) A bull in a china shop. 公牛闯进瓷器店——捣乱。

3.3借译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内容和形式非常相似和相近的习语, 它们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修辞色彩和形象比喻, 则可借用汉语的同义习语来翻译。例如:

(1) Better die with honor than live with shame.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2) Diamond cut Diamond. 棋逢对手, 将遇良才。

(3) To go or not to go, it’s still in the air. 去还是不去, 仍然悬而未决。

(4) The plates on the table are at sixes and sevens. 桌上的盘子乱七八糟的。

(5) She spent money like water. 她花钱如流水。

3.4意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有些习语不可能进行直译, 在汉语中也找不到相应的习语借用, 这时, 我们就应用意译法进行翻译。例如:

(1) The Indians in Colorado have dug up the hatchet. 科罗拉多地区的印第安人已经宣战了。

(2) To bring down the house.全场喝彩。

(3) Pandora’s box祸害之源

(4) 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

(5) Achille’s heel致命的弱点。

3.5直译和意译兼用

既采用直译来保留原有的比喻形象, 又用意译来进行补充, 使意义表达更加清晰。这适用于直译不足以明理, 意译又失其色的习语。例如:

(1) Carry coal to Newcastle运煤到纽卡索, 多此一举

(2) 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 鸟爱自己的巢, 人爱自己的家。

(3) 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 吱吱叫的轮子才上油,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4) Every flow has its ebb. 潮有涨落日, 人有盛衰时。

3.6意译加注法

有些英语习语意译成汉语时, 为了让读者加深对原习语的理解, 可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

(1) I am as poor as Job, my lord, but not so patient.

我是像约伯一样的穷, 大人, 可是却没有他那样的好耐性。 (注:约伯, 以忍耐贫穷著称的圣徒, 见《圣经·约伯记》)

(2) He sows his wild oats. 他浪费了青春。 (注:野燕麦不能食用, 所以播种野燕麦无异于浪费时间和精力。)

要正确地翻译英语习语, 除了要掌握以上几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外, 还要加强对英语国家历史、文化、宗教以及社会习俗的学习和了解。总之, 只有具有扎实的语言及文化功底, 具有认真细致的态度, 才能做好习语的翻译。

参考文献

[1]华先发.新实用英译汉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霍海洪.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技巧[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3]贺音, 文化差异下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

[4]李广升.英谚汉译的原则和技巧[J].大家, 2011 (1) .

[5]严尽忠.英语成语的文化渊源及翻译[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

上一篇:驰名商标淡化问题下一篇:营运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