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政治教育

2024-08-23

军队政治教育(精选十篇)

军队政治教育 篇1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可以说,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开始向人类的所有领域渗透,影响着人们的传统观念。而对于军队教育来说,其也受到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其是部队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载体,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加强军队思想文化道德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军队的思想水平,让其与时俱进,而这一切无疑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应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来提升,军队思想政治化教育的水平,是当前军队现代化思想理念建设的重要基础,这是军队发展的必要,也是我国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对于部队来说,部队人员往往有较为严格的纪律,军人每天需要有大量的训练,这使得其很少接触社会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同社会发展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部队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有效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军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社会观念在不断快速的变化,但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却无法跟得上社会变化的节奏,一些观念无法有效跟上社会发展和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狭窄问题,并较为传统,缺乏创造性。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摆脱战争年代以及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理念和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视的是对典型的追求,缺乏长远眼光,而教育的方法也更多的是局限于“运动式”、“突击式”教育模式,在对教育做出规划时,并没有长远的目标,尤其是一些政工干部,并没有深入分析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前情况,这也造成了其无法更为有效的了解部队官兵的思想动态,这使得其无法有效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一些军队管理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特别重要,仅仅是一个软指标,如果军队工作较为繁忙的话,甚至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一旁而不顾。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存在理念上的偏差。

2、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

从当前情况来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同现实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相适应问题,具体来讲,军队实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庞杂,而教学的方法却十分单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加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一些单位在开展政治教育工作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官兵的实际需求,缺乏对思想实际的有效考虑,往往是上面下发命令,下面就机械的听从,这让教育更多地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层面上。不仅如此,一些政工干部存在言行不一的问题,在台上能够做很好的表率作用,但是在台下却表现很差,这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很多官兵对政治工作的威信产生了怀疑。此外,一些军队单位的成本意识十分淡薄,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时,过于追求活动的大和热烈,却并不十分重视研究和探索新的发展形势,也没有有效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效果。

3、教育机制与部队建设不相适应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军队中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政治工作体制,这种领导体制在特定的时间内具有很好的效果,对提升我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一定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对这种政治体制的集中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使得集中领导和统一思想的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这使得在军队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较为分散,机构也出现了重叠的问题,进而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持续弱化,极大地影响了政治工作的服务作用。

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

1、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空间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教育功能,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空间。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互联网宣传网站,积极宣传军队现代化发展历程,有效提升军队的影响力,积极打造系统完善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有效展示军队的思想政治魅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军队网络建设,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应用网络技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提升政治工作网站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让网络与军队训练和生活更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官兵都可以更为有效地了解思想政治理念。

2、丰富和拓展网络教育平台,加强信息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

一方面,要有效丰富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共享性和纪实性特点,有效丰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提升教育信息的鲜活性,努力将信息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提升信息利用的时效性。

另一方面,要充分应用信息网络功能,努力促进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充分结合网络中存在的录像录音等各种资料,进一步丰富军队思想政治理论,提升教育的形象化水平,让教学活动更为活跃,这样容易让部队人员更好地认可。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多种信息电子通信设备,加强军营生活的沟通和联系,让广大官兵可以更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深入讨论理想理念,通过网络来加强对官兵心理指导让其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碍,塑造更加良好的心态。

3、进一步提升管理教育力度,严格把控网络负面信息

在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时,也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教育的力度,严格把控网络负面新闻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让部队官兵更加明确上网的目的,让其认识到如何通过网络来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要充分结合官兵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交流活动,比如可以开展网上知识竞赛、网页设计比赛等活动,让其可以更好地加强网络学习来提升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官兵思想基础,积极培养官兵的核心价值观,让其在网络学习中可以更好地明辨是非。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军队网络管理规定,有效约束官兵的网上行为,让官兵更为有效地遵守军队纪律,树立更加健康的心态。

四、结语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军队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教育技术,另一方面,要丰富教育理论。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教育信息化的目的、要素及意义[J].高等理科教育,2006(04).

军队基层政治主题教育 篇2

军队基层政治主题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军人血性》

姓名:董浩 学号:201209060197 单位:9-4-1-3军队基层政治工作论文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军人血性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发扬光荣传统,永葆老红军政治本色。同时还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联系近年来部队在官兵血性培养方面与能打仗、打胜仗要求之间的差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红色基因传承弘扬的不够,因此,必须把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贯穿培育全程,不断激发官兵练兵热情和旺盛斗志。

今天我们就以红色优良传统铸造军人血性进行主题教育。

一、用忠诚之心筑牢血性之魂

听党指挥、绝对忠诚永远是我军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依、灵魂之所在,这既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红色基因”,也是培育军人血性的核心要素,必须做到紧抓不放、常抓不懈。一是坚定信仰不偏移。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坚持定期讲评、理论考核、学习检查等制度,用制度到位确保效果到位;用好用活各类媒体,配齐建强政治教员和理论骨干队伍,丰富活动方式内容,下大力、使长劲推动创新理论进基层、下班排;通过对理论热点和敏感问题深入解读,理直气壮宣扬社会义建设成果和制度优越性,增强官兵“三个自信”,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梦、强国梦。二是听党指挥不动摇。深入开展党史、军史的学习教育,突出抓好“坚定信念,筑牢军魂”教育活动,深刻揭批军队“三化”等错误观点,增进官兵对党的感情、信赖和理解,坚决做到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刻不含糊。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导官兵坚定人生信仰、端正价值追求,筑牢忠诚军队基层政治工作论文

使命、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三是固牢防线不可摧。当前反动宣传日益加剧,“灰色文化”“三俗”文化粉墨登场,庸俗暴力影视作品大行其道,对此应保持高度政治警惕,提高官兵明辨是非的鉴别力和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有害文化侵蚀,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政治上不迷航,思想上不迷失,行动上不迷途。

二、用强军实践磨砺血性之本

红色基因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根植于实践,必须让官兵在硝烟味、火药味中汲取红色基因的强大能量,深刻感悟血性蕴含的拼搏之义、奉献之义、牺牲之义,不断提高打胜仗能力。一是强化打仗的观念。深刻领悟习主席“三个高度警惕”的谆谆告诫,深刻领会“核心力量”“战略支撑”“重要基石”的重要论述,经常用“我们能打仗吗?我们能打胜仗吗?”警醒官兵,增强苦练打赢本领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真正把想打仗当习惯,把练打仗当做本能,把打胜仗当做生命。二是培育打仗的锐气。常态组织创纪录破纪录等训练,深入开展群众性大练兵活动,拓展精气神、刺杀格斗等对抗性训练,广泛开展誓师动员、立功创模、挑应战等活动,激发官兵时时谋打仗、事事为打仗、天天抓打仗的激情。三是营造打仗的氛围。加大战斗文化设施建设,让官兵在以打仗打赢为主色调的战斗文化中受到感染;占领信息网络新阵地,通过网上讲坛、在线访谈、竞技游戏等形式,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注重仪式熏陶,定期开展授衔、授枪、功勋装备奖军队基层政治工作论文

章授予等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感染下,增强官兵尚武奉献的成就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治军铁纪夯实血性之基

纪律严明是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也是培育军人血性的重要保证,必须以治虚强作风、治腐得兵心、治懒增效益、治散正士气、治奢树威信的实际行动打牢军人血性的根基。一是强化治军理念。从强化治军意识入手,通过教育治军、铁律治军、精细治军、和谐治军淬炼血性内涵,用依法从严治军的威严锻造血性的威武;强化法制思维,牢固树立“一本条令管三军、一部纲要治基层”的思想,增强法规制度贯彻力执行力;研究把握依法从严治军的文化本质,赋予正规化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二是严肃治军纪律。格外强调纪律的权威性,一切按法规制度办事、按规定程序办事、按集体意志办事,通过严制度、严纪律、严管理,下大力纠治管理松散、作风松懈、纪律松弛现象,确保政令军令畅通。三是转变治军作风。端正崇军尚武、备战求胜的价值追求,以国家安全为念、以科学发展为念、以能打胜仗为念,坚持领导干部以上率下,树牢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人品官德,干净做事、清白做官、规矩用权,把自己锤炼成为品行正、德行好、言行真的组织放心、官兵信服的过硬领导干部。

四、用传统文化传承血性之源

军人血性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扎根于我党我军传承已久的红色基因,必须大力传承、弘扬和发展。一是靠日常教育内化。坚持常态化规范化抓好优良传统学习教育,突军队基层政治工作论文

优化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生态要素 篇3

关键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要素

中图分类号:E2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216—02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1]生态因子是生物存在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生物的存在条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生态性,对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因素就是它的生态因子。从构成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教育介体等生态因子。这些基本要素都是动态性的变量,并且这些变量的组合随时会因为其中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方式,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或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關系处理不当,都会削弱或破坏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完整,甚至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因子的正确认识至关重要。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生态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生态化是培养满足部队需要的生态型高素质新型军人,为履行军队新的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动力。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生态功能的体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生态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大目标的利益导向,变遥远为贴近。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部队官兵的利益观念明显增强。在对某部官兵调查中了解到,机关干部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增强事业心”、“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等;连队的官兵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同他们身边的事物、关心的现实问题以及今后的成长发展相联系。官兵利益观念的增强,对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新的契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贯穿利益原则,同官兵的利益需求和基层建设的实际贴得近一些,使大家从目标中看到自身的利益,不但要使整体目标融会和反映官兵的个体目标,还要总体目标善于以团体目标作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增强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认同感和亲和力,激发官兵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胡主席提出的“一个树立、两个始终保持”以及“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教育目标。

2.建立完整的目标体系,变空泛为具体。把教育目标具体化,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纵与横的结合上,制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纵的方面,要制定教育的阶段目标。目前,部队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感到比较“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有原则的长远目标,缺乏具体的阶段目标。因此,应根据官兵思想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把长远目标分解为各阶段有机衔接的具体目标,采取“大目标,小步走”的方法,增加目标的实现频率,增强官兵争当“四有”革命军人的决心和信心。横的方面,要制定教育的层次目标和具体规范。根据官兵素质及其追求的变化,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能像过去那样官兵不分、党群不分、新老不分,应该确立多层次的教育目标,提出不同的具体规范。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来讲,一般按义务兵、士官、军官、党员四个层次,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从军人理想、军人道德、军人纪律、军人义务等方面,制定基本行为的具体规范,把教育目标同具体的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使教育目标成为官兵思想上可行的行为准则。

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态优化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态化是根据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和信息,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达到最佳效果。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态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官兵全面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政治性内容外,还应全面地涵盖心理、情感、能力、行为等多方面内容,在政治主导性的前提下丰富教育内容,以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满足官兵全面发展的需求。

2.注重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官兵的持续发展是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实现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对我们增强教育内容实践性有着重要的启迪。注重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应将大道理与“人生哲理”、“生活常理”有机结合起来,更多地教育官兵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3.注重教育内容的知识性。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素质,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在某种意义上将是知识的较量。知识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官兵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不断增加知识含量,扩大知识内存,才能为官兵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支撑。

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生态优化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生态优化,必然对教育主体提出新的生态要求,使其成为“生态”教育者。

1.优化教育主体,使其具有生态教育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教育主体作为其中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必须抛却传统的价值霸权地位,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与其他生态因子以平等的地位有机关联、共生互动,保持教育系统内外信息流与能量流的畅通转换,从而使系统整体诸因子健康互动形成价值合理性。如果教育主体的思想意识未能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念,那么他们在教育操作中就不可能具有整体德育的思想,也就不可能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性与个性差异。所以,生态观念必须深深同化于教育主体的思想意识,使其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理念。

2.优化教育主体,使其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实施并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上,更要重视在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学者己经指出,“教师职业必须具有一个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体系的结构,并由教师职业本身来发展这种结构,否则,它在将来就不可能完成它的任务”。[2]部队也是一样。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网络科学等综合知识,以便于他们在不同的环境和角色中进行职能的适当转换。另一方面,要培养其他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中,适时、隐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生态优化

教育客体因子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教育客体的表现直接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对教育客体的生态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1.优化教育客体,使其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客体当作消极被动的客体,使其成为一只被给予的“水桶”。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削弱了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教育客体在接受教育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客体是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的主体,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积极性等主体性特点。只有教育客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教育主体实施教育计划,关心和支持教育主体的工作,才能完成教育任务,促进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教育客体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这就决定了教育客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不能忽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激发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激励、引导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塑造他们的主题人格,自觉地把部队思想政治规范转换为内心信念。

2.优化教育客体,使其充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洗礼。教育客体的优化,固然需要思想、理论文化的修养,但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历练。高素质的新型军人并不是靠苦行僧式的修炼就可以办到的,应该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充实、不断提高。比如,要在实战化演习中组织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战地文化活动,形成锤炼顽强意志、锻造报国志向的文化氛围,培养教育客体科学求实、严谨细致的精神素养,逐步形成谋打赢、练打赢的思想品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实施必须认真研究教育客体、关注教育客体、加强教育客体的实践锻炼,努力实现教育客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生态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方法手段,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中间环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优化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要善于利用资源和更新教育方法手段,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在一个系统中,从而促进系统要素的互动与融合。

1.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来自自然界的也有来自社会活动中的;既有理论资源也有实践资源;既有显性资源也有隐性资源等等。丰富多彩的资源为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课本教材和会议资料等一些本本上的东西,忽视或不够重视存在于自然和部队生活中的一些更为有效和更易接受的教育资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收不到良好的长期效果。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有选择地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整合利用。

2.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与综合实施。随着部队的发展,网络的进步,许多原来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渐渐失去了实施领域或者难以有效的实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建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借助于网络传媒,既顺应了广大官兵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又满足了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队政治教育的要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是单独实施,孤立地运用某种具体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这在战士思想比较单一,环境等各方面可以预见的情况下是能够取得某些成效的。但是,現代官兵思想形成、变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样、复杂的,这就决定了要综合运用多种具体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正是这种要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兰州,阮红.人文生态学[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63.

[2]何小微.论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角色定位[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2):50.

军队政治教育 篇4

一、军队音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一致, 相辅相成

1. 文化的“化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化在汉语中的释义实际是“人文教化”、“文以化人”的简称, 即通过文化教育培养人、塑造人、提升人。从根本上说, 人们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 也就是文化的教育。在我国古代, 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及“诗教”、“乐教”、“文以载道”等教化传统。而在西方国家,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也也提出了很多关于诗歌和音乐的社会功能的丰富论述。从广义上讲,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文化本身也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基本功能是“以德育人”, 影响和培育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科学的思维方式等等。不论是“以文化人”, 还是“以德育人”, 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都是以“人”为本的, “化人”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 “育人”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化人”的最终结果,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 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的本质在于“精神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格塑造”, 其本质也是相同的。如果说“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隐功效”, 两者是相通的、是相辅相成的。

2. 军队音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二者密切联系, 相辅相成。

具体到音乐文化和军队这个大环境来说, 军队音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在于它们本质上都属于军队政治文化的范畴, 都是为军队政治工作服务的, 二者担负着共同的使命, 那就是教育官兵、影响官兵和引导官兵, 这种功能性的统一必然会使军队音乐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紧密的联系。军队音乐文化不仅可以娱乐官兵的身心, 陶冶官兵的情操、丰富官兵的生活、培养官兵的审美情趣, 而且还可以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为了培养和塑造官兵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军队来说, 二者都是为提高部队官兵的思想道德素质服务的, 都是为了配合部队中心任务的完成, 都是以部队官兵为中心, 重视部队官兵的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从而实现军队内部的健康良性发展和部队官兵的和谐发展。

二、军队音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各有特色, 相互渗透

1. 从教育的手段上看, 军队音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各有特色。

军队音乐文化主要通过音乐的感染、艺术的渗透、文化的熏陶等手段, 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调整官兵的思想行为和营造军营文化氛围;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来说, 主要是通过谈心、交流、引导、授课、宣讲等教育方式, 解决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 形成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意识和精神。

2. 从发生作用的方式上看, 军队音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

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提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凄”, 同时也提出:“乐者, 圣人之所乐也, 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 其移风易俗。故先生导之以乐而民和睦”。荀子的这些观点和思想充分说明了音乐文化与生俱来的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比如具体到我们军人来说, 当我们听、唱《当兵的人》这首歌时, 不需要官兵坐在小板凳上听思想政治教育课, 一样可以欣然明白:“咱当兵的人, 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说不一样, 其实也一样, 一样的青春在共和国旗帜上飞扬”, 从《说句心里话》中又很容易产生歌中的共鸣:“说句心里话, 我也想家, 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心里话, 我也有爱, 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 梦中的她。”在心灵的碰撞和共鸣中, 打开了战士的心扉, 接着笔锋一转, 歌曲点出了主题, 升华了思想:“既然来当兵, 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 我不站岗, 谁来保卫祖国, 谁来保卫她?”经过这样的音乐诱导, 会油然而生一种军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可以说, 一首好歌胜过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 通过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特有方式涓涓细流一般流进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则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显性的灌输, 是系统的教育和明确的引导。

三、军队音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取长补短, 彼此促进

1. 思想政治教育能指导和引领军队音乐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这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军队音乐文化确定正确、积极的思想基调。具体到军队来说就是要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矢志不渝、无私奉献、保家卫国、敢打必胜等。同时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好, 就会为军队音乐文化向着先进的军事文化方向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比如抵制和远离一些不良文化、恶俗文化的侵蚀, 树立健康向上、高尚纯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 提高审美鉴别力。

2. 军队音乐文化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军队音乐文化是官兵思想情感和政治教育之间的纽带, 可以在无形中艺术地、巧妙地搭起部队官兵内心情感和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 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和政治宣讲, 从而有效拓宽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领域, 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比如解放军报上报道的, 某基层指导员用“八首歌串讲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就是利用军队音乐文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一个有益的做法。

3. 军队音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彼此促进, 共同发展。

实践证明, 军队音乐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处理问题单一化、形式化、模式化, 一切从政治出发, 兼顾部队官兵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升不够的缺陷,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通过发挥军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参与广泛、深受欢迎的特点, 有效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也为军队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员金民卿所指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能够带来强大的社会实践性力量, 更能释放出强劲的文化创造力。”

军队政治教育 篇5

军队政治工作学的逻辑起点。主要探讨军队政治工作学的理论渊源,它是政治工作基本理论研究展开的基础。政治是政治工作学的逻辑起点,离开了政治,政治工作学就找不到源头和依据,失去研究的意见。

军队政治工作的本质和特点。主要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的内在属性和外在标志。政治工作是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手段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贯彻党的纲领路线、保证党的领导的过程;是开发精神动力、从事精神生产的实际活动。它具有党性、实践性、综合性、非独立性等特点。

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主要研究贯穿军队政治工作活动全过程、占主导地位的、制约政治工作其他具体矛盾的矛盾。其基本矛盾就是:作政治工作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及在军队中的组织系统.对军队政治、思想、组织建设的要求与客体不相适应的现状的矛盾。

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使命。主要研究军队政治工作在军队三化建设总体中的定位和功能。其地位是;在保证党的领导和军队性质方面,处于决定地位;在同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上,处于平行地位;在贯穿渗透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处于先导地位。它的使命就是为“打得赢”提供精神动力;为军队’不变质”提供政治保证。

军队政治工作的构成要素。主要研究构成军队政治工作活动的必要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要素是:(1)主体——中国共产党及其在军队中的组织系统;<2)客体——军队中的官兵和军外相关群众以及被瓦解的敌军官兵;(3)手段——思想教育和组织调节;(4)目的——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预导,保证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军队政冶工作的通行过枉。主要研究政治工作活动运行所经历的程度。其过程是:首先,政治工作主体的投入;然后,政治工作客体的加工;最后,政治工作效益的产出。

军队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主要研究政治工作运行过程的内在结构功能和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政治工作的组织机制;政治工作的动力机制;政治工作的调控机制;政治工作的监督机制。

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主要研究军队政治工作运行活动中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其基本规律有:决定律:党的纲领路线决定政治工作的方向、任务、内容;结合律:政治工作必须结合各项任务一道去做;适应律,政治工作内容、要求与工作对象的客观实际相适应。

军队政治工作I,基本范畴。主要研究政治工作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它是反映政治工作活动规律及内在要素养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主要有,政治与军事;政党与军队;人与武器;思想与行为;教育与组织;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等。

军队政治工作时方法与手段。主要研究为实现政治工作目的而采取的门路和程序。其基本方法手段:思想教育和组织调节。常的方法手段:调查研究;典型示范;综合治理等。

军队政治法制建设。主要研究政治工作的法规制度,包括法规制度的制定、执行和遵守,它是开展政治工作并达到目的的法制保证。军队政治工作条例是政治工作母法。政治机关各业务方面的法规制度是政治工作的子法。

军队政治工作的环境与调控。主要研究政治工作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以更好的选择、利用、净化环境,提高政治工作效果。其研究内容是;环境对军队政工影响特点;环境对政工影响过程;环境对政工影响规律;政治工作对环境调控对策。

军队政治工作的科学管理。主要研究政治工作为实现政治工作目标,依据党和军队确定的政治工作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相关知识,对军队政治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调控。其研究内容包括政工管理的本质、特点;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管理的原则和要求;以及时政工干部管理能力的培养。

试论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篇6

【关键词】军队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

军队院校对国家的军队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我国军队人才的摇篮,是军队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注重军队院校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同时,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改革与创新对适应时代发展、提高学员思想素质以及瞄准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军队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朝着良性循环、改革创新的方向发展,军队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时代的鲜活性与我军的建设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为主的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然而针对目前我国军队院校总体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虽然经过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与缺陷,需要进行进一步改革、完善与创新,以打造出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蓬勃发展的美好局面。

一、注重时代要求、思想建设以及肩负的使命

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前提下,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务必注重时代要求、思想建设以及肩负的使命,这是我国军队院校最基本、最务实的工作体现,亦是增强党领导下军队凝聚力与实战力的保障与支撑。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时代的要求,这是保障军队院校时代鲜活性、提升院校吸引力极为重要的要素。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点上的改革创新,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紧密联系党的指导思想及其发展创新成果、切实响应社会时代的变化,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军队发展与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对此我们在进行具体思想教育工作时就要做到通过研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提出适应我国军队院校发展的课题,使军队院校学员认清世界形势发展,排除盲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盲目被动接受的情况。此外还要抓好教育内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注重学员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教育。

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思想建设的要求,这是我国进行具有针对性以及时效性教育的极具特色的标志。这就要求军队院校要抓好学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员坚定自己以及党、军队的理想信念,保障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注重教育内容的时政教育,切实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高度;抓好学员的思想政治修养教学,促使学员逐步提高人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

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肩负使命的要求,这是军队在其特定历史阶段与特定时代要遵循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军队院校在这个历史阶段进行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在内的指导原则。这就要求军队院校要严格遵循军队要担负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的历史使命,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开创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是思想教育形式的改革创新。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下,思想教育的形式要突破旧有模式,有效地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联系,切实做到逐步推进教育创新,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开创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员的政治理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军校的政治理论课向学员们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形式与政策等课堂教育,以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实践性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思想教育活动的实践,让学员融入学校、军队、社会,更好地理解、吸收与认同院校所传承的思想政治文化,同时还有利于军队院校学员的健康成长;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员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对学员们进行基本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主题教育的同时,充分鼓励并发挥好学员内部干部、班长、组长等的带头示范作用,真正实现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期以及长远目标。

三、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依据新形势的要求,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展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要全面贯彻与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理解关注不同学员的性格、兴趣、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在人性化教学上的形式与内容。关于这个方面,军队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加大力度体现学员的自我教育,让学员成为教育的中心;加大力度体现启发教育,充分开发探索学员辨析事理的能力;加大现代教育手段介入的力度,比如网络传媒、校园媒体等,让思想政治教育充满鲜活性与吸引力。

结语

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改革创新不仅要体现在教育体制上、形式政策上,还要体现在教育的内容、方法及评估考核制度上。逐步加强军队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军队建设、国防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昌德.着眼于官兵的思想实际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10).

军队政治教育 篇7

一、加强舆论引导, 主动占领网上思想阵地

信息网络时代, 大众传媒成为青少年信息来源最广, 对思想品德影响最深刻的第一影响源。随着互联网进军营活动的推进, 强化官兵的政治意识、阵地意识, 使先进思想文化始终成为信息网络的主旋律、最强音是我们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一是科学理论学习要“进网入站”。以党的创新理论网上普及为主线, 在网上设置“中国梦、强军梦”“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专题, 开设“专题辅导”“体会交流”栏目, 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 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提高网上引导水平, 讲求引导艺术, 积极运用新技术, 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二是要建立健全网上舆论分析研判机制。准确把握网上舆论态势, 对网上重大舆情动向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对网上出现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 要及时予以教育引导、解疑释惑, 加强分析研判, 适时在网上进行深度解读, 以详尽的信息、准确的用词、快捷的方式与官兵对接, 及时矫正不良倾向, 消除模糊认识, 确保部队思想阵地纯洁巩固。三是要以正确的价值理念为牵引。在教育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 向受教育者传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认知水平, 是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环节。因此, 要积极建设一批融理论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 具有较强感召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宣传党的伟大业绩, 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占领网上思想阵地, 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用好网络资源, 注重借鉴各种媒体信息经验

当前, 全军政工网大都接入基层连队, 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活动、任何一种教育方式, 都可以从各种媒体上找到参考资料和借鉴模式。一是注重在网络媒体上找资源。多数网络媒体既有领导重要论述、专家精辟论谈、官兵热情互动, 还有“最佳一堂课”和“政工岗位练兵”等评比竞赛活动, 思想性和知识性堪称政治教育的“智囊团”和“资料库”。因此, 各级教育者必须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浏览政工信息, 捕捉教育动态。二是注重在报刊杂志上找资源。当前, 军队多数单位订制了各种刊物, 尤其是政治刊物对教育的资源利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辅助作用, 教育者要盘活有效资源, 把报刊杂志上经典的语句和教育内容加以摘抄, 利用扫描或输入的方式形成电子文档, 演化为电子书籍, 分门别类存放, 贴置于政工网络中, 为官兵写作和提升教育层次提供参考借鉴, 让教育富有感染力。三是注重在实践运用中找资源。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实际, 向倾向性问题延伸, 深入到官兵之中找准问题的成因, 尽快掌握形成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结合训练比武、典型塑造、活动开展等时机, 把实践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好人好事贯穿到网络中, 做到实践与网络更新的同时、同步, 好让广大官兵的眼中事、身边人、实在理融入课堂、进入思想、用于实践。

三、把握网络特点, 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

在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的前提下, 教育者要针对网络特点, 善于见微知著, 由表及里, 把“因”找准, 把“事”做实,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一是善于集思广益, 摸透思想动态。开发网上思想调查软件系统, 在国家政策出台、形势任务转换等时机, 组织官兵在线思想调查, 通过网络自动统计和分析对比, 从畅所欲言中摸清思想底数, 搞清现实需求, 确保教育开好口子、定好主题、解决问题。围绕形势变化及时调查, 跟进掌握官兵的思想反映及时纠偏正向。抓住网络实时高效的特点, 快速灌注正确理念, 在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官兵。二是抓住网络特点, 快速评估教育效果。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和便捷, 有效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也增强了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的实效性、随机性和灵活性。针对网络直观、快速、高效的特点, 及时收集归纳官兵提出的热点敏感问题以及“棘手”难题, 优化教育方案, 搞好释疑解惑, 增强教育吸引力。利用视频系统按计划组织网上听课, 看教育内容是否落实, 教育秩序是否正规, 并填写《教学质量评估表》, 对授课质量进行检查考核。三是开设心理服务, 键对键搞疏导。建立心理咨询网页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测试评定标准、案例剖析、心理健康疏导软件等挂在网上, 供官兵自测自评、自我疏导和感悟启发。开展网络谈心, 一对一做工作, 让官兵主动倾诉心声, 表达真实心态。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成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崭新阵地, 对部队的管理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认真研究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 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关键词:网络,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建构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第409页.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第349页.

军队政治教育 篇8

新时期, 随着我国国防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军队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更多的军队后备人才采取了由地方培养, 毕业后进入部队服役的培养模式。在这种趋势下, 越来越多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入到了军队后备人才的培养队伍中来, 在承担军队后备人才专业教育的同时, 也承担起了这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这就为各高校提出了如何在普通高等学校内开展军事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笔者认为, 在普通高校中开展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务之急是要在高校内构建起一种相应的军队后备人才培养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1]这就告诉我们,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 必须依据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价值等因素合理构建一种与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培育出适合军队后备人才思想道德体系、价值体系健康发展的土壤, 普通高校中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结出硕果。

二、普通高校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教育单位。广义上讲, 包括军队在内的各个领域、行业的人才都属于社会人才。为论述方便, 本文将高校培养的军队后备人才从社会人才中独立出来, 形成“社会人才”和“军队人才”两个概念。目前, 国内很多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中存在两类学生, 一类是社会人才, 占在校生人数比例较大;另一类是军队后备人才, 包括国防生、部队在职各类培训生及志愿通过部队“招飞”入伍学生和志愿“大学生入伍”学生等, 占在校生人数比例较小。人数虽少, 针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应具备独特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从而体现独特的教育价值。

(一)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提高这类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这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最本质的愿望和要求。以此为前提,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具备明确的军事指向性和更高的教育效果预期。即:培养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 培养合格军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最终使受教育者成为全社会的政治素养楷模、思想道德楷模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二)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依据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应包括军人人格教育、军人理想信念教育、“忠诚”教育、“武德”教育、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及心理健康的关怀等几个方面。要求受教育者形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军人人格。在教育过程中, 强化“军事斗争准备”, 培育战斗精神, 将敌我对抗中必需的思想、情感、意志、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 嵌入到这类学生的思维中, 从而形成军人的理想信念和战斗作风。

(三)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政治价值。正确的、效果明显的教育可以在军队后备人才群体中, 乃至高校的全校师生中传播政治意识, 引导正确的政治行为, 造就合格的政治人才。它在学校范围内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而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有利于维护学校的政治稳定, 对于全校范围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独特的推动作用。

三、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校环境的融合

在普通高校大的教育环境下, 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区别于社会人才的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 但不能与学校整体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割裂。在教育中, 应着重把握好普通高校社会人才的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间的整体性、互利性, 同时突出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从而实现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存在于学校总体的教育环境之中。

(一) 把握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

把握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 就是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量, 遵循高校人才教育规律与军事人才成长规律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深入了解部队人才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 真正把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学校总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 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渠道作用, 在学校形成浓厚的国防教学科研文化氛围, 形成有效开展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文化底蕴。实现军队后备人才的师资专业化、教学内容对口化。形成有效开展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文化支撑。

(二) 把握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利性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利性主要体现在二者理念和功能的互补。通常来讲, 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体现了理念上的开放性和功能上的社会性。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体现一种对党忠诚、英勇善战、吃苦耐劳、意志坚定、使命意识等精神要素的培育。将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功能运用到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 主要是引导这类学生在关注军事、关注军营的同时形成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 通过参加社会活动, 更多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融入社会, 实现“突出军味、倡导创新、服务社会”的军事人才育人目标。与此同时,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内核中的集体意识、纪律意识、自我约束意识、雷厉风行的作风等都可以借鉴到社会人才的教育之中。

(三) 把握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社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主要是指在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上应该依据特殊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体现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这要求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都要树立一种所在高校既有教育环境的自主意识, 同时克服依赖意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要把高校教育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条件, 既要承认它的决定作用, 又要自主选择、自主把握、自主取舍, 以增强特殊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与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绕在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事实。[2]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3]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 环境是人的意识、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 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 应该而且必须存在一种与这种特定人群的特定教育相适应的特殊教育环境。这是一个在高校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基础上自觉地、能动地创建、优化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子环境的过程。笔者将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建与优化展开论述。

(一) 自然环境创建与优化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4]高校的自然环境 (笔者在这里把建筑、景观及其他辅助设施都纳入自然环境范畴) 是传承学校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是展示学校特色和传承人文精神的标志。这无论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还是军队后备人才的培养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然而普通高校的自然环境在彰显个性的同时, 势必存在军旅意味和军旅文化的缺失, 这对于军队后备人才的培养而言无疑缺乏了一种支撑。因此, 对于承担军队后备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 在校园的一定范围内开发蕴涵军旅文化的自然环境, 甚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辟出相对封闭的、专门的军事人才培养小环境, 将对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建筑应体现威严、庄重的视觉感受。军营建筑通常展现出的外在视觉特征是庄重 (一般是对称的) , 明快、大方, 强调部队的威严和不可战胜的气质[5]。因此, 选择或创建相对来说严肃、对称、简约区域和建筑作为军事人才学习、生活的场所, 这样的场景越逼真、越形象、越具体, 就越能够可以让受教育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 景观应体现军旅文化符号。可以在军队后备人才集中的区域增添承载军旅文化的符号载体。如建设军旅素材的雕塑、武器模型, 军事宣传栏、文化石、文化墙等, 以起到构建军旅文化环境的特定导向性作用。

第三, 辅助设施应与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契合。这里所指的辅助设施主要是指教室、训练场地、宿舍区等。笔者认为这些设施在客观上都能够起到强化思想政治效果的作用。例如宿舍区储藏室、晾衣场的设置表面看不过是方便生活, 方便管理, 从更深层次看来, 这些设施的设置对于军队后备人才雷厉风行的作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都将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 社会环境创建与优化

本文阐述的社会环境创建与优化, 是专指军队后备人才培养的微型社会组织的构建。军队后备人才培养要有一个其赖以生存的微观社会环境, 它应包括组织环境、制度环境、传媒环境三个维度。同时, 这样一个微型社会组织要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军味浓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

第一, 创建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组织环境。众所周知, 严密的组织建构高效的组织运作是军旅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军事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 也应有一种高执行力、一致性较强的组织机制。首先, 创建实体性的、切实发挥组织功能的行政组织。其次, 在行政组织建立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 建立相应的党组织, 完成基层党组织活动、党员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推优及党员考察, 实现“支部建在连上”的部队党组织建设基本要求,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后, 创建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的自建组织。借鉴军队院校军人委员会的构建模式, 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思想的引领, 保证较高的思想统一性。

第二, 创建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制度环境。军事组织的形成, 发挥高效率, 实现一致性依赖的是纪律, 其要求的是制度的完备, 制度的严格及落实制度的高度决心。教育中必须要让这类学生有严格管理的心理体验。制度体系的构建应体现“严、全、连”的要求。“严”就是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严格;“全”就是所制定的规章制度, 触角应伸向国防生培养教育过程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角落, 内容从思想政治到学风建设, 从教学过程到日常管理, 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连”就是各种规章制度间形成链条, 形成体系。

第三, 创建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传媒环境。创建并优化军队后备人才传媒环境, 主要是优化硬件传媒环境和软件传媒环境两个方面。硬件传媒环境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和手段, 如报纸报刊、网络等。利用硬环境时应特别注重网络传媒的开发和运用, 如开设手机报、辅导员微博、网络党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网上民主生活会等。软环境是指舆论环境。加强舆论环境建设, 主要是要加强教育者正确的舆论宣传本领, 特别是要加强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教育的技能, 从而有效占领舆论阵地, 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发挥正确思想引领的作用。

(三) 精神环境创建与优化

人的精神是一种观念的东西, 精神环境就是受教育者整体的观念集合对于受教育个体而言的外在观念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 个体所处的观念环境就会形成一种情境, 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也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 创设和优化集体学习情境。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受教育者习得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 一个集体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讨论、交流, 以及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十分重要。这个集体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创建一种情趣环境。就是要构建一种共同兴趣爱好的环境。例如建设军事爱好者协会。第二是形成交流、对话的情境。这种情景的创设常规地来讲包括课堂讨论、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等, 第三, 应建立高端的、具有引领性的交流、对话载体和平台, 如开设将军讲坛等。

第二, 创设和优化身份认知情境。对军队后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于提升他们“军队后备人才”身份的认知和认同。普通高校中, 强化这种认同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关键在于要有意识地创设这种独特的认知情境。持续开展军味浓厚的文体活动, 提升国防生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参与能力。

第三, 创设和优化人文感化情境。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在于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被受教育者接受、认同, 内化成自身思维, 再外化为个人行为。在这个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感化情境的创设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构建教育所需的人文环境, 一方面就是要构建一支合格的教育管理队伍, 加强教育者的师德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提升教育者本人的道德水平、人格魅力、服务意识, 将服务与管理相融合, 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在教育中渗透服务。另一方面,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等, 建立心理档案、做好心理健康的宣传、咨询、教育工作。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体现理解、体现服务、体现平等、体现关爱, 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

五、结语

普通高校中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 必须重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按照“环境育人”的实施要求, 创建军队后备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 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22.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人民出版社, 2006.7, 第1版:25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95:112.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 2006.11, 第2版:295.

军队政治教育 篇9

马克思曾说:“精神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有意识、有精神,人的精神性存在是人的一种根本性存在。”[1]在马克思看来,包括了人们对知识、情感、道德、理想与美感需要的精神世界是人类区别与其他物种的根本性特征,对精神世界的构建也是人类价值的终极追寻。毛泽东也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失去脊梁骨,不能自强自立……”邓小平在这一基础之上,对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加拼命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以及“坚持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这对党和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五种革命精神”的思想内容

“五种革命精神”的内核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于“精神文明”的含义,邓小平在文章中作出了阐释,他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2]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的精神文明世界是邓小平“五种革命精神”的基石,脱离了这一基石就不存在所谓的信念、道德和纪律。只有坚守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不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步入歧途。

“五种革命精神”的内涵是我党与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养成的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和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邓小平在“五种革命精神”理论中将其归纳为“革命加拼命精神”和“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这是革命时期我党与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前新时期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五种革命精神”的内蕴是我党与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养成的自律精神和乐观精神。“五种革命精神”中所提到的自律精神和乐观精神是发自内心的精神修养,由内而外地推进思想道德政治建设。这一层面上的革命精神要求我们将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与个人的精神世界高度融合在一起,成为我们个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2.“五种革命精神”对当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引导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反映到军队建设的问题上就是部队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瓶颈”,即当前军人群体中出现的一些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道德风尚等问题上的意识问题。面对这一问题,邓小平的“五种革命精神”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向导。

首先,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邓小平的“五种革命精神”归结起来只有一种精神内核,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精神内核,才有了“革命加拼命”的勇气,才有了压倒敌人和困难的力量,才有了严守纪律和牺牲奉献的自律,才有了乐观争取的心态。所有这些精神的来源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这一价值观指引着我党与我军有了从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西柏坡精神与雷锋精神的一路辉煌历程。

其次,要赋予开拓精神与奉献精神以信息化时期的新内涵。信息化时期,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进一步加强,给部分青年官兵带来了空虚和烦躁等不良影响。我们必须重视网络安全以及网络文化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影响。在争夺意识形态新阵地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更加需要我们用“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以及“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不断地充实自己,抵抗精神领域的西方意识形态侵袭。

最后,注重引导军人自律意识与乐观心态的养成,逐步提高军人的精神文化层次。一个精神文化层面上充实完整的人,是有着信仰和忠诚的人,这种信仰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这种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良好的思想政治理想离不开机制的有效引导和制度的积极教育。因此,新时期发扬“五种革命精神”课题的展开,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还要有机制体制建设的跟进,要避免思想政治建设流于形式、偏重口号的情况。邓小平曾经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高级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同样的,在思想政治领域,我们也要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引导、监督和保障机制,确保“五种革命精神”的发扬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军队政治教育 篇10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古今中外所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共有的根本属性,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阶层、团体、职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乃至其他意识形态活动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

狭义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特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所进行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着无产阶级的意志,向官兵灌输进步的社会意识,以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意识形态活动。

所以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从思想上控制军队,提高军队战斗力使其成为推行政治纲领的有力工具而对官兵所进行的政治思想灌输和精神激励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即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助人自助”,使人达到“充分的存在”,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够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第四条规定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所需遵循的原则中之最核心原则,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调动参加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疏导、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注重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那么人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就要充分体现。个人的素质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担当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而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和幸福化是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的原则,也是其特点。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部队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具体情况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学会用心交流

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就是交谈、倾听,这也是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现在,有的干部仍然习惯于用“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旧思维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愿意听,却听不出情况、把握不了重点、抓不住关键。

交谈和倾听,不仅要用耳朵,更重要的是用心。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向对方表达尊重、友善和理解,全神贯注、耐心细致地听取对方的心声,营造一个良好地谈话氛围,始终让对方感到自己的谈话是重要的。对于那些不善言辞或心事重重的人,应循循善诱,以促其吐露心声,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关于如何讲理论的问题对于很多理论问题,尤其是一些“大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现在一些同志认为这些就是“假、大、空”的理论。所以我们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的理论,革命的道理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大家的力量。

我们要改良理论宣讲难的问题,讲理论必须入情入理,结合实际,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否则再好的道理和理论,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我们要学会讲道理,善于讲道理,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形势任务的变化,结合中心工作,结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以及利益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具体地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尤其是思想工作者,在讲道理和理论时,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入情入理,情理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把道理和理论讲到人们的心坎上,讲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当代军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当代军校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他们上政治信仰坚定,渴望求知成才,思想观念解放,但理性思维和严谨求实的作风还有不足之处;具备献身国防的思想,但却又害怕艰苦;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但自律能力还不够强。

所以,解决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更新观念,积极适应变化了的新时代。要着眼现实,牢固确定实事求是开展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观。要尽快由政治工作领导机关制定出一系列政策、法规去引导;要提拔使用一大批观念新、闯劲足、专业能力强的年青干部,为这方面的教育注入新思想和新活力。

另外,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新的形势与任务,着眼自身特点,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之路。院校是一个知识集中、文化集萃、思想集锦的独特群落,必须将院校充足的思想文化资源,丰富的思想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育人,要极力营造民主、自由、进步的思想氛围。充分发挥师生思想开放、文化先进的特点。

(三)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部队在任何时候的建设发展都离不开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树立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对部队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英雄模范之所以为人们所敬仰,就在于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所表现出来的深深热爱之情。先进典型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祖国至上意识,不断开掘、培育和弘扬先进典型,是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更加需要忠诚使命、献身使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需要在履行新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发现、培养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

大凡英雄模范都具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顽强进取的精神,不向困难低头的超常毅力和坚韧斗志,敢于创新的锐气和善于寻求工作突破的坚强意念。这种共同的特性,既是英雄模范的重要标识,也是英雄模范能够为人们推崇、敬仰的根本原因。

四、如何构建良好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新体系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官兵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呈现出新特点,构建一种良好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思路是非常必要的。

(一)做到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离开了官兵这一主体,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每一名官兵,既能够遵依法律保护他们,更要对他们尊重、理解和关怀。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官兵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和能力,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注重心理疏导

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注意教育对象的心理情绪的调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特别重视对官兵情感的调节,设法使官兵形成积极、愉快的心态,以取得良好效果。

(三)营造良好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需要一定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因此,在对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注意教育环境的设置。我们可以采取在军旗下宣誓、召开誓师大会、请老红军、英雄模范作报告等多种形式,还可以利用参观名胜古迹、革命圣地、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机会进行教育,这些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四)发扬民主的态度

随着社会的开放、时代的进步,现在的教育对象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主观需要和价值判断标准,对教育中所涉及和讨论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希望可以把这些看法和观点表达出来,而他们对教育的内容也是有选择地接受。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多采用双向交流、平等对话、读书演讲、典型示范、军民共建等形式和他们沟通。对官兵普遍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让官兵“唱主角”,激发教育对象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者则做好引导组织工作就可以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是对军队各级党委、机关和基层做出的具体规范,也是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要想解决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教育取得实效,关键是要按照《大纲》办事,把《大纲》的各项规定付诸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要认真学习理解《大纲》,熟悉基本内容,掌握基本要求,把按纲施教的观念确立起来,贯穿和体现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要把《大纲》作为开展教育的基本依据,各项教育活动要按照《大纲》来筹划,教育的各个环节要按照《大纲》来实施,教育的成效要按照《大纲》来衡量,充分发挥《大纲》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规范指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时代在前进,军队建设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将不断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实践中深入探索和总结,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一步深化认识、探索规律。我们要用创新的精神研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从部队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和全社会创造的思想教育成果中汲取营养、开阔思路,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努力开创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一直被视为是我军的生命线。如同建设和谐社会, 军营也需要以以人为本来建设和谐军营。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 需要结合部队现实, 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部队,理论,民主

参考文献

[1]陈义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

[2]卢爱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报告模型下一篇:会计核算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