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

2024-08-05

经济普查(精选十篇)

经济普查 篇1

据介绍,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08年12月31日以前为普查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组建普查机构、制定普查方案,进行普查试点、研制数据处理软件,培训工作人员、落实普查经费、开展单位和个体户基础工作整顿和清查摸底、组织宣传动员等。2008年12月31日为普查标准时点。二是2009年1月至9月为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所有普查对象进行普查登记。区县一级普查机构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完成普查表的收集、整理和审核、订正工作和上报工作。之后,统计系统还将进行普查数据的逐级审核汇总、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质量抽查等工作。三是2009年10月至2010年为数据发布、开发及总结表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发布普查公报、编印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总结表彰等。

据悉,为保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开展,国家统计局于去年5月就开始了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2007年11月1 5 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二是成立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筹备领导小组,组建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研究提出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已在北京、河南、陕西开展了单位清查的试点工作;四是筹措经费;五是进行舆论准备。

经济普查普查员代表发言范本 篇2

非常荣幸能成为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普查员,也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是**社区的普查员,我负责的是**中药城9号摊位普查工作,自6月13日召开普查工作启动会后,先后进行了清查登记、数据上报、查遗补漏等工作,在和其他普查员交流后,现在我就以普查员的角度,将工作以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先说一下我们普查员自身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存在等、靠、怕、拖的消极思想

经济普查工作刚开始,大部分普查员对工作不了解、对设备软件还不熟悉,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再加上宣传还没有到位,普查对象不配合,普查员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具体体现为等、靠、怕、拖的消极思想存在。等领导协调,把一切理顺,等宣传到位,人人配合;靠同事帮助,靠熟人引路;怕吃闭门羹,怕登记错误;拖工作进度,看着别人怎么弄,自己好照搬,拖到最后看看能不能有其他同事帮忙。

二是认识上不够重视

特别是我们个体户的普查员,基于个体户数量大,经济体量小,同质化程度高,就认为少几户没关系,普查几户就可以代表全部。同时,普查员多为抽调人员,在原单位负责有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精准扶贫、信访维稳等工作,这些工作都 是省、市的重点工作,相对于经济普查在重要性上显得高出一截,无形为冲淡了经济普查工作在普查员心中的地位。

三是普查员业务还不够熟练

虽然省里、市里、经开区都进行多次培训,但真正开始普查时,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业务不熟练不仅体现在设备操作和数据填报上,还体现上门技巧、询问技巧、沟通技巧上。

现在谈一下工作中的个人体会

一是掌握一些话术技巧对普查工作开展非常有利。从普查对象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到愿意配合工作、提供数据有个过程,而普查员的说话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我建议广大普查员同志们都学习一些说话技巧。下面是我个人在普查过程中运用的感觉还不错的说法。

比如说,人家问“你是干啥的?”我一般都回答:我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普查员,我相信你在电视、微信朋友圈、还有门口的条幅上都看到过宣传信息。这就打消了普查是可能查药的、推销的、同行摸底的、查税收的等顾虑,把他的思想引到他看到的宣传信息上。

比如说,人家说“现在挣的都不够吃的,还普查啥。”我就会回答:这个问题我已经听过很多摊主都反映了,我父母也干点药材生意,但光跟我说没用,咱得把这个情况让政府、让国家知道,这就是经济普查的目的呀。这样回答既能产生共鸣,还能把目的说清楚,取得配合就比较容易。其实我家根本没有药材生意。比如说,人家说“普查有啥用,可发钱?”我就会回答:政府和国家在了解经济情况的基础上,肯定会有相关政策出台,帮助解决咱们的困难。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税收过重,现在不是对中小企业有很多减税、免税措施吗?现在国家支持中药产业,我相信也会出台相关政策的。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这是不是第三次经济普查的结果。

还有一些比如说我们大热天来一趟不容易,干不好回去挨训以后还得来,少了一家都不行。这些话也都可以说。

另外,在解释经济普查工作时,可以同人口普查类比,如果普查对象漫无目的聊天,可以给他个宣传单页。要是大家比较闲,聚焦人多了,就可以开一人小型现场会,半开玩笑开聊天地进行宣传,切入话题,取得信任。

二是普查员要受得了委曲

委曲来源一是自身单位,普查忙好了,身上晒得火辣辣的,回单位自己本来负责的工作没有做好挨批评;二是来源于家庭,有些摊位、个体户必须早起、晚上进行普查,家庭不理解。最大的委曲还是来自普查对象,以前都是我们管他们,现在我们低声下气求他们,还经常上门直接拒绝、不搭理,我自己甚至遇到过站在他摊位面前休息一下都不让站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普查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三是普查员自己要统筹好兼顾

要统筹好普查对象,根据不同行为和类型安排好上门时间; 要统筹好自己工作和普查的关系。这个各个普查员根据自己情况把握。

总之,要干好四经普工作,最主要的就是三个字——责任心,只要责任心,就能化解矛盾,克服困难,只要有责任心,就能顶住烈日、憋住眼泪,只要有责任心,就能保证质量,就能完成任务。

最后我再提几个建议:

一是在进行业务培训时,现场拿出企业真实资料进行模拟,不但模拟企业类型、经营类型等,还要模拟数据推算,账务报表查看等事项。

二是规范普查员形象和数据录入

普查员入户调查应该衣着规范,配带普查员证。数据录入统一规范,比如****就有十几个不同名字的建筑物。

三是对具体财务指标再培训

攀西经济普查纪实 篇3

经济普查新闻专访组进入西昌时已是1月6号下午四点。一入城,即到西昌三牧乳业有限公司进行“经普1+1”普查员入户企业登记的采访活动。

西昌地处安宁河谷平原,这是四川第二大平原,土地肥沃,自流灌溉便利,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区,畜禽业是其七大支柱产业之一。依托于此,有着优质奶源基地的西昌三牧乳业,经2008年奶业整顿后成为攀西地区唯一的龙头企业。2013年1~11月销售产值达8000多万,每天32吨的销售量,已牢牢占领攀西市场。

据三牧乳业总经理安燕介绍,公司凭借优质的奶源及科学的产业链成为仅次于新希望、菊乐、雪宝乳业的省内第四大乳制品公司。下一步三牧将在品牌建设及质量安全方面进一步加强。

“得奶源者得天下”,业内人士公推的法则在三牧乳业并没有体现为盲目地扩张,而是“有多少奶源基地,就推进多少市场”。借此次经济普查,安燕说,一方面是进一步认清自身发展状况,抓好奶源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也对当前乳业市场再判断,“知己知彼”为下一步“走出去”做好谋划。

凉山州二元结构明显,区县之间差别大,这在大型普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三牧乳业因是大型企业且靠近城区,配合度及普查意识都比较高。而最为棘手、最考验经普工作人员的则是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乡镇。

在凉山州州府西昌境内有汉、彝、回、藏等36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4个。有37个乡镇,17个为彝族乡,1个是回族乡,一些少数民族乡镇地处偏远,一户跑下来花费成本要比平原城市高得多。

西昌市统计局局长肖斌回忆起自己当年的一个普查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当年他参与西昌市的一次经济普查,要到离城区比较远的一个乡镇开展工作,因当时交通不便,路途远,等他抵达时,随身携带的饼干竟已过保质期。

在经历了城区企业的配合后,专访组在第二天的普查随访中遇到了众多状况,路途遥远、商户不配合、吃闭门羹、言语沟通不便,平原城市与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山区普查的不同在一次次走访中渐显。

在跟踪随访的一队中,四川日报记者陈岩一组分到了最为偏僻的四合乡。

四合乡地处城郊结合北部飞播林区,是典型的彝族聚居乡。早上九点不到出发,下午四点左右才能回到宾馆。四合乡还是泥石流多发地区,如遇天气恶劣,更加艰难。我们一起交流时他说:“在西昌阳光最明亮的地方却有最淳朴的生活状态,大学生村官在这次经济普查中起了很大作用。感受到了与以往经普很多的不同,更多的说不出,却在每次徒步往前时都加深了一点。”

四川新闻网记者戴璐玲在记录中也描述着类似的境况:“整个吉木徳村(属四合乡)走下来需整整一天的时间。而山顶上有一家小卖部,更是需要走3个小时才能到达,往返就要5个多小时。”

整个凉山州有617个乡镇街道,乡镇数量全省第一,此次经济普查的对象高达15万户左右。普查对象数量庞大,分布松散,少数民族人口占了54.2%。上述这些细小的经历在这些数字的不断叠加中成为凉山州此次经普避不开的点。

攀枝花:转型升级中的普查热情

攀枝花,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是新中国第一个资源开发特区,是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探明的钒钛磁铁矿保有贮存量67亿吨,有“中国钒钛之都”的称号。

2012年,攀枝花GDP首次突破700亿元大关,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350.41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3%。“83%”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更是攀枝花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工业化为主导的攀枝花在传统工业升级转型的大潮中,冲击难免。新闻专访组走访的攀枝花两个大型企业,米易川煤集团益康投资有限公司、攀枝花德铭阳光商城,正映衬出这种变化。

米易川煤集团益康投资有限公司是四川川煤集团下属子公司,2009年斥资2亿元兴建川煤疗养中心。疗养中心在承担川煤职工疗养时亦作为酒店对外开放经营。“除煤炭外涉足养老产业等其他非能源型产业将是集团以后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还要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之中,这次经普正好是我们‘向里看,向外看’的一个窗口”,公司执行董事、党组书记刘汉荣介绍道。

这是攀枝花传统行业转型的一个缩影,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已开始谋划。攀枝花德铭阳光商城是四川省德铭阳光商务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目前攀枝花最完整的商业项目。全生活化的人性服务、服饰搭配师服务、全天候安保服务、保姆式的贴心销售服务、主顾客服务系统等为主的强大的顾客服务网络体系,打破了传统落后商业格局,在省内一枝独秀。“真正做到以人主导,尊重人,重视他们的感受,(这种类型)成都现在都没有。”德铭阳光总经理李伟这样说道。而对于此次经普的开展无疑也是德铭阳光实现“有计划扩张”的探路石。

北京市统计局巡视员顾兖州曾就美国的经济普查说道:“普查信息对其需求有用、有好处恰恰是美国公众对普查配合程度较高的主要动因。”而在攀枝花经济普查中这点也体现得较为明显。

这种对经普工作支持的意识得益于攀枝花在经普工作上政府作为突出,经济普查纳入市政府“急难险重”工作,市领导亲自过问并督导经济普查“五落实”完成情况。经济普查宣传上下联动,力度空前。以攀枝花东区为例,在东区经普宣传工作的三个阶段共计发放60000余份《致调查对象的一封信》,电视台、报刊、网络、公交站牌、LED显示屏户外广告、宣传标语、文艺下乡等更是全方位开展。

而攀枝花经普工作最为出彩的还在于攀枝花市经济社会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平台集基本单位信息资源库、人口信息资源库、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库三库合一,整合政法、综治维稳、公安、司法、信访、统计、工业、商贸、工商、税务、问题、民政、人口计生、街道、社区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各类信息资源和工作流程,打造了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哪个小区有初生儿,通过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库定位,我们会立刻知道,进而为其办理出生证等一系列的工作。”东区经普办主任、区统计局局长雷传锋举了一个特别形象的例子。

东区经普工作开展得好在全省都比较出名,这个平台的建设国家局也考察过,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这样做的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东区将经普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并不是单单为经普而开展经普,这些名录库的建设与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攀枝花东区约有4000家法人单位,自2013年12月31日以来,已清查法人单位3983家。经普工作正在攀枝花有序进行。

经济普查 篇4

2008年物流主体行业企业法人个数为148289家,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110%,其中道路运输企业增长了11 9%,水上运输企业增长了58%,装卸搬运企业增长了1 28%,仓储企业增长了71.9%。

从业人员1020.2万人,增长了35.2%,其中道路运输企业增长64%,装卸搬运企业增长68%,仓储企业增长28%。

资产总额74303.4亿元,增长105%,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165%,水上运输业增长121.7%,装卸搬运业增长223%,仓储业增长121%。

营业收入31168亿元,增长172%,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了268%,水上运输业增长了144%,装卸搬运业增长275%,仓储业增长237%。

营业利润3270.2亿元,增长220%,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了517%,水上运输业增长了143%,装卸搬运业增长298%,仓储业增长918%,

二、企业平均规模

与2004年相比,所有物流行业的单个企业人数都在减少,说明用人单位人数并没有随着资产的增长而同比增加。平均资产,道路运输业增长20.3%,水上运输业平均增长40%,仓储业平均增长29%;平均营业收入与2004年相比,道路运输业增长68%,水上运输业增长54%,装卸搬运业增长64.5%,仓储业增长97%;平均营业利润,道路运输业增长184%,水上运输业增长53.6%,装卸搬运业增长73.6%,仓储业增长495%,只有铁路行业平均利润下降94%。

从表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仓储业的平均资产增长比例在所有物流主体行业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有29.09%,仅高于铁路运输业,但是仓储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比为96.9%,平均营业利润的增长比为494.83%,两者在所有物流主体行业中都处于第一的位置,这说明我国仓储业正处在快速增长期,与2004年相比仓储业在创利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行业效益比较

从表四中看出,仓储业的效益较2004年有大幅度提高,总资产利润率增长了356.52%,营业收入利润率增长207.69%,人均创利增长了696.61%,均远远高于其他物流主体行业。水上运输业则保持较高的收益水平,道路运输业虽然在2008年收入利润率为20.9%,但人均利润却仍低于水上运输业。

四、各省市仓储业情况分析

全国30个省市区发布的仓储业调查结果

1、盈利最高的省份是山东,盈利70.8亿元,其次是江苏为27.27亿元,辽宁为21.5亿元,福建为20.46亿元,河南为16.9亿元。有5个省区行业亏损,分别为青海、广西、西藏、宁夏、贵州,亏损额最大的是贵州省,亏损8.9亿元。

2、仓储企业数最多的是山东,为2883家,其次是上海1612家,广东1 1 63家,江苏1200家,河南1025家。长三角地区仓储企业数3367家,环渤海地区为2301家,珠三角地区1163家;上述三个地区6831家,占全国仓储企业数的40%,这一比例比2004年降低了10个百分点。

3、营业收入最高的省份是山东,为494亿元,其次是河南332亿元(本人对以上数字表示怀疑,因为这两省业务收入均高于有6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的上海),上海为228.5亿元,江苏为242.3亿元,广东为213亿元。

4、仓储业总资产最多的是内蒙古,为640亿元;其次是广东,为478亿元,北京442亿元,上海441亿元,江苏352亿元。

5、仓储业资产利润率最高的是山东,为66.95%,其次是重庆,为20.43%,海南16.07%,吉林14.22%,河南12.25%。

6、仓储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最高的是重庆,为25.65%,其次是陕西为22.03%,湖南20.2%。吉林14.69%,辽宁14.65,山东14.25%。

7、万元资产收入最高的是山东,为46942.07元,其次是河北,为38629.41元,河南24105.07元,海南14821.43元,吉林9675.68元,重庆7967.68元,江苏6887.44元,西藏6806.72元。

8、平均每企业资产最高的省份是广西,为27927.17万元,以下分别是内蒙18497.11万元,北京6616.77万元,黑龙江4447.14万元,宁夏4285万元。

9、平均每单位用人最多的省份是黑龙江,为54.8人,以下分别是重庆50.63人,江西46.48人,湖南38.37人,贵州37.16人,河南36人。

注: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均含客运,客货比例没有提供。

五、仓储业普查数据中的异常情况

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说明部分数据异常的原因,但我们认为应把这些异常列举出来。

一是仓储业利润增长过快,四年间增长9倍多,这在正常的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想象的。仓储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保管收入、装卸搬运收入、加工收入等,但这些收入都需要来自投资:土地投资、库房投资、设备投资等。在过去的四年中,仓储投资只增长了121%,从业人数增长28%,这一切都表明,仓储业的利润增长数不完全依赖于投资的增长。

二是仓储业每万元资产的业务收入为5305元,道路运输业为3752元,水上运输业为4761元,装卸搬运业为9140元。但是,河南仓储业每万元资产收入为24105元,山东为46853元,河北为38629.4,海南为14821元。如此高额的收入是与其资产量不匹配的。

三是仓储业的资产利润率为4.2%,而山东仓储业的资产利润率高达66.8%,不知道山东仓储企业都在做何种业务,才有如此高的利润率。

四是吉林省2004年资产总计为101.67亿元,2008年为37亿元,下降了63.6%,营业收入2004年为40亿,2008年为35.8亿,减少了10.5%,而利润却由2004年的亏损2.8亿上升至2008年的5.26亿。企业个数从228个增到555家,每单位的平均资产为666.67万元。资产减少、收入减少、利润激增,令人费解。

如果剔除异常省份数据,则全国仓储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为2.37%,平均收入利润率为5.9%,分别比2004年增长158%和127%,这样的数据还靠谱。

经济普查工作汇报 篇5

一、“四个到位”,为普查实施创立保障

一是将组织落实到位。区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区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经普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健全了工作制度,为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二是将思想认识到位。全区从领导到全体普查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关文件、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的意义,及时召开动员会,进行思想发动,把经普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三是将经费落实到位。由于经济普查对象多、任务重、难度大,各种会议活动频繁,我局及时报送了普查总体预算请示,得到了区政府领导支持,并及时拨付了普查所需经费,经予了普查的资金保障。

四是将普查人员落实到位。针对我区实际情况,区统计局积极想办法,谋举措,一方面在各乡镇、街办处抽调业务骨干158名,另一方面面向社会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517名。积极完成了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选调工作,建立了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相关信息资料。

二、加强宣传,为普查营造良好氛围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第三次经普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以横幅、标语、张贴宣传画和上街流动宣传咨询等形式开展“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推进宣传广度,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现场核查的机会,对企业进行耐心解释,深入宣传《全国经普条例》和《统计法》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大力宣传,不仅给经普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而且使广大调查对象清楚了解经普登记的时点、内容、方法和要求,增加了普查对象的配合度。

三、加强培训,为普查登记打下基础

为确保经普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区统计局多次召开经普工作会议,统筹协调工作进度。在全市经济普查核查培训会议结束后,我区经普办立即组织普查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将普查办骨干人员分成三个小组,先后对我区内10个乡镇、街办处的普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巡回指导授课,为经普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措施,确保普查登记顺利完成

针对我区经济普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区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普查的各项工作,确保本辖区内经济普查工作能顺利实施。

一是高度重视,现场督导。区领导高度重视,区长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常务副区长同志多次召开调度会,亲自督导检查经普登记工作。全区把经济普查工作当作一项重点中心工作,广泛动员,全力以赴,确保保质保量完成经普工作任务。

二是协调联动,共同发力。区统计局结合实际研究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携手工商、国税、地税、质监、民政等相关部门共同核查。通过与各相关部门提供的单位资料核实比对整理形成的单位清查底册开展全面深入核查,加大清查摸底力度,做到不重不漏。真正实行“拉网式”、“地毯式”核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搞全搞实”。

三是积极沟通,破解困境。区统计局通过致函、执法人员送递催报通知书、请求市经普办协调等措施,积极沟通协调,破解登记工作困境,使得部分单位消极配合局面得到改善,普查登记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掌控进度,解决问题。区经普办实行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现场登记情况。并组织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各普查区,进行现场检查,对基层登记存在问题给予及时解决。

五、严格程序,提升普查数据质量

一是做到应统尽统。我区结合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严格普查程序,做到科学普查、严谨普查,切实摸清单位底数,强化数据质量控制,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应统尽统。

二是强化质量控制。按照普查质量控制办法和实施细则,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意识,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普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经济普查 篇6

开展经济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正确认识国情、准确把握国力、科学制定国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决策。前两次经济普查对于我们准确把握首都经济的总量和结构特征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全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主动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首都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以服务业与消费为主导,依靠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正逐步确立。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坚持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首都经济发展定位。这是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特征的必然选择,也将成为首都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十二五”时期一系列稳增长、促转型措施的出台,全市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企业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发展方式成效如何?首都经济特征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这些都需要通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来得到答案。

从这个意义上说,普查不仅要摸清全市二三产业的“家底”,还应成为首都经济的一次“健康体检”。即立足于普查取得的数据,以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对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健康程度”进行全面的测评,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首都经济发展特征,为持续深化首都经济的发展动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同时,也能够成为社会各界了解首都建设成就的生动素材,成为企业及社会公众认识北京发展状况、规划自身发展方向的客观依据,真正实现普查数据取之于民、普查成果用之于民的目的。总而言之,高质量的普查成果对于我们坚持首都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次普查将全面调查本市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特别是在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小微企业以及非公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适度增加反映重点功能区、特色产业以及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指标,更加科学、准确地监测评价首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如通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会展、影视动画、网络游戏等新兴服务业方面的调查内容,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把脉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成效;通过对金融业、物流业等重点业态的调查,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把脉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布局及其支撑能力;通过从业人员、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内容的调查,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把脉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实状况,为化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和改善民生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这也是北京政府统计部门近年来着力建设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中心和本市区域发展及产业发展监测评价中心的应有之义。北京政府统计部门将以这次普查为契机,大力夯实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全力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用优质的普查成果和统计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市统计局局长)

经济普查 篇7

1、“两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 很多地区都存在着“两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在我国近些年来历次经济普查过程中, 对“两员”在学历、经验等方面的要求都较低, 对于学历要求只将门槛定在初中以上。这样一来, 对于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经济普查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 而一些普查员对于收入、利润、成本等一些会计知识都不甚了解, 直接导致了“两员”对工作理解上的误解与偏差, 导致其所得到的数据不准确, 变相地阻碍了经济普查工作的进行。

2、“两员”缺乏工作责任心不强

按照普查条例要求, 在经济普查“两员”选调与培训中要求普查人员必须具备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而在工作的实际进行过程中, 一部分普查人员对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不高, 有的甚至虚填所统计的数据。这样一来使经济普查工作失去了意义, 普查员即使完成了工作, 但所披露的数据报表也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不能保证其准确性, 致使普查工作还得“回锅”, 阻碍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两员”人数不足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由于当地发展情况的不同致使经济普查工作的执行情况也不同, 一部分地区时常出现“两员”人数不足的现象。对于一些经济情况较好的村镇, 村干部日常工作较为繁忙, 没有精力重点抓经济普查工作, 常常以外聘一些临时人员的方式来从事经济普查工作。而这些外聘人员在做完工作之后很少进行数据质量的检查, 致使经济普查所得到的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对于一些经济情况较落后的村镇, 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为了生计外出打工, 以致于出现劳动力欠缺的情况, 剩下这部分人员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很难胜任经济普查工作, 因此普查工作出现错误的频率较高,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 阻碍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4、“两员”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

很多地区对于经济普查工作不予重视, 有些领导只是单纯的指派一些经济普查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进行, 而没有对其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这样直接导致了普查人员对于经济普查工作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 盲目地登记、统计, 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下降, 使经济普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二、对经济普查“两员”选调与培训的一些建议及意见

1、提高对“两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经济普查员选调过程中, 政府应提高对“两员”综合素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地区经济普查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 对“两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普查队伍迫在眉睫。

第一, 要求“两员”具备从事社会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有工作热情、吃苦耐劳、自愿为社会事业工作作出贡献。

第二, 要求“两员”具有一定的保密意识, 诚实守信。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 能认真学习相关知识, 能够充分掌握工作要求。

第三, 要求“两员”工作努力认真, 责任心强, 能够积极了解所普查地区的实际情况, 与群众能够建立良好关系, 能够对一些政策做宣传解释工作。

2、采取多元化形式进行“两员”的选聘

政府在对“两员”的选聘过程中, 可以采取多元化形式进行选聘。首先可以考虑在村干部中进行选聘, 由于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能接触到农业、粮食检测等统计工作, 因此对于经济普查工作更易上手。同时, 村干部经常与群众接触, 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 利于推动普查工作的进行。其次, 可以考虑在企事业机关单位中选聘, 由于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普查工作的内容, 对于经济普查工作质量的提高有一定推进作用。再次, 可以考虑在大学生村官中进行选聘, 由于大学生村官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 工作积极主动, 完成工作的速度、质量都相对较高, 有利于推动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增加“两员”的人数

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两员”的人数。针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 在本地区内如果难以选调合适的经济普查人员, 政府可以以公开选聘的形式招聘“两员”, 来扩大普查人员的队伍。针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 一些相关登记工作也可以由普查人员进行统计完成。根据普查工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 必要时应及时增加替补人员, 保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完善普查激励机制

按照普查条例规定, 市县两级政府应负担普查经费。所以为了激励普查人员能够及时认真的完成普查工作, 可以完善普查激励机制, 给予工作人员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这样有助于提高普查员工作积极性, 间接地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

5、加强对普查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

目前, 很多村镇地区普查统计工作没有专职人员来进行, 而是落实在村报账员身上。这样无形之中加重了村报账员的工作负担, 由于其平时不仅要完成政府部门交办各项收费工作, 还需要配合其他工作收集统计一些资料数据。一些村镇地区报账员综合素质以及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普查方面的相关知识仅仅停留在几年前的状态, 知识没有与时俱进。同时, 报账人员也随之换届有所变化, 对于新选聘的人员在短时间内精通报账知识也以一定难度。所以政府应加强对普查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 建设现代化网络信息学习方式, 使普查人员能够随时学习普查知识。与此同时, 政府应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兼任普查指导工作, 对于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纠正, 促进普查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林爱风.浅谈人口普查中基层普查机构的组建及“两员”的选调[J].价值工程.2012 (11)

[2]董瑞龙, 张宏宇.谈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几个主要措施[J].统计与咨询.2012 (05)

经济普查 篇8

新形势下,国民经济成份日趋多样,政府统计工作范围不断拓宽、对象越来越复杂。第三次经济普查在调查组织形式、调查运作方式、数据采集模式及数据质量控制上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待遇所需资金筹措落实方面仍然令人担忧。以往历次普查由于时值经济体制环境和地方经济状况原因,基层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多为不需支付或少量支付劳动报酬的村、居委会干部或退休老同志担任。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电子网络信息化要求的需要,基层“两员”除少量从村、居委会干部中选配外,大部分应从在校大中专学生或大中专毕业生待业人员中选聘。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聘请人员劳动报酬所需资金相对增加,理应一并纳入县、乡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但从前两次经济普查经历看,类似情况一般难以如愿,遗留问题较为突出。

2.使用信息化手段,对基层普查人员文化、业务素质提出新的要求。第三次经济普查,首次使用PDA数据采集设备,建立普查区电子地图和GPS空间定位系统,现场采集、填报普查数据,实现普查数据采集、报送、处理等手段电子网络化,技术含量明显提高,普查指标内容设置更为合理全面,这是前所未有的普查手段大革命,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对基层普查人员的改革精神、文化素养和业务操作能力将都是极大的考验。

3.普查登记采取网络直报和现场直接采集方式,数据审核及衔接把关面临极大挑战。第三次经济普查登记工作细则规定,普查入户登记时,在完成普查对象清查、并对其进行名录资料调查核录后,对属于“四上”企业,则需要“四上企业”自己登录统计“一套表”国家联网直报平台,填报普查报表数据;对非联网直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需要用手持PDA设备采集数据,在程序中对照普查表当场录入调查数据。三经普工作方案明确写明,普查对象联网直报或申报普查数据使用PDA采集,均属现场进行,届时很难对普查对象申报的数据准确性进行审核评估,必然对事后整体数据质量管控及衔接造成被动。尤其对于管理不规范、基础资料不齐全或毫无原始经营账目记录的调查对象,申报数据随意性大,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其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据抽样调查了解,家庭式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有近半数无完整的经营记录账目,有些经营者虽有记录账目,但也一般不愿提供。

二、与时俱进,切实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管控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第三次经济普查是在统计工作电子网络信息化踏入崭新时代,推行联网直报并取得初步成果的环境下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其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都超过了以往各项普查。如何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准确可靠,是决定经济普查成败的关键。

1.凝聚能量,积极探索“以我为主、部门参与”新模式,致力形成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合力。经济普查是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各级政府行为,更是一项举世瞩目的政治任务。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意识,增强区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普查工作政治责任感;明确政府领导在普查中的具体责任,端正部分镇、街领导对普查工作的态度,树立“做好普查工作是本职,做不好普查工作就要追究责任”的职责意识。另一方面要明确落实部门职责分工,严格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认真参与、积极配合。同时,政府统计部门面对经济普查工作新方案、新流程、新手段,要建立新的思维,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按照“突出重点,优化方式,统一组织,创新手段”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领导,充分调动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性,致力形成坚强工作合力,为普查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2.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两员”的选配、选聘及履职培训工作。第三次经济普查首次全面推广使用电子数据采集设备,实现普查数据采集、审核、上传、处理等电子网络信息化。普查手段的重大变革,给基层普查工作人员的选调和培训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根据普查业务流程规范,“两员”选调和培训工作在遵循以往普查时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议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选聘“两员”时,选配对本普查区普查对象分布等基本情况较为熟悉、有一定的群众工作基础、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有亲和力的人员担任,同时聘请具有较强文化业务素质、具备现代电子网络设备操作潜能、有一定的会计、统计等经济方面知识基础的人员担任。二是组织“两员”培训工作时,在要求“两员”熟练掌握PDA设备及普查业务流程操作,还应将普查登记入户调查访问的技巧和方法列为重点培训内容之一。要采用实例教授法,注重学以致用。

3.统筹兼顾,切实做到将普查数据质量管控工作贯穿于普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普查数据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其质量好坏取决于所获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有效管控普查数据质量,要求我们务必统筹兼顾,始终坚持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为中心,牢固树立全程控制和重点控制思想,做到全程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

摘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管控工作,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经济普查 篇9

一、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为了摸清全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普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户。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二、经济普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前两次经济普查,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管理提供了基础;二是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三是为修订历史数据,为制定“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四是锻炼了普查队伍。但在普查工作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一)组织协调各部门难

前两次经济普查少数部门和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参与、配合程度较低,没有形成“政府领导、统计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普查工作格局。例如个别部门提供的名录库不是一个有效的实用库,在核查和比对过程中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并给经济普查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

(二)普查经费落实难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明确规定了普查经费筹措原则,国务院、省、市政府文件在普查的经费保障方面也提出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乡政府由于财政困难等因素,足额落实普查经费始终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2013年,个别乡级普查机构经费落实不足2000元,很难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普查工作的需要。

(三)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调困难

一方面,年轻、高素质的调查员少。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人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大。首次使用PDA电子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大多数“两员”都不会使用,选调出符合条件的年轻、高素质的“两员”增加了很多困难。其次,两员补助不到位,很难留住普查员。在2013年全市抽调普查员,培训中途就有人掉队,到正式普查时,人员变动率高达20%以上。经费保障乏力,“两员”待遇低等因素制约,很难保证选调一支稳定的普查队伍。比如在2013年经济普查中,个别乡镇抽调人员有补助100元、有200元的、300元的不等、有的甚至没有补助,不愿参与普查工作的现象突出。

(四)入户登记困难,调查对象配合下降

一是单位存在形式多样,入户调查存在较大难度。三经普实践中发现,一些单位不挂牌,还有些单位注册地与经营地不一致,更有一些单位无经营场所,即使有场所的单位在普查员入户调查时,门卫等人员以不知情或单位负责人不在为由拒绝入户调查等。二是利益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也逐年下降。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计法制观念谈薄,不愿如实申报普查登记信息,拒报、漏报、瞒报的现象突出。

(五)企业卫星定位,数据采集困难

由于第三次经济普查首次使用PDA电子信息数据采集,在地理信息定位时,由于吉林省地处东北,普查时点恰好是寒冬数九,低温下室外定位,PDA很快就耗尽电量。阴天,高层建筑物的阻挡都影响企业的定位,迫使工作重复进行。加上数据处理程序、审核程序随时更新,新的“差错”不断涌现,这些都给数据采集增加了相当难度。

三、对做好第三次全市经济普查的几点建议

经济普查是一项全局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参与、支持和配合。要从更加有利于开展普查工作的高度,要求各级各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强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动员各级领导干部全力支持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是事关制定全国战略目标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能依法行使独立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保证普查工作不受外界干扰,确保普查工作正常开展。

(二)选优配强普查队伍,确保普查人员依法开展经济普查

普查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普查队伍的素质。为此,应让一些工作能力强、知识面广、社会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普查队伍中来。既可以采取“抽硬人、硬抽人”的行政办法就地加以解决,也可以采取选聘的办法,从社会上临时招聘一些熟悉会计、统计或有经济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在此基础上,教育广大普查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反对和抵制弄虚作假行为,确保依法普查。

(三)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号召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经济普查

宣传工作要贯穿经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注意把握好准确性、及时性、灵活性等原则,在宣传报道中要做到概念准确,针对每个时期不同的宣传重点,及时进行宣传。在宣传形式上除了采用电视、横幅、标语、LED灯等常规宣传方式之外,还可以利用微信、编发手机短信,悬挂经济普查宣传标语,组织秧歌队、宣传车等宣传经济普查,使宣传形式做到灵活多样。通过宣传使每个普查对象都能知道,按时如实申报是每个单位和个人应尽的义务。

(四)切实做好经费落实工作,为经济普查提供物质保证

要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历次普查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普查经费,确保及时到位。同时要切实加强普查经费的使用管理。做到资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尤其要优先解决好两员报酬,充分调动两员的积极性,把有限的经费花在刀刃上,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

(五)着重抓好培训,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首先,做好业务培训,从以往各项工作中得出,业务培训是否到位是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结果成败的关键。经济普查是一项业务性强、操作性难的社会调查,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对照经济普查表式,认真、细致讲解每一种表、每一个指标,将表间、表内逻辑关系、平衡关系以及指标解释做为讲解的关键,对容易出错的指标要细心讲解。其次,要做好PDA操作培训。只会业务,不会操作,同样影响普查质量。只有全面掌握,才能胜任普查工作。

(六)完善制度,依法普查,确保数据质量

经济普查 篇10

一、我县经济普查单位核查情况

2013年8月, 省、市相关部门反馈我县的法人单位8200家、产活单位2103家。根据相关信息县经普办积极组织各乡镇、开发区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核查, 目前已找到并入库法人单位4126家, 产业活动单位1107家, 法人单位找到率为50.3%, 产业活动单位找到率为52.6%.众所周知, 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其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宣传保障是任何一项日常统计调查所不能比拟的, 对于我县而言, 同样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一项巨大工程。而作为前期基础性工作的单位核查, 找到单位不算太多, 作为经济普查尚且如此, 那日常的基本单位统计工作现状又会怎样呢?

二、我县基本单位名录统计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我县基本单位名录统计现状

新建县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设, 是按照江西省统一标准和维护模式, 在全国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中统一维护。由统计部门牵头, 编制、民政、工商、国税、地税五大部门密切配合, 统计部门建设维护。基本框架的构建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以建立完善通畅的部门资料交换制度为前提;二是以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维护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为关键环节。两方面的工作共同推进, 构成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维护系统建设框架中的两条主线。

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范围, 为本行政区域内的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各类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

截至2013年6月1日, 全县库内共有法人单位2781个, 产业活动单位975个。法人单位按机构类型分, 企业单位1711个, 事业单位380个, 机关单位92个, 社会团体单位33个, 民办非企业单位27个, 村、居委会338个, 其他组织机构单位200个。按行业分类, 其中农、林、牧、渔业单位308个, 工业单位994个, 建筑业单位59个,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单位47个, 批发和零售业单位262个, 住宿和餐饮业单位30个, 房地产及中介服务单位72个,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单位18个,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单位174个, 教育行业单位91个, 卫生单位37个,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单位689个。

(二) 目前我县基本单位名录统计存在的问题

统计“四大工程”之首即为名录库, 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名录库是政府宏观决策的基础;是行业管理部门实施行业管理、企业开展经营的信息平台;是开展统计调查工作的基础信息库;是开展各类大型普查的参照依据;是科学开展GDP核算的重要基础。

然而, 在日常名录统计工作当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1、名录库地位不明确, 部门协调难

由于现行的统计体制, 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各自为政, 名录库的“牵头”地位没有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部门主动或按要求提供所需资料, 依然是统计部门在唱“独角戏”。

2、信息资源部门割裂, 单位整合难

统计、工商、税务、民政、编办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 各有一套名录库系统。各部门资料信息不统一, 指标差异较大, 给统计和相关部门比对整合单位名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带来巨大困难。

3、部门信息滞后, 单位更新难。

各部门定期提供的资料中单位新增、变更与注销有时处于静止状态。企业破产、注销缺少主动性, 一些名存实亡的单位在部门提供的资料中仍然存在, 企业单位负责人、主要经济指标等信息平时基本没有调查更新, 导致名录库单位信息更新难。

4、信息社会共享低, 资料应用难

基本单位名录库依托于统计内网, 目前只是统计部门应用较多, 而达到资料共享, 社会认知并应用到社会上去, 则难之又难。未充分体现来自社会、服务社会的真正目的。

5、质量要求高, 专职队伍配备难

名录库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数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报表频率越来越快。但基层名录库管理人员大多身兼数职,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基础库的日常更新维护。

三、对基本单位名录统计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完善相关制度, 确立名录库“牵头”地位

以政府层面下文, 明确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任务及相关部门职责, 明确名录库“牵头”地位, 明确工商、税务、质监、民政、编办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合会议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由纪委、政府督查室对此项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予以通报。

(二) 建立区域内信息网, 畅通信息共享渠道

由政府出面, 在现行的部门基本单位名录更新制度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技术考虑部门数据库接口, 建立县区内部信息网, 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 避免各自为政, 独立作战。

(三) 实现名录“动态化”管理, 降低名录“呆死率”

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 定期清查库内呆死单位。县级统计部门定期 (三月或半年) 向各相关部门取得单位的注销、吊销记录, 并据此对名录进行清理。实现名录动态化管理, 确保信息及时、准确。

(四) 开发应用, 高效服务, 提高名录库利用率

进一步提升名录库信息服务水平。以统计信息网络为基础, 定期发布基本单位信息;同时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设定查询权限, 方便社会各界查询, 真正提高名录利用率。

(五) 主动作为, 抓住统计登记入口关

上一篇:整定运行下一篇:分析评估