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2024-07-22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1

1 明确教学体系改革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要求, 将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涉及的《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中的全部实验内容经过有机整合、系统设计、内容创新后, 按照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难度和层次, 重新构建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包括预防医学实验基本知识、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毕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新型、立体、多形式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2 改革具体措施及要求

2.1 预防医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原有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在每个预防医学相关学科授课之初, 都会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与培训, 例如实验室操作安全的基本常识、操作规程和实验室守则等, 在第8学期~第10学期的《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多学科中占用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讲解, 这样的设置缺乏专业培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将以实验平台为中心, 打破这种局限性, 在学生开始进入专业实验室的第8学期的《卫生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基本知识与技术及常规检测仪器的使用进行系统的培训。

2.2 毒理学实验技术

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原有的动物毒理实验基础上, 增加了分子毒理学相关实验, 以适应现代卫生毒理学发展的实际需要。

2.3 环境理化因素的检测技术

将《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化学》中的食品中农药污染监测和生物材料检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食品中营养素的测定和卫生学监测等相关理化检验技术进行有机整合, 避免了原有实验教学体系中出现的不同学科实验项目重复性设置的问题。

2.4 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让学生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各种统计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掌握资料分析的常用工具和软件, 熟悉并培养学生对科研资料的整理、表达及综合分析能力。

2.5 疾病控制与监测技术

让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各种统计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掌握资料分析的常用工具和软件, 适当增加了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内容, 培养学生对科研资料的整理、表达及综合分析能力。

2.6 案例分析

将《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儿少卫生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案例分析进行整合, 通过各种典型案例的综合系统分析, 使学生掌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处理及对策。

2.7现场调查与评价

将《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儿少卫生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整合。通过对现场调查资料的收集、分析, 掌握现场调查设计、资料收集和整理、统计学分析的方法, 调查结果的评价、调查报告的书写及上报, 使学生熟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技术。

2.8 地方病实验与方法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砷化物中毒、布鲁氏菌病高发等特点, 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增加对地方病的案例分析及防治技术,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2.9 综合设计性实验及创新型实验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开展慢性病防治的宣教、鼠疫疫情监测、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和卫生监测、职业卫生调查及案例分析、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课题的综合设计和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选择研究主题、设计实践计划、实验及调查准备、总结及评价等,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设计能力。

2.1 0 撰写毕业论文

通过学生在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部门相关科室的实习, 完成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食品卫生学、学校卫生、消毒学及卫生监督学等学科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通过专题实习, 使学生初步掌握查阅文献, 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并得出科学结论, 初步掌握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2]。

从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开始, 按照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 学生在保证完成既定课程的基础上, 按照带教教师对学生毕业实习课题工作的安排进程, 参与毕业课题实习并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对于提前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 学院提前组织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这样既可以保证考研同学的学习时间, 也保证了毕业实习的良好效果。

3 小结

实验教学中心在过去几年的建设过程中不断进取, 通过与多所高等兄弟院校专家的广泛交流, 吸取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为了配合新形势下的新一轮实验教学改革, 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改进考核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完善智能化、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及管理信息平台。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高、思想道德素质好、热爱本职工作的师资队伍[3]。 (4) 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突出预防医学前沿知识, 配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 发挥各学科的优势, 编写新的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材[4]。

参考文献

[1]徐芳, 王松梅, 孙承欢, 等.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J].卫生软科学, 2013, 27 (3) :188-190.

[2]陈国元, 杨克敌, 刘烈刚, 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改革效果评价[J].医学与社会, 2011, 24 (7) :96-99.

[3]叶蔚云, 高永清, 邹志辉, 等.公共卫生学院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6) :506-507.

论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 篇2

改革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开设医学机能综合实验,探索以基本实验为基础、综合实验为核心、学生设计为主要考核内容,集3门课程实验及相关理论为一体,涵盖科研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新型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及思维能力.

作 者:王珏辉 董忠生 韩桂英 沈晓君 作者单位:王珏辉,董忠生,韩桂英(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沈晓君(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理念;改革思路

随着生产和生活消费行为的进一步社会化,公共卫生和社会保健问题日益突出,人们为了能降低死亡病因的发生,提高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要求医院能够治疗各种疾病,还需了解各种疾病预防的知识。因此,在生活中要从自身做起,充分做好疾病的预防,以免发生各类病症而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水平。下面笔者就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预防医学实验课中的教学理念

预防医学实验的教学理念主要传承了我国刻苦、创新、奋斗等优良传统,并发扬艰苦创业等精神,形成了适合我国教育的教学理念。该理念主要以学生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为主要目标,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还需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医学人才。

二、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思路

1.完善管理体制

当前高校主要实施的是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以此来对所有相关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在校级对其进行管理时,能够确保该实验教学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实验建设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而院(系)级在对其进行管理期间,能够全面优化和整合各项实验教学资源,统一管理学校相关实验教学活动,使实验教学不仅稳定进行下去,还能提高试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室中,还应建立较为完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能根据实际实施效果进行修改,确保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更具科学性、规范性、高效性,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

2.改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实验教师在工作中收集各类典型的案例,如,环境污染、流行病、职业卫生及一些社会突发事件,然后在实验教学中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筛选和设计,使案例能够满足实验课上教学的需求。教师对案例的使用,应以案例本身为主要线索,使学生围绕着案例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与归纳,探索出该案例中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点和内容,了解其发生的规律。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在事件分析、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发现问题的本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对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同时,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学校通常都会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如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兴趣,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个人技能。

3.构建优秀的教学队伍

社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而这些人才都是由各类教师培养出来的,由此看出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对我国人才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可以聘请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之上建设一支热爱医学实验教学的队伍,要求其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应当对现有的相关技术有所了解。在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国高校应当加强医学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在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同时,使学校实验技术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医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医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医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加强此方面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医学教学总体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医学实验教学的相关教育理念和改革思路进行探讨,希望改善以往在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构建一个运行机制完善、教学方法新颖、师资队伍强大的实验教学基地,从而为我国医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医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志辉,耿玮峥,许宗革,等.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1(2):190-192.

[2]陈国元,杨克敌,刘烈刚,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改革效果评价[J].医学与社会,2011,3(7):96-99.

[3]穆敏,刘国礼,佟媛,等.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6,12(23):49-51.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构想 篇4

1 实事求是是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根本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现有预防医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的精髓, 切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预防医学自身及其实验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不同, 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规律, 应区分对待, 不能盲目照搬、模仿。

(1) 现有预防医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重实验室检测技能训练、轻实验检测对象现场环境基本资料获取能力培养。以“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实验为例, 从预防医学角度看, 从以下2方面入手才能把这个实验做好。一方面要掌握实验检测对象 (大气中二氧化硫) 现场环境基本资料, 如当地的地形与地貌、气象条件、植被、居民聚居位置、厂矿等;另一方面要有精湛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以保证实验检测对象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如果实验中仅有实验检测对象 (大气中二氧化硫) 样本采集地的现场环境基本资料, 没有准确的实验检测对象 (大气中二氧化硫) 的实验室测定数据, 就无法客观评定其样本采集地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及危害程度;反之亦然, 没有实验检测对象 (大气中二氧化硫) 样本采集的现场环境基本资料, 只有实验室测定的数据, 也难以客观、真实地说明其样本采集地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和对其采集地的危害范围, 不能结合其样本采集地现场环境实际情况对大气中二氧化硫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保护当地居民身体健康的方法, 失去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 预防医学实验课程设置除要有必需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方面的内容外, 还应设置实验检测对象样本采集地现场环境基本资料获取能力的训练项目。

(2) 调整预防医学实验课程内容。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设置针对性强的实验课程, 如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面的实验课程、对药学专业学生开设实验设计与评价方面的实验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开设营养卫生学和心理行为学方面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 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应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2 小班教学是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多、实验教师少、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等客观现实, 实行小班教学, 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小班教学要求无论学生数量多少, 均按每个标准实验室学生40名、实验教师2名的规定开展预防医学实验教学, 对剩余学生采用增加实验学时、次数的办法, 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例如, 某班有学生200名, 而实际只有4个标准实验室, 一次只能供160名学生同时做实验, 对剩余的40名学生采用增加实验次数和学时的办法, 以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3 优化资源配置、开放实验室是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举措

优化资源配置给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基础。

(1) 根据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实验室现有仪器情况, 合理提出仪器申购计划, 应充分考虑新购实验仪器既能与现有仪器整合, 使一些使用率低的设备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提高使用率, 节约资金;又能为预防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必要的物质基础[1]。

(2) 集中建设预防医学实验中心, 根据各专业特点合理配置实验技术人员。

开放实验室是将实验室为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研究、其他教学科研提供所需的必要条件 (如时间、仪器设备、房间场地、各种资料、指导人员等) 部分或全部向实验者 (包括学生、教师、技术人员等) 有目的地开放[2]。实践证明, 开放实验室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1) 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使师生角色发生了互换,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验类型由被动接受式变为主动探索式, 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增加了学生在实验室熟悉精密仪器的机会, 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2) 为学生由“敢想”到“能做”提供了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参加课题研究或发明创造, 从实验项目立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到实验结果整理分析、总结和论文的撰写及发明的申请, 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仅起指导作用。此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4 实验精神培养是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灵魂

培养学生实验精神, 体现大学教育育人之本。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具备实验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实验精神和职业道德。

团结合作精神是学生做好实验的基础。任何团队或组织都要大力提倡和发扬这种精神。让学生认识到, 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个人积极参与, 更需要与其他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协助, 才能把实验做好。求实精神是学生完成实验的根本。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以身作则, 引导学生端正实验态度, 提倡求实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坚决抵制为得高分而篡改数据、弄虚作假的不良之风。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 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 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肯定自我价值。

5 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是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

一是院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加强预防医学实验人员思想教育的同时, 要对其实行优惠政策, 建立起“拴心留人”的激励机制, 防止人才流失[4]。二是根据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发展要求, 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 因岗配人, 严把人才质量关。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岗位, 均应到实验教学岗位锻炼1年。这有助于新教师熟悉实验室基本情况、提高实验技能, 而且给实验教学注入新的血液, 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实验技术。三是院校要为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进修机会, 并开展实验教师短期技能培训。由院校牵头联系, 有计划地与兄弟院校互派实验教学人员到对方院校短期挂职, 互相学习、交流实验教学经验, 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组织实验教学人员进行实验技能竞赛, 以赛促练。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改善实验室环境, 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21 (3) :129~131.

[2]赵顺实.高等医药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9) :1853.

[3]郑善姬.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11) :2365.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5

一、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1.安全培训不够到位。虽然,学院组织过多次消防安全和生物安全知识讲座,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也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但所具备的安全知识还不全面,在实验课的具体授课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纰漏。同时,因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加以及任课教师不足等原因,各学系常常安排研究生代上实验课,而大部分研究生只接受过一次针对科研实验开展的安全培训,在实验授课过程中容易忽视各种安全隐患。

2.未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在成立伊始就已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但并未根据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虽然实验教师都了解在事故发生情况下自己的职责和行动步骤,但缺乏事故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无疑是纸上谈兵。

3.实验室安全监管制度不严、执行力度不强。大部分高校实验室缺乏污染物处理设施,缺少专业部门对废液进行统一回收、管理和后续处理。未经严格处理的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如果直接排放或只简单稀释后就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毒性物质会逐渐累积,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教学实验时还存在本科生未将解剖完的小白鼠尸体与脏器放入指定的垃圾桶进行统一处理,而直接丢入普通垃圾桶的现象,这种不规范随意丢弃生物源废弃物的行为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通过分析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笔者拟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和完善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风险。

(一)加强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实验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各种强腐蚀性、易燃、易制毒化学危险品,因此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化学试剂和生物样品的贮存。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装通风系统。对于化学品储存应依照各种化学品的种类、性能分开存放,对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试剂要严格分类贮存,各种腐蚀性化学试剂应存放在试剂架的最底层。试剂储存室必须指定专人专管,确保储藏室入门钥匙双人双锁并妥善保管,储存室要根据条件安装防盗监控和火灾报警系统,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设备。

2.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实验课所涉及的所有化学试剂的化学特性和防范措施,并悉心指导实验人员。易燃、易爆和易挥发的化学品应在有安全防护的通风橱中使用,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用具,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实验准备室内仅允许存放少量无毒或低毒的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任何化学试剂均应严格按实验室的规定,两名管理人员同时在场方可领取,并做好出入库登记和详细的领用记录(领用时间、领用剂量、使用方向、领用人、剩余试剂去处等)。对于易燃、易爆、易制毒和腐蚀性的化学危险品应现用现领,使用剩余部分禁止随意存放,必须及时登记与退还试剂储备室,妥善保管安置。

3.化学废弃物与生物源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剧毒化学危险品的残余物必须作无害化处理,并由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废弃化学危险物品的处置和销毁应上报并征得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同意后,请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动物尸体和脏器等生物源废弃物应统一放入指定的冷冻设备中等待下一步的统一处理,而微生物类废弃物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二)加强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和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毒理学、营养卫生学等等,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加强仪器的管理,保证实验人员正确并安全地使用仪器。

1.编写培训讲义。实验教师应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仪器的培训讲义,具体内容应包括仪器原理、仪器应用范围、仪器基本结构、仪器操作参数设置、仪器使用操作具体步骤、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等。

2.仪器操作培训。全体实验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由任课教师统一进行仪器使用培训,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详尽地讲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具体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每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3.仪器的日常维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是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不仅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更是实验室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除了定期校准外还应时常除尘保养,并做好水、电和燃气管路的定期检查,发现松脱、老化以及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三)利用现代科技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安装热感应探头和烟雾报警系统)及时发现事故并发出警报。此外,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意味着本科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创新实验的时间增加,而实验室不可能一直有人在现场照看。因此,应采用网络摄像监控的形式对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状况和实验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予以保障。例如:实验教学的防火和安全检查、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安全使用与管理、仪器设备的损坏赔偿、废弃物的安全排放、气瓶的安全管理等,都需要制定合理和规范的规章制度为本科教学实验的安全运行提供制度保障。除了制度保障外,还应建立和健全以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为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和实验人员在实验室的行为准则,并明确安全第一责任人。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进行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

要做好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努力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使实验室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

1.提高安全意识,深化安全教育。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实验课任课教师、实验教师以及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地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水平,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进行事故应急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应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全员参加的消防应急逃生演练。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要熟悉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初期灭火指挥和应急疏散能力,提高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紧急应变能力。火场危机常给实验人员带来震撼性、突发性和危险性,不仅干扰实验人员的正常思维,还可能干扰实验人员正常的行为,因此在事故应急演练中应理论结合实际,对实验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定期检查维护,消除安全隐患

医学实验诊断学教学改进 篇6

关键词:临床实验 诊断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51-02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组成部分,是指医生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1]。在现代医学中,实验诊断学的学习是一名合格医生必须经过的培训,如何在众多检测项目中选择快速、准确、经济、适用的项目是合格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技术方法、管理理念迅速被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并对传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我们教研室在“教育国际化”思想指导下,基于临床工作的实际和现代合格医生的要求,对实验诊断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理顺学习目的

实验诊断学在诊断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临床本科生从基础医学引向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前提,并可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实验诊断学教学目的在于使学员了解实验诊断学有关概念和内容,也包括国内外学科技术方面进展和前沿性的内容;进一步使学生强化实验诊断意识,增强实验诊断临床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内容,并初步具有从事临床实验研究的能力,从而成为本科生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根据此目的,我们结合当代临床检验技术飞速发展的特点,优化了部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本科生教育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以后学生走向临床开展医疗、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优化教学内容

2.1 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经营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知识范围,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基本检测项目原理、方法,增加对检测结果的正确认识,从而将这些实验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血常规检查教学中,我们增加了流式细胞仪原理、方法,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增加了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复习,通过这些内容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检验医学新进展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将来临床工作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2 增加临床检验发展趋势的分析

检验医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往往是临床医学中最先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快速变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临床检验发展趋势的讲解,及时检验(POCT)就是其中之一。最近美国国家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在其制定的“POCT循证文件”草案中,将POCT定义为:“在接近患者治疗处,由未接受临床实验室学科训练的临床人员或者患者(自我检测)进行的临床检验是在传统、核心或中心实验室以外进行的一切检验”。POCT是检验医学发展的新领域,作为临床检验一种新的检验手段,分析方法快速、简单,现场分析,减少了样品转送流程,缩短了报告时间,实现了个性化的[2]。但POCT也面临众多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检测结果准确性等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讲解,使他们对此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在以后行医过程中培养成对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好习惯。

2.3 减少部分检验方法的讲授

新科技带来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方法、仪器不断出现,一些手工、旧的检验方法在大中型医院、甚至一些基层医院已经逐步被淘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减少了这部分检验方法的介绍。血常规是临床检验科最基本的检验项目之一,其经历了从手工到仪器,从半自动到全自动,从三分群血液细胞计数仪到五分类血液计数仪,从电阻抗法到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医院中,已经很少利用手工方法进行计数,我们在教学中减少手工计数方法的介绍,而增加了仪器基本原理的讲解,让学员初步了解我们现在大部分医院所采用的检测仪器。我们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强调了检验方法发展的连贯性,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检验医学发展史,让他们体会到检验医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将来可以大展宏图的学科,该学科往往站在医学发展的前沿,增加学员对检验医学的兴趣,使他们对临床医学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3 优化教学方法

3.1 增加实习见习机会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室手工检测的方法了解检验流程,但随着科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与检验科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实验室检查流程,一直是我们教研室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增加了仪器操作技能的培训,专门给教研室配备了尿液分析仪、血常规检测仪、以及全自动生化仪,从而让学生了解了当代检验科检测的常用方法,增加了对检验科现代检验方法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达到传统与全新概念的有效结合。同时我们增加了同学到检验科见习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和检验科一线人员进行交流,对检验科有一个全面的、初步认识,为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更畅通地与检验人员交换意见,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打下基础。

3.2 增加化验单分析教学

实验诊断学是在医生的医嘱下,临床实验室根据医嘱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当前国内的现状是,医生与实验室人员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化验单来进行:医生通过化验单说明患者的基本情况、需要检查项目,而临床检验科则是根据这些信息和要求对患者留取的标本进行体外检测,然后通过化验单的形式返回给医生和患者,医生再通过全面系统综合分析后,判断患者健康状况及指导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等。因此,化验单是检验科医师和临床医生之间的纽带。一份完整的检验报告单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医院名称、实验室名称、报告题目、就医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病案号、科室、临床诊断、送检医师;二是标本编号、采集时间、种类检验项目及其检验结果、参考值和异常提示;三是送检时间、报告时间、操作者和审核者,发出检验报告时,应经2位检验医师检查审核,重要检测项目应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在检验过程中,如发现溶血、脂血、黄疸等可能干扰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应在检验报告单的备注栏标明。对有疑问的结果,应复查并主动联系送检医师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检测。对急诊或危重患者,收取标本和发放检验报告时间应具体到[3]。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规范填写检查申请单,规范出具检查结果,综合全面分析结果等等,使学生对实验前、实验后质量控制有一个全面认识,为将来更好的利用好实验室诊断指标打下坚实基础。

3.3 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实验室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医学事业的发展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4],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包括检验医学在内的医学教育成果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同学的创新能力。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筛查、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以及肿瘤治疗方案等方面被临床广泛应用,单独使用灵敏度都比较低,特别是用于早期诊断漏诊率较高。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尝试用多项指标组合以提高阳性诊断率,有人主张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用乳腺癌特异蛋白、TPS和C-erbB2,而对于病情监测和术后早期复发用CEA、CA15-3联合应用,我们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根据每个肿瘤标志物的特点,针对不同种类肿瘤进行组合,然后进行集体讨论,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加强了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5]。

总的说来,实验诊断学教学是医疗系本科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我们对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紧跟现代临床检验技术发展步伐,熟悉当代临床实验室工作流程、激发同学创新思维,从而为将来他们走向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诊断为患者服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改的实施,将学员从基础医学引向临床医学,以达到“面向世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黄祥芬.即时检验(POCT)发展现状与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54-156.

[3]赵洪波.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和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231-232.

[4]曾照芳,向华,谢国明,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实施《临床检验仪器学》精品课程建设[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6):737-739.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7

一、非预防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已将医学统计学作为必修课列入各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中。非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统计学教学总时数一般为32学时左右,实验课时多为10个学时,相对比较紧张。而统计学的原理知识较多,理论课时难以压缩,因此对于实验课时无法增加,限制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医科院校开设的医学统计学实习课基本上是“习题课”[2],在实习课上教师以书后的练习或是实习指导册上的习题为主,把每道题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再给学生强调一遍,学生利用计算器套用书上例题的解题步骤及公式进行统计运算,下课后交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给予一个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由于所做习题大多是经过收集、整理好的现成资料,学生只需着眼于对结果的分析,而不必注重统计设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样常造成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毫无兴趣,学生为了拿到一个好的平时成绩,甚至互相抄袭作业,更有甚者,后面批次的学生来上课之前就已经把作业做好了。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难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往往每个学生的作业分数都相差不大,但是在考试中遇到同样的题型甚至原题,仍然有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乱用统计方法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种单一的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统计思维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以及解决实际医学问题能力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的统计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脱节的突出矛盾。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解决。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习题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之医学生要从医学课程长期训练的形象思维转向医学统计学所需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在统计学理论教学中,偏重于用教材上典型例子进行单个统计学方法的讲解,而忽视不典型实例及多种统计学方法之间互相联系的讲解[3]。学生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系统性,在碰到不典型实例时,学生误用、滥用统计学方法在所难免。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的医学统计学专业都提供统计咨询服务项目,利用统计咨询积累的不典型案例和综合分析实例或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医学论文中的经典研究实例进行重新整合作为实习教学内容,要注意与医学实际联系,如果能够做到对于不同的医学专业采用不同的实习内容,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设计类型和统计方法的活学活用,这样可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也可以做到以后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学以致用。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以问题为中心,小组讨论为主的实习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基于问题,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和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其中,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对难点、重点的把握上,教师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小组讨论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加全面的挑战,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对如何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讨论和辨析,引导学生思考、促进逻辑思维发展,从而达到正确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通过讨论与交流也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 引用统计软件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4],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利用计算器进行数据分析的实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形势和医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在带教期间,学生的教学效果反馈意见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希望在实验课中能介绍SPSS等统计软件的应用。医学统计学教学应尽快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实习,统计软件的运用,软件应当考虑易于学生操作和掌握的、现行广泛应用的,如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它是非统计专业人员应用最多的统计分析软件,也是国际医学期刊引用最多的统计软件[5]。在实习中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统计分析能力,要将实习内容和软件教学需求相结合。由于软件的方便快捷、准确高效,节省了大量时间,这就有利于我们把实习重放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及对所得结果如何进行解释上,同时在软件实习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计算器实习的要求不仅写出完整的统计过程,还要写出分析思路,包括资料的类型、设计类型、适用条件等。这样就弥补了学生不用计算器之后对检验过程、步骤的生疏。

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实验教学的新途径。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在“90后”的大学生中广泛普及,利用互联网对医学统计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作用也日渐突出。实验教学课时紧,内容综合性强,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网络资源的利用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个重要因子。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教学网络平台,学生和老师利用最多的就是用此平台做一些日常性的工作,比较学生选课、查看成绩,老师查课表、录入成绩等。而此平台在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方面的功能突显不足,源于教师建设不足,学生利用率低。因此教学网络辅助平台的共享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等优点无从彰显。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寻找到了一条更快捷、学生接受程度高的网络辅助教学途径———百度贴吧,利用这一交流平台,免除了登陆学校教学网络平台的繁琐程序,不仅可以在电脑上实现快捷登陆,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应用,学生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贴吧的APP,即可实现一键登陆。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交流,我们在贴吧中不断更新上传一些优秀的医学统计学网站、医学统计学论坛和实验教学所需的统计软件的教程等资源。通过平台互动,能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和教学需求,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否有效,改进和加强实验考核是统计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单凭实验报告考核计分的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单凭实验报告很难区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强弱,使得成绩好的学生在实验课上动力不足,成绩差的学生容易投机取巧,出现大部分同学吃“大锅饭”的现象。2012年我们对护理专业统计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实验考核,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由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备课,拟出8套互不重复的综合试卷,考试内容以实习内容为主,加强题型的综合性,以开卷形式难易程度基本相当,每个考场使用不同的试卷,以A、B卷形式交叉发卷实现考试的公平性。考试以开卷形式,允许学生带课本,但不能带其他参考资料,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习作业占10%。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实际水平,对教学很有帮助,更富针对性,使实验考核成为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随着教学需求的发展,我们在原有的实验考核的基础上,增加SPSS统计软件上机操作考核,它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将统计软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把考核重点放在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要求,建立不同的考核题库,制定相应的统计学实验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

教学改革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生涯中永恒的话题,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学懂、学以致用。要想转变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仅要与时俱进,自身的知识水平也要与时俱进。转变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在实践中探索更加完善和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也是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学科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实验课是医学统计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的体会,对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一些改革与实践的思路,以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非预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振球,徐勇勇.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级预防医学本科21~25岁在校学生。共发出调查表11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为100%。可使用106份,占发出调查表的96.36%。

1.2调查方法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相关情况,在2009级学生中进行访谈和无记名问卷调查。采用Epi Data3.0和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2 调查结果

2.1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是22.37±0.06岁;男学生38名,女学生72名,男女性别比1:1.9。

2.2 学生对实验课满意度 见表 1。

2.3 实验课课程安排 见表 2。

2.4实验相关调查项目见表3。

2.5新教材使用见表4。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3.1.1实验预习学生对实验课、实验室环境、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虽然基本满意,但学生在上实验课前并未对实验做到充分预习,所以对实验整体没有概念,不能掌控实验过程,只是机械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网络、模拟软件等辅助教学和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课程有所了解,了解其实验目的和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类型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3.1.2实验课时间安排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开课时间与考研复习时间重合,使得大多数学生把心思都放在考研上,无心上实验课。因此,在上课时间安排上应该重新整合,根据学生考研时间适当提前实验课,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考研复习时间。同时,应根据实验课具体内容确定学时数,不能一律都规定4学时,这样容易造成有的实验浪费时间,而有的实验时间太紧,学生在规定学时内完不成实验计划。

3.1.3实验室资源学院已经把教研室的实验室整合为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但是由于经费投入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室有些大型设备缺乏,不能满足多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的需要,限制实验进程,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学校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或增加轮数,减少每组学生数量来相对增加学生动手的时间。有些实验方法、教学录像陈旧,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工作经验,与时俱进,更新实验方法,重新录制符合时代发展的录像,从而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经费来源可采取国家拨款和自筹经费相结合的办法分步实施。

3.1.4修订完善实验教材2012年编写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本书已经整合了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8大学科。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老师授课内容与教材不符、各学科实验项目之间有交叉重复的问题,应及时修订。

3.2 实验教学未来发展方向

3.2.1开设实验总论课程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注意事项,在所有实验课开课前,开设实验基础知识总论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工作程序、实验类型和作用、所使用仪器综合介绍、洗刷器材技术和如何配制试剂,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实验技术。

3.2.2各学科有机融合,完善模块式整合整合相关课程为一模块,避免不同学科实验重复练习、浪费时间和资源。把预防医学专业八大学科整合为基础实验、环境因素监测和疾病控制监测三个实验教学模块。把课堂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全面贯穿到实验实践中去,相应地把原来分散的实验技术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资源,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实验技术的能力。

3.2.3完善实验类型整合,增加设计性实验对现有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四大实验类型进行了内容和比重的有效整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设计性实验有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校园大气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和教育过程卫生评价。设计性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得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科研规范的有效途径[2],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好的方法。其实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实验课以外的时间走进实验室,自主设计实验,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和读研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因此,我们要根据设计性实验的相关阶段特点,如理论准备确定实验目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课堂讨论、实验实施阶段、实验结果汇报等,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所占比重。只有增加学生亲自思考、探索的机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4完善实验考核体系整合把多项分散的实验成绩整合为一套完整的实验考核体系,实验考核体系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27%)包括预习、出勤和态度;实验成绩(占40%)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实验考试成绩(占33%)包括实验知识笔试、实验独立操作和结业考试。其中实验结业考试可参照执业医师考试来进行。只有对每位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得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才能衡量出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3]。

摘要:为全面了解整合式实验教学改革后学生实验课的现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公共卫生人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2009级在校学生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通过对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整合式实验教学改革后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整合式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发展方向。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9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不能更好地开展带有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实验教学项目

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中经常要使用火焰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 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高纯乙炔、氢气) 或毒性 (如乙腈、甲醇) , 并且这些实验仪器价格昂贵, 耗材及维护成本较高, 导致学生只能粗略了解, 难以熟练、独立、完整地完成相关实验项目。而上述仪器恰恰又是在预防医学环境危害物检测方面普遍使用的, 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常用检测仪器。再如, 流行病学实验项目中很多实验以致病生物为实验对象, 如酶联免疫法筛查人群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实验, 如果学生防护意识淡薄, 实验技术不熟练, 就会对学生构成潜在威胁, 进而影响实验开出率。如果学生在接触这些实验项目前就能熟悉整个实验流程和相应仪器的使用方法, 便可大大降低实验操作不当带来的危险性。

1.2 不能做到现场采样 (调查) 和实验室检测有机结合

现有预防医学实验课程设置大多重实验室检测技能训练, 轻现场环境基本资料获取能力培养。以“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实验为例, 从预防医学角度看, 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才能把这个实验做好。一方面要掌握实验检测对象 (大气中二氧化硫) 的现场环境基本资料, 如当地的地形与地貌、气象条件、植被、居民聚居位置、厂矿等;另一方面要具有精湛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以保证实验检测对象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只有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针对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居民健康, 体现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和意义[2]。然而, 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很多基本预防医学实验项目, 对样本采集现场环境基本资料获取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

1.3 不能动态更新预防医学实验内容, 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危害居民健康的致病因素也在悄然改变。医学院校应随时注重联系实际, 关注学科发展, 根据现实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 及时更新、充实、改革教学内容, 将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技术充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如针对2008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 可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三聚氰胺检测和毒理学评价项目。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 引入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发传染病如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以及猪链球菌感染等卫生问题可丰富实验教学内容[3]。最近发生的柳州龙江重金属元素镉污染和螺旋藻片铅元素含量过高问题等, 都可以作为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借鉴的案例和现场模拟训练的内容。

2 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构建

2.1 构建基础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解决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新的思路。国内外许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纷纷提出了虚拟实验室概念, 即利用图形、语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技术, 为用户提供一个基于网络的技术交流、共同研究的平台以通过网络身临其境地观察实验现象。虚拟实验室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功能全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虚拟实验室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显著作用[4,5]。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 且高校均有成熟发达的局域网构架, 故以成熟的学校局域网络构架为基础, 采用QTVR或Flash技术, 利用虚实结合、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 适时开展预防医学虚拟实验教学, 可解决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构建方法

(1) 基于学校局域网络构架建设预防医学网络虚拟实验室, 主要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 选定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 采用QTVR或Flash技术, 初步实现预防医学虚拟实验教学。例如, 环境卫生学实验: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土壤中的镉元素含量;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职业空气环境中甲醛含量的测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奶粉中防腐剂含量;卫生学及卫生检验学实验: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多环芳烃含量。

(3) 根据选定的预防医学实验项目特点进行实验模块设计, 采用合适的动画技术, 构建出相应的虚拟实验设计框架。现以环境卫生学实验 (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土壤中的镉元素含量) 为例介绍虚拟实验模块设计思路。采用QTVR或Flash技术, 构建虚拟实验教学内容的主要模块骨架, 其他选定的实验项目以该实验为模板进行修改, 即针对自身的实验特点做相应修改。虚拟实验项目设计分三大模块, 即现场采样技术 (地形、地貌、河流走向、风向、工厂、居民区位置、土壤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和流行病调查方法) , 实验检测技术 (样品处理、称取、消化方式、标准方程的建立、仪器气密性检查及仪器使用安全准则、火焰吸收仪器测量条件优化调试、检测过程注意事项) 和实验技术交流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验报告的修改、开放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相关内容的培训与考核, 实验更新动态发布) , 如图2。

(4) 其他实验项目以构建好的虚拟实验流程为骨架, 根据预防医学实验课程的需要衍生虚拟实验内容。把建好的预防医学虚拟实验课程链接在学校网站上 (以实验技术交流C模块为途径) , 学生通过学号、姓名进入预防医学虚拟实验练习平台。虚拟实验项目训练为实地实验的高质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 网络虚拟实验的优势

相对于现在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方式, 网络虚拟实验有以成本高收益的特点, 开展预防医学虚拟实验教学, 尝试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好的虚拟实验项目, 可以为更多的虚拟实验项目建设提供基础和经验, 复制出类似的虚拟实验项目。 (3) 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申请的“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提供选拔及培训学生的技术交流平台, 做到资源共享。 (4) 彻底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进行虚拟实验的自我训练。

注:白色表示A模块;黑色表示B模块;阴影表示C模块;箭头表示虚拟实验的方向;箭头中的数字表示虚拟实验的步骤, 必须正确完成前一个内容测试才能进入下一个内容练习, 否则虚拟实验就会终止并返回主菜单。批注显示每个测试内容的任务和功能设置。RSM:实验设计软件接口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手段日趋多样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共享化是虚拟实验最大的特点, 也是传统实验无法比拟的[6]。但是, 也不能夸大虚拟实验的优点, 由于预防医学实验涉及学科众多, 不同学科的实验形式具有各自的特点,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 意识到虚拟实验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切不可完全取代实地实验。由于实地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虚拟实验无法预知的异常问题, 因此, 合理安排虚拟实验与实地实验教学比例是任课教师考虑的重点, 只有做到虚实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现学以致用, 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国元, 杨克敌, 刘烈刚, 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 医学与社会, 2008, 21 (7) :54-60.

[2]刘新, 宋庆雄, 徐洁.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构想[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7) :115-116.

[3]罗文海.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1, 28 (1) :102-105.

[4]吕克志.基于校园网的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设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8 (3) :89-90.

[5]房俊龙, 范永存, 王立, 等.远程虚拟实验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1) :56-57.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篇10

1 调查对象对方法

1.1 调查对象

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2009级学生110人。110名学生均交回调查问卷,其中107名学生问卷可以有效利用,占总调查问卷份数的97.27%。

1.2 研究方法

在2009级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实验教学中,开设了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校园大气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教育过程卫生评价三个设计性实验项目,学时数均为4学时。由教师给出相关背景材料,说明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完成。当实验方案优化完善后,由该设计性实验小组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课堂上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讲授实验原理、目的、仪器与试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有的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巡视课堂,以“教师”的角色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实验课结束后用10分钟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就其实验设计方案、课堂讲授、课堂巡视指导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点评。在学期实验课结束后,就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Epi Data3.0录入,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被调查学生基本信息

学生年龄平均22.27±0.07岁,男生、女生人数比例为1:1.9。

2.2 被调查学生对设计性实验课的认可度

见表1。

表1 设计性实验认可度调查结果(%)

2.3 实验过程相关分析

见表2。

表2 实验过程相关调查结果(%)

2.4 开设设计性实验课程收获分析

见表3

2.5 设计性实验需要改进和完善分析

见表4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表3 开设设计性实验收获调查结果(%)

表4 设计性实验改进和完善调查结果(%)

3.1.1 设计性实验课学时设置

设计性实验占用时间长,实验强度大,有关学时数需要根据设计性实验教学各环节的特点来确定,否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操作。因此,设计性实验课学时数不能均以4个学时为单位,可以确定为8个学时,全天上课,既不浪费时间,也能保证实验实施所需要的时间。

3.1.2 教学形式

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2]。虽然大部分同学认为设计性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但是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此时又是大学生毕业考研、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因此学生喜欢却无法在设计性实验上付出较多的精力。为此,学校将预防医学专业课的开课时间提前半个学期,以避免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受到毕业考研和找工作的影响。

3.1.3 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在设计性实验课堂教学前,学生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查阅文献,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够,只是盲目跟随,有些组长不能有效组织和引导。有效的改进措施是由指导教师对组长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领导其小组成员,让小组每一名学生在课前都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目的和意义充分了解,在课堂实验实施阶段能有效带领班级其他学生完成实验,充分发挥设计性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作用。

3.2 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发展方向

3.2.1 完善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预防医学专业通过对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校园大气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教育过程卫生评价三个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建立设计性实验教学流程。见表5。

表5 设计性实验流程表

3.2.2 整合各学科,完善设计性实验内容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打破原来孤立的单学科实验,增加了实验的系统性,如早设计性实验“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合作配合完成整个实验。给实验有机整合了卫生毒理学、卫生化学检验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三门课程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实验动物体重,实验样品营养成分分析数据等,学生以整体的、全局的观念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3 完善设计性实验考核

设计性实验考核方式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要以小组为单位,对现有的实验考核方式进行整合,并增加实验方案设计、方案的实施和设计性实验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的考核。实验方案设计包括文献的鉴别、分析和归纳;设计方案的实施包括出勤、实验操作;设计性实验课堂教学包括: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方法的讲授、实验过程中对其他学生实施其实验方案的指导及答疑解惑等。

3.2.4 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开设自主性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得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科研规范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好的方法[3]。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于课外业余时间到实验室实施实验设计,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很认可的一种初级科研训练模式。排除毕业考研和找工作的干扰后,除了课堂设计性实验,应该适当增加自主性设计性实验,可以设置为选修,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要,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预防医学人才。

摘要: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公共卫生人才,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设了预防医学设计性实验课。通过设计性实验课的教学,建立了预防医学专业课设计性实验教学流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技能及科研能力,为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科研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开展这项实验教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忠泉,徐玫,张立,等.“药理学”课程群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4(1):48.

[2]杜文琪,赵旭明,史雪莹,等.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在不同专业医学生实验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262.

上一篇:冷轧厂酸下一篇:传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