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2024-08-12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精选十篇)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篇1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

区域活动能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 为幼儿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 它的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在不断地挖掘出来, 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 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的最有效的措施。那么,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呢?

一、目标的制定

设计目标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 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 在“美工区”开展“我爱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 投放纸张、橡皮泥、油画棒、剪刀、浆糊等材料,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折 (剪) 纸、泥工、绘画、粘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 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 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 达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目标。

二、环境的创设

1.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

幼儿对富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 他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 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 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 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尽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更多的选择, 从而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独立自主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 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2.提供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

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 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 提供多种材料, 如为了认识小动物, 我们在饲养角进行饲养小动物、认知区设有图片、益智区进行动物分类等;其次, 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 如在益智区中, 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颜色、图形两种分类法, 能力弱的幼儿则可选择一种分类法。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 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 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 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三、幼儿的活动

1.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探索

教师在各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 为幼儿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 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 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例如, 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会变的颜色”的材料,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 懂得不同颜色的融合会变出一种新的颜色的知识;“玩乒乓球”活动中, 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探索中发现利用一张纸使乒乓球稳定的方法。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交往合作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 幼儿可以自愿参加, 自主选择, 自由活动, 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 共同的乐趣, 容易交流、沟通, 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活动中, 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 扮演成人的角色, 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 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

四、教师的指导

1.平等交往中的隐性指导

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以不干扰幼儿的活动为前提, 进行隐性的指导。如幼儿用木筷夹弹子未有战果而准备放弃时, 教师可以加入他们的行列, 以自身的行为带动他们继续努力, 也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式道出幼儿的心声、给幼儿以暗示, 教师可以这样说:“唉, 这弹子这么圆, 筷子也这么圆, 真是太难夹了, 如果筷子不是那么圆就好了!”这样的语言能启发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来替代筷子。

2.直接建议式的显性指导

当教师发现极好的教育契机时, 可以直接点拨幼儿以建议和帮助。如在科学探索区, 个别幼儿拿着镜子把玩时, 觉得没什么好玩, 往往很快就放弃了, 如果这时教师给予个别的显性指导“×××, 我们到阳光下去玩吧!”这时幼儿通过自己“照来照去”这样的实际操作, 对于镜子能反射太阳光的现象就会感到好奇, 然后再通过教师的一系列指导, 如“放到水里去试一试呢?”幼儿玩镜子的兴趣又会被调动起来, 这样既获得了感性经验, 又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但应注意的是, 这种显性指导必须以不影响幼儿活动为基本条件。

3.特殊情况下的特定指导

这是指在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意外事件, 通常是指活动中出现的不安全倾向和过激行为, 影响了幼儿的正常活动,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这也是教师必须会的指导。

总之, 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 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 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 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 仍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只有不断实践, 探索, 积累经验, 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尊重幼儿,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才能使自主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 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焦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究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03) .

[2]徐芳.区域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早期教育 (教师版) , 2005, (06) .

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除了主要以教育活动或集体活动为主以外,孩子们还应该有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即让幼儿有一定的自由、没有精神负担的分散活动,设置活动区就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需求。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结合我们小班年级组的“创设温馨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一课题,我班选择了“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一子课题。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课题研究中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作为幼儿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品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分别从设置目标、投放材料、创设环境、指导与评价等几个方面阐明了如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自主性的发展。

三、探索与实践

(一)、围绕幼儿主体性作用的发展设置目标

设计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教师能根据预定要求来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因此很容易出现忽视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现象。因此我们在设计目标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美工区”开展“亲亲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纸张、橡皮泥、油画棒、剪刀、浆糊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折(剪)纸、泥工、绘画、粘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达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目标。

(二)、帮助幼儿做好进区计划

区域活动是每个孩子都很喜欢的活动,一到开展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显得又忙碌、又快乐。区域活动吸引孩子的关键在于能让孩子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去哪个区,玩什么,和谁玩,可以自己决定使用材料的方式和方法,自己决定与伙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就需要孩子们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而不是任意地活动。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区域习惯,我们设计了“今天你进区域了吗?”这一板块,每个幼儿要持卡进区,把卡放在相应的区域标志里,这样后来进区的幼儿如果发现本区域中有5个小朋友时请选择别的区域,因为教师规定每个区域中的幼儿不超过5人,这样不但可以规范幼儿的良好进区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练习一一对应。教师也可以以同伴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进区活动中去,作个“有指导性的合作者”。针对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特点有意识地吸引幼儿自主的到适合他的区域进行活动。

(三)、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操作材料)和心理环境(知识经验)。由于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材料可以被看作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作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作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幼儿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1、区域名称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在以往的活动区设置中,我们往往以文字冠名。比如,在区域中写上“娃娃家”“建筑区”等等。这样对于成人来说是一目了然了,可对于不识字的孩子们来说表示什么呢?尤其在小班,和一个只有3岁的孩子来讲“益智区”、“操作区”简直太难以理解了。孩子们常常会乱指一气,名字和区域根本对不上号。正如《纲要细则》中指出,作为教师应明确地认识到:3至6岁阶段,是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段,形象或表象影于是在这次布置活动区标志时,我们有意识地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等特点,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形象贴在玩具柜上:如聪明的小猴代表“益智区”、乖巧的小猫咪代表“音乐区”等等。这样孩子们很容易记住各活动区的任务和性能,便于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在分区活动中也不会再出现找错了活动区的现象。这样的布置,突出小班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利于孩子理解和掌握区域的划分。我们要时刻记得,环境是和孩子互动的。要让环境成为无声的老师,让孩子自然地理解环境所要表达的意思。

2、环境的独特而富有情趣性。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次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获得信息。如,小班幼儿的劳动热情很高,很喜欢模仿成人的各种劳动,但由于他们年纪小、体力弱,知识经验少,不可能真的像成人那样地劳动,所以,我们就为幼儿设立了 “小小种植园”、“生活自理角”等,让他们在这新奇的环境中,把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通过特定的情景去实践或再现。这样的教育既能使幼儿获得大量的信息,又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因人而异地提供开放性的活动材料。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夏天结合“下雨的日子”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让幼儿来探索、表现。首先在科学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容器作为盛水容器,幼儿在进行装水和倒水的操作,教师在几个容器底部钻孔,幼儿观察水

从孔里漏出的现象,还提供了不同材料,如冰淇淋盒、木头、勺子、泡沫纸等,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积累初步的经验。美工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豆类制成”的“听雨盒”供幼儿表现。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角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路线曲折复杂,难度较大的走“迷宫”,而能力稍差的幼儿就选择稍微容易些,难度相对小些的“迷宫”;还有就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如娱乐角中的休闲钓鱼,美工角中的蔬菜水果切面印画,观察角中的自制饮料等等。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四)适时地帮助与指导,促进幼儿独立性与创造性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孩子的学习,更好地开展游戏。

1、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重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2、采用开放式的指导方法。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等,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发散幼儿的思维、引起幼儿的联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并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挥。但特殊情况下教师需有特定的指导,如,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过激的行为,求助,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必须及时介入,进行制止或指导。

3、引发幼儿内在的游戏动机。游戏过程依赖的是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以及游戏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而并非外在于活动的其它东西,如教师的奖赏。幼儿的主动性是内在的游戏动机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选择区角游戏内容、材料投放时,应从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出发。例如:我发现我班有不少幼儿到认知区玩“摸箱”游戏,我就投放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来感知软硬、厚薄和几何形体,并投放一些纸片,让幼儿通过动手折、剪图形来感知不同形状(如三角形、棱形、圆形等)。通过开展这些幼儿喜欢的活动,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又如:在科学区投放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皮球等,让幼儿自由摆弄,发现圆形物体会滚动,从而知道了为什么汽车轮子要做成圆形的道理。这样,通过设置容易让幼儿感兴趣、符合幼儿活动能力的区域内容来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动机。

4、积极的评价与自发交流。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总是积极采用纵向评价使幼儿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通过自发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游戏水平。交流时我们多用谈话的方式,集思广义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方法;还经常采用设问方式,作为活动的延伸,为下一次活动铺垫,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如在认识水果与干果时,幼儿边玩边感知,当他们得到一些有关果实的知识经验后,我们就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和发现,“你有什么好方法要向大家介绍?”“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等,再谈谈“是怎么发现的?”“你是怎么想的?”等,使幼儿了解别人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引导幼儿归纳概括水果与干果的各自特征,这样当幼儿看到陌生的果实时,就能主动分辨出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最后以“下次你准备观察什么”“你还想怎么玩”等设问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下次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反思与总结

区域活动由于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教师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总之,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仍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摘要: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是幼儿园教师现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那么,如何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活动的一扇门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注重在目标的制定、环境的创设、幼儿的活动、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考虑。

关键词:幼儿 区域活动自主性

区域活动能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为幼儿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它的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在不断地挖掘出来,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

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 的最有效的措施。那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呢?

1目标的制定

设计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美工区”开展“我爱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纸张、橡皮泥、油画棒、剪刀、浆糊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折(剪)纸、泥工、绘画、粘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达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目标。

2环境的创设

2.1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

幼儿对富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尽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2.2提供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

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为了认识小动物,我们在饲养角进行饲养小动物、认知区设有图片、益智区进行动物分类等;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颜色、图形两种分类法,能力弱的幼儿则可选择一种分类法。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3幼儿的活动

3.1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探索

教师在各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例如,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会变的颜色”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懂得不同颜色的融合会变出一种新的颜色的知识;“玩乒乓球”活动中,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探索中发现利用一张纸使乒乓球稳定的方法。

3.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交往合作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以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活动中,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扮演成人的角色,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

4教师的指导

4.1平等交往中的隐性指导

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活动为前提,进行隐性的指导。如幼儿用木筷夹弹子未有战果而准备放弃时,教师可以加入他们的行列,以自身的行为带动他们继续努力,也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式道出幼儿的心声、给幼儿以暗示,教师可以这样说:“唉,这弹子这么圆,筷子也这么圆,真是太难夹了,如果筷子不是那么圆就好了!”这样的语言能启发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来替代筷子。

4.2直接建议式的显性指导

当教师发现极好的教育契机时,可以直接点拨幼儿以建议和帮助。如:在科学探索区,个别幼儿拿着镜子把玩时,觉得没什么好玩,往往很快就放弃了,如果这时教师给予个别的显性指导“×××,我们到阳光下去玩吧!”这时幼儿通过自己“照来照去”这样的实际操作,对于镜子能反射太阳光的现象就会感到好奇,然后再通过教师的一系列指导,如:“放到水里去试一试呢?”等,幼儿玩镜子的兴趣又会被调动起来,这样既获得了感性经验,又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但应注意的是,这种显性指导必须以不影响幼儿活动为基本条件。

4.3特殊情况下的特定指导

这是指在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意外事件,通常是指活动中出现的不安全倾向和过激行为,影响了幼儿的正常活动,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这也是教师必须会的指导。

浅谈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篇3

关键词:浅谈 培养 幼儿 自主

自主性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那么我们教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呢?我们必须做到如新《纲要》所说的那样: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一、为幼儿营造自主发展的氛围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她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氛围,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而快乐的游戏易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创设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前提。在我们的幼儿园里,随处可见为孩子们精心创设、量身定做的环境。瞧:美工角里有幼儿可以自己快乐完成的手工作品;科学室里幼儿可以自己快乐地探索科学奥秘;音乐角里幼儿可以自己快乐地演奏出美妙的旋律;语言角里幼儿可以快乐地编制出动人的童话故事……在这些充满童趣、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得到一个尊重、温暖、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为了给幼儿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除了在物质环境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我们懂得去相信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使其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纳、喜爱的快乐,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建立自信心。和孩子交流是与其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幼儿发展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宽松、充满爱与平等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我约束等良好品质。

二、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意识

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要以欣赏、忍耐、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会解读幼儿的行为、理解幼儿的行为;观察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应不同层次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自主活动的进展如何,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等,以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

新《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在共同的生活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我换了一种教育方法。我规定: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在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一定得事先征得他的同意。改善后的方法是让幼儿自己去做,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学习交往。所以,我认为:在幼儿办错事或自己能处理事情时,要尽量让他们自己处理或参与,使他们成为主角。

三、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舞台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来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这兴趣点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使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在自由的游戏和学习中获得自主性发展。记得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看到了秋天的落叶,有的拿起来吹,有的跟着落叶跑,有的则议论:叶子为什么会掉下来?它们是不是生病了?——于是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题为《奇妙的叶子》的亲子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兴趣特别高涨,有的幼儿会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叶子的有关问题,有的会带来各种叶子图片和好朋友交流分享。随着幼儿兴趣的不断深入生成了一些好玩有趣的活动,我引导幼儿进行了叶子贴画、叶子想象画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成功的体验中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2、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有效。” 听说班级里的区域要重新布置,孩子们可高兴了,他们迫不及待地围着老师问:老师你们准备把班级打扮成什么样呀?一时间许多孩子围着我们问个不停,大家见我们把材料放在桌上更是兴奋极了。“老师,让我来帮你吧!”“我也要!我也要!”不知谁提了一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是呀,为什么不让孩子参与我们环境的布置呢?在以往的环境布置中都是由老师一手包办,极少有让孩子参与的机会,更是轮不到孩子做主了。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不是提倡尊重孩子、与幼儿共同成长吗?这正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孩子们很快分成几组,他们自己分工合作,有的剪树叶,有的粘贴纸条,有的染颜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将区域布置好了,在这种师幼互动中幼儿的自主性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3、通过幼儿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篇4

一、自主性培养的内容与目标

1. 内容

材料整合:生活资源、生态环境、废旧材料、成品器械、自主玩具等。自主游戏:以混龄模式下自主选择游戏区,自主、快乐地体验游戏活动。

2. 目标

( 1) 通过“嘉年华”模式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能力。 ( 2) 通过自主、愉快的体验,培养幼儿挑战的乐趣。

二、幼儿自主性培养的模式

通过“嘉年华”晨间体育活动模式的开展,改变长久以来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的“单一模式”,以幼儿的兴趣为起点,采用了开放式的锻炼。通过在多元互动中开发拓展幼儿运动的空间,在师幼自主创新中提高幼儿运动的兴趣、不断调控幼儿的运动节奏等方法,旨在为幼儿营造更为开放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真正做起了晨间锻炼的主人。

三、幼儿自主性培养的策略

策略一:为幼儿营造自主发展的氛围。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 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营造轻松、自主的环境氛围不但能使幼儿拥有良好的情绪情感,还有助于幼儿积极地探索环境,培养独立、自信的人格。

策略二: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在共同的生活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策略三: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舞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的条件,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 1) 通过“嘉年华”自主体验式游戏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2)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3)通过幼儿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幼儿自主性培养的阶段

1. 第一阶段:构思方案

我们以遵循幼儿自主游戏为大原则, 根据幼儿们的年龄特点与兴趣所在, 为每个区设想适应的具有一定挑战难度的游戏内容,合理规划幼儿户外场地,在每个区域里投放的材料尽量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以及不同能力水平发展的需要, 并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针对“嘉年华”模式进行定期的研讨、反思和调整、材料整理。同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丰富晨间体育活动器械和材料。

2. 第二阶段:自行研发

“嘉年华”式的晨练活动,结合园区现有的运动条件、幼儿的年龄特点等,创设多个集挑战性、情景性、层次性的运动项目,凸显出运动的野趣性和创意性, 高效挖掘了晨间锻炼的新价值。充分利用教师自制、半成品、废物利用等集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多功能性为一体的各种材料,运动主题游戏形式如“探险区”“跳跃区”“行进区”“ 探索区”“拓展区”等发挥游戏的有效性 ,极大地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自主增设游戏情境, 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多用性,细致地顾及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整个晨间活动给幼儿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开放的空间环境, 教师们也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合理地调控了密度和强度,使幼儿们得到了有效锻炼。

3. 第三阶段:自我突破

通过创造、交往、游戏、运动等过程为突破口,以及幼儿最喜欢的动漫、游戏为主题,创建主题体能工坊。

基于以上多方面的系列实践, 立足我园健康教育“自主运动,快乐游戏”的理念需要,设计了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嘉年华”模式操作体系, 在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让幼儿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快乐运动”转变,并通过各区之间的流动与混龄的方式,使幼儿在自主探索、自由交往、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大大地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摘要:依靠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对已有的体育器械进行适当地分配和更新,建立完善的“师幼互动、多元挑战”的“嘉年华”模式,提高幼儿参与晨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篇5

游戏始终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活动,游戏中幼儿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始终伴随着游戏的进行,因此,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是完善语言的最佳手段。幼儿在游戏中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也更加敢于表达。小班的幼儿尤其钟爱游戏,那么如何通过游戏来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是我在自主性游戏中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说的欲望

1、调整游戏区域

游戏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极为重要,好的游戏环境能够促进幼儿游戏中的交往,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为了进一步引发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这一学期,除保留了原先的小舞台、银行、商店以及两个娃娃家外,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还开设了建筑工地、图书馆和小吃园,在几个游戏区域的设置上也进行了调整。如图书馆,原先是作为图书角设置在午睡室的,虽然这里比较安静,光线也比较充足,但我却发现幼儿都不太爱去那里看书,常常空无一人,图书角形同虚设。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把外面的花花家搬了进来,把图书角设置在了原先花花家的位置上,同时在角色游戏中新增了“图书馆”的游戏。很快地,这里成了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你常常能够看到图书馆里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着图书上的内容,或者和图书管理员商量着如何借书……“建筑工地”在开设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虽然幼儿比较感兴趣,但不适合放在角色游戏中开展,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非常的少,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很快关闭了“建筑工地”。而每次带孩子们到草地上去玩时,孩子们常常喜欢捡拾地上的枯枝树叶,在草地上玩“烧烤”的游戏,于是我便在角色游戏中开设了“小吃园”,分成面食区和串烧区,游戏开出后,孩子们玩得甭提有多开心了,幼儿在积极游戏的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交流。

2、丰富游戏材料

除了游戏区域的调整,我还通过丰富游戏材料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如娃娃家里,新增了几部手机后,我发现手机对孩子们的吸引力特别大,常常能够看到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们拿着手机随时随地地给其他人打着电话。自从娃娃家里有了手机,我班的周默菲小朋友每次游戏都喜欢到娃娃家去当妈妈、姐姐,可以拿着手机打电话,走路的时候、银行里领钱的时候、小吃园里吃点心的时候……总是能听到她模仿大人打电话的声音,有模有样。银行里,我把原先的钱币换成了有1元、2元、5元等面值不等的钱币,钱币上的图案根据面值的不同也都不同。因此孩子们在银行领钱时,语言上的交流也丰富了许多,如要领1块钱,有的小朋友还会提醒银行里的工作人员“钱的上面有一只小鸡。”在“小舞台”、“小吃园”等区域,我也相应地提供了一些新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丰富,有助于幼儿创新游戏情节,发展思维,给了幼儿学习用语言交流的空间。

二、重视游戏过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1、鼓励交往能力弱的幼儿在游戏中运用语言交往

同伴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有些孩子能够与同伴大胆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是有些孩子内向、胆小,交往能力差,在游戏中很少与同伴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比如我班的沈菲玥小朋友,她比较喜欢当娃娃家的“妈妈”,可她在游戏中却总是一个人玩,几乎没有和其他小朋友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在一次游戏中,趁娃娃家只有她一个人在时,我以客人的身份走了过去“叮咚、叮咚!”按了好几次门铃,她只是看了看我,走过来“开”门,并没有开口请我进去的意思。我问:“沈菲玥,不请我进来吗?”她才轻轻地回了一句“请进来!”然后又自顾自玩了。于是我又接着问她,吸引她的注意力“你是娃娃家的奶奶吗?” “你烧了些什么菜?能给我吃点吗?”……在我的主动下,她也开始愿意和我交流了,还主动和我说起了话,比如我们家的宝宝到小舞台去看表演了、今天宝宝过生日等等。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去,和幼儿在游戏时交谈,引导他们在游戏时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要做的事情,给幼儿树立了语言模仿的榜样。

2、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解决矛盾与冲突

幼儿游戏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幼儿之间的争吵也是一种促进交往的方法,孩子们在遇到矛盾后,可以引导她们运用语言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有时,教师只要在旁注意观察,不需要急于介入其中。比如在一次游戏中,周默菲和周思琦都争着想拿手机。周思琦说“手机是我先拿到的!”周默菲说“你是奶奶,奶奶不能拿手机的!”周思琦也说“那你是姐姐也不可以拿的!”最后周默菲气呼呼得跑出去,“那我到果果家去借!”……虽然两个人一直在争吵,但她们同时也是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有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询问来让孩子用语言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了什么而争吵,再引导孩子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帮助幼儿丰富词汇量

虽然是小班下学期,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有所增强,情节也有所丰富,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词汇贫乏,许多孩子在游戏中仍然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较多地依赖游戏材料进行游戏。教师在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愿望的同时,还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语言学习技能。如鼓励“商店”和小吃园的服务员在招呼客人时,使用“欢迎光临!”“请问你要买(吃)些什么?”“欢迎下次光临”“再见”,鼓励娃娃家的人看到有客人会热情地说“欢迎来我们家做客,请坐……”等一系列礼貌用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前或游戏讲评时对在游戏中会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进行表扬,通过同伴的榜样作用来让幼儿学说,使幼儿在游戏时知道怎样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游戏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利用游戏讲评,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讲评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讲评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述游戏情况,交流活动经验,同时还能一起解决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虽然是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不是很连贯,也不精炼,但每次游戏后,他们很乐意表现自己,都喜欢讲讲活动中所发生的事,因此,每次活动后我都给幼儿充分讲述的机会,让孩子们来说说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在讲评中,我不时地肯定某些幼儿的游戏行为来激励其他幼儿参与讲评,因此一些平时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孩子,也能够积极地参与讲评,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比如我表扬了娃娃家的妈妈很会照顾小宝宝,娃娃家的其他孩子们都争着讲述自己是怎样照顾宝宝的,希望我也能给予他们肯定。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游戏讲评时,通过让幼儿参与讨论,共同商量、解决。比如游戏过程中,我发现小吃园里顾客一多,后面的人总是要等好久,导致顾客不排队,乱哄哄的,于是在讲评过程中,我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请幼儿来说一说该怎么做?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孩子们立刻讨论开了,“顾客不能挤,要排队!”“厨师要快点烧!”“两个人一起烧就快了!”……通过与孩子们的共同讨论来解决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篇6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35-01

陶行知先生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六大解放”。既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时间。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积极、自主地探究世界,主动地获取知识经验具有宝贵的指导作用。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与区域环境、区域材料的互动,能够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对幼儿来说,区域游戏的材料是引发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是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的,常常需要借助于实物和动作。因此可以说,材料是幼儿学习与认知的中介和桥梁。

一、 从幼儿的自主性、材料的可操作性出发,选择所提供的区域活动材料

1、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最能给予幼儿自主性游戏机会的场所是区角游戏。教师不仅应关注游戏区角的设置,更应关注区与区之间幼儿的流动和材料的流通。理想中的区角游戏状态应该是孩子们个个有事做,时时有事做,通过人员的流动带动物品的流通,引发孩子的自主交往和创造热情。为此,教师应善于结合教育内容,为各个游戏区角增添半成品材料,让儿童始终有新鲜感,时时有事做。如为配合大班的主题教育内容“有趣的植物”,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饭店”投放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做“韭菜”和“香菜”;新开“小小医院”,让幼儿用泡沫块和牛皮纸做中药包,并形成一条龙式的中药加工流水线:让幼儿设计各种“植物”,再把它们种到“种植园地”,美化环境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每个游戏区为孩子们设置一个百宝箱式的材料箱。里面放置各种质地的铲子、水壶、纸、剪刀及废旧材料等,供幼儿碰到困难时选用,以支持他们展开无限想像的翅膀。

在提供活动材料之前,还要根据近阶段幼儿的活动情况和幼儿的意见,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要求。并在教育环境的设计上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使教室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场所。改变以往幼儿只能在相对稳定的区域内选择玩具和材料,允许幼儿不受区域的限制,自由的取放自己想要的玩具和材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玩“娃娃家”的孩子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常常可以根据角色的需要,到“商店”选择服饰、玩具等;当“服装区”的小小设计师们设计好了漂亮的衣服、裙子也可以送到“商店”去卖给顾客……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更富有创造性。

2、材料的可操作性。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常会发现,幼儿会经过几分钟的专注思考很快地完成活动目的,然后,就东张西望、无事可干,显然是这些材料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因而我们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要考虑到不同的水平和年龄阶段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材料的提供上要层层递进,难易不同,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还应尽量避免重复、类似的材料,不要为了完成活动目的,东拼西凑完成材料的提供,要让提供的材料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幼儿在活动中才会更多的开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创设和使用材料,从而可以减少改变幼儿没事做干坐或者干扰别人游戏的现象,让幼儿在自己的动手的同时获得了更多游戏的乐趣,也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二、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区域活动的内容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在选择区域活动内容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区域中的各项活动能及时满足幼儿。如果活动内容单一,不丰富,就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只有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才会更主动更积极,从而获得更大的心灵满足感。

三、从观察入手,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

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有心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对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内容,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要相信孩子,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当前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然后考虑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做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给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

四、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主活动的,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都独立地参与,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刨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活动指导中,要加强区壤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

五、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有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

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

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习,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这样才能使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学习自主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校生活,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调动学前儿童的自主学习性,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儿童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通过儿童活动去体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儿童学习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活动不断去增加、改造自己的亲身经验。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照样反复练习的教育方式,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中,孩子们进行大胆的猜测,并将自己的猜测记录在纸上,再积极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物体在不同方位的影子的异样,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测,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在玩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物体上尝试绘画,感受着不同的画面效果,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二、让幼儿学会自主表现表达

幼儿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纲要》指出:教师要创造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的环境,接纳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满足他们自我表达与表现的需要。在关注幼儿能力强项的同时,还得注意幼儿能力弱项方面的发展,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语言和艺术表现力,也使他们的个性特点、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发展,产生成功感,提高自信心。比如组织意愿画《动物世界》时,我先请孩子们讲讲“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孩子们的回答各不相同,很少有孩子喜欢同一种动物,在绘画时孩子们画得非常投入,有的还边画边向同伴介绍他所喜欢的动物。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引发幼儿观察寻找事物的数、形、量关系;户外玩圈、玩绳时,根据自己和小器械的位置正确理解里外、前后、旁边等方位;在音乐欣赏中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编动作等。总之,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鼓励幼儿自主表达,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综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不是万能的,也会遇到一些无法解答的问题。这时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充分调动和挖掘家长、周边社区等一切可利用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如: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关于主题活动的资料,不断起到资源共享作用,同时还养成了幼儿主动查询知识的习惯。在大班主题活动“不一样的我”中,课前准备时请家长告诉孩子名字的由来,并制作成漂亮的卡片。活动中老师做起了采访,请孩子们介绍自己,进行正面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活动。课后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将卡片组合成精美的主题墙。

当家长主动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时,家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活动的设计者、观察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充分体现出家长的教育作用。作为幼儿园教育,要利用家长的智慧,来充实教师的知识体系,同时要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孩子互动,科学地带动幼儿主动学习。

四、积极评价,不断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一日活动中要赏识孩子的表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认可的目光和语言对幼儿具有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如:美术活动《可爱的小鸡》中,看到平时不爱绘画的乐乐,在那摆弄着水彩笔,便问:“为什么不画呀?”“我不喜欢小鸡。”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心里话,只是找个理由罢了。于是我就问他会不会画圆圈,“当然会了!”话音刚落,一个大圆已画好了,接着我又引导他在大圆左上方画个小圆,在我的鼓励下,添画上眼睛、嘴巴、脚……突然间乐乐大叫“小鸡画好了!小鸡画好了!”虽然,这不是一张成功的作品,但他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我摸了摸他的头说:“你今天的进步真大,好棒哟!”在我的鼓励、表扬、赞赏下,乐乐信心满满,紧接着又画了几只小鸡。我太高兴了,并启发他:“小鸡喜欢吃什么?”“虫子”“小鸡爱在哪里玩?”“草地”就这样乐乐的画面越来越丰富。在我的鼓励下,乐乐的绘画信心增强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高了。

开展自主性游戏,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篇8

一、幼儿自主游戏开展问题分析

(一) 教师的干扰影响自主性游戏的开展

教师是幼儿的教育者, 是幼儿人生路上的启蒙者。 教师都希望幼儿快快长大, 早点明白道理。 一些教师在开展每一次自主性游戏的时候, 期待幼儿在其中有所提高与进步。 所以, 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 更要在幼儿的游戏中找到一些机会对幼儿进行教育, 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部分教师甚至中断幼儿的游戏, 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希望通过有效的教育改变幼儿的人生观。 从指导者的角度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进行评价, 总会认为幼儿的游戏过于平庸, 永远达不到教师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情况, 一些教师会忍不住指导幼儿如何维持伙伴关系, 如何选择游戏的材料, 如何制定游戏的规则等。 幼儿要进行自主化游戏, 但必须由教师规定的场地与时间内开展游戏, 使得幼儿自主性游戏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一台戏, 无法成功实施。

(二) 游戏的中断影响自主性游戏的继续

幼儿的自主性在自主性游戏中得到完全发挥, 幼儿的方法、主题及过程都是幼儿制定出来的。 但是教师对于幼儿的关注会使幼儿的游戏无法连续地实施下去。 教师的指导对于幼儿游戏过程的连续性有不利的影响, 引导幼儿向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使幼儿无法控制游戏。 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问题的产生会使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无法连续进行下去。 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出现中断的情况, 幼儿的注意力会转移到其他地方, 并且很难再转移到游戏中。 所以, 游戏的中断使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继续成为一个问题。

(三) 教师的管理影响自主性游戏的完成

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开展合理游戏的活动。 教师对幼儿管理与干预会使幼儿自主性游戏效果受到影响。 过多管理, 影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但过多放纵, 也会使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无法成功开展。 一些幼儿教师会将幼儿的自主性游戏理解为幼儿的自由活动, 没有目的地让幼儿自主活动, 使幼儿自主性受到影响。 这些幼儿教师的做法看上去是尊重幼儿的权利, 给幼儿足够的空间, 但这种管理方法大大影响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效果。 教师的放纵, 使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问题得不到观察与总结, 幼儿得不到有效帮助。教师无法针对幼儿的行为总结游戏经验, 也无法针对幼儿游戏中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交流, 这就使得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价值无法体现。

二、幼儿自主游戏开展对策分析

(一) 创造良好的自主性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 对于幼儿游戏自主性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 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让幼儿不自觉地成为幼儿中的主体。 要使自主性游戏的教育功能得到发挥, 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探索兴趣进行培养, 让幼儿对一切新的事物感兴趣。 教师在进行游戏环境的设置时, 需要对幼儿的游戏兴趣及个人发展需要进行分析, 为幼儿创设符合他们需求的幼儿空间。 教师可以对教室进行不同功能的划分, 利用不同探索游戏区域的划分, 使幼儿的自主性游戏需求得到全面的满足。

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活动教室内开群一个想一想、 猜一猜的游戏探索角, 让幼儿在这个区域内进行猜测游戏, 比如一人比划一人猜的游戏。 还可以在教室内开一个手工角, 让那些喜欢剪纸与美术的孩子在这个区域内进行自主性游戏。 再开一个语言角, 让幼儿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文字相关的游戏。 游戏环境的丰富化, 会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性游戏开展的可能, 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 投入丰富的自主性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进行幼儿自主性游戏材料的选择时, 幼儿园与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与幼儿教育需求, 开发各方面的资源, 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与全面的游戏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手工角内的活动, 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材料的创作, 不仅节约成本, 而且让幼儿的游戏材料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幼儿教学工作中, 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半成品性的游戏材料, 让幼儿在这些半成品的基础上想象, 根据自己的游戏需求对半成品进行开发与利用。 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带有数字的卡片放在计算区域内, 如果一些幼儿想做与数字相关的游戏, 他们可以自己用剪刀把数字剪下来进行利用。 游戏材料的准备, 可以成为幼儿自主性游戏兴趣激发的关键, 因此, 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幼儿自主性材料的提供, 利用丰富的游戏材料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性游戏选择。

(三) 开展有效的自主性游戏指导

对于幼儿来讲, 自主性游戏并不是完全的自由。 教师要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进行合理的管理, 选择适当的机会, 利用幼儿的游戏行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 幼儿教师的自主性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定, 只是这些规定是隐性的, 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行为进行利用, 在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的同时, 渗透德育内容。

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 教师可以成为幼儿的同伴。 一些幼儿喜欢搭积木, 但总是搭不好, 这时教师可以加入幼儿的积木游戏, 通过参与幼儿游戏的方式, 为幼儿呈现正确的积木搭法, 在解决幼儿自主性游戏烦恼的同时, 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向幼儿传递互相帮助的价值观。 另外, 教师也可以利用语言或者非语言方式, 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进行引导。 一些幼儿在玩过家家游戏时, 总是选择那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 不给别人选择的机会。 这时, 幼儿教师要对其进行协调。 幼儿因游戏而将教室弄乱时, 教师则可以利用“卫生检查员”的身份融入游戏中, 让幼儿自觉地整理场地。

综上所述, 自主性游戏的开展, 是为了让幼儿实现自主探索与自主成长, 推动幼儿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幼儿教育实施过程中, 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加强对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开展现状的分析, 开发新的自主性游戏组织方法, 是幼儿园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自主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施, 会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也会成为幼儿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凭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幼儿教育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幼儿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在其人生观、世界观得以开发的重要阶段, 教育内容与方法无一不影响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 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类型就是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的环绕下成长, 对于幼儿的思维开发有重要的作用。让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其优势, 需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幼儿的游戏兴趣, 让幼儿对游戏进行自主探索与参与, 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幼儿教育,探索兴趣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实现条件[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01:55-58.

[2]季晓英.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环境创设与引导[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10:66-67.

[3]吴洁.在自主性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成功 (教育) , 2011, 16:74.

[4]周洁.幼儿自主性游戏之“四健”[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2, 05:109.

[5]顾美芳.谈谈自主性游戏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三角 (教育) , 2012, 06:55.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篇9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 也是培养规则意识关键时期。刚步入幼儿园,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缺乏的情况下, 我们教师需要给孩子的就是一个有效地引导的过程, 而引导的过程不是单一的、直白的语言讲述, 而是用一个低姿态的、融入幼儿游戏的行为来帮助幼儿进行游戏。在一开始的自主性游戏中, 幼儿的游戏经验往往取决于浅薄的生活经验, 而更多的情况就是对于游戏中材料的兴趣程度, 所以, 我们教师要用语言来传达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那么在这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在游戏中游戏规则静静地渗透与有效地实施。那么, 可从如以下案例体现:

【案例】

前一段时间我们开设的是娃娃家, 但是娃娃家里面没有菜, 能力强的小朋友就开始了假装扮演, 他们假装洗菜、假装切菜、假装烧菜, 但是另外一部分能力比较弱的小朋友就会来问:“老师, 怎么没有菜呢?”所以我们开设了菜场。今天是菜场开设出来的第一天, 小朋友们都很想玩这个游戏, 但是由于场地有限, 我只请了2个小朋友 (浩浩和雯雯) 过去当老板。娃娃家的小主人终于可以出来买菜了, 他们都很兴奋。今天我只大体的讲述了一遍, 没有详细的介绍。游戏开始了, 轩轩第一个出来买菜, 她自己在菜场里面拿了一个土豆, 对浩浩说:“我要这个。”轩轩又拿了一根胡萝卜对浩浩说:“我还要这个。”说完放在篮子里就走了。一会儿佳佳来了, 佳佳拿了东西就走, 也没有对“老板“说什么。看到这边, 我就走过去对雯雯说:“老板娘我要买菜。”“她看见我很开心, 连忙说:“你要买什么?”“我要一根黄瓜, 一个草莓。”我只用嘴巴说了, 我没有用手去拿, 我发现在我说的同时她们也在找我要的东西, 我借机引导他们, “老板要多少钱啊?”“三块。”“给你, 谢谢你们。”“不用谢。”我付完钱就走了。其他几个孩子看到我这么做, 也似像非像的学着我的样子继续着游戏……

【指导策略】

首先, 教师适当的参与游戏, 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引导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没有用言语来要求孩子怎么做, 没有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他们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 只是以一个买菜人的身份进入孩子的菜场, 目的是引导幼儿作出相应的举动, 让他们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其次, 保护幼儿的兴趣, 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 因为我们小班年龄段的孩子遇到感兴趣的、好奇的东西或学习内容他们会以肢体行动进行模仿, 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最后, 就是能将一些规则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通过教师这样“无声”的行为, 可以很有效地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学习生活。

二、童真口口传, 规则心中记

由于我们小班幼儿的记忆能力较弱, 对于在游戏中所产生的一些游戏规则容易遗忘, 所以我们教师要为我们的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进行罗列、分析、思考, 希望能选择一种幼儿易接受、易提高的方式。我们通过观察, 发现小班的幼儿十分喜欢的儿歌。根据幼儿的喜好, 我们便想到将繁复的游戏规则变成言简易懂的儿歌, 这样来帮助我们的幼儿记忆游戏规则就容易多了。如:在进行自主性游戏之前我们会先开展游戏的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 首先会根据幼儿前一次的游戏进行分析评价, 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出规则性的儿歌。接下来, 可从如以下案例体现:

【案例】

在游戏开展之前, 我为幼儿展示各个活动区摆放整齐的照片, 让幼儿一起讨论照片上的内容, “宝宝, 你们看到了什么呀?”“我们的娃娃家很干净。”“哪里很干净呢?”“小椅子都放好了。”另外, 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了解整理的规则。“这是娃娃家, 我们要小椅子放放好, 玩具衣服柜里放, 小礼物送回家, 所有东西变原样, 我们笑的乐哈哈”。教师:“宝宝们,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等一下, 我们娃娃城要上班了, 我们先要说什么呀?”“微笑服务、小客人有礼貌……”

【指导策略】

教师通过具有一定规律的、有趣的儿歌可以很好的帮助幼儿记忆、了解、感知游戏中的规则, 但由于我们小班幼儿的思维模式还处于行动与语言不统一的情况下, 所以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 幼儿在游戏初期还不能很好的运用儿歌中的内容, 通过不段的巩固、理解, 幼儿就能有很好的改善。

三、标记趣味多, 处处见规则

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上, 我们的教师会以多种形式、途径来帮助幼儿提高游戏水平, 而帮助我们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就是一方面。如何让我们的幼儿不仅能在游戏中尽兴的玩, 还能清楚地知道如何实施游戏中一些规则呢? 根据这个问题我们教师进行了思考。在游戏前的引导、游戏时的参与等方面都只能辅助幼儿了解规则。于是, 我们便用了一些幼儿熟知的标记、图片等来提醒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规则, 通过这样的形式, 幼儿的游戏便能处处见规则了。那么, 可从如以下案例体现:

【案例】

娃娃城游戏开始了, 许多幼儿都跑到轩轩和弥弥的小银行, 并且都挤在窗口随便争抢, 浩浩说:“我先来的呀。”涵涵说:“我就是要先拿。”洋洋说:“你们挤我了。”于是, 我来到幼儿中间:“宝宝们, 我们是有礼貌的孩子, 现在老师也很有礼貌的哦, 你们看!”我马上排到幼儿的身后, 其他宝宝也和我一样开始了排队的行动, 可是不多一会儿, 之前的状态又出现了。最后, 我们两位老师通过商讨, 为我们的小银行的地面贴上小脚印来帮助幼儿养成排队不争抢的习惯。

第二天的娃娃城游戏开始了, 在小银行前我发现站在前面的几个幼儿有意的将自己的脚踩在地面的脚印上, 而后面的幼儿便不由自主地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指导策略】

教师除了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在游戏前教师还会根据已有经验, 会在一定的地方尝试摆放一些标记, 如:为不同的区域设计相应的挂牌;小超市张贴不同颜色标记;小吃店的盘子上贴上食物照片等等, 这些可以来帮助幼儿在游戏时自主分配角色, 材料进行分类摆放等等。在小标记的制作和投放上也是我们老师智慧的体现, 而不是投放无价值的标记来减少趣味性。当然, 也可以将如何制定的机会留给幼儿, 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再进行投放, 让他们的游戏在自主中自律、在自律中成长。

在幼儿幼儿园游戏中, 自主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小班幼儿中, 由于动作、思维、想象、社会性等心理学特点, 游戏显得尤为重要。自主游戏是幼儿带着兴趣、自主地、积极地作用于环境, 动脑动身, 创造和展开活动的整个动态。“在自主游戏中, 幼儿体验成功感, 挫折感, 尝试解决冲突, 满足情感交流, 积累各种体验, 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能力。所以, 为了让幼儿的自主游戏更好的开展, 我们就需要多种形式的运用规则, 让幼儿的规则意识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10

一、把选择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兴趣是幼儿进行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是维系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动力支撑。真正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就应该让他们自主选择游戏内容。

在确定游戏内容时, 经常问问孩子们:你们想玩什么?这样的问题一定会引来孩子们争相发表意见:“我想玩娃娃家。”“我想玩理发店。”当他们意识到:我可以玩我想玩的游戏, 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游戏时, 他们才会兴奋地为自己的活动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准备。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自主选择成为开启幼儿创新之门的钥匙。

二、把制订游戏规则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游戏的规则和玩法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生命线。传统中, 游戏的规则一般都是由教师制定的, 幼儿必须循着规定好的模式, 依据设计好的轨迹运行, 不得违规。这样, 就导致了幼儿机械地按着同一个游戏玩法玩游戏。

为改变这一现状, 在角色游戏中, 我们应该多问问孩子们:你们想怎么玩呢?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有的合理, 有的不合理。作为教师, 应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引导幼儿比较这些想法的优缺点, 从而判断出怎样的规则才是最合适的。或者引导幼儿进行协商, 确定哪种玩法最合理。比如:娃娃家的游戏中, 一般都是爸爸、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做游戏。但是小朋友们想在娃娃家中进行演唱表演。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引导:你们家为什么要开演唱会呢?是不是有人要过生日了?小朋友们马上兴奋起来:是啊, 是啊, 我们要为小宝宝庆祝生日。我们还要给他做衣服、做礼物呢!这样, 先开家庭会议研究活动程序, 再进行做礼物的系列活动就都被安排进了娃娃家。孩子们在自己的设想中进入了娃娃家那一片温馨而又热闹的天地里。

三、把选择游戏角色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角色扮演是幼儿游戏的主要部分。平时的游戏中, 我们会用成人的眼光、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强弱来分配角色。让安静的孩子做收银员, 让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做售货员。游戏结束, 我们会用小小的物质奖励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在看到幼儿短暂笑容的同时, 忽略了笑容背后的厌倦。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一成不变的角色扮演, 哪怕那个角色他演得再熟练、再优秀, 他终会倦怠。

我们应该多问问孩子们:你想扮演谁呀?让孩子们自主地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 允许他们去尝试陌生的角色扮演。也许他的兴趣加上老师的鼓励, 会让他在新的角色扮演中同样出色;也许他会有一次失败的经历, 那也是一份收获。在这样的尝试中, 幼儿的自我判断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上一篇:空心楼板的施工工艺下一篇:石油消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