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学校

2024-07-24

北京师范学校(精选十篇)

北京师范学校 篇1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31年7月, 由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演变而来的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 成立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7月, 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 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 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46年春, 学校师生陆续迁回北平。1949年9月, 北平改称北京, “北平师范大学”也相应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而首都师范大学始建于1954年, 原名北京师范学院。1992年由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北京联合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首都师范大学。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于1978年初考入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

北京师范学校 篇2

随后,在校长助理李长娥的陪同下,领导们参观了学校的VIP实训大厅、整车实训大厅、钣喷实训大厅、美容实训大厅等教学实训大厅。领导们对学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表示赞同,在参观过程中,领导们表示,汽修技术与其他行业不同,这门技术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动手实干,这样才能学会真正的技术,也才能掌握核心技术。北京万通汽修学校采用三分理论,七分实践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以后就业会更轻松。

在参观校园时,停放在校园中的一辆汽车吸引了各位领导的注意,李助理向大家介绍了这辆由师生纯手工打造的梦想之车。汽车的各个部件都是由学生们动手制作完成的。梦想之车不仅具备汽车的基本性能,而且还进行过测试,结果证明此辆车是一辆手工打造非常成功的汽车,上级领导也对梦想之车赞叹不已。

在参观学生宿舍时,领导们对学生个性化装饰赞不绝口。看到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布置的精美宿舍不禁竖起大拇指。6640部队车辆管理科袭助理说:“学生们的创意不错,把宿舍布置的这么温馨,具有很浓厚的宿舍文化氛围。这不仅体现了学生头脑灵活、创意新颖,还体现出了同学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因为把一间宿舍布置的这样精致并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很不错的。”

李助理带领着各位领导还参观了学校的汽车电气实训大厅,在实训大厅中正在进行汽车音箱改装的李老师为各位领导展示了改装音箱的使用效果。李助理介绍了此次汽车音箱改装的目的,并邀请各位领导在正式改装完成后来亲自体验音箱汽车的美妙之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篇3

我们可以从主体存在的方式这一角度把“主体性”区分为整体主体性(整体主体性又可以分为类主体性与群体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区分出整体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有其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主体性作为只有在关系中才具有意义的属性概念,不同的主体所具有主体性的内涵和特征是不同的──整体主体性是类或群体主要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理性的、社会的、一体化的特征;而个体主体性是个体主要在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出感性的、具体的、多元的特征。

越是在人类的早期便越是强调整体主体性,强调社会的统一、有序、等级、规范、个体服从群体,这是因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交换手段拥有的社会力量越小,……把个人互相联结起来的共同体的力量就必定越大──家长制的关系,古代共同体,封建制度和行会制度。”(马克思)在这些社会制度下,个体主体性的实现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限制。

而越是到近现代便越是强调个体主体性,强调社会的多元、感性、自由、平等、个体的独立性、个体的自主与需要。“人的解放”越来越表现为对于个体的解放。个体主体在历史发展中,从完全依附于群体主体,受群体主体支配逐渐地演化到自主地进行活动。可以说,人类的进步,就是一个个体主体迈向自由主体,个体主体性不断得到高扬的过程。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 对个体主体性的重视,是现代哲学中最有力和最持久的一股潮流。若从主体性哲学发展的大线索上考察,它也是使主体性研究从抽象的理论走向人们的现实生活具体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路径。”整体主体性只有转变为每个人的个体主体性才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世界才能充满勃勃的生机。

主体性既是属性概念,更是关系概念,是只有在关系中才具有意义的属性概念。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是一种“互主体”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占有与奴役的关系。占有“意味着,我想为自己获得一切;意味着,不是分享而是占有给我带来乐趣;意味着,我必须越来越贪婪,因为我若以占有为目的,则我占有的越多,我就愈是了不起;它还意味着,……我永远无餍足。因为我的欲望是个无底之窟。” (〖美〗弗洛姆著《 占有或存在 》)

主体性不是动物性本能,而是一种“获得性本能”,是人类通过自我创造而形成的本能(马斯洛称之为“似本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弹性和开放性。这些本能不象动物性本能一样坚固和不可灭绝,它们可以被窒息而又不危及生命,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主体性需要比自然需要更难以得到满足,因为自然需要的满足是吸纳对象于人自身,而人自身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相对来说自然需要较易满足。主体性的发展即主体性需要的满足却是把自身潜能投入到对象中去,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驾驭与超越。而对象世界是无限的,因而主体性需要难以得到满足,相反,越是与对象发生深广的关系,主体性需要就越强烈。这也说明,一个人主体性发展的程度决定于和表现为个体与世界关系的丰富与深刻的程度。

个体与世界的关系的维度主要分为:个体与社会和他人;个体与物质世界,特别是自然界;个体与自我。个体主体性主要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要求的和所凸现的,因而,个体主体性的内在规定性为自主性和独立性。主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表现出自主性;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即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表现出能动性;主体在与自我关系中表现出超越性。

北京师范大学 篇4

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校.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陈垣、范文澜、钟敬文、启功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

京师范大学占地面积1048亩。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8600余人、研究生9900余人、长期留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3000余人。学校有馆藏文献370余万册,数字资源量近10万GB。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5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 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2009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15个学科排名全国前十

北京美发学校 篇5

托尼安凯美发学校简介

托尼安凯美发学校是北京鑫米印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美发教育品牌,由时尚人士鑫米先生创建,2013年正式在北京成立,中心由多位时尚界一线人士组成。国际美发大师,内地知名造型师,化妆师,著名服装设计师和时尚新锐摄影师等组成的教育团队。是集形象设计培训,美发技术培训,化妆培训,造型师培训,服装设计培训,人像摄影培训等多项培训为一体的培训机构。托尼安凯美发学校致力于打造美发界的孔子学院,传授最新,最流行,最前沿的美发技术,帮助更多的美发人成就梦想

导师介绍

鑫米

英文名:MC 国际美发大师

托尼安凯美发学院教育总监 英国托尼盖总部主修剪发专业 内地著名造型师 色彩师

独立服装设计师 独立摄影师

工作范围:教学,美发工作室,T台,影视制作,发型发布会,大型品牌发布等多个领域。其幽默的授课方式,及独特的个人见解,深受全国学员的喜欢。

宾里

英文名:binly 国际美发大师

托尼安凯美发学院艺术总监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造型专业 新加坡托尼盖学院剪发专业 中国殿堂级造型师 色彩大师

工作范围:教学,美发工作室,T台,影视制作,发型发布会,大型品牌发布等多个领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殿堂级造型大师和色彩大师。

娟子

国家一级形象设计师 著名服装设计师 营养师 体重管理师

北京服装学院高级导师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客座导师 北京培黎大学客座导师

工作范围:服装设计、服装立体裁剪与服装工艺制作、素描、色彩、四季色彩,化妆造型,体重管理等,开设课程

发型师高级研修课程

课时:30天

授课时间:随到随学。早:10点—晚5点。

授课内容:经典剪裁12款女发的剪裁方法,专业术语讲解,个性化修剪方法讲解,大量的训练时间,对学员的剪发站姿,手位,不良习惯和理解的误区作出正确的指导。保证学员把所学的经典剪裁12款发型都能标准并精准的控制好。此课程包含经典剪裁和创意剪裁两个阶段,在课程的后期增加大量的创意发型演示和学员对创意发型的训练。心态训练,口才训练,形象设计,发型师营销等课程内容。从而做到提升发型师的综合能力,拥有超强的行业竞争力。也是本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时尚编发扎发造型课程

课时:5天

授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10点—晚5点。

授课内容:编发,扎发造型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讲解,各种编发造型技巧的演示,韩式编发造型,时尚流行类造型技巧演示讲解,复古类,手推波纹,包发等演示讲解,T台,影视制作类造型讲解,导师演示,学员练习,手把手教学。让学员快速成为编发造型的高手,是发型师成为造型师的第一步,此课程也是本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渐变色染发课程

课时:5天

授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10点—晚5点。

授课内容:染发原理讲解,三原色原理讲解,各种颜色的染发操作技巧讲解,渐变色,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撞色,3D立体染发技巧示范及讲解,流行色的讲解,学员对渐变色,撞色,3D立体染发的实操,导师现场指导。此课程也是本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美发大师课程

课时:半年制

授课时间:随到随学。早:10点—晚5点。

授课内容:基础剪发,经典剪裁,创意剪裁,趋势,以及创新烫染技巧等。主流颜色,特效染发,渐变色,撞色等。时尚编发技巧,扎发,盘发技巧,韩式编发等。设计课:脸型与发型的设计关系,色彩诊断,服装搭配,四季色彩理论,彩妆技巧,人像摄影技巧等。

发型师高级全能造型班课程

课时:15天

授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10点—晚5点。

授课内容:编发,扎发造型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讲解,各种编发造型技巧的演示,韩式编发造型,时尚流行类造型技巧演示讲解,吹风造型,韩式夹板造型,复古类,手推波纹,包发等演示讲解,T台,影视制作类造型讲解,导师演示,学员练习,手把手教学。让学员快速成为编发造型的高手,是发型师成为造型师的第一步,此课程也是本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经典剪裁课程

课时:5天

授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10点—晚5点。

授课内容:剪发体系的专业术语,分区,分线,分配,提拉角度等的叫法与应用技巧,个性化修剪的运用技巧,以及12款女式发型的正确修剪过程讲解。手把手教学,正规化,系统化,帮助学员改变不良的站姿,手位和理解的误区,建立规范的剪发体系。

创意剪裁课程

课时:5天

授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10点—晚5点

授课内容:创意发型组合,要求学员已学过经典剪裁课程,并对经典剪裁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创意剪裁课程是在经典剪裁课程基础之上,利用经典剪裁12款女发进行创意组合,通过打破原有的12款发型并重新组合的方式,演绎多种不同版本的时尚潮流发型,老师现场演示创作过程,激发学员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是提升发型师创新和灵感的最佳课程。

北京师范学校 篇6

摘 要:北京盐务学校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培养现代盐务人才的专门学校,是中国近代盐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的成立牵扯到张弧、李思浩等盐务官员,也涉及北京盐务署、盐务稽核总所等部门。该校师资力量雄厚,重视英语教学,学习与就业相结合,为当时的盐务事业培养了大量的盐务人才。

关键词:盐务学校;盐务署;现代化;英语;就业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6)02—0037—06

目前学界对中国盐业史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内容涉及盐政、盐文化、盐运、盐民、盐商、私盐、盐税、盐法等方面,但很少有成果涉及近代中国盐务教育。1920年成立于北京的盐务学校,是近代中国为培养盐务人才而建立的第一所盐务专门学校,但迄今仅有少数著作对此有所提及。如蒋静一编的《中国盐政问题》①,书中约有300字述及盐务学校;张立杰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盐政改革研究》② 书中也有百余字概述盐务学校。这些零星介绍,使我们很难理解这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因此,对北京盐务学校的成立、整顿、经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素质、考试、毕业分配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中国近代盐业史和高等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盐务学校的成立与发展

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盐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税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期待盐税收入的稳定和提高,而盐税收入的稳定和提高,离不开盐务事业高效而专业的管理。近代中国经历了现代化进程,盐务事业也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脚步。任何事业的进步都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盐务事业亦是如此。

(一)盐务学校成立的原因

早在1917年就有报道:“各省盐务,内容至为纷歧,非先预储人才,不足以收驾轻就熟之效。兹闻院部电致各省盐运使,务各就所辖盐区,筹设盐务专门学校一所,为将来整顿盐务之用。”③盐务学校成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现代盐务人才。1920年4月7日,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李思浩上呈《为盐务需才拟请设立盐务学校以宏造就文》中写到:“为盐务需才,亟应设立学校,以宏造就而裨榷政,恭呈仰祈钧鉴事,窃维学贵专精,人为政本,储才备用,培植宜先……现在本署办事人员,以及稽核所所用重要华员,均系开办时多方罗致,或于盐务情形较为谙熟,或于欧西文物素有讲求,且任事多年,类可兼综旁通,知其大要,故内外办事,尚可相与有成。惟是人材消乏,继起为难。尚非未雨绸缪,必致临时竭蹶。盐务事宜,日益烦剧,举凡行政收税,皆与地方人民之利病,息息相关。而洋员介乎其中,一切机宜,亦资因应。较之海关用人可司征榷者,其重要殆有过之,储材之举,今日为亟。”① 这段文字显示了当时盐务学校的倡办人充分认识到现代盐务事业的复杂繁巨,急需专业化的新型盐务人才。这种人才应该是既懂盐务,又了解西方,可以跟洋人打交道的人。同年5月,李思浩在《呈大总统拟订盐务学校章程缮折呈鉴文》中写道:“本校以造就盐务专门人才为宗旨,学生以深通中外文字、研究簿记、法律、经济、理化及关于各项盐务知识为成效,尤以敦品励行通晓经史诸书为进修之实践。”② 表明成立盐务学校的宗旨和培养目标。

(二)倡办人与盐务学校的开办

盐务学校亦称“北京盐务专门学校”,系北京政府盐务署和盐务稽核总所于1920年4月合办。它的倡办人是张弧(1875—1937),当时他的职务是财政次长兼署盐务署署长和盐务稽核总所总办。盐务署参事钟世铭兼任该校校长。校舍最初设在东城大纱帽胡同。

《政府公报》(1920年4月23日)刊载《北京盐务学校招生广告》:“本校现定招考本科学生三十名,预科学生二十名,于阳历六月二十五日在本校考试。”开办第一年由盐务署选送学员20人为别科;在京考取学生30名为本科;20名为补习科,共70人。9月开学。据说当时报名投考者有500余人之多,不仅有中学毕业生,还有在大学读了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参加了招生考试③。考生想进盐务学校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求职者都认为,盐务稽核所的职位同海关的职位一样,是一种“铁饭碗”④。后来学校在菜厂胡同设立分院,并添设化学试验室。1925年,学校以19万元购得灯市口旧鄂王府,加以修葺,成为新的校舍。

(三)经费

盐务学校成立后,一直处于经费紧张的状态,常常难以为继,因而无法进行化学实验方面的教学和训练。学校在开办之初不收学费,后来才收取。1920年盐务学校章程第一章总纲第九条:“别科学员仍留分发原资,并由盐务署按照分发定章发给津贴,所需教科书籍笔墨等项,概由本校备给,毋庸在校寄宿,学费暂免,每月须各缴膳费5元。”第十条:“本科暨补习科学生均须在校寄宿,除所需教科书籍笔墨等项概须自备外,学费暂免,每月须各缴膳费5元。”⑤

有关办学经费问题,可以从以下数据中对比得知:盐务学校1929年的年度收入预算合计为3706元(学费+体育费+宿费+房租),而当年的年度经费支出预算合计为55043元(教职工薪给+办公费+杂费+临时费)⑥。1931年盐务学校经费收支情况:“下半年度岁入经常1580元,下半年度岁出经常30378元”⑦。从这些数字上,我们可以看出,盐务学校每年需要的运作经费大致为6万元,其中大约有5万元是需要盐务署或者其他部门提供。盐务学校学生个人应纳各项费用大致有:保证金40元(毕业时退换)、制服费40元、学费30元/年、宿费20元/年、体育费2元/年①。如此算来,新生入学,第一年需要交纳大概132元的费用,这对一般家庭来说,应该也算一笔不小的开支。

(四)整顿与停办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鉴于盐务专门人才的缺乏,盐务署对盐务学校进行了整顿。其中的改进有:1.“指定坨清高线铁路公司每年应缴给本署价款津公砝平银41600两,分月由公司拨以作该校经费,使与政费分离,完全独立。”② 维持学校运作,这一条无疑是最重要的。不过具体执行情况尚不得而知。2.“又因本署筹划改良,盐质化验需人,爰将该校原设之理化科添授制盐化学,并拨款购置化学应用仪器,增加授课时间,以期将来学生能归实用一面。”③ 这无疑加强了学员实验操作和动手实践的训练和能力。

该校至1933年停止招生,1935年7月经财政部饬令停办,改设盐业研究所,聘请专家从事盐质改进、渔盐及工农业用盐的变色变性、硝磺之炼制及一切副产品之利用等项研究。盐务学校举办的15年间,先后招收9届学生④,共约222人⑤。1935年9月17日的《监察院公报》报道了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发给审计部的命令,其中写到:“查盐务学校因停办结束,请将在校员工发给两个月薪工,计银2130元,以资遣散。”⑥ 学校停办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二、盐务学校中的职位和师资力量

盐务学校从创办初始,就是一所“高投入、低产出”的高校。高投入表现在师资力量、办学成本较大;低产出表现在培养学生的人数太少,这也体现了近代中国精英教育的一贯特征。一所学校的正常运作,需要有一个完整的领导和执行体系。

(一)过多的学校职位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北京盐务学校全校教员人数:民国十七年21人;民国十八年21人;民国十九年23人⑦。但据1929年《盐务年鉴》上提供的“盐务学校教职员一览表”显示,当时盐务学校所设立的职位大致有:校长、总务长、教务长、校长秘书、国文教员、盐政教员、英文教员、英文兼政治学教员、政治学教员、商法教员、行政法教员、票据法教员、社会学教员、财政学教员、银行货币教员、经济学教员、化学教员、簿记兼会计教员、党义教员、翻译教员、统计学教员、体育教员、武术教员、音乐教员、注册教员、出版主任、教务员、学监主任、学监、文牍主任、文牍副主任、文牍员、会计主任、会计员、庶务主任、庶务员、图书馆兼仪器主任、图书员、西医员、书记员等以上共约40个职位⑧。

这些职务多数是一人一职,个别职务有2~3位成员,少数职务是一人身兼两职,虽然这些职位不可能同时设立,但对于常年在校学生不足百人的学校,教职工人数竟有30多人,足以体现办学成本之高。

(二)不俗的师资力量

从师资力量方面看,北京盐务学校是一所档次颇高的大学,其校长和执教教师不少人都有留学经历,或者是从当时中国高等学府毕业,还有教员曾在政府中担任过要职。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当时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部分教员可从1929年《盐务年鉴》上提供的“盐务学校教职员一览表”中看到,其中还有来自英国的外教。其中盐务学校的历任校长有:钟蕙生、文韶云、王紫虹、邓和甫、符定一、刘百昭、王祖祥、徐宝璜、王仁辅、蔡远泽①。这些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知识分子。盐务学校的许多教员都有留学背景,具有硕博学位。如:法学教员郑天锡,1916年获伦敦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卫挺生,美国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硕士;经济学教员蔡增棠,就读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曾入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为研究员;翻译教员彭沛民,1914年留学英国,1917年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盐政教员左树珍,著有《中国盐政史》,是当时中国著名的盐务问题专家,整个盐务学校的盐政教学,几乎都是由他主持。

三、在校学生和课程安排

有关日常在校人数,可以从1920年《盐务学校章程》第一章总纲的第五条看到:“本校开办第一年由盐务署选送学员20人为别科,在京考取学生30名为本科,20名为补习科。”②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盐务学校时,“该校学生共分三班,计四年级生17名,三年级生25名,一年级生40名,共82名。”③ 而有的著作中关于北京盐务学校学生总数的统计数字为:民国十七年57人;民国十八年76人;民国十九年91人④。由此可知,盐务学校日常在校学生大致七八十人。年级愈高,学生人数愈少,这也可推测盐务学校在学生升级考试中严格把关,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升入高年级,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按期毕业。

学生素质方面,《盐务学校章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本校别科学员不拘年岁,由历次文官考试分发盐务人员及本署人员中选送。第七条:本校本科学生以年在16岁至20岁,经各省中学校及中学同等学校毕业,其中英文造诣较深、品行端正、体质坚实者为合格,由本校考试录取方能入学。第八条:本校补习科学生以年在14岁至18岁,经各省中学校及中学同等学校毕业,品端、体健者为合格,由本校考试录取方能入学⑤。在生源录取方面,最显眼的莫过于本科生录取条件中,要求“英文造诣较深”,这显示了盐务学校对英语技能的重视。本来中国的盐务管理并不涉及对外交流,但因为此时的盐务部门已经被洋人层层插入、控制,中国的盐务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与洋人打交道,当时的公文和报表也都以英文为主,外语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

关于学生学习课程,根据1920年的设置,分为“别科”和“本科”两种,本科课程设置更多一些。其本科应授学科如下:

第一、二年:中文学科(经学、国文、史学、盐政沿革史),英文学科(英文、算学、物理、法律、经济、体操)。英语每星期钟点数12,国文每星期钟点数为6,其他学科或3或2。

第三、四年:中文学科(经史、国文、盐政沿革史、现行盐务法规),英文学科(英文、算学、化学、政治、货币、簿记、统计、外国语、体操)。英语每星期钟点数为10,其他学科或3或2①。

从这份本科学员的开课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出,盐务学校共开设了17门不同种类的课程,课程丰富而具有现代性,是一所比较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学校。另外,盐务学校很重视学生的英语教育,英语的课时是最多的,盐务学校毕业生张邦永在《关于盐务专门学校》一文中也提到,无论是盐务署保送的职员,或是张弧推荐的私人学生,和被录取的人都是英语较好的,包括张邦永本人。盐务学校章程第二章第十条中写到:“本校课程除中文学科外,其余各种学科得用外国文教授”②。这是英国会办要求的,需用外文教授的学科大致有法文、数学、经济史、物理、化学、统计、英文和国际公法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盐务学校进行了整顿,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本科培养时间由4年改为3年,课程也有改变,主要是增加了党义课和化学实验,还有打字课,取消了经学课。

四、考试与毕业分配

关于盐务学校的考试,盐务学校章程第四章“学业及操行成绩”中有规定:本校考试分为临时考试、学期考试和毕业考试3种。两学期成绩之平均为学年成绩。三学年成绩之平均为毕业成绩。本校学生学业成绩在丙等(60分以上)以上,而操行为丁者不得升级及毕业④。通过以上章程我们可以看出,盐务学校很看重学生的日常成绩。学生想要获得较好的毕业成绩,不仅不能偏科,每年都不能放松学习。盐务学校并不是仅以考试分数“论英雄”,还考核学生的日常操行,类似于当今高校里的“德育分评比”,这更利于选拔品学兼优之才。

有关盐务学校毕业生的工作分配问题,学校章程里有明文规定。1925年制定的“盐务学校毕业员生任用条例”第二条规定:毕业员生年岁、籍贯、毕业分数,经盐务学校呈报盐务署后,分别留署,或由署分发所属各盐务机关练习,名为盐务练习员。第三条和第四条内容大致是:毕业生毕业考试列甲等者实习6个月,月给津贴50元;毕业生毕业考试列乙等者实习9个月,月给津贴40元;毕业生毕业考试列丙等者实习1年,月给津贴30元⑤。

据盐务学校毕业生张邦永介绍,当时“盐专”的学生都想毕业后进盐务稽核所工作,而不愿留在盐务署系统里。无论是北京盐务署,各省盐运使署,或基层盐场公署,都没有实权,职工也没升迁之望⑥。然而由洋会办把控的盐务稽核所故意刁难“盐专”学生,在第一班快毕业时宣布不用“盐专”毕业生,但个别报考是可以的。总体来说,优秀的“盐专”毕业生是可以考入盐务稽核所的。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情况更加好转。

据1929年《盐务学校十八年毕业生姓名成绩及分发任用表》① 中毕业生的“毕业成绩”与“分发任用机关”对比得知,成绩最好的毕业生被分到盐务稽核总所实习,成绩最末的毕业生被分配到江淮等边缘地区,按成绩高低分配的规定似乎执行得比较公正。但实际执行起来也有例外,如1931年盐务学校毕业生李象森本来被分配到西岸榷运局实习,后改为分配到离家更近的长芦盐运使署实习,财政部训令中的理由竟是“该生来呈以老亲在堂不忍远离拟请就近改分”②。张邦永指出:盐务学校历届毕业生,盐务署都派到该署或所属的盐运使署和盐场公署去工作。不过派去不久,有些考进了盐务稽核所,有些考进了海关,有些人也自找了门路。如第一班的钟履坚进了久大盐业公司,第二班的叶碧亮当过张学良的秘书,杨隆祐则在戴笠手下当特务头子,戴笠死后才转入盐务,当上海盐务局局长③。

结 语

盐务学校无疑是一所非常具有现代色彩的专门大学,它是中国近代盐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一所针对性强、实用性实践性强且区别于同时代那些综合类大学的专门学校。它类似于今天的高级职业培训学校。它重视英语教学、精致培养、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直到今天都是有借鉴意义的。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它是由国家盐务部门创办的,这种由国家产业机关直接创办学校的模式尤其值得今人好好思考一番。这个存在了约15年的盐务高校,为近代中国培养了200余名现代盐务人才,其特点和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考察。

北京师范学校 篇7

本文通过调查取样、数据分析、日常跟踪、个别访谈等手段, 对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家协会、寸草春晖协会等师范生社团进行研究, 探究免费师范生社团运行模式, 为免费师范生第二课堂提供更好的载体。

一、免费师范生社团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社团有寸草春晖、未来教育家、行动部落、园丁俱乐部等。这些社团经常举办专门针对师范生的活动, 有力补充着师范生教育的第一课堂, 增强了免费师范生热心从教的理想信念, 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对免费师范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从社团职能来看, 免费师范生社团主要分为兴趣爱好类与社会公益类两种。其中未来教育家、寸草春晖等社团都注册为社会公益类, 而地遥学院的园丁俱乐部则为兴趣爱好类。实际上, 这些社团往往既有兴趣爱好类的特点, 又有社会公益类的职能。如未来教育家协会不仅是团结免费师范生和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类团体, 也是专门致力于提升师范生师范技能, 组织各类师范生社会实践的公益类社团。这种情况不仅体现了免费师范生社团属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特点, 也体现了免费师范生社团活动组织的复杂性。

从社团活动来看, 活动形式主要分为团队内部建设类、讲座类、培训类、社会实践类、期刊类等。以未来教育家协会为例, 该社团自2010年5月4日成立后,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 已慢慢走进北师大学子的视野, 成为全校性社团。三年中, 未来教育家社团举办了林崇德讲座暨社团成立仪式、首届免费师范生期刊捐赠、志教新疆支教等一系列大型活动, 开辟了社团的活动形式, 提升了社团的知名度, 其活动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精品化。社团活动项目主要定型为“名家讲坛”“走进名校”“暑期实践”“技能培训”“经验传递”五大板块。其他师范生社团活动也有以上特点, 主要是以提高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和坚定师范生职业信念为主的活动。

二、免费师范生社团活动组织模式及成效

1. 免费师范生社团活动组织模式

(1) 在社团定位上, 社团坚持立足于免费师范生模式

免费师范生社团相对于普通学生社团, 有着更明确的定位, 其服务对象和人群也更具有针对性。免费师范生社团的定位和宗旨概括为:立足师范生, 凝聚师范生, 服务师范生。社团成员主要来自于师范生, 社团目标也非常明确, 它们大多以帮助免费师范生“立志向、练功夫、强素质”为主要目标, 为协助师范生进一步树立和坚定职业理想, 提高其教学技能而努力。特别是未来教育家社团, 在社团活动中, 不断强化免费师范生, 尤其是社团成员的“未来教育家”意识, 使他们自参加社团之日起, 就树立成为未来教育家的理想, 为国家的基础教育而努力。

(2) 在管理上, 社团坚持学生自我管理与校方指导相结合的模式

首先, 在自我管理上, 社团内部有比较规范的内部运行机制。

社团都设有主席、副主席或社长、副社长, 下设办公室、宣传部 (或新闻部) 、活动组织部等不同部门, 这些部门和机构的设立保证社团日常运行和活动组织。一般来说, 各职位的任期为一年, 大一学生担任干事或副部长, 大二学生担任部长或副社长, 大三学生担任社长或副社长, 大四学生不再担任社团职务。这一状况与学校直属学生团体如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艺术团等不同, 学校直属社团一般是大四学生任组织一把手, 其余依次类推, 免费师范生社团的这种设置与大四第一学期全部时间用于教学实习的安排有关。

具体到某个社团, 各自组织情况也有所不同, 未来教育家社团的组织模式更具有特色和创新性。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社长团, 由13个拥有免费师范生的院系分团委书记推荐产生, 成员原则上在所在院系担任班、团职务, 拥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较强的沟通、交流、协作能力。社长团的职权是制定、修改章程, 审核、通过本社团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筹备召开社团的会员代表大会, 向社团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决定社团成员的吸收和除名, 决定各负责人的委任, 领导本社团各机构开展工作。社长团机构最明显的优势是通过社长团的力量使免费师范生的活动能够渗透到每个学院、每个班级, 具有更为广泛的动员作用。未来教育家社团的权力执行机构是执行主席一名, 副主席一般为2~4名, 其职责与其他社团类似。

其次, 在校方指导上, 社团有挂靠单位、考评单位和指导教师。

校方的指导在加强对师范生社团的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使免费师范生社团定位更为明确, 制度更为清晰, 发展保障更为有力。

同时, 师范生社团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成员, 接受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的领导, 接受教务处、教师教育学院、13个拥有免费师范生的院系分团委等单位的指导及监督。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对师范生社团给予大力支持, 社团组织也表现出强烈的归属感。

另外, 社团都有相应的挂靠单位, 如未来教育家社团的挂靠单位在教务处, 寸草春晖学社则挂靠在学生处。社团都有相应的指导教师, 帮助社团把活动关。教师不仅帮助把握社团定位、社团目标等宏观方向, 在社团的活动、内部建设、经费筹措等问题上都给予详尽的指导, 保障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3) 在活动组织上, 社团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方式

组织活动是社团的使命, 也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免费师范生社团都有明晰的社团发展方向, 它们坚持以育人为宗旨开展相关活动, 切实发挥社团在师范生第二课堂中的载体作用。其活动组织比较灵活, 既有自上而下的方式, 也有自下而上的方式。

所谓自上而下的方式是指承办挂靠单位和学校相关的免费师范生活动。社团的挂靠单位都是直接管理免费师范生教学和活动的职能部门, 他们会根据免费师范生培养和发展的需要, 设计和组织相应的活动, 这些活动经常由免费师范生社团来承办, 如师范生名师讲堂、师范生暑期社会实践等。社团有约30%的活动采取这种活动方式。

自下而上的方式则是指社团根据免费师范生的自身需要, 经过调研或访谈, 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相应的活动。社团有70%以上的活动采取自下而上的活动方式。

2. 免费师范生社团活动成效

(1) 明确的服务导向性

免费师范生社团立足于师范生, 在活动组织上明确为“一个核心, 两个基本点”, 即以助推免费师范生成长成才为核心, 紧扣坚定师范生职业理想和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两个基点来组织活动。

(2) 规范的工作机制

免费师范生社团有着规范的工作机制, 其完整的社团章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健全而协调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让社团活动有章可依;组织有力、评价科学、激励发展, 使得社团高效运作, 有效减少了社团的负担。85%的成员认为目前师范生社团的工作机制比较科学, 管理比较规范, 一些难免的小缺陷对于社团正常运行无太大影响。

(3) 良好的活动效果

免费师范生社团顺应了免费师范生培养和发展的现实需求, 逐步改变了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兴趣而轻实用的缺陷, 开始转向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并引导广大社团成员立足校园, 面向社会。在此基础上, 师范生社团设计了形式多样、吸引人心的活动。尽管社团成员对活动的参与程度不一, 但接受调查的社团成员和非社团成员都高度认可社团举办的相关活动, 81%的成员认为活动质量高、效果好, 活动组织有力。

以未来教育家协会为例, 每年除了暑假定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外, 社团还举办了名师讲坛、名校观摩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北师大教授顾明远、林崇德, 北师大附中校长刘沪、北师大二附中校长曹保义等教育界名师的讲座活动;走进名校活动包括走进北师大二附中、北师大附中、北京建华实验学校, 活动内容包括课堂观摩、名师交流会、课改理念讲座等, 每一项都是针对师范生需求且实用的。除此之外, 社团还举办了若干次师范生基本技能培训活动, 例如粉笔字培训、教案设计培训、普通话培训、面试与简历制作培训, 等等。培训师既包括师大校内该领域的专家, 也包括京城名校中的一线优秀教师, 受益者逾千人次。

三、免费师范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

1. 免费师范生社团活动存在的不足

尽管免费师范生社团定位比较明确, 管理较为规范, 活动设计较为合理, 但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免费师范生社团存在着一些问题, 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 社团成员归属感表现不一

社团成员的归属感强弱差异较大。调查中发现, 社团成员归属感与社团活动认可程度、活动参与程度成正比, 对本社团的认可度较高的成员, 活动参与程度较高, 归属感就强;认可度低的, 活动参与度也较低, 归属感低。同时, 社团的归属感与在社团内的工作时间也有一定关联度, 在社团工作的时间越长, 对社团的熟悉程度越高, 参与程度越高。

分析发现, 部分成员之所以没有从社团中找到归属感, 是因为参加活动较少, 未收获到应有的成就感。这需要社团领导层在活动组织时适当加入团队建设内容, 增强人文关怀, 合理分工, 提升成员对活动的参与度, 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络。

(2) 社团活动表现形式和载体比较单一

免费师范生社团至今发展已有5年, 各社团结合自身实际已打造出一些影响力较大、参与度较高的活动。例如, 未来教育家和寸草春晖社团组织的暑假教学实践 (支教) , 每年提供50~80人的名额;未来教育家社团的走进名校、观摩名师课堂等活动, 每次可参与人数在200人左右。但同时, 我们也看到, 一些活动墨守成规, 载体单一, 单纯利用讲座、讨论或者实践的形式开展, 形式陈旧, 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在社团活动类型上, 63%的成员希望社团组织实践类、培训类为主的活动。这些都说明, 免费师范生社团的活动形式需要进一步拓展。

(3) 社团发展和活动质量不平衡

免费师范生社团的规模、活动质量发展不平衡。现有社团中, 未来教育家规模大, 活动质量较高, 影响面较广, 自身建设比较完善, 发展空间较大, 但有的社团规模较小, 活动组织单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甚至是几个社团骨干维护, 逐渐失去了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号召力, 发展空间日益萎缩。

社团活动组织和质量效果也不平衡, 有些活动如社会实践、名师讲座上座率很高, 但有的活动如实习交流座谈会却不尽如人意, 难以存续。

(4) 社团活动总结和宣传不够

活动的组织对锻炼学生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活动的总结、宣传意义同样重大, 它是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手段。没有总结, 容易导致低水平重复;没有宣传, 影响力得不到深层挖掘。目前, 免费师范生社团往往把精力投入到活动过程中, 高度重视对活动组织、细节的把握等环节, 活动呈现出较高水平, 但对活动的总结和宣传力度不够, 导致活动虽然很精彩, 但影响力却不够大, 惠及人群偏少。

2. 免费师范生社团发展建议

免费师范生社团是提升免费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相关单位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通过加强引导实现免费师范生社团活动的“四化”, 即组织规范化、活动精品化、受众大众化、宣传常态化。

(1) 内部建设进一步规范化

社团成员归属感不强,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团内部建设不够。免费师范生社团既要发展外延, 也要提升内涵, 既要举办惠及全体免费师范生的活动, 也要注重社团成员自身的素质拓展和成员间的沟通。在内部建设上, 宜通过团队建设等在内部逐步形成一股爱学、爱问、爱思考、爱锻炼的积极氛围, 将社团变成一个成员培养和锻炼自我的平台。

(2) 特色活动进一步精品化

免费师范生的一些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为提升社团影响, 社团需要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 注重细节打磨, 从前期活动调查、活动宣传、嘉宾邀请、活动主题、后期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要仔细规划, 实现特色活动精品化。

(3) 活动受众进一步大众化

社团立足于师范生, 活动自然将师范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但社团活动的宣传和服务对象不仅限于此, 应将对象扩展为对教师职业感兴趣的大学生, 从而使活动受众进一步拓展。

(4) 活动宣传进一步常态化

北京数字学校:教师受益学生乐学 篇8

分享优质资源,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要想上好一节课, 教师不但要把握准教材的重难点, 还要深挖教材,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迁移, 最终达到活学活用的目标。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又制约了教师水平的发展, 要想得到专家名师的亲临指导, 更是难上加难。北京数字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平台, 让教师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名校名师的教学风采, 受益匪浅。例如, 计算教学本是枯燥乏味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掌握多种计算方法, 又能学得轻松愉快呢?在观看了北京著名教师于萍老师的讲课后, 我得到了启发。于是我在教学时参考于萍老师的方法, 先温习旧知识, 以旧带新, 在课堂上让学生想、让学生说, 把发言权交给学生, 还设计了多重闯关游戏, 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北京数字学校丰富了教学手段, 改变了教学方式, 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

改变学习方式, 让课堂40分钟更高效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从小养成预习的习惯很重要。在学期初, 我把数字学校的观看方式告诉了家长, 家长根据家庭情况选择电视、电脑等不同途径帮助学生学习。由最初的教师发短信提示学什么、怎么学, 到现在的主动自学;由最初的零星登录, 到现在的人人参与, 这是一个喜人的变化。数字学校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 家长们发现了数字学校的优势:不用花高昂的课外辅导费, 不用每天都紧张地安排各种课外辅导班, 就能让孩子分享到名师资源, 与名师对话, 聆听到名师的授课;而且孩子的学习时间、地点都比较灵活, 家长还可以根据情况为孩子安排不同程度的学习内容。

在课堂学习时, 由于多数学生都进行了预习, 教师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与探究, 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和维度, 把先学后教落到了实处。教师也有更充足的时间,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有效抗击雾霾, 落实“停课不停学”

雾霾的来临, 使多数家长和教师都对孩子的学习分外担忧, 北京数字学校又帮教师和家长轻松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停课的时间里, 我和学生们在不同的地点观看数字学校的同一课程内容, 然后利用班级群进行讨论。每位学生都说一说自己看完这节课后掌握了什么, 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 大家在群里再次讨论。家长不用发愁孩子怎么学, 因为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教师不用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 因为有北京数字学校帮我们讲课, 教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补救。学生们在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中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了综合素养。

北京师范学校 篇9

熟悉田校长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睿智隽永的创新者, 不知疲倦的实干家, 诙谐幽默、满腹经纶的长者。他爱读书、爱思考, 经常可以看见他捧着一本书在窗前若有所思, 也经常可以听见他那言简意赅的经典语录:站在祖宗的肩膀上, 用未来人和现代人的眼光教育我们今天的孩子;在新时代, 我们就是要用今天的技术, 贯彻今天的思想, 培养今天的学生……

然而每每提及荣誉, 田校长总是笑呵呵地说:“成绩, 都是老师们创造的, 我只不过是位班长”。他就是这样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 在丰师附小的这片土地上耕耘了近40年。他不仅当好了一名人民教师, 而且带出了一支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教师队伍, 打造了一所具有现代化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正是因为他的执着和创新, 才有了今天的丰师附小。

他是一位“行胜于言”的改革者。他提出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论;总结出了“信息式、摄取式、结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校成为北京市首批29所数字校园实验校之一;在“十二五”期间承担了课题《数字化环境下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研究》。当因为把iPad带进课堂而遭到质疑时, 他幽默而自信地面对:“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还要引领一股吃螃蟹的风潮。”近年来, 田校长还带领大家进行着校本课程改革的研究, 特色办学, 国学经典诵读、英语、游泳、柔道、跆拳道……

田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人, 重思想、重行动, 有激情、有干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一流教育”, 他的办学理念正在丰师附小这片沃土上不断开花结果。

北京师范学校 篇10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民工进程打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5月公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2012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 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着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生活居住于他们打工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城市教育资源有限和农民子女自身条件等种种限制, 他们大多数人无法进入公办学校就读, 只能选择条件较为艰苦, 师资相对薄弱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于此同时,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群体: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数量随着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也在迅速增加。同为教师, 他们却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 被排除在体制之外, 呈现出与教师行业不匹配的特征。地位也始终徘徊在教育体制的边缘, 其受保障程度更无法与正式编制的教师相比。因此, 关注和了解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保障现状, 探讨解决这一边缘群体问题的途径, 是城市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他们的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这类群体城市社会的融入方式, 从长远来看, 他们的稳定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对提升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 提高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保障状况

1.1 教师生活保障状况

1.1.1 收入状况

与公办学校不同,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工资基本上来自于学生的学费。根据学校总负责人所述, 学校现在有教师34人, 学生800人左右;对单个学生来说, 每学期需要交1300元左右的学费, 外加700元的饭费, 另外还有水费等其他的零散收费, 加起来, 每个学生一学期所交费用大概为2400元。这些学生的学费构成了学校的基本收入来源, 除去学校校舍, 教学用品, 日常开支等的花费, 每个老师领到的收入平均在3000元左右。

事实上, 教师的工资发放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 只有零散的几条规则, 诸如, 新进老师的工资较低一些, 教习主课的老师工资比教习副科的老师工资要高, 同时班主任的工资也比其他老师相对要高。一个学生给10块钱班主任费, 一个班有三四十个学生, 一个月能增加三四百的收入。具体高出多少, 又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中暂时还没有文字规定。年终学校会对在岗教师进行考核, 主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 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鼓励。这些都构成了教师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

1.1.2 费用支出状况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全部来自外地, 河北山西河南的, 河北和山西占大多数, 这些人里有的妻子孩子都在北京, 由于在本地没有自有房产, 一般是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区, 据被访谈的教师所述, 房租一般在十平米50元左右, 按照每人平均租住60-80平米来计算, 每月的房租需要300-400元 (水电费另计) 。按照一天20元的饭费来看, 每月将有600元的饭费。也就是说, 这些教师每月必须要固定支出900-1000元的生活费。

1.1.3 生活水平

这些教师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 除了校长、会计比较高, 新进教师工资偏低一些, 大部分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 由上述费用支出可以看到,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每月固定支出900-1000元左右, 再加上子女的教育费, 抽烟, 煤气费, 公交地铁费, 米油等费, 实际上每月省吃俭用仅有四五百元的积蓄, 一旦家中出现变化, 比如生病住院, 药费和住院费会一下子耗去家庭积累几个月的积蓄, 生活上处于无保障状态。

1.2 教师职业生涯保障状况

1.2.1 工作量大, 工作时间长

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很公办学校教师有所不同, 不仅课时量多而且工作时间较长。正常教学情况下, 学校一般上午四节, 下午三节, 每节课45分钟;上午和下午的课程应由不同的教师教授不同的课程, 但由于打工自己学校教师的缺乏, 不少教师身兼两门课程, 有些老师甚至带三门课程, 无形之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来说, 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 尤其是班主任通常早上要比学生早到一个小时左右, 下午四点半放学后, 继续批改作业, 一般会晚上七点才会回家, 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 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规定。

1.2.2 晋升希望渺茫

在访谈中, 我们了解到, 这些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不像公办学校教师, 他们基本上没有编制, 也没有职称, 教育学院对他们定期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这些老师在没有课的时候会去参加培训,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评上职称, 但培训后这些教师是否能真正纳入编制, 评上职称, 还是未知数。此外, 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社会保障, 这导致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有强烈的压力。

1.2.3 教师的心理适应性状况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 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一半以上之前从事的便是教师的行业, 但是来到打工子弟学校的初衷各有不同, 有的专科刚毕业, 主要是积累教学经验, 明确表示待一两年就要跳到正规学校;有的因为不满意家乡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水平, 想换个环境;有的因为年龄大了, 再换其他工作不切实际, 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但是这些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有着共同的观点, 觉得打工学校的教师社会地位等价于农民工, 不仅被排斥在教师体制的边缘, 而且不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他们自己也时常有危机意识, 认为生活在北京没有安全感。

2 总结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打工子弟学校作为一个应时代而生的产物有其存在的价值, 并且在目前的阶段, 伴随着农民工进程的加剧, 越来越多的非城镇户口子女面临着在城镇接受教育的问题, 打工子弟学校恰恰解决了这部分群体的教育问题, 同时缓解了公办学校的压力。由于打工子弟学校师资薄弱, 教学环境相对较差, 不少学校被取缔, 但我们仍然要看到, 目前, 打工子弟学校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打工子弟学校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教师的状况更是复杂, 为了展现打工学校教师的保障状况, 在文中, 笔者选用了三个角度进行展开, 分别从教师的生理, 心理以及未来发展三个维度叙述, 并通过状况的描述间接展现了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困境, 他们生活没有保障, 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 对未来更是充满了忧虑,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需要注意到的问题。社会保障的建立正是为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 维护公民利益, 从这个层面上讲, 我们更应该着重关注教师的现状, 从而才能够从政府, 学校, 社会以及教师自身等多角度综合考虑解决这些问题。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①, 选取北京市城中村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作为调查点, 运用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以及文献研究法, 从社会保障角度考察和了解其在校教师的生活保障状况, 职业生涯保障状况和心理适应性状况等, 并结合他们的其他特征, 从中寻找出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在北京市面临的普遍性保障困境, 为改善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状况提供方向和参考。

关键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保障状况

参考文献

[1]孙中伟.教育农民工—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城市融入状况调查[J].青年探索, 2013 (3) .

[2]韩红梅.北京市合法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研究[D].2009.

[3]王丽.北京市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D].2011.

[4]辛彤.北京市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师资问题及对策:以某打工子弟学校为例[J].2012:52-53.

[5]孙金鑫.打工子弟校教师不应成为被遗忘的群落[J].教师发展与管理, 2007 (10) :22-23.

[6]何颖.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北京市五所打工子弟学校教师为对象[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4) :47-48.

[7]贾志文.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性研究[D].2008 (5) .

[8]曾俊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 2012 (7) .

[9]曾俊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生存状态及工作满意度分析[J].兰州学刊, 2012 (2) .

上一篇:教学实验系统下一篇:做好安全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