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等值线图的教学

2024-09-01

地理等值线图的教学(精选三篇)

地理等值线图的教学 篇1

1. 教材分析

综观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等值线图的踪迹随处可觅,由此可见等值线图的基本知识已经点点滴滴地渗透在了以往的教材中。引导高三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形成等值线的知识体系,归纳等值线图的一般判读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应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高三年级《等值线图的判读》的教学应该更强调把握“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通过案例梳理归纳一般判读方法;更强调能应用等值线图获取各种地理信息,解读并应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譬如能在等高线图中正确选择港口位置,在等压线图中准确判断天气现象并预测变化趋势,在等温线图中简述气温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等。因此,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识基础,本课应该在“理解与应用”的学习水平上有更高的定位。

2.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在经历高一地理的学习和高二区域地理的复习后,对于等值线的概念、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压线)的基本特征已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初步运用概念和特征分析解决简单问题,但是在判读等值线数值,简述等值线分布特征,以及运用等值线图说明区域地理特征并分析成因,规划区域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

据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为学生搭建“讨论、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丰富学习智慧,激发学习热情,感悟学习方法。

[问题提出]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所得的一些当前存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在把握教材核心思想以及高考命题特点的基础上,我在教学设计中实施三“替代”教学策略:一是优化教材内容的配置,选择经典例题替代教材中功能相对单一的示意图;二是先学后教,以生教生的例题解析与方法归纳替代教材中形式单一的读图方法介绍;三是归纳共性并举一反三,替代教材中对不同等值线图的判读的一一罗列。我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巩固并深化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判读与应用等值线图的技能。由此形成的这堂关于“等值线图的判读”的课堂教学,它集“迁移与创新、归纳与总结、深入与拓展”于一体,由一堂新授课演变为一堂看似复习课,实为深入学习、深入理解,将新授知识与复习教学有机联结的课。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等值线的概念,概括等值线图的特征,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析系列单要素例题,归纳出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

(2)通过解析精选例题总结出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通过“举一反三”和“拓展延伸”以深化理解并应用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3)通过“模拟考场”,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的方法,学会分析成因以及合理选择区域发展规划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观点;充分感受“质疑、讨论与分享”的学习乐趣。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

2.等值线图的一般判读方法

(三)教学准备

收集源自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的困惑,以明确教学方向并梳理形成课堂学习活动的基本素材。

(四)主要教学方法

教法:以精选例题为载体,构架知识与方法体系,指导学生思考、解析、归纳与应用。

学法:在独立讲题、问题讨论、多维对话等互动性学习活动中发现并总结知识规律,学会地理思维方法。

(五)

主要教学环节

1. 引入

呈现2010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等值线图的命题素材“油菜花的开花日期”的来源及具体题目内容,以引起学生关注兴趣。呈现近五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中的等值线图,启发学生说出等值线图的概念并归纳等值线图的基本类型。

2. 等值线图的特征

呈现反映等值线图单一特征的简单例题,引导学生在解题与评析中逐一归纳出等值线图的五大基本特征。呈现反映等值线图单一特征但信息多、易混淆的例题,启发学生合作讨论,以增强甄别、理解与应用的能力,提升思维层次。

3.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呈现经过改编后能综合体现等值线图特征以及多种判读方法的2010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中的关于“油菜花的开花日期”的等值线考题,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独立解析题目,并从中归纳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呈现全国卷中的经典例题,启发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

4. 归纳小结

指导学生构建并形成“等值线图的判读”的知识框架图,完善认知体系。

5. 模拟考场,实战演练

精选全国卷中的等值线图的综合分析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攻克,并在交流分享中认识等值线图在高考命题中的考查内容,如知识点、能力点等,研究命题形式及其变化。

6. 课堂总结

完成学习单中的拓展与延伸“课后竞技,脑力激荡”,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挑战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兴趣。

[附《等值线图的判读》学习单]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出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2.通过对高考真题“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等的判读,总结出判读等值线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模拟考场的实战演练,熟练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通过判读等值线图,掌握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点、变化规律的表述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区域发展规划。

(二)学习活动

1.归纳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1)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见下图),判断③处的数值可能为()。

反映等值线特征一: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等值线特征二: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页左上图完成下列三小题。

若该图为等高线图:______处坡度陡,______处坡度缓。

若该图为等温线图:______处气温差大,______处气温差小。

若该图为等压线图:______处风力大,______处风力小。

反映等值线特征三:______。

思考1.

下面四幅等高线图的图幅相同、等高距相同,坡度最大的是()。

思考2.

下面四幅等高线图的图幅相同,比例尺相同,坡度最大的是()。

思考3.

读下面两幅等压线图,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从图幅、比例尺、等值距比较这三道思考题在命题中的主要差异是______,解题的关键是______。

(3)读下图完成下列三小题。

若下图为某区域的等高线图,甲乙处为______,丙丁处为______,并在图中画出小河位置及流向。

若下图为某区域的等压线图,甲乙处为______,丙丁处为______。

若下图为某海区表层海水的等温线图,甲乙处为______流,丙丁处为______流。此图表示半球,并在图中画出洋流的流向。

反映等值线特征四:______。

(4)读下图完成下列两小题。

从气温上看,A地区的气温______,B地区的气温______。

从地形上看,A地区的地形为______,B地区的地形为______。

反映等值线特征五:______。

2.归纳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1)读图名,判断地理要素。

(2)读数据。

①等值距、某点的数值(或范围)、极值、两点间差值等。

②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值线,数值范围“大大小小”等。

③读数值的递变规律,判读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3)读形态,析原因。

①判疏密:判读地理要素的变化幅度大小,并分析影响因素。

②观走向: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③看弯曲:根据弯曲方向,判断数据递变规律,分析影响因素。

(4)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典例精析

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海市奉贤区年年举办菜花节,图中可以看出奉贤油菜开花日期约为______月______日,湖南省西部的A地油菜开花日期约为______。

判断方法:______。

②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分布的基本特征______,原因______。

判断方法:______。

③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的等值线非常密集,而我国东部地区等值线比较稀疏,分析主要影响因素:______。

判断方法:______。

④我国东部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什么方向延伸?为什么?

判断方法:______。

⑤4月1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淮流域有明显向北凸出之势,为什么?

判断方法:______。

举一反三(略)

(三)课堂小结,构建“等值线图的判读”的知识体系

(四)模拟考场实战演练

提供例题,例题选自2008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读图并回答问题。(例题略。)

(五)拓展与延伸:课后竞技,脑力激荡

提供例题,例题选自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读图并回答问题。(例题略。)

[自我反思]

1.遵循教材核心思想,调整教材内容

高三教材中的《等值线图的判读》,篇幅长且相关内容有重复,一般需要3~5课时完成,这对于学习任务多、复习时间紧的高三学生来说压力较大。基于此,我设计的“以精选例题为载体,建构知识与方法体系,组织学生归纳与延伸”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了较高的教学效益。

2.把握学情,提升教学效益

为避免课堂“炒冷饭”,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激发其深入理解与应用的意识,笔者事先请学生围绕该教学内容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我将邮箱中的各类问题做了归类梳理,从中发现了学生主要存在的知识与方法上的困扰,由此确定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研究高考命题,学会举—反三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策略?课前,我精选例题,尤其关注相关的高考真题。课内,我启发学生精做精析例题,梳理知识规律,归纳思维方法,使学生最终明白了“理在书中,题在书外”的道理,平时应“做一题精一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梳理,只有追求“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才能在考试时以不变应万变。

4.以学习单为任务驱动,激活思维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等值线图的判读》学习单,以学习目标导入,其中包括典例精析、举一反三、拓展与延伸等内容。作为课内任务驱动和课外拓展延伸的学习载体,它不仅反映出了学生课内学习的收获,而且留下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与讨论的热情,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一份学习任务单,它最终起到了梳理总结、检测考查、查漏补缺与拓展提升的功效。

5.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学生在课内思维相对活跃,善于讨论与分享,但是敢于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学习困惑及时主动质疑的意识与表现相对薄弱。而针对学生解析中出现的思维阻塞,我时常忍不住“抢夺”学生的自主思维时间,把看似复杂的问题不断细化分解,如此大大压缩了学生独立探索的空间,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训练。此外,我在学生遭遇表述不畅或错误时会忍不住“抢话”不断予以补充和纠正。其实对于高三学生,要推动其更好地建构知识、自主学习,教师提问的空间应该尽可能大一些,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展开思路。

[专家点评]

王海萍老师善于结合高考要求,研究教材,把握学情,以学定教。她以高考真题为主要载体,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开发与整合,并以学习单的形式呈现,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课堂学习活动的有序且深入地展开。她能充分关注对高三学生梳理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总结知识规律特征、举一反三应用知识等能力的培养,因此使学生在环环相扣、要求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思维的高度集中,从而获得了较为出色的学习反馈。

地理等值线图专题复习 篇2

1、读图名——读出什么事物的等值线图。

2、读疏密——疏密反映数值的变化幅度大小,分析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

3、读数值,最大值最小值递变规律,成因。

4、读走向——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5、读凸向——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用“凸低值高,凸高值低”判别。

6、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分析引起闭合原因,变化的趋势和数值范围等值线的特点:

1、同线等值。

2、同幅等距。

3、等值线是闭合曲线。

4、等值線一般不相交、不重叠等值线的应用。

1、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的种类(山地、盆谷、轮廓、山脊线、山谷线、陡崖)坡度的陡与缓,确定山脉的走向,选择水库大坝的位置、修筑公路线的走向选择、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工程土方的估计等。

2、通过判读等深线来判断海洋地形的种类。

3、通过判读大气等压线来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

4、通过判读大气等温线来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方向(亚洲东部和南部)。

5、通过判读海洋等水温线判定洋流的性质。

6、通过判读等降水量线结合具体的地形轮廓判定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具体离海远近、山脉走向等7、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判断回答太阳辐射极大值、极小值出现的地区及原因,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

8、通过判读等震线判定地表某点地震的烈度、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等。

9、通过判读海底岩石年龄等值线判定海岭、海沟的位置,及海底张裂地带与碰撞地带的位置与走向等高线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1)山脊(2)山谷(3)鞍部(4)盆地(5)山地(6)丘陵(7)平原(8)高原(9)陡崖(10)沙丘

2读图要求

(1)延伸方向:(2)疏密程度:(3)弯曲方向:(4)局部小范围闭合: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5)数值范围和极值。

3综合应用

(1)高度计算(一般计算、陡崖高度计算)。 (2)坡度大小判断——等高线的疏密,通视问题。(3)温度变化计算——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百米计算温度差。(4)判断河流流向。(5)判断水系特征。(6)判断水文特征。(7)水坝建设——条件、坝高、集水区域、淹没区域。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8)农业规划——平地、缓坡、陡坡或山地。(9)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10)交通线路选择: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11)地形相关分析: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等压线图图的判读一、相关知识点:等压线是指某个水平面上的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

1.在等压面(线)分布图上,等压面(线)凸向海拔高(气压低)处者为高,等压面凸向海拔低(气压高)处者为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2.等压面(线)凸向海拔高(气压低)处,其气压比同海拔高度其他地方的高;等压面(线)凸向海拔低(气压高)处者,其气压比同海拔高度其他地方的低。也符合“凸高值低(小),凸低值高”特征。

二 、等压线图的判读

首先要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及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分析等压线图基本思路如下。

1.判断气压系统。

低压中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

高压中心——气压中心高,四周低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

高压脊——高压凸向低压处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

低压槽——低压凸向高压处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鞍形区: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首先要明确所求点四周的高压中心与低压中心的位置,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风向指风的来向。

3.判断风力大小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

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高压强盛,为1月份,北冬南夏。

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低压强盛,为7月份,北夏南冬 。

4、判断季节月份。

地理等值线图的教学 篇3

关键词:ERDASIMAGINE,sufer,几何校正,波段组合

0 引言

ERDAS IMAGINE是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它以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友好灵活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面向广阔应用领域的产品模块、服务于不同层次用户的模型开发工具以及高度RS/GIS集成功能为遥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用户提供内容丰富且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代表了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1](徐占华等,2005)。Sufer同样也是美国的一个软件,其主要功能是绘制等高线(contour map),此外它还可以绘制post map,classed post map、vector map、image map、3d surface map等形式的图形,它是地球物理专业数据处理常用软件之一。利用ERDAS IMAGINE对遥感图象进行地质解译,了解其地质构造情况和岩性分布特点。利用sufer对所测得的磁场数据进行网格化,绘制出异常等值线图,其数据格式为.dat,图形格式为.srf。再利用GIS数据格式转换工具(datatransfer)把.dxf数据格式转化成.shp格式,从而使得ER-DAS IMAGINE软件能够识别,然后转化成.img格式,据此就成为两个影象图的融合。

按照不同影象融合方法步骤就可以把磁法数据的等值线图与对应的遥感图象进行复合,为地质分析、找矿勘探工作提供直观的信息。

1 数据准备

选择江西上饶永平地区作为实验区,使用的数据主要有1971年修订的第一版1∶50000上饶永平区地形图。图中采用1954年北京平面坐标系统,其中绘制的经纬度及统一墨卡托格网以WGS84为基准。用于2000年接收的陆地卫星ETM+影像制作DOM,图中均匀选取适量的地面控制点。磁场数据则是笔者适量整合出的数据,不代表当地的地磁场数据。

2 遥感影象剪切与几何校正

实验中只剪切了6×8km范围大的1:50 000上饶永平镇附近的TM影象图(如图二),原始所取得影象大小约为600km2(如图一),依据地形图上的坐标选取适量的地面控制点,对原始影像图进行几何校正,然后剪切预定位置和大小的影象。剪切后影象名为quege.img,根据所需要工作可以对其进行相对应的处理,本实验期间只对其作了简单的标注处理。依据工作需要可以进行地质解译,本实验是与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分析,因此其可对岩性和断裂破碎带等能够引起磁异常的地质因素进行解译处理。由于该实验数据是笔者整编的,与实际是不相符合的,所以笔者没有对遥感影象进行解译处理。

3 Sufer等值线图转变成*.img类型

本实验根据所得当地的大概地磁场,整合编理出一组数据,数据按照200m×50m网格形式取得,共取出5699个磁场数据,数据所对应的坐标以地形图坐标为准,与影响校正坐标一致。

3.1 sufer作出等值线图

(1)打开菜单Grid/data…,在open对话框中选择数据文件bian shuju.xls

(2)打开“Grid Data”对话框,在“Data Columns”中选择要进行GRID的网格数据(X和Y坐标)以及格点上的值(Z列),在本实验中不用选择,因只有3列数据,且它们已经是按XYZ顺序排列。在“Griding Method”中选择一种插值方法,在Grid的过程中,sufer则会自动进行插值,生成更密集的数据。本实验数据所得的网格后数据为bianshuju.dat,ΔT等值线图加色后为bian2.srf(如图三)。

3.2 等值线图转换成*.img格式

在sufer中打开图形bian1.srf(未加色),然后选择文件下的输出选项,按另存为选择文件类型为Auto CAD DXF(*.dxf),点击保存则出现如图四的对话框。

输出文件为bian3.dxf,然后利用GIS数据格式转换工具(datatransfer)把*.dxf数据格式转化成*.shp格式,文件为GSLAYERL.shp。再利用ERDAS IMAGINE打开GSLAYERL.shp(如图五)。

按file→view ti imagine file,依据对话框选择文件名和类型,显示图幅大小等,依此sufer等值线图格式就转变成*.img格式了。然后按照剪切影象图,设置影像的像元大小以及图形大小,根据quege.img地理坐标等对转换后的sufer图的*.img格式进行处理,经过校正后的图如图六所示。

3.3 影像波段组合

Sufer等值线图转换成sufer.img后,其保留为3个波段,我们采用波段组合方法对剪切影象和sufer.img进行处理[2],因原影象图只为1波段,组合后的影象图则为4个波段,为较好显示出原剪切图和sufer.img图中的异常区,我们选择了1,1,3波段组合来显示图象(如图七)所示。

4 应用实例

图八为赣东北某图幅的地面高精度磁测等值线图与该区ETM+5、4、3遥感影像复合图,该图除集合了遥感影像所包含的地质、地形地貌、水系等信息外还显示出了高精度磁测数据反映的异常信息。依据遥感地质解译以及磁法异常信息所对应的关系便能便捷的提取有利的找矿远景区。图中I异常区为一已知多金属矿区,实际工作中依据其成矿地质条件、磁异常形态等信息建立起该区多金属矿的找矿模式,根据该模式推断出异常区III具有一定的成矿远景,这与某地质队所做的地质调查、化探等工作所得的结论一致,相比而言,采用多元信息复合的方法显得更经济、便捷和直观。

5 结束语

在刘德长等提出后遥感思想后[3],遥感多源数据融合不仅在铀矿上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在其它领域尤其是金属找矿上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应用。该实验只是把地球物理中的磁法与遥感影象做了简单的复合,但其在地质找矿、地质构造分析等地质问题上能够发挥出更直观、更准确的作用。如果实际工作中能把这两副图进行处理后而复合,就可以很清楚的把握住主要地质构造,也为建立已知矿区的成矿模式起到重要作用。本实验就是在江西上饶地区地调项目上进行的,由于笔者工作经验浅时间仓促,这也只是为建立起永平铜矿成矿模式,为该地区进一步找外围矿所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徐占华,陈小铃,李毓湘.基于ArcGIS与ERDAS IMAG-INE的三维地形可视化[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30(1):3-4.

[2]梅安新.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艺术教育现状下一篇:小学英语情境创设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