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实验考试方法

2024-08-17

开放式实验考试方法(精选七篇)

开放式实验考试方法 篇1

1 开放式实验的优点

开放式实验指的是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开放实验室, 通过实验室场所、仪器设备的全面开放, 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创新训练, 让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这样即有利于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对于汽车保养教学来说进行开放式实验就是指在教学时间外由学生自行预约进行实车保养操作。对实车保养教学来说开放式实验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1 通过开放式实验可以提高实验室场地、车辆及工具设备的利用率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场地、车辆一般都是有限的。进行开放性实验可以在常规的教学时间外, 对这些有限的资源进行利用, 从而提高了高实验室场地、车辆及工具设备的利用率。

1.2 相对课内实际操作开放式实验更具针对性

课内的保养实际操作严格按照学习的计划进行, 某个项目的时间一般都是事先计划好的, 这些时间一般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确定。但对于具体的学生来说对项目的接受程度并不相同, 在事先计划的时间内很难做到各个项目都能弄懂各个项目都能亲手操作一遍。开放式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于开放式实验并不指定实验项目,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不大明白的或是没有亲自动过手的项目进行实习, 因此效率更高, 针对性更强。

1.3 开放式实验室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 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一直是个难题。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 他们一般理论基础较差, 相对理论学习, 可能对实践操作更感兴趣, 上课时的实践操作由于人多器材相对较少很多学生没法动手, 久而久之对实践操作的热情会越来越小。而开放式实验给了他们实践操作的舞台, 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2 在实车保养教学中实行开放实验的难点分析

虽然对实车保养教学来说开放式实验好处多多, 但真正实行起来并不是很容易, 还存在不少难点。

2.1 实车教学进行开放实验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是实车教学的难点之一, 如果实行开放实验室, 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首先, 人员安全, 非教学时间进行开放式保养实践, 教师和学生容易麻痹大意, 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更高;其次, 车辆工具的安全, 由于是开放式实践操作, 车辆和工具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一方面正常磨损损坏的几率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操作不当或标准不正确引起的非正常损坏也会大大增加。

2.2 实车教学进行开放实验的管理问题

虽然不少车辆保养作业可以同时展开, 但对同一台车来说同时展开的保养作业过多对指导老师无疑是一种考验, 同时开展的保养项目太多安全隐患也将大大增加, 因此合理安排保养项目无疑是开放实验管理的难题之一。开放实验管理的第二难题就是车辆和工具的管理, 开放性实验人员流动性大, 工具、车辆使用率高, 管理起来难度倍增。开放实验管理的第三个难题是实验学生的管理, 实验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 老师管理的难度加大。

2.3 开放式实验对教师的要求问题

开放式实验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开放式实验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习的安全;开放式实验还要求教师有很好的耐心, 来实验的学生基础各不相同, 只有具备良好的耐心才能跟他们很好的沟通确保实验的开展;开放式实验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牺牲精神, 开放实验一般在课余时间, 所以教师必须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2.4 实车教学进行开放实验的后勤保障问题

开放实验无疑会增加配件、油料及工具的损耗, 合理预测这些损耗并提前做好储备是后勤保障的难题之一。后勤保障第二难题是教师工作量和课时费的认定, 认定过多对学校财政是个负担, 过少对指导教师积极性是个打击。

3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3.1 完善开放实验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保证开放式实验室功能和作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根据具体情况应该建立《开放式实验室预约制度》、《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办法》、《开放式实验室情况登记表》、《工具、设备登记表》、《实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这些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 为保障开放式实验室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所建立制度的推广试用, 随时进行修改。在整个实验体系范围内逐步形成制度化、常规化的开放式实验工作。

3.2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实习教材建设

为满足开放式保养实验正常的运行, 必须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极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师或专业教师作为实验指导教师, 每台车辆配备一名。对配备的指导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实习教材要突出可操作性, 学生们可以依据作业指导书进行保养实习操作。

3.3 制定相关的政策, 提高学生参加开放性保养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 制订相关的加分政策, 参加开放性保养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的可以在保养课程最终成绩上有一定的加分。二是, 严格保养实践操作的考核, 实践考核不及格整门成绩不及格, 从而增强学生保养实践实习的积极性。

3.4 适当改善实习教师的待遇和增加实习运行费的投入

开放式保养实验无论是运行规模还是使用频率都很高, 要保证开放式实验的正常运行, 需要大量的实验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协同工作。同时, 在实习过程中, 学生在工具的使用及保养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比较多, 这对指导教师的进行设备维护管理、实验管理、专业知识储备和实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实验指导教师的待遇应当适当提高,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随着开放型保养实验的进行, 车辆、工具的使用率提高, 油、材料的消耗也相应增加, 实验设备的运行费用相应提高。因此, 为保证保养实验开放的正常进行, 有必要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

3.5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监督和评估体系

在大力加强开放式保养实验的推广的同时, 更要注重此环节的质量,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对其的发展意义重大。应当对实验室运行的管理、开放型实验计划、开放型实验的实施、开放型实验的效果考核、车辆、工具、设备使用和维护等一系列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通过监督和评估, 可以不断发现在实验室开放过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不断地改进, 进而提高开放式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凌亚文, 华中文.开放实验室的实践和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5.

开放式实验考试方法 篇2

一般情况下,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教学的内容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基础性、应用性、先进性以及综合性。在不同的阶段,这几方面各有侧重,不仅应循序渐进、便于实施,也应为学生提供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很多实验项目都受到传统实验教学的影响,难以使学生在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强主动能动性,也无法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手段和实验室资源存在局限性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应做到让学生“随时”都能够进入实验室,也就是说做到“全天候”的开放。然而,随着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教学设备已出现了老化的现象,同时实验室资源也越来越贫乏,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同时,全天开放实验室已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改革进程。

3.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考核机制不完善

实验考核能够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客观合理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对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

4.盲目地选择开放式化学实验项目

探索开放性实验的评价方法 篇3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 评价 原则 指标体系 组织

【中图分类号】O6-4

开放性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许多学科、许多教育层次被广泛推广,其特点及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针对我校士官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些开放性尝试,感到对学员的学习热情、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为使开放性实验能够收到良好效果,还必须加强对开放性实验的评价,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建立开放性实验评价体系的原则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必须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员实验技能和工程能力为宗旨,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每一个实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要求,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1、科学性原则

开放性实验评价体系必须遵循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和统计学的分类要求。各项指标要针对实验教学的特点,它们之间既相关又不重叠,各指标内涵明确,条目简明,指标的尺度不宜偏高或偏低,而指标应具有良好的可测量性,便于定量处理,比较容易获得综合性结论,以提高评价的信度。

2、有效性原则

设计的指标必须根据开放性实验及其教学规律,有效地反映开放性实验的特色和实验质量,体现开放性实验培养学员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的目标要求。

3、指导性原则

评价指标必须指向开放性实验的各个方面,体现每一个开放性实验环节的要求,通过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使教员和学员了解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加以改进和完善, 提高实验质量。

4、可操作性原则

开放性实验过程涉及师资的配备,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教学组织准备和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等等,这就要求设计的指标应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实验教学活动的展开,全面细致地设计评价指标,正确地对开放性实验情况做出评价。

二、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对象包括对学员的评价和对教员的评价,在考察学员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效果方面包括:实验作风、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程度等方面;对于这些评价要素,确定不同的权重系数,每个要素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根据院校教育的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开放性实验评价管理体系(见表1)。

根据士官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针对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了实验环节量化管理标准(见表2)。

三、开放性实验评价的组织

根据开放性实验评价指标体系,成立开放性实验教员能力评价小组、开放性实验学员实验完成评价小组。开放性实验教员能力评价小组主要由一名部(系)督導、教研室领导和骨干教师若干名组成,其职能是根据开放性实验评价体系检查指导教员实验准备情况和实验过程中教学与管理情况。

及时组织教学分析和教学座谈会,做好评价信息的发布和教员学员的沟通工作,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注意听取学员和教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评价指标和评价组织方法。

特别重视做好过程性评价。开放性实验的随机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实验效果分布在各个环境和时段,即实验的全过程中。因此要注意选择更多时段、更多环节和更多学员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最大程度地反映实际的教学情况,为改进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旭艳.开放实验教学与军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2013年10月.

开放式实验考试方法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

成年新西兰兔50只,雌雄不限,体重2~3 kg,随机分为三组:a)对照组:开放性骨折伤口自然旷置钢板内固定组10只;b)A组: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钢板内固定组20只;c)B组: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组20只。

1.2 动物模型制备

将新西兰兔备皮后以速眠新Ⅱ注射液1.5 mL加盐酸氨胺酮注射液2.0 mL混合后肌肉注射混合液1.0 mL行复合麻醉。以下操作均由同一组骨科医师操作。麻醉后在兔左后小腿中段外侧作一2.5 cm切口,钝性分离至胫骨,以线锯于胫骨中段锯断制成开放性骨折的动物模型。对照组自然旷置3 h;实验组固定于特制兔架上,放于内盛有50升海水的直径50 cm、高100 cm的塑料桶内,双下肢在人造海水中浸泡3 h。水温控制在20~22℃,室温25℃,海水配方由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提供。3 h后各组清创、复位。对照组和A组骨折行钢板内固定一期闭合伤口、无菌敷料包扎、管形石膏外固定、伤口局部开窗;B组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伤口开放、无菌敷料包扎、骨折石膏外固定、伤口局部开窗、定期换药、二期缝合。对照组和A组动物发生伤口感染后将其编入感染救治组,采用再次清创、取出内固定、换用外固定架、伤口开放换药、二期缝合的方法进行感染后的救治。

1.3 术后处理

术后动物分笼饲养。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术后青霉素G钠肌注80万U,2/日,连续5 d预防感染。术后定期拍摄患侧胫骨正侧位X线片。术后45 d完成观察时静脉空气注射处死动物。

1.4 标本采集

动物感染或死亡后,立即切取带少量周围软组织的骨折标本,经质量浓度40g/L的多聚甲醛固定后,经脱钙、脱水、脱脂和石蜡包埋后切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

1.5 观察指标

a)伤口感染情况,统计感染率。大体观察和光镜观察伤肢感染,统计感染率(饲养天数大于等于7 d动物中各组感染的只数)。b)组织病理学观察。骨标本固定脱钙后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折断端间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软骨骨痂和新骨增生情况,并行病理评级。0级:断端间只有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Ⅰ级:初步愈合,软骨为主,有少量骨性骨痂。Ⅱ级:愈合良好,软骨、骨性骨痂各半。Ⅲ级:骨性愈合,骨性骨痂多,少量软骨。c)影像学观察。将各组观察期内发生感染时或动物观察期内死亡时或动物完成观察时(术后45 d)动物患例胫骨正侧位X线片在影像学上进行比较。d)以数码相机相同条件拍摄X线正位片输入计算机,用photoshop7.0取骨折断端骨痂处单位面积测定骨折部位骨痂的平均灰度值,以此值比该图像的基准灰度值得到平均比灰度值。

1.6 统计处理

所得数据用SAS8.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感染率比较用χ2检验,骨痂的组织愈合病理等级比较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影像学骨折部位骨痂的平均比灰度值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术后动物正常进食、饮水,因管形石膏固定活动有所受限。对术后7 d因意外因素死亡的动物实行补充。由于术后动物发生感染及意外部分死亡,术后45 d完成观察时存活动物对照组为8只、A组为6只、B组为15只。

2.2 感染

对照组1只动物伤口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A组15只动物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5%;B组5只动物伤口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5%,其中3只为钉道感染。大部分伤口感染肉眼即可辨识,伤口内有“豆渣”状分泌物,其中4只仅于光镜下发现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各组间比较χ2值为15.207,P值为0.001,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对照组和A组动物发生伤口感染后将其编入感染后救治组,采用再次清创、取出内固定、换用外固定架、伤口开放换药、二期缝合方法。由于缺乏有效地早期发现钢板内固定动物感染发生的方法,救治时机选择上有较大困难。在确定实验动物发生感染后,一部分动物很快死亡,最终编入感染后救治组动物仅7只,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断端外露、骨质破坏吸收等。感染后救治的动物均因全身情况恶化而死亡。在二次救治后动物的最短存活时间为5 d,最长为20 d,平均为12.7 d。

2.3 组织病理观察

a)大体观察:术后海水浸泡组较对照组早期伤口局部软组织水肿更为明显,渗出明显增多。感染动物出现了局部血肿、局部隆起性包块,内部可见与骨折端相连的暗红色肉芽及豆腐渣样脓性分泌物,后期出现了局部皮肤的坏死、断端骨外露、骨质破坏吸收等。而未发生感染者大体观察无明显异常。b)光镜下观察:术后45 d时各组存活动物组织愈合等级表现为对照组骨断端为大量骨性骨痂、少量软骨骨痂;A组骨断端间为软骨骨痂为主、骨性骨痂为辅;B组骨断端间则为软骨、骨性骨痂各半(见图1)。术后45 d时存活动物的组织愈合等级见表2。各组间比较的Fisher确切概率P值为0.001 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只)

2.4 影像学观察及骨折部位平均比灰度值的测量

根据在动物观察期内感染时、观察期内死亡时或完成观察时(术后45 d)拍摄的患侧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的影像学变化。影像学上可见的感染征象通常在2~3周开始有所改变,表现为骨质稀疏、骨质模糊、层状骨膜反应,晚期可见骨质吸收、骨坏死。术后各组骨折部位骨痂生长情况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对照组大于B组大于A组,但也可见少数感染动物在骨折部位周围形成了大量的骨痂。各组间骨愈合率对照组为100%,A组为66.7%,B组为93.3%(见图2)。

使用photoshop7.0软件分析骨折部位骨痂的平均比灰度值。取X线正位片骨折断端骨痂处单位面积测定骨折部位骨痂的平均灰度值,以此值比该图象的基准灰度值得到平均比灰度值。在术后45 d时存活动物骨折断端间骨痂平均比灰度值对照组为8.114 9±1.204 3,A组为6.226 8±1.400,B组为6.5138±1.3045。正态性检验,对照组偏度检验:u=0.413 8,P=0.679 0,峰度检验:u=-0.447 8,P=0.654 3;A组偏度检验:u=-0.188 9,P=0.850 1,峰度检验:u=-1.347 6,P=0.177 8;B组偏度检验:u=-1.002 4,P=0.316 2,峰度检验:u=0.111 4,P=0.911 3,各组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检验:χ2值为0.127 7,P=0.938 1,该资料方差齐。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4 8)(见表3)。

3 讨论

3.1 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的伤情特点

对于人体的体液,海水是一种高渗、高钠、高碱和低温的环境。其渗透压(1 250~1 350 m0sm/L)是人体血浆渗透压的43倍;钠离子含量(26.518 g/L)是人体血浆钠离子的3倍;pH值为8.2呈碱性;除热带地区外各海域水温一般在20℃以下明显低于人体正常体温。高渗、碱性的海水可使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局部渗透压升高,细胞内脱水,组织间隙水肿,可直接刺激伤区的组织细胞释放白介素-8、TNF、NO等炎性介质,增强脂质过氧化反应,抑止细胞膜Na+-K+-ATP酶的活力,抑制凝血机制,加重损伤组织小血管出血,同时又可扩张血管,加重了组织水肿,进一步使外周灌注减少。在浸泡出水后外周灌注改善后又存在再灌注损伤的因素[3,4]。在水中热量的丢失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增加3倍,局部伤口浸泡于低于体温的海水中也加重了组织能量代谢障碍[5]。这一系列局部、全身的病理生理反应均不利于骨折的愈合,表现在软骨内骨化愈合过程较慢,骨痂形成不良率增高,骨折愈合强度降低[2]。

在本实验中可见对照组骨断端间以骨性骨痂为主,而A组骨断端间以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及软骨组织为主;B组骨断端间以软骨、骨性骨痂为主。术后各组骨性骨痂形成质量上对照组大于B组大于A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愈合等级上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影像学上术后45 d时各组存活动物骨折部位骨痂生长情况也表现为对照组大于B组大于A组;各组间骨愈合率对照组为100%,A组为66.7%,B组为93.3%;骨折断端间骨痂的平均比灰度值各组间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海水浸泡后致使骨折愈合质量降低,在钢板内固定时降低表现得更为明显。

3.2 两种固定救治方法的感染率

外科感染的发生是由于病菌的大量侵入组织内繁殖和机体抗感染能力一定的缺陷。1 mL海水中含菌量为10万个。而海水的复合理化因素又使开放性骨折伤口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加重,利用病菌大量繁殖[6]。本实验中A组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了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感染率的增高,表明了海水浸泡因素对感染的发生的显著影响。

虽然在彻底清创后A组感染率仍很高,但严格彻底的清创始终是降低创面感染的根本措施。Breidenbach[7]与Merritt[8]研究发现,清创前创面组织中细菌数量与感染的发生无相关性,而清创后创面组织中细菌数量与感染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对海水浸泡伤口清创时组织颜色的改变不能作为判定组织活力的标准,可采用3Cs法(切之不出血、触之软泥状、夹之不收缩)切除失活组织[9]。必要时可考虑反复多次清创。

本实验发现,对于兔的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A组感染率显著高于B组,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对于A组75%的感染率可以认为对于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在胫骨这个特定部位治疗上选择钢板内固定一期闭合伤口不适宜。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后3 d内是细菌快速增殖期,而此时机体的免疫力处于较低水平,不足以阻止细菌的迅速生长,此时若闭合伤口,妨碍伤口的引流,放弃延期清创的机会和生物体自然排除细菌的自身防御作用,显然不利于感染的防治[10]。同时内固定对组织血供的破坏致其对细菌侵袭的抵抗力的降低和内置物对细菌存活的庇护进一步加剧了感染的发生、发展。

B组感染率略高于对照组,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且发生感染的实验动物还包括仅发生钉道感染的动物,充分体现了应用外固定架、开放换药、二期缝合对于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在胫骨这个特定部位治疗上的优势,应作为治疗的首选。外固定架可实现骨折的有效固定,同时由于在原发伤口外的正常组织上穿针,不加重原伤口软组织损伤,对局部干扰少,便于伤口观察和引流,手术后还可根据X线片的表现,对骨折的对位、对线及加压随时进行调整。由于固定一般不超过关节,因此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1]。虽然存在针道感染等缺点。但从感染发生率及术后病理结果等方面考虑外固定架比内固定更有利于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感染的防治。

3.3 伤口感染后的救治

本实验对对照组、A组动物伤口感染后进行了钢板内固定取出、换用外固定架固定、伤口开放换药、二期缝合的方法来进行了感染后的救治,但感染后救治的动物均因全身情况恶化而死亡。由于不能有效地早期发现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救治一般在感染较为明显时才进行,救治难度较大。加上没有换用敏感的抗生素及动物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了救治的失败。因此,在采取上述救治方法的基础上更应强调感染的早期发现、早期救治、反复多次的清创,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制定个体化的抗生素方案,并可辅以伤口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具有用量少、局部浓度高、副作用少的优点,可采用缓释药丸和含有高效骨诱导活性因子异种骨复合体的体内植入[11]。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骨折固定方法救治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的大体形态、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变化。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免5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0只、A组20只、B组20只。于胫骨中段截骨制成开放性骨折动物模型。对照组伤口自然旷置3 h,A组和B组海水浸泡伤口3 h。随后对照组和A组行伤口清创、钢板螺钉内固定术;B组行伤口清创、外固定架固定、伤口开放换药、二期缝合。观察各组的伤口感染情况、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影像学变化和测定骨折断端骨痂的平均比灰度值。结果a)对照组感染1只(10%),A组感染15只(75%),B组感染5只(25%)。各组间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b)术后45 d时各组间骨折断端组织愈合等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c)术后45d时各组间骨折部位骨痂的生长情况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对照组大于B组大于A组。各组间骨愈合率对照组为100%,A组为66.7%,B组为93.3%。d)术后45d时骨折断端间骨痂的平均比灰度值对照组为8.1149±1.2043,A组为6.2268±1.4000,B组为6.5138±1.304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海水浸泡使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率增高;海水浸泡使开放性骨折断端骨痂形成不良率增高;骨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比较救治成功率提高。

关键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内固定,外固定架,感染

参考文献

[1]林建宁,阮狄克.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病理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8):885-888.

[2]杨伟志,阮狄克,林建宁.海水浸泡股骨开放性骨折的早期救治[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3):250-253.

[3]Koch T,Neuhof H,Kohler P,et al.Effect of Hyper-tonic NaCl-starch-solution on oedema of differentpathogenesis[J].Acta Anaesthesiol Scand,1994,38(2):104-109.

[4]Reed RL,Johnston TD,Chen Y,et al.Hyertonicsaline alters plasma clotting times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J].J Trauma,1991,31(1):8-14.

[5]Tikuisis P.Prediction of survival time at sea based onobserved body cooling rates[J].Aviat Space EnvironMed,1997,68(5):411-418.

[6]Reed KC,Crowell MC,Castro MD,et al.Skin andsoft-tissue infections after injury in the aean:culturemethods and antibiotic therapy for marine bacteria[J].Mil Med,1999,164(3):198-201.

[7]Breidenbach WC,Trage S.Quantitative culture tech-nique and infection in complex wounds of the ex-tremities closed with free flaps[J].Plast ReconstrSurg,1995,95(5):860-865.

[8]Merritt K.Factors increasing the risk of infection inpatient with open fractures[J].J Trauma,1988,28(6):823-827.

[9]虞积耀,赖西南.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伤的伤情特点及救治技术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12):1017-1019.

[10]章亚东,侯树勋,张伟佳,等.火器伤骨折固定方法对其感染和细菌学特点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2):1174-1177.

改进组织学实验考试方法的探讨 篇5

(一) 材料和方法

l.材料:以03、04、05三个年级的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实验考试成绩为对象, 所有成绩均为原始卷面分数, 其中03级为看图注字组 (简称A组) , 04、05级均为镜下辨认组织器官并书写理论依据组 (简称B1组和B2组) 。

2.方法:以年级为单位, 随机各提取110份原始卷面分数, 以统计学方法分别列出各级的分数段、人数、百分比, 并分别计算各组的均数、标准差, 同时进行显著性t检验。

(二) 结果

由表1、2可见, A组的最低分线线在70分, 而且90分以上者高达75人, 占总观察人数的68.18%, 分数段面较窄, 呈现分数分布较集中、人均分数偏高、标准差小的状态。而B1组和B2组的统计学结果与A组有明显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分数段面广而分散, 最低分数线分别在50分和40分, 90分以上的人数分别为58人和55人, 占总观察人数的52.72%和50.00%, 故呈现人均分数低于A组、而标准差明显大于A组的状态。经两两均数间的比较和显著性t检验, A组和B1组的P值<0.05;A组和B2组的P值<0.01, 表明差异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意义, B1和B2组的P值>0.05,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三) 讨论

众所周知, 考试成绩的优劣不外取决于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基础、学习的投入时间、钻研程度和教学方式方法、考试形式、题型以及监考宽严等因素。在本文的研究探讨中, 经统计学处理, 两种实验考试方法所得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究其原因有:

l.看图注字组相对较容易, 卷面上所用的图均来自作业本、教材或图谱, 授课过程中这些图已反复在学生眼前出现, 感观印象较深。加之考试前已提示考试的方式, 无形中给学生划定了范围, 而且也引起了学生的高度重视。再者这种考试方式不需记忆太多的理论性内容, 卷面书写文字较少。因此, 一旦试卷出现, 学生就能凭主观印象很快而准确地完成, 哪怕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误。这就是分数段面窄、人均分数偏高之所在。

2.镜下辨认组织器官、写出名称和理论依据组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学生必须看懂平时上实验课的所有切片, 考试时要有快速看片的反应能力和熟练的显微镜技能操作, 同时还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书写表达能力。实际上这种考试方式已不仅局限于专业内容的测试, 而是一种基本综合能力的测试。在这样的情况下, 哪怕事先提示考试方式也难于到达看图注字方式的分数水平。

3.在B1组和B2组间, 统计学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这充分表明, 在同等的条件考试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综上所述, 为更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 笔者认为, 采用镜下辨认组织器官并写出名称和理论依据的考试方式更切合实际。

摘要:组织学实验考试多数院校采用的方法是填图式、看图注重式、镜下辨认组织器官种类或在辨认组织器官的同时写出理论依据。文章将多年来实验教学中采用的看图注字和镜下辨认组织器官种类并书写理论依据的两种方法所得的分数作比较, 认为采用镜下辨认组织器官并写出名称和理论依据的考试方法更切合实际。

高校管理类实验课考试方法探析 篇6

一、管理类实验课考试方法概述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类实验课由于学校性质不同,所设定的考核目标多样,有的高校是以研究型为主, 有的高校是应用型为主。研究型院校考核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研究和科研能力,应用型院校的考核重点则放在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方面。不同院校的同一课程由于学生来源复杂也各有不同。目前,各高校的生源主要分为一表、二表、三表等招生对象,有的高校甚至是多种类型的学生同时并存,并且同时完成同样的课程学习,这给高校管理类实验课考试带来了较高的难度。同时,目前各高校实验课的考试形式多样,开卷、口试、闭卷、答辩等多种形式并存,考试内容多数是由任课教师出题,侧重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最终课程成绩的核定多采用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综合测试等多次考核的方法给定,但通常,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较大。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高校管理类实验课考试中出现了考试形式分散,考试手段多样的现象,很难满足全面考核的需要。

在实验课考试中首先要强调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满足差异性的学生需求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此,实验教学应当采用差异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形成一种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发展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试体系等内容,解决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2]。

二、管理类实验课考试的新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高等学校管理类实验课可呈考试体系和方法的综合比较,发现管理类实验课的课程考试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一)考试目的要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基本目标,采用过程性的考核,避免单一成绩评定的缺陷,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激发个体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二)考试方法需综合创新

避免单一的考试方法,综合利用各种考试的形式, 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指导,争取做到综合评价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锻炼实践应用能力,将学生从僵化的记忆和简单理解的实验课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

(三)考试内容应全面多元

实验课考试的内容需要多元化,既要体现基础课程的基础性特征,也要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专业性和应用性的内容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重在过程的成绩评定

管理类实验课应当提醒学生重视管理类知识过程性的认知课考核。提醒学生每一次实验都是一个管理过程组,通过多次管理过程的循环,进一步提高和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循环过程中,既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也提高个人对管理过程的认知。

三、管理类实验课考试方法的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 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字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根据高等学校实验课程考试的特点,非常适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

影响考试方法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目标层为解决考试方法;准则层为考试目标、考试主体、考试形式;方案层主要为笔试、开卷、口试、答辩、无纸化等因素。

关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

通过专家意见,给出判断矩阵,结果如下。

注:lmax=4.3231;CI=0.0808;RI=1.12;CR=0.0721

注:lmax=5.0000;CI=0.0000;RI=1.12;CR=0.0000

注:lmax=4.7024;CI=0.0256;RI=1.12;CR=0.0229

因此,考试方法中,我们认为口试和无纸化所占比重较高,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影响因素中,通过对特征值的判断,我们认为考试主体影响较大,排在第一位, 考试形式影响性次之,排在第二位,考试目标排在第三位,并且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四、管理类实验课分层次考试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考试主体影响最大,宜采用分类考试方法

实验前将学生分为三类,兴趣班、理科班和文科班。 分类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上课时教师讲明不同类别的学生要求不同,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旦选择后中途不变更。学生选定后再根据各类学生的人数安排指导教师和实验时间。

(二)考试形式中解决方法影响较大,宜对学生进行分时教学

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根据实验课的具体特点,可以采用分时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可以全程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过程,理科班的学生在逻辑计算方面要强化,文科班的学生在组织沟通等方面要进行分析。因而课程采用不同的时间,展开带有不同侧重点的模块化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考试目标影响排在第三位,宜对学生进行分目标教学

理论阶段,对所有学生都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实验要求。实践阶段,对兴趣班的学生不做任何的具体要求,只给定一个实验目标,实验的方法和应用策略完全依靠学生自行设计、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对理科班学生要求设计出实验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方案,并且计算出实验与预期之间的差距,根据差距进一步调整方案。文科班的学生要强化实验过程的感受,理解合作与沟通的作用,并能够根据情况完成战略构思,理解管理过程组。

采用上述实验考试方法,必然会增加工作量。同时, 个性化的培养,也会使工作难度加大,教师的劳动付出也必然会增大。因此,全面系统的教学体制改革也必须配套发展,在收入、奖励等方面也要有所体现。这也是考试制度改革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3]。

开放式实验考试方法 篇7

1 传统的实验考试方法

1.1 考试方法

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实验考试是由教师在每个实验室里将要考核的标本选择好并编号, 将考核的内容做出标记。每个实验室20个标本, 每个标本考1个解剖结构, 4个实验室的考核内容相同。考前将学生先分组, 每组20人, 这样每次可同时考试80人。学生进入考场后, 先在印刷好标本序号的空白答卷上填写好姓名, 专业、班级及学号等。采取轮转的方式,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min 1个标本, 20 min交卷离开考场。未考的学生有教研室专人看管, 待上一批考完后再进入考场。一般来说, 整个学期末的实验考试需要组织几场才能完成。

1.2 评析

传统的考核方法是把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标本拿出来, 让学生识别。这种方法比较直观、真实且简单易行, 促进了学生对解剖标本的观察和复习, 反映了学生对解剖学实验的掌握程度[5]。然而, 此法存在以下不足:首先, 考试的组织实施十分困难, 每场次考完之后标本都要更换, 需要教师在考试前准备大量的标本, 费时费力。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每次学生考核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选择并布置标本以及监考。其次, 教学尸体资源短缺, 是医学院校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6], 每次标本考试必须制作和动用大量的标本, 造成尸体消耗和标本的损坏。第三, 由于标本制作质量的优劣不等, 标签所指结构由于前面的同学不断移动, 造成不准确等影响因素, 使得每个班的考试难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 传统的实验考试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和解剖学实验室视频实时采集系统的建立, 2002起本教研室建立了解剖学ppt数字化标本考试方法。

2 P owe rpoint数字化标本考试方法

2.1 考试方法

Powerpoint数字化标本考试是利用解剖学图片素材制成考试课件, 标注出考核结构, 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投放出来。该考试方法包括素材准备、课件制作及考试组织等。素材准备是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 制作一批高质量的教学标本, 对血管、神经分别涂以颜料, 以保证结构清晰, 用像素较高的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对一些实物标本难以显示或显示不理想的, 可采用图谱扫描或网络下载, 教学片或光盘上抓图。将收集图片导入电脑, 利用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shop对图像进行处理, 使图像大小、明暗对比以及清晰度等方面适合考试的要求, 达到结构清晰, 色彩还原逼真。课件制作是利用Powerpoint, 将图片素材制成幻灯片, 每张幻灯片一个图片, 标明题号, 调整好图形的大小, 用箭头等标注出所要考核的内容, 考题为20道, 设置每张图片显示时间为30 s, 这样就做好了一套课件。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出多套难度相同的考题课件, 每场考试都换一套不同的课件。考试组织形式是利用实验室多媒体视频系统进行播放, 在实验室内学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按照序号在答题纸上填写答案, 答题结束监考教师收卷, 学生退场。

2.2 评析

应用ppt数字化标本考试和传统标本考试方法比较, 显示出许多优势:首先, 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传统标本考试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准备, 比如标本的制作、摆放及加标签等;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要考核的解剖结构。其次, 大大减少了对标本和模型的损坏, 节约了资源。传统的标本考试, 实验室需准备大量标本和模型, 学生观看时难免因牵拉、翻动标本和模型而造成损坏, 不适合于目前招生人数多、尸源来源缺乏的现状。通过将典型的标本结构拍摄, 利用图片制作ppt多媒体课件进行考试, 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第三, ppt多媒体考试课件结构指示准确、显示清楚, 并可多角度显示考试的器官或结构, 利于学生辨认, 避免了因标本质量优劣而造成辨认难度上的差异;通过图片还可检测常规实物标本难以检测的内容, 比如中枢神经系统的内部结构等。因此, 本教研室在2002~2007年间利用这种方式, 使考试更加省时、客观及公平,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 随着对ppt考试课件的应用, 笔者逐渐体会到其存在题量覆盖面小、不能随机抽题、没用时间指示等不足;而且为了避免重题, 教师每学期都需要制作多套考试题, 增加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为了克服这些不足, 本教研室尝试了基于Authorware的智能化标本考试方法。

3 基于Authorwa re的智能化标本考试方法

Authorware是一款优秀的程序制作软件, 笔者通过应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解剖学相关课件的过程中[7], 发现其中随机分支路径这种功能可以实现在题库中随机选题。因此,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经过一年多的策划制作, 创造性的完成了《Authorware系统解剖学实验考试课件》。该课件具有建立题库、随机抽题、时间控制、自动序号、自动运行及密码保护等特点, 具有ppt无法比拟的优势, 是一种智能化标本考试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课件制作

Authorware解剖学实验考试课件制作包括素材的处理、脚本编写及程序设计等。 (1) 对素材的处理要求更为细致, 选取的图片能完全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标本的形态、结构、颜色、层次、位置及毗邻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符合标本考试题的要求, 用清晰的标注指示出考核的结构。 (2) 脚本编写的核心思想是分层和随机:分层是将所有要考核的解剖结构根据难易程度归为不同组别, 在每一层次中都注意分配各个系统、各个章节的比例。本校的解剖学实验教学可分为72、36及24学时, 学生又分为学院本部和二级学院。因此, 笔者将整个题库分为6个层次, 这样进入试题库通过入口选择即可进入需要的考核层次。随机是将每个层次按章节分成20个模块, 在每个模块中随机选择1题, 这样即保证了考题在各章节的分配比例, 也保证了每个章节选题的随机性。 (3) 程序设计是利用框架和导航功能实现进入不同层次;利用判断图标实现建立题库和随机选题;利用变量和函数实现时间控制、自动序号[8,9]。

3.2 考试方法

利用实验室多媒体视频系统自动播放该课件, 在主界面提示框中需要输入密码和间隔时间 (通常是30 s) , 进入考前准备阶段, 屏幕上提示学生考试注意事项和层次入口选项。然后, 教师根据考核的班级单击鼠标选择考题层次, 进入正式考试阶段。考试界面的主体是解剖图片+标注指示, 界面的上方有试题自动编号“第N题, 共20题”, 编号用醒目的红色黑体字显示, 学生根据编号将所考结构填写在答题纸序号相应的位置。还有秒表时间指示, 学生可根据秒表提示来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考试结束出现提示语, 课件自动退出。

3.3 评析

基于Authorware的智能化标本考试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建立实验考试试题题库, 其中涵盖了系统解剖学各章节, 设计千余题考题, 随机抽取20道题进行考试。该题库在2008春季、秋季学期的系统解剖学实验考试中己全面应用。由于本题库的建立, 使得春秋两个学期6个层次、10个系部, 共计50余个教学班的实验课程考试顺利完成,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非常满意。这种考试方式除了克服传统考试中组织工作量大、浪费标本等不足外, 与ppt数字化标本考试比较, 显示出许多优势: (1) 建立这样一个实验考试题库, 通过随机抽题的方式进行考试, 不用每学期重新制作考试课件, 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这对于缓解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师生比下降, 教师工作强度过大有重要意义。 (2) 考试题库系统的试题量大, 覆盖面广, 根据考核对象分成6个层次, 通过随机抽取题目组成考试。这样适用于全院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考试, 而且同一层次的考试难度保持一致, 考试内容避免了重复, 使得实验考试更加客观、全面。 (3) 该考试方式属于在题库中随机抽题, 所以事先教师和学生都不知道考题。考题答案需要教师在学生答题时同步制定, 因此避免试题的泄露, 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 (4) 在考试界面有秒表提示,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分配答题时间, 有心里准备过程, 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相反, 以前使用ppt考试课件, 由于没有时间指示, 学生怕时间不够, 出现考题后马上写答案, 出现思考不充分和涂改现象。通过该课件的时间提示, 避免了上述现象的发生。 (5) 通过建立题库随机抽题, 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打消了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 促进了平时学习时对知识的积累, 提高了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 推动了医学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方面变革[10]。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目前最适合于形态学实验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 能从教学手段上明显提高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解剖学实验标本考试, 日益显示出其独到的优势, 它克服了高校扩招后教育资源不足、师资紧缺的状况, 减少了尸体标本等材料的浪费,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标本考试的过程中, 通过我们创造性的劳动, 对多媒体考试进行了改革, 成功的将智能化题库应用于解剖学标本考试。尽管在早期制作中工作量大, 但是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 发现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考试的全面性、客观性及公平性, 增加了试题的保密性, 减轻了教师劳动强度, 显示出有许多优势, 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值得推广。

摘要:解剖学实验考试是促进解剖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 国内解剖实验考试主要有以下两种:传统实验考试和多媒体实验考试, 其中多媒体实验考试又可分为Powerpoint数字化标本考试方法和基于Authorware的智能化标本考试方法。该文对这3种考试方法进行介绍和评析, 阐明了基于Authorware的智能化标本考试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关键词:解剖学,实验考试,智能化考试

参考文献

[1]XIAN HD, ZHONG JQ, ZHANG XB, et al.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ode of anatomical specimen test[J].Journal of ShanxiMedical University: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Edition, 2007, 9 (3) :337-338.Chinese

[2]LIANG CQ, ZHU YF, PENG QB, et al.The Set-up and Application ofExamination Question Bank in Human Anatomical Specimen Examina-tion[J].Sichuan Journal of Anatomy, 2008, 16 (3) :57-58.Chinese

[3]HOU GQ, DENG XH, JI MN, et al.Discussion of Powerpoint inAnatomical Specimen Examination[J].Sichuan Journal of Anatomy, 2005, 12 (1) :61.Chinese

[4]SI DW, ZHANG TC, ZHANG YX.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eform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al Model in human Anatomy[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09, 19 (9) :1426-1427, 1432.Chinese

[5]FU YS, CH YW.Discussion of optimizing the methods of SystematicalAnatomical specimen Examination[J].Journ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2005, 27 (6) :484-485.Chinese

[6]ZHOU WX.Enhance experimental educational reform in anatomy to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J].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2008, 26 (16) :128-129.Chinese

[7]SI DW, WANG Y, ZHANG TC, et al.Understanding of Making Au-thorware Self-studid Courseware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Anato-my[J].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2008, 31 (3) :444-445.Chinese

[8]HAO N.The Complete Actual Combat of Multi-media Making Author-ware 6.5[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Marine, 2004:157-160.

[9]YANG LC, XU LJ, ZHANG DL, et al.Application of 100 Cases in Authorware 7[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tronic Industry, 2003:226-230.

上一篇:必要性与紧迫性对策下一篇:用电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