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2024-08-27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精选十篇)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篇1

一、现浇板裂缝分类

1. 现浇板裂缝的类型。

(1) 结构裂缝。多产生于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 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 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拉裂缝等。

(2) 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 由于材料自身收缩形成的裂缝。

(3) 温差裂缝。集中于屋面板和建筑物上部楼层的楼板。

(4) 构造裂缝。住宅设计中一般将PVC电线管均敷设于楼板内, 使得有PVC管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减薄, 易出现构造裂缝。

2. 现浇板裂缝的形式。

(1) 45°斜裂缝。常出现于墙角, 呈45°状。

(2) 纵横向裂缝。一般见于跨中、支座、PVC电线管暗埋处等部位。

(3) 长裂缝。出现于楼板表面。

(4) 不规则裂缝。出现部位、形状无规则。

(5) 贯穿与不贯穿裂缝。绝大多数裂缝出现在楼板表面, 为不贯穿裂缝。极个别从板面一直裂到板底, 呈贯穿状。

二、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的来说可以从结构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来分析。

1. 设计方面。

结构设计对温差应力、混凝土收缩应力相应的控制配筋未达到要求, 多产生45°斜裂缝。通过对大量现浇楼板裂缝发生部位的调查与分析, 这种最常见和数量最多的裂缝多产生在房屋四周阳角处离开阳角约1米, 即在分离式配筋楼板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另外, 板内布线、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次应力作用等设计因素也会引起楼板开裂。

2. 材料方面。

从混凝土材料方面来说, 现浇楼板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 包括干燥收缩、塑性收缩及温度收缩等。另外,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过大, 外加剂、掺和料掺量过多, 原材料质量波动等也易引起裂缝。

3. 施工方面。

楼板的模板、支撑变形或沉陷, 混凝土的制作和振捣工艺等许多方面的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养护不当都会增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例如混凝土初凝时受到扰动或承受荷载, 就会产生不可恢复性裂缝。

三、裂缝防止措施

1. 设计措施。

设计时应注意对房屋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 将负筋沿房间全长配置, 并且适当加密加粗, 同时也可取消作用较小的屋面阳角处, 这是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裂缝。

为防治预埋线管处的裂缝, 预埋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 交叉通过时, 须采用专门设计的接线盒, 防止因线管交叉对混凝土板厚度削弱过多, 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 以确保线管底部混凝土的顺利浇筑和振捣密实。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 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 根据大量工程实践经验, 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200, 两端的锚固长度300mm。

另外, 现浇板应按双向连续板计算配筋, 为减少开裂, 宜采用双面配筋, 增加表面配筋量, 适量增加楼板厚度。同时要合理确定混凝土强度, 建议用C35~C40取代常用的C50, 优选配合比, 施工中混凝土富余强度过高对裂缝控制不利。

2. 材料控制。

目前现浇板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 而泵送混凝土为满足坍落度大、流动性好的泵送要求, 易产生水灰比大、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 使混凝土收缩量增大。这就要求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和坍落度。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应全盘考虑, 多用骨料、少用粉料, 以减少裂缝发生, 坍落度应适当控制, 不宜过大, 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值。宜选用合格的、水化热低、收缩小、耐久性好的复合水泥, 外加剂的选用一定要慎重, 混凝土掺和料的掺量比例应合理。

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现场控制, 严格原材料检验试验。承包商应明确对不同部位混凝土品质的具体要求, 控制好坍落度检查。建议在泵送混凝土前再做一次坍落度试验, 坍落度超标的混凝土严禁使用。

3. 施工措施。

预埋线管处裂缝、施工荷载较大处裂缝以及板周边处负弯矩裂缝主要是由于施工不当产生的。因此, 施工中应注重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等措施。

(1) 模板工程措施。目前在建筑施工中, 往往将跨度较大的现浇楼板通过竖向支撑变为短跨受力状态, 以达到早拆模板、提高模板利用率、减少模板用量的目的。尽管这样, 通过工程实践却发现:在早拆部位仍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细小裂缝。所以应尽量避免过早拆模, 防止因过早拆模而引起混凝土损伤。对于早拆模板, 应严格控制楼板混凝土的拆模强度和早拆后楼板上的施工荷载, 控制好拆模时间, 并按规范要求拆模。

(2) 钢筋工程措施。要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通行处应铺设临时简易通道。混凝土浇筑前, 必须在板周边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板四角的放射形钢筋和阳台板钢筋范围处搭设操作跳板, 供操作人员站立。操作人员不得践踏在上述钢筋上作业。在浇筑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 避免踩弯负弯筋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和浇注中及时进行整修。另外, 要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按规范规定在固定后的钢筋与模板之间镶嵌保护层垫块。

(3) 混凝土工程措施。改善混凝土施工技术是防止现浇板产生裂缝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做到合理振捣、合理抹压。合理振捣, 就是要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 使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在混凝土各层中均布。合理抹压, 可以有效消除混凝土塑性收缩产生的裂缝。根据施工经验, 建议采取如下抹压方法:在混凝土第一次振捣后, 立即用木抹子碾压一遍 (也可用平板振动器) 。然后根据天气环境和混凝土表面塑性收缩变形的情况, 在混凝土初凝时, 再进行一次全面抹压。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前, 再进行有选择性的抹压, 从而彻底消除塑性收缩产生的裂缝。其次要注意混凝土的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的产生, 是防止混凝土产生塑性收缩变形裂缝的根本措施。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等进行1周左右的保湿养护, 同时后续工序施工时应采取措施, 保证连续浇水养护不受影响。

不能过分强调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 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硬化时间。但在实际施工中, 往往存在抢进度、赶工期, 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毕, 尚未达到规定强度, 即已上人操作, 并堆放施工荷载, 使楼面混凝土受到损伤。因此, 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 以及集中吊运堆放和超过楼面允许荷载, 严格防止吊物冲击楼面, 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应严格控制后序施工。主体结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1层为宜, 以确保楼面混凝土的起码养护时间。吊运重物时, 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 避免集中布料, 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减轻对楼板的冲击影响。为加强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 应预先采用加密立杆和隔栅来增加该部位的模板支撑架的刚度, 以增强刚度, 减少变形。同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混凝土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 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篇2

工程名称:

金鼎花园小区4#楼

施工单位: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承包分公司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措施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金鼎花园小区4#楼工程位于潍坊市鸢飞路与卧龙街交叉口西北,地下二层,地上十八层,总建筑面积13077.44平方米,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由潍坊金鼎置业有限公司开发,潍坊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潍坊天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与预制装配式楼板相比,现浇钢筋混凝土具有明显整体性强、抗震性能高、楼板布置灵活等优点,因此,它日益被人们所广泛采用。然而,不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住宅楼,在验收时或预付使用一段时期后,部分现浇板出现了开裂现象。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演变成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通病。这些裂缝虽然对楼房的结构安全影响不大,但是,它却使住户产生了很大的不安全心理;同时,也影响了房屋的美观,还给结构的耐久性、抗渗漏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提高主体质量,顺利通过主体验收,对现浇板裂缝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现浇板裂缝原因分析 1.1 温度应力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相应地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现浇板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体积比)较小,暴露在大气中的面积较大,混凝土受外界影响较敏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较大,使板内出现拉应力;又因为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当板内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现浇板变形大于配筋后的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时候,板内就会产生裂缝,特别是在混凝土硬化的初期。

1.2 电线套管的敷设

现浇板内埋设的电线套管,由于套管上面混凝土断面过小,当混凝土收缩时,形成混凝土受拉薄部分,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产生平行于电线套管的一条裂缝。1.3 混凝土施工质量

1.3.1 水泥体积安定性。因为水泥标号越高,在水化过程中,凝聚作用越大,其收缩性就越强,产生变形越大。

1.3.2 粗细骨料含量超标。在工程中使用的碎石及砂的含泥量,大多超过规范标准的规定。因为这些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不仅因为自身是弱颗粒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还会影响集料与水泥石界面的粘结,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压强度,最终导致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裂缝的形成。

1.3.3 塌落度过大且不稳定。塌落度越大用水量就越大,自由水蒸发后,混凝土空隙率增大,混凝土具有可压缩性,收缩更大,强度也会降低;同时,由于塌落度不稳定,不同盘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也会造成现浇板的开裂。

1.3.4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不到位。由于混凝土初期养护不好,表面没有得到及时的遮盖,导致其表面的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收缩,初期强度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因而产生裂缝裂缝;二是由于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水化热,到致混凝土表面产生了拉应力,因此,在升温或降温间,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或超过其拉应力时,而导致现浇板裂缝的产生。

1.4 施工荷载及支撑体系的拆除

1.4.1施工时,楼面和屋面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施工中主要是没有把实际堆载与允许堆载做比较。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因为抢工期,就急于上人操作和堆放材料,使其产生过大的变形导致裂缝的产生,并且荷载过于集中。1.4.2 现浇板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模板或支撑,此时现浇板的承载能力低于设计荷载,使现浇板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工作,这是结构受荷引起的裂缝。施工现场也会出现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个别支撑扣件等,造成支撑的承载体系发生变形而产生裂缝。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根据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原因,提出如下防治技术措施: 2.1设计方面

2.1.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2.1.2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得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20mm,(厨房、卫生间、阳台板的厚度不得小于90mm)。2.1.3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向双层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交除应设置放射性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2.1.4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设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

2.1.5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x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2.1.6 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2.1.7 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设置加强钢筋。2.2 施工方面

2.2.1 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2.2.2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2.2.3 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2.2.4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150mm。

2.2.5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保证钢筋不位移。

2.2.6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2.2.7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

2.2.8 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2.2.9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轻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调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2.2.10 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2.2.11 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2.2.12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以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三、整治措施

通过以上对住宅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防止现浇板裂缝的产生,确保了工程质量。对于已经产生的裂缝,可以采用如下措施进行补救,或者请设计部门出具专门的整改方案:

方法一:局部表面封闭法,采用以柔性环氧树脂为基料 1.修补目的:防止渗水及钢筋锈蚀,提高结构耐久性;

2.修补范围:混凝土表面的未贯穿裂缝及注浆法不能注入的微细裂缝;

3.修补材料:微细裂缝封闭膏,与混凝土同色,灰色膏状胶,特别针对混凝土微细裂缝的封闭及表面缺损的修补而研制。具有强粘结力和韧性,刚柔结合,有效防止水汽、化学物质及二氧化碳的侵入,并防止开裂混凝土结构的进一步损坏,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4.修补步骤:可沿缝涂刮宽度20mm;也可开槽嵌入。

方法二:整体表面封闭法,采用以进口聚合物乳液为基料网状裂缝柔性封闭剂

1.修补目的:封闭混凝土表面的网状裂缝,阻止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防止微细裂缝的进一步扩展;用于钢筋混凝土表面的进一步防渗,防碳化,防腐蚀,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2.修补范围:混凝土表面的不规则网状裂缝

3.修补材料:网状裂缝柔性封闭剂,特别针对混凝土硬化初期因干燥失水等原因所产生的表面不规则网状裂缝的修复而研制,是一种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柔性,又具有无机材料的耐久性等优点的新型保护材料。

4.修补步骤:基层处理: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固,无疏松、无浮灰;预先洒水湿润基层。底涂处理:若基层表面密实性不够,可用混合好的封闭剂加水50%稀释,进行底涂。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篇3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裂缝防治;材料;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148-0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具有整体性好和抗渗、抗漏性能强等优点,在近几年的房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材料,在硬化过程中,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造成骨料与水泥石粘接面之间或水泥石本身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裂缝。微裂缝在荷载作用或进一步收缩的情况下,逐步扩展成较大的肉眼可见裂缝。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混凝土材料自身、设计及施工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性控制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类型

根据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特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横向裂缝:在跨中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当建筑物总长超过40cm时,通常在建筑物端部第一或第二开间板跨中出现上下贯通裂缝。

2.纵向裂缝: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3.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板上皮居多。

4.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

5.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30cm内产生的裂缝,位于板上皮。

6.顺着预埋管线方向产生的裂缝。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材料自身因素、设计疏忽、施工疏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材料自身因素

现浇板所用的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它们的质量不合格,势必会造成现浇板出现裂缝,如钢筋方面:为节省成本,现浇板所用钢筋为一些小厂家生产的钢筋,质量严重不合格,钢筋的延性、韧性和可焊性都较差,抗拉强度低,很容易产生裂缝;混凝土方面:骨料(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好,含泥量大,含粉量大,使用细石和细砂。水灰比大,水泥用量越大,含水量越高,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采用活性高的水泥,水泥活性越高,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收缩越大。

(二)设计疏忽

屋面板不设置保温、隔热层,或设保温层但保温层厚度不经计算而随意确定其厚度;设计板厚不够,又不做挠度验算,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设计结构时安全储备偏小,配筋不足或截面较小,使梁板成型后刚度差,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房屋较长时未设置伸缩缝,在薄弱环节产生收缩裂缝;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楼板双向受力,按单向板配筋,引起裂缝。设计人员理论与实际脱离,除按理论计算配筋外,必要部位没有加配钢筋。

(三)施工疏忽

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输送管道的堵塞,尤其是拆下的输送管内的混凝土,散落在未浇筑的部位,不易清理或未予以清理,所留下的混凝土因未进行振捣,松散不密实,初凝以后与新浇筑的混凝土不能紧密结合,形成干缩裂缝和收缩裂缝;施工速度过快,上荷载过早,特别是砖混住宅楼板,前一天浇筑完楼板,第二天即上砖、走车,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养护不到位,混凝土养护不苫盖,浇水不能保持经常性湿润;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冬季施工时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受冻。

(四)其它方面

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硬结过程中将会收缩,当楼板受到约束,混凝土的收缩将会在楼板内产生内力,使混凝土受拉应力的作用,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楼板就会开裂出现裂缝以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依据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到,其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一)材料的保证措施

正确选用水泥,要控制水灰比,使之不大于0.4,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有一定的流动性,可掺入优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来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而使用减水剂时,一定要做与水泥相容性试验,选择与水泥结合后流动性好的减水剂;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粗细骨料的用量占混凝土总体积的65%~75%,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要重视砂石的质量,石子应选用连续级配的碎石,最大粒径控制在15~20mm;选择好运输路线,保证道路平整,缩短运输时间,避免混凝土拌和物发生分层、离析。同时,要经常检查运输工具,尽量减少混凝土拌和物运输过程中水泥浆的流失。

(二)设计措施

1.在结构设计时,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应尽量避免过大的跨度,可以通过增加次梁根数来减小现浇板的跨度,以避免现浇板的厚度过大,现浇板的跨中挠度过大,现浇板的跨中裂缝、支座裂缝过大,从而提高现浇板的可靠度与安全性。

2.在工程设计中,经常会出现梁板下口平齐,此时,为了现浇板下部钢筋在支座内锚固更加可靠,板底钢筋在梁处应放在梁下部钢筋的上面,设计图还应有大样图表示。

3.对于跨度达200~300mm的梯板,为了保证梯板负筋的架立,同时为了梯板支座处截面的抗剪,宜采用梁式配筋,加设箍筋,箍筋最少设4肢箍。

4.在平面布置上应该尽量规则。减少凹凸转角、体形突变等,这些位置往往是薄弱部位,存在着应力集中,在受到混凝土收缩及出现温差变化时而容易产生裂缝。另外,房屋的长度等于或大于40m时,可将房屋每隔20m左右在板的支座上设置l0mm宽的伸缩缝,将长板变为短板,而原来配置的钢筋不断开。

5.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现浇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现浇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另外,为防止在屋面板的四角部位出现45。裂缝可以在阳角、阴角板块的四周设置8-?准150辐射钢筋,能有效的抑制裂缝的产生。

(三)施工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工人在负筋上随意踩踏而引起负筋变形,并安排人员及时进行纠正,在板底受力筋下一般可用12~15mm厚砂浆垫块垫起板底钢筋网,保证支撑负筋位置的马凳钢筋间距不大于l000mm,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设置马道,为防止预埋线管处出现裂缝,应在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片来加强该部位,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6~8,间距小于150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在楼板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采用切实可行的降温措施,如在炎热天气浇筑时,采用冰水拌制混凝土,并掺加缓凝减水剂和磨细粉煤灰,延缓凝结时间,减少坍落度损失,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可泵性,浇筑后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

2.在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时,混凝土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为确保混凝土密实,宜实施二次振捣,表面出现浮浆时,随即用刮尺刮平,待混凝土终凝硬化前,用木抹子连续搓平,防止泌水收缩裂缝的产生。控制施工速度,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30%前不受振动,拆下的模板及其它周转材料要及时转运,只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在上面堆放材料,材料必须分散堆放并且必须轻放、慢放。

3.在施工后浇带的施工之前应按设计意图,先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带处出现混凝土浇筑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缝的现象;加强早期养护,确保养护时间。可通过及时用塑料薄膜和浇水草袋覆盖,避免混凝土受风吹日晒,加强保温保湿养护来减少或消除干缩裂缝。在一般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浇筑后最初三天中,白天应每隔2 h浇水一次,夜间至少两次;在以后的养护中,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干燥和阴雨天气应适当增减浇水次数,浇水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应不少于7昼夜,对抗渗混凝土及掺缓凝剂的混凝土,应不少于14昼夜,对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应不少于21昼夜,;注重拆模的顺序,楼板变形由中央逐渐向支座变化,荷载支承也由中央渐渐向支座转移,拆除模板支撑应从跨中开始,为了减小楼板的挠曲变形,避免因荷载和变形突变,造成板挠曲过大而形成裂缝。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控制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产生,必须在材料质量控制、设计阶段、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使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的。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鉴定之探讨 篇4

1.1 初始调查

初始调查包括裂缝产生时间及开展过程、裂缝现状、设计资料、施工记录、使用历史及现状等。1) 裂缝产生的时间及开展过程是裂缝产生原因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由于现浇板裂缝往往很难在产生的第一时间内被发现, 因而其发展过程的观察和记录亦很难保证其完整性, 因此在鉴定中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调查, 以确保掌握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并保证其可靠性。2) 裂缝现状的初查包括其形式、宽度、长度、深度、变化规律及分布情况等。3) 设计资料初查主要包括设计图中现浇板的布置、构造及材料强度与实际是否一致、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4) 施工记录初查的重点是核查混凝土用料、配比、浇灌养护情况、气候条件、试验资料及模板工程记录等。5) 使用历史和现状初查的目的是了解在过去或当前现浇板是否存在荷载加大的情况、是否改变使用功能及是否曾受火灾、震灾、水灾影响等。

1.2 详细调查

现浇板裂缝往往是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而产生, 因此初始调查一般难以推断出产生裂缝的真正原因、或众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种, 此时就必须对现浇板开裂的内在因素及外部条件进行现场检测、取样试验及更加详细的调查研究。此阶段包括材料劣化度检测、配筋情况核查、几何尺寸测量、荷载条件核查、现浇板使用状况的深入调查等。

2 原因分析

2.1 结构性裂缝

结构性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 其裂缝与荷载相应, 表明现浇板承载力不足或存在超载使用情况。1) 混凝土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由于施工、材料等原因的影响, 会造成现浇板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从而造成现浇板的承载力下降, 当承载力严重不足时就会产生开裂。此类裂缝往往出现于双向板的周边位置和悬挑板的根部, 有时也出现于双向板的中间呈“十”字交叉形。2) 钢筋位置不当引起的裂缝在现浇板中, 如配筋位置出现偏差, 会导致现浇板承载力下降。造成钢筋位置出现偏移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设计方面的失误, 也有施工的误差。3) 钢筋锚固长度不足引起的裂缝当现浇板中承受拉应力的钢筋长度不足时, 会造成钢筋产生滑移, 从而在钢筋端头处产生滑移裂缝。此类裂缝通常沿锚固钢筋端头呈一直线, 宽度上下基本一致。4) 板厚不足引起的裂缝当现浇板的厚度过小时, 因刚度随之减小, 将会造成板的变形过大, 从而导致板因过大的变形而产生开裂。对悬挑板来说, 此类裂缝往往出现于板的根部, 裂缝呈上宽下窄;对双向板来说, 此类裂缝出现于板的四角位置, 与板边大体呈45°角, 也有的出现于板的角线位置。5) 加大荷载引起的裂缝当现浇板上集中堆放重物或现浇板改变使用用途时, 往往会造成其实际荷载值超过设计荷载值, 导致现浇板产生较大的变形, 进而在应力集中部位或抵抗应力薄弱部位产生开裂。此类裂缝的形式和特征与混凝土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基本一致。

2.2 非结构性裂缝

非结构性裂缝是由变形所引起, 如混凝土收缩、温差等因素引起的变形, 当此类变形得不到满足, 就在结构内部产生自应力, 并在自应力超过混凝土抗力时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1) 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化作用、水分蒸发及胶凝原因, 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小, 产生收缩变形及收缩裂缝。对现浇板而言, 此类裂缝多出现于板表面, 其裂缝深度较浅, 宽度基本不超过0.2mm, 一般沿板的短边方向分布。2) 温度裂缝混凝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会产生热胀冷缩变形, 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现浇板就会出现开裂现象。现浇板上出现温度裂缝时, 其多为贯穿性裂缝, 裂缝宽度一般小于0.5mm, 且受温度 (季节) 变化影响其宽度亦随之改变。对大面积现浇板而言, 其裂缝形式多为纵横交错;长度较大的现浇板其温度裂缝一般沿短边方向。3) 塑性裂缝塑性裂缝是指混凝土在初凝时尚处于塑性状态中出现的裂缝, 主要由塑性收缩或骨料沉落引起。由塑性收缩引起的裂缝多出现于现浇板表面, 深度较浅, 宽度较细, 长度较短, 形状不规则且数量一般较多。由骨料沉落引起的裂缝一般出现于现浇板与梁交接处或现浇板上面布筋位置, 裂缝深度一般达到钢筋表面。4) 布线管引起的裂缝当前布线管的布置基本采用在混凝土浇筑时预埋于板内的方法, 这就造成了布设布线管位置的板厚度减少, 而导致该部位抗拉强度减少, 尤其是在采用塑料管时其与混凝土的握裹力不强, 同时塑性管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 因而在布线管位置形成薄弱环节, 极易在温度应力、收缩应力作用下产生开裂。此类裂缝是现浇板裂缝中非常普遍的一种裂缝, 其出现位置基本与布线管的布设位置一致。

3 危害性评定

危害性评定是依据裂缝特征及产生原因判断现浇板受力工作状态, 评定其结构的安全性, 工作步骤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裂缝性质分析

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的差异很大, 其对现浇板的危害性也截然不同。通过对裂缝特征的分析可基本确定其是由哪一种原因造成的, 或是由哪几种原因造成的, 从而可以判定是属于结构性还是非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的出现预示现浇板开始出现破坏, 表明其强度不足或荷载过大, 是比较危险的征兆。非结构性裂缝往往是由现浇板的自身应力所造成, 随着裂缝的出现其应力积累得到释放, 对结构的承载力影响不大。因此对结构性裂缝要进一步进行受力分析, 而非结构性裂缝则可按照使用性、耐久性、抗震性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处理。

3.2 裂缝受力分析

裂缝受力分析主要是针对结构性裂缝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是判定裂缝危害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分析内容包括裂缝的产生位置、宽度及深度、造成裂缝产生的应力种类及大小等。

3.3 裂缝发展趋势分析

裂缝根据其发展趋势可分为稳定裂缝、发展裂缝。稳定裂缝即宽度、长度、深度保持恒定不变的裂缝。此类裂缝在宽度不大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危险, 但对现浇板的整体性和内部钢筋的耐久性有一定的损害。发展裂缝是指宽度、长度或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增长的裂缝。此类裂缝表明现浇板内存在能对现浇板的承载力造成进一步损坏的因素, 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在鉴定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发展裂缝一般应立即采取措施, 以避免裂缝继续发展而造成现浇板整体破坏。

3.4 综合评定

综合评定的依据是以上分析结果及现行的各种国家鉴定规范、标准等。如《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第4.2.5规定, 如钢筋混凝土主要构件受力主筋处的弯曲和轴拉裂缝超过0.5mm时, 应视为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裂缝, 并根据其实际严重程度定为cu或du级。其评定方法在鉴定标准中有详细说明及具体要求, 这里不多加赘述。

摘要: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实际应用中因其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好等特点被大量采用, 但由于该类板是由多种材料组成且共同承受荷载, 并受材料、设计、施工、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 往往会出现开裂现象, 成为安全鉴定工作中一种常见的问题。笔者就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鉴定作一些探讨, 以供交流。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篇5

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00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

2.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管线必须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Ф4@100宽6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3.在房屋下列部位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屋面板内应配置抗温度收缩钢筋:

1)当房屋平面有较大凹凸时,在房屋凹角处的楼板; 2)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3)房屋南面外墙设置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面外墙相邻的楼板;

4)房屋顶层的屋面板;

5)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4.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

5.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6.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且不宜大于C40。7.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8.露台板、厨房厕所板以及≤2m的多跨连续单向板均宜设置通长面筋。

二、材料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0C。

2.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拌制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粉砂和细砂。

3.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4.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5.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用。

6.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7.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中粗骨料(石子)的用量,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8.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混凝土的砂率,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以内。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禁用细砂。9.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20mm;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坍落度根据高度宜控制在小于180mm,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楼板坍落度宜控制在小于150mm。

10.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180kg/m3。11.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

12.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

三、施工

1.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其坍落度损失值,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2.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板宜采用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减缩剂。

3.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中可采用添加纤维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混凝土的裂缝。

4.预拌泵送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由试验室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6.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即每_不得不少于2只);对于Ф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mm以内(即每_不得少于3只)。7.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浇板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混凝土的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8.加强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0C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10.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不宜小于8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至少60d后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5d。11.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试论楼面混凝土现浇板的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楼面裂缝;分析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原因的分析

九亭家园二标段工程建筑物主要为1栋二层商业楼、1栋三层商业楼、1栋三层配套服务用房、9栋14层~16+16F层住宅楼、1层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99392.26㎡。地下车库地下建面29047㎡(区域内有人防)。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一般情况下,楼面裂缝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主要有设计、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等三方面的原因。

1.1设计方面

(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住宅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而造成的。如在软土地基下采用扩展基础,则对于那些相对较长的条式楼来说,要想保正它们沉降均匀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有时也会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

(2)荷载的作用:在住宅建设中,也有少部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荷载作用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配筋量的,而往往忽略了对板在正常使用阶段,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故而引起裂缝的产生,这些裂缝有时也会超过规范的最大允许值,这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房屋长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越多,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1.2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1)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如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在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产生裂缝。

(2)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3)碱——骨料反应:蛋白质、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等碱性骨料有可能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产生裂缝。

1.3施工质量方面

(1)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2)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3)施工工艺不当引起: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

(4)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2.裂缝的预防措施

2.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1)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

(2)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

(3)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2设计方面

(1)对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可以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来对楼房沉降和沉降差进行控制。

(2)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

(3)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2.3施工质量

(1)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2)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4)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5)为避免电预埋管处裂缝,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抗裂短钢筋采用Φ6- 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 300 毫米。施工时必须保证保护层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

(6)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3.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 1:2 或 1:1 水泥砂浆袜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 1:2 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下转第368页)(上接第248页)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 0.3mm 的,可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4.结束语

虽然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现裂缝这一重大缺陷,但它与预制板相比,还是优点要大于其缺点的,它的这一缺点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将其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现浇板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结构性能方面,采用现浇板后,将使楼、屋盖的结构刚度及强度、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篇7

1.1 原材料质量原因

1.1.1 水泥品种和质量:

水泥质量的稳定性, 水泥品种的适应性都有可能产生体积变化甚至裂缝, 建筑企业如果自己生产混凝土就存在水泥品质需要合理选择的问题[1]。

1.1.2 砂石材料质量:

现阶段国内碎石料场普遍规模不大, 规模大的料场非常少, 加之自检能力弱, 砂石质量波动性非常大。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 混凝土极易产生温度裂缝。

1.1.3 碱集料反应:

碱性集料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 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 产生裂缝。

1.1.4 混凝土质量:

水、水泥、外加剂的掺量偏差大易产生水灰比控制不准, 坍落度过大, 施工时产生离析现象, 硬化后就容易产生表面裂缝。如果用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100mm, 混凝土在浇捣完毕后, 混凝土拌合物内部的水份一部分泌出流失, 一部分被水泥水化所用, 另外一部分被蒸发, 尤其是在干热、风较大的季节, 混凝土则更容易出现失水干缩而发生裂缝。

1.2 施工技术原因

1.2.1 混凝土的过振的原因:

充分振捣在混凝土施工中可使粗集料在模板中得到紧密排列, 有助于混凝土排除气泡提高的混凝土强度。但过振会出现粗集料下沉, 表面出现砂浆层, 表面砂浆干缩, 造成表面裂纹。

1.2.2 施工组织的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当:a.钢筋施工质量不足:钢筋绑扎施工中支座处上层钢筋网高度不够或者人为踩踏使支座处负筋下陷, 保护层过大, 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 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b.空载养护期不足: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 为赶工期, 过早拆模, 楼面荷载影响造成楼板超值挠曲而产生通长裂缝。或者在混凝土刚达到终凝时间就用塔吊吊运的钢管、钢筋等材料, 材料的撞击和过早堆放势必造成薄弱部位的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

1.2.3 铺设预埋管的原因:

楼面垫层内的预埋管铺设不当, 如预埋管铺设不够牢靠、位置过高或上下交叠铺设致使预埋管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两根管线并行布置时, 管线间距过小甚至并拢, 更易因管线集中因与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差异而产生裂缝。

1.2.4 混凝土养护的原因:

在混凝土养护阶段, 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 水化热释放量较大, 如果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 在硬化过程中, 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 势必产生温度应力在较薄弱的部位出现裂缝。

1.2.5 后浇带施工的原因: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 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 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 接缝处混凝土质量差都可能造成工作时板面的裂缝。

2 裂缝的预防措施

对于现浇板的裂缝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以减少或避免这些裂缝的出现:

2.1 原材料质量方面的预防措施

2.1.1 对水泥来说, 近可能使用有信誉的大水

泥厂的水泥, 必须使用质量稳定的水泥品种, 必须使用旋窑生产的水泥, 同时, 按批次进行自检, 检测合格才能进场使用。

2.1.2 对砂石材料来说, 严把原材料进场关,

材料进场之前进行料场考查, 材料使用过程中并要分批检测。考查料场及工程所在地, 如果出现过碱集料反应现象时, 对混凝土用砂石材料要进行碱活性试验, 当测定含有活性二氧化硅 (如蛋白石、玉髓、磷石英、应变石英、玻璃体等) 和活性碳酸盐成分 (如泥质白云石质石灰石、蛭石) 等碱活性成分时不得使用。在特殊情况下需使用时, 控制混凝土的碱含量。认真地对进场砂石材料进行检验, 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的含泥量、级配等各项指标。并做好各项试验记录, 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立即停止使用、清除出场。

2.1.3 对配合比来说, 首先配合比设计要严格

按设计图要求进行, 保证强度是第一位的而且要满足耐久性等其他方面的特殊要求。其次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配料比例, 尤其是水的用量, 严格控制坍落度, 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近年来, 为实现文明施工, 提高设备利用率, 节约能源, 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率逐年提高。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 导致各商品砼厂商采用低价格的原材料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低价格的原材料的很多指标差强人意, 近而导致商品混凝土质量显著下降, 波动明显。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 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工程中加强对商品混凝土厂商的质量监督、检测也是必须的。

2.2 施工技术方面的预防措施

2.2.1 加强技术交底工作, 增加质量意识, 严格按规程操作。

在混凝土施工前, 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水分, 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在楼板施工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2], 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避免负筋位置变化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 承受支座负弯矩, 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 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 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 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 认真养护, 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2.2.2 科学管理, 科学安排生产,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 不盲目赶工[3]。

杜绝过早上荷载和过早拆

模。

2.2.3 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 制

定施工方案, 杜绝麻痹思想, 在后浇带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 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

2.2.4 对大面积材料临时堆放区域事先就要

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等措施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 加强该区域的抵抗抗冲击振动荷载的能力。同时混凝土表面应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 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2.2.5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

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 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2.2.6 加强钢筋的安装质量, 严格控制板面负

筋的保护层厚度, 现浇板负筋与在支座梁钢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 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护筋。

2.2.7 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 严格控制预埋管铺设, 控制好预埋管铺设位置和牢靠程度。

3 裂缝的处理方法

3.1 在混凝土初凝前就已经发生干缩裂缝用

木抹子进行再次拍压抹平, 并立即在表面覆盖养护, 即可消除该种裂缝的再发生。

3.2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 可先

将裂缝清洗干净, 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

3.3 钢筋混凝土楼板一般裂缝处理, 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2或1:l水泥砂浆袜缝, 压平养护。

3.4 当裂缝较大时, 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 冲洗干净后, 用1:

2水泥砂浆抹平, 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5 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 应对楼板

进行静载试验, 检验其结构安全性, 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 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3.6 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通长、贯通、宽度大于0.

3mm的危险结构裂缝, 应邀请设计等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 制定方案, 进行结构加固补强。

结束语

虽然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比较普遍, 而且实际工程中的防治、处理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是裂缝处理工作仅是事后的一种解决办法。我们的精力首先要放在混凝土的施工管理上, 严格把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关。避免和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 这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

摘要:近些年的住宅建设中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大量应用中现浇板裂缝问题已经成为了住宅质量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从施工方面对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处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置方法

参考文献

[1]闵文.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中裂缝原因的分析论.[1]闵文.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中裂缝原因的分析论.

[2]杨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2]杨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篇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居住、工作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 带来大开间建筑越来越多。上个世纪70年代, 现浇空心楼盖结构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就有报导, 我国则是1992年开始在建筑市场出现。随着近些年计算理论的成熟,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应用也日益增多, 以泡沫混凝土为新型填充箱体的现浇空心楼盖在建筑物中也开始出现, 本文以地下车库顶板为例, 比较以泡沫混凝土为填充内膜的现浇空心楼盖和以主次梁为承重体系的实心楼盖的经济性能。

2 地下车库顶板楼盖

地下车库顶板楼盖属于水平受力构件, 可以将承受的荷载传递给竖向承重结构。顶板楼盖结构选型和布置是否合理, 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受力性能, 功能发挥和工程造价等方面。

对于地下车库顶板的结构形式, 比较常见的有主次梁的结构形式和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结构形式。对于一般的楼盖跨度, 通过实际工程项目比较, 对不同的楼盖跨度和不同的荷载大小, 现浇空心楼盖一般有如下的规律:①对于活荷载q≤2.5k N/m�, 或柱距≤6m时, 采用空心楼盖比采用传统主次梁的实心楼盖自身造价要有所增加。②对于活荷载3≤q≤10k N/m�, 且柱距6<L≤15m时, 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比采用传统主次梁的实心楼盖造价有节省。③对于楼板短跨尺寸>16m时, 建议采用预应力空心楼盖或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预应力梁。

对于楼盖短跨在15-16米之间的楼盖, 可以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 亦可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一地下车库, 柱距在8.5米×8.1米, 混凝土等级采用C30, 主要受力钢筋采用HRB400, 活荷载4.0KN/m2, 恒载为44.0KN/m2 (包括顶板上面的覆土) , 利用结构计算软件佳构进行配筋计算, 对采用泡沫混凝土为填充体的现浇空心楼板和采用现浇主次梁的现浇实心板进行结果经济对比分析。

3.2 楼板结构分析结果

两种楼盖结构方案的平面布置及配筋见方案图1, 2, 3, 4。

3.3 经济对比分析

对采用泡沫混凝土为填充体的现浇空心楼板和采用现浇主次梁的现浇实心板进行经济分析, 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4 结论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 采用以泡沫混凝土为填充箱体的现浇空心楼板比采用现浇主次梁的实心板在本工程中工程造价节省。并且从使用功能上讲, 采用空心楼盖方案, 可以不设明梁, 结构显得简洁轻巧, 改善了结构的视觉效果, 可以任意分隔增强了空间的灵活性, 使用功能优势明显, 同时也方便了各类管线及管道设备的安装, 节约管道安装费用, 降低造价。对于一般的地下车库, 采用泡沫混凝土为箱体的现浇空心楼板比采用现浇混凝土主次梁的的楼盖具有显著的经济性能。

摘要:以某地下车库为例, 对其楼盖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进行经济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对于一般的地下车库, 采用泡沫混凝土为箱体的现浇空心楼板比采用现浇混凝土主次梁的的楼盖具有显著的经济性能。

关键词:泡沫混凝土,空心楼盖,经济性分析

参考文献

[1]何惟雄.地下车库顶板楼盖结构形式经济性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 2016 (04) .

[2]江志峰, 傅宁.大跨度楼盖结构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J].特种结构, 2015 (12) .

[3]沈意, 张寒, 刘炽光.三种不同大跨楼盖结构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J].浙江建筑, 2013 (07) .

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常见问题分析 篇9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引 言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推广, 现浇板出现裂缝的几率在增加, 其中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出现裂缝占较大比重。实践证明, 混凝土现浇板是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措施来克服的。

1 工程概况

南京市某小区综合楼采用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板厚120 mm, 商品混凝土, 强度等级C30。房屋高5层。基础采用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工程验收时, 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经现场勘察, 3~5层均存在裂缝, 位于板角处的裂缝占绝大多数, 约占总数的90%, 其缝宽一般在0.1~0.2 mm。

2 裂缝原因分析

对建设方反映的现浇板裂缝, 多次会同建设方工程技术人员、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了实地查勘。根据上述裂缝状况及接触到的相关问题, 对其成因做如下分析:

2.1 板角裂缝的特点

(1) 纵向裂缝:即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 出现在板下皮居多, 个别上下贯通。

(2) 横向裂缝:跨中1/3范围内, 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 多出现在板下皮, 个别上下贯通。

(3) 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 板上皮居多。

(4) 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规则的裂缝。

(5) 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30 cm内产生的裂缝, 位于板上皮。

(6) 多出现在除屋面、首层地面 (大地下室) 以外的各个楼层。

2.2 板角裂缝的形成原因

2.2.1 材料质量

水泥、砂、石和钢筋等质量不好或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引起裂缝的较常见的原因。

2.2.2 施工工艺

(1) 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

(2) 混凝土是人造混合材料, 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 都是裂缝产生的原因。

(3) 模板构造不当, 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或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楼板开裂。施工过程中, 钢筋表面污染, 钢筋保护层太大或太小, 浇灌中踩踏钢筋使其移位等也可能引起裂缝。

(4) 混凝土养护, 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使内外温度差较大, 容易产生裂缝。

2.2.3 结构受荷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 施工和使用过程都可能出现裂缝。如早期受震和施工超载等均可能产生裂缝。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规定裂缝最大宽度为0.2~0.3 mm。对宽度超过规定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的裂缝则被视为有害, 需认真分析, 慎重处理。

2.2.4 设计构造

楼板构造配筋设计不周。现浇板按单向板设计时,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未配足或不满足规范要求, 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 因无构造钢筋约束, 板面即出现裂缝。此外现浇板因开洞而未采取相应措施引起的应力集中也会导致裂缝出现。

2.2.5 湿度变形裂缝

普通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 由于环境效应, 体积收缩, 在构件内产生拉应力, 又由于尺寸效应 (楼板裸露面积大, 厚度薄) , 使楼板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干缩裂缝。特别是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时混凝土收缩值最大, 更易产生收缩裂缝。

2.2.6 徐变裂缝

结构构件在内应力的作用下, 除瞬时弹性变形外, 其变形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徐变变形。因变形量加大而使拉区混凝土承受拉应力, 造成裂缝的出现。

2.2.7 施工方面

由于施工原因造成裂缝出现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结构养护不良或养护时间不够;水灰比过大、外加剂加入量过大;搅拌时间不够、振捣不实;任意留置施工缝且不按规定处理;后期施工扰动前期混凝土;构件内外温差大而未采取有效措施;冬季施工未采取防冻措施等。

2.3 本工程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根据和各方工程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并对计算书进行了复核, 对裂缝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形成以下意见:

本工程施工期间主要为春季, 风沙较大, 昼夜温差大, 导致水份蒸发过大过快, 且该工程楼板面积较大, 从而形成湿度变形裂缝。而商品混凝土一般来说水灰比过大, 外加剂加入量过大, 使得混凝土收缩严重。再加上施工过程中, 由于由于混凝土局部振捣不实, 养护不良等施工原因, 更加剧了裂缝的进一步发展。

3 楼板裂缝处理

通过以上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 根据工地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 针对现有裂缝, 采取了以下措施, 以期消除裂缝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1) 裂缝宽度小于0.3 mm, 采用620胶泥等封闭;

(2) 裂缝宽度大于0.3 mm进行化学灌浆处理, 做法如下:

①凿缝:沿裂缝进行剔凿, 根据开裂情况凿出宽、深各15~20 mm的V型槽;

②埋设灌浆管:沿裂缝方向每隔50 cm钻孔一处, 埋设灌浆嘴, 用胶固定;

③封闭裂缝:用结构胶骑缝反复刮实,

④吹气试压:补封漏气部位;

⑤灌浆:配置灌浆液注入灌浆器, 由空压机加压0.2 MPa, 从一端灌浆嘴起进行灌浆, 一般从邻近灌浆嘴溢出后停止灌浆, 并封闭灌浆嘴, 依次进行下次灌浆;

⑥折嘴, 封闭灌浆嘴。良好养护2周;

(3) 当裂缝较细, 数量不多时, 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 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 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 并用水冲洗干净, 用1∶2.5水泥砂浆抹补。

本工程的楼板裂缝经上述方案处理后, 效果较好, 相关各方较为满意, 事后多次检查, 原有裂缝未重复出现。

4 预防措施

4.1 材料选用

(1) 水泥:

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严禁使用安全性不合格水泥。

(2) 粗骨料:

选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孔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3) 细骨料:

选用颗粒较粗、孔隙较小, 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4) 外掺料:

宜选用减水剂等外加剂, 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 降低用水量, 减少收缩。

4.2 配料

(1) 配合比设计: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 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2) 禁止任意增加水用量。

(3) 配制混凝土时计量应准确, 要严格控制灰比和水泥用量, 搅拌要均匀, 离析的混凝土必须重新拌匀后, 方可浇灌。

4.3 配筋

(1) 从塑性铰区延性考虑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 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使楼板具有一定的刚度。

(2) 钢筋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钢筋间距过大易引起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开裂。

4.4 模板工程

现浇板裂缝的预防, 在模板工程中应注意以下各点:

(1) 模板构造要合理, 以防止现浇板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2) 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 防止施工荷载 (特别是动荷载) 作用下, 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

(3) 合理掌握拆模时间, 拆模时间不能过早, 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开裂。但也不能太晚, 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

4.5 混凝土浇筑

(1) 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 振捣均匀适度。

(2)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 特别是春秋季节, 更应及早进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有困难时, 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 可采用覆盖保温等方法。

5 结束语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 是可以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的。

参考文献

[1]盐城工学院.建筑工程质量检评与事故分析[R].

[2]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现浇板块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 篇10

1 现浇板块混凝土结构裂缝

1.1 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经常出现的部位

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已被普遍采用,各种结构形式出现裂缝的部位大多数在:砖混结构的楼面板、屋面板,框架结构的楼面板、屋面板,框剪结构的墙板、楼面板、屋面板等;也包括在地下结构的挡土墙、基础底板、地下室顶板。竖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中均有出现。在超长大的现浇混凝土(墙、楼面、屋面)板块中的裂缝更是非比寻常,经常会出现多处裂缝。

1.2 混凝土结构裂缝分类

混凝土结构裂缝均是由于混凝土变形或混凝土结构整体变形而产生的。混凝土变形分荷载变形和非荷载变形;裂缝形成也可按照荷载原因和非荷载原因分类。

1.3 现浇板块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

1)竖向墙板上的裂缝现象。超长墙板在地下结构设计中常规的做法是每间隔30 m左右设置一道后浇带,在两条后浇带之间的墙板上会出现一定数量的裂缝。竖向裂缝居多,横向和斜向裂缝偏少;裂缝的位置在墙板中部上方居多,在后浇带端部下方偏少;裂缝的大小在墙板的内侧偏大,外侧很小;裂缝的深度最大达到墙板厚度。2)横向楼(屋)面板上的裂缝现象。在横向楼(屋)面板上的裂缝经常出现在板面,大多裂缝是不规则的形状,在常规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产生的裂缝才是有规则的形状。

2 现浇板块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分析

2.1 非荷载变形产生的裂缝原因分析

1)化学变形。混凝土的化学变形是由于混凝土的化学反应而引起,化学反应是水泥中的碱性氧化物含量高时,会与骨料中所含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骨料表面生成碱—硅酸凝胶,吸水后会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的现象。水泥安定性不良造成的混凝土开裂。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中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过多,或者水泥粉磨时石膏掺量过多;水泥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都是过烧的,熟化很慢,在水泥已经硬化后还在慢慢水化并产生体积膨胀,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导致混凝土开裂。2)碳化变形。混凝土的碳化变形是由于混凝土的碳化反应而引起,碳化反应是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水。碳化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削弱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碳化显著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但可能产生细微裂缝,而使混凝土的抗拉、抗折强度降低。此变形在竖向墙板中比较明显。3)干湿变形。混凝土的干湿变形是由于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水分散失过快而引起的,混凝土搅拌时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加入一定量的水分,保证混凝土运输和泵送施工必需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部分游离水首先散失,混凝土内部水分也会在凝结过程中逐步散失。若是环境气温过高,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散失过快,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变形而产生裂缝。4)温度变形。在混凝土浇筑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结构变形,混凝土随着温度的变化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工程实践中发现,若不及时施工屋面保温层和楼层的门窗封闭及保温工程,屋面板以及靠近屋面板的2层~3层楼面板每天随着温度变化均会产生变形,当天的混凝土结构变形即可用肉眼发现,屋面板变形最为严重,此情况南方工程尤为明显。

2.2 荷载变形产生的裂缝原因分析

1)短期荷载变形。短期荷载变形大多发生在施工阶段,对混凝土结构施加荷载相对过大或过早而产生变形,形成裂缝;使用过程中的短期荷载变形会对混凝土结构形成破坏性裂缝。混凝土板面上施加荷载过早:施工单位为了赶工,在板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MPa就开始上层的支撑搭设和模板施工。施工临时荷载过大:现在大多城市现场施工场地狭窄,材料堆放经常倒换位置,施工单位为了堆放方便,经常在浇筑的板面堆放各种材料,尤其是集中堆放。施工临时荷载相对过大:施工单位在拆除板底模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在板面堆放的荷载按照设计的承载力堆放各种材料,造成实际荷载相对过大,板面形成裂缝。2)长期荷载变形。由于混凝土徐变的时变性质,预应力混凝土板块的徐变效应贯穿于板块建造时起至整个服役期,且其效应依时而变。混凝土徐变不仅显著增加了板块的长期变形,而且造成了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损失,从而对结构体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2.3 其他原因引起的裂缝

设计不当造成的裂缝,施工不当造成的裂缝,地基下沉或隆起,爆炸,地震等异常情况。

3 板块混凝土裂缝控制

3.1 一般板块混凝土裂缝控制

1)化学变形裂缝控制。对使用的水泥进行安定性检测,安定性不合格或不良的水泥严禁使用;对水泥中的碱含量进行检测,控制水泥中的碱含量小于水泥量的0.6%;选择生产水泥质量稳定的大厂家,对石膏掺量控制严格的水泥,避免石膏过多在水泥凝结后继续发生化学反应;选择清洁的骨料,避免活性二氧化硅成分含量过高;混凝土成型后加强养护,促使混凝土强度增长,尽可能让化学反应与混凝土强度增长同步完成。2)碳化变形裂缝控制。控制混凝土强度增长阶段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的接触是最有效的方法。工程实践中竖向结构经常采用涂刷养护液,可以阻止混凝土内部水分的散失,也可以阻止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内部发生碳化反应。3)干湿变形裂缝控制。对混凝土的干湿变形控制就是保证混凝土在凝结前必要的水分不散失,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必要的水分,因此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速度是控制混凝土干湿变形产生裂缝的有效途径。4)温度变形裂缝控制。保温措施就是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能够及时地做好屋面保温层和外墙体的保温层以及封闭外门窗,使屋面结构不受到室内外温差的巨大变化而发生变形;降温措施多数选择在屋面结构板面浇水覆盖毛毡或保留一定厚度的水量,使屋面结构板不会受到巨大温差的变化产生变形裂缝。5)短期荷载变形裂缝控制。施工期间,加强施工场地的规划、布置,合理安排各种材料的存放场地,严格控制混凝土板面材料的平方米重量。合理安排工期,在混凝土板面施加荷载时保证混凝土足够的强度和结构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2 超长板块混凝土裂缝控制

1)设计阶段控制措施。

设计阶段主要措施有:采取预应力设计,采用纤维混凝土新材料,但受到投资控制的限制;采用“抗放原理”设计,但受使用功能布局的限制;设置后浇带是常用的方法,但后浇带过多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利,可能延长工期,增加费用,也易给使用带来渗漏水现象。

2)施工阶段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在超长结构施工中“跳仓法”是近年来倡导的施工新方法,是结合设计“抗放原理”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如何准确地计算单元格是需要设计与施工结合研究的关键,也是在今后施工中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学地理情感教育下一篇:阶段性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