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外人执行异议

2024-07-09

案外人执行异议(精选五篇)

案外人执行异议 篇1

执行异议之诉可以依照不同的诉讼主体、不同的诉讼请求进行分类, 通常情况下可以被分为两种, 其一,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停止执行有异议而提出的请求; 其二, 案件申请执行人对可执行的执行标的物进行许可执行诉讼请求。在民事执行中适用执行异议之诉, 如果案外人不主动选择使用新民事诉讼法中第202条执行异议程序和第204条执行异议诉讼的规定, 尤其是在两者可能存在异议时, 法院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如果在民事执行中, 对到期债权、所获收益等执行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 那么到期债权的债务人员与所获收益人员提出权利归属问题时, 执行机关的相关人员可以依据被执行者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程序的标准而合理选择执行行为, 并优先选择好的程序来执行。在实务中, 对执行异议之诉的可调节性一直都存在争议, 很多法官都会将异议之诉定为不可调解,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是可以调解的, 比如, 在执行案件的案外人愿意由被执行人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债务时, 那么案件就可以进行调解, 但是对调解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民事执行中案外人异议诉讼案件的问题处理

( 一) 案外人异议诉讼的原因

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 按照案外人异议诉讼的原因进行归纳, 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 在法院的裁决中没有规定执行财产标的物, 导致案外人对此标的物的执行存在分歧; 其二, 法院的裁决中所涉及的执行标的物权属不明; 其三, 法院执行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违法行为, 损害了案外人的相关权益。综上三种情况都会导致民事执行中出现案外人异议的问题。执行异议之诉是因为法院已经对案件作出了裁决, 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所享有的权益受到损害, 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法院行为提出异议。

( 二) 民事执行中案外人异议诉讼构造

我国《执行解释》中第十七条和第二十一条中明确规定, 案外人的异议和许可执行之诉讼中, 执行人和案外人在执行异议诉讼过程中, 其地位必须没有问题,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 产生的争议包含两类, 其一被执行人同意案外人异议时, 其在执行异议诉讼中的诉讼地位需进一步探讨, 笔者个人认为, 在案外人异议之诉中还应该注意防止被执行人与案外人之间存在恶意串通的问题; 其二, 如果存在多个案外人对案件提出异议, 就应该按照必要共同之诉来执行。

三、有效处理执行异议诉讼管辖权的方法

《执行解释》的第十八条和第二十条明确规定: 案外人异议诉讼与许可执行诉讼的管辖法院均为执行法院。但是, 执行法院和民事诉讼的管辖规定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其管辖权界限不够清晰, 对执法行为有着不利影响。为此, 可以从两个方面对管辖权确定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 合理分析执行法院管辖问题。执行法院的管辖指: 法院审判人员必须对异议执行的审查人员积极了解情况, 此过程中, 审判人员极易受到执行人员观点或态度方面的影响, 进而产生偏见, 而执行异议之诉的当事人也会因为执行法院审判部门和执行部门的关系对案件的审理持有怀疑态度。虽然执行异议诉讼是由执行法院管辖, 具有一定的弊端, 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执行法院管辖进了审判机构人员和执行机构人员间的沟通和交流, 方便了法院审判工作的开展。如果忽略执行法院变更的问题, 则执行异议诉讼的法院就是执行法院, 具有管辖权, 对异议诉讼进行审查, 使法院基本了解诉讼案件的事实。另外, 经由执行法院管辖还可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 同时方便法院更好的行使审判权。

其次, 一旦执行法院出现变更问题, 对法院管辖权的确定, 则需要兼顾效率原则。通常, 执行法院的变更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法院已经立案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 继而将案件委托给其它法院执行; 二是案件被提级执行或交由辖区内指定法院执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出现执行法院的变更, 在执行实务时, 部分人提出应该交由执行异议作出裁决的执行法院管辖。其原因是当事人之所以会提出异议是法院已经针对案件过程而作出裁决, 其裁决法院对案件起因经过较为了解, 所以有必要审查执行异议的情况, 而执行异议的裁决法院对案件也更清楚, 对提高审判成本也尤其有效。然而, 另外一方的观点则认为, 诉讼案件应该交由实际执行法院进行管辖, 原因在于执行异议诉讼的目的是解决许可执行问题。对此, 我们更应该考虑诉讼程序与执行程序的衔接问题, 而通过由执行法院管辖可以兼顾执行异议之诉和原执行案件的办理效率。

四、结语

案外人异议之诉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的一项执行救济措施, 其对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实务中的执行乱象尤为重要, 但是, 我国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内容还不够完善, 案外人也未完全熟悉这一程序的具体运行, 为此, 我国必须结合民事执行情况, 不断完善和改进这一制度内容。

参考文献

[1]董少谋.执行程序中案外人之救济途径[J].中国法学, 2009 (05) .

[2]肖建国.论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制度价值与程序设计[J].法学杂志, 2009 (09) .

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书 篇2

异议人:北京00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00(总经理)

住所地:北京市00号

委托代理人:000

4月1日,贵院将案外异议人的财产,位于北京市00路00号00号楼00号商铺,进行了查封。异议人依法提出本执行异议。

请求事项:请求贵院立即中止执行,解除查封,将该商铺归还异议人。

事实与理由

9月11日,异议人与00有限公司(下称“该公司”)签订了《商铺租赁合同》,租赁了异议人位于广渠路28号珠江华景家园甲217-南202、203号商铺(下称“该商铺”),租期7年。该商铺属于异议人所有。因该公司迟迟不支付租金及水电物业等费用,异议人已于1月28日将其起诉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要求该公司缴纳相关费用并腾退商铺。该案将于204月7日上午八点三十分在朝阳区南磨房法庭开庭审理000。综上所述,异议人是案外人,贵院将我公司的财产予以进行查封没有法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项规定,提出异议,恳请贵院立即中止对上述财产的执行,解除查封,将该商铺归还异议人,切实维护异议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北京市00人民法院

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分析 篇3

关键词: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

一、引言

民事执行程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法规执行,但是由于事物本质不能够通过外在表现进行判定。这样就会造成在民事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侵犯他人利益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既要保证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体现民事执行的价值。为了能够保证司法的公正性,避免案外人合法利益受到侵害,要对案外人提供保护,建立执行救济制度。使案外人能够及时的获取到法律救济。本文对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特征

(一)特殊执行程序。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具有独立性特点,与一般民事诉讼相比在法律程序上主要是提出执行标的的排除请求,并且对是否进行强制执行进行判断。异议之诉在目的的建立上要根据具体程序执行。由专属法院管辖,与普通诉讼相比案外人民事还行异议之诉在级别、地域管辖上都具有特定性,明确规定由执行法院受理。异议之诉主要是确定是否进行强制执行,执行法院受理之后对于调查取证具有方便性,并且会根据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诉讼期间异议之诉并不适用于普通诉讼制度。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要在进入执行程序,到执行程序终结期间提出相应的诉讼要求,在执行程序之前对于提出的诉讼属于一般民事诉讼。为了能够维护执行的权威性,要避免案外人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拖延的情况,在判决效果发生之前。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期间不停止执行。在审理的过程中停止各项措施的执行,这样能够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在提供担保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准许继续执行。

(二)实体救济程序。滥用权力会将危害到公民的利益,应该将权力限制在合法的范围内使用。民事执行作为公权力应该在行使的过程中受到制约,防范实践过程中公权力滥用情况。执行混乱一方面是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另一方面是没有严格的规定制约执行力,民事执行中随意性较大。为了能够改变这种情况,在对执行人员进行专业水平提升的同时,积极构建限制执行权力的制约机制,降低民事执行随意性。在执行程序中要将审判与执行两种权力进行有效的分离,这样对于执行权能够起到制约的作用。要在法律规定中赋予案外人诉讼权力,并且通过异议之诉程序对执行权力的使用形成制约。新《民事诉讼法》第225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与普通执行异议在目的上具有明显的不同。执行异议主要是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程序性违法情况,这时候的异议主要是针对违法行为进行的救济。在执行异议上简化程序,根据执行机构判定标准进行裁定,能够切实的保护好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异议之诉通过审理进行程序解决,是司法保护案外人、当事人权利的体现。

(三)民事执行依据。执行依据是进行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重点。在执行的过程中会以事实基础为主进行异议之诉的提出。执行依据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推翻或者名义成立。围绕民事执行依据开展的异议之诉与其他诉讼有着明显的区别。异议之诉与执行依据两者相互影响。目的是为了能够排除执行依据的影响,对特定的事物进行执行。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并不具备直接的执行依据效力,但是在经过审理之后,多个执行依据权利义务关系会得到确立,并且会发生变更。

三、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理论基础

(一)权利救济理论。法律生效的文书具有强制执行的价值,同样为了能够保护当事人的根本权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强制执行,这是执行异议之诉的价值所在。制定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具有重要意义,是对当事人受到利益侵犯的合理性救济。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根据情况进行强制执行,法律在这方面赋予了一定的程序权利。同时在强制执行期间出现的案外人权益侵犯属于不可避免情况。这就要求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快速的开展,能够及时的对执行效果进行分析,能够根据原则对事物进行归属判断,这样就会避免案外人财产出现实体权益受损。针对这种情况要在法律上赋予案外人的救济措施,维护自身的根本权利。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要根据法律程序进行审理,避免执行权力的肆意追加扩大的方式,保证案外人能够充分的表达观点。保证案外人的基本权利是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关键作用。

(二)权利制约理论。在执行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法律文书的实现,同时也要对执行权力进行制约,在根本上保证司法的公平性原则。在执行中赋予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权利能够更好的制约公权力的使用。法院会根据程序对于案外人的民事执行异议之诉进行审理,并且启动实体性的审判程序,这样能够降低判断的片面性。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是执行过程中启动的诉讼程序,需要经过审判机关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理,保证当事人能够具有充分的诉讼权力,使案件在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进行审理。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在实体性上主要是通过审判权实现的,对于执行过程中标的事实情况进行判断审理。

四、完善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建议

在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对于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提出了新的解释。在对新旧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进行对比过程中可以发现,新解釋在原有《民事诉讼法》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明确了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中被告、审理规则以及产生异议之后的效果等。虽然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但是在完整构建制度上还存在不足。制定针对异议之诉的审理期限、审理程序的特别规定,意在缩短审限、简化审理程序,提高审执结合的效率;设立赔偿制度,案外人异议之诉启动,当案外人请求停止执行、请求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债权人有权请求案外人对其所遭受的上述损害做出赔偿;执行阶段作为权利实现的最后救济途径,应对恶意诉讼的行为加重处罚,防止利用此程序来拖延、规避执行的行为,保障实现民事执行的公正与高效。

五、结束语

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具有强制执行救济的特点,是救济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救济方式。民事执行过程要优先考虑效率,并且要保证执行程序的公正性。设置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将会保证救济的及时性,使整体执行制度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完善司法制度建设。我国对于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上还存在不足。针对这种情况要强化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研究工作,丰富基础理论,对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特征进行确认,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总结,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制度,促进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洪光.执行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关于改革执行异议制度的思考[J].云南法学,2012,4:58

[2]吴丁旺、傅玮.浅论我国执行异议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四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5,25(5):34

[3]杨红朝.论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5

案外人执行异议 篇4

一、从审执分离的视角解析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程序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在执行程序和诉讼程序的处理上均与案外人的实体利益密切相关,但目前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将执行机构的审查作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导致审执不分。

(一)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程序设定与审执分离理念不符

2014年12月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从六个方面确立了案外人异议审查的规则。其中规定案外人异议审查的内容中对于执行标的权属的判断标准“以形式审查为原则,以实质审查为例外”,认为“案外人异议审查标准并非对案外人权利进行最终确权,而是为适应案外人异议的形式审查要求而采取的技术判断标准,案外人异议是否成立最终还要靠执行异议之诉判断。”(1)但是,即便上述表述将案外人异议中的“审查”名义上限定为“形式审查”,其都无法改变案外人执行异议这一前置程序中执行法院就“案外人异议”所作出的裁定是针对实体问题所作的裁定,该审查行为与审执分离的理念相违背。

(二)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程序设定与执行效率优先不相适应

为追求执行的效率,执行中通常采取的是略式审查程序。但是,就案外人而言,因执行标的涉及其实体权利,只要有程序上的可能改变该执行行为,案外人通常都会努力去实现。司法实践中,执行机构裁定驳回案外人异议并不能阻止其追求其实现实体权利的脚步,往往设置前置程序只是增加了其诉讼的一个环节而已。和直接赋予案外人诉权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程序制度相比,增设前置程序的后果显而易见:案外人的异议如果成立,则前置程序的设置增加了其维权的诉讼成本;案外人的异议如果不成立,则前置程序的设置使程序更为繁琐,执行效率更低。(2)

(三)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实证考量

从图一可以看出,在辽宁省S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年受理执行裁决案件总数262件,其中案外人异议案件84件,占全部执行裁决案件的32.06%,可见案外人异议在执行裁决案件中所占比例较高。通过对辽宁省S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人员进行走访,立案人员表示,案外人异议案件曾逐年上升趋势,且案件所涉及的权利纷繁复杂,但以房产、土地较为常见。由于异议所涉及的权利如知识产权等需要较为专业的审判知识,因此,该院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按照异议权利所涉及的庭室进行区分进行分案。这一做法在强制执行法规定中可以借鉴。

从图二可以看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经走访辽宁S市D区人民法院裁决庭,了解到该区2014年进入执行裁决的案件100件左右,其中有8件进入案外人异议之诉程序。因此强制执行法有必要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进行更为系统和科学的设计。

笔者试图在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或者执行异议案件的数据情况,遗憾的是,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已着手公开司法数据,但从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上只能查询出执行案件的收案、审结及上升比例等数字,但没有关于复议、变更主体、案外人异议、执行异议等更细致的分类信息。在相关论文及学术论文中也没有相关数据。这一点应该提醒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引起重视,因为制定强制执行法的前提是需要数据分析做支撑,如果仅仅法院内部掌握相关数据,而没有向社会公开,不利于研究人员对数据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建议。

二、从审执分离的视角构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笔者认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既违背了审执分离的原则,也与执行效率优先不相适应,因此,强制执行法可以考虑废除该前置程序,从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设计上进行繁简程序划分,既符合审执分离的方向要求,又兼顾了执行效率优先。同时,建议强制执行法规定案外人只有经过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才能阻却执行,进而防止案外人滥用异议权利排除执行。

(一)撤销案外人异议前置程序

虽然《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案外人异议程序进行了阶段性的完善,但是,从将来制定《强制执行法》的角度看,应该按照审执分离的改革思路,撤销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

(二)执行机构对案外人异议不作任何形式或实质审查

案外人异议应向执行机构提出,但执行机构应该根据按照审执分离的理念,向债权人征求意见,如果债权人同意撤销对异议标的执行,则执行法院撤销执行;否则,执行机构可以赋予案外人合理期限提起诉讼。

(三)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作繁简划分以兼顾审判公平与执行效率

笔者认为,从审执分离的角度看,不应该以牺牲公平而追求效率,可以从程序的科学设计上作以思考。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立案时,即进行繁简分流,案外人异议理由明显能够成立的,案件比照速裁程序处理,缩短审理期限,但赋予当事人上诉权利。案情复杂的,案件按照普通程序进行审理。

(四)判决主文应遵循审执分离的理念

笔者认为在我国解决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裁判主文问题,应遵从审执分离的理念进行考虑。即在胜诉判决中明确是否继续执行的处理(当然也会引发是否会导致审执不分、以审代执的问题);其次要考虑判决既判力的问题,即实体审查的结论是否具有既判力而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排除另行起诉的可能性;最为核心的是,如何平衡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存在强制与救济的紧张关系,其实质为公法与私法的对立。目前折中的观点认为,通常情况下,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审理包括对实体法律关系和是否执行问题两个方面问题的审理。(5)笔者认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判决效果应既具备排除执行的效果外,亦应兼具确权的法律效果,这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二条(6)的内容相符。当然,如若案外人的诉讼请求仅为排除执行一项,判决主文中却包含实体争议的解决,则有超诉请判决之嫌。此时,可征求案外人意见,是否变更诉讼请求。综上,应当将异议之诉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诉讼看待,把案外人主张的实体权利的判断和异议标的是否应予执行的判断(在案外人均有主张的情况下),均作为异议之诉判决的主文,以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提高诉讼的经济性和效率性,防止出现对同一案件事实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判决的尴尬情况。(7)

(五)执行异议之诉对执行程序影响

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一般认为,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时,原则上不影响执行,但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提供必要的担保)或者法院基于认为停止执行系情势所必需,可以停止强制执行。(8)笔者同意这一观点。《执行解释》第20条规定了两种情形下可以停止对执行标的进行处分(9),强制执行法可以比照该内容做出规定,并规定除此之外,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一律不影响执行,避免案外人采用异议程序的手段拖延执行程序,从而使程序充分体现效率与公平。

摘要:目前我国就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相关问题规定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操作不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予以明确,并提出在下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执行体制改革过程中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在体制上分离。为完善我国执行程序,本文从审执分离的角度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进行繁简分离设计。

关键词:案外人,执行异议,审执分离

注释

1刘贵祥,范向阳.<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15(11):31.

2刘学在,朱建敏.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废弃与执行异议之诉的构建[J].法学评论,2008(6):135.

3数据来源于辽宁省S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裁决庭数据统计表.上述数据中结案数包含上年旧存案件.

4数据来源于辽宁省某市D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数据统计表.

5刘贵祥.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功能定位与裁判范围[N].人民法院报,2014-6-4.

6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二条:对案外人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人民法院经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案外人就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决不得执行该执行标的;(二)案外人就执行标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案外人同时提出确认其权利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中一并作出裁判.

7肖建国,赵晋山,谭秋桂.民事执行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7.

8杨与龄.强制执行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95.

案外人执行异议起诉状 篇5

住所地:xx市xx区xx号

法定代表人:xxx,该公司总经理

电话:

被告:xxxx有限责任公司

住所地:xx市xx区xx号

法定代表人:xxxx,该公司董事长

电话:

第三人:xxxx技术服务公司

住所地:xx市xx区xx号

法定代表人:xxx,该公司董事长

电话:

诉讼请求:

1、确认xxx所有设备价值xxx万元为原告所有,并停止对该财产的执行。

2、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20xx年 x月 x日,原告(案外人)收到xx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xx)x执异字第00089号《执行裁定书》。原告认为贵院驳回原告提出的执行异议”的裁定事项,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

一、被告所申请执行的财产xxx的所有设备为原告所有,而不属于第三人所有。

20xx年x月x日,原告与第三人签订《xx设备转让合同》,原告购买第三人xxx的所有设备,价格价款为人民币xxx万元,20xx年x月x日,第三人将该设备交付给原告,原告即投入调试和生产使用,并于20xx年x月x日前支付给第三人设备款xxx元。

原告投入生产后,就不断有原给第三人干活被拖欠巨额劳务费用的农民工到原告处闹事影响正常生产,第三人也多次索要剩余设备款,由于原告得知其欠巨额农民工工资,以及其欠他人设备款贵院正在执行中,故未敢向第三人支付剩余款项。

20xx年x月x日,第三人向xx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原告支付剩余设备款,在法院的支持调解下,出于对xx县人民法院的信任,原告将剩余价款以现金的方式交给了xx县人民法院,法院向原告出具了收据,等候在法院的农民工当庭领到了工资。

原告的上述交易行为、支付行为并无不妥之处。原告是善意取得涉案设备的。根据物权法的规定,xx设备作为动产,在交付时产权便发生转移,也就是说20xx年x月x日,第三人将设备交付给原告后,该设备的所有权就转移给了原告。原告将剩余款项交付给靖边县人民法院并无不妥。

二、被告对属于原告的xx设备申请执行是完全错误的,其行为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原告与第三人的交易是真实的,原告支付了xxx万元的设备款后才取得了该设备的所有权,原告是善意取得,被告无权对原告的上述财产申请执行。20xx年x月x日,贵院执行人员在现场清点登记时,原告就向执行人员说明了原告支付该设备的部分款项以及该设备已经转移给原告的情况,原告将剩余设备款交给xx县人民法院也是客观的、真实的,贵院对原告提出的执行异议不予采纳是完全错误的。该行为损害了原告对xx设备的财产所有权。

综上所述,执行裁定书驳回了原告作为案外人的执行异议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以及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原告依法在收到《执行裁定书》后十五日内起诉,请法院支持原告的诉求。

此致

xx市中级人民法院

具状人:xxx公司

上一篇:低轨道卫星通信研究下一篇: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