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杀虫剂

2024-07-21

微生物杀虫剂(精选十篇)

微生物杀虫剂 篇1

为确保所用药剂质量, 应从正规的生产厂家和药剂销售点购买, 以防假冒伪劣, 并要注意药剂的生产日期和使用年限以及药剂的合理保管存放, 防止过期失效。

2、忌低温下使用

细菌生物杀虫剂的活性成分是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饱。在低温条件下, 芽孢在害虫体内繁殖速度慢, 蛋白质晶体也不易发生作用。

3、忌干燥环境

细菌生物杀虫剂中细菌的芽孢喜潮湿环境, 因此使用时田间湿度越大药效越高, 尤其是喷施粉状生物制剂农药更应注意田间湿度。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有露水时喷施菌粉剂, 以利于菌剂较好地粘在作物茎叶上, 并促进芽孢繁殖, 提高药效。在有雾的早上喷药或喷药半小时前给蔬菜淋水则效果较好。

4、忌光照强烈

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杀伤作用, 若光照强烈紫外线会把细菌杀死。据试验, 阳光直射半小时, 芽孢死亡率达50%左右;直射1h, 芽孢死亡率达80%。此外, 紫外线辐射会使伴孢晶体变形降效。所以, 喷施细菌生物杀虫剂应在阴天或弱光照进菜地时进行。一般在晴天上午10时前或傍晚进行施药。

5、忌大雨淋洗

喷施细菌生物杀虫剂后不久, 如遇中到大雨, 会将喷洒在作物茎叶上的菌液淋洗掉而降低药效。但如果在施药5h后下小雨, 则不但不会降低防效, 反而有增效作用, 因为这样有利于细菌芽孢在害虫体内和体外迅速繁殖。

6、忌与杀菌剂混合使用

为什么微生物制剂能杀虫 篇2

在微生物世界,有流感病毒、天花病毒这样使人致病的分子;也有酵母菌、乳酸菌这些制造美食的“厨艺大师”;还有顽强生活在极地、海底火山口的“生存勇士”——嗜极菌。除了它们,微生物王国还有一批灭虫高手,它们能保护植物,帮助人类消灭害虫。

苏云金杆菌就是其中之一。平时,苏云金杆菌生存在土壤和水中,菌如其名,身体细细长长,是一种棒杆细菌。它会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繁殖结构——芽孢。芽孢是生命世界中出了名的抗逆能手,沸水和辐射短时间都难以消灭它。

浅谈微生物杀虫剂 篇3

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诸多城市绿色无公害蔬菜准入证制度的相继实施,化学农药残留影响蔬菜质量、制约菜农收益的负面作用日渐凸显。这些都已成为人们日益警惕、担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菜用的传统用药已被明令取缔,有的应用范围受到了明显限制。

从昆虫病理学发展起来并被开发利用的杀虫微生物——微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毒,选择性强,不伤害害虫天敌,害虫不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同时生产原料大多数为农副产品、农作物秸秆和副产物,设备比较简单,成本低,便于就地取材生产和应用。因此,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1.微生物杀虫剂及其优点

微生物杀虫剂分为自身和代谢产物两大类,前者指那些由于微生物本身寄生导致宿主昆虫致病和死亡,如苏云金杆菌、病毒、真菌、线虫;后者指其代谢产物能直接杀死昆虫的微生物,如Avermectin。微生物杀虫剂种类很多,已发现的2000多种。按照微生物的分类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等。目前。国内研究开发应用并形成商品化产品的主要有细菌类杀虫剂、真菌类杀虫剂、病毒类杀虫剂和抗生素类杀虫剂。用于控制害虫的微生物或其产物也被称为微生物杀虫剂。与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有很多优点:

(1)微生物杀虫剂特异性强,对人畜比较安全;

(2)有选择性,可有效利用天敌的保护;

(3)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4)能保护害虫的天敌;

(5)经济有效,既可工业化生产,又可用简易的固体发酵法进行生产,便于农村推广;

(6)不污染环境,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护水资源;

(7)生产原料主要为农副产品和副产物,便于就地取材生产和应用。

上述特点弥补了化学杀虫剂的不足。农业应用实践证明,微生物杀虫剂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力强、可用于短期或长期防治比较安全的生物农药,在害虫的综合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这类产品的研究开发。近年来微生物杀虫剂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微生物杀虫剂的不足及发展前景

微生物杀虫剂在生产实践上还没有普遍推广应用,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因为微生物是一类看不见或看不清的生物,微生物杀虫剂属于微观世界的生物农药,人们对该类农药缺乏感性认识;

二是与微生物杀虫剂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推广普及工作比较薄弱;

三是微生物制剂在生产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四是微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有以下缺点:药效慢,气候条件如湿度、温度、雨水等影响药效,在外环境中毒性很快减弱(24~48小时),人们对微生物杀虫剂的药效怀有疑虑,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微生物农药在植保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逐渐被人们认识,在生产和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也会得到解决,微生物杀虫剂将会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农药在农业上推广应用。

2.1研究开发中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发登记了不少新品种,但不少品种生产缺少突破性进展,相当多品种研制成功已好几年,但发酵生产工艺、后处理技术和剂型化技术缺少技术创新,技术不够成熟、不够完整和不够配套,导致生产成本偏高,产品质量不稳定,达不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另外,在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时,对实用的应用技术研究不够深入,如活体微生物杀虫剂在应用时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效果不够稳定。今后应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发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强化生产工艺、剂型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重点突破影响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加大我国有优势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杀虫剂品种的研究开发力度,实现技术创新。

2.2产品推广应用中的不足

微生物杀虫剂和其他生物农药一样,在应用时不具备化学农药用量少、见效快的特点,由于生产技术含量高,生产成本和应用成本要高于化学农药,而且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在价格与化学农药相当时,农民更愿意买见效快的化学农药。另外,农民技能差,缺乏消费、环保意识,接受新技术慢也是制约微生物杀虫剂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应把微生物杀虫剂的应用技术纳入国家的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强技术推广,重视对广大农民的培训,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微生物杀虫剂的产品和使用技术。在应用上,要把产品应用在绿色和无公害粮食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上,使生物农药的应用领域得到稳定地拓展,推动微生物杀虫剂的广泛应用。

2.3微生物杀虫剂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杀虫剂有三个引人注目的发展方向,一是从生态学角度引进和应用天敌微生物以长期抑制害虫;二是从化学角度,即从杀虫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高效低毒杀虫物质,从而达到化学药物的效果;三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如DNA重组技术、转基因等)创造出多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品系,强化杀虫效果。

我国微生物杀虫剂经过几十年发展,无论在研发队伍和产业发展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需求,微生物杀虫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丰富的资源为微生物杀虫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微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很多地域还没有得到开发,就是现已开发的资源也没有充分利用。

生物技术为微生物杀虫剂的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生物杀虫剂的研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菌株进行改良,提高菌株杀虫毒力,构建基因工程菌株,重组昆虫病毒,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提高产品效价和生产能力,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微生物杀虫剂的研制周期缩短,产品质量更高。

微生物杀虫剂 篇4

关键词:生物杀虫剂,春尺蠖,飞防,技术参数

1 引言

胡杨是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的建群树种和应急输水生态恢复的目标植物之一, 具有喜光、耐盐碱、耐热、耐旱、耐涝等特点, 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遏制沙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是塔里木河绿色走廊的一道生态屏障, 在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巨大功能, 同时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是新疆重要的旅游开发资源[1]。

近年来, 塔里木河流域的天然胡杨林频繁受到春尺蠖的危害, 并且危害程度和危害范围逐年增长, 严重时, 连片胡杨林的新梢叶片被全部吃光。为了保护胡杨林生态健康, 从2004年开始, 自治区针对胡杨林春尺蠖开展飞防工作, 防效显著。2014年春季继续开展天然胡杨林春尺蠖飞机防治项目工作[2,3]。

2 材料与方法

(1) 飞防作业实施情况及药液配制方法 (表1) 。

(2) 使用机型及基本技术参数。使用两架直升机, 机型分别为罗宾逊R44-Ⅱ和施瓦泽S-300C, 飞行作业技术参数相同, 每架次载药量200kg、每公顷喷洒量200g、航速110km/h、有效喷幅40m、飞行作业真高5m。飞行作业期间记录航迹及每架次起降时间。

(3) 虫情调查。分别在两个作业区内, 随机选取10~20株胡杨, 每株选取1~2个50cm枝条, 调查记录春尺蠖各龄期幼虫数量。调查时间为防前和防后第1、3、5、7、10d, 汇总计算虫口减退率[2~4]。

(4) 虫口减退率计算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飞行作业参数

(1) 每架次理论作业面积 (hm2) =每架次载药量 (g) /每公顷喷洒量 (g) =200000/3000=66.67。

(2) 每秒作业面积 (hm2) =航速 (m/s) ×喷幅 (m) /10000=0.122。

(3) 每架次作业时间 (s) =每架次作业面积 (hm2) /每秒作业面积 (hm2) =66.67/0.122=546.47。

(4) 每秒喷洒量 (g) =每架次载药量 (g) /每架次作业时间 (s) =200000/546.47=366.00。

(5) 每小时可完成架次数。根据实地记录, 每架次平均飞行时间为10~11min, 每架次加药液及加油时间为1~2min, 所以, 每架直升机每小时可完成5次飞行作业, 飞防面积333.33hm2。

(6) 每天可完成飞防面积。如果天气状况良好, 每天可以飞行作业8h, 每架直升机每天可完成飞防面积共计2666.67hm2。

3.2 防治效果

森得保可湿性粉剂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防治效果分别见表2和表3。

头/50cm

根据表2显示, 防前虫口密度为31.05头/50cm, 发生程度为重度, 第3d虫口减退率为65.30%、第5d虫口减退率为86.47%、第7d虫口减退率为88.41%、第10d虫口减退率为90.02%, 所以, 森得保可湿性粉剂的药效从第5d开始达到较高水平, 虫口减退率达到85%以上, 并且, 在第10d虫口减退率可以达到90%以上。由于防治时期为春尺蠖的低龄幼虫期, 所以, 森得保可湿性粉剂对于春尺蠖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效。

根据表3显示, 防前虫口密度为23.35头/50cm, 发生程度为重度, 第1d虫口减退率为98.07%、第3d虫口减退率为98.93%、第5d虫口减退率为99.36%, 所以, 1.2%烟碱·苦参碱乳油的药效从第1d开始就达到较高水平, 到第5d时, 虫口减退率接近100%。由于防治时期为春尺蠖的3龄期以上, 所以, 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于3龄期以上春尺蠖幼虫仍然具有极好的防效。

4 讨论

(1) 阿克苏地区现有天然胡杨林近30万hm2, 并且春尺蠖普遍发生, 对沙漠绿洲生态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发生面积大, 分布不均, 无法进行常规人工防治, 所以, 飞机防治成为防治胡杨林春尺蠖的必要措施。

(2) 通过近几年观察, 飞机防治的效果可以维持3~5年, 所以, 通过循环防治, 基本可以控制塔里木河沿岸胡杨林的春尺蠖危害。

(3) 直升机相较于固定翼飞机, 具有机动、灵活、高效、低耗等优点, 已逐渐成为飞机防治中的首选机型。

(4) 须准确把握飞行作业参数, 以保证飞机防治效果。

5 结论

(1) 直升机适用于飞防作业, 每架次载药量200kg、每公顷喷洒量200g、航速110km/h、有效喷幅40m、飞行作业真高5m。其中航速以110km/h为上限, 飞行作业真高以5m为上限, 以保证杀虫剂喷洒效果。

(2) 直升机每架次作业面积66.67hm2, 每秒作业面积0.12hm2, 每架次作业时间546.47s, 每秒喷洒量366g;正常情况下, 每架直升机每小时飞行5架次, 每天可完成飞防面积2666.67hm2。

(3) 两种杀虫剂的防效对比:森得保可湿性粉剂对于春尺蠖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效, 虫口减退率在防后第5d达到85%以上;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于春尺蠖3龄期以上的幼虫仍然具有极好的防效, 虫口减退率在防后第1d即接近98%。

参考文献

[1]柴政.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生态效益评价及其保护对策[J].新疆农业科学, 2008, 45 (5) :916~920.

[2]王玉兰.超低量喷雾防治春尺蠖试验[J].新疆农业科学, 2004, 41 (5) :370~371.

[3]吴学海.飞机超低容量喷洒1.2%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春尺蠖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0) :135~137.

杀虫剂广告词 篇5

亲爱的农民朋友你们好:

(男)这里是先正达科技大篷车下乡活动,先正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公司,为全球120多个国家的农民解决了病虫草害的防治问题。在水稻的虫害防治上,我们有最佳的防治药剂—《福戈》,一次施药全面解决水稻的主要虫害:钻心虫、稻纵、稻飞虱、稻蓟马等水稻主要虫害。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增产增收。

(女)农民朋友们,你今年还在为水稻钻心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发愁吗?你想喷一种药剂解决水稻的所有虫害吗?你想使你的水稻长的比别人家的更健壮吗?你想水稻每亩地多收100斤稻谷吗?用先正达的《福戈》吧!来自全球卓越的农药公司的高科技产品。

(男)福戈壮苗的杀虫剂,祝您增产增收,杀虫又壮苗,福戈就是好,水稻杀虫就用福戈。福戈是一种壮苗的.杀虫剂,福戈杀虫又壮苗,福戈就是好!下面就水稻在不同时期的虫害发生情况向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一.苗期

(男)苗期的主要虫害有稻蓟马、稻飞虱,虫害最早发生在秧田期,所以农民都有喷施送价药的习惯,但送价药的选择和喷药时间选择是很有讲究的。要想省工省时又壮苗就要选择效果好、持效期长的药剂。首选产品是福戈,移栽前3-5天喷施福戈8-10克一桶水,防治秧田稻蓟马、灰稻虱,同时带给您健壮的水稻。

福戈里面的噻虫嗪成分能够激活植物蛋白,激发水稻潜能,让水稻生长的健壮。移栽前喷施过福戈的秧田,在移栽后秧苗返青活棵快,根系健壮。福戈能够促进早期分蘖发棵,为水稻增产提供保障。

二.分蘖盛末期

(女)分蘖盛末期是水稻虫害发生的高发期,主要虫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及二化螟为主。分蘖盛期也是防治虫害的关键期,全面防除虫害就用福戈8-10克一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福戈长期保护水稻,不受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以及钻心虫的危害,减少使用农药1-2次。分蘖期使用福戈8-10克一亩,对水稻的壮苗效果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使用福戈的水稻植株嫩绿、长势茁壮、白根多、叶片宽而挺拔,为水稻分蘖期的快速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三.破口前

(男)我们相信农民朋友都知道水稻功能叶对水稻产量的巨大影响,水稻的间叶、稻二叶、稻三叶是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水稻即将破口时也是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高发期,台风一来也带来了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关注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二化螟危害水稻造成的枯白穗,所以广谱、高效、持效长的福戈依然是农民朋友的首选。您可以用福戈8-10克一亩,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给您的水稻长期的保护。当然农民朋友可以结合病害的药剂一起使用,如爱苗,一次施药同时解决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问题。

四.齐穗灌浆期

(女)大家都知道水稻生长后期容易受稻飞虱的危害,水稻在齐穗时也会受到稻飞虱的危害,顶峰50%吡蚜酮速效长效防治稻飞虱,防治时间长达30天。顶峰的长效作用能够解决农民朋友的后顾之忧,让您从繁重的劳动力中解放出来。

(男)农民朋友要同时解决复杂的虫害该怎么选择药剂呢?

是用低价位的普通产品,一个星期打一次?

还是用质量好,大品牌的放心药呢?

答案很简单:我们使用用药不仅要有效全面防治虫害,还要确保产量增加,综合成本最小,投资收益最大。瑞士先正达生产的福戈就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女)我们该如何使用福戈呢?具体方法如下:

1、秧田期

每亩秧田2-3桶水,每桶8-10克福戈。强根壮苗持效长,移栽返青活棵快。

2、分蘖剩末期

每亩8-10克福戈,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全面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喷一次可坚持20天,就不用一周打一次药了。

3、破口前7-10天

每亩8-10克福戈,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破口前用福戈,长效持效看得见。

(女)为答谢广大农民朋友对福戈3年来的信赖,先正达科技大篷车所到之处,农民现场购买福戈就有机会获得先正达购买的礼品,礼品有限,送完为止,只有一次机会,不要错过奥。

(男)瑞士先正达!福戈是先正达公司隆重推出的水稻田全面杀虫剂,此产品是两种高效杀虫剂的完美组合,其作用方式胃毒、内吸和触杀,所以对水稻田的主要害虫如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杀虫效果,同时福戈具有明显的壮苗作用,目前已在安徽多个地区推广,为农民所认可。如滁州、陆安、巢湖、安庆、宣城、芜湖、蚌埠等地使用福戈防治水稻主要虫害的最佳两次时机为:第一次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及稻飞虱,可在蛾高峰后7-10天或水稻分蘖盛期,每亩8-10克,每亩用水量30公斤,均匀喷雾。第二次使用在水稻破口前后或根据当地的病虫情报,每亩用福戈8-10克,主防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

微生物杀虫剂 篇6

关键词::假臭草;蓼蓝齿胫叶甲;触杀;胃毒;拒食

中图分类号:S482.3+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136-03

收稿日期:2014-03-09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Q200712003);长江大学博士科研基金。

作者简介:李水清(1969—),男,湖北仙桃人,博士,教授,从事化学生态学和害虫综合治理研究。E-mail:shuiqing2000@163.com。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是菊科泽兰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国内,假臭草于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首次被发现,但一直被误认为是熊耳草(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直到1995年才被鉴定。上世纪90年代假臭草开始在深圳出现,现在已经占领了广东、福建、澳门、香港、台湾、海南等沿海地区大部分荒坡、荒地、滩涂、林地、果园。由于假臭草对土壤肥力的吸收力强,会极大地消耗土壤养分,因此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极为严重,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1-2]。假臭草含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如邓世明等从假臭草的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黄酮化合物[3]。假臭草挥发油对许多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如邓世明等研究表明高浓度的假臭草超声提取液能显著抑制小粒的种子萌发,抑制植物幼根的生长[4];林成俊等在假臭草中分离、鉴定出一种全顺-环己烷-1,2,4-三醇的物质,该物质能抑制萝卜和小白菜种子的萌发[5]。假臭草的挥发油还能对昆虫和真菌能产生忌避或抑制作用[4],如假臭草的甲醇与乙醇的提取物均对螺旋粉虱成虫、荔枝粗胫翠尺蛾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和拒食活性[7-8],岑伊静等发现假臭草挥发油对柑橘木虱成虫也有显著的驱避作用[9]。本试验在微波加热条件下,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为溶剂分别对假臭草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并研究了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的触杀、胃毒及拒食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开发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农药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植物材料野生假臭草采自长江大学周边,洗净,取其叶,自然风干,然后在60 ℃恒温干燥箱中干燥8 h,粉碎,密封保存备用。

1.1.2供试昆虫蓼蓝齿胫叶甲(Gastrolphysa atrocyanea)幼虫,采集于荆州护城河畔皱叶酸模上,室内饲养后挑选整齐一致的幼虫供试。室内饲养条件:温度(27±1) ℃,空气相对湿度(80±5)%,光-暗周期14 h-10 h。

1.1.3主要仪器微电脑微波化学反应器WBFY-201(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NP-9052BS-Ⅲ电热恒温培养箱、QHX-250BS-Ⅲ人工气候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RE-52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1.4化学试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三氯甲烷、丙酮(分析纯,武汉市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乙醇(分析纯,安徽安特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琼脂粉(化学纯,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十二烷基磺酸钠(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1.2方法

1.2.1微波辅助提取准确称取10 g假臭草叶干粉,分为5 份,分别放入 100 mL圆底烧瓶中,往烧瓶中分别加入 40 mL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乙醚。将烧瓶放入微电脑微波化学反应器中,并安装好冷凝装置,提取5 min。将提取液减压抽滤,旋转蒸发器浓缩至稠膏状为止。将稠膏状提取物用丙酮稀释后转入 50 mL容量瓶中,加入10 mL 0.1% 十二烷基磺酸钠,配制成40 mg/mL的丙酮溶液,供试。

1.2.2触杀活性的测定采用点滴法[10],即将各溶剂提取物用微量点滴器点滴于试虫的前胸背板,每虫点滴1 μL,以用0.1%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稀释后的丙酮溶液为对照。处理后的幼虫置于培养皿(内垫滤纸,加少许蒸馏水保湿)中,每皿接入大小基本一致的蓼蓝齿胫叶甲幼虫20头,以保鲜膜封口,膜上打孔以利通风透气,每个处理重复3 次。于处理后12、24、36、48 h后分别检查并记录死亡情况。以毛笔尖碰触幼虫腹部的末端,头部不能摆动,身体不能向前爬行判为死亡的标记。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用DPS软件分析数据。

死亡率=死虫数/供试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100%。

1.2.3胃毒活性的测定采用带毒夹片法[11],即取皱叶酸模叶片,洗净后,用直径3.0 cm的打孔器打成直径为3.0 cm的叶碟,取2片同样大小的皱叶酸模叶碟,在其中一片的背面用医用脱脂棉均匀涂抹不同溶剂的假臭草提取液(40 mg/mL),在另一片的正面涂上琼脂(琼脂粉加水煮沸调配而成),迅速将2片叶碟对合,制成带毒夹片。将带毒夹片置于培养皿(内垫滤纸,加少许蒸馏水保湿)中,每皿放8个带毒夹片,接入大小基本一致的蓼蓝齿胫叶甲幼虫20头。以保鲜膜封口,膜上打孔以利通风透气。以用0.1%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稀释后的丙酮溶液为溶剂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于处理24、48、60、72 h后后分别检查并记录蓼蓝齿胫叶甲幼虫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

nlc202309021101

1.2.4拒食活性的测定采用小叶碟法[12],即取皱叶酸模叶片,洗净后用直径1.5 cm的打孔器打成直径为1.5 cm的叶碟,分别浸渍于不同溶剂的假臭草提取液(40 mg/mL)中3 s,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取叶碟边缘的多余药液,放入培养皿(内垫滤纸,加少许蒸馏水保湿)中,每皿放50片叶碟,接入20只试虫。以保鲜膜封口,膜上打孔以利通风透气。以用0.1%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稀释后的丙酮溶液为溶剂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于处理12、24、36、48 h后分别调查取食情况,计算取食指数和拒食率。按下面的分级标准及公式统计计算。

零级:无取食痕迹;Ⅰ级:零星取食;Ⅱ级:有明显取食缺刻;Ⅲ级:取食面积约占1/3;Ⅳ级:取食面积约占1/2;Ⅴ级:取食面积约占3/4;Ⅵ级:仅留下少量残渣。

取食指数=∑(危害级别×各级叶碟数)总叶碟数×最高级别×参试总虫数×100%;

拒食率=对照取食指数-处理取食指数对照取食指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假臭草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的触杀活性

微波加热条件下,假臭草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的触杀活性见表1。从表1可看出,在微波辅助加热条件下,5种溶剂的假臭草提取物在浓度为 40 mg/mL时, 对蓼

表1假臭草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触杀活性的影响

蓝齿胫叶甲幼虫均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处理12、24、36、48 h后,均以乙醇提取物的触杀活性最强,与其他几种溶剂提取物相比,触杀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而石油醚提取物的触杀活性最弱。此外,随时间的增加,各溶剂提取物的触杀活性均有增强趋势。

2.2假臭草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的胃毒活性

假臭草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的胃毒活性见表2。由表2可看出,5种溶剂的假臭草提取物在浓度为 40 mg/mL,处理24、48、60、72 h后均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表现一定的胃毒活性,以丙酮提取物的胃毒活性最强,处理后 72 h 校正死亡率为46.67%。

表2假臭草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胃毒活性的影响

2.3假臭草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的拒食活性

假臭草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的拒食活性见表3。从表3可看出,假臭草的丙酮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的拒食活性最强。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辅助加热条件下,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的假臭草叶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触杀、胃毒和拒食活性。其中,以乙醇提取物的触杀作用最强,而丙酮提取物的胃毒活性和拒食活性最强。今后将对假自草乙醇和丙酮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鉴定出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开发与环境相适应的植物源农药。

表3假臭草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拒食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Huang Q Q,Wu J M,Bai Y Y,et al. Identifying the most noxious invasive plants in China:role of geographical origin,life form and means of introduction[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9,18(2):305-316.

[2]Weber E,Sun S G,Li B.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China: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insights[J]. Biological Invasions,2008,10(8):1411-1429.

[3]邓世明,杨先会,王 宁,等. 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的黄酮类成分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12):2548-2550.

[4]邓世明,王宁,汤丽昌,等. 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的化感作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277-280.

[5]林成俊,郭焕佳,庞淇尹. 入侵植物假臭草化感物质的分离及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497-3498.

[6]王真辉,安锋,陈秋波. 外来入侵杂草——假臭草[J]. 热带农业科学,2006,26(6):33-37.

[7]钟宝珠,吕朝军,孙晓东,等. 青葙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杀虫活性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1):2025-2029.

[8]成家宁,陈炳旭,曾鑫年,等. 1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荔枝粗胫翠尺蛾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的影响[J]. 果树学报,2011,28(2):290-295.

[9]岑伊静,叶峻铭,徐长宝,等. 柑橘木虱对几种非嗜食植物挥发油的趋性反应测定[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3):41-44.

[10]慕立义. 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54-60.

[11]吴文君.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3-49.

[12]张兴,赵善欢. 楝科植物对几种害虫的拒食和忌避作用[J]. 华南农学院学报,1983,4(3):1-7.李屹,韩睿,王丽慧,等. 菊芋叶片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效果及盆栽验证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39-141.

电致生物效应与电场杀虫技术 篇7

我国当前已知的地下害虫有320余种,灾害严重时枯苗断苗可以达到50%,粮食大幅度减产,对农业生产危害巨大[1]。传统的防治多使用化学防治方法,采用毒土或者进行药剂拌种,对土壤和环境危害极大,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冬季深翻冷冻与灌水等)可实施性不强,劳动强度较大,效果也不理想。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电致生物效应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医学领域,利用电脉冲杀死癌变细胞,或进行生物体的生理状态检测。在农业生物工程领域,电致生物效应也被广泛应用在基因诱导突变和非热效应杀菌等方面。众多研究表明,利用电场对生物体进行处理,可以明显地改变生物体的微观结构,甚至导致生物体细胞膜破裂。本文由此设想利用电致生物效应的基本原理,对地下害虫体进行电脉冲刺激,致使害虫体内细胞膜发生不可逆电击穿,从而杀灭地下害虫,并对电场杀虫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以及相关参数的计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 电致生物效应的基本原理

1.1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生物电来源于生物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膜上有孔道,允许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若细胞膜外侧电位为零,则细胞膜内侧电压有-90~-70m V,称为静息电位。“离子流学说”认为,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和浓度不同,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性的差异性导致了静息电位的产生。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称为超极化;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称为复极化。细胞去极化时表现为兴奋,超极化时则表现为抑制。

当细胞膜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电位会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它包含了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图1展示了一个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2]。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生物体细胞膜对刺激响应的时间不同。

1.2 细胞膜的电击穿与不可逆电击穿

在正常的生理机能状况下,细胞膜能较好地阻碍离子和亲水分子的传输,但是当细胞膜上所施加电压超过一定强度时,细胞膜会出现微孔,同时细胞膜的通透特性发生改变。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细胞膜作为低强度电磁场作用而引起的生物效应的靶体,已被越来越多的试验研究所证实。当外加电场作用于真实细胞膜的时候,一般要使其跨膜电位达到0.5~1V的时候才能对细胞膜产生电击穿现象。如果击穿之后撤去外加激励电压,生物细胞膜不能恢复原来的功能而一直保持为击穿状态,则称该击穿过程为不可逆电击穿(IREB)。不可逆电击穿会使细胞功能紊乱,使生物体细胞膜受到损害,可以直接导致生物体组织死亡。电场杀虫的基本理论依据就是利用电致生物效应,使生物体细胞膜发生不可逆电击穿,而破坏地下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实现杀灭地下害虫的目的。

2 电场杀虫技术研究

2.1 研究的技术路线

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该研究主要包括土壤电传导特性测试、地下害虫直接通电测试、测试参数理论计算、杀虫效果综合测试以及建立土壤杀虫数据库等几项工作。

2.2 土壤基础电参数测量

土壤基础电参数的测量主要包括土壤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随土壤水分、温度以及压紧力的影响关系。为此专门设计了测试装置,如图3所示。

土壤试样置于圆形管子当中,管子外层为金属套筒,内侧为绝缘塑料贴层。热电偶用来测量温度变化。通过转动摇柄丝杆向前移动,推动绝缘活塞压头压紧电极,最终压紧土壤。两活塞压头内部钻孔将电极引线引出。试样所受的压力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配合动态电阻应变仪测出。通过对电极引线施加预定电压,测量通过试样的电流值即可测量出试样的电阻值R。

土壤电阻率为ρ=RS/L(1)

土壤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ε0=Cd/S(2)

式中ε0—真空介电常数;

d—试样的厚度;

S—试样的面积;

ε—介质的介电常数;

C—可以通过交流电桥测试仪测量获得。

2.3 害虫体参数测量试验

害虫体电参数测试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害虫体自身等效电阻电容测试;二是害虫细胞不可逆电击穿效果测试。

2.3.1 害虫体等效电阻电容测试

害虫体本身的电阻和电容测试,可以通过图4的简化模型进行计算。生物体是一个复杂的电学系统,其电学参数包括了电阻、电容和电感等3个参量。根据前人的研究,生物体的电感量一般很小,因此只考虑电阻和电容的影响。这些分布着的电阻和电容又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测试的过程中,不考虑生物体每个组织实际的电阻和电容,而是把整个生物体作为一个电阻和电容并联的系统来考虑,考察这些分布的电阻和电容的整体作用效果。等效电阻电容可以用在后面的综合试验参数计算当中。

2.3.2 害虫细胞不可逆电击穿效果测试

将几种典型地下害虫放置在专门设置的放电处理室中,对其施加不同的电压、频率、脉宽和占空比的高压脉冲,并改变通电时间,对地下害虫细胞的不可逆电击穿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测试所用的装置如图5所示。因为害虫在受到电击后会发生条件反射摆脱刺激源,所以采用了一个固定电极与一个浮动电极相配合的形式。根据被测害虫的体型大小调整浮动电极,使两个电极分别接触害虫体的上下表面,但不对其施加力的作用。这样就保证了在通电过程中,害虫始终保持在被电击状态。

2.4 综合试验参数计算

通过对土壤电传播特性和地下害虫体自身电阻电容的测量,以及在放电处理室中地下害虫发生不可逆电击穿所需的电脉冲参数进行测量试验,上述计算可以初步得到不同土壤成分、温度、压实状态和电极布置位置下针对不同地下害虫的特征电参数。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图6电参数计算模型。

脉冲信号的脉宽、频率和占空比可以参考上述地下害虫在高压处理室中优选参数的选取。由于脉冲放电频率不高(大约为30~90Hz),脉冲电压的选取可以近似将电容器看作开路,电极两端总电压为

其中:r为害虫体等效电阻,在先前试验中已经测得。R1、R2和R3可以据公式(1)计算获得。按照上述参数的确定方法,计算出电激励信号的理论值。把相关因素在理论值上下浮动30%,确定出若干水平,并进行土壤中电场杀虫综合试验。根据杀虫效果对理论值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因素水平选优,最终建立不同土壤条件下,针对不同地下害虫的电场杀虫数据库。

3 结束语

研究表明,杀虫效果与电脉冲、土壤电传导特性以及地下害虫等3个因素均有关系。不同的地下害虫类型和同种地下害虫不同的发育程度,其致死的特征电压和频率均不同。而土壤状态决定了土壤的电传导特性,同时也影响了需要施加在土壤中的电压。电场杀灭地下害虫数据库的建立,为杀虫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基础参数依据。同时,由于土壤的类型众多,空间变异和时间变异较大,因此土壤电参数的获取还比较困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分析。电脉冲在杀灭地下害虫的同时,对土壤中有益昆虫(比如蚯蚓)以及对农作物根系养分和水分吸收均有损害,其损害程度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1]李云瑞.农业昆虫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2-135.

[2]陈守良.动物生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8-59.

[3]Y Wu,G S Mittal,et al.Effect of pulsed elec-tric field on the inactiva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grape juices with and without antimicrobials[J].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5,90(1):1-7.

[4]Smith K,Mittal G S,et al.Skim milk pasteuri-zation by pulsed electrical field and antimicrobial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2,67(1):2304–2308.

[5]姚学玲,陈景亮,徐传骧.脉冲电流电磁场对生物膜的非热效应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22(2):76-79.

杀虫壮苗的新型杀虫剂度锐 篇8

1. 杀虫谱广

度锐不仅有两种单剂的杀虫谱, 而且两种有效成分按最佳配比混配后还有增效作用, 全新的作用机理有效地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对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等害虫均有较好防效。

2. 持效期更长

度锐可通过作物根部吸收经木质部传导, 均匀分布在根、茎及新老叶片中, 即作物从根到叶都能防治害虫进行全方面保护。药剂表现出很强的耐雨水冲刷能力, 1次用药, 持效期长达3~4周。

3. 壮苗效果

度锐能促进根系生长, 增加叶片数量和面积, 提高植株高度及鲜重, 提高作物抗逆性, 使根壮叶厚茎秆粗。省工省时, 用度锐对苗期土壤进行处理, 每亩地幼苗只需1个人在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施药。

4. 低残留

度锐残留符合国际标准, 氯虫苯甲酰胺在叶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是20毫克/公斤, 日本还没有相关数据, 噻虫螓在日本的残留量是2毫克/公斤;中国的残留研究表明, 度锐正常剂量施用后, 移栽后28天叶菜中噻虫螓的含量为0.01~0.1毫克/公斤, 氯虫苯甲酰胺的含量为0.01~0.02毫克/公斤, 远低于相关国际组织所规定的MRL值, 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保障。但不同国家的具体最高残留限量可能不一致, 出口企业需要了解并满足目的国对残留农药的要求。

5. 对天敌及作物安全

度锐属低毒农药, 对人畜低毒, 对作物安全, 对鱼类和鸟类影响甚微, 对天敌影响小, 恢复快, 生态安全性好。

6. 施用技术

蔬菜常用杀虫剂植保技术 篇9

多项调查显示,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 我国蔬菜种植业迅猛发展, 蔬菜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生产管理条件不断变化, 导致蔬菜病虫害等种类增加, 加上蔬菜种植组织化程度较低, 致使菜农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滥用农药, 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本文就分几类介绍常用杀虫剂作用机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1.1 作用机理

阿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杀虫剂, 具有杀虫、杀螨和杀线虫作用, 作为神经性毒剂, 作用于昆虫神经元突触或神经肌肉突触的γ-氨基丁酸, 导致神经膜处于抑制状态, 阻断神经从而使昆虫麻痹、拒食和死亡。阿维菌素主要通过胃毒作用, 内吸作用较小。

1.2 使用方法

防治菜蛾、菜青虫用1.8%或者2%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 均匀喷雾。

瓜果蔬菜和豆类上的红蜘蛛可以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4500倍液, 均匀喷雾。

1.3 注意事项

阿维菌素对蜜蜂有毒, 在蜜蜂采花期避免使用。阿维菌素对水生浮游生物敏感, 不宜使用本剂污染鱼塘和江河。如发生误服中毒, 可服用吐根糖浆或麻黄解毒。本剂与其他类型杀螨剂无交互抗性, 对其他类杀螨剂产生抗性的害螨本剂仍有效。

2 除虫脲

2.1 作用机理

除虫脲是一种苯甲酰基脲类新型杀虫剂, 能通过抑制几丁质合成酶影响尿二磷N-乙酰基葡萄糖胺聚成几丁质, 从而抑制昆虫表皮中几丁质合成。除虫脲对于鳞翅目害虫效果很好。此外, 除虫脲还有明显杀卵和不育作用。除虫脲对蔬菜作物在有效用量下安全无害, 对鱼虾、鹱、蜜蜂及害虫天敌无害, 但是除虫脲杀虫速度较慢。

2.2 使用办法

防治菜青虫及小菜蛾, 应在低龄幼虫发生初期, 每公顷可用20%除虫脲悬浮剂1125m L, 对水1125kg稀释成1000倍药液进行均匀喷雾, 也可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及杀灭蚜虫药剂混合施用, 既能扩大杀虫范围又会增强药效。

防治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等, 应掌握在虫卵孵化期或幼虫发生初期, 常用20%除虫脲悬浮液稀释成100~150μL/L稀释药液均匀喷雾 (按有效成分配制) , 也有一定的杀卵作用。

2.3 注意事项

除虫脲药效缓慢, 喷雾防治应尽早进行, 并力求周到不漏喷。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 应贮存于阴凉和干燥处, 保持药效不受影响。施药时应避免眼睛及皮肤接触药液, 若不慎误食中毒, 立即送医院对症治疗处理。

3 啶虫脒

3.1 作用机理

该药具有触杀、胃毒作用, 通过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使昆虫异常兴奋, 全身痉挛、麻痹而死, 对那些对有机磷、合成拟除虫菊酯类产生抗性的害虫有特效。

3.2 使用方法

防治刺吸性害虫如蚜虫、叶蝉、粉虱、蓟马、木虱等害虫时, 可用3%啶虫脒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或20%可溶性超微粉剂稀释8000~10000倍兑水喷雾。

对于初期菜蚜虫和菜青虫, 用3%啶虫脒乳油倍液1000~2000倍, 均与喷雾。

棉铃虫于卵高峰期及低龄幼虫期, 用3%莫比朗乳油1000~2000倍液, 喷雾。重点喷上部幼嫩部位。一般需防治2次, 间隔7~10d。

用2%颗粒剂处理土壤防治地下害虫;也可按每胸径1cm注1~1.5m L药液进行树木注干, 防治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等蛀干害虫。

3.3 注意事项

切勿与碱性药剂一起使用。对桑蚕有毒性, 不要喷洒在桑叶上。本品对皮肤有低刺激性, 注意不要溅到皮肤上。

4 吡虫啉

4.1 作用机理

吡虫啉是一种吡啶环杂环类杀虫剂, 作用于昆虫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通过干扰昆虫神经中枢的信号转导, 引起神经通路的阻塞, 使其麻痹死亡[7]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4.2 使用办法

在多种蔬菜蚜虫的大发生前期, 常用10%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稀释液均匀喷雾。

对多种蔬菜上发生为害的白粉虱和蓟马虫的初发生期, 及时选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稀释液进行均匀喷雾。

4.3 注意事项

噻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篇10

1 苯并噻吩类杀虫剂

Bockstahler等[2]于1968 年合成出了化合物1a ~ 1d,化合物中不止含有苯并噻吩的结构,同时还还有单酰胺的结构,并对化合物1a ~ 1d做了生物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皆为2 μg/m L下,化合物1a ~ 1d对蜗牛的杀虫活性均为100% 。

John等[3]于1969 年合成了化合物2a ~ 2g,并做了杀虫活性测试,其试验结果表明,结果中含有甲氧酰胺化合物的杀虫性较高,对墨西哥豆瓢虫、豌豆蚜、甜菜夜蛾虫杀虫活性分别为100% 、100% 、93% 。

Ross F等[4]于1975 年通过合成路线Scheme 1 合成了A类化合物,并测试其生物活,其生物活性表明,化合物3 在浓度为100 μg/m L中,对于墨西哥豆瓢虫的杀虫活性为100% 。

Scharf等[5]于2007 年合成了化合4a,并对化合物4a做了杀虫活性测试,其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a在10 μg /m L条件下,对于果蝇的半数致死率为802. 1 μg /罐。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10]于2005 年报道了化合物4b,并对化合物做了杀虫活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 在浓度为500 μg /m L的条件下,施药7 天后,化合物4b对草地黏虫的杀虫活性皆为100% 。

2 其他噻吩类杀虫剂

Tisdell等[6]于2000 年以7 作为中间体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噻唑的噻吩类化合物5a ~ 5d,并对化合物做了杀虫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了化合物5a对于同翅目害虫以及鳞翅类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化合物5a ~ 5c对同翅目害虫和嘴嚼口器害虫皆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梁英等[7]于2001 年以噻吩为原料,经过溴化、氯甲基化后再与咪唑烷进行活性拼接,得到类似吡虫啉的化合物6( 1 -( 2 - 溴- 5 - 噻吩基) 甲基- 2 硝基亚氨基咪唑烷) ,对其做杀虫活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 化合物6 对萝卜蚜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其合成路线如Scheme 2。

2002 年,Andrew等[8]合成了一系列含吡咯环的噻吩类化合物,并对该类化合物做了杀虫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7a在20 μg/m L浓度下,对根结线虫施药14 天后的杀虫活性为98% ,在100 μg/m L浓度下对草地贪夜蛾和猿叶甲幼虫施药7 天后的杀虫活性j皆为100% ; 化合物7b在1 000 μg/m L浓度下,对草地贪夜蛾和猿叶甲幼虫施药7 天后的杀虫活性皆为100% ; 7d在8 μg/m L浓度下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为90% ;化合物7c在1 000 μg/m L浓度下对草地贪夜蛾和猿叶甲幼虫7天后的杀虫活性皆为100% 。

2003 年,化合物8a ~ 8c被陶氏益农公司的工程师所报道,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化合物8a ~ 8c对嘴嚼口器害虫具有高活性的同时,对同翅目害虫也有防治效果[9]。

Lee等[10]于2004 年报道了一类噻吩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9a、9b、10、11 其对寄生虫的杀虫活性分别为76% ~ 78% 、90% ~ 92% 、96% ~ 97% 、93% ~99% 。

2005 年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11]合成了化合物12a、12b,并对化合物做了杀虫活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 在浓度为500 μg/m L的条件下,施药7 天后,化合物12a对猿叶甲幼虫的杀虫活性为100% ,化合物12b对草地黏虫的杀虫活性皆为100% 。

2006 年徐汉虹等[12]以2,5 - 二溴噻吩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类含炔基的噻吩类化合物,杀虫活性测试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13a ~ 13j在0. 1 μg/m L的浓度下,对白纹伊蚊的致死率皆为100% 。化合物13c、13d、13f、13g、13i、13k在50 μg / m L浓度下,对棉蚜的致死率为100% 。

2007 年Denise等[13]通过以下合成路线Scheme 3,合成了一系列三唑噻吩类的化合物,并对化合物做了杀虫活性测试,其中部分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由表1 所示,从表1 可以看出,化合物14a ~ 14d在浓度为2. 5 ppm条件下,对双斑蜘蛛虫的致死率为100% ,14c在浓度为400 ppm中对甜菜夜蛾的致死率为100% 。14a ~ 14c在浓度为400 ppm中对甘蓝银纹夜蛾的致死率为100% 。经过结构和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表明,和噻吩环相连的苯环上的取代基为氯和氟的含三唑的噻吩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最好。

a在浓度为2.5 mg/kg蛛虫的致死率;b在浓度为400 mg/kg中对甜菜夜蛾、甘蓝银纹夜蛾的致死率。

2007 年Baumann等[14]合成了化合物15a ~ 15d,以及其杀虫活性测试结果: 在浓度为100 μg/m L条件下,施药5 天之后,化合物15a ~ 15c对棉蚜的杀虫活性为90% ,化合物15a ~15d对于银叶粉虱的杀虫活性也为90% 。

Liu等[15]于2010 年合成并报道了化合物16a ~ 16c,合成路线Scheme 4,其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浓度皆为12. 5 mg/L中,化合物16a,16b,16c对桃蚜( Myzus persicae) 的LC50值分别为70. 515 mg/L,58. 903 mg/L,76. 178 mg/L,表现出来很好的杀虫活性。

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独特的化学杀虫剂,2011年薛思佳等[16]合成了B类化合物,合成路线Scheme 5,并进行了杀虫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L浓度下,化合物17 对稻飞虱和苜蓿蚜的致死率皆为100% 。

2012 年Wu等[17]合成了一系列邻苯双酰胺类衍生物C,合成路线如Scheme 6,并测试了化合物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18 对小菜蛾的LC50为4. 24 mg/L,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噻吩类化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杀虫活性,且多是在噻吩环上的 α 位引入杂环、芳环、酰胺等基团,以提高化合物的杀虫活性。因此在噻吩环上的 α 位进行结构的优化和修饰,将会成为筛选高杀虫活性、结构新颖化合物的方向之一。

近年来,有关噻吩类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方面的报道逐渐增多,该类化合物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相信随着人们的不断深入研究,开发出更具杀虫活性的噻吩类衍生物是很有希望的。例如可以在这些结构中引如肼类、脲类、唑、稠杂环、肟类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创制出新的噻吩类杀虫剂。

摘要:噻吩类化合物主要分为α-衍生物和β-衍生物,其应用领域广泛,其中噻吩类化合物在农药方面就有很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杀菌和杀虫,外国的很多研究显示噻吩类化合物对蚊蝇类卵、鳞翅目昆虫、幼虫具有显著的光活化毒杀效应,鳞翅目幼虫的生长发育起到抑制作用。概述了被文献报道的具有杀虫活性的部分噻吩类化合物,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微生物杀虫剂】相关文章:

微生物06-15

微生物工程05-02

微生物检查05-02

内源微生物05-05

微生物治理05-06

自养微生物05-09

微生物研究06-02

微生物室06-06

微生物监测06-08

微生物成分06-24

上一篇:数学后进生辅导策略下一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