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复制

2024-07-20

应用复制(精选十篇)

应用复制 篇1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高级复制,应用

一些大的信息系统往往由多地的不同用户同时使用, 由相距较远的多个站点构成的广域网, 并且各个站点之间需要数据共享, 通常将这些共享的数据存储在其中一个站点上, 作为数据中心, 所有用户都从该站点存取数据。这种方案很容易就能保证数据一致性, 但会造成数据中心的负载过大, 使远程用户的数据响应很慢, 甚至造成系统瘫痪。数据复制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它通过将这些共享数据复制到多个不同站点的数据库中, 实现数据的本地访问, 减少网络负荷, 并提高数据访问的性能, 而且通过数据同步, 确保数据实时性和一致性[1]。该技术适用于用户数较多、地理分布较广、而且需要实时地访问相同数据的应用模式。

Oracle数据库的复制是由数据库的后台进程自动实现的, 通过设置数据库参数, 确定后台负责复制任务的进程数和被激活的时间。数据库的后台进程是由系统按设定的时间间隔执行预定的操作, 以实现数据定期地从源数据库到目标数据库的传输, 并由系统进行控制。Oracle数据库复制支持基本复制和高级复制两种形式, 这里主要讲述Oracle高级复制技术在应用时的设计, 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 基本概念

Oracle高级复制, 即对称复制, 既可支持整个表的复制也可支持基于部分表的复制两种复制方案, 其主要是通过多主复制和可更新快照复制两种机制实现的。同时还可以将这两种复制机制结合起来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2 高级复制设计步骤

2.1 多主复制

(1) 创建复制环境, 明确高级复制的站点和参与复制的数据表;保证各站点具有复制关系的表结构的一致性; (2) 使用数据库复制管理器, 定义参加复制的站点, 在复制的各站点, 建立包含复制实体的用户和复制的数据库链路, 建立复制的管理用户, 配置数据更新的计划; (3) 建立主复制组, 不同的需参与复制的实体可加入不同的组中; (4) 给用户分配适合的权限, 防止由于用户权限过大而造成的复制冲突。

2.2 可更新快照复制

(1) 创建复制环境, 明确高级复制的站点、参与复制的数据表和可更新快照复制的站点;保证各站点具有复制关系的表结构的一致性; (2) 在复制的各站点建立快照管理用户, 建立包含可更新快照实体的用户和复制的数据库链路, 配置数据更新的时间和间隔; (3) 在主站点建立快照日志; (4) 在复制点建立必要的更新组; (5) 建立快照组, 快照组可包含表、存储过程、包、函数、同义词、视图等实体; (6) 给用户分配适合的权限, 防止由于用户权限过大而造成的复制冲突。[3]

3 需要注意事项

3.1 确保网络连接的稳定。如果服务器网络连接中断, 则造成数据无法访问和传输;网络不稳定, 会导致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包现象, 影响数据的完整性。

3.2 要有较高的网络传输速度。各个站点之间要进行大量的、频繁的数据传输, 速度过慢的话将影响其访问速度。

3.3 服务器应保持开机状态或定时开机。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延迟任务, 无法进行数据发布。

3.4 不能在参与复制的表上面直接执行DDL语句。因为OR-ACLE自动在参与复制的表上建立了支持复制的TRIGGER和PACKAGE, 在其上面直接执行任何DDL语句都会破坏这些复制支持。应该先SUSPEND要修改表所在的复制组, 在REPICATION MANAGER中或调用REPCAT API执行DDL语句, 然后重新GEN-ERATE该表的复制支持, 最后将复制组状态恢复为NORMAL。注意一定要在修改表结构的DDL语句中的表名前带上属主, 并且最后不加分号。若直接执行了DDL语句, 应先将该表移出复制环境删掉, 再重新建立或复制表。

3.5 如需要在表中增加字段并设置默认值时, 在9i之前的版本中要分成两部分执行, 不能一次执行。例

ALTER TABLE owner.table_name ADD field_name

ALTER TABLE owner.table_name MODIFY field_name DE-FAULT'abc'

因为在高级复制环境中, 执行任何DDL语句, 都需要SUSPEND复制组, 此时复制表只能查询, 不能再执行DML语句。如何在一个SQL语句中执行添加字段同时赋缺省值, 则添加字段后插入缺省值的DML操作不会执行, 并且报错。分成两步操作能解决该问题。

3.6 执行任何对复制环境的管理命令前, 都要保证此时没有堆积的DEFERRED TRANS。

3.7 ADMIN REQUEST (对复制环境的管理命令) 须一步一步执行。用一个REPCATLOG表保存ADMIN REQUEST语句, 从第一条到最后一条顺序执行, 只有执行完上一条后才能执行下一条。每次发出ADMIN REQUEST后, 都要检查REPCATLOG表是否为空, 只有当所有的REPCATLOG表都为空后, 才能将复制组设置为NOR-MAL, 发出下一条命令。

3.8 如果REPCATLOG表中有无法执行的命令, 可以APPLY或PURGE掉, 再重新执行命令。若只是其中一个节点上有遗留命令, 则可在该节点上多执行几次APPLY。

3.9 当出现死锁现象时, 可以先尝试中断掉该ADMIN RE-QUEST对应的任务, 重新刷新命令, 若能继续执行, 则恢复任务, 否则从V$SESSION和V$LOCK中查出死锁进程, 用ALTER SYSTEM KILL SESSION将其杀掉。如果无法杀掉, 则需查出类型为'RQ'的分布式死锁, 根据SID查出对应的后台进程, 从操作系统中杀掉后台进程, 最后再恢复任务和相关复制环境的状态。

4 实际应用

某地下水监测系统由省级主站、市级分站和县级分站组成, 数据存储采取省级数据中心和市级数据中心分布式存储, 均采用Oracle数据库, 以确保全省数据储存的快速、稳定、安全。各市分站只为本市所辖县级分站提供存储服务, 并将所有测报数据传送汇总到省级主站数据中心, 同时其为各市级分站数据实现异地备份, 提供跨地市数据查询, 当各地市分站数据出现故障时, 可从省级主站读取数据, 恢复数据。

整个数据同步机制主要采用Oracle复制技术的可更新快照机制。整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采用的是“一主多从”的结构 (如图1) , 设置省级主站的数据库系统为主数据库, 各市分站的数据库系统为从数据库。使用Oracle系统中的增量复制技术, 定时或手动进行主数据库与从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从数据库复制到主数据库的是全部数据, 只要从数据库中的数据有变化, 就会反映到主数据库中;主数据库复制到从数据库的是与本市分站相关的测报数据。

5 结束语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适应于地理上分散而管理上又有不同程度集中的大型信息系统的需求, Oracle高级复制机制提供了高可靠性、高可用性以及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各数据中心数据同步实现方案。在具体应用中, 也还有许多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 需要逐步探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振楣, 于戈, 郭敏.分布式数据库[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2]丁铖.Oracle8/8I数据库系统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复制,复制,复制 篇2

一个经营者把他计划给我看,请我帮他把把关,出出主意。在他的计划中,我看到非常多新奇的创意和想法。在现有的3个产品之外,他还想再做两个新产品。在现有的渠道之外,他还要添加3个新渠道。在现有的客户群之外,他还想增加两个新客户群。在现有的几个销售模式之外,他还想再尝试一个新模式。当他描述他对未来创意的时候,我看到他陶醉在自己的梦想中,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新的一年无限的期待。

我感觉到,他希望从我这里得到对他一个人花费了大量心血做出来的计划的肯定和赞许。但我给他说:非常抱歉,在你的计划里,我看到的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却没有看到一点点更现实的复制。其实一个年度计划里70%应该是复制,30%才是创新。我问他:你总结过没有,在过去一年里,你们什么地方是做得好的?在你的计划里,有没有把已经经过验证的过往的创新复制,复制再复制?他说这些他没有多想,因为感觉那些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重复一个已经会做的事情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他作为经营者首要任务是带领大家创新。

创新的确是重要的,

没有创新,没有独一无二的追求,一个企业不可能走远。但只知道创新,不知道把成功创新通过复制放大到无法再放大,这也是错的,而且这个错误可能是我们做经营者的(和员工)最容易犯的,也同时是最愚蠢的错误。

为什么说这个错误愚蠢?我们都知道老熊掰棒子的故事,我们都会嘲笑老熊的愚蠢。但很多公司众多创新的命运不是和老熊掌中的棒子一样,被拿起又被扔掉了吗?如果我们对过往通过艰难的创新取得的成果没有充分总结和利用,就继续做同样艰难的新的创新尝试,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很多企业的大成功其实不是创新的成功,而是复制的成功,例如大部分连锁企业。有一些企业的做法甚至不是复制自己的成功,而是复制别人的成功,例如很多人认为腾讯就是这样成功的。应不应该复制别人的成功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复制自己的成功是没有任何道德问题的。易中的德国合作伙伴Haufe取得增长的一个秘诀就是收购别人的产品,然后用自己成熟的渠道把产品销售出去。这其实也是复制,和腾讯的做法没有太大的差别。

年底计划或预算的基础不应该是天马行空的创新,而应该是企业过往有意识试验(有意识地创新)及无意识经验(意想不到的成功)的总结。创新不是目的,复制才是目的。总结让复制成为可能,带领大家做好一年的总结,是年底时候经营者比创新更重要的任务。只有总结好了,才能把过往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取得的经验发扬光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对模式的总结,会让你的企业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对组织方式的总结,会让你的员工更有战斗力。对产品的总结,会让你的销售大大提高成功率。对人事的总结,会帮助你大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客户关系的总结,会让你的经营更长久稳定。

应用复制 篇3

该书是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700余种青铜器全形拓片中选出来的。种类有钟、壶、卣、觚、觯、角、爵、灯、炉、量等百余种。为我们研究了解当时社会发展、重大事件、生活习俗提供了极其珍贵和不可多得的佐证材料。其中多有端 方、阮元、潘祖荫、罗振玉、陈介祺等收藏家的旧藏。还有很多奕志、吴大澄、韩惠洵、章钰等人的题签、题跋。加之绝大部分出自全形拓高手周希丁之手。这就使该书集欣赏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再加之用珂罗版技术制版,宣纸原大印刷,手工钤盖印章。

为什么该书在众多的复制方法中选择了珂罗版技术,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珂罗版技术的来龙去脉和独特的优势。

为保护那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或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的书法、绘画作品,常常会由文物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从事书画复制工作,书画作品的复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人工临摹法、照相复制法、木版水印法、珂罗版法、胶印和数字印刷法。相比较几种复制技术而言,珂罗版复制法在复制要求、复制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珂罗版是清朝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中国,并被大量用于中国画的复制。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留下了浩瀚如海的历史文物及当代画家杰出的艺术作品,这都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财富。字画在我们这个国家,代表着一种崇高的民族文化,有着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珂罗版共分为四道工序制作,即照相、修版、晒版、印刷。一、照相技术复制过程中,利用照相机进行拍照是目前几家珂罗版印刷单位普遍采用的一种获得印刷软片的办法。此种办法可以使原稿层次、色彩真实而逼真地反映出来,且层次和色彩的损失率可人为控制在最低限度。

珂罗版复制法,即珂罗版印刷,又称玻璃版印刷,它是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的一种。1852年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发现经过铬酸盐处理的明胶膜层曝光后表面会发生硬化的现象,1867年至1871年间德国慕尼黑摄影师阿尔贝特根据这一原理,以玻璃版基用于实际印刷,从而发明了珂罗版印刷。

珂罗版印刷经历了单色制作、双色套印、多色套印到多色接版套印的发展过程。经过人们不断加以改进,这种传统的印刷技术越来越科学化,同现代科技与设备相结合,进行电脑扫描、制作,电子分色机自动分色,其复制效率和复制质量大大提高,缩短了复制周期,满足了广大书画爱好者的收藏愿望,同时,加强了珍贵书画作品的流传。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些珂罗版技术印制的青铜器拓片的具体的例子吧。

1.毛公鼎珂罗版拓片(134厘米×67厘米)。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铭文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铭文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图1)

2.散氏盘珂罗版拓片(134厘米×67厘米)。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又称作人盘。传清乾隆初年于陕西凤翔出土。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清康熙时,扬州徐约齐以重金购自歙州程氏,后又归于扬州洪氏。清阮元曾翻铸此盘,也有铭文拓本传世。嘉庆十四年,仁宗五十大寿时,新任两江总督阿毓宝从扬州盐商购得此盘贡入内府。历经道、咸、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1924年逊清内务府清查时,发现于养心殿库房。1935年散氏盘随清宫其他文物移交北平故宫博物院,抗战时曾南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2)。

3.青铜爵杯珂罗版拓片(70×46厘米)。爵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在《说文·鬯部》中有“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的记载。目前,最大的青铜爵群出土于殷墟的妇好墓,有各种形式的爵四十件。其中一件爵杯的铭文上记载了爵的用途为“用献用酌”,说明了爵是饮酒之器。青铜爵是在夏代晚期开始出现的,当时的形制还带有陶爵的特征,器壁较薄,表面粗糙,没有铭文。这一时期的爵都是扁体,截面呈橄榄形,平底。商早期的青铜爵是夏代晚期爵的形式的延续和发展,也是扁体平底,流稍有加宽,尾部多数较短;商代中期的青铜爵基本上都是圆体爵,器壁大多加厚。这时期还出现了大量有柱的爵;到了商代晚期,青铜爵的造型趋于成熟,流和尾的长度比例较为接近,在以前,的上端是不加装饰的,而此时开始进行装饰;到了周代,青铜爵上的纹饰更加复杂,三足普遍加长,造型更加优美(图3)。其他几个青铜器珂罗版拓片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档案高仿真复制技术在档案馆的应用 篇4

从档案馆主要功能以及藏、管、用和存的特点来看, 特别珍贵档案需要永久保存。而对于永久保存和任何档案存在有限的生命这一矛盾, 则可通过传统手工复制技术制作高仿真件来解决, 即当档案原件出现不能利用现象或寿命将近时, 用仿真件代替原件, 并将其视为原件永久珍藏。因此, 传统手工复制技术既可以视为原件原貌长久保存下去的保证。例如, 当清明上河图原件因为客观原因无法继续长久保存下去的时候, 最佳的手工摹本即将作为原件的代替件, 被视为真品永久珍藏。随着档案馆功能不断地扩展, 为更好的满足各种需求, 并服务于档案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两种技术在档案馆馆藏复制工作中结合的趋势不断明显。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弥补两种不同仿真技术自身存在的弊端, 从而将二者优势发挥到最大。例如, 江苏省档案馆纸质档案 (字画) 仿真复制工作即采用了手工与计算机混合处理的模式, 计算机设备的引入解决了手工复制速度慢的难题, 同时通过对输出仿真件进行手工调整和后期做旧, 使仿真件更加接近原件, 达到了逼真展现原作神韵之效。

有趣的复制教案 篇5

1、通过画、做、说等活动了解复制的概念。

2、培养其观察力及对科学的兴趣。

准备:

教具:复制本(两张白纸、一张拷贝纸、一张印蓝纸)、录音笔、音箱、电脑(四幅孙悟空和怪兽图片)

学具:人手一个复制本、铅笔和水彩笔一枝、方形玩具板一块、一盘饼干;一组一盒橡皮泥、一筐模具。

重点:通过活动理解复制

难点:幼儿的互动

过程:

引子:

1、出示孙悟空图片

提问:

(1)这是谁?孙悟空碰到了许多怪兽,它要再变一些小猴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复制)

小结:我用电脑把孙悟空又变出了几个一模一样的,这个过程叫做复制。

(2)那怪兽呢?看一看是怎么复制的?(操作)

(3)这个过程叫做什么呢?(复制)

小结:那我们今天就来复制一些东西,好吗?

一: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你跟前的小本子,一共有几张?有什么不一样? (4张、厚薄、颜色)

二:表演魔术

1:教:我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魔术表演。名字叫做〈草莓三胞胎〉

小结:我通过拷贝纸和印蓝纸一共变了两个一摸一样的草莓,这个过程也叫做复制。

2:幼儿操作

教:请你们也变一个喜欢的水果宝宝吧!(巡回指导)

三:做饼干

教:你们想让水果宝宝变成饼干吗?那就要先看一看小熊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

提问;他们长的一样吗?

那你们猜猜她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请小朋友也用这些水果模子来复制一些饼干吧!(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听录音内容

教:我这儿有一个录音笔,可以复制你们的声音。谁来接受我的采访?

小结:刚才我们说的话已经被录音笔复制到了录音机里了,这个过程也叫做复制。

五: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复制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能想到哪些关于复制的例子?(了解幼儿的已知情况,核实目标)

凤凰能否复制? 篇6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据说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专家事后总结说,细节是不可复制的。

对于凤凰来说,其不可复制的地方在于凤凰卫视的一些“偏门”做法。

早期,凤凰卫视处理新闻方式的内地化曾遭到观众批评,甚至认为他们是中央电视台的海外版。刘长乐因此坚决要求节目以及相关时事类节目要“脱大陆化”,不能用内地的新闻标准处理新闻。“港味”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陌生感被中文台台长王纪言定义在了许多细节上。

而尤其不可模仿的是凤凰的节目特色,其特色已经与主持人的个性浑然一体。而老板刘长乐不拘一格用人才甚至用“怪才”的极端做法让凤凰节目的个性化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

2000年春夏之交,因不愿为台独报纸效力而辗转到中国香港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担任顾问的阮次山被邀请到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节目客串。“我虽然因为长年为许多中文报刊撰写时事专栏而小有名气,但是,对于电视工作,我毕竟不是本行,而且我在外型上秃头无发、口齿不太伶俐,照说,并不适合当个‘电视人’。可刘老板居然独排众议,不但要我理去头顶上原本还有的一小撮头发,干脆秃个痛快,还不让我用读稿机,叫我显露本来的结巴……”自此,阮次山成为中国电视第一个“结巴的老头儿评论员”。

而那位一身唐装、腮帮子部位特别发达、满脸放着衣食无忧、酒足饭饱光芒的杨锦麟则创个性化读报的先河,甚至改变了评论员们已经造成的“审美疲劳”,让评论有了个性。杨锦麟的平民主持风格别具一格,如果他发现讲错了,会马上说“对不起”,讲到不高兴,他会拍桌子。一位朋友甚至写打油诗开涮杨锦麟:“老杨读报,吓人一跳,国语不准,英文走调,体型太胖,样子太老。”

“由于凤凰的很多节目是量体裁衣,是为主持人本人打造的,既要学其形,又要学其神,这是很难的”。刘长乐的这些思想形成了后来对中国大陆的电视业产生很大冲击的“三名战略”的内涵的一部分。所谓“三名战略”,是刘长乐在《时事开讲》之前就前瞻性地提出的,其目的是打造“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名记者”。

“三名战略”的实质就是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凤凰卫视在刚刚引进人才时一般是让主持人由着性子自由发挥一阵子,然后再根据其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进行包装。这也就是刘长乐所说的由主持人的个性化来体现凤凰的特色,而“凤凰化”就是每个人个性化的理念的具体体现。

“没有人审稿”也是“由着主持人的性子自由发挥”的一个体现。但是这种自由发挥不是胡乱发挥,而是应当基于凤凰的“本台立场”。而本台立场又与刘长乐的“和”的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在《时事开讲》等言论节目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两岸新闻的拿捏的确很难,凤凰新闻尺度的拿捏,靠的是一种“felling”,这种感觉并不是白纸黑字的明文规定,而是来自大中华的文化概念,尽量求同存异,这种感觉的判断是靠经验积累,很难说得分明。许多试验性的做法都是在老板刘长乐的具体指导下完成的。

凤凰卫视这些看似偏门、独门的武功正在改变电视界旧有观点。他们总是在别人不愿意或者不可能开垦的土地上播种,并且收获到出人意料的成功。

“驾驭凤凰,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中国媒体的竞争,不是赛跑,而是舞蹈。舞蹈讲究观赏性,讲究重心与平衡。”刘长乐在接受《南方周末》的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其管理凤凰的心得。

“三名战略”的另一面

凤凰的舞台到底有多大?这是凤凰能否留住人的关键。

有人曾经指出凤凰人才的一个怪现象。很多主持人在别的地方默默无闻,到了凤凰却大红大紫。

然而前一段时间关于“陈鲁豫200万元跳槽旅游卫视”的消息暴露了凤凰卫视存在的隐忧。虽然凤凰坚决否认了陈鲁豫会离开,但业内人士评论说,作为依靠名人撑起来的凤凰卫视,挖凤凰人才的墙角相当于击中一个人的“命门”,凤凰的优势在于有很多的明星,其挑战在于如何留住这些明星并培育更多的明星。

刘长乐总结其在招人用人方面的经验时说:“一个方面是要有潜质的人,另一个方面是凤凰的造星术并提供其自由发挥的舞台。这两方面都不可偏废。”

自己造星而不是直接招星的好处是后来成名的人都非常感激刘长乐的知遇之恩,他们都对凤凰的文化有很深的认同,不存在着“难管理”的问题。而且,对自己“发迹”的地方,是有感情的,不是几个小钱就能轻易挖走的。

当然凤凰卫视给他们的待遇也相对比较可观。据业内人士估计,凤凰的那几个“老头儿”曹景行、阮次山、何亮亮的年薪应当在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这不包括他们持有的凤凰的股份所可能产生的收入,而当红明星陈鲁豫的年薪约为100万元左右,吴小莉、窦文涛的持股数量都在百万股以上。这样的薪水已经远远高于内地。今年4月,央视评选出2003年度“十大优秀栏目主持人”,央视为这些上榜的主持人补发了特殊津贴,每人每月1万元~1.5万元。加上平时的工资奖金、每年1万元的化妆费等央视发放的综合性收入,名嘴们每人年平均收入在一二十万元之间。据此不完全统计而出的一个收入排行榜显示,《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以年收入28万元排在首位,王小丫以15万元排在第十位。中国香港与中国大陆的收入落差保证了凤凰可以不断从中国大陆吸引到非常优秀的人才。

但是,内地媒体的奋发图强正在缩小这种收入的落差,而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观众的挑剔对“三名战略”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尽管如刘长乐所说:“在大家都在对同一件事情做评论时,观众会更信任熟悉的人”。但是凤凰就是那几张“老脸”难免给人乏味的感觉。凤凰在将节目用主持人的个性固化下来的同时,也面临着节目主持人思维模式僵化、知识结构陈旧的挑战。甚至有人可以套用某些老头儿评论员的思维逻辑自己分析一些大事情,也能得出像凤凰那样“不错的结论和观点”。

应用复制 篇7

复制技术分为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同步复制遵循两阶段提交协议,即在事务提交前,各复制站点不允许独立地修改其数据库副本和更新操作,只有在所有复制站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该技术的缺点是导致通信量和响应时间的增加,并且随着事务量的增加,发生死锁的概率也很高。但同步复制可满足事务的ACID属性,能够保持各个副本之间的一致性。异步复制是指在不同的复制站点上事务是独立提交的,在事务被提交之后,更新操作才被传播到其他复制站点。它的好处是降低了通信量和缩短了响应时间,并且提高了系统效率。但是该技术的最大缺点是:由于更新先在本地提交,然后才传播到其他复制站点因此有可能在不同站点的副本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也就违反了事务的ACID属性。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用冲突检测机制和协调机制来保证各个副本之间的一致性。

目前,大多数商业化的数据库系统(包括Oracle、Sybase、IBM)通常支持副本的延迟更新协议(异步复制)[1~3]。其特点是支持副本的松散一致性,即允许各副本可以临时产生数据的不一致性。更新在主站点上提交后能延迟传递到各副本站点,并最终使各复制站点保持一致。

2 基于Oracle高级复制技术的研究

Oracle高级复制是一个在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拷贝和维护数据库对象(如:表、索引、函数、视图等)的过程。在Oracle 7.1.6版本中首次提供了高级复制,而在这之前的版本中,其数据复制技术仅提供“只读实体化视图”这一基本复制[4]。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为了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Oracle提供的复制技术也越来越多,主要有实体化视图(在Oracle9i以前称为快照)、多主体以及多主体与实体化视图混合。

2.1 基于Oracle高级复制中同步更新和异步更新机制

数据更新包括异步更新和同步更新2种机制。异步更新机制适合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分布式应用,具体为本地数据的更改在到达同步时间时以独立延迟事务的形式发布到其他主体站点。采用该方法可能造成参与复制环境站点数据的暂时不一致,并且可能出现数据冲突。同步更新机制在同步各个复制站点之间的数据时采用两阶段提交协议进行处理,即当任何一个复制站点发生数据更改时,更改操作同时被传播到其他复制站点,任何一个复制站点操作失败,则所有复制站点的数据更改操作都将被回滚。同步更新机制能够保证所有复制站点的数据实时一致,但对网络、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等软硬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即使连接某个复制站点的网络出现故障都会导致全局故障。

Oracle中的异步更新是通过Oracle提供的内部触发器将更新事务放入本地的延迟事务队列中,然后由后台进程把复制信息转发到其他的复制站点(因此也叫存储转发数据复制),最终达到数据的更新一致。其实现机理如图1所示。

Oracle的同步更新遵循两阶段提交协议,通过Oracle提供的内部触发器直接更新所有的复制站点,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其实现机理如图2所示。

2.2 基于高级复制的数据同步技术分析

Oracle复制在多个复制站点之间支持近实时的数据传播,支持的数据类型有VARCHAR2和NUMBER等标准数据类型。在异步更新环境下,多主机复制环境使用延迟RPC作为传播和应用更改的潜在传输机制。如果一个远程站点变的不可用,那么传播更改的延迟RPC将被保存在本地队列并在稍后执行。而在同步更新环境中遵循两阶段提交协议,即所有复制站点都同时提交或所有复制站点都同时回滚。在多主机复制环境中,为了确保数据完整性,并且为近实时传播提供最大的性能,有3个方面需要注意:(1)有效地捕获和应用复制更改;(2)通过并行的方式最大化传播性能;(3)当传播更改时,必须使发送的数据总量最小化。具体说明如下:当捕获和应用复制更改时,复制使用内部触发器来捕获复制事务,并且把它们存储在本地队列,一旦这些更改被传播到远程目的站点,目的站点就可以用现存的函数包来进行相应的更新。为了改善性能和减少负载,这些内部触发器和函数包用C语言写成,并且被直接编译进Oracle核心,因此这些轻量级的内部机制并没有增加复制表的负担[5,6]。更进一步的,由于Oracle的更改、捕获和应用机制与Oracle服务完全整合在一起,因此使得管理更容易。Oracle的传播机制是用多个会话来并行事务流到每个远程站点,并且利用事务之间的依赖关系来保持事务的完整性。

2.3 高级复制技术实现环境和步骤

2.3.1 实现环境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9i。

2.3.2 实现步骤

(1)建立主体站点:

(2)建立一个主体组:

(3)建立实体化视图站点:

(4)建立实体化组:

3 备份方案设计

在现有的基于Oracle的HIS中,其备份方案的设计大多是采用增量备份和冷备份。这2种方案的最大缺点是缺乏实时性。当然应用双机热备的方案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其造价较高。应用Oracle高级复制技术可以实现关键数据的实时备份,这种备份方案的优点是便利,而且网络流量也没有明显增加。实验表明Oracle高级复制技术完全能够达到实时备份数据的目的。

4 结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Oracle数据库中高级复制技术的实现机制,并着重论述了Oracle高级复制技术的技术实现过程。另外,还建立了实验环境,并且运用Oracle高级复制技术实现了2台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达到了数据实时备份的目的。运用Oracle高级复制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实现备份方案,而且还可以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从而达到改善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和缩短响应时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志敏.Oracle数据库应用管理解决方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宗然.异构数据库的数据转换[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4):102.

[3]张天慧.专家精讲:Oracle数据库管理与维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58.

[4]韩思捷.Oracle数据库技术实用详解:教你成为10Gocp[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91.

[5]张云帆.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J].计算机工程,2009,35(15):85-87.

应用复制 篇8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管理,缩微复制技术,优势,策略

房地产档案因其信息量大、资料多等特点, 所以, 使对于它的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房地产行业中的棘手工作之一, 而在房地产档案的管理工作中, 最为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提高房地产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和档案的利用效率这两个问题上问题上, 如果单纯运用传统的管理办法是很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缩微复制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 可以很好的为房地产档案管理处理了这两个问题。

一、缩微复制技术概述

缩微复制技术是一种涉及面非常广的信息处理技术, 它涉及的学科丰富和部门种类繁多的特点, 使缩微复制技术成为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 有促成了缩微复制技术的完善和成熟, 目前缩微复制技术已经是一项运用十分熟练的现代化技术了, 非常适合于复杂、量大的信息的管理工作。

缩微复制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是:存储的密度特别大;技术使用成熟, 稳定性能高;对资料数据的记录效果较好, 且保存期限较长;适用的范围较广, 对于可读取的各类信息都可以进行刻录;方便进行拷贝, 以及可以多功能使用和具有法律效力等。缩微复制技术的这些优势, 使它在对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受到青睐。

二、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缩微复制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 转换房地产档案信息文档

缩微复制技术是在可见光下对可读文件的一个记录过程, 所以它对不可读的文件是没有办法进行记录的, 这是使用缩微复制技术的一个限制因素, 所以, 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要想成功、有效地使用好缩微复制技术, 就必须先将房地产档案中所有需要记录的信息资料进行一定的转换。

在转换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料中运用到的主要方式是, 利用COM系统把计算机输出的供机器阅读的信息, 转换成供人阅读的文字、图片、数字等符号信息。当所有档案资料都转换成可读信息之后, 就可以使用缩微复制技术对信息进行记录了。这一过程是使用缩微复制技术的前提条件, 是使用缩微复制技术的基础。

(二) 整合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料

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料的内容多种多样, 如果不将信息资料进行相关的分类、整合, 那么很难保证房地产档案管理中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所以, 在对房地产档案使用缩微复制技术管理时, 必须将信息资料进行相关的整合。

在对房地产档案信息进行整合中, 运用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扫描仪器来采取相关数据, 再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将数据传输到COM机上, 最后就得到了输出的缩微胶片, 这样做可以使海量的房地产档案信息进行有效拷贝, 节省了大量的空间, 而且提高了信息的准确率。

三、房地产档案管理运用缩微复制技术的优点

(一) 房地产档案管理规范化

虽然现在的很多数字化产品也可以对数据信息做存储管理, 但比起安全、稳定性来, 还是不及缩微复制技术。缩微复制技术不仅对资料信息的保存寿命长, 而且在资料的安全、稳定上也有很好的效果。缩微复制技术采用的是传统的胶片记录方式, 胶片出现划痕、断裂等损伤, 对胶片的信息影响也是有限的, 而且它是以与原件完全相同的缩小的影像去记录, 有完整的国内和国际标准, 保证了数据资料的质量, 可以使房地产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

(二) 保证房地产档案的法律效力

房地产档案不仅是信息量大, 而且很多资料都需要作为法律依据, 一般的数字化技术下的信息处理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但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法令明确规定, 缩微品与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这就使所谓复制品合法化了。房地产档案管理运用缩微复制技术可以大大增强档案的安全性, 既是是原件遗失了, 但只要有缩微品进行过相关的拷贝、复制, 同样可以拿出来当做法律依据, 大大减少、降低了房地产档案因丢失原件而造成法律证据不足的风险。

四、结语

缩微复制技术在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盛行之时还能保持一定的地位, 得益于它自身的优势, 但在今后运用这样技术之时, 仍然要注意与时俱进, 与一些先进的技术相结合, 这样才能保持缩微复制技术的魅力, 才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房地产档案管理等多种信息技术处理之中。

参考文献

[1]潘玉凤.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初探[J].价值工程, 2011, 30 (23) :315.DOI:10.3969/j.issn.1006-4311.2011.23.221.

[2]许爱华.试论房地产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2, (9) :153.

[3]刘晓秋.浅谈当前房地产档案管理的现状及相关对策[J].科技信息, 2011, (20) :498-499.DOI:10.3969/j.issn.1001-9960.2011.20.428.

[4]白宇.缩微复制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8) :119.

应用复制 篇9

降低灾难发生时导致的损失和保障计算机系统持续运行的重要举措就是灾难的备份和恢复。灾备就像用户为自己的信息购买的一份保险一样。然而, 灾备向来都是大投入、小概率, 花一大笔钱建起了灾备系统, 可能很久也用不上一次, 还需要有后续经费的常年维持和发展更新。对于很多用户来说, 这是无法承受的一笔巨额费用。笔者经过对灾备的研究, 结合山东省数据灾备服务中心的典型成功案例, 总结出一套性价比较高的灾备解决方案。

1 灾备技术简介

灾难备份, 简称灾备, 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关键数据、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可以恢复的过程。它在系统正常运行时, 采用特定的方式, 将数据复制到特定的设备或介质, 增加数据的冗余度, 使得灾难发生时, 能够及时获得可用的数据, 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见,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密不可分, 数据备份是数据恢复的前提和基础, 灾难恢复是在数据备份基础之上的具体应用。

1.1 灾备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灾备系统主要由数据备份系统 (存储备份硬件) 、备份数据处理系统 (存储备份软件) 、备份通信网络系统和完善的灾备策略和灾难恢复计划组成。

1.2 灾备策略

在选择了存储备份软件和存储备份硬件之后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数据备份的策略。不同的用户要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来设定不同的备份策略。

1.2.1 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

当前主流的数据备份方式主要有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两种。

1.2.1. 1 完全备份 (full backup)

完全备份方式就是备份所有的文件, 包括系统文件、用户文件以及应用文件等。优点是直观、备份形式简单;缺点是消耗时间较长。

1.2.1. 2 增量备份 (incremental backup)

增量备份只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的数据或者是被更新的数据。优点是备份时间短, 缺点是因为有数据判断过程, 备份形式较为复杂, 且会产生少量的无用数据。

1.2.2 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

当前主流的复制策略分为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

1.2.2. 1 同步复制 (Synchronrous replication)

来自主机的数据被写往本地连接的磁盘存储系统, 该系统将数据转发给远端连接的磁盘存储系统。只有当两个系统都拥有数据的拷贝以后, 本地系统才会向主机返回一个I/0完成指示。同步复制能够保证远端灾备中心拥有最新的数据, 但业务端的应用程序会因等待所有I/0操作的完成而被延迟。同步复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1.2.2. 2 异步复制 (Asynchronous replication)

来自主机的数据被写往本地连接的磁盘存储系统后, 该系统立即向主机返回一个I/0完成指示。数据在很短的一段时间以后被送往一个远端磁盘存储系统。异步复制对应用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小, 但远端磁盘存储系统在数据的更新程度上与本地系统相比会有一个延迟。异步复制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表1为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的优缺点比较。

2 山东省数据灾备服务中心

山东省数据灾备服务中心在针对用户业务和电子政务外网业务方面, 按照“两地三中心”的框架模式设计, 兼顾同城和异地灾备, 这样既可以保证用户业务恢复速度, 有效应对发生在业务端范围内的大多数灾难风险, 又可以降低因区域灾难造成的数据损失。图3为山东省数据灾备服务中心建设的框架模式。

山东省数据灾备服务中心根据用户不同的IT业务系统, 帮助用户在灾备工程设计中选择最适用的灾备解决方案。

根据风险成本平衡原则和同城/异地灾备技术方案设计原则, 综合考虑当前数据复制技术的成熟度, 经过前期测试, 山东省数据灾备服务中心设计出一套功能完备、价格低廉的以当前主流数据复制技术为基础并结合其它辅助数据复制手段的灾备技术方案。通过具体实际应用, 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 基于存储的远程异步复制

采用基于单模光纤组成的光纤通信网络方式是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的一种主要方式, 光纤网络也是形成当前主流灾备中心的最基础网络架构。

根据对服务器的需求, 基于光纤的远程异步复制方式又分为基于应用软件的远程数据复制和基于存储系统的远程数据复制。

基于应用软件的远程数据复制技术需要额外的服务器资源, 通常需要将内存和CPU资源增加25%来满足解决方案的需要。核心是在业务端和灾备中心各自设立一台存储管理器。在业务端配置的存储管理器, 连接到要备份的服务器上。在灾备中心设立的存储管理器, 功能是与各业务端实现数据的异步复制。

基于存储系统的远程数据复制技术是利用存储设备控制器中嵌入的远程复制功能, 配合数据复制软件、卷管理软件, 在相同存储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复制, 可以实现业务端和灾备中心数据的实时拷贝, 保证运行系统的存储数据逻辑卷与备份系统存储数据逻辑卷的一致性。图4为基于存储的远程灾备系统结构图。

基于存储的远程灾备系统中需要在灾备中心部署的设备包括:

(1) 磁盘阵列, 需要在灾备中心部署能够支持同一版本复制软件的磁盘阵列, 一般要求与业务端是同一类型的盘阵;

(2) 管理、测试与验证服务器, 部署在灾备中心, 用来管理、测试与验证备份数据, 不一定与业务端完全相同, 但是需安装相同的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等;

(3) 光纤交换机, 在灾备中心用来实现管理、测试与验证服务器与磁盘阵列的连接。

基于存储的远程灾备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 可以屏蔽不同的主机环境和应用系统, 从存储层面解决了多源数据的统一备份问题, 灾备只是从业务端到灾备中心的异步映射;

(2) 数据传输量少, 可以做到长期增量备份, 保证两端数据一致性;

(3) 减少了存储空间。通过存储“映射”的方式, 永久保留与业务端一致的数据, 历史数据的保留可以通过在灾备中心存储中做快照的方式实现;

(4) 数据恢复方式简单, 当业务端数据受到破坏以后, 生产系统可直接挂接灾备中心的盘阵, 恢复系统应用。

4 典型应用

济南市历下区位于济南市的中东部, 拥有在校生7万余人。历下区教育局电教馆存储着大量丰富宝贵的网络教学资源。电教馆离山东省数据灾备服务中心的直线距离约为7km。2012年5月, 山东省数据灾备服务中心采用基于存储的远程异步复制数据灾备方案, 组织实施了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数据级灾备。

4.1 用户系统环境

用户底层存储为S5600, 为双控制器存储, 无Iscsi板卡, 与应用服务器相连。应用服务器上连教育局交换机, 安装VMware, 运行系统有win2003、win2008和linux操作系统。系统网络部署图如图5所示。

4.2 方案描述

历下区教育局和山东省数据灾备服务中心之间通过铺设裸光纤连通, 历下区教育局采购交换机和匹配的单模光模块连接到山东省数据灾备服务中心SAN网络。历下区教育局通过做远程异步复制, 将存储数据容灾到灾备中心。方案拓扑结构图如图6所示。

4.3 实施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和灾备演练发现, 历下区教育局通过裸光纤到灾备中心的平均复制速度为142MB/s, 传输过程链路稳定, 历下区教育局2T数据共花费4个小时6分钟完成数据的初始完全备份, 灾备实施效果如图7所示。

5 结束语

由于基于存储的远程异步复制数据灾备方案对网络传输速率具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非常适用于同城数据灾备和接入电子政务外网的异地数据灾备。通过长时间的运行和测试, 充分证明了基于存储的远程异步复制数据灾备方案对于数据灾备具有可靠的性能保障。由于对软硬件的额外依赖性不强、资金投入要求较低、方案实施简单可行, 灾备方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可以为今后大规模灾备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摘要:本文在分析用户数据源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 结合用户地理位置和资金投入, 提出了基于存储的远程异步复制数据灾备方案, 经过近一年的测试与运行, 充分验证了这种低成本、简单的灾备方案, 具有高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AMS) 等一系列优点。

关键词:灾备,存储,远程异步复制,光纤网络

参考文献

[1]邹恒明.有备无患:信息系统之灾难应对.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朱洪斌, 倪少峰.灾备中心运维体系设计与实现.ELECTRIC POWER IT.2012.10, 7, 13-17

[3]吴瑞强.构建数据及系统灾备中心的几点考量.现代计算机, 2012.5, 55-58

应用复制 篇10

Oracle数据库作为一种高端数据库产品, 被全球近乎半数的企业与组织使用, 很多技术Oracle都保持着行业内独一无二的地位。在中国, Oracle数据库产品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核心系统中。基于Oracle的数据复制技术为企业容灾方案设计提供了多种选择。

1 业界主流容灾复制技术比较

建立企业容灾系统有多种技术可以选择, 这些技术最主要的技术差异在于数据复制技术。目前业界有四种主流容灾技术, 分别在IT架构的不同层面实现了数据复制。这四种技术从底层到顶层分别是:基于存储设备的数据复制、基于服务器逻辑磁盘卷的数据复制、基于数据库复制技术的数据复制、基于应用程序的事务级同步。

1.1 基于存储设备的远程数据复制

采用在相同存储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复制的方式, 一般使用安装在存储系统上的数据复制软件, 保持业务系统源端的存储数据逻辑卷与目标端存储数据逻辑卷的一致性。存储系统的容灾技术有同步复制或异步复制方式。这种技术方案对应用透明, 限于同品牌存储设备间复制。

1.2 基于服务器逻辑磁盘卷的数据复制

基于逻辑磁盘卷的复制方式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逻辑卷管理软件基础上实现, 该技术是基于主机卷管理软件的容灾技术。通过IP或FC网络将逻辑卷Log复制到异地主机, 在异地主机重演逻辑卷操作I/O过程。这种复制一般有两种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

1.3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数据复制

几乎所有主流数据库产品都提供了数据库复制的功能, 在数据库层实现数据复制可以利用此功能实现, 但只局限于数据库本身的复制, 无法实现文件数据的复制。数据库复制的基本原理是将生产中心的数据库日志传送到灾备中心的数据库中, 通过日志同步两端的数据库。

1.4 基于应用程序的事务级同步

基于应用程序的事务级同步容灾的原理就是用户自行设计容灾应用, 由自行开发的软件来实现数据的复制。这种复制方式要在业务逻辑中嵌入容灾代码, 编程量大, 数据同步的实现复杂, 对整个业务系统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 一般很少使用。

1.4.1四种技术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上述比较分析可知,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复制技术虽然无法实现文件复制, 但对单一数据库数据复制环境而言具有支持异构主机和存储, 应用复杂度低, 复制传输量较小的优点。下文重点分析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复制技术实现。

1.4.2 Oracle的数据库复制技术分析

Oracle提供了两种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复制技术Oracle Data Guard和Golden Gate。

1) Data Guard软件是一种基于日志的结构化数据复制软件, Data Guard具有两种灾难恢复备用数据库:物理数据库和逻辑数据库。Data Guard通过自动复制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和将其应用到备用数据库, 来保持物理备用数据库与生产数据的同步。

Data Guard数据复制有以下几种模式:将日志直接从源数据库同步到目标数据库, 这会给源数据库的性能带来一定的性能损失;将日志从源数据库异步写到目标数据库, 在极少损失源端性能的前提下, 减少数据的丢失;将日志快速应用到目标数据库, 则在源数据库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地切换到目标数据库;将日志延缓一定时间后再应用到目标库, 能避免源数据库的错误快速地传播到目标数据库。

2) Golden Gate软件也是一种基于日志的结构化数据复制软件, 它通过解析源数据库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获得数据的增量变化, 再将这些变化应用到目标数据库, 从而实现源数据库与目标数据库同步和双活。Golden Gate可以在异构的IT基础结构之间实现大量数据的亚秒级复制, 同时实现目标数据库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Golden Gate可以实现一对一、广播 (一对多) 、聚合 (多对一) 、双向、点对点、级联等多种灵活的拓扑结构。并且, 可以实现基于用户和表级的同步。

3) 两种复制产品比较

Oracle Data Guard和Golden Gate两种复制产品各有自身的特点, 其特点比较如下:

通过比较可知, 相比Data Guard复制产品Golden Gate提供了更多样得数据复制模式和更灵活的目标端数据使用, 并有复制数据量小、性能消耗低和切换接管时间短的特点, 使用Golden Gate建立容灾系统, 能够给企业在容灾端建立数据隔离、报表分离乃至业务负载均衡应用, 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同时, 也要看到Golden Gate还存在部分数据库操作无法自动复制, 日常维护复杂、工作量较大的缺点, 并且数据一致性检查手段较少。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应用复制】相关文章:

可复制的华为不可复制的任正非04-28

复制成功04-14

知识复制09-08

目录复制06-14

文字复制08-19

图书复制08-23

复制机制09-11

复制权范文05-15

复制构造函数04-26

DNA复制06-07

上一篇:基于PBL模式教学法下一篇:OptiStr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