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

2024-06-21

逍遥(精选十篇)

逍遥 篇1

关键词:《逍遥义》,《逍遥论》,佛玄交融

《世说新语·文学》云:“《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 诸名贤所可钻味, 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左在白马寺中, 将冯太常共语, 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 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皆是诸名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两晋之际, 佛玄交融, 高僧名士热衷于清谈。《庄子》与《老子》、《易》是“辨名析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支遁是东晋义学高僧, 同时身兼清谈人物之领袖, 他精通般若学, 又钻研《庄子》。《支法师传》谓:“法师 (支遁) 研十地, 则知顿悟于七住;寻庄周, 则辩圣人之逍遥。当时名胜, 咸味其音旨。” (1)

那么, 支遁到底如何“标新理于二家之表, 立异义于众贤之外”呢?《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为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曰:“夫大鹏之上九万, 尺鷃之起榆枋, 小大虽差, 各任其性, 苟当其分, 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 同资有待, 得其所待, 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 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纵有待者不失其所待, 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支氏《逍遥论》曰:“夫逍遥者, 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道, 而寄指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 故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 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 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 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 不疾而速, 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 当其所足, 快然有似天真, 犹饥者一饱, 渴者一盈, 岂忘蒸尝于糗糧。”

郭象《庄子·逍遥游注》旨意与上引之向、郭《义》大体一致;支遁论述, 大多佚失, 仅存于上引片断材料, 兹分析二者如下。向、郭《逍遥义》主旨是“小大虽差, 各任其性, 苟当其分, 逍遥一也”。虽然圣人“无待”区别于常人“有待”, 但是只要常人“不失其所待”, 就与圣人同达“逍遥”, 由此消除了圣人与常人的界限。为什么专务清谈的魏晋诸名贤不能“拔理于向、郭之外”?首先这与玄学理论的发展有极大关系。

玄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王弼、何晏“贵无论”为代表, 提倡“夫物之所以生, 功之所以成, 必生乎无形, 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 万物之宗” (2)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3) , 将这种破除名教、崇尚自然的理论发展到了极致。第二阶段以裴頠“崇有论”为代表, 他说:“夫总混群体, 宗极之道。”以“群体” (即有) 作为“宗极”, 其观点与“贵无论”针锋相对。第三阶段以郭象“独化论”为代表。他以“块然自生”泯灭了“有”、“无”之间的对立, 并提出了名教与自然的统一。

王弼、嵇康提倡“无”, 崇尚自然否定名教;裴頠的“崇有论”, 否定了“贵无论”的自然观, 认为“无不能生有”, 也否定了“贵无论”的社会政治理论, 倡导奉行名教;郭象的“独化”论否定了“贵无论”的自然观, 但承认“贵无论”推崇的“玄远”精神境界, 认为自然与名教不是对立的, 而是统一的, 认为任自然而不必越名教 (4) 。郭象的《庄子注》是魏晋玄学发展的高峰, 所以魏晋名士探讨《逍遥游》难以“拔理于向、郭之外”。

其次, 郭象的理论大行其道还与东晋政治状况密不可分。东晋朝廷偏安江左, 危机四伏, 北方外患不断, 南方内乱丛生。北来的士族与南方士族在经济上存在利益之争;帝室与豪族在政治方面存在权力之争;在经济与政治上的冲突经常引发内乱 (5) 。东晋统治者无力改变南方内乱外患、矛盾重重的局面, 但又不得不努力维持貌似统一、实际分裂的现状。这样的现实在玄学理论上, 就表现为推崇将崇尚自然与维护名教调和统一的“独化论”, 而名士在言行方面就表现为既颓放自恣、追求玄远, 又恪守礼法维护等级。

但是郭象的理论隐含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从贵无、崇有到独化, 玄学本体论已无回旋发展余地。以“辩名析理”为己任的清谈名士势必急需一种新的认识理论打破僵局。所以, 支遁的《逍遥论》应运而生, 标新立异, 遂使士林靡然向风。

支遁《逍遥论》主旨:唯有“圣人乘天正而高兴”, “至足”而“逍遥”。俗人不能忘怀“糗糧”“醪醴”之类, 不能得到真正的逍遥。实际上是确立了有待与无待的界线。

支《论》与向、郭《义》在对鹏、鷃的认识上截然不同。针对向、郭《义》“小大虽差, 各任其性, 苟当其分, 逍遥一也”的观点, 支遁批评“鹏以菅生之路旷, 故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 指出鹏鷃未得至足, 岂能逍遥?这种批评的背后蕴含着支遁严肃的价值取向。《庄子·逍遥篇》云:“各近性以为逍遥。”遁曰:“不然。夫桀、跖以残害为性, 若适性为得者, 彼亦逍遥矣。”于是退而注《逍遥篇》。由此观之, 支遁的《逍遥论》包含着强烈的道德关怀, 对魏晋颓放自恣之风怀有深层忧虑。

支遁认为鹏、鷃之类的常人要得到逍遥, 必须“乘天正”, 即与道合一, 只有这样, 才能“物物而不物于物”, “玄感不为, 不疾而速”, 达到“至人”境界。支《论》中的“至人”与向、郭《义》中的“圣人”虽然同样无待而逍遥, 但二者之间却有不同的含义。《庄子·逍遥游》云:“至人无已,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在支遁看来, “至人”与“圣人”是有区别的。郭象所谓的“圣人”是从世俗角度出发, 为维护名教而假设的最高理想人格境界。然而支遁所论的“至人”是证悟菩提的佛门得道者, 宣扬了一种出世的宗教哲学。如果说《逍遥论》论述了“至人”之体, 那么《抄序》论述的就是“至人”之用。由此可见, 《逍遥论》之“新理”就在于将般若佛学, 融入玄学之中, 拓展了玄学发展的理论空间。

孙绰《道贤论》以支遁比向秀, 云:“支遁、向秀雅尚庄老, 二子异时, 风好玄同矣。”虽然他们“雅尚庄老”, 但由于“二子异时”, 支遁能够佛玄兼济, 在逍遥理论上超越前贤。由此看来, 东晋名贤“从难拔理于向、郭之外”, 到“遂用支理”, 正体现了东晋时期思想理论界发生的重大变化, 即佛学与玄学渗透交融, 并逐渐被士林所接受。支遁《逍遥论》正是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注释

1 刘孝标注引.“王逸少作会稽”条.世说新语·文学.

2[2]王弼注.老子道德经.四部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3[3]嵇中散集·释弘论.四部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4[4]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册) 第三十七章《通论玄学》.

绝对逍遥游与相对逍遥游 篇2

关键词:浮与游;有己与真己;大逍遥游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59-02

庄子一书何其广博,要想仔细地研究庄子及其思想,非一时之功,非一人之力,故从西晋至今,无数的先人前辈为此书穷其一生,终有成果以供后人观。笔者方始研究庄子,先读原文,而后是各种译本,再是五花八门的专著,内容之巨大,内涵之磅礴实非笔者初时料想那般容易,而今细读,以庄子之大我见自身之小我,先人前辈论述之精深更是令笔者惭愧不已。此篇只释《庄子·逍遥游》中只言片语,虫语蛙鸣,不足一哂。

一、钟泰之“浮”与“游”

钟泰先生于《庄子发微》中有提到,“『消摇』,叠韵连语也……此谓无为则得消摇,非以消摇即是无为也……『消』者,消释义……『摇』者,动荡义……盖消者,消其习心,摇者,动其真机,习心消而真机动,是之谓消摇。惟消摇而后能游……『游』者,出入自在而无所沾滞义。一字曰游,双言之则曰浮游……浮者,不沉溺也。惟能浮而后能游……『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与齐俱入』者,游也。『与汩偕出』者,浮也。游之义盖取于此……『嚣嚣,自得无欲之貌。』就己言则曰『自得无欲』,对物言则曰『不为私』……穷谓《庄子》一书,一『游』字足以盖之。”[1](游可通“嚣嚣”之状。)钟泰先生先把无为与消摇的关系加以解释,二者并非对等关系,指明了庄子哲学中所求消摇之境不是消极的无为之术,认为无为只是消摇的一种表现形式,看似无为却“习心消而真机动”,“真机动”就是触及到了事物的本质,用庄学理念来讲便是触及到了“道”的层面,此种无为与消摇不能等同的观念在刘笑敢先生的《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也有提及,不再多述。而我认为钟泰先生所提出的“浮”的观念甚为精妙,“浮者,不沉溺也。”沉溺作两重义,第一层,见于沉溺于水,取本意,钟泰先生所取便为本意,笔者认为将沉溺作“沉迷于某物”也可通,不沉迷或不沉溺于某物,故而能游。比如我们不沉迷于电脑游戏,就能发现游戏的本质,收放自如而游戏为我所用,可以解乏放松,往大了讲,我们不沉溺于世,便能脱世,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也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不是游,也可以称作浮了。毕来德在《庄子四讲》中提到,“一方面,高一层次的活动形式确实不能通过语言来解释或是传述”[2],这就如“浮”的境界,已经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接着又说“另一方面,这一高层次的活动形式又是可以认识的,因为把技艺推到一个极致,可以让意识随意地成为活动的观察者,变成一个静对的意识。”[2]也就是主体脱离了束缚,达到在这一事件上“游”的境界。回到《庄子发微》,钟泰先生也对浮与游做了区别和解释,“『与齐俱入』者,游也。『与汩偕出』者,浮也。”入为游,出为浮,“入”何义,“出”又何义?笔者认为有两种选择都可以解释。第一种,取“入道”义,游的境界就是进入了道的领域,进入道之前即为浮,浮的境界就是还没有得道却已经触到道的大门,必须通过浮的阶段才能进入游的阶段,故而“惟能浮而后能游。”第二种取“入世”义,“入世”为游,“出世”为浮,即“浮”也是一种状态,并且是“得道”的一种状态,可“浮”这种状态不能存在于常规的物质世界层面,就是还没有达到可以被认识的境界,所以需要进入下一个层次,游的层次,才能作为观察者认识道的存在。先脱离尘世的束缚即为“浮”,得道之后再进入尘世,不为尘世所困,即为“游”,故先浮而后能游。所以,“入世”义或“入道”义,笔者认为皆可。

二、吴怡之“有己”、“真己”

吴怡先生在其书《逍遥的庄子》中就认为郭象所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是带有局限性的。他认为郭象所谓的“性”局限于“物性”之中,“物性”即为物理之性,停留在物质层面之上,是带有消极意味的,因为物若是只足于其性便得逍遥,那简单地停留在原地,如斑鸠跃于林间而不知天下之浩大,人类何以进步,故吴怡称郭象之著有误,他认为从“故夫知效一官”起,到“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3]为止,是《逍遥游》的正文、中心和结论。认为必须从有到无,至人要先有己才能无己,余下二者同理,即庄子逍遥的境界,固然在无所待,但其功夫,却不能离开有所待。无所待的真意,不是流于虚无,而是把有所待加以净化,加以升华,以揭开人性的无限,“有己而后可以无己,无己而后见真己;有功而后可以无功,无功而后成大功;有名而后可以无名,无名而后得实名”[4]。

我们在讨论庄子追求“忘我”、“无我”的时候常常忘记了“有我”这一前提条件,“有我”不是简简单单的“我”,而是人们需要证明“我之存在”,在吴怡的角度,“我之存在”不是我在地上挖个坑就可以证明我存在于这个世界,而是要达到“有功、有己、有名”的地步,即要先被社会、公众所认同。可我之观点不尽相同,我们确实不能忘记“有我”这一前提,但我们可以借用释教的传统观点“天下万物皆可成佛”这一观点,小鸟可以无我,大鹏也可以无我,就像尧舜可以无我,许由、老聃亦可以无我一般,朝菌不知晦朔和大椿八千岁为春,他们真的有差别吗?只要摒弃了“比较”的心理,先进入“足于其性”的境界,就离逍遥不远了。也就是说,这个境界可以是“浮”的境界,我们用钟泰先生的观点来加以解释,那就摆脱了吴怡所说“物性”的束缚,因为庄子的学说本就不是完全脱离尘世的,所以可以先“浮”于世,浮之后不能忘记游(我们不用“追求”游的境界,因为一旦有了追求的心境,有了“比较”,浮的境界与游的境界的比较,也就不能称其为“足于其性”,更不用说“浮”或者“游”了。),用吴怡先生的理念可以作图示“我→有己→无己→真己”,不相同的是吴怡先生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升华,而我把这个过程视作“回归”。

三、吾之“大逍遥游”

笔者所理解的逍遥游首先要把“逍遥”与“游”分开。何谓逍遥,逍遥就是自由,更具体地说,是绝对的精神自由与绝对的形态自由。绝对的精神自由就是一种思想的真空,绝对的思想逍遥一方面没有范畴也没有界限,另一方面思想逍遥是不可言说的,它超出了言说的范围,就像斫车轮那种工作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会的内容也没有实质的概念,只是一种真空而非虚空的自由(这里区别真空于虚空,真空的自由是存在的无可感,虚空重在虚,无物亦无自由),所以,既没有束缚,对于绝对自由而言是一种“未及”的状态;也没有放任,是一种“有过”的状态,而是停留于两者之间的绝对自由。绝对的肉体自由是为“气”存在于天地间,此“气”无可感知而能化为万物,当且只当它以“气”的形式存在时它才是自由的,一旦有形有质,便进入了束缚或是放任的境地。

而后回答“游”,游是一种有形态的状态。因为逍遥是无形态的,而游是有形态的,也就是怎样才能把无形态的逍遥与有形态的游相结合。于是我们联想到了姑射神人,他是庄子所描述的有形态的存在却最接近于无形态的逍遥,姑射神人“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谷熟”是其唯一的举动,这一举动可视作“游”。为什么庄子不直接叙述无形态的逍遥?首先,因为逍遥是无形态的,所以无法描述,其次,《庄子·天道》中所言,圣人书中所记录的都是前人思想中糟粕的东西,并不能准确表达圣人的思想,所以庄子只能描述这样一个有形态却最接近于无形态逍遥的姑射神人来阐述其逍遥的观点。那么什么是“游”呢?无形态状态下的行为即为游,可我们没有办法成就绝对自由,所以又有了“相对自由”的概念。首先是肉体的相对自由,肉体的绝对自由是无法达成的,因为我们必然有形态或称之为存在的形式,这是游的前提,我们需要一个主体,思考或者行为的主体,不过在这种相对自由的状况下,形态是可以变化的,就是说,形态虽然因为受行为或是思想需要主体而没有办法消失,却可以变化,如鲲化为鹏,庄周化为蝴蝶,这是肉体的相对自由。再是精神的相对自由,什么才是精神的相对自由范畴?精神的自由面更大些,天马行空,真空而无所待,它的界限是由“游”的界限来限定的,因为游是一种动态,只要游就必然有痕迹,更具体地说,“游”是人们对一种行为动作的描述,如“鱼游”、“龙游”,如果只是为了表达绝对的自由,那么“逍遥”二字足以,既然是“逍遥游”,就给自由加以动作和描述,必然是有痕迹可循的,那么我们把“游”理解为“动”或者“运动”,那么大致可将游分为物理运动和精神运动,即物理游与精神游。物理游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在主体及主体动作都在物质界面的限定下,这样的逍遥游必然是相对的逍遥游;而“精神游”再可依据精神思考客体的差异分为“物质精神运动”和“纯粹精神运动”。物质精神运动是在精神中带有物质世界的痕迹,所以仍被物质世界束缚,需要物质世界来提供思维的基础,可纯粹精神运动是脱离物质基础,由无形态向无形态的游动,在真空的状态下不存在任何的比较、定义或是概念,这样无形态的“游”有痕迹却不可能在人类层面上被感知,进入这种状态,思索主体便可以消失,进入“无我”或者“忘我”的状态。笔者认为,这样的状态才是庄子真正提倡的“大逍遥游”。

参考文献:

[1]钟泰.庄子发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

[2][瑞士]毕来德.庄子四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9:60.

[3]郭象,成玄英.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9-12.

[4]吴怡.逍遥的庄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6.

贾樟柯电影《任逍遥》中无奈的逍遥 篇3

电影用写实的风格展现了大同城里几个年轻人迷茫的青春, 大同这座城在“无奈的逍遥”, 而生活在这座城里的小济、斌斌、巧巧用“无奈的逍遥”寻找着生活的出路, 最终他们用一种笨拙的、滑稽的抢银行的方式结束了他们各自的“逍遥”。在电影中, 大同这座城在逍遥, 几个找不到出路的年轻人在逍遥, 他们都有着他们自己对于逍遥的理解!城与人到底在逍遥这什么呢?

一、城的逍遥

谈到山西, 马上想到的是煤, 而说到山西的城市, 大同甚至是比其省会太原的知名度还要高。电影中的大同, 21世纪初正在经历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贾樟柯将大同这座城的公共空间不加修饰地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有将要拆迁的房子、拆迁后杂乱的空地、破败的工厂、破落的车站、嘈杂的歌舞厅, 还有条件很差的发廊等等。在电影中看到这些公共空间不禁会问:这座城到底怎么了?

影片开始, 导演用长镜头跟随斌斌摩托车行驶的路线将大同街道的整体形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斌斌身后大同的街道:没有生气活力, 破落的建筑, 古老的公共汽车, 城市在嘈杂中逍遥着。斌斌摩托车发动机沙哑的声音像是这座城无力的宣泄与嘶吼。镜头一转接着又是一长镜头, 这时镜头的主角来到了已经破败的车站。导演用声画分立的手法给人留下悬念:到底是谁在唱歌, 是谁还在这破落的车站唱着让人听不懂的歌曲, 这座城到底怎么了?电影开始就用两个长镜头交待故事发生地点的背景, 因为这座城才电影真正的主角。影片中用大量的长镜头去展现人物和环境, 甚至是人物的内心。电影中几个让人深刻的场景几乎都是用长镜头给以展现, 特别是那块被煤所染黑的空旷地, 在电影中多次出现。这块空地象征着大同的历史, 也象征着大同的将来。这座城为了发展将原来的建筑拆除, 留下一大片空旷之地, 这块地在以前很可能是这座城最辉煌的地方, 这是他的历史;而拆迁之后的留下未知的未来;而为什么现在还是空地被废弃在城里?这是这座城的逍遥。就像后现代主义学者提倡的那样, 社会在进步, 社会每时每刻都在流行着不同的文化, 我们只能是模仿和复制而没有时间去创新。建筑也在流行, 拆迁的房子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的事物不断地出现, 这座内陆城市也要与时俱进, 它想与时俱进, 想模仿复制, 可是条件的限制让这种模仿和复制只能停滞, 这座城复制模仿不成只能消极无奈地逍遥着。

贾樟柯在电影中用城市的环境将城市无奈的逍遥展现得淋漓精致, 而这些公共空间的展示像是一种无声的宣泄, 是对大同这座城无奈的逍遥地宣泄。城在逍遥, 城里的人也在肆无忌惮地逍遥, 就像贾樟柯所听到的传说一样:城里的人都在及时行乐, 都在无奈地逍遥!

二、人的逍遥

电影主角是三个年轻人:斌斌、小济、巧巧。斌斌和小济是好朋友, 小济追求巧巧。三个年轻人都在这座逍遥的城市里无奈地逍遥。

斌斌, 在电影中刚刚下岗, 用他的话说:他把老板炒了, 原因是看老板不顺眼。把老板炒了是一种反讽, 更是一种无奈。“当斌斌骑着借来的摩托车穿越大街时, 他脸上的表情是一种空洞的麻木。吕彤邻也指出, 这个镜头和《任逍遥》其余的摩托车推轨镜头暗含着一种‘身处陷阱的感觉’”3影片的开场就是斌斌骑着摩托车在大同的街上没有目的游荡, 他刚丢了工作, 没有出路。随着影片地发展, 他越发找不到方向, 他和朋友无奈逍遥地混着。他为了爱情也为了自己想去北京当兵, 结果体检被检测出有乙肝, 他当兵的梦碎了, 爱情也丢了。他和小济更加肆无忌惮地混着。他对朋友讲义气, 可他自己却找不到出路。当他丢失爱情去发廊寻找安慰的时候, 发廊小姐说:“混口饭吃”, 而他的回答却是“吃口饭混吧”!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他最初的逍遥是来自任贤齐的歌曲《任逍遥》:“英雄出身不怕太单薄, 有志气高哪天也骄傲……”他也有他自己的理想, 他出身单薄,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处境。现实的环境, 自己的病, 让他的理想破灭、爱情消失, 他连自己逍遥的观念都变了。最初斌斌和他的女朋友在小屋子里一起跟着电视哼唱《任逍遥》, 他的脸上透露着希望。可是当一切都偏离的理想, 他的逍遥变成了无奈的逍遥:“吃口饭混吧”!最终他和这座逍遥的城融在了一起。影片结束的时候, 抢劫银行失败的斌斌再一次唱起了《任逍遥》, 只是此时, 他的脸上已经看希望, 除了失望就是无奈!

小济, 这个出身单薄却混着的年轻人。他一出场就在看报纸找工作, 通过朋友的介绍知道蒙古王酒在招聘买酒的人员, 他和朋友斌斌去了, 工作没找上, 却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巧巧。他死缠烂打地追巧巧, 尽管巧巧是乔三的情人, 尽管他知道乔三很有钱 (蒙古王酒的老板) , 他还是继续追, 哪怕巧巧告诉他, 她刚打掉了孩子。巧巧问小济怎么泡他, 他的回答是:“就像开水泡方便面一样”。电影中小济可以说一直在追巧巧, 追着追着就想到了抢银行。当他知道乔三死之后和斌斌聊天, 他们聊到活多久的问题, 小济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惊讶:“活那么久干嘛, 三十岁就算”。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对于生命的长短做出了让人惊讶的回答。是什么让他觉得活到30岁就算了?是现实, 是无奈。小济最终追到了巧巧, 尽管他一直碰壁, 尽管这样的爱情注定会没有结果, 可是她从巧巧那儿得到了另外一种逍遥:出自庄子的《逍遥游》, 巧巧的解释是“想干嘛就干嘛”!他们的逍遥最后得到了统一。巧巧和小济分开之后, 巧巧在公交车上露出了她肩上的蝴蝶, 而斌斌的胸前多了一只画着的蝴蝶。贾樟柯借蝴蝶来暗示巧巧和小济的逍遥, 只是这种逍遥多少有些无奈。“想干嘛就干嘛”, 确实很逍遥, 可是小济和巧巧不能想干嘛就干嘛, 他们甚至连自己都有可能养不活。“想干嘛就干嘛”更多是是一种想干嘛不能干嘛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靠自己奋斗, 而是停留在想的层面上, 他们想逍遥却不去实干, 只能无奈地逍遥!

20出头的年轻人在这座逍遥的城市选择了无奈地逍遥, 他们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放纵着自己的青春。贾樟柯用一种反讽的方式述说他自己对青春的理解, 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了”。4

贾樟柯用他一贯喜欢用的长镜头写实风格, 将在社会转型期没有方向的年轻人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奋斗还是“逍遥”任凭青年自己选择。可是在一切向钱看这个大环境之下, 青年一代在迷茫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社会转型让他们被动的、无意识的向钱看, 这是社会的无奈, 亦是青年的无奈。处在转型期的每一个人, 不得不忍受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 只是青年一代付出的代价更大。青年想改变现实不想无奈的逍遥, 可是现实让他们没有选择。青年是社会的希望, 国家还需要青年去建设, 少年强则国强。贾樟柯用电影告诉大众, 青年一代中有许多人还在迷茫中, 还在无奈的逍遥着, 这需要每一个去努力改变这个社会, 使社会, 使青年一代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樟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任逍遥.[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2]白睿文.乡关何处.[M].连城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陈犀禾、吴小丽.影视批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0.

[4]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5]贾磊磊.什么是好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9.

逍遥走“九寨” 篇4

时我只记得自己倒头就睡,一直到成都火车站才被几个同伴叫醒。让我不禁感叹,这个卧铺是一定要做的,回来时打死我也不坐硬座了。嘿嘿!

出了火车站我们从出站口往右边走,而后坐55路汽车到新南门汽车站,这个站可是成都的旅游专线汽车站,很多旅游线路都从这里发车。票价一般是96元一个人,其中还有2块钱保险,这可是不能省的哦,不是念叨不好的,那路确实有些险呐,就要保险啊,光荣了也好给家里留点念性不是。

当我们坐上车后就松了口气,不知道开了多久已经是山路,车上的人陆续都下了,最后只剩下一对老夫妇还有我们三个妮子。因为行车路程太长,将近11个小时,中间司机停车吃午饭,咱可要自己带好吃的,这属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东西那个贵啊。

到沟口时天色已经快黑了,最后我们决定住沟里,妮子们可想好好地融入下藏民哦,还有就是在沟里住是很省钱地,强烈要求住沟里!买门票的时候呢,有卖沟里环保车的票,我们几个一合计当然就没买了,我们可是想走着看沟里的景色的,坐那车里能看到什么啊,所以啊,当时我们就只买了那个145的门票,那个90块的沟内大巴可要快闪喽,我们可不要,我们要的是避开人堆啊,自己走走看看拍个照那多美啊。

有个不好意思的哈,我们密谋逃票,要是不得不坐巴士的时候呢,又遇到人家验票,我们就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美色指数,胡言乱语搪塞:和朋友或者旅行社走散了,朋友或者导游拿着票呢!通过实验证明:一般都可以轻松上车的!人家会以为你买了环保大巴的车票!传授逃票经验,罪过啊,下次不敢了……

进了沟后我们住在一家藏族人家里,那家人还好,三层楼,环境一般,卫生一般,20块一个人一晚。藏族人家的一个小妹妹告诉我,其实只要在早上4、5点钟找到一个藏族人带你进沟就可以省去那门票钱了,不过当然是要付人家几十块钱的报酬了,那也是很合适的啦,对于我们这些经济那个的人,当然还可以从中感受下提心吊胆。呵呵,真是给自己找刺激啊。

接下来啊,我们就开始了游荡,奇怪的是沟里吃饭的地方基本上在下午5点就都关门了,我们还好带着方便面,就泡着吃了。沟里的东西太贵,可方便面也有吃完的时候,中午就只好在沟里买方便面了,要10块啊!至于沟里的各个景点什么的,自己照着小册子去就好了的。别忘了在“原始森林”天然氧吧吸氧和原始森林合影留念,精心的看,可是有松鼠出没的。

因为沟口再往前走的边边街很有意思,可以买到很多有特色好玩的东西,值得去转转,到了这个购物的时候嘛,可要看好了,尤其是买牛角梳子的时候,要使劲砍价,别上当啊。在沟里最好不要买藏银的东西,基本上没有真的。恰巧我们其中一个妮子喜爱集邮,最后在无意中我们知道了沟口有邮局卖明信片,还可加盖纪念戳呦。我们可是买了不少,这可不是批发哈,是想给身边的朋友的,省得说我们早忘了她们。

出来了可不要再装什么乖乖女了啊,晚上可以出去地,要是不累的话可以去看藏羌风情歌舞表演,算是这里的一个特色吧。倒是还值得一去的,不过要好好说价!

逍遥曼谷四日游 篇5

这座城市的奇异风景与超越时空的景致,刻划出她特殊的定义与风味。于是,我把今年年假的目的地定在了泰国。

有人说,生活是一场旅行,如果你觉得目的地是天堂,那么就能找到天堂。然而对我来说,生活就是一段回忆,其间穿插着一个又一个零散的景点,并无任何意义。岁月就这样一天天循环往复,而我不断穿梭于迷失和回忆之间,度过了这么多年。直到有一天,我猛然惊醒,决定背上行囊,再次出发。

从寒风凛冽的家乡到骄阳似火的曼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忍受。于是我的唇边开始出现笑意:人就是这样吧,不管曾经遭遇过什么悲惨的状况,只要舍得放开,一切便都能恢复到良好的状况。

出了机场,顺利抵达曼谷市区,住进了位于唐人街的酒店,来不及洗去身上的尘土,我放下行囊,背起相机,打算第一站就去曼谷的“吴哥窟”——大城Ayuttaya。

曼谷的“吴哥窟”

大城是泰国故都,位于曼谷以北,据说公元1 350年以来曾有33代君主在此建都,直到1 767年被缅甸人洗劫。Ayuttaya意为“金汤城池”或“不可破灭之城”,华人称之为大城。如今,这个古老的地方早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无论城内还是市郊文物古迹都众多,吸引了无数像我这样的背包客。

在火车站租了个Tuktuk (当地的一种交通工具,其实就是电动三轮车),司机答应按小时收费,带我们去大城的所有著名景点。

当进入Wat Yai Chai Mongkol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大城会被称为曼谷的“吴哥窟”了。

一路行来,满眼尽是纯朴幽静的古代遗迹,其间芳草如茵。那些遗迹虽然残破不堪,但只需一瞥,便能看出大城当年的磅礴气势,繁荣昌盛。毫无疑问,这里曾有过伟大的城市,宏大的文明。就算是再没有想象力的人,也能勾画出当时无比壮观的景象。然而这一切,如今都变成遍地疮痍,满眼废墟。

偶尔凉风微起,吹动满地黄沙,令人无限唏嘘。在这样广阔的世界之中,一切纠缠、郁结都已被风沙荡涤殆尽,剩下的,只有时间留下的痕迹。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尽管无数英雄人物留下数不尽的丰功伟绩,尽管人生多的是惊骇涛浪、是非成败,可是到了最后,丰功伟业只剩如今的断壁颓垣,英雄人物不过是匆匆过客,真正不会改变的,无非是碧云天、黄叶地、千年风沙、斜阳芳草。跟这些亘古不变的事物相比,人类那一点小小烦恼,又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

我漫步遗迹之间,尽情感受着空气中历史与时间的味道。而来到这里的其他人,也多是怀着崇敬之心、悠哉游哉的背包客,鲜有聒噪的旅行团。大多数人都静默地行走着,静默地欣赏这残缺的美丽。

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寺庙里的一尊巨大的卧佛,怡然自得地躺在阳光之下,在废墟环绕之中安详侧卧,令人一见便感受到佛的平静与超脱。而这尊佛像是永远微笑的,颇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之风度。

另一个喜欢的,当然是那个与菩提树根融为一体的著名佛头,就在玛哈泰寺(Wat Mahathat)内。每一个来过大城的人都会去参观,我自然也不例外。

伫立佛头之前,我虔诚地望着那淡定安详的浅笑,夕阳照在上面,显得格外平静。或许这就是面对世上所有恩怨与是非的最佳表情吧,古今多少事,付诸一笑,有什么值得牵挂不舍不肯放弃的呢?

—顿晚餐带来的美好感觉

享受了大城的历史之后的第二天,我打算留在曼谷市区,好好体会一下曼谷的城市生活。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就是大王宫。

售票处只出售大皇宫和玉佛寺的联票,正好卖票处在玉佛寺附近,于是就先去看了玉佛寺。

玉佛寺位于曼谷大王宫的东北角,泰国大王宫的一部分,其中供奉着由一整块碧玉雕刻而成的玉佛,并因此得名。可是对任何一个像我这样初次到来的游客而言,最大的震撼倒还不是玉佛,而是满眼看去的金碧辉煌的寺庙。

曼谷的寺庙基本上都是一样,雪白的墙壁与金色的屋顶搭配起来,还有亮晶晶的佛塔等,美得让人瞠目结舌,亮得眼都睁不开。

在玉佛寺里走了几圈,慢慢地适应了这种美,于是,朴素的人和事开始吸引我的眼光,比如这些在回廊里默默祈祷的虔诚信徒。

走出玉佛寺,马上就进入了大王宫。大概是因为泰王如今已经不再在大王宫居住,而是把它当作重要时刻举行典礼的地方,我们这些游客得以进去参观。大多数宫殿都是绿色瓷砖屋脊、紫红色琉璃瓦屋顶、凤头飞檐。较之玉佛寺,显得格外清爽。

逛完了这两个最重要的景点,我已经饥肠辘辘。天色近晚,我想体验一下横越过湄南河的感觉,便花了3泰铢坐了轮渡。轮渡站头有着许多卖鲜榨果汁的——是真的鲜榨噢,当场把水果切开榨汁,我便要了一杯火龙果汁,喝下之后疲劳尽消。最后,我打车回到酒店,洗漱一番后,出去饕餮一番。

我所住的酒店在著名的耀华力路上,整条路的风格与香港极其相似,两边的店除了卖鱼翅、燕窝的就是金铺。对于我这样的老餮来说,无疑天堂。我先吃了传闻中超便宜的鱼翅,然后奔赴离酒店不远的大排档LEK&RUT,据说他家的螃蟹和海鲜好吃得不得了。

LEK&RUT生意很好,许多人专程过来吃,据说泰国前总理他信以前就来吃过两次,摊位还曾经把这位前总理就餐的照片放得大大的挂起来。不过如今总理下台,照片也就一起取下了。

我点了一只大螃蟹,还有忘记名字的两个海鲜,当然少不了一个鲜椰子,小小的桌子都快摆不下了。饭毕结账,才花了600多泰铢,合人民币150元左右。如此便宜的美食,我怎么可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坐在晚风四起的大排档里,吸着甜甜的椰子水,再望望四周跟我一样快快活活的食客,顿觉人生无比美好。

又是一个小香港

曼谷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购物区,就在暹罗广场(SiamSqare)附近地区,沿着拉玛一世大街(Rama 1 Rd.),分布着Siam Center、Discovery、KM B Center等大型购物中心和各种专卖店。稍远一点,还有ZEN和伊势丹,甚至Big C超市。总之,这里吃喝玩乐什么都有,而且不会太贵。正因如此,曼谷似乎也逐渐取代了香港的地位,成为亚洲最受欢迎的购物天堂。

因此,进入这个区域之后,我身上的购物狂热血就沸腾了,完全忘却了前两天去大城、大王宫的伤感与疲惫,一心只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统统抱回家去。

第一个要去的当然是著名的曼谷包(NARAYA)店了。看到一大堆港台甚至日本客人拿着蛇皮袋在疯抢,我立马兴奋起来,也买了一大堆。曼谷包真的是很便宜又精致,作为礼物送人又划算又实用。内衣专柜也是必去的地方,价格便宜不说,式样好看新颖,关键是很适合Size不太大的MM。还有,Lee是本地产的,价格要比国内便宜好多,不买不行啦。

兴奋地血拼了一天,购物包已经撑得快要破了,而钱包已经瘪得快断气,我只得不断安慰自己,没事,还有信用卡。

除了买东西,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Siam地区附近看人。这个区域大概聚集了全曼谷所有的帅哥美女,走在街头或者购物中心里,随处可见许许多多漂亮的路人,而且大多打扮时尚,绝不逊色于各国街拍的路人美女。我真想拿着相机在路边坐一天,好好地拍一下这些漂亮的路人甲乙丙丁。

谦和的国民性格带来的祥和生活

泰国最吸引人的地方,各说不一,而我的看法就是它的国民。曼谷人总是微笑,见到朋友或者客人都以双手合十致意。这种宽容谦让的风俗,决不是为吸引游客的故作姿态,或是迫于管制而表现出的彬彬有礼,而是泰国人久远以来的文化传统。而且,曼谷人还特别乐于助人,只要有人在路边拿着地图,一定会有当地人走过来,主动指路。曼谷人会说英语的其实不多,英语也不太好,可是就凭着这股热心和友好,最终总能帮助游客找到方向。

也许正因为这样的民族性格,泰国的街头常常会出现在本国看不到的景象:只要有行人过马路,汽车一定会慢慢地停下来,等行人过街之后才继续开。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奇,也觉得非常难得。因为曼谷的汽车多得数不清,马路又窄,换了在本国,早就车辆行人堵个水泄不通,可是,曼谷塞车虽然早就成了家常便饭,但秩序井然,绝对看不到在超车道上乱挤的司机。

在曼谷的最后一天上午,我去了考山路。狭窄的道路两边,各种旅馆、酒吧、商铺、餐厅、娱乐场所云集,廉价而舒适的住宿,各种旅游服务吸引着各种肤色的游客往来穿梭,欧美游客挤满了酒吧的各个角落。这里,早就成了自助旅游背包客的聚集地。

文莱逍遥游 篇6

在文莱, 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实行医疗保健和各级教育免费制度。这也是这里看起来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一大重要原因吧, 不用为生存担心, 人们都没有了焦虑。而且政府还实行免费教育, 并资助留学费用。伊斯兰教是他们的国教, 人们奉守着回教的清规戒律, 享有着国家的众多免费福利, 呈现出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

文莱古称渤泥, 全称文莱达鲁萨兰国 (Brunei Darussalam) , “文莱”在马来语中意为“植物”, 在国名中专指芒果, “达鲁萨兰”是伊斯兰宗教词语, 意为“和平之地、安乐世界”。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北濒南中国海, 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 属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炎热多雨, 年均气温28°C。

旅游业是文莱近年来除油气业外大力发展的又一产业。2001年是文莱旅游年, 文政府采取多项鼓励措施吸引海外游客赴文旅游。2000年, 文莱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这里的主要旅游景点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水村、王室陈列馆、赛夫丁清真寺、杰鲁东公园等。

宁静的斯里巴加湾市

斯里巴加湾市, 是文莱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人口约10万, 市区面积不大, 却十分紧凑, 集中了国家政府各机关, 但是这里全无大城市的喧嚣。城区很小, 步行一个小时就能围着市区转一圈, 所到之处, 绿树成荫, 花团锦簇。路上行人少得出奇。静静的城市中, 只有来往车辆发出的沙沙声音。

文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无论是商业楼, 还是居民住宅, 大都在十层以下,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各种建筑绝不能超过清真寺的高度, 因此, 在市区任何角度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那金碧辉煌的赛福鼎清真寺。市中心建有能停1, 000辆汽车的大停车场, 宽阔的大草坪上可以踢球。

斯里巴加湾是干净、整齐而现代化的城市, 街上看不见脚踏车、三轮车甚至摩托车, 汽车是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当地居民几乎每户都拥有2驾以上的私家轿车。由于私人轿车的普及, 出租车是相当少见的。

斯里巴加湾也是一个相当和平的城市, 这里犯罪率很低, 几乎臻至夜不闭户的大同境界了。旅游安全没有顾虑, 但这边也几乎没有夜生活, 天黑后就没有玩乐的去处, 斯里巴加湾除了有童话般说的阿拉伯城堡, 还有良好的治安和仙境般宁静的生活。

斯里巴加湾市分为旧城区和新城区两个部分。旧城区为“水村”, 建在水上, 水下是一排排木桩, 桩上搭建木屋, 也有街巷之分, 许多住房刷上了颜色鲜艳的油漆, 风格独特。

新城区风景优美, 街道整洁, 树木繁盛, 绿草如茵。建筑多为二层楼房, 街道两旁有现代化的医院、商行和英国式的政府办公大楼及豪华的公寓。沿文莱河两岸是华人商店。此外, 在距市区约6公里处还建有能容纳3万名观众的哈桑娜·博尔基亚国家体育馆, 工程造价为8500万文莱元。

文莱5大“最”世界最大的传统水上村落

如果太宁静使你觉得寂寞, 可以到“水村”里走一走。文莱河在斯里巴加湾市市区旁边流过时, 形成一个水面宽阔的河湾, 在这片宽阔的水面上, 有一个面积达2.6平方公里的水上村寨, 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水上村落之一。曾随麦哲伦远航的意大利旅行家安东尼·帕加塔把这里称为“东方威尼斯”。

历经几个世纪的水上城市依然留存着昔日的风貌, 各种由石柱支撑, 木板盖成的水上房屋布满了文莱河的两岸, 由大约10个建在水上的村落组成, 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 目前有大约3万居民。

水村的居民大多为中低收入的居民。据了解, 他们绝大多数是马来族人, 大部分成年居民为政府工作。水村的治安不错, 居民对外来访客也相当友善。村中除了住家, 还有学校、清真寺、邮局、消防队、诊所、村委会等公共机构, 形成一个相当独特的水上社区, 成为文莱的著名景点之一, 游人可进入水村居民家中感受他们的日常生活。它已经成为外国游客的必游之地, 也是当地画家、摄影家的重要创作主题之一。

水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种5米多长、1米多宽的木制快艇, 穿过桥桩时也不减速, 让游客心惊肉跳, 水村的居民却早已习以为常了。

世界最大的私人住宅

苏丹纪念馆 (The Royal Regalia Building) 位于斯里巴加湾市中心, 建成于1992年。这座纪念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住宅, 为配合苏丹登基25周年纪念建造。纪念馆内有2, 200个房间, 包括清真寺、直升机停机坪、3公里的地下道以及有冷气的马房等等。整个皇宫可以居住2, 000名客人, 宴会厅可以容纳400人。馆内所收集的无价皇家纪念品包括有镶以宝石的王冠、华丽的传统御用战车、复制的登基大殿。二楼还展示着各国送给现任苏丹王的纪念品。

世界最大的皇宫

努洛伊曼皇宫 (Istana Nurul Iman) 是世界最大的皇宫, 也是文莱苏丹的住所。在这个君主制国家中, 皇宫自然是最庄严和至高无上的地方。

努洛伊曼皇宫金碧辉煌的宫殿十分华贵, 有1, 700多个房间, 是举行国宴的地方。在文莱的国庆日或在开斋节开放3天, 还可以趁此机会排队进去和苏丹握手。现任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在国民中的威望很高, 而且他有亲民的作风。难怪文莱几乎所有的公共场合, 乃至家家户户都挂着国王和王后的画像。

东南亚最美丽的清真寺

奥玛尔·阿里·赛福鼎 (Omar Ali Saifuddien) 清真寺, 位于Yayasan购物中心附近, 它是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象征, 是东南亚最美丽的清真寺之一, 一出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就可以看到这一标志性的建筑。这里的花岗岩来自中国, 彩色玻璃和枝形吊灯来自英国, 地毯则从比利时和沙特阿拉伯进口。整个建筑巍峨高大, 庄严肃穆, 其巨大圆形金顶和镂空乳白色尖塔, 雄伟豪迈, 可供千人礼拜。清真寺被湖水环绕, 湖面平幽如镜, 一艘仿文莱古舟的石舫, 浮在碧水之中, 树木繁盛。

清真寺很大, 从外面看, 淡蓝色的柱子高耸入云, 共有29个金碧辉煌的圆顶, 全是用纯金包裹的, 它们是为了纪念历史上29个苏丹统治的朝代, 4个189英尺高的尖塔装饰着蓝色和白色的马赛克, 室外的8个立柱顶端也装饰着许多24K的金星。寺内有两个祈祷大厅, 男女两个朝拜室分别能容纳3, 500人和1, 000人。男祈祷厅的水晶镀金吊灯重达3.5吨。具有马来传统风格的镀金镂空外墙使整个清真寺庄严肃穆。朝拜室里面的设施全部电子化。

东南亚最大的游乐场

水晶公园 (Jerudong Park) 堪称全东南亚最大的游乐场。耗巨资约13亿文币建造, 1994年正式开放, 有众多现代化的游乐设施, 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花样繁多的游乐项目为一体, 据说在汶莱苏丹48岁生日的时候, 王妃送给苏丹一只4, 500千克的超级大水晶作为礼物, 由此有了建造这座水晶公园作为送给全国人民的礼物的庞大计划。贵为富甲一方的石油王国君主, 送的礼物当然不同凡响, 叫人为之侧目。

交通

航空:文莱对外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飞机。文莱国际机场在距离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中心约12公里的地方, 有飞往东南亚一些城市的航班, 这些城市主要有:新加坡 (2小时) 、香港 (3小时) 、马尼拉 (2小时) 、曼谷 (1.5小时) 、吉隆坡 (2小时15分钟) 、哥达基纳巴卢 (35分钟) 、古晋 (1小时40分钟) 、米利 (35分钟) 、台北 (3小时15分) 、雅加达 (1小时15分) 。

文莱航空公司已开通至上海航线。文航每周三、五各有一架航班飞抵浦东机场, 每周二、四返回斯里巴亚湾;菲航每周二、四、五、六、日有马尼拉-上海-马尼拉航线。机场的一楼是到达大厅, 二楼是出发大厅。机场每隔1小时有一班公共汽车发往市内, 行车30分钟左右, 票价1文莱元。如果坐出租车15分钟到市内, 25文元左右, 夜间30文元左右。

水运:搭船可以从斯里巴卡旺前往沙劳越的拉瓦斯、林邦以及拉布安岛 (Labuan Island) , 从拉布安岛可以再搭船前往沙巴。公路:文莱的对外公路只有一条, 可以通往沙捞越的美里, 不过中途要在白拉奕转车, 所以不是很方便。

公交车:文莱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 大部分人家都有车, 所以它的公共运输不是很发达, 通常一班汽车要等1个小时, 没有固定班次, 坐满后才出发, 大部分的公交车在下午4点前就停止发车。

出租车:叫出租车的最佳地点是公车站和Sheration Hotel, 出租车以公里计费, 非常昂贵而且很难找。起步价是3文莱币, 往返机场要加收5文莱币。晚上21:00~6:00要夜间加收50%, 每件放在后车厢的行李加收1文莱币。

租车:在文莱旅游最好是租车。租金加保险费为120文元起价。在一些主要宾馆和机场可以。

游船:在文莱河里有很多搭乘旅客的游船, 可以往返于艾尔村 (Kampung Ayer) 之间。在海关移民局或Kianggeh市场附近很容易叫到, 票价从50分到2文莱币, 如果租一艘船旅游每小时价格不超过20文莱币。

住&吃

文莱是个很小的国家, 住宿的条件很有限。国际性的酒店只有喜来登乌塔玛酒店 (Sheraton Utama Hotel) , 还有一些小型的旅馆, 比如安斯旅馆 (Ang`s Hotel) 、文莱大饭店 (Brunei Hotel) 、圣淘沙旅馆 (Hotel SOnt OSa) 、海景旅馆 (Seaview Hotel) 等。文莱的食品与马来西亚口味十分相似, 但还要偏重些, 主食是以米饭和面食为主, 小吃比较有名的有沙爹、整只的烤鸡、烤鱼、steamboats, 当地还有很多热带水果, 芒果、榴莲等也是比较出名的。

要注意

文莱是宗教色彩和马来民族传统较浓厚的国家, 有一些独特的习惯和风俗:如, 当地马来人与人握手时, 通常会把手收回到胸前轻触一下, 以示真诚;从有身份的人或长辈面前经过时, 要把手下垂并贴着身体, 侧身轻步走过等。在文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参观清真寺或到马来人家作客时, 进门前要脱鞋示尊重和清洁, 不要从正在做祷告的教徒前走过, 非穆斯林不能踩清真寺内做祷告用的地毯。

2.在指人或物时, 不能用食指, 而要把四指并拢轻握成拳, 大拇指紧贴在食指上;在正式场合下, 不要翘二郎腿或两脚交叉。

3.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 在接送物品时要用右手, 招呼人或出租车时也不能用食指, 要挥动整个手掌。

4.不少马来人不愿与异性握手, 所以, 除非他 (她) 们先伸出手来, 不要主动与他 (她) 们握手。不要用手去摸他人的头部, 此举被认为将带来灾祸。

庄子是否真逍遥 篇7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在我们常人眼中修为如此之高的二位贤者, 在庄子眼中为何如此悲催, 如此不逍遥呢?

要是翻翻古籍资料, 你会发现一个问题, 原来这位宋荣子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宋荣子是与庄子同时代的人, 他又叫宋钘, 是宋国贤士。宋荣子与尹文合创了“宋尹学派”, 这个学派在当时颇有影响。他们这一学派主张破除成见认识真理, 又主张“均平寡欲”, 他们号召“禁攻寝兵”, 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宋荣子还差一点成了秦楚战争的和事佬, 不过后来似乎不了了之了。天下之大, 能像宋荣子那样“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又能有几人?

列子比起宋荣子, 名气就更大些。其实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列子早就不是什么陌生人了, 在语文教材中有两篇古文———《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 这全是《列子》一书中的文章。列子其实与庄子一样, 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安于贫寒, 不求名利, 不进官物。他在郑国隐居了40年, 潜心著述。列子一向低调, 潜心于黄老之说, 他“贵虚尚玄”, 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 几乎已经达到了“和光同尘”的境界了。列子继承了老子的学说, 又加以发扬光大。传说中他能在立春之日“乘风游八荒”, 在立秋之日返回, 他驾风行到哪里, 哪里就枯木逢春, 重现生机, 这比庄子所说“旬有五日而后返”可厉害多了。

庄子为什么否定他们?是他们还不够杰出, 不够贤能吗?当然不是, 庄子否定他们的最重要原因是他们不够逍遥。

何为逍遥?

庄子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肯定有不少老师喜欢用这句话来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 学无止境嘛!可是, 庄子的原意可不是这样, 老师们断章取义, 其实闹了个大笑话。庄子的原话是: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也;已而为之者, 殆而已矣。”这句话出自《庄子·养生主》。它的大意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 危险啊!既知如此, 还去追求知识的人, 就只能弄得精疲力尽了。”也就是说要想逍遥, 干脆就不要刻意学习什么艰深难懂的文化知识了。如此说来, 逍遥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在庄子看来只有“齐物”才能“逍遥”, 那么“齐物”又是什么呢?“齐物”就是指个体精神的解放, 也即无矛盾的生存于世界之中, 只有“齐物”才能“无为”, “无为”又是什么呢?“无为”是道家对自然界的运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它不是无所作为, 而是指凡事都要“顺天之时, 随地之性, 因人之心”。不能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只有“无为”才能“逍遥”, 才能摆脱一切束缚, 自由自在, 无拘束的生活。

宋荣子错就错在“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他把自己与客观世界分开得清清楚楚的, 把荣与辱弄得明明白白的, 他怎能“齐物”?怎能“无为”?列子虽然可以“御风而行”, 可是没有风他又该怎么办呢?

他们无法摆脱这个外在世界的拘束, 他们的心灵达不到“无为”的境界, 他们尚处于“有为”之中, 或者说是“人为”之中, 一个“人”字加一个“为”字, 这不就是“伪”字吗?所以他们“有所待”, 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所以他们“为数数然也”, 所以他们不逍遥啊!

佛家讲究修行, 什么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家认为是大彻大悟, 是放下生死。这个境界高吗?在庄周看来不够高, 庄子认为只有“天人合一”才是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会有什么结果, 那自然也就“无生无灭”了。

逍遥游到底逍不逍遥, 逍遥游当然逍遥。

不过, 大家应该明白通向逍遥游之路其实很不逍遥。我总觉得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国”, 是道家的“乌托邦”。一个人要忘掉自己的存在, 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才是“至人无己”, 要把一切“有为”, 一切功绩, 一切名望, 一切利益都抛弃, 才能“神人无功”, 才能“圣人无名”。

他要先获得一切, 然后再抛弃一切;他要先苦苦追求, 再慢慢思索;他要忘记自我, 与天地合为一体, 最后才能“大彻大悟”。

乡村逍遥游初探 篇8

一、逍遥游是休闲发展的高级形式

1. 我国休闲研究现状

早在1978年, 我国就有学者开始涉足闲暇问题的研究。80年代后期研究闲暇问题的人多了起来, 主要的研究方法侧重于社会学方面。在九十年代初, 于光远先生认为应重视对休闲文化的研究。在他的带领下, 一批学者进入到休闲研究的领域中, 发表了一批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文章;翻译出版了多部西方休闲研究的论著;国家课题资金也开始资助这方面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机构如中国文化所休休闲文化研究中心等开始出现。

近年来, 专家学者开始研究休闲和旅游的关系。在《旅游学刊》2006年9期~12期每期都开辟了专栏“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我们时代的休闲与旅游”, 旅游专家在此专栏对休闲和旅游的关系各抒己见, 发表了大量真知灼见。一般认为, 作为一种现象, 休闲是大概念, 旅游是子概念, 休闲包含旅游, 旅游是异地的休闲。

2. 逍遥游是休闲的终极目标

(1)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逍遥游形式众多

逍遥游一词, 在《庄子》中先后出现了36次, 其代表作为《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 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基本意思是闲放不拘, 怡适自得, 优游自在, 无挂无碍。然而, 关于“逍遥游”的解释, 颇为繁多, 各有千秋, 但根本点是一致的, 即“逍遥”的解释都含有自由自在的意思。

从各种资料收集到以逍遥游为主题或为目的的旅游形式很多, 主要有:乡村观光逍遥游、民俗风情逍遥游、遗产廊道逍遥游、城乡一体逍遥游、古典文学逍遥游、宗教朝圣逍遥游、水乡逍遥游、滨水休闲逍遥游、自驾车休闲逍遥游、工业观光逍遥游、农业观光逍遥游等等。

(2) 逍遥游是积极的、主动的休闲方式

休闲是一种被动的状态, 在一定的时间内, 以一定的活动为背景而产生的能够促进身心调节、达到自我愉悦的一种体验。

逍遥是以积极、主动的理念, 驱动游客前往特定的旅游目的地, 并热情向往参与主题活动, 以达到身心全面愉悦、放松, 从而对特定旅游景区产生长时间留恋感。较之普通的休闲, 无论从内涵深度、还是从外延广度, 都有质与量的提升。

(3) 逍遥游是休闲所追求的状态和目标

休闲主要是参与各种放松身心的活动, 强调过程, 而逍遥是通过休闲应该达到的身心全面愉悦、放松的一种状态和目标。大量实证研究表明, 许多游客休闲后没有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甚至是疲倦、意志消沉等不良结果。

(4) 逍遥游是休闲研究和实践的升华

要达到逍遥的状态, 必须对休闲产品、休闲方式、休闲理论等进行完善与创新, 从长远看, 因此, 逍遥游的研究和实践必然促进休闲研究和实践的升华。很多地方大力研究和开发逍遥游产品, 如2007年山东省把“逍遥游”作为继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旅游产品体系后推出的第三大产品体系。

二、乡村逍遥游是乡村旅游的创新与发展

从大众旅游向大众休闲是旅游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 逍遥是休闲旅游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生态和文化是逍遥的主要载体。

1. 乡村逍遥游将是21世纪的旅游潮流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 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 特别是城市工业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和噪音污染, 给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紧张快节奏的都市使人们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以, 现代人容易患上三大精神疾病:焦虑与抑郁;躁动;人生无终极关怀, 生命无安顿之地。因此, “回归自我, 享受轻松人生”为主要内容的逍遥乡村游将是21世纪的旅游潮流。

2. 乡村逍遥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社会的创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要改变我国农村落后、农民贫穷、农业薄弱的现状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解决这些根本问题, 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自身发展。我国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 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乡村旅游的发展, 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就业, 还有利于农村、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旅游业在促进城乡一体化, 行业间、区域间的和谐发展的作用逐步凸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 同时也赋予了旅游发展新的内涵和任务。“逍遥游”本身是出自老庄思想之中, 庄子曰:“乘物以游心”, 即心情无限放松, 无限愉悦, 无拘无束, 充分体验, 逍遥自在, 是为游人创造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修心修身环境, 使游人获得感官与心灵的双重愉悦, 达到旅游的一种更高的境界。逍遥游在乡村旅游上的体现, 既是对庄子传统旅游理念的继承, 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旅游的创新。

三、乡村“逍遥游”的开发建设模式

乡村逍遥游是在乡村旅游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增长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逍遥游的开发模式应在原有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按照旅游项目内容可以把乡村逍遥游开发建设模式分为以下几类。

1. 乡村观光逍遥游

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逍遥游项目, 其卖点主要是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 特别是特色农业产品生产过程。如特色果园, 特色菜园, 特色观光农园, 特色花圃等。

2. 乡村科技逍遥游

是利用现代农业高科技手段建立的农, 林, 牧, 渔生产基地, 可向广大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逍遥旅游项目。如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内的高科技示范区旅游等。

3. 乡村休闲逍遥游

是以乡村旅游资源为载体, 以各种参与性活动为内容, 向游客提供回归自然, 娱乐身心, 康体健身, 参与体验的乡村逍遥旅游项目。如农耕体验、采摘体验、农家特色菜制作体验等。

4. 民俗风情逍遥游

是以乡村民俗, 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 以“吃农家饭, 住农家乐, 干农家活, 看农家景, 学农家习俗, 购农家产品”为内容的逍遥旅游项目。如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乡的“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民俗风情游、古镇民俗风情游、沧州吴桥杂技民俗风情游等。

5. 城乡一体逍遥游

城乡一体逍遥游是指将乡村旅游与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有机结合, 实现旅游区域开发与城镇经营对接。如农村里的特色小镇游。

此外, 还有逍遥山水游、逍遥田园游、逍遥古镇游、森林度假逍遥游等提法。

四、乡村逍遥游开发建设途径

“逍遥游”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旅游产品的构成, 同时也转换了传统旅游区的开发模式, 在其发展过程中应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科学规划、政府主导、规范管理, 增强逍遥游的综合吸引力, 并使逍遥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1. 将乡村逍遥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轨道

乡村逍遥游的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使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逍遥旅游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在城市郊区, 乡村逍遥游要体现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中。

2. 优化政策, 统筹协调

“逍遥游”的本质决定了“逍遥游”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到交通、环保、文化、林业、城建、工商、财税、公安等众多政府部门, 必须实行党政主导, 部门协作, 社会参与, 市场运营的运作模式, 在金融、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必要倾斜, 推进逍遥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3. 深度开发, 突出逍遥游的特色优势

发展“逍遥游”要求我们在旅游目的地规划和景点建设上首先要体现尊重历史、回归自然、保护生态思想理念,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只有自然的, 才是最美的。

其次, 逍遥旅游资源必须在其体验主题的整合下, 形成主题品牌, 才能凸显其独特卖点, 形成独具吸引力的逍遥游产品。要以乡村风情为核心, 以名水、名山、名镇为依托, , 突出生态性、多元性、文化性、度假性等特点, 充分利用各地文化基础, 挖掘地方特色, 以形成地方风格。

第三, 健全休闲功能, 完善服务设施, 达到逍遥游随心所欲, 自由自在, 有需必应的本质要求, 真正满足游客审美需求和至高的精神享受, 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摘要:逍遥游是这几年旅游界分析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对逍遥游、乡村逍遥游进行了分析, 认为逍遥游是休闲发展的高级形式, 乡村逍遥游是乡村旅游的创新与发展。对乡村逍遥游的开发模式和开发途径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逍遥游,乡村逍遥游,乡村逍遥游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叶文著:城市休闲旅游.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P2~P3

[2]陈敏华:旅游与国学通论.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P28

做个逍遥“狗倌” 篇9

秋秋、阿古、牛牛……这些可爱的名字属于吴先生的宠物狗,它们的“玉照”被一一陈列在网站上。由于小狗们长得实在乖巧,照片被许多网站转载,在广州的爱狗人士圈中,小有名气,现在一些小狗刚出生就被人订购了。

2005年,本在广州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吴先生变卖了位于广州东圃的房产,在白云区和从化市交界处租了1000平方米的土地,带着9只小狗在那里安了家,开始狗舍经营。现在狗舍已有大狗30多只,年产宠物狗80余只,每月盈利1.5万元左右。

[吴先生的生意经]

1.巧选品种。“宠物狗分很多品种,我最先选的主要是‘哈士奇’、‘雪纳瑞’这两个品种,因为这两个品种价格适中,大多数爱狗人士都买得起”。

2.精心呵护。“纯种狗特别容易受感染,一旦发生疫病必定损失惨重”。刚开始养狗时,因在朋友处买的两只小狗染病,感染了其他几条小狗,吴先生一次损失2万多元。

3.跟买主签“健康合同”。“很多人养狗总是养不活,其实是这些狗在养狗场或者运输途中就染上了病,而卖狗的商贩会给它们注射药物让它们看起来很活泼。”为了让顾客们打消这方面的顾虑,他跟每位顾客都签订“健康合同”,保证卖出的小狗在一周之内不生病。

4.依托网络吸引客户。因狗舍位置偏僻,又需要长期守护,营销主要依靠网络来完成。2006年,吴先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他给狗舍里的每一只小狗都取了有个性的名字,并为小狗们拍照,把照片都放到了网上。除了让小狗仔好销之外,他希望网站能成为一个爱狗人士互相交流的平台。

[投资提示] 对同样爱狗,有兴趣成为“狗倌”的朋友,吴先生特别提醒:1.当“狗倌”很辛苦,需要恒心和毅力。2.收回初期投资至少要两年以上,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3.大面积疫病将是致命打击,风险非常大。

[投资规模] 8万元左右可启动。

《逍遥游》疑义三则 篇10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疑义

《逍遥游》一文, 疑义颇多, 历来难读, 今就其中三则予以分析, 庶几有助于理解原文。

一、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庄子在引用《齐谐》之言描写大鹏南迁之后, 突然插入此句, 其作用何在?历来注家, 多有歧见。郭象称“野马”、“尘埃”都是“鹏之所凭以飞者耳”。支伟成《庄子校释》受到郭象的影响, 只不过认为“野马”、“尘埃”均当解作“空中游气”:“空中游气, 如野马之奔驰, 如尘埃之蓊郁, 鹏则凭以飞举。”不过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早就对郭象的说法予以否定:“郭氏谓鹏之所凭以飞者, 疑误。”但又说:“天地之间, 生物气息, 更相吹动以举于鹏者也。”认为大鹏赖以高飞者应当扩大为天地之间的生物气息亦颇令人费解。郭象等人的解释, 仅仅只是就句解句, 没有注意到该句和上下文的关系。陆树芝《庄子雪》则意识到了这一点:“按此三句, 意已转而笔不转, 迷者多不之觉。盖陡举天地间至小者以比大鹏, 言至微者固藉天地之气以游, 虽鹏之大亦必待天地之吹而后能徙, 则自天地之视大鹏, 亦如野马尘埃之小耳。”陆氏认为这句的重点已经开始转变为对大鹏的否定。此外如钟泰《庄子发微》、张默生《庄子新释》都采用这种说法。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说得更加明白:“野马、尘埃等微细之物, 因被生物之息所吹动而在空中游荡。高飞九万里的大鹏, 和他们虽大小悬殊, 但都是任自然之理而动的。”陆树芝等人的说法虽然有意识地揭示了这一句的作用, 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深入地挖掘这一句的内在含义, 以及上下文的关系。

要弄清楚这句话的作用, 首先要准确理解“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含义。何谓“生物”?崔大华《庄学研究》认为有两种看法:1.谓有生命之物。林希逸称:世间之生物, 以其气息自相吹嘘。2.谓生物者。罗勉道:太虚中如野马尘埃者, 乃造化生物以此气相吹者也。翻阅各家注解, 发现还有另一种说法, 即认为“生物”包含有生命及无生命之物质而言。如钟泰《庄子发微》:“野马尘埃而谓之‘生物’者, 所谓生生之谓易, 以其流动而变化言, 非如今人之言生物无生物比也。”又说:“野马、尘埃, 皆气机之鼓荡, 前后移徙, 上下不停, 故曰‘以息相吹’。”张默生《庄子新释》说:“生物, 即自然间生生不息之物类。在庄子意中, 野马尘埃, 亦当视为生物。”又称:“此言野马之游行, 尘埃之扬起, 皆生物之以气息相吹动也。”但让人迷惑的是无生命的物质又怎能有气息?野马、尘埃应该是被动者, 而不是施动者。“生物”一词在《庄子》书中除在这句出现以外, 还出现了3次, 其中《天地》篇的“留动而生物”之“生物”应解作形成万物, 而其他2次都应解为“有生命之物”:“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 为其杀之之怒也。” (《人间世》) “已化而生, 又化而死, 生物哀之, 人类悲之。” (《知北游》) 愚以为《逍遥游》此处的“生物”也应该解作为“有生命之物”, 这个有生命之物既不是野马、尘埃, 又不是造化, 而是指高飞的大鹏。庄子在前一句描写大鹏:“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乃是从大处着眼写大鹏南迁时的气势, 而“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则是从小处着眼, 意思是说大鹏高飞的时候, 空中的游气、游尘皆随大鹏双翅振动所带起的旋风漫天飞舞, 其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大鹏南迁时的无边气势。

二、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在“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之后, 作者又突然插入了这几句, 其作用也很令人费解。郭象注:“今观天之苍苍, 竟未知便是天之正色邪, 天之为远而无极邪, 鹏之自上以视地, 亦若人之自此视天, 则止而图南矣, 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 趣足以自胜而逝。”

郭象认为这几句的作用是说明大鹏也不知道北冥到南冥究竟有多远, 只不过大鹏自认为凭自己的能力能够飞到南冥。成玄英也持这种看法:“鹏之俯视, 不异人之仰观, 人既不辨天之正色, 鹏亦讵知地之远近, 自胜取足适至南溟。”支伟成《庄子校释》则予以发挥, 称大鹏“不计高下远近”, 乃是因其“逍遥自适”。陆树芝《庄子雪》则注意到此句的上下文关系:“承上言大鹏何以与野马、尘埃一例, 更无大小之殊哉, 盖人之视天也, 但见其苍苍之色耳, 目力所至, 岂真能直穷天体而得其正色耶?抑因高远而莫可穷极耶?诚高远而莫可穷极, 则其下视大鹏也, 亦若此野马尘埃焉而已矣, 岂有异乎?下文乃更以鹏之有待于息吹者言之。”陆树芝认为这几句旨在进一步说明大鹏与野马、尘埃一致, 没有大小高低之别。但需要指出的是, 庄子在这里并没有对大鹏作出否定, 如果照陆树芝的理解, 又怎能解释庄子在后文所说的“此小大之辩也”?很明显, 虽然大鹏也未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但庄子在《逍遥游》的前边, 仍然是赞大而斥小, 这从后文对蜩、学鸠、斥鴳的描写可以看出这点。唯宣颖《南华经解》更有见地:“此从下视上之势也……不知上之视下, 且看下之视上, 横插三句为反照, 作地奇绝。”宣颖认为这几句的重心在于写大鹏, 但因不知九万里之上是何状况, 故写九万里之下来加以反衬, 并进一步作了说明:“上文将齐谐之言歇住, 此处且把大鹏九万里上面光景代他凌空下视, 形容一番。然身在九万里之下, 何由知他九万里上作何意况邪?于是插入天之苍苍三句, 言下之视上乃如此, 然后倒煞云其视下岂异邪?笔势跳脱无比。”

遗憾的是宣颖终究没有点破最后一层, 实际上这几句的目的乃是进一步突出大鹏腾飞之高远。本段开头紧承文章开篇的鲲鹏之变, 以《齐谐》之言“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突出大鹏南迁时的壮观景象。“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乃是写大鹏腾飞时的气势, 故下文以“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相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则写大鹏上飞之高远, 故下文以“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几句进一步突出大鹏所飞之高。而其笔法则颇为奇诡, 不直接叙写九万里之上是何情状, 而写人之视天, 莫可穷极, 苍苍之色, 未必是真, 乃因天之高。“亦若是则已矣”一句则写鹏之视地, 亦莫可穷极, 乃因地之远。如此一来, 就凸显了大鹏所飞之高远。也正因庄子在开篇如此反复叙写大鹏的气势及所飞之高, 似乎已至最高之境界, 下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的转折也就更有力, 对大鹏的否定也就更能凸显逍遥游的无上境界。

三、今夫斄牛, 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 而不能执鼠。

此句位于《逍遥游》最后一则寓言———惠庄之辩中, 惠施以樗树之喻, 指出庄子之言是“大而无用, 众所同去也”。庄子则先以狸狌之“卑身而伏, 以候敖者;东西跳梁, 不避高下;中于机辟, 死于罔罟”回应惠施, 随即紧接此句。常见注本往往只注“斄牛”一词, 而对该句的作用则付之阙如, 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庄子浅注》等。对于该句的作用, 历来也颇有争论。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说:“薮泽之中, 逍遥养性, 跳梁执鼠, 不及野狸, 亦犹庄子之言, 不狎流俗, 可以理国治身, 且长且久者也。”成玄英虽然认识到庄子是将斄牛和狸狌作对比, 故肯定斄牛而否定狸狌, 但说庄子之言可以理国则未免有些牵强, 因本文着重说的是庄子的逍遥游, 更偏重于个人人生而言。王先谦《庄子集解》则对斄牛进行否定:“又言狸狌不得其死, 斄牛之大而无用, 不如樗树之善全, 以晓惠施。”王氏将狸狌、斄牛并列, 谓两者皆不如樗树之善于保全自己。

细读前文, 可知惠施已明言樗树之无用:“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 匠者不顾。”庄子也明确指出:“今子有大树, 患其无用。”可见庄子是把樗树和斄牛并列, 故王先谦的说法也不准确。宣颖《南华经解》说:“巧便逐物者, 自纳于陷罟之区;敦龎全身者, 必谢夫多能之智。于二者之间而择术焉, 宁为狸諗乎?抑宁为斄牛乎?然则大树不当为众所同去也明矣。”宣颖明确否定狸狌, 肯定斄牛。胡文英《庄子独见》说得更为明白:“斄牛之喻, 是说大者或不如小者之材, 而小者则以材取祸矣。”此处写斄牛“不能执鼠”实际是紧承上文的樗树, 将樗树与狸狌对比, 说明了斄牛虽无用, 但能保全自己, 而其最根本的意思, 则是借此反驳惠施, 说明自己所倡言的逍遥游虽看似无用, 却能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方战国之时, 社会混乱, 庄子知无力改变当世, 却又必须在乱世之中保全自我, 故以斄牛为喻, 提倡“无用之用”, 以求全身避祸。

参考文献

[1]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 1998.

[2]支伟成.庄子校释[M].上海:泰东图书局, 1924.

[3]陆树芝.庄子雪.严灵峰.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M].台北:艺文印书馆, 1974.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编·第一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5]崔大华.庄子歧解[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8.

[6]钟泰.庄子发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7]张默生.庄子新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8]宣颖.南华经解.严灵峰.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M].台北:艺文印书馆, 1974.

[9]王先谦.庄子集解.诸子集成. (第3册) [M].上海:上海书店, 1996.

上一篇:影响力分析下一篇:档案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