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汇率风险

2024-07-29

企业汇率风险(精选十篇)

企业汇率风险 篇1

一、汇率风险的概念

汇率风险, 是指企业因客观因素变动而导致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不论是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还是单纯的国内企业, 在日常经营中都将受到汇率风险的影响, 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无可争议地要处于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之中, 而纯国内企业也要受汇率风险的影响, 原因在于纯国内企业的材料供应会受汇率变化的影响而发生价格波动, 或者纯国内企业的产品要与进口的商品竞争, 进口商品的数量与价格的变化就会影响到国内企业, 而纯国内企业往往不如进出口企业那样容易转嫁汇率风险, 所承担的间接风险影响更大。

二、企业汇率风险的种类

通常情况下, 汇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利率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给外汇交易者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或经济收益。狭义的汇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 以外币调价的收付款项、资产与负债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获得意外收益, 又称汇率风险。从具体化角度考虑, 企业研究的应是狭义的汇率风险。狭义汇率风险主要是汇率变动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现有现金流和未来现金流的影响, 具体指折算风险 (账面风险) 和交易风险 (外汇买卖交易风险和对外贸易结算风险) 。

三、企业汇率风险控制的原则

1. 风险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因此

所谓风险管理只是将自己不能或不愿承受的风险转化为自己愿意和能够承受的风险

在汇率市场上高收益和高风险挂钩, 为了获得高汇率收益而将企业处于高风险之中是非常危险和不明智的, 因此企业控制汇率风险的首要原则是:固定汇率损益, 创造平稳的经营环境, 在保证经营效益的基础上略有汇兑盈余。

2.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没有风险就没有高收益或低成本

现在外汇市场风险加大, 企业每天的交易风险、期末的折算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经营, 因此企业控制汇率风险的第二个原则是:客观面对汇率风险, 熟悉并掌握保值工具, 采取恰当的保值措施, 正确评价采取措施后的收益和损失。

3. 与其被动地面对风险, 不如积极地承担风险, 将不愿承担的风险转换为可以承担的风险

企业含有外汇资产或外汇负债都会带来折算风险, 尽管折算风险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流出, 但是其对企业当期效益的冲击造成企业无法作出准确的财务预算, 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更重要的是无法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企业应根据需要, 择机调整外币资产负债结构。一般而言, 如果人民币相对某种外币升值, 可增持相应的外币债务;如果人民币相对某种外币贬值, 可增持相应的外币资产。企业控制汇率风险的第三个原则就是:为了控制折算风险, 外币资产和负债的调整一定要准确把握本币和外币的变化趋势和时限。

4. 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提高控制和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

在交易风险上, 一种外币趋向升值, 会导致付汇损失, 对收汇有利。反之, 一种外币趋向贬值, 会导致收汇损失, 对付汇有利。因此,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外汇收、支、还、付以及资金周转的需要, 实现收汇和付汇币种的多元化, 并保留多种货币, 进行外汇收支的币种、规模、期限匹配, 防止收汇和付汇单一以及单一货币结算造成的汇率风险和汇兑损失。因此企业控制汇率风险的第四个原则是:为了控制交易风险, 在收付汇中坚持遵循“收硬付软”的基本原则。即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值, 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值。对外借款选择将来还本付息时趋软的货币, 对外投资时, 选择将来收取本息趋硬的货币。

四、加强与银行的联系, 是企业控制汇率风险的捷径

随着银企合作关系的发展, 为了防范风险, 办理中间业务、推销外汇保值衍生金融产品成为银行重点工作之一, 相关资源正在向企业开放。因此, 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联系, 主动进行避险业务咨询, 及时了解规避汇率风险工具的发展, 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动和调整;根据贸易方式、贸易内容的不同以及汇率变化的不同特征, 充分运用银行提供的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互换、短期外币信贷安排、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以及结构性调期、期权等金融工具, 合理规避或防范风险。

五、汇率预测是控制汇率风险的基础

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 而对从事国际经济交易的经济主体或个人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上升或下跌所造成的风险。当外汇市场上汇率变动向不利自己的方向发展, 就会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 合理、准确地预测汇率的波动趋向是防范汇率风险的基础。

汇率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找出引发汇率波动的各种因素, 并根据定性的理论分析, 将这些因素按照它们对汇率波动的作用, 划分为驱升、驱降两大类; (2) 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 建立汇率预测模型, 以便进行比较准确的定量预测, 但是, 所有的模型必须经受时间的检验; (3) 任何一种预测方法都有缺陷, 在汇率预测的两大类方法——基础因素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中, 不能仅依赖一种方法, 应该多采用几种预测方法, 进行相互验证和补充。

六、建立企业汇率风险预警机制

在正确树立汇率风险管理理念、客观评价汇率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下, 建立健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科学实施汇率风险管理迫在眉睫。目前企业的风险预警和管理还在探索阶段, 如何才能在适应新汇率体制和风险环境下, 在现有技术和工具支持中建立符合企业风险特殊的预警机制, 是当前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1. 汇率风险管理预警机制预案的提交前提

企业面临着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 各类风险的管理方法又都不相同:折算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债务法和远期、期货或期权交易, 资金调度和币种选择对折算风险也有一定的防范作用;交易风险的控制方法比较多样, 银行提供的各种工具基本上都可以利用。因此在实施各类汇率风险管理时, 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部门首先应该识别企业面临的是哪类风险, 对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计量;然后确认拟提交风险管理预案的历史成本, 即企业经营当时的汇率水平;同时会同银行等金融机构专题分析市场相应汇率走势, 来考虑风险管理预案的提交。

2. 汇率风险管理预案的提交内容

汇率风险管理预案应涵盖以下内容: (1) 企业相关交易当时市场汇率、总额、期限交易基本情况或企业相关外汇资产即期换汇成本、总额、拟定持有期限、一般存款利率等外汇资产基本情况; (2) 国际金融市场相关外汇汇率及利率走势分析; (3) 实施该笔风险管理的几种可行方案和市场基本报价; (4) 企业外汇管理部门推荐的风险管理方案; (5) 拟定授权交易期间、汇率、利率变动区间及权限; (6) 该风险管理方案成功实施对企业整体外汇债务结构、综合债务成本或对企业整体外汇资产结构、单项和综合投资回报率、汇率利率风险及账务处理等的实质影响; (7) 企业未来动态跟踪管理对策; (8) 预案不予实施的可能情况及后续处理对策。

3. 汇率风险管理预案的建议审批、实施程序

企业实施风险预案管理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实施程序, 具体的审批及实施程序为: (1)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部门就一定阶段的金融市场及企业外汇债务及资产状况草拟并提交汇率风险管理预案; (2)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部门主管初批; (3) 财务负责人复批; (4) 企业总经理终批; (5)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部门根据预案提交方案、授权期间、汇率、利率变动区间及审批情况等实施相应风险管理方案; (6) 在预案界定期间无论是否实施风险管理方案, 均在期间结束15日内提交后续分析报告, 阐明实施或未实施的原因、实施结果及后续影响等; (7)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部门每半年就所有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案提交后评估报告及未来管理对策; (8)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部门根据金融市场变化情况, 适时就原有交易是否继续或平仓提交不定期的专题建议。

4. 把握企业经营、财务风险管理全局, 统筹实施汇率风险管理

企业在高度重视日益严峻的汇率风险管理的同时, 必须深刻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并非游离于企业经营、财务风险管理之外, 而是在企业整个经营、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下的重要分支。一方面, 汇率风险管理的科学实施高度影响企业经营、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 只有建立健全企业整个经营、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才能以全局统筹的角度思考问题, 规避风险。

企业汇率风险 篇2

汇率变化一项是外贸中小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因为,外贸企业的利润与收益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汇率的把握上。但是,我们外贸中小企业对外汇风险管理又存在诸多的问题。譬如:外汇风险意识淡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企业不能很好的把握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防范和规避外汇风险;企业缺乏专业的外汇管理人才和管理系统。

面对这些问题,专家提出了中小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五大方法。、1,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外汇管理人员应当做到:在全面掌握企业外币收支的情况下,不仅要准确及时的预测汇率变化趋势,还要准确预测意外汇率波动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

2,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控制外汇风险管理的工具。汇率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外贸企业的现实需要,发展外汇衍生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工具,有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外汇亏损,为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往来和外汇交易保驾护航。

3,通过外贸企业调整经营策略达到避免和降低汇率风险。外贸企业在采取合约保值的同时,还可以采取调整经营决策的办法来降低和避免交易风险。4,利用合同条款有效防范外汇风险。贸易双方在签订、执行合同时,合理选择计价货币,协商规避外汇风险对外贸易中,企业往往希望选择本币计价,从而避免风险,方便结算。然而在贸易实物中货币的选择取决于贸易双方的地位、意愿和国际惯例。当汇率不利于本企业时,可以通过外汇交易转嫁出去。

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对策 篇3

一、提高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

汇率风险意识的加强将会对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为了加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外贸企业要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构建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外贸企业要提高企业管理层和最终决策者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意识,从而保证管理者在进行企业决策时能够考虑汇率的波动。另外,外贸企业要对各个部门的员工进行企业汇率风险意识的教育,在企业内营造关注汇率变动的氛围。外贸企业只有从整体上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才可能及时关注汇率的波动情况,才能更有效、更科学合理地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接触到最新的信息,提高员工感知汇率变动的敏锐度。外贸企业还可以邀请金融专家对将来的国际汇率变动趋势、各国对中国的外贸政策变动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做现场报告,并鼓励员工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提高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

其次,外贸企业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密切关注相关信息,把握汇率波动情况,及时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可以培养专门人才来及时关注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金融市场的动态、及时处理汇率风险的相关信息。某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设立专业部门,负责跟踪汇率走势、关注我国汇率政策变化,了解相关贸易伙伴对我国进出口策略的变动,从而抓住时机,变动企业相关的计价货币及出口方向来应对汇率风险。例如,我国A企业的外汇监测部门发现,由于欧债危机,德国放宽了对我国外贸企业进口高科技产品的条件限制,而人民币兑日元却在相对贬值。则A外贸企业可以调整进口策略,将本来预计从日本进口的器械,转向从德国进口,从而有效规避了汇率风险。

总之,外贸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构建外汇信息管理平台来关注汇率的动态变化,及时应对汇率风险。

二、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金融工具,来规避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外贸企业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远期合同法、BSI法、LSI法及贸易融资,其操作如下:

(一)远期合同法

借助远期合同,创造与外币流入相对应的外币流出来规避外汇风险。例如,中国A公司出口一批电视机,6个月后从美国B公司获得10万美元的货款,为规避6个月后美元汇价的波动风险,A公司可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卖出10万美元的6个月远期合同。假定签订远期合同时,美元兑人民币的远期汇率为1美元=6.3元人民币,6个月后,A公司履行远期外汇合同,与人民银行进行交割,将收到的10万美元卖给外汇银行,得到本币63万元。

(二)BSI法(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

BSI法也可以规避外汇风险。在有外汇应收账款的情况下,首先借入与外汇应收款项数额相同的外币,消除时间风险;然后将借来的外币卖给银行换回本币,消除了货币风险;之后将得到的本币存入银行或进行投资,以其赚得的投资收入抵充采取汇率风险规避措施带来的费用。例如,中国A公司出口一批电视机,6个月后从美国B公司获得10万美元的货款,为规避6个月后美元汇价的波动风险,A公司向中国建设银行借入10万美元,借款期也为6个月。然后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的即期合同卖出美元,假定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3元人民币,得到本币63万元。随之将63万元人民币放在中国货币市场,投资期也为6个月。6个月后,A公司将获得的10万美元还给中国建设银行,并将货币市场的人民币收回即可规避汇率风险。

(三)LSI法(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

拥有应收外汇账款的企业也可以利用LSI法规避汇率风险,企业首先与债务方谈判,请其提前支付货款,并给其一定折扣,消除时间风险。再通过即期合同换成本币,从而消除货币风险。然后将获得的本币进行投资。例如,中国A公司出口一批电视机,6个月后从美国B公司获得10万美元的货款,为规避6个月后美元汇价的波动风险,A公司要求B公司提前支付货款,并给与B公司一定折扣(暂不考虑折扣数额)。A公司获得10万美元货款后,立即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即期合同卖出美元,假定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3元人民币,得到本币63万元。随之将63万元人民币放在中国货币市场,投资期也为6个月。这样就规避了外汇风险。

(四)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指,在贸易中企业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来增加现金流量的一种融资方式。贸易融资需要企业利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进行贸易融资组合,从而可以防范汇率风险。对一般企业来说,较好的贸易融资方式有出口票据贴现、出口押汇、福费廷等。出口票据贴现指远期信用证项下汇票经开证银行承兑、跟单托收项下汇票由银行加具保付签字后,在到期日前,由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减贴现利息及有关费用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方式。客户将信用证或托收项下远期收汇款项提前变现,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同时可提前办理结汇,规避汇率风险。出口押汇即国际上银行界通常采用的“议付”做法,指议付行在审单认可的情况下,按信用证条款买入外贸企业(受益人)的汇票和单据,按照票面金额扣除从议付到期日到估计收到票款之日的利息和手续费,将净额按议付日外汇牌价折成人民币,付给外贸企业。福费廷业务是银行根据客户(信用证受益人)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要求,在开证行或保兑行或其他指定银行对信用证项下的款项作出付款承诺后,对该应收款进行无追索权的融资。

三、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策略

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来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外贸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经营策略。

首先,按照汇率的波动情况,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及时地调整零部件以及源部件的来源,降低成本,保持那些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的国际市场地位。其次,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对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引进,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逐渐创立我国企业的世界品牌,进而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最后,我国外贸企业还可以借鉴美国某些企业的做法,通过直接投资转移汇率风险。当美元面临升值压力时,一部分美国企业选择在国外建立企业的生产基地,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而我国那些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在东盟的一些国家投资建厂,靠近原料产地、减低劳资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来规避汇率风险。因此,应该鼓励我国外贸企业不断完善生产经营策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汇率风险。endprint

四、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

金融机构的服务为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金融机构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提供服务。由于我国外贸企业的规模较小,可以通过建立试点、放宽准入的措施,来构建中小金融机构满足外贸企业的实际需求,使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时能够及时获得贷款,得到资金的支持。例如,可以构建社区金融机构并且相应放缓合作金融改建商业银行的步伐,使其与外贸企业的需求同步,满足外贸企业的需求。另外,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差异化监管措施,如财税、担保、坏账核销、风险补偿等,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外贸企业的积极性。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人力与资源的优势,完善相关业务宣传和外汇业务市场的培育。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银企对接活动,为外贸企业提供急需的汇率避险产品和外汇资金管理的宣传、培训和咨询,使企业能够对汇率风险及其管理措施有足够的了解。同时,金融机构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范围,不断满足外贸企业的实际需求。

五、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在汇率不断波动的情况下,信息的及时获得对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来说显得极为重要,而政府在信息收集方面与企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所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配合对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走向国际化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服务,在经济形势不乐观时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关注外国政策的走势,进行专业评估该政策对相关外贸企业的影响,提醒企业尽早做准备规避可能带来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进出口的税率。当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贸企业出口产品价格优势不明显或外贸企业受到其他国家的不公平对待时,可以适当地调整税率,使企业的外汇收入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在企业方面,外贸企业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对接工作,及时关注政府公布的信息,了解政府政策的变化,以便能够快速获得所需贸易资金,掌握政府动态。例如,政府调整出口税率时要及时关注。当政府降低某一产品的税率时,企业在报关工程中要选用合适的品名以便可以享受到汇率降低所带来的好处。

在汇率改革的背景下,汇率不断波动,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越来越大。我国外贸企业必须尽快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管理工作,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规避出口面临的汇率风险。只有那些能及时抓住机遇并积极迎接挑战的外贸企业才有出路。

谈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篇4

一、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及产生原因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规避和控制因汇率的不确定性波动而产生的可能性损失,来确保企业稳定收益和收益最大化。

我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控制外汇买卖交易,政府严令禁止任何外汇货币在国内市场的自由流通,对国民每年、每次兑换外币额度也是严格把关。在我国,外汇兑换市场和品种都是较为单一的,我国不设有专门的外汇中心,只能通过国家指定的银行机构来获得常见的美元、欧元、澳元、日元等货币的兑换,小国家货币也不被允许兑换。国家政策的控制很难使企业产生强烈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的能力。但是目前,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比例的持续涨幅无疑加大了进出口企业结售汇风险。雪上加霜的是,很多企业不重视外汇管理,没有基本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部分企业虽然存在管理外汇风险的意识,但其管理模式和办法单一陈旧,只能应付简单问题,在当今外汇买卖市场中已经不起考验,面对外汇风险的浪潮表现的力不从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已迫在眉睫。

二、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银行为规避外汇风险也出产了很多相关的理财产品,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货币选择策略、套期保值策略、价格调整策略、投资策略、利率互换策略、易货贸易策略等多个特略。其中套期保值策略在实际生活运用较多,具体有远期外汇合同、外币期货合同、外汇期权和货币互换等金融产品。其运作原理为建立一个与企业当前货币头寸相反的或相互补充的头寸,来降低企业在市场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一)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指双方为了规避外汇风险签订相关协议,并事先约定交易币种、金额、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的特点是现在交易、未来交割,到期强制执行。其交易日期控制在一年之内,一般为3天后交割。相对于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兼有保值、避免汇率风险、资金计划和周转灵活等优点,更能为企业保驾护航、抵御风险。上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范围内的汇率体制从固定汇率为主导转向以浮动汇率为主、汇率波动加剧、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趋势,远期外汇市场也发展成为了有效的外汇市场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中国银行于1997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以来,得到了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外币期货交易

外币期货交易是指在最终交易日按照当时的汇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外一种货币的期货合约。与远期外汇交易市场相比,外币期货交易也是通过合同固定交易汇率,在约定时期后交割,也可防范外汇交易风险。但是不同的是,外币期货交易作为期货的一种,其买卖是通过固定的交易场所、买卖至少一个合同数量的金融产品、再以经纪人为媒介在合同到期日前便进行交割的交易。并且外汇期货交易实行的是每日清算制度,买卖双家账面余额每日变动,由此可使交易者了解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上世纪70年代,外币期货交易所开始了其发展进程,并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如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开设了外汇期货交易市场。

(三)外汇期权交易

外汇期权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规定的期间按商定的条件和一定的汇率,就将来是否购买或出售某种外汇的选择权进行买卖的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的本质是契约选择,是权利的买卖。外汇期权交易的买方有选择的权利,而卖方只有承担权利。即买方有权在合同期满时或提前按规定的汇率交易事先预定数量的外币,获得差额;若感觉交易无利可图也可放弃该权利,只获得卖家承诺的保值成本。外汇期权交易始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种年轻的管理外汇风险的金融产品。它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能为企业带来外汇保值,并带来一定利润。因此外汇期权交易的准入条件也很高,只有优质企业客户才能得到银行的允许,享有此交易。

货币互换交易是指持有不同货币的交易双方,在同一时间按即期汇率分别从对方买进外汇,到期时按远期汇率把外汇分别卖给对方的交易。货币互换交易实际上是两家企业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将债务资产从一种货币转化为另一种货币形式。比如说,客户以法郎举债,但本身又没有法郎收入,如此法郎升值即意味着增加本身债务负担。因此可选择与获得法郎较为方便的企业以货币交换形式合作,达到互惠互利。货币交换可选在约定期限期初或者期末交易,对企业双方而言,可降低彼此的融资成本,调整各自的负债结构,也可对利率风险保值。

三、汇率风险规避建议

(一)加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意识

企业要加强外汇管理风险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加强内部管理,在经营的每个环节建立相关汇率风险防范机制,并对企业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各部门外汇支出都经由同一调度中心,可降低成本,使企业自身完成部分外汇保值,大大提高外汇资金使用率,并有效降低了外汇风险。但是很多大型国际交易企业各部门分散,且独立经营存在、独立结算,对其他业务部门是否存在相反方向的外汇收支,是否可直接互补各自外汇交易情况不甚了解。企业自身结构组成不科学,势必加重了企业外汇风险。

企业还应增加外汇知识科技含量,引进和培养熟知国际资本市场和各类型金融产品的专业型人才,为降低企业外汇风险出谋划策。企业还应加大对各部门相关主管培训外汇风险知识的力度,使其不仅要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相关的规章制度、时刻关注各外汇变动情况,还要能够预测其变动趋势,从而做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提供规避风险渠道

我国外汇管理市场发展仍不成熟,其相关交易市场范围较为狭窄集中,并且交易外汇模式陈旧落后、可交易外汇品种、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匮乏单一。因此,相关部门要根据国际外汇发展势头和经济金融进展形势,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体制和规章制度,并把人民币汇率浮动控制在合理、均衡水平范围之内,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渠道、更多选择。

(三)商业银行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增强服务意识

商业银行要尽快调整自身产品结构,适应当前国际外汇发展趋势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局面。外汇市场快速旺盛发展,企业对规避外汇风险需求越来越高,这都无疑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开展企业外汇业务的机遇。商业银行要把外汇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并在此基础上应紧抓机会,全面快速的开发外汇金融产品,并把此产品投入到各省市分行,使广大企业提供享有规避外汇风险的便捷性。同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银行可多开展企业与银行互动的沙龙活动,使其金融产品走进企业。

四、结语

汇率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篇5

摘要:当前,各国的汇率风险主要由货币当局和财政当局共同管理,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方式日趋积极,各国还在减持美元资产和实现储备资产多元化的同时推动本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因此,我国应实施更加积极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管,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汇率风险;金融危机;外汇储备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2-0114-05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使各国偿还到期美元债务的支出减少,但同时给世界各国储备资产管理带来很大挑战。当前,各国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是储备资产因汇率波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一、国外汇率风险的主要表现及管理措施

(一)美国

美国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美元贬值使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降低,影响美元的国际地位。二是美元贬值抑制消费,削弱经济复苏动力。三是美元贬值会引发与美元挂钩的商品价格上涨,加剧美国通胀压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对其他国家而言,美国巨额外债导致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早已引起各国的关注,而美元贬值造成其他国家持有美元资产缩水,使这些国家陷入对美元资产抛售与否的两难境地。美国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财政部和央行共同管理美国外汇市场。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各拥有一半外汇储备。财政部通过外汇平准基金调整外汇储备规模,美联储通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储备资产的日常交易活动。财政部主导国家的汇率问题,央行根据“一个政策目标由一个政策工具实施”原则制定通货膨胀率目标。通过企业研发、投资和经营国际化来规避汇率风险。美国政府和企业在国外投资兴办研发机构,对外直接投资集中流向发达国家的技术集约型工业、高科技产品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初级产品、一般制造业。美国政府还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从法律制度和政策扶植等方面提供保障。利用美元霸权地位将通货膨胀和汇率风险向其他国家转移。当前,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全球外汇交易和世界储备资产中所占比重均超过60%,远远高于美国GDP在全球的份额。美元供给量增加使通货膨胀和汇率风险在全球传递。

(二)日本

日本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美元贬值造成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缩水,虽然日本坚持多元化的国际储备策略,但其持有的外币资产仍以美元为主。二是美国狙击日元国际化使日元汇率产生异常波动。日本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把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建立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不局限于汇率风险管理。同时,日本有计划地将外汇储备转化为各种战略资源储备。现在,日本已建成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其中国家储备可使用95天,民间储备可使用80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本又有计划地增加了对锆、铟、稀土等稀有金属的储备,并计划于2010年建成总量为15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国家战略储备。通过“藏汇于民”分散汇率风险。日本外汇市场比较发达,市场体系相对完善,法律机制比较健全,日本东京外汇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外汇市场,符合“藏汇于民”的先决条件。外汇市场的交易工具层出不穷使进出口企业可通过直接持汇克服汇率风险,也增强了日本国民的持汇动机,有了“藏汇于民”的群众基础。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零利率”政策和股票市场长期低迷使富余资金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保值增值渠道,产生“藏汇于民”的外部条件。截至2006年,日本企业和个人持有的流动性外汇超过3万亿美元。“藏汇于民”不但拓宽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渠道,而且分散了外汇集中于国家的汇率风险。实施“日元国际化”战略规避汇率风险。日本大藏省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日元与德国马克一起发挥国际通货部分补充机能”,即“日元国际化”战略。但由于“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价格高涨,出口企业竞争力持续下降,最终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日元国际化也趋于停滞。新世纪以来,日本加强与东亚各国的合作,意欲通过东亚共同体的建立重启“日元国际化”进程。

(三)俄罗斯

俄罗斯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能源等行业的外贸出口,国际油价下跌使俄罗斯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二是缺乏对国际游资的有效监管使俄罗斯外汇市场容易受到冲击。三是汇率的变化增加了外债的偿付风险。俄罗斯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以构建“双外汇篮子”为目标,走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之路。2005年前,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超过80%,此后,俄罗斯逐年削减美元比例,增持欧元和日元资产。根据2009年年初的统计,俄罗斯持有的外国债券中美国债券占4.06万亿卢布,欧洲债券占6.5万亿卢布,日元债券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发行的债券不足3000亿卢布,欧元已成为俄罗斯外汇储备的最主要货币。俄罗斯还将部分外汇储备转换成黄金储备,这一举措不但丰富了外汇资产种类,也提高了国际储备中黄金的比重,在国际汇市波动频繁之际无疑具有为国家储备资产保值的重要意义。利用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超额外汇储备。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是俄罗斯的主权财富基金,其前身是俄罗斯政府于2004年初创建的国家稳定基金。储备基金继承国家稳定基金衣钵,主要用来平抑国际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国家财富基金则对资产进行增长型投资,用以购买外国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等风险较小的债券,也可投资于外国银行债券、股票等回报率较高的资产,或在外国央行和信贷组织存款。截至2009年5月,俄罗斯储备基金总额为1143.79亿美元,国家福利基金924.14亿美元。加强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虽然俄罗斯卢布已于2006年实现自由可兑换,但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如果任其自由波动,将使国际资本频繁流动对俄罗斯汇率体系的负面效应最大化。因此,俄罗斯重拾“汇率走廊”,并声明卢布不会出现任何剧烈的波动。在国际贸易结算方面,俄罗斯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合作,推动双边本币结算。在资本市场监管方面,为避免给国际游资提供炒作机会,俄罗斯金融市场局规定证券市场的营业时间可根据股指变动随时调整,股指涨跌幅达5%时,市场将停止交易,1小时之后恢复。如果股指涨跌幅达10%,则全天交易立即结束。

(四)印度

印度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国内融资成本过高给印度卢比带来升值压力,加剧印度国内通货膨胀预期。二是印度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重太大,超过90%,美元汇率的变化增加了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压力。三是国际游资

的潜在冲击。印度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完善的外债管理体制。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利用外债较多,同时对外债管理比较好的国家。印度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立了“国家外债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外债的审批、管理和监控。印度也建立了完善的外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外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印度外债管理的核心是债务结构管理,通过对不同债务的利率、偿还期和风险状况进行分析,严控资金流向,不但为真正需要资金的行业提供帮助,而且提高了还债能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使用外债有效的国家。建立外国机构投资者制度,开放证券市场。外国机构投资者是印度境外设立组织的、拟投资于印度国内证券市场的机构。包括各种基金和信托机构,如,退休基金、共同基金、投资信托、捐助基金、大学基金与基金会、慈善信托或组织等。印度以信息公开制取代审查制,证券市场交易更为公平,提升了外国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投资的意愿。目前,外国机构投资者已能投资几乎所有的证券品种,包括股票、债券、各种基金和权证等衍生品。加强对外国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印度外国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常年保持在80%,已成为印度引进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长期投资环境的稳固和对外国机构投资者的监管成为印度政府严控汇率风险的重要工作。在税收政策方面,为限制外国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印度对其投资的长期资本利得不征税,而对其短期投资征收30%的资本利得税。在监督管理方面,印度证监会要求外国机构投资者接受注册地和印度的双重监管。

(五)巴西

巴西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过大。巴西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比重接近90%,美元贬值必然使其储备资产大幅缩水。二是巴西对国际游资引发汇率风险的监管能力亟待加强。巴西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采取控制资本流入与放松资本流出并重的管理措施。这一措施主要为应对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游资的冲击。在控制资本流入方面,巴西主要采取税收政策与贷款期限延长政策。在放松资本流出方面,巴西允许投资者在境外建立投资基金,允许法人在境外进行房地产投资。此外,取消进口融资的首付款限制,私人非金融机构无需巴西央行批准的投资限额也提高至500万美元。央行不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让外汇持有者分担汇率风险。巴西中央银行调控外汇储备总量的方式是发行海外债券,巴西央行与其直接指导经营的国营巴西商业银行不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因此,巴西的国家汇率风险由外汇持有者分摊,主要包括经营外汇业务的指定银行和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巴西央行通过交易总量分析对货币投放、外债增减和资本跨境流动等情况进行监管。

(六)新加坡

新加坡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汇率对国内经济影响较大,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受制于人。二是美元贬值使新加坡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新加坡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控股共同管理。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控股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国外市场。坚持新元“非国际化”政策,把国际游资挡在新加坡国门之外。新加坡市场狭小,外贸依存度很大,如果汇率剧烈变动,将对国民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政府为维持新元币值稳定,采取一系列新元“非国际化”政策。具体措施有:对非居民申请500万新元以上贷款用于境内金融投资时,银行须报经金融管理局批准,如融资不在新加坡使用,汇出时必须兑换成所需外币或外币掉期。此外,如果银行认为非居民获得新元后用于新元投机,则有权拒绝向非居民提供新元贷款。这些措施使非居民持有新元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并成功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冲击。

二、国外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各国在减持美元资产的同时推动本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

美元在各国储备资产中比重过大是汇率风险产生的根源,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国在减持美元资产的同时推动本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目前,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仍以美元资产为主,但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货币份额有所下降,欧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货币份额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5%左右。这是各国在当前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减持美元储备资产、增持欧元等其他储备资产的结果。同时,一些国家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相关措施推进本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日本在新世纪积极推动东亚金融合作,意图重启日元国际化进程。俄罗斯也积极推动卢布国际化,在与独联体国家的国际贸易中使用卢布进行结算,并在与中国、巴西等国家的贸易中也计划使用双方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虽然新加坡为避免新元遭国际投机者炒卖而坚持新元“非国际化”政策,但完全的新元“非国际化”不利于新元流通,也给新加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造成一定障碍。现在,新加坡允许外国的企业在当地以新元挂牌交易,并允许外国机构发售新元债券。对非居民使用新元的限制也有所松动,放宽非居民在向东南亚等区域发展时借用新元的限制,使其在境外汇兑时更为方便。本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在削弱美元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使这些国家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汇率风险管理“二元体系”具体运行有所差异

在汇率风险的管理主体方面,发达国家通常实行以财政部为主导、财政部和央行共同管理的“二元体系”。美国由财政部主导、财政部和美联储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制定与外汇相关的各种国际金融政策,拥有优先决策权,美联储有具体操作权。日本由财务省主导、财务省和日本银行共同管理,财务省依据《外汇及对外贸易法法》制定汇率风险管理的决策,日本银行依据《日本银行法》执行财务省的相关决定。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主导汇率问题决定及外汇储备管理的方式高估了经济决策分权的效力,因为仅靠国内体制设计无法根本解决内外均衡冲突问题。新兴市场国家大多采取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管理模式。俄罗斯的汇率风险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管理,财政部主要通过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管理外汇储备,央行参与外汇市场交易的主要目的则是维持卢布汇率稳定。巴西由央行主导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印度则仅由央行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具体的管理部门是外汇管理部和对外投资及运营部。新加坡由金融管理局和财政部共同管理汇率风险,金融管理局履行央行职能,通过固定收益投资和流动性管理等外汇市场干预措施实现储备资产总量控制和币种结构调整,财政部下属的主权财富基金主要进行储备资产的投资活动。

(三)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日渐明确、方式日趋完善,各国在实现金融系统和储备资产安全性的同时将储备资产多元化,实现安全性前提下的 收益最大化

国家金融安全和储备资产保值是汇率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日本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把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汇率风险一道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中。俄罗斯和印度的外债管理体系把维护金融市场安全和稳定货币汇率作为首要任务,巴西则由外汇持有者分担汇率风险,央行不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对外汇储备和金融市场的管理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主。新加坡建立网络化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使用现代计量工具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当前各国外汇储备总量庞大、币种结构单一,而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持续走弱,仅凭风险管理无法完全规避汇率风险,因此,各国采取积极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将储备资产多元化并用于特定用途以增加收益。日本通过战略资源储备将储备资产多元化。新兴市场国家大多通过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储备资产,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控股、俄罗斯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均为利用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外汇储备的典范,通过对外投资,改变了被动接受储备资产由于储备货币贬值造成的汇率风险,也使外汇储备在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基础上可实现收益最大化。巴西打算利用近年来石油出口的收入创立主权财富基金,并通过政府税收对其进行资助。印度拟成立单独的实体或公司,直接从印度央行购买外汇储备,以此作为主权财富基金。

三、对加强我国汇率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

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在当前美元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我国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减少储备资产中美元的比重。同时,实施金融走出去战略,通过主权财富基金等方式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监管水平也有很大提升,这是我国金融走出去的内部条件,而我国企业的国际化需要金融走出去为其提供配套服务,这构成我国金融走出去的外部条件。金融走出去是对汇率风险进行的积极管理,将会实现金融市场稳定性与外汇资产收益性的结合。一方面,仅凭风险管理措施无法完全规避国家汇率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不存在完全无风险的投资,因此,金融走出去要以风险厌恶为基础,尤其是我国在法规、经验和信息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所以在收购境外资产时要以保值为基础实现资产增值。目前,中投公司是我国唯一的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投公司主动放缓投资节奏,资产组合中现金比例近90%,在积极管理汇率风险的同时有效保障了储备资产的安全性。

(二)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能使我国享受铸币税,并有效锁定汇率风险。目前,我国已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正在稳步推进资本项目下的国际收支自由兑换。如果人民币能够在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货币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将不需要持有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汇率风险也将降至最小。货币国际化进程受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双重影响,如果顺势而为,就能有效推动货币国际化进程;如果逆势而动,则会给本国带来较大汇率风险,货币国际化的努力也会前功尽弃。国家金融体系的完整性、物价和通胀状况、汇率波动程度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因素是一国货币国际化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我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充分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以我国经济金融实力为基础,充分发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稳步推进,严防风险。在汇率市场化进程中,为切断储备资产增长和基础货币供应间的联系,可仿效发达国家引入财政因素干预外汇市场,强化人民币供给约束。

(三)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管。深化国际金融合作

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方法初探 篇6

[关键词] 汇率风险 计价货币 保值条款 外汇交易

目前,我国汇率的形成机制日趋市场化,汇率浮动范围逐渐扩大,美元对人民币的价格缓步下降。外汇市场上的这种汇率变化一方面使原先本币低估带来的贸易成本竞争优势开始丧失,另一方面增加了贸易进出口收付汇的汇兑风险,使外贸企业因采用外汇结算而发生了预期不到的进口成本上升或出口收益减少。因汇率变动引起的外贸企业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即外汇交易风险,它是当前全球浮动汇率体系的基本特征,是跨国经营与贸易必须面临的风险。由于过去我国一直实施高度固定的汇率制度,我国外贸企业一直在稳定的结算环境中经营,缺乏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动机和实践。针对当前的汇率形式,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是必要。企业为避免汇率风险可采取的措施有两类,一是内部管理,二是利用外部金融市场。本文就这两类措施向外贸企业提供几条避免汇率风险的可行途径。

一、强化内部管理,从源头上降低汇率风险

存在汇率风险就在于外贸企业拥有应收外币资产或应付负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尽量通过企业的内部管理减少外币敞口头寸,能有效地减少汇率不利变动带来的损失。常用的内部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1.正确选择进出口业务的计价货币

在进出口业务中涉及到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两种货币可是同种货币也可是不同种货币。选择的不同,企业的成本或收益将有所不同。例如,我国某企业从美国进口一台机器,报价为100万美元,计价货币由中方在美元和日元中任选一种,但结算货币为美元。假设交易达成时1美元=140日元,结算时1美元=110日元。若用美元计价,则我国企业支付100万美元即可;若用日元计价,这台机器的价格将是14亿日元,结算时就要支付127.27万美元(14亿日元÷110日元),比第一种计价方式下多支付27.27万美元。因此,企业在外贸业务中必须正确选择计价货币。

通常选择计价货币的策略是:(1)出口时选择硬币即具有上浮趋势的货币,进口时选择软币即具有下浮趋势的货币;(2)进出口货款一半用硬币一半用软币或采取多种货币计价;(3)本币计价。

2.签好保值条款,锁定汇率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实现计价货币的优选,则贸易合同中要订立保值条款。一般方法有:(1)计价与支付都用软币,但签订合同时明确该软币与另一硬币的比价,支付时原货价按此变动幅度调整;(2)确定一个软币与硬币的“商定汇率”,如果支付时软币与硬币的比价超过“商定汇率”一定幅度时,对原货价进行调整;(3)利用物价指数或滑动价格条款保值,如,在合同中规定:“进出口商品的货价根据价格指数的变动相应调整”;“部分商品的价格暂不确定,买卖双方根据履行合同时市场价格或生产费用的变化而调整商品价格”。

3.选择结算方式,防范外汇风险

出口贸易中做到安全及时收汇,是防止汇率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业务,选择恰当的结算方式。结算方式有三种:汇付结算;托收结算;信用证结算。一般来讲,信用证结算方式对收汇是比较安全的,特别是即期信用证结算能及时收汇,可避免汇率风险;至于远期信用证,收汇虽有保证,但不及时,易受汇率波动而有风险。

4.预测汇率变动方向,更改收付汇日期

外贸企业如果预测计价货币将要贬值,在进口时,则推迟向国外购货,或允许外国出口商推迟交货,或要求出口商同意其延期付款;在出口时,企业应尽早签定出口合同,或答应进口商提前交货的请求;或要求进口商提前付款。外贸企业如果预测计价货币将要升值,在进口时,则提前向国外购货,或预付货款;在出口时,企业应推迟交货;或允许进口商延期付款。

提前收付与拖延收付通常事前由进出口双方协商折扣率。

5.利用金融机构、卖断应收账款

出口商将应收账款卖断给金融机构,一方面可减少所持外币资产,避免汇率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可提前收回账款,获得资金融通。将应收账款卖断给金融机构分两种情况,一是普通贸易的保付代理,即出口商在赊销贸易中,在货物装船后立即将发票、汇票、提单等有关单据,卖断给保理商或专门的财务公司,收取全部或部分货款;再是大型设备贸易中的福费廷方式,即出口商在进口商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把经进口商承兑的、期限在半年以上到五六年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商所在地的银行或大金融公司提前取得现款。这种方法实质上是把汇率风险由企业转向了银行。

二、利用外汇市场交易,锁定汇率风险

外汇交易是指交易者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各种外汇买卖的活动。通过外汇买卖活动,交易者一方面可以获利,一方面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因进出口业务已产生外币应收资产或应付债务的外贸企业可采取以下外汇交易来锁定汇率风险:

1.远期合同法

已拥有远期外汇债权或债务的企业,可通过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合同,卖出或买入远期外汇来消除外汇风险。例如,我某企业从德国进口价值100万德国马克,6个月后付款。即期汇率为1德国马克=3.8345人民币,那么这批货物的进口成本就是383.45万人民币。如果结汇时德国马克升值,6个月后的汇率为1德国马克=3.8555,我国进口商就要多支付2.10万人民币。为锁定成本,进口商可按即期汇率买进6个月的远期德国马克汇票100万。6个月后,不管德国马克怎么升值,都不会给进口商造成损失。

远期外汇交易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定期远期外汇交易,即交割日期固定的远期外汇交易;另一种是择期远期外汇交易,即交割日期不固定,只规定一个期限,在这个期限内买方或卖方可选任何适当一天进行交割的远期外汇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当远期外汇升水时,对出口商来说,签定部分择期交易合约比签定全部择期交易合约有利;当远期外汇贴水时,对进口商来说,签定部分择期交易合约比签定全部择期交易合约有利。

2.期货合同法

在金融期货市场,外贸企业与清算公司或经纪人签订外汇期货合同,进行外汇期货买卖,也是防止外汇风险的一种方法。例如,2月10日我国某公司进口一批商品,金额为15万美元,付款日期为4月10日,用英镑支付。2月10日伦敦市场美元对英镑的即期汇率为1英镑=1.5美元,6个月交割的比价也为1英镑=1.5美元。但是,调研机构预测美元将上浮,我国某公司为避免汇率上涨的风险,从金融期货市场买进6月份第三个星期三交割的远期美元合同4个(因为期货市场的成交单位与交割时间标准化,以英镑买美元期货的每一标准单位为2.5万英镑,某公司要买4个2.5万英镑,即10万英镑的美元即订立以10万英镑购买15万美元的期货合同),以便6月份第3个星期三到期时,以10万英镑换得15万美元(1美元:1.5英镑)。4月10日某公司支付15万美元货款时,美元汇价果然上涨,美元对英镑比价为1英镑=1.45美元。此公司此时为支付15万美元的货款则要付出103,488英镑(150,000÷1.45=103.488英镑),比2月10日成交时美元对英镑的比价要多付3,488英镑,也即损失了3,488英镑。但是,由于该公司签有购买以英镑购买美元期货的合同,保证它能以1英镑=1.5美元兑换15万美元。它以这15万美元按4月10日1英镑=1.45美元的比价再换回英镑,可得103,488英镑,减去原成本10万英镑,获利3,888英镑防止了外汇风险。

如有远期外汇收入的进口商,也可签订出卖货币期货合同,其道理与上例相同。

3.期权合同法

即有远期外汇收入的出口商,可与银行签订出卖远期外汇的期权合同。反之,有远期外汇支出的进口商也可以与银行签订购买远期外汇的期权合同,以实现转移外汇风险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期权是期货合约选择权的简称。买期权的人向卖者付出一定的费用后就获得了按照规定买卖某种商品的权利,也有权不买或不卖,是一种只享受不承担义务的交易。外汇期权交易既能避免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损失,又能保留从汇率波动中牟利的机会。期权合同的保值防范作用,在对外贸易的投标中尤为运用。

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 篇7

1.1 交易风险

对贸易公司来说, 交易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 在装运货物或提供劳务后货款或劳务费用尚未收支这一期间, 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活动, 在债权债务尚未清偿前所存在的风险;三是待交割的远期外汇合同的一方, 在该合同到期时, 由于外汇汇率变化, 交易的一方可能要拿出更多或较少货币去换取另一的货币。

1.2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不能被准确识别和测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量、价格或成本的变动对汇率变动的反映程度, 该风险主要针对跨国公司。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不仅是临时的价格变化, 而且对一些环境变量有长期的甚至永久性的影响, 环境变量的变化, 会引起公司产品价格、市场份额、生产成本等指标变化, 从而引起收益波动, 给企业带来经济风险。

2 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措施

2.1 交易风险主要防范措施

2.1.1 利用结算工具避险 (1) 打包贷款

打包贷款是出口地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短期资金融通。出口商与国外进口商签订买卖合同后, 就要组织货物出口, 出口商可能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 出口商用进口地银行向其开发的信用证, 或者其他保证文件, 连同出口商品或半成品一起, 交付出口地银行作为抵押, 借入款项。企业所要面临的汇率风险悄悄地就转移给了银行。

(2) 出口押汇

出口押汇是指出口商在发出货物并向银行提交信用证或合同要求的单据后, 银行应出口商要求向其提供以出口单据为抵押的在途资金融通。出口贴现是银行买入远期承兑信用证项下银行已承兑, 未到期的远期要据, 为出口商提供的短资金融通业务。因可在实际收汇之前, 按办理押汇、贴现时的外汇牌价兑换成人民币, 而还款则用实际收到的外汇。这两种方就很好地规避了出口业务中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

(3) 进口押汇

进口押汇是信用证开证行给予进口商 (开证申请人) 的一项短期融资业务, 即进口商委托银行开出信用证, 在单证相符须对外付款时, 经向银行申请并获批准后, 由银行对企业保留追索权和货权质押的前提下代为垫付款项给国外银行或供货商, 并在规定期限内由进口商偿还银行押汇贷款及利息的融资业务。进口押汇与出口押汇性质是相对的。出口押汇可以通过“提前收汇”减少未来实际结汇时汇率变化可能产生的汇兑损失, 并提前获得资金;而进口押汇在目前单边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 同样可以通过“推迟付汇”获得汇兑收益, 并可达到融资的目的。

(4) 出口保理

出口保理是指保理商 (通常是银行或银行附属机构) 对采用赊销等信用方式出口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出口商在受让其应收账款的基础上, 提供信用担保、货款催收、销售分类账管理以及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

2.1.2 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

利用金融衍生产品, 企业能够在需要时确定外汇汇率, 从而锁定成本, 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应充分了解金融衍生产品业务, 选择适合的避险品种, 充分利用其来规避汇率风险。目前, 汇率风险管理可运用的金融衍生产品有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互换、利率互换、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外汇期权等。

2.1.3 合理选择计价货币

一是以本币作计价货币的原则。企业如果对外汇市场的情况不了解, 不能对汇率进行可靠预测, 尽量促进本国货币进出口合同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这样不论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 也不存在风险。二是运用“收硬付软”避险策略, 就是企业在国际贸易中, 出口应当选择“硬币”或具有上浮趋势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进口贸易中, 应当选择“软币”或具有下浮趋势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 以防范汇率风险。三是进口、出口货币一致的原则。如果外贸企业进口商品使用某种货币计价, 则出口商品也应采用该货币计价, 这样做可以将外汇风险通过一“收”一“支”相互抵销, 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2.1.4“一篮子”货币保值策略

汇改后, 由于人民币从此脱离了其与美元汇率挂钩的关系, 开始走上相对独立的浮动机制。故企业在对外签约时, 特别是在一些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进出口合同中, 可多采用非美元币种或美元与其他币种的多种货币组合, 如欧元、英镑、日元等, 化解汇率风险。因为“一篮子”货币当中, 各种货币的汇率有升有降, 如可以采用“硬币”和“软币”组合的方法, 使汇率风险得到分散, 以升值的货币所带来的收益抵消贬值的货币所带来的损失, 从而有效地避免外汇风险。

2.1.5 提前或延迟收付汇法

通过预测计价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 适当地提前或推迟收付有关款项, 以规避汇率风险或赚取汇率收益之效。具体做法是:当预测计价货币行将进入贬值趋势时, 出口方应尽早签订出口合同, 并尽早以即期外汇交易的形式收回出口货款, 避免因计价货币汇率的下跌而造成损失;而进口方则应尽量要求延期付款, 或推迟向国外购货, 以便在计价货币贬值后能以相对较小的成本进行支付。反之, 当预测计价货币行将升值时, 出口方应通过推迟交易或允许进口方延期付款等方式, 以期获得计价货币汇率上升的收益;而进口方则应提前购买, 或在条件相宜的情况下预付货款, 以免汇率上升后使进口成本提高。

2.2 经济风险规避措施

首先企业要采取经营多元化, 经营多元化是指在不同业务领域经营, 或者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经营。企业如果经营的行业和跨越的地区相当广泛, 由于资产组合的效应, 汇率变化的优劣势在国与国之间可以部分或全部抵消, 即汇率改变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可能会因多元化经营而减少。

其次要财务多元化。财务多元化主要包括筹资多元化、投资多元化以及外币应收款与外币应付款。筹资多元化是指企业从多个国家的金融市场筹集资金, 用多种货币计算。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可以向多个国家投资, 创造多种外汇收入, 就可以适当避免单一投资带来的风险。外币应收款与外币应付款配合是指外币应收款与外币应付款的数额基本上相等, 以使风险抵消。

再次要提高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出口企业应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出口, 真正通过以质取胜而不是靠低价竞争来扩大出口, 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防范外汇风险能力。通过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是一个长期性的也是一个根本性的方法, 受制于应定时期内一国的科技和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制约。企业只能把此作为一个长期计划, 对短期的汇率风险规避没有明显作用。

摘要: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 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 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值得注意的是, 经济风险定义中的汇率变动仅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 而不包括意料之内的汇率变动。文章分析了汇率风险的主要类型, 并提出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汇率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袁亚丽.国际贸易结算[M].辽宁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6. (249~254) .

[2]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3]金怡.贸易顺差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探究[J].消费导刊, 2008年12月:22-24.

[4]王姝.浅析我国外贸型企业的汇率风险防范机制[J].财经视点, 2009年第2期:38

企业汇率变动的风险控制分析 篇8

关键词:汇率变动因素,企业汇兑风险,风险控制

一、引起汇率波动的几方面因素

1、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对汇率波动的影响

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据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 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 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 推动本币贬值。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所以从长期来看, 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

2、国际收支平衡对汇率波动的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这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 形成出超, 资金流入, 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 则本币会上升。反之, 若进口大于出口, 资金流出, 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就会下降, 本币必然会贬值。

3、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对汇率波动的影响

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在现行货币制度下, 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 通货膨胀率高, 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 会促使本币贬值。反之, 就趋于升值。

4、各国间利率水平的差异对汇率波动的影响

各国间利率水平的差异也会引起汇率的变动, 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 在温和的通货膨胀下, 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 同时抑制国内需求, 进口减少, 使得本币升高。但在严重通货膨胀下, 利率就与汇率成负相关的关系。

5、人们的汇率预期对汇率波动的影响

人们的汇率预期这一因素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有学术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 信心强, 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 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汇率政策, 避险情绪, 突发事件的影响, 国际投机的冲击, 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开盘收盘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所引发的企业相关经营风险

1、结售汇制度与企业汇率变动的风险关系

结售汇制度是在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外汇资源稀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正确选择。对于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保证企业经常项目可兑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 这一制度也形成了一种利润强制再分配机制, 即通过企业结汇价格与购汇价格的差额, 使一部分利润从企业转移到银行。账户限额治理与结售汇制度密切相关, 限额内外汇企业自由保留, 但超限额部分必须强制结汇, 尽管外汇账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银企间利润强制分配的数额, 但对于单个企业而言, 还是相当可观的。对于外汇收支可以自求平衡而又不得不先结汇、后购汇的大型企业来说, 这种强制分配更是有失公平。与此同时, 这种强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企业资金运营的自主性, 使企业无法控制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 不能充分避险或获利。

2、外汇风险知识与企业汇率变动的风险关糸

(1) 对外汇风险及治理的熟悉不足。大部分企业对外汇风险熟悉不深, 对外汇风险防范和理财工具了解不多, 更谈不上熟练运用。很多企业负责人将外汇风险当作不可抗力, 缺乏主动采取措施进行保值甚至增值的意识。

(2) 计价结算货币的选择。由于美元自2002年以来持续贬值, 加上我国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稳中有升, 特别是07年后, 西方主要经济体对人民币升值不断施压, 一些企业逐渐改用其他货币计价结算。然而, 美元汇率在08年跌至历史低点之后, 从下半年开始急速反弹, 对欧元的升值幅度一度超过25%。由于人民币去年下半年对美元回稳在6.8的水平上,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从9月初的10一度跌至11月份的8.5, 最终导致一些改用欧元结算的企业, 与使用美元结算相比损失超过20%!

(3) 结售汇方式的选择。08年人民币升值前快后慢, 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6.5%, 特别是一季度升值超过4%。年初各金融机构也纷纷调高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测, 一度认为08年升值幅度将超过10%。这些信息造成了出口企业的恐慌。为了避免汇兑损失, 一些企业大量使用远期结汇方式卖美元。4月份主要银行的年底远期美元报价为6.3-6.4, 而实际上年底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还维持在6.8以上。也就是说, 运用远期结售汇让一些企业少收了10%的人民币。

3、相关外汇产品与企业汇率变动的风险关糸

不当地使用一些结构性外汇产品。08年汇率形势复杂, 当企业到银行询价时, 很多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不仅仅提供远期汇率报价, 而且推荐一些复杂的结构性外汇产品, 比如与澳元等某一货币汇率或者LIBOR等某一利率变动挂钩的产品。但从客户反馈的情况来看, 这些产品大多内嵌期权或者对某一资产价格的赌约, 收益有上限但损失无下限。企业并不了解其中的风险, 往往被表面的虚幻的收益吸引, 就轻易购买了这些产品, 结果大多数出现了损失。近年来, 一些企业与个人投资者因些成引发的纠纷与诉讼很大程度上与此在关。

三、企业汇率变动的风险控制措施

1、利用各种政策和工具有效规避外汇风险

以多种形式了解外汇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在了解的基础上合理运用适宜的工具进行外汇理财。进一步放开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市场准入, 答应所有具备条件的银行开办此项业务;扩大国内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 将非贸易外汇、国内外汇贷款等纳入远期结售汇范围;选择适当的时机建立国内人民币兑外币的远期市场。健全完善外汇买卖和衍生交易方面的制度。进一步规范银行代客外汇买卖业务, 统一中外资企业在外汇买卖方面的治理尺度, 为企业办理实盘外汇买卖。

2、培养和引进懂专业、懂技术、懂工具的财务人员

其次增强汇率风险管理技能, 企业可以培养和引进懂专业、懂技术、懂工具的财务人员, 加大有关信息的投入, 使之能够在外部咨询的基础上对汇率做出独立的判断, 能够识别风险点并运用有关工具管理风险。如果一家企业无法承担这项开支的话, 可以由多家企业联合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同时也资源共享。当然也可以定制商业银行的专门服务, 由银行的研究团队提供专业参考意见。

3、不以暂时的事后盈亏作为评价标准

汇率风险管理无外乎采取措施规避、转移、分散风险, 在防止受损的同时也出让了获利的可能性, 把未来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结果, 因此事后的盈亏不是评价汇率风险管理的标准。如果某公司通过远期结售汇卖出6个月后的货款, 远期汇率是9.6RMB/EUR, 如果到期汇率是9.7 RMB/EUR, 就会被一些企业误认为是管理不当。事实上, 事后的结果很难预料, 到期汇率也有可能是9.5 RMB/EUR。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把这种盈亏作为评价标准, 这不利于汇率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 也影响财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4、考虑将汇率风险纳入成本控制

既然汇率的波动现在已经比较频繁了, 那不如干脆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留有余地, 报价时就考虑进汇率的波动区间。同时也可以和客户约定若超出这个比例, 那么风险共担。或者约定报价有效期, 或者是同一种产品根据不同付款方式提供不同的报价。

5、考虑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最近人民币区域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被广泛使用, 一些国家将人民币列为自由兑换货币, 还有一些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有关部门也把人民币国际化提上议程, 着力推动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例如, 08年底中韩签署高达1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 又与印尼俄罗斯等国签置双边货币互换, 以人民币为主。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可以起到与汇率风险基本隔绝的效果, 企业要及时了解有关改革和政策的动向,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考虑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

总之, 进入2009年以来, 各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仍不甚明朗, 国际外汇市场复杂多变, 汇率上下波动幅度很大, 这将给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企业要了解引起汇率波动的各种因素充分, 利用各种政策和工具有效规避外汇风险, 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进而实现外币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袁亚丽:国际贸易结算[M].辽宁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6. (249~254)

[2]、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3]、刘晓芳 崔占香:论出口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J].商情, 2008.04 (17)

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工具选择 篇9

2005年7月21日晚19时, 央行发布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的公告,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所做出的重要决策, 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 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改之后, 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加速升值, 08年金融危机使该局面停滞。央行于2010年6月25日重启汇改, 强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积极改革给国内外贸企业带来了冲击。这是因为在以往的钉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 政府承担了外汇市场的汇率风险, 因此国内外贸企业普遍缺乏对浮动汇率及汇率浮动 (方向和幅度) 不确定性的认识, 以及规避由该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的意识。在人民币汇率逐步实现浮动汇率的进程中, 如果它们不采取任何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 那么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 将直接影响它们的盈利能力。例如, 一个外贸企业将在三个月后收到一笔美元货款, 在不采取任何汇率风险规避措施的情况下, 如果到期日美元对人民币贬值, 那么该企业实际的人民币收益就要低于预期值;相反, 如果该外贸企业将在三个月后支付一笔美元货款, 在不采取任何汇率风险规避措施的情况下, 如果到期日美元对人民币升值, 那么该企业实际的人民币成本就高于预期值。

带来冲击的同时, 人民币汇改也将促使外贸企业增强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 积极地了解规避汇率风险可选择的工具, 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工具本身的性质使用它们, 未雨绸缪, 在外贸合同实际履行前, 锁定交易的成本及收益。

二、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

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被分为两大类:

(一) 内部工具

可以这样理解内部工具, 即使用内部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不会牵涉到外贸合同签订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从企业现金流量的角度看, 在使用内部工具的过程中, 不会产生因外贸合同引起的现金流量以外的现金流量。这类工具包括:

1. 从优选择外贸合同计价货币:如果外贸企业在外贸谈判中

有相对较大的控制力, 就可以将选择合同计价货币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 即根据对汇率走势的判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货币作为合同计价货币。在目前人民币升势下, 进口合同选择美元计价, 出口合同选择人民币计价, 对企业来说是明智的策略。

2. Leading:

Leading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外贸企业提前偿付债务”。例如, 一个外贸企业在六个月后将偿付进口货款100万美元, 同时该企业预计在三个月后将收到一笔出口货款100万美元, 由于六个月后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规避汇率风险, 该外贸企业可以在三个月后用收到的100万美元货款提前偿付债务, 因为两笔款项数目相等, 一方面企业清偿了债务, 另一方面避免了六个月后因为美元况人民币大幅升值而引起的成本增加。而且企业提前偿付债务往往会得到债权方的债务折扣, 减少企业的成本。

3. Lagging:

Lagging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外贸企业推迟收取货款”。例如, 一个外贸企业预计三个月后将收到100万美元的出口货款, 而六个月后将支付100万美元的进口货款, 该企业可以在六个月后收取出口货款以抵偿进口货款, 这样企业在三个月后和六个月后的净现金流量都为零, 自然就不会因为汇率的不确定性而遭受经济损失。

(二) 外部工具

与内部工具相反, 企业使用外部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将牵涉到外贸合同双方以外的第三方, 从企业现金流量的角度看, 外部工具的使用将引起企业与第三方的现金流量。外部工具包括:

1. 外汇远期合同

即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外贸企业与外汇买家或卖家 (通常为外汇银行) 签订出售或购买外汇的合同, 合同约定外贸企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以现在确定的汇率出售或购买外汇。例如, 某外贸企业预计六个月后有一笔美元应收货款, 金额为100万美元, 该企业与某外汇银行约定六个月后, 以1美元兑8.0元人民币的汇率出售这笔美元。这样, 如果到期日1美元跌破8.0元人民币的关口, 外贸企业依然可以保证800万人民币的收入, 而外汇银行在这份合同中承担了美元汇率走低的风险和由此引起的损失。必须指出, 外汇远期合同规定了企业到期出售或购买外汇的义务, 它没有变通的选择。在前述的例子中, 如果到期日1美元突破8.0元人民币的关口, 企业依然只能通过出售美元得到800万元人民币。

2. 外汇期权合同

对外贸企业来说, 外汇期权合同是一种比外汇远期合同更为灵活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外汇期权合同赋予外贸企业一种权利, 即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决定是否以现在确定的汇率出售或购买外汇。例如, 某外贸企业根据合同将在六个月后支付货款100万美元, 该企业可以与外汇银行签订一份期权合同并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 根据该合同, 企业有权 (但不是义务) 在三个月后以1美元兑8.0元人民币的汇率从银行购买100万美元。如果三个月后美元即期汇率突破8.0元人民币关口时, 该企业执行期权合同, 如果三个月后美元即期汇率跌破8.0元人民币关口时, 企业可以不执行合同, 而在外汇市场上以低于800万元人民币的成本购买美元。虽然使用期权合同需要支付期权费, 但外贸企业利用期权合同不但可以规避汇率风险, 甚至可以从汇率的走势中获利。

3. 外币贷款保值

通常来说, 无论是外汇远期合同还是外汇期权合同, 它们的期限不会超过一年。因此, 当企业履行长期外贸合同时, 无法使用外汇远期或者期权合同来规避汇率风险。例如, 我国一个建筑工程公司承担A国某港口的建筑工程, 第一笔工程款1000万美元将在一年后支付。在这种情况下, 外币贷款保值可以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假设, 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Ri, 一年期美元贷款利率为Ra, 即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W0, 那么外币贷款保值的操作方法如下:该公司可以即期从银行借一笔美元, 该笔借款在到期日的本息之和正好是1000万美元, 然后将美元以汇率W0兑换成人民币并进行一年期的人民币存款。一年后, 该公司以1000万美元工程款偿还美元借款, 同时得到一年期人民币存款本息共计1000/ (1+Ra) *W0* (1+Ri) 元。由于公司一年后的现金净流量仅仅和即期汇率及两种货币一年期存 (贷) 款利率有关, 因此汇率风险被规避了。

4. 外币存款保值

外币存款保值也是用来规避长期外贸合同中汇率风险的工具。例如, 国内某企业向B国公司订购大型设备一套, 整个设备的制造、运输、安装及调试过程持续一年, 合同规定, 我方一年后向B国公司支付100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 假设, 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为Ri, 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为Ra, 即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W0, 那么我方可以借一年期的人民币用于即期买入美元, 并进行一年期的美元存款, 这笔存款在到期日的本息之和是1000万美元, 一年后, 用这笔美元存款本息和支付合同款。我方需要偿还的人民币贷款到期本息共计1000/ (1+Ra) *W0* (1+Ri) 元。由于我方一年后的净现金流量仅仅和即期汇率及两种货币一年期存 (贷) 款利率有关, 因此汇率风险被规避了。

5. 保理业务

保理是指出口商出运货物取得单据后, 将单据以一定折扣出售给保理机构, 由保理机构承担包括汇率风险在内的有关风险。保理业务的成本较外汇远期合同的成本高, 不常被使用。

三、国内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现状及展望

自2005年汇改以来, 一方面, 企业自身的避险意识逐步增强, 积极学习避险理论, 并尝试在贸易实务中使用避险工具, 另一方面, 央行积极引导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并为之创造条件, 2005年8月9日, 10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出台发布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 以此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并为银行和企业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但是, 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很严峻, 由于人民币长期被低估, 中国出口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上涨, 及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普遍预期, 致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势态无疑会压缩出口商品附加值普遍较低的国内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于它们来说, 由于国际竞争激烈, 不可能在贸易谈判中取得主导地位, 从而从优选择计价货币。目前, 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可以作为企业避险工具, 但一方面由于仅有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少数银行推出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 而形成供给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自身避险意识很强, 因此对远期结售汇业务定价过高, 导致企业使用该业务的成本较高, 而形成了需求不足。

在人民币汇改的背景下, 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动力依赖于国内避险工具市场的发展壮大, 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 随着外汇成为金融衍生品交易对象及更多的外汇衍生品在进入市场, 比方说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 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发现最有效的避险工具, 这种局面又必将进一步推动避险工具市场的发展壮大。

摘要: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以来,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单边快速升值的过程, 08年金融危机改变了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局面。2010年6月央行重启汇率, 强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汇改背景下, 我国外贸企业, 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萎缩, 承受着汇率风险, 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增强自身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 是迫切之事。本文介绍了规避汇率风险的常用工具, 其中重点放在应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文章的第三部分描述了国内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现状, 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汇率风险,内部工具,外部工具,外汇远期合同,外汇期权合同

参考文献

[1]祁先德.选好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J].青海金融, 2006 (11) :49-51.

[2]方晓敏, 陈晓明.论对外贸易中小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基于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分析[J].现代商业, 2012 (23) :133.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防范对策刍议 篇10

1 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现状

汇率风险也称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其经营活动中,因汇率的变化,而使外贸企业丧失既得利益或蒙受潜在的经济损失,其中包括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我们主要分析交易风险。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升值2%。随着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施以及国内经济和工资水平的日益增长,外贸企业经营如履薄冰,对市场预见性差,可控性小,使得企业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产生汇兑损失增大、融资成本增高等问题。

1.1 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风险

自2005年我国宣布调整人民兑换美元汇率以来,截止到2008年,我国的汇改政策已使人民币升值了19%,但由于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Financial Crisis) ,人民币暂停了增值趋势,而随着2010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新启动,人民币汇率重新恢复了弹性,但现阶段人民币仍不能成为国际流通货币,所以我国外贸企业在与贸易国签订合约时,只能选择贸易国的货币作为合约货币。美元是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的主要合约货币。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在不断走高,基本已形成稳步上升的增长态势。从短期的发展方向分析,人民币兑换美元依然会呈现速度加快、小幅升值、弹性增大及双向波动的走势,其升值的压力依然不可忽视。而从长期的发展方向分析,人民币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是否还能具备升值潜力,其主要因素取决于我国的调控力度。因此,在现有的参考汇率和管理浮动的制度下,我国外贸企业不能只凭自身的主观意识对人民币的贬值或升值妄加揣测,而应主动配合人民币贬值或升值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1.2 人民币兑换其他货币的汇率风险

随着2008年金融海啸 (Financial Tsunami) 的爆发,全球经济开始出现衰退的现象。同时,投资者对全球经济衰退现象的担忧也开始加大。因此,投资者开始通过放弃部分利益的方法,来规避更多既得利益的损失。如从新兴市场或高息货币市场撤资,并转向日元、美元两种避险货币。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英镑、澳元和欧元等其他国际通货呈现出大幅度的下跌趋势,从而致使澳元、欧元兑换美元重挫了40%。而那些用非美元货币结算的外贸企业,也随着非美元货币的贬值,导致资产严重缩水。众多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危机,甚至还出现了濒临破产的局面。此种现象,显然没有被我国外贸企业所预见,并造成部分外贸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

2 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对策

2.1 增设合同保值条款

我国外贸企业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可增设货币保值条款,将债务或债权兑换成较为稳定的等值货币。通常情况下,外贸企业可以将结算计价货币汇率体现在合同中,如果未来的货币汇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可以按照货币汇率的变化浮动调整实际支付货款额。亦或是在合同中明确,如果汇率发生变化,也可以通过重新谈判的方式,向合同的另一方转移成本,从而规避汇率风险,双方共担经济损失。

2.2 合理选择计价货币

外贸交易中,计价货币软硬的选择问题值得企业重视。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与交易中收付货币的币种密切相关。在外汇汇率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应力求在作为进口方时做到“付软”,而在作为出口方时做到“收硬”。企业对外借款时应该选取还款时趋于下降的软货币,对外投资时应选取收款时趋于上升的硬货币。但由于货币的选取原则也常常受双方地位影响,因此,也可以通过双方共同商议来决定货币币种。如果双方对合同货币有异议时,可以协商调整计价货币在货物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进而降低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

2.3 调整收付汇时间结构

我国外贸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结算安排使外币资金留存在国内而后予以结算等方法,从而预防汇率风险的发生。如,我国外贸企业为适应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可以与签订合同的另一方重新协商货款收支条款,争取将2~2.5个月的收汇期减少为1.5个月的收汇期,或将付汇周期适当延长,进而达到使外币资金滞留我国的目的。外贸企业通过重新调整进出口货款结算时间预防汇率风险,其本质是通过规避汇率风险中的时间因素来防范汇率风险。也就是说,当外贸企业作为出口方时,应采用“硬币”的结算手段,来延迟兑币和收款的时间。而当外贸企业作为进口方时,则应采用“软币”的结算手段,以力求缩短外币兑换本币的时间。

2.4 灵活运用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 (Forward Transaction) 是发达国家的外贸企业较为常用的一种金融保值手段,指的是企业可以与银行达成协议,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汇率,来规避汇率风险的交易行为。如某一外资企业预计在8个月后收到一笔200万美元的外汇,当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33,银行8个月远期汇率为1:6.30。该企业与银行签订协议8个月后,即使当时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降为1∶6.23,该企业却可以按和银行达成的1:6.30的汇率向银行卖出美元,实现外汇保值。然而远期外汇交易仍然存在风险,企业应该灵活运用,正确预测汇率波动。

2.5 积极拓宽贸易融资渠道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贸易融资已成为大多数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和融资的手段。其中,出口企业常用出口押汇、贴现、出口保理以及票据包买等融资方式;进口企业常用进口押汇、远期信用证以及海外代付等方式。外贸企业的这些融资手段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减少和消除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引起的外汇风险。

2.6 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外汇期权 (Foreign Exchange Option) 是外贸企业应用广泛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交易的本质意义是权利的交易,指的是在外汇期权买卖中,合同所有人具有选择是否履行合同的权利。这种交易方式不依赖于汇率预测的准确性,比远期外汇更具有保值意义。当实际汇率变动与预测相反时,合同持有人仅需要支付少量的期权费就可以不执行期权合同。

3 结语

综上所述,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应重视汇率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更应重视。我国外贸企业应取得银行的配合,同时,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形势、经济时态及国际政治格局,以便全面关注主要货币间的汇率变化趋势。总而言之,外贸企业应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为企业资产保值和防范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胥泽扬, 徐大为.关于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及其规避的探究[J].中国商贸, 2012 (04) .

[2]张丽.浅析汇率波动条件下我国企业汇率风险的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34) .

上一篇:公民科学素质下一篇: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